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香港作為 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REV) Strengthening Hong Kong As...

48
Developing Hong 鞏固香港作為 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2013 11 金融發展局研究報告 01c

Transcript of 鞏固香港作為 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REV) Strengthening Hong Kong As...

  • Developing Hong

    鞏固香港作為

    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2013年 11月

    金融發展局研究報告 01c

  •  

  • 2

    目錄

    前言 3 摘要 4 第一節 香港金融服務業的 7

    重要性及競爭力 第二節 香港的金融中心 21

    策略大綱 第三節 香港金融中心策略的 25

    具體措施 結論 43

  • 3

    前言

    1. 金融發展局(「金發局」)自二零一三年一月成立以來,一直積極推

    動各項金融政策研究工作,以期達至行政長官在二零一三年一月發表的施政

    報告中,為促進香港金融服務業長期發展及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而成立金發局的目標。

    2. 我們編製本文件時,已審視香港金融服務業的現況,以及面臨的主要

    機遇及挑戰,並嘗試為香港策劃未來願景及策略。我們進行了廣泛研究,範

    圍遍及金發局成員提供的內部研究資料及文章,亦與學者、業界人士及監管

    機構緊密交流,並諮詢中港兩地及國際市場專家的意見。在過去六個月,我

    們進行了超過 60 次諮詢訪問,受訪者不但與我們深入討論如何進一步鞏固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更提出不少創新獨到的建議及見解。

    3. 我們將收集到的意見及建議濃縮於本文件之中,務求就香港金融業如

    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向前邁進,向政府建議願景及策略。金融發展局屬下

    五個委員會已展開各項工作,務求為政府提供具體建議。當中部分工作已經

    完成,其他工作將於二零一四年及其後繼續進行。

    4. 於編製本文件的過程中,有賴各方面人士及機構建言獻策,我們謹此表

    示感謝。

    香港金融發展局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

  • 4

    摘要

    5. 金融服務業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直接貢獻在二零一一年高達 3,000

    億港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的 16%,是香港經濟第二大支柱行業。過去十年,

    金融服務業的複合年增長率達 7%,較整體經濟增長率高出近一倍,是推動香

    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金融服務業也是政府稅收的主要來源,於二零一一

    至一二年的利得稅及印花稅貢獻超過 400 億港元,同時亦為香港創造不少優

    質職位,除直接僱用超過 22.8 萬人之餘,更間接為如法律、會計、運輸和地

    產等相關行業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金融服務業對其他行業的帶動效應,例如

    物業及專業服務,以及運輸、旅遊及通訊等行業的需求,於二零一一年估計

    約達 1,100 億港元。

    6. 香港是國際知名的主要金融中心,經濟及營商環境均具備優厚競爭

    力。香港金融服務業在多個領域一直表現卓著,享譽全球,規模亦居於世界

    前列,例如香港擁有全亞洲最大的資產管理市場,以及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

    幣資金池,而香港交易所的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於二零零九年至二零一一年

    更高踞全球榜首。香港能夠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有賴國際級商業基建設

    施,健全的監管制度,以及得天獨厚的市場機遇。

    7. 展望未來,瞬息萬變的全球宏觀經濟,以及本港的內部壓力,都是香

    港要面對的新挑戰。海外環境方面,內地經濟自由化既帶來機遇,亦造成競

    爭,而多個亞洲金融中心正迎頭趕上,假如香港繼續固步自封,可能會被競

    爭對手取代。至於香港內部,社會政治化及分化日益嚴重,金融服務業缺乏

    多元化,加上各種居住環境問題,都是香港繼續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障

    礙。

  • 5

    8. 因此,雖然香港目前的地位及優勢有目共睹,但日後要保持作為領先

    一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尚未能說是穩操勝券。倫敦、紐約、新加坡及上

    海等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都已在策略上推陳出新,力求保持競爭力及佔據領

    先地位。我們認為,香港亦必須努力制訂全面的策略,方可保持全球重要國

    際金融中心的席位。有關策略應該善用本港的既有優勢,把握發展過程中遇

    到的契機,並提升香港賴以發展至今的穩固根基。

    9. 我們認為,香港金融服務業的整體策略應包括四項元素:願景、市場

    機遇、促進因素及基本條件。以上組成部分是我們進一步發展的基石。

    願景

    (a) 香港應致力爭取成為紮根亞洲、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

    市場機遇

    (b) 香港應繼續把握及主導更多內地相關的貿易、投資、融資及其它業

    務。內地繼續推行市場改革,將為香港金融服務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

    遇。香港過往在這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我們應憑藉本身的獨有優

    勢,把握更多的未來機遇。

    (c) 除了把握內地機遇之外,香港亦應加強資產管理及私人銀行業務的既

    有實力,並更深入發展債券、外匯、商品、企業財資、房地產投資信

    託基金及風險管理等領域。擴大及深化資產類別將減低我們對股票業

    務的依賴,提升金融業的整體韌力。

    (d) 與此同時,香港須拓展內地之外的市場,吸引不同地區的企業來港上

    市及/或在香港設立區域總部。

  • 6

    促進因素

    (e) 要把握及善用上述機遇,香港必須確保擁有源源不絕的人才,提供所

    需的服務。我們應推動業界與高等教育界加強聯繫,讓大學畢業生及

    業內的在職人士好好裝備自己,迎合市場發展的持續需求。

    (f) 要保持本港的吸引力讓本地、海外及內地人才安居樂業,政府各部門

    應通力合作,解決空氣質素、樓價高企及國際學校學位缺乏等存在已

    久的問題。

    (g) 香港的監管制度及方針一直能夠有效保障投資者、維持健全市場,以

    及保持金融穩定。然而,由於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日趨複雜及多樣化,

    當局應定期檢討本港監管制度的若干範疇,確保我們能夠緊貼市場發

    展趨勢。

    (h) 雖然不同團體一直致力在海外和內地宣傳香港,建立香港品牌的角色

    及地位,但各團體機構可以加強協調工作,確保他們的努力得以整合

    並於 “Hong Kong Inc.” 的旗號下發揮最大效益。

    基本條件

    (i) 要實現此願景,並從上述市場機遇中受惠,政府、業界、監管機構及

    社會人士必須通力合作,共同謀求香港的長遠利益。同時,亦需加強

    特區政府與內地政府之間的溝通和合作。

  • 7

    第一節 香港金融服務業的重要性及競爭力

    10. 本節會從金融服務業的經濟產值、就業情況、政府收入及其他間接影

    響,探討行業對香港的重要性。我們亦評估目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表

    現及優勢。最後,我們會討論在瞬息萬變的環球及地區市場中,為業界制訂

    整體策略的必要性。

    金融服務業對香港的貢獻

    11. 香港四大支柱產業合共佔經濟產值超過五成,金融服務業是支柱產業

    之一。但金融服務業的重要性遠不止於對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詳情概述如

    下。

    圖 1

  • 8

    圖2

    主要經濟支柱 - 二零一一年,金融服務業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直接增值貢

    獻高達3,070億港元,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16.1%,是本港經濟中第二大行

