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西安的后花园 -...

1
西 责编 冰儿 视觉编辑 白刚 组版 诚安 校对 赵随 2019 年 8 月 7 日 星期三 www.xiancn.com 11 11 今立秋,云雾起,便有了攀爬崆峒山的念 头。趁阴天的早晨,一人乘车到后山,独自观 赏雾锁崆峒的美景。日子在闲淡中渐渐薄凉 起来,走进雾锁的崆峒山,不知是否还能走出 来?一切都沉浸雾中,模模糊糊。 沿着后山弯弯曲曲,瘦瘦长长的步行道, 走在雾幔四起的山底,仿佛有一段悠远的寻 觅,在迷离中,做一次魂牵梦萦的怀念。在浓 雾弥漫的时光里,品味着雾海沉浮的崆峒山, 默默地守护着这一方沉睡未醒的梦。 穿行在素淡而含蓄的雾霭里,在诗意的韵 致中感受温柔的相逢。浓郁的山峦,带着苍茫 的风韵,可以让人的心性走向婉转轻盈。雾中 的崆峒山,含蓄、淡雅,韵味悠长。它会以从容 的山水浸润你的眼睛,无论你怀着怎样平庸的 心境,在浮华的岁月里,都会被空气中弥漫的 风情所感染。我不知道,人与自然的交集,是 一种初来还是一种重逢?行走在层层山色秀、 烟霞索翠微的崆峒山,手执一根古藤的枝干, 抛却难以搁置的心事,不问起点也不问终点, 一路走来,晶莹的露珠打湿了我的衣衫。苔迹 斑驳的石板路,那些湿润如水的雾气,或清晰 或模糊,或浓厚或淡然,一直跟随着我,萦绕在 我的四周。婉转千回的韵脚,连怅惘也是明净 的,无论是停留还是远离,已不重要了,在雾中 的崆峒山,已拥有“更观尘世外,梦境复何求” 的心境。 不经意间,绕完 58 道弯,已缓步走到中 台。云雾还在缭绕,掩映着青松、古柏、凌空佛 塔和皇城,人宛若飘在天上。有人说风景只为 懂得的人而生,在雾锁的崆峒山,每一座山头, 每一处景观,一草一木都是心灵沉淀的字符。 待到雾起时,它们会随着一团团烟云雾影袅娜 娉婷,一起翩翩起舞,回归到诗意散淡的时光 里,拨动路人最容易感怀的心弦。穿过去,可 以找到前世,而走出来,又可以寻回今生。 沿着台阶拾阶缓缓而上,远远近近,浓雾 将崆峒山漂洗得风情万种,风姿百媚,就像被 时光浸泡的云烟,来翻阅黄帝问道的经卷。这 个时候,我被锁在时光的镜中,所能做的就是 站在崆峒山皇城之巅,在岁月掠过的风中,看 云卷云舒,云雾缥缈,在浅浅淡淡的意象中,去 寻觅那段曾经失落的旧梦,去触摸雾幔后面所 蕴藏的崆峒风骨和棱角,去感受风物碰撞的心 境,在苍茫的时光里找回曾经真实的自己。 只要轻轻走进,每一种物象都会诠释不同 的生命真谛。相遇只不过是一次回眸,或低 眉。只是回眸或者低眉的瞬间,多年以后,你 我可以凭借雾气的清凉,淡淡地回味,开启一 段雾锁崆峒山的追忆……渐渐云雾散去,明晃 晃、亮堂堂的崆峒山像褪去衣服的少女,更加 妖娆丰满。 听泉 那是一个阴沉沉夏日周六的早晨,应爱 民、继儒、雷昭之约,坐车去麻武十万沟游玩。 车沿着蜿蜒的柏油路一路前行,车上爱民兄谈 古论今,话题自然是文学之道。满目苍绿,空 气清新,我们的心情格外的好。一路上说说笑 笑,不觉已到麻武乡,走完柏油路,向西沿颠簸 的车道绕行,直奔十万沟。沿途的山是绿的, 树是绿的,草是绿的,溪水清澈见底,拔节的玉 米,开花的洋芋,结果的大豆,快成熟的胡麻, 蓬蓬勃勃的绿着。 进入山门的时候,天上飘起了雨点,我们 快步走到亭子里,坐在石凳上四望风景,惹得 爱民诗兴大发。雨住了,我们起身向沟边走 去,沿亭子前行 40 米,在几颗迎客松前,看到 了“虎跳崖”的石碑,石碑躺在崖边。说也怪, 别处的山光秃秃的,而到了十万沟畔,竟林木 茂密,河水潺潺,许是这里果然有些仙气罢。 爱民兄眼尖,看到了碑文,并大声读起来,我 们都为徐冰的超前意识、独特眼光和胆略大 加赞赏,由此谈及平凉的旅游业前景和未 来。我们坐在崖边的石头上照相、观风景,少 顷,雨淅淅沥沥地肆意飘落下来,我们又折返 到亭子下面。 十万沟位于麻武乡城子村,北与崆峒山遥 遥相望,坐在亭子里,香山清晰可见。石人洞、 滴蜜洞、松树梁、将军崖、老人石……清晰可 辨,沟底河水和三潭瀑布的溪流声轰然于耳。 十分钟后,雨又住了,湿气很大。下沟的路的 确惊险,窄得只容得下一只脚,人贴着崖壁,拽 着草拉着树枝前行。因路滑,没能下山。 爱民兄提议坐在崖边的一块石头上听 泉。我们欣然,一边观景一边听泉。山上有 泉,流水堪听。沟底有河,泉河合鸣。河水声 音极其清朗,引人循声而去,低头渐进渐幽。 进过十万沟底,方知三潭泉水非只一脉,前后 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不涌流,让人流连忘 返,沉醉其中。 在十万沟听泉、观河、赏景,你尽可随心所 欲。可以涉水而听,泉水河水在足下哗哗作 响,如同娇儿承绕膝下发出阵阵欢笑声;也可 以攀岩而听,泉水泠泠,隐约可闻,让人有一种 探奇、寻源的冲动和欲望……行走于沟底,水 流随峰回路转而不同,可心听、可神听,带给你 不一样的是一种宁静、清远! 三潭的泉水欢腾,浪花飞舞,这泉声犹如一 首欢快的合奏曲,泉水叮咚,如古筝轻弹;流水潺 潺,似琵琶慢拨;如环佩合鸣,细流低回。而沟底 河水潺潺、淙淙、涣涣的不同水势,汇合成一章气 势宏大的交响乐曲……那轻声细语如情侣窃语 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叮叮咚咚如敲鼓点 者,是石缝漏下的滴泉;那铮铮淙淙如琴似弦者, 是珠帘般小瀑布发出的回声;那轰轰然如连珠炮 似的厚重声音,是激流下陡壁、飞瀑入潭的反 馈。至于河水盘亘山涧,由远至近,由高至低,重 重叠叠发出各种不同的声响,难以一一名状。河 水、溪流、瀑布万般合鸣,被一只看不见的指挥棒 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生命交响乐。俯身 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溶入水中,随泉而流, 随河而奔,汩汩溪水仿佛荡过心田,冲走污垢,留 一胸膛的清凉,任你回味,任你遐想。 