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在悄悄改变贫困户生活 -...

1
9 9 责编 李高 视觉编辑 白刚 校对 张蕴 2018 年 1 月 4 日 星期四 记者 张潇 通讯员 冯长涛 开车顺路送妻子上班后,阎良区武屯镇 扶贫干部韩百虎早上 7 40 到单位。翻看 着手中整理好的村档户档资料,对照着电脑 上前一天帮扶干部的工作报表。不大的办 公室里,敲击键盘的嗒嗒声不绝于耳。8 多一点,办公室的孟雪锋和李宇轩也相继来 到单位,开始处理手头繁杂的工作。 整个武屯镇 15 个村子,在册的贫困户 123 户,动态调整后又增加了14 户。韩百 虎知道,帮扶干部、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 驻村工作队,他们更忙,每一天用自己的实 际行动悄悄改变着很多贫困户的生活。 2017 12 28 日,星期四,记者记录 了武屯镇扶贫干部忙碌的一天。 很多活 扶贫干部抢着干 晴好的天气,加上碧蓝天空的映衬,让冬 日里的农村处处彰显着一种春日前的萌动。 上午 9 点,西相村管东组,该村第一书 记丁江和村民韩忠信一家一起在地里的钢 架大棚下忙活着。去年卖完了松花菜,已 经平整好的地就等着盖地膜后让地温升起 来,再盖上塑料大棚。今年韩忠信准备给 12 亩地的蔬菜大棚里栽上辣椒。 韩忠信扶着转动的钢丝卷,儿子把钢 丝架上大棚,丁江在一旁帮忙固定,这些都 是在为下一步盖塑料膜做着准备工作。怕 累着丁江,很多活儿韩忠信都让儿子抢着 干。作为村里的贫困户,今年 67 岁的韩忠 信知道,丁江帮助他们已经很多了。 韩忠信的儿子前年因为骨结核动了几次 手术,花了20 余万元,至今脊椎上的钢板还没 有去掉,两个孙子一个上高三、一个还在上小 学,他们家在村里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如何帮 助这家人?该村第一书记丁江做了很多工 作。8 米跨度的 102 根钢架大棚,是丁江和 帮扶干部亲自给韩忠信送到地头的;帮助办 理了民政局C 类低保,每个月每人可以拿到 210 元;儿子的医疗救助、孙子的义务段教育 帮扶……这些都解决了韩忠信的大问题。 从地头出来,丁江准备再去村民李海亮 家坐坐。李海亮年轻的时候建房从架子上掉 下来,导致下肢瘫痪,如今只能借助轮椅生 活,因为离异,他和女儿一起生活。李海亮新 建的房屋内粉是否完成?丁江加快脚步。 “下一步要让有困难的李民 利加入保洁队” 上午 10 点,东孙村。从村委会办公室 出来,党支部书记李国强要去看一个人。 李国强要去看的人叫李民利, 50 多岁,是村 里的五保户。在很多村民眼中,李民利算 得上是村里的“名人”。读过高中,会做木 工,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那个时候,李民 利也算是一个能人,只是 20 多年前离异后 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一时想不开的李民利 精神上便出现了障碍。 喜欢糟蹋庄稼,没事会点了村里的麦草 垛,整天游手好闲还爱搞破坏,精神出现问 题的李民利成了村里人都不待见的贫困 户。每次李民利做完“坏事”,李国强都会劝 他,“国家政策那么好,你养个啥种个地多 好,咱原来都是村里很有本事的人。再说了 你母亲年纪也大了,还需要你照顾呀!” 帮扶干部送了李民利两只羊。没事的 时候,李国强就爱叫上李民利一起去拔村委 会附近的草,然后李国强就骑着三轮车把草 送到李民利家让他喂羊。之所以这样做,李 国强只是想让李民利有信心,知道自己是个 有用的人,他说: “下一步计划让李民利加入 到村保洁队,增加他的收入。” “我没念过书也不会说,不 知道怎么表达感谢” 暖阳透过围墙照在院子里,下午 3 点。沟王村王南西组王红娟家,来自区教 育局的帮扶干部高健正在和她聊着什么。 一口陕西话的王红娟一直在抿嘴笑,她眼 前这个一口纯正普通话的帮扶干部,真是 解决了家里很多实实在在的困难。 丈夫是安徽人,前段时间回老家了,年 迈的公婆需要人照顾。所以,现在这个家只 有三口人,王红娟带着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 子。之所以贫困,是因为肢体二级残疾的王 红娟几乎没有了劳动能力,她的右手出现了 严重的变形,家里也仅有一亩多地。 聊了一会天,高健准备给王红娟把家 里所有的用电线路收拾下,实在是太乱了, 加上线路老化负荷也不够。站在高高的梯 子上,高健拿着工具一点点进行拆改。毕 竟父亲就是个电工,高健手底下干起活来 还是很麻利的。 看着忙碌的高健,王红娟心里颇为感 激,洗衣机、自行车等都是高健送来的,两 个孩子在学校各种费用也减免了,家里还 安装了全新的淋浴设备……连家里的案 板台,都是高健亲手用砖块砌起来的。 “我没念过书也不会说,不知道怎么表 达感谢。”用颤巍巍的手给高健倒了一杯 水,说话间王红娟有点想落泪。 每一天都在悄悄改变贫困户生活 —阎良区武屯镇扶贫干部的一天 按照市国土局统一安排,未央 分局 20 名国土干部在骄阳似火的 七月,怀着对脱贫攻坚必胜的信 念,奔赴蓝田 4 个乡镇 39 个村,对 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进行精准核 实。四天时间里我们爬坡下坎、栉 风沐雨,对 238 户易地扶贫搬迁对 象进行了精准核实。 这次核实时间紧、任务重,我 们克服各种困难,按时完成工作任 务。