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設計 -...

6
雙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設計 林政昇 曾振東 國立勤益技術學院電子工程系/資訊與電能科技研究所 摘 要 本文提出雙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的設計,此低通濾波器由兩對耦合微帶 線相互連接組合而成。此低通濾波器具有接近截止頻率陡直響應特性、結構簡 單、低介入通帶損失與小的電路尺寸之優點。濾波器的特性分析以耦合傳輸線 等效模型電路進行,並運用所得之設計公式進行 3-dB 截止頻率為 2.45 5.2GHz 低通濾波器設計,電氣特性以電磁軟體(IE3D)進行模擬,實際電路以 微帶線結構製作。由模擬電路與實際電路之頻率響應驗證本電路設計流程之正 確性,結果顯示實際量測與模擬結果具有相當之一致性。 關鍵詞: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 DOUBLE COUPLED-LINE LOW-PASS FILTER DESIGN Zheng-Sheng Lin Jan-Dong Tseng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ergy / National Chin-Y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chung, Taiwan 411, R.O.C. Key Words: coupled, microstrip, low-pass, filter.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double coupled-line low-pass filter design. The filter consists of two coupled lines connected end-to-end with a com- mon point. The low-pass filter has a sharp slope response near the 3-dB frequency cutoff point, low passband insertion loss, and compact size. The circui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a coupled transmission line and a T-type equivalent circuit, and the circuit was evaluated by an electromagnetic simulator, IE3D. Two low-pass filters with 3-dB cutoff frequency at 2.45 and 5.2GHz were designed and measured. The measured and simulated re- sults show good agreement in the frequency range from 0.1 to 13GHz. 一、前 言 電子科技不斷進步,全球無線通訊市場及電子產品蓬 勃發展,高頻及微波電路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各式各 樣的無線通信系統中。而在無線通訊系統中,低通濾波器 一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運用在混波器、天線陣列、功 率放大器。在較低的頻率範圍,濾波器元件可使用電感、 電容元件,但在高頻時,由於元件材質本身的特性而無法 成為好的電感或電容器,取而代之的使用傳輸線結構作為 濾波器的組成元件。使用傳輸線設計濾波器具有結構簡 單、製造成本低廉[1-4],適用於現今的印刷電路技術等優 越性。 技術學刊 第二十一卷 第一期 民國九十五年 69 Journal of Technology, Vol. 21, No. 1, pp. 69-74 (2005)

Transcript of 雙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設計 -...

雙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設計

林政昇 曾振東

國立勤益技術學院電子工程系/資訊與電能科技研究所

摘 要

本文提出雙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的設計,此低通濾波器由兩對耦合微帶

線相互連接組合而成。此低通濾波器具有接近截止頻率陡直響應特性、結構簡

單、低介入通帶損失與小的電路尺寸之優點。濾波器的特性分析以耦合傳輸線

等效模型電路進行,並運用所得之設計公式進行 3-dB 截止頻率為 2.45 和

5.2GHz 低通濾波器設計,電氣特性以電磁軟體(IE3D)進行模擬,實際電路以

微帶線結構製作。由模擬電路與實際電路之頻率響應驗證本電路設計流程之正

確性,結果顯示實際量測與模擬結果具有相當之一致性。

關鍵詞: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

DOUBLE COUPLED-LINE LOW-PASS FILTER DESIGN

Zheng-Sheng Lin Jan-Dong Tseng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ergy / National Chin-Y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chung, Taiwan 411, R.O.C.

Key Words: coupled, microstrip, low-pass, filter.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double coupled-line low-pass filter design. The filter consists of two coupled lines connected end-to-end with a com-mon point. The low-pass filter has a sharp slope response near the 3-dB frequency cutoff point, low passband insertion loss, and compact size. The circui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a coupled transmission line and a T-type equivalent circuit, and the circuit was evaluated by an electromagnetic simulator, IE3D. Two low-pass filters with 3-dB cutoff frequency at 2.45 and 5.2GHz were designed and measured. The measured and simulated re-sults show good agreement in the frequency range from 0.1 to 13GHz.

