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20
01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1-1 食物製備的原理 1-2 食物製備的目的 1-3 烹調的意義 1-4 烹調的方法 1-5 常用的計量單位與其換算 1-6 食物的功能 1-7 食品營養概論 1-8 國民飲食指標

Transcript of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Page 1: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01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1-1 食物製備的原理

1-2 食物製備的目的

1-3 烹調的意義

1-4 烹調的方法

1-5 常用的計量單位與其換算

1-6 食物的功能

1-7 食品營養概論

1-8 國民飲食指標

Page 2: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2

1-1 食物製備的原理

依照各類食物材料的基本特性,利用於食物製作的過程,在食物製備過程中

包含從食材的選擇、洗滌、處理、切割、烹調等,所發生一連串的物理及化學變

化,最終目的是將食物的特性,經由調製與烹飪的處理,使食物變得安全衛生及

容易消化,且色、香、味俱全的營養佳餚。

1-2 食物製備的目的

1. 使食物美味可口,並增加食慾。

2. 保持食物的營養。

3. 增加食物的消化率。

4. 殺滅致病菌,維持食品衛生與安全。

5. 防止腐敗、延長貯藏時間。

6. 具有藝術性和趣味性。

1-3 烹調的意義

烹就是加熱,調就是調味,烹調是運用巧妙的切工,將適量的材料,加熱及

調味,做出味道好及色澤可口的菜餚,同時這過程具有殺菌、消毒、幫助消化、

引出食物的香氣與增加食慾的作用。

1-4 烹調的方法

較常見的中式烹調方法為:煎、蒸、爆、炸、炒、燜、燉、滷、醃、烤、燻、

凍、溜、拌、燴、燙、煮、醬、焗、涮、泡、醉、滾、烘、煨、風、酥、糟、甜、

扣、拼等。

Page 3: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養概論 01

3

1-5 常用的計量單位與其換算

1 茶匙 (Teaspoon, t) = 5 g

1 湯匙 (Tablespoon, T) = 15 g

1 量杯 (Cup, C) = 240 g = 16 T

1 市斤 = 500 g

1 台斤 = 600 g = 16 台兩

1 台兩 = 37.5 g

1 磅 (Pound, lb) = 454 g = 16 oz

1 英兩 (Ounce, oz) = 28 g

1 公斤 (Kg) = 1,000 g = 2.2 lb

1 品脫 (Pint, pt) = 473 c.c. = 16 oz

1 夸脫 (Quart, qt) = 946 c.c. = 2 pt = 32 oz

1 加侖 (Gallon, gal) = 3,785 c.c. = 4 qt

1 公升 (Liter, l) = 0.264 gal = 1,000 c.c.

1-6 食物的功能

主要在供給營養素,食物營養素可分為五類:醣類、脂肪、蛋白質、礦物質

與維生素。醣類、脂肪及蛋白質都可以產生熱能,礦物質與維生素主要調節身體

的生理活性。每一種營養素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身體也有特定的關係,但是任何

營養素單獨存在時都無法產生完整的生理作用,要維持身體的新陳代謝活動,就

必須攝取所有的營養素。每個人對營養素的需要量,會受年齡、性別、體型、生

活環境、活動量和營養狀態等因素的影響。食物的處理、貯存和烹調也會影響其

營養價值,只有對營養素和均衡飲食有正確的瞭解,方能促進身心健康。

Page 4: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4

1-7 食品營養概論

食物中主要的醣類有糖、澱粉和纖維素。醣類由碳、氫、氧三元素組成,一

般化學式為 Cm(H2O)n,故又稱為碳水化合物。醣類的主要來源是植物,動物性食物則提供如肝醣及乳糖等。水果和蜂蜜中的單醣極易消化吸收,蔗糖和乳糖等

雙醣則需要靠酵素分解成單醣後吸收,而澱粉就必須靠消化酵素進行長時間作用,

才能分解成單醣後吸收。蔬菜和水果的表皮多含有纖維素,比較難以消化。

一、醣 類

(一) 醣類的分類

1. 依水解後結構可分為四大類:

醣的種類 定 義 常見之糖

單醣類

(Mono saccharide)

不能用水解的方法分解成

更簡單的醣類,稱之

葡 萄 糖 (Glucose) 、 果 糖

(Fructose)

雙醣類

(Disaccharide)

水解後能產生含有兩分子

相同或不同之單醣的醣類

蔗 糖 (Sucrose) 、 乳 糖

(Lactose)、麥芽糖 (Maltose)

