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危機無國界! -...

14
34 6 Dec. 2013 The Global Food Safety Crisis without Borders! How to Make the Information More Transparent and Complete? 食安危機無國界! 近年來各國食安問題連環爆,吃的恐慌已直接衝擊各國整體經濟!全球食安的恐 慌,也讓各國開始高度重視「食品可追蹤」議題。 GS1追蹤追溯標準」為全球建立追蹤追溯的基石,其施行技術不但具中立性,且 已配合主要國際追蹤法規,確實可讓食品產業符合各國追蹤追溯要求。本期封面故事 以「食品安全」為題,提供國內業者有關「GS1全球追蹤追溯標準」、國內建置「農業 雲」整合共享農業資源,及談國內食安癥結和供應鏈改善之道等精彩專文,包括: GS1全球追蹤追溯標準」為消費者串起知的權利,P.5~9農委會規劃「農業雲」讓國內食安資訊更透明 —專訪盛中德教授 談追蹤及追溯應用的重要與農民登錄工具,P.10~13促台灣食品安全跟上國際腳步 讓消費者食的真安心 —專訪沈立言教授 談國內食安癥結和供應鏈改善之道,P. 14~17如何讓資訊更透通完整? C over S tory

Transcript of 食安危機無國界! -...

Page 1: 食安危機無國界! - gs1tw.org安問題,不亞於其他國家,在食的方面有如踩地雷般, 不知下一步會不會誤踩到未爆彈-吃到黑心廠商的食 品,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身體健康堪虞!

346 Dec. 2013

The Global Food Safety Crisis without Borders!How to Make the Information More Transparent and Complete?

食安危機無國界!

近年來各國食安問題連環爆,吃的恐慌已直接衝擊各國整體經濟!全球食安的恐

慌,也讓各國開始高度重視「食品可追蹤」議題。

「GS1追蹤追溯標準」為全球建立追蹤追溯的基石,其施行技術不但具中立性,且已配合主要國際追蹤法規,確實可讓食品產業符合各國追蹤追溯要求。本期封面故事

以「食品安全」為題,提供國內業者有關「GS1全球追蹤追溯標準」、國內建置「農業雲」整合共享農業資源,及談國內食安癥結和供應鏈改善之道等精彩專文,包括:

★ 「GS1全球追蹤追溯標準」為消費者串起知的權利,P.5~9;★ 農委會規劃「農業雲」讓國內食安資訊更透明 —專訪盛中德教授 談追蹤及追溯應用的重要與農民登錄工具,P.10~13。★ 促台灣食品安全跟上國際腳步 讓消費者食的真安心 —專訪沈立言教授 談國內食安癥結和供應鏈改善之道,P. 14~17。

如何讓資訊更透通完整?

Cover Story

條碼識別

封面故事

Page 2: 食安危機無國界! - gs1tw.org安問題,不亞於其他國家,在食的方面有如踩地雷般, 不知下一步會不會誤踩到未爆彈-吃到黑心廠商的食 品,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身體健康堪虞!

7Dec. 2013

全球食安恐慌 讓各國開始重視「食品可追蹤」議題The Countries Begining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n “Food Traceability” Due to the World Panics to Food Security

從1990年代歐洲發生狂牛病、2000年日本雪印事件、2006年美國生菠菜大腸桿菌事件、2008年中國三聚氰胺事件、2011年德國毒黃瓜病原性大腸桿菌事件等,食安問題不再是各國家內事;食安問題引起吃的

恐慌,直接衝擊國家整體經濟!而台灣這兩年來的食

為消費者串起知的權利"GS1 Global Traceability Standards" Offering the Consumer's Right to Know

文/ GS1 Taiwan 創新應用部專案經理 楊靜嫻 By Belle Yang, Project Manger, Business Devl. Division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Dept., GS1 Taiwan

近年來各國食安問題連環爆,吃的恐慌

直接衝擊各國整體經濟!台灣這兩年來的食安

問題,不亞於其他國家,真是讓消費者無所

適從、身體健康堪虞!建議國內相關產業暨企

業達成共識,齊力運用「GS1全球追蹤追溯標

準」,加上導入現代資通訊技術,讓食品供應

鏈中每個業者面對自己該負的社會責任,更為

消費者串起知的權利。

In recent years, the issue on national food safety has continuously occured, so that the panic to eating become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The two years of food safety issues in Taiwan are no less than other countries, and the consumers don't know what to do for good health! In addi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llow each trader in the food supply chain to face their social responssibility, offering consumers the right to know.

安問題,不亞於其他國家,在食的方面有如踩地雷般,

不知下一步會不會誤踩到未爆彈-吃到黑心廠商的食

品,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身體健康堪虞!

反觀歐洲因吃牛肉而得庫賈氏症,導致全球性地恐

慌,開始重視「食品可追蹤」(Food Traceability)來處理問題。從小牛就被追蹤追溯,設耳標,連飼料用藥

都一併記錄,達到管控的效果。

各國進而起而效尤,開始做起食品「源頭管理」,

有共識的每一環節找出追蹤與追溯管理系統的共同鑰

匙。現行大多採用「GS1全球追蹤追溯標準」(GTS)的規範,供應鏈夥伴應用簡單及平價的條碼工具,結合

電子資料交換系統為共通的語言,方便實施檢驗資料的

附加及證實;交易夥伴之間加上自動讀取與紀錄,使得

履歷訊息的分享更簡單、更準確,效率更高。

「 全球追蹤追溯標準」GS1

全球追蹤追溯標準(GTS)「如何操作」標準“How to Operate” Standards for the Global Traceability Standards (GTS)

GS1全球追蹤追溯標準方案主要在提供具體的操作指南,幫助企業實務操作,重點在「如何操作」。

具體而言,「GS1全球追蹤追溯標準方案」在全球唯一的識別標準下,提供產品、物流、人及地點等,所

有貿易相關的辦識;幫助消費者、企業(世界各地的供

應商和零售商)和全球政府,完成食品在生產、處理、

加工、流通、販賣等各階段資訊的追蹤追溯。同時,協

助企業完成國際標準ISO 9001、ISO 22005、HACCP規範、BRC、IFS與GLOBALGAP認證制度的要求,落實整體食品安全與品質上的追蹤追溯(如圖1)。

封面故事

Page 3: 食安危機無國界! - gs1tw.org安問題,不亞於其他國家,在食的方面有如踩地雷般, 不知下一步會不會誤踩到未爆彈-吃到黑心廠商的食 品,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身體健康堪虞!

