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到我家 -...

1
责任编辑 : 电话 :85222315 版式设计 : 责任编辑 : 余玲 电话 :85222316 版式设计:施小晖 印刷: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 一九四九年的十月一号, 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 用他那嘹亮的湘江口音, 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那一天,举国欢腾,亿民雀跃。 六十五年前的十一下午, 我的父亲在台城收听开国大典, 他曾多次向我们吐露自豪, 他这样向我们激情讲述: 那一刻,我感觉腰板挺直了, 那一刻,我真的为祖国感到骄傲! 新中国已经跨越六十五年历程, 如今的华夏大地已是光辉闪耀。 四通八达的交通干线, 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 五洋探秘有深海的蛟龙, 九天揽月且看中国玉兔号, 家乡的景色美不胜收, 东台正向着更高水平小康路迅跑。 看大妈的舞姿,听百姓的欢笑, 那不就是人民和谐幸福的写照? 这一刻,我心里充满了希望, 这一刻,我真的为祖国感到骄傲! 再有七年的时间, 鲜艳的党旗将在中国百年高飘, 再跨三十五年的岁月, 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荣耀。 中国前进的方向已经明确, 沿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相信中华儿女用勤劳、智慧和汗水, 定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要叮嘱我的子孙, 你们要永远为祖国母亲尽心尽力,尽 忠尽孝 到那时,我们一起为祖国富强欢呼, 到那时,我们共同举杯为祖国骄傲! 祖国, 我们为您骄傲 王晓昕 E-mail:dtrbfk@ E-mail:dtrbfk@126 126.com .com 8 2014 年 11 月 6 日 星期四 母亲打来电话,说屋后的水 泥路刚刚浇筑好了。我才恍然觉 得:我已经好久没有回老家了。 说走就走,车子行驶在回家的路 上,我心潮澎湃。 其实,老家一直铺展在我心 中,就如同屋后当初那条长长 的泥路一般,穿过我前半生四 十年的时光。那是生我养我的 故乡啊!老屋前的池塘里,洒 落了我戏水时的清脆童声;老 屋四周的田野里,遍布了我采 摘果蔬的脚印;甚至,那些至今 高高矗立着的榆树上,还依稀 留着我用铁条划下的痕迹。每 一次置身于那混合着花香、草 味与泥土腥气的土地上时,我 曾经感觉到是那样的静谧、安 宁,也唯有在故乡的怀抱里,我 才可以褪下世俗渐渐掩盖的面 纱,笑得那样自在。 但是,近年来回老家的次数 却越来越少,甚至中秋、春节这 样的重要传统节日,都没有按照 习俗在老家度过。并不是我数典 忘祖、无情无义,实在是因为老家 屋后的那条路太难走了。犹记得 新婚的那天,凌晨就开始下起了 蒙蒙细雨,当穿着嫁衣的妻子踩 着泥浆下来帮着驾驶员用力推陷 在泥潭里的婚车的时候,我的内 心所有的诅咒都一股脑儿地冲着 那条我曾经走了二十多年的泥路 迸发出来,倒是妻子很大度地劝 慰我:“只是新婚要住在家里,没 事的。”婚后一段时间,母亲的身 体欠佳,善良的妻子并没有忍心 拉着我立即就搬了出去。于是, 阳光灿烂的时候,我和妻子就在 尘土飞扬中骑着车子到镇上去上 班,身后常常是浓烟滚滚,到了单 位都能拍打下一层灰;到了梅雨 季节,老家屋后的那条路仿佛经 历了地质灾害一般,到处是坑坑 洼洼的泥潭,深一脚浅一脚的,泥 浆四溅,一年下来,在泥水中泡坏 了的皮鞋就有好几双。妻子嬉笑 着说要穿上渔人打鱼时专用的全 套塑胶衣服恐怕才能顺利地走完 屋后的这段路。 不仅是这些。有一天晚上母 亲生病了,我去请村上的赤脚医 生,医生是我大姐,离我家也就两 三里路的光景。