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通函第 55/2017 号 - Education Bureau...数学 -...

20
1 档号: EDB(SBPS)/ALC/1/1(19) 教育局通函第 55/2017 分发名单:各小学、中学、特殊学校校长 副本送:各组主管备考 (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及英基 协会属下学校除外) 校本支援服务、大学-学校伙伴协作及交流网络 简介及申请(2017/18) 小学、中学及特殊教育 摘要 本通函旨在邀请各小学、中学及特殊学校申请 2017/18 学年由教 育局提供的各项校本支援服务。 详情 2. 校本支援服务、伙伴协作及交流网络是因应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的 需要而设计,透过支援人员与教师和校长之间有系统及紧密的互动讨 论,以及专业人员与经验教师的专业协作,期望参与同工的专业知识 和能力得以提升。此外,透过不同的基金 / 资源,支援服务的模式更趋 多元化,例如:专业学习社群、主题网络、教育卓越中心,以推动学 校持续发展。 3. 2017/18 学年配合课程倡议的校本支援服务重点如下: - 照顾学生的多样性 ( 包括支援非华语学生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 学生的学习 ) - 加强各学习阶段的衔接,尤其是幼小衔接; - 以自主学习作为策略推动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 (STEM) 教育 及推广资讯科技教育; - 提升评估素养,如学校评估政策、促进学习的评估、作为学习 的评估,运用评估资料促进学与教; - 透过建立「学习社群」推动课程领导及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

Transcript of 教育局通函第 55/2017 号 - Education Bureau...数学 -...

  • 1

    档 号 : EDB(SBPS)/ALC/1/1(19)

    教育局通函第 55/2017 号

    分发名单:各小学、中学、特殊学校校长 副本送:各组主管备考

    (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及英基

    协会属下学校除外)

    校本支援服务、大学-学校伙伴协作及交流网络 简介及申请(2017/18)

    小学、中学及特殊教育

    摘要

    本通函旨在邀请各小学、中学及特殊学校申请 2017/18 学年由教

    育局提供的各项校本支援服务。

    详情

    2. 校本支援服务、伙伴协作及交流网络是因应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的

    需要而设计,透过支援人员与教师和校长之间有系统及紧密的互动讨

    论,以及专业人员与经验教师的专业协作,期望参与同工的专业知识

    和能力得以提升。此外,透过不同的基金 /资源,支援服务的模式更趋

    多元化,例如:专业学习社群、主题网络、教育卓越中心,以推动学

    校持续发展。

    3. 2017/18 学年配合课程倡议的校本支援服务重点如下:

    - 照顾学生的多样性 (包括支援非华语学生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

    学生的学习 );

    - 加强各学习阶段的衔接,尤其是幼小衔接;

    - 以自主学习作为策略推动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 (STEM)教育

    及推广资讯科技教育;

    - 提升评估素养,如学校评估政策、促进学习的评估、作为学习

    的评估,运用评估资料促进学与教;

    - 透过建立「学习社群」推动课程领导及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

  • 2

    - 营造正面、支持及关爱的学习环境(透过推广学生的精神健康、

    健康生活方式、价值观教育、生涯规划教育)。

    各 项 支 援 服 务 的 详 情 请 参 阅 附 件 及 教 育 局 网 页

    (http://www.edb.gov.hk/sbss):

    附件 支援计划 目的

    A 到校专业支援服务 本计划旨在配合参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发展需

    要,透过支援人员与学校在课程规划、运用

    多样的学与教策略及持续评估等不同课题上

    的协作,加强学校的课程领导及提升各学习

    领域/科目的学与教质素。

    B 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

    及协作计划

    本计划旨在促进两地教师的专业交流及协

    作,透过内地交流人员与本地教师的紧密合

    作,探究有效的教学法及课堂实践,以提升

    学与教的成效。

    C 大学-学校支援计划 本计划为学校提供多元化的支援服务,结合

    具研究基础的教学法和课堂实践,以照顾学

    校的发展需要。

    D 专业发展学校计划 本计划旨在邀请具良好教学实践经验及分享

    文化的学校作为专业发展学校。各专业发展

    学校就特定的教学主题,与伙伴学校建立网

    络,藉着各類交流活动,促进互动的协作文

    化,提升学与教的效能。

    4. 除特别说明外,大部分的校本支援服务一般为期一年,学校可按

    优次申请最多两项校本支援服务。为加强支援录取非华语学生的学校,

    学校除按需要申请两项支援服务外,还可额外申请一项与非华语学生

    有关的支援服务 (在各附件内以灰色网底标示 )。

    5. 除以上各校本支援服务项目外,教育局亦提供其他支援服务以照

    顾学校个别需要。详情如下:

    附件 支援计划 目的

    E 资讯科技教育卓越中

    心计划

    资讯科技教育卓越中心计划由资讯科技教育

    组负责推行。教育局透过每年的教师借调计

    划邀请资深资讯科技教育教师参加计划。借

    http://www.edb.gov.hk/sbss

  • 3

    附件 支援计划 目的

    调教师的其中一个主要职责是向其他学校提

    供有关电子学习的到校支援服务。到校支援

    服务的重点包括就推行资讯科技教育的教学

    法、技术及管理等作出支援。

    F 优质教育基金主题网

    络计划

    优质教育基金(基金)主题网络计划旨在连

    系不同学校及教育团体,围绕一个既定主题,

    建立专业发展网络,以推广基金计划的成功

    经验及加强学校持续的专业发展和交流。由

    2017/2018 学年开始,基金主题网络计划涵

    盖的范围将扩展至包括(一)非基金资助的项

    目,例如邀请在某范畴有卓越表现/获奖的学

    校/机构建立小规模的主题网络;以及(二)邀

    请有良好表现的主题网络统筹机构,建立延

    展网络,以回应学界的诉求。

    6. 教育局将于 2017 年 4 月 8 日(星期六)举办简介会,阐述附件

    A 至 F 涵盖的各项支援服务。有关活动的详情及报名方法,可浏览教

    育局网页上的培训行事历(课程编号:QA0020170062)。

    7. 请各校长在校内传阅此通函,让全体教师知悉以上事宜,并鼓励

    他们参与上述校本支援服务。有兴趣的学校可于 2017 年 4 月 10 日至

    5 月 7 日,透过教育局网页申请附件 A 至 D 的支援服务,逾期的申请

    将不获处理。有关申请详情及网上申请系统的用户编号和密码已于 3

    月 30 日通知各学校。申请结果将于 2017 年 6 月 14 日公布。有关「资

    讯科技教育卓越中心计划」的支援服务及「优质教育基金主题网络计

    划」的申请方法,详见附件 E 及 F。

    查 询

    8. 如有查询,请致电校本专业支援组戴家明先生 (电话 :2152 3220)

    或陈可风先生(电话 :2152 3219),以及附件 E 及 F 所载各相关支援

    组别的联络人员。

    教育局局长

    李美欢代行

    二零一七年三月三十一日

  • 4

    附件 A

    到校专业支援服务

    I. 支援范围

    详情请参阅教育局网页 (http://www.edb.gov.hk/sbss)

    1. 小学

    范围 支援服务举隅

    中国语文

    - 加强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发展均衡连贯的校本课程,达致课程纵

    向的衔接与横向的联系

    - 透过不同学习阶段的同级或跨级课程规划,落实课程衔接

    - 探究有效照顾学生多样性的学与教策略

    - 营造一个更能推动中文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学习经历

    - 提高评估素养,如运用不同的学与教显证,诊断学生的强项和弱点,

    回馈教学,以及善用评估,促进自主学习

    - 加强对非华语学生的中文学与教的支援,包括有效运用「中国语文

    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架构」(学习架构)及评估工具发展校本课程,为

    非华语学生订定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及预期成果,帮助他们逐步衔

    接主流课堂;以及提升语文教师教授非华语学生中文的专业效能

    英国语文 - 加强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发展均衡连贯的校本课程,达致课程纵

    向的衔接与横向的联系

    - 透过不同学习阶段的同级或跨级课程规划,落实课程衔接

    - 探究有效照顾学生多样性的学与教策略

    - 建立从阅读中学习的文化,推动「跨课程阅读」

    - 营造一个更能推动英语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学习经历

    - 提高评估素养,如运用不同的学与教显证,诊断学生的强项和弱点,

    回馈教学,以及善用评估,促进自主学习

    数学 - 提升学生运算、解决问题及理解概念等数学能力

    - 设计操作活动、探究活动、开放式问题、解答应用题、电子学习等

    多元化教学策略,提升学与教成效

    - 发展学生协作、沟通、创造、明辨性思考及自主学习等能力

    - 照顾学生的多样性,巩固基础知识,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 搜集学习显证,共同分析学习难点及优化评估策略,回馈学与教

    - 推动教师专业交流和协作文化

    常识 - 规划及落实以探究为本的校本常识科课程

    - 透过引入 STEM 教育、电子学习、专题研习和科学探究,促进知识、

    技能、价值观及态度并重的教学

    - 配合学校发展情况,加强学校校本课程纵向及横向的连系

    - 规划多元化的校本评估策略

    课程领导专 - 提升中/英国语文科科主任/统筹的专业能量,带领其科组推动中/英

    http://www.edb.gov.hk/sbss

  • 5

    范围 支援服务举隅

    业发展 国语文科的短期及长远发展

    建立学习伙

    课程领导学习社群

    - 协助课程统筹主任或副校长发展学校整体课程

    - 成立学习小组,分享及探讨与学校课程有关的经验和议题

    小学科学教育学习社群

    - 按小学常识科课程指引建议,规划及落实以探究为本的校本科学课

    - 本年度的主题为「天文」,共同发展与课题相关的学与教,内容包括:

    太阳系

    地球和月球环绕太阳运动所引起的现象

    宇宙的奥秘

    引发学生对科学和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 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学与教策略

    - 促进参与学校彼此交流

    中国语文教师学习社群

    - 为来自不同学校有志推动课程革新的中国语文教师提供平台,分享

    推行革新时所面对的挑战,共同探讨应对策略及反思教学实践

    英国语文教师学习社群

    - 为来自不同学校有志推动课程革新的英国语文教师提供平台,分享

    推行革新时所面对的挑战,共同探讨应对策略及反思教学实践

    2. 中学

    范围 支援服务举隅

    中国语文

    - 加强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发展均衡连贯的校本课程,达致课程纵

    向的衔接与横向的联系

    - 透过不同学习阶段的同级或跨级课程规划,落实课程衔接

    - 探究有效照顾学生多样性的学与教策略

    - 营造一个更能推动中文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学习经历

    - 提高评估素养,如运用不同的学与教显证,诊断学生的强项和弱点,

    回馈教学,以及善用评估,促进自主学习

    - 参与课程领导专业发展计划,推动课程领导的专业成长,以及促进

    科组的持续发展

    - 加强对非华语学生的中文学与教的支援,包括有效运用学习架构及

    评估工具发展校本课程,为非华语学生订定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及

    预期成果,帮助他们逐步衔接主流课堂;以及提升语文教师教授非

    华语学生中文的专业效能

    英国语文 - 加强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发展均衡连贯的校本课程,达致课程纵

    向的衔接与横向的联系

  • 6

    范围 支援服务举隅

    - 透过不同学习阶段的同级或跨级课程规划以促进课程衔接

    - 透过跨科协作/跨学科课程规划,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 探究有效照顾学生多样性的学与教策略

    - 营造一个更能推动英语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学习经历

    - 建立从阅读中学习的文化

    - 结合生涯规划教育元素的初中英语文课程,协助学生达成个人及就

    业目标

    - 提高评估素养,如运用不同的学与教显证,诊断学生的强项和弱点,

    回馈教学,以及善用评估,促进自主学习

    数学教育 支援学校推动下列事项: - 规划校本课程及发展有效的学与教策略 - 在课堂上照顾学生多样性 - 加强各学习阶段的衔接 - 加强数学在其他学习領域的应用 - 发展课程領导,以优化专业实践 - 建立校内的学习社群及加强交流分享文化

    - 透过跨校的学习社群活动,促进专业知识的交流

    通识教育科

    ( 中 四 至 中

    六)

    支援学校推动下列事项: - 规划及推行议题及技能为本的校本课程 - 发展多元化的学与教策略及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 发展照顾学生多样性的策略 - 发展议题探究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以建构知識,提升高阶思

    维及学习迁移能力 - 实施新学制中期检讨后修订的课程及独立专题探究评核模式 - 发展课程領导,以优化专业实践 - 建立校内的学习社群及加强交流分享文化

    - 透过跨校的学习社群活动,促进专业知识的交流

    科学教育 支援学校推动下列事项: - 规划校本课程,发展照顾学生多样性的策略 - 加强初中与高中科学课程的衔接 - 发展有效的学与教和评估策略,以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和培养科

    学过程技能及科学思维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善用资讯科技于科学学习 - 发展课程領导,以优化专业实践 - 建立校内的学习社群及加强交流分享文化

    - 透过跨校的学习社群活动,促进专业知识的交流

    个人、社会

    及人文教育

    在下列其中

    的一个课程

    中,以电子

    学习及自主

    学习作为支

    支援学校推动下列事项: - 规划及发展校本课程,特别是初中阶段,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稳固

    的知識基础及提升探究学习的能力 - 加强初中与高中「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课程的衔接 - 发展有效的学与教及评估策略,以照顾学生多样性 - 透过电子学习促进学与教效能 - 发展课程領导,以优化专业实践 - 建立校内的学习社群及加强交流分享文化

  • 7

    范围 支援服务举隅

    援服务的焦

    点。包括:中

    国历史科、

    历史科、地

    理科、经济

    科及旅游与

    款待科等

    - 透过跨校的学习社群活动,促进专业知识的交流

    照顾学生多

    样性

    支援学校推动下列事项:

    - 协助学校检视现行照顾学生多样性政策及措施的成效,并订定校本措施和发展计划

    - 透过学校領导层、课程領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强化学生的学习进程,提升学习动机及学习效能

    - 协助学校及教师加强团队协作文化,并从应对学生多样性的挑战中促进专业成长

    - 发展课程領导,以优化专业实践 - 建立校内的学习社群及加强交流分享文化 - 透过跨校的学习社群活动,促进专业知识的交流

    科学、科技、

    工程及数学

    (STEM) 教

    支援学校推动下列事项:

    - 规划及推行 STEM 教育学习任务,以强化学生在科学、科技及数学教育各学习领域及跨学习领域的综合和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并照顾学生不同的需要

    - 发展有效策略让学生具备合适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并促进学生通过综合及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度学习

    - 通过 STEM 教育的学习任务,加强科学、科技及数学教育学习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的联系,以提升学生在各学习领域的学习效能

    - 发展有效的学与教和评估策略 - 发展课程領导,以优化专业实践 - 建立校内的学习社群及加强交流分享文化

    - 透过跨校的学习社群活动,促进专业知识的交流

    课程领导专

    业发展

    - 提升中/英文科科主任/统筹的专业能量,带领其科组推动中/英文科

    的短期及长远发展

    建立学习伙

    中国语文教师学习社群

    - 为来自不同学校有志推动课程革新的中国语文教师提供平台,分享

    推行革新时所面对的挑战,共同探讨应对策略及反思教学实践

    英国语文教师学习社群

    - 为来自不同学校有志推动课程革新的英国语文教师提供平台,分享

    推行革新时所面对的挑战,共同探讨应对策略及反思教学实践

    II. 支援模式

    - 到校专业支援

    按学校的发展情况和需要,提供不同模式的协作支援,包括如检视并发展校本

    课程、共同备课、课堂研究、观课、评鉴及拟定发展计划、专业发展活动(例

  • 8

    如:研讨会、工作坊及分享会),以及校本课程及教学设计咨询服务等。

    - 学习社群

    就共同关注的项目组成不同的教师网络,以促进联校协作及分享经验及资源。

    通过对不同教育议题的共同探究、规划和具体落实最新的课程革新项目,培养

    社群成员的课程领导专业能力,发展有效教学策略。

    III. 对参与学校的期望

    为善用支援服务,我们期望参加计划的学校能作下列安排:

    - 委派一位教师负责带领及统筹支援计划的进展

    - 安排定期的会议或共同备课时间(建议每周/每循环周不少于一小时,并编排

    在时间表内为宜),让教师参与课堂规划和评估教学策略运用的成效

    - 与其他同工分享校本课程发展的经验和资源,如工作计划、学与教材料、研究

    报告和学生作品等(该等材料的版权将由教育局与有关学校共同拥有。教育局

    亦保留汇集和修改的权利,以作教育推广用途)

    - 恪守法律上的责任,并在任何情况下,遵守版权条例,以发展校本课程的材料

    IV. 注意事项

    - 支援服务一般为期一年

    - 各支援组别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例如学与教的范例、共同备课的心

    得及行动研究报告等,这些经验和知识,部分已上载于下列教育局网页:

    语文教学支援组 http://www.edb.gov.hk/languagesupport/

    小学校本课程发展组 http://www.edb.gov.hk/sbss/sbcdp

    中学校本课程发展组 http://www.edb.gov.hk/sbss/sbcds

    有关资源亦已存放于九龙九龙塘沙福道 19 号教育局九龙塘教育服务中心西座

    平台的中央资源中心。

    http://www.edb.gov.hk/languagesupport/

  • 9

    附件 B

    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

    I. 支援范围

    范畴 支援服务举隅 目标学校 详情请参阅

    教育局网址

    中国

    语文

    - 发展均衡连贯的校本课程,达致

    课程纵向的衔接与横向的联系

    - 探究有效照顾学生多样性的学

    与教策略

    - 推动校本教研,促进教学团队的

    反思及协作文化

    - 营造更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

    - 推动两地交流活动,促进语文教

    师专业成长

    小学及中学

    (除为期一

    年的协作

    外,学校可

    选择以半年

    为期的协

    作)

    http://www.edb.gov.hk/lan

    guagesupport/

    数学 - 透过内地数学专科教师定期到

    校支援,深入分析学校需要,发

    展有效的校本课程、教学活动及

    促进学习的评估

    - 通过教学观摩,汲取内地高效的

    数学教学经验,优化学与教策略

    - 透过多元化的协作模式,强化数

    学概念、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各

    方面的学与教,促进教师的专业

    发展

    - 加强两地教师联系,拓宽视野,

    促进专业交流

    - 提升校内教研文化

    小学

    (除驻校支

    援服务外,

    学校可选择

    参与网络计

    划。有关申

    请将在

    2017 年 10

    月透过各区

    域教育服务

    处进行)

    http://www.edb.gov.hk/sb

    ss

    II. 支援模式

    - 驻校协作(一般为每周一至两天)

