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危害與公共議題 - tma.tw菸等。who在2019年『全球菸草流行報告』中...

6
12 T AIWAN M EDICAL J OURNAL 2019, Vol.62, No.11 587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定義,電子煙 的名稱為e-cigarette (EC) 或是electronic nicotine delivery system (ENDS) ,不含尼古丁者為 electronic non-nicotine delivery system (ENNDS)早在1963年,美國人就發明電子煙,但未能成功 進行商業化,現代電子煙是中國人韓力在2003左右發明。在菸品販售市場上,電子煙有取代傳 統紙菸之趨勢,電子煙商不斷向消費者誤導其產 品之相對安全、毒物較少、不含焦油、沒有二手 菸等。WHO2019年『全球菸草流行報告』中 指出,電子煙減少危害及協助戒菸的宣稱並無確 實證據,電子煙無疑是有害的,而菸商的宣傳以 及對公共政策的干預,已經是協助戒菸最大的障 (1) 。雖然電子煙在台灣尚未合法販售,但是執 法單位取締不力,未徵菸稅致使消費低於傳統紙 菸,導致使用人口大幅成長,尤其在青少年族 群。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國、高中 學生使用率在2018年分別為1.9%3.4%,推估有 3.8萬青少年目前使用電子煙;成人電子煙使用率 0.6%,遠低於青少年。為了保護青少年,促進 國民健康,應加強宣導電子煙危害,並推動立法 禁止。另一新興菸品:加熱式菸品(heated tobacco products, HTPs),具有類似電子煙的危害及公共 問題,應該一併禁止,然而限於篇幅不在本文討 論範圍。 2019 年美國電子煙相關不明肺部疾病及死亡 事件 2019 7 10 日,威斯康辛州兒童醫院向 衛生機關通報 5 名青少年不明肺部疾病案例。個 案發病前完全健康,在 30 天內發生呼吸困難、 疲倦及低血氧的症狀,其中兩名需要插管使用呼 吸器治療。電腦斷層顯示兩側肺部毛玻璃樣斑塊 ground-glass opacity),主要發生在下肺部。 個案排除感染、類風濕疾病及癌症,唯一的共同 點是有使用電子煙。 2019 8 月中旬,媒體報導美國伊利諾州、 明尼蘇達州和威斯康辛州發生類似案例,這些個 案大多是青少年,造成他們肺部疾病的確切原因 依然不明。衛生部門聲明指出,這些案例出現咳 嗽、呼吸急促、暈眩或疲勞等症狀,有些需要插 管治療。這 3 個州最初通報 30 多件案例。 8 23 日伊利諾州衛生局報告首例死亡案 例,疾病管制署 CDC 指出,美國 22 個州共出現 193 例嚴重肺病。9 3 日奧勒岡州公衛部門宣布 第二名死亡案例,CDC 統計至 10 3 日共 48 州,1,080 件病例,其中 18 名死亡。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NEJM) 9 6 日發表第 一份研究報告,總共蒐集 53 名個案,年齡中位數 19 歲,3 分之 1 小於 18 歲,83% 為男性。最常見的 症狀是呼吸急促、咳嗽、胸痛,腸胃症狀包括噁 心、嘔吐、腹瀉,29% 在初期發燒(≧ 38 ℃), 53% 住院中曾發燒。個案全部於 90 天內使用過 電 子 煙,88% 為每日使用者。61% 使用過尼古 丁,80% 使用過四氫大麻酚 (tetrahydrocannabinol, THC)7% 使用過大麻二酚 (cannabidiol, CBD)44% 同時使用尼古丁及四氫大麻酚。32% 曾插 管 使 用 呼 吸 器,58% 入 住 加 護 病 房, 住 院 天 數中位數 6 天。有接受支氣管肺泡沖洗檢查 (bronchoalveolar lavage, BAL) 的個案中,一半出現 文、圖∕郭斐然 電子煙危害與公共議題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

Transcript of 電子煙危害與公共議題 - tma.tw菸等。who在2019年『全球菸草流行報告』中...