    業,僅次於貿易及物流業。銀行業是金融服務業的最大界別,佔本地生產總值

    的9.4%,其次是保險 (2.9%)、基金管理及投資顧問服務 (1.6%)及證券服務

    (1.5%)。不過,如計及其他行業的間接效應,金融服務業的經濟貢獻應該更

    大。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於二零一一年,有關需求產生的經濟效益達

    1,100億港元,當中以下列行業的採購及消費為主:

    □ 物業(例如租金、差餉和地租):200億港元

  • 9

    □ 專業及商用服務(例如廣告、會計及法律):180億港元。

    □ 其他支援服務(例如運輸、旅遊及通訊):120億港元。

    經濟週期中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 二零零一年至二零一一年間,金融服

    務業是推動香港經濟增長的主要催化劑及動力。按名義價值計算,金融服務

    業的複合年增長率為7.1%,而整體經濟複合年增長率只有4.1%。特別是二零

    零八年至二零零九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後經濟復甦,金融服務業展現頑強的

    抗逆能力,率先迅速反彈,更在二零零九年至二零一一年間錄得複合年增長

    率9.5%。

    圖3

  • 10

    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 - 金融服務很自然是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於二零一一

    至一二財政年度,銀行、保險公司和非法人團體的金融、證券公司等金融服

    務公司共繳納利得稅超過190億港元,佔政府當年徴收利得稅總額的17.4%1。

    印花稅方面,二零一二至一三年政府徴收的印花稅合共430億港元當中,180

    億港元來自金融服務業(二零一一至一二年為210億港元),佔印花稅總額

    的42.3%。

    提供優質職位 - 金融服務業是本港職位的主要來源,在二零一二年直接僱用

    22.88萬人,佔總工作人口的6.3%。十年來,金融服務業創造的就業機會平穩

    增長,二零零五年至二零一二年間,僱用人口複合年增長率達3.5%。金融服

    務從業員數目不單龐大,亦以生產力及技術卓著見稱。

    □ 從業員的生產力超群。金融服務業在職人士的人均生產總值為140萬港

    元,相等於所有行業的平均值約53.2萬港元約2.6倍,從業員的平均收

    入因此較高。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二零一二年金融服務從業員的

    平均收入,均較其他行業的同類人員高出約30%,實際金額則視乎技術

    水準高低而定。

    □ 從業員具備熟練技能及較高資歷。高技術人員方面,二零一二年,經

    理和專業人員佔金融服務業僱員總數一大部分,達38.2%,較所有行業

    的平均數18.4%高出一倍有多。至於教育程度方面,具專上教育程度僱

    員所佔的比例亦達66.5%,而所有行業只有34.3%,顯示金融服務業正

    帶動香港轉型至知識型經濟。

    1 另有為數達 270 億港元的利得稅來自地產、投資及財務行業(銀行業除外),但未能提供金融服

    務公司所付利得稅的分項數字。

  • 11

    圖 4

    12. 除創造上述優質職位外,金融服務業的帶動效應亦間接創造了不少就

    業機會。首先,金融服務業衍生的需求為包括會計、法律、顧問、資訊科

    技、廣告、運輸及商用物業等行業間接創造了就業機會。按所提供商品及服

    務和從業員生產力估計,保守估計金融業最少創造了 10 萬個這類間接就業

    機會。此外,金融服務從業員日常生活所需,亦為零售、飲食、運輸及住宅

    物業等行業創造就業機會,惟為這類就業機會作準確的估計比較困難。

    13. 對世界其他頂尖金融中心(包括香港在內)的檢討顯示,金融服務業

    在倫敦、紐約、新加坡及上海均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在上述城市當中,按

  • 12

    對國內生產總值增值貢獻百分比計算,倫敦的金融服務業佔當地經濟的比例

    最高,達 20.8%,其次是香港(16.1%)、紐約(15.2%)、上海(11.9%)及新加坡

    (11.1%)。按就業人口計算,紐約的金融服務業佔全市就業人口的百分比最

    高,達 8.3%,其次是倫敦(7.2%)、香港(6.3%)、新加坡(5.5%)及上海(3.1%)。

    圖5

  • 13

    香港金融服務業競爭力現況

    14. 香港是國際知名的主要金融中心,經濟及營商環境均具備優厚的競爭

    力。環顧多份國際研究報告,香港在至少四份報告中排名榜首,其中在世界

    經濟論壇公佈的二零一二年金融發展指數,香港更連續第二年蟬聯首位,亦

    是首個位居榜首的亞洲金融中心。

    圖6

    15. 然而,我們必須留意最近發表的多份報告,均顯示香港在數個範疇的

    競爭力正在下降,最終可能影響金融服務業的長遠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在

    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最新全球競爭力指數中,雖然香港在全球整體排名第七

  • 14

    位,但高等教育及創新能力分別僅排名 22 位及 23 位。因此,我們固然應為

    香港躋身全球最高競爭力經濟體系之列感到高興,但亦應對近年在部分範疇

    的排名下滑保持警惕。

    16. 香港金融服務業在多個範疇一直表現卓著,享譽全球,規模亦居於世

    界前列,以下為部分顯著例子:

    (a) 資產管理:香港是亞洲最大的資產管理中心。二零一二年,持牌資產

    管理公司、註冊機構和保險公司管理的資產共達10,640億美元,私人

    銀行管理的資產則達3,460億美元。香港是內地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QFII」)計劃的最大投資者,亦是內地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