在危房前,我们认真观察,仔 细测量,如实登记;在群众家,我们 与群众促膝长谈,耐心细致宣讲移 民搬迁相关政策,消除群众顾虑。 在沟沟坎坎的路上,留下了我们敬 业的足迹;在 238 户群众家里,留 下我们辛勤工作的回忆。238 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核实登记表,是 我们辛勤工作的见证;真实详尽的 情况总结报告,是我们对党、对组 织交上答卷。 有些同志是第一次参加扶贫 相关工作,贫困群众的真实生活, 深深震撼着大家的心灵。白天, 我们走访群众入户调查,晚上我 们整理资料、相互交流。进行总 结时,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 是“认真核实”,因为我们知道,此 项工作影响重大、意义深远,我们 每个人都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 托、承担着群众殷切的希望,容不 得半点马虎。工作中,张玉成同 志本身血压偏高,长途跋涉后更 是头痛难忍,但他服药后仍然冲 在工作第一线;冯辉同志在上山 路上被树枝弄伤眼睛,晚上疼痛 难忍,半夜去医院挂急诊,但仍然 轻伤不下火线,继续下村核查;张建军同志水土不 服,晚上难以入眠,但白天仍然按时出发,没有一句 怨言。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进行的核实工作,关系到 每一个贫困家庭,承担着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 四天时间里,我们坚决做到“腿到,眼到,嘴到, 手到”。每天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开会,分析交流, 集思广益,只为把核实工作做得更细,更准确。在 撰写核实宣讲情况报告时,几位负责编写的同志, 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对报告的每一项、每一栏 都仔细分析,认真填写,慎之又慎,不敢有一丝马 虎。在填写“疑似不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标准单行材 料”时,大家本着对扶贫工作、对群众负责的态度, 认真分析,反复斟酌,谨慎填写。几天里,大家工作 辛苦但又无比充实。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致富路上不让一 人掉队的庄严承诺激荡在我们心间。我们国土人已 立下愚公移山的雄心壮志,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正 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战 胜贫困,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彻底胜利! 记者 杨春燕 “一个礼拜扫两三回马路,靠自己的 劳动增加收入的感觉真好,我有早日脱掉 贫困帽子的信心。”贫困户付从向高兴地 说,自从市检察院对口帮扶他们下付村以 来,他感觉每个贫困户都获得了实惠,大 家都有了早日脱贫的信心。 48 岁的付从向是蓝田县下付村村 民。20 年前因伤导致左腿残疾。按照扶 贫政策,对口帮扶的市检察院帮扶干部, 帮付从向在村里找了一个“扫马路”的公 益性岗位。每个月有 500 元的收入,这让 付从向对自家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说起市检察院帮扶一年来家里的变 化,付从向如数家珍。他说,如今不但自 己有了“工作”,家里的危房也得到了修 缮、添置了新的家具。自来水通到了家门 口,生活更方便了。尤其母亲看病和娃上 学的问题解决后,他感觉压力小了很多。 随着农产品有了销路,蜜蜂养殖逐渐步入 正轨,他感觉日子更有盼头了。 与此同时,在市检察院的帮扶下,下付 村的出村路已经拓宽,入户的土路已经全部 硬化,安装路灯后,晚上村子也亮堂了…… 据介绍,按照脱贫攻坚要求,市检察 院帮扶干部一入村就对 8 户贫困户的实际 情景进行了入户走访。结合各户因病、因 房、收入过低等不同的致贫原因,在精准 帮扶过程中,市检察院重点针对医疗、住 房、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在切实改善贫困 户生活压力的同时,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市检察院扶贫工 作队第一时间为村里的贫困户送去了十 九大报告和专题学习辅导资料,便于村民 学习中央有关政策。并根据贫困户的实 际情况,为他们解决危房搬迁协议的补办 手续、落户、落实工作等实际问题。 市检察院用足扶贫政策 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 2017年12月28日,沣滨水镇·沣河景区与诗经里联合举办“诗经主题研学精准教育 帮扶”研学活动,沣东第六小学的近百名贫困学生来到沣滨水镇,着古装,行古礼,通过 “礼、乐、文、武、诗”五大特色课程,解读《诗经》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记者 王旭东 摄) 脱贫贴心帮 党员干部要走在扶贫攻坚的最前沿 “我一个老太婆,也不会说啥话,就给你们送一个锦 旗,表达一下心意,真的是太感谢了。”