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深策反胥金城部起义始末 -...

1
文坛伯乐章品镇 陈建华 设在兴化杭家堡的“野三旅”司令部旧址 郭深 WENHUA WEEKLY 文化 2016/2/16 星期二 16 责任编辑:吴莹 校对:顾玮 郭深简介:郭深生于 1917 年,又名懋德,江苏仪征人,是 1938 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革命,也是我党早期“隐蔽战线”上的老 战士,曾任新四军苏中二专署兴东行署副主任、人民解放军华中二 分区溱潼县总队长。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扬州市人民法院院长、苏北 南通行政区专员公署专员、中共南通地委常委兼统战部长、南通地 区行署副专员等职,是南通水利战线上有突出贡献的“治水人”。 1983 年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 66 岁。 南通文艺名家写真 郭深策反胥金城部起义始末 郭青山口述 保晓冲整理 拍摄小语 人物简介 投稿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郭深潜伏在“野三旅” 在抗日战争初期,父亲根据党组 织的安排,在担任“苏北人民抗日自 卫总队”民运部宣传组长。 不久, “苏 北人民抗日自卫总队”被盘踞在海安 境内的顽固坚持反共立场、与新四军 为敌的“野三旅”(即:国民党江苏省 保安第三旅,下同)旅长张星炳吞并 后,党组织又指令父亲继续“潜伏”留 在张星炳的部队,暗中与新四军的部 队建立联络关系。旨在通过父亲的策 反工作,影响贫寒农家出身的“野三 旅”副旅长胥金城,团结抗日、不当汉 奸。 在时机成熟时,争取胥金城率部 起义投奔新四军。 生于 1908 年的胥金城,山东阳 谷人。 因家境贫寒,14 岁就到直系 军阀部队扛枪当了兵。 他是靠打仗 勇敢、善于带兵,升任到“野三旅”副 旅长。 1934 年夏,他在中共地下党 员尹夷曾的引导下, 增强了民族自 尊心和正义感, 曾多次帮助掩护共 产党员开展工作。 1938 年秋,他安 排父亲先后担任他的随身秘书、营 政训处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次 3 月,日寇侵占南通,胥即率部抗 击,此后在苏中、苏北的江海平原上 不停地打击日伪军, 是老百姓赞誉 的“抗日英雄”。 胥金城对父亲非常器重事都和父亲商量。 因为他父亲有才华见识广、人正品德 ,坚抗战。上胥金城在参加围 时, 亲眼目睹到处都有写着农民分得田地多少亩牌子此产生了对军的感。 再加父亲同他经常谈到中国共产党的抗 日主张,他对八路军、新四军打日鬼子事也有所闻。于是,他曾对父亲讲: 谁抗战跟谁 的枪口不对中国人。 利用矛盾策反胥金城 “野三旅”的成员复杂,是张 和胥金城在 1937 年上海、 南沦陷后, 于 1938 召集分跑 到苏中的国民党勇,在南通 一支部队,其官兵多数来海安周边有资料表明: “野三 旅”鼎盛时期逾万人,旅令部 有两旅长张星炳的兴化杭, 副旅长胥金城的鹿汪周。 正、副旅长分设 令部”,无疑存 矛盾互有隔阂我方分化 “野 三旅”、争取胥金城起义的有利条件1942 之间,新四军一师 和“联抗”部队暗中遗跟父亲取 联系。