348 Dec. 2013

如何使用GS1追蹤追溯-以「農糧品」為例How to Use GS1 Traceability - By “Agri-Food Commodities” As an Example

首先,以商業共通語言和架構於農糧產品的導

入之角色任務與工作重點,解析農糧產品供應鏈裡不

同的夥伴:農戶/養殖戶(Grower)、產銷班/農會/加工廠(Packer/Repacker)、拍賣市場(Distributors/Traders)、零售通路(Operators/Retail Stores)、物

圖2、生產供應鏈

圖1、 「GS1全球追蹤追溯標準方案」落實整體食品安全與品質上的追蹤追溯

流和資訊流等,對供應鏈每一節點和流通物

件,進行唯一之識別和啟動追蹤追溯機制,進

而環環相扣推衍整體食品供應鏈(如圖2)。

以下將逐一加以說明。

一、 產品生產線於本系統得以識別個別實體和物件

交易夥伴中供應鏈成員,包括供應商、

運輸物流業者和客戶等,其中資訊有;

█地點:倉庫、加工廠、收貨區等;

█ 欲追蹤之物件:原物料、半成品、產品、

車輛等;

█物流單位:運輸容器;

█內部與外部出貨,如產品貼標等。

二、產品追蹤追溯原則

於加工產品供應鏈中,界定追蹤品項

(Traceable Item),包括:█ 可為加工產品或交易品項(箱和零售單

品);

█物流單位(塑膠容器);

█加工產品之移動。

當產品重新包裝和重組時,必須配置新產品新的

GTIN識別號碼。當物流單位被重組時,必須配置新的物流單位一個新的識別號碼(GS1-128)。該新的物流單位和舊物流單位資訊之間,必須保留其彼此的關聯性。

Cover Story

條碼識別

封面故事

Page 4: 食安危機無國界! - gs1tw.org安問題,不亞於其他國家,在食的方面有如踩地雷般, 不知下一步會不會誤踩到未爆彈-吃到黑心廠商的食 品,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身體健康堪虞!

9Dec. 2013

圖3、 農戶資料必須詳實記錄和分享,方能確保和其夥伴之間的追蹤追溯

產品供應鏈夥伴,必須有系統的連結產品實體流

向和相關資訊流。追蹤品項識別號碼,必須能與相關

商業文件交流。

三、解析供應鏈不同夥伴的角色任務與工作重點

(一) 農戶/養殖戶(Grower)的角色任務與工作重點

農戶/養殖戶(Grower)必須記錄農糧產品養成資料,為供應鏈之起點,內部追蹤追溯資料中很重要的

部份。其角色任務與工作重點包括:

1. 資料類型-物流單位標籤所顯示的資訊,應以人為

可讀的格式進行製作:

█唯一的物流識別符號(SSCC) █農戶/養殖戶(Grower)名稱█本追蹤系統內的農戶/養殖戶(Grower)識別█農戶/養殖戶(Grower)之產品養成資訊

2. 成員識別-GS1 Global Location Number(GLN)識別,GLN於國際條碼中可用於唯一識別實體單位和位置,如農戶/養殖戶(Grower)和倉庫位址等。

3. 資訊內容-為確保資訊可串連,下列資料必須詳實

記錄和分享。以下資料為需求最低標準,方能確保

農戶和其夥伴之間的追蹤追溯(如圖3): █物流單位識別(SSCC)█產品名稱

█接收端的識別(GLN)█出貨地點之識別(如以出貨地點的GLN識別)█到貨處(如以收貨地點/交易夥伴的GLN識別)█出貨日期

█農戶/養殖戶(Grower)記錄產品養成日誌█其他產品相關養成資訊提供給交易夥伴的批號資訊

█發送端之識別(GLN)

(二) 產銷班/農會/加工廠(Packer/Repacker)的角色任務與工作重點

該成員承接農戶/養殖戶(Grower)的產品,並進行產品重新包裝。此階段的追蹤追溯為GTIN碼+批號(Batch / Lot)。單一紙箱上的標籤,必須呈現GTIN碼和批號資訊。

農戶/養殖戶(Grower)將大批產品以不同形式的物流單位,運送至產銷班/農會/加工廠。因此,單一物流單位均貼附一個標籤,攜帶唯一的識別號碼,該號

碼沿用農戶/養殖戶(Grower)所分配的GS1-128,標籤提供內容包括:產品名稱、其他別名;農戶/養殖戶(Grower)之產品養成資訊;農戶/養殖戶(Grower)之識別代號(GLN)。

而自產銷班/農會/加工廠(Packer/Repacker)生產的產品,以GS1全球交易品項碼(GS1 Global Trade Item Number,GTIN)識別,品牌公司針對每一個交易產品(Traded Item)、不同包裝產品等,配以GTIN號碼進行識別。進行再次包裝前,該號碼仍須記錄於再

包裝業者的內部系統。GTIN碼之使用,確保產品在於歷經不同供應商之包裝/組裝時,依舊保有唯一之識別特性。其角色任務與工作重點包括:

1. 成員識別-以GS1 Global Location Number(GLN)識別,如產銷班/農會/加工廠本身外,可識別生產/

製造地點、倉儲、出貨和收貨位址等。

2. 產品識別-產銷班/農會/加工廠 ( Packer/Repacker ) 可採用GTIN碼識別交易產品。GTIN之唯一性識別,適合產品於供應鏈中訂購、發票、價格或收貨等需求作

業。GTIN可支援多種商業作業,包括追蹤追溯,為一個共通的語言。

3. 追蹤依據(1) 產品追蹤-因為GTIN和產品批號,使得該作業節點得以識別包裝產品和裝

箱產品之不同。當包裝產品內含上一

層(Pre-package)包裝時,該層包裝(Inner)應該給予不同的GTIN號碼。即產銷班/農會/加工廠(Packer/Repacker)必須自行產生批號,不同公司的批號也會相異,因應需求而

定。例如,批號可呈現製造日或某一

封面故事

Page 5: 食安危機無國界! - gs1tw.org安問題,不亞於其他國家,在食的方面有如踩地雷般, 不知下一步會不會誤踩到未爆彈-吃到黑心廠商的食 品,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身體健康堪虞!

3410 Dec. 2013

包裝線所生產的產品。產銷班 /農會 /加工廠(Packer/Repacker)之批號,必須連結農戶/養殖戶(Grower)之原始資料。

(2) 物流單位之追蹤-產銷班/農會/加工廠(Packer/Repacker)之物流單位通常為塑膠棧板/容器和紙箱。根據產銷班/農會/加工廠之公司前置碼,給予單一塑膠棧板、容器或紙箱一個GS1-128號碼(如圖4),該號碼也具全球唯一性。

4. 資料內容-農糧產品供應鏈之資料可串連性,必須收集、記錄和分享下列資料,資料需求必須達到最

低標準,方能確保產銷班/農會/加工廠和其夥伴之間的追蹤追溯。

(1) 當農戶/養殖戶(Grower)之內部物流單位為內部可追蹤單品(Traceable Item)時:█物流單位識別(SSCC)█產品名稱

█接收端的識別(GLN)█出貨處之識別(如以出貨地點的GLN)█到貨處(如以收貨地點或交易夥伴的GLN)█收貨日期

█農戶/養殖戶(Grower)的資訊█出貨日期

█發送端之識別(GLN)(2) 當產銷班/農會/加工廠(Packer/Repacker)之產品為可追蹤單品時:

█產品(交易品項)識別(GTIN)

█產品(交易品項)描述

█批號(Batch / Lot)█產品(交易品項)數量和單位測量

█出貨處之識別(如以出貨地點的GLN)█到貨處(如以收貨地點或交易夥伴的GLN)█出貨日期

█發送端之識別(GLN)█收貨端之識別(GLN)

(3) 當產銷班/農會/加工廠(Packer/Repacker)之外部物流單位為可追蹤單品時:

█物流單位識別(GS1-128)█出貨處之識別(如以出貨地點的GLN)█到貨處(如以收貨地點或交易夥伴的GLN)█出貨日期

█發送端之識別(GLN)█收貨端之識別(GLN)

(4) 當產銷班/農會/加工廠(Packer/Repacker)之外部出貨為可追蹤單品時:

█ 出貨識別 ( G S 1 - 1 2 8 ) U n i q u e S h i p m e n t Identification(e.g. may be the bill of lading number,即以提單號碼)

█出貨處之識別(如以出貨地點的GLN)█到貨處(如以收貨地點或交易夥伴的GLN)█出貨日期

█發送端之識別(GLN)█收貨端之識別(GLN)

5. 資料留存企業會因應以下考量被要求保留資料,有利於即

時和準確的可追溯性和記錄支援產品召回。

█政府或市場需求;

█產品存在供應鏈的時間;

█如流行病學上產品的資料追溯。

其他有關於批發市場與零售通路的供應鏈之流

程及物件設定,相關資訊大致與前面所說明的內容重

覆,在此不再贅述。若有需要相關資訊者,歡迎與GS1 Taiwan創新應用部洽詢。

(三) 批發市場(Distributor/Trader)的角色任務與工作重點

批發市場自其供應商夥伴獲得產品資訊,該產品

以GTIN碼識別。品牌公司負責為交易產品(如所有產品包裝)編上GTIN碼,且該號碼必須在產品流通前,儲存於批發市場內部系統。此階段的追蹤追溯為藉由

GTIN碼搭配批號(Batch / Lot)之使用,單一紙箱上的標籤必須呈現GTIN碼和批號資訊。

圖4、 GS1-128的棧板標籤,(00)=AI 00(SSCC)

Cover Story

條碼識別

封面故事

Page 6: 食安危機無國界! - gs1tw.org安問題,不亞於其他國家,在食的方面有如踩地雷般, 不知下一步會不會誤踩到未爆彈-吃到黑心廠商的食 品,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身體健康堪虞!

11Dec. 2013

表1、食品追溯追蹤系統與農產品產銷履歷差異

食品追溯追蹤系統 農產品產銷履歷

管理規範 強制性 自願性

主要對象 食品或加工產品業者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業者

重點

產品資訊、標記或批號識別、供應商資訊、產品流向資訊及其他與產品相關之內部追蹤追溯等完整資訊。

良好農業生產規範-所有生產過程及使用的肥料或農藥。

差異點將業者的食品供應鏈資訊系統化,迅速找出事端的人、事、物。

針對農戶端的產品管控。

(四) 零售通路(Foodservice Operator/ Retail Store)的角色任務與工作重點

零售通路由其供應商獲得產品資訊,這些產品以

GTIN碼識別。品牌公司負責為交易產品(如所有產品包裝)編上GTIN碼,且必須在產品流通前,儲存於零售通路內部系統。此階段的追蹤追溯為藉由GTIN碼搭配批號(Batch / Lot)之GS1-128使用,單一紙箱上的標籤必須呈現GTIN碼和批號資訊。

零售通路可能需要內部物流單位之資訊,例如塑

膠棧板/容器和紙箱。由供應商而來的塑膠棧板和紙箱使用GS1-128進行識別,為物流單位標籤。該物流單位標籤,必須詳實收集且記錄。

零售通路也許需要擷取外部出貨至店面的資料。

這些出貨的裝箱產品,由供應商/物流公司端所貼附GS1-128的標籤得以識別,該號碼可為供應商/物流公司或是零售通路提供。外箱條碼提供追溯至產品源頭

一個重要的依據。每筆訂單出貨至賣場時,需連結訂

單、GTIN、批號和出貨數量等資訊。零售通路也可建立新的物流單位,資訊須能被擷取。

實良好農業規範的生產基準,詳細記錄整體生產過程

與使用資材如農藥、肥料。

而通過的食品及其相關產品追溯追蹤系統管理

辦法則是針對相關食品業者,屬於強制性的規定,

在於記錄產品資訊、標記或批號識別、供應商資

訊、產品流向資訊及其他與產品相關之內部追蹤追

溯等完整資訊。

除了農委會的產銷履歷,還有經濟部的GMP、CAS等驗證標章,現行制度都是以消費者的購買意向,決定制度推動的成敗。原意為讓民意決定市場的供需

價格,但在吃起來都一樣情況下,消費者不了解有無

標章的差別,所以產品就沒多大的差價。

因此,「食品追蹤追溯系統」需以法規,來「強

制」約束食品相關業者,詳實記錄產品資訊、標記或

批號識別、供應商資訊、產品流向資訊及其他與產品

相關之內部追蹤追溯等完整資訊,清楚交待每一階段

的向下追蹤(Tracking),或向上追溯(Tracing)的流程,讓食品供應鏈中參與的每個業者面對自己該負的

社會責任,不再推諉卸責。否則,再多的驗證都無助

於食品安全。

結語Conclusion

各國積極推動「食品追蹤追溯」,與食品追蹤追

溯有關的資訊服務,除了基本的電腦軟硬體、讀取機

器外,更加上最新的通訊技術,紀錄食物的品質與安

全,呈現整個食品生命週期的追溯性,以防買入假冒

或不合食品安全 的材料。而GS1追蹤追溯標準為全球建立追蹤追溯的基石,為因應全球供應鏈可追溯性的最

佳做法;其不但具技術中立性,且已配合主要國際追

蹤法規,確實可讓食品產業符合各國追蹤追溯要求。

食品追蹤追溯系統之法規The Regulations of Food Traceability System

所謂食品追蹤追溯系統,是從原料生產、加工、

流通、銷售,可以向上追溯、或下追蹤。每個階段食品

的移動情形,賦於該批次食品的資訊,透過生產管理、

物流流程的透明化,得以區別不同批次的食品來源與流

向,鑑定責任,判別那一步驟的問題,進而掌控食品供

應鏈的安全,迫使參與的業者廠家對自己負責。

現今政府為因應食安問題,已增修食管法修正案

第九條有關建立食品追溯追蹤系統之條文。未來經中

央主管機關公告,特定類別與規模之食品業者,應依

其產業模式,建立產品原物料、半成品與成品供應來

源及流向之追溯或追蹤系統。

食品追蹤追溯法規跟農委會的產銷履歷有什麼差別?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gulations of Food Traceability And COA Traceability?

也許有人會問:到底「食品追蹤追溯法規」跟

農委會的「產銷履歷」有什麼差別?台大許輔教授明

白指出食品追溯追蹤系統與農產品產銷履歷的差異性

(參考表1)。

「產銷履歷」是自願性的驗證制度,雖然兩種制

度都有追溯性,但前者主要為農戶生產者,重點在落

封面故事

Page 7: 食安危機無國界! - gs1tw.org安問題,不亞於其他國家,在食的方面有如踩地雷般, 不知下一步會不會誤踩到未爆彈-吃到黑心廠商的食 品,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身體健康堪虞!

3412 Dec. 2013

台灣農業有非常嚴謹的制度,但因「農

業雲」尚未真正落實,所以目前還存在著很

多食安上的漏洞。農委會針對「農業雲」於

農產品追蹤及追溯管理,已有資訊整合性的

規劃,相信未來一定可以阻絕掉許多的問

題。冀望「農業雲」將逐步讓國內農產品的

食安資訊更加透明化,而實現健康農業的全

民理想也指日可待!