Page 1: 電子煙危害與公共議題 - tma.tw菸等。who在2019年『全球菸草流行報告』中 指出,電子煙減少危害及協助戒菸的宣稱並無確 實證據,電子煙無疑是有害的,而菸商的宣傳以

12

T A I W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2019, Vol.62, No.11

587

前 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電子煙

的名稱為e-cigarette (EC)或是electronic nicotine d e l i ve r y s y s t e m ( E N D S ),不含尼古丁者為electronic non-nicotine delivery system (ENNDS)。早在1963年,美國人就發明電子煙,但未能成功進行商業化,現代電子煙是中國人韓力在2003年左右發明。在菸品販售市場上,電子煙有取代傳

統紙菸之趨勢,電子煙商不斷向消費者誤導其產

品之相對安全、毒物較少、不含焦油、沒有二手

菸等。WHO在2019年『全球菸草流行報告』中指出,電子煙減少危害及協助戒菸的宣稱並無確

實證據,電子煙無疑是有害的,而菸商的宣傳以

及對公共政策的干預,已經是協助戒菸最大的障

礙 (1)。雖然電子煙在台灣尚未合法販售,但是執

法單位取締不力,未徵菸稅致使消費低於傳統紙

菸,導致使用人口大幅成長,尤其在青少年族

群。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國、高中

學生使用率在2018年分別為1.9%與3.4%,推估有3.8萬青少年目前使用電子煙;成人電子煙使用率為0.6%,遠低於青少年。為了保護青少年,促進國民健康,應加強宣導電子煙危害,並推動立法

禁止。另一新興菸品:加熱式菸品(heated tobacco products, HTPs),具有類似電子煙的危害及公共問題,應該一併禁止,然而限於篇幅不在本文討

論範圍。

2019年美國電子煙相關不明肺部疾病及死亡事件

2019年7月10日,威斯康辛州兒童醫院向

衛生機關通報5名青少年不明肺部疾病案例。個案發病前完全健康,在30天內發生呼吸困難、疲倦及低血氧的症狀,其中兩名需要插管使用呼

吸器治療。電腦斷層顯示兩側肺部毛玻璃樣斑塊

(ground-glass opacity),主要發生在下肺部。個案排除感染、類風濕疾病及癌症,唯一的共同

點是有使用電子煙。

2019年8月中旬,媒體報導美國伊利諾州、明尼蘇達州和威斯康辛州發生類似案例,這些個

案大多是青少年,造成他們肺部疾病的確切原因

依然不明。衛生部門聲明指出,這些案例出現咳

嗽、呼吸急促、暈眩或疲勞等症狀,有些需要插

管治療。這3個州最初通報30多件案例。8月23日伊利諾州衛生局報告首例死亡案

例,疾病管制署CDC指出,美國22個州共出現193例嚴重肺病。9月3日奧勒岡州公衛部門宣布第二名死亡案例,CDC統計至10月3日共48個州,1,080件病例,其中18名死亡。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NEJM)於9月6日發表第一份研究報告,總共蒐集53名個案,年齡中位數19歲,3分之1小於18歲,83%為男性。最常見的症狀是呼吸急促、咳嗽、胸痛,腸胃症狀包括噁

心、嘔吐、腹瀉,29%在初期發燒(≧38℃),53%住院中曾發燒。個案全部於90天內使用過電子煙,88%為每日使用者。61%使用過尼古丁,80%使用過四氫大麻酚 (tetrahydrocannabinol, THC),7%使用過大麻二酚 (cannabidiol, CBD),44%同時使用尼古丁及四氫大麻酚。32%曾插管使用呼吸器,58%入住加護病房,住院天數中位數6天。有接受支氣管肺泡沖洗檢查(bronchoalveolar lavage, BAL)的個案中,一半出現

文、圖∕郭斐然

電子煙危害與公共議題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

Page 2: 電子煙危害與公共議題 - tma.tw菸等。who在2019年『全球菸草流行報告』中 指出,電子煙減少危害及協助戒菸的宣稱並無確 實證據,電子煙無疑是有害的,而菸商的宣傳以

