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飛颺 學生出國研修心得報告 · 二、研修學校簡介 Juniata...

26
學海飛颺 學生出國研修心得報告 獲補助年度 104學年度 薦送學校、系所、年級 世新大學 口語傳播學系 四年級 中文姓名 林品清 研修國家 美國,賓州 研修學校 Juniata College 國外研修成績 GPA: 3.769 一、緣起 二、研修學校簡介 三、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四、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課外) 五、研修之具體效益 六、感想與建議

Transcript of 學海飛颺 學生出國研修心得報告 · 二、研修學校簡介 Juniata...

  • 學海飛颺 學生出國研修心得報告

    獲補助年度 104學年度

    薦送學校、系所、年級 世新大學 口語傳播學系 四年級

    中文姓名 林品清

    研修國家 美國,賓州

    研修學校 Juniata College

    國外研修成績 GPA: 3.769

    一、 緣起

    二、 研修學校簡介

    三、 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四、 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課外)

    五、 研修之具體效益

    六、 感想與建議

  • 一、緣起

    自 102 學年度順利自五專畢業,插大進入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就讀,申請國際交換學生名額成為我在大學就讀期間的其中一項目

    標。在許多貴人的協助之下,終於在大三下學期順利申請上前往美國

    Juniata College 交換一學期的寶貴機會,也在世新大學校方的協助

    之下,幫學生申請上教育部學海飛颺獎學金的名額。

    因著各方的協助,以及自我不斷的努力與自我提升,在 Juniata

    College 交換的期間,改變了我長期以來的讀書習慣、國際視野,以

    及價值觀念。期望能透過這份簡短的心得報告,讓有興趣、躍躍欲試,

    想要申請海外求學的台灣學子,提供一個參考。也期望能互相交流,

    使台灣學生有機會且勇於嘗試不同的學習體驗。

  • 二、研修學校簡介

    Juniata College 位於美國賓州中南部 Huntingdon 鎮上,創建於

    1876 年,至今已有 140 年歷史,全校共 1,600 多名學生。Huntingdon

    是個環境清幽、居民淳樸且治安良好的城鎮。Juniata College 與

    Huntingdon 鎮一直維持著密切的社區關係,雙方共榮共存。鎮上居

    民常常互相問候,即便彼此不認識,遇到學生也是以溫暖的笑容彼此

    問候。

    Juniata College 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環境,包含小

    班制教學、健全的硬體設備以及多元的社團及課外活動,使學生不僅

    在學術方面有良好的學習,亦能學習如何享受生活並掌控自我的學習

    及休閒時間。校園中的師生關係非常融洽,多數專任教授除了自己規

    定的 office hour 之外,也非常歡迎學生與教授私下討論學科或任何

    疑難雜症。教職員與學生的關係,與其說是學校,更像是個大家庭。

    在學科方面,Juniata College 涵蓋了多元的科系,包含物理、

    化學、法律、政治、教育、文學、歷史、藝術、哲學、傳媒、工程學、

    管理學、經濟學,以及多國語言等等。Juniata College 為學生提供

    了 POE (Program of Emphasis)的課程,讓學生能夠依照興趣自由選

    擇並搭配課程。此外,Juniata College 提供多元的國際交流管道,

    使學生有機會與世界各國學生交流。校園當中也有來自許多國家及多

  • 元種族的學生,是個非常友善且多元化的校園。

    Juniata College 分別在 2012 年及 2013 年,榮獲美國富比士雜

    誌 (Fobes Magazine) 及美國新聞及世界報導 (US News & World

    Report) 頒布之全美頂尖文理學院的殊榮。另外,紐約時報教育專欄

    主編輯 Loren Pope 在她的暢銷書《Colleges That Change Lives》

    中,Juniata College 被評選為足以改變人生的四十所大專院校之一。

    Ellis Hall 為 Juniata College 學生餐廳、郵局、書局及校園保全所在位置↑

  • 三、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在交換期間,我一共選了 14 學分,其中除了我本身的傳播專業

