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22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与实践教学30年 成果完成人姓名 谢立中 王思斌 杨善华 刘爱玉 佟新 成果完成单位名称 北京大学 成 果 科 类 法学 类 别 代 码 0311 推 荐 序 号 11003 成 果 网 址 http://dean.pku.edu.cn/jxc 3.html 推荐单位名称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推 荐 时 间 2014 3 15

Transcript of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Page 1: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高 等 教 育

国 家 级 教 学 成 果 奖 申 请 书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与实践教学 30 年

成果完成人姓名 谢立中 王思斌 杨善华 刘爱玉 佟新

成果完成单位名称 北京大学

成 果 科 类 法学

类 别 代 码 0311

推 荐 序 号 11003

成 果 网 址 http://dean.pku.edu.cn/jxcgj/11003.html

编 号

推荐单位名称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推 荐 时 间 2014 年 3 月 15 日

Page 2: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填 表 说 明

1.成果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 35 个汉字。

2. 成果科类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 年)》(教高[2012]9 号)的学科门类分类(规范)填写。

综合类成果填其他。

3.成果类别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其中:

ab: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代码

填写。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

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军事学—11,

管理学—12,艺术学-13,其他—14。

c:成果属普通教育填 1,继续教育填 2,其他填 0。

d:成果属本科教育填 1,研究生教育填 2,其他填 0。

4.推荐序号由 5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为推荐单位代码,按照附件 1

《2014 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各推荐单位代码及推荐限额指标》

中各推荐单位代码填写,后三位为推荐单位推荐成果的顺序编号。

5.成果曾获奖励情况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6.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或开始研制的日期;完成时

间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的日期。

7.本申请书统一用 A4纸双面打印,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 4

号字。需签字、盖章处打印或复印无效。

Page 3: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一、 成 果 简 介(可另加附页)

成 果 曾 获 奖 励 情 况

获 奖 时 间 奖项名称 获 奖

等 级 授 奖 部 门

2013 年 9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

新人才培养与实践

教学 30 年

第七届北京市

高等教育教学

成果奖一等奖

北京市教育

委员会

2013年 北京大学第二十一

届挑战杯

团 体 最 高 奖

“王选杯” 北京大学

2012年 北京大学第二十届

挑战杯

团 体 最 高 奖

“王选杯” 北京大学

2012年 “通识教育与大类

平台课建设”

北京大学教学

成果奖一等奖 北京大学

2011年 北京大学第十九届

挑战杯

团 体 最 高 奖

“王选杯” 北京大学

2010年 “社会学基础理论

与应用教学团队”

北京市优秀教

学团队

北京市教育

委员会

2010年 北京大学第十八届

挑战杯 团体一等奖

北京大学

2009年 北京大学第十七届

挑战杯 团体二等奖

北京大学

2009年

北京市级“质量工

程”社会学特色专

北京市级“质

量工程”“特

色 专 业 ” 项

目:特色专业

北京市教育

委员会

2008年 北京大学第十五届

挑战杯 团体三等奖

北京大学

2007年 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社会学本科人

才培养基地 北京大学

2007年 北京大学第十四届

挑战杯 团体一等奖

北京大学

2006年 《城乡社会学》 市级精品课程 北京市教育

委员会

2006年 《民族社会学导

论》

北京市高等教

育精品教材

北京市教育

委员会

2006年 北京大学第十二届

挑战杯 团体二等奖

北京大学

Page 4: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2005年 《民族与社会》 国家级精品课

程 教育部

2004年 “民族社会学课程

建设”

北京市高等教

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

北京市教育

委员会

2004年 “城乡社会学课程

改革”

北京市高等教

育教学成果二

等奖

北京市教育

委员会

成果 起止时间

起始: 1980 年 7 月 实践检验期: 4 年 完成: 2010 年 3 月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不超过 1000 字)