    - 举办专业发展活动

    - 组织跨校分享活动

    III. 对参与学校的期望

    为善用支援服务,我们期望参加计划的学校能作下列安排:

    - 为内地交流人员安排驻校时所需的资源及支援

    - 委派一位课程统筹人员,与教育局人员协作,以领导及统筹有关计划

    - 委派一位教师作为内地交流人员在校内的主要伙伴,担当交流人员与学校间的

    沟通桥梁

  • 10

    - 恪守法律上的责任,并在任何情况下,遵守版权条例,以发展校本课程的材料

    IV. 注意事项

    - 支援服务一般为期一年(备注:在中国语文范畴,学校亦可申请为期半年的支援

    服务;而在数学范畴,则可选择参加网络计划。)

    - 交流人员不会负责常规课堂教学及带领课外活动等工作,应鼓励进行示范或协

    作教学,以促进两地教师专业交流

    - 交流人员主要以普通话为沟通语言,数学支援不适用于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

    班别

  • 11

    附件 C

    大学-学校支援计划

    I. 支援范围

    详情请参阅教育局网页(http://www.edb.gov.hk/sbss)

    计划名称

    (支援服务提供单位)

    目标

    中学

    思动计划+

    (香港大学精神医学系)

    - 透过提升身心健康和处理精神健康问题的能力,在中学

    提倡正面的精神健康文化

    - 提升对精神健康的意识,营造友善的校园环境

    - 加强教师对精神健康的认识及处理学生因压力而带来的

    挑战的知识和技巧

    - 加强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及疾病的理解、应付压力和情绪

    的技巧及对有精神病患(尤其是思觉失调)的人士的同理

    小学

    小学非华语学生数学的

    学与教支援计划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数理

    教育部)

    - 发展有效的教学设计、策略和方法,以提升非华语小学

    生学习数学的成效

    - 加强学校的课程规划,包括考虑非华语学生的文化和语

    言背景,让教师更有效地教授非华语学生数学

    - 让非华语学生有信心在其他学习领域或日常生活运用数

    学的知识和能力

    中学及小学

    促进以自主学习开展

    STEM 教学创新的多层

    领导网络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育

    应用资讯科技发展研究

    中心)

    - 提升教师对 STEM 教育和自主学习的基本原则的理解

    - 加强教师对相关学习、教学、评估和课程设计策略的掌

    握,并透过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推广 STEM 教育

    - 提供一个电子学习支援系统,供教师在系统上设计、推

    行和共享与 STEM 相关科目的自主学习实践

    - 提升学生对 STEM 相关活动的意识和参与度,并提高他

    们对 STEM 相关领域联系的理解

    透过自主学习推动

    STEM 教育

    (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

    系电子学习发展实验室)

    - 发展教师专业能量,透过学生自主学习促进 STEM 教育

    - 帮助教师在设计 STEM 教育活动和课堂时,在概念、实

    践和态度等方面订定清晰的学习成果

    - 支援学校有策略地发展及推行有关校本 STEM教育活动

    及课程

    - 加强学生整合及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让学

    http://www.edb.gov.hk/sbss

  • 12

    计划名称

    (支援服务提供单位)

    目标

    生发挥创意和培育学生的开拓与创新精神

    利用自主学习作为高小

    及中学阶段实践 STEM

    教育的策略

    (香港教育大学科学与环

    境学系)

    - 提升教师对 STEM 教育和自主学习的基本原则的理解

    - 加强教师对相关学习、教学、评估和课程设计策略的掌

    握,并透过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推广 STEM 教育

    - 促进学校有策略地规划跨学科学习活动,并于日常学习

    和教学过程融合自主学习的关键元素,加强学生 STEM

    教育的学习

    - 帮助学生在 STEM 学习活动中应用自主学习策略,如订

    立学习目标、为所订立的目标设定计划,以及评估学习

    进度

    优质学校改进计划:透过

    全面提升评估素养优化

    学生学习进程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

    研究所)

    - 为英国语文教师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上作装备,让教师

    能采用有效的评估提升教学质素

    - 发展英国语文教育在课堂及课程层面有效的校本评估策

    - 加强学校及课程领导在推动以评估为依据的改进教学措

    施的能量

    - 赋权予学生管理及调整自己学习英语的进度

    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评估

    素养」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英语

    教育部)

