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绝非“法律白条” -...

1
社址: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北里西区22号(南区)邮政编码: 100062 法院公告咨询:( 010 67550885\6\7 广告咨询:( 010 67550870 广告传真:( 010 67195418 广告发布登记: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09号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今日八版零售:每份0.9元 印刷: 4 4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总编室主办 责任编辑 许聪 4 4 [综合新闻] 新闻热线( 010 67550900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法院判决绝非“法律白条” —延安中院执结一起时间跨度近 20 年欠薪案 本报记者 贾明会 本报通讯员 法行基层 法行基层好新闻竞赛 好新闻竞赛 为加强法院干警职业安全与防范教育,5 月 8 日晚,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 法院邀请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业医疗团队来院开展“安全教育月”第一 期活动—紧急情况下心肺复苏及创伤现场急救知识讲座及演示。图为该院法官 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心肺复苏。 本报记者 余建华 本报通讯员 鹿 “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 理:法院判决绝非‘法律白条’,只 要‘老赖’有财产,执行法官总有办 法把钱要回来。”在陕西省延安市中 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王书义说。 这是一段艰辛的讨债路,时间跨 度将近 20 年。 讨不回的工程款 1997 年,河南项城人王书义作 为河南一建筑公司下属分公司负责 人,带领农民工在陕西省延安市子 长县承包西气东输工程,承包了其 中的维修间、消防泵房等 19 项建筑 项目。但工程结束验收后,项目方 某国家级建设公司(以下简称建设 公司)既不愿意及时进行工程结 算,更不愿意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 程款。 在王书义的脑子里,“欠债还 钱”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有些人就 是不按规矩办事。 一开始,建设公司主管工程结算 的负责人在电话里还能以礼相待,但 一涉及实质性问题就互相搪塞和推 诿,这样的软对策让王书义一时无计 可施。 看来打电话不能解决问题,只能 当面讨个说法了。 1998 年开始,王书义放弃了其 他工程,放弃了所有节假日,成为讨薪 “专业户”。 “不是在去讨薪的路上,就是在被 执行人的工地上苦苦等候;没有时间概 念,只抱着一个信念,那就是不能看着 179 名为我干活的农民工无法养家糊 口”。王书义说。 被执行人的工地搬迁到哪里,倔 强而坚强的王书义就跟进到哪里。新 疆、内蒙古、山西……都留下了他的 足迹。对方先后更换了六茬儿负责 人,他就与每位负责人周旋到对方厌 烦为止。过几天再去找、再去要,总 想以自己的真诚和面临的困境打动对 方,但总是无功而返。 王书义向记者透漏:在将近 20 的讨薪时间里,他不得不卖掉自己的 车子、房子,用来支付拖欠的农民工 工资。为了省钱,不得不啃馒头就自 来水,晚上睡大马路,甚至连一元钱 的公交车都舍不得坐。他用双脚来丈 量着实现愿望的距离,但似乎难以看 到目标。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从一个 40 多岁的阳刚中年人,变成一个身患 心脏病的年近古稀之人;自己的老伴 因为得不到及时照顾,也不幸患上癌 症…… “我从 1998 年开始讨要工程款,没 想到要了快 20 年。艰难的讨薪路让我 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如果再要不回 来,我就是死也不会瞑目的……” 68 岁的王书义哭诉道。 执行法官的智勇 在历经磨难依然看不到希望时,王 书义终于被迫走上了诉讼维权之路。 2015 12 12 日,延安市中级人 民法院判决建设公司 15 日内一次性清 偿拖欠王书义的工程款及利息等 255 元。2016 8 16 日,陕西省高级人 民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 决。 但让王书义没有想到的是,建设公 司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拖欠的工程款依 然迟迟不予支付。2017 2 8 日,王 书义向延安中院申请强制执行。 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急 当事人之所急,当即予以受理,及时 询问申请人具体情况,因案制宜制定 了多套执行方案。当通过网络查询得 知被执行人在陕西省境内并无可供执 行的财产时,执行法官没有采取简单 的委托执行方法,果断决定赴异地强 制执行。当执行法官查明被执行人在 沧州的两个银行分别有存款 17.4 万元 38 万元时,执行庭法官带领法警及 时赶赴河北沧州,直接将上述款项全 部划拨,当即交还给王书义以解其燃 眉之急。 初战告捷,但距离全部执行到位 还有很大差距。 4 1 日,执行法官再次监控到 被执行人在某银行有存款 1600 余万 元,但等到清明节假后上班实施冻结 时,发现该笔款项已被提走。为了惩 戒被执行人的抗法行为,延安中院遂 依法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 作出罚款 60 万元的决定。 4 26 日,延安中院执行庭法官 再次赶赴河北执行,但被执行人经常 发生交易的多个账户名下几乎没有余 额,案件执行再次陷入困境。执行法 官改变思路,从该公司纳税账号入 手,从交易明细中查找与之频繁发生 交易的账户,定点临柜查询,最终在 锁定的两个银行账户中查询到上千万 存款,发出协助法律文书后依法划拨 了被执行人应支付的执行案款。 至此, 通过延安市中级法院执 行法官的精心策划和不懈努力,行程 8000 多公里,历时 2 个多月,255 元的执行款全部执行到位,对被执行 人的 60 万元罚款也执行完毕。 5 9 日,王书义专程从河南赶 到延安中院,从执行庭法官手中接过 拖欠的剩余工程欠款支票后热泪盈 眶,发自内心地对执行法官说出了本 文开头的话。 