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醫療財團法人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 CGMH...5 貳貳貳、貳、、、...

47
長庚醫療 長庚醫療 長庚醫療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 財團法人 財團法人 財團法人 林口 林口 林口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長庚紀念醫院 長庚紀念醫院 長庚紀念醫院 林口 林口 林口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長庚紀念醫院 長庚紀念醫院 長庚紀念醫院 傷急症科編 傷急症科編 傷急症科編 傷急症科編 105 09

Transcript of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 CGMH...5 貳貳貳、貳、、、...

  • 長庚醫療長庚醫療長庚醫療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財團法人財團法人財團法人

    林口林口林口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長庚紀念醫院長庚紀念醫院長庚紀念醫院

    外外外外 傷傷傷傷 急急急急 症症症症 外外外外 科科科科

    住住住住 院院院院 醫醫醫醫 師師師師

    教教教教 學學學學 訓訓訓訓 練練練練 計計計計 畫畫畫畫

    林口林口林口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長庚紀念醫院長庚紀念醫院長庚紀念醫院 外傷急症外科編印外傷急症外科編印外傷急症外科編印外傷急症外科編印

    中中中中 華華華華 民民民民 國國國國 105 年年年年 09 月月月月 修修修修 訂訂訂訂

  • 2

    目目目目 錄錄錄錄

    壹壹壹壹、、、、 住院醫師教育訓練及考核制度總則住院醫師教育訓練及考核制度總則住院醫師教育訓練及考核制度總則住院醫師教育訓練及考核制度總則……………………….....p3 – p4

    貳貳貳貳、、、、 住院醫師訓練計畫住院醫師訓練計畫住院醫師訓練計畫住院醫師訓練計畫

    一一一一、、、、 訓練宗旨與訓練宗旨與訓練宗旨與訓練宗旨與目標目標目標目標…………………………………........... p5 – p5

    二二二二、、、、 住院醫師訓練政策住院醫師訓練政策住院醫師訓練政策住院醫師訓練政策……………………………................p6 – p7

    三三三三、、、、 執行架構與教學執行架構與教學執行架構與教學執行架構與教學師資師資師資師資……………………………........... p8 – p8

    四四四四、、、、 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教學資源…………………………………………........... p9 – p11

    五五五五、、、、 訓練訓練訓練訓練項目項目項目項目、、、、課程內容及教學方式課程內容及教學方式課程內容及教學方式課程內容及教學方式……………………... p12 – p24

    六六六六、、、、 學術活動學術活動學術活動學術活動…………………………………………........... p25 – p25

    七七七七、、、、 評估評估評估評估…………………………………............……........... p26 – p27

    參參參參、、、、 各各各各職職職職級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及基準級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及基準級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及基準級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及基準

    一一一一、、、、 總表總表總表總表………………………………………………........... p28 – p28

    二二二二、、、、 各職級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各職級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各職級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各職級住院醫師訓練項目………………………........... p29 – p32

    三三三三、、、、 常見常見常見常見疾病疾病疾病疾病、、、、急症及急症及急症及急症及合併症之合併症之合併症之合併症之鑑別診斷與鑑別診斷與鑑別診斷與鑑別診斷與處置教學處置教學處置教學處置教學......... p33 – p44

    肆肆肆肆、、、、 附件附件附件附件………………………………………………......................p45 – p47

  • 3

    壹壹壹壹、、、、 住院醫師教育訓練及考核制度住院醫師教育訓練及考核制度住院醫師教育訓練及考核制度住院醫師教育訓練及考核制度總則總則總則總則

    一一一一、、、、 外傷急症外科訓練住院醫師對象外傷急症外科訓練住院醫師對象外傷急症外科訓練住院醫師對象外傷急症外科訓練住院醫師對象::::

    (一) 外科部安排輪訓之第一年住院醫師及第二年住院醫師

    (二) 外科部第三年、第四年及第五年住院醫師(已選入一般外科系)

    (三) 其他科或其他醫院代訓醫師。

    二二二二、、、、 訓練方式訓練方式訓練方式訓練方式::::

    (一) 門診教學

    (二) 急診教學

    (三) 住診教學

    (四) 外傷急症外科暨一般外科系各類教學會議

    (五) 臨床技能訓練

    (六) 次專長訓練

    (七) 手術訓練

    (八) 其他

    三三三三、、、、 訓練項目和內容訓練項目和內容訓練項目和內容訓練項目和內容::::

    (一) 第一年住院醫師:

    尚未完成一般醫學訓練者,須完成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在外科急症及外傷病

    患住診訓練中,學習一般醫學外科病史探問技巧、理學檢查、臨床技能、實驗

    室檢查和影像判讀技能,熟悉基本外科手術技巧,外科急症及外傷常見症狀之

    鑑別診斷,以及處理外科急症及外傷常見疾病之核心能力。

    (二) 第二年住院醫師:

    以漸進式訓練學習外科急症及外傷住診病患之治療以及外科重症之治療為,訓

    練外科急重症之照顧以及外科常見疾病及併發症的診斷,處置和治療。並加強

    外科各種侵襲性之檢查及治療,熟悉外科急症及軀幹外傷之手術技巧,以增強

    其臨床技能。

    (三) 第三年住院醫師:

    以加強急、重症為主要之訓練,除需照護本身團隊之病患外 須學習如何指導

  • 4

    資淺住院醫師、實習醫師及醫學生,並參與醫療團隊之協調整合,使其臨床照

    護得以連貫。學習獨立操作各項外科侵襲性治療,持續學習外科重症病人之治

    療。支援照會以及門、急診作業,持續學習各類外科急症及重大軀幹外傷之手

    術技巧,及如何提供整合性治療於重大多重外傷病患。

    (四) 第四年住院醫師:

    加強學習各類外科急症及重大軀幹外傷之手術技巧,外科手術及重大外傷病人

    常見併發症之鑑別診斷及處理,外科重症病人之治療,論文寫作學習。

    (五) 第五年住院醫師:

    進階外科急症及軀幹外傷手術技巧訓練,整合性多重外傷治療訓練、次專長訓

    練,研究能力訓練。

    四四四四、、、、 訓練考核方式訓練考核方式訓練考核方式訓練考核方式::::

    (一) 第一年住院醫師:依外科部規定辦理。

    (二) 第二年住院醫師:依外科部規定辦理。

    (三) 第三年到第四年住院醫師:

    1. 筆試:每年度由一般外科系舉辦期中及期末共二次考試以驗收受訓成果,其成

    績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10%。

    2. 口試:每年度由一般外科系舉辦期中及期末共二次考試以驗收受訓成果,其成

    績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10%。

    3. 現場表現之整體評分:每月由指導之主治醫師依「住院醫師訓練考核表」予以

    考核,其成績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30%。

    4. 客觀評量:mini CEX,DOPS 成績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20%。

    5. 學習歷程記錄(portofolio):各項教學活動總出席率,學習記錄完成率,教學回

    饋完成率,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30%。

    (四) 第五年住院醫師:

    1. 進階學習表現之整體評分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40%

    2. 發表論文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20%

    3. 次專長訓練成果報告及評核結果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40%

  • 5

    貳貳貳貳、、、、 訓練計畫內容訓練計畫內容訓練計畫內容訓練計畫內容

    一一一一、、、、 訓練訓練訓練訓練宗旨與宗旨與宗旨與宗旨與目標目標目標目標:

    外傷急症外科的病患,絕大多數是由急診來的嚴重外傷或外科急症患者。嚴重外傷

    病患常合併生命徵象的不穩定及多重器官系統的傷害。這些病患需要接受立即的,有效

    的急救復甦。正確的醫療計畫、迅速的醫療處置及合適的加護照顧,才能得到最佳的醫

    療成果。外科急症的病患也同樣需要迅速正確的診斷與及時的醫療處置。本訓練計畫之

    共同目標乃根據美國ACGME所建議之六大核心能力而有以下幾點:

    (一) 教導住院醫師學員在外科急症及軀幹外傷方面的醫療專業知識(Medical

    knowledge)。

    (二) 培養住院醫師學員照顧外科急症及外傷病患及學習外科急症及外傷相關臨床

    技能 (Patient care & clinical skills)。

    (三) 訓練住院醫師學員與醫療團隊、病患及家屬之人際間的溝通技巧(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四) 協助培養住院醫師學員的專業素養(Professionalism)。

