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自我突破, 創造更高更遠的未來€¦ ·...

4
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學思並行不悖的重 要。臺大一直以來對於通識教育即相當重視,早從1998年起,共 同教育中心就開辦通識教育論壇「我的學思歷程」講座,廣邀各領域 卓然有成的校友或社會人士,透過對個人學思歷程的回顧與反思,提 供寶貴的人生經驗與思考心得,作為青年規劃個人生涯之重要參考。 《我的學思歷程》第7冊集合了學術、醫療、藝文、宗教等領域共 9位傑出人士,分享他們如何以不凡的思考改變未來,以堅定的信念開 創新局。楊泮池校長在擔任醫學院院長期間,曾在本講座與學子們齊 聚一堂,剖析自身成長與學習之路,趣談姓名由來、沙國異地行醫, 以及如何適當扮演好每個角色。以下簡介9位智者的重要成就與理想: 天生的園丁 終身的志工 林柏榕先生在人生道路上不 停反思,歷經時代和政局動盪, 從杏壇到政界,滿懷感恩的心投 身社會服務。出身外文系的林柏 榕,在母校創校80 週年校慶之 際,獲頒臺大傑出校友。 追求自我突破, 創造更高更遠的未來 《我的學思歷程7》帶您見證9位智者的奮鬥歷程 好書介紹 出版中心 文圖/臺大出版中心編輯部 書名:《我的學思歷程7作者: 林柏榕、楊泮池、 徐遐生、星雲大師、 彭汪嘉康、彭旭明、 楊志良、白先勇、 余玉眉(依演講時間序) 策劃:共同教育中心 主編:莊榮輝 責任編輯:紀淑玲 出版日期:20144ISBN978-986-350-011-7 臺大出版中心書店: 校總區書店: 臺大校總區圖書館地下一樓 電話:(02)2365-9286 傳真:(02)2363-6905 營業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8:3017:00(例假日休息) 水源校區書店: 臺大水源校區澄思樓一樓 地址:10087臺北市思源街18電話:(02)3366-3993 分機18 傳真:(02)3366-9986 營業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8:3017:00(例假日休息) 校史館書店:臺大校史館二樓 電話:(02)3366-1523 書店營業時間:10:00~16:00 (週二及國定假日休息) http://www.press.ntu.edu.tw 線上購書: 博客來/臺灣商務/三民書局 林柏榕 NTU Alumni Bimonthly No.94 48

Transcript of 追求自我突破, 創造更高更遠的未來€¦ ·...

Page 1: 追求自我突破, 創造更高更遠的未來€¦ · 神,深信「慈、悲、喜、捨」願力之長存於心,佛陀智 慧終能落實於人間。不分宗教、年齡,許多小故事充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學思並行不悖的重

要。臺大一直以來對於通識教育即相當重視,早從1998年起,共

同教育中心就開辦通識教育論壇「我的學思歷程」講座,廣邀各領域

卓然有成的校友或社會人士,透過對個人學思歷程的回顧與反思,提

供寶貴的人生經驗與思考心得,作為青年規劃個人生涯之重要參考。

《我的學思歷程》第7冊集合了學術、醫療、藝文、宗教等領域共

9位傑出人士,分享他們如何以不凡的思考改變未來,以堅定的信念開

創新局。楊泮池校長在擔任醫學院院長期間,曾在本講座與學子們齊

聚一堂,剖析自身成長與學習之路,趣談姓名由來、沙國異地行醫,

以及如何適當扮演好每個角色。以下簡介9位智者的重要成就與理想:

天生的園丁 終身的志工

林柏榕先生在人生道路上不

停反思,歷經時代和政局動盪,

從杏壇到政界,滿懷感恩的心投

身社會服務。出身外文系的林柏

榕,在母校創校80週年校慶之

際,獲頒臺大傑出校友。

追求自我突破,創造更高更遠的未來

《我的學思歷程7》帶您見證9位智者的奮鬥歷程

好書介紹出版中心

文圖/臺大出版中心編輯部

書名:《我的學思歷程7》作者: 林柏榕、楊泮池、

徐遐生、星雲大師、

彭汪嘉康、彭旭明、

楊志良、白先勇、

余玉眉(依演講時間序)

