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满鲜花的地方 - kfrb.kf.cnkfrb.kf.cn/tplimg/1/2015-07/08/11/2015070811_pdf.pdf ·...

1
11 2015 7 8 星期三 责编:闫漫 版式:李雯 校对:李英 汴梁人物 开满鲜花的地方 曹洪蔚 王艳红 【题记】维吾尔族有句谚语:好人走过的地 方,身后开满鲜花。 他,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乡路管站 站长。就是这个小官,却办了不少大事。12年 间,他所在的乡新修道路14条,公路总里程达 62 公里,提前完成“村村通”目标。 那年,乡村公路修到他家的门口,施工队 的人看见他家低矮破旧的房子,对他说:“弄些 水泥砖瓦,给你家的房子修修吧?”他拒绝了, 说:“你是修路的,把路修好就行了,修房子不 是你的事。” 那天,他70多岁的老父亲,颤颤巍巍地把 家门口前不到5平方米的空地铲平,指望儿子 能安排施工队留下些沥青、石子,把路面硬化 一下。他却没能满足父亲的愿望:“爹啊,您可 不能糊涂,我是管这事儿的不假,可不能搞特 殊。要不,村里的人会捣咱的脊梁骨。” 那晚,他患了感冒,趁下班休息的时候去 诊所输液。突然,窗外电闪雷鸣,大雨应声而 至。他突然想起困难户王春香。她家还住在 危房里,那房子能挺过这场大雨吗?他躺不住 了,拔掉针头就冲进雨里。当晚,他和村干部 冒雨把王春香一家三口转移到了安全的房子 里。随后,他向民政部门反映,帮她家翻建了 新房。 每天,他早早起床,给妻子女儿做一顿热 腾腾的早餐,表达他因忙工作愧对家庭的心 情。做好饭,他再把女儿的自行车搬到屋外一 遍遍地擦拭。 然 而 ,这 温 馨 的 画 面 却 定 格 在 2014 年 的 2 月 24日:他因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不幸去 世,年仅 49 岁。 她,年逾古稀却做了一件惊人的善举:她 自费办一家爱心辅导站,为打工子女撑起一片 放飞梦想的蓝天。 她曾遭遇丧父亡子的不幸,双重的打击使 她身患重病。危难时刻,街坊四邻向她伸出了 援手,帮她渡过了难关。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 爱,使她产生了感恩之情,并有了回报社会的 愿望。 那天,她去市场买菜,看见一个孩子趴在 母亲的菜摊儿上写作业,小手冻得通红,真叫 人心疼。她问:“怎么让孩子趴在这里写作业 呢?”小孩儿的母亲面露难色:“孩儿他爸上班 去了,我这儿离不开人,学校放学早,把他一个 人放家里不放心,只能这样了。” 从菜市场回来,孩子那冻红的小手在她眼 前晃动,让她寝食难安。于是,她开始着手腾 房子、买桌子,要办个辅导站,把那些放学后没 人看管的孩子聚到这里,一块儿写作业、学画 画儿,还可以在这里吃饭、睡觉。 辅导站刚成立时,来了4个孩子。不到一 个月,就增加到28个,把她的小屋挤得满满 的。冬去春来,辅导站送走了一批孩子,又来 了一批孩子,这里依然书声琅琅。 后来,她的家庭辅导站被人们称为“筑梦 爱心辅导站”。 她,当了一辈子园丁,早已是桃李满天 下。退休后,她义务做起了帮教失足青年的工 作,一做就是23年。有数字显示:20多年里, 她 帮 教 过 的 失 足 青 年 有 700 人 之 多 ,有 400 多 人顺利回归社会。 春风化雨,水滴石穿。从做教师的时候, 她就坚信这个理儿,帮教是一项特殊的工作, 常常碰钉子、遭白眼,出力不讨好。她用母亲 般的胸怀和善良感化着一个又一个迷途“浪 子”,为他们营造一片回归的绿洲。有一名李 姓的帮教对象,曾因盗窃被判刑11年,服刑期 间,因组织暴狱事件,被加刑15年。家人登报 宣布和他脱离亲属关系,使他对生活彻底绝 望。她得知消息后,在春节的时候,专程赶到 监狱去看望小李。在回家的路上,天下起了 雪,三轮车链子断了,她只得推着三轮车走了5 公里。有次,听说小李病了,她马上买了水果 和小笼包子,骑车赶往监狱。半路上,下起了 大雨,她怕包子淋湿,就揣在怀里。看着浑身 透湿的她从怀里掏出热乎乎的包子时,小李流 泪了,他说:“姑,你是我最亲的人。”为了让小 李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爱,她先后50多次打 长途电话、发挂号信到三门峡,做小李家人的 思想工作。她的执着终于感化了小李的家 人。小李的姐姐、弟弟先后到监狱看望他。小 李出狱那天,跪在地上泣不成声说:“姑姑,是 您挽救了我,请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做人!” 他、她、她,他们是谁?是哪里人? 