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報 滄海良田— 海洋營養鹽與...

8
6 |科學發展 20108月,452陸地上的蔬菜水果需要適當的灌溉,才能枝繁葉茂、結實纍纍; 海洋中的微細藻類也要悉心地施肥,才能生生不息。 陳郁凱.吳繼倫.劉燈城.蘇偉成 海洋中的營養鹽 海洋占地球表面 70%以上。海水因 溶有氯化鈉、氯化鎂 等鹽類,味呈苦鹹, 不適宜生飲。海水到 底有多鹹呢?我們可 以用鹽度來表示,各 種溶解物質在海水中 的總含量稱為鹽度。 一般而言,每1,000 公克的海水中大約含 35公克的溶解物, 其中有99.99 %屬於 氯化物、鈉化物、硫 酸鹽等無機鹽類。這 些主要溶解鹽類的組成一般是恆定的,剩下0.01%的微量溶解物是海洋生物生長所必 需,稱為營養鹽,因為海洋生物的利用和代謝作用,造成海水營養鹽的組成與濃度呈 現顯著的變化。 水試一號試驗船是我國設備最完善的多功能漁業研究船 滄海良田— 海洋營養鹽與 基礎生產力

Transcript of 題 報 滄海良田— 海洋營養鹽與...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76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專題報導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76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陸地上的蔬菜水果需要適當的灌溉,才能枝繁葉茂、結實纍纍;

海洋中的微細藻類也要悉心地施肥,才能生生不息。

■ 陳郁凱.吳繼倫.劉燈城.蘇偉成

海洋中的營養鹽

海洋占地球表面

積70%以上。海水因溶有氯化鈉、氯化鎂

等鹽類,味呈苦鹹,

不適宜生飲。海水到

底有多鹹呢?我們可

以用鹽度來表示,各

種溶解物質在海水中

的總含量稱為鹽度。

一般而言,每1,000公克的海水中大約含

有35公克的溶解物,其中有99.99%屬於氯化物、鈉化物、硫

酸鹽等無機鹽類。這

些主要溶解鹽類的組成一般是恆定的,剩下0.01%的微量溶解物是海洋生物生長所必需,稱為營養鹽,因為海洋生物的利用和代謝作用,造成海水營養鹽的組成與濃度呈

現顯著的變化。

水試一號試驗船是我國設備最完善的多功能漁業研究船

滄海良田—海洋營養鹽與基礎生產力

專題報導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76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76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營養鹽是海洋

植物繁殖生長不可缺

少的化學成分,主

要有硝酸鹽、亞硝酸

鹽、磷酸鹽、矽酸鹽

等,其中磷酸鹽與

硝酸鹽是海洋植物

行光合作用合成有

機物的原料,矽酸

鹽則是矽藻細胞壁的

主要構成材料。海洋

中的浮游植物生長

時需要各種營養鹽

類,但當某一種營養

鹽的濃度低於浮游植

物生長所需時,它就

成為浮游植物生長的

限制因子。因此以硝

酸鹽、亞硝酸鹽及磷

酸鹽形式存在的氮和

磷,常是海洋浮游

植物生長的限制因

子,它們在海中的含

量受到化學、地質和

水文因素的影響,有

明顯的季節性和區域

性差異。

海洋浮游植物的分布和硝酸鹽的濃度變化有

密切的關係。在海水表層因為浮游植物的生長利

用,硝酸鹽含量最低,濃度變化也最大。光線隨著

海水深度增加而減弱,浮游植物的活動也減弱,硝

酸鹽的含量逐漸增高。此外,浮游動植物死亡後屍

體會下沉並逐漸分解,造成硝酸鹽在500∼1,500公

尺處的濃度最高,並呈穩定狀態。

近岸淺海水域的硝酸鹽濃度具有季節性變

化。春夏之際,浮游植物大量生長,硝酸鹽因浮游

植物行光合作用而急遽減少,甚至出現利用殆盡的

情形。冬季時,由於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降低,濃度

便逐漸增加。

水產試驗所自民國92年起,在台灣周邊海域設立了62個測站,由水試一號試驗船按季進行海洋環境調查及生物標本採集,所蒐集的項目包括不同水層的溫度、鹽度、營養鹽、葉綠素、

浮游動物、仔稚魚、聲探資料等。

能行光合作用的海洋植物形形色色,然而漂浮在海洋中的微小浮游植物的基礎生產力,卻占了整個海洋基礎生產力的95%。

26China

Taiwan

25

24

23

22

21119 120 121 122 123

Latit

ude (

o N)

