初行齊魯但無奇 - mjib.gov.tw ·...

6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八年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月號 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資通安全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友善校園、快樂學習 其他 緩步於古樹的超拔蒼勁巾,舉足就進入邈難進的年代,牽人遠思。 初行齊魯但無奇 初行齊魯但無奇 ◎ 洪麗玉 臺灣在最近幾年才興起到山東旅遊,可能因為它沒有壯麗山水,如桂林聲名的叩響心扉;也沒有紙醉金迷,如上海繁華的眩人耳目,所以即使定 了出發日期,卻常因人數不足而取消,經過兩年的等待,才得以在2008年如願成行。 「位於太行山以西是山西;太行山以東是山東」,這是學生時期讀到的山東地理,好像山東和山西是並排而立;事實上,攤開大陸地圖來看,在 兩省之間還有河北省的南部,以尾巴夾在兩省之間呢!這個中國東部沿海的大省,瀕臨渤海和黃海,北邊與遼東半島遙遙相望,曲折蜿蜒的海岸線, 為山東沿岸憑添許多良港和海水浴場,不但海水潔淨,而且沙細灘平,石美似玉,吸引遠近遊客前來弄潮戲水;尤其幾個海岸城市,更是氣候宜人, 讓青島、煙臺、蓬萊、威海等地,成為著名的避暑勝地,這是中原內陸各省所遠遠不及的天然資源。 王昭君的白玉雕塑 早在周朝時期,山東地區就有齊國建都於淄博,魯國建都於曲阜,因此山東也稱「齊魯」,並簡稱「魯」,它是中國古文化發祥地之一。目前發 現的「沂源人」是最早的山東人,歷史可以推到四、五十萬年前;而先後發現的「城子崖龍山古城」則是中國最早的城邦,「齊長城」更是最古老的 長城,可見山東的歲數是屬於歷史元老級呢!也因此,讓山東成為古代文化中心,誕生了許多傑出的文人名士,如孔子、孟子、諸葛亮、李清照、辛 棄疾、王羲之、顏真卿等等,這些鴻儒碩彥不但深深影響中華文化,也彰顯齊魯大地的聲名,讓山東在歷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一角;更有我們耳熟 能詳的成語和故事出自此地,如:二桃殺三士、橘化為枳、緹縈救父……,讓人們翻閱著齊魯深藏的文化內涵。 「民以食為天」,既然人類活動的歷史甚早,飲食文化當然也是淵源流長,名酒種類更為繁多。參觀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時,看到珍藏的名酒琳瑯 滿目,教我開了眼界;尤其深入地下酒窖,整個空間排放一個個超大的酒桶,每個酒桶可以裝入40人,真是不喝也醉!所以聽說山東人大都「海 量」,常以喝酒多寡,來認定對方的真情或假意。南方人想和山東人談生意,即使沒有酒量,也須具備酒膽,因為要有可能被灌得七葷八素的心理準 備。一般旅行團在飯桌上是不提供烈酒,但在午、晚餐都有啤酒,所以多位團員就如此一路享受山東各地的啤酒;看到團員們仰首引喉的那一刻,滿 足的笑靨化為一朵朵燦開的花,乍時全在臉上綻放了。 畏酒如我,對酒一概是敬謝不敏,面對所謂「不喝會後悔」的道地青島啤酒,仍然不為所動;但是,對於各地菜色,我這已被寵壞的味蕾卻能善 盡天職。蘇菜、粵菜、川菜和魯菜,稱為中國四大菜系──臺灣常有商家招牌,把「滷菜、滷肉飯」寫成「魯菜、魯肉飯」,令我無法解讀,這是外 話──魯菜特色是用料考究、刀工精細,而且注重火侯。其實這些色香味俱全的珍饌美餚,應該在正式宴客或是高檔價位時,才有機會細嘗品味,如 果旅行團能在每次用餐中,出現幾道「講出名目」的菜色,就算「仁至義盡」;想在一趟旅行中,就嚐出魯菜真味,恐怕難以如願。不過,以我走過 大陸19個省份區域中,發現在山東的每盤菜色,已經完全符合臺灣人「不油、不鹹、不辣」的口味,不知道是為了因應旅客飲食習慣,重新烹調出另 番味道?或者這就是魯菜特色?總之,在吃過的漁家宴、魯菜風味、孔府家宴、齊國宴、正宗膠東菜等等,上桌的菜餚最終幾乎盤盤見底,尤其不論 走到哪裡,海產都是新鮮味美。

Transcript of 初行齊魯但無奇 - mjib.gov.tw ·...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一 月號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資通安全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友善校園、快樂學習 其他