徜徉于山林泉石河水之间,犹如从容欣赏 诗书图画。麻武人说:当年黄帝在统一北方 时,遇到了强敌蚩尤,蚩尤祭法,浓烟似的大雾 弥漫了七天七夜,大将应龙和花豹在轩辕谷迷 失了方向,把十万人马带进一条大沟,这就是 现在的十万沟。“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 争鸣……”似乎穿越漫漫时空而来,今人仍在 听、仍在回味……两山夹隔出的一线天更衬出 山峻谷幽,曲径通幽的意境来。雨又不紧不慢 的飘落了起来,我们起身返回。顺道在城子的 汣池做了短暂的停留,看了汣池山水和池塘。 雨越下越大,我们只得开车返回。 到了城里,太阳红彤彤的,不热不凉。吃 了饭,我们便各自回家。 秋登崆峒 (外一篇) 刘武道 听鸟说甚 (国画) 尤凌岳 作 上周末汉中朋友老车盛邀去华阳古镇消 暑,乘高铁从古长安直抵汉中或洋县西也就个 把钟头。 我们先到汉中,动车组过鄠邑、洋县只用 1 小时 28 分钟。老车安排去天汉长街游览 了沿汉江打造的景观公园,再领去农家品尝土 菜。其中用一种叫“沙棒”的冷水鱼,加上藿香 叶熬制的鱼羹肉嫩汤浓、鲜香四溢,说是招待 贵客的。 饭后乘车前往华阳景区,一路风景如画。 前些年是去过那里的,不仅观赏到田野里飞翔 的朱鹮,拍摄到密林中蹿腾的金丝猴,还见到 被救治的野生羚牛和大熊猫。只是从龙亭到 华阳的山路有七八十公里,崎岖难行要走两个 多快三个小时。而此次,往华阳方向打通了两 座各 3 公里长的隧道,将路程缩短了一大半,四 十多分钟便可进入景区了。 华阳镇地处中国南北自然分界 线、有着国家中央公园之称的秦岭南 麓,北靠太白山和周至县,西邻留坝 与城固县,东接佛坪县,为洋县最北 端的一个镇。其平均海拔 1700 米,最 高点混人坪海拔 3071 米,气候随海拔 升高而呈垂直变化,年均气温 14.5℃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 法,是夏日避暑的好地方。这不刚进 景区,山涧便缥缈出层层云雾,不一 会竟然落下豆大的雨点。而 10 多分 钟后又风停雨止,半空中挂出一道美 丽的彩虹。 华阳镇于群山环绕之中,为秦岭 山中罕见的小盆地,景色十分优美。 其自汉设县治迄今已有 2000 多年的 历史,尤以与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 并称为穿越秦岭的四大古道傥骆道 闻名。傥骆道始通于三国,是穿越秦 岭连通关中与汉中最便捷的道路。 唐代德宗、僖宗为避兵火,均经此路 至汉中或四川。其北口位于周至县 的西骆峪,向西南经太白和洋县三次 翻越秦岭及支脉,出傥水谷至汉中盆 地 ,全长约 240 公里 ,有 11 个驿站。 据说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飞骑,也是 走的这条路。 在这里不仅可与“秦岭四宝”亲密接触,而 且可去三台寺观赏全部由金丝楠木雕刻的弥 勒、观音和五百罗汉,欣赏盆景园内多彩多姿 的秦岭植物。我们第二天冒着大雨,寻到红二 十五军军部旧址,瞻仰了程子华、徐海东、吴焕 先创建的华阳苏区根据地留下的文物遗迹,感 慨“只有参加红军,穷人才有饱饭吃”那朴素与 响亮的口号。 老车曾在这里包村扶贫,对这里的风土人 情十分熟悉。他带我们踏着石条砌成的老街, 讲古镇为东、西两河夹着的一块宝地,形状如 同一条大船破浪前进。其核心建筑群为长 600 多米的古商贸木铺板街,现仍有 300 余个院 落。古人曾用“城在山头市在舟,万家烟火一 船收。上有宝塔系古渡,下有魁楼锁咽喉。山 环两岸排衙走,水插三道绕曲流。莫到华阳无 名地,石有将军岭卧牛。”的诗句来描绘华阳, 勾画出了华阳的八大景观。 沿着古街向上走,街面上除饭馆外,大多 是卖腊肉、笋干、蘑菇、橡子粉、神仙豆腐及山 茱萸、天麻、蜂蜜等山货的店家。在一个丁字 路口,有几个卖新鲜菌子的山民,只见菜篮中 的菌子色泽粉红,形同珊瑚,我还是第一次见 到。老车介绍,这是一种野生菌,学名为珊瑚 菌,当地叫“刷把菌”,有许多品种,颜色有红、 黄、白等,在世界上很有名,被称为野生之花, 鲜甜爽口,含有 15 种氨基酸,还可做药用,具有 和胃现气、祛风缓中等作用。其口感香脆,可 以与各种荤素食品原料相搭配,既可炒可炸也 可煮可蒸。但鲜食定要用清水煮沸,放大蒜焯 两遍,以防中毒腹泻。老车夫人说咱们称点, 一会尝个鲜。这里才卖 8 1 斤,到汉中要卖 30 元呢。 继续向前,走出老街。老车介绍,华阳现 已成为 AAAA 景区,除旅游外农民主要靠种药 材脱贫致富。你们看这卷卷的叶子叫 山茱萸,当地叫枣皮,是六味地黄丸的 主要成分;那边树干直直的、叶子大的 叫厚朴,其树皮、根皮、花、种子及嫩芽 都可入药。这儿以取树皮为主,长个 七八年砍倒剥皮晾干,有化湿导滞、行 气平喘、化食消痰、祛风镇痛之效。1 斤与枣皮差不多都能卖十几块呢。我 担心砍树伤了植被,老车说不当紧,这 是专门种植的,今年砍第二年又会从 根上发起来的。 中午找到一农家乐,吩咐主家用 酸菜和尖椒将刚买的刷把菌加肉丝炒 一盘菜来。我不放心上网查到:中医 认为珊瑚菌具有补钙、镇静、防止人体 钙流失、强筋壮骨、养血安神的食补功 效。现代科学也认为珊瑚菌能防治手 脚抽筋、颤抖,促进肌体健康,延缓衰 老。常食能美肤、提高肌体免疫力。 民间常用来医治胃痛、宿食不化和风 痛等症,也就安心食用,果然美味口感 极佳。 在等饭菜时,老车指着墙角一丛 半人高,开着淡紫色花序,叶子为长圆 心形的植物道:这就是咱昨天熬鱼汤 的藿香,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 表解暑的功能,可医治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 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症。