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從軍醫學校 到中國駐印軍的那些日子 · 回憶從軍醫學校...

4
上,進入貴州丙妹(今貴州從 江縣城),又途經榕江縣、都 江縣,經過20多天行程,在三 合縣(今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 三合鎮)上了岸。我從過榕江 縣後就開始生病,每天忽冷忽 熱病得不輕,幸虧得到同船新 生周咨度一路上的細心照顧, 現在回想起來都很感激他。聽 說周咨度後來去了臺灣,官拜 海軍中將擔任過國防部軍醫局 局長。他在1976年率先推動了 亞太地區高壓氧醫學領域的研 究工作。 一路舟行大山之中,雖然 風景這邊獨好,但我從發病後 終日身臥舟中就無心觀賞了。 上岸後步行(也可能是坐汽 車)經八寨(今丹寨縣)、麻 江(當時通信兵學校在麻江) 到馬場坪,我是怎樣從三合到 馬場坪的已經記不清了。從馬 場坪坐汽車到貴陽,當時中央 醫院已遷至貴陽,我在該院門 診一次,經診斷為瘧疾,領了 奎寧,繼續找便車到安順。到 安順時是6月19日,就直接住 進軍醫學校附屬醫院,確診為 瘧疾、斑疹傷寒,一住院就是 回憶從軍醫學校 到中國駐印軍的那些日子 文/ 張榮銘 M32 1939年2月1日開學後, 我在浙江省立金華中學長庚分 校念高三。3月初,《東南日 報》登載軍醫學校(國防醫學 院前身)來金華招生的消息。 該校校址在貴州安順。同班同 學俞慎修約我同去報考,我班 還有多位同學報名,我和俞慎 修報考了醫科,有的同學報考 藥科。我高中還沒畢業,是憑 高中第4學期成績單以同等學歷 報的名。報考後我回家請求父 母親同意。起初父母不同意, 父親已經65歲,我要是遠離 家鄉,一別還不知幾年才能相 會。經過我一再爭取,父親才 勉強同意了我上軍醫學校的要 求。 4月上旬軍醫學校來人接 收錄取新生,我先辦理了高中 自動要求退學的手續,辦理了 軍校報到手續,當時要交100 元保證金,我因家境貧寒沒錢 可交,是俞慎修為我說情,並 代我交了50元錢。以後也沒有 還他,欠他的情,令我一生難 忘!報到後穿上了軍裝,佩戴 上等兵領章,從此當上兵,投 筆從戎保家衛國。 4月中旬(好像是19日)我 們坐上火車離開金華西行。因 南昌已於3月淪陷,浙贛線的 火車只能通到東鄉。在東鄉住 了一宿,自次日起經過幾天的 步行,由東鄉經臨川(今撫 州)、崇仁、永豐、吉水到達 吉安,休整幾天後,與在吉安 招收的學生合編。4月末由兵 站派汽車接我們,因等車去桂 林,在衡陽逗留了幾天,現在 還記得5月3日曾在衡陽躲過空 襲警報。在5月6日火車到了桂 林,在桂林休息了好幾天,玩 了幾處景點。與廣東廣西招的 新生合編後,全隊一百多名新 學員編成4個排。我們這部分是 由桂林出發, 步行了幾天, 也走過山路, 經永福縣、百 壽到融縣長安 鎮(現為融安 縣城)。我們 於5月中下旬之 交由融縣長安 鎮登船,溯融 江和其上游的 支流都柳江而 ▲滇緬公路邊界路標(照片來源百度) 國醫與我 冬季號 第43期 2012 源遠季刊 65 NDMC Reflections

Transcript of 回憶從軍醫學校 到中國駐印軍的那些日子 · 回憶從軍醫學校...

