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芦山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实现五年整体跨越pdf.beiww.com/ftp/uploadfile/yadaily/2018/04/y2018042006.pdf2018...

1
2018 4 20 星期五 编辑/王丹 校对/王丹 组版/王丹 电话: 2222226 邮箱: [email protected] 06 推进芦山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实现五年整体跨越 天全篇转型提升 新型工业不断壮大 走进天全县始阳镇工业园区,园区内基础设施建 设一期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现场工作人员说,该工程 预计今年 8 月完工,项目建成后,将成功连接始阳镇工 业园区一平台和二平台,对打通周边企业、物流通道发 挥重要作用。 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第一期)道路设计 全长1913.551米,起点接国道318线,路线分为联一路 和联二路两段,目前正在挖路基和边坡以及进行桥墩打 桩,园区正在建设一平台和二平台,而正在建设的是天 全玄武岩纤维项目,正是一平台的建设项目之一。 来到工业园区的一平台,天全玄武岩纤维项目正 在紧张施工建设。 天全玄武岩纤维项目总投资2亿元,将建设5条玄 武岩纤维制品生产线,3 条玄武岩拉丝生产线,玄武岩 纤维制品销售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年产 9000 吨玄武岩纤维,投产后预计年产值 1.8 亿元。 在该项目的上方,工业园区二平台的基础设施建 设也正在紧张施工中。未来,这里将和小河工业园区、 飞地园区天全园中园一并成为天全工业转型发展的引 擎。 在数十公里外的飞地园区天全园中园内,看到的 也是同样欣喜的场面。 飞地园区天全园中园内,已有卓讯科技孵化器 管理有限公司、四川默克众联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 众宏晶体有限责任公司3家企业入驻;电商企业锐锅 食品有限公司,已进场装修厂房;同时,还有多个项 目已有入园意向,正在积极对接洽谈。值得一提的 是,今年,飞地园区天全园中园将启动标准厂房二期 工程建设。 “建设天全园中园,推进了产业和项目跨区域落户 飞地园区,不仅拓宽了天全县传统产业发展的局面,还 在保护和发展之间找到了平衡点。”通过不断探索,让天 全县找到了发展的又一路径。 近年来,天全县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强 县的重要支撑,以及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以开放 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广纳八方客商。 早在今年1月,总投资5亿元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项目落地天全。2月,四川省物流办规划的40个重点物 流园区之一的川藏物流园项目也落地天全。3月,天全县 举行2018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此次全县 集中开工 8 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 14.1 亿元。一个个项 目的落地生根,将促进全县区域经济联动,全面推动天全 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工业企业长足发展,规上企业达到 31 家,中央企 业 3 家,产值过亿企业 6 家,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60%以上。”这是过去五年,天全县依托“工业挑大梁”产 业发展定位,逐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阶段性成效的 一个缩影。 从工业结构加快转型,到新型工业快速发展,再到 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天全工业发展正在不断发展中实 现美丽蜕变。 今年,天全县还将继续以“项目和招商年”建设为抓 手,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业振兴和旅游振兴,努力实现 发展再建、整体跨越。 五年灾后重建成果成果为天全未来的发展前行奠 定了坚实基础,天全县将在绿色特色转型发展道路上继 续奋力前行。 天全县委宣传部供图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郑雨莎 项目催生 项目催生 “幸福树” 产业引来 产业引来 “凤还巢” 4 4 · · 20 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特别报道之天全县产业跨越发展 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特别报道之天全县产业跨越发展 四月的天全,阳光明媚,生机盎然。 “4 · 20”芦山强烈地震已经过去五年,这五年 来,15 万天全儿女,在这片“绿而美”的土地上,满 怀激情、埋头苦干,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这片 2400 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 五年重建,五年努力和奋斗,为天全带来了新 的活力。如今的天全,旅游更加丰富,产业更加富 民,工业更加蓬勃,让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天全 已然呈现在世人面前。 五年来,天全县破转型之难,产业发展取得了 重大突破。面对去产能、生态环保和稳增长、产业 转型的双重压力,天全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 发展,力促园区建设、产业项目、企业发展、投融资 平台建设“四大突破”,产业结构趋优向好。 五年来,天全县一级带着一级干,一仗接着一 仗打。从闽川钢铁等企业的关停整顿,到玄武岩 纤维、短流程炼钢等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从 3 个 万亩亿元示范带、3条农旅融合环线的规划建设, 到产业园区建设的破题起步;从产业路、断头路的 拓展延伸,到雅康高速的建成通车;从慈朗湖湿地 公园的建成运营,到水韵天城项目的招商落地 ……全县上下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状态, 重启了天全发展振兴的新征程。 规模发展 特色农业取得突破 时值春季,行走在天全各角落,一眼望不到边 的竹林蔚为壮观,茶园郁郁葱葱……处处涌动着农 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气息。 以老场乡禾林村为例,该村充分利用当地农业 产业发展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目 前,禾林村已经发展到家家户户种植山药,并且,该 村还成为目前我市最大的山药种植基地。 