    (「QDII」)計劃的最大目的地,可算是亞洲區內對沖基金及私募基金

    經理聚集的中心,管理全球投資者的資產。

    (b) 股權集資:二零零九年至二零一一年間,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香港交易所」)的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居全球股票交易所榜首。

    單單是二零一一年,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已達330億美元。香港更是內

    地公司籌集海外資金的首選集資中心。二零零三年至二零一二年間,

    內地企業在香港交易所的集資額共達3,460億美元,其中包括多項大規

    模交易,例如二零一零年中國農業銀行首次公開招股,集資220億美

    元,是有史以來全球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招股項目。

    (c) 離岸人民幣業務:二零零四年,香港成為全球首個經營離岸人民幣業

    務的市場,自此一直穩步擴充產品及服務種類,滿足個人及機構的需

    要。二零零七年,香港成為內地以外首個發展人民幣債券市場的地

    點。截至二零一三年八月,香港的未償還人民幣存款合共達人民幣

    8,730億元,估計經香港處理的人民幣交易額佔全球總額約80%。

  • 15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

    17.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夠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有賴國際級商業

    基建設施、健全的監管制度,以及得天獨厚的市場機遇。

    國際級商業基建設施

    (a) 法治制度深受信賴、監管架構透明度高、資金自由流動:在「一國兩

    制」原則下,香港可以繼續實行普通法制度,並由獨立司法機構貫徹執

    行。這是本港金融服務業賴以發展的基礎。香港亦設有穩健的監管制

    度,規則公平清晰,透明度高,並且貫徹執行。加上資金能夠自由流

    動,法律法規完善及監管機制深受推崇,令投資者有信心在港投資及經

    營業務。

    (b) 能夠吸引全球頂尖人才:香港擁有充滿活力的就業機會,多姿多彩的

    生活模式,社會多元化,加上簡單及較低的薪俸稅稅率(上限為

    15%),成為全球專業人才工作的首選城市之一。故此,香港擁有大批

    優秀人才,造就香港成為出類拔萃的國際金融中心。

    (c) 效率卓越的交通運輸及專業服務基建設施:香港具備作為交通樞紐的

    時區優勢及地利,加上世界級國際機場及本地交通運輸基建設施,使

    香港成為方便營商的金融中心。此外,絕大部分全球頂尖會計、法律

    及其他專業服務機構均在香港設有辦事處,故香港擁有整個金融服務

    行業所需的強大支援網絡。

  • 16

    擁有得天獨厚的市場機遇

    (d) 香港是通往內地的門戶,緊握內地市場脈搏:香港地理位置得天獨

    厚,由於接近內地,一直對內地的經濟狀況瞭如指掌,過去40年來都

    是通往中國的門戶。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亦是增長速度最快

    的經濟體系之一,擁有龐大市場機遇,而香港因佔有地利而直接受

    惠。同樣,來自內地的公司亦把握與香港同文同源的優勢,以香港作

    為籌集國際資金的首選目的地及「走出去」的跳板。

    (e) 與國際市場接軌:香港過往的歷史,使之成為東西匯聚的典範。大部

    分金融服務從業員精通英語,跨國企業因而更容易在香港經營業務。

    香港具備相容國際文化的社會及營商環境,成為經營國際業務的理想

    樞紐。

    為金融服務業制訂整體策略的必要性

    18. 眾所周知,香港金融服務業在多個領域的成就有目共睹,隨著中國及

    印度崛起,香港擁有進一步發展為亞洲重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先決條件,加強

    在全球金融界的影響力。然而,日後要保持目前的大好形勢,亦未能說是穩

    操勝券。

    瞬息萬變的宏觀因素

    (a) 內地經濟及金融服務業自由化 - 內地經濟自由化,特別是透過放寬匯率

    及資金管制使人民幣國際化,為香港創造不少機遇,但亦為香港帶來

    挑戰及隱憂。隨著內地的市場基建及管治水平日漸提升,中港兩地金

    融中心的距離勢必收窄。其中,上海銳意於二零二零年前發展成為國

    際金融中心,而最近成立的自由貿易區顯示,上海可能是內地若干市

  • 17

    場自由化措施的首個試點。長遠而言,當人民幣成為可在全球自由兌

    換的貨幣,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難免須重新定位。

    (b) 亞洲競爭對手崛起 - 在亞洲地位不斷提升的大時局中,香港並非是唯

    一一個致力把握市場機遇及資金流的亞洲金融中心。儘管香港股票業

    務表現出色,但新加坡在外匯、債券、商品及另類投資等多個其他領

    域均佔優。在私人銀行業務方面,新加坡則以成為「亞洲瑞士」作目

    標。同樣,上海亦正傾盡全力將金融基建設施提升至國際水準。浦東

    自由貿易區的資本賬戶限制或會繼續放鬆,顯示改革速度可能超過預

    期。

    (c) 瞬息萬變的全球監管形勢 - 自二零零八年至二零零九年爆發全球金融

    危機以來,世界各地的決策者及監管機構一律收緊對金融機構的監

    管。其中,二十國集團及金融穩定委員會,以及英美監管機構,均採

    取措施加強對銀行資本充足程度及流動性管理、場外衍生工具、反洗

    錢及稅務資料交換方面的監管。香港一直積極配合全球金融監管事

    務,並且恪守各項新規定。不過,即使我們需要調整監管制度及方

    針,以符合不斷演變的國際準則,但亦不能因此削弱本港作為國際金

    融中心的吸引力。

    本港出現的內部壓力

    (d) 社會政治化及分化日益嚴重 - 商界普遍認為,香港不少議題日趨政治

    化,而嚴重程度導致政府難以有效決策及施政。其中一個例子是立法會

    二零一三年五月的「拉布」行動,導致年度預算案押後通過。此舉可能

    導致香港政府財政出現癱瘓,以及本港各政府機構無法正常運作,過往

    實在難以想像香港會發生這些情況。對國際金融界而言,香港經常出現

  • 18

    的和平示威,近期遭示威者採用愈益暴力及攻擊性手法,引起社會不

    安,令本港的營商環境及良好形象受損。與此同時,部分港人與內地居

    民基於某些商品或服務的短缺而造成關係緊張,加深社會分化問題。部