一、前 言

電子科技不斷進步,全球無線通訊市場及電子產品蓬

勃發展,高頻及微波電路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各式各

樣的無線通信系統中。而在無線通訊系統中,低通濾波器

一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運用在混波器、天線陣列、功

率放大器。在較低的頻率範圍,濾波器元件可使用電感、

電容元件,但在高頻時,由於元件材質本身的特性而無法

成為好的電感或電容器,取而代之的使用傳輸線結構作為

濾波器的組成元件。使用傳輸線設計濾波器具有結構簡

單、製造成本低廉[1-4],適用於現今的印刷電路技術等優

越性。

技術學刊 第二十一卷 第一期 民國九十五年 69Journal of Technology, Vol. 21, No. 1, pp. 69-74 (2005)

70 技術學刊 第二十一卷 第一期 民國九十五年

在應用日趨重要的數位無線與多媒體無線通訊系統

中,寬頻無線通訊的新架構如 IEEE 802.16(WiMAX)[5-8]等系統皆運用寬頻道特性以增進通訊系統的傳輸速率與降

低通訊功率。此項運用固然可以大幅提昇通訊系統的整體

效能,然而對射頻電路設計形成新的挑戰與考驗。低通濾

波器的設計必須抑制非常寬頻帶的雜訊信號,如寄生信號

和諧波,因此,在設計低通濾波器時需要具有寬截止頻帶

和陡直的截止頻率響應的特性。為了達到超寬截止頻帶和

陡直的截止頻率,已有若干技術發展與探討[9-15]。 本文以傳輸線結構設計出雙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

此低通濾波器由兩對耦合微帶線相互連接組合而成,其設

計原理以傳輸線等效模型構成。雙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

結構經由電磁模擬軟體(IE3D)和實際電路量測來驗證本電

路設計流程之正確性。

二、傳輸線等效模型

圖 1 為雙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的基本結構。雙耦合

微帶線低通濾波器是利用兩對長度分別為 L1、L2,線寬為

W2,間隙為 S 的耦合微帶線組合而成,連接點線寬為 W3,

其中一對耦合線尾端開路,另一對耦合線分別接至輸入及

輸出埠。 耦合線為四埠網路,在四埠網路裡,若以各埠的電壓

和電流為分析變數,則可定義出阻抗矩陣[16,17]。

=

4

3

2

1

44434241

34333231

24232221

14131211

4

3

2

1

I

III

ZZZZZZZZZZZZZZZZ

V

VVV

(1)

因此雙耦合微帶線以電流電壓關係表示耦合微帶線之

傳輸線模型,如圖 2 所示,其中 Zoel 和 Zool 為長度 L1 之平

行耦合微帶線的奇模和偶模阻抗,Zoe2 和 Zoo2 為長度 L2 之

平行耦合微帶線的奇模和偶模阻抗。 令 V11,V12,V13,V14和 I11,I12,I13,I14為第一對耦合微帶線各

埠電壓與電流,同時令 V21,V22,V23,V24 和 I21,I22,I23,I24 為第二

對耦合微帶線各埠電壓與電流。由於兩對耦合微帶線在中

間點連接,因此設定 Zin 為第二對耦合微帶線由連接點看進

去之輸入阻抗。 為了方便分析,由連接點分段處理,已知第二對耦合

微帶線之埠 3 和埠 4 皆為開路,如圖 3(a)所示,因此其邊

界條件為

I23=I24=0 (2a)

V21=V22=V=IZin (2b)

圖 1 雙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結構圖

圖 2 雙耦合微帶線低通濾器之傳輸線模型

I21+I22=I (2c)

將(2a)、(2b)及(2c)式代入阻抗矩陣(1)式中,可以得到

輸入阻抗 Zin 為

Zin= IV =

2j− Zoe2 cot θL2 (3)

由於第二對耦合線在埠 1、2 連接,因此不會產生奇模,由

(3)式的結果得知,在連接點之輸入阻抗的確僅與偶模阻

(Zoe2)及傳輸線長度(θL2)有關。此結果成為第一對耦合線的

邊界條件。從圖 3(b)可知第一對耦合微帶線之邊界條件為

I13+I14+I=0 (4a)

林政昇、曾振東:雙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設計 71

(a) (b)

圖 3 (a)第二對耦合微帶線傳輸線模型 (b)第一對耦合微帶線傳輸線模型

V13=V14=V=IZin (4b)

將(3)、(4a)與(4b)式代入阻抗矩陣(1)式中,可推導出

整體濾波器的阻抗參數 (Z parameter) 為

Z11=Z22=

2j (Zoe1 cot θL1− Zoo1 tan θL1)

+

2j

+ 1122

122

1

LoeLoe

LoecotZcotZ

cscZθθ

θ (5a)

Z12=Z21=

2j (Zoe1 cot θL1+ Zoo1 tan θL1)

+

2j

+ 1122

122

1

LoeLoe

LoecotZcotZ

cscZθθ

θ (5b)