寡醣類

(Oligosaccharide)

由 3~10 個單醣構成的醣類 蜜三糖 (Raffinose)、水蘇四糖

(Stachyose)

多醣類

(Polysaccharide)

由 10 個以上至 10,000 個或

是更多單醣構成的醣類

澱粉 (Starch)、糊精 (Dextrin)、

肝 醣 (Glycogen) 、 纖 維 質

(Cellulose)

2. 依官能基的不同可分成二大類:

醣的種類 定 義 典型之糖

醛 醣 分子含有一個醛基 (-CHO)的醣類 葡 萄 糖 (Glucose) 、 半 乳 糖

(Galactose)

酮 醣 分子含有一個酮基 (-C=O)的醣類 果糖 (Fructose)

單醣類如含有醛基或是酮基,即具有化學還原性可稱為還原醣。而在雙醣中

若分子的醛基及酮基互相結合即失去還原性,如蔗糖。

Page 5: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養概論 01

5

(二) 常見的醣類

1. 葡萄糖(glucose):為右旋醣,多含在水果類之葡萄與水果類之甜玉蜀黍內,是

雙醣與多醣經過消化後的產物,亦為生理上最重要的醣類,可供人體各組織

細胞氧化產生能量。

2. 果糖(fructose):為左旋醣,是天然醣類中最甜的,不易形成結晶固體,蜂蜜、

水果含量較多。

3. 半乳糖(galactose):是乳糖分解後的產物,在人體內可與葡萄糖互變,自然界

食物中,無單體的半乳糖存在。

4. 蔗糖(sucrose):甘蔗及甜菜為蔗糖的主要食物來源,由葡萄糖與果糖結合脫

水而成,蔗糖本為右旋糖,分解時,形成左旋果糖與右旋葡萄糖的混合物,

最終整個混合物呈現左旋,這種混合糖稱為轉化糖 (invert sugar),甜度比原本

蔗糖增加。

5. 麥芽糖(maltose):多為澱粉水解或消化後的中間產物,由兩個葡萄糖結合而

成,常存在全榖類之幼芽內。

6. 乳糖(lactose):是奶類中所含的醣類,植物性食品則不含乳糖,主要由葡萄糖

與半乳糖構成,較其他糖類之甜度低,不易溶解於水中。亞洲人常因乳糖酵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 (lactose intolerance)。

7. 澱粉(starch):乃植物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及水所製成,榖類及根莖類的