2017 12 29 日,西安迎来入冬以来最冷的一个早晨。这一天,西安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10 多名干部来到了对口帮扶的周至 县翠峰镇丁家凹村,汇总一年来贫困户的收入状况。65 岁的贫困户雷文霞早早地就来到了村委会,她的手里拿 着两面锦旗,其中一面是送给中心的。雷文霞说,她文 化程度不高,又体弱多病,有一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 生活主要靠那点山坡地,住的土房子早都塌掉了,不得 不借住在娘家。要不是有了驻村扶贫干部和村干部的帮 忙,咋也想不到有一天还能住上新房子。 据帮扶干部房明祥介绍,针对雷文霞的现实状况和 扶贫政策要求,驻村工作队首先为她积极申请了 5 万元 的危房改造资金,8 月份开始建房,国庆节前一套 60 方米的新房子就盖好了,这让雷文霞一颗悬着的心终于 放了下来。 “党员干部一定要走在扶贫攻坚的最前沿,要扶真 贫、真扶贫,真正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用扎实行 动打赢脱贫攻坚战。”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委书 记、主任刘晓民这样说。 实现从“单打式”脱贫向“融合式” 脱贫的深度转变 “虽然我是一名领导干部,但对组织安排的扶贫工作 一点也不能马虎、懈怠,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中心 纪检组组长王佩生说,按照中心党委的统一安排,每周 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扶贫,想办法、出点子、唠家 常、送用品,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即使是工作日没有时 间,那周末也一定要来看看,就像走亲戚一样。 据中心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巡视员赵孝文介绍,经中 心副书记武艾玲多方调研探讨,得出脱贫攻坚领导重视 与否是关键,去年该中心紧抓“强化领导”这一关键, 注重提高“党建+精准扶贫”工作站位,把打赢脱贫攻坚 战作为头等大事和政治任务,注重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 坚有机结合,坚持扛责在肩、以上率下、模范带头,不 断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 6 名班子成员和 13 名支部书 记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一对一”帮扶工作队,选派 3 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处级和 处级后备干部分别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和联络员,夯实了党建促脱贫基础。 一年的扶贫实践表明,这一有党支部做后盾、有领 导干部带头冲、有普通干部积极参与的“党建+精准扶 贫”模式,实现了从“单打式”脱贫向“融合式”脱贫 的深度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效。 “党建+精准扶贫”让群众的心敞亮了 丁家凹村地处秦岭北麓翠峰山脚下,全村 283 户, 1178 人,交通条件不便,经济基础较弱,是省定贫困 村。“去年我们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仅是村容村貌, 最重要的是大家的心敞亮了,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脱贫的 群众,脸上的笑容多了,也愿意打招呼说话了。”丁家凹 村党支部书记丁炜平如此评价“党建+精准扶贫”给村里 带来的蜕变。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中心为村里协助申请 170 多万 元修缮了年久失修的水库,使该村一沟两梁 800 多亩旱 地变成水浇田,还打了一眼深 200 米的机井,用于农田 灌溉;经和周至县西南塬区管委会共同商讨研判,协调 1300 余万元资金,为村里修建了周城至青山大道长 4 里、宽 10 米的村内过境观光路;改扩建长 1.5 公里、宽 6 米的老庙路和长 590 米、宽 10 米的旅游下线道路,完成 三组美丽乡村和人饮改造工程;完成低压电改造,有效 改善了村里基础设施。 同时,兼顾资金扶持与强化技能相结合,为 12 户贫 困户落实了每户 1 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协调为全村 72 户贫困户每人购买了 100 元的大病商业保险,并为每户 购买了保额为 22.2 万元的“助农保”人身财产保险。为 2 户重点贫困户办理临时救助 1.08 万元;联系爱心企业, 22 户贫困户争取帮扶资金分红 2.85 万元,为 8 户实施 了危房维修和就地重建;先后 5 次协调邀请县科协、县 猕猴桃研究所专家技术人员,为果农面对面讲授猕猴桃 修剪和管理技术,组织 400 余人次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学 习,组织 60 余人参观杨凌农高会,学习农业科技知识。 