在忽略奇模與偶模的相速度差異的條件下,θL1 和 θL2

分別代表第一及二對耦合微帶線之電氣長度。由於電路結

構為左右對稱,所以在(5a)、(5b)式裡得到 Z11 = Z22、Z12= Z21。在(5a)、(5b)式中並無第二對耦合微帶線之奇模阻抗

(Zoo2),主要的原因是第二對耦合微帶線互相連接,無產生

奇模的條件,所以使得第二對耦合微帶線之 Zoo2 對電路沒

有影響。 為了方便瞭解電路結構的頻率響應,所以將濾波器的

阻抗參數(Z parameter)轉換成以散射參數(S parameter)表示,(6a)、(6b)式為 Z 參數與 S 參數之間轉換關係。

21122211

211222112211 ))((

))((

ZZZZZZ

ZZZZZZSS

oo

oo−++

−+−== (6a)

21122211

212112 ))((

2

ZZZZZZ

ZZSS

oo

o−++

== (6b)

圖 4 雙耦合線低通濾波器(a)T 型等效電路圖及 (b)等效 LC 元件電路圖

其中,Zo 為參考阻抗並設定為 50Ω。 將(5a)和(5b)式代入(6a)和(6b)式,可以得到雙耦合微

帶線低通濾波器結構之 S 參數表示式

)])(([)()(

)()(2

2

2211 QIGIKjZQIZIGQIIG

QIZIGQIIGSS

oo

o

−−++−−+−

−++−== (7a)

S21=S12=

)])(([)()()])(([

2 QIGIKjZQIZIGQIIGQIGIKjZ

oo

o

−−++−−+−−++ (7b)

其中變數 、、、 122

11111 csctancot LoeLooLoe ZKZGZI θθθ ===

22 cot LoeZQ θ= , oZ 為參考阻抗。

為了方便瞭解電路特性及尋找設計方式,以(5a)及(5b)式轉換為 T 型等效電路,由(5a)及(5b)式得知 Z11=Z22、

Z12=Z21,在此條件下,網路具有互易性,因此,可以得到

互易性雙埠網路 T 型等效電路,如圖 4(a)所示。其中 Z1= Z11− Z12= Z22− Z12、Z2= Z12,將(5a)和(5b)式代入 Z1、Z2 中,

得到

Z1=jZoo1 tan θL1 (8a)

Z2=

2j (Zoe1 cot θL1+ Zoo1 tan θL1)

+

2j

+ 1122

122

1

LoeLoe

LoecotZcotZ

cscZθθ

θ (8b)

由(8a)式得知,θL1 在 0 到 π/2 之間,Z1 為純虛部阻抗且為

正值,因此,Z1 等效為一電感;在(8b)式中,Z2 與 Zoe1、 1ooZ 、

72 技術學刊 第二十一卷 第一期 民國九十五年

圖 5 設計於 2.45GHz 之理論值與耦合線模型 模擬結果

θL1、Zoe2、θL2 有關,當 θL1、θL2 在 0 到 π/2 時,Z2 之第一

項皆為負值,故可看成電容性,然而 Z2 之第二項在 θL1、θL2

在 0 到 π/2 時,阻抗為正值,造成 Z2 整體的阻抗存在著電

容性和電感性。所以在圖 4(b)中,以電感與電容串聯來做

為 Z2 之等效電路。以 Z1=jXL1 和 Z2=j (−XC2 + XL3)代入(8)式中,可得到等效電感及電容的表示式

XL1=Zoo1 tan θL1 (9a)

XC2=( )

21111 LooLoe tanZcotZ θθ + (9b)

+

=

1122

122

13 2

1

LoeLoe

LoeL cotZcotZ

cscZXθθ

θ (9c)

其中 11 LX L ω= 、

22

1C

X C ω= 、 33 LX L ω= 。

當 θL1 在很小(<<1)、λ/8 及 λ/4 時,Z2 的表示式如下:

Z2=− 2j Zoe2 cot θL2 θL1<<1 (10a)

( )82 1

122

112

111222

λθθ

θ =

++−+−= L

oeLoe

oeoooeoooeLoeZcotZ

ZZZZZcotZjZ (10b)

Z2=∞ θL1= 4λ (10c)

觀察(10a)至(10c)可以發現,當 θL1 選擇很小(<<1)和 λ/4 時,

會增加在設計上之困難度,為了簡化設計流程,本文選擇

以 θL1=λ/8 來進行電路設計。在決定了 θL1 之後,令 (10b)式為零以尋找轉換為電容或電感 θL2 之條件

( )( )

+−

= −

112

11112

oooeoe

oooeoeL ZZZ

ZZZcotθ (11)

(a)

(b)

圖 6 雙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設計於 2.45GHz (a)電路實體圖;(b)模擬與量測

