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相关新闻 - CRChotel.crc.com.cn/wps/online-info/zaixian/baogao/201006/P... · Web...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Transcript of 银行业相关新闻 - CRChotel.crc.com.cn/wps/online-info/zaixian/baogao/201006/P... · Web...

银行业相关新闻

服装行业:2010/05/22-2010/05/28

信息周报

目录

目录

4行业动态

4生产经营

4网店与实体店冲突难解 品牌服装线上销售欲说还休 第一财经日报 20100528

4网上服装零售总额今年将增长80% 证券时报 20100528

5童装业走向立体丰满 纺织服装周刊 20100527

5台湾鞋企“孔雀西南飞” 广西日报 20100526

71-4月:我国衣着类商品出厂价和零售价缘何倒挂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20100525

7棉价持续飙升 纺织企业“出口转内销”求存 每日经济新闻 20100525

9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纺织企业“众生相” 纺织服装周刊 20100524

9贸易

9生产供不应求 珠三角鞋企秋冬订单陆续提价 第一财经日报 20100527

10广交会纺织服装成交额恢复增长 纺织服装周刊 20100525

11欧元动荡 出口纺企出招自救 证券日报 20100525

12日本纺织品对中国出口状况开展调查 中国纺织报 20100525

13三季度我对欧出口或降7% 纺织业伤势加重 每日经济新闻 20100524

14中国纺织业遭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案件不断上升 中国新闻网 20100524

14原料

14衣着类原料价格猛涨 “茧比丝贵”背后的抢货与投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0528

16棉花价格上涨超30% 国家加快投放储备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0527

17棉花涨价消费者或“被传导”成本 每日经济新闻 20100527

17原料短缺将使纺织业面临困境 民营经济报 20100527

18经济观察:中国蚕丝价格暴涨冲击丝绸企业 中国新闻网 20100527

19China’s Cotton Yarn Output Increases 16.6% in April Bloomberg 20100527

19谁推动了棉价高涨 中国纺织网 20100526

20疯狂的丝绸:生丝价日涨千元 创15年新高 东方早报 20100525

22中储棉:国内棉价大涨创历史新高 财新网 20100525

22山东棉花面积降低浙江蚕茧产量下降 企业遇到瓶颈 凤凰网 20100524

23其它

23武汉欲建中国纺织服装物流基地 长江商报 20100528

23奢侈品牌“单飞季” 迪生连失代理权 中国经营报 20100524

25中国家纺业投资低碳已达百亿 随“时风”转型 纺织服装周刊 20100524

26公司新闻

26雅戈尔

26男装雅戈尔供应链改革摆脱库存积压困扰 网易新闻 20100525

27雅戈尔:“玻璃化”库存体验 中国经营报 20100524

28杉杉

28老本行遭冷遇 杉杉股份携手ELLE未获关注 上海证券报 20100528

29杉杉股份签约伊藤忠 获ELLE商标使用权 上海证券报 20100527

29佐丹奴

29佐丹奴首4月内地增58店 香港经济日报 20100526

29佐丹奴首季毛利升33% 内地业务下滑 明报 20100526

30佐丹奴首季营业额升4.9% 成报 20100526

30波司登

30波司登:寻找库存极限 中国经营报 20100524

32安踏

32新浪安踏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证券报 20100526

32特步

32特步冬季定单增25% 香港经济日报 20100528

32特步:不做贵族品牌 中国证券报 20100527

33山东如意

33如意集团拟收购日成衣巨头山东如意或将进军服装零售 每日经济新闻 20100526

34山东如意科技集团低价收购日本RENOWN公司 第一财经日报 20100525

34China’s Ruyi to pay Y4bn for Renown FT 20100525

35China textile firm to buy stake in Japan's Renown Reuters 20100524

36富安娜

36富安娜子品牌成未来盈利亮点 上海证券报 20100527

36双品牌出击:富安娜直营店推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0527

37外资

37德国时装公司HugoBoss携手中国服装零售商彩虹 中国时尚品牌网 20100528

37UNIQLO旗舰店 落户上海 香港经济日报 20100524

37Adidas Forecasts Rising Sales in China, Hainer Says Bloomberg 20100522

38其它

38奥康低价揽下万利威德大中华区商标及专利 第一财经日报 20100528

39百丽5月销情放缓 香港经济日报 20100527

39达芙妮将逐步退出运动休闲服饰市场 中国纺织网 20100527

39借穿NBA外衣“全球化” 匹克体育探路“去晋江化” 第一财经日报 20100527

41嘉欣丝绸公布部分超募资金用途 上海证券报 20100526

41凯撒股份今日申购 中国证券报 20100526

41探路者股权激励或助增业绩 中长期投资价值显现 南方都市报 20100526

42中国人欲收购奥地利服装企业 商务部网站 20100525

42安莉芳销售双位数增 文汇报 20100525

42黑牡丹募投项目总投资上调 中国证券报 20100525

42鸿星尔克一季度业绩逆市下跌 或是扩张过快惹祸 南方都市报 20100525

43联发股份涉嫌欺诈上市 经济观察报 20100524

45国际动态

45综合

45NY cotton eases as dollar gains amid economic fears Reuters 20100526

46Shoppers Going Online, Duty-Free For Luxury Goods Nikkei Report 20100525

47US House Bill Would Beef Up Textile-Import Enforcement DJ 20100525

48日本4月份百货店销售额同比降3.7% 服装销售下降7.5%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20100524

48公司新闻

48Euro worries stalk Guess, whose shares fall 7 pct Reuters 20100527

49Gaultier leaves Hermes, new designer named Reuters 20100527

49JJB Losses Narrow; Recovery to Take Three Years Bloomberg 20100527

50Mr Price on hunt for bargain acquisitions Business Report 20100527

51American Eagle's weak Q2 view drags down shares Reuters 20100526

52Burberry Profit Jumps 23%; More Shop Openings Planned Bloomberg 20100526

52Brown Shoe Q1 beats Street, raises FY sales view Reuters 20100526

53GAP revives India plans, looks to stitch deals with top cos The Economic Times 20100526

54阿迪达斯宣布收购锐步已见成效 信息时报 20100526

54Phillips-Van Heusen Swings to Loss on Charge WSJ 20100525

55Marks & Spencer Profit Tops Estimates on New Fashions Bloomberg 20100525

56Imago进军亚洲3年开200店 或考虑上市 信报财经新闻 20100524

56Prada First-Quarter Profit Jumps, Driven by Sales in Far East Bloomberg 20100524

57Ann Taylor Posts 1Q Profit As Sales, Margins Rebound DJ 20100522

58LVMH says has no plans to sell Kenzo Reuters 20100522

58观点评论

58CITI会长:中国战略使印度服装业面临麻烦 中国纺织网 20100527

59欧元危机对我国纺织业出口造成的影响分析(表)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20100527

60数字天地

60广东鞋4月出口量止跌回升 中国服装网 20100527

60景气回暖 今年纺织产值估4450亿 台湾时报 20100525

611-4月全国棉纱生产情况统计及后市预测(表)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20100525

62工信部:纺织、服装行业投资分别增长18.3%和22.6%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20100524

624月份福建出口纺织服装8.3亿美元 出口额回升 东南网 20100524

62新闻媒体缩写索引

行业动态

生产经营

网店与实体店冲突难解 品牌服装线上销售欲说还休 第一财经日报 20100528

胡军华

今年第一季度,淘宝网服装成交金额162.4亿元,研究机构预计,今年全国服装网购金额将达到1150亿元。但是,由于线上销售渠道和线下实体门店的冲突难解,恒源祥等品牌服装仍处在欲进还休的状态。

淘宝网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淘宝网服装成交金额162.4亿元,男装、女装、男鞋、女鞋交易额同比都增长140%以上,分别达到25.6亿元、64.6亿元、4.6亿元、12.9亿元;运动鞋增幅最低,同比仍增长77.9%,达7.4亿元。

淘宝网服饰垂直市场负责人左炜介绍,以男装品牌杰克琼斯为例,单日网上销售金额最高达500万元;李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砺透露,李宁公司将在今年6月推出网络专供产品,以抓住迅速发展的服装网购市场。

正望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2010年国内服装网购金额将达到1150亿元,与2009年全年的640亿元相比,预计同比增长79.7%。

虽然前景广阔,但网购还没能成为服装巨头的重要业绩支撑点。

百丽电子商务运营总监胡琛荣表示,2008年下半年开始,百丽开始做电子商务,目前百丽已经发展了100余家网络经销商,网购平台目前为百丽集团贡献的收入还不到1万多家实体门店销售收入的1%。Kappa电子商务部经理顾皓澜也表示,网购的概念2005年就已经提出,酝酿多年后,目前网上销售的收入占到Kappa整体收入的4%左右。

实际上,在传统市场已经做强做大的服装巨头在进入网上销售市场时仍然顾虑重重。

恒源祥市场部总监吕菁认为,李宁公司等在服装网购市场发力主要是受到了线上销售对线下销售的冲击。李宁的目标消费者是14-28岁的年轻人,这也是网民群体的主力,这部分消费者在网上购物越多,意味着线下销售渠道的销量可能减少,吕菁说,恒源祥的目标消费者是35岁左右的男性群体,这部分消费者与互联网主要使用人群相重合的并不多,另外如果恒源祥勉强上马网上购物业务,只是将原来线下的业务搬到网络平台上,基本上还是同样的消费者,并不能扩大消费者的数量,因此恒源祥至今未启动网购业务。