治感冒的 藿香正气水便是用它做的。话间主家又上了 道用面糊裹浆软炸的菜品,尝了尝有点甜丝丝 野芹菜的清香。一问才知又是一味中药名曰 川芎。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可治头风 头痛、风湿痹痛等症。主家特意将川芎叶拿出 来让我们观赏,绿茵茵的像芹菜的模样,只不 过叶茎更纤细些,闻着有浓浓的香气。 昔日孙思邈于秦岭尝百草,便有秦岭无闲 草之谓。今见华阳镇人氏个个年轻貌美,究其 原因乃常食仙草和常饮清泉、呼吸新鲜空气是 也。此行赏得美景、品了美食,又得识几味中 药,不亦乐乎! 生长在关中农村的 70 后和 80 后,启蒙教 育大多是从“口婆”开始。这是一种古老的、 口口相传的关中民谣,语言奔放、夸张而又形 象,内容涵盖了生活的诸多方面,读起来朗朗 上口,便于传播又接地气。 小时候,我被村里叔伯婶子称为“口婆 嘴”,这个绰号缘于我记性好,背的“口婆” 多。上学之前,家里光景不好,常在温饱线上 挣扎。外公外婆带着舅舅到附近的刘家山开 荒种粮,相比之下,日子比我家略好一点。我 的童年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舅舅家度过。夏 天的晚上,外婆带着我在院子里乘凉,她一边 摇着蒲扇帮我赶蚊子,一边给我教口婆,记忆 最深的一段叫《马蹄杠》。 马蹄杠,红杠杠,我和我婆爱抬杠,我婆 把我打一把,我把我婆卖了去。我爷回来要 老婆,一斗荞麦换两个…… 马蹄杠是椿树上长叶子的小枝条,叶子 整齐地分布在枝条两边,长在主干的枝条根 部形状像马蹄子,所以我们把这种小枝条叫 “马蹄杠”。到了秋天,风一吹,椿树叶子哗啦 啦落了下来;风稍大一点,马蹄杠也被吹了下 来。外婆将树叶子和马蹄杠扫成堆,用背篓 背回家,冬天用它来烧炕。 “婆,荞麦是啥?”“也是一种麦子。”“能吃 不?”“能吃呀!磨成面能做成荞面饸饷 、荞面 煎饼。”“婆,我要吃!”“等你爷回来给咱买荞 面。”“荞面是不是很贵?”“罢咧。”“那为啥说, 一斗荞麦换两个老婆?” 儿时我的问题把外婆逗笑了。笑过之 后,外婆告诉我,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庄稼 绝收,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许多穷人家揭不 开锅,就把女儿送给大户人家当童养媳或者 丫鬟,换得一斗荞麦救命。 “为啥不用男娃换?”“男娃要留下传宗接 代。”听了外婆的解释,我似懂非懂地“哦”了 一声,不再言传。“一斗荞麦换两个老婆”的故 事让我童年的心灵倍感沉重。 有一次,母亲接我回家小住几天后,又将 我送往舅舅家。半道上,母亲给我教口婆:皮 马蜂,钻地缝,我是我舅亲外甥。 走在路上拾根针,是我舅的心。 肚子呢?在我舅家堡子呢! 肠子呢?在我妗妗房子呢! …… 正背得高兴,突然,迎头碰见一只肥大的 黄鼠。我和母亲下坡,黄鼠上坡。它肚子特 别大,大口喘着气,像是很累的样子。 “妈!妈!快给我逮住!” 妈妈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按住了黄鼠 的头。那只肥黄鼠竟然没有丝毫反抗。母亲 从背包里掏出一段纳鞋底用的绳绳,绑住黄 鼠一条后腿,让我牵着黄鼠走。我高兴坏了, 牵着黄鼠来到舅舅家门口。母亲拦住我说: “别把黄鼠带到舅舅家,拴在门口的树上,进 去喊你舅,就说给他带礼当了。” 把黄鼠送给舅舅当礼当,这主意不错! 我立即蹦蹦跳跳去喊舅舅。等舅舅跟我来大 门外时,树上只剩下一段绳绳,黄鼠咬断绳 绳,逃之夭夭。 我“哇”的一声哭了!舅舅弄清缘由,哄 我说别哭了,给你买糖吃。这招果然管用,我 破涕为笑,跟着舅舅去大白杨树底下的代销 点买洋糖。 路上,我又活蹦乱跳,给舅舅背口婆:皮 马蜂,钻地缝,我是我舅亲外甥...... 多年后和 母亲说起这段往事,母亲说,那分明是一只怀 孕的黄鼠,累得跑不动了,要不然怎么能逮 住?是我故意让你把它拴在门口,就是为了 让黄鼠自己逃走……幸运的黄鼠妈妈遇到智 慧的母亲才免遭一劫。虽然当时我很委屈, 多年后想起这段往事,内心充满了温暖。 母亲还给我教过两段口婆,一段讲述的 是一个待嫁姑娘给未婚夫出难题,要彩礼。 名字忘记了,内容记忆犹新。 你给我不给的确良,我把你妈不叫娘; 你给我不给凡立丁,你妈说话我不听; 你给我不给灯草绒,打死不进你家门。 母亲说,“的确良”、“凡立丁”和“灯 草绒”是七八十年代比较时尚的布料, 买布要凭布证,每人每年一丈七的指 标。这位姑娘厉害,估计把小伙子逼得 到处借布证。 另一有段名叫《秋鸡娃秋》: 秋鸡娃秋,秋鸡娃秋,把秋鸡娃嫁到庄 背后。 一早来起凉得很,一晌来起忙得很, 一黄(黄昏)来起害怕狼得很。 母亲告诉我,这是批评一个名叫秋鸡娃 的懒女子,嫁到庄背后,牙长一点路,却总是 找各种借口不回娘家看她妈,一点都不孝顺。 父亲不识字,但不影响他记口婆,有一段 《姑姑等》,就是父亲教我的,讲述了一个关中 女汉子的形象,和懒散的秋鸡娃形成明显的 反差: 姑姑等,心喜欢,等不到晌午就打扮。 梳油头,别凤冠,栩栩耳坠吊两边。 红缎袄,挽袖腕,黄丝裙,扫脚面, 红缎鞋,一点点,脚尖绣个圆弹弹。 叫兄弟,拿毡包。 先问老娘立多少?老娘一句没言传。 磨磨叽叽四十天,耍了个胆大五十天。 女婿娃回来就要打!鞭杆鞭杆你别扬。 活着不值几银洋,死了倒值大价钱。 孝帽抹了一笸篮,柳棍扔了一河滩。 还得二十四个单眼和尚把经念! 这个叫“姑姑等”的小媳妇真是厉害,在 婆婆没有表态的情况下,在娘家待了四五十 天。回家后女婿娃要打姑姑等,结果被她几 句话说得不敢下手。真是活脱脱的一个关中 女汉子。 在关中农村,夜晚乡村电影放映前的那 段时间,是小伙伴们比赛口婆的重要场合。 