澱粉貯藏量最豐富,不溶於冷水但溶於熱水中,當澱粉與水加熱時,澱粉顆

粒膨脹破裂,澱粉與水變成糊化物才易被身體酵素消化利用。澱粉經酵素消

化可變為糊精、麥芽糖,最後變為葡萄糖。

8. 糊精(dextrin):澱粉經過消化或加熱可變成糊精,其間之中間產物有多種,依

分子量不同可分為澱粉糊精 (amylodextrin)、紅色糊精 (erythrod- extrin)、無色

糊精 (achrodextrin),最後為麥芽糖。

9. 肝醣(glycogen):其構造與澱粉類似,但分支較多,又稱為動物性澱粉,僅存

在動物性食物,如牡蠣含量豐富。

10. 纖維素(cellulose):不被人類消化道消化的多醣類,是植物纖維的主要成分,

多存在粗糙的全榖類、水果的外皮與種子及蔬菜類中。

Page 6: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6

11. 果膠(pectin):成分較纖維素複雜,多存在水果皮及水果種子中,亦為人類所

不能消化的多醣類,果膠可溶於水中,吸水後形成膠狀物,食品加工上可利

用其特性製成果醬與果凍。

(三) 醣類的營養功用

1. 提供熱能:醣類的主要基本功用就是提供熱能,每 1 公克的糖約可提供 4 大卡

熱量,身體必須不斷的自飲食中獲取醣類,供給身體組織細胞進行各種代謝

活動與維持正常體溫。

2. 節省蛋白質作用(protein sparing action):飲食若缺乏醣類,為求熱能的供給,

蛋白質必須氧化以幫助產生能量,所以若要蛋白質進行細胞組織的建造修補,

飲食中應供給適量的醣類作為產生熱能的來源,才能避免分解節省蛋白質。

3. 幫助脂肪正常代謝:醣類供應量不足時,身體的脂肪大量氧化,以提供熱能,

如無適量的醣類存在,部分脂肪氧化代謝產生酮體 (ketone bodies),易造成血

液酸度增加形成酸中毒,或是干擾身體酸鹼平衡。

4. 乳糖幫助鈣質的吸收:部分乳糖經腸道微生物的利用產酸,可促進腸道蠕動,

並維持部分腸道酸性環境,有利於鈣質的吸收。

5. 膳食纖維預防慢性病:不被消化的多醣類及木質素 (lignin),統稱為膳食纖維,

包括纖維素 (cellulose)、半纖維素 (hemicellulose)、果膠 (pectin)、樹膠 (gum)、

植物黏膠 (mucilage)及藻類膠 (algal polysaccharide)。因為不被身體所消化,在

腸道與食物混合,又減少消化液滲入,降低消化醣類能力,可減緩血糖上升,

並增加胃部飽足感,避免攝取過多熱量,有助減重。此外膳食纖維可以軟化

糞便幫助實體形成,刺激腸道正常蠕動,使腸壁維持一定張力,避免腸憩室

症發生。膳食纖維的存在,可改變腸道微生物菌叢的種類與數目,減少致癌

性膽鹽的生成,並能結合這些膽酸鹽排出體外,降低膽固醇被吸收,可預防

慢性疾病。

6. 其他生理生化作用:合成肝醣貯存能量,構成肝臟解毒系統、結締組織成分、

遺傳物質 DNA、RNA 成分等。

Page 7: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養概論 01

7

二、脂 肪

(一) 脂質的分類

1. 簡單脂質(simple lipid):由脂肪酸和醇類所形成的酯類,包括:

a. 中性脂肪 (neutral fat):由一分子的甘油與三分子的脂肪酸結合而成,所以

也稱為三酸甘油酯。中性脂肪又可分為:

Ⅰ . 脂肪 (fat):在室溫為固態者稱之,如豬油及牛油等。

Ⅱ . 油類 (oil):在室溫為液態者稱之,如黃豆油及葵花油等。

b. 蠟類 (wax):由脂肪酸和高級醇類所組成,高級醇的碳數通常在 10 以上。

2. 複合脂質(compound lipids):由三酸甘油酯與其他基團組合而成的脂質,包括:

a. 磷脂類 (phospholipids):由脂肪酸、甘油及磷所組成的化合物,常與某些含

氮鹼基結合(如膽鹼 (choline))。腦磷脂 (cephalin)、卵磷脂 (lecithin)即屬此

類化合物。

b. 醣脂質 (glycolipids):由碳水化合物和三酸甘油酯組成,不含磷酸,通常存

在腦及神經組織之中。

3. 衍生脂質(derived lipids):由上述的脂質水解所得的產物,如脂肪酸、甘油、

固醇 (sterols)、類固醇 (steroids)、脂溶性維生素等。

(二) 脂肪酸的分類

1. 依碳鏈的長度區分:

a. 短鏈脂肪酸 (short chain fatty acid):碳數在 6 以下者稱之。

b. 中鏈脂肪酸 (medium chain fatty acid):碳數在 8~12 者稱之。

c. 長鏈脂肪酸 (long chain fatty acid):碳數在 12 以上者稱之。

2. 依碳鏈的飽和度區分:

a. 飽和脂肪酸 (saturated fatty acid):即脂肪酸的碳鏈皆為單鍵者稱之,碳數偶

數者居多。

b. 不飽和脂肪酸 (unsaturated fatty acid):凡脂肪酸的碳鏈中含有雙鍵者稱之。

Ⅰ .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脂肪酸的碳鏈中含有一

個雙鍵者稱之,如油酸 (oleic acid)。

Ⅱ .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脂肪酸的碳鏈中含有二個

以上雙鍵者稱之,如亞麻油酸 (linoleic acid)及次亞麻油酸 (linolenic

acid)。

Page 8: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8

(三) 脂質的營養功用

1. 供給熱能:每 1 公克的脂肪可提供 9 大卡熱量。

2. 構成體脂肪:當飲食中所提供的熱量超過身體需要時,不論是醣類、蛋白質或

是脂肪皆可轉變成體脂肪貯存備用,適量的體脂肪可保護身體內的器官,減

輕運動的撞擊與震動,皮下脂肪可防止體溫的散失,也可以氧化供給人體熱

能之需要。

3. 有節省蛋白質作用:從食物獲得適量的脂肪,可作為熱能的來源,與醣類的作

用一樣,不至於氧化飲食中供給或是由身體組織的蛋白質供給熱能,達到節

省蛋白質作用。

4. 協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脂肪可幫助脂溶性維生素 A、D、E、K 等運送與吸