马克华菲网络直销项目部运营总监林平表示,很多传统服装大牌企业在面对网购这个问题时比较尴尬,以马克华菲为例,网购平台一度充斥了假冒伪劣产品,商品价格混乱不堪,导致线下销售商向马克华菲投诉,另外网上销售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让消费者对品牌评价不高,消费体验不佳。

胡琛荣说,服装网上销售看上去很美,网上和网下销售渠道理论上可以完美结合,但是这种结合是有条件的,如果现在将大量精力放在线上渠道的发展上,企业会走弯路,线上和线下的渠道融合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胡琛荣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未来百丽不会设定线上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例目标,线上销售目前还不是百丽考虑的重点问题。

林平介绍,马克华菲未来3-5年,网上销售的产品主要是过季的库存产品和网络特供产品,过季产品占到30%左右,网络特供产品约占30%,线下实体门店不再销售库存商品,这样线上和线下的产品互不交叉,是两套不同的价格体系,两种销售渠道可以并行不悖。

网上服装零售总额今年将增长80% 证券时报 20100528

文武

本报讯 昨天,记者从“第二届中国服装电子商务峰会”上获悉,2009年服装网上零售同比增长97%,市场规模从2007年的150亿增长到2009年的640亿,预计2010年服装网上零售市场规模将比2009年增长80%,达到1150亿元的市场规模。一些服装类上市公司也注意到了这一变化,纷纷加大网络零售部门的投资力度。

淘宝网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服装类目成为网上最为热卖的商品。在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期间,女装在网购消费力十大城市中,消费金额占比12.17%。每1万元的网购成交额中,就有1217元都花在了女装上。根据正望咨询《2010年网上购物调查报告》,淘宝网在2009年度全国服装网购中占了86.3%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比增加了2.6%。

童装业走向立体丰满 纺织服装周刊 20100527

“目前我国童装业拥有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拥有50亿件的生产规模,拥有织里、泉州、佛山、安阳等一批产业集群,拥有一批较为成熟的市场品牌,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童装企业。”中国服装协会童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嘉表示,童装行业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将要完成一场产业格局的升级,童装产业会更加立体丰满,一批优秀的童装企业会脱颖而出。

刘嘉认为,在品牌升级转型之际,品牌形成梯队模式,国际品牌真正“入侵”,市场细分成为必然,网店的诱惑与陷阱,运动板块迅速形成,资本将成第二竞争核心,“专注”与“多品牌”对话,三四线城市布局和区域联动格局形成,加强人才培养等九大突出的迹象值得行业关注。

国际品牌真正“入侵”。近年来,中国的“大牌”童装企业纷纷与国际品牌展开合作。真正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势不可挡。过去,多数所谓“国际品牌”多为“授权品牌”,可以说是中西“混血”,而未来进入中国市场的将是血统纯正的真正的国际品牌。抢占与这些品牌合作的先机,一方面是化被动为主动,将竞争转化为共赢;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品牌的提升与保护。

市场细分的必然。细分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童装发展至今,已经走上了“分化”的道路,多元化发展避免了同质化低效率竞争。可以欣慰地看到,目前市面上的知名童装品牌各具风格,品牌间抄袭和雷同现象越来越少。童装细分的步伐将继续加速。细分会发生在很多层面上,市场形态、地域、企业形态、品牌风格等等。特别是将从制造行业衍生出更多的业态形式,品牌集团、专业品牌营销公司、品牌加工商、品牌零售商、专营专卖零售商、专业采购商、专业批发商、设计公司、定制品牌公司都将应运而生。

运动板块的迅速形成。近两三年,童装市场上最显眼的变化恐怕是突然跳出了一个“运动板块”,以国际品牌阿迪达斯、耐克带头,中国品牌安踏、361°、李宁纷纷跟进。借助运动装打下的广泛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品牌声名,成功的品牌运作经验和市场渠道资源,以及运动装在童装消费中的需求增长,运动板块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形成。或许未来,还会出现运动童装专卖店。下一个板块是什么也许如成人职业装一样将形成校服团队,也许以丽婴房为代表的婴儿用品板块将快速壮大形成。

资本将成第二竞争核心。不论是单品牌发展还是多品牌运作,要在三到五年内完成品牌质的飞跃和市场地位的确立稳定,都离不开“钱”。未来,资本甚至会成为企业、品牌的生命线。蔓延于运动装领域的“上市热”并非企业的心血来潮,而是在竞争者众多且发展水平均衡的状态下,唯有靠资本去打破僵局,有资本的企业去整合,没资本的企业被整合。市场上不会长期允许过多的同质化品牌存在。

三四线城市布局和区域联动格局形成。与成人装一样,童装业会经历从市场创造品牌到品牌创造市场的转变。如国际品牌将在一线城市创造出新生市场一样,国内品牌也将在三四线城市创造出更大的新生市场。品牌消费会逐渐成为三四线城市甚至县乡市场的消费主流模式。品牌向下层市场和内陆地域的渗透发展将带动童装行业区域联动格局的形成。在内陆省份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品牌加工企业,而沿海地区的生产规模逐渐萎缩的同时,品牌、设计、研发、服务等领域的发展将会加速。

加强人才培养。童装业的人才问题比成人装更为突出,原因是童装的人才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用企业的“损失”培养出来的。童装所需的知识包罗万象,包括儿童心理学、家长心理学、幼儿行为学、儿童色彩学、儿童文化等等,与成人装和成人所熟悉的知识存在极大区别。培训人才需要企业的耐心和资金,也需要人才的用心和悟性。留住人才是更大的问题。

台湾鞋企“孔雀西南飞” 广西日报 20100526

正当浙江鞋企在“西部鞋都”重庆璧山走到拐点之时,东莞的台资鞋企却悄然扎堆进驻南宁。

2010年5月14日一早,知名制鞋集团麦斯集团联手包装龙头企业联聚集团,又与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签约,增加投资逾10亿元。

同日举行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东莞)产业发展“恳商会”上,闻讯而来的鞋企也超过10家。

从悄无声息到鞋企龙头聚集,一夜成名的“广西鞋都”已呈做大之势。

鞋企:孔雀缘何西南飞

5月13日,东莞横沥镇麦斯集团总部,董事长蒋至强一身黑色中式外套,首先将广西北部湾产业发展招商考察团成员引入展示区:麦当娜喜欢的ASH,蔡依林、周迅、S.H.E青睐的United Nude;从OEM到自有品牌,从中档价位到的顶级价位……

在他的介绍下,众人惊叹不已。蒋至强介绍,从皮革入厂到包装入盒,一双鞋要经过450多个人的手,巡视一趟都要花去半天时间。

台湾麦斯集团是国内目前唯一拥有代工、生产世界高端自主品牌的企业,高级女鞋遍布欧美、亚洲等主流市场,总部设在东莞,年营业额超过4亿美元,拥有员工逾万人,每年外销欧美高价女鞋2000万双,且每年仍以20%以上的速度上升。

2007年末,经过近一年的考察后,蒋至强决定在位于武鸣的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投资。如今,以台湾麦斯鞋业为龙头,已有上下游总投资11.5亿元的8个项目落户园区。

“我是放弃自己的原籍地湖南邵阳的邀请来到南宁的!”蒋至强说,“南宁的人文环境、城市环境都很好,这里的人们纯朴、快乐”。

当然,鞋企西移还有更多原因。

近两年,在外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一贯看订单吃饭的大批东部鞋厂举步维艰。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让他们选择在做外销市场的同时,开始积极谋划拓展内销空间,并考虑到生产成本更低的西部地区寻求发展。

进入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的大型台资制鞋企业兴昂国际董事时大锟表示,未来鞋业发展一定要向中西部地区走,兴昂国际未来两年有40%的产能要进入中西部地区,未来5年将有70%的产能放在中西部。

南宁日益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投资环境、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良好平台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看好。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在土地、交通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诚信、高效、务实的服务理念也成为吸引台资企业的重要砝码。

“现在广西正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环境逐渐改善,这更便于我们加快进军内地市场。南宁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广西广东地缘相近,习俗语言相近,便于管理,整体而言物流成本比广东更低,企业有持续发展的空间。”蒋至强表示,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南宁将成为麦斯未来战略布局的重点。

园区:龙头企业激活发展新思维

“此次‘恳商’行动,锁定的是龙头企业,引进的是整个产业链,这也是采取非常力度,非常措施,转变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成果。”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7年12月,麦斯集团携麦斯鞋厂(麦斯皮厂)、南宁大邦鞋业公司、贯铨企业有限公司、联聚国际有限公司、东莞联运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东莞飞力达鞋业有限公司,联合签署总投资10.36亿元的合同,按照计划,项目全部达产后,年总产值将超过25亿元,用工3万多人。

多家企业同时入驻南宁,也首开南宁市大型企业带动相关产业进驻先河。

今年5月14举行的签约中,为配套麦斯鞋业,台湾联聚集团又将投资380万美元的项目放在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项目预计今年年底竣工,达产后产值8000万元,年利税将达1000万元,目前很多相关配套企业都表示出了浓厚的投资意愿。

“像这样的龙头企业进驻,用工量大,落户后将极大促进南宁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战略的实施。”南宁市副市长肖志刚表示。

“园区也将做好各种服务,通过以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李彬介绍,“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共有子项目10个,总投资4亿元,今年南宁将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园区基础设施,直接服务已入园企业,并为有意向入园的30多家轻纺企业解决发展用地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自治区产业示范园—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引进皮革、鞋类、皮具、箱包、裘皮服装及各种原辅材料企业入园发展,延长产业链,促进轻纺产业聚集。”李斌说。