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在已种植 1250 多亩经济作物的 基础上,又新栽优质猕猴桃 105 亩、雪松 18 亩,去年全 村优质猕猴桃和苗木销售额分别达到 300 万元,人均增 3000 元,生态农业循环发展逐步形成。 在丁炜平和乡亲们眼里,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的扶贫工作扎扎实实、硕果累累,每一项工作、每一份 成绩都给这个小山村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村民们满意了,贫困户的生活也都有了新希望。 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当前脱贫攻坚要特别注重在‘四率一度’‘五个美 丽’和‘三变改革’上下功夫,坚持用党建引领扶贫,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不断改善基础设施,积极创建美丽 乡村,在‘党建+扶贫’攻坚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的内生动力,早日走上小康路。”刘晓民介绍说,该中心 按照“依托政策、提升基础、扶持产业、促进增收”的 思路,紧盯丁家凹村和贫困群众实际,研究制定了三年 帮扶工作计划,细化分解任务,找准帮扶重点,每个支 部都制定了党建促扶贫工作要点;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专 题党委会议,听取对口帮扶工作汇报,集中研究协调解 决存在的问题,为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工作提供了坚强的 组织保证。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有一年半了,贫困户从不理解、不 支持到变得主动信任、主动亲近、主动打招呼,这给了我莫 大的鼓舞,虽然有时候吃不上饭、睡不好觉、冬冷夏热还受 了不少委屈,但想想能为百姓做点事,也都值了。”驻村第 一书记刘佑斌这样表达着自己的帮扶心情。 2017 年以来,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 19 名担负 对口帮扶任务的领导干部,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组织所 在支部党员赴扶贫点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结对联系贫困 户,为贫困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贫困群众时刻 能够看到党员身影、感受到党的关怀。去年先后有 24 支部组织党员赴帮扶村开展党日活动累计 500 余人次, 有效提高了党员参与党日活动和扶贫攻坚工作的积极 性,广大党员干部主动走在前、当先锋、做表率,用力 抓、用情帮、用心扶,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任务落实。 刘晓民表示,脱贫攻坚正处在爬坡过坎、不断深化、 不断精准的过程中,打赢脱贫攻坚战,责任重大、使命光 荣。新的一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 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 启下的关键一年。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继续发扬铁 军精神,积极构建“党建+精准扶贫”的模式,不断夯实 帮扶基础,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把好事办 好、实事办实,坚决打赢对口帮扶脱贫攻坚战,在小康路 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 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2017 年以来,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照 中央和省、市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支部带动和党员引 领作用,举全中心之力,创建“党建+ 精准扶贫”模式,实现党建工作 与精准扶贫无缝对接、相互促进,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任务的高标准 落实。 丁家凹村的过境观光路修葺一新 对口帮扶让丁家凹村年久失修的水库又焕发了新颜 积极构建“党建+精准扶贫”模式 全力以赴助推脱贫攻坚任务高标准落实 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Transcript of 每一天都在悄悄改变贫困户生活 -...