当时, “野三旅”的番号已改 为“国民党苏北挺进七纵队”,张 星炳自任令、胥金城任副令。当 时,张前往胥金城部的中,被 张星炳部下发现遭捕扣押。 胥金城 得知后,亲自出面跟张星炳交涉,张 遗方才获释。 张星炳虽然让手了张这件事发生后,他加怀疑胥金城新四军“联抗”部队 可告人的关系。 为此, 张星炳部队调防义“ 架空”胥金城:将己信任的三 团安在胥金城部与新四军“联抗” 部队之间以割断双方的联系。 胥金城的四团调至地, 他直。 同时准备以请胥金 城帮助训让一团、互换 防区。胥金城意识张星炳的这一 如果得逞,自己将成为没有力可用的“ 光杆令。 他想摆脱星炳的控制寻求新的出,与张星 进行的抗争。 苏中通过父亲, 掌握胥、 张之间矛盾趋开的情报后, 即指令父亲配合再派去的张畅谈抗战形势晓以救义,感 到策反条件已经成熟后,就明确告知 苏中粟裕师长的指示:如有 紧急情况部队带到相近“联抗”地还详细说明了与“联抗” 部队令员逸峰的联络。父亲 与张活动,为胥金城率部起 奠定基础测风云形势又出了新的分头突围撤入“联抗”防区 胥金城敢于张星炳使张星炳意识胥金城很可被“ ”。 1943 3 月,张星 炳为排除异结东溱潼 地日伪击抗日态度的胥金 地,妄图将其歼灭。胥金城的部 下、 三营长肖士魁与张星炳关系。他在战打响前得消息,就 三营到东台避开了战。 时,东溱潼、时的日伪, 在北朱庄团团了胥金城 与他在起的主力一营。机枪、炮火 朱庄疯狂扫射炮轰激烈 的战斗从天擦黑直打到次日天亮虽然胥金城与他在起的主力一营顽 强抗击,但终究不敌部队伤亡十。在, 胥金城意识投奔新 四军才有,他了父亲的建下令头突垛集中,撤入 “联抗”的防区后, 胥金城在父 亲的下,召集兵开 前形势机,并宣顽敌张星炳、同新四军联抗日。 接着胥金城又开了营、、排长会议具体 研究父亲到“联抗” 逸峰令员联系,并根据苏中既定率部“联抗”准备。父亲在窑顺到了逸峰令,并与之商量好后当夜赶回部,集合部队分两路转移改编为“新四军新编第七纵队” 胥金城率部投奔新四军“联抗”的 被敌人察觉,他们拼命”,于新四军“联抗”部队的主配合,在墩头兵展开了击战使胥部成摆脱 到“联抗”逸峰令员“联抗”部队 欢迎。后新四军军部准:将 胥金城的队伍收编为苏中二分区特务 团,任胥金城为特务团团长。不 久,团与他部队为“新四 军新七纵队”,胥金城被任为令,并中国共产党。 1945 8 28 日下, 胥金城 奉命率部近兴化城。三后,兴化 城被攻克活捉了伪 22 师师刘湘 参谋宓芝齐、伪李恭简等; 歼俘22 5000 多人, 各种炮 64 机枪 122 各种3324 汽艇 4 电台 4 部,枪炮弹 、伪党部及特务关被兴化后,胥金城被 兴化防司令。 (注:口述人郭青山系崇川区退休 法官,郭深之子) 2003年, 购买阅 先生的《花 木丛中人,书中陆文夫瘦鹃吴天石等家。 2010年初, 联第次、 省作专程拜访章先生。虽然 先打住址, 到了了不少周。 老人年居住逼仄简陋,因天冷而卧 靠上介绍,老人着眼轻轻“南通……南通 ……”他起了严格 辛丰年)、 沙白。他说: 的人最怕严格就是的人最怕不出。 人与人那么啊! ”因线太暗,得用 灯拍照片本来《花木丛中人这本想请老人在不忍麻烦 老人家,没有 怀,南通 人。 曾任 江苏艺》 ,江苏 人民出版社副总1982中国作家协会陆文夫声等一大江苏作家的 培养都 他的 1987江苏省学奖 伯乐 ”。 作了人的,主旁》 廖韵》 嫁衣》 缘未《花木丛,曾江苏省首届 学奖 章品镇( 1921~20135 ),作家、编辑,20101月摄。