时隔多年,比赛口婆抑扬顿挫的声音依然回 荡在耳旁,你听这边的小伙伴集体喊道:“扯 箩箩,打面面,你舅来了吃啥饭? 炸油糕,下挂面,你舅一碗我一碗, 把你舅憋死我不管...... 那边不甘示弱,也来一段。 咱俩个好,咱俩个好,咱俩个上县买 手表。 你掏钱,我戴表,你没有媳妇我给你找。 一找一个阿庆嫂,阿庆嫂,爱唱戏,一唱 一段红灯记。” 调皮的口婆内容使得银幕下的男女老少 笑成一团。 如今的孩子们启蒙教育形式多样,再也 用不着老辈人教口婆、哄孩子了。这种充满 地方特色口口相传的文化形式,离我们越来 越远,成为了一代人永远的记忆。 关中“口婆” 李俊辉 我是蓝田人,月是故乡明。我先给蓝田 一个地理定位: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位于 西安市东,著名的灞河穿县而过;再给蓝田一 个历史定格:公元前 379 年,即秦献公六年,秦 国始置蓝田县。若上溯,就是新石器时代,也 是神话传说时代,今县西有个华胥镇,镇里有 个华胥陵,似乎可证女娲氏、伏羲氏兄妹或者 曾经在那里生活过。那时的人类已使用蓝田 玉。再上溯,就是史前的旧石器时代,今县东 有个公王岭,岭上的蓝田人遗址可证早期直 立人已在那里刀耕火种了。 我蓝田离西安市区太近了,都市繁华就 像五颜六色的浮沉与肥皂泡,把蓝田给遮蔽 了。知道蓝田的人,多半是学过历史的,起码 知道蓝田人,即蓝田猿人;提起蓝田的人,多 半联想到“穷”,穷山恶水,人不穷也难;但凡 有见识的人,多半要惊呼:“蓝田?那是出美 玉的地方!”惊呼得名副其实:蓝田的“蓝”,就 是美玉嘛!古人富贵,喜佩蓝田玉,《西游记》 里的孙悟空,就腰佩蓝田玉带,威风又招摇。 李贺诗云:“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 色。”采的就是蓝田玉嘛;李商隐诗云:“沧海 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那“生烟”的 也是蓝田玉呀! 我蓝田是西安的后花园,拥有中国所有 的地形、地貌、地质特征。城东进沟,就进入 荆峪沟了;上原,就上到白鹿原了。沟把白 鹿原一分为二,还蓄积了一湖碧波,清明得 像一面镜子。沟里流水,叫荆水。到了上 游,两条支流交合,沟不叫荆峪沟了,改叫鹿 走沟。原,相当于“高原”,其实是“黄土台 塬”。原北麓那条河,叫灞河,与骊山隔河相 望。唐代的灞河可以逆水行舟,一直行经今 蓝田县城,再往南舟行蓝水,直抵王维别 业。现在行舟是不可能了,却有两条高速公 路,十几分钟就可抵达县城。沿河两岸是川 地,也就是平原。川地北望,或一面面坡缓 缓提升,或一道道沟树木蓊郁,或一条条路 纵横蜿蜒,那就是岭,叫横岭,又叫秀岭。沿 川地纵行,岭却横行,那不就是横岭吗?上 得岭去,忽而高坡起伏,忽而低沟林茂,忽而 平地被村落割据。凡是画家亲临写生,没有 不啧啧称羡的。太适合画了,那就是画了; 即使傻瓜机摄影,摄取的都是画境。画儿一 般的地方,当然是秀岭了。岭望东,高山巍 峨,日出壮观。峪深谷幽,吞吐溪流,汇聚而 成灞流。清波奔涌,向南又向西,一路依山 纳水,直扑渭河而去。那绵延的山叫玉山, 又叫蓝田山,当地人喜欢叫王顺山,但叫得 最顺溜的还是南山,都属秦岭嫡系的终南山 一脉。秦岭号称七十二峪,蓝田占了六峪, 即清峪、辋峪、岱峪、倒沟峪、小洋峪、东汤峪 等,其实不出名的峪还很多。见沟就进去, 进去就是峪。峪抱盆地,即使巴掌大,也能 养一户人家。清峪里密林簇 拥,曲径通幽,最容易迷路; 倒沟峪是灞河的活水源头; 辋峪一直深入到玉川,所谓 玉种蓝田,就“种”在这里;岱 峪通绿谷,出清流,养水田, 是蓝田的富庶地;东汤峪出 温泉,唐已出名,如今声名远播;小洋峪深涧 寂静,别有天地,往西就是长安区(即原长安 县)。也就是说从这里出发,一步就可以跨 越到我蓝田地界。 我蓝田为西安市守护了一方风水宝地。 县是古县,古风古韵在这里源远流长;民是先 民后裔,仙风道骨存于穷乡僻壤。山吝啬开 发,原始生态没有被破坏,山清秀如村姑的刘 海,水清澈如儿童的眼睛。一出西安城,往东 就是山,渐入佳境,一幅山水画长轴徐徐展 开,人如同在山水画里行走一般;一驶出高速 公路出口,不要问路胡走,都能进入清凉界, 都能有“换了人间”感,都能生发“世外桃源” 的喟叹。脱贫攻坚,让蓝田生态环境越来越 美,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我蓝田人出去逛名 山,归来既懊悔,又抱怨。懊悔自己舍近求 远,怀揣美玉寻买石头;抱怨蓝田不宣传,美 山美水如美人,养在深闺人未识。我却为蓝 田庆幸:不宣传,山还是古人的山,水还是古 人的水,多美!杜子美说:“在山泉水清,出山 泉水浊。”我蓝田譬如“在山泉水”,美是自然 而然的,已无须我饶舌了。 有人说我蓝田人“马卡”。算了,我就不 纠缠源头、纠结传说了,我倒觉得“马卡”蛮有 意思,大可另解延伸:“马卡”,不就是马虎 么?说马大哈也行!说白了,就是粗心有余, 细心不足。人有男女之分,男人大多比女人 粗心,女人大多就比男人细心,粗细互补,阴 阳和合;民以食为天,粮食有粗细,粗粮更适 合养生,更延年益寿。我蓝田既有现代文明, 更有淳朴、善良、诚实、宽厚等传统文明。我 蓝田就是“蓝”,我蓝田人就是“玉”。玉种蓝 田,我蓝田所以拥有了今天的风情如诗、风物 如史、风景如画! 蓝田,西安的后花园 孔明 爸爸照着报纸上的提示 把鱼骨、菜叶、果皮…… 以及厨房内外的垃圾分袋装好 像仔细梳理他的白发 在废纸堆里 他捡出我扔掉的诗稿 嘀咕道“自己写的东西怎么能随便扔呢” 最后他帮我放回书桌 我没有保留底稿的习惯 一半源自凌乱 一半出于羞愧 从现在要认真养成分类的自觉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也是清理自己 那些浸透墨的字纸 原本有毒 被爸爸捡回后 似乎又变成了可回收 垃圾分类 庞洁