本报讯 (记者 杨叔朋 通讯 晋晓兵 5 18 日,辽宁省大连 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 布从即日起正式施行律师代理申诉制 度。据了解,律师代理申诉是指当事 人对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民事、行 政、执行等判决、裁定、调解书不服 提出申诉,由律师通过接待当事人、 听取申诉请求、进行释法析理、提出 意见和建议、代理申诉等方式,引导 当事人依法表达诉求,实现申诉程序 法治化的法律服务活动。 为确保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顺利 施行,大连中院经过多方调研论证, 于去年 12 21 日联合大连市司法 局、大连市律师协会发布了《关于实 行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若干规定(试 行) 》(以 下 简 称 《规 定》)。《规 定》明确,大连中院要建立网上信息 联络平台,实现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 机构、律师协会信息共享、网络互 通,并为代理申诉律师提供必要的办 公设施和工作便利;市司法局负责代 理申诉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管理和 考核评价,并指导市律师协会分别建 立申诉律师事务所信息库和代理申诉 律师信息库;市律师协会负责律师代 理申诉的专门培训、集中研讨、案件 指导等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律师代理 申诉制度自 5 1 日起已在大连中院 试运行。据大连市律师协会负责人介 绍,每天会有两名律师来到法院信访 大厅开展工作,对于来访群众的诉 求,值班律师认为原判正确或虽有 瑕疵但不足以改判的,认真释明法 律,晓以利害,促使申诉人服判息 诉或引导其寻求其他救济渠道;认 为原审存在误判可能的,告知可以 委托值班律所或其他律所代理申 诉,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协助申 诉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大连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律 师代理申诉制度试运行以来,代理 申诉律师在来访接待、案件评析和 化解疏导等方面已凸显出积极作 用,得到了不少来访群众的认可。 下一步,大连中院将因地制宜、因 案而异,切实从源头预防、过程化 解、申诉代理、末端处置等环节开 展工作,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律 师代理申诉工作模式。 将涉诉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大连中院正式施行律师代理申诉制度 上接第一版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 要把解决执行难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 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积极部署推 动,进一步形成“党委领导、政法 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 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 与”的执行难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格 局。要高度重视党政机关履行人民 法院生效裁判工作,对拒不履行生 效裁判确定义务的,依纪依法追究 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相关人员的 责任。加大对公职人员为失信被执 行人的信用惩戒力度,纪检监察部 门要依法依规追究其党纪政纪责 任,组织人事部门要对其在任职提 拔、晋级晋升等方面予以限制,失 信被执行人为领导成员的,其所在 单位不得参评文明单位。把领导干 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 的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检查内容 和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决查处 领导干部干预执行工作、插手具体执 行案件的行为。 上接第一版 “人工智能+”打造诉 讼服务升级版 “您好,您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进 行立案。”当记者走进上海市浦东新区 人民法院近 600 平方米的诉讼服务中心 时,一位法院工作人员正在耐心引导当 事人。在这家全国收案数排名第一的法 院里,记者并没有看到人声鼎沸的场 面,出乎意料的是,律师和当事人神色 平静,秩序井然地等待着立案。 “从去年 4 月份开始,我们每个月 有 50% 的 立 案 案 件 都 是 通 过 网 上 、 ATM机自助、二维码等立案方式解决 的。每个案件平均立案时间只有 15 分 钟。”浦东新区法院立案庭庭长童凌对 记者说。 快速、有效、让群众对于法院的司 法改革和技术创新有更多的获得感,这 是人工智能给上海法院诉讼服务工作带 来的新变化。 为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 路”,近年来,上海法院连续打造了三 张具有上海特色的诉讼服务“名 片”—上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上海 12368诉讼服务平台、上海法院律师服 务平台。 其中,上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采用 “互联网+人工智能+诉讼服务中心”模 式,通过开发完善电子导诉软件、推广 自助立案及扫码立案等智能化创新服务 模式、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全面配 备查询打印一体机等智能化设备等措 施,形成了具有登记立案、导诉分流、 法律援助等 20 余个服务窗口和网上立 案、网上查询、网上拍卖、网上调解等 30余项智能服务为一体的诉讼服务体 系,有效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问累、 跑累。 