Taiwan’s agriculture has a very strict regime, but “agriculture cloud” is not really implemented, so now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It is expected that “Agriculture cloud” will gradually allow information on domestic agricultural food safety more transparent, and achieve the ideal of universal health agriculture around the corner!

農委會規劃「農業雲」

讓國內食安資訊更透明—專訪盛中德教授談追蹤及追溯應用的重要性與農民登錄工具COA Planning "Agriculture Cloud" to Allow Domestic Food Safety Information More Transparent-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Chung-Teh Sheng to Talk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Traceability Applications and an Data Entry Tool for Farmers

文/GS1 Taiwan行銷企劃部 林秀玲專訪 Interviewed by Linda Lin, Editor of Marketing Dept., GS1 Taiwan

近年來市售食品的安全問題頻傳,消費者對獲得食品正確資

訊的要求亦不斷提高!在這舉國上下都重視農食產品資訊透明化

的同時,本會專訪小組特別安排到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專訪該校

「農業與自然資源學院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盛中德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在國內素以頂尖農業技術聞名,而盛中德教授

更是國內非常知名的農業專家,多年來已主持過許多重要的農業

專案,可謂對國內農業發展貢獻良多!本文將由盛中德教授就推

動「農業雲」,來談追蹤及追溯應用的重要性與農民登錄工具。

盛中德 博士學歷: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 博士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農業工程學研究所 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機械組 學士 現職:國立中興大學農業與自然資源學院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 教授重要經歷: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機械工程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機械工程學系 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機械工程學系 副教授

Cover Story

條碼識別

封面故事

Page 8: 食安危機無國界! - gs1tw.org安問題,不亞於其他國家,在食的方面有如踩地雷般, 不知下一步會不會誤踩到未爆彈-吃到黑心廠商的食 品,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身體健康堪虞!

13Dec. 2013

現行農業資訊電子化運作的概況和難處Overview and Difficulties on Existing Agricultural Oper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首先,談到國內現行農業資訊電子化運作的概

況和難處,盛中德教授語重心長的說:「台灣在農業

上做蠻多的,全世界各國有做的,台灣大概都已經做

了。可惜的是,早期農委會的發展重點,都是因應業

務發展上的需求,引導資訊的發展和建置,像是用資

訊管農藥等系統,台灣都有。舉例來說,為了食品安

全,基本上防檢局就有一套管理資訊的想法,即理論

上要由源頭與通路管起,因此農藥買賣可透過網路進

行管理,但是如何真正落實到農藥廠商才是癥結點。

實際上,像是非法進口、非法製造的農藥,他們都不

會上網去登記,因此管理上就會出現問題。」

「以外銷水果為例。日本要求台灣『優質供果

園』,一定要建立完整的檔案方可進口日本。但在實務

上,國內很多農民並沒有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政府就

成立專案計畫,協助農民將資料打進去,前題是農民必

須提供完整的紙本資料。平心而論,這樣的立意和做

法,如果大家都照著做,應該就沒有問題。但後因農民

覺得反正將生產資料打入電腦,都是最後階段的事,所

以有些農民索性變成趕在必須送資料前才寫紙本資料。

當建檔人員收到這些紙本資料時,則無從知道這些資料

是逐日逐步寫的真實記錄?還是要交資料前才匆匆趕出

來的?另外若農民交來的資料不完整時,建檔人員基於

服務的理念,有時也會幫忙補齊。」

農業雲v. s. 農委會現行資料庫Agricultural Cloud v. s. COA Current Database

剛剛所提現行農業資訊電子化的運作概況和難

處,事實上都只是台灣農業資訊電子化過程中的各種

狀況。盛中德教授指出:「整體而言,台灣農業制度

原先的構想都很好,但在後來的執行上不易真正去落

實。就目前農委會規劃要推行的『農業雲』,事實上

也是遇到相類似的問題。不可諱言地,現行農業資訊

電子化最大的狀況,是過去農業資訊系統的發展主要

由各業務單位依需要而建置,都由基層發動;基層進

行受限於職掌與業務需要,大多有相當的侷限性。如

此所建置的系統依單一業務需要而言,應是完整的,

但若從整體評估必然是鬆散而不連貫的;不只是農業

如此,我想大部份的部會都有這問題。比方說,管水

果的,為出口需要就做一套資料庫,專門管出口的水

果;管生產履歷的,就做一套生產履歷資料庫;而管

吉園圃的,就做一套吉園圃資料庫。台灣農業的資料

庫真的已經非常、非常多,但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整

合性的規劃,資料庫之間的互連太少了。」

「另外比較明顯的現象,就是資料太多的重覆

性。其實國內農民都有一身分證字號,理論上絕不重

覆,而土地也都有編號、作物也有分類標準碼,其他

的生產資材在資訊管理系統中也都有編碼,但這些

資料郤尚未勾稽在一起並加以利用。目前『農業雲』

遭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要由誰來做勾稽這部份的工

作?當然,不能只是僅僅為了整合資料庫而做勾稽,

大家必須好好的思考,到底『勾稽』的目的在哪裡?

也就是農業雲所創造的加值效應,而這部份又與『食

品安全』主題有關,也是大家最關心的!」

「農委會目前開始規劃推動的『農業雲』,比較

強調的觀念是除行銷資料外,還需要把供應端前端各

節點資料整合、勾稽起來,然後創造出它的加值應用

機會。譬如為了確保農產品安全,國內對農產品農藥

殘留檢驗算蠻嚴格,包括收穫前,農糧署會派員到田

裡抽查;等農產品送到集貨場時,會進行快篩抽查與

檢驗;待農產品送到台北批發市場,還會再被檢查,

可以說已做到層層把關的程度。但現在層層把關的檢

驗資料,卻因彼此缺相互連繫並無法啟動關聯動作。

比如說,有一批蔬菜在其中一關被檢查到有問題,是

不是各關就必須特別註記?而且要非常注意這批菜的

流向和相關生產者未來供貨狀況?理論上,若能把這

些有問題的資料特別勾稽起來,則每一關的追蹤及追

溯工作就可以更精準確實。但很可惜是,目前市場面

臨因無足夠的前端資訊可供依循,當然也無從對前端

已發現有問題的果菜加強進行抽驗;如此各巿場的抽

驗成效有限,也未能對不依規定使用農藥的生產者產

生嚇阻作用。所幸在『農業雲』概念下,農政單位已

著手對農藥檢驗相關資料,進行整合與勾稽。」

「農業雲的推動,未來將有助新鮮農產品供應鏈

的現代化發展。以台北市果菜批發巿場為例,每一天

有將近2,000噸的果菜要進入果菜巿場,一噸的菜大約就有四、五十箱,換算2,000噸每天都會有八萬至十萬箱的菜要進台北果菜巿場。不得不佩服長期在果菜巿

場工作的人員,他們把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每日都

圓滿順利達成!這種現象不只有台北果菜巿場如此,

封面故事

Page 9: 食安危機無國界! - gs1tw.org安問題,不亞於其他國家,在食的方面有如踩地雷般, 不知下一步會不會誤踩到未爆彈-吃到黑心廠商的食 品,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身體健康堪虞!