    科目,如 Art of Public Speaking、Storytelling;也把握機會學

    習自己的興趣及在台灣沒有機會修習的課程,如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Child Development、Child Development Lab、以及

    Language in Motion 等與教育相關的課程。因 Juniata College所

    提供的小班制教學環境,幾乎每一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大約在 15到 20

    人之間。在課程中,師生互動頻繁、每位學生都有發表的機會,教授

    在課餘時間也能與學生有更密切的交流與互動。

    I. 傳播相關課程

    身為傳播科系學生,傳媒科系所提供的 Art of Public Speaking

    及 Storytelling 課程,使我在一個學期當中上台發表的次數超過了

    在台灣一年內上台報告的次數。因為學生數量少,因此每個人都有較

    多的表現機會。以 Art of Public Speaking 為例,一學期間,每位

    學生必須準備六個演講,包含 2 分鐘的 mini speech,還有長達 8-10

    分鐘的 final speech。對我來說,用英語在台上演講是個不小的挑

    戰,更何況要在台上發表將近 10分鐘的說服性演說 (persuasive

    speech) 更是一大挑戰。

    另外傳媒科系一門課程 Storytelling 是校園中其中一門有名的

  • 課程,全班共 13 名學生,學期間每人至少要寫出 8 個故事,周周上

    台,運用課堂所學的故事演說技巧來呈現自己編排的故事外,學期末

    還有三場校內外展演,包含了同儕 (Juniata College 校內展演)、

    長者 (老人照養中心展演)、以及兒童 (Juniata Valley Elementary

    School 六年級學生) 三種截然不同的目標聽眾。學生必須針對不同

    的目標聽眾來調整我們的故事內容及展演技巧。學期初,這門 400

    level 的 Storytelling 對我來說是個非常具挑戰性的課程。然而,

    到學期末,每一次的展演結束,不但學到更多的故事表達理論及技

    巧、增進了英語表達能力,也在過程中結交到一群一同學習、互相協

    助的好朋友。在學期中,教授帶著全班到一個附屬於 Juniata College

    的森林小屋,一行 15 個人 (含助教) 在森林小屋中一起思索我們在

    故事表達上擁有的優勢及劣勢,一起改進、一起突破。在這一個學期

    中,我們不僅是同學、師生關係,更成為彼此的夥伴,一起努力、一

    起進步、為彼此打氣及歡呼。這些經歷是我在台灣未曾體驗過的,不

    論是特殊的課程內容、教授的教學方式、抑或是師生、同學間所建立

    起的關係。

    ←在 Juniata Valley 對小六生展

    演我們的原創故事

  • II. 教育相關課程

    此外,因為對於兒童教育非常感興趣,我也選了三門教育系的課

    程;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講授了許多與美國公立教育相關的

    歷史沿革及近代的美國公立教育重大事件;教授運用課堂時間讓學生

    分組討論各項議題、一同研讀課堂教材、並且有期末報告的呈現。在

    該課程中,我學習到了台灣與美國截然不同的教育環境及生態。大部

    分選修這門課的學生也會同時選修該課程的實習課程,學生們會被分

    配到位在 Huntingdon 鎮上的國中小或高中進行每周 3 小時的觀察與

    實習。但是因為志願並非教公立學校的學生,因此我並沒有選修該實

    習課程。

    在教育系選的另外兩門課程分別是 Child Development 及 Child

    Development Lab。Child Development 的課程講授了許多關於兒童

    生理與心理發展的過程,以及如何針對不同階段的幼兒及兒童施以不

    同的教學方法並觀察記錄孩子們的成長與發展。這些課程對於一個從

    未接觸過教育相關科目的外國人來說是個相當大的挑戰,所有基礎的

    理論,在我眼中變成了天書。一學期中我們一共有 5 次開書測驗及 5

    次正式考試,為了應付所有對我來說是新的課程,我花了非常多的時

    間預習及複習,為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彌補英文能力不如美國學生

    的劣勢。一個學期下來,不論是在英文閱讀能力還是在專業的課程當

  • 中都有相當顯著的進步。

    與 Child Development 相關聯的 Child Development Lab 課程,

    學生每周三小時,到學校的附屬幼兒園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enter (ECEC)實習,並且繳交心得報告以及針對特定兒童的觀察報