Transcript of 蓝田,西安的后花园 -...

Page 1: 蓝田,西安的后花园 - xiancn.comepaper.xiancn.com/newxarb/page/2019-08/07/11/2019080711_pdf.pdf · 赏雾锁崆峒的美景。日子在闲淡中渐渐薄凉 起来,走进雾锁的崆峒山,不知是否还能走出

西 岳 责编 冰儿 视觉编辑 白刚组版 诚安 校对 赵随2019年8月7日 星期三

www.xiancn.com 1111

今立秋,云雾起,便有了攀爬崆峒山的念头。趁阴天的早晨,一人乘车到后山,独自观赏雾锁崆峒的美景。日子在闲淡中渐渐薄凉起来,走进雾锁的崆峒山,不知是否还能走出来?一切都沉浸雾中,模模糊糊。

沿着后山弯弯曲曲,瘦瘦长长的步行道,走在雾幔四起的山底,仿佛有一段悠远的寻觅,在迷离中,做一次魂牵梦萦的怀念。在浓雾弥漫的时光里,品味着雾海沉浮的崆峒山,默默地守护着这一方沉睡未醒的梦。

穿行在素淡而含蓄的雾霭里,在诗意的韵致中感受温柔的相逢。浓郁的山峦,带着苍茫的风韵,可以让人的心性走向婉转轻盈。雾中的崆峒山,含蓄、淡雅,韵味悠长。它会以从容的山水浸润你的眼睛,无论你怀着怎样平庸的心境,在浮华的岁月里,都会被空气中弥漫的风情所感染。我不知道,人与自然的交集,是一种初来还是一种重逢?行走在层层山色秀、烟霞索翠微的崆峒山,手执一根古藤的枝干,抛却难以搁置的心事,不问起点也不问终点,一路走来,晶莹的露珠打湿了我的衣衫。苔迹斑驳的石板路,那些湿润如水的雾气,或清晰或模糊,或浓厚或淡然,一直跟随着我,萦绕在我的四周。婉转千回的韵脚,连怅惘也是明净的,无论是停留还是远离,已不重要了,在雾中的崆峒山,已拥有“更观尘世外,梦境复何求”的心境。

不经意间,绕完 58 道弯,已缓步走到中台。云雾还在缭绕,掩映着青松、古柏、凌空佛塔和皇城,人宛若飘在天上。有人说风景只为懂得的人而生,在雾锁的崆峒山,每一座山头,每一处景观,一草一木都是心灵沉淀的字符。待到雾起时,它们会随着一团团烟云雾影袅娜娉婷,一起翩翩起舞,回归到诗意散淡的时光里,拨动路人最容易感怀的心弦。穿过去,可以找到前世,而走出来,又可以寻回今生。

沿着台阶拾阶缓缓而上,远远近近,浓雾将崆峒山漂洗得风情万种,风姿百媚,就像被时光浸泡的云烟,来翻阅黄帝问道的经卷。这个时候,我被锁在时光的镜中,所能做的就是站在崆峒山皇城之巅,在岁月掠过的风中,看云卷云舒,云雾缥缈,在浅浅淡淡的意象中,去寻觅那段曾经失落的旧梦,去触摸雾幔后面所蕴藏的崆峒风骨和棱角,去感受风物碰撞的心境,在苍茫的时光里找回曾经真实的自己。

只要轻轻走进,每一种物象都会诠释不同的生命真谛。相遇只不过是一次回眸,或低眉。只是回眸或者低眉的瞬间,多年以后,你我可以凭借雾气的清凉,淡淡地回味,开启一段雾锁崆峒山的追忆……渐渐云雾散去,明晃晃、亮堂堂的崆峒山像褪去衣服的少女,更加妖娆丰满。

听 泉那是一个阴沉沉夏日周六的早晨,应爱

民、继儒、雷昭之约,坐车去麻武十万沟游玩。车沿着蜿蜒的柏油路一路前行,车上爱民兄谈古论今,话题自然是文学之道。满目苍绿,空气清新,我们的心情格外的好。一路上说说笑笑,不觉已到麻武乡,走完柏油路,向西沿颠簸的车道绕行,直奔十万沟。沿途的山是绿的,树是绿的,草是绿的,溪水清澈见底,拔节的玉米,开花的洋芋,结果的大豆,快成熟的胡麻,蓬蓬勃勃的绿着。

进入山门的时候,天上飘起了雨点,我们快步走到亭子里,坐在石凳上四望风景,惹得

爱民诗兴大发。雨住了,我们起身向沟边走去,沿亭子前行 40米,在几颗迎客松前,看到了“虎跳崖”的石碑,石碑躺在崖边。说也怪,别处的山光秃秃的,而到了十万沟畔,竟林木茂密,河水潺潺,许是这里果然有些仙气罢。爱民兄眼尖,看到了碑文,并大声读起来,我们都为徐冰的超前意识、独特眼光和胆略大加赞赏,由此谈及平凉的旅游业前景和未来。我们坐在崖边的石头上照相、观风景,少顷,雨淅淅沥沥地肆意飘落下来,我们又折返到亭子下面。

十万沟位于麻武乡城子村,北与崆峒山遥遥相望,坐在亭子里,香山清晰可见。石人洞、滴蜜洞、松树梁、将军崖、老人石……清晰可辨,沟底河水和三潭瀑布的溪流声轰然于耳。十分钟后,雨又住了,湿气很大。下沟的路的确惊险,窄得只容得下一只脚,人贴着崖壁,拽着草拉着树枝前行。因路滑,没能下山。

爱民兄提议坐在崖边的一块石头上听泉。我们欣然,一边观景一边听泉。山上有泉,流水堪听。沟底有河,泉河合鸣。河水声音极其清朗,引人循声而去,低头渐进渐幽。进过十万沟底,方知三潭泉水非只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不涌流,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在十万沟听泉、观河、赏景,你尽可随心所欲。可以涉水而听,泉水河水在足下哗哗作响,如同娇儿承绕膝下发出阵阵欢笑声;也可以攀岩而听,泉水泠泠,隐约可闻,让人有一种探奇、寻源的冲动和欲望……行走于沟底,水流随峰回路转而不同,可心听、可神听,带给你不一样的是一种宁静、清远!