那个一生都在忙着为农民修路、为群众做 事的人叫刘全,曾被评为“开封市道德模范”、 “开封市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 那个情系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老人 叫刘传真,曾被评为全国“身边好人”、“河南省 最美母亲”。 那个掏真心用真情教育感化迷途浪子的 退休教师叫李玉萍,曾被评为“感动中原”十大 年度人物。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顺河好人”。 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顺河回族区。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 国家需要价值导航。一个时期,在一些错误思 潮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有些传统美德日渐消 融,一些人的价值取向扭曲异化,对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产生了负面影响。 全面启动公民道德建设,让好人领奏时代 最强音,顺河回族区委、区政府找到了解决这 些问题的“金钥匙”。2011 年 7 月,顺河回族区 启动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探索实践活动,依据 《顺河回族区公民道德建设五年规划纲要》和 《实施方案》,相继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 育、公民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三项主题教 育 活 动 。 2012 年 4 月 ,第 一 届 道 德 模 范 表 彰 会 后,他们根据前期探索取得的经验,扎实、持续 推进教育活动,努力打造精品教育工程,活动 开展逐步走向深入。目前,该区已成功举办三 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好人是社会的标杆、时代的脊梁,是我们 身边的感动,是可见的价值观,他们总是用行 动刻画着当代中国的价值年轮。评好人、学好 人、做好人,让“顺河好人”成为一种集聚正能 量的文化现象,成为一个凝聚和谐发展的新引 擎。为此,顺河回族区以内评好人、外推模范 为抓手,启动了区、乡()、村(社区)三级“身 边好人”评选活动,采取层层推荐、层层评选、 层层表彰、层层宣传的方式,在基层评选表彰 的基础上,区公民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召集人 大、政协、往届模范和媒体代表投票,每月评出 10 名“顺河身边好人”、2 名“美德少年”,并把 “我推荐、我评选、我学习”的理念贯穿到推荐 评选表彰工作的全过程,真正使居民群众在推 荐评选表彰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目前,顺 河好人“月月评”活动已开展了 26 期,223 名 “顺河身边好人”和33名美德少年相继产生, 好人群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资料显示:2012年至今,顺河回族区的道 德模范共有10人入围中国文明网的全国“身 边好人”候选人。其中,王军华、张庆禄、蔡小 俊、樊爱琴、刘传真5人先后荣登中国好人 榜。全市评选的50名道德模范和提名奖中, 该区有11人入选。开封市向河南省推荐的10 名省级道德模范候选人中,该区入围5名。王 会江被评为“河南省身边好人”、王军华被评为 “平安河南”十大年度人物……2012年,开封市 公民道德建设现场会在顺河回族区召开,河南 省委宣传部、省政法委、团省委等部门领导先 后到顺河回族区进行过专题调研。 2014年7月8日,一个烈日炎炎的日子。 顺河回族区委书记陈广西专程来到已故的刘 全家里,看望刘全的妻子和女儿,送去了慰问 金,表达了该区区委对于好人的关爱。陈广西 详细询问了她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嘱咐她们 有什么困难就及时向组织反映,党和政府一定 会尽力尽快解决。 “大力表彰‘顺河好人’先进典型,使居民 群众见贤思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自身做 起、从小事做起,倡导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继 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 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必须让‘顺河好 人’生发的沃土越来越深厚,成长的环境越来 越美好。”