3414 Dec. 2013

其他農產品批發巿場也都如此,因為消費者對農產品的

需求是日日無休的。號稱電子王國的台灣應該好好內

省,我們有完整且成熟的資通訊軟硬體產業,在這種基

礎上,難道不能用資通訊技術提昇國內農產品的產銷內

涵,透過完整透明的資訊協助產銷達到平衡,也滿足消

費者吃的安心?建構『農業雲』就有這層用意,有制度

的將層層資訊關關相扣且延續,並整合創造出必要性的

加值應用!」

合,但至少要讓資料能夠串聯,讓生產端的人能夠清楚

銷售端販售的情形,這就是建構『農業雲』的精神!」

如何協助國內生產者落實生產管理資訊化?How to Help the Domestic Producers Implemen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s?

經過盛中德教授抽絲剝繭的詳細說明,確實讓我

們暸解到資訊的建立和串聯,對農業發展是多麼重要!

盛教授表示:「目前國內農業資訊建了很多,但資訊必

須要能夠活用才有價值。像源頭生產管理,經過歷年資

料整合和數據分析,農業單位有責任指導農民們進行有

效的種值。根據多年來的經驗法則,我們已經知道每年

冬天菜價都有崩盤的危機;尤其每年二月高麗菜都會因

生產過剩而菜價狂跌,到時農委會必須出面想辦法去收

購或幫忙耕除,讓農民順利進行第一期水稻的種植。這

許許多多的問題,都會因農民種植的習慣和缺乏明確現

狀數據可循,而不斷的反覆產生。但若能善用資訊並與

農民分享,詳實的生產登記資訊,讓農民知道已種了多

少,如此或多或少可以打消一些想追種的農民意願!」

「在生產端因農民資訊能力與技術水準較低,普

遍存在一些資訊的落差。因此在『農業雲』推動工作中

還缺少一塊,即農業資料庫的即時登錄工作。如生產登

記農政單位已推動了多年,但農民登錄申報率並不高;

因此無法依此分析出有用的數據。農委會為鼓勵農民申

報,也很用心地想出一些作法,像是若有申報者,生產

過剩耕根除時補助比例較高、而不申報者補助比例較低

等。這些鼓勵制度,對資料庫的建立確實很有幫助!農

委會為了讓有限的資源更合理的使用,就需要精準的數

據,如生產登記與肥料補助結合,這是很好的政策,也

希望這政策未來能與農藥買賣登記制結合。總言之,藉

由農民詳實完整的生產登記與申報資料,政府能掌握到

確實的農業生產資訊,有助於作為更多行政決策的依

據。事實上,目前農業的經營與管理,在資訊的利用上

跟過去相比,確實已經進步很多了!」

「台灣農業的『產銷』管理常是分別隸屬二個單

位,一個管『產』、一個管『銷』。目前國內只有畜牧

產業的管裡策略,是『產銷一體』。就現在農產品銷售

端,不論電腦管理系統是簡單或複雜,很少有運銷團體

是不用電腦來作業的。比如說,貨運出去,是哪些農民

供應的?拍賣多少錢?售完費用回來,要扣多少管理

費?要發給各個農民多少錢?每一分錢怎麼來怎麼去,

老早都已經靠電腦管理的清清楚楚!」

「相較而論,在生產端的資訊能力是比較弱的。眼

看全球農業進步的腳步愈來愈快,國內若仍只是停留在

農業資訊整合管理已是刻不容緩!Integratio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s Imperative!

有關進行農業資訊的整合管理,盛中德教授說明:

「以前農業系統或資料庫的管理單位主要是農委會資訊

中心、或農業機關資訊單位。但現在因資料需求的單位

愈來愈廣,資料庫也愈來愈多。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

是,全台灣的農業資料庫,散得範圍那麼廣,像茶改場

為確保消費者對茶的消費信心,當然有需要建置管茶葉

藥檢的資料庫;藥毒所當然也有管理農產品農藥抽驗的

資料庫等。但相同的工作,是否因農產品不同就需建置

不同的資料庫?還是應該思考不同的資訊需求,可用

『農業雲』概念的資料庫去進行?如此對資料庫的管理

與維運成本都可有效的降低。近來因牽涉到個資法問

題,讓各單位想透過資料庫去調資料,變得更為困難,

未來也可透過『農業雲』得到部份解決!」

「在過去舊有作業模式下,所有資料庫發展都以點

為主,造成資料庫是零散的。但若想全面性去推動『農

業雲』,就不能再只是侷限各個『科』業務,而是擴大

到整個單位每一科都要配合來做。目前政府資訊單位在

推動資訊整合動作時,並沒有辦法幫業務單位作業務整

合工作,因此『農業雲』的推動除資訊管理單位外,必

須同時納入業務單位一起推動才行。」

「農業雲推動的另一個重要癥結點,在於行政體制

上的問題。過往資訊管理需求發展還沒現在這麼急迫,

農委會碰到資訊管理上的問題,執行者的位階通常都不

太高。農委會資訊中心成立前只是一個科,農糧署也是

企劃組的一個科。現在即使農委會已將資訊科提升到資

訊中心,但位階仍然不夠高。這次(2012年)行政院張政委之所以能策劃推動『農業雲』,主要是因為他的位

階夠高,能夠把各相關部會部長、次長找來,才能夠整

合『農業雲』。所以接下來首要的工作,一定要想辦法

拉高『農業雲』執行者的層級和位階。『農業雲』是一

種資訊整合應用的理念,所謂拉高執行者層級的需求,

不一定要把資訊單位層級拉很高,而是必須可以將業務

與資訊糾在一起工作的人來執行;就算在業務上不能整

Cover Story

條碼識別

封面故事

Page 10: 食安危機無國界! - gs1tw.org安問題,不亞於其他國家,在食的方面有如踩地雷般, 不知下一步會不會誤踩到未爆彈-吃到黑心廠商的食 品,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身體健康堪虞!

15Dec. 2013

使用紙本資料,已非長久之計!另外,

我個人也不認為報章雜誌等媒體圍繞著幾

個成功的年輕人社場特例,就可以當做是農業

現代化、資訊化的標準範式。為了落實農業雲的資訊,

一定要從生產端開始,確實掌握生產資料,才能即時的

追求供應與需求平衡,並作有效的供應調整;讓農民們

辛勞的付出,能夠獲得市場最好的回饋!」

「總之,我們不能再一味刻版的認為農民資訊能力

不足、資訊化沒辦法行得通等。當務之急,我們必須幫

農民設想出他們需要的工具,像是容易攜帶的、簡單上

手的、價格便宜的就可以了;因為農民進行田間生產記

錄的工具,並不需做很複雜的事情。舉例來說,像是種

水果的,一期作物的時間很長,噴農藥一年噴不到5、6次,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只有灑水,有時需修修枝葉等,

所以每天需要輸入的資訊真的不多,就算一個手機只有

3、4個按鈕也就夠了。我相信國內資訊廠商專為農民設計出簡單好用又便宜的工具,真的不是很困難的事,而

這是落實源頭管理最基本的需求、且最重要的一環!甚

至由農會服務提供這樣的工具,產期開始時借出,產期

結束就還給農會。希望農委會能在這方面多加把勁,才

有可能讓『農業雲』中最重要的生產資訊大幅提昇!」

「農業雲」整合共享農業資源 實現健康農業的全民理想指日可待“Agriculture Cloud”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Universal Ideal of Healthy Agriculture around the Corner