    - 加强英国语文教师对有关学生学习、课程及教学实践方

    面评估的反思和理解

    - 提升教师对相关评估、学习、教学和课程设计策略的掌

    握,以制订评估活动/教材/课业,促进学生学习

    - 促进学校发展评估政策,配合全校课程规划,并透过多

    元评估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 鼓励学生负责自己学习进度,包括订立和管理学习目标/

    成果。

    小学及幼稚园

    衔接与成长:高效能多元

    文化中文学习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

    教育研究中心)

    - 提升教师教导非华语学生中文的专业能量,以改善香港

    非华语幼稚园及初小(小一至小三)学生学习中文的效能

    - 加强幼稚园及小学发展有效的幼小衔接策略,协助非华

    语学生提升运用中文的能力,并帮助他们认识小学及适

    应校园的新生活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能量,参照中国语

    文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架构,优化小一至小三中文科校本

    课程

    - 培养教师成为课程领导、促进学习者和行动研究员

  • 13

    II. 支援模式

    - 密集式到校支援服务,包括共同建构校本课程和发展校本教材、共同备课、观

    课及讨论、进行行动研究、工作坊和教职员专业发展工作坊等

    - 为教师举办专业发展计划,以及成立跨校和跨学科的学习社群

    III. 对參与学校的期望

    为善用支援服务,我们期望参加计划的学校能作下列安排:

    - 学校团队须有充分准备,并热衷于与支援团队及其他学校协作,以提升学与教

    成效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 委派核心小组/教师负责与专业支援团队紧密协作,并作出适当安排,让教师

    参与有关的协作和专业发展活动

    - 与其他同工分享校本课程发展的经验和资源,如工作计划、学与教材料、研究

    报告和学生作品等(该等材料的版权将由教育局与有关学校共同拥有。教育局

    亦保留汇集和修改的权利,以作教育推广用途)

    - 恪守法律上的责任,并在任何情况下,遵守版权条例,以发展校本课程的材料

    IV. 注意事项

    - 由于教育发展基金将于 2019 年 8 月底完结,学校成功申请本期(最后一期)

    的「大学-学校支援计划」,将获为期一年七个月的支援服务(即由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2 月)。获派上述服务的学校在 2018/19 学年仍可按需要申请最

    多两项校本支援服务。而每所学校最多可获派两项校本支援服务(不包括与非

    华语学生有关的额外支援服务)仍然适用。

    - 教育局将继续运用各项现有的基金配合学校的需要而提供校本支援服务。为

    此,由 2017/2018 学年开始,优质教育基金主题网络计划涵盖的范围将扩展

    至包括(一)非基金资助的项目,例如邀请在某范畴有卓越表现/获奖的学校/机

    构;以及(二)邀请有良好表现的主题网络统筹机构,建立延展网络,以回应学

    界的诉求。(支援服务的详情载于附件 F)。

    - 其他注意事项请参阅教育局网页(http://www.edb.gov.hk/sbss) 。

    http://www.edb.gov.hk/sbss

  • 14

    附件 D

    专业发展学校计划

    I. 支援范围

    由专业发展学校提供不同科目和主题的专业分享,详情请参阅下表及教育局网页

    (http://www.edb.gov.hk/sbss)

    1. 提供予小学的项目:

    2. 提供予中学的项目:

    专业发展学校 支援项目

    佛教茂峰法师纪念中学 善用电子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明爱屯门马登基金中学 继往开来──持续发展非华语中文教师专业学习社

    迦密中学 中学生生涯规划和职业辅导服务──范式转移

    基督教宣道会宣基中学 通识教育科的学、教、评新趋势

    中华基督教会谭李丽芬纪念中学 STEM 教育全接触

    凤溪廖万石堂中学 透过校本中国语文科文言文课程的规划与实施,促

    专业发展学校 支援项目

    基督教宣道会宣基小学 从中国语文科课程规划迈向优质课堂,促进自主

    学习

    凤溪第一小学 新生代所需的价值观教育

    香海正觉莲社佛教黄藻森学校 透过电子阅读在英文课堂教授非故事类的文体

    港澳信义会小学 动手动脑──于常识科推动 STEM 教育,发展学生

    高阶思维

    香港道教联合会云泉学校 融汇贯通──从课程规划、实施及评估,提升非华

    语学生学习中文的能力

    乐善堂梁銶琚学校(分校) 如何在小学常识科课程中加入 STEM 教育元素

    培侨小学 利用多元策略,建设促进「自主互动」的数学课

    秀明小学 推动自主学习,创设高效能的数学课堂

    天主教石钟山纪念小学 中国语文科──优化评估策略:评估课业设计、分

    析、回馈与课程发展系统的建立

    圣文德天主教小学 在常识科实践 STEM 教育,提升学生学习科学、

    科技及数学的效能

    圣爱德华天主教小学 中国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宝湖道) 从探究式学习建构数学概念,发展学生自主学习