收。

5. 抑制胃酸分泌:脂肪有抑制胃液分泌的功能,使腸胃排空的時間延長,增加食

物停留在胃的時間,使人有飽足感,不易覺得飢餓。

6. 提供必需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中的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及花生油酸被

列為必需脂肪酸 (essential fatty acid),即必須來自於外界食物的供給,自體無

法製造者。必需脂肪酸構成細胞膜與脂蛋白的重要成分,它在體內可轉變成

不同形式的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可調節血壓、血球凝集、血管收縮等重

要生理功用,缺乏時會造成濕疹性皮膚炎。

7. 為膽固醇的來源:膽固醇為固醇類的一種,主要存在動物性細胞中,特別是腦、

神經組織、蛋黃、肝臟、腎臟等含量豐富,它可轉變成膽酸 (bile acid),幫助

脂肪的消化,也可以做為雄性激素 (androgen)、雌性激素 (estrogen)的前質,而

7-去氫膽固醇可以變成維生素 D3,最重要的是膽固醇是製造細胞膜的重要物

質。

三、蛋白質

蛋白質由碳、氫、氧、氮所組成,其中氮的含量約佔 16%,基本的單位稱為

胺基酸,胺基酸的官能基有兩種,即胺基 (-NH2)與羧基 (-COOH),二個胺基酸互

相結合時,形成胜肽鍵 (peptide bond)而組成雙胜類 (dipeptide),很多個胺基酸組

成則為多胜類 (polypeptide)。

Page 9: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養概論 01

9

(一) 蛋白質的分類

可依構造形態分為:

1. 簡單蛋白質(simple protein):單純由胺基酸組成,如白蛋白 (albumin)、小麥穀

蛋白 (glutenin)、乳蛋白 (lactalbumin)等。

2. 複合蛋白質(conjugated proteins):為蛋白質與其他非蛋白質物質結合而成者,

如血紅素 (hemoglobin)、磷蛋白質 (phosphoprotein)、脂蛋白 (lipoprotein)、黃素

蛋白 (flavoprotein)等。

3. 衍生蛋白質(derived proteins):為蛋白質被酵素消化或水解後,所形成較短的

片段者,如蛋白腖、蛋白 等。

(二) 構成蛋白質的幾種常見的胺基酸

屬 性 俗 名 縮 寫 構造式

甘胺酸

(Glycine) Gly

丙胺酸

(Alanine) Ala

纈胺酸

(Valine) Val

白胺酸

(Leucine) Leu

異白胺酸

(Isoleucine) Ile

Page 10: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10

屬 性 俗 名 縮 寫 構造式

絲胺酸

(Serine) Ser

羥丁胺酸

(Threonine) Thr

半胱胺酸

(Cysteine) Cys

甲硫胺酸

(Methionine) Met

天門冬酸

(Aspartic acid) Asp

醯胺天門冬酸

(Asparagine) Asn

麩胺酸

(Glutamic acid) Glu

醯胺麩胺酸

(Glutamine) Gln

Page 11: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養概論 01

11

屬 性 俗 名 縮 寫 構造式

精胺酸

(Arginine) Arg

離胺酸

(Lysine) Lys

羥離胺酸

(Hydroxylysine) Hyl

組織胺酸

(Histidine) His

苯丙胺酸

(Phenylalanine) Phe

酪胺酸

(Tyrosine) Tyr

色胺酸

(Tryptophan) Trp

脯胺酸

(Proline) Pro

NH

COOH

4-羥基脯胺酸

(4-Hydroxyproline) Hyp

Page 12: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12

(三) 胺基酸可依生理上的重要性不同分類

1. 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必須由外界食物供給獲得,身體無法自製

者稱之,共 8 種如下:色胺酸、離胺酸、甲硫胺酸、纈胺酸、苯丙胺酸、羥

丁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

2. 半必需胺基酸(semi-essential amino acid):即身體可以自行合成,但合成量不

足需要,如組胺酸及精胺酸,若能由食物中補充,發育會更好。

3. 非必需胺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指身體可以自行合成足夠量的胺基

酸,主要由轉胺作用形成。

(四) 各類食物蛋白質最易缺乏的胺基酸

1. 榖類蛋白質:榖類蛋白質都缺乏離胺酸,其中米的缺乏程度較輕,麵粉次之,

玉米則嚴重缺乏外,還同時缺少色胺酸及異白胺酸。

2. 豆類蛋白質:黃豆蛋白質缺乏甲硫胺酸及胱胺酸。

3. 奶類蛋白質:牛奶較缺乏甲硫胺酸。

4. 動物膠:嚴重缺乏色胺酸。

一般食物蛋白質中最易缺乏甲硫胺酸及離胺酸,其次是色胺酸、異白胺酸及

羥丁胺酸。為求提高飲食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可採食品互補法來提高蛋白質的價

值,如麵粉較缺乏離胺酸,若與離胺酸含量較多的魚肉一同進食,則其營養價值

都比食用單項的各類食品好。

(五) 蛋白質的生理作用

1. 建造新的身體組織原料:體內組織、器官都由蛋白質構成,所以成長時或是生

病後,都需要補充蛋白質以應付合成新組織的需要。

2. 修補耗損的組織:只有蛋白質具此功能。

3. 構成身體的重要物質:各種酵素、荷爾蒙、免疫球蛋白、乳汁等。

4. 調節水分:缺乏血漿白蛋白會造成水腫。

5. 維持體液酸鹼平衡:因胺基酸為兩性分子,所以蛋白質在血液中可調節酸鹼,

如血液中的血球蛋白。

6. 提供熱能來源:1 公克的蛋白質可提供約 4 大卡熱量。

Page 13: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養概論 01

13

7. 結合重要物質幫助其吸收及運送:如鈣結合蛋白、運鐵蛋白、脂蛋白等。

8. 提供身體所需的必需胺基酸,合成體內蛋白質。

食物經過加工或是加熱,對蛋白質的消化與吸收會造成影響,適當的加熱可

以使胜肽鍵分開,方便酵素的作用,增加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同時加熱過程中

可破壞部分食物所含的蛋白質抑制劑,故也可增加蛋白質的消化;相反的,過度

加熱會導致蛋白質結構變化產生新鍵結,反而不利酵素的分解,如梅納反應。

四、維生素

(一) 維生素的定義

是有機物質,但身體無法合成,需由外界食物補充,所需量極少,但負責調

節身體新陳代謝,當酵素的輔酶作用,不產熱也非製造身體組織材料者。

(二) 維生素的分類

依溶解性質可分成兩大類:

1. 脂溶性維生素:此類為維生素 A、D、E、K 等,對熱較穩定。

2. 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 C 及 B 群等,對熱較不穩定。

(三) 維生素的介紹

1. 維生素 A:又稱為「視網醇」,綠色及黃色蔬菜水果內含量豐富,常以類胡蘿

蔔素 (carotenoids)的形式存在,對熱穩定但易氧化,其生理功用包括維持正常

視覺、維護上皮組織的正常功能與正常骨骼發育,缺乏的話容易有夜盲症

(nyctalopia)、乾眼症 (xerophthalmia)、皮膚乾燥症等現象產生。食物中含維生

素 A 最多者為魚肝油,其次是肝臟及深綠色及深黃色蔬菜和水果等。

2. 維生素 D:又名「陽光維生素」也稱為「抗佝僂病因子」,為無色或白色的結

晶,相當穩定,食物中的麥角固醇 (ergosterol)及皮膚底下的 7-去氫膽固醇

(7-dehydrocholesterol)為維生素 D 先質,在紫外光照射後再經肝臟與腎臟酵素

作用,即形成有活性的維生素 D2與 D3,維生素 D的生理功用是幫助骨骼鈣化、

維持血鈣的正常濃度,若缺乏時易造成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或是佝僂症

(rickets)。食物中含維生素 D 較多者為魚肝油、肝臟、蛋黃及牛奶等。

3. 維生素 E:因實驗證明缺乏維生素 E 的老鼠會發生不孕,因此維生素 E 又稱為

「抗不孕因子」或「生育醇」 (tocopherol),為淡黃色的油狀物,有、、、

Page 14: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14

四種形式存在,其中型在食品加工上常被利用作為天然抗氧化劑。植物油

含維生素 E 較多,蔬菜以深綠色含量較高,小麥胚芽及胚芽油含量也甚豐。

4. 維生素 K:為黃色結晶或粉狀物,受光照易破壞,最重要的生理機能是促成肝

臟中凝血酶原 (prothrombin)的合成,所以與血液凝固有關,因此又被稱為「凝

血維生素」,食物的來源主要存在綠色蔬菜中,其他如肝臟、肉類亦有。

5. 維生素 C:又名「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在弱酸環境下較穩定外,其餘狀

況極易被破壞,維生素 C 具有的生理功用包括:促成膠原蛋白 (collagen)的形

成、參與體內氧化還原反應,並與酪胺酸 (tyrosine)的代謝有關等。所以缺乏維

生素 C 時,會有點狀皮下出血,牙齦易流血,嚴重的話會產生壞血病 (scurvy)。

食物中,深綠色蔬菜及枸櫞類水果含量豐富。

6. 維生素 B1:又名「硫胺」 (thiamin)或「抗神經炎素」 (aneurin),係白色結晶或

粉狀物,加鹼可加速其破壞,主司丙酮酸脫羧變成醋醛反應過程的輔酶,所以

與能量的代謝有關,缺乏維生素 B1 會產生下肢水腫、麻木、心臟擴大等腳氣

病症狀。食物中,未精製的榖類、瘦肉、牛奶、內臟類含量豐富。

7. 維生素 B2:又名「核黃素」(riboflavin),為橘黃色粉狀物質,水溶液具有黃綠

色的螢光,但易受紫外光破壞。在體內主要參與電子傳遞鏈的催化作用,故

與能量產生也有關係。缺乏時常見口角炎 (angular stomatitis)、舌炎 (glossitis)

等症狀,最好的食物來源是牛奶、肉類、內臟類、蛋等。

8. 菸鹼酸(niacin):與菸鹼醯胺 (niacin amide)均為無色的針狀結晶,本身相當穩

定,主要功用與維生素 B2類似,在體內參與氧化還原、電子傳遞與輔助脂肪

酸和固醇類的合成。菸鹼酸的缺乏症稱為癩皮病 (pellagra)或稱玉黍蜀疹,所以

菸鹼酸又稱為「抗癩皮病因子」 (pellagra-preventive factor),內臟類的肝臟、

腎臟及瘦肉等含量豐富。另在身體內色胺酸可經代謝轉變成菸鹼酸,轉換率

平均每 60 毫克的色胺酸可轉變成 1 毫克的菸鹼酸。

9. 維生素 B6:包含三種形式,存在於植物體的吡哆醇,存在於動物體的吡哆醛和

吡哆胺,主要以磷酸吡哆醛參與體內許多生化反應,為胺基酸代謝的主要輔酶,

生理作用包括胺基酸轉胺反應 (transamination)、脫羧反應(decarboxylation)及參

與色胺酸代謝等,所以缺乏維生素 B6 會有血色素製造不足的小球性貧血現象

(microcytic hypochromic anemia)。維生素 B6大多存在麥胚、牛奶、酵母菌等。

Page 15: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養概論 01

15

10. 泛酸(pantothenic acid):顧名思義廣泛存在於食物中而得名,為黃色的黏狀

物質,它構成輔酶 A (coenzyme A)的成分,故與枸櫞酸循環 (citricacid cycle)