Transcript of 郭深策反胥金城部起义始末 -...

文坛伯乐章品镇□陈建华

▲设在兴化杭家堡的“野三旅”司令部旧址荨郭深

WENHUA�WEEKLY

文化 2016/2/16星期二 16责任编辑:吴莹 校对:顾玮

� � � � 郭深简介:郭深生于 1917 年,又名懋德,江苏仪征人,是 1938年 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革命,也是我党早期“隐蔽战线”上的老战士,曾任新四军苏中二专署兴东行署副主任、人民解放军华中二分区溱潼县总队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扬州市人民法院院长、苏北南通行政区专员公署专员、中共南通地委常委兼统战部长、南通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是南通水利战线上有突出贡献的“治水人”。1983 年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 66 岁。

南通文艺名家写真

郭深策反胥金城部起义始末□郭青山口述 保晓冲整理

拍摄小语

人物简介

投稿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郭深潜伏在“野三旅”在抗日战争初期,父亲根据党组

织的安排,在担任“苏北人民抗日自卫总队”民运部宣传组长。 不久,“苏北人民抗日自卫总队”被盘踞在海安境内的顽固坚持反共立场、与新四军为敌的“野三旅”(即: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三旅,下同)旅长张星炳吞并后,党组织又指令父亲继续“潜伏”留在张星炳的部队,暗中与新四军的部队建立联络关系。旨在通过父亲的策反工作,影响贫寒农家出身的“野三旅”副旅长胥金城,团结抗日、不当汉奸。 在时机成熟时,争取胥金城率部起义投奔新四军。

生于 1908年的胥金城,山东阳谷人。 因家境贫寒,14 岁就到直系军阀部队扛枪当了兵。 他是靠打仗勇敢、善于带兵,升任到“野三旅”副旅长。 1934 年夏,他在中共地下党员尹夷曾的引导下,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正义感, 曾多次帮助掩护共产党员开展工作。 1938 年秋,他安排父亲先后担任他的随身秘书、营政训处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次年 3月,日寇侵占南通,胥即率部抗击,此后在苏中、苏北的江海平原上不停地打击日伪军, 是老百姓赞誉的“抗日英雄”。

胥金城对父亲非常器重, 很多事都和父亲一起商量。 因为他认为父亲有才华、见识广、人正派、品德好,坚决抗战。加上胥金城在参加围剿苏区时, 亲眼目睹到处都有上面写着农民分得田地多少亩的牌子,由此产生了对红军的好感。 再加上父亲同他经常谈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他对八路军、新四军打日本鬼子的事也时有所闻。于是,他曾坦言对父亲讲: 谁坚决抗战我就跟谁干,我的枪口绝不对着中国人。

利用矛盾策反胥金城“野三旅”的成员较为复杂,是张

星柄和胥金城在 1937年上海、 南京相继沦陷后, 于 1938年召集部分跑到苏中来的国民党散兵游勇,在南通拉起来的一支部队,其官兵多数来自海安周边地区。 有资料表明:“野三旅”鼎盛时期官兵逾万人,旅司令部有两处:旅长张星炳的设在兴化杭家堡, 副旅长胥金城的设在鹿汪周家

垛。正、副旅长分设“司令部”,无疑存在矛盾、互有隔阂,这是我方分化“野三旅”、争取胥金城起义的有利条件。

1942 年春夏之间,新四军一师和“联抗”部队暗中派张遗跟父亲取得联系。当时,“野三旅”的番号已改为“国民党苏北挺进第七纵队”,张星炳自任司令、胥金城任副司令。当时,张遗在前往胥金城部的途中,被张星炳部下发现遭捕扣押。 胥金城得知后,亲自出面跟张星炳交涉,张遗方才获释。 张星炳虽然让手下释放了张遗,但在这件事发生后,他更加怀疑胥金城跟新四军“联抗”部队有不可告人的关系。

为此, 张星炳以部队调防的名义“架空”胥金城:将自己信任的三团安插在胥金城部与新四军“联抗”部队之间地域,以割断双方的联系。将胥金城的四团调至自己的驻地,由他直接指挥。 同时准备以请胥金城帮助训练为由,让一团、二团互换防区。胥金城意识到:张星炳的这一决策如果得逞, 自己将成为没有兵力可用的“光杆”司令。 他想摆脱张星炳的控制,寻求新的出路,与张星炳进行了面对面的抗争。

苏中区党委通过父亲, 掌握到胥、 张之间矛盾趋于公开的情报后,即指令父亲配合再次派去的张遗,跟胥畅谈抗战形势、 晓以救国大义,感到策反条件已经成熟后,就明确告知苏中区党委和粟裕师长的指示:如有紧急情况, 可先把部队带到相近的

“联抗”地区,还详细说明了与“联抗”部队司令员黄逸峰的联络方式。父亲与张遗的及时活动,为胥金城率部起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形势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分头突围撤入“联抗”防区胥金城敢于跟张星炳分庭抗