顺河回族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晓 说起对“顺河好人”的褒奖,感触颇深。 德者有得,德被天下。每一次对善行义举 的褒奖,是对道德堤坝的加固;每一次对好人 模范的帮扶,是对道德土壤的改良。基于这种 认识,顺河回族区已开始探索和建立“顺河好 人”动态存储机制、快捷推荐机制、广泛宣传机 制、帮扶褒奖机制,及时解决好人极其家属遇 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倡导“好人有好报”的价 值导向,营造关爱好人、激励向善的社会环境。 春节期间,该区四大班子带着礼品,分头 到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家中看望慰问、嘘 寒问暖;听说刘传真病了,该区领导专门安排 民政部门的同志前去看望,跟进救助。 “各种救助资金、政策措施和荣誉待遇,要 向好人群体倾斜,让好人有荣誉感、成就感,大 众才会有仰慕感、追随心,从而形成崇尚好人、 学习好人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个好人带出一批 好人的雁阵效应。”顺河回族区委书记陈广西 对此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好人。正因为 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和 花草一样的芬芳。好人走过的地方,身后开满 鲜花,好人一生平安。 赴汤蹈火斗古城 —中共开封地下工委抗日斗争故事 老山 抗日战争中后期,遵循党中 央加强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作的 战略部署,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委 直接领导下的开封地下工委应 运而生。开封地下工委由1942 年10月建立的陇海铁路汴商 ( 开封、商丘)段敌伪军工作站发 展为汴商工委后进一步发展而 成的。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地下 党员、革命同志和他们的家属就 协力同心、同仇敌忾,建组织、辟 专线、搜情报、搞策反,赴汤蹈火 斗古城。 开辟安全交通线 1942 年 夏 ,新 四 军 四 师 彭 雪枫、吴芝圃部奉命战略转移到 洪泽湖一带后,其所开辟的水东 根据地急需加强领导。冀鲁豫 边区党委接收该地区后,将其划 为十二地委。那时,日寇在陇海 铁路沿线两侧挖封锁沟、建铁丝 网、设碉堡群,对出入封锁沟的 人严加盘查,企图切断冀鲁豫边 区与各分区的交通往来。因此, 这时急需建立一条横过铁路的 南北交通安全线。 地委经反复研究,决定把任 务交给了具有丰富对敌斗争经 验代号为“徐掌柜”的敌工干部, 并让他兼任民兰(民权、兰封)工 委敌工部部长。 “徐掌柜”化名徐景春,1911 年生,师范毕业,教员出身,河南 辉县人。他首先通过内线取得 民权县警察局的“良民证”,返回 开封与地下党员接头,初步掌握 了汴商铁路沿线的敌情。之后, 他只身赶赴商丘,仔细观察铁路 沿线的地理状况,侦察敌人的兵 力分布与武器配备,最后确定选 择在民权县境内的内黄集与野 鸡岗之间开辟交通线。经区党 委和五地委研究,决定在内黄集 设立陇海路汴商段敌伪军工作 站,限3个月内建成南北交通安 全线,并做好日伪军策反和情报 工作。 在道南民权县委的支持下, “徐掌柜”接收了“沟里”铁路沿 线的10名老党员,立即开展了 建站工作。以地下党员张万一 所开药铺后屋为站机关,以地下 党员韩明修所开粮行后院为交 通联络站,当年12月陇海站便 成立了,后来又增设了胡集、柳 河等5个交通联络站。 虎穴截获情报 1943 年 年 初 ,五 地 委 指 示 陇海站还要把工作重点转向城 市,积极开展白区工作。该站立 即在开封市前新华街与人合伙 开办皮革厂, “徐掌柜”在大南门 里营街8号租房设点。 一天,站里接到紧急通知, 让“徐掌柜”火速赶回根据地接 受重要任务。经分区领导引见, 冀鲁豫边区苏振华政委亲切接 见了他。 苏振华慷慨激昂地说:“我 军根据毛主席、党中央的指示, 必须进行斗争。但军事情报部 门没有侦悉到敌人的具体行动 计划。不知敌人指挥部究竟设 在哪,只有依靠你们了。”