过去,禾林山药虽好,但传统单一的农产品销 售模式并不能有效增加其经济价值,如何将传统农 产品变为深加工有机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成了 禾林山药需要突破的一大问题。 2014年,天全县成功引进西蜀雅禾生态农业 有限公司入驻禾林村,带来了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机遇。村民们把多余的土地全部拿出来种植山药, 西蜀雅禾公司带动禾林村走上了一条创新的产业 化发展之路。 发展至今,禾林山药的发展从单一到不断多元 化,产业链的持续延伸,让这一绿色产业成为富民 产业,更是成为天全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同样,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的茶叶,在过去 五年,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 连日来,在天全县鱼泉乡青元村的茶园里,到 处都是繁忙的劳动景象,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鲜叶。 全村茶叶面积达到2500亩左右,不少村民表示,当 地的茶叶鲜叶品质较好,售价较高,采摘茶叶的收 入可观。 在青元村,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不仅 仅是茶叶,还有竹笋,目前,全村竹林面积达 13000 亩。在青元村,百姓依靠茶叶和竹笋走上了一条致 富之路。 青元村的产业发展仅是全县产业发展的一个 缩影。 无论是思经乡冷水鱼养殖基地,还是乐英乡、 新场乡、兴业乡的茶园,都足以说明近年来全县特 色产业发展的良好趋势。 在“4 · 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天 全县确立了“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突出特色、树精 品牌”的产业重建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农 业产业恢复重建。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天全县依托 农业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特色、转型发展之路。 回望过去五年,天全县明确产业重建思路,科 学规划产业恢复重建布局。在区域布局上,围绕三 条乡村振兴产业带建设重点,突出“一园三带”的特 色布局,抓好生态农业产业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 整,提升万亩高山有机生态茶、万亩生态猕猴桃等 主导产业效益,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建立起具有地 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同时,天全县突出“龙头”带动,增强产业恢复 重建的带动力。结合天全县主导产业发展短板,围 绕茶叶、猕猴桃、山药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 壮大产业基地。围绕龙祥春茶业、青竹茶叶等茶叶 加工型龙头企业,促进茶叶产业突破性发展。截至 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围绕农兴源 公司,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实现猕猴桃鲜果销售、 酒类加工、饮品加工等多渠道销售。截至目前,全 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 3.1 万亩。围绕润兆渔业公 司,推进冷水鱼产业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县 冷水鱼养殖水面已达 100 亩。 稳中求进 全域旅游迈出坚实步伐 春风拂面,天全县的多功乡南天新镇正值 风筝艺术节期间,游客纷至沓来。 在新镇的街边,李志国经营的小店前围满 了游客。五年来,随着多功乡和南天新镇不断 发展旅游业,李志国和乡亲们的生活也逐渐发 生了改变,“不仅我们的居住环境改善了,优美 的环境也让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家乡的旅游业 发展越来越好。”李志国坦言,生态旅游改变了 他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让他们更快捷地 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中国川藏游,出发在天全。南天新镇是国 道 318 线骑行第一站,一直以来,众多步行、骑 行的队伍在此集结。近年来,多功乡依托灾后 重建良好的基础设施,深入促进农旅、文旅融 合,积极探索康养、休闲、度假等旅游发展新途 径、新模式,成立了南天新镇管委会、南天新镇 商业联盟。南天新镇以“家家有铺面、户户搞旅 游、人人有就业”为发展思路,发展休闲农业与 乡村旅游,推动着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南天新镇不仅是国道 318 线精品旅游线的 起点,也是天全农旅融合产业环线的重要节 点。作为天全县的东大门,多功乡境内国道 318线、351线和雅康高速等主干线纵横交错, 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飞仙湖、川藏文 化艺术交流中心石头寨、南天现代农业科技园 及灾后重建的南天新镇等各具特色的景点,让 南天新镇已成为天全县又一张新的旅游名片。 同样,在县城另一边,紫石乡紫石关村的农 旅融合之路也在蓬勃发展。灾后恢复重建后, 紫石关村被成功打造为国家3A级景区,乡村旅 游品牌也愈加声名远播。 “农家乐,乐农家,带动就业一连串,家家户 户是乐园,人人都是店老板。”这是紫石关村村 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顺口溜。 步入紫石关村,走进居民刘仕康家中,精美 的装修,现代化的家电配置映入眼帘。如今刘 仕康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他自部队退伍后,将 自家在新村聚居点内的二层小楼改造成以茶马 古驿为主题的家庭式农家乐,对外接待骑行、徒 步游客。 同样作为农家乐老板的韩煜强,说起旅游 消费热的兴起,感慨不已。他说,旅游业给他的 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年6月至9月 是我们的经营旺季,这期间的纯收入就有五、六 万元。”韩煜强说,随着紫石关村的人气越来越 旺,他的生意也是越来越红,收入很可观。 紫石关村现有以茶马古驿为主题的农家乐 32 户,仅是 2017 年全乡接待游客就达到 1.5 万 余人次,实现了旅游收入约350万余元。 不管是南天新镇,还是紫石关村的发展变 化,都是过去五年全县农旅融合发展成果的一 个缩影。 除此之外,全县三条农旅融合发展特色产 业环线规划设计已全面启动,城厢镇—老场乡 —多功乡农旅融合环线建设基本完成,白石村、 六城村入口等 5 个重要节点正在全面打造。仁 义红军村农旅融合综合体、乐英爱国茶旅融合 综合体、大坪荷塘月色综合体等一批田园综合 体也已初具规模。 老场乡山药基地 润兆渔业示范基地养殖的鳟鱼 生姜喜获丰收,村民收获忙 玄武岩纤维项目施工中,工人正忙碌 山药丰收了,村民乐开花 思经乡的冷水鱼养殖基地 思经乡的冷水鱼养殖基地 紫石关门楼 紫石关门楼 南天新镇一隅 南天新镇一隅