    分人士對內地同胞普遍採取敵對態度,不利於中港兩地日後的合作關

    係。

    (e) 金融服務業需要更多元化 - 香港股票市場的競爭力有目共睹,二零零

    九年至二零一一年間,香港交易所的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連續三年居

    全球榜首,且過去十年每年都位列前五名。然而,香港偏重股票市

    場,導致債券、外匯及商品業務發展相對遲緩。香港偏重單一市場,

    意味著金融業的整體抗逆能力較弱,在股票市場不振之時尤為明顯。

    過去十年間,內地是香港金融服務業增長的主要動力,特別是在股票

    市場方面,過去五年間,內地公司佔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的59%,每日

    股票成交量更達七成。內地市場的主導地位,令香港較忽略投入資源

    發展亞洲其他高潛力市場,亦未有如競爭對手般把握市場份額。在讚

    揚股票市場及協助中國企業集資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時,香港需要營造

    更多元化及更具韌力的金融服務業,以鞏固作為真正多元化國際金融

    重鎮的地位。

  • 19

    圖7

    (f) 居住環境的挑戰 -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中一個重點是匯聚具能力的專

    業人士及支援人員,而培訓本地專才與海外人才亦同樣重要。因此,

    能夠吸引全球人才來港生活和工作,是國際金融中心的標誌之一,紐

    約、倫敦及新加坡即屬一例。雖然內地及海外專業人士均認為香港是

    理想的工作地點,但卻遇到越來越多削弱香港吸引力的考驗,當中包

    括國際學校學位不足、住屋成本不菲、辦公室租金高昂,以及空氣污

    染等問題。這些問題令一些企業吸引海外人才來港的計劃告吹,而且

    情況有日漸增加的趨勢。

  • 20

    為成績自豪,但不能自滿

    19. 過往,香港政府對金融服務業發展一直採取不干預政策。多年來,香

    港政府主要擔當促進者的角色,只會在非常情況下直接干預市場。這種積極

    不干預政策,配合香港固有的穩健制度,例如健全的法制、充足的人才及毗

    鄰內地市場的獨有優勢,是香港躋身全球頂尖國際金融中心之列的成功要

    素。

    20. 然而,面對上述種種隱憂及不斷演變的全球化挑戰,我們認為,香港

    要保持一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未能說是穩操勝券。多個全球頂尖金融

    中心均遇到本身獨有的困難,亦已深明必須為金融服務業制訂有系統的規

    劃。過去十年間,倫敦、紐約、新加坡、上海等其他地區均已進行策略檢

    討,並制訂推陳出新的措施,務求長遠保持競爭力及超越其他金融中心。我

    們的競爭對手已經搶先一步,因此,我們認為香港亦必須致力制訂長遠策

    略,方可保持全球頂尖國際金融重鎮的地位。金發局希望協助政府為金融服

    務業制訂整體策略,藉以實現這個目標。

    21. 於研究過程中,我們留意到大多數市場人士對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佳

    績及成就感到自豪,但同時亦為未來的挑戰感到擔憂。不少市場人士認為,

    香港目前擁有眾多優秀條件,瑕不掩瑜,但若不及時進取,則將落後其他競

    爭者。我們完全同意,香港目前的金融中心地位仍然強勢,本港金融服務業

    日後亦擁有龐大的機遇。而要把握更多的契機,香港需要作策略檢討。因

    此,本文件的要旨是提議如何改善及加快香港的發展,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

    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 21

    第二節 香港的金融中心策略大綱

    22. 我們已在第一節指出,香港有必要制訂一套金融服務業的整體策略。

    我們會在本節提出香港成為重要國際金融中心的長遠策略建議,這包括下列

    四個層次的組成部分:

    (a)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願景。

    (b) 香港應該盡力把握的市場機遇。

    (c) 把握機遇及持續長遠發展的必要促進因素。

    (d) 以上各項賴以建立的基本條件。 圖8

  • 22

    願景

    成為紮根亞洲、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

    23. 香港已是公認的國際金融中心,與紐約、倫敦、東京、新加坡、法蘭

    克福、蘇黎世及上海等地區分庭抗禮。香港擁有地理優勢、世界級商業基建

    設施、充裕人才,以及龐大市場機遇,具備出類拔萃的先決條件。因此,香

    港應該矢志發展為全球國際金融重鎮,以及紮根亞洲、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

    中心,提供頂級金融服務及產品,全面迎合全球投資者及工商企業的各種業

    務及投資需要。

    市場機遇

    24. 要實現上述願景,香港應致力把握中國及全球各地湧現的市場機遇,

    並以固有實力作為根基,拓展新領域。

    (I) 在內地市場湧現的機遇中爭取優越地位,成為投資資金進出中國市場

    的首選中心,包括協助內地企業進行國際集資、協助內地企業走向全

    球、成為內地企業設立海外總部的首選地點、成為首選離岸人民幣中

    心,並服務珠三角數以億計人口的財務需要。為求擴大以上業務的市

    場份額,香港應尋求在內地金融服務業的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特別

    是資本賬項的開放、人民幣國際化及增設企業融資管道等主要領域。

    (II) 加強核心競爭力,拓展新領域。香港應加強資產管理及私人銀行業務

    的既有實力,並更深入拓展債券、外匯、商品、企業財資、房地產投

    資信託基金及風險管理等領域。擴大及深化資產類別將減低對股票市

    場的依賴,提升金融業的整體抗逆能力。

  • 23

    促進因素

    25. 要把握湧現的機遇並在競爭對手之中脫穎而出,香港必須加強金融服

    務業的實力,繼而提升長遠競爭力。四項主要的促進因素包括:可持續發展

    的人才模式、讓人才能夠安居樂業的環境、具國際競爭力的監管架構和香港

    品牌的市場推廣。

    (III) 制訂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模式。推動業界與高等教育界在制訂課程方面