Page 1: 每一天都在悄悄改变贫困户生活 - xiancn.comepaper.xiancn.com/newxarb/page/2018-01/04/09/2018010409_pdf.pdf · 有用的人,他说:“下一步计划让李民利加入

99责编 李高 视觉编辑 白刚 校对 张蕴 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

■记者 张潇通讯员 冯长涛

开车顺路送妻子上班后,阎良区武屯镇扶贫干部韩百虎早上7点40到单位。翻看着手中整理好的村档户档资料,对照着电脑上前一天帮扶干部的工作报表。不大的办公室里,敲击键盘的嗒嗒声不绝于耳。8点多一点,办公室的孟雪锋和李宇轩也相继来到单位,开始处理手头繁杂的工作。

整个武屯镇 15个村子,在册的贫困户是123户,动态调整后又增加了14户。韩百虎知道,帮扶干部、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驻村工作队,他们更忙,每一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悄悄改变着很多贫困户的生活。

2017年 12月 28日,星期四,记者记录了武屯镇扶贫干部忙碌的一天。

很多活扶贫干部抢着干晴好的天气,加上碧蓝天空的映衬,让冬

日里的农村处处彰显着一种春日前的萌动。上午 9点,西相村管东组,该村第一书

记丁江和村民韩忠信一家一起在地里的钢架大棚下忙活着。去年卖完了松花菜,已经平整好的地就等着盖地膜后让地温升起来,再盖上塑料大棚。今年韩忠信准备给12亩地的蔬菜大棚里栽上辣椒。

韩忠信扶着转动的钢丝卷,儿子把钢丝架上大棚,丁江在一旁帮忙固定,这些都是在为下一步盖塑料膜做着准备工作。怕累着丁江,很多活儿韩忠信都让儿子抢着干。作为村里的贫困户,今年 67岁的韩忠信知道,丁江帮助他们已经很多了。

韩忠信的儿子前年因为骨结核动了几次手术,花了20余万元,至今脊椎上的钢板还没有去掉,两个孙子一个上高三、一个还在上小学,他们家在村里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如何帮助这家人?该村第一书记丁江做了很多工作。8米跨度的102根钢架大棚,是丁江和帮扶干部亲自给韩忠信送到地头的;帮助办理了民政局C类低保,每个月每人可以拿到210元;儿子的医疗救助、孙子的义务段教育帮扶……这些都解决了韩忠信的大问题。

从地头出来,丁江准备再去村民李海亮家坐坐。李海亮年轻的时候建房从架子上掉下来,导致下肢瘫痪,如今只能借助轮椅生活,因为离异,他和女儿一起生活。李海亮新建的房屋内粉是否完成?丁江加快脚步。

“下一步要让有困难的李民利加入保洁队”

上午 10点,东孙村。从村委会办公室出来,党支部书记李国强要去看一个人。

李国强要去看的人叫李民利,50多岁,是村里的五保户。在很多村民眼中,李民利算得上是村里的“名人”。读过高中,会做木工,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那个时候,李民利也算是一个能人,只是 20多年前离异后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一时想不开的李民利精神上便出现了障碍。

喜欢糟蹋庄稼,没事会点了村里的麦草垛,整天游手好闲还爱搞破坏,精神出现问题的李民利成了村里人都不待见的贫困户。每次李民利做完“坏事”,李国强都会劝他,“国家政策那么好,你养个啥种个地多好,咱原来都是村里很有本事的人。再说了你母亲年纪也大了,还需要你照顾呀!”