等我从屋后的泥 路上摸爬滚打敲开了大姐家的门 时,大姐打开门吓了一跳:我浑身 的泥水往下淌,就像一个泥猴子 一般站在大家面前,大姐愣是没 认出是我来。在得知我的来意 后,大姐二话没说就拿着药箱跟 我回来了。一路上,我也记不得 大姐摔了几个跟头,我只是牢牢 地抱住了药箱,几乎是跪行着回 到了家中。母亲身体痊愈之后, 因为孩子要在镇上读书,我就搬 到了镇上居住。我也一直劝说 母亲搬离老家随我们到镇上居 住 ,不 仅 是 生 活 上 诸 多 的 不便, 更因为屋后的这条泥路太难走 了。但是母亲却总是说“金窝银 窝比不上自己的窝”,毕竟生活了 几十年,不舍得放弃老家的一草 一木。 等有机会离开老家进城工作 的时候,我的态度是决绝的。离 家前的那夜,我特意从镇上回了 一趟老家,站在屋后的那条泥路 上看了又看,我想把它写进我的 记忆深处,因为我真的不想再从 这泥泞的路上踏过。犹记得,离 开的那个清晨,六月的阳光让原 本泥泞不堪的路终于有一些好走 了,我携妻将子不忍看身后白发 苍苍的母亲,不忍回望身后的老 屋,踩着依然有些柔软的路面,登 上了进城的汽车。身后,母亲叮 咛的话洒落一路:“走了也好,走 了也好,那就不要再受这个路的 苦了!”其实,母亲不知道,我人虽 然离开了,却将更多的牵挂留在 了老家,留在了那条母亲依旧要 走的泥路上。 喜讯是从今年三月开始的, 是从母亲几乎一天一个电话中传 递的:“娃儿,据说后面这条路要 开始修了,村里开始动员捐碎砖 了。” “娃儿,咋没动静了,你人头 熟悉,打电话到镇上问问这条路 还做不做了?” “娃儿,昨天开来了几辆挖掘 机,怕是要开始动工了!” “娃儿,路面挖开了,碎砖铺 上去了,村上说有钱的出钱、有力 的出力,我不仅捐了碎砖,捐了二 百块钱,还烧了一些开水给路上 的工人送了过去。” “娃儿,村子东头已经开始浇 筑水泥了,估计一个星期就能到 我家屋后了。” “娃儿,真的浇筑到了我家后 头了。” …… 其实,母亲说的这些我都知 道,我已经不下数十次打电话到 镇上询问屋后那条路的工程进 展。自从有一次偶遇家乡来办 事的领导,说起那条路已经纳入 农村公路改造的时候,我就和乡 下的母亲一样天天关注着,我没 有碎砖可捐,我没有时间去为工 人们烧水,但是我悄悄地把那个 月买香烟的私房钱都捐了,因 为,没有人能比我更明白那条路 的存在对我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车子拐进村东头的时候,一 条灰白色的宽阔水泥路一下子就 跃入了眼帘,平坦的新水泥路面 如同少女的面容一样细腻光滑, 两侧的路牙整整齐齐地延伸着, 路牙的外侧是护养水土而种植的 高大的女贞树,透过密密的女贞 树叶,更远处是一片金黄色的田 野,而水泥路面就仿佛是在金黄 色的地毯上镶嵌的一条银色的链 —那样的显目,甚至有些张 扬!车子开得平平稳稳,前台上 的水杯动也不动,一觉睡醒的儿 子问我:“这是哪儿啊?还有多久 到奶奶家?” 我鸣了一声喇叭,指着前方 得意地告诉他:“沿着这条路,一 路向西,就是我们的家!” 一路向西到我家 林四海 【15】顺其自然之道 顺其自然,是世上万物的规 律,更应该是一种心态。练书法 也不例外。初学者心中有计划 有目标,盼望进步快些收获大些 尽可能地缩短抵达目标的时间, 这没有错。只是,一切还得顺其 自然。每一个人的天资不同,对 书法的悟性差别很大,这是自然 之事。书法是门艺术,艺术需要 天赋,因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 艺术上成家的。要想成为书法 家,天赋远比勤奋更重要。或者 说,有了天赋,勤奋的动力性才 起到作用。勤奋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弥补天资的不足,但终不能 起决定性作用。这似乎是种沮 丧的认知,可这是事实,也是自 然之道。 顺其自然的心态,需要我们 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才气与能力, 从而设定切合自己的计划与目 标,平和地看待自己的行走与收 获。