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智能平 台则是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 的 “ 升 级 版 ”。 2013 年 12 月 , 上 海 法 院成立了全国首家12368综合诉讼服 务平台—上海法院 12368 诉讼服务平 台。启用以来,平台累计提供诉讼服务 428 万次,日均服务达到 3000 余次,群 众满意率达 99%。2014 年 7 月,最高人 民法院将 12368 诉讼服务平台在全国法 院予以推广。2015 年 7 月,上海法院的 12368平台获得中国科学院电子政务理 事会颁发的“互联网+诉讼服务”专项 成果奖。 今年伊始,上海高院在“互联 网+”诉讼服务的基础上,与科大讯飞 等公司合作,将“人工智能”植入平 台,将平台升级为 12368 诉讼服务智能 平台。 “我们开发了诉讼咨询、案件信息 查询、法院信息查询、联系法官、意 见建议等五项智能诉讼服务功能,前 三项功能已上线运行,另两项功能也 即将开通。”上海高院立案庭副庭长罗 健豪说。 据悉,该智能平台于今年 4 月至 5 月 16 日进行了在线试运行,在此期间 提供各类诉讼服务3375次,平台答复 正确率始终高于80%,甚至可超越 90%。目前平台可以做到 24 小时提供热 线诉讼服务,既节约了人力,又提高了 法院服务质量和效率。 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是上海法院 于2014年为律师量身打造的全国首个 专门为律师服务的平台。目前,该平台 能为律师提供网上立案、网上缴费、庭 审排期自动避让、关联案件自动推送等 5 大类 24 项智能化服务,极大方便了律 师执业。截至 2017 年 4 月,上海从事诉 讼业务的1400余家律师事务所已全部 使用该平台,平台访问量累计 281 万人 次,日均3300多人次,通过互联网网 上立案 7.69 万件,律师足不出户即可完 成立案。2016 年10 月,该平台被中国 科学院电子政务理事会评为“政府网站 网上办事类精品栏目”。 “人工智能+”让未来 法院更智慧 “人工智能带给法院的变化是巨大 的。”曹红星敲击着键盘,为记者演示 上海法院官网上列明的 11 个极具特色 的司法公开服务平台。 截至今年一季度,这些平台共向社 会公开了 112 个方面 830 个信息项,累 计发布信息 2 亿条,日均访问量 3 万人 次。2017 年 3 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网在中国优秀“互联网+政法服务”平 台综合影响力评估中,被评为“2016 年度中国优秀政法网站”。 “‘人工智能+’让法院实现了司 法决策科学化、精确化,大大提升了 司法决策水平。”上海高院研究室主 任、上海高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 新告诉记者,由于加入了人工智能技 术,目前上海法院已建立了案件审判 态势、金融审判、执行工作等 6 个大 数据智能分析分平台,大大提升了数 据分析处理能力、知识发现能力和辅 助决策能力。 为进一步适应“人工智能+”司法 分析对人才智力的新要求,上海法院 还整合了三级法院的司法智力资源, 借力上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究力 量,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法院新型司法 智库—上海高院发展研究中心,充分 发挥司法智库的“思想库”和“智囊 团”作用。 人工智能,时不我待。目前,上海 高院已制定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 数 据 法 院 ” 建 设 规 划 (2017- 2019)》,上海法院“人工智能+”时 代已来临。 上接第一版 以情感人案结事了 “高法官,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你 们这样体谅我,帮助我,我一定按照还 款计划抓紧还清这笔钱。”3月19日, 家住和县西埠镇的陈吉祥握住执行法官 高雄的手,感动地说。 两年前,陈吉祥为发展农业养殖, 在和县一家金融机构贷款 3 万元。由于 市场行情波动大,陈吉祥亏了本。在此 期间,本就身体羸弱的陈吉祥又被查出 患有癌症,家境陷入困境并被纳入了低 保对象。 因贷款逾期未还,这起借款纠纷经 审理判决后很快进入执行程序。高雄通 过司法查控平台查询到陈吉祥有一张银 行卡里存有7000余元,便予以冻结并 准备扣划。此时,陈吉祥正好将从亲朋 好友处筹借来的 1 万余元又存入了这张 银行卡,准备去南京的医院治病。 在1.7万余元被扣划到法院账户 后,陈吉祥来到法院,向高雄陈述自己 目前的困难处境。高雄经走访了解,证 实了他的说法。 为妥善执结该案,高雄一方面向申 请执行人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让金融机 构理解陈吉祥的困境;一方面要求陈吉 祥制定可行的分期还款计划,并先行给 付部分款项。最终,申请执行人与陈吉 祥达成执行和解协议,陈吉祥先行给付 7000元,余款及利息在两年内分批兑 现完毕。 “法院把借来治病的钱给我留下 了,我怎么也要把欠款早日还上。”陈 吉祥表示。 “要想顺利解决这类特殊的执行案 件,就应将调解贯穿于过程的始终,通 过多做工作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 议,注重执行案件的实质性解决。”高 雄说。 和县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坚持说服 教育与适用强制措施相结合,耐心对被 执行人进行释法析理,做到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特别是对生活贫困的被执行 人,执行法官充分考虑被执行人的现实 处境,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努力促 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去年以来,该院用柔性手段化解 38起案件,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 目标。 惩治失信毫不手软 “执行难,难就难在规避执行的人 多,查人找物难、财产变现难,所以 我们要求对有能力却不履行生效判决 义务的被执行人决不手软,要依法用 足一切执行手段,让他们体会到一案 失信、处处受限,认识到个人信用是 何等重要。”和县法院副院长尹仁华 说。 