132019, Vol.62, No.11

588

脂肪堆積巨噬細胞 (lipid-laden macrophages)。該論文指出這是新的疾病症候群,確實原因未明,

但與電子煙相關。雖然80%使用過四氫大麻酚,17%只單獨使用過尼古丁 (2)。

針對這波電子煙導致不明嚴重肺部疾病問

題,美國各州已開始採取行動,威斯康辛州衛生

部呼籲州民,立刻停用電子煙。密西根州州長下

達禁售調味電子煙禁令,實體商店和網路均不可

銷售,亦不可掛出廣告看板。此外,舊金山2019年6月通過法規,全市將禁售所有種類的電子煙,禁令2020年生效。

電子煙構造及其危害物質

電子煙主要結構由電池、霧化器與煙彈組成

(圖1)。煙彈或霧化器內含液體溶液稱為電子液體,或俗稱煙油。電子液體包含的化合物以丙二

醇、甘油為主,並含有調味劑(如各種水果、咖啡、

薄荷等),尼古丁之有無則視產品而定。大部分霧

化器具備氣流傳感器,感應到有吸入氣流時,經

由晶片啟動並將電子液體加熱產生煙霧。值得注

意的是,電子煙霧並非水蒸氣,而是揮發性化學

物質,故應避免使用『蒸氣』形容電子煙霧。

依據2018年一項歐盟市售電子煙研究,總共測出171種化學物質,其中41種有危害警告

(3)。傳統菸草中危害物質及致癌物經數十年研究

不斷攀升,電子煙有害物質亦非僅限於目前研

究,未來仍有增加可能,包括多環芳香烴、揮發

性有機化合物、重金屬等,本文僅列舉數種常見

的危害物質。

尼古丁

尼古丁是菸品成癮的主要物質,作用於中

樞神經的接受器,釋放出多巴胺。成癮者感到愉

悅、放鬆並減低焦慮,然而非成癮者並無上述效

果,相反會覺得噁心、頭痛。長期刺激中樞神經

接受器會導致接受器敏感度下降,需要更高的尼

古丁濃度才能產生滿足感,為其成癮之原理。尼

古丁是一種興奮劑,會使血壓上升,心跳加快,

心臟血管收縮,造成心肌缺氧。尼古丁亦促進血

小板凝集,造成血栓,若發生在心臟造成心肌梗

塞,發生在腦血管造成中風。

尼古丁中毒會致命,對成年人的半數致死量

為0.5-1 mg/kg。電子煙商常宣傳「會殺人的是菸草燃燒,而非尼古丁」,為誤導的資訊。一項蒐

集個案報告的研究顯示,31名電子煙油尼古丁中毒個案有11名死亡,其中小於6歲皆為意外,13歲至53歲之間主因為自殺 (4)。

許多國內廠商宣稱其產品不含尼古丁,以美

化其形象並逃避法令追緝。但尼古丁是持續使用

圖1 電子煙構造圖。引用自董氏基金會華文戒菸網。https://www.e-quit.org/CustomPage/HtmlEditorPage.aspx?MId=1294&ML=3

Page 3: 電子煙危害與公共議題 - tma.tw菸等。who在2019年『全球菸草流行報告』中 指出,電子煙減少危害及協助戒菸的宣稱並無確 實證據,電子煙無疑是有害的,而菸商的宣傳以

14

T A I W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2019, Vol.62, No.11

589

電子煙的關鍵成份,故實際上大部分皆有添加,

不能盡信廠商的說辭。食品藥物管理署2018年檢測1,102件電子煙油,逾8成檢出尼古丁。2019年警政單位查獲台中、桃園等業者屯貨地點,查

扣電子煙油8,155瓶,全部含有尼古丁。亞硝胺 (Nitrosamines)

菸草中的亞硝胺通稱為 tob acco-sp e c i f i c nitrosamines (TSNAs)。其中nicotine-derived nitrosamine ketone (NNK)、N-nitrosonornicotine (NNN)致癌性最強,另外還有N-nitrosoanatabine (NAT)及N-nitrosoanabasine (NAB)。菸草中亞硝胺與肺部、胰臟、食道與口腔癌症有關。NNK及NNN皆被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確定可導致人類癌症。在一個韓國市售105種電子煙油的研究中,NNN檢出率為64.8%,NNK為88.6%,TSNAs總檢出率為93.3%(5)。