他加重 语气强调说,“要求你们利用敌 占区的一切关系,不惜一切代 价,把这次日军‘扫荡’的详细情 报搞到手,一定要在半月内完成 任务。” “徐掌柜”日夜兼程赶回开 封,来不及休息片刻,就分头动 员所有党员和进步关系开展紧 急调查。他打算直接从日军原 田师部内部下手。 日军中将原田师团长直接 指挥冀南、鲁西和河南的日伪 军。其驻地周围遍布岗哨,日本 兵牵引军犬日夜巡逻。 正当“徐掌柜”及其战友们 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有人送来重 要情报:第四巷名妓菊红,因被 原田师团几名军官包养,能乘专 车出入该师团部。经查,菊红自 被包养后,日寇已不准她再接任 何客人。“徐掌柜”以大客商身 份,终于约见了菊红。他从菊红 的身世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 情,表明愿意帮助她跳出火坑。 经历前后3次约10小时的谈话, 菊红终于被感动。 “徐掌柜”见她 下了决心,谨慎地向她交代了任 务并提出了要求。经过3天的 努力,菊红终于截获了那份“扫 荡”计划。菊红将原件拍照后交 给“徐掌柜”,由他当面交给苏振 华。苏振华大喜,立即让参谋处 绘制成图,并据以确定反扫荡计 划,终于使日寇“扫荡”冀鲁豫边 区的罪恶行径扑了空。根据菊 红的立功表现,经请示上级同 意,后来工委把她护送到根据 地,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为我 们的妇女干部。 贵宾室里的周旋 1943年夏,遵循边区党委的 指示,陇海站决心把伪省长陈敬 斋争取加入组织。陈敬斋系安 阳人,因为日商代购桐木结识了 日特头子土肥原,并参加了日特 组织。侵华战争开始后,土肥原 任日军师团长率部侵占华北,即 任命陈敬斋为豫北道道尹,后升 任伪河南省省长。陈敬斋任省 长后,对自己的将来始终没有把 握。边区党委认为只要工作得 当,完全可以把他争取过来。于 是,重担又落在了“徐掌柜”肩 上。他回辉县找到老同学戴小 龙。戴小龙系官宦出身的当地 士绅,与陈敬斋有私交。“徐掌 柜”以做生意为名,请戴小龙帮 忙引见陈敬斋。经多次奔波, “徐掌柜”终于见到了陈敬斋。 在贵宾室里,3人经过多次 交谈, “徐掌柜”终于把话引上了 正题。 “徐掌柜”欲言又止: “消息 嘛,倒是听说了一些。” “听到啥就 直说!”戴小龙插话道。“恕我直 言,如今京沪一带的人都说‘四老 板’(指新四军)是这个。”“徐掌 柜”伸出大拇哥说, “传说汪精卫 那边也有不少人找‘四老板’拉关 系、觅靠山呢。” “真的?”陈敬斋惊 喜失态,瞬间又恢复平静。 这时,刚从日本回国的陈敬 斋的儿子,也对目前日本国内已 经陷入“以战养战”困境表达了 看法。 “徐掌柜”则乘势宣传我党 的政策。陈敬斋经反复比较、权 衡利弊,终于有所动摇。后来, 他待“徐掌柜”如上宾,多次找 “徐掌柜”单独交谈,并让儿子开 专车送“徐掌柜”上火车。 “徐掌柜”辗转到内黄集下 了车,向边区党委汇报了情况, 研究下步行动方案,确定由另一 位站领导王丹宸化装成新四军 高级干部,由“徐掌柜”带领面见 陈敬斋。陈敬斋奉王丹宸为贵 宾。王丹宸向陈敬斋及其亲属 讲明了我党纲领,以及对日伪反 正人员的政策,坚定了陈敬斋投 靠我党的决心。从此,陈敬斋就 委托“徐掌柜”作为与我党的联 络人,并把贵宾室腾给他专用。 “徐掌柜”以贵宾室为基地,先后 接待了来汴视察与接洽工作的 我党高级干部吴芝圃、王国华和 知名人士、历史学家范文澜等, 保证了他们的安全。 争取陈敬斋的成功,极大地 推动了开封地下工作的开展,分 化、瓦解了敌、伪、顽势力,打击 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从1943年 下半年至日寇投降前夕,地下工 委又先后争取了日伪河南省警 务厅厅长刘九思、民政厅厅长赵 春岫等中上层人士反正。陈敬 斋的侄儿陈秀五率领的警卫团 变成了我们的地下武装,于 1944年年末拉上太行山。1944 年春,陈敬斋参加日伪高级军事 会议后,把日寇收缩据点、移兵 西进的情报提供给我军。我军 除采取应急措施外,还一举收复 敌伪据点33个,进一步扩大了 解放区。并对陈敬斋所能控制 的各县日伪警备队,也派去了我 军的人,使这些队伍的全部或一 部分成了我军的地下武装,壮大 了革命队伍。 70年风雨沧桑,古城日新 月异,祖国山河巨变。这变化与 “徐掌柜”及其战友们当年艰苦 卓绝的抗日斗争是分不开的。 尽管他们有的已经与世长辞,但 古城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徐掌柜”何许人也?他就是中 共原冀鲁豫边区开封地下工委 书记、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原副检 察长李冠卿同志。 制图 制图李雯 李雯