Page 1: 回憶從軍醫學校 到中國駐印軍的那些日子 · 回憶從軍醫學校 到中國駐印軍的那些日子 文/ 張榮銘 m32 1939年2月1日開學後, 我在浙江省立金華中學長庚分

上,進入貴州丙妹(今貴州從

江縣城),又途經榕江縣、都

江縣,經過20多天行程,在三

合縣(今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

三合鎮)上了岸。我從過榕江

縣後就開始生病,每天忽冷忽

熱病得不輕,幸虧得到同船新

生周咨度一路上的細心照顧,

現在回想起來都很感激他。聽

說周咨度後來去了臺灣,官拜

海軍中將擔任過國防部軍醫局

局長。他在1976年率先推動了

亞太地區高壓氧醫學領域的研

究工作。

一路舟行大山之中,雖然

風景這邊獨好,但我從發病後

終日身臥舟中就無心觀賞了。

上 岸 後 步 行 ( 也 可 能 是 坐 汽

車)經八寨(今丹寨縣)、麻

江(當時通信兵學校在麻江)

到馬場坪,我是怎樣從三合到

馬場坪的已經記不清了。從馬

場坪坐汽車到貴陽,當時中央

醫院已遷至貴陽,我在該院門

診一次,經診斷為瘧疾,領了

奎寧,繼續找便車到安順。到

安順時是6月19日,就直接住

進軍醫學校附屬醫院,確診為

瘧疾、斑疹傷寒,一住院就是

回憶從軍醫學校到中國駐印軍的那些日子

文/張榮銘 M32

1939年2月1日開學後,

我在浙江省立金華中學長庚分

校念高三。3月初,《東南日

報》登載軍醫學校(國防醫學

院前身)來金華招生的消息。

該校校址在貴州安順。同班同

學俞慎修約我同去報考,我班

還有多位同學報名,我和俞慎

修報考了醫科,有的同學報考

藥科。我高中還沒畢業,是憑

高中第4學期成績單以同等學歷

報的名。報考後我回家請求父

母親同意。起初父母不同意,

父 親 已 經 6 5 歲 , 我 要 是 遠 離

家鄉,一別還不知幾年才能相

會。經過我一再爭取,父親才

勉強同意了我上軍醫學校的要

求。

4月上旬軍醫學校來人接

收錄取新生,我先辦理了高中

自動要求退學的手續,辦理了

軍校報到手續,當時要交100

元保證金,我因家境貧寒沒錢

可交,是俞慎修為我說情,並

代我交了50元錢。以後也沒有

還他,欠他的情,令我一生難

忘!報到後穿上了軍裝,佩戴

上等兵領章,從此當上兵,投

筆從戎保家衛國。

4月中旬(好像是19日)我

們坐上火車離開金華西行。因

南昌已於3月淪陷,浙贛線的

火車只能通到東鄉。在東鄉住

了一宿,自次日起經過幾天的

步 行 , 由 東 鄉 經 臨 川 ( 今 撫

州)、崇仁、永豐、吉水到達

吉安,休整幾天後,與在吉安

招收的學生合編。4月末由兵

站派汽車接我們,因等車去桂

林,在衡陽逗留了幾天,現在

還記得5月3日曾在衡陽躲過空

襲警報。在5月6日火車到了桂

林,在桂林休息了好幾天,玩

了幾處景點。與廣東廣西招的

新生合編後,全隊一百多名新

學員編成4個排。我們這部分是

由 桂 林 出 發 ,

步 行 了 幾 天 ,

也 走 過 山 路 ,

經 永 福 縣 、 百

壽 到 融 縣 長 安

鎮 ( 現 為 融 安

縣 城 ) 。 我 們

於5月中下旬之

交 由 融 縣 長 安

鎮 登 船 , 溯 融

江和其上游的

支流都柳江而▲滇緬公路邊界路標(照片來源百度)

國醫與我

冬季號 第43期 2012 源遠季刊 65

NDMC Reflections

Page 2: 回憶從軍醫學校 到中國駐印軍的那些日子 · 回憶從軍醫學校 到中國駐印軍的那些日子 文/ 張榮銘 m32 1939年2月1日開學後, 我在浙江省立金華中學長庚分