政府:破解难题 谋划跳级发展之路

为更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今年5月,广西专门组织了北部湾产业发展招商考察团前往广东,团队规格之高,参与部门之多,近年少有。

到广东后,考察团直接与地方政府接洽,深入企业考察,召开“恳商会”,现场答疑解惑,凸显广西对重点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视与务实,不少广东企业家亦予以好评。

“恳商会”上,东莞贯铨鞋业董事长曾毅祥曾开门见山质疑:用工方面,企业去年投产,用工800人,但春节后流失,仅剩500多人,开工不足;物流方面,目前没有散装固定航班,海运全部要运到深圳香港转运……此时,南宁市副市长肖志刚自诩“招工市长”,表示将尽快让问题得到解决。

会上,10余厅局及地市负责人,了就技改资金补助、社保费申请降低标准、税收返还、异地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予以回复。听完这些,张庆宏很快释了怀。

“恳商会”上,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陈武进一步表示,广西目前正在加快以交通为重点、港口为龙头的陆海空现代化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南宁-广州高速铁路、南宁-昆明高速铁路建设,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在内的一批重点产业园区也正在规划建设之中。今后,广西将不断根据国家政策,完善投资环境,让各位客商到广西留得住,能发财。

1-4月:我国衣着类商品出厂价和零售价缘何倒挂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20100525

钟新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1-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4月份,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3%,逆势下降。

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8%;1-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6%(上年同期为下降5.1%),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食衣着类上涨1.6%,一般日用品类上涨1.4%。

从上面的数据走势特征来看,有三点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是纺织业相关的化工材料4月份同比上涨7.4%,1-4月份同比上涨6.0%,受原材料上涨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的推动,衣着类出厂价格出现了1.6%的上涨。这种上涨是被动的,属于成本推动型上涨。

第二是衣着类终端消费价格没有随出厂价格的上涨而上涨,而是出现了小幅度的下跌,4月份同比下降1.3%,环比出现了较小的上涨,幅度仅为0.1%。这种出厂价格和终端销售价格的倒挂对应着什么样的销售业绩呢

第三是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4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总额达到18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在各类消费品中属于销售增长较快的品类。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任孙瑞哲在中国纺织创新年会讲话中指出:“中国百货业许多商品远超欧美日百货店同类产品价格,虚高的商品价格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中国制造所代表的物美价廉很难惠及国内消费者。商场消费我们商品价格就是比国外高,中国的消费者没有体会到我们中国物美价廉的优势,某种程度上,我们要扩大内需,它也抑制了我们消费需求的问题。”

在衣着类产品上的消费上也是如此,品牌服装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其生产成本,所以降价促销的空间很大。1-4月衣着类终端价格同比下降1.3%,对应着销售额23.3%的增长,这说明衣着类消费受到高价格,或者说受到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制约,很多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仍难以得到满足。微观经济学对这种现象称为价格弹性较大,即当价格出现小幅下降时,销售数量会成倍增长,虽然单个产品的价格出现下降,但是销售额和利润却会增加。由于存在这种明显的价格弹性,如果终端百货商场环节能够更多的让利于消费者,那么我国国内服装消费的水平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内需市场仍然是大有可为的。

棉价持续飙升 纺织企业“出口转内销”求存 每日经济新闻 20100525

曹晟源

多种产品价格都在上涨的同时,迟迟没有提价的纺织品也将把守不住最后的防线。

自今年年初开始,作为纺织品主要原料的棉花价格大幅上涨,纺织品企业面临成本提升的压力。目前,棉价还在持续走高,纺织企业能否消化来自上游的压力这是我国纺织企业面临的又一次考验。

昨日(5月24日),有浙江纺织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原材料价格上升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压力,目前企业采取内销的模式来缓解压力。

市场:供需紧张导致棉价猛涨

“棉花价格涨得高,拿到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浙江柯桥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尤经理对于目前棉价的上涨感受深刻,现在是“棉花等原材料太少,而企业的订单又比较多。”

尤经理无奈地《每日经济新闻》透露:“年后棉价涨得厉害,最高的品种涨了50%。”

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棉花三大产地之一的新疆地区,2009年棉花播种面积为2113.97万亩,同比下降16.4%;棉花产量252.74万吨,同比下降16.4%。

第一纺织网总编汪前进指出:“今年棉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全球棉花供给出现问题。前几年棉花价格低,种植面积比较少、产量低、库存低。”

据中国棉花网统计,目前我国国内棉花库存总量可供商业用棉不足100万吨,新疆可供资源还有100万吨,新棉进口配额为110万吨,总计可用库存311万吨。而国内纺织企业平均月用棉花量为88.5万吨,到新棉上市4个月共需要354万吨,供需存在43万吨的缺口。

“纺织企业现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棉花供需和采购,而不是价格。”汪前进表示,今年以来,棉花消费出现明显回升。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开始复苏以后,大部分纺织企业开始补购增加库存。不过,“有部分纺织企业是因为处在经济危机中,库存量降得比较低。今年经济复苏,这些企业开始加大库存,市场比较好的情况下增加两到三个月库存。”无形之中把市场需求放大了。

企业:外销转内销之路

中国棉花网资料表明,印度最近出台相关政策大幅度限制棉花出口,而在以往印度的出口中,40%都是出口到中国。这样一来,我国未来将不得不大量进口来自美国的棉花。而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棉花储存量创下10年来最低水平,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棉花价格上涨。

尤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了应对纺织品原材料价格高涨,公司采取了外销转内销的方式。“我们现在外销比较难做,内销市场倒还可以。因为做外销利润比较少,我们现在做得比较少。”

汪前进对记者指出,“从今年的广交会上情况来看,纺织品出口提价情况不是很理想。”纺织品外销因为此次原材料的涨价,受影响比较大。纺织品企业利润空间比较小,成本上涨以后,往往将上涨压力转化给产品。但是由于产品价格上涨,在国外市场上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力就比较低。

“主要的供应商不仅仅是中国,其他国家,巴基斯坦、印度、越南也有工厂。”尤经理说,“内销服装厂就不一样,内销市场对于原材料的涨价都是知道的。”尤经理的企业由于棉类产品占40%左右,产品价格在这次棉价上涨过程中也相对提高。

目前尤经理的公司,由去年90%产品都是外销转变为今年内销产品占60%-70%。

专家:或淘汰一批中小企业

汪前进告诉记者,目前棉价涨价,从纺织业整体来看,“会传递到下游产品,但影响不大。今年产业链中游的棉纺企业利润非常好,没有受到棉花上涨的影响。上游到中游棉纺企业,成本传递非常理想。”

现在的问题是棉花上涨成本如何过渡到终端产品。“终端市场上服装企业提不提价,如何消化原材料成本目前这个有待考验。”汪前进认为,现在纺织品市场整体是买方市场,议价能力比较强,原料成本转给消费者。

然而从目前的市场上来看,终端市场已经试图上调。“但这是部分企业,不是纺织企业全局上调。”

汪前进认为,一旦产品价格进行上调,将会造成纺织品企业的两极分化。“品牌企业消化成本能力强,提价比较容易。企业今年在服装上已经有所提价。出口中低端产品为主,提价难度比较大。低端产品提价难度比较大,又消化不了成本,经营出现问题,内销难度比较大。”

同时,做中低端产品的纺织企业将举步维艰。如果纺织品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将会淘汰掉一批议价能力较差的中小型企业。“目前部分中小企业,自身利润率非常低,就一个点两个点。一旦原材料上涨,企业自身消耗不了,经营就会出现问题。”

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纺织企业“众生相” 纺织服装周刊 20100524

与开拓国内市场结合

福建双喜集团是一家出口为主的生产企业,该集团董事长杨培南表示,今年将顺应国家提出的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也准备在中西部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寻求好的投资机会。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杨培南亲自率队参加了中国针纺织产业转移(重庆)研讨会,也想借助这个平台和机会了解重庆。

他告诉记者,重庆的投资环境总体还不错,但也存在技术基础和营销体系比较薄弱的问题。接下来他们会专门多带一些人深入全面地考察当地的各个方面,比如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人力、土地等资源,政府出台的政策等等,综合考虑转移的适合度。

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

上海赛扬国际集团副总经理李纯嘏告诉记者,其实公司很早就进行过产业转移,当时是把部分生产能力转到江苏某地,但是由于优惠政策兑现与否的问题,那次的转移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当然,产业转移之初,各方面条件不成熟也是难免的,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

她表示,集团一直有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也一直在寻求很好的投资地,把北极绒品牌的技术优势和当地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起来。现在他们在重点考察西南地区,原因不仅仅是当地的劳动力等资源较丰富,还有公司现在产品的主要市场就在西南地区,所以把生产基地转移过去也是出于接近消费市场的考虑。

“我们非常希望地方政策保持延续性,不要一届政府一个政策,不仅要有好的招商政策,更要落实。同时,我们更希望当地政府不是一刀切地制造政策和优惠措施,而是针对各个企业的特色和要求出台个性化的方案,这样对企业的吸引力会更大。”李纯嘏说。

将各自优势有效结合

上海朵彩棉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鲁伟强认为,产业转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不过,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再到我国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经过了长达二三十年的时间,所以这是一个渐进过程,必须要有耐心。他说,进行转移是企业在扩张时期的一种市场行为,一般是看中中西部的劳动力和资源,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如人文、法制环境、政策延续性等等。而这些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形成并显现效果。