本项目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迅猛的经济社会改革进程中,面

对社会实践对高素质社会学人才的迫切需要和高校在这方面的有限供给

之间的矛盾,研究型大学的社会学专业如何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同时提升

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创新的能力。

社会学在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自 1952 年社会学专业被取

消之后,社会学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在中国中断了近 30年。随着改革

开放进程的逐步展开,我国社会对高素质社会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

但迄今为止我国招收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的高校数量也不多,远不能满足

社会对高素质社会学人才的需要(社会学专业教育恢复重建之初尤为明

显)。这样,提升社会学本科毕业生的素质就成为消除这一人才瓶颈的

途径之一。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自 1980 年恢复重建以来,就一直面对

着这一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适应时代变化,更新教育理

念,探索一条社会学本科学生培养新思路”的学科建设思想指引下,我

们通过探索逐步形成一套了与以“传授现有学科知识、培养常规性实务

工作人才”为特征的传统本科生教学模式有所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培养高

素质的社会学本科人才。这套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一中心、

两结合”即:(1)以培养学生的“双能力”(“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能

Page 5: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力”和“参与社会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中心;(2)研究型教学和实

践型教学有机结合。经过 30年的不断尝试,我们感觉这套教学模式对

于研究型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确实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超过 1000 字)

(1)教学目标: 培养“双能力”。改变以往认为本科生只需掌握已有

学科知识、能从事一般性实务工作即可的传统看法,强调研究型大学的

学生自本科生起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从而能够创新性地解决实

践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

力,通过研究和实践的互动来提高学生的“双能力”。

(2)教学理念:打造研究/实践型教学。一方面,要超越本科生教学止

于传授现有学科知识的做法,将教学过程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过程结

合起来,使教学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要

超越将教学过程限于课堂授课的做法,将课堂授课和实践教学结合起

来,使教学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

(3)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科研过程、实践过程相结合。教学和科研

相结合的具体方式有:将教师的科研成果(问题、资料和观点)揉进课

堂教学;广泛吸收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各

种学术竞赛、推进学术创新等。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具体方式有:一般

课程尽可能设计安排有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安排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

(如计算学分的专门性社会调查实践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各种渠

道在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引下参与志愿服务及其他社会实践等。

(4)教学管理:垂直整合与横向整合相配合。“垂直整合”是指学

校、作为主管的教务部门、院系、班级与教师/学生在创新、实践型人

才培养的理念、规章上的协同配合,以及在研究/实践型教学上的支持

Page 6: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与落实。“横向整合”是指在院系层面上,教学、学工和科研的分管领

导在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上的协调配合。

(5)教学支持:多样化资源建设。一是多方面筹措资金(纵向和横向

课题、社会捐资等)为师生科研和社会实践提供支持;二是编写研究性

教材(不仅概括了本学科目前被公认的知识,而且也包括了本学科近期

最前沿的知识;不仅介绍他人的看法,而且也阐述自己的观点);三是

充分利用学校、地方政府等各方支持积极开辟和建设稳定的科研/实践

基地;四是建立系层面的社会调查中心以及本科生自主管理的社会调查

研究中心等机构,为学生参与社会调研以及培养他们自己从事调查研究

的能力提供试验平台。

3.成果的创新点(不超过 800 字)

(1)教学目标的创新。超越本科教学主要培养掌握本学科常规性知识

的一般性实务工作人才这种传统看法,将培养学生的“双能力”作为教

学目标,强调研究型大学的学生自本科生起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能

力,以此来培养学生创新性地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成为一种具有较高

素质的创新性、实践性人才。

(2)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科研和教

学的密切结合来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以教学和实践的

紧密结合来提升教学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社

会责任感。

(3)教学方式的创新。(a)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把自己的科研成果

揉进教学内容,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和社会现实相对照,既提

Page 7: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升了教学水平,也激发和训练了学生的研究能力;(b)注重研究性教