Transcript of 开满鲜花的地方 - kfrb.kf.cnkfrb.kf.cn/tplimg/1/2015-07/08/11/2015070811_pdf.pdf ·...

Page 1: 开满鲜花的地方 - kfrb.kf.cnkfrb.kf.cn/tplimg/1/2015-07/08/11/2015070811_pdf.pdf · 的人看见他家低矮破旧的房子,对他说:“弄些 水泥砖瓦,给你家的房子修修吧?”他拒绝了,

112015 年 7 月 8 日 星期三

责编:闫漫 版式:李雯 校对:李英汴梁人物

开满鲜花的地方曹洪蔚 王艳红

【题记】维吾尔族有句谚语:好人走过的地方,身后开满鲜花。

他,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乡路管站站长。就是这个小官,却办了不少大事。12 年间,他所在的乡新修道路 14 条,公路总里程达62公里,提前完成“村村通”目标。

那年,乡村公路修到他家的门口,施工队的人看见他家低矮破旧的房子,对他说:“弄些水泥砖瓦,给你家的房子修修吧?”他拒绝了,说:“你是修路的,把路修好就行了,修房子不是你的事。”

那天,他 70 多岁的老父亲,颤颤巍巍地把家门口前不到 5 平方米的空地铲平,指望儿子能安排施工队留下些沥青、石子,把路面硬化一下。他却没能满足父亲的愿望:“爹啊,您可不能糊涂,我是管这事儿的不假,可不能搞特殊。要不,村里的人会捣咱的脊梁骨。”

那晚,他患了感冒,趁下班休息的时候去诊所输液。突然,窗外电闪雷鸣,大雨应声而至。他突然想起困难户王春香。她家还住在危房里,那房子能挺过这场大雨吗?他躺不住了,拔掉针头就冲进雨里。当晚,他和村干部冒雨把王春香一家三口转移到了安全的房子里。随后,他向民政部门反映,帮她家翻建了新房。

每天,他早早起床,给妻子女儿做一顿热腾腾的早餐,表达他因忙工作愧对家庭的心情。做好饭,他再把女儿的自行车搬到屋外一遍遍地擦拭。

然而,这温馨的画面却定格在 2014 年的 2月 24 日:他因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年仅 49岁。

她,年逾古稀却做了一件惊人的善举:她自费办一家爱心辅导站,为打工子女撑起一片放飞梦想的蓝天。

她曾遭遇丧父亡子的不幸,双重的打击使她身患重病。危难时刻,街坊四邻向她伸出了援手,帮她渡过了难关。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使她产生了感恩之情,并有了回报社会的愿望。

那天,她去市场买菜,看见一个孩子趴在母亲的菜摊儿上写作业,小手冻得通红,真叫人心疼。她问:“怎么让孩子趴在这里写作业呢?”小孩儿的母亲面露难色:“孩儿他爸上班去了,我这儿离不开人,学校放学早,把他一个人放家里不放心,只能这样了。”

从菜市场回来,孩子那冻红的小手在她眼前晃动,让她寝食难安。于是,她开始着手腾房子、买桌子,要办个辅导站,把那些放学后没人看管的孩子聚到这里,一块儿写作业、学画画儿,还可以在这里吃饭、睡觉。

辅导站刚成立时,来了 4 个孩子。不到一个月,就增加到 28 个,把她的小屋挤得满满的。冬去春来,辅导站送走了一批孩子,又来了一批孩子,这里依然书声琅琅。

后来,她的家庭辅导站被人们称为“筑梦爱心辅导站”。

她 ,当 了 一 辈 子 园 丁 ,早 已 是 桃 李 满 天下。退休后,她义务做起了帮教失足青年的工作,一做就是 23 年。有数字显示:20 多年里,她帮教过的失足青年有 700 人之多,有 400 多人顺利回归社会。

春风化雨,水滴石穿。从做教师的时候,她就坚信这个理儿,帮教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常常碰钉子、遭白眼,出力不讨好。她用母亲