由於一般耦合線段之偶模阻抗大於奇模阻抗(Zoe1> Zoo1),

因此當 ( )( )

+−

> −

112

11112

oooeoe

oooeoeL ZZZ

ZZZcotθ 時,Z2 為正,為電感性;若

( )( )

+−

< −

112

11112

oooeoe

oooeoeL ZZZ

ZZZcotθ 時,Z2 為負,為電容性。

三、製作與量測結果

現在以設計截止頻率於 2.45GHz 之雙耦合微帶線

低通濾波器為例,由雕刻機的雕刻尺寸極限及較好的

電氣特性,選擇 Zoe1= Zoe2=134Ω、Zoo1=61Ω,並以前述推

求的結果設定 θL1=λ/8,將這些值代入(11)式中,找到 θL2

=69°時會產生諧振,由於電路結構設計為低通濾波器之型

式,所以 θL2 需小於 69°才能形成低通濾波器,為了方便電

路設計,將 θL2 設定為 λ/8。將這些 Zoe1、Zoe2、Zoo1、θL1、

θL2 之數值,代入(7a)及(7b)式並使用套裝軟體 MATLAB 進

林政昇、曾振東:雙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設計 73

(a)

(b)

圖 7 雙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設計於 2.45GHz (a)電路實體圖;(b)模擬與量測

行散射參數 S11 及 S21 之數值運算,驗證推導式之正確性,

同時也利用 Microwave Office 2.66 電磁軟體模擬電路特

性,推導公式之理論值與傳輸線等效模型模擬結果如圖 5所示。觀察圖 5,理論值與傳輸線等效模型皆在通帶

(passband) 有 一 個 反 射 零 點 於 1.69GHz , 在 截 止 頻 帶

(stopband)有一個傳輸零點於 3.71GHz,可以很明確的看

出,使用 Microwave Office 模擬軟體所得的結果與使用推

導式所得到之理論值是一致的。 接著以微波基板 RO4003C,基板厚度為 0.81mm,相

對介電常數 εr=3.38,進行微帶線結構尺寸計算,得到

W2=0.476mm、W3=0.3mm、S=0.2mm、L1=L2=9.9mm,輸

入 與 輸 出 埠 之 特 性 阻 抗 均 設 為 50Ω , 其 線 寬 為

W1=1.84mm,長度任意給定為 L3=5mm 以方便製作,實際

電路佈線圖如圖 6(a)所示。圖 6(b)為頻率響應,實線代表

量測值,虛線代表模擬值,點線代表理論值,三條曲線有

很高的吻合度,特別是兩處尖銳的零點與極點,在三項數

據上皆有明顯地顯示。另外由於傳輸零點接近 2.45GHz,

使得頻率響應在 3dB 截止頻率附近有陡直的變化,符合設

計的要求。由實際量測結果得知,從直流到 2.28GHz 為雙

耦合微帶線低通濾波器之通帶(passband),介入損失小於

-0.5dB,反射損失(return loss)小於-20dB。若以-20dB 作為

截止頻帶(stopband)參考值,則低通濾波器之截止頻帶從

3.75GHz 到 6.5GHz。實體電路的尺寸僅為 1.7cm×1.5cm。 第二個電路設計為 3dB 截止頻率在 5.2GHz 之低通濾

波器,使用基板亦為 RO4003C,由於奇偶模特性阻抗及電

氣長度之值均與第一個設計完全相同,因此,尺寸亦為

W2=0.476mm、W3=0.5mm、S=0.2mm,然而第二項電路截

止頻率為 5.2GHz,因此線長縮短為 L1=L2=4.76mm,輸入

與輸出埠之特性阻抗亦為 Ω50 ,其線寬與長度分別取為

W1=1.84mm、L3=5mm,圖 7(a)為實際電路佈線圖。從圖

7(a)的實體電路,其電路尺寸僅有 1.5cm×1.2cm,圖 7(b)為頻率響應,觀察圖 7(b)實際量測結果,從直流到 5.2GHz為通帶(passband),反射損失(return loss)小於-15dB。