策劃:共同教育中心

主編:莊榮輝

責任編輯:紀淑玲

出版日期:2014年4月ISBN:978-986-350-011-7

臺大出版中心書店:

◆ 校總區書店: 臺大校總區圖書館地下一樓 電話:(02)2365-9286 傳真:(02)2363-6905 營業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8:30∼17:00(例假日休息)◆ 水源校區書店: 臺大水源校區澄思樓一樓 地址:10087臺北市思源街18號 電話:(02)3366-3993 分機18 傳真:(02)3366-9986 營業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8:30∼17:00(例假日休息)◆ 校史館書店:臺大校史館二樓 電話:(02)3366-1523 書店營業時間:10:00~16:00(週二及國定假日休息)

● http://www.press.ntu.edu.tw● 線上購書: 博客來/臺灣商務/三民書局 林柏榕

NTU Alumni Bimonthly No.9448

Page 2: 追求自我突破, 創造更高更遠的未來€¦ · 神,深信「慈、悲、喜、捨」願力之長存於心,佛陀智 慧終能落實於人間。不分宗教、年齡,許多小故事充滿

好書介紹扎根本土胸懷世界的醫者

楊校長的自我要求是「做什麼,要像什麼」。這位正

港MIT(Made In Taiwan)在世界肺癌醫療與研究的殿堂發

光,他謙言自己的故事很平凡,就是因為如此讓人從平凡

中看見不平凡。在臺灣接受完整醫學教育訓練,心繫臺

大,又具備胸懷世界的視野與胸襟。曾獲中央研究院院士

及十大傑出青年等殊榮,也是肺癌研究及醫療的專家:為

胸腔超音波影像診斷研究的先驅、建立肺癌轉移模式、解

開肺癌基因之謎,提倡肺癌個人化醫療方法,並提出使

癌症變成慢性病的觀念。此外,廣泛投入研究、醫療、教

育、行政工作不遺餘力,主張臺灣的生醫研究應以華人優

先,找出特色,發展一套能與世界接軌,且適合華人社會

的醫學教育制度。

奉獻科學精神於浩瀚宇宙

徐遐生院士學貫中西,透過古今學者的思考與辯證,

結合理論與實驗,要打造一把科學的鑰匙,解開人類科學

的疑問。曾任清華大學校長,獲中央研究院及美國科學院

院士,學識豐碩橫貫中西科學史,能以小故事暢談生命源

起、萬物法則與物種演化;亦能細論元素、原子以及量子

之精微。藉由亙古至今的科學知識探索與思考,期許人類

共同肩負偉大使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楊泮池

楊泮池(左6)進行病房教學的情景。

徐遐生

49臺大校友雙月刊/2014年7月號

Page 3: 追求自我突破, 創造更高更遠的未來€¦ · 神,深信「慈、悲、喜、捨」願力之長存於心,佛陀智 慧終能落實於人間。不分宗教、年齡,許多小故事充滿

好書介紹出版中心

慈悲喜捨的人間佛陀

星雲大師講述自己踏入佛門的因緣,分享人生智

慧、佛教故事、禪門公案,教您活出300歲的生命價

值。星雲大師在戰亂中流徙來臺,落地生根,開創佛光

山並制定章典,使佛教趨於制度化與現代化,進而展望

國際,設立百餘間道場,廣布世界。此外,更勤學不

倦,習書法、讀經典。星雲大師懷抱著慈悲與堅毅之精

神,深信「慈、悲、喜、捨」願力之長存於心,佛陀智

慧終能落實於人間。不分宗教、年齡,許多小故事充滿

人生智慧與領悟,耐人尋味。