在练书法上,有些人上手相 当快,进步神速,一年半载就能 把字写得真有那么回事,甚至已 经初具艺术家的风范。也有些 人练上十年八年,字基本上能看 了,但远未及书法之道。我不知 道像我这样的人多不多,可不管 多与不多,我的书法之路只能是 这样。什么样呢?就是练了快 三个月了,进步真如爬行,多半 情况下,字写得还远远没有像 字,或者说,从字中看不出已经 是练了三个月的了。我沮丧 吗?应该有一点,至少是觉得自 己的天资实在是太差,要把字写 得稍微像字都如此的难。我消 沉吗?没有,这真是没有。是 的,我心里当然会想自己可以进 步快些,但这些天下来,理想很 饱满,现实很骨感。可我没有理 由消沉,也不可能消沉。因为我 深知,只有练过一段时间,我才 能知道我之于书法到底有多大 的能力。这是在自我检验,也是 在客观评估。结果不如我意,但 不会让我的情绪滑入深谷。对 我而言,检验的目的,不是发现 自己有多大的潜力,而是为自己 练书法制订适合自己的计划与 目标。从内心而言,人人都想当 书法家,这没有错,也不需要隐 瞒。关键是要清楚自己能不能实 现这一理想,要顺其自然,也就是 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其实,我 们都知道,能成为书法家,毕竟是 少数人,我们可以保留这样的梦 想,但我们万不能因此而让自己 迷失。 可以说,对此,我本就有充 足的思想准备。况且,我真的对 书法有着天然的喜欢。真正的 终点,对我是没有意义的,我向 往的是行走在书法道上的每一 道风景。这让我一方面关注自 己的进步,另一方细心品尝过程 中的微妙滋味。 这一段时间,最初的热情有 些冷却。这很正常。这也是自 然之道。我认同书法之路是长 途之旅,也需要长久的旅行。我 是有想尽快有大的进步的心思, 但我更做好了数年收获不大的 可能。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没有 入门。比如笔划,还是不能经常 写得不错,字经常写得能有点像 个字。也就是说,我不可能有大 的进步。但进步再小,还是有进 步的。比如,与以前相比,我的 笔划写得熟练些了,有些笔划写 得有那么回事了。有时有些字, 还能写得有点样子的,至少与最 初比,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许多时候,不经意间会有惊 喜。比如,一笔下去,感觉特别 棒,起笔运笔收笔感觉很妙,写 下的笔划也基本能达到“形 似”。当然,要是有意去写了,有 时能写好,有时又一团糟。但这 让我悟到了一些东西。比如,练 吧,不停地练,没练好再练,总会 练好的,有时今天一直没练好, 明天不经意间就写好。这样的 不经意是无数的经意之后的结 果,是惊喜,一种美妙的惊喜。 那还是得沉得住气,不要心浮气 躁。一个字一天练上一二十遍, 还是练不好,那明天再练,或者 隔些天再写,会有意外收获的。 如果没有意外,那就再练呗。这 一点得坚信,写不出神似的字, 形似的字早晚能练成的。别人 有天赋,可以很轻松地写出好 字,自己天分差,只有多下功 夫。这是没办法的事。也是自 然之道。不要在这方面较劲,因 为这样的较劲于事无补于己无 益。推而及之,世上的许多事都 是如此。 顺从自然,就能平和心态, 就能在过程中发现和享受乐 趣。否则,逆自然之道,非但没 有进步,也会失去快意。 我现在的想法是,管他有没 有进步,管他进步大与小快与 慢,坚持练下去,享受练习过程 中的趣味。我还总对自己说,练 这么久没有进步,但好歹练这么 久了,要是还没拿起笔,还在纠 结和期待中呢。所以这些日子 不能因为没什么进步而认为是 白练,应该这么说,已经练了这 些天了,练习的时间就是最大的 财富,过程就是最大的收获。 当然,这样想,并不等于我 消减了想写出好字的念头。这 是一种辩证,大心态下的小心 思。 (未完待续) 书法道 —一个书法九级白痴的爬行 北乔 杨绛先生说:在百转千回之 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这是先生百年人生的深切 感悟和其品位人生的真实写照。