Longitude(oE)

-200m

st53 st56 st57 st58 st59

st 54st52 st 55 st62

st1

st5

st7

st12

st17

st22

st13

st16

st23

st15

st24st25

st32

st26

st31

st34

st39

st40

st45

st47

st50

st46

st51

st33

st27

st30

st35

st38

st41

st44

st48

st49

st 28

st29

st 36

st37

st42

st43

st14

st6

st61

st2

st4

st8

st11

st18

st21

st9

st 10

st19

st 20

st 60

st3

-50m

-1000m

-100m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98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專題報導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98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輪盤式採水器可以幫助採集不同水層的海水樣本 用濾紙把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濾出後,冷凍保存帶回實驗室測量葉綠

素的濃度。

即將把輪盤式採水器投放至海中進行分層採水與即時溫度及鹽度探測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98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98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磷酸鹽在海洋中的含量變化,同樣和浮游植

物的光合作用有著密切的關係,與硝酸鹽的濃度分

布及季節性變化特性相似。磷酸鹽在海水中濃度遠

低於硝酸鹽,因此磷酸鹽是浮游植物生長最主要的

限制因子。

海水表層氮和磷的補充來源,主要有河水所

攜帶的陸地上有機物腐解的產物、人類生產的廢棄

物,以及地下水所含岩石溶解的成分。此外,海洋

生物死亡後腐解、火山和海底熱泉,甚至大氣中的

灰塵溶入海水中,也是海水營養元素的來源。

海洋基礎生產力的分布

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指的是一些單細胞藍綠菌

和藻類,主要生活在海水上層約100公尺以內,太陽光照足以提供光合作用的區域。浮游植物透過光

合作用,把無機的二氧化碳固定為有機的碳水化合

物,把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儲藏在有機物中,所形

成有機物的量稱為基礎生產力。

海洋中幾乎所有生命的基礎,都來自於海洋

植物行光合作用,而能行光合作用的海洋植物形形

色色,有的是植物性浮游生物,小到要用顯微鏡才

看的到;有的則是底棲性的,像是可以生長在岸邊

的海藻和昆布,中高緯度地區的巨藻甚至可以長到

數十公尺長。然而,漂浮在海洋中的微小浮游植

物的基礎生產力,卻占了整個海洋基礎生產力的

95%。海洋基礎生產力可以用每單位面積或體積的

海水中,單位時間內所固定的碳量來表示。在開闊

的外洋水域,每年每平方公尺平均可以固定50公克的碳,沿岸陸棚海域每年可以達到100公克,在湧昇流區甚至可以達到300公克。大體來說,全球海洋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碳每年約為40×109公噸。

海洋基礎生產力的高低,受光線、水溫、鹽

度、營養鹽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又以穿透水層光線

的強弱,以及浮游植物生長時所需要的營養鹽濃度

影響較大,這兩個因子共同決定了全球海洋浮游植

物群落的類型和基礎生產力的高低。

太陽光照的強度會隨著水深而逐漸減弱,也

會隨雲量多寡和水中懸浮顆粒濃度而變化,並影響

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從全球的尺度來看,光強度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因此浮游植物在不同緯度的生