    (五) 訓練住院醫師學員學習以體系為考量的臨床照護(System-based practice)。

    (六) 指導住院醫師學員以臨床工作為導向進行學習與改善(Practice-based learning

    and improvement)。

    並且針對急症及外傷病人,特別加強建立堅定的使命感與責任心、正確的急救復甦

    知識與技能、豐富的外傷與急症相關知識與手術技術、以及完整的加護醫療學識與操作

    技術,以提供外傷急症病患即時的、正確的、全程的、人性化的醫療。

  • 6

    二二二二、、、、住院醫師訓練政策住院醫師訓練政策住院醫師訓練政策住院醫師訓練政策

    依據本院 MPE4.1 學員所需的訓練督導層級管理政策,本計劃涵括

    (一) 學員教育訓練層級為:

    住院醫師 (Resident Physician)

    (二) 學員的勝任能力分五級:

    1 學員有基礎的科學/臨床醫學知識,能夠在小組討論、講堂

    或醫院中展現(說、寫、或做) 這些基礎的能力。 能瞭解知識

    2

    學員有夠將科學/臨床醫學知識融入臨床議題以及應用在

    “各式各樣的臨床情境中”。在小組討論、講堂或醫院中能展

    現(說、寫、或做)上述能力。

    能展現能力

    3 學員能夠在“目標清楚的模擬臨床訓練環境中" (例如:

    OSCE,Mini-CEX),展現其執行能力。 能模擬執行

    4

    學員能夠在“幾近/或臨床實境中”,展現其執行能力(在臨床

    實境中學生被直接督導,所以不是獨立的執行醫療行為)。

    執行任務前,教師會給予明確指導,整個過程都需要充分

    提供監督與指導。

    督導下能做

    5

    學員能夠在“臨床實境中”,展現其執行能力。這是幾近獨立

    執行業務,能夠與教師同時並行的執行業務,教師在附近

    支援,在需要時教師及時協助,並在學生完成任務後給予

    回饋。

    支援下能做

    (三) 學員的對應的督導分級可分為下列四級:

    1 見習模擬

    Observation and simulation

    隨著督導層級醫師觀摩病人的照護,或是在各

    式模型上進行侵入性操作的練習

    2 師長督導

    Direct supervision

    執行醫療行為前給予明確指導,整個過程都需

    要督導層級醫師在場提供監督與指導

    3 師長支援

    Supervisor available

    執行醫療行為前給予明確指導,能夠與教師同

    時並行的執行業務,教師能隨時支援

    4 獨立作業

    Independent allowed

    允許獨立地執行醫療行為,與督導層級醫師共

    同承擔醫療品質及病患安全的責任

    (四) 指標性授權項目的督導分級、勝任能力要求及督導層級表列如下:

    訓練層級 督導分級 授權項目 勝任能力

    要求 督導層級

    住院醫師

    獨立作業 病歷書寫

    病患照顧

    5 主治醫師

    師長支援

    侵入性操作,包含:

    中央靜脈導管置入

    動脈導管置入

    氣管內管置入

    外科急症手術

    軀幹外傷手術

    1、上述 侵入性 的定義: 於醫療行為中,採用切割、移除或更動人體組織,或將醫

  • 7

    療器材置入人體來從事診斷或治療。

    2、病患照顧 包括:本計劃所列,非侵入性操作的訓練項目屬之。

    3、本計劃所列 病歷書寫 的訓練授權,依據本院實習醫學生及住院醫師病人照護紀

    錄審查程序辦理。

  • 8

    三三三三、、、、 執行架構與執行架構與執行架構與執行架構與師資師資師資師資:

    (一)、執行架構:

    1. 住院醫師訓練計畫課程負責人:徐榆堡主任,負責擬訂教育目標、制定住院醫

    師在每一年進展的標準、規劃住院醫師遴選、督導教師與其他工作人員、制定

    並督導住院醫師對病人照顧分層負責之原則,與制定住院醫師的評估制度。

    2. 外科部教育委員會委員:傅志遠醫師,代表科系參與教育委員會議,協助擬訂、

    檢討與修改計畫並妥善協調各教學單位,使計畫順利進行。

    (二)、師資: 專任專科醫師人數 17 位

    姓名 院內教職 主治醫師

    年資(年) 專長 受訓背景 備註

    林炳川 助理教授 25 年 消化道外傷、重症醫療

    徐榆堡 助理教授 22 年 消化道外傷、重症醫療、營養外科 美國布蘭翰醫院 科主任

    謝奇勳 教授 19 年 多重外傷、重症醫療、外傷免疫學

    康世晴 助理教授 18 年 急診醫療、消化道外傷、重症醫療 美國布明翰

    阿拉巴馬大學 科副主任

    袁國慶 助理教授 12 年 急重症加護醫療 加拿大蒙特婁

    麥吉爾大學暨醫學中心

    劉二豪 講師 12 年 急診醫療、外傷及重症醫療、肝膽

    胃腸外科手術 調任台北院區

    傅志遠 副教授 11 年 急診醫療、外傷及重症醫療、肝膽

    胃腸外科手術

    郭怡銘 助理教授 9 年 急診醫療、外傷及重症醫療、肝膽

    胃腸外科手術

    王尚煜 助理教授 9 年 急重症加護醫療

    廖健宏 助理教授 9 年 急診醫療、外傷及重症醫療、肝膽

    胃腸外科手術 出國進修

    歐陽俊祥 助理教授 9 年 急診醫療、外傷及重症醫療、肝膽

    胃腸外科手術

    楊尚儒 助理教授 8 年 急診醫療、外傷及重症醫療、肝膽

    胃腸外科手術 調任東元醫院

    黃仁甫 講師 6 年 急診醫療、外傷及重症醫療、肝膽

    胃腸外科手術

    許致博 講師 5 年 急診醫療、外傷及重症醫療、肝膽

    胃腸外科手術

    鄭啟桐 講師 5 年 急診醫療、外傷及重症醫療、肝膽

    胃腸外科手術

    吳逾冬 主治醫師 4 年 急診醫療、外傷及重症醫療、肝膽

    胃腸外科手術

    謝豐任 主治醫師 4 年 急診醫療、外傷及重症醫療、肝膽

    胃腸外科手術

  • 9

    四四四四、、、、 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教學資源:

    (一)、訓練環境規劃

    1. 病房:包含本院復健大樓 8G 及 8H 兩病房,住院病患以生命跡象穩定的急性

    腹症及外傷病患為主。

    2. 外科急診處:包括急診三區及其相關之觀察室(第一、第二觀察室)。以外科

    各科別之急診病患,主要以外傷病患為主。

    3. 開刀房:包括手術室第 36 及 37 房,主要以腹部急症及腹部外傷需緊急手術處

    理之病患。

    4. 加護病房:病理大樓二樓之 GSICU II。內含討論室,有 18 床。有 2 位專責主

    治醫師照顧重症病患,主要收治生命跡象不穩定,或則有隱藏性生命危險者

    (potential life-threatening)。

    (二)、訓練場所之特色與設備

    1. 8G & 8H 病房

    (1) 特色:外科病患的基本照顧(primary care),包括:

    A 每日瞭解病患病情變化,並與主治醫師巡察病患,做病情討論及醫囑處理。

    B 床邊侵入性處置(Bed-side Procedures)的示範與執行;例如中央靜脈導管

    (CVP)的置入、胸管的插入(thoracostomy),或氣管內插管。

    C 外科傷口及引流管的照顧及無菌操作的示範:例如外科傷口的無菌分類、

    各類傷口照顧的原則、外科引流管的分類及引流液的特徵及無菌操作的

    示範等。

    D 腹部急症的臨床症狀,鑑別診斷。例如急性闌尾炎、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

    臨床症狀特徵及其診斷之影像依據。

    E 外傷病患的次級及參級評估(Secondary & Tertiary Survey)與影像判讀。

    (2) 設備:8G 有 58 床及 8H 有 54 床,兩病房各有 1 間討論室,8G 病房討論室

    內有 2 台電腦連接投影螢幕設備,可當教學示範病房,且具備有參考書籍可

    用。

    2. 外科急診處

    (1) 特色:

    A 外傷病患的初級評估及急救復甦(Primary Survey & Resuscitation)。

  • 10

    B 外傷病患的次級評估(Secondary Survey)及影像判讀。

    C 針對重大外傷病患,實施 Trauma-Blue Team 的啟動。

    D 對各類外科科別之傷口照顧及可能合併症發生之診斷。

    E 照會各外科次專科醫師,學習與其他次專科醫師的溝通技巧。

    F 一般外傷傷口手術處置的原則及技術,無菌操作觀念的示範與臨床實習開

    刀房。

    (2) 設備:有篩選站、急救室及急救相關設備及藥品、protable -ray、X 光室、電腦

    斷層室及電腦查詢 evidence-base information。

    3. 開刀房

    (1) 特色:

    A 各類腹部急症手術技術及處理原則。

    B 各類腹部器官外傷的手術技術及處理原則,例如肝臟、腎臟、胰臟、腸道、

    腸繫膜、橫膈膜及膀胱外傷等。

    C 無菌操作的示範與操作。

    (2) 設備:手術台、照明設備、無菌通風、手術相關器械、電腦設備等。

    4. 加護病房(GSICU II):

    (1) 特色:

    A 加護病房呼吸器及監測器的使用。

    B 床邊侵入性處置(Bed-side Procedure),例如 CVP、Thoracostomy、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的示範與實行。

    C 外傷病患的次級及參級評估(Secondary & Tertiary Survey)及影像判讀。

    D 多重外傷病患的特殊監測,例如膀胱壓或顱內壓的監測。

    E 外傷嚴重度評估。

    F 多重器官衰竭的診斷與治療。

    G Morning Meeting 及 mortality & morbidity 的舉辦。

    H ICU Bed-side Teaching Round:針對 ICU 病例,做個別病例討論。

  • 11

    (2) 設備:呼吸器、生命跡象監測設備、中央靜脈導管、Swan-Ganz 導管、電腦設

    備可隨時查詢 evidence-base information。

  • 12

    五五五五、、、、訓練訓練訓練訓練項目項目項目項目、、、、課程課程課程課程內容及教學方式內容及教學方式內容及教學方式內容及教學方式:

    (一) 課程內容

    1. 職前訓練:

    (1) 醫院工作環境及安全防護訓練。

    (2) 科內 orientation,例如各訓練單位之特色及設備,人員交班注意事項

    及值班如何 call for help 等。

    2. 一般課程訓練:

    (1) 外傷病患的初級評估與急救復甦

    (2) 外傷病患的次級評估與影像判讀

    (3) 腹部外傷的診斷、監測與治療

    (4) 肝臟、腎臟、脾臟外傷的非手術療法

    (5) 肝臟外傷的手術治療

    (6) 脾臟外傷的手術治療

    (7) 胰臟外傷的診斷與治療

    (8) 腸胃道外傷的診斷與治療

    (9) 胸部外傷的診斷與治療

    (10) 骨盆外傷的診斷與治療

    (11) 重器官衰竭的診斷與治療

    (12) 外傷嚴重度評估

    (13) 腹部急症的鑑別診斷及手術技術

    (14) 全人醫療

    (15) 病人安全

    (16) 醫療品質

    (17) 醫病溝通

  • 13

    (18) 醫學倫理

    (19) 醫事法規

    (20) 感染管制

    (21) 實證醫學

    (22) 病例寫作

    (23) PGY 40 小時之一般醫學訓練課程

    3. 核心課程:

    第一年住院醫師:

    (1) 能對下列症狀或徵候之外科住院病人進行鑑別診斷:發燒、呼吸困難、胸

    痛、頭痛、排便異常、體重減輕、關節痛、下背痛、貧血、全身倦怠、心

    悸、寡尿、黃疸、食慾不振、皮疹、焦慮、憂鬱、頭暈、睡眠障礙、意識

    不清等。

    (2) 熟悉下列外科疾病或手術後併發症的處理:手術後傷口出血、內出血、出

    血性休克、敗血症、意識障礙/譫妄症、腦血管疾病、下呼吸道感染、心臟

    衰竭、消化道出血、血尿、呼吸衰竭、尿路感染、腎衰竭、手術部位感染、

    慢性傷口癒合不良、吻合處滲漏、腸胃表皮廔管、各類廔管、縫合處裂開、

    褥瘡、意識改變、突發性神經學缺損等。

    (3) 熟習重大多重外傷病人的診斷、治療及其他注意事項。

    (4) 鑑別診斷各種外科急症,以及學習何時須安排手術及手術技巧。

    (5) 實驗室檢查判讀:學習判讀全血球計數、血尿糞常規檢查、酸鹼及電解質

    異常、生化檢查、動脈血血液氣體分析、心臟酶檢查、肝炎標記、體液檢

    查。

    (6) 心電圖及影像檢查判讀:靜態心電圖、心電圖監測、胸部 X-光、腹部 X-

    光、骨骼關節 X-光、腦部電腦斷層。

    (7) 特殊檢查及技能:輸血反應之判讀與處置;呼吸道照護(含氣管內管插入

    及照護);各類感染標本採集、運送及檢查方法;無菌技術養成(含無菌

    衣穿戴);高級心肺復甦術、腰椎穿刺、中央靜脈導管置入與照護等、腹

    水抽吸。

    第二年住院醫師:

  • 14

    (1) 持續學習常見外科急症鑑別診斷

    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症、消化性潰瘍破裂、胃腫瘤併發症、小

    腸腫瘤併發症 腸缺血、腸道破裂、腸阻塞、腸道麻痺、腹膜炎、肝腫瘤

    併發症。

    (2) 學習重大多重外傷之非手術療法及病患之整合性照護

    腹部鈍傷、肝撕裂傷、脾臟撕裂傷、腎臟撕裂傷、胰臟撕裂傷、腸道撕裂

    傷、各式多重外傷。

    (3) 外科急症之手術技巧

    開腹術、剖腹探查、引流管放置、腹壁縫合、腸道破裂修補、併發症手術。

    (4) 重大軀幹外傷之手術技巧及損害控制階段性手術之觀念養成

    外傷性剖腹探查、肝動脈結紮止血、肝臟修補、肝臟清創性切除、脾臟修

    補、脾臟切除、 腸道修補或切除、後腹膜腔探查止血。

    (5) 熟悉外科病人常見藥物之使用:

    藥物劑量與調整、抗生素之選用、劑量、副作用,減低抗藥菌種之發生、

    類固醇適應症、副作用及脈衝療法、抗心律不整藥物使用。

    (6) 學習外科急重症病患之照顧

    呼吸衰竭、呼吸器使用、休克之鑑別及治療、敗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

    急性心衰竭及休克處置、急性腫瘤併發症處置如電解質不平衡、溶血急

    症、急性腎衰竭,腎臟替代性治療、各式強心藥物之使用、急性呼吸窘迫

    症候。

    (7) 加強學習外科各種侵襲性之檢查及治療

    中央靜脈導管置入、動脈導管置入、氣管內管置入、鼻胃管放置 尿管放

    (8) 影像檢查判讀:

    影像檢查(包含核醫、超音波、CT、MRI、血管攝影)判讀

    第三年住院醫師:

    (1) 持續學習常見外科急症鑑別診斷

  • 15

    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症、消化性潰瘍破裂、胃腫瘤併發症、小

    腸腫瘤併發症 腸缺血、腸道破裂、腸阻塞、腸道麻痺、腹膜炎、肝腫瘤

    併發症、腹腔內出血、大量消化道出血、出血性休克、急性腹膜炎、急性

    腹痛。

    (2) 學習重大多重外傷之非手術療法及病患之整合性照護

    腹部鈍傷、肝撕裂傷、脾臟撕裂傷、腎臟撕裂傷、胰臟撕裂傷、腸道撕裂

    傷、各式多重外傷、開放性骨折、不穩定型骨盆骨折、外傷性休克、血管

    攝影。

    (3) 外科急症之手術技巧

    開腹術、剖腹探查、腸道切除與重建、肝臟手術技巧、腸道修補、引流管

    放置、腹壁縫合、腸道破裂修補、併發症手術。

    (4) 重大軀幹外傷之手術技巧及損害控制階段性手術之觀念養成

    剖腹探查、肝動脈結紮止血、肝臟修補、肝臟清創性切除、脾臟修補、脾

    臟切除、腸道修補或切除、後腹膜腔探查止血。

    (5) 熟悉外科病人常見藥物之使用

    藥物劑量與調整、抗生素之選用、劑量、副作用,減低抗藥菌種之發生、

    類固醇適應症、副作用及脈衝療法、抗心律不整藥物使用。

    (6) 學習外科急重症病患之照顧

    呼吸衰竭、呼吸器使用、休克之鑑別及治療、敗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

    急性心衰竭及休克處置、急性腫瘤併發症處置如電解質不平衡、溶血急

    症、急性腎衰竭,腎臟替代性治療、各式強心藥物之使用、急性呼吸窘迫。

    (7) 加強學習外科各種侵襲性之檢查及治療

    中央靜脈導管置入、動脈導管置入、氣管內管置入、鼻胃管放置、尿管放

    置、心電擊治療、放置 SB tube、腰椎穿刺。

    (8) 影像檢查判讀

    影像檢查(包含核醫、超音波、CT、MRI、血管攝影)判讀。

    第四年住院醫師:

    (1) 複雜性外科急症鑑別診斷

  • 16

    腹膜炎、肝腫瘤併發症、腹腔內出血、大量消化道出血、出血性休克、急

    性腹膜炎、急性腹痛、慢性腹痛、大腸憩室炎、大腸阻塞、大腸破裂、下

    消化道出血、肝硬化併發症、 食道靜脈瘤出血。

    (2) 重大多重外傷之非手術療法及病患之整合性照護

    外傷性休克、血管攝影於外傷之應用、多科別照會於多重外傷病人之進

    行、多重外傷治療之優先順序排定、損害控制手術。

    (3) 外科急症之手術技巧

    開腹術、剖腹探查、腸道切除與重建、肝臟手術技巧、腸道修補、引流管

    放置、腹壁縫合、腸道破裂修補、併發症手術。

    (4) 重大軀幹外傷之手術技巧及損害控制階段性手術之計畫

    剖腹探查、肝動脈結紮止血、肝臟修補、肝臟清創性切除、脾臟修補、脾

    臟切除、腸道修補或切除、後腹膜腔探查止血、暫時性腹壁傷口覆蓋、多

    階段性手術、術中血管攝影應用止血。

    (5) 熟悉外科病人常見藥物之使用

    藥物劑量與調整、抗生素之選用、劑量、副作用,減低抗藥菌種之發生、

    類固醇適應症、副作用及脈衝療法、抗心律不整藥物使用。

    (6) 進階外科急重症病患之照顧

    呼吸衰竭、呼吸器使用、休克之鑑別及治療、敗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

    急性心衰竭及休克處置、手術術後呼吸衰竭、呼吸器移除之評估、各類監

    視器數值判讀、各式感染症之治療及預防方法、內科系各專科之照會、多

    重器官衰竭 、病患急救、生命末期照護。

    (7) 加強學習外科各種侵襲性之檢查及治療

    中央靜脈導管置入、動脈導管置入、氣管內管置入、心電擊治療、放置 SB

    tube、腰椎穿刺

    (8) 影像檢查判讀

    影像檢查(包含核醫、超音波、CT、MRI、血管攝影)判讀。

    第五年住院醫師:

    (1) 進階外科急症及軀幹外傷手術技巧訓練

  • 17

    剖腹探查、肝動脈結紮止血、肝臟修補、肝臟清創性切除、脾臟修補、脾

    臟切除、腸道修補或切除、後腹膜腔探查止血、腎臟探查及修補止血或切

    除、大腸修補或切除、膀胱修補、人工肛門建立、胰臟切除、紗布腹腔填

    塞止血、暫時性腹壁傷口覆蓋、多階段性手術、術中血管攝影應用止血。

    (2) 整合性多重外傷治療照護訓練

    外傷性休克復甦、血管攝影於外傷之應用、多科別照會於多重外傷病人之

    進行、多重外傷治療之優先順序排定、損害控制手術。

    (3) 次專長訓練

    外科急症、外傷治療、外科重症照護。

    (4) 研究能力訓練

    實驗室研究、動物模式研究學習。

    (二) 訓練方式:

    1. 門急住診、病例研討、醫學影像、檢驗等教學方式

    (1) 住診教學:

    每天查巡病患,著重醫學專業知識傳授,如何醫病溝通,預防性抗生

    素使用原則,外科傷口照護,感染管控及實證醫學治療。

    (2) 急診教學:

    主治醫師教學外傷病患之檢傷分類,primary survey,secondary

    surgery,trauma blue 如何啟動,多重科別外科醫師如何進行團隊醫療

    等。

    (3) 門診教學:

    著重醫病溝通,身體檢查,如何注意病患隱私,出院後病情追蹤等。

    (4) 病例研討、外科合併症及死亡率討會:

    對於外傷及急性腹症住院病患,依照實證醫學做詳細討論,並對於合

    併症及死亡率之病例,尋找原因並做為預防下次相似病例發生,且改

    進醫療品質的依據。

    (5) 醫學影像教學:

    每周於外科第二加護病房會議室舉行病歷討論會,並邀請放射科黃耀

    祥主任及該科資深主治醫師與會,指導醫學影像判讀。

    (6) 跨科系整合教學:

    每月與急診醫學科舉行聯合會議,就急診病人,討論處置及治療上有

    無可以再改進之處。

  • 18

    每月在外傷中心舉行跨科系聯合討論會,就重大多重外傷病人,討論

    處置及治療上有無可以再改進之處。

    (7) 手術及技術訓練

    安排住院醫師學員參與外科急症手術,學習基本外科學、解剖學、無

    菌觀念 、消毒作法、手術野鋪單、器械使用、傷口縫合等。

    (8) 每月教學活動課程表:(詳見附件三)

    2. 住院醫師指導監督機制 & 3. 團隊教學訓練規劃 & 4. 專科及時通報

    系統

    (1) 病房工作職責:

    A. 住院醫師

    a 每日晨間需先瞭解病情變化,並與主治醫師視察病人,處理

    醫囑。

    b 每日完成至少一次病情記錄(包括星期日),記載內容視當日

    之病情變化,詳細描述,並提出治療之計畫,與主治醫師討

    論。

    c 當月之醫師需互相支援開刀及 cover 病患緊急情況。

    d 有 critical 之病患,要確實交班給當日之值班醫師。

    e 準時參加科內晨會,並且負責每週病歷報告。

    f 值班期間應確實診視病患 complain,不可一概口頭 order,

    亦不可回宿舍或至院外,對實習醫師負起教導協助之責任。

    g 如果 R 或 Intern 經病房呼叫超過 30 分鐘,將立刻給予廣播

    同時往上 call CR。

    h 白班病房內,各 VS 之病患,請各自負責,如遇當科上刀不

    克處理,再轉通知同組之 NSP 或留守人員處理。

    i 值班室:復健大樓於 7H 公共區(值班時,請勿回宿舍睡覺)。

    j 隔日出院醫囑,病歷請及早完成。

  • 19

    k 所有病歷儘量用電腦完成(包括 Admission Note,Progression

    Note,Pre-op Note,Discharge Note,醫囑,藥囑)。

    B. 實習醫師

    a 每日晨間需先瞭解病情變化,並與主治醫師視察病人,處理

    醫囑。

    b 每日完成至少一次病情記錄(包括星期日),記載內容視當日

    之病情變化,詳細描述,並提出治療之計畫,與主治醫師討

    論。

    c 當月之醫師需互相支援開刀及 cover 病患緊急情況。

    d 有 critical 之病患,要確實交班給當日之值班醫師。

    e 準時參加科內晨會,並且負責每週病歷報告。

    f 執行新病人之病史詢問、病歷記錄、由主治醫師或住院醫師

    核簽。

    g 每日隨同主治醫師或住院醫師查詢病房,查房後做病歷記

    錄,依照 S.O.A.P.方式填寫。記錄內容:包括病人主訴、病

    情變化及處理過程,隨時向上級醫師報告病患各種問題,但

    不得未經許可擅自施行各種處置或解釋病情。

    h 協助執行各類臨床工作,包括拆線、拆石膏、換藥、拔引流

    管、尿管、胃管、開立檢驗單或出院醫囑、並在上級醫師指

    導下執行侵入性治療如中央靜脈導管之放置。

    i 手術前後完成 pre-op assessment 及 post-operative note。

    j 協同當月主治醫師及住院醫師查房、上刀及處理醫囑。

    k 實習醫師對危急病患護送時,應有隨時應變之警覺。

    l 當有下列情形時,必須向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或主治醫

    師報告:

    i. 病情處理無把握決定或有任何疑問時。

    ii. 病人情況變壞或情況危急時。

  • 20

    iii. 需要緊急處理照會他科醫師時。

    iv. 小夜班住院新病人,未知是否隔日需開刀,NPO,無

    schedule 等問題。

    v. 患者或家屬要求開立診斷書或解釋病情時。

    vi. 使用第一線以外之抗生素或其他特殊藥物,需先徵求主

    治醫師或住院醫師之意見。

    C. 實習醫學生

    a care 病患 1~5 床。

    b 白天接 new patient 3 床(含)以下。

    c 值班接 new patient 3 床(含)以下。

    d 所有醫囑需經住院醫師 counter sign。

    D. 晨會時間表: 詳見外科部網站/外傷急症外科班表/晨會時間表。

    3. 開刀房工作職責:

    (1) 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刷手幫忙拉鉤,學習手術解剖學,傷口縫合技術,

    及簡單的手術步驟如傷口縫合,Excision Biopsy,切開引流術,診斷

    性腹膜灌洗術等。

    (2) 嚴格遵守開刀房內的無菌觀念及技術。

    (3) 值 call 班時,假日或夜間急診刀以 trauma 刀優先。

    (4) 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開立 post-operative order,並由上級醫師核簽。

    4. 加護病房工作職責:

    (1) 加護病房當月住院醫師與值班醫師交接班時間:

    A. W1~W5: 7:00am ~17:00pm

    B. W6: 7:00am ~12:00am

  • 21

    C. W7/假日: 8:00am ~7:00am

    (2) 請前後班醫師於上述交接班時間當面於 bedside 交班。值班醫師務必

    親自到場,不得以電話交接班。

    (3) 上班與值班時間非必要外禁止離開 GSICU II。嚴禁到開刀房上刀。

    (4) 當發現病患病情惡化必須進一步檢查或治療時,務必通知主治醫師

    ﹝正常上班時間﹞或值班總醫師﹝DT,下班時間﹞。值班總醫師應

    指導下級醫師處理,並決定是否通知值班或當科主治醫師。

    (5) 第一線醫師無法解決病患問題,卻不向上級醫師報告尋求協助時,護

    理人員應向 leader 報告。經兩位 leaders 討論確認,可以直接報告上級

    醫師。

    (6) 下列狀況務必報告當科主治醫師:

    A. 患者 expired 或 AAD

    B. 非預期 CPR 或 intubation

    C. 發生術後 complications﹝如 bleeding, leakage, etc﹞

    (7) New patient 一律先簽原本主治醫師的 service,待加護病房主治醫師查

    房評估過之後再轉 service。 (原則上都轉, 除非特別指示說不轉)

    (8) 所有 new patient 必須有下列資料:

    A. Admission Note 或 Acceptance Note

    B. CxR (特別是 ET/CVP/Chest tube 之後)

    C. 血液與生化檢查:

    a CBC/DC

    b Complete liver function: Albumin, GOT/GPT, Bil D/T,

    c Renal function: BUN/Cr

    d Electrolytes: Na, K, Cl, Ca, P

  • 22

    e ABG

    f 出血患者應至少有 PT

    g 感染或敗血症患者應有 CRP

    h 嚴重鈍傷或壓碎傷患者應有Myoglobin (blood and urine)以排

    除 Traumatic rhabdomyolysis

    D. 轉出患者應有 Transfer Note。

    E. 病危出院或死亡的患者必須有 AAD/Expiration Note,並應完成出

    院病歷。

    F. Invasive procedures (如 CPR, Intubation, Tube thoracostomy,

    Central line setting, DPL, etc)應記錄 Procedure Note。

    G. 值班醫師需有值班時段內的 Progression Note。上述轉出轉入,

    invasive procedure,重大病情變化或重要治療計畫變更(如更改抗

    生素),應於病歷上呈現對應的紀錄。W7 與假日班須有兩次紀錄。

    H. 應完成的病歷紀錄未完成時,後班醫師得請前班醫師完成。

    I. 任何懷疑腹內壓上升的患者皆可測量 IAP. 在 BAT with internal

    bleeding, Retroperitoneal hematoma, post-op pad packing 等患者須

    有 regular IAP monitor。

    J. 追蹤檢查:

    a CxR, CBC/DC, Na, K, BUN/Cr 正常狀況 QOD

    b Albiumin, GOT/GPT, Bil D/T 若正常則 QW 即可

    c Internal bleeding 患者, Hb/Hct, Q6~8h, PT/PLT 可 QD

    d QW1 檢查 U/A, 配合 Infection 做 fungus culture

    5. 各職級醫師值夜班數

    (1) 第一年住院醫師:8 班/月

    (2) 第二年住院醫師:8 班/月

  • 23

    (3) 第三年住院醫師:8 班/月

    (4) 第四年住院醫師:8 班/月

    (5) 第五年住院醫師:8 班/月

    6. 病歷書寫教學及住院醫師病歷書寫品質考核

    (1) 住院醫師學員依外科部之規定每日需撰寫所照護病患之病歷,病歷內

    容由病房總醫師及同一醫療團隊之主治醫師共同指導。

    (2) 本科每月週二 11:00-12:00 安排 Chart round,在 8G 病房會議室由康

    世晴醫師主持,由住院醫師學員提出照護病患之病歷供查核與檢討,

    並將結果回饋給該團隊專責主治醫師。

    7. 品質提升之具體作為

    (1) 對於訓練不佳之住院醫師之輔導與補強訓練方式:

    會將該住院醫師之表現回應給外科部,與外科部一起研討輔導與補強

    訓練方式。

    (2) 專科考照及格率之評估檢討

    A. 專科考照及格率: 100%

    B. 評估檢討: 依個人之考試結果,針對缺失及較弱部分,再予以加

    強 。

    (3) 訓練計畫修正之機制

    依照外科部之每月之問卷結果 針對住院醫師之回饋,予以回應或修

    正。

    每月月底最後一次加護病房病例討論會,與當月輪訓住院醫師座談,

    雙向溝通,以瞭解該月各住院醫師之學習情況。

    (三) 工作時間:

    1. 住院醫師每週一至週五為正常出勤日,週六、日及例假日休假。

    2. 每週正常工作時間連同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八十八小時。值班屬於延長

    工時。院外待命時間不列計工時,但緊急入院實際到院出勤時間列計工時。

    3. 住院醫師每日正常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連同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

  • 24

    過三十二小時,以因應各專科訓練需求。

    4. 符合下列情況,可超時工作繼續照顧特定病人,但連續工作時間仍不得超

    過三十六小時:

    (1) 病人病情危急須持續照護。

    (2) 當時事件有重要學術價值。

    (3) 基於對病人或家屬之職責。

    5. 兩次工作時間中間至少應有十小時以上休息時間。

    6. 每七日中至少應有完整二十四小時之休息,作為例假;其每四週內至少應

    有一次完整四十八小時以上之休息。但下列情形致無法完整休息者,不在

    此限:

    (1) 因天災、事變或重大突發事件。

    (2) 病人病情危急,病人本人或家屬請求由原住院醫師持續照護,並經同

    意者。

  • 25

    六六六六、、、、學術活動學術活動學術活動學術活動

    日 期 星 期 時 間 主 題 地 點

    每月 1.16 日 不定 Orientation 及病歷審查討論 GSICU II 會議室

    每週 二 07:15 ICU Case Conference GSICU II 會議室

    每週 二 11:00 Chart Round Teaching 8G 討論室

    每週 三 14:00 主任床邊教學及教學住診 GSICU II 會議室

    第二週 四 07:00 與急診科 Combine Case Conference 質子中心討論室

    第三週 四 07:15 Journal Meeting GSICU II 會議室

    最後一週 四 07:00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Conference GSICU II 會議室

    每週 四 15:00 床邊教學及教學住診 8G 討論室

    第三週 五 07:00 外傷中心晨會 檢驗醫學科中央實驗室大

    會議室(醫學二樓)

    每週 五 09:00 加護病房跨領域查房(請 PGY 學員

    務必參加)及教學住診 GSICU II 會議室

    隔週 五 11:00 床邊教學及教學住診 8G 討論室

    ※詳細教學活動內容請見外科部網站上外傷急症外科班表附件晨會表。

  • 26

    七七七七 評估評估評估評估:

    (一) 考評方式:

    1. 第一年住院醫師:

    (1) 筆試:依外科部規定辦理。

    (2) 輪訓期間表現考評依照迷你臨床評估演練(Mini-CEX)。

    2. 第二年住院醫師:

    (1) 筆試:依外科部規定辦理。

    (2) 輪訓期間表現考評依照迷你臨床評估演練(Mini-CEX)。

    3. 第三年到第四年住院醫師:

    (1) 筆試:每年度由一般外科系舉辦期中及期末共二次考試以驗收受訓成果,

    其成績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10%。

    (2) 口試:每年度由一般外科系舉辦期中及期末共二次考試以驗收受訓成果,

    其成績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10%。

    (3) 現場表現之整體評分:每月由指導之主治醫師依「住院醫師訓練考核表」

    予以考核,其成績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30%。

    (4) 客觀評量:mini CEX,DOPS(詳如附件) 成績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20%。

    (5) 學習歷程記錄(portofolio):各項教學活動總出席率,學習記錄完成率,教

    學回饋完成率,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30%。

    4. 第五年住院醫師:

    (1) 進階學習表現之整體評分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40%。

    (2) 發表論文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20%。

    (3) 次專長訓練成果報告及評核結果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40%。。。。

    (二) 完成住院醫師訓練晉升科主治醫師甄審方式:

    1. 每年十一月由醫教會調查各科主治醫師明年度擬晉升主治醫師人數呈部(系、

    科)主任及院長核定。

    2. 每年四月由院方聘請相關科系副教授級以上或資深主治醫師組成評審小組負

    責評審,其方式採口試同時參考自行提報之相關優秀表現資料予以評審,其成

  • 27

    績佔晉升總成績 20%。

    3. 個人在住院醫師訓練期間各職級年度考核成績之評核佔晉升總成績 50%。

    4. 提示一篇以第一作者發表於國內或國外之研究論文。

    5. 科主任評核成績佔晉升總成績 20%。

    6. 部主任評核成績佔晉升總成績 10%。

    7. 住院醫師須完成如以下 P.15 - P.18 之完整訓練,才能符合申請晉升主治醫師之

    基本要求。

    (三) 訓練考評及雙向回饋機制:

    1. 住院醫師之訓練考核表(附件一):依照住院醫師臨床表現包括專業知識、X 光

    判讀、醫病溝通能力、外科手術技巧、病歷紀錄品質等於月中或月底打分數。

    2. 每月由指導之主治醫師依『住院醫師訓練考核表』予以考核,其成績佔年度職

    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50%。

    3. 年度結束前辦理甄試考試,其成績佔年度職級晉升考核總成績 50%。

    4. 科內如有安排 Conference 則予 Test,其成績做為平時考核之參考資料。

    5. 各項考核成績將由外科部行政秘書登錄於『住院醫師考核記錄表』並核算年度

    總成績。

    6. 年度結束前由醫教會將『住院醫師續聘評核彙總表』交部(系、科)秘書填寫

    平時及年度考核成績並核算總成績後轉呈科主任、部主任,醫教會主席及院長

    核定後作為明年度續(解)聘之依據。

    7. 針對科內住院醫師考評期間表現不理想者,由該月帶領該住院醫師之主治醫師

    或主任,加強醫學知識之導讀或臨床技能之訓練。

    8. 直接觀察之操作型技巧(DOPS):對於 PGY 及 junior resident,外科部設有針對

    核心課程項目之 DOPS 於該員訓練完畢後,指導之主治醫師會對該醫師之

    paformance 打分數。

    9. 回饋方式於住院醫師訓練完畢時,負責主治醫師會與住院醫師討論,並給予回

    饋指導。

    (四) 輔導機制

    每位住院醫師皆有一位主治醫師指導,主治醫師除給與醫學專業領域的指導外,另

    外對住院醫師生活上遇到的難題亦給與關心及諮詢,協助解決其困難。

  • 28

    参参参参、、、、各職及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及基準各職及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及基準各職及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及基準各職及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及基準

    一一一一、、、、外傷急症外科住院醫師訓練計劃外傷急症外科住院醫師訓練計劃外傷急症外科住院醫師訓練計劃外傷急症外科住院醫師訓練計劃及考核制度及考核制度及考核制度及考核制度

    (一) 訓練年限:R3 至 R5 共三年。

    (二) 訓練過程:

    1. R1、R2 於外科部訓練。

    2. R3-R5 在本科訓練。

    (三) 訓練內容:

    參照中華民國外科醫學會、消化系外科醫學會、及急救加護醫學會之專科醫

    師訓練課程綱要,並配合本院母科之訓練特色及內容,加上校長指示各組專

    科應有多重外傷之訓練,而訂定之。

    (四) 專科醫師取得:

    1. R4 於上半年可參加外科專科醫師甄試。

    2. R5 完成訓練後可參加消化外科專科醫師甄試。

    3. 若加上一年重症醫學訓練,於專科訓練完成可參加急救加護醫學會重症專

    科醫師甄試。

    (五) 職務晉升:

    1. 完成第五年之訓練後,則依院內規定晉升。

    2. 晉升本科一般級主治醫師必需有高級外傷救命術 (ATLS) 訓練合格之明。

  • 29

    二二二二、、、、各職級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各職級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各職級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各職級住院醫師訓練項目

    (一一一一) 第一年住院醫師:

    1. 常見外科急症診斷及術後病人照護

    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症、消化性潰瘍破裂、胃腫瘤併發症、小腸

    腫瘤併發症、 腸缺血、腸道破裂、腸阻塞、腸道麻痺、腹膜炎、肝腫瘤併

    發症、腹腔內出血、大量消化道出血、出血性休克、急性腹膜炎、急性腹痛、

    慢性腹痛、大腸憩室炎、大腸阻塞、大腸破裂、下消化道出血、肝硬化併發

    症、食道靜脈瘤出血。

    2. 外傷急救及處置及外傷病人照護

    多重外傷處理、腹部鈍傷、肝撕裂傷、脾臟撕裂傷、腎臟撕裂傷、胰臟撕裂

    傷。

    3. 基本手術技巧

    無菌觀念、消毒、手術野鋪單、器械使用、傷口縫合。

    (二二二二) 第二年住院醫師:

    1. 常見外科急症診斷及術後病人照護

    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症、消化性潰瘍破裂、胃腫瘤併發症、小腸

    腫瘤併發症、 腸缺血、腸道破裂、腸阻塞、腸道麻痺、腹膜炎、肝腫瘤併

    發症、腹腔內出血、大量消化道出血、出血性休克、急性腹膜炎、急性腹痛、

    慢性腹痛、大腸憩室炎、大腸阻塞、大腸破裂、下消化道出血、肝硬化併發

    症、食道靜脈瘤出血。

    2. 外傷急救及處置及外傷病人照護

    多重外傷處理、腹部鈍傷、肝撕裂傷、脾臟撕裂傷、腎臟撕裂傷、胰臟撕裂

    傷。

    3. 基本手術技巧

    無菌觀念、消毒、手術野鋪單、器械使用、傷口縫合。

  • 30

    (三) 外傷急症外科 R3&R4 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及需完成訓練最低數量表

    訓練項目(或排程)

    完成訓練最低數量(件) 訓練品質

    手術主刀或

    診察實習

    手術第一助手

    或診察見習

    合 格

    基 準

    1. Basic & advanced knowledge Test

    (teaching, case conference, ward round) Report

    2. Critical and emergency medicine Test

    3.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clinical materials

    Report

    4. Training of administration

    5. Gastric surgery 20 20 Recording

    6.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20 20

    7. Thyroid surgery 20 20

    8. Breast surgery 10 20

    9. Laparotomy 20 20

    10. Pancreatic surgery 5

    11. Gall bladder operation 5 20

    12. Biliary tract operation 10 20

    13. Liver surgery 5

    R3 及 R4 之學習年度主要是跟從主治和其他資深主治醫師就外科進階部份作重

    大加強,在這年度中亦需就整理臨床資料中,學習來完成論文著述,要參與研究

    工作動物實驗,以進入學術之領域要到其他有關部門學習超音波及內視鏡等有關

    技巧,以擴充未來臨床之能力。另外也要學習及擔負部份教學的工作,以期成為

    未來之承先啟後之任務。

  • 31

    (四) 外傷急症外科 R5 總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及需完成訓練最低數量表

    訓練項目(或排程)

    完成訓練最低數量(件) 訓練品質

    手術主刀或

    診察實習

    手術第一助手

    或診察見習

    合 格

    基 準

    1. Basic & advanced knowledge Test

    (basic teaching, case conference,

    ward round) Report

    2. Critical and emergency medicine Test

    3.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clinical materials

    Report

    4. Administrating training Evaluation

    5. Papers writing Report

    6. Gastric surgery 20 30 Recording

    7. Intestinal surgery 20 30

    8. Thyroid surgery 20 20

    9. Breast surgery 10 20

    10. Biliary surgery 20 20

    11. Pancreatic operation 5 10

    12. Laparoscopic surgery 15 20

    13. Animal experience

    14. Liver surgery 5 10

    R5 年度是一般外科之學識和技術各方面趨向成熟階段、臨床工作要培養能夠獨

    當一面,在急診及病房要能夠做獨立判斷、思考及治療計劃之訓練,各主治醫師

    要密切從旁督導。這年度要開始能夠從事比較困難及複雜的外科手術。要開始學

    習醫務行政的實地運作。主持教學迴診及討論會等。

  • 32

    (五) Training Courses of Trauma & Emergency Surgery

    訓訓訓訓 練練練練

    R3 R4 R5

    單單單單 位位位位

    Training Course Mon. Training Course Mon. Training Course Mon.