和县经济开发区一家电子公司的方 老板就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 方某分别向黄某、顾某借款 200 余 万元,用于企业经营,逾期未还款。黄 某、顾某将其诉至和县法院。诉讼中双 方达成了调解协议,但方某出尔反尔, 未按约定的时间还款。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官组织双 方进行了两次和解,但方某仍未全部履 行法律义务,法院依法将他纳入了失信 被执行人名单。同时方某也被取消了县 政协委员候选人资格。 方某懊悔不已。“别说政协委员 了,现在出门我连飞机、高铁都坐不 了。我正在想方设法尽快把所有的借款 本息还清。” 为压缩“老赖”的生存空间,促使 他们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和县法院专门 在法院门口面向闹市区的方向设置了 LED大屏幕,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 照片和相关信息。去年至今,已发布失 信被执行人信息1033人次,对“老 赖”们造成社会舆论压力。不少被执行 人主动前来法院缴清欠款。 铁腕手段攻克难案 “我常年在外,春节都不敢回家, 这次打算回来过个元宵节就走,没想到 还是给你们抓到了。”今年2月10日早 上,被执行人张某在家中被法官逮个正 着。 1997 年 4 月,王某与张某合伙经营 吸砂泵。当年 6 月,清算账目时,张某 向王某出具了一张 1.25 万元的欠条,但 到期未还。王某起诉,法院判决。一收 到判决书,张某就离家外出打工,一直 杳无音信,家中也无财产可供执行。多 年来,执行干警多次寻找,均未找到张 某的下落。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元宵 节,当接到申请执行人电话告知张某回 家来了,执行法官立即出发,将他堵在 家中。 “债务发生了就得想办法还,你再 躲,今天将依法司法拘留你。”法官赵 晓军向张某亮出手铐。 看到法官动真格,张某当场兑现了 执行款,感叹道:“躲了快二十年都躲 不掉,赖账的日子也不好过,逢年过节 都不敢回家,还是把钱还上心里踏实。” “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 难”的号令下达后,和县法院对所有未 执结的积案按区域、乡镇进行梳理,分 门别类,因案施策,查找被执行人下落 和财产线索。通过“秋风扫赖”“春节 会战”等专项执行活动,努力实现应执 尽执。 “经常有被执行人认为,拒不履行 法律义务,最多去拘留所待几天就能 出来,其实不然。”该院执行局局长傅 礼龙说,“对那些采取限制高消费、罚 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不履行义 务,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失信被执 行人,我们充分运用刑罚手段,依法 严厉打击。” 2015 年 初 , 和 县 法 院 与 县 检 察 院、公安局联合出台执行工作联动机 制,形成有效打击拒执犯罪的合力。至 今,和县法院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 执犯罪案件 5 件 5 人,全部依法判处刑 罚。通过广泛宣传,在全县形成打击拒 执犯罪的社会氛围,敦促“老赖”们主 动履行法律义务。 上接第一版 江必新强调,对法治人才素养内 涵的理解,需要兼顾普遍性与特殊 性,可分别从作为一名公民,到一名 公务员,再到一名法治人才的三个层 次来把握。对法治人才尤其是司法人 才而言,具体要关注十个方面基本素 养的培育。一是对法、法治及法与社 会存在关系的理性而深刻的认识;二 是对公平正义与法治精神的精确把 握和执着追求;三是对所有诉讼当 事人的平等对待及对其权利的高度 珍惜;四是对事实认定的审慎态度 和证明事实状态技能的娴熟运用; 五是对法律规范精神的实质把握以 及熟练运用诚挚解释法律规范的科 学方法;六是对法律程序的实质性遵 守和正当程序的坚守;七是对自由裁 量权和判断余地的合理正当运用以及 对滥用权力的警惕与戒备;八是对法 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以及最大 限度实现的不懈追求;九是对法律伦 理底线尤其是廉洁底线的严防死守; 十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及对诉讼 当事人的悲悯情怀。 江必新强调,法治人才的培养面 临着一系列路径选择,需要把握好十 个方面重要关系。一是把握好职业伦 理与职业技能的关系;二是把握好合 法性与合目的性的关系;三是把握好 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关系;四是 把握好个案正义与制度正义的关 系;五是把握好法律价值与社会价 值的关系;六是把握好个人智识与 社会共识的关系;七是把握好典型 与非典型(即抽象的法律规范与具 体个案)的关系;八是把握好经验 与逻辑的关系;九是把握好司法被 动性与能动性的关系;十是把握好 司法裁判的合法性与可接受性的关 系。他进一步强调,创新法治人才 培养机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 动,注重品德与法学的互进,注重 知识与能力的互长,注重资源与优 势的互补,注重实务与教学的互助, 注重交流与合作的互往。 江必新表示,感谢与会代表对第 三巡回法庭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与会 代表从不同角度对法治人才的基本素 养进行了阐述,交流了培养法治人才 的经验,许多做法具有可复制可推广 的价值,对三巡法官们培养好法律实 习生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将认真梳 理、归纳、研究与会代表提出的意见 建议,进一步共同创新法治人才培养 机制,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人力 支持和智力支撑。 研讨会上,第三巡回法庭与参会 的华东地区 12 所法学院 (校) 签署 了合作协议书,并接收了首批 23 名 法律实习生入驻。研讨会由第三巡回 法庭分党组副书记、副庭长王旭光主 持,12所法学院(校)负责人,第 三巡回法庭分党组成员、副庭长虞政 平、全体主审法官、综合办主任、诉 讼服务中心主任参加研讨并发言。 坚持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 推动理论联系实际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刚柔相济 多元克难 从“互联网+”迈入“人工智能+”新时代 全省各地各部门支持法院解决执行难