產力也會有不同的分布模式。

像北極的高緯度地區,冬季時幾乎沒有陽光

照射,但夏季陽光充足時基礎生產力就相當旺盛,

基礎生產力呈現一個單峰的分布。在溫帶地區,因

為可利用的光照強度和高濃度的營養鹽相乘作用,

浮游植物大量增生,使得基礎生產力通常在春秋兩

季達到最大。在熱帶和赤道地區,由於強烈的日

照使得表層海水無法和底層富含營養鹽的海水交

換,浮游植物的豐度大多因局部條件的變化而隨機

改變,因此基礎生產力的分布呈現小而不規則的波

動。

除了光照之外,浮游植物還需要有營養鹽才

能夠生長繁殖。陸地上岩石風化所釋出的營養鹽、

自然有機物分解、農業施肥,以及人類製造的汙

水,最後都會經由河川或地下水把高濃度的營養鹽

帶入海中,因此沿岸淺海地區的浮游植物生長旺

盛,這裡的基礎生產力也會比開闊大洋區來的高。

海洋中另一個營養鹽的來源是海水底層,深

層海域因為上層水域生物屍體等碎屑沉積分解,擁

有豐富的有機和無機鹽類,當深層海水受到海底地

形和洋流影響而上升至表層時,會使表層的營養鹽

含量增加,這個區域的基礎生產力也會大大提高。

在漁業研究上的應用

漁場是海洋生物經常成群大量出現,並且能

被捕獲的海域。漁場形成的要因及環境如何影響漁

場,向來是漁業研究的重要課題。海洋浮游植物所

製造的能量,可經由浮游動物、小魚、大魚間的攝

食活動層層傳遞至食物鏈的高層,並且在不同的食

物鏈中交互流動,支撐著整個海洋食物網。當能量

自一個營養階層(如浮游動物)傳遞至下一個營養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1110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專題報導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1110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階層(如小魚)時,會因為呼吸等新陳代謝活

動而損失一部分,這能量轉換的效率就稱為生

態效率。

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不同的營養階層間,

生態效率差異可能很大。一般而言,在海洋食

物鏈中的轉換效率約在10∼20%之間。根據這原理,可藉由研究食物網中的食性關係,把生

態系統中的消費者劃分為不同的營養階層,進

而估算海域基礎生產力所能夠維持經濟性魚種

的資源量,這是海洋基礎生產力在漁業研究上

的一種應用方式。

從食物鏈的觀點而言,海洋中浮游生物的

豐度和分布會受到海洋基礎生產力的影響,動

物性浮游生物的多寡則會間接影響漁場的優

劣。

基礎生產力高的海域,浮游動物生物量也

較高,魚群因為攝餌需求,會大量群集在餌料

生物較多的海域,形成良好漁場的機會也高。

例如西北太平洋日本近海的黑潮和親潮混合海

域,以及東南太平洋的祕魯湧昇流域,都是世

界知名的漁場,這些海域富含營養鹽且具有相

當高的基礎生產力就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

26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5

24

23

22

26

25

24

23

22

Latit

ude (

o N)

119 120 120121 121122 122 (mg/m2)123Longitude(oE)

2007/01

Taiwan

Taiwan

Taiwan

Taiwan

2007/07

2007/05

2007/10

以地理資訊系統繪製台灣周邊海域的葉綠素濃度分布圖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1110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1110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此,若想節省漁船於茫茫大海中尋找漁場所耗費的

油料和時間,以基礎生產力、浮游動物豐度和魚群

間的食物鏈關係做為指標因子,不失為尋找潛在漁

場的好方法。  

與人類的關係

氮和磷雖然是海洋浮游植物行光合作用不可

或缺的重要元素,但是如果過量的營養物質進入水

體,會使藻類爆發性地繁殖生長,導致水體的優氧

化,最後形成赤潮。白晝時,藻類行光合作用固然

造成基礎生產力的增高,但到了晚上,植物行呼吸

作用遠大於光合作用,會使得水中的氧逐漸減少,

進而造成魚、蝦、貝類的死亡。尤其在封閉的水文

環境下,藻類的急遽增生會造成其缺氧死亡。浮游

植物死後的分解過程會消耗殘餘的氧,使得水體缺

氧的情形更為嚴重。

在藻類大量繁生時,某些種類如渦鞭毛藻類

會產生毒素,所產生的藻毒包括麻痺性貝毒、神經

性貝毒等,其中麻痺性貝毒會造成人類呼吸系統的

潰敗。在民國70年代,我國就曾經發生民眾因為食用遭渦鞭毛藻汙染的漁產品而死亡的案例。這種由

於海域營養鹽過高,造成藻類過度增生所帶來的負

面影響,在世界各地區海域都曾有過報導。近年世

界衛生組織還特別為此成立委員會探究赤潮的成

因,並制定監測和預防的對策。

在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間,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從事熱帶海洋生態系統和漁業研究的科

學家完成了一項研究,利用圍繞地球軌道運行的太

空船所裝載的海洋觀測廣角感測儀,進行衛星圖像

拍攝,對海洋生物生產力的指標性數據—浮游植物

的葉綠素含量—進行分析。

感測儀通過追蹤海水的色差變化,可以測量

出生活在海洋表層的浮游生物豐度。研究結果顯

示,位於亞熱帶環流橫跨赤道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的

海域中,是甚少動植物生存的海洋「荒漠」區域,

其面積從1998年以來就不斷增加,9年內約擴展了15%,總面積已超過5,100萬平方公里,比5個美國國土的總和還大。

若想節省漁船於茫茫大海中尋找漁場所耗費的油料及時間成本,以基礎生產力、浮游動物豐度與魚群間的食物鏈關係做為指標因子,不失為尋找潛在漁場的好方法。

利用鋼纜把浮游生物網下放至200米深處後進行拖曳 特別細小的網目是採集浮游生物的利器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1312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專題報導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1312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海洋基礎生產力的下降,可能和海表溫