帮扶干部送了李民利两只羊。没事的时候,李国强就爱叫上李民利一起去拔村委会附近的草,然后李国强就骑着三轮车把草送到李民利家让他喂羊。之所以这样做,李国强只是想让李民利有信心,知道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他说:“下一步计划让李民利加入到村保洁队,增加他的收入。”

“我没念过书也不会说,不知道怎么表达感谢”

暖阳透过围墙照在院子里,下午 3点。沟王村王南西组王红娟家,来自区教

育局的帮扶干部高健正在和她聊着什么。一口陕西话的王红娟一直在抿嘴笑,她眼前这个一口纯正普通话的帮扶干部,真是解决了家里很多实实在在的困难。

丈夫是安徽人,前段时间回老家了,年迈的公婆需要人照顾。所以,现在这个家只有三口人,王红娟带着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之所以贫困,是因为肢体二级残疾的王红娟几乎没有了劳动能力,她的右手出现了严重的变形,家里也仅有一亩多地。

聊了一会天,高健准备给王红娟把家里所有的用电线路收拾下,实在是太乱了,加上线路老化负荷也不够。站在高高的梯子上,高健拿着工具一点点进行拆改。毕竟父亲就是个电工,高健手底下干起活来还是很麻利的。

看着忙碌的高健,王红娟心里颇为感激,洗衣机、自行车等都是高健送来的,两个孩子在学校各种费用也减免了,家里还安装了全新的淋浴设备……连家里的案板台,都是高健亲手用砖块砌起来的。

“我没念过书也不会说,不知道怎么表达感谢。”用颤巍巍的手给高健倒了一杯水,说话间王红娟有点想落泪。

每一天都在悄悄改变贫困户生活——阎良区武屯镇扶贫干部的一天

按照市国土局统一安排,未央分局 20名国土干部在骄阳似火的七月,怀着对脱贫攻坚必胜的信念,奔赴蓝田 4个乡镇 39个村,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进行精准核实。四天时间里我们爬坡下坎、栉风沐雨,对 238户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进行了精准核实。

这次核实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克服各种困难,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在危房前,我们认真观察,仔细测量,如实登记;在群众家,我们与群众促膝长谈,耐心细致宣讲移民搬迁相关政策,消除群众顾虑。在沟沟坎坎的路上,留下了我们敬业的足迹;在 238户群众家里,留下我们辛勤工作的回忆。238份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核实登记表,是我们辛勤工作的见证;真实详尽的情况总结报告,是我们对党、对组织交上答卷。

有些同志是第一次参加扶贫相关工作,贫困群众的真实生活,深深震撼着大家的心灵。白天,我们走访群众入户调查,晚上我们整理资料、相互交流。进行总结时,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认真核实”,因为我们知道,此项工作影响重大、意义深远,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承担着群众殷切的希望,容不得半点马虎。工作中,张玉成同志本身血压偏高,长途跋涉后更是头痛难忍,但他服药后仍然冲在工作第一线;冯辉同志在上山路上被树枝弄伤眼睛,晚上疼痛难忍,半夜去医院挂急诊,但仍然轻伤不下火线,继续下村核查;张建军同志水土不服,晚上难以入眠,但白天仍然按时出发,没有一句怨言。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进行的核实工作,关系到每一个贫困家庭,承担着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

四天时间里,我们坚决做到“腿到,眼到,嘴到,手到”。每天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开会,分析交流,集思广益,只为把核实工作做得更细,更准确。在撰写核实宣讲情况报告时,几位负责编写的同志,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对报告的每一项、每一栏都仔细分析,认真填写,慎之又慎,不敢有一丝马虎。在填写“疑似不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标准单行材料”时,大家本着对扶贫工作、对群众负责的态度,认真分析,反复斟酌,谨慎填写。几天里,大家工作辛苦但又无比充实。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致富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的庄严承诺激荡在我们心间。我们国土人已立下愚公移山的雄心壮志,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战胜贫困,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彻底胜利!