    加強聯繫,讓大學畢業生及業界內的在職人士好好裝備自己,迎合市

    場發展的持續需求。

    (IV) 改善香港的生活問題,並保持香港對人才的吸引力。加強政府不同決策

    局之間的合作,解決國際學校學位不足、租金及樓價和空氣質素等存

    在已久的問題。

  • 24

    (V) 在市場發展與金融穩定之間取得平衡。通過檢討監管架構及方針,確

    保我們的制度配合國際金融市場發展,在不影響監管水準的前提下消除

    各種障礙,保持香港的國際競爭力。

    (VI) 加強對香港品牌的市場推廣工作。加強協調現時不同機構在海外及內

    地推廣香港的活動,確保有關活動得以整合並發揮最大效益。

    基本條件

    26. 要實現此願景,並從以上所述市場機遇中受惠,政府、業界、監管機

    構及社會人士必須通力合作,共同謀求香港的長遠利益。

    (VII) 爭取政府、業界及社會的合作和支持。第一節的各項數據清楚說明,金

    融服務業蓬勃發展可以為業界提供機遇,同時為香港整體經濟及社會

    帶來連鎖裨益。金融服務業持續發展有助提升香港經濟的競爭力及社

    會的總體利益。因此,政府的願景及行動計劃須在各決策局及部門之

    間取得協調,除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外,還需包括教育、環境及房屋等

    非金融服務相關部門。與此同時,爭取公眾及媒體支持,亦是順利通

    過及執行任何措施的關鍵。

  • 25

    第三節 香港金融中心策略的具體措施

    27. 在第二節,我們提出香港成為金融中心的策略大綱及其四個層次的組

    成部分。本節將闡述有關落實該策略大綱的具體措施的主題、理據及目標,

    而當中不少措施並不新穎。據我們知道,部分措施亦已透過某種形式實施。

    下文圖 9 概述如何將有關主題及措施納入四個層次的組成部分,而進一步的

    說明則載於本節的其餘部分。

    (I) 在內地市場湧現的機遇中爭取優越地位

    保持作為最重要離岸人民幣中心的主導地位

    28. 在 2011 年公佈的十二五規劃中,中央政府表明有意支持香港擔當離岸

    人民幣中心的角色。自此以後,香港積極發展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離岸人民

    幣中心,本港銀行處理約八成進出內地和全球離岸市場的人民幣結算。香港

    應繼續與內地當局攜手合作,擴大及加深香港在人民幣交易(例如鼓勵更多

    公司選用香港的人民幣結算服務)、融資(例如釐定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

    息,為年期超過一年的貸款融資提供指標)以及投資(例如擴闊可透過人民

    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計劃投資的產品種類)等方面的機遇。

    29. 只有持續提升市場深度及產品類別,特別是非貿易相關的金融產品,

    香港方能在迅速拓展的離岸人民幣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與此同時,金融機

    構應充分利用香港的「先行者優勢」,開拓更多人民幣產品,滿足多元化的

    市場需求,建立充裕的流動資金,確立香港作為人民幣投資主要一手及二手

    市場的地位。

  • 26

    圖9

  • 27

    管理進出中國內地的投資資金

    30. 香港是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各地的主要門戶,憑此得天獨厚的優勢,

    香港應致力爭取流出內地(例如內地企業於海外投資,以及個人透過有機會

    推出的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2」)計劃進行海外投資)及流入內地

    (例如境外投資者透過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計劃或香港

    上市的 A 股交易所買賣基金投資內地)的大部分資金。就此而言,香港應繼

    續與內地當局通力合作,以增加投資額度、在可行情況下放寬投資限制及擴

    充可參與機構和個人的範圍,從而擴大經香港處理的投資資金數量。

    作為內地企業的集資中心

    31. 自一九九三年青島啤酒率先以 H 股方式來港上市後,香港一直是大型

    中國企業的首選上市地點之一,藉此透過在香港作首次公開招股吸納國際資

    金。香港應鞏固本身作為內地國有及私人企業首屈一指的國際資金籌集中心

    的地位,確保本港的上市規例具有競爭力,同時維持優質標準。

  • 28

    協助內地企業走向全球

    32. 近年,愈來愈多內地企業有意進行海外併購,藉以擴展業務及獲取國

    際認同。海爾和三一集團等多家知名內地企業,都有成功的海外併購交易,

    令業務得以擴大。不過,並非所有收購均能順利完成,主要原因在於執行過

    程未如理想或跨境交易涉及敏感的政治及文化議題。就此而言,香港專業人

    才擁有豐富的國際併購經驗,且對西方文化和營商方式瞭如指掌。這些條

    件, 可為香港在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佔得優勢。

    33. 為了配合國際業務運作,不少跨國公司均會在不同地區設立地區總

    部。香港擁有豐富的國際及本地人才、專業知識及基礎設施,足可吸引跨國

    企業來港設立地區總部。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截至二零一二年共有

    1,300 多家跨國公司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基於擴展海外業務的需要,大型

    內地企業同樣有必要作同樣安排,而香港應成為其設立境外總部的自然選

    擇。

    成為內地相關企業的企業財資中心

    34. 於過去二十年間,其他區內的金融中心如新加坡,成功奪得亞洲的跨

    國公司企業財資市場業務。時至今日,香港作為領先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重

    新發展為亞洲企業財資樞紐的機遇就在眼前。香港應採取主動,積極吸引有

    意在內地營商或尋找有關內地和人民幣增長機會的投資者(包括內地及海外

    企業)進駐香港。政府亦應考慮實施有利的政策措施,對此給予支持。

    為珠三角及長三角地區的財務需要提供服務

    35. 過去二十年間,香港與珠三角的經濟關係越見密切。《內地與香港關

    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於過去十年促進了兩地的緊密

    合作。滿足珠三角地區數以億計人口在金融服務上的需要,將為香港帶來可

    觀的發展機遇。同樣地,上海及新設立的自由貿易區一帶,亦令長三角地區

  • 29

    蘊藏龐大的發展潛力。零售及商業銀行業務,以及私募及創投基金潛力巨

    大。目前,香港為把握上述機遇投入的資源尚嫌不足,故應在金融服務方面

    與兩個地區建立更密切的業務聯繫,擴大 CEPA 的適用範圍,同時發掘與前

    海地區及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各種合作機會。

    (II) 加強核心競爭力,拓展新領域

    成為亞洲最具吸引力的資產管理中心

    36. 香港獲全球投資者公認為首屈一指的資產管理中心。然而,即使作為

    亞洲最大的資產管理中心,香港仍有不少發展空間。香港目前主要是基金的

    銷售和分銷中心。在超過 1,800 個香港認可基金之中,僅有約 300 個於香港

    註冊,而大多數基金則於歐洲或開曼群島註冊。有幾個原因導致這一現象:

  • 30

    - 《公司條例》的嚴格規定,導致所有於香港註冊的開放式基金基本上

    只能以單位信託形式運作。然而,基於靈活和方便方面的考慮,許多

    基金經理選擇以開放式投資公司的形式成立基金。

    - 與部分獨立司法區相比,香港在審批新基金以至更新章程文件的程

    序上耗時甚久,而且較為繁瑣。

    - 對於私募基金,香港仍存在稅務方面的不確定因素,成為基金經理的

    一大憂慮。

    37. 為應付以上挑戰,並將香港打造成基金註冊與業務中心,我們認為政

    府有必要建立一套開放式投資公司的制度,並為投資基金締造清晰有利的稅

    務環境(詳細說明請參閱本文第 60 段)。此外,我們亦相信,若特區政府

    能與內地有關監管部門達成基金互相認可的協定,並容許內地與香港兩地的

    基金可同時售予兩地市場的投資者,不但可大量增加於香港註冊的基金,亦

    有助改善內地的資產管理行業。

    38. 鞏固資產管理業,吸引更多基金於香港註冊及經營業務,將會對就業

    情況帶來顯著裨益 - 據推算,每個新增的前線部門基金經理職位,可以創

    造約五個新的中後台部門職位。這些職位包括基金行政管理、基金會計、交

    易支援、託管、結算及合規等類別,為本港大學的年青畢業生創造機會,在

    金融服務界開展事業。

  • 31

    發展香港成財富管理中心

    39. 至二零一五年,亞洲可望成為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預期中國屆

    時將會推動亞洲約半數的經濟增長。據興業銀行與胡潤硏究院聯合發表的

    《2012 中國高淨値人群消費需求白皮書》顯示,目前中國個人資產超過人民

    幣 600 萬元的高淨値人士達 270 萬人,個人資產超過人民幣 1 億元的超高淨

    値人士亦達 63,500 人。作為眾多內地富裕人士青睞的戰略重鎮,香港有能力

    通過提供廣泛的產品及服務,而把握個人財富管理的龐大機遇。不過,其他

    競爭對手在這方面亦不怠慢。若要保持長遠領先地位,香港需進一步改善有

    關領域的監管制度及人才的供應。

    40. 私人財富管理公會最近正式成立,我們建議政府充分利用公會的專業

    知識,加快解決業界面對的兩大問題。首先,監管機構及業內人士應就私人

    財富管理客戶達成統一的定義,並且制訂切合業界需要的原則性指引,補足

  • 32

    現行規則及規例。此舉可讓私人銀行的業務運作方式更切合高資產人士有別

    於一般零售客戶的實際需要,例如採用較注重客戶關係的顧問模式,以符合

    不同的合規要求。此外,當局應就產品知識及顧問手法,為私人財富管理專

    業人員制訂一套私人財富管理能力準則,確保從業員的專業水準。以上舉措

    將可提高香港作為財富管理中心的吸引力。

    擴大及進一步發展香港首次公開招股市場

    41. 過去十年,香港作為全球頂尖首次公開招股市場的地位更形鞏固,而

    且一直位居全球五大首次公開招股集資地之列。然而,香港股市能夠取得眾

    多成就,不少是歸功於內地業務。過去五年間,內地公司佔香港交易所首次

    公開招股集資額的 59%,每日股票成交量更達七成。具規模的非內地背景新

    上市公司為數並不多。為加強上市公司的「國際化」,香港交易所正致力簡

  • 33

    化現有制度,務求吸引更多海外企業來港上市。與此同時,香港交易所亦應

    加強於海外及內地市場有關首次公開招股的推廣活動。

    42. 為與香港交易所及香港證監會的措施相輔相成,金發局亦將進行深入

    研究,探討妨礙香港首次公開招股市場發展的問題。這包括過度偏重零售主

    導的監管思維、跨境執法的困難、扭曲及未如理想的首次公開招股操作慣

    例,以及未能進行無紙化交易等。我們期望能提出具體措施,以強化上市制

    度及基建設施,將香港發展成為真正的國際首次公開招股中心。

    成為亞洲首選外匯交易中心

    43. 國際結算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二零一三年四月,香港的外匯交

    易總額僅次於新加坡及日本,名列亞洲第三位,以及排名全球第五位,平均

    每日成交淨額達 2,750 億美元。英國(27,260 億美元)及美國(12,630 億美

    元)無疑穩佔全球最大外匯交易中心的地位,規模遠超香港,但新加坡

    (3,830 億美元)及日本(3,740 億美元)的規模亦比香港超出約四成。至於

    其他範疇,香港的潛力在於作為連接中國內地及全球市場的重要橋樑。隨著

    人民幣國際化,離岸人民幣市場將持續從橫向及縱向發展,日後以人民幣計

    價的資產將會更為充裕,而市場對離岸人民幣的需求亦預計將迅速增長,同

    時投資者亦會設法吸納人民幣作投資、風險管理及交易用途。因此,近年市

    場湧現多種不同的人民幣相關外匯產品,例如遠期外匯、外匯期權、利率掉

    期、交叉貨幣掉期及結構性票據,以滿足市場需求。作為主要的離岸人民幣

    中心,以及進入內地市場的不二之門,香港要把握這些外匯交易的機遇,毫

    無疑問是處於一個獨特的位置。

  • 34

    擴大及更深入拓展債券市場

    44. 相比股票市場,香港的債券市場一直是相對較弱的環節。我們的債券

    市場仍處於發展階段,已發行債務證券餘額雖達 2,610 億美元,流動性卻遠

    不及美國(已發行餘額達 351,550 億美元)及日本(已發行餘額達 145,920

    億美元)等主要債券市場。基於幾方面的原因,不少公司選擇以債券以外的

    方式籌集資金。首先,由於政府發債有限,對於希望籌集港元資金的企業來

    說,市場上並無可靠的港元債券收益率曲線可供發行人參考,加上轉換為港

    元的成本高昂,窒礙了為此而發行美元債券的業務。此外,缺乏信用評級及

    有關的專業知識,亦不利於區內及本地公司債券的投資活動。

    45. 不過,儘管存在種種障礙,方興未艾的點心債市場已成為推動本港債

    券市場發展的有效催化劑。香港的人民幣債券發行量迅速增長,由二零零七

    年僅人民幣 100 億元飆升至二零一二年的人民幣 1,120 億元,五年間增幅超

    過十倍,並且有望繼續增加。香港應借助這股趨勢,吸引大批債券交易員、

    投資者及發行人,同時持續推動政府債券計劃,建立穩固根基,讓香港發展

    成為國際公認的債券市場。

  • 35

    發展商品交易業務

    46. 過往數十年間,在迅速城鎮化及經濟增長的推動下,內地一直是全球

    最大的商品消耗國之一。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按佔全球產量百