度升高或海流與風勢的改變有關。不論哪一種

因素,都可能導致富含營養的深層海水無法上

升,身為食物鏈基礎的浮游生物得不到滋養,

從而間接地影響到其他的海洋生物。

亞熱帶環流區的海水分層現象本就非常

明顯,因此由風造成的擾動只能把儲存在海底

的極少量營養物質帶到表層,並不足以供應植

物乃至動物的生長所需。而全球暖化導致海水

溫度增加,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分層現象,更讓

營養鹽的補充變得越來越困難,荒漠化日趨嚴

重,對海洋漁場的緊縮和劣化有極為深遠的影

響。

雖然9年的時間對於研究大洋湧昇流的變化

而言畢竟太短,目前尚無法對導致海洋荒漠面

積擴大的原因遽下結論,但數據顯示,這9年來受影響海域的表面水溫確實以每年平均遞增1%的速率上升。海水升溫使海水分層現象更加惡

化,嚴重阻擾了海水表層和深層的對流,導致

深海提供給淺海的營養成分大幅減少,影響範

圍正在逐漸擴大。

在太平洋,夏威夷附近海域的生產力已

有漸趨低落的現象;大西洋的亞熱帶環流區的

「荒漠」則擴展得更為快速,向東已越過加勒

比海,接近非洲沿岸。在過去的9年中,環流「荒漠」的增加速率高出原先預測結果的10到25倍,雖然科學家們早已預測全球暖化會加劇海洋「荒漠」的擴張,但沒想到會如此迅速。

位於亞熱帶環流橫跨赤道的太平洋及大西洋的海域中,是甚少動植物生存的海洋「荒漠」區域,其面積從1998年以來就不斷增加,目前已比5個美國國土的總和還大。

東北季風時的惡劣海相,大大地提高了海洋環境調查的難度。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1312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1312 |科學發展 2010年8月,452期

位於亞熱帶環流橫跨赤道的太平洋及大西洋的海域中,是甚少動植物生存的海洋「荒漠」區域,其面積從1998年以來就不斷增加,目前已比5個美國國土的總和還大。

今日我們身處的時代,無論是人口增長、能

源消耗和環境變化的規模與速度,都遠超過人類歷

史上任何一個時期。變遷的速度太快,以至於世界

上的政治領導者無法及時因應、制定對策;而變遷

的規模之大,在在顯示人類發展和地球的環境承載

能力已經發生明顯的衝突。

生態結構因為人類的過度開發而受損的種種

跡象處處顯現,例如漁獲量銳減、地下水下降、森

林消失、土壤流失、湖泊乾涸、物種絕滅等,氣候

暖化正是大自然發出的嚴重警訊之一。我們必須深

切體悟問題的嚴重性,迅速確實地研擬並力行相關

的因應策略,才能力挽狂瀾,否則所謂的「永續發

展」只會淪為空談,有一天人類終究得吞下自己釀

造的這杯生態苦酒!

陳郁凱.吳繼倫.劉燈城.蘇偉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深度閱讀資料

NOAA(2008)Study shows ocean deserts are expanding. NOAA News, March 5, 2008.

Polovina, J. J., E. A. Howell, and M. Abecassis(2008) Ocean's least productive waters are expanding. Geophys. Res. Lett ., Vol. 35, L03618, doi:10.1029/2007GL031745.

李冠國、范振剛(民94),海洋生態學,藝軒圖書出版社。

邵廣昭(民97),海洋生態學,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一般來說,圖像裡水的顏色越接近紅色,代表該處光合作用越旺盛,生物的數量和種類也越多;如果顏色發藍,則代表生物較稀

少。在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靠近赤道的一些區域裡,衛星圖片的顏色呈現深藍色,也就是說這片占了全球海洋面積將近20%的海域中,幾乎沒有浮游植物的跡象。(圖片來源:NOAA)

60o

40o

20o

0o

-20o

-40o

-60o

20o 60o 100o 140o 180o 220o 260o 300o 340o

0  0.07 0.2  0.4  0.6  1.0  2.0 5.0 35.0

Chl a(m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