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沙漠中的建築: - 臺灣建築學會 · 新一樣)...

2
簡介 這一章我邀請了平原英樹老師共同來討論由 Hajime Yatsuka 所寫的 論述:〈都市沙漠中的建築〉,以此為出發點來討論日本建築設計與 理論,如何在戰後透過發展批判性的設計思考,並結合日本的文化及 城市空間背景,建立其特殊卻又全球鏈結的建築創作。 伊東 豊雄 (Toyo Ito) 曾經對日本的都市提出了這樣的看法:“環 繞我們的世界是荒蕪與不確定的,是一個城市無法再提供綠洲的世 界⋯”,這不但是日本建築與都市涵構普遍缺少連結的描述,更為理 論家 Hajime Yatsuka ( 八束はじめ ) 提供了介紹現代主義之後日本建築 的特殊切入角度。 順著理論家 Hajime Yatsuka 的思考脈絡,從比較丹下健三 (Kenzo Tange) 白井晟一 (Seiichi Shirai) 兩者均朝向象徵主義卻又截然不同的 作品開始,接著以大阪博覽會 Osaka World's Fair 這個代謝派的高峰,來 標示現代主義建築在日本的終結,他形容“丹下 健三設計的巨型結構 有如日本經濟奇蹟墓碑般矗立在中央”。其實在 1962 年磯崎 新於 30 歲時寫的文章“e City-Demolisher, Inc.”,以兩人 (Arata and Shin 音跟 新一樣 ) 對話的格式,討論一種拆毀城市的准達達主義(反對傳統美, 強調社會)過程;而這種兩面性也反映在其作品“City in the Air”,“巨 大的柱子有如古代廢墟般,將未來科技反轉為詩意的廢墟,象徵死 亡”。與同年篠原 一男(當時 36 歲)所寫的“A House Is a Work of Art ”, 提出將失去的回復,可以產生一種“共鳴的空間 resonance space”,並 以此創造具藝術性、與都市環境異質、並自給自足 self-contained 的象徵 主義空間。Hajime Yatsuka 認為上述這兩篇完成於 1962 年的文章就已經 揭露了日本建築由現代主義轉向的開始。 "Architecture in the Urban Desert: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Japanese Architecture After Modernism" 都市沙漠中的建築: 一個對現代主義之後 日本建築的批判性介紹 建築理論與設計 3文/漆志剛 20 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 201510

Transcript of 都市沙漠中的建築: - 臺灣建築學會 · 新一樣)...

Page 1: 都市沙漠中的建築: - 臺灣建築學會 · 新一樣) 對話的格式,討論一種拆毀城市的准達達主義(反對傳統美, 強調社會)過程;而這種兩面性也反映在其作品“City

簡介

這一章我邀請了平原英樹老師共同來討論由Hajime Yatsuka所寫的

論述:〈都市沙漠中的建築〉,以此為出發點來討論日本建築設計與

理論,如何在戰後透過發展批判性的設計思考,並結合日本的文化及

城市空間背景,建立其特殊卻又全球鏈結的建築創作。

伊東 豊雄 (Toyo Ito)曾經對日本的都市提出了這樣的看法:“環

繞我們的世界是荒蕪與不確定的,是一個城市無法再提供綠洲的世

界⋯”,這不但是日本建築與都市涵構普遍缺少連結的描述,更為理

論家 Hajime Yatsuka (八束はじめ ) 提供了介紹現代主義之後日本建築

的特殊切入角度。

順著理論家 Hajime Yatsuka的思考脈絡,從比較丹下健三 (Kenzo

Tange)與 白井晟一 (Seiichi Shirai)兩者均朝向象徵主義卻又截然不同的

作品開始,接著以大阪博覽會Osaka World's Fair 這個代謝派的高峰,來

標示現代主義建築在日本的終結,他形容“丹下 健三設計的巨型結構

有如日本經濟奇蹟墓碑般矗立在中央”。其實在 1962年磯崎 新於 30

歲時寫的文章“�e City-Demolisher, Inc.”,以兩人 (Arata and Shin音跟

新一樣 ) 對話的格式,討論一種拆毀城市的准達達主義(反對傳統美,

強調社會)過程;而這種兩面性也反映在其作品“City in the Air”,“巨

大的柱子有如古代廢墟般,將未來科技反轉為詩意的廢墟,象徵死

亡”。 與同年篠原 一男(當時36歲)所寫的“A House Is a Work of Art ”,

提出將失去的回復,可以產生一種“共鳴的空間 resonance space”,並

以此創造具藝術性、與都市環境異質、並自給自足 self-contained的象徵

主義空間。Hajime Yatsuka認為上述這兩篇完成於 1962年的文章就已經

揭露了日本建築由現代主義轉向的開始。

"Architecture in the Urban Desert: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Japanese Architecture After Modernism"

都市沙漠中的建築:一個對現代主義之後日本建築的批判性介紹

建築理論與設計—第3章—

文/漆志剛

20 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 201510

P002-107-15TA155.indd 20 15/11/2 下午8:07

Page 2: 都市沙漠中的建築: - 臺灣建築學會 · 新一樣) 對話的格式,討論一種拆毀城市的准達達主義(反對傳統美, 強調社會)過程;而這種兩面性也反映在其作品“City

Hajime Yatsuka指出,磯崎 新 (Arata Isozaki)結合象徵主義與現代抽象

藝術,透過格子,讓建築設計“中性化”的意圖更為有效,他用”消失的

建築 invisible architecture”來形容這種想法,因此中性的格子成為一種將

異質物件納入系統的機制,同時作為 ”陌生化 defamiliarized ” 的元素。

而篠原 一男 (Kazuo Shinohara)“elimination of the meaning of space”

提出了“中性空間 (neutralized space)”的理論,他重複的提出關鍵字

“Fissure”,並描述空間為“縫隙的空間 Fissure-Space”,甚至將房子中的

Fissure-Space稱為街道,透過這種矛盾的象徵來表現真正城市象徵的缺席。

Hajime Yatsuka認為這種強調中性或消除意義的想法,其實源自法國

詩人馬拉美 (Mallarmé) 的創作思考,他關於“作者已死”的想法,更是廣

為二十世紀藝術史所接受。事實上 Roland Barthes 曾經指出“要寫出來,

要先要求去個人化⋯要達到只有語言、行動、表演、展現,而不是“我”

的境界⋯馬拉美 (Mallarmé) 的詩意也來自於抑制表現作者自身寫作的興

趣,而這也是許多當代日本建築師專注討論的設計思考。

他接著再以伊東 豊雄認為“容許作者去操控創作意圖是沒有力量

的思考”與板本一成 (Kazunari Sakamoto)主張的“建築不應該用建築以

外的符號來代表”連接,來討論日本建築在戰後對於象徵與消除意義

(Elimination of meanings)的創作思辯。

近年來,日本的出版社 LIXIL延續日本年輕建築師發表設計理論的傳

統,發行了一系列現代建築師設計概念的書,透過 18-24個月的發展理論,

並與設計結合,促成了許多有趣而深刻的討論,最後我們希望透過這樣對

日本建築論述發展的討論,與平原英樹老師對其創作在這個脈絡之下的討

論,來和大家一起思考“創作與理論”緊密結合的想像。

介紹講稿初次發表於誠品講堂51期第四講 (07/16/2014)

21 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TAIWAN MAGAZINE

P002-107-15TA155.indd 21 15/11/2 下午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