    外外外外

    傷傷傷傷

    科科科科

    ︵︵︵︵

    一一一一

    般般般般

    外外外外

    科科科科

    ︶︶︶︶

    Torso Trauma 3 Torso Trauma 4 Torso Trauma 4

    Critical Care 1

    小小小小 計計計計 4 4 4

    一消一消一消一消

    般化般化般化般化

    外系外系外系外系

    科外科外科外科外

    GS 1 GS 4 GS 7

    及科及科及科及科

    其其其其

    他他他他 Prot 1 Prot 1

    小計小計小計小計 2 5 7

    其其其其 Plastic Surgery 1 Chest Surgery 1

    ED 1

    Ped 1

    KL 1

    1

    他他他他 CY 2 2

    小計小計小計小計 6 3 1

  • 33

    三三三三、、、、 常見常見常見常見疾病疾病疾病疾病、、、、急症及急症及急症及急症及合併症之合併症之合併症之合併症之鑑別診斷與處理方式鑑別診斷與處理方式鑑別診斷與處理方式鑑別診斷與處理方式

    (一一一一)、、、、 專科常見併發症與處置

    1. Abdominal Wound disruption

    (1) 鑑別診斷

    A、 Is there any provocating factors? Cough, difficult defication, asthma

    B、 Is there any risk factor for poor fascia healing? DM, liver cirrhosis,

    malnutrition, chronic bedridden status?

    C、 How is the status of the residual suture material ?

    (2) 緊急處置

    A、 Complete bed rest and check vital sign

    B、 Determine respiration pattern and give O2 prong or O2 mask

    C、 Determine the extent and depth of fascia disruption

    D、 Determine the viability of exposed viscera

    E、 Wet dressing for exposed viscera

    F、 Prepare emergent operation for repair

    (3) 通報系統:

    DT 班 CR 與 G1 班或 GN 班主治醫師

    A、 通報項目

    a Vital sign

  • 34

    b Respirationpattern

    c Extent of disruption

    d Viability of exposed viscera

    e Other associated conditions

    2. Post-operation bleeding

    (1) 鑑別診斷

    A、 Is this bleeding associated with operation or a new bleeding?

    B、 Is this a rebleeding due to torso trauma?

    C、 What is the most likely bleeding site?

    D、 Is the bleeding active or not?

    (2) 緊急處置

    A、 Set adequate IV access and start fluid resuscitation.

    B、 Prepare blood product

    C、 Check vital sign and evaluate if shock or not

    D、 Check hemogram and coagulation status

    E、 Follow up ACLS protocol if shock presents

    (3) 通報系統:

    DT 班 CR 與 G1 班或 GN 班主治醫師

    A、 通報項目

  • 35

    a Vital sign

    b Impending shock or not

    c Estimated blood loss amount

    d Speculated bleeding site from physical evaluation

    e Available lab data

    f Preliminary further plan- operation or angiography

    3. Anastomosis leakage

    (1) 鑑別診斷

    A、 What is the character of drainage tube?

    B、 When does the drainage content change?

    C、 The amount of drainage

    D、 Other associated symptoms.

    (2) 緊急處置

    A、 Check vital sign

    B、 Complete physical examination.

    C、 Start NPO

    (3) 通報系統:

    (4) DT 班 CR 與 G1 班或 GN 班主治醫師

    A、 通報項目

  • 36

    a Patient vital sign

    b When does the drainage changed.

    c The amount of drainage.

    d Other associated symptoms and signs.

    4. Respiration distress

    (1) 鑑別診斷

    A、 When does the respiration distress start?

    B、 Are there any associated symptoms?

    C、 Is there any cyanosis presentations?

    D、 Is there any provocative event ?

    (2) 緊急處置

    A、 Check patient vital sign

    B、 Follow ACLS protocol to check ABC

    C、 Evaluation need for intubation

    D、 Give oxygen supplement

    E、 Do ABG, blood study, EGK, CXR as possible

    (3) 通報系統:

    DT 班 CR 與 G1 班或 GN 班主治醫師

    A、 通報項目

  • 37

    a Patient vital sign

    b Patient respiration pattern

    c Associated symptoms

    d The need for intubation or not.

    5. Conscious change

    (1) 鑑別診斷

    A、 When does the conscious changed?

    B、 Are there any associated symptoms?

    C、 Is there any cyanosis presentations?

    D、 What is the usual conscious presentation of this patient?

    (2) 緊急處置

    A、 Check and provide secure airway.

    B、 Check vital sign

    C、 Check lab for anemia, electrolyte imbalance.

    D、 Check blood sugar

    E、 Consider brain CT study.

    (3) 通報系統:

    DT 班 CR 與 G1 班或 GN 班主治醫師

    A、 通報項目

  • 38

    a The latest conscious level and vital sign

    b Lab data for anemia, electrolyte, blood sugar

    c Respiration pattern and airway patency

    6. Acute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pain

    (1) 鑑別診斷

    A、 When dose abdominal pain start ?

    B、 Any associated symptoms

    C、 How many days after operation?

    D、 Is it associated with operation

    (2) 緊急處置

    A、 Check vital sign and watch for fever

    B、 Check drainage content and patency.

    C、 Complete abdominal physical examination.

    D、 Complete examination of surgical site.

    E、 Check blood hemogram and chemistry.

    (3) 通報系統:

    DT 班 CR 與 G1 班或 GN 班主治醫師

    A、 通報項目

  • 39

    a Vital sign and respiration pattern

    b Character of abdominal pain and physical exam results

    c Associated symptoms

    d Laboratory data

    7. Massive GI bleeding

    (1) 鑑別診斷

    A、 When dose GI bleeding start

    B、 Upper GI or lower GI origin?

    C、 Is it operation related?

    D、 Other associated symptom

    (2) 緊急處置

    A、 Check vital sign and secure airway

    B、 Estimate amount of blood loss

    C、 Set patent IV access and give fluid resuscitation

    D、 Prepare blood product

    E、 Review operation procedure.

    (3) 通報系統:

    DT 班 CR 與 G1 班或 GN 班主治醫師

    A、 通報項目

  • 40

    a Vital sign and airway patency

    b Estimated blood loss

    c Speculated bleeding origin

    d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performed in this patient.

    8. Sudden collapse

    (1) 鑑別診斷

    A、 Is this CNS related collapse?

    B、 Is this heart related collapse?

    C、 Is this operation related collapse ?

    D、 Other possible cause? Metabolic factors?

    (2) 緊急處置

    A、 Start ACLS protocol and CPCR

    B、 Complete laboratory study

    C、 Review operation procedure in this patient

    D、 Arrange ABG, CXR, EKG as possible

    E、 Review possible provocative events

    (3) 通報系統:

    DT 班 CR 與 G1 班或 GN 班主治醫師

    A、 通報項目

  • 41

    a When dose collapse onset

    b Latest vital sign and GCS

    c Speculated cause of collapse

    d Further study plan, brain CT or others.

    9. Shock

    (1) 鑑別診斷

    A、 What is the etiology of shock

    B、 Is this a hemorrhagic shock?

    C、 Is this operation related

    D、 Other associated symptoms

    (2) 緊急處置

    A、 Check vital sign and GCS

    B、 Set IV and fluid resuscitation

    C、 Check surgical site, drainage for possible bleeding.

    D、 Complete physical examination

    E、 Do ABG,CXR,EKG as possible

    F、 Review operation procedure in this patient

    (3) 通報系統:

    DT 班 CR 與 G1 班或 GN 班主治醫師

  • 42

    A、 通報項目

    a When does shock happen

    b Latest vital sign and GCS

    c Condition of surgical site and drainage

    d Operation procedure in this patient.

    e Patient response to resuscitation.

    10. Acute focal neurological deficit

    (1) 鑑別診斷

    A、 When dose focal sign happen

    B、 The extent of focal sign, upper limb or lower limb

    C、 A complete deficit or incomplete?

    D、 Other associated symptoms

    (2) 緊急處置

    A、 Check vital sign and respiration pattern

    B、 Complete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including anal tone.

    C、 Complete laboratory data

    D、 Do EKG and review heart disease history

    E、 Provide oxygen

    F、 Evaluate need for Neurology consult.

  • 43

    (3) 通報系統:

    DT 班 CR 與 G1 班或 GN 班主治醫師

    A、 通報項目

    a When dose focal sign happen

    b Latest vital sign, respiration pattern and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c Latest laboratory data

    d Need for Neurology consultation or not.