江苏新泰针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倪建中对鲁伟强的观点表示认同,他告诉记者,一方面企业有扩大发展的意愿,另一方面现在常熟这边寸土寸金,也是受到土地、劳动力资源的制约,所以他们一直都比较关注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产业转移就是想把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出去,把设计、研发、运营等环节留在原厂,最好是把各自的资源和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倪建中说。

贸易

生产供不应求 珠三角鞋企秋冬订单陆续提价 第一财经日报 20100527

李溯婉

为了物色更廉价的生产商,一些海外采购商跳过中国贸易商直接跑到全球最重要鞋产品加工基地广东找鞋厂下单,但到现场后才发现,最近几乎所有工厂都在提价,这与他们看到的一些统计数据存在出入。

据广州海关最新统计数据,2010年1-4月广东出口鞋13.2亿双,价值34.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同)分别增长18.5%和9.9%,平均价格为每双2.6美元,下降7.3%。统计数据显示,出口均价由2009年下半年开始震荡下行,其中,今年4月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双2.3美元,同比下降5.5%,出口平均价格为2009年以来最小值。

“前几个月还可能有些低价订单,现在则行不通了。在金融危机中又有一批鞋厂倒下,目前东莞绝大多数鞋厂的订单都排得满满的,在生产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我们都很强硬地向采购商提价,尤其是从5月陆续在接今年秋冬季新订单,我们提价了10%-20%。因为我们新推出的很多款式都是别人所没有的,采购商在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厂家代替时也只好接受。”蓝玄圃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时如是说,看好全球鞋市场复苏,他辞去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的职位,今年2月跳槽到广东一家鞋企直接做起了管理者。

至于今年前4个月广东鞋产品整体出口均价比去年同期更糟糕,蓝玄圃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分析认为,由于前两年鞋行业出口不景气,尤其是去年的出口订单锐减,鞋企为熬下去不得不采取低价抢单策略,并且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尽管去年下半年出口订单逐渐增多,但不少都是鞋企以低价换来的订单,因贸易周期以及鞋产品季节性等原因,今年1-4月出口的鞋产品中仍有不少是去年的订单,再加上海关统计数据有一定滞后性,所以才让海外采购商现场看到的和统计数据有出入。

接受记者采访的出口鞋企普遍反映,在经历过去年上半年连续多个月的出口低潮之后,不少企业都因订单锐减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运转,被迫采取低价战略来抢抓订单,连以往一向“不屑”的非洲低价订单都争取过来,广东对非洲出口的橡胶或塑料面料鞋均价甚至不足1美元。

东莞振伟鞋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启华昨日告诉记者,鞋企自去年以来因订单减少竞相压价抢单,他看不到前景,已将鞋厂业务转交给其他人,这段时间正在物色利润稍高些的其他业务。

不过,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以及采购商不断补充库存,鞋企举步维艰的日子逐渐过去,不少鞋企在订单有保障的情况下又开始重视起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不是靠价格取胜。而且受访鞋企均表示,预计5月份出口情况会好起来。

凹凸国际经济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鹏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出价低的采购商都下不了单,现在又回到供求双方双向选择的局面,成本快速上涨,许多工厂都不敢接价贱的“咸鱼单”,而是通过加强设计和质量在争取一些利润高的好单。据他调查的情况,今年珠三角鞋厂工人工资普遍上涨10%以上,目前东莞一般制鞋工人月薪都在1500元以上,一些工厂甚至给到2000元以上。

而在世界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假如广东鞋企继续低价扩张,也将继续频频碰壁,这也是中国鞋企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都竞相对中国鞋采取贸易救济措施,而欧盟就皮鞋反倾销官司与中国鞋企没完没了地纠缠着,不仅如此,欧盟还加大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力度。广州海关根据监控到的鞋产品出口量增价跌的数据,也提醒企业要通过质量和设计等方式来摆脱低价,规避贸易风险。

奥康公司新闻发言人王海龙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自从被欧盟法院驳回上诉后,奥康目前就皮鞋反倾销官司再次将欧委会状告至欧盟高级法院,誓将官司进行到底。同时,奥康也从多方面在规避日益增多的贸易壁垒,专门在东莞设立的研发中心就是为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此外,不断开辟新市场来规避风险。

广交会纺织服装成交额恢复增长 纺织服装周刊 20100525

第10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于5月5日落下帷幕。据广交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陈朝仁介绍,本届广交会到会采购商和出口成交呈现恢复性增长,但未达到危机前水平。截至5月4日,共有212个国家和地区的203996名境外采购商到会,比去年106届秋交会增加15827人,增长8.4%,比2008年同期下降1.3%。出口成交额为343亿美元,比去年106届秋交会增长12.6%,比2008年同期下降10.3%。机电商品、轻工产品、纺织服装分列成交商品类别前三位,占比分别为46.9%、29%和11%。

本届广交会纺织服装展区按专业细化为童装、内衣服装饰物与配件、运动服、男女装、纺织原料、家用纺织品等七个展区。参展企业共3883家。截至5月4日,纺织服装馆累计成交35.46亿美元,比106届广交会增长9.14%,比105届广交会增长4.67%。其中纺织纱线面料及原料成交4.36亿美元,占全部成交额的12.3%,比106届秋交会下降2.8%,比105届增长6.08% ;家纺及服装辅料成交11亿美元,占全部成交额的31%,比106届秋交会增长14.4 %,比105届增长16.5%;服装及衣着附件成交20.08亿美元,占全部成交额的56.7%,比106届秋交会增长9.3 %,比105届增长18.6%。

本届广交会品牌产品出口成交9.75亿美元,比106届增长了3.36%,比105届增长了12.98%,突现了品牌产品出口效应。

从市场结构看,欧洲市场成交14.2亿美元,比106届增长6%;美国市场成交5.2亿美元,比106届增长5.35%;日本市场成交2.09亿美元,比106届增长14.36%;其他市场中,非洲增长最快,成交1.4亿美元,比106届增长23.5%。

本届广交会成交情况好于上届秋交会,其原因是世界经济正在从危机中逐步复苏,市场有所恢复,消费信心在增强。但是,由于此次危机的影响范围广、深度大、持续时间长,广交会出口成交的全面提升还有待时日。陈朝仁强调,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稳固,出口运行仍存在着诸多变数,形势远比预期的复杂。不少出口企业担心政策变化,加上面临成本上涨、贸易保护加剧的压力,接单谨慎,不敢接长单、大单,3个月以内的短单占53%。

欧元动荡 出口纺企出招自救 证券日报 20100525

矫月

随着人民币对欧元的被动升值,与其密切相关的行业开始受到市场关注。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恢复元气的出口纺企,恐怕将继美国金融危机后再次受到欧债危机的打击。

据央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显示,截至5月24日,人民币对欧元报1:8.5404,年内已累计升值14.5%。同期欧元对美元年内则已大幅贬值近10%。

人民币对欧元被动升值

近万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暂时遏制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传染,但是,市场对欧元汇价的反弹仍持有怀疑态度。今年以来,欧元对美元已下跌近14%。由于人民币实质上盯住美元,造成人民币被动升值。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称,今年初至5月14日,人民币对欧元已累计升值14.5%。

5月17日,商务部公开就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表示了担忧,其中就包括人民币对欧元的升值。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欧洲整体经济会受希腊债务危机拖累,预计今年欧盟经济增长仅1%-1.5%左右。而因欧盟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占贸易规模的16%,欧债危机将对整个中国的出口造成影响。

人民币对欧元过去五个月的升值,“会给中国的出口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也会对贸易政策的调整产生影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言道。

姚坚表示,截至5月14日,人民币对欧元累计升值14.5%,这将给我国出口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也会对贸易政策调整产生影响。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欧盟仍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377.7亿美元,同比增长34.6%。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559.9亿美元,其中出口4360.5亿美元,增长29.2%。而在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1-4月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377.7亿美元,增长34.6%,其中出口增长30.4%。同期,中美双边贸易总值则为1071.8亿美元,增长25%。在被统计的25个国家或地区中,欧盟出口增速仅排名第19位。

不过,我国一些学者对人民币升值并不显得太担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认为,欧洲债务危机还没有达到影响实体经济的程度。它与金融危机不同,金融危机是导致原发性的下滑,现在这种债务危机是在刺激经济增长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影响要小得多,即便对实体经济有影响,也还需要很长时间。

总体看,人民币升值首先将影响中国出口,不过,适度的升值,并不是不可承受。海通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陈露认为,就出口企业的现状,可能最大的问题是劳动力紧缺所引发的成本上升和开工率不足,而不是之前担心的订单问题。此时,人民币适度的小幅升值,可能更多是益处。

出口纺企出招应对汇率波动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会比较严重。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预计在5、6月,甚至整个第三季度表现会比较明显,我对欧出口增速可能会下降6%-7%。

显然,在这次的出口危机中,我国的纺企出口将继美国之后再次面临来自欧洲的打击。

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欧盟27国进口中国纺织品及原料的总金额尽管同比下降了6.2%,但仍达到了428.32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欧盟27国进口纺织品及原料的最大来源国,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及原料的金额占欧盟全部进口商品金额的比重为41.1%。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到欧洲的份额持续保持在总量的20%左右。

业内人士评价,欧债危机引起的欧元下跌,将对我国出口纺织企业产生一定影响,并会在大约2个月后开始显现,因为目前合同订货的周期一般是2-3个月,且一旦价格定下来就无法修改。现今,不少出口企业开始为未来可能遭遇的冲击做准备。