甲醛

國際癌症研究署 (IARC)認為甲醛有足夠證據會導致鼻咽癌,有強烈但非充分證據會導致血

癌,故列為一級致癌物。先前的相關研究也發

現,甲醛會對於眼、鼻、喉嚨造成刺激,引發支

氣管炎、肺炎,在孩童身上也發現會提高哮喘的

風險。日本發表的研究和2015年NEJM發表的研究,發現電子煙在高溫或高伏特電壓下,所產生

的甲醛濃度會呈倍數升高,甚至超過傳統紙菸

10倍以上 (6)。在2018年發表的研究指出,電子煙霧中的甲醛會在肺部代謝為半縮醛,增加肺癌的

罹患風險。

乙醛

乙醛對皮膚、眼睛、黏膜、喉嚨及呼吸道有

刺激性。乙醛可導致氣管、口腔、咽喉、食道癌

症,動物實驗吸入乙醛可導致呼吸道、鼻腔及喉

部癌症。除了酒精以外,菸草及不良口腔衛生是

乙醛暴露重要的來源。國際癌症研究署 (IARC)將乙醛列為可能致癌物(2B級),與酒精相關的乙醛為一級致癌物。甲醛、乙醛並非電子煙的添

加物,但可能由甘油及丙二醇加熱分解所產生。

一個分析電子煙受試者呼出氣體的研究發現,甲

醛濃度平均高於背景值13倍,乙醛平均高於背景值8.9倍 (7)。

流行病學的危害證據

研究顯示電子煙對呼吸系統、心臟血管系

統、免疫系統有急性危害,其長期影響有待評

估,其中最充分的流行病學證據來自心肌梗塞

的研究。2018年The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發表的研究顯示每日電子煙使用者與非使用者比較,有1.79倍的風險發生心肌梗塞,幾乎與糖尿病病人相同(1.77倍)。電子煙與傳統菸品一起使用的雙重使用者,其風險為4.62倍,比單獨使用其中一種菸品還高。2019年Population Assessment of Tobacco and Health (PATH)發表的研究顯示每日電子煙使用者有2.25倍風險發生心肌梗塞,非每日電子煙使用者為1.99倍,雙重使用者為6.64倍(8)。此研究使用預測模式排除了因

果逆轉(reverse causality)的可能性,也就是心肌梗塞是因為使用電子煙所引起,並非心肌梗塞

的病人改用電子煙所造成的統計偏差。

在呼吸道疾病方面,韓國一個收錄約3萬6千名高中生的研究發現,氣喘發作率在目前電子

煙使用者為3.9%,之前電子煙使用者為2.2%,未曾使用者為1.7%。排除傳統菸品使用的干擾因素,在非吸菸者中,使用電子煙罹患氣喘的

風險為2.74倍。若以學校請假為嚴重氣喘的指標,電子煙使用者與非使用者相比,在一年內請

假1-3日之間有5倍,請假超過3日15倍 (9)。2018年Population Assessment of Tobacco and Health (PATH)發表的研究顯示電子煙使用者有1.67倍的風險發生哮喘及相關症狀,與目前吸菸者相

比則風險較低。另一個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urvey (BRFSS)研究發現使用電子煙有2.58倍的風險罹患慢性肺部疾病,在非吸菸者中有1.33倍風險罹患氣喘,其相關性非吸菸者比吸菸者更為顯著。

電子煙的公共議題

由於電子煙商的行銷及誤導,許多公共議題

已經趨向不利於菸害防制的立場,故有澄清的必

要。

菸草減害的爭議

因為電子煙所含毒物較傳統菸品少,有學

Page 4: 電子煙危害與公共議題 - tma.tw菸等。who在2019年『全球菸草流行報告』中 指出,電子煙減少危害及協助戒菸的宣稱並無確 實證據,電子煙無疑是有害的,而菸商的宣傳以

152019, Vol.62, No.11

590

者主張吸菸者轉換電子煙可以減少健康危害。

WHO指出目前電子煙減害研究並無定論,缺乏長期世代研究佐證其減害效果 (1)。英國公共衛生

部宣稱電子煙減少95%的危害,是根據一個專家會議評分的結果,菸草有99.6的危害分數,電子煙為4分,便計算出電子煙減害95%的結論,並非根據疾病發生率或死亡率,引起學者批判缺乏