不同於其他的流通產業,農業生產管理真的很不簡

單!從最基本的土地生產管理開始,一直到將農產品賣

到消費者的手上,流程非常長。盛中德教授說明:「其

實為了市場的供需平衡,必須從供應端管理到需求端。

『農業雲』內有劃分三塊,為了追蹤追溯,就必須具備

生產的資料,產銷管理就可以接著做;而最後的銷售資

料,又可以跟前面的資料串連起來。」

「推動『農業雲』的目的,就是希望將舊有的資料

匯整起來,形成一個平台。然後需要資料的人,就可以

透過這個平台,到各個資料庫去抓資料,接著就會產生

各種加值應用的價值。而加值應用後所產生

的資訊,也可以回饋給『農業雲』,讓

雲的運用面愈來愈廣!創造出更多

服務農民的新業務!這就是『農

業雲』的核心價值。」

「就管理面而言,農產

品到消費市場,是由農委會管

的;可是到了市場端以後,就

歸經濟部管了;而零售賣場端的

抽查,則由衛福部管。經濟部為

食品安全做了『食品雲』推行食品

安全履歷,利用GS1 國際條碼進行追蹤追溯應用,重點放在像是新東陽、摩斯漢堡等的

加工食品產業。但回溯來看,很多的原物料皆來自農業

生產端,所以『農業雲』中生產端的資料就顯得非常重

要,因為所有食品安全的問題都溯源於此;後續種種的

檢驗,都只算是把關的行為。」

「先前農委會所規劃建置之產銷履歷系統,使用的

是GS1-128國際條碼。其產銷履歷是以『產銷班』為基層,作為整個農產品追溯體系中的『生產栽培單位』。

產銷班等生產組織則依據各自的作業需求與方便設計內

部編碼,自行彈性分配並進行自我管理,其內部編碼可

追溯到該產品所生產的農友。所以一般來說,在超市、

大賣場中印有GS1國際條碼的規格化包裝農產品,幾乎很容易就能追本溯源,這就是利用GS1國際條碼進行追蹤追溯應用最佳的典範;相對地,在一般傳統市場零售

攤的農產品來源真的就很難追溯了。」

對於「農業雲」未來中、長期的推展,盛教授期

許:「眼前『農業雲』尚未完全落實,資料也未能完全

串連且充份應用,所以目前還存在著很多食安上的漏

洞。農委會針對『農業雲』於農產品追蹤及追溯管理,

已有資訊整合性的規劃,相信未來一定可以阻絕掉許多

的問題。冀望『農業雲』將逐步讓國內農產品的食安資

訊更加透明化!自源頭開始買農藥就要登記,讓防檢

局很清楚知道農民使用哪種農藥;爾後檢驗出哪一批菜

的農藥殘留較高,結合農業雲的功能,可進一步進行藥

檢資料的後續延伸追蹤應用,防止不合格農產品進入巿

場,如此更可保障消費者食的安全;同時也可據此資訊

更積極的輔導農民正確用藥,有時農民也是很無辜的。

如此透過『農業雲』的落實,實現健康農業的全民理想

將指日可待!」

封面故事

Page 11: 食安危機無國界! - gs1tw.org安問題,不亞於其他國家,在食的方面有如踩地雷般, 不知下一步會不會誤踩到未爆彈-吃到黑心廠商的食 品,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身體健康堪虞!

3416 Dec. 2013

最近台灣油品的食安風暴,不但讓民眾對國內食安問題極度的恐慌,也帶給業者相當大的困

境。本期冬季刊特別安排專訪「國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沈立言教授,沈教授不但也擔任

「國立臺灣大學食品與生物分子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亦為「臺灣食品保護協會」理事長;本文將

由沈立言教授說明國內食安癥結和供應鏈改善之道。

The recent food safety crisis in Taiwan oil not only causes people's extreme panics on the domestic food safety issues, but also brings considerable difficulties to the industry. In the recent winter journal, we have a special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Lee Yan - Sheen,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 who serves as not onlt director of the "Food and Biomolecular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but also chairman of "the Taiwan Association for Food Protection,". As described herein, Professor Lee Yan - Sheen will focus on the crux of the domestic food safety and the way to improve the supply chain.

促台灣食品安全跟上國際腳步

讓消費者食的真安心—專訪沈立言教授談國內食安癥結和供應鏈改善之道Promoting Taiwan's Food Safety to Keep up with the International Pace for Consumers to Eat with True Confidence-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Lee Yan - Sheen to Talk about the Crux on Domestic Food Safety and the Way to Improve the Supply Chain

文/GS1 Taiwan行銷企劃部 林秀玲專訪 Interviewed by Linda Lin, Editor of Marketing Dept., GS1 Taiwan

沈立言 博士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 博士 (含教育部公費留學美國Rutgers University一年)◎國立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 碩士◎國立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 學士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 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國立臺灣大學 國家食品安全教育暨研究中心主任◎國立台灣大學 食品與生物分子研究中心主任◎ Journal of Traditional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總編輯、

ISRN Toxicology Journal編輯委員、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編輯委員、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編輯委員、European Journal of Toxicological Sciences編輯委員

◎臺灣食品保護協會理事長◎ 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藥物化粧品審查委員會委員、健康食品審議委員會委員、廣告標示審議委員會召集人、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諮議委員會委員

◎ 經濟部工業局 CITD民生食品類組召集人、中小業即時技術輔導委員

◎台灣保健食品學會理事◎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 副理事長◎台灣食品科技學會理事◎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保健食品研究會會長

重要經歷:◎台灣營養學會副秘書長、理事◎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副教授◎台灣保健食品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醫藥學院營養學系暨醫學營養學系系主任◎台中市營養公會理事◎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保健食品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醫藥學院 營養學系副教授

Cover Story

條碼識別

封面故事

Page 12: 食安危機無國界! - gs1tw.org安問題,不亞於其他國家,在食的方面有如踩地雷般, 不知下一步會不會誤踩到未爆彈-吃到黑心廠商的食 品,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身體健康堪虞!