為了改善生活,曾派同學呂錦

彬(東陽千祥人)等幾個人到

廣西河池跑過單幫,賺了錢用

於同期同學改善生活。也經常

由同學為伙房買菜、監廚,同

時像燒豬頭肉、煎油炸果等活

都由學生輪流幹。軍醫學校中

東 陽 籍 的 學 生 差 不 多 有 2 0 多

個,當教官的有東陽城裏的陳

大 謨 , 早 期 校 友 , 曾 留 學 日

本 。 比 我 早 入 醫 校 的 有 藥 科

2 1 期 生 王 著 祿 ( 東 陽 王 坎 頭

人),同時入校的藥科生孫獻

昌、吳美樞、朱仕期、杜友荃

等,學醫的則更多一些,我們

雖沒有組織過同鄉會之類的組

織,但每到過年(除夕)大家

都要聚在一起開個茶話會。我

們平時彼此之間都講普通話,

但在這樣的茶話會中大家都只

許 講 東 陽 方 言 , 不 許 講 普 通

話。東陽籍的學生當時還有一

個遠景規劃,主要是陳大謨的

主意,即以後不只當醫官、司

藥,而要利用我們這批人力資

源合辦醫院和製藥廠,來幹一

番 大 事 業 , 為 家 鄉 為 國 家 服

務。

受學校衛生勤務教官邱倬

兩個多月,康復後才出院。全

隊新生同學是什麼時候到達安

順的亦記不清了。

我去軍醫學校就讀的行程

歸納如下:1、金華至江西東鄉

段乘火車;2、東鄉、臨川、崇

仁、永豐、吉水、吉安段是步

行;3、吉安、永新、界化隴、

茶陵、耒陽段乘汽車;4、耒陽

至衡陽段乘火車;5、衡陽至桂

林段乘火車;6、桂林、永福、

百壽、融縣長安鎮段是步行;

7、長安鎮、丙妹、榕江、都

江、三合段乘船;8、三合、

八寨、麻江、馬場坪段可能是

乘汽車;9、馬場坪至貴陽段乘

汽車;10、貴陽至安順段乘汽

車。整個行程歷時兩個月。去

安順上學途中遇到的一些情況

在俞家檉同學撰寫的《隨隊赴

安順上學記》(《源遠季刊》

2008年25期)中有詳盡的敍

述,我也有一些相同的記憶。

從軍醫學校附屬醫院出院

時,我的身體還是較差的,頭

髮稀稀疏疏,身體也消瘦得不

像人樣,到入伍生隊接受軍事

訓練時,入伍生的訓練生活已

經過半,所以我在入伍生隊也

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將結束

時全隊有一次實彈射擊,記得

我這次跪射的成績還是比較好

的,三發子彈打中了兩發。

1939年10月上旬入伍生

隊訓練結束。10月10日前後,

我們這批醫科新生被編為軍醫

學校醫科第32期及廣州分校醫

科第五期,混合編班稱醫科混

合第2期。這期學生畢業時不

分本校分校均稱為醫科32期畢

業生。學校新校址在安順北門

外貴西營房。

全班共有學生

108名,佩戴

學生領章和中

士軍銜胸章,

領中士薪餉,

學 制 為 5 年 。

因為在戰時,

每學期20個星

期上課,學期

間有兩個星期

的假期,5年共

220個星期,計1540天。其中

4年以課堂授課實習為主,一年

為臨床實習。按計畫4年課堂教

學到1943年4月18日結束,臨

床實習於5月3日開始,到1944

年 4 月 1 5 日 結 束 。 中 間 曾 於

1942年有一次盛大的軍醫學校

成立40周年校慶活動,有當時

在後方高校的名教授來校參訪

講學,湘雅醫學院和貴陽醫學

院高年級醫學生也來校參訪,

我校以32期同學為主,與兩醫

學院學生開展聯誼活動。記得

期間停課數天,其他時間從未

中輟學習進程。

軍 醫 學 校 校 長 雖 然 由 蔣

中正兼任,但他從未到學校來

過。主持學校工作的是教育長

張建。學校還有教務處長、醫

科主任、藥科主任等。每期學

生 都 有 專 職 隊 長 、 區 隊 長 管

理 。 參 謀 總 長 何 應 欽 和 副 參

謀總長白崇禧分別來過安順視

察,我見到過何應欽,但因患

流感臥床休息未見到白崇禧。

我在安順時因為經濟原因,即

使遇假期也從未到安順以外的

地方去玩過,只在當地看過苗

族的跳花舞。有一個假期我班

▲當年從大理到印度的滇緬公路即今日之史迪威公路

國醫與我

66 源遠季刊 2012 第43期 冬季號

NDMC Reflections

Page 3: 回憶從軍醫學校 到中國駐印軍的那些日子 · 回憶從軍醫學校 到中國駐印軍的那些日子 文/ 張榮銘 m32 1939年2月1日開學後, 我在浙江省立金華中學長庚分