可信度 (10)。菸草減害理論的基礎是吸菸者無法

戒菸,故選擇仍然有害的菸品作為減害方式。然

而並無科學證據預測誰無法戒菸,站在公共衛生

的立場,任何吸菸者皆應鼓勵戒菸,困難戒菸者

更應加強菸害教育,並且有可能成功,不應剝奪

任何吸菸者戒菸的權利,故我們反對菸草減害理

論。

立法禁止青少年使用,開放成人市場的騙局

青少年腦部尚未發育成熟,使用尼古丁造成

腦部傷害,導致情緒障礙、衝動控制、注意力不

足、學習障礙等問題。即使開放電子煙的國家,

也都禁止青少年使用。然而有證據顯示電子煙廠

商利用各種媒體,吸引青少年。因為青少年是好

奇、嘗試使用菸品的年齡,如果不在這個階段誘

惑,到了成年便很少嘗試菸品。電子煙商會宣

傳立法禁止青少年使用,開放成人電子煙市場,

然而這是欺騙社會大眾的手法。一旦市場上有電

子煙,便會以其高科技、酷炫的包裝,吸引青少

年,使禁令無效。美國青少年使用電子煙已經失

控,2011年僅1.5%高中生使用電子煙,2018年增加至20.8%,引起FDA震驚,並採取一連串反制的措施。美國也是在法律禁止青少年的情形

下,所發生的濫用情形。究其原因是對成人開

放,導致社會環境電子煙的暴露。故要保護青少

年免於受害,必須全面禁止電子煙。台灣青少年

醫學暨保健學會在其公開宣言中,亦支持全面禁

止新興菸品的政策。

成為青少年入門菸品,導致世代成癮循環

青少年若使用電子煙,未來使用傳統菸品的

風險會增加,此稱為入門效應 (gateway e�ect)。依據一個蒐集6個研究,總共91,051人的統合分析,未曾吸菸的青少年及年輕成人,使用電子

煙有2.2倍的風險,未來會嘗試傳統菸品 (11)。台

灣的學者亦有相同的研究,顯示7年級及10年級

的學生,使用電子煙追蹤兩年以後,有2.14倍的風險使用菸品。美國的研究不但增加菸品使用,

還增加酒精濫用及大麻等物質濫用。對於菸害防

制而言,預防青少年成癮,遠比成年人減少危害

重要。因為青少年未來會長大成人,其菸癮會持

續,進一步影響下一代,造成世代成癮的循環,

使整個國家陷於尼古丁成癮的泥沼。

二手菸及三手菸害

電子煙含有甲醛、乙醛、亞硝胺等多種致

癌物質,同樣導致二手菸危害。二手電子煙暴

露者,可於尿液中測得生物標記,尼古丁代謝

物最高13倍,毒性物質丙烯醛代謝物亦顯著上升 (12)。德國一個測量汽車內電子二手菸的研究,

PM2.5最高490微克 /立方公尺,是台灣紫爆標準(≧71微克 /立方公尺)的7倍,同時也產生危害更大的PM0.3(13)。暴露於室內電子煙,可於

地板、窗戶、桌面,測得尼古丁,證明電子煙也

有三手菸害 (14)。2019年刊登於菸草控制期刊的研究,在同一棟建築物內,位於電子煙專賣店隔

壁的商店,放置紙巾一天,便可測得尼古丁及致

癌物亞硝胺,為三手菸害之明確證據 (15)。2016年Florida Youth Tobacco Survey研究5萬8千名青少年,29%於30天內曾暴露二手電子煙。沒有二手菸是電子煙商宣傳的重點,雖然電子煙霧殘留

的味道較輕,導致二手菸暴露者不易察覺,但絕

非無二手菸及三手菸害。

導致雙重使用者,危害更大

依據美國的研究,電子煙使用者中約70%無法停止使用傳統菸品,成為雙重使用者 (dual user)。雙重使用者兼具兩種不同毒物來源,對身體危害高於單一菸品。一個調查尿液生物標記

的研究顯示,雙重使用者的尼古丁代謝物、亞硝

胺、重金屬、多環芳香烴、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皆

高於單一菸品使用者 (16)。由於無法預測誰會變成

雙重使用者,只要使用電子煙替代傳統菸品,都

有成為雙重使用者的風險。電子煙商通常淡化雙

重使用為臨時滿足菸癮的行為,其實是吸菸者無

法完全轉換至電子煙的證據,凸顯菸草減害的誤

謬。

協助戒菸的研究偏差

WHO指出沒有充足證據顯示電子煙能協助

Page 5: 電子煙危害與公共議題 - tma.tw菸等。who在2019年『全球菸草流行報告』中 指出,電子煙減少危害及協助戒菸的宣稱並無確 實證據,電子煙無疑是有害的,而菸商的宣傳以