Transcript of 推进芦山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实现五年整体跨越pdf.beiww.com/ftp/uploadfile/yadaily/2018/04/y2018042006.pdf2018...

Page 1: 推进芦山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实现五年整体跨越pdf.beiww.com/ftp/uploadfile/yadaily/2018/04/y2018042006.pdf2018 年4 月20 日 星期五 编辑/王丹 校对/王丹 组版/王丹

2018年4月20日 星期五 编辑/王丹 校对/王丹 组版/王丹 电话:2222226 邮箱:[email protected]

06 推进芦山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实现五年整体跨越 特 别 报 道【天全篇】

转型提升新型工业不断壮大

走进天全县始阳镇工业园区,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现场工作人员说,该工程预计今年8月完工,项目建成后,将成功连接始阳镇工业园区一平台和二平台,对打通周边企业、物流通道发挥重要作用。

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第一期)道路设计全长1913.551米,起点接国道318线,路线分为联一路和联二路两段,目前正在挖路基和边坡以及进行桥墩打桩,园区正在建设一平台和二平台,而正在建设的是天全玄武岩纤维项目,正是一平台的建设项目之一。

来到工业园区的一平台,天全玄武岩纤维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建设。

天全玄武岩纤维项目总投资2亿元,将建设5条玄武岩纤维制品生产线,3条玄武岩拉丝生产线,玄武岩纤维制品销售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年产9000吨玄武岩纤维,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8亿元。

在该项目的上方,工业园区二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紧张施工中。未来,这里将和小河工业园区、飞地园区天全园中园一并成为天全工业转型发展的引擎。