    告。一個學期下來,不但在專業的理論及兒童發展實務方面有豐厚的

    收穫,英文寫作能力也有顯著的進步。

    ←於 ECEC實習

    III. Language in Motion (LiM)

    另外一門在 Juniata College 很有趣的課是 Language in

    Motion,大多選修該課程的不是國際學生,就是曾經有到國外交流過

    的學生。這個課程使每個學生有機會到公立學校裡與美國學生分享自

    己所屬(或曾經歷的)文化。藉由這門課,我有八次到國中小及高中分

    享一些台灣的資訊及文化的機會,分享內容包含「台灣地理」、「十

  • 二生肖」,以及「福爾摩沙的故事」等。從準備教材到講授完整的課

    程,過程雖然不輕鬆,但也經歷到更多在台灣未曾體驗過的經驗。

    ←於公立國小分享與講授台灣文化

    根據個人的經驗,在美國的學習氛圍跟在台灣的學習經歷大不相

    同。在台灣時,經常是到了期中期末考前才開始跑圖書館,把半個學

    期或一個學期以來教授們所教授的內容塞進腦袋裡。然而,在美國的

    期間,我從開學第二天開始,幾乎每天晚餐後就進圖書館報到,且幾

    乎天天在圖書館待到超過午夜 12點。美國大學生從開學第一天就開

    始有平時作業,這點跟在台灣的大學生活截然不同。在台灣時,開學

    的頭兩周,基本上是非常輕鬆的時候。

    最後,每到期中期末考期間,台灣許多學生會選擇花很長的時間

    關在圖書館裡,直到考完所有(或重要的)科目為止。然而,在 Juniata

    College,到了期中期末考期間,校方會不時的鼓勵學生適度的放鬆。

    還記得期中考周的某一天晚上,我在圖書館裡準備考試,突然身後有

  • 個人在打招呼,轉身一看,竟是校長端著一盤手工餅乾,來到圖書館

    替正在準備考試的學生加油打氣,並且提醒每個學生記得適度的休

    息。在期末考周,不僅有校長的手工餅乾,Juniata College 的學生

    會每天晚上都會舉辦活動,鼓勵學生暫時離開書桌前,給自己一段休

    息的時間。在美國求學期間,每到大考階段的校園氣氛雖然疲憊但也

    多了點輕鬆和愉快的氛圍。這段期間我體會到了美國文化中有著一種

    台灣大學生所沒有的成分-努力學習、努力過生活。

    →期末考週學生會籌辦活動,使學生可以

    透過製作填充玩偶來抒發考試的緊張情

  • 四、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課外)