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如何让短暂的生命活出深 层的况味?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和回答。 有的人醉心于声色犬马,在 灯红酒绿中浪费人生;有的人甘 心于普普通通,在平平淡淡中过 完人生;有的人倾心于不断奋 进,在孜孜以求中享受人生。 在我看来,芸芸众生中的每 个人都是一片与众不同的风景。 年轻也罢,年老也罢;成功 也罢,失败也罢。一个人要过上 有品位的人生,一定要有一颗永 不满足、健康向上的心,惟有不 懈追求的人生,才能笑傲生活中 的一切不幸和苦难,才能昂首挺 胸、一路向前,活出自己的特色 和别样的精彩。 人们常常感叹,人生是一张 单程车票,一去不能复返。 人生路上,每个人总会有顺 风、逆境时,不管是成功的喜悦, 还是失败的酸楚,请你一定要坦 然地接受,并珍惜生活给予你的 一切馈赠,真正静下心来、沉下 身去,像杨绛先生那样,用心、用 情去深切地感受和体悟,一定会 有与众不同的人生收获。 英国作家王尔德在《道林 · 格雷的画像》中这样劝诫人们: 别虚掷你的寸金光阴吧,别去听 无聊的话,别试图补救无望的过 去,别在愚昧、平庸和猥下的事 上消磨你的生命,这些东西都是 我们这个时代病态的目标和虚 假的理想。生活吧!过属于你 的奇妙的生活!点滴都别浪费。 人们啊!在短暂的人生旅途 中,请你一定要学会生活、善待 生活,一定要谨记:人生的境界 不在于物质的浮华,而在于精神 的高贵。此外,还请你一定要不 断充实自己、丰富内涵,努力让明 天比今天活得更精彩,让人生不 断进入更美好、更幸福的境界。 人生 夏素红 一棵树,如果不是人为移 栽,不管脚下是肥沃的平原还 是贫瘠的山岗,只要冬去春来, 就倔强地向着坚硬黑暗的地层 蜿蜒曲折地扎下根去。遇着石 块就绕过去,遇着缝隙就钻进 去,遇着肥料和水分就吸收,向 上输送给枝干,树枝便生出一 片一片嫩叶来。嫩叶承接着阳 光温柔的抚摸,沐浴着雨露慷 慨的恩赐,享受着春风煦暖的 吹拂,一天天变大。树身也一 天天长高,长粗。四季更迭,斗 转星移,一棵小树苗就长成了 直挺荫蓊的大树。 一棵树,一辈子就待在一 个地方,它不南来北往东奔西 走,不像人那样喜欢到处游荡, 它只有一个心思:生长,日夜不 息地生长。它不浪费一分一 秒,它不像有的人,蹉跎岁月荒 废人生,弥留之际徒留一声叹 息几滴泪。 树不怕脚下的土地瘠薄, 它从不抱怨命运的悲苦与不 济,它就一辈子坚守在那里。 树从来不羡慕嫉妒和恨,树整 天乐呵呵的。风吹来,你听,万 千树叶又在唱拍手歌了…… 一棵树的生命力其实比 人旺健。折一根柳枝随便插 入土中就可以存活,我曾亲眼 见过倒插的白杨树枝居然发 芽生长!生命力顽强如斯,令 人惊叹,令人震撼!而人遇到 一点打击、挫折,就颓废、沉 沦,和树相比,人不应当感到 惭愧吗? 有的树开出姹紫嫣红的花 朵供人欣赏,结出酸酸甜甜的 果实让人品尝。人对树献上赞 誉之词,树也不骄傲自满,不洋 洋得意。而有的人取得了一点 成绩,就到处显摆。和树相比, 人真该羞红了脸! 一棵树长大后可以做房梁 和檩条,支撑起几间遮风挡雨 的温暖房屋;可以做成衣柜,盛 放衣服;可以做成椅子板凳,让 我们坐下来悠悠地抽一支烟, 或是慢慢品一杯茶;还可以做 成一张大床,让我们伸开四肢 躺在上面,慢慢释放一天的疲 劳。 如果长不成大树,那就砍 去枝条做成牛鞭杆,或是做 成除草的锄头把儿,弯成逮鱼 的网圈,再不济也能塞进灶膛 燃成熊熊的火,烧开一瓶水, 蒸好一锅馍,滋润人们干渴的 喉咙,填饱人们饥饿的肠胃。 而燃烧后的灰烬,还可以用 车拉到地里,肥沃一片绿油 油的庄稼,结出几根带刺的 嫩黄瓜。 总之,一棵树活着时紧张 充实,死了也物尽其用。其实, 这棵树并没有真的死,它只是 转化成另一种形式还活着。一 棵树给人的启示真的很多很 多。我想做一棵树,一棵简单、 坚强、无欲、有用的树。 一棵树