Transcript of 法院判决绝非“法律白条” -...

Page 1: 法院判决绝非“法律白条” - chinacourt.orgrmfyb.chinacourt.org/paper/images/2017-05/21/04/...2004/05/21  · 社址: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北里西区22号(南区)邮政编码:100062

社址: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北里西区22号(南区)邮政编码:100062 法院公告咨询:(010)67550885\6\7 广告咨询:(010)67550870 广告传真:(010)67195418 广告发布登记: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09号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今日八版 零售:每份0.9元 印刷:

44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总编室主办 责任编辑 许 聪

[综合新闻]44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版

[综合新闻]新闻热线(010)67550900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法院判决绝非“法律白条”——延安中院执结一起时间跨度近20年欠薪案

本报记者 贾明会 本报通讯员 王 静

““法行基层法行基层””好新闻竞赛好新闻竞赛

为加强法院干警职业安全与防范教育,5月8日晚,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邀请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业医疗团队来院开展“安全教育月”第一期活动——紧急情况下心肺复苏及创伤现场急救知识讲座及演示。图为该院法官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心肺复苏。

本报记者 余建华 本报通讯员 鹿 轩 摄

“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法院判决绝非 ‘法律白条’,只要‘老赖’有财产,执行法官总有办法把钱要回来。”在陕西省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王书义说。

这是一段艰辛的讨债路,时间跨度将近20年。

讨不回的工程款

1997 年,河南项城人王书义作为河南一建筑公司下属分公司负责人,带领农民工在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承包西气东输工程,承包了其中的维修间、消防泵房等 19 项建筑项目。但工程结束验收后,项目方某国家级建设公司 (以下简称建设公司) 既不愿意及时进行工程结算,更不愿意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

在王书义的脑子里,“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有些人就是不按规矩办事。

一开始,建设公司主管工程结算的负责人在电话里还能以礼相待,但一涉及实质性问题就互相搪塞和推诿,这样的软对策让王书义一时无计可施。

看来打电话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当面讨个说法了。

从 1998 年开始,王书义放弃了其他工程,放弃了所有节假日,成为讨薪

“专业户”。“不是在去讨薪的路上,就是在被

执行人的工地上苦苦等候;没有时间概念,只抱着一个信念,那就是不能看着179 名为我干活的农民工无法养家糊口”。王书义说。

被执行人的工地搬迁到哪里,倔强而坚强的王书义就跟进到哪里。新疆、内蒙古、山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对方先后更换了六茬儿负责人,他就与每位负责人周旋到对方厌烦为止。过几天再去找、再去要,总想以自己的真诚和面临的困境打动对方,但总是无功而返。

王书义向记者透漏:在将近 20 年的讨薪时间里,他不得不卖掉自己的车子、房子,用来支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为了省钱,不得不啃馒头就自来水,晚上睡大马路,甚至连一元钱的公交车都舍不得坐。他用双脚来丈量着实现愿望的距离,但似乎难以看到目标。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从一个40 多岁的阳刚中年人,变成一个身患心脏病的年近古稀之人;自己的老伴因为得不到及时照顾,也不幸患上癌症……

“我从 1998年开始讨要工程款,没想到要了快 20 年。艰难的讨薪路让我

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如果再要不回来,我就是死也不会瞑目的……” 68岁的王书义哭诉道。

执行法官的智勇

在历经磨难依然看不到希望时,王书义终于被迫走上了诉讼维权之路。

2015年 12月 12日,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建设公司 15 日内一次性清偿拖欠王书义的工程款及利息等255万元。2016 年 8 月 16 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但让王书义没有想到的是,建设公司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拖欠的工程款依然迟迟不予支付。2017年 2月 8日,王书义向延安中院申请强制执行。

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急当事人之所急,当即予以受理,及时询问申请人具体情况,因案制宜制定了多套执行方案。当通过网络查询得知被执行人在陕西省境内并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时,执行法官没有采取简单的委托执行方法,果断决定赴异地强制执行。当执行法官查明被执行人在沧州的两个银行分别有存款 17.4 万元和 38 万元时,执行庭法官带领法警及时赶赴河北沧州,直接将上述款项全部划拨,当即交还给王书义以解其燃