17Dec. 2013

台灣食安風暴帶給業者的困境The Industry’s Plight Brought by Taiwan’s Food Safety Crisis

針對食安問題,目前媒體不斷採訪很多相關的專

家、學者,然而每個人都有各種的說法,讓民眾對國內

食安還是沒有信心。本次冬季刊特別安排專訪國立台灣

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 沈立言教授,沈教授不但也擔任國立臺灣大學「國家食品安全教育暨研究中心」主任,

同時亦為「臺灣食品保護協會」理事長。面對國內目前

的食安問題,沈立言教授沉痛的表示:「因為媒體現在

不斷的挖、挖、挖,對也挖、錯也挖,隨便亂講、沒有

共識,引起消費者的極度恐慌!還有很多知名的社會人

士也都站出來說只吃『進口』的,但進口的就一定是好

嗎?如果說連國內社會高階、具影響力的人士都有如此

的想法,到底台灣食品產業該怎麼辦才好?」

「做為臺灣食品保護協會理事長,時常要面對不

同領域的人去做很好的溝通,實際上真的是很不容易的

事。有些人自我中心的觀點非常強烈、比較不能接受別

人提供的建議,溝通上並不容易。在現在這麼重要的關

鍵時刻,『國家食品安全教育暨研究中心』就應該扮演

一個很好的角色,把大家的意見做一個整合,然後推舉

出一個發言人,把大家的共識表達出來。」

「現在台灣食品產業真的是很慘!一件件問題都被

挖出來。有些問題其實還不到是『毒』的程度,但都被

污名化了!甚至,連食品添加物也都被污名化!在這樣

的時刻,我們再不好好謹慎發言、謹慎思考、大家團結

一致的話,台灣食品產業可能會敗在這一次的事件!」

接著,沈教授謹慎的舉例說明:「到底台灣的食品

有多毒?雖然知道很多媒體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但如果

只是因一點問題,就隨意加上一個『毒』字,這是非常

不應該的!另外,雖然說『消費者永遠是對的!』但消

費者很容易盲目聽從名嘴專家或媒體的意見,所以消費

者需要溝通與教育、需要被給予正確的知識。現在讓我

們大家冷靜的思考一下,若回溯到民國41年,即約60年前,當時的平均壽命只有50歲,但現在平均的壽命,已經到80歲了;也就是說60年間,平均壽命增加30歲,這是非常不簡單的事!現在營養、食物、醫療等整個環境

的條件,造就這麼高的平均歲數;一想到這裡,大家就

不用太擔心,到底已經吃了多少有毒的東西。」

「就以『銅葉綠素』來說,它是合法的添加劑,應

該添加在適當的地方,而且不能吃的太多。這次出了問

題,主要是添加不當,但這樣的作法,是不是就會產生

毒性呢?倒也未必。有很多食品添加物的毒性,並不是

添加下去就會吃死人,害得大家都不敢吃。大家應該比

較冷靜想想,其實這些食品我們都已經吃很多、也吃很

久了;但不要忘了,我們身體有很好的解毒代謝能力,

即使我們吃了一些有問題的東西進去,但同時我們也吃

進好的東西,可以把不好的東西解毒代謝出去。」

改善國內食安問題應「事緩則圓」Improving Domestic Food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Things Gradually Solved”

也許媒體需要一些賣點、黑心廠商確實需要被撻

伐,但大家真的不要過份憂慮,自我毀滅性地把美麗的

台灣寶島搞垮!沈立言教授認為:「這次食安事件,

『標示不清』是最嚴重的問題!至於有沒有毒?這需要

好好再做評估。現在台灣食品安全問題真的是一團亂,

大家都不知道要吃什麼?再這樣下去,會讓大家產生憂

鬱症的!台灣整個國力、生產力都會下降。大家知道

嗎?台灣食品出口產業比藥品出口產業產值多很多,藥

品出口產業一年產值約670 ~690億,而食品出口產業一年產值約5,500~5,600億,所以不管是國內消費或國外的出口,食品產業對我們整個國家的經濟影響非常大!」

「現在國外看到台灣媒體天天爆料自己食品不安

全,認為進口台灣食品實在很不安全。所以最近許多業

者也反應給我他們所面臨很多慘烈的問題,像是出口食

品受到非常多的限制等。面對這麼嚴重的問題,不管政

府、業界、學界、消費者、媒體都有責任,所以食安問

題已成為『全民運動』!前些日子,美國政府提到『食

品安全等同於國家安全』,當初聽到這樣的言論,其實

還無法體會出它的嚴重性。但是經過這次台灣悽慘的食

安問題,我對這句話真已經能夠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現在食安問題,絕不是靠任何一個人說什麼就能

解決。雖然很多專家都是好意提出看法,但是希望發言

者還是需要具備對食品產業充份的知識、足夠的證據、

客觀的發言,而且要注意民眾心理,不要造成消費大眾

的恐慌!現行法規有些確實是比較舊了,需要重新再被

評估;我們更應該進一步好好規劃,讓台灣的整個食安

事件『事緩則圓』!」

「不可諱言地,所謂『摻假』、『標示不實』,這

封面故事

Page 13: 食安危機無國界! - gs1tw.org安問題,不亞於其他國家,在食的方面有如踩地雷般, 不知下一步會不會誤踩到未爆彈-吃到黑心廠商的食 品,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身體健康堪虞!

3418 Dec. 2013

是全球商業世界都有的問

題。這次發生了食安事

件,以正面角度來看,政

府想把食品安全做的更

好,是一件好事!但是要

恰當、不要太過。所謂恰

當,就是查到某個程度就

要緩一下,要給廠商一些

緩的機會,因為有些廠商

原本根生地固就認為全世

界都是這麼在做的。確實

『摻假』問題,是全球都

有的問題,但是這次食安

事件後,台灣如果真的有

辦法把這個問題抑制掉的話,這對以後台灣食品在出口

方面或對消費者信心方面,都是很好的事!」

正草案,於草案中增訂食

品安全風險管理專章;同

時新增第九條『食品追溯

追蹤系統』相關的法條。

此追蹤系統與現行農產品

產銷履歷不同,對象為特

定類別與規模業者,並採

強制性規定,針對食品或

加工產品,記錄其整個生

產供應鏈的完整資訊,利

用標示或條碼以區分不同

食品的來源,並可追蹤流

向,使整個食品的產銷流

程透明化。藉由此系統的

建立,任何食安事件一發生,均可有效掌握產品及原料

的流向,再加上農產品產銷履歷資訊系統,期待政府未

來能夠真正有效地為人民把關,創造一個讓民眾更安心

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

「但追本溯源中有一個問題是很難解決的,就是

讓廠商提供正確的資料。廠商一定要有良心、要有社

會責任,如果廠商Key-in的資料都是假的,那追溯又有何意義?另外,政府還要有配套的措施,必須進行

抽驗。為了落實抽驗作業,抽驗的人力要加強、抽驗

的經費要增加,讓廠商有錯即改,如實的把產品資料

放正確。現在食品配方若是單方要管,但因複方大多

牽涉廠商的商業秘密問題而沒管。舉例來說,就像可

口可樂的商業秘密讓大家知道了,大家都起而仿效,

那它還能賣什麼?食品配方並沒有專利保護。這個問

題,可能還需結集專家和業者共同來研討才能解決,

否則食品溯源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

食品企業對食品安全的責任Food Companies: Responsibility for Food Safety

有關食品企業對食品安全應負的責任,沈立言教

授坦言:「雖然媒體上吵的沸沸揚揚,老實說把橄欖

油、花生油加上便宜的棉籽油、黃豆油,全部都是可

以食用的油。為什麼這次事件大家偏要把『棉籽油』

打得要死?為什麼要把一點點可能的危險性,都要用

放大鏡來看?這樣做確實有些太過了!其實,在我們

看來,所謂的毒性物質『棉籽酚』幾乎是不存在的,

它幾乎在精製的食品加工過程中就已經完全被去除掉

了,這就是食品安全科技進步的地方!所以在埃及,

棉籽油是他們最主要的食用油,美國、日本也都有食

用,但為什麼偏偏在台灣就說有毒不能吃?」

國內食安癥結和供應鏈追蹤追溯系統的應用The Crux of Domestic Food Safet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raceability Systems for Supply Chain Safety