Transcript of 一路向西到我家 -...

■责任编辑 :何 涛 电话 :85222315 ■版式设计 :陶 扬■责任编辑 :余玲 电话 :85222316 ■版式设计:施小晖印刷: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

一九四九年的十月一号,

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

用他那嘹亮的湘江口音,

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那一天,举国欢腾,亿民雀跃。

六十五年前的十一下午,

我的父亲在台城收听开国大典,

他曾多次向我们吐露自豪,

他这样向我们激情讲述:

那一刻,我感觉腰板挺直了,

那一刻,我真的为祖国感到骄傲!

新中国已经跨越六十五年历程,

如今的华夏大地已是光辉闪耀。

四通八达的交通干线,

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

五洋探秘有深海的蛟龙,

九天揽月且看中国玉兔号,

家乡的景色美不胜收,

东台正向着更高水平小康路迅跑。

看大妈的舞姿,听百姓的欢笑,

那不就是人民和谐幸福的写照?

这一刻,我心里充满了希望,

这一刻,我真的为祖国感到骄傲!

再有七年的时间,

鲜艳的党旗将在中国百年高飘,

再跨三十五年的岁月,

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荣耀。

中国前进的方向已经明确,

沿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相信中华儿女用勤劳、智慧和汗水,

定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要叮嘱我的子孙,

你们要永远为祖国母亲尽心尽力,尽

忠尽孝

到那时,我们一起为祖国富强欢呼,

到那时,我们共同举杯为祖国骄傲!

祖国,我们为您骄傲

王晓昕

E-mail:dtrbfk@E-mail:[email protected] 8 版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母亲打来电话,说屋后的水泥路刚刚浇筑好了。我才恍然觉得:我已经好久没有回老家了。说走就走,车子行驶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潮澎湃。

其实,老家一直铺展在我心中 ,就 如 同 屋 后 当 初 那 条 长 长的 泥 路 一 般 ,穿 过 我 前 半 生 四十年的时光。那是生我养我的故 乡 啊 ! 老 屋 前 的 池 塘 里 ,洒落 了 我 戏 水 时 的 清 脆 童 声 ;老屋 四 周 的 田 野 里 ,遍 布 了 我 采摘果蔬的脚印;甚至,那些至今高 高 矗 立 着 的 榆 树 上 ,还 依 稀留着我用铁条划下的痕迹。每一 次 置 身 于 那 混 合 着 花 香 、草味 与 泥 土 腥 气 的 土 地 上 时 ,我曾 经 感 觉 到 是 那 样 的 静 谧 、安宁,也唯有在故乡的怀抱里,我才可以褪下世俗渐渐掩盖的面纱,笑得那样自在。

但是,近年来回老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甚至中秋、春节这样的重要传统节日,都没有按照习俗在老家度过。并不是我数典忘祖、无情无义,实在是因为老家屋后的那条路太难走了。犹记得新婚的那天,凌晨就开始下起了蒙蒙细雨,当穿着嫁衣的妻子踩着泥浆下来帮着驾驶员用力推陷在泥潭里的婚车的时候,我的内心所有的诅咒都一股脑儿地冲着那条我曾经走了二十多年的泥路迸发出来,倒是妻子很大度地劝慰我:“只是新婚要住在家里,没事的。”婚后一段时间,母亲的身

体欠佳,善良的妻子并没有忍心拉着我立即就搬了出去。于是,阳光灿烂的时候,我和妻子就在尘土飞扬中骑着车子到镇上去上班,身后常常是浓烟滚滚,到了单位都能拍打下一层灰;到了梅雨季节,老家屋后的那条路仿佛经历了地质灾害一般,到处是坑坑洼洼的泥潭,深一脚浅一脚的,泥浆四溅,一年下来,在泥水中泡坏了的皮鞋就有好几双。妻子嬉笑着说要穿上渔人打鱼时专用的全套塑胶衣服恐怕才能顺利地走完屋后的这段路。