緩步於古樹的超拔蒼勁巾,舉足就進入邈難進的年代,牽人遠思。

初行齊魯但無奇初行齊魯但無奇

◎ 洪麗玉

  臺灣在最近幾年才興起到山東旅遊,可能因為它沒有壯麗山水,如桂林聲名的叩響心扉;也沒有紙醉金迷,如上海繁華的眩人耳目,所以即使定

了出發日期,卻常因人數不足而取消,經過兩年的等待,才得以在2008年如願成行。

  「位於太行山以西是山西;太行山以東是山東」,這是學生時期讀到的山東地理,好像山東和山西是並排而立;事實上,攤開大陸地圖來看,在

兩省之間還有河北省的南部,以尾巴夾在兩省之間呢!這個中國東部沿海的大省,瀕臨渤海和黃海,北邊與遼東半島遙遙相望,曲折蜿蜒的海岸線,

為山東沿岸憑添許多良港和海水浴場,不但海水潔淨,而且沙細灘平,石美似玉,吸引遠近遊客前來弄潮戲水;尤其幾個海岸城市,更是氣候宜人,

讓青島、煙臺、蓬萊、威海等地,成為著名的避暑勝地,這是中原內陸各省所遠遠不及的天然資源。

王昭君的白玉雕塑

  早在周朝時期,山東地區就有齊國建都於淄博,魯國建都於曲阜,因此山東也稱「齊魯」,並簡稱「魯」,它是中國古文化發祥地之一。目前發

現的「沂源人」是最早的山東人,歷史可以推到四、五十萬年前;而先後發現的「城子崖龍山古城」則是中國最早的城邦,「齊長城」更是最古老的

長城,可見山東的歲數是屬於歷史元老級呢!也因此,讓山東成為古代文化中心,誕生了許多傑出的文人名士,如孔子、孟子、諸葛亮、李清照、辛

棄疾、王羲之、顏真卿等等,這些鴻儒碩彥不但深深影響中華文化,也彰顯齊魯大地的聲名,讓山東在歷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一角;更有我們耳熟

能詳的成語和故事出自此地,如:二桃殺三士、橘化為枳、緹縈救父……,讓人們翻閱著齊魯深藏的文化內涵。

  「民以食為天」,既然人類活動的歷史甚早,飲食文化當然也是淵源流長,名酒種類更為繁多。參觀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時,看到珍藏的名酒琳瑯