到底,國內食安癥結在哪?沈立言教授直言:「依

我們的看法,國內食安癥結中,包括政府、企業、學

界、消費者、媒體等都有結要打開。所有癥結,總結就

是『心態問題』最重要。如果政府有心、企業有心、學

界有心、消費者有心、媒體也有心讓台灣更好的話,我

們就可以把癥結的問題找出來,然後一一加以解套。」

「以政府來說,雖然有心要做,但執法者太躁進,

希望很快就把問題解決掉。但事實上食品供應鏈錯綜複

雜、千奇百怪,不管會不會吃死人的,都會有人敢拿來

賣,想要源頭管理真的太難了!所以油品事件應該不會

是最後一件食安問題,因為長久以來大家都是這樣做。

當然,我們絕不能以偏概全、一竿子打翻一條船,事實

上台灣還是有很多有良心的廠商不會這樣做、也從不曾

想要這樣做。原本以為只有一些貪小便宜、很沒有責任

感的人會這樣做,但萬萬沒想到竟然連許多知名大廠也

這樣做!這次的食安事件,對我們來說應該是危機也是

轉機,如果能妥善處理的話,台灣食品安全就能更上一

層樓!或許癌症、慢性病患者也可以降低一些吧!」

「在全球現行食安管理中,GS1供應鏈追蹤追溯系統的應用,可以說是很好的概念。國內現行的行政體

系,漫長的食品生產供應鏈是由不同行政主管單位的法

規所管束,因此很難有效解決目前食品安全的所有相關

問題。針對此點,政府修改施行已久的食品衛生管理

法,於今年五月三十一日順利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

Cover Story

條碼識別

封面故事

Page 14: 食安危機無國界! - gs1tw.org安問題,不亞於其他國家,在食的方面有如踩地雷般, 不知下一步會不會誤踩到未爆彈-吃到黑心廠商的食 品,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身體健康堪虞!

19Dec. 2013

「探討其真正問題,並不是因為棉籽油不能吃,而

是大家想藉此問題歸究出廠商責任。為什麼廠商要用這

種方法賺錢?如果廠商能夠如實標示,那廠商賺錢是應

該的。可是若是用如此惡意『摻假』、『欺騙消費者』

的方式來賺錢,雖然沒有安全上的問題,但有責任上的

問題!這種種行為,是『觸法的』、是『詐欺的』、是

『標示不實的』!廠商賺了那麼多黑心錢,去買豪宅、

去享受、去捐款行偽善,自然讓很多人看不過去,一定

非要用放大鏡來放大問題以撻伐這些黑心廠商!」

「企業界負有社會責任,本來就不應該標示不實、

以利為先、不管消費者的死活。我們一直說所謂『食』

字,就是『人』和『良』上下相連接,所以食品產業本

來就是一種良心事業。在這次食安事件中,有的企業將

所有責任都推諉說是別人的錯,試問這些大企業內延攬

那麼多優秀的人才又有何用?」

「經過這次食品風暴後,如果能夠讓國內廠商的

『道德觀念』、『企業責任』等變正確的話,說真的也

是蠻不錯的!如此一來,台灣的食品安全標準,就會比

其他的國家來得高!希望代表台灣的食品企業,能夠肩

負起領頭羊的責任!」

多的經費,以進行研究與技術提昇和國際接軌。雖然說

台灣食品檢驗的技術已經相當不錯,但如何跟國際接軌

也是非常重要,否則沒有國際公信力的支持,誰會相信

我們自己的檢驗?就連出口都是一個問題。像我們學校

已與法國ECOCERT食安認證公司談好合作,它是世界上有機認證機構中最具權威的,在國際市場擁有極高的公

信力;只要經過它的認證,產品在歐美各國都可以暢行

無阻,也可藉此減少台灣出口的貿易障礙。」

「目前的當務之急,必須趕緊將國內相關的專家、

可以溝通的人好好的組織起來;希望大家都能Open Minded一點,達到客觀的共識!然後將這些正面的聲音,讓社會大眾聽的到!說實在話,世界上沒有『零風

險』的事!我們大家能做的事,就是在我們能力範圍之

內,把事情先做好,即所謂的『預防勝於治療』!預防

醫學應該是需要被提倡的!現在我們大都著力在『亡羊

補勞』的工作上,大家知道嗎?台灣全民健保一年的費

用已經高達5,200多億,幾乎都快跟台灣食品產業一年的營業額相當了,可謂是非常沉重的國家負擔!」

「所以,我們應該教導民眾怎麼正確的飲食,提昇

大家的生活品質;讓大家活得很愉快、很健康,不要無

謂的浪費全民健保的醫療資源。另一方面,也希望聰明

且具慈悲心的醫生們也能多往『預防醫學』去努力。現

在有很多醫生不希望看到患者痛苦,他們會主動跟我們

一起合作,學習教導患者怎麼吃,可以得到健康?怎麼

吃,可以提高生活品質?所以當大家聽到負面的訊息,

也要正面的想想;為什麼有的人會感冒,有的人不會?

為什麼有的人會拉肚子,有的人不會?」

「所以總結一句話,希望大家不需再感到恐慌!

並不是什麼東西都不能吃。建議大家吃食物一樣要多樣

化,絕不要獨鍾某一種食物、很偏食,這樣會造成營養

不均衡,絕對是高危險群的人。所以想要健康的話,所

有的Life Style包括飲食、運動、心情都要注重;就像現在大家因食安問題心情不好,免疫力自然會下降。冀望

台灣食品安全跟上國際腳步,讓消費者食的真安心!希

望未來可藉由好的安心食品、正確飲食,讓大家從身體

不舒服開始時,就能慢慢回復到健康;而不是進入疾

病、進入癌症,這就是中醫裡所謂最好的上工『食醫』

維護人民健康與快樂的重要使命!」

促台灣食品安全跟上國際腳步 讓消費者食的真安心Promoting Taiwan’s Food Safety to Keep up with the international Pace for Consumers to Eat with True Confidence

國際食品保護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Food Protection, IAFP)台灣分會(台灣食品保護協會,Taiwan Association for Food Protection, TAFP)剛於今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台主辦「第三屆亞太食品安全國際會議」,亞太地區各國家和美國等國都很支持和肯定台灣

的努力,希望台灣在食品安全概念上有很好的推展,並

在亞太地區食品安全上扮演重要角色。台灣是聞名全球

的美食王國,但歷經這次食安風暴的慘痛經驗後,希望

我們自己不要自廢武功,把台灣搞得人心惶惶!

身為台灣食品保護協會理事長的沈立言教授期許:

「在這次國際會議中所討論的18個議題,是由台灣消費者團體、政府機關、產學研界代表一起想出來的,所以

這次國際會議對台灣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這些議題的

結論,不僅會提供給政府做為未來食品安全政策的走向

和產業界努力的方向,也會提供給亞太地區國家和美國

一些建議和看法,讓彼此間貿易更具協調性、減少貿易

障礙。為了能跟國際接軌,若國內有相關技術的需求,

我們也會適時引進台灣、或跟國際專家合作研究,提昇

國內食品安全技術。當然,相對地也希望政府能提撥更

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