不仅是这些。有一天晚上母亲生病了,我去请村上的赤脚医生,医生是我大姐,离我家也就两三里路的光景。等我从屋后的泥路上摸爬滚打敲开了大姐家的门时,大姐打开门吓了一跳:我浑身的泥水往下淌,就像一个泥猴子一般站在大家面前,大姐愣是没认出是我来。在得知我的来意后,大姐二话没说就拿着药箱跟我回来了。一路上,我也记不得大姐摔了几个跟头,我只是牢牢地抱住了药箱,几乎是跪行着回到了家中。母亲身体痊愈之后,因为孩子要在镇上读书,我就搬到了镇上居住。我也一直劝说母亲搬离老家随我们到镇上居住,不仅是生活上诸多的不便,更因为屋后的这条泥路太难走了。但是母亲却总是说“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窝”,毕竟生活了几十年,不舍得放弃老家的一草

一木。等有机会离开老家进城工作

的时候,我的态度是决绝的。离家前的那夜,我特意从镇上回了一趟老家,站在屋后的那条泥路上看了又看,我想把它写进我的记忆深处,因为我真的不想再从这泥泞的路上踏过。犹记得,离开的那个清晨,六月的阳光让原本泥泞不堪的路终于有一些好走了,我携妻将子不忍看身后白发苍苍的母亲,不忍回望身后的老屋,踩着依然有些柔软的路面,登上了进城的汽车。身后,母亲叮咛的话洒落一路:“走了也好,走了也好,那就不要再受这个路的苦了!”其实,母亲不知道,我人虽然离开了,却将更多的牵挂留在了老家,留在了那条母亲依旧要走的泥路上。

喜讯是从今年三月开始的,是从母亲几乎一天一个电话中传递的:“娃儿,据说后面这条路要开始修了,村里开始动员捐碎砖了。”

“娃儿,咋没动静了,你人头熟悉,打电话到镇上问问这条路还做不做了?”

“娃儿,昨天开来了几辆挖掘机,怕是要开始动工了!”

“娃儿,路面挖开了,碎砖铺上去了,村上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我不仅捐了碎砖,捐了二百块钱,还烧了一些开水给路上的工人送了过去。”

“娃儿,村子东头已经开始浇

筑水泥了,估计一个星期就能到我家屋后了。”

“娃儿,真的浇筑到了我家后头了。”

……其实,母亲说的这些我都知

道,我已经不下数十次打电话到镇上询问屋后那条路的工程进展。自从有一次偶遇家乡来办事的领导,说起那条路已经纳入农村公路改造的时候,我就和乡下的母亲一样天天关注着,我没有碎砖可捐,我没有时间去为工人们烧水,但是我悄悄地把那个月 买 香 烟 的 私 房 钱 都 捐 了 ,因为,没有人能比我更明白那条路的存在对我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车子拐进村东头的时候,一条灰白色的宽阔水泥路一下子就跃入了眼帘,平坦的新水泥路面如同少女的面容一样细腻光滑,两侧的路牙整整齐齐地延伸着,路牙的外侧是护养水土而种植的高大的女贞树,透过密密的女贞树叶,更远处是一片金黄色的田野,而水泥路面就仿佛是在金黄色的地毯上镶嵌的一条银色的链子——那样的显目,甚至有些张扬!车子开得平平稳稳,前台上的水杯动也不动,一觉睡醒的儿子问我:“这是哪儿啊?还有多久到奶奶家?”

我鸣了一声喇叭,指着前方得意地告诉他:“沿着这条路,一路向西,就是我们的家!”

一路向西到我家林四海

【15】顺其自然之道

顺其自然,是世上万物的规律,更应该是一种心态。练书法也不例外。初学者心中有计划有目标,盼望进步快些收获大些尽可能地缩短抵达目标的时间,这没有错。只是,一切还得顺其自然。每一个人的天资不同,对书法的悟性差别很大,这是自然之事。书法是门艺术,艺术需要天赋,因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艺术上成家的。要想成为书法家,天赋远比勤奋更重要。或者说,有了天赋,勤奋的动力性才起到作用。勤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天资的不足,但终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这似乎是种沮丧的认知,可这是事实,也是自然之道。