在数十公里外的飞地园区天全园中园内,看到的也是同样欣喜的场面。

飞地园区天全园中园内,已有卓讯科技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四川默克众联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众宏晶体有限责任公司3家企业入驻;电商企业锐锅食品有限公司,已进场装修厂房;同时,还有多个项目已有入园意向,正在积极对接洽谈。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飞地园区天全园中园将启动标准厂房二期工程建设。

“建设天全园中园,推进了产业和项目跨区域落户飞地园区,不仅拓宽了天全县传统产业发展的局面,还在保护和发展之间找到了平衡点。”通过不断探索,让天全县找到了发展的又一路径。

近年来,天全县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强县的重要支撑,以及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以开放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广纳八方客商。

早在今年1月,总投资5亿元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落地天全。2月,四川省物流办规划的40个重点物流园区之一的川藏物流园项目也落地天全。3月,天全县举行2018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此次全县集中开工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4.1亿元。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生根,将促进全县区域经济联动,全面推动天全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工业企业长足发展,规上企业达到31家,中央企业3家,产值过亿企业6家,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这是过去五年,天全县依托“工业挑大梁”产业发展定位,逐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阶段性成效的一个缩影。

从工业结构加快转型,到新型工业快速发展,再到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天全工业发展正在不断发展中实现美丽蜕变。

今年,天全县还将继续以“项目和招商年”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业振兴和旅游振兴,努力实现发展再建、整体跨越。

五年灾后重建成果成果为天全未来的发展前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天全县将在绿色特色转型发展道路上继续奋力前行。

天全县委宣传部供图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郑雨莎

项目催生项目催生“幸福树”产业引来产业引来“凤还巢”————““44··20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特别报道之天全县产业跨越发展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特别报道之天全县产业跨越发展

四月的天全,阳光明媚,生机盎然。“4·20”芦山强烈地震已经过去五年,这五年

来,15万天全儿女,在这片“绿而美”的土地上,满怀激情、埋头苦干,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这片2400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

五年重建,五年努力和奋斗,为天全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今的天全,旅游更加丰富,产业更加富民,工业更加蓬勃,让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天全已然呈现在世人面前。

五年来,天全县破转型之难,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面对去产能、生态环保和稳增长、产业转型的双重压力,天全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力促园区建设、产业项目、企业发展、投融资平台建设“四大突破”,产业结构趋优向好。

五年来,天全县一级带着一级干,一仗接着一仗打。从闽川钢铁等企业的关停整顿,到玄武岩纤维、短流程炼钢等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从3个万亩亿元示范带、3条农旅融合环线的规划建设,到产业园区建设的破题起步;从产业路、断头路的拓展延伸,到雅康高速的建成通车;从慈朗湖湿地公园的建成运营,到水韵天城项目的招商落地……全县上下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状态,重启了天全发展振兴的新征程。

规模发展特色农业取得突破

时值春季,行走在天全各角落,一眼望不到边的竹林蔚为壮观,茶园郁郁葱葱……处处涌动着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气息。

以老场乡禾林村为例,该村充分利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目前,禾林村已经发展到家家户户种植山药,并且,该村还成为目前我市最大的山药种植基地。

过去,禾林山药虽好,但传统单一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并不能有效增加其经济价值,如何将传统农产品变为深加工有机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成了禾林山药需要突破的一大问题。

2014年,天全县成功引进西蜀雅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入驻禾林村,带来了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机遇。村民们把多余的土地全部拿出来种植山药,西蜀雅禾公司带动禾林村走上了一条创新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发展至今,禾林山药的发展从单一到不断多元化,产业链的持续延伸,让这一绿色产业成为富民产业,更是成为天全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同样,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的茶叶,在过去五年,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

连日来,在天全县鱼泉乡青元村的茶园里,到处都是繁忙的劳动景象,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鲜叶。全村茶叶面积达到2500亩左右,不少村民表示,当地的茶叶鲜叶品质较好,售价较高,采摘茶叶的收入可观。

在青元村,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不仅仅是茶叶,还有竹笋,目前,全村竹林面积达13000亩。在青元村,百姓依靠茶叶和竹笋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青元村的产业发展仅是全县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无论是思经乡冷水鱼养殖基地,还是乐英乡、新场乡、兴业乡的茶园,都足以说明近年来全县特色产业发展的良好趋势。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天全县确立了“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突出特色、树精品牌”的产业重建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农业产业恢复重建。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天全县依托农业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特色、转型发展之路。