    I. Inbound Activities

    初到 Juniata College,所有的新生都被要求參加新生訓練,但

    在 Juniata College的新生訓練除了制式的在室內聆聽學校各處室報

    告之外,校方提供了為期三天的 Inbound activities,每個新生在

    報到前即可依照個人興趣填寫不同活動志願,其中包含泛舟、登山、

    戲劇、領導統御訓練、陶藝、認識賓州文化等等,而我選的是單車活

    動。沒想到,騎單車這項看似簡單的戶外活動,再接下去的那幾天,

    讓我體會到了在美國的生活總是處處充滿驚喜。

    第一天的 Inbound activity,兩位 Inbound leaders 帶著我們一

    群 Juniata 新鮮人騎了超過 21 英哩 (約 33.8 公里) 的單車;第二天

    去玩 high-rope course,享受在五層樓的高處,發揮團隊合作的精

    神、走鋼索、穿越重重關卡;最後一天的 Inbound activity,leaders

    帶著我們到了距離學校開車約 20分鐘的 Raystown Lake 體驗

    mountain biking,過程中摔了兩次,大部分的新生也都有摔倒擦傷,

    但當完成了將近三小時的 mountain biking 後,心中的成就感是無法

    用言語來形容的。

    II. 社團生活

    在出國前,學姐特別提醒,若想要快速融入美國大學生活,參加

  • 社團是個捷徑。因為參加了騎單車的 Inbound activities,於是我

    也加入了學校的單車社。除了每周五下午的「Chill ride」mountain

    biking 外,社團偶爾會舉辦校外的騎車活動,在期末考週前更舉辦

    了一個為大家抒發壓力的半天 mountain biking 活動,使團員可以一

    同體驗不同的單車體驗,並用汗水和成就感來抒發期末考的壓力。

    放滿單車的社團倉庫↑ Mountain biking ↑

  • Raystown mountain biking 團員合照 ↑

    III. 宿舍生活

    在宿舍的生活方面,Juniata College 是個非常注重多元文化的

    校園,因此全校有依照不同語言的 Global Village 宿舍分布在校園

    各處,包含 French House、German House、Spanish Floor、Chinese

    Village 等。我被校方分配到離學校兩個街口距離的校外宿舍

    Mission 的一樓-Chinese Village。雖然被稱為 Chinese Village,

    但因為仍住著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因此大部分時候還是以英文為主

    要溝通語言。以我住的房間為例,四個女生分別來自四個不同國家(台

    灣、中國、美國、越南),四人共享一個衛浴設備、廚房、客廳及兩

    個臥室,享有比一般台灣宿舍寬敞的空間。此外,Juniata College

    每學期會分配經費給各個國際宿舍舉辦 open house 的活動,邀請全

    校對於該語言、國家、文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一同交流,拓展國際視

  • 野。

    IV. Friendship Family

    Juniata College 為國際學生提供了另一項特別的項目-

    Friendship Family,使國際學生有機會更深入的體驗道地的美國文

    化。Juniata College 會為有意願參與 Friendship Family 項目的國

    際學生量身搭配最合適的美國家庭,大多是 Huntingdon 鎮上有意願

    的居民,或是學校的教職員。我被分配到的 Friendship Family是學

    校的職員,在美國三大節慶之一的感恩節假期期間,我與他們全家族

    一同過節,感受到濃濃的過節氣氛。Friendship Family 家的三個孩

    子,因為擔心我會想家,跟我說若是願意,我也可以稱他們的父母為

    爸媽。Juniata College 的 Friendship Family 項目提供國際學生有

    機會深入了解美國當地文化,也使我們在逢年過節期間,學校宿舍關

    閉的時候,能夠有地方居住(若是 Friendship Family 同意的話)。

    與 Friendship Family 一起準備晚餐↑ 豐盛的感恩節大餐↑

  • V. Juniata College 傳統活動

    早在到美國之前就聽說美國大學有很多特殊的活動,且會依學校

    傳統而有不同的活動(台灣許多大學也有)。一個學期中,無數個大大

    小小的活動,因篇幅有限,無法一一詳述,因此以下僅挑選出其中五

    個重要且特殊的 Juniata College 傳統活動加以說明。

    a. Lobsterfest

    來到 Juniata College 參加的第一個傳統活動-Lobsterfest,

    開始於 1988 年,在開學第二週週末,全校學生可以到校園中央的大

    草坪 Quad 上,參觀學校各個社團宣傳招生的攤位,這也是新生們決

    定要加入那些學生社團的機會。而當天的重頭戲就是,每個在校學生

    憑學生證可以拿到一隻龍蝦以及其他餐點當作晚餐,全校師生可以在

    Quad 上玩遊戲、參觀各個社團的攤位並簽署加入社團的名單,以及

    享用龍蝦大餐。

    一人份龍蝦餐↑ Quad 上的社團招生↑

  • b. Storming the Arch (9/16)