礼,使张星炳意识到:胥金城很可能早已被“赤化”。 1943 年 3 月,张星炳为排除异己,竟然勾结东台、溱潼等地日伪袭击抗日态度坚决的胥金城驻地,妄图将其歼灭。胥金城的部下、 三营长肖士魁与张星炳有亲戚关系。他在战斗打响前得到消息,就把三营拉到东台避开了这场恶战。这时,东台、溱潼、时堰的日伪一齐压来, 在北朱庄团团包围了胥金城与他在一起的主力一营。机枪、炮火

不断对着北朱庄疯狂扫射、炮轰,激烈的战斗从天擦黑一直打到次日天亮。虽然胥金城与他在一起的主力一营顽强抗击,但终究势单力薄、寡不敌众,部队伤亡十分惨重。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胥金城意识到只有投奔新四军才有活路, 他接受了父亲的建议下令:各部分头突围到周家垛集中,然后撤入“联抗”的防区。

当突围到周家垛后, 胥金城在父亲的说服下,召集幸存的七百余官兵开会,讲清当前形势与危机,并宣布脱离顽敌张星炳、同新四军联合抗日。接着,胥金城又召开了营、连、排长会议,具体研究行动部署。决定先让父亲到“联抗”找黄逸峰司令员联系,并根据苏中区党委既定方案率部做好向“联抗”防地转移的准备。父亲在李家窑顺利找到了黄逸峰司令,并与之商量好后当夜赶回胥部,集合部队分两路转移。

改编为“新四军新编第七纵队”胥金城率部投奔新四军“联抗”的

行动很快被敌人察觉, 他们拼命“追剿”,但由于新四军“联抗”部队的主动配合,在墩头与追兵展开了阻击战斗,使胥部成功摆脱“追剿”来到“联抗”防区,受到黄逸峰司令员等“联抗”部队的列队欢迎。后经新四军军部批准:将胥金城的队伍收编为苏中二分区特务一团,任命胥金城为特务一团团长。不久,该团与其他部队合并改编为“新四军新编第七纵队”,胥金城被委任为纵队司令,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 年 8 月 28 日下午, 胥金城奉命率部逼近兴化县城。三天后,兴化城被攻克, 活捉了伪 22 师师长刘湘图、参谋长宓芝齐、伪县长李恭简等;歼俘伪 22师 5000多人, 缴获各种炮64 门,轻、重机枪 122 挺,各种枪支3324 支,汽艇 4 艘、电台 4 部,枪炮弹若干;伪县政府、伪县党部以及特务机关被一网打尽。兴化战役后,胥金城被任命为兴化城防司令。

(注:口述人郭青山系崇川区退休法官,郭深之子)

� � � �早在2003年, 我就购买阅读了章品镇先生的散文集《花木丛中人常在》,书中写了高晓声、陆文夫、周瘦鹃、陈方恪、顾民元、范当世、吴天石等名家。2010年初, 我赴南京参加省文联第八次、 省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专程去拜访章先生。虽然事先打听了住址, 到了实地还是费了不少周折。 老人年已耄耋,居住逼仄简陋,因天冷而卧

床。我靠上前自我介绍,老人闭着眼轻轻自语:“南通……南通……”他记起了严格(辛丰年)、沙白。他说:“有的人最怕出名,严格就是这样的人; 现在有的人最怕不出名。 人与人那么不同啊! ”因光线太暗,我只得用闪光灯拍了几张照片。本来,还带着《花木丛中人常在》这本书想请老人签名, 实在不忍麻烦老人家,终于没有拿出来。

� � � �章品镇原名张怀智,南通吕四镇人。 曾任《江苏文艺》《雨花》《钟山》杂志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陆文夫、高晓声等一大批江苏作家的发现和培养都有他的功劳,

1987年获江苏省文学奖“伯乐奖”。 编辑之余,创作了一系列清新动人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写在铁路旁》《廖韵》《自己的嫁衣》《书缘未了》《花木丛中人常在》等,曾获江苏省首届

“瞿秋白”文学奖。

�章品镇(1921~2013、5),作家、编辑,2010年1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