般的胸怀和善良感化着一个又一个迷途“浪子”,为他们营造一片回归的绿洲。有一名李姓的帮教对象,曾因盗窃被判刑 11 年,服刑期间,因组织暴狱事件,被加刑 15 年。家人登报宣布和他脱离亲属关系,使他对生活彻底绝望。她得知消息后,在春节的时候,专程赶到监狱去看望小李。在回家的路上,天下起了雪,三轮车链子断了,她只得推着三轮车走了 5公里。有次,听说小李病了,她马上买了水果和小笼包子,骑车赶往监狱。半路上,下起了大雨,她怕包子淋湿,就揣在怀里。看着浑身透湿的她从怀里掏出热乎乎的包子时,小李流泪了,他说:“姑,你是我最亲的人。”为了让小李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爱,她先后 50 多次打长途电话、发挂号信到三门峡,做小李家人的思 想 工 作 。 她 的 执 着 终 于 感 化 了 小 李 的 家人。小李的姐姐、弟弟先后到监狱看望他。小李出狱那天,跪在地上泣不成声说:“姑姑,是您挽救了我,请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做人!”

他、她、她,他们是谁?是哪里人?那个一生都在忙着为农民修路、为群众做

事的人叫刘全,曾被评为“开封市道德模范”、“开封市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

那个情系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老人叫刘传真,曾被评为全国“身边好人”、“河南省最美母亲”。

那个掏真心用真情教育感化迷途浪子的退休教师叫李玉萍,曾被评为“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顺河好人”。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顺河回族区。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国家需要价值导航。一个时期,在一些错误思潮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有些传统美德日渐消融,一些人的价值取向扭曲异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产生了负面影响。

全面启动公民道德建设,让好人领奏时代最强音,顺河回族区委、区政府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金钥匙”。2011 年 7 月,顺河回族区启动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探索实践活动,依据

《顺河回族区公民道德建设五年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相继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公民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三项主题教育活动。2012 年 4 月,第一届道德模范表彰会后,他们根据前期探索取得的经验,扎实、持续推进教育活动,努力打造精品教育工程,活动开展逐步走向深入。目前,该区已成功举办三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好人是社会的标杆、时代的脊梁,是我们身边的感动,是可见的价值观,他们总是用行动刻画着当代中国的价值年轮。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让“顺河好人”成为一种集聚正能量的文化现象,成为一个凝聚和谐发展的新引擎。为此,顺河回族区以内评好人、外推模范为抓手,启动了区、乡(办)、村(社区)三级“身边好人”评选活动,采取层层推荐、层层评选、层层表彰、层层宣传的方式,在基层评选表彰的基础上,区公民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召集人大、政协、往届模范和媒体代表投票,每月评出10 名“顺河身边好人”、2 名“美德少年”,并把

“我推荐、我评选、我学习”的理念贯穿到推荐评选表彰工作的全过程,真正使居民群众在推荐评选表彰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目前,顺河好人“月月评”活动已开展了 26 期,223 名

“顺河身边好人”和 33 名美德少年相继产生,

好人群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资料显示:2012 年至今,顺河回族区的道

德模范共有 10 人入围中国文明网的全国“身边好人”候选人。其中,王军华、张庆禄、蔡小俊 、樊 爱 琴 、刘 传 真 5 人 先 后 荣 登 中 国 好 人榜。全市评选的 50 名道德模范和提名奖中,该区有 11 人入选。开封市向河南省推荐的 10名省级道德模范候选人中,该区入围 5 名。王会江被评为“河南省身边好人”、王军华被评为

“平安河南”十大年度人物……2012 年,开封市公民道德建设现场会在顺河回族区召开,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政法委、团省委等部门领导先后到顺河回族区进行过专题调研。

2014 年 7 月 8 日,一个烈日炎炎的日子。顺河回族区委书记陈广西专程来到已故的刘全家里,看望刘全的妻子和女儿,送去了慰问金,表达了该区区委对于好人的关爱。陈广西详细询问了她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嘱咐她们有什么困难就及时向组织反映,党和政府一定会尽力尽快解决。

“大力表彰‘顺河好人’先进典型,使居民群众见贤思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倡导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必须让‘顺河好人’生发的沃土越来越深厚,成长的环境越来越美好。”顺河回族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晓旻说起对“顺河好人”的褒奖,感触颇深。