长城证券策略师腊博表示,理论上讲,随着欧元对人民币大幅走低,出口欧盟的上市公司肯定会受汇兑损失。不过今年欧元对人民币走低主要是因为人民币盯紧美元,且欧元对美元贬值造成的。在欧元并非一次性贬值、人民币对其缓慢升值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完全有时间通过套期保值、提高出口价或合同来有效降低汇兑风险。

为了应对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出口纺织企业也有着自身的应对之策。例如海利得(002206)就是凭借使用远期结售汇套期保值的方法来避免汇率波动。

资料显示,海利得主营业务包括涤纶工业长丝、灯箱布、土工布等。其2009年年报显示,出口业务收入为8522.42万美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近60%,而出口业务中又有17.8%左右以欧元结算。为应对欧元结汇损失,公司及时调整欧元与美元结算业务比例,同时采取贸易融资、远期结售汇等方式规避汇率大幅波动损失。有意思的是,海利得还因汇兑损失减少,使期内财务费用同比大幅下降74%。

据海利得内部人士称,为应对欧元汇率大幅贬值,公司主要运用的是远期结售汇套期保值,即汇率超过一定水平后,价格将锁定某一天水平重新结算。

此外,也有部分出口纺织企业采取以美元结汇的方式来减小汇兑损失;同时若以欧元结汇部分,客户可在长期合作中对企业进行补足。例如主营服装、纺织品出口的企业江苏舜天,通过与客户调整远期报价以及客户的长期补足,以尽力降低欧元跳水带来的影响。资料显示,江苏舜天(600287)2009年出口4.92亿美元,同比下降24.36%。其中向欧盟出口额1.93亿美元,占出口比例39%,领先第二名美国近20个百分点。另外,2009年财务费用同比增加55%,主要因汇兑收益减少。

江苏舜天董秘办人士称,公司报价是根据预期汇率而调整,如这一单外币汇率波幅超过一定水平,下一单报价将因此调整。同时,若公司和客户以欧元进行结算后,客户可以通过其他长期补足来减少公司相关损失,最终达到贸易相对平衡。

除上述两点外,也有部分规模较大、议价能力相对较强的纺企则采取议价的方式来应对汇率波动问题。当然,这种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弥补汇率波动的方式只有那些企业规模大、同时与客户有着亲密关系的企业才能使用。

日本纺织品对中国出口状况开展调查 中国纺织报 20100525

日本中小企业与区域创新机构(SMRJ)近期面向中国企业开展了“日本制纺织品对中国出口状况的调查”。在中国全国范围内针对进口企业展开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市场信息,作为2009年度信息收集、市场调研工作中的重点。为了使该项调研更好地实施,日本中小企业与区域创新机构还设置了专业评审委员会。

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高级品牌服装生产企业。在回收的221份有效问卷中,女装企业占139家,男装企业为85家,休闲装企业31家,运动服装生产企业20家,童装企业16家,内衣企业12家,其他产品生产企业6家。

问卷调查的统计方式以定位分析、交易条件、品质、设计等为主要指标。调查内容围绕日本、欧洲、中国等不同产地面料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具体调查问题包括:中国服装企业使用过的面料产地和占比;使用面料的单价;面料订单的最小订货量;产品品牌形象;产品所针对消费者的特征;使用面料的种类等等。通过这些调查问题,总结分析出符合中国企业需求和广受欢迎的面料特点。

订单数量与价格的关联

调查结果表明,除个别特殊产品外,中国企业选用的春夏用面料的税后价格约为100元/米以内。其中,产品价格最为集中的区域为80元/米。由此推算,由日本出口时的FOB到岸价格在1000日元/米以内(进口税+增值税的税率为29%-33%)。调查显示,销路最为看好的是价格在800日元以下的面料产品,而价格在800日元以上的产品从整体销量的占比上分析,处于弱势。生产周期在30天以内的产品比较受市场欢迎。此外,订单的每单数量与价格关联性较强,春夏用面料的价格在800日元以内的产品,最少可达到300米起订数量。

强化品质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在实施问卷调查的同时,日本中小企业与区域创新机构还与52名业内人士进行了问答式谈话。报告还就中国服装市场需求趋向高品质类产品、对面料产地是否有特别的需求取向、日本面料的品质在中国服装行业内得到的认知与认同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同时,报告中还指出了日本面料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需要面对的一些问题。具体包括:在保证产品企划、品质的情况下,如何在遵循中国市场的产品生产、运转、流通周期,了解中国市场对流行元素的嗜好取向的前提下完成产品企划与开发在充分考虑到中国市场可以承受的产品价格的情况下,如何压缩生产成本在对交易方进行严格信用管理的同时,与中国服装企业交易时,怎样才能做到根据客户的情况在交易过程中适当的提供一些便利报告指出,经过成本环节的严格控制与管理,对于一些日本畅销品或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其成本与“中国制造”不会有太大差异,因此保证日本品质是赢得市场的唯一捷径。分析认为,如果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日本产面料在中国市场上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寻求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根据调查结果,报告中还就如何与中国业界加强交流方面,对日本企业提出一些建议。具体包括:日本生产商加强向业内发送和传递各种行业信息;加强日本制造业产地与时尚流行趋势之间的互动性与关联,在中国服装生产基地举行各种说明会和专业讲座;在中国重要的大型交易会、展会等活动会场以及面料集散地等,增设日本产面料的信息发布机构;举办由中国设计师参与、使用日本产面料的服装设计大赛;举办日本面料生产商与中国服装生产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举办有益于增强中日两国在设计领域互动交流合作的活动。

三季度我对欧出口或降7% 纺织业伤势加重 每日经济新闻 2010052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会比较严重。预计在5、6月,甚至整个第三季度表现会比较明显,我对欧出口增速可能会下降6%-7%。”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18日对记者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在采访中发现,受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恢复元气的纺企,将再次受到欧债危机的打击。不过,从目前形势来看,市场认为这一打击还不至于使整个行业的出口降到2009年初的水平。

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欧盟27国进口中国纺织品及原料的总金额尽管同比下降了6.2%,但仍达到了428.32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欧盟27国进口纺织品及原料的最大来源国,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及原料的金额占欧盟全部进口商品金额的比重为41.1%。

三成订单以欧元结算

欧美市场一直是我国纺织服装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来自第一纺织网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到欧洲的份额持续保持在总量的20%左右。

“在整个行业的出口中,以美元结算的订单占到了70%,欧元结算仅占30%。出口到欧盟的纺织服装中,以美元结算平均为30%。”中投证券分析师孔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这个层面来看,欧债危机对出口纺企的影响不会像美国金融危机刚发生时那么大。

“我们公司产品出口到欧洲市场,主要以美元结算为主,欧元的结算量不大。”铜牛集团副总经理贾晓彬对记者表示。

“最近超级郁闷,我的客户全部是债务危机下的那几个国家:西班牙、葡萄牙。3月份把单下了以后,就一直都没有新订单来了。”一位外贸商人在论坛上这样抱怨着。

欧元兑美元近日一度跌至四年低点。法国巴黎银行甚至表示,欧元/美元预计在2011年第一季度跌至平价。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去年二、三季度,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增幅达到低谷。今年增幅转正后,前4个月,服装出口保持了9.5%的增长,达到322亿美元;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则大幅增长26%,达到216亿美元。

11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近期下发

尽管如此,孔军认为,欧债危机引起的欧元下跌,对我国出口纺织企业仍有一定影响,会在约2个月后开始显现,因为目前合同订货的周期一般是2-3个月,且一旦价格定下来就无法修改。

不少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开始为未来可能遭遇的冲击做准备。贾晓彬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跟欧洲客户谈产品提价的问题。

第一纺织网首席分析师汪前进的看法是,欧元贬值是一方面,纺企要更多地关注欧洲市场的宏观经济面,如消费率、失业率等等。今年以来,欧洲市场比美国表现要疲软。一季度,出口到欧洲平均增幅为16.8%,比美国市场的增长低了5个百分点。

来自银河证券的海外市场策略报告认为,与美国经济体相比,欧洲复苏势头还是显得相当脆弱。欧元区及欧盟27国今年一季度经济环比均增长了0.2%。希腊今年一季度经济环比萎缩0.8%。西班牙经济环比增长0.1%,结束了连续六个季度的经济萎缩势头,葡萄牙经济环比增速达到1.0%,为欧盟中增幅最大的。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欧元区核心国今年一季度经济环比分别增长了0.2%和0.1%。

世界经济形势不明确、汇率波动、国内制造成本上升、出口价格提不上去,都是今年出口企业最担心的问题。企业反映,在谈合同时,欧洲的进口商也会尽可能地压价,使得我方企业利润进一步降低。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对欧出口主要是到德、法、意等国,出口企业担心,欧债危机在未来进一步蔓延到这些国家。汪前进认为,企业最需要的还是订单,其次就是减轻成本压力。近日,市场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将在近期下发约11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以缓解国内棉价居高不下的压力。

中国纺织业遭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案件不断上升 中国新闻网 20100524

闫晓虹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电 今年前4月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15.55%。在出口平稳回暖的同时,中国纺织服装业遭受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案件也在不断上升。对此,专家呼吁中国纺织企业应积极应对。

今日来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产品的各种贸易保护案件达到历史新高。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以来全球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反倾销有关的案件共45起。2010年以来,全球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案件立案11起,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立案数量以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多。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有关专家认为,虽然与去年来势汹汹的情况相比今年立案数量没有明显激增,但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在世界产业格局新一轮调整中,贸易保护的局势将如何发展尚不能确定,中国纺织决不能掉以轻心。