滿目,教我開了眼界;尤其深入地下酒窖,整個空間排放一個個超大的酒桶,每個酒桶可以裝入40人,真是不喝也醉!所以聽說山東人大都「海

量」,常以喝酒多寡,來認定對方的真情或假意。南方人想和山東人談生意,即使沒有酒量,也須具備酒膽,因為要有可能被灌得七葷八素的心理準

備。一般旅行團在飯桌上是不提供烈酒,但在午、晚餐都有啤酒,所以多位團員就如此一路享受山東各地的啤酒;看到團員們仰首引喉的那一刻,滿

足的笑靨化為一朵朵燦開的花,乍時全在臉上綻放了。

  畏酒如我,對酒一概是敬謝不敏,面對所謂「不喝會後悔」的道地青島啤酒,仍然不為所動;但是,對於各地菜色,我這已被寵壞的味蕾卻能善

盡天職。蘇菜、粵菜、川菜和魯菜,稱為中國四大菜系──臺灣常有商家招牌,把「滷菜、滷肉飯」寫成「魯菜、魯肉飯」,令我無法解讀,這是外

話──魯菜特色是用料考究、刀工精細,而且注重火侯。其實這些色香味俱全的珍饌美餚,應該在正式宴客或是高檔價位時,才有機會細嘗品味,如

果旅行團能在每次用餐中,出現幾道「講出名目」的菜色,就算「仁至義盡」;想在一趟旅行中,就嚐出魯菜真味,恐怕難以如願。不過,以我走過

大陸19個省份區域中,發現在山東的每盤菜色,已經完全符合臺灣人「不油、不鹹、不辣」的口味,不知道是為了因應旅客飲食習慣,重新烹調出另

番味道?或者這就是魯菜特色?總之,在吃過的漁家宴、魯菜風味、孔府家宴、齊國宴、正宗膠東菜等等,上桌的菜餚最終幾乎盤盤見底,尤其不論

走到哪裡,海產都是新鮮味美。

店家前一盆盆新鮮水產

   山東的水產資源豐富,產量更高居中國第一位,沿海棲息的魚類有二百多種,所以蝦、鮑魚、海參、海膽等等海產隨處可見,攤販和商家都有

鮮魚或乾貨販售。夾在人群中,看著商販熟練地處理魚貨,頗有走入臺灣海邊鄉鎮的感覺;魚類的料理不論是紅燒或清蒸,完全沒有一絲魚腥和泥土

味;而扇貝的肉厚甜嫩,竟是我在大陸各省吃過最鮮美的海產,包括臨海的江蘇、浙江兩省,都無法與其媲美,這是因為山東獨特的水質?或是養殖

業的進步?可就不得而知了。

為樹木作維護的工作

  除了海產,山東的金絲小棗、櫻桃和梨也頗負盛名。櫻桃大小有別,大的好看、小的很甜;梨子外表有點醜,但吃起來甜、脆又多汁,真的不能

「以貌取梨」,所以每到一處,大家就圍在水果攤前「品桃論梨」一番,竟然也能催生出幸福的滿足感;而紅棗乾是自然的甜味,真空包裝乾淨衛

生,透露出行銷的進步觀念。只可惜大陸不斷爆發黑心食品,從毒水餃、毒包子到毒奶品,已經讓世界聞之喪膽,應該會降低遊客對食品的購買慾望

吧!

 走在山東省內,各地環境綠化的成果,盎然直撲遊客眼簾;道路兩旁綠樹皆已成林,風景區內更是青枝綠葉,陽光穿過濃蔭,篩成無數圓點金光,

撒得一地的閃耀,行腳其間,有著偷閒的喜悅。除了這些有計畫的栽植外,對於古樹的保存,也有工作人員負責;有些古木已經是二百多年的國寶,

緩步於古樹的超拔蒼勁中,舉足就進入邈漠難追的年代,牽人遠思。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

  五月的山東,早晚氣溫較低但不寒顫;中午太陽當空而不驕燄;只是有些景點的安排,好似勉強拼湊的感覺,讓我返臺後,雖然極力把記憶「倒

帶」,在窮尋苦蒐下,仍然少有能在眼眸定影的驚豔,也少有沁入心肺的震撼,或許,只能說是一趟平順無奇的旅遊罷了。

▲Top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一 月號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資通安全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友善校園、快樂學習 其他

由於這裡地處荒僻交通不便,迄今尚未開發,始終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風貌。

古堡滄桑古堡滄桑

◎ 凌順康

  關山,在大陸諸多的名山當中,根本名不見經傳;嚴格說起來,它只是隴東黃土高原上的一座普通山脈,但卻是我遊歷過的大陸名山秀水當中,

僅次於安徽黃山、四川九寨溝,風景最秀美的一座山。

  也可能由於它的名不見經傳,平常很少有遊客到來,未經過度的人工開發,故至今仍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尤其是在深秋時節造訪,那湛藍的晴

空、滿山遍野金黃色的落葉松林、藍寶石般深邃的溪澗淵潭、優游在草地上的馬群、晨曦裡荷鋤踽踽在山道上的採藥人,都永遠是記憶裡鮮明的印

象。

  關山位於甘肅省東部,屬於六盤山脈的一支餘脈,也是庄浪縣與華亭、涇源兩縣的界山,最高峰桃木山海拔2,857公尺,自古有「關中屏障」之

稱。據文獻上記載,這裡的地質構造同六盤山一脈相承,為強烈上升的基岩山區,白堊紀砂礫露出地表,礫岩間多裂縫,峽谷間植被茂盛,山林間地

下泉水隨處冒溢,是水洛河的源頭;夏日十分蔭涼,當年成吉思汗曾經在這裡的「涼殿峽」建有避暑行宮。

  造訪關山,是一個十分偶然的機會。去年秋天陪父親返鄉,有一天和堂兄弟聊天時,提到家鄉附近有一處當年葛洪修道飛升的古蹟─「葛家

洞」,堂兄問我有沒有興趣去走走。葛洪是東晉著名的術士,著有抱朴子、神仙傳等書傳世。對於探訪這種帶有傳奇色彩人物的遺跡,我一向有高度

濃厚的興趣,便一口答應了。隔天大早,堂兄找來一輛小型麵包車,載著我們一夥6人前往關山探訪葛家洞。

  葛家洞又名雲台山,位於永寧鄉韓家峽口村北方約二公里半的深山峽谷裡,因山頂終年雲霧繚繞而得名,當地俗諺「雲立則雨,雲臥則晴」。秋

高氣爽的季節,下雨機會不多,我們前往探訪正是時候。

關山的植被以落葉松為主,在秋陽照耀下十分美麗

  車子沿著平整的鄉道直行,道路兩旁麥田初秋種下的冬小麥已經吐露著嫩芽;還有沒收割的,那是蕎麥。也是玉米和土豆(馬鈴薯)收成的季

節,田間到處都呈現著忙碌的景象。車行不久,過了一處叫「宋堡」的小村開始轉入土路,沿途路面顛簸不平,車過後塵土飛揚;路旁許多村舍仍是

簡陋的土屋,顯然這一帶仍然十分貧窮。沿途所見唯一最好的建築物是一所「希望小學」,白楊樹下紅磚黑瓦的幾間教室傳來孩子們的讀書聲,臺灣

人的愛心也延伸到這偏遠的地方來了。車行到一處溪床上,前方橫亙著一條淺溪,溪上無橋,車子只能停在這裡,眾人下車,踩著大石過溪後沿著山

路直行。關山一帶植被以落葉松為主,深秋時節霜降之後,遍山的松葉轉為火紅色,在朝陽映照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好一派金秋的景象!