德者有得,德被天下。每一次对善行义举的褒奖,是对道德堤坝的加固;每一次对好人模范的帮扶,是对道德土壤的改良。基于这种认识,顺河回族区已开始探索和建立“顺河好人”动态存储机制、快捷推荐机制、广泛宣传机制、帮扶褒奖机制,及时解决好人极其家属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倡导“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营造关爱好人、激励向善的社会环境。

春节期间,该区四大班子带着礼品,分头到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家中看望慰问、嘘寒问暖;听说刘传真病了,该区领导专门安排民政部门的同志前去看望,跟进救助。

“各种救助资金、政策措施和荣誉待遇,要向好人群体倾斜,让好人有荣誉感、成就感,大众才会有仰慕感、追随心,从而形成崇尚好人、学习好人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个好人带出一批好人的雁阵效应。”顺河回族区委书记陈广西对此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好人。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和花草一样的芬芳。好人走过的地方,身后开满鲜花,好人一生平安。

赴汤蹈火斗古城——中共开封地下工委抗日斗争故事

老山

抗日战争中后期,遵循党中央加强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作的战略部署,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开封地下工委应运而生。开封地下工委由 1942年 10 月 建 立 的 陇 海 铁 路 汴 商(开封、商丘)段敌伪军工作站发展为汴商工委后进一步发展而成的。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地下党员、革命同志和他们的家属就协力同心、同仇敌忾,建组织、辟专线、搜情报、搞策反,赴汤蹈火斗古城。

开辟安全交通线

1942 年 夏 ,新 四 军 四 师 彭雪枫、吴芝圃部奉命战略转移到洪泽湖一带后,其所开辟的水东根据地急需加强领导。冀鲁豫边区党委接收该地区后,将其划为十二地委。那时,日寇在陇海铁路沿线两侧挖封锁沟、建铁丝网、设碉堡群,对出入封锁沟的人严加盘查,企图切断冀鲁豫边区与各分区的交通往来。因此,这时急需建立一条横过铁路的南北交通安全线。

地委经反复研究,决定把任务交给了具有丰富对敌斗争经验代号为“徐掌柜”的敌工干部,并让他兼任民兰(民权、兰封)工委敌工部部长。

“徐掌柜”化名徐景春,1911年生,师范毕业,教员出身,河南辉县人。他首先通过内线取得民权县警察局的“良民证”,返回开封与地下党员接头,初步掌握了汴商铁路沿线的敌情。之后,他只身赶赴商丘,仔细观察铁路沿线的地理状况,侦察敌人的兵力分布与武器配备,最后确定选择在民权县境内的内黄集与野鸡岗之间开辟交通线。经区党委和五地委研究,决定在内黄集设立陇海路汴商段敌伪军工作站,限 3 个月内建成南北交通安全线,并做好日伪军策反和情报工作。

在道南民权县委的支持下,“徐掌柜”接收了“沟里”铁路沿线的 10 名老党员,立即开展了建站工作。以地下党员张万一所开药铺后屋为站机关,以地下党员韩明修所开粮行后院为交通联络站,当年 12 月陇海站便成立了,后来又增设了胡集、柳河等 5个交通联络站。

虎穴截获情报

1943 年 年 初 ,五 地 委 指 示陇海站还要把工作重点转向城市,积极开展白区工作。该站立即在开封市前新华街与人合伙开办皮革厂,“徐掌柜”在大南门里营街 8号租房设点。

一天,站里接到紧急通知,让“徐掌柜”火速赶回根据地接受重要任务。经分区领导引见,冀鲁豫边区苏振华政委亲切接见了他。

苏振华慷慨激昂地说:“我军根据毛主席、党中央的指示,必须进行斗争。但军事情报部门没有侦悉到敌人的具体行动计划。不知敌人指挥部究竟设在哪,只有依靠你们了。”他加重语气强调说,“要求你们利用敌占区的一切关系,不惜一切代价,把这次日军‘扫荡’的详细情报搞到手,一定要在半月内完成任务。”

“徐掌柜”日夜兼程赶回开封,来不及休息片刻,就分头动员所有党员和进步关系开展紧急调查。他打算直接从日军原田师部内部下手。

日军中将原田师团长直接指挥冀南、鲁西和河南的日伪军。其驻地周围遍布岗哨,日本兵牵引军犬日夜巡逻。

正当“徐掌柜”及其战友们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有人送来重要情报:第四巷名妓菊红,因被原田师团几名军官包养,能乘专车出入该师团部。经查,菊红自被包养后,日寇已不准她再接任何客人。“徐掌柜”以大客商身份,终于约见了菊红。他从菊红的身世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明愿意帮助她跳出火坑。经历前后 3 次约 10 小时的谈话,