回望过去五年,天全县明确产业重建思路,科学规划产业恢复重建布局。在区域布局上,围绕三条乡村振兴产业带建设重点,突出“一园三带”的特色布局,抓好生态农业产业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万亩高山有机生态茶、万亩生态猕猴桃等主导产业效益,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建立起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同时,天全县突出“龙头”带动,增强产业恢复重建的带动力。结合天全县主导产业发展短板,围绕茶叶、猕猴桃、山药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产业基地。围绕龙祥春茶业、青竹茶叶等茶叶加工型龙头企业,促进茶叶产业突破性发展。截至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围绕农兴源公司,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实现猕猴桃鲜果销售、酒类加工、饮品加工等多渠道销售。截至目前,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3.1万亩。围绕润兆渔业公司,推进冷水鱼产业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冷水鱼养殖水面已达100亩。

稳中求进全域旅游迈出坚实步伐

春风拂面,天全县的多功乡南天新镇正值风筝艺术节期间,游客纷至沓来。

在新镇的街边,李志国经营的小店前围满了游客。五年来,随着多功乡和南天新镇不断发展旅游业,李志国和乡亲们的生活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不仅我们的居住环境改善了,优美的环境也让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家乡的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李志国坦言,生态旅游改变了他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让他们更快捷地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中国川藏游,出发在天全。南天新镇是国道 318 线骑行第一站,一直以来,众多步行、骑行的队伍在此集结。近年来,多功乡依托灾后重建良好的基础设施,深入促进农旅、文旅融合,积极探索康养、休闲、度假等旅游发展新途径、新模式,成立了南天新镇管委会、南天新镇商业联盟。南天新镇以“家家有铺面、户户搞旅游、人人有就业”为发展思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动着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南天新镇不仅是国道318线精品旅游线的起点,也是天全农旅融合产业环线的重要节点。作为天全县的东大门,多功乡境内国道318线、351线和雅康高速等主干线纵横交错,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飞仙湖、川藏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石头寨、南天现代农业科技园及灾后重建的南天新镇等各具特色的景点,让南天新镇已成为天全县又一张新的旅游名片。

同样,在县城另一边,紫石乡紫石关村的农旅融合之路也在蓬勃发展。灾后恢复重建后,紫石关村被成功打造为国家3A级景区,乡村旅游品牌也愈加声名远播。

“农家乐,乐农家,带动就业一连串,家家户户是乐园,人人都是店老板。”这是紫石关村村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顺口溜。

步入紫石关村,走进居民刘仕康家中,精美的装修,现代化的家电配置映入眼帘。如今刘仕康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他自部队退伍后,将自家在新村聚居点内的二层小楼改造成以茶马古驿为主题的家庭式农家乐,对外接待骑行、徒步游客。

同样作为农家乐老板的韩煜强,说起旅游消费热的兴起,感慨不已。他说,旅游业给他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年6月至9月是我们的经营旺季,这期间的纯收入就有五、六万元。”韩煜强说,随着紫石关村的人气越来越旺,他的生意也是越来越红,收入很可观。

紫石关村现有以茶马古驿为主题的农家乐32户,仅是2017年全乡接待游客就达到1.5万余人次,实现了旅游收入约350万余元。

不管是南天新镇,还是紫石关村的发展变化,都是过去五年全县农旅融合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

除此之外,全县三条农旅融合发展特色产业环线规划设计已全面启动,城厢镇—老场乡—多功乡农旅融合环线建设基本完成,白石村、六城村入口等5个重要节点正在全面打造。仁义红军村农旅融合综合体、乐英爱国茶旅融合综合体、大坪荷塘月色综合体等一批田园综合体也已初具规模。

老场乡山药基地

润兆渔业示范基地养殖的鳟鱼

生姜喜获丰收,村民收获忙

玄武岩纤维项目施工中,工人正忙碌

山药丰收了,村民乐开花

思经乡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思经乡的冷水鱼养殖基地 紫石关门楼紫石关门楼 南天新镇一隅南天新镇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