科18期畢業的一位姓姜的老校

友即將到中國駐印軍新30師任

軍醫處長,需要帶一些軍醫人

員去該師工作,他跑到步兵學

校訓練班來遊說我班同學去印

度。結果我們當中有胡可澄、

梁學志、陳詩淥、葉寄武、趙

煥廷和我6名上尉軍醫沒有去

遠征軍報到,而聽從了姜處長

的安排。我們於1944年1月14

日乘美軍運輸機從雲南昆明巫

家壩機場起飛,經駝峰航線到

達 印 度 阿 薩 密 邦 丁 蘇 基 亞 機

場,隨後乘車到離薩地亞不遠

的小火車站附近,住在帳篷裏

待命。此處離我國西藏邊境不

遠,我們第一次見到了西藏同

胞,也在此地第一次吃到印度

的麵包和阿根廷的牛肉罐頭,

用 領 來 的 薪 餉 買 來 撲 克 牌 消

遣,在這裏我第一次抽上了香

煙,有英國的也有美國的。過

了不久我們由駐地乘火車西行

到高哈蒂(今譯古瓦哈蒂),

又改乘輪船由布拉馬普特拉河

順 流 而 下 , 到 河 西 岸 某 處 上

岸 , 換 乘 火 車 到 加 爾 各 答 。

在 船 上 可 以 看 到 各 色 盟 軍 官

兵,黑人、白人、黃種人,英

國的、美國的、印度的、中國

的,真正的各色俱全。當一些

美國士兵看到我們這幾個中國

軍官,問我們是什麼軍銜,得

知我們是Captain(上尉)時,

都嘖嘖稱奇面露羡慕之色,大

概是我們這麼年輕就當上了上

尉吧!在加爾各答住了幾天,

又有人安排我們坐火車到中國

駐印軍總指揮部駐地蘭伽(又

譯為蘭姆伽)。蘭伽屬印度比

哈爾邦邦哈薩里巴縣,此地原

(元起)(1949年後曾兼任江

西省衛生廳廳長)的鼓勵,我

們班在第七和第八學期編輯了

《軍醫提絜》一書,全班同學

按章按節分頭編輯,積極性甚

高。全書統稿後以癸未(1943

年歲次)醫學出版社的名義在

江西出版發行。軍醫學校醫科

32期1943年在班的46名同學都

是癸未醫學社的社員,也是該

社的全部成員。後來我得到一

部羊皮封面的《軍醫提絜》,

可惜後來因戰亂遺失了。《軍

醫提絜》曾多次印刷,1949年

後再版時改名為《醫師典》,

該書廣泛應用于國共兩軍軍醫

界,受到軍醫人員的歡迎。有

一 種 說 法 將 《 司 藥 必 攜 》 、

《軍醫提絜》與《軍醫雜誌》

稱為“抗戰時期母校在學術上

的三朵奇葩”(見於校友會的

《源遠季刊》)。

1943年,抗日戰爭進入

關鍵時期,中國遠征軍急需軍

醫。是年10月,我班奉命提前

畢業,全班46個畢業生都被授

予上尉軍銜,全部分配到中國

遠征軍,由中國遠征軍總司令

部分配到各軍任職。畢業後在

校休息一個月,到11月中旬才

乘汽車到達昆明,途中觀賞了

黃果樹大瀑布。到昆明後,起

初住圓通山軍

醫學校昆明分

校,後進中央

訓練團受訓兩

周,再進位於

黑林鋪的步兵

學校接受醫學

衛 勤 班 訓 練 5

週(約在1943

年11月下旬至

1944年1月10

日左右)。由

美 軍 醫 務 人

員 任 教 員 ,

課程是一些最

初級的常識,

如急救、抬擔

架等。將結束

時接到遠征軍

總司令部的命

令,我被分配

到駐雲南硯山

中國遠征軍52

軍工作。當時

有軍醫學校醫

▲ 2006年國防醫學院校友江灣之旅,在車上與新黨主席郁慕

明合影

▲2006年國防醫學院校友江灣尋根之旅左一為作者

國醫與我

冬季號 第43期 2012 源遠季刊 67

NDMC Reflections

Page 4: 回憶從軍醫學校 到中國駐印軍的那些日子 · 回憶從軍醫學校 到中國駐印軍的那些日子 文/ 張榮銘 m32 1939年2月1日開學後, 我在浙江省立金華中學長庚分

後又轉回國內的家信,才得知

母親已於1944年11月29日(農

曆甲申年0月14日))病逝,

心情萬分悲痛。人生忠孝兩難

全,若母親在天有靈,她看到

抗日戰爭勝利,一定會原諒我

未盡孝心的!