    的态度

    天水围循道卫理小学 运用多元策略照顾学生的多样性(中文及数学)

    http://www.edb.gov.hk/sbss

  • 15

    专业发展学校 支援项目

    进学与教效能

    啬色园主办可誉中学暨可誉小学 透过校本科学及生物科技课程推行 STEM 教育

    乐善堂余近卿中学 透过优化校本课程及建构专业学习社群,以推展

    STEM 教育

    玛利诺神父教会学校 按课程内容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推动 STEM 教

    圣公会白约翰会督中学 透过「平行课程」模式在课堂推行资优教育

    圣公会圣马利亚堂莫庆尧中学 优化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领域的科目(生活与社

    会科)的学与教──云端教学平台及移动学习方案

    圣公会邓肇坚中学 优化中国历史科学、教及评估:探究式课堂教学、

    能力为本的课业与促进学习的评估

    圣公会曾肇添中学 校本升学就业辅导师友计划

    圣保禄学校 透过运用虚拟实境(VR)及扩增实境(AR)技术提升

    学与教的效能

    天水围循道卫理中学 运用「策划─推行─检讨」循环建构全校照顾学生多

    样性的文化 3.0

    东华三院陈兆民中学 全校参与模式推行生涯规划课程及职业辅导

    3. 提供予特殊学校的项目(学校可从上列提供予小学及中学的项目及/或以下两项服

    务中,选择申请最多两项服务(不包括与非华语学生有关的额外支援服务)):

    专业发展学校 支援项目

    匡智张玉琼晨辉学校 运用多元教学策略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学

    习多样性

    沙田公立学校 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辅导及教学分享

    II. 支援模式

    每所专业发展学校每年为三所伙伴学校提供支援,每所伙伴学校的支援年期为一

    年。支援主要集中在各学与教主题,透过多元的交流活动,促进交流协作文化和

    提高学与教的成效

    III. 对参与学校的期望

    为善用支援服务,我们期望参加计划的学校能作下列安排:

    - 委任一位统筹教师与专业发展学校及相关学校发展主任联系

    - 为有关教师安排固定的时段以出席会议及参加不同的专业发展活动,如共同备

    - 与其他同工分享校本课程发展的经验和资源,如工作计划、教学材料、研究报

  • 16

    告和学生作品等(该等材料的版权将由教育局与有关学校共同拥有。教育局亦

    保留汇集和修改的权利,以作教育推广用途)

    - 恪守法律上的责任,并在任何情况下,遵守版权条例,以发展校本课程的材料

    IV. 注意事项

    - 支援服务一般为期一年

    - 个别专业发展学校的要求及其他注意事项,请参阅教育局网页

    (http://www.edb.gov.hk/sbss)

    http://www.edb.gov.hk/sbss

  • 17

    附件 E

    资讯科技教育卓越中心计划

    I. 支援范围

    资讯科技教育卓越中心的学校提供到校支援服务,目的是支援学校推行资讯科技

    教育和电子学习。有关支援服务详情及申请表,请浏览

    http://www.edb.gov.hk/ited/coes

    II. 支援重点

    支援服务的重点包括就推行资讯科技教育的教学法、技术及管理等,其主题分类

    如下:

    1. 课程规划及资源应用

    分享电子学习课程规划的经验

    使用平板电脑应用程式促进课堂上的学与教及评估

    使用平板电脑内置功能促进学与教

    使用平板电脑进行移动学习

    使用学习管理系统(LMS) / 云端服务

    认识及处理电子安全问题

    推行资讯素养及共享创意

    2. 技术支援

    推行自携装置(BYOD) 的技术支援

    设定云端服务的技术支援

    3. 个别学科教学法提供意见及支援

    4. 应用资讯科技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在 2016/17 学年,共有二十间卓越中心学校提供到校支援服务,包括九间小学、十

    间中学及一间特殊学校。卓越中心学校名单如下:

    小学

    1. 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

    2. 港澳信义会小学

    3. 佐敦谷圣若瑟天主教小学

    4. 保良局朱正贤小学

    5. 保良局王赐豪(田心谷)小学

    6. 宝安商会温浩根小学

    7. 嘉诺撒圣心学校

    8. 沙田崇真学校

    9. 圣公会青衣主恩小学

    http://www.plkwch.edu.hk/

  • 18

    中学

    1. 佛教茂峰法师纪念中学

    2. 中华基督教会扶轮中学

    3. 宣道会陈朱素华纪念中学

    4. 孔教学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学

    5. 乐善堂余近卿中学

    6. 圣公会圣马利亚堂莫庆尧中学

    7. 圣贞德中学

    8. 圣士提反书院

    9. 香港真光中学

    10. 崇真书院

    特殊学校

    1. 三水同乡会刘本章学校

    III. 注意事项

    - 该到校支援服务的性质是一次性的,通常安排两次会面,包括一次预备会议和

    一次支援活动(例如:讲座、工作坊、游踪活动)