途中遇到的採藥老人

  雨後,松樹根部潮濕的地方經常會長出蘑菇,這一帶生長的蘑菇有些像名貴的松茸,個頭沒那麼大,但是味道奇香,鮮美得賽土雞肉;當地人採

摘後曬乾拿到市集上販售,也是當地的山珍之一。堂弟說,前幾天這一帶曾經下過小雨,現在應該有蘑菇可採。眾人沿著山徑前行,一面選擇路旁比

較平緩陰濕的地方,翻開落葉找尋蘑菇,但可能前兩天已被人捷足先登,找到的蘑菇並不太多;有時候興沖沖地找到幾朵簇生在一塊的,但堂兄說這

種蕈傘已經張開的有毒,吃了雖不會致命,但會讓人頭昏眼花。

在松林間採到的野蘑菇

 

  途中,遇到一名採藥人,穿著襤褸的衣服,背著背簍手持小鋤從松林裡竄了出來,坐在路旁的大石上吸菸。問他在採什麼,他說找豬苓。豬苓是

一種生長在松樹根部的黑色塊狀植物,有些像歐洲名貴的松露,但沒有松露的那種香氣,一般拿來作中藥材;問他有無收穫,他搖搖頭說,找了一早

上,翻了兩座山,連一株也沒有發現。過去這裡豬苓隨處可見,近年少得多了。

  關山的山頂上是細竹的原生林,早年許多當地的窮人家農閒時都翻山到此砍竹子拿到山下販售。堂弟在路上告訴我,1950年代我祖父過世,我爹去

了臺灣,由二叔當家,家裡只有分到的幾畝薄田,收穫僅勉強夠糊口;我四叔高中畢業考取師範學校,雖然是公費,但學校註冊、買書、買文具還是

需要用錢,我二叔一有空閒便帶上幾天份的乾糧和柴刀,走大半天的路到關山頂砍竹子,然後背下山到鄉裡的市集上販售,辛苦一趟只能賺兩三塊

錢;我四叔就靠著哥哥砍竹子賺的這種辛苦錢完成了學業。從家鄉村子到關山頂的距離有多遠?我大概估算了一下,約是從臺北縣新店走到陽明山竹

子湖的距離;早年生活的艱辛,和兄弟間的友愛之情,聽著讓人幾乎落淚。

葛家洞新修的窟龕

 

  土路的盡頭便是葛家洞。葛家洞建於峽谷的懸崖峭壁間,在一座高約三十公尺、長約四十公尺的石崖上開洞鑿窟,共有窟龕四座。近年經過整

修,新舊交雜,讓人有突兀的感覺;廟宇皆由天然的山崖接檐而成,最高處是太上老君廟龕,目前尚有泥塑神像殘存。崖壁上原有摩崖石刻多處,但

因露天,石質鬆軟加上文革期間人為破壞,大多數字跡已無法辨識;從已毀的殘跡上依稀可看出明天啟4年(1624年)和清順治11年(1654年)重修題

記。傳說這裡曾有始建葛家洞鐵碑兩座,一座在文革中被毀,一座流失。近年有鄉民在遺址中發現明代「樂善好施」銅鏡兩面,清代「好生聖帝」鐵

牌一面,從周遭殘存的建築物遺跡看來,這裡在明、清兩代,曾是一處香火鼎盛的地方。

  至於傳說中的葛洪修道、飛升洞窟,位於崖壁的最高處,山徑極為險巇,只能遙望,一般遊客絕難到達。

傳說中葛洪的修道飛升處

 

  造訪關山葛家洞就訪古而言,確實有些失望,多年來自然的風化加上人為的破壞,原有的風貌早失;但是清幽的山谷、遍山的松林、峽谷間的飛

瀑流泉、不絕的蟲鳴鳥叫、穿梭林間的小動物,總是讓人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有不虛此行之感。也由於這裡地處荒僻交通不便,迄今尚未開發,始

終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風貌;不像桂林、張家界等著名景區,過度開發後不僅籠罩著相當濃厚的商業氣息,遊客大量湧入更造成自然環境的污染和生態

環境的破壞。

  但願,關山能夠永遠保持著這種清新的風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