眉之急。初战告捷,但距离全部执行到位

还有很大差距。4月 1日,执行法官再次监控到

被执行人在某银行有存款 1600 余万元,但等到清明节假后上班实施冻结时,发现该笔款项已被提走。为了惩戒被执行人的抗法行为,延安中院遂依法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作出罚款60万元的决定。

4月26日,延安中院执行庭法官再次赶赴河北执行,但被执行人经常发生交易的多个账户名下几乎没有余额,案件执行再次陷入困境。执行法官改变思路,从该公司纳税账号入手,从交易明细中查找与之频繁发生交易的账户,定点临柜查询,最终在锁定的两个银行账户中查询到上千万存款,发出协助法律文书后依法划拨了被执行人应支付的执行案款。

至此, 通过延安市中级法院执行法官的精心策划和不懈努力,行程8000多公里,历时 2个多月,255万元的执行款全部执行到位,对被执行人的60万元罚款也执行完毕。

5月 9日,王书义专程从河南赶到延安中院,从执行庭法官手中接过拖欠的剩余工程欠款支票后热泪盈眶,发自内心地对执行法官说出了本文开头的话。

本报讯 (记者 杨叔朋 通讯员 晋晓兵) 5月18日,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即日起正式施行律师代理申诉制度。据了解,律师代理申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判决、裁定、调解书不服提出申诉,由律师通过接待当事人、听取申诉请求、进行释法析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代理申诉等方式,引导当事人依法表达诉求,实现申诉程序法治化的法律服务活动。

为确保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顺利施行,大连中院经过多方调研论证,于去年 12 月 21 日联合大连市司法局、大连市律师协会发布了《关于实行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 《规定》)。《规定》明确,大连中院要建立网上信息联络平台,实现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机构、律师协会信息共享、网络互通,并为代理申诉律师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和工作便利;市司法局负责代理申诉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并指导市律师协会分别建立申诉律师事务所信息库和代理申诉

律师信息库;市律师协会负责律师代理申诉的专门培训、集中研讨、案件指导等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律师代理申诉制度自 5月 1日起已在大连中院试运行。据大连市律师协会负责人介绍,每天会有两名律师来到法院信访大厅开展工作,对于来访群众的诉求,值班律师认为原判正确或虽有瑕疵但不足以改判的,认真释明法律,晓以利害,促使申诉人服判息诉或引导其寻求其他救济渠道;认为原审存在误判可能的,告知可以委托值班律所或其他律所代理申诉,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协助申诉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大连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律师代理申诉制度试运行以来,代理申诉律师在来访接待、案件评析和化解疏导等方面已凸显出积极作用,得到了不少来访群众的认可。下一步,大连中院将因地制宜、因案而异,切实从源头预防、过程化解、申诉代理、末端处置等环节开展工作,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律师代理申诉工作模式。

将涉诉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大连中院正式施行律师代理申诉制度

⇨⇨上接第一版《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

要把解决执行难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积极部署推动,进一步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执行难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格局。要高度重视党政机关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工作,对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确定义务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相关人员的

责任。加大对公职人员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力度,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法依规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组织人事部门要对其在任职提拔、晋级晋升等方面予以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为领导成员的,其所在单位不得参评文明单位。把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检查内容和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决查处领导干部干预执行工作、插手具体执行案件的行为。

⇨⇨上接第一版

“人工智能+”打造诉讼服务升级版

“您好,您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进行立案。”当记者走进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近600平方米的诉讼服务中心时,一位法院工作人员正在耐心引导当事人。在这家全国收案数排名第一的法院里,记者并没有看到人声鼎沸的场面,出乎意料的是,律师和当事人神色平静,秩序井然地等待着立案。

“从去年 4 月份开始,我们每个月有 50% 的 立 案 案 件 都 是 通 过 网 上 、ATM机自助、二维码等立案方式解决的。每个案件平均立案时间只有 15 分钟。”浦东新区法院立案庭庭长童凌对记者说。

快速、有效、让群众对于法院的司法改革和技术创新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是人工智能给上海法院诉讼服务工作带来的新变化。

为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近年来,上海法院连续打造了三张 具 有 上 海 特 色 的 诉 讼 服 务 “ 名片”——上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上海12368诉讼服务平台、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

其中,上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采用“互联网+人工智能+诉讼服务中心”模式,通过开发完善电子导诉软件、推广自助立案及扫码立案等智能化创新服务

模式、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全面配备查询打印一体机等智能化设备等措施,形成了具有登记立案、导诉分流、法律援助等 20 余个服务窗口和网上立案、网上查询、网上拍卖、网上调解等30 余项智能服务为一体的诉讼服务体系,有效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问累、跑累。