专家认为,贸易保护使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公平的市场环境,单纯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快速发展是没有出路的。中国纺织行业一定要加速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由粗放经济向节能、低碳和绿色环保方向调整,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全力突破贸易保护壁垒。

原料

衣着类原料价格猛涨 “茧比丝贵”背后的抢货与投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0528

周呈思

“生意一直亏本,我们就等着倒闭吧。”5月26日,广西宜州市恒业茧丝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冰(化名)颇为无奈。他告诉记者,目前广西已经有三分之一的缫丝厂停产,而四川和江浙地区的局势更为严重。

李冰的焦虑在于日益走高的干茧价格。这种用来生产丝绸服装的原料,一年多以前每吨价格还只是3万多元,但近段时间已经涨到9万元,整体涨幅达200%。

受到干茧成本上涨的推动,市场上的生丝价格一路高歌猛进,从金融危机时期的每吨14万元上涨到今年年初以来的20多万元。近两个月来,生丝价格一度飙到29万元,以至于“下游服装厂纷纷改用替代原料,高价生丝根本销不动”。

按照2.5吨鲜茧制成1吨干茧、3.5吨干茧制成一吨生丝的毛折率计算,近期高峰时节干茧价格每吨9万,则生产一吨生丝的干茧成本就达31.5万元。这个成本价与生丝每吨市场价29万元相比,存在2.5万元的倒挂价差。

由于身处市场链条的夹层,像李冰这样的茧丝绸加工企业苦不堪言。

记者通过连日来的调查发现,源于蚕茧减产的“抢货”行为,以及在“抢货”中的投机因素,是引发茧丝价格飞速上涨的主因;而由于缺乏下游需求支撑,则出现“茧比丝贵”的反常现象。

倒挂之灾

“历史上即使出现价格倒挂现象,最多也就几千元价差,现在倒挂2万元,这使工厂面临绝境。”广西宜州瑞和民茧丝厂总经理蓝绍勇对记者说。

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公布的全国茧丝现货显示,5月26日,广西干茧每吨报价8.3万元左右,而“3A厂茧丝”的现货价格为每吨27.3万元。

尽管相对高峰时节略有下挫,但每吨生丝的成本价格仍比其市场售价高出接近2万元。对于茧丝绸加工企业来说,虽面临巨大的亏损压力,工厂仍要尽力进货生产。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信息技术部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停产的损失更大。“员工一旦离开、设备一旦停下,重新启动生产的代价将令人无法承受。”

价格亦传达到产业链下游。“我们压力很大。”桐乡市钱皇蚕丝被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忧心忡忡,由于原料因素带动蚕丝被价格上涨,这种可被替代的产品的销售情况越来越差。

记者了解到,此轮茧丝价格猛涨,最初源于原料供应与上游生产环节的供需失衡。

由于金融危机造成丝绸服装出口业的萧条,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受到打击。2009年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茧丝办的统计资料显示,去年蚕茧的产量下滑了20%。

“根据我们实地调研的情况,广西地区的减产幅度达到30%-35%。”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的李小姐表示,随着今年以来经济形势回暖,蚕丝需求渐渐回升,供需失衡的局面开始显现。

不过,李小姐亦表示,“今年西南干旱对蚕茧生产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样严重。”

跨区“抢茧”大战

尽管身处内地第一大茧丝产地,广西宜州瑞和民茧丝厂总经理蓝绍勇仍然感受到了原料供应的危机。

“收茧现在已经变成‘抢茧’”,蓝绍勇说,由于看到市场供需差的出现,茧站和缫丝厂一有机会就开始抢茧。蓝绍勇拥有的多家茧站都已关门,“因为抢不到茧子”。

自国家“东蚕西移”战略实施以来,广西等西南地区的蚕茧产量已超过传统的江浙产区,截至2009年年底,广西全区共有丝绸企业78家、鲜茧收烘站(点)839家,基本上每个蚕养殖地都有一两个收茧站。

“因抢茧成风,今年鲜茧的价格自一开始就不断冲高。”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的人士对记者说,虽然早有价格走高的预判,但鲜茧30多元/公斤的价格还是大大出乎意料,最高的价位甚至一度突破36元/公斤。

在抢茧过程中,部分抢到先手的规模较大的茧站,进一步抬高生茧价格。

相对于广西的“自由收茧市场”,江浙地区则对收购企业实行资质管理,每个地级市由一个大的丝绸公司负责当地蚕茧的收购,再由其根据地方缫丝厂的需求进行统购统销。如此,有限的蚕茧收购公司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拥有了市场定价权。

作为湖州地区唯一有蚕茧收购资质的企业,浙江中维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其提供的蚕茧数量只能满足当地1/3左右的原材料供应。余下2/3的缺口,由企业自己想办法解决。受制于供茧方的货源与价格的双重控制,江南的缫丝厂纷纷长途跋涉前往广西抢茧。

“按照地方规定,鲜茧是不可以跨省流通的,但我们注意到,今年上市的鲜茧不少都流向了江浙一带。”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的人士告诉记者,广西本地的一些茧站,开始出现私自对外地客商巧立名目收取调节费的现象。

投机身影

在“抢茧”大战中,市场的投机因子开始蠢动。

“柳江市一家丝绸公司早在年前就囤积了500吨蚕茧,造成市场局部供应不足,如今每抛出一吨茧就赚一万二,一下就赚了几百万。”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一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记者透露,在囤货的过程中,有人在帮其炒价。

在调查的过程中,多家丝绸公司的负责人均对记者表示,蚕丝价格此轮猛涨过程中,有投机炒作的因素在作乱。

在桐乡市钱皇蚕丝被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先生看来,尽管有鲜茧减产的因素在先,但其价格一路飙升的幅度仍很不正常,炒作的因素不容忽视。

“蚕丝这样的小品种很容易进行投机炒作,因为货源较固定,而且产量较低,有点资本的企业完全可以囤积蚕茧、炒作价格。”张先生说。

广西宜州市恒业茧丝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冰则认为,部分游资借助目前国内的两大茧丝“准期货市场”——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和广西丝绸交易市场——进行投机炒作。

2006年,市场上曾一度出现过生丝每吨35万元的疯狂价格,位于嘉兴的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被爆“非法组织期货交易、欺诈客户”而被勒令停市,游资账户遭公安、司法机关冻结、查封,相关负责人被调查。

对于部分厂商的质疑,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的人士则对记者回应:“以我现在的观察,市场上没有谁有能耐把整个茧丝绸产业撬动起来,大家的抱怨不过是想找个替罪羊罢了。”

棉花价格上涨超30% 国家加快投放储备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0527

肖明

位于广东东莞厚街的一个万人服装厂主管心急如焚。

他在日前接到一个国外300万件服装的单子,但是该厂却缺乏原料。“我算了一下,这需要60吨布匹原料,这方面非常吃紧。”5月26日,正在四处寻找布料的他对记者说。

其所在的厂家去年以来从巴基斯坦和印度大量进口棉纱,但是近期印度已经宣布停止出口,巴基斯坦则要提高出口关税,这导致该厂不得不寻找新的棉纱来源。而国内尽管仍有棉纱,但是价格已经非常高,通常情况下是每隔几天涨价一次,有时一天都会涨一次。

这家服装厂的情况,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棉花价格上升,导致向棉纱、服装价格传导的一个缩影。来自棉花信息网的消息,今年5月26日的棉花价格加权指数在17323,比去年同期上涨35%左右,比年初上涨约15%。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农科院棉花所的调研,2010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比去年下降2-3%。并且由于4月份气温低,棉花播种晚,全年收成情况仍难以确定。面对棉花紧张的态势,国家近期宣布增加了80万吨的棉花进口配额,使得总进口配额达到270万吨左右。国家储备棉也有望投放30万吨,这样近期新增加的投放有110万吨皮棉。

记者获悉,决策层正在研究新的物价调控措施,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商品价格上涨拿出办法。

工厂缺棉放弃订单

中国棉花信息网提供的数字显示,5月26日全国棉花价格加权指数在17323,比去年同期上涨35%。中国棉花展望信息咨询公司分析师李仁告诉记者,实际从市场上拿到的皮棉价格近几天早已突破每吨1.8万元的水平。

市场预计,下一阶段棉花需求仍在增加,但是实际库存并不多。比如4月份的调查是,全国还有290多万吨的商业库存,与实际需求缺30-40万吨。4月份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组织新疆28.4万吨棉花到内地,但是这主要给27家大中型纺织企业使用,并未流通到市场。

这导致皮棉价格不断上升,并传导到纱厂和服装厂下游领域。山东棉花重要产地德州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告诉记者,该地的棉纱厂出纱价格和棉花厂的皮棉价格都在上涨。比如当地纱厂普梳32支棉纱价格目前在25200元/吨,比去年10月18900元/吨水平,约上涨了33%。而纱厂将棉纱的价格传导到服装厂,也只有3-4个月时间。

而尽管国家从新疆投放了大量的棉花到内地市场,但是短期内仍难以改变供不应求的格局。中国棉花展望信息咨询公司分析师李仁指出,新疆的棉花,其实只是将后几个月的棉花提前几个月消化了。

“核心问题还是经济发展在加快,国内需求在上升,服装厂几乎都有手持订单,但是有没有原料决定了能否生产。”