三潭的泉水欢腾,浪花飞舞,这泉声犹如一首欢快的合奏曲,泉水叮咚,如古筝轻弹;流水潺潺,似琵琶慢拨;如环佩合鸣,细流低回。而沟底河水潺潺、淙淙、涣涣的不同水势,汇合成一章气势宏大的交响乐曲……那轻声细语如情侣窃语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叮叮咚咚如敲鼓点者,是石缝漏下的滴泉;那铮铮淙淙如琴似弦者,是珠帘般小瀑布发出的回声;那轰轰然如连珠炮似的厚重声音,是激流下陡壁、飞瀑入潭的反馈。至于河水盘亘山涧,由远至近,由高至低,重重叠叠发出各种不同的声响,难以一一名状。河水、溪流、瀑布万般合鸣,被一只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生命交响乐。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溶入水中,随泉而流,随河而奔,汩汩溪水仿佛荡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一胸膛的清凉,任你回味,任你遐想。

徜徉于山林泉石河水之间,犹如从容欣赏诗书图画。麻武人说:当年黄帝在统一北方时,遇到了强敌蚩尤,蚩尤祭法,浓烟似的大雾弥漫了七天七夜,大将应龙和花豹在轩辕谷迷失了方向,把十万人马带进一条大沟,这就是现在的十万沟。“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似乎穿越漫漫时空而来,今人仍在听、仍在回味……两山夹隔出的一线天更衬出山峻谷幽,曲径通幽的意境来。雨又不紧不慢的飘落了起来,我们起身返回。顺道在城子的汣池做了短暂的停留,看了汣池山水和池塘。雨越下越大,我们只得开车返回。

到了城里,太阳红彤彤的,不热不凉。吃了饭,我们便各自回家。

秋登崆峒(外一篇) □刘武道

听鸟说甚 (国画) 尤凌岳作

上周末汉中朋友老车盛邀去华阳古镇消暑,乘高铁从古长安直抵汉中或洋县西也就个把钟头。

我们先到汉中,动车组过鄠邑、洋县只用了 1小时 28分钟。老车安排去天汉长街游览了沿汉江打造的景观公园,再领去农家品尝土菜。其中用一种叫“沙棒”的冷水鱼,加上藿香叶熬制的鱼羹肉嫩汤浓、鲜香四溢,说是招待贵客的。

饭后乘车前往华阳景区,一路风景如画。前些年是去过那里的,不仅观赏到田野里飞翔的朱鹮,拍摄到密林中蹿腾的金丝猴,还见到被救治的野生羚牛和大熊猫。只是从龙亭到华阳的山路有七八十公里,崎岖难行要走两个多快三个小时。而此次,往华阳方向打通了两座各3公里长的隧道,将路程缩短了一大半,四十多分钟便可进入景区了。

华阳镇地处中国南北自然分界线、有着国家中央公园之称的秦岭南麓,北靠太白山和周至县,西邻留坝与城固县,东接佛坪县,为洋县最北端的一个镇。其平均海拔 1700米,最高点混人坪海拔 3071米,气候随海拔升高而呈垂直变化,年均气温 14.5℃,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是夏日避暑的好地方。这不刚进景区,山涧便缥缈出层层云雾,不一会竟然落下豆大的雨点。而 10多分钟后又风停雨止,半空中挂出一道美丽的彩虹。

华阳镇于群山环绕之中,为秦岭山中罕见的小盆地,景色十分优美。其自汉设县治迄今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尤以与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并称为穿越秦岭的四大古道傥骆道闻名。傥骆道始通于三国,是穿越秦岭连通关中与汉中最便捷的道路。唐代德宗、僖宗为避兵火,均经此路至汉中或四川。其北口位于周至县的西骆峪,向西南经太白和洋县三次翻越秦岭及支脉,出傥水谷至汉中盆地,全长约 240 公里,有 11 个驿站。据说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飞骑,也是走的这条路。

在这里不仅可与“秦岭四宝”亲密接触,而且可去三台寺观赏全部由金丝楠木雕刻的弥勒、观音和五百罗汉,欣赏盆景园内多彩多姿的秦岭植物。我们第二天冒着大雨,寻到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瞻仰了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创建的华阳苏区根据地留下的文物遗迹,感慨“只有参加红军,穷人才有饱饭吃”那朴素与响亮的口号。

老车曾在这里包村扶贫,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十分熟悉。他带我们踏着石条砌成的老街,讲古镇为东、西两河夹着的一块宝地,形状如同一条大船破浪前进。其核心建筑群为长600多米的古商贸木铺板街,现仍有 300 余个院落。古人曾用“城在山头市在舟,万家烟火一船收。上有宝塔系古渡,下有魁楼锁咽喉。山环两岸排衙走,水插三道绕曲流。莫到华阳无名地,石有将军岭卧牛。”的诗句来描绘华阳,勾画出了华阳的八大景观。

沿着古街向上走,街面上除饭馆外,大多是卖腊肉、笋干、蘑菇、橡子粉、神仙豆腐及山茱萸、天麻、蜂蜜等山货的店家。在一个丁字路口,有几个卖新鲜菌子的山民,只见菜篮中的菌子色泽粉红,形同珊瑚,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老车介绍,这是一种野生菌,学名为珊瑚菌,当地叫“刷把菌”,有许多品种,颜色有红、黄、白等,在世界上很有名,被称为野生之花,鲜甜爽口,含有15种氨基酸,还可做药用,具有和胃现气、祛风缓中等作用。其口感香脆,可以与各种荤素食品原料相搭配,既可炒可炸也可煮可蒸。但鲜食定要用清水煮沸,放大蒜焯两遍,以防中毒腹泻。老车夫人说咱们称点,一会尝个鲜。这里才卖 8元 1斤,到汉中要卖30元呢。

继续向前,走出老街。老车介绍,华阳现已成为AAAA景区,除旅游外农民主要靠种药

材脱贫致富。你们看这卷卷的叶子叫山茱萸,当地叫枣皮,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那边树干直直的、叶子大的叫厚朴,其树皮、根皮、花、种子及嫩芽都可入药。这儿以取树皮为主,长个七八年砍倒剥皮晾干,有化湿导滞、行气平喘、化食消痰、祛风镇痛之效。1斤与枣皮差不多都能卖十几块呢。我担心砍树伤了植被,老车说不当紧,这是专门种植的,今年砍第二年又会从根上发起来的。

中午找到一农家乐,吩咐主家用酸菜和尖椒将刚买的刷把菌加肉丝炒一盘菜来。我不放心上网查到:中医认为珊瑚菌具有补钙、镇静、防止人体钙流失、强筋壮骨、养血安神的食补功效。现代科学也认为珊瑚菌能防治手脚抽筋、颤抖,促进肌体健康,延缓衰老。常食能美肤、提高肌体免疫力。民间常用来医治胃痛、宿食不化和风痛等症,也就安心食用,果然美味口感极佳。

在等饭菜时,老车指着墙角一丛半人高,开着淡紫色花序,叶子为长圆心形的植物道:这就是咱昨天熬鱼汤的藿香,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

表解暑的功能,可医治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症。治感冒的藿香正气水便是用它做的。话间主家又上了道用面糊裹浆软炸的菜品,尝了尝有点甜丝丝野芹菜的清香。一问才知又是一味中药名曰川芎。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主家特意将川芎叶拿出来让我们观赏,绿茵茵的像芹菜的模样,只不过叶茎更纤细些,闻着有浓浓的香气。

昔日孙思邈于秦岭尝百草,便有秦岭无闲草之谓。今见华阳镇人氏个个年轻貌美,究其原因乃常食仙草和常饮清泉、呼吸新鲜空气是也。此行赏得美景、品了美食,又得识几味中药,不亦乐乎!