致富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王九十

■记者 杨春燕

“一个礼拜扫两三回马路,靠自己的劳动增加收入的感觉真好,我有早日脱掉贫困帽子的信心。”贫困户付从向高兴地说,自从市检察院对口帮扶他们下付村以来,他感觉每个贫困户都获得了实惠,大家都有了早日脱贫的信心。

48 岁的付从向是蓝田县下付村村民。20年前因伤导致左腿残疾。按照扶贫政策,对口帮扶的市检察院帮扶干部,帮付从向在村里找了一个“扫马路”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 500元的收入,这让付从向对自家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说起市检察院帮扶一年来家里的变化,付从向如数家珍。他说,如今不但自己有了“工作”,家里的危房也得到了修缮、添置了新的家具。自来水通到了家门口,生活更方便了。尤其母亲看病和娃上

学的问题解决后,他感觉压力小了很多。随着农产品有了销路,蜜蜂养殖逐渐步入正轨,他感觉日子更有盼头了。

与此同时,在市检察院的帮扶下,下付村的出村路已经拓宽,入户的土路已经全部硬化,安装路灯后,晚上村子也亮堂了……

据介绍,按照脱贫攻坚要求,市检察院帮扶干部一入村就对8户贫困户的实际情景进行了入户走访。结合各户因病、因房、收入过低等不同的致贫原因,在精准帮扶过程中,市检察院重点针对医疗、住房、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在切实改善贫困户生活压力的同时,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市检察院扶贫工作队第一时间为村里的贫困户送去了十九大报告和专题学习辅导资料,便于村民学习中央有关政策。并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解决危房搬迁协议的补办手续、落户、落实工作等实际问题。

市检察院用足扶贫政策

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

2017年12月28日,沣滨水镇·沣河景区与诗经里联合举办“诗经主题研学 精准教育帮扶”研学活动,沣东第六小学的近百名贫困学生来到沣滨水镇,着古装,行古礼,通过

“礼、乐、文、武、诗”五大特色课程,解读《诗经》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者 王旭东 摄)

脱贫贴心帮

党员干部要走在扶贫攻坚的最前沿

“我一个老太婆,也不会说啥话,就给你们送一个锦旗,表达一下心意,真的是太感谢了。”2017年 12月 29日,西安迎来入冬以来最冷的一个早晨。这一天,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10多名干部来到了对口帮扶的周至县翠峰镇丁家凹村,汇总一年来贫困户的收入状况。65岁的贫困户雷文霞早早地就来到了村委会,她的手里拿着两面锦旗,其中一面是送给中心的。雷文霞说,她文化程度不高,又体弱多病,有一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生活主要靠那点山坡地,住的土房子早都塌掉了,不得不借住在娘家。要不是有了驻村扶贫干部和村干部的帮忙,咋也想不到有一天还能住上新房子。

据帮扶干部房明祥介绍,针对雷文霞的现实状况和扶贫政策要求,驻村工作队首先为她积极申请了 5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8月份开始建房,国庆节前一套 60平方米的新房子就盖好了,这让雷文霞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党员干部一定要走在扶贫攻坚的最前沿,要扶真贫、真扶贫,真正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用扎实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晓民这样说。

实现从“单打式”脱贫向“融合式”脱贫的深度转变

“虽然我是一名领导干部,但对组织安排的扶贫工作

一点也不能马虎、懈怠,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中心纪检组组长王佩生说,按照中心党委的统一安排,每周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扶贫,想办法、出点子、唠家常、送用品,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即使是工作日没有时间,那周末也一定要来看看,就像走亲戚一样。

据中心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巡视员赵孝文介绍,经中心副书记武艾玲多方调研探讨,得出脱贫攻坚领导重视与否是关键,去年该中心紧抓“强化领导”这一关键,注重提高“党建+精准扶贫”工作站位,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政治任务,注重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坚持扛责在肩、以上率下、模范带头,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 6名班子成员和 13名支部书记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一对一”帮扶工作队,选派 3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处级和处级后备干部分别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和联络员,夯实了党建促脱贫基础。

一年的扶贫实践表明,这一有党支部做后盾、有领导干部带头冲、有普通干部积极参与的“党建+精准扶贫”模式,实现了从“单打式”脱贫向“融合式”脱贫的深度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效。