菊红终于被感动。“徐掌柜”见她下了决心,谨慎地向她交代了任务并提出了要求。经过 3 天的努力,菊红终于截获了那份“扫荡”计划。菊红将原件拍照后交给“徐掌柜”,由他当面交给苏振华。苏振华大喜,立即让参谋处绘制成图,并据以确定反扫荡计划,终于使日寇“扫荡”冀鲁豫边区的罪恶行径扑了空。根据菊红的立功表现,经请示上级同意,后来工委把她护送到根据地,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为我们的妇女干部。

贵宾室里的周旋

1943年夏,遵循边区党委的指示,陇海站决心把伪省长陈敬斋争取加入组织。陈敬斋系安阳人,因为日商代购桐木结识了日特头子土肥原,并参加了日特组织。侵华战争开始后,土肥原任日军师团长率部侵占华北,即任命陈敬斋为豫北道道尹,后升任伪河南省省长。陈敬斋任省长后,对自己的将来始终没有把握。边区党委认为只要工作得当,完全可以把他争取过来。于是,重担又落在了“徐掌柜”肩上。他回辉县找到老同学戴小龙。戴小龙系官宦出身的当地士绅,与陈敬斋有私交。“徐掌柜”以做生意为名,请戴小龙帮忙引见陈敬斋。经多次奔波,

“徐掌柜”终于见到了陈敬斋。在贵宾室里,3 人经过多次

交谈,“徐掌柜”终于把话引上了正题。“徐掌柜”欲言又止:“消息嘛,倒是听说了一些。”“听到啥就直说!”戴小龙插话道。“恕我直言,如今京沪一带的人都说‘四老板’(指新四军)是这个。”“徐掌柜”伸出大拇哥说,“传说汪精卫那边也有不少人找‘四老板’拉关系、觅靠山呢。”“真的?”陈敬斋惊喜失态,瞬间又恢复平静。

这时,刚从日本回国的陈敬斋的儿子,也对目前日本国内已经陷入“以战养战”困境表达了看法。“徐掌柜”则乘势宣传我党的政策。陈敬斋经反复比较、权衡利弊,终于有所动摇。后来,他待“徐掌柜”如上宾,多次找

“徐掌柜”单独交谈,并让儿子开专车送“徐掌柜”上火车。

“徐掌柜”辗转到内黄集下了车,向边区党委汇报了情况,研究下步行动方案,确定由另一位站领导王丹宸化装成新四军高级干部,由“徐掌柜”带领面见陈敬斋。陈敬斋奉王丹宸为贵宾。王丹宸向陈敬斋及其亲属讲明了我党纲领,以及对日伪反正人员的政策,坚定了陈敬斋投靠我党的决心。从此,陈敬斋就委托“徐掌柜”作为与我党的联络人,并把贵宾室腾给他专用。

“徐掌柜”以贵宾室为基地,先后接待了来汴视察与接洽工作的我党高级干部吴芝圃、王国华和知名人士、历史学家范文澜等,保证了他们的安全。

争取陈敬斋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开封地下工作的开展,分化、瓦解了敌、伪、顽势力,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从 1943 年下半年至日寇投降前夕,地下工委又先后争取了日伪河南省警务厅厅长刘九思、民政厅厅长赵春岫等中上层人士反正。陈敬斋的侄儿陈秀五率领的警卫团变 成 了 我 们 的 地 下 武 装 ,于1944 年年末拉上太行山。1944年春,陈敬斋参加日伪高级军事会议后,把日寇收缩据点、移兵西进的情报提供给我军。我军除采取应急措施外,还一举收复敌伪据点 33 个,进一步扩大了解放区。并对陈敬斋所能控制的各县日伪警备队,也派去了我军的人,使这些队伍的全部或一部分成了我军的地下武装,壮大了革命队伍。

70 年 风 雨 沧 桑 ,古 城 日 新月异,祖国山河巨变。这变化与

“徐掌柜”及其战友们当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是分不开的。尽管他们有的已经与世长辞,但古城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徐掌柜”何许人也?他就是中共原冀鲁豫边区开封地下工委书记、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李冠卿同志。

制图制图::李雯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