    分比計算,中國於二零一零年的基本金屬、主要農產品及不可再生能源消耗

    量分別約為 40%、23%及 20%。香港過往並非以商品交易中心見稱,然而,

    由於內地市場的關係,香港有機會拓展這個重要的策略性業務範疇。香港交

    易所於二零一二年收購了佔全球有色金屬交易量超過八成的倫敦金屬交易

    所,讓香港進佔這項業務的策略性位置。倫敦金屬交易所應把握機會,讓內

    地及本港的投資者更容易進入市場和更切合他們的需要(包括推出亞洲時區

    定價及結算系統),協助香港發展為商品交易中心。

    47. 要進一步提升商品業務並爭取內地的機遇,香港交易所應考慮借助倫

    敦金屬交易所這個平台,與內地的商品交易所通力合作,提高交易量,發展

    必需的物流及倉儲基建設施,促進商品實物交易。香港交易所亦可將目前倫

    敦金屬交易所的產品範圍,由金屬產品擴充至其他商品,從而建立全面的商

    品平台。

    其他潛在的機遇

    48. 香港可探索的其他領域包括海事融資、再保險、創投資金、證券化業

    務等。這些可發展的新業務將有助香港市場進一步減低對股票市場的依賴,

    值得作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 36

    (III) 制訂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模式

    提升專業技術培訓

    49. 過往數十年,香港一直成功招攬世界各地頂尖金融人才。放眼未來,

    香港應繼續秉持開放態度,吸引各方人才。儘管吸引外國人才仍是我們建議

    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認為香港亦需以可持續的方式培育本地人才,以充

    實我們整體的人才實力,迎接未來的機遇。

    50. 其他鄰近的獨立司法區透過政府、監管當局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互相合

    作,成功培育及培訓年輕人才。政府不但為個人提供資助計劃,同時亦資助

    企業保送屬下員工進修或接受特定專業領域及目標範疇的培訓,例如計量金

    融、風險管理、精算學及應用金融等。此外,市場人士亦經常與大專院校緊

    密合作,甚至資助大專院校舉辦課程。這些措施一直成功地為該等地區持續

    提供本土的專業人才,加強其金融服務業的核心優勢。

    51. 香港的本地人才問題有兩方面,分別反映在大學畢業生和中高層行政

    人員各自所遇到的障礙上。一方面是本港大學畢業生在金融行業中的供求錯

    配情況,這在中後台部門環節尤其明顯。面對業務的持續擴展和監管規例的

  • 37

    不斷改變,金融業對基金行政管理及合規等領域人才的需求持續上升,但合

    乎資格填補相關職位空缺的畢業生卻有所不足。另一方面,在香港金融機構

    的高級管理層中,本地培育的人才比例偏低。與眾多海外人才相比,本地中

    高層管理人員往往缺乏較廣泛的管理經驗,致使事業發展空間受到限制。

    52. 中後台部門人才錯配和大學畢業生就業機會不多的問題,相對較易解

    決。關鍵在於業界與高等教育界在課程設計方面加強合作。與此同時,金融

    機構可與大學合作,派遣資深人員協助有關中後台部門職能(例如基金行政

    管理、基金會計、交易支援、託管、結算及合規等)的實務培訓。為了展示

    致力培育本地人才的決心,政府可以考慮為部分相關計畫提供資助。

    53. 加強業界與高等教育界的聯繫,有助畢業生掌握合適的實務工作技能

    以投身金融服務業,並可確保為業界持續供應合資格的人才。

    54. 我們建議本地高等教育課程應加入新元素,以擴闊本地學生的國際視

    野,確保本地的教育制度能讓畢業生除了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外,亦有條件

    在全球化的環境中工作,並在金融機構問鼎高級管理位置。充分瞭解香港及

    內地於世界大環境中的位置,有助畢業生,尤其是有意在金融服務界開展事

    業的畢業生,培養正確和適切的觀念。此外,重視領導才能、解決問題能力

    和柔性管理技巧的培訓,均對畢業生將來在事業上的晉升非常重要。另一項

    值得考慮的措施,是為一些發展未成熟的領域提供助學金和獎學金,以推動

    它們的發展。有助於更好推動投資者教育的財經新聞學便是一個好例子。

    建設中後台部門人才基礎

    55. 有了充足的合資格的中後台部門人才供應,香港可考慮在某些有較高

    增值力的中後台部門領域,例如基金服務和風險管理等專注發展,讓香港能

    夠匯聚人才,並促使該行業領域發展成為區內的標準。除了為有志在金融服

  • 38

    務業發展的年輕本地人才創造就業機會,這也可以鞏固香港的金融生態環境

    和提高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IV) 改善香港的生活問題,並保持香港對人才的吸引力

    56. 如上文所述,香港能夠吸引全球各地人才,是本港作為世界一流金融

    中心的核心優勢之一。個人稅率偏低及基建設施效率卓越,加上生活方式充

    滿活力,令香港成為內地及海外人才首選的亞洲目的地之一。不過,種種情

    況顯示香港近年面對不少考驗,例如教育、居住成本、空氣質素及文化特色

    等,令以香港為家的吸引力下降。政府亟需透過不同界別和決策局之間的合

    作解決這些重要問題,改善本港市民的居住環境之餘,亦保持香港作為世界

    各地人才理想居所的吸引力。

  • 39

    (V) 在市場發展與金融穩定之間取得平衡

    檢討監管架構及方針

    57. 香港一直擁有穩健有效的金融監管制度,在保障投資者利益、維持市

    場健全運作和確保金融穩定方面不遺餘力,為金融服務業貢獻良多。香港亦

    積極參與全球監管事務,監管機構更一直迅速回應各項國際監管規則。然

    而,不少市場人士認為,現行的監管方針仍有改進及完善的空間。

    58. 市場人士亦表示,根據經驗,香港的監管機構對於產品創新和市場發

    展,與其他頂尖金融中心相比反應較慢。舉例而言,有參與基金管理行業的

    人士表示,在香港,新基金的有關章程文件獲批所需的時間,通常遠超盧森

    堡及其他地方。雖然監管機構正致力精簡流程及手續,但亦對基金文件的質

    素有所關注。我們相信,監管機構與市場人士在這問題上的坦誠對話,有助

    化解彼此的憂慮,從而得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59. 市場人士亦認為,香港監管機構與我們部分的競爭對手相比稍欠靈活