上海法院 12368 诉讼服务智能平台则是上海法院 12368 诉讼服务平台的“升级版”。2013 年 12 月,上海法院成立了全国首家 12368 综合诉讼服务平台——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启用以来,平台累计提供诉讼服务428万次,日均服务达到3000余次,群众满意率达99%。2014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将12368诉讼服务平台在全国法院予以推广。2015年7月,上海法院的12368平台获得中国科学院电子政务理事会颁发的“互联网+诉讼服务”专项成果奖。

今年伊始,上海高院在“互联网+”诉讼服务的基础上,与科大讯飞等公司合作,将“人工智能”植入平台,将平台升级为12368诉讼服务智能平台。

“我们开发了诉讼咨询、案件信息查询、法院信息查询、联系法官、意见建议等五项智能诉讼服务功能,前

三项功能已上线运行,另两项功能也即将开通。”上海高院立案庭副庭长罗健豪说。

据悉,该智能平台于今年4月至5月 16 日进行了在线试运行,在此期间提供各类诉讼服务 3375 次,平台答复正确率始终高于 80%,甚至可超越90%。目前平台可以做到24小时提供热线诉讼服务,既节约了人力,又提高了法院服务质量和效率。

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是上海法院于 2014 年为律师量身打造的全国首个专门为律师服务的平台。目前,该平台能为律师提供网上立案、网上缴费、庭审排期自动避让、关联案件自动推送等5大类24项智能化服务,极大方便了律师执业。截至2017年4月,上海从事诉讼业务的 1400 余家律师事务所已全部使用该平台,平台访问量累计281万人次,日均 3300 多人次,通过互联网网上立案7.69万件,律师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立案。2016 年10月,该平台被中国科学院电子政务理事会评为“政府网站网上办事类精品栏目”。

“人工智能+”让未来法院更智慧

“人工智能带给法院的变化是巨大

的。”曹红星敲击着键盘,为记者演示上海法院官网上列明的 11 个极具特色的司法公开服务平台。

截至今年一季度,这些平台共向社会公开了112个方面830个信息项,累计发布信息2亿条,日均访问量3万人次。2017年3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网在中国优秀“互联网+政法服务”平台综合影响力评估中,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优秀政法网站”。

“‘人工智能+’让法院实现了司法决策科学化、精确化,大大提升了司法决策水平。”上海高院研究室主任、上海高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新告诉记者,由于加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上海法院已建立了案件审判态势、金融审判、执行工作等 6 个大数据智能分析分平台,大大提升了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知识发现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

为进一步适应“人工智能+”司法分析对人才智力的新要求,上海法院还整合了三级法院的司法智力资源,借力上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究力量,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法院新型司法智库——上海高院发展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司法智库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人工智能,时不我待。目前,上海高院已制定了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 数 据 法 院 ” 建 设 规 划 (2017-2019)》,上海法院“人工智能+”时代已来临。

⇨⇨上接第一版

以情感人案结事了

“高法官,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你们这样体谅我,帮助我,我一定按照还款计划抓紧还清这笔钱。”3 月 19 日,家住和县西埠镇的陈吉祥握住执行法官高雄的手,感动地说。

两年前,陈吉祥为发展农业养殖,在和县一家金融机构贷款3万元。由于市场行情波动大,陈吉祥亏了本。在此期间,本就身体羸弱的陈吉祥又被查出患有癌症,家境陷入困境并被纳入了低保对象。

因贷款逾期未还,这起借款纠纷经审理判决后很快进入执行程序。高雄通过司法查控平台查询到陈吉祥有一张银行卡里存有 7000 余元,便予以冻结并准备扣划。此时,陈吉祥正好将从亲朋好友处筹借来的1万余元又存入了这张银行卡,准备去南京的医院治病。

在 1.7 万余元被扣划到法院账户后,陈吉祥来到法院,向高雄陈述自己目前的困难处境。高雄经走访了解,证实了他的说法。

为妥善执结该案,高雄一方面向申请执行人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让金融机构理解陈吉祥的困境;一方面要求陈吉祥制定可行的分期还款计划,并先行给付部分款项。最终,申请执行人与陈吉祥达成执行和解协议,陈吉祥先行给付7000 元,余款及利息在两年内分批兑现完毕。

“法院把借来治病的钱给我留下了,我怎么也要把欠款早日还上。”陈

吉祥表示。“要想顺利解决这类特殊的执行案

件,就应将调解贯穿于过程的始终,通过多做工作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注重执行案件的实质性解决。”高雄说。

和县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坚持说服教育与适用强制措施相结合,耐心对被执行人进行释法析理,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特别是对生活贫困的被执行人,执行法官充分考虑被执行人的现实处境,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努力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去年以来,该院用柔性手段化解38 起案件,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

惩治失信毫不手软

“执行难,难就难在规避执行的人多,查人找物难、财产变现难,所以我们要求对有能力却不履行生效判决义务的被执行人决不手软,要依法用足一切执行手段,让他们体会到一案失信、处处受限,认识到个人信用是何等重要。”和县法院副院长尹仁华说。