顺其自然的心态,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才气与能力,从而设定切合自己的计划与目标,平和地看待自己的行走与收获。在练书法上,有些人上手相当快,进步神速,一年半载就能把字写得真有那么回事,甚至已经初具艺术家的风范。也有些人练上十年八年,字基本上能看了,但远未及书法之道。我不知道像我这样的人多不多,可不管多与不多,我的书法之路只能是这样。什么样呢?就是练了快三个月了,进步真如爬行,多半情况下,字写得还远远没有像字,或者说,从字中看不出已经是 练 了 三 个 月 的 了 。 我 沮 丧吗?应该有一点,至少是觉得自己的天资实在是太差,要把字写得稍微像字都如此的难。我消沉吗?没有,这真是没有。是的,我心里当然会想自己可以进步快些,但这些天下来,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可我没有理由消沉,也不可能消沉。因为我深知,只有练过一段时间,我才能知道我之于书法到底有多大的能力。这是在自我检验,也是在客观评估。结果不如我意,但不会让我的情绪滑入深谷。对我而言,检验的目的,不是发现自己有多大的潜力,而是为自己练书法制订适合自己的计划与目标。从内心而言,人人都想当书法家,这没有错,也不需要隐瞒。关键是要清楚自己能不能实现这一理想,要顺其自然,也就是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其实,我们都知道,能成为书法家,毕竟是少数人,我们可以保留这样的梦想,但我们万不能因此而让自己迷失。

可以说,对此,我本就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况且,我真的对书法有着天然的喜欢。真正的终点,对我是没有意义的,我向

往的是行走在书法道上的每一道风景。这让我一方面关注自己的进步,另一方细心品尝过程中的微妙滋味。

这一段时间,最初的热情有些冷却。这很正常。这也是自然之道。我认同书法之路是长途之旅,也需要长久的旅行。我是有想尽快有大的进步的心思,但我更做好了数年收获不大的可能。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没有入门。比如笔划,还是不能经常写得不错,字经常写得能有点像个字。也就是说,我不可能有大的进步。但进步再小,还是有进步的。比如,与以前相比,我的笔划写得熟练些了,有些笔划写得有那么回事了。有时有些字,还能写得有点样子的,至少与最初比,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许多时候,不经意间会有惊喜。比如,一笔下去,感觉特别棒,起笔运笔收笔感觉很妙,写下 的 笔 划 也 基 本 能 达 到“ 形似”。当然,要是有意去写了,有时能写好,有时又一团糟。但这让我悟到了一些东西。比如,练吧,不停地练,没练好再练,总会练好的,有时今天一直没练好,明天不经意间就写好。这样的不经意是无数的经意之后的结果,是惊喜,一种美妙的惊喜。那还是得沉得住气,不要心浮气躁。一个字一天练上一二十遍,还是练不好,那明天再练,或者隔些天再写,会有意外收获的。如果没有意外,那就再练呗。这一点得坚信,写不出神似的字,形似的字早晚能练成的。别人有天赋,可以很轻松地写出好字 ,自 己 天 分 差 ,只 有 多 下 功夫。这是没办法的事。也是自然之道。不要在这方面较劲,因为这样的较劲于事无补于己无益。推而及之,世上的许多事都是如此。

顺从自然,就能平和心态,就 能 在 过 程 中 发 现 和 享 受 乐趣。否则,逆自然之道,非但没有进步,也会失去快意。

我现在的想法是,管他有没有进步,管他进步大与小快与慢,坚持练下去,享受练习过程中的趣味。我还总对自己说,练这么久没有进步,但好歹练这么久了,要是还没拿起笔,还在纠结和期待中呢。所以这些日子不能因为没什么进步而认为是白练,应该这么说,已经练了这些天了,练习的时间就是最大的财富,过程就是最大的收获。

当然,这样想,并不等于我消减了想写出好字的念头。这是一种辩证,大心态下的小心思。(未完待续)

书法道——一个书法九级白痴的爬行

北 乔

杨绛先生说:在百转千回之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这是先生百年人生的深切感悟和其品位人生的真实写照。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如何让短暂的生命活出深

层的况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和回答。有的人醉心于声色犬马,在

灯红酒绿中浪费人生;有的人甘心于普普通通,在平平淡淡中过完人生;有的人倾心于不断奋进,在孜孜以求中享受人生。

在我看来,芸芸众生中的每个人都是一片与众不同的风景。

年轻也罢,年老也罢;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一个人要过上有品位的人生,一定要有一颗永不满足、健康向上的心,惟有不懈追求的人生,才能笑傲生活中的一切不幸和苦难,才能昂首挺胸、一路向前,活出自己的特色和别样的精彩。