  • 44

    主要參考文獻及教課書主要參考文獻及教課書主要參考文獻及教課書主要參考文獻及教課書

    I. Textbook:

    1. Trauma (Moore, Mattox & Feliciano)

    2. Emergency Medicine (Tintinali, Rothstein & Krome)

    3. Textbook of Surgery (Davis & Christopher)

    4. Principle of Surgery (Schwartz)

    5. Abdominal Operations (Maingot)

    6. Advance in Trauma (Maull)

    7.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 (8 Volumes) (McCarthy)

    8. Plastic Surgery (Grabb & Smith)

    9. Surgery of Facial Fracturs (Dingman & Natvig)

    10. The Hand (Kilgore and Graham)

    11. Acute Management of the Burned Patient (JAJ Mantyn)

    12. Complication in Surgery and Trauma (Greenfield)

    13. Fractures (Rockwood, Vol. I-III)

    14. 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edics (Vol. I-III)

    15. Critical Care (Civetta, Taylor, Kirby)

    16. Complication of Trauma (Mattox)

    17. Thoracic Surgery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hest Injuries) (Webb & Bessor)

    II. Reference Journal:

    1. Journal of Trauma

    2.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3.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4. Annals of Surgery

    5. Archives of Surgery

    6.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7.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

    8. Surgery

    9. Surgery, Gynecology and Obstertrics

    10. Chang Gung Medical Journal

  • 肆肆肆肆、、、、附件附件附件附件

    一一一一、、、、客觀評量表客觀評量表客觀評量表客觀評量表

    外傷急症外科住院醫師外傷急症外科住院醫師外傷急症外科住院醫師外傷急症外科住院醫師

    迷你臨床演練評量(Mini-CEX)

    地點地點地點地點:□門診 □急診 □一般病房 □加護病房

    病人病人病人病人:□男 □女 年齡年齡年齡年齡:╴╴ □新病人 □舊病人

    診斷診斷診斷診斷:╴╴╴╴╴╴╴╴╴╴╴╴╴╴╴╴╴╴╴╴╴╴╴╴╴╴╴╴╴╴

    評量重點評量重點評量重點評量重點:□病情蒐集 □診斷 □治療 □諮詢衛教

    自自自自覺困難程度覺困難程度覺困難程度覺困難程度:□低 □中 □高 進行時間進行時間進行時間進行時間: 分

    評等項目評等項目評等項目評等項目 未達期待未達期待未達期待未達期待 達到期待達到期待達到期待達到期待 超過期待超過期待超過期待超過期待 未評未評未評未評 1 2 3 4 5 6 NA

    Task-specific

    1 醫療面談 □ □ □ □ □ □ □

    2 身體檢查 □ □ □ □ □ □ □

    3 臨床判斷 □ □ □ □ □ □ □

    4 衛教諮商 □ □ □ □ □ □ □

    General performance

    5 人道專業 □ □ □ □ □ □ □

    6 組織效能 □ □ □ □ □ □ □

    7 整體表現 □ □ □ □ □ □ □

    教師評語教師評語教師評語教師評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分教師簽章評分教師簽章評分教師簽章評分教師簽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治醫師 □Fellow/總醫師 □住院醫師 □其他醫療人員_________

    學員改善計劃學員改善計劃學員改善計劃學員改善計劃:

    學員對本次評量滿意程度學員對本次評量滿意程度學員對本次評量滿意程度學員對本次評量滿意程度:

    低 □1 □2 | □3 □4 | □5 □6 高

    學員簽章學員簽章學員簽章學員簽章:

    □M5 □M6 □M7 □PGY □R1 □R2 □R3 □其他________________

    時間時間時間時間: 年 月 日

  • 46

    迷你臨床演練評量指引迷你臨床演練評量指引迷你臨床演練評量指引迷你臨床演練評量指引

    迷你臨床演練評量(Mini-CEX)注重學員與病人溝通時所表現的核心技能,無論在任何場所,只

    需要花費 20 至 30 分鐘的時間,臨床教師很容易在例行診療工作中,藉由直接觀察學員語病人間之互

    動,執行這種簡易的評量與教學;累積多次的觀察評量,即可提供有效且可信賴的評量標準。

    建議臨床教師能對醫療團隊中之學員,分別執行一次迷你臨床演練評量,無論在門急診或病房、入

    院或出院,只要臨床教師及學員能相互配合時間,即可進行。

    DESCRIPTORS OF COMPETENCIES

    DEMOSTRATED DURING THE MINI-CEX 有關有關有關有關 MINI-CEX 評量項目評量項目評量項目評量項目::::

    1、、、、 MEDICAL INTERVIEW SKILL: Facilitates patient’s telling of story;effectively uses

    questions/directions to obtain accurate, adequate

    information needed;responds appropriately to affect,

    non-verbal cues.

    1、、、、醫療面談醫療面談醫療面談醫療面談((((Medical Interview Skills):):):):

    鼓勵病人說故事;有效得利用問題或導引

    來獲得所須知正確而足夠的訊息;對病人

    之情緒及肢體語言能適當的回應。

    2、、、、PHYSICAL EXAMINATION SKILL:

    Follows efficient, logical sequence;

    balances screening/diagnostic steps for problem;

    informs patient;sensitive to patient’s comfort, modesty

    2、、、、身體檢查身體檢查身體檢查身體檢查((((Physical Examination Skills):):):):

    依效率及合理之次序;醫病情均衡的操作

    篩選或診斷之步驟;告知檢查事項;適當

    而審慎的處理病人之不適。

    3、、、、HUMANISTIC

    QUALITIES/PROFESSIONALISM:

    Show respect, compassion, empathy, establishes trust;

    attends to patient’s needs of comfort, modesty,

    confidentiality, information.

    3、、、、人道專業人道專業人道專業人道專業((((Humanistic

    Qualities/Professionalism):):):):

    表現尊重、憐憫、感同身受;建立信賴感;

    處理病人對舒適、謙遜、守密、渴望訊息

    的需求。

    4、、、、CLINICAL JUDGMENT:

    Selectively orders/performs appropriate diagnostic

    studies, considers risks, benefits.

    4、、、、臨床判斷臨床判斷臨床判斷臨床判斷((((Clinical Judgment):):):):

    適當的處置診察步驟;考慮利弊得失。

    5、、、、COUNSELING SKILLS:

    Explains rationale for test/treatment, obtains patient’s

    consent, educates/counsels regarding management.

    5、、、、諮商衛教諮商衛教諮商衛教諮商衛教((((Counseling Skills):):):):

    解釋檢查或處置的基本理由;獲得病人同

    意;有關處置之教育與諮商。

    6、、、、ORHANIZATION/EFFICIENCY:

    Prioritizes;is timely;succinct.

    6、、、、組織效能組織效能組織效能組織效能((((Organization/Efficiency):):):):

    按優先順序處置;及時而適時;歷練而簡

    潔。

    7、、、、OVERALL CLINICAL COMPETENCE:

    Demonstrates judgment, synthesis, caring,

    effectiveness, efficiency.

    7、、、、整體適任整體適任整體適任整體適任((((Overall Clinical Competence):):):):

    判斷、整合、愛心、效率、功能的整體評量。

  • 47

    二二二二、、、、訓練考核表訓練考核表訓練考核表訓練考核表:

    長庚醫院住院醫師定期評核表

    住院醫師姓名: 院內職級:

    訓練院區: 訓練科別: 訓練醫師:

    評核期間: 年度 月 日至 月 日

    類別 項目 配分 受評人自評 指導訓練醫師

    分數 分數

    學識 (40%)

    基本醫學知識了解情形 10%

    臨床診斷能力 10%

    臨床病例討論能力 10%

    檢驗報告(含 X 光)判讀能力 10%

    醫務 (30%)

    醫務行政配合能力 10%

    病歷記載品質評核 10%

    教育能力(訓練醫護人員能力) 10%

    品德 (30%)

    對病患照顧用心程度 10%

    工作態度(責任感及工作勤奮程度) 10%

    同事間相處能力 10%

    合計 100%

    說明

    回饋

    (1)受評人說明:

    受評人:___________

    (2)指導訓練醫師說明:

    指導訓練醫師:________________

    (3)受評人意見回饋:

    受評人:______________

    1. 指導訓練醫師(主治醫師、資深住院醫師)係依科內當月份排班表指定住院醫師

    跟隨學習之指導主治師或指導住院醫師。

    2. 本表於受評人自評後(步驟 1),由各科行政祕書於每月 25 日交給指導訓練醫

    師針對當月份指導之住院醫師予以評分(步驟 2)並於次月 5 日前完成受評人意

    見回饋(步驟 3)。

    3. 科行政助理(專科祕書)除存檔本表外,於次月 15 日前須將考核資料輸入「HIS

    住院醫師訓練作業」以供查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