16

T A I W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2019, Vol.62, No.11

591

戒菸 (1)。有些研究顯示電子煙使用者有較高的

戒菸率,是因為電子煙使用者通常有較高的戒

菸意願及戒菸嘗試,故為選擇性偏差 (selection bias)。2019年NEJM刊登一個英國的研究,顯示電子煙戒菸成功率高於尼古丁藥物 (18% vs 10%),但有80%的戒菸者在一年追蹤的時候,仍然使用電子煙,顯示電子煙並沒有戒斷尼古丁成

癮的效果,相反是延長菸癮 (17)。若以尼古丁戒除

者計算(戒除紙菸、電子煙及尼古丁藥物),電

子煙組僅3.7%的成功率,遠低於尼古丁藥物組的9%。使用電子煙也導致30%的受試者成為雙重使用者,與戒菸率18%不成比例,造成受害者比受益者多的不合理結果。因為這個研究被媒體

大量引用,作為電子煙優於尼古丁藥物的證據,

讀者需了解正確的解讀方式。

爆炸及灼傷事件頻傳,僅以電池問題掩飾

電子煙爆炸及灼傷事件屢屢登上媒體版面,

甚至有致死的事件。2019年美國一名24歲男子布朗使用電子煙時發生爆炸,碎片刺入其面部和

頸部,嚴重傷害到動脈血管。醫師無法通過手

術清除這些碎片,隨後對布朗採取了人工昏迷

療法,但最終布朗還是於2日後去世(18)。依據媒

體報導,這已是至少第二起發生在美國的電子

煙爆炸致死事故。美國National Electronic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 (NEISS)紀錄顯示,2015至2017年間有2035件急診處通報的電子煙爆炸及灼傷事故(19)。雖然電子煙商往往宣稱爆炸起因於電

池,然而同樣使用電池的加熱式菸品,卻未聞有

爆炸事件,令人懷疑電子煙有其設計的缺陷。

成人選擇權的說詞

支持電子煙者認為使用電子煙和菸、酒、檳

榔一樣,儘管對身體有危害,是成人的選擇權,

政府不應以家長式的管理禁止。菸、酒、檳榔有

超過百年的使用歷史,當初沒有危害檢驗也沒有

政府核准程序。電子煙是已知危害物質,而且各

國政府皆有審查權力,目前至少有二十個國家禁

止使用(圖2)。電子煙已知對青少年族群有危害,如同自由權不能損害他人自由一樣,選擇權

沒有損害他人健康的權利,故我們主張電子煙的

選擇權與青少年健康權牴觸,無法成立。

結語:除了乾淨的空氣以外,沒有任何東西

應該進入肺部

我們引用歐洲呼吸協會 ( E u r o p e a n Respiratory Society, ERS)發表的聲明,反對將『菸草減害』應用於公共政策。菸草減害基於錯

誤的假設,認為吸菸者不能或不願戒菸。事實上

大部分吸菸者希望戒菸,也討厭尼古丁依賴。新

興菸品,包括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品,仍然含有尼

古丁,無助於吸菸者對抗尼古丁成癮。新興菸品

沒有比戒菸藥物或尼古丁替代療法有效,相反降

低戒菸意願,導致雙重使用者,危害更大。已經

有研究證實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品的短期毒害,如

果我們期待更長期的觀察結果,就如同漠視菸品

早期的危害警告一樣,將面對危險的後果。在實

證基礎的戒菸治療有安全性及經濟效益的情形

下,推薦這些菸品是不負責任的。除了乾淨的空

氣以外,沒有任何東西應該進入肺部(20)。

參考文獻

1. WHO report on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 2019.

https://www.who.int/tobacco/global_report/en/.

accessed 2019/8/4.

圖2 禁止或限制電子煙的國家。引用自The Sun News。 https://www.thesun.co.uk/travel/4289492/

countries-vaping-banned-explained/

Page 6: 電子煙危害與公共議題 - tma.tw菸等。who在2019年『全球菸草流行報告』中 指出,電子煙減少危害及協助戒菸的宣稱並無確 實證據,電子煙無疑是有害的,而菸商的宣傳以

172019, Vol.62, No.11

592

2. Layden JE, Ghinai I, Pray I, et al.: Pulmonary

illness related to e-cigarette use in Illinois and

Wisconsin - Preliminary report. N Engl J Med 2019

Sep 6. [Epub ahead of print] https://www.nejm.

org/doi/full/10.1056/NEJMoa1911614. accessed

2019/9/19.