李仁了解到的情况是,南方一些服装厂尽管有订单,但是棉纱价格上升侵蚀了利润,这使得很多厂家放弃订单。

疑有炒棉魅影

国家发改委也在研究应对棉花上涨的新措施。5月22日召开的全国物价局长会议提出,要完善价格信息系统,掌握生产量、交易量、生产成本、流通环节加价、政府储备、资金流向、库存变动等具体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迅速查明,及时上报,坚决预防和制止“游资”投机炒作。

有专家认为,预计近期有几十万吨国家储备棉将投放。

南通依棉纺织有限公司包建告诉记者,目前皮棉价格过高,已经影响了下游的很多纱厂,但是有趣的是皮棉的替代品人棉(棉型人造短纤维的俗称)的价格并没有涨起来。

包建怀疑目前的皮棉总量不是问题,但是市场流通得少,可能有机构像炒大蒜一样在炒作。他建议开服装厂的同行们,不要拿高价棉,因为风险太大。

根据了解,去年国家储备棉收了约370-380万吨,价格在13500元/吨。目前市场皮棉价格上涨到每吨1.8万元。预计国家还有150万吨国家储备库存,如果全部抛售,则可以净赚70多亿。

不过,今年整体棉花产量的走势仍难以确定。同时由于人工成本上升,未来棉花种植的成本也将上升。

德州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说,今年德州棉农播种积极性仍不高,种植时间明显推迟,截至4月27日,植棉进度在70%左右。预计今年该市植棉面积仅有200万亩左右,比上年降低15%左右,降至十年来最低点。

棉花涨价消费者或“被传导”成本 每日经济新闻 20100527

郭荣村

“好大的压力!”昨日 (5月26日),湖北黄冈市黄梅中家纺织公司总经理张金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因为棉花等原材料价格大涨的原因,纺织企业普遍面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窘境。

从去年10月份开始,棉花涨价的势头就初现端倪。到今年上半年,棉花价格一路走高。目前,每吨二级棉的市场价格为17000元左右,而年初只有14000元,半年间涨幅达到25%。而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内3级皮棉均价也比年初增长30%左右,期货市场则继续看涨棉花价格,郑棉主力CF009合约价格一度高达18340元/吨,创历史新高,据业内人士预测,棉花期货价格有可能突破20000元/吨。

“去年供应商围着我们,今年我们围着供应商。”张金文向记者表示,在高价位状态下,棉花仍供不应求,他们企业只好关停部分生产线。

而湖北怡祥纺织有限公司在搜棉网上发布消息称:“公司主营棉纱,向社会有意之士求购大量棉花。”该公司殷姓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公司棉花库存紧缺,而一路高涨的价格已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了较大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造成棉花价格一直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受累于2008年的棉价低迷等原因,棉农种植信心受挫,种植面积减少。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的棉花产量是640万吨,比2008年减产110万吨,下降幅度近15%。

另一方面,去年新疆等棉花主产区由于气候灾害等原因减产近四分之一,进一步加剧了供求失衡的矛盾。同时,国际棉价也处于上升通道,而印度等棉花出口大国暂停了棉花出口,棉花价格短期内难以回落。

“估计还会上涨”,上述负责人表示,他们不得不向银行贷款以渡过难关。

面对棉价高企的局面,纺织行业不得不通过成本转移的方式继续把价格向下游传导。

湖北安丰达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江云告诉记者,面对困境,该公司只能通过价格传导的方式降低成本压力。、

而作为纺织行业的下游,服装行业将面对纺织行业抛过来的“烫手山芋”。一直在东莞虎门做服装生意的岳老板告诉记者,服装企业目前也面临成本增长的压力,企业利润受了到影响。

也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最终为棉花涨价买单的只可能是消费者。

原料短缺将使纺织业面临困境 民营经济报 20100527

李云路 王攀 李晓玲

本报讯一些迹象显示,国内外棉花产量减少、供应短缺和价格高企,可能使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大户纺织行业面临生产经营的困境。

约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总量1/3的新疆,去年棉花产量因灾减产了21.3%,而今年由于遭受雨雪、冰雹等灾害,部分棉田损失惨重,新年度的具体减产评估正在进行中。预计全国的棉花收成不容乐观。

近期,在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因欧洲债务危机拖累而纷纷重挫之际,我国期现货 棉价却屡创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印度等主要棉花出口国控制出口,美国、西非和中亚棉花现货减少,致使全球棉花价格坚挺,加之期货市场投资者看好棉价涨势,纷纷做多,也推动棉价保持上涨势头。

世界棉花自2007/2008年度以来连续减产,全球棉花产量由2656万吨下降至224 0万吨,累计下降15.6%。2010/2011年度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自去年底以来,国际棉花价格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显示,标准棉的价格已从今年2月的不到15000元/吨上涨至5月的16638元/吨。

目前国内纺织企业平均月用棉花量为88.5万吨,到新棉上市前的4个月内共需354万吨,这意味着存在43万吨的缺口。

棉花期货专家乔林生分析说,中国现货市场棉花存量的不足以及各地商业库存的减少,使得棉花价格很难下跌。

棉价上涨的影响已传导至纺织企业。河北一家纺织印染集团明显感到买棉困难,公司棉花库存可用天数从以前的两周左右下调至现在的7天。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调查显示,今年3月份以来,由于棉花价格持续走高,一些规模较小、资金量不大的企业已停止接单,不少织布机陆续停车,开工率正在下降。

“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不少纺织企业面临着较大经营压力。”广东省纺织协会秘书长陈茜微说。

中国棉花协会表示,应关注棉花后道产品的价格和销售情况,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以及新年度棉花生产,根据市场变化和纺织需求形势,研究继续增发进口配额,同时不排除采取其他调控手段稳定供需。

经济观察:中国蚕丝价格暴涨冲击丝绸企业 中国新闻网 20100527

孙洁

去年同期18元人民币/公斤的蚕茧今年涨至30元以上,生丝亦由21万元/吨涨至30多万……近期,中国国内蚕丝价格的暴涨,成为继辣椒、大蒜价格暴涨之后民众新的关注点。这使得众多丝绸企业受到冲击。

蚕茧是高档丝绸衣物所用面料的原材料,受土地和人工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中国此前逐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其间,广西获利匪浅,自2005年起广西连续多年位居全国蚕茧产量第一,2009年产量占了中国总产量的3成,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桑树养殖面积。

记者连日走访广西南宁众多家纺店看到,在临近下班高峰的时候,大多店铺却是门可罗雀。

商家透露,春节后蚕茧收购价一路上涨,而且货源紧缺,加上人工成本增加,产出的生丝又找不到销路,企业重负加大。

重庆是中国第五大蚕区。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永亮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该市丝绸生产企业共35家,目前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的占到了四成。

有分析认为,包括广西、云南在内的西南地区大旱,是导致此次涨价的原因之一。也有人认为是资本炒作导致蚕丝价格步辣椒和大蒜暴涨后尘。对此,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办公室副主任乐波灵表示,价格上涨受旱灾影响并不是很大。今春第一批春蚕质量比较好,工厂大量抢货,物价上涨人工成本上涨,种种因素加起来导致目前价格偏高,但仍基本趋于合理。

据悉,因受金融危机影响,从前年开始,中国丝绸企业的出口订单数量一直低迷,蚕农养蚕积极性不高,导致今年春茧减产。

拥有全国最大丝绸原料生产基地的桂合集团,是广西生丝出口的主力军,其供销科韦主管告诉记者,蚕茧的收购价高,生丝的成本随之提高,出现了“面粉比面包贵”的现象,企业承受的市场压力很大。

压力面前,一些企业期望拓展海外市场。“广西的蚕茧经过改良之后质量很好,是完全可以加工成丝绸服装出口到海外,”广西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副处长刁卫宏告诉记者。“虽然国内销售压力很大,但是出口应该不会受到影响,中国的丝绸属于物美价廉。” 桂合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希望从中国—东盟博览会渠道找到一些出路。

China’s Cotton Yarn Output Increases 16.6% in April Bloomberg 20100527

May 27 (Bloomberg) -- China’s cotton yarn output in April gained 16.6 percent from a year ago as the country’s garments and textile exports continued to recover, the China Cotton Association said in a statement on its website.

Production reached 2.3 million tons last month, the association said. Exports of garments and textiles jumped 16.4 percent to $14.5 billion in April, it added.

Farmers had completed 93 percent of cotton planting by the end of April, the association said. Low temperatures, too much precipitation and a lack of sunshine have caused delays and hu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ops, it said.

谁推动了棉价高涨 中国纺织网 20100526

棉花涨了,涨到棉商的理想价位,看其趋势还要涨,棉商也希望涨,纱厂也希望涨。但涨幅终有顶吧。啥时是个头多高就够了没有人回答这类问题。但每个涉棉者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要知道棉花到底还能否持久上,我们先知道是谁推高了棉价。当然供求紧张是主要原因。其他呢?