    Juniata College 在秋季的第二項傳統活動-Storming the

    Arch,成立於 1940 年代後期,全校新生皆可參加。Arch 是位在校園

    Quad 旁的宿舍 Closter 正下方的拱門,新生從 Quad 奔向 Arch,最先

    抵達終點者勝出。然而,這個活動有趣的地方在於,在新生奔向 Arch

    的半途,有學校橄欖球員從中攔截,將所有挑戰者一一撂倒。在活動

    中難免有些小擦撞,有些人手腳挫傷、扭傷,但全校師生皆對這項傳

    統抱持著正面的看法,也為學期初的校園帶來不少樂趣。

    Quad旁的 Arch↑ 橄欖球員途中攔截想闖關的新生↑

    c. Mountain Day (9/24)

    每年的九月中旬直到十月初,在 Juniata College 最流行的一句

    話就是「Tomorrow is Mountain Day!」Mountain Day 這項傳統起始

    於 1896 年,傳說全校師生只有 2個人知道當年 Mountain Day 的準確

    日期。全校只知道會舉辦在每年的九月中旬到十月初這段期間,所以

    每年到了這段期間,全校師生就開始猜測到底哪一天會是 Mountain

    Day。

  • 到了 Mountain Day 當天,全校會在清晨 4 點以各種有趣的方式被

    吵醒,可能是鍋碗瓢盆的敲打聲;可能是有人瘋狂敲門把學生叫醒;

    抑或是有人啟動學校宿舍警鈴,把正在睡夢中的學生嚇醒,若是住在

    校外的同學,清晨 5 點左右也會接到 morning call。當大家被吵醒

    後,入耳的第一句話就是「Today is Mountain Day!」在 Mountain Day

    當天,所有課程取消,全校師生一起搭著校車前往 Raystown Lake 野

    餐。在 Raystown Lake,師生可以划獨木舟、野餐、玩遊戲等,度過

    驚喜又充實的一天。

    Raystown Lake 滑獨木舟↑ 平衡遊戲↑

  • 師生拔河大對抗↑ 各種遊戲供師生享受 Mountain Day↑

    d. Mr. Juniata (11/13)

    Mr. Juniata 活動開始於 1997 年,是一個全校矚目的男生選美活

    動。在活動前兩周,全校學生可以上網提名自己心目中的 Mr.

    Juniata。而最後被提名出的幾位男同學,會在活動當晚,於學校禮

    堂表演個人特殊才藝及團體舞蹈表演等,節目非常精彩。各項表演告

    一段落後,會由現場觀眾用手機簡訊票選出本年度的 Mr. Juniata。

    每位參賽者的特殊才藝,總是博得現場如雷的掌聲。

  • Mr. Juniata才藝表演↑ Mr. Juniata 才藝表演↑

    Mr. Juniata 才藝表演↑ Mr. Juniata 頒獎↑

    e. Tenting (11/15-11/21) & Madrigal (12/5)