3. Girvalaki C, Tzatzarakis M, Kyriakos CN, et al.:

Composition and chemical health hazards of the

most common electronic cigarette liquids in nine

European countries. Inhal Toxicol 2018; 30:361-

369.

4. Maessen GC, Wijnhoven AM, Neijzen RL, et al.:

Nicotine intoxication by e-cigarette liquids: a study

of case reports and pathophysiology. Clin Toxicol

(Phila) 2019 Jul 9:1-8. [Epub ahead of print] https://

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563650.2

019.1636994. accessed 2019/9/19.

5. Kim HJ, Shin HS: Determination of tobacco-specific

nitrosamines in replacement liquids of electronic

cigarette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J Chromatogr A 2013; 1291:48-55.

6. Jensen RP, Luo W, Pankow JF, et al.: Hidden

formaldehyde in e-cigarette aerosols. N Engl J Med

2015; 372:392-394.

7. Samburova V, Bhattarai C, Strickland M, et al.:

Aldehydes in exhaled breath during e-cigarette

vaping: Pilot study results. Toxics 2018;6:e46.

ht tps: / /www.mdpi .com/2305-6304/6/3/46.

accessed 2019/9/19.

8. Bhatta DN, Glantz SA: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ong adults in the US

population assessment of tobacco and health. J

Am Heart Assoc 2019; 8:e012317. https://www.

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645634/.

accessed 2019/9/19.

9. Cho JH, Paik SY: Association between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nd asthma among high school

s tudents in South Korea. PLoS One 2016;

11:e0151022.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

ar t ic le? id=10.1371/ journa l .pone.0151022.

accessed 2019/9/19.

10. E-cigarettes: Public Health England's evidence-

based confusion. Lancet 2015; 386:829.

11. Zhong J, Cao S, Gong W, et al.: Electronic

cigarettes use and intention to cigarette smoking

among never-smoking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A meta-analysis.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6; 13:465. https://www.mdpi.

com/1660-4601/13/5/465. accessed 2019/9/19.

12. Johnson JM, Naeher LP , Yu X , e t a l . : A

b iomoni tor ing assessment of secondhand

exposures to electronic cigarette emissions. Int J

Hyg Environ Health 2019; 222:816-823.

13. Schober W, Fembacher L, Frenzen A, et al.:

Passive exposure to pollutants from conventional

cigarettes and new electronic smoking devices

(IQOS, e-cigarette) in passenger cars. Int J Hyg

Environ Health 2019; 222:486-493.

14. Goiewicz ML, Lee L: Electronic cigarettes are a

source of thirdhand exposure to nicotine. Nicotine

Tob Res 2015; 17:256-258.

15. Khachatoorian C, Jacob Iii P, Benowitz NL, et al.:

Electronic cigarette chemicals transfer from a vape

shop to a nearby business in a multiple-tenant

retail building. Tob Control 2019; 28:519-525.

16. Gon iew icz ML , Sm i th DM, Edwards KC,

et al.: Comparison of nicotine and toxicant

exposure in users of electronic cigarettes and

combustible cigarettes. JAMA Netw Open 2018;

1:e185937.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

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18096. accessed

2019/9/19.

17. Hajek P, Phill ips-Waller A, Przulj D,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e-cigarettes versus nicotine-

replacement therapy. N Engl J Med 2019;

380:629-637.

18. 電子煙電池爆炸 美國青年斃命 安全引關注。BBC

NEWS中文,2019年2月7日。

19. Rossheim ME, Livingston MD, Soule EK, et al.:

Electronic cigarette explosion and burn injuries,

US emergency departments 2015-2017. Tob

Control 2019; 28:472-474.

20. ERS Tobacco Control Committee: We cannot

recommend tobacco harm reduct ion as a

population-based strategy.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May 29, 2019. https://www.ersnet.org/

the-society/news/ers-tobacco-control-committee-

cannot-recommend-tobacco-harm-reduction.

accessed 20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