    - 如有查询,请致电 3698 3596 与资讯科技教育组张咏怡女士联络

  • 19

    附件 F

    优质教育基金(基金)主题网络计划

    I. 支援范围及重点

    基金主题网络计划涵盖不同科目和主题,详情请参阅下表及基金网上资源中心

    (http://qcrc.qef.org.hk/)

    主题及统筹机构 支援重点 目标受惠学校界别

    1. 透过议题探究培

    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

    正面价值观-『认知-

    思考-体验和实践』

    沙田循道卫理中学

    以结合知识、能力、态度及行动作为

    通识教育的发展目标,促进教师专业

    成长。课程除了发展学生的认知及能

    力外,在培养态度方面,也提供体验

    活动及行动实践机会,期望他们能够

    将所学的价值观内化及持续发展。

    中学

    2. 具效能的 STEM

    学习社群的建构及推

    展 -『教学、应用、

    回馈、提升学习效能』

    顺德联谊总会翁佑中

    提升教师于 STEM 教育及创新的教

    学效能;加强学校于日后继续推展

    STEM 教育及发展出其校本的教学

    模式;建立互动学习社群,促进跨校

    互动及专业科创学术交流;及提升学

    生的 STEM 知识及科创能力。

    中学

    3. 支援有不同学习

    需要的初中学生(阅

    读及写作)

    香港教育大学

    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

    加强教师教导有不同学习需要及在

    阅读或写作上有困难的初中学生的

    知识及技巧。网络活动包括各成员学

    校互访和观摩,让教师更能掌握友校

    使用教学策略和教材的实际情况,从

    而评估和改善相关策略和教材的成

    效。

    中学

    4. 培养学生正面态

    度和价值观

    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

    防止自杀研究中心

    以实证为本的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

    的正面态度和价值观,包括与学校共

    同设计、推行和评估有关学生生理、

    心理和社会发展的普遍性和选择性

    课程,并为成员学校提供相关的教师

    培训及家长讲座。

    中学及小学

    5. 资讯素养联网计

    保良局朱正贤小学

    以资讯素养架构八个范畴作为计划

    核心,发展学科的电子学习平台、教

    材、学习历程档案及评估系统。

    小学

  • 20

    主题及统筹机构 支援重点 目标受惠学校界别

    6. 常识科的 STEM

    活动初探

    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

    小学

    提升教师于 STEM 教育的教学效能

    及建立互动学习社群。透过利用

    Makeblock mBot 机械人及配件,在

    常识科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加强学

    生科学探究能力,尤其是天文课题的

    兴趣。

    小学

    7. 手脑并用、均衡发

    展 STEM 教育

    英华小学

    透过模型探究活动及编程机械人活

    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发展其

    校本 STEM 教育课程及更有效地建

    构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

    8. 透过机械人活动

    促进高小STEM教育

    佛教何南金中学

    提升教师对机械人设计的知识和技

    术,裨能更有效推动 STEM 教育及

    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学习使用高

    阶雷射切割机,自行设计及制作机械

    人以符合校本学与教的需要。

    小学

    9. 小学英国语文

    香港中文大学

    教育学院

    优化英语教学研究中

    推广以优质教育基金小学英语计划

    中的良好教学实践为基础而制成的

    六个单元资源套,包括:阅读、英语

    拼音、电子学习、戏剧、支援及增润

    课程。专业发展活动包括工作坊、共

    同备课、示范课及观课等。

    小学

    10. 发展中文科校本

    课程(小学)

    五邑邹振猷学校

    建立跨校专业交流网络,支援教师发

    展中文科校本课程。专业发展活动包

    括:分析学生需要、组织教材、设计

    教学策略与课业、工作坊、示范课及

    观课活动等。

    小学

    II. 注意事项

    - 各基金主题网络计划的统筹机构会为参加学校提供不同模式的支援服务及项

    - 上述各项基金主题网络计划包括已在运作中的计划,或将于 2017/18 学年开展

    的计划。2017/18 学年各项支援服务的具体安排有待落实。各统筹机构将会直

    接邀请全港学校参加其主题网络计划

    - 如有查询,请联络基金秘书处邓晓盈女士(电话:2123 6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