    在 Juniata College 的傳統活動中,最盛大的活動非 Tenting 和

    Madrigal 莫屬。從 11/15 開始,為期一周的 Tenting,學生自願參加,

    在校園裡搭帳棚。該活動有趣的地方在於,於 Tenting 期間,自晚間

    6 點直到隔天早上六點,在這段期間,會有主辦單位於 Ellis Hall

    前方鳴笛,參賽者必須在鳴笛後立刻出現在鳴笛者面前,並完成點名

    報到的手續。11/15 當天晚間約七點左右,由學校郵件系統統一發出

    了啟動 Tenting 活動的通知郵件,正式為這為期一周盛大且有趣的活

    動開啟序幕;在這一整周間,學校餐廳幾乎 24 小時充滿蓄勢待發的

    活動參賽者。此外,參賽者幾乎每天都須依照主辦單位釋出的主題來

    準備表演節目,讓接近期末考試的校園增添了不少趣味。

  • 參賽學生在校園搭帳篷↑ Tenting 盛況↑

    參賽學準備表演節目↑ 未參賽的同學在最後一天排隊搶

    Madrigal Dinner 的桌位↑

    在 Tenting 的最後一晚,許多沒有參加 Tenting 的同學竟也出現

    在 Ellis Hall 外頭,徹夜排隊。原來 Juniata College 在一年的末

    了,精彩的活動尚未結束。所有 Tenting 的參賽者,在活動正式結束

    後,可以已過一周的出席率來決定是否可以搶到 Juniata College 年

    度 Madrigal Dinner 的好位置,而沒有參加 Tenting 的同學則是在所

    有參賽者選完理想的好位置後,才能進行劃位。Madrigal Dinner 是

    Juniata College 一年下來最盛大也最有趣的傳統活動,幾乎是全校

    師生引頸期盼的夜晚。在 Madrigal Dinner 當晚,所有出席的學生可

    依照當年度主題穿著正式服裝,今年(2015)的主題是 Las Vegas,因

  • 此許多同學穿著紅色或黑色服裝出席。這場晚宴最有看頭的地方是,

    整場晚宴的服務生,都是 Juniata College 的教職員,包含校長。因

    為這項特別的傳統活動,使得 Juniata College 中的師生關係更親

    近、如同家人。晚宴結束後,晚上 10 點至凌晨 1 點,在學校體育館

    還有舉辦期末 Madrigal Dance,使學生在進入期末考前可以稍微放

    鬆,藉由一系列有趣的活動,交到更多朋友、師長,營造校園和諧的

    氛圍並維持 Juniata College 的傳統,直到一年的末了,為過去一年

    劃上句點。

    大家著正式服裝出席晚宴↑ 與服務生-Juniata College校長合影↑

  • 晚宴後的 Madrigal Dance↑

  • 五、研修之具體效益

    1. 全新的學習環境,形塑良好學習態度:美國與台灣的求學環境

    及學生學習的態度與氛圍有著顯著的差異。在台灣,多數學生

    與教授一周只會在課堂中見一次面,師生間的關係未必親密,

    且許多台灣學生往往在作業繳交期限前一兩天才開始趕作業。

    然而,在美國,學生與教授一周至少見兩到三次面,相較之下

    作業繳交期限縮短許多,學生必須在課堂結束後一兩天內將該

    課程作業完成。在無形之中也逐漸養成了我在學習上今日事今

    日畢,且更專注在每一項工作的學習與工作態度。

    2. 避免畫地自限,不斷自我突破:在美國求學期間,嘗試了許多

    在台灣從未嘗試的事物,包含不同的專業科目、上台演講、說

    故事、在公立學校分享台灣文化,甚至是社團活動等。若是在

    台灣,我未曾想過自己能有這樣的機會嘗試這些新事物,更未

    曾想過自己能夠達成目標,且不斷提升自我。初到美國,我常

    陷在自己的圈圈裏面,認為自己不可能完成這些複雜又困難的

    任務。經過一個學期,我理解到了,「只有實踐,才知道是否

    會成功;只有嘗試了,才有機會突破自我」。

    3. 走出舒適圈,勇於嘗試:這裡並不是說在美國的生活很刻苦或

    讓人感到不適,而是在美交換期間,我深刻體認到必須從自己