作者簡介:張 榮 銘 , 浙 江 東 陽 湖 溪

人,生於1919年11月。早年

在軍醫學校學習。曾任《軍醫

提絜》編輯,該書由癸未醫學

出版社1944年出版。1943年

後去中國駐印軍新30師、中國

駐印軍直屬戰車第三營工作,

回國後曾在聯勤總部徐州陸軍

總醫院任職。1949年後仍一直

從事醫務工作,1969年回鄉。

1994-1996年曾任《湖溪村

志》顧問。2002-2006年擔任

東陽《吳甯托塘張氏宗譜》修

訂委員會主編,完成了總計32

卷宗譜的修訂工作。

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一處戰

俘 營 , 有 許 多 現 成 的 舊 式 營

房。我們到新30師師部,做了

徹底消毒洗浴(主要是滅虱)

後換上印度人穿的軍裝。

約在1944年3月,我們6

人由新30師向駐印軍總指揮部

報批時,總指揮部軍醫處(處

長蕭冰也是軍醫學校早期畢業

生)從中留了3名,由總指揮

部直接分配任職,將葉寄武留

在總指揮部軍醫處工作,調趙

煥廷到總指揮部直屬戰車第一

營衛生隊工作,調我到總指揮

部直屬戰車第三營衛生隊任軍

醫。只有胡、梁、陳三人留給

新30師。趙煥廷不久隨營赴緬

北作戰,我則到蘭伽郊外戰車

第三營報到,營長是廖家齊上

校(後任是劉景揚中校),衛生隊

長姓石,還有一位中尉軍醫。

我營組建不久,主要任務是接

收裝備及補充兵員(由國內空

運過來)、訓練。在這裏我學

會了開汽車,學汽車駕駛要從

駕駛大卡車開始,能開大卡車

就能開小車。駐蘭伽郊外的部

隊每週可以看一次電影,電影

院在蘭伽,每次輪到我們營看

電影時,總要十幾輛大卡車浩

浩蕩蕩運送才行(戰車營滿員

編制是700多人,較步兵營要多

得多)。到1944年10月,戰車

第三營因訓練任務基本完成,

移防到阿薩姆邦薩地亞附近一

處營地駐紮,我們的營地就在

布拉馬普特拉河南岸的一片空

地上,走不遠就可以到河邊,

1944年即在這裏過的冬天。

1945年3月前後,我們直

屬戰車第三營又向前開進到雷

多,這裏是印

緬滇公路(又

稱 史 迪 威 公

路)的起點,

不 遠 就 是 緬

甸。在一次執

行任務中,我

駕駛吉普車,

為超車在猶豫

之間被該車撞

翻,吉普車被

撞下公路,翻

到 1 米 來 深 的

鐵路上,我受

了點輕傷被送

進了醫院。所

幸 傷 得 不 是 很

重,不然,我可能就看不到抗

戰勝利了。

1945年6月,中國駐印軍

完成了任務,分批撤回國內。

我們直屬戰車第三營從雷多出

發回國,所有戰車留在印度待

海運回國,其餘大小車輛各種

裝備全部運回國內。我當時任

營衛生隊代理隊長,率領營衛

生隊的吉普、救護車各一輛,

卡車4輛及全隊人員40餘人,

經八莫、畹町、保山、楚雄,

在6月底到達昆明,一路都是自

己駕駛。在保山時有同班同學

馬義品(東陽南馬安恬人)來

會,風雨連床暢談甚歡。在昆

明時,部隊就駐在西山一帶,

在 這 裏 遊 了 一 處 大 佛 寺 和 龍

門。又見到了在印度分別的胡

可澄同學,感覺特別親熱。在

昆明我們迎來了日本無條件投

降的抗戰勝利。

1946年2月2日(大年初

一)這天,收到家裏寄到印度

▲軍方車隊通過城鎮頗為壯觀

國醫與我

68 源遠季刊 2012 第43期 冬季號

NDMC Ref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