游华阳古镇

□祁河

生长在关中农村的70后和80后,启蒙教育大多是从“口婆”开始。这是一种古老的、口口相传的关中民谣,语言奔放、夸张而又形象,内容涵盖了生活的诸多方面,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播又接地气。

小时候,我被村里叔伯婶子称为“口婆嘴”,这个绰号缘于我记性好,背的“口婆”多。上学之前,家里光景不好,常在温饱线上挣扎。外公外婆带着舅舅到附近的刘家山开荒种粮,相比之下,日子比我家略好一点。我的童年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舅舅家度过。夏天的晚上,外婆带着我在院子里乘凉,她一边摇着蒲扇帮我赶蚊子,一边给我教口婆,记忆最深的一段叫《马蹄杠》。

马蹄杠,红杠杠,我和我婆爱抬杠,我婆把我打一把,我把我婆卖了去。我爷回来要老婆,一斗荞麦换两个……

马蹄杠是椿树上长叶子的小枝条,叶子整齐地分布在枝条两边,长在主干的枝条根部形状像马蹄子,所以我们把这种小枝条叫

“马蹄杠”。到了秋天,风一吹,椿树叶子哗啦啦落了下来;风稍大一点,马蹄杠也被吹了下来。外婆将树叶子和马蹄杠扫成堆,用背篓背回家,冬天用它来烧炕。

“婆,荞麦是啥?”“也是一种麦子。”“能吃不?”“能吃呀!磨成面能做成荞面饸饷各、荞面煎饼。”“婆,我要吃!”“等你爷回来给咱买荞面。”“荞面是不是很贵?”“罢咧。”“那为啥说,一斗荞麦换两个老婆?”

儿时我的问题把外婆逗笑了。笑过之后,外婆告诉我,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庄稼绝收,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许多穷人家揭不开锅,就把女儿送给大户人家当童养媳或者丫鬟,换得一斗荞麦救命。

“为啥不用男娃换?”“男娃要留下传宗接代。”听了外婆的解释,我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不再言传。“一斗荞麦换两个老婆”的故事让我童年的心灵倍感沉重。

有一次,母亲接我回家小住几天后,又将我送往舅舅家。半道上,母亲给我教口婆:皮马蜂,钻地缝,我是我舅亲外甥。

走在路上拾根针,是我舅的心。肚子呢?在我舅家堡子呢!肠子呢?在我妗妗房子呢!……正背得高兴,突然,迎头碰见一只肥大的

黄鼠。我和母亲下坡,黄鼠上坡。它肚子特别大,大口喘着气,像是很累的样子。

“妈!妈!快给我逮住!”妈妈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按住了黄鼠

的头。那只肥黄鼠竟然没有丝毫反抗。母亲从背包里掏出一段纳鞋底用的绳绳,绑住黄鼠一条后腿,让我牵着黄鼠走。我高兴坏了,牵着黄鼠来到舅舅家门口。母亲拦住我说:

“别把黄鼠带到舅舅家,拴在门口的树上,进去喊你舅,就说给他带礼当了。”

把黄鼠送给舅舅当礼当,这主意不错!我立即蹦蹦跳跳去喊舅舅。等舅舅跟我来大门外时,树上只剩下一段绳绳,黄鼠咬断绳绳,逃之夭夭。

我“哇”的一声哭了!舅舅弄清缘由,哄我说别哭了,给你买糖吃。这招果然管用,我破涕为笑,跟着舅舅去大白杨树底下的代销点买洋糖。

路上,我又活蹦乱跳,给舅舅背口婆:皮马蜂,钻地缝,我是我舅亲外甥......多年后和母亲说起这段往事,母亲说,那分明是一只怀孕的黄鼠,累得跑不动了,要不然怎么能逮住?是我故意让你把它拴在门口,就是为了让黄鼠自己逃走……幸运的黄鼠妈妈遇到智慧的母亲才免遭一劫。虽然当时我很委屈,多年后想起这段往事,内心充满了温暖。

母亲还给我教过两段口婆,一段讲述的是一个待嫁姑娘给未婚夫出难题,要彩礼。名字忘记了,内容记忆犹新。

你给我不给的确良,我把你妈不叫娘;你给我不给凡立丁,你妈说话我不听;你给我不给灯草绒,打死不进你家门。母亲说,“的确良”、“凡立丁”和“灯

草绒”是七八十年代比较时尚的布料,买布要凭布证,每人每年一丈七的指标。这位姑娘厉害,估计把小伙子逼得到处借布证。

另一有段名叫《秋鸡娃秋》:

秋鸡娃秋,秋鸡娃秋,把秋鸡娃嫁到庄背后。

一早来起凉得很,一晌来起忙得很,一黄(黄昏)来起害怕狼得很。母亲告诉我,这是批评一个名叫秋鸡娃

的懒女子,嫁到庄背后,牙长一点路,却总是找各种借口不回娘家看她妈,一点都不孝顺。

父亲不识字,但不影响他记口婆,有一段《姑姑等》,就是父亲教我的,讲述了一个关中女汉子的形象,和懒散的秋鸡娃形成明显的反差:

姑姑等,心喜欢,等不到晌午就打扮。梳油头,别凤冠,栩栩耳坠吊两边。红缎袄,挽袖腕,黄丝裙,扫脚面,红缎鞋,一点点,脚尖绣个圆弹弹。叫兄弟,拿毡包。先问老娘立多少?老娘一句没言传。磨磨叽叽四十天,耍了个胆大五十天。女婿娃回来就要打!鞭杆鞭杆你别扬。活着不值几银洋,死了倒值大价钱。孝帽抹了一笸篮,柳棍扔了一河滩。还得二十四个单眼和尚把经念!这个叫“姑姑等”的小媳妇真是厉害,在

婆婆没有表态的情况下,在娘家待了四五十天。回家后女婿娃要打姑姑等,结果被她几句话说得不敢下手。真是活脱脱的一个关中女汉子。

在关中农村,夜晚乡村电影放映前的那段时间,是小伙伴们比赛口婆的重要场合。时隔多年,比赛口婆抑扬顿挫的声音依然回荡在耳旁,你听这边的小伙伴集体喊道:“扯箩箩,打面面,你舅来了吃啥饭?