有關,對脂肪與醣類的代謝很重要。

11. 葉酸(folic acid):係黃色有亮光晶體,主要在體內負責單碳的轉移反應,如

嘌呤 (purine)與核酸的合成,所以缺乏時,身體代謝最快速的血球就容易受到

影響,因此會有巨球性貧血 (macrocytic anemia)與生長遲緩的現象產生,另外

孕婦若缺乏時,會影響腹中胎兒神經管的形成造成缺損,可自綠色蔬菜的綠

葉、肝、腎、酵母菌等食物獲得。

12. 生物素(biotin):屬無色長針形結晶,可輔助酵素本體作用與二氧化碳結合,

司單碳物質的固定作用,並為脂肪酸及胺基酸合成和分解的輔酶,在食物中

廣泛的存在,正常人不易缺乏。

13. 維生素 B12:又名「抗惡性貧血因子」 (anti-pernicious anemia factor),因結構

中心含鈷又稱為「鈷維生素」 (cobalamin),分子呈紅色,在體內與葉酸參與

在去氧核糖核酸 (DNA)合成上的轉甲基作用,所以缺乏時紅血球無法成熟,

會導致巨球性貧血。因維生素 B12幾乎全部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如內臟類、

肉類與奶類,全素者須加以補充,但當 B12 吸收不足時,缺乏時症狀會經過

相當時間才會表現出來,因為體內肝臟貯存量約 2~5mg,一般足夠 3~5 年之

需要。

五、礦物質

身體含礦物質約佔體重的 5%,而其功能主要構成骨骼及牙齒之外,還包括

酸鹼平衡、肌肉收縮、神經傳導、細胞膜通透性、滲透壓調節與酵素活性促進等。

其中的七種包括鈣 (Ca)、磷 (P)、鈉 (Na)、鉀 (K)、鎂 (Mg)、硫 (S)及氯 (Cl),存在體

內的量大於體重 0.005%,稱為大量元素,另外的鐵 (Fe)、銅 (Cu)、碘 (I)、錳 (Mn)、

鋅 (Zn)、鈷 (Co)、氟 (F)、鋁 (Al)、鉻 (Cr)、硒 (Se)等含量較少,稱為微量元素。

1. 鈣:是身體含量最多的礦物質,主要貯存在骨骼與牙齒內,其餘則分布在血清、

肌肉、神經內。鈣質在體內的功用包括:建構骨骼及牙齒的成分,促使血液

凝固,維持正常的心臟收縮,控制細胞的通透性,影響肌肉的收縮與神經的

感應性等。一般影響鈣質的吸收因素也和食物中有無足夠量維生素 D 有關,

乳糖及腸道低酸性的 pH 值有利鈣的吸收,飲食中適量的蛋白質或是身體成長

時需求量的增加等;相反的,過量的脂肪飲食和食物中過多磷的含量,與植

Page 16: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16

物性食物中的草酸及植酸含量,或是因病造成的腸胃疾病與藥物的影響,皆

會降低鈣質的吸收,理想健康狀態的鈣與磷比為 1:1。食物的來源以牛奶、

肉類、小魚蝦等較豐富。

2. 磷:在體內的含量僅次於鈣約佔體重 1%,同樣存在骨骼與牙齒中,另外也形

成高能磷化合物如 ATP 等,食物中的來源為牛奶、蛋黃、肉、白米、麵粉等,

因含磷的食物太廣泛了,故不易缺乏,但飲食中鈣和磷的比例最好也維持在 1:

1,對吸收較好。

3. 鈉:是細胞外液的主要陽離子,主司體液酸鹼平衡,維持組織滲透壓,控制細

胞膜通透性,並影響肌肉的感應性。鈉的排泄由腎臟負責,低血鈉會有噁心、

抽筋及疲倦現象;相反的,高血鈉會形成水腫及高血壓的症候。食品中醬油

及食鹽含鈉最多,加工過的食品如鹹菜、醃肉、火腿、乾酪等也含量豐富。

4. 氯:主要司身體酸鹼平衡、水平衡及維持滲透壓,為胃酸的主要成分,通常食

物中氯與鈉常同時存在,所以鈉的攝取足夠時則氯的攝取應該也是足夠的。

5. 鉀:大部分存在細胞內液中,同樣也維持體內的酸鹼平衡、正常的滲透壓以及

水分的保留,鉀離子的排泄也靠腎臟,當血鉀過多時,易呈現心跳不正常、

疲倦、神智不清及呼吸困難等症狀;相反的,低血鉀時,肌肉容易麻痺無力、

心跳加速等。食物中以肉類、肝、杏、梨、香蕉、甘藷及馬鈴薯等含量較多。

6. 硫:身體的硫分布在軟骨、毛髮中,主要存在含硫的胺基酸-胱胺酸及甲硫胺

酸之中,硫也是維生素 B1和生物素的成分之一,有機態的硫才能為身體利用,

無機狀態的硫是無法被人體利用的。

7. 鎂:大部分存在於骨骼及牙齒中,在人體中參與磷酸化反應,與鈣在生理的效

應上相互拮抗,鎂可使肌肉放鬆,故缺鎂時會使人手腳顫抖及神經過敏,飲

食的來源以硬果、全榖、深綠色蔬菜及海產類食品為主。

8. 鐵:在體內以血紅素 (hemoglobin)及肌紅素 (myoglobin)形式存在,負責氧及二

氧化碳的傳遞,在食物中主要以三價鐵形式存在,需要在酸性和還原性物質

存在下,形成二價鐵形式,才有助於人體的吸收,而食物中的鐵一般吸收率

低,導致常見鐵缺乏現象,食物中以肉類、豬血與鴨血等含的鐵稱血基質鐵

(heme iron),吸收率較高,同樣身體需求量增加時,其吸收率也會提高。鐵的

缺乏症會造成小球性貧血,故食物的補充,可由深紅色的肉類及肝、腎等增

加攝取。

Page 17: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養概論 01

17

9. 碘:為甲狀腺素 (thyroxine)的主要成分,甲狀腺素會影響身體的基礎代謝率,

缺乏碘時,身體的甲狀腺會產生代償工作,會造成甲狀腺腫大 (goiter)。食物

的來源以海產類食物較多,或是由食鹽中添加碘來提供。

10. 氟:攝取超過 2ppm 會造成斑齒 (mottled teeth),適量可預防蛀牙,在體內存

在於骨骼及牙齒中。

11. 鋅:含鋅較多的食物有肉類、肝、蛋及海產類,鋅在體內參與許多酵素的活

性,如鹼性磷酸酯解酶 (alkaline phosphatase)等,與味蕾的味覺有關,缺鋅時

會有貧血、免疫低下、傷口癒合不佳等現象。

12. 銅:對形成血紅素的過程中,佔重要的地位,所以缺銅時和缺鐵的情形一樣,

會有小球性低血色素的貧血現象。含銅的食物,如內臟類、海魚等。

13. 硒:是血球內酵素-麩胱甘肽過氧化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的重要成分,

即預防過氧化物的產生,避免細胞膜及細胞微粒膜受到氧化破壞,硒主要存

在於榖類、肉類、魚及奶類等。

1-8 國民飲食指標

為推廣均衡的健康飲食觀念,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參考先進國家之飲

食指標建議,並依據我國 2005~2008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檢討修

正「國民飲食指標」。

新版「國民飲食指標」包括 12 項原則:

1. 飲食指南作依據,均衡飲食六類足。

依照每日飲食指南適當選擇搭配。並注意應吃到足夠的蔬菜、水果、全穀、豆

漿、堅果種子及低脂乳製品。

2. 健康體重要確保,熱量攝取應控管。

瞭解自己的健康體重和熱量需求,適量飲食,以維持體重在正常範圍內(身體

質量指數在 18.5~23.9)。

健康體重目標值=[身高(公分) /100] 2×22

Page 18: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18

3. 維持健康多活動,每日至少 30 分。

維持多活動的生活習慣,每日從事動態活動至少 30 分鐘。

4. 母乳營養價值高,哺餵至少六個月。

母乳是嬰兒成長階段無可取代且必須營養素,建議母親應以母乳完全哺餵嬰兒

六個月,之後可同時以母乳及副食品提供嬰兒所需營養素。

5. 全穀根莖當主食,營養升級質更優。

三餐應以全穀為主食,或至少應有 1/3 為全穀類如:糙米、全麥、全蕎麥或雜

糧等。全穀類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對人體健康有保護作用。

6. 太鹹不吃少醃漬,低脂少炸少沾醬。

口味清淡、沾醬酌量。每日鈉攝取量應該限制在 2,400 毫克以下,並於選購包

裝食品時注意營養標示中鈉含量。高熱量密度食物,如油炸與其他高脂高糖

的食物,相同分量就會攝入過多熱量,應盡量少吃。

7. 含糖飲料應避免,多喝開水更健康。

白開水是人體最健康、最經濟的水分來源,應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市售飲料

含糖量高,經常飲用不利於理想體重及血脂肪的控制。從飲料中得到熱量,

易吃不下其他有營養的食物而造成營養不良。

8. 少葷多素少精製,新鮮粗食少加工。

飲食中以植物性食物為優先選擇對健康較為有利,且符合節能減碳之環保原

則。選擇未精製植物性食物,以充分攝取微量營養素與膳食纖維。

9. 購食點餐不過量,分量適中不浪費。

個人飲食任意加大分量,容易造成熱量攝取過多或食物廢棄浪費。購買與製備

餐飲時,應注意分量適中。

10. 當季在地好食材,多樣選食保健康。

當令食材乃最適天候下所生產,營養價值高,且因為盛產,價錢較為便宜,

品質也好。

Page 19: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養概論 01

19

11. 來源標示要注意,衛生安全才能吃。

食物製備過程應注意清潔衛生,貯存與烹調。購買食物應注意食物來源、食

品標示及有效日期

12. 若要飲酒不過量,懷孕絕對不喝酒。

若飲酒,女性每日不宜超過 1 杯(每日酒精 10 公克),男性不宜超過 2 杯。

但懷孕期間絕對不可飲酒。

有關營養與健康參考資料可查詢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頁:

http://consumer.fd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3

Page 20: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 養概論 - wun-ching.com.t · 素較少,未消化的乳糖被腸管微生物代謝成酸,刺激腸管蠕動引起拉肚子, 這種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