臺灣抗癌之母

彭汪嘉康院士為臺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她以熱

忱及堅持走上抗癌研究之路。彭汪嘉康畢業於臺大醫學

系,赴美深造時,發現血癌染色體變異,首度證實癌症

形成與基因缺損有關,從而引領她投身癌症基因研究,

成為第一位獲得美國弗萊明獎的女性。回國後致力於推

動臺灣癌症醫療體系制度之建立、在地訓練種子醫師,

貢獻卓著,因而獲「臺灣抗癌之母」美譽。

2003年,各國代表參與日本化學會125週年慶,有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出席,中排中間為李遠哲(右5)及彭旭明(右6)。

彭旭明

彭汪嘉康

星雲大師

研究室裡的船長

國際化學權威彭旭明院士以求知精神與謙沖態度,帶領學子在浩瀚的知識宇宙中航行。擅長無機

化學與結晶學,與其研究團隊合成世界上最細的金屬線,近年來更將分子金屬線在奈米科技上的應用

推向新發展。從事教職工作30餘年,無日或忘教育青年學子的初衷與熱情,致力於提升臺灣基礎科學

研究環境的水準,推動研究型大學與國際合作。從求學到任教,與臺大化學系結下不解之緣,並在文

中娓娓道來「化學系新館」落成的經過。

NTU Alumni Bimonthly No.9450

Page 4: 追求自我突破, 創造更高更遠的未來€¦ · 神,深信「慈、悲、喜、捨」願力之長存於心,佛陀智 慧終能落實於人間。不分宗教、年齡,許多小故事充滿

好書介紹義無反顧追求公義之鬥士

臺灣公共衛生學界先鋒──楊志良教授,矢志追求醫療公

平,相信幸福才是真正的國家願景。在取得美國博士學位後毅

然回國,親手孕育了臺灣全民健保制度。主張醫療公平,在擔

任衛生署署長任內,不畏輿論與政壇壓力,推動二代健保改

革,為健全臺灣醫療制度鋪路。卸任後重拾學者身分,以感恩

與回饋的心教育莘莘學子。

永遠不老的青春夢

白先勇教授用文字寫盡一代滄桑,用崑曲喚起華人心中

共同的青春夢。出版長篇小說《孽子》,短篇小說集《遊園驚

夢》、《臺北人》、《寂寞的十七歲》、《紐約客》,散文集《驀

然回首》、《樹猶如此》等,這位享譽國際的作家,在動盪流離

的歲月中,淬煉出作家的感性思維,以及身為知識分子的責任

感。就讀臺大外文系時創辦《現代文學》雜誌,踐履自我與文

化的重新定位。羈旅海外後,更透過比較觀點省思中國傳統文

化,而後以崑曲義工自許,大力推廣美學典範《牡丹亭》,為

華人續一曲婉轉老調,重振傳統文化的優雅風采。近年受邀返

回臺大擔任特聘講座教授,暢談崑曲美學與《紅樓夢》。

人本護理的倡導者

臺灣第一位護理博士余玉眉教授主張護理人員應有與病人

等高的視野,用溫柔實踐終身照護。余玉眉幼年歷經戰亂,

跨越混亂的民族認同,在動盪不安的環境中,體悟生命的珍

貴。從臺大護理學系畢業後赴美深造。學成返國後帶領臺灣護

理專業及護理學術前進,積極提升臺灣護理學界的國際能見

度。她的不懈耕耘結成豐碩果實,但她仍不停在理論與實踐之

間,反覆思索護理的本質,期許後進青年秉持「人本護理」精

神服務人群。

本書集結了9位傑出人士不斷追求自我突破的生命故事,

全書經歷艱辛的編輯過程終於問市,希能讓更多讀者從中看見

更高的風景、更遠的未來。

余玉眉

白先勇

楊志良

51臺大校友雙月刊/2014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