    性和較少對業界作出積極的鼓勵。這種態度和給予市場的印象,往往影響企

    業對業務經營地點所在地的決定。一方面,保持香港市場健全對作為備受推

    崇的國際金融中心而言非常重要,但另一方面,政府及監管機構亦應樂意聆

    聽不斷變化的市場需要。就此而言,我們認為,政府、監管機構及市場人士

    需要持續討論,務求在不影響既有監管水準的前提下,尋找出促進市場發展

    的方法。

  • 40

    修訂法例、監管規定和稅務安排以推動發展

    60. 除了整體上的監管架構和方針,市場人士亦提出幾項法例、監管規定

    和稅務安排值得深入檢討,為我們金融服務業中幾個重要領域考慮拆牆鬆綁

    和業務創新的政策方案。

    - 基金管理:目前所有於香港註冊的開放式基金只能以單位信託形式運

    作,而不少基金經理認為作為投資工具的開放式投資公司的形式,要

    較單位信託形式相對簡單及靈活。因此,許多基金選擇在香港以外容

    許成立開放式投資公司的司法區註冊。要把香港由集中從事基金銷售

    及分銷業務進一步發展成基金註冊中心,我們建議政府在確保同樣高

    水準的投資者保護和管治水平的前提下,檢討現時有關的法律、稅務

    及監管要求,以提升香港相對其他國際基金中心在成立開放式投資公

    司方面的吸引力。

    – 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眾多國際級地產發展

    商的業務根據地,香港具備建立興旺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市場的先決

  • 41

    條件。然而,現時只有十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在香港上市,發展速

    度被區內其他市場遠遠拋離。雖然部分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上市後表

    現欠佳或許是投資者對其需求減弱的原因,但現行監管要求的某些限

    制亦削弱了有意發行此類基金人士的入市意欲。為發展本港的房地產

    投資信託基金市場並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我們建議修訂現行房地產投

    資信託基金規例中有關投資、稅務、發展及接管等範疇的規定。

    – 私募基金:二零一三至一四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中公佈將私募基

    金納入境外基金稅項豁免範圍。我們認為這項修訂可以免除基金經理

    現時面對的稅務不確定性以及他們為減少這些風險而帶來的種種營運

    方式上的不便,對更進一步發展香港作為私募基金樞紐有顯著的正面

    影響,應該盡快實行。

    (VI) 加強對香港品牌的市場推廣工作

    61. 市場推廣是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一環。現時市場發展工

    作主要由不同持份者,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銀行公會、香港貿易發展

    局、投資推廣署、香港交易所及政府各有關高級官員等共同進行。總括而

    言,相關活動在海外備受歡迎。不過,許多市場人士認為,我們的實力仍未

    充分展現,推廣力度應可大幅加強。我們認為,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從

    項目類型、推行時間和涵蓋範圍,為市場推廣工作作出更具策略性的協調,

    並向市場發放貫徹的 “Hong Kong Inc.” 訊息。

    62. 金發局一直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緊密合作檢討現行的市場推廣工作,

    並協助制訂完整的推廣 “Hong Kong Inc.” 計劃,以整合各方面的市場推廣力

    量,並積極參與各項推廣活動。我們會考慮將推廣範圍擴大至包括亞洲及其

    他增長潛力豐富的新興市場,如中東和拉丁美洲等地。此外,我們認為重要

  • 42

    的是推廣訊息需要清晰和貫徹地表達出香港在環球金融中所擔當的角色及位

    置和我們金融服務業的整體策略。

    (VII) 爭取政府、業界及社會的合作和支持

    63. 任何措施要成功推動並達到預期效果,所有持份者的支持和投入是至

    為重要。同時,亦需加強特區政府與內地政府之間的溝通和合作。此外,政

    府亦須與社會各界接觸,包括所有的業界人士、公眾及媒體,確保大家瞭解

    及認同香港金融服務業在香港經濟中的重要角色和貢獻。認同香港繼續作為

    國際金融中心是關乎下一代利益的大事,對於爭取公眾支持增撥所需資源推

    動行業未來發展尤其重要。

  • 43

    結論

    64. 本文件旨在提供一個策略大綱,讓政府思考香港作為一個舉足輕重的

    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並協助政府制定方案,實現目標。在制訂本文件的過

    程中,有賴業界人士、監管機構及學者踴躍建言獻策,令我們深受鼓舞。我

    們期望本文件能坦誠地反映市場人士的整體意見及金發局委員深思熟慮的商

    議。我們知道文中不少構思仍處於初步階段,需要更深入分析及驗證。我們

    亦深明,政府在考慮我們的建議時或須兼顧其他政策目標及優先項目。

    65. 若政府認為可以接受,本文件載述的部分建議或可於數個月內推行,

    而其餘的建議則需要較長時間完成。金發局屬下五個委員會現正就部分建議

    制訂詳細方案,並會於完成後隨即提交政府。

    66. 金發局將繼續擔當高層次、跨界別平台的角色,讓各方能夠交換意

    見,探討如何鞏固香港的優勢、充分利用金融服務業的機遇、解決業界的根

    本問題及考慮如何克服行業發展中遇到的重重考驗,令整體經濟受惠。我們

    歡迎業界及社會大眾就本文件提述的任何議題發表意見。我們亦期待有機會

    與各持份者攜手制訂方案,共同推動業界進一步發展和訂立策略發展方向。

  •  

  •  

  •  

  • 關於香港金融發展局

    香港金融發展局於二零一三年一月由特區政府宣布成立,為高

    層和跨界別的平台,就如何推動香港金融業的更大發展及金融

    產業策略性發展路向,徵詢業界並向政府提出建議。金融發展

    局會集中研究如何進一步發展香港金融業,促進金融業多元

    化,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在國家和地區中的地位和作用,並

    背靠國家優勢、把握環球機遇,以鞏固本港的競爭力。

    聯絡我們

    中環雪廠街 11號

    中區政府合署西座

    9樓 931室

    (852) 2493 1313

    www.fsdc.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