在兩項實作電路之實際量測結果中,皆發生量測與模

擬的零點有頻偏現象,推測原因是,在電路模擬時,模擬

軟體設定為理想化狀況,沒有考慮外在因素的影響(如電

路板、接頭或者是雕刻儀器機械偏差等影響因素),但是在

實際製作時,這些因素造成若干影響,所以形成量測與模

擬曲線中的零點有頻偏現象。

四、結 論

本文說明以兩對耦合微帶線相互連接,形成雙耦合微

帶線低通濾波器,並且利用傳輸線模型,推導出此低通濾

波器之阻抗參數(Z parameter)。此低通濾波器具有接近截止

頻率陡直響應特性,同時通帶處的介入損失很小,電路尺

寸比傳統的低通濾波器要小。而且,利用微帶線等效被動

元件,減低製作上之困難度。本文也針對截止頻率分別為

2.45 和 5.2GHz 進行實際電路製作,並量測實際電路之頻

率響應。模擬與實際量測結果具有一致性。

參考文獻

1. Hsieh, L. H., and Chang, K., “Compact Lowpass Filter Using Stepped Impedance Hairpin Resonator,” Electron, Lett., Vol. 37, No. 1, pp. 899-900 (2001).

2. Giannini, F., Salerno M., and Sorrention, R., “De-sign of Lowpass Elliptic Filters by Means of Cas-caded Microstrip Rectangular Elements,” IEEE Trans-actions. Microwave Theory Tech., Vol. 30, No. 9, pp. 1348-1353 (1982).

3. Saavedra, C. E., “Compact Low-pass Filter Using a Slow-wave Structure,” Circuits and Systems, The 2002

74 技術學刊 第二十一卷 第一期 民國九十五年

45th Midwest Symposium on, Vols. 3, 4-7, pp. 161-163 (2002).

4. Kwak, M. H., Han, S. K., Kang, K.- Y., Joom-Suh, D. A. and S. Kim, H., “Design of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Low-pass Filter for Broad-band Harmonic Rejec-tion,” IEEE Tra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Vol. 11, Issue 2, pp. 4023-4026 (2001).

5. Vaughan-Nichols, S. J, “Achieving Wireless Broadband with WiMax,” Computer, Vol. 37, Issue 6, pp. 10-13 (2004).

6. Ghosh, A, Wolter, D. R, Andrews, J. G, and Chen, R,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with WiMax/802.16: Cur-rent Performance Benchmarks and Future Potential,”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Vol. 43, Issue 2, pp. 126-136 (2005).

7. Koffman, I, and Roman, V,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olutions Based on OFDM Access in IEEE 802.16,”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Vol. 40, Issue 4, pp. 96-103 (2002).

8. Marks, R. B., “The IEEE 802.16 Working Group on broadband wireless,” IEEE, Network, Vol. 13, Issue 2, pp. 4-5 (1999).

9. Ahn, D., J. Park, S., C. Kim, S., Kim, J., Qian, Y., and Itoh, T., “A Design of the Low-pass Filter Using the Novel Microstrip 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 IEEE Transactions. Microwave Theory Techniques., Vol. 49, pp. 86-93 (2001).

10. S. Mao, G., and M. Chen, Y., “A Novel Periodic Elec-tromagnetic Bandgap Structure for Finite-width Con-ductor-backed Coplanar Waveguide,” IEEE Microwave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 vol. 11, pp. 261-263 (2001).11. Hsieh, L. H., and Chang, K., “Compact Elliptic-function Low-pass Filter Using Microstrip

Stepped-impedance Hairpin Resonators,”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Tech, Vol. 51, pp.193-199 (2003).

12. Hettak, K., Dib, N., Sheta, A. F., and Toutain, S., “A Class of Novel Uniplanar Series Resonator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in Original Application,”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Tech., Vol. 46, pp. 1270-1276 (1998).

13. Kuo, J. T., and Shen, J., “A Compact Distributed Low-pass Filter with Wide stopband,” Proce. Asia-Pacific Microwave Conf.’ 01, pp. 330-333 (2001).

14. Sheen, J. W., “A Compact Semi-lumped Low-pass Filter for Harmonics and Spurious Suppression,” IEEE Microwave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 Vol. 10, pp. 92-93 (2000).

15. Kim, J. Y., and Lee, H. Y., “Wideband and Compact Band Stop Filter Structure Using Double-plane Super-position, “IEEE Microwave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 Vol. 13, pp. 279-280 (2000).

16. Jones, E. M. T, “Coupled-Strip-Transmission-Line Filters and Directional Couplers,”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IEEE Transactions on, Vol 4, Issue 2, pp. 75-81 (1956).

17. Zysman, G. I., and Johnson, A. K., “Coupled Transmis-sion Line Networks in an Inhomogeneous Dielectric Medium,”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Techniques., Vol. MTT-17, pp. 753-759 (1969).

18. Pozar, D. M., Microwave Engineering, John Wiley & Sons Vol. 3, New York, pp. 187 (2005).

2005 年 06 月 13 日 收稿 2005 年 07 月 29 日 初審 2005 年 11 月 24 日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