1。印度宣布不出口,是涨价动因。印度09年产棉511万吨,本国用量424万吨,09年度计划出口120万吨。印度为啥宣布停止出口,截至到四月上旬,印度签约出口订单就到了130万吨。假如不加以限制,本国用棉也会出现紧张。我国09年进口印度棉花80万吨左右,占总进口量的50%,对印度棉花的过于进口依赖,出现了当今的状态。

但,印度棉商强烈向政府交涉,要求恢复出口,保障棉农和棉商今后的利益。时近6月,印度用棉基本饱和,所产棉高等级尚有30多万吨需要出口调剂。在8月份之前,很可能有出口的可能。

2。棉价大涨是纱线大涨拉动所致。

大家都知道棉价不如纱线涨的快,纱线的上涨拉动着棉花的上涨。那纱线为何上涨后到工序布和成衣出口缓慢,内销尚可,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怎会出现纱线的不断高涨唯一的解释:人为炒作。炒作的依据是通胀预期,全球棉花供求紧张,中国棉花缺口较大,下年度缺口更大。

09年我国产纱2300万吨。强大的产能过剩,出现了原料的生产之后,供不应求。我们看到2300万吨纱,按50%配棉比例,09年度我们也应用去1150万吨棉花。这些棉花哪里来没有就涨价。炒家抓住了这以有利的信息,进行炒作。今年炒作和往年不同的是,棉花和纱一起炒。囤积纱,让纱涨价,然后拉动棉花。一大批跟风者大喊棉价要到2万一吨。

纱,也是原料。是布和成衣的原料。真正拉动纱价上行的应该是布和成衣。我国布的产量740亿米,09年度也没有较大的提高。出口方面棉纺织品仅占纺织出口的6.7%,出口依然是缓慢恢复状态。棉纺织品内销占了80%以上,是内需的拉动,有着纺织的恢复。但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那纱的涨价还有多远

纱。我国进口棉纱近年来出现快速上升趋势,09年进口棉纱90多万吨。2010年可能要达到130万吨。周边国家棉纱的易货贸易和国内纺织在周边国家的合作生产,加大了本国的生产数字。这就是2300万吨棉纱始终对不上帐的缘由。可以说纱在目前国内是产能的相对较大,产大于需。因此,不应出现纱的抢购和涨价。机构也没必要在纱线这上面进行动脑筋炒作。并且,纱线和棉花一样,属于季节性产品,新花上市前要积极抛售。现在不足3个月。在此,怎样也理解不了炒大蒜的智商会用在纱线和棉花上。

从棉花资源来说,不够用,是纱的产量大的缘故。进口纱满足了下游市场需求,(本来下游市场需求不旺),纱的价格就没有上的空间。09年度进口纱真的达到100万吨,相当于进口棉多了110万吨。那国内的棉花还不够用吗

若国家想调控市场,只要把进口纱的关税降一个点,进口量增大就可以了。怎会说:国家没有调控能力呢

3。不差钱。推动了棉价上涨动能。今年纺企不差钱。纺企老板都感到宽松。于是花钱就有些大手大脚。棉价涨点就涨点,谁让咱有钱呢。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所致。这种不差钱很可能会造成纺企的风险度增高。货币政策在纺企的应用会被央行关注,并很可能收紧口袋。这是纱价和棉价不能维持多远的一大动因。

上述三点,任何一点都会造成棉价的大跌。有人说:国家没有调控能力了。我们看是这样吗

所以。棉花现货已经到了人们理想的价位,过高就会出现逆转。持棉者应在此时积极销售。我们看到21号发改委的一次会议披露就出现了撮合的滞涨和微跌,纺企的观望。就现货而言,18000以上,棉商不会在购买囤货期待再涨获利。只有纺企自身购买生产使用。那市场就会清淡一些,滞涨的现象就会出现,在此时,现货会抓紧在电子盘和期货上抛售。棉花市场近期出现回调。或许期货18340是年度高点,棉价慢慢回到价值区间15000左右。

疯狂的丝绸:生丝价日涨千元 创15年新高 东方早报 20100525

国内蚕茧生丝价格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一路暴涨,目前高达30万元/吨,创下近15年来的最高价。

“绸都”盛泽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销售人员叹道:“生丝价格一直在涨,涨得太高了。”

其背后的原因是,供需失衡,川贛等产地干旱致产量大减。

亟需关注的是,蚕茧紧缺,整个丝绸产业链中已惊现“面粉贵过面包”——茧子与真丝价格倒挂2万元,大多数缫丝企业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

去年标价300元一套的真丝睡衣今年初夏的标价已经改为360元了。在丝绸之乡盛泽舜新中路上的一家丝绸商店,售货员对早报记者说,“原料价格涨得太狠,产品不涨价不行,你现在不买,到了夏天销售旺季肯定还要涨价。”

真丝服装涨价的背后,是丝绸原材料——生丝的价格一路上涨,受供需面偏紧、经济回暧需求强劲以及天气情况影响,蚕茧生丝价格节节攀升,已经到达15年来的最高点。“商务部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显示,蚕茧丝绸类产品价格在4月底达到了数年来的顶值。

商务部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有行业晴雨表之称,4月份该指数中蚕茧丝绸类产品景气总体判断为104.8387,而3月该指数才为90.625.

除了丝绸成品价格高企让市场惊呼,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生产丝绸的原料——蚕茧紧缺,整个丝绸产业链中已经惊现“面粉贵过面包”的反常现象——茧子与真丝价格倒挂2万元,即:生产一吨真丝所需的干茧价格最高被暴炒到了30万元,而同样狂飙的生丝价格涨到28万元/吨,这使得大多数缫丝企业正面临生产成本巨增乃至无米下锅的境地。

生丝价格日涨千元/吨

中国是丝绸大国,产量占全球的80%,其中盛泽是中国最大的丝绸产地之一,拥有誉为“中国第一布市”的东方丝绸市场,而“商务部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基础数据采样范围就是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经营商户。

盛泽位于苏州南部的吴江市,距苏州60多公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位于盛泽镇东南面的姚家坝桥西,市场仿照明清市集布局,回环相衔的道路两侧,店铺鳞次栉比。

据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介绍,盛泽自古就是“四大绸都”之一,该镇丝绸出口量占中国丝绸出口量的六分之一。

目前盛泽有2600多家生产工厂,市场已经汇集了来自全国的6500多家纺织商行,经营真丝绸、化纤织物等3000多个品种。

早报记者随机咨询了东方丝绸市场内的几家商户,销售人员在谈到丝绸原料的行情时都摇着头说“一直在涨,涨得太高了”。

位于盛泽的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是第一家纯民营真丝绸企业,也是丝绸化纤指数的采样企业之一,该公司总经理吴建华告诉早报记者,生丝的价格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涨势就没有停过,目前A类白蚕丝已经从去年的17万/吨上涨到30万/吨。吴建华说:“特别是最近半年生丝价格每天都以1000元、2000元/吨的幅度在上涨,以前可以推迟付款的约定都没用了,现在要拿着现金排队买丝。”

生丝价格的上涨源自蚕茧的上涨。据“商务部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编制办公室顾问范淦群介绍,2008年蚕茧的售价为10多元/公斤,可现在已经30多元/公斤了。

范淦群说,以前江浙地区养蚕的农户很多,吴江桑园曾高达10万亩,但是随着工厂的增多,养蚕基地都转移了,苏北和浙南还有一部分,但主要桑田都在广西、四川等地了,因此2010年春季,受西部干旱因素影响,首批春茧供给偏紧,抬高了鲜茧上市的价格,“最高的时候广西的春茧价格曾冲到36元/公斤,现在有点回落,到30元/公斤,还是很高。”

吴建华说,前几天他一直在广西、四川跑,一是收茧,二是和同行沟通一下茧的价格。他说行业内人士都认为,随着第二批、第三批春茧上市,供应面紧张的局面将逐渐减缓,鲜茧的价格可能要小幅回落,“但也不可能有大的调整。”

“面粉贵过面包”

面对原材料的上涨,几家欢乐几家愁。蚕农在这一轮价格上涨中普遍受益,但缫丝厂在整个产业链中作为中间环节风险最高。来自中国丝绸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丝绸行业亏损面高达38.6%,高于全国纺织行业35.4%的平均亏损水平。

据范淦群介绍,受原材料涨价影响,产业链中游的缫丝厂利润被挤压得最严重,“盛泽原本有12个缫丝厂,现在只剩下了3个。”

江苏华佳投资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吴丽珍介绍,有时蚕茧上涨过猛,价格传导到产业链中会出现茧丝“倒挂”的现象,面临着收与销的两难局面,缫丝厂肯定会亏损。

江苏华佳集团是盛泽唯一一家打通丝绸上中下游产业链的丝绸企业,从养蚕种桑到缫丝织绸,再到成衣制作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丝绸产业链。但是在缫丝环节,华佳依然感受到了成本压力。

“我们总经理又飞去广西收蚕茧了,即使我们在广西有协议的农户,但是因为涉及到定价、定量等问题,总经理不去不行。”吴丽珍说,华佳每年对蚕丝的需求在1000万吨左右,协议收购的蚕茧远不够满足公司需求,还是要高价收购市场上的蚕茧,这是产品成本上幅的主要原因。另外丝绸行业由于招工难,工资普遍上涨20%,也增加了产品成本。

而对在盛泽相对数量较多的丝绸面料加工厂来说,原料上涨对企业的影响出现了两极分化。

据范淦群介绍,原料上涨,对于有库存的工厂来说是有利的,但库存需要的资金量大,小工厂不可能囤积库存,因此一边加工的是低价的订单,一边收的是高价的生丝,亏损风险很大。

对于有库存的大工厂来说,这轮上涨的影响较小。鼎盛丝绸总经理吴建华介绍,现在公司有一定库存,原料可以到7月底,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风险。但吴建华说,他们现在销售的面料也一直在涨价,不光是原料上涨的压力,企业其他成本压力也很大。

据吴建华介绍,公司现有的有梭机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因为传统丝绸行业对工人熟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