“党建+精准扶贫”让群众的心敞亮了

丁家凹村地处秦岭北麓翠峰山脚下,全村 283户,1178人,交通条件不便,经济基础较弱,是省定贫困村。“去年我们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仅是村容村貌,最重要的是大家的心敞亮了,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脱贫的群众,脸上的笑容多了,也愿意打招呼说话了。”丁家凹村党支部书记丁炜平如此评价“党建+精准扶贫”给村里带来的蜕变。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中心为村里协助申请 170多万元修缮了年久失修的水库,使该村一沟两梁 800多亩旱地变成水浇田,还打了一眼深 200米的机井,用于农田灌溉;经和周至县西南塬区管委会共同商讨研判,协调1300余万元资金,为村里修建了周城至青山大道长 4公里、宽10米的村内过境观光路;改扩建长1.5公里、宽6米的老庙路和长 590米、宽 10米的旅游下线道路,完成三组美丽乡村和人饮改造工程;完成低压电改造,有效改善了村里基础设施。

同时,兼顾资金扶持与强化技能相结合,为12户贫困户落实了每户 1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协调为全村 72

户贫困户每人购买了 100元的大病商业保险,并为每户购买了保额为22.2万元的“助农保”人身财产保险。为2户重点贫困户办理临时救助 1.08万元;联系爱心企业,为 22户贫困户争取帮扶资金分红 2.85万元,为 8户实施了危房维修和就地重建;先后 5次协调邀请县科协、县猕猴桃研究所专家技术人员,为果农面对面讲授猕猴桃修剪和管理技术,组织 400余人次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学习,组织 60余人参观杨凌农高会,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在已种植1250多亩经济作物的基础上,又新栽优质猕猴桃 105亩、雪松 18亩,去年全村优质猕猴桃和苗木销售额分别达到 300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生态农业循环发展逐步形成。

在丁炜平和乡亲们眼里,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扶贫工作扎扎实实、硕果累累,每一项工作、每一份成绩都给这个小山村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村民们满意了,贫困户的生活也都有了新希望。

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当前脱贫攻坚要特别注重在‘四率一度’‘五个美丽’和‘三变改革’上下功夫,坚持用党建引领扶贫,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不断改善基础设施,积极创建美丽乡村,在‘党建+扶贫’攻坚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早日走上小康路。”刘晓民介绍说,该中心按照“依托政策、提升基础、扶持产业、促进增收”的思路,紧盯丁家凹村和贫困群众实际,研究制定了三年帮扶工作计划,细化分解任务,找准帮扶重点,每个支

部都制定了党建促扶贫工作要点;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专题党委会议,听取对口帮扶工作汇报,集中研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有一年半了,贫困户从不理解、不支持到变得主动信任、主动亲近、主动打招呼,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虽然有时候吃不上饭、睡不好觉、冬冷夏热还受了不少委屈,但想想能为百姓做点事,也都值了。”驻村第一书记刘佑斌这样表达着自己的帮扶心情。

2017年以来,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19名担负对口帮扶任务的领导干部,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组织所在支部党员赴扶贫点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结对联系贫困户,为贫困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贫困群众时刻能够看到党员身影、感受到党的关怀。去年先后有24个支部组织党员赴帮扶村开展党日活动累计 5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党员参与党日活动和扶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广大党员干部主动走在前、当先锋、做表率,用力抓、用情帮、用心扶,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任务落实。

刘晓民表示,脱贫攻坚正处在爬坡过坎、不断深化、不断精准的过程中,打赢脱贫攻坚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的一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继续发扬铁军精神,积极构建“党建+精准扶贫”的模式,不断夯实帮扶基础,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坚决打赢对口帮扶脱贫攻坚战,在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2017 年以来,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支部带动和党员引领作用,举全中心之力,创建“党建+精准扶贫”模式,实现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无缝对接、相互促进,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任务的高标准落实。

丁家凹村的过境观光路修葺一新对口帮扶让丁家凹村年久失修的水库又焕发了新颜

积极构建“党建+精准扶贫”模式全力以赴助推脱贫攻坚任务高标准落实

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