人们常常感叹,人生是一张

单程车票,一去不能复返。人生路上,每个人总会有顺

风、逆境时,不管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酸楚,请你一定要坦然地接受,并珍惜生活给予你的一切馈赠,真正静下心来、沉下身去,像杨绛先生那样,用心、用情去深切地感受和体悟,一定会有与众不同的人生收获。

英国作家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这样劝诫人们:别虚掷你的寸金光阴吧,别去听无聊的话,别试图补救无望的过去,别在愚昧、平庸和猥下的事上消磨你的生命,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病态的目标和虚假的理想。生活吧!过属于你的奇妙的生活!点滴都别浪费。

人们啊!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请你一定要学会生活、善待生活,一定要谨记:人生的境界不在于物质的浮华,而在于精神的高贵。此外,还请你一定要不断充实自己、丰富内涵,努力让明天比今天活得更精彩,让人生不断进入更美好、更幸福的境界。

人 生夏素红

一棵树,如果不是人为移栽,不管脚下是肥沃的平原还是贫瘠的山岗,只要冬去春来,就倔强地向着坚硬黑暗的地层蜿蜒曲折地扎下根去。遇着石块就绕过去,遇着缝隙就钻进去,遇着肥料和水分就吸收,向上输送给枝干,树枝便生出一片一片嫩叶来。嫩叶承接着阳光温柔的抚摸,沐浴着雨露慷慨的恩赐,享受着春风煦暖的吹拂,一天天变大。树身也一天天长高,长粗。四季更迭,斗转星移,一棵小树苗就长成了直挺荫蓊的大树。

一棵树,一辈子就待在一个地方,它不南来北往东奔西走,不像人那样喜欢到处游荡,它只有一个心思:生长,日夜不息 地 生 长 。 它 不 浪 费 一 分 一秒,它不像有的人,蹉跎岁月荒废人生,弥留之际徒留一声叹息几滴泪。

树不怕脚下的土地瘠薄,

它 从 不 抱 怨 命 运 的 悲 苦 与 不济,它就一辈子坚守在那里。树从来不羡慕嫉妒和恨,树整天乐呵呵的。风吹来,你听,万千树叶又在唱拍手歌了……

一 棵 树 的 生 命 力 其 实 比人 旺 健 。 折 一 根 柳 枝 随 便 插入土中就可以存活,我曾亲眼见 过 倒 插 的 白 杨 树 枝 居 然 发芽生长!生命力顽强如斯,令人惊叹,令人震撼!而人遇到一 点 打 击 、挫 折 ,就 颓 废 、沉沦,和树相比,人不应当感到惭愧吗?

有的树开出姹紫嫣红的花朵供人欣赏,结出酸酸甜甜的果实让人品尝。人对树献上赞誉之词,树也不骄傲自满,不洋洋得意。而有的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到处显摆。和树相比,人真该羞红了脸!

一棵树长大后可以做房梁和檩条,支撑起几间遮风挡雨的温暖房屋;可以做成衣柜,盛

放衣服;可以做成椅子板凳,让我们坐下来悠悠地抽一支烟,或是慢慢品一杯茶;还可以做成一张大床,让我们伸开四肢躺在上面,慢慢释放一天的疲劳。

如果长不成大树,那就砍去 枝 条 做 成 牛 鞭 杆 ,或 是 做成除草的锄头把儿,弯成逮鱼的网圈,再不济也能塞进灶膛燃成熊熊的火,烧开一瓶水,蒸好一锅馍,滋润人们干渴的喉咙,填饱人们饥饿的肠胃。而 燃 烧 后 的 灰 烬 ,还 可 以 用车 拉 到 地 里 ,肥 沃 一 片 绿 油油 的 庄 稼 ,结 出 几 根 带 刺 的嫩黄瓜。

总之,一棵树活着时紧张充实,死了也物尽其用。其实,这棵树并没有真的死,它只是转化成另一种形式还活着。一棵 树 给 人 的 启 示 真 的 很 多 很多。我想做一棵树,一棵简单、坚强、无欲、有用的树。

一棵树一 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