  • 以往所習慣的環境中走出來,試著接觸及嘗試更多的文化、朋

    友、生活等等。舉例來說,在 Juniata College 交換的學期,

    我發現許多國際學生常依照國籍或語言而自成一群,日本同學

    一起生活;法國同學每天結伴進出、中國同學常一起聚餐……。

    在出國前,我就告訴自己,既然出了國,就是要嘗試不同的生

    活、文化及環境,走出自己所熟悉的華人、說中文的圈子,試

    著認識來自不同背景的人事物,開闊自我的視野。一個學期結

    束,我結交到許多不同國籍、不同文化的好友,包含英國、法

    國、德國、捷克、美國、墨西哥、日本、緬甸、越南、中國、

    印度等不同背景的朋友。也在過程中不斷嘗試用英語或不同語

    言交流,開闊自己的深度與廣度。

    4. 良好的國民外交,由自身做起:在 Juniata College 的一個學

    期間,認識到非常多的美國同學及國際學生。雖然大部分同學

    都曾聽過台灣,但我卻是許多國際友人認識的第一個台灣人。

    一個人在國外交流,除了學習國外的經驗外,將自己所屬的文

    化向外推廣亦是國際學生出國交流的任務之一。因為許多朋友

    過去未曾接觸過台灣人,使我在 Juniata College 的一個學期,

    身為全校園唯一台灣學生,有更強烈的責任感與榮譽感。凡事

    從自身做起,讓國際友人看見台灣人的友善及特點。一個學期

  • 下來,當許多同學提到或聽到台灣,對我的國家總是抱持正面

    的態度。國民外交不是等著別人去達成,而是從自身做起,讓

    更多人看見台灣。

    5. 什麼叫做「過生活」:我在台灣,算是個認真的大學生,基本

    上沒有什麼娛樂的時間,有空閒時間除了讀書就是補眠。以前

    的我不覺得這樣的生活有什麼不妥當,不過就是平淡無味。然

    而到了美國,發現美國學生除了花比台灣大多數學生還要多的

    時間在課業上外,課外的休閒及培養個人興趣也非常重要。以

    我所參加的單車社為例,周中大家都非常忙碌,但幾位熱愛騎

    單車的社團成員幾乎每天傍晚,約 6 點左右,一行人都會到學

    校附近的山區騎單車,即使是期中期末考期間也不間斷。此外,

    每個周末校園裡也充滿了各種不同的活動,讓過去一周的疲憊

    暫時得到紓解,也為要來新的一周儲備能量。以前的我是周中

    認真上課,周末認真做作業和補眠;來到美國後,周中我依然

    認真上課、做作業,但周五、周六就和朋友相約,有時去騎單

    車,有時同學開著車離開 Huntingdon,好好放鬆。周日再啟動

    努力讀書的模式,準備迎接新的一周。這樣的生活,既充實、

    又學到非常多過去不曾嘗試的事物,使我了解,該如何善用並

    充實我的大學生活。

  • 六、感想與建議

    我一直堅信,不論在任何環境,總是能學習到不同的經驗。在美

    國求學的期間,雖然只有短短一學期,但卻對我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影

    響。獲得了許多的成長與進步,包含語言的進步、結交各國友人、學

    業上及課外的所學,以及生活和文化面向的學習與成長。我最珍惜

    的,莫過於是在美國求學期間學到的求學態度及提升生活品質。

    八月剛到美國的時候,對於全新的環境感到緊張、不安、興奮並

    充滿期待,當然,學習的過程中也遇過瓶頸,然而離開家人,一個人

    到外地求學,督促自我成長及面對壓力也成為我在過去一個學期深刻

    經歷的過程。謝謝這一個學期的學習,謝謝家人的支持,謝謝師長的

    協助,感謝教育部給予部分資金上的支持,也謝謝自己所付出的努

    力。過去的一個學期是值得回憶並珍藏的時光,更將成為未來不論在

    求學還是就業上的基石。

    在此鼓勵更多台灣學子能夠把握機會,趁還是學生時,把握機

    會,能夠離開台灣到外地體驗不一樣的生活與文化。不僅能開闊視

    野,更能塑造學生的性格與價值觀,也讓國際友人有機會看見台灣,

    並接觸台灣的文化,使台灣在國際上被看到,增加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