炸油糕,下挂面,你舅一碗我一碗,把你舅憋死我不管......那边不甘示弱,也来一段。咱俩个好,咱俩个好,咱俩个上县买

手表。你掏钱,我戴表,你没有媳妇我给你找。一找一个阿庆嫂,阿庆嫂,爱唱戏,一唱

一段红灯记。”调皮的口婆内容使得银幕下的男女老少

笑成一团。如今的孩子们启蒙教育形式多样,再也

用不着老辈人教口婆、哄孩子了。这种充满地方特色口口相传的文化形式,离我们越来越远,成为了一代人永远的记忆。

关中“口婆” □李俊辉

我是蓝田人,月是故乡明。我先给蓝田一个地理定位: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著名的灞河穿县而过;再给蓝田一个历史定格:公元前379年,即秦献公六年,秦国始置蓝田县。若上溯,就是新石器时代,也是神话传说时代,今县西有个华胥镇,镇里有个华胥陵,似乎可证女娲氏、伏羲氏兄妹或者曾经在那里生活过。那时的人类已使用蓝田玉。再上溯,就是史前的旧石器时代,今县东有个公王岭,岭上的蓝田人遗址可证早期直立人已在那里刀耕火种了。

我蓝田离西安市区太近了,都市繁华就像五颜六色的浮沉与肥皂泡,把蓝田给遮蔽了。知道蓝田的人,多半是学过历史的,起码知道蓝田人,即蓝田猿人;提起蓝田的人,多半联想到“穷”,穷山恶水,人不穷也难;但凡有见识的人,多半要惊呼:“蓝田?那是出美玉的地方!”惊呼得名副其实:蓝田的“蓝”,就是美玉嘛!古人富贵,喜佩蓝田玉,《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就腰佩蓝田玉带,威风又招摇。李贺诗云:“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采的就是蓝田玉嘛;李商隐诗云:“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那“生烟”的也是蓝田玉呀!

我蓝田是西安的后花园,拥有中国所有的地形、地貌、地质特征。城东进沟,就进入荆峪沟了;上原,就上到白鹿原了。沟把白

鹿原一分为二,还蓄积了一湖碧波,清明得像一面镜子。沟里流水,叫荆水。到了上游,两条支流交合,沟不叫荆峪沟了,改叫鹿走沟。原,相当于“高原”,其实是“黄土台塬”。原北麓那条河,叫灞河,与骊山隔河相望。唐代的灞河可以逆水行舟,一直行经今蓝田县城,再往南舟行蓝水,直抵王维别业。现在行舟是不可能了,却有两条高速公路,十几分钟就可抵达县城。沿河两岸是川地,也就是平原。川地北望,或一面面坡缓缓提升,或一道道沟树木蓊郁,或一条条路纵横蜿蜒,那就是岭,叫横岭,又叫秀岭。沿川地纵行,岭却横行,那不就是横岭吗?上得岭去,忽而高坡起伏,忽而低沟林茂,忽而平地被村落割据。凡是画家亲临写生,没有不啧啧称羡的。太适合画了,那就是画了;即使傻瓜机摄影,摄取的都是画境。画儿一般的地方,当然是秀岭了。岭望东,高山巍峨,日出壮观。峪深谷幽,吞吐溪流,汇聚而成灞流。清波奔涌,向南又向西,一路依山纳水,直扑渭河而去。那绵延的山叫玉山,又叫蓝田山,当地人喜欢叫王顺山,但叫得最顺溜的还是南山,都属秦岭嫡系的终南山一脉。秦岭号称七十二峪,蓝田占了六峪,即清峪、辋峪、岱峪、倒沟峪、小洋峪、东汤峪等,其实不出名的峪还很多。见沟就进去,进去就是峪。峪抱盆地,即使巴掌大,也能

养一户人家。清峪里密林簇拥,曲径通幽,最容易迷路;倒沟峪是灞河的活水源头;辋峪一直深入到玉川,所谓玉种蓝田,就“种”在这里;岱峪通绿谷,出清流,养水田,是蓝田的富庶地;东汤峪出

温泉,唐已出名,如今声名远播;小洋峪深涧寂静,别有天地,往西就是长安区(即原长安县)。也就是说从这里出发,一步就可以跨越到我蓝田地界。

我蓝田为西安市守护了一方风水宝地。县是古县,古风古韵在这里源远流长;民是先民后裔,仙风道骨存于穷乡僻壤。山吝啬开发,原始生态没有被破坏,山清秀如村姑的刘海,水清澈如儿童的眼睛。一出西安城,往东就是山,渐入佳境,一幅山水画长轴徐徐展开,人如同在山水画里行走一般;一驶出高速公路出口,不要问路胡走,都能进入清凉界,都能有“换了人间”感,都能生发“世外桃源”的喟叹。脱贫攻坚,让蓝田生态环境越来越美,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我蓝田人出去逛名山,归来既懊悔,又抱怨。懊悔自己舍近求远,怀揣美玉寻买石头;抱怨蓝田不宣传,美山美水如美人,养在深闺人未识。我却为蓝田庆幸:不宣传,山还是古人的山,水还是古人的水,多美!杜子美说:“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我蓝田譬如“在山泉水”,美是自然而然的,已无须我饶舌了。

有人说我蓝田人“马卡”。算了,我就不纠缠源头、纠结传说了,我倒觉得“马卡”蛮有意思,大可另解延伸:“马卡”,不就是马虎么?说马大哈也行!说白了,就是粗心有余,细心不足。人有男女之分,男人大多比女人粗心,女人大多就比男人细心,粗细互补,阴阳和合;民以食为天,粮食有粗细,粗粮更适合养生,更延年益寿。我蓝田既有现代文明,更有淳朴、善良、诚实、宽厚等传统文明。我蓝田就是“蓝”,我蓝田人就是“玉”。玉种蓝田,我蓝田所以拥有了今天的风情如诗、风物如史、风景如画!

蓝田,西安的后花园□孔明

禅禅 悟悟

漫漫 迹迹

诗诗 林林

新 生

爸爸照着报纸上的提示把鱼骨、菜叶、果皮……以及厨房内外的垃圾分袋装好像仔细梳理他的白发

在废纸堆里他捡出我扔掉的诗稿嘀咕道“自己写的东西怎么能随便扔呢”最后他帮我放回书桌

我没有保留底稿的习惯一半源自凌乱一半出于羞愧

从现在要认真养成分类的自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也是清理自己

那些浸透墨的字纸原本有毒被爸爸捡回后似乎又变成了可回收

垃圾分类□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