和县经济开发区一家电子公司的方老板就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

方某分别向黄某、顾某借款200余万元,用于企业经营,逾期未还款。黄某、顾某将其诉至和县法院。诉讼中双

方达成了调解协议,但方某出尔反尔,未按约定的时间还款。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官组织双方进行了两次和解,但方某仍未全部履行法律义务,法院依法将他纳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同时方某也被取消了县政协委员候选人资格。

方某懊悔不已。“别说政协委员了,现在出门我连飞机、高铁都坐不了。我正在想方设法尽快把所有的借款本息还清。”

为压缩“老赖”的生存空间,促使他们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和县法院专门在法院门口面向闹市区的方向设置了LED 大屏幕,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照片和相关信息。去年至今,已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 1033 人次,对“老赖”们造成社会舆论压力。不少被执行人主动前来法院缴清欠款。

铁腕手段攻克难案

“我常年在外,春节都不敢回家,这次打算回来过个元宵节就走,没想到还是给你们抓到了。”今年2月10日早上,被执行人张某在家中被法官逮个正着。

1997年4月,王某与张某合伙经营吸砂泵。当年6月,清算账目时,张某向王某出具了一张1.25万元的欠条,但到期未还。王某起诉,法院判决。一收到判决书,张某就离家外出打工,一直

杳无音信,家中也无财产可供执行。多年来,执行干警多次寻找,均未找到张某的下落。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元宵节,当接到申请执行人电话告知张某回家来了,执行法官立即出发,将他堵在家中。

“债务发生了就得想办法还,你再躲,今天将依法司法拘留你。”法官赵晓军向张某亮出手铐。

看到法官动真格,张某当场兑现了执行款,感叹道:“躲了快二十年都躲不掉,赖账的日子也不好过,逢年过节都不敢回家,还是把钱还上心里踏实。”

“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号令下达后,和县法院对所有未执结的积案按区域、乡镇进行梳理,分门别类,因案施策,查找被执行人下落和财产线索。通过“秋风扫赖”“春节会战”等专项执行活动,努力实现应执尽执。

“经常有被执行人认为,拒不履行法律义务,最多去拘留所待几天就能出来,其实不然。”该院执行局局长傅礼龙说,“对那些采取限制高消费、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不履行义务,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失信被执行人,我们充分运用刑罚手段,依法严厉打击。”

2015 年初,和县法院与县检察院、公安局联合出台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形成有效打击拒执犯罪的合力。至今,和县法院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执犯罪案件5件5人,全部依法判处刑罚。通过广泛宣传,在全县形成打击拒执犯罪的社会氛围,敦促“老赖”们主动履行法律义务。

⇨⇨上接第一版江必新强调,对法治人才素养内

涵的理解,需要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可分别从作为一名公民,到一名公务员,再到一名法治人才的三个层次来把握。对法治人才尤其是司法人才而言,具体要关注十个方面基本素养的培育。一是对法、法治及法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理性而深刻的认识;二是对公平正义与法治精神的精确把握和执着追求;三是对所有诉讼当事人的平等对待及对其权利的高度珍惜;四是对事实认定的审慎态度和证明事实状态技能的娴熟运用;五是对法律规范精神的实质把握以及熟练运用诚挚解释法律规范的科学方法;六是对法律程序的实质性遵守和正当程序的坚守;七是对自由裁量权和判断余地的合理正当运用以及对滥用权力的警惕与戒备;八是对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以及最大限度实现的不懈追求;九是对法律伦理底线尤其是廉洁底线的严防死守;十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及对诉讼当事人的悲悯情怀。

江必新强调,法治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一系列路径选择,需要把握好十个方面重要关系。一是把握好职业伦理与职业技能的关系;二是把握好合法性与合目的性的关系;三是把握好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关系;四是把握好个案正义与制度正义的关系;五是把握好法律价值与社会价

值的关系;六是把握好个人智识与社会共识的关系;七是把握好典型与非典型 (即抽象的法律规范与具体个案) 的关系;八是把握好经验与逻辑的关系;九是把握好司法被动性与能动性的关系;十是把握好司法裁判的合法性与可接受性的关系。他进一步强调,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注重品德与法学的互进,注重知识与能力的互长,注重资源与优势的互补,注重实务与教学的互助,注重交流与合作的互往。

江必新表示,感谢与会代表对第三巡回法庭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对法治人才的基本素养进行了阐述,交流了培养法治人才的经验,许多做法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对三巡法官们培养好法律实习生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将认真梳理、归纳、研究与会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共同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

研讨会上,第三巡回法庭与参会的华东地区 12 所法学院 (校) 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并接收了首批 23 名法律实习生入驻。研讨会由第三巡回法庭分党组副书记、副庭长王旭光主持,12 所法学院 (校) 负责人,第三巡回法庭分党组成员、副庭长虞政平、全体主审法官、综合办主任、诉讼服务中心主任参加研讨并发言。

坚持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 推动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刚柔相济 多元克难

从“互联网+”迈入“人工智能+”新时代

全省各地各部门支持法院解决执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