材的编写(见附件五),使学生通过此类教材的阅读也能获得高水平的

训练;(c)通过吸纳本科生直接参与科研,不仅把研究型教学拓展到

了课堂以外,也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在“以师带徒”的氛围下领略和

践行社会学研究的完整过程;(d)设计安排专门的调查实践课程,使

实践型教学获得更好的时间和资源保障。

(4)教学管理的创新。建构垂直整合与横向整合相结合的教学管理系

统,既充分调动系内外上下左右各方的积极性,也使研究/实践型教学

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能够得到更好的协同配合。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不超过 1000 字) 本教学成果的应用情况:(1)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并

屡获优秀成绩。我们以每年不足 50人的本科招生规模,多次获全校

“挑战杯”比赛团体一等奖,学生个人 10 次获全国“挑战杯”比赛一

等奖和二等奖。如 1990 级本科生项飚因其对“浙江村”的研究而获全

国挑战杯一等奖,从中得到很好的科研训练,日后获得很好的发展(见

附件二、三)。学生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创新能力还表现在他们撰写的论

文在社会学核心期刊上屡屡发表。(2)培养的学生不仅确有很好的研

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既受国内

外高校、研究机构的欢迎,也深受党政部门、企事业等机构的好评。培

养的本科毕业生既有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执教的优秀学者,也有如当当网

总裁李国庆、易车行总裁李斌这样的优秀创业者,以及团中央书记处书

记周长奎这样的优秀行政管理者。(3)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素养

Page 8: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的提升,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如雷洁琼先生主持,王思斌和谢

立中做召集人的北京市八五课题即吸纳了本科生参与,其共同完成的成

果《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

奖。刘爱玉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带动了约 60个本科生参与,

1999 级本科生田耕等利用课题资料撰写的论文获校“挑战杯”比赛二

等奖,课题最终成果《企业制度变革与工人的生存选择》获 2006 年度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这些研究成果都已经进入课

堂,并带动了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

本教学成果的推广情况:社会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同行专

家的认可和称赞,2007 年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专家对社会学系课堂教

学与实践教学有机整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给予高度评价。我们的培养

模式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1)在全国社会学

系系主任联席会等教学会议上介绍我系本科生培养模式,在应邀到各高

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咨询时介绍北大做法。(2)北大社会学系

一些教师就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所撰写的文章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如

杨善华老师撰写的“‘意识’、‘见识’与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

的发挥” 和“感知与洞察:研究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分别被下

载近 600 次和 800 次(见附件十三、十四)。(3)国内一些大学社会

学专业在进行学生培养时参照北大社会学系培养计划,有的学校(如哈

尔滨工程大学等)直接派负责教学的相关老师到社会学系取经。(4)

社会学系培养的本科生成长成才,成为其他高校社会学专业和社工专业

的老师,并在所在学校成了北大社会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践行者。

Page 9: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 持 人 姓 名 谢立中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 年 5 月 最后学历 博士 专业技术 职 称 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系主任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社会学理论

社会发展与社会现代化

工作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联系电话 62765983 移动电话 13439667306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理科 5号楼,邮政编码 100871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998 年获评北京市社会科学“百人工程”人才;

参与主编(副主编)的《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

织:北京市基层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研究》(北京市

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获 2002 年北京

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3 年专著《走向多元话语分析:后现代思潮的社会

学意涵》一书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类)二等奖;

Page 10: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主 要

谢立中教授主要从事西方社会思想史、社会学理论、社会发展

与现代化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在这些领域有着较丰厚的学术

积累和广泛的海内外影响。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系学

术委员会副主任、系学位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

长, 教育部社会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社会工作硕士

专业学位(MSW)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等职。主要讲授《社会学

概论》、《社会学理论》、《西方社会思想史》等课程。因教学

效果优异、教学业绩突出,荣获北京大学第一届十佳教师。出版

过《社会发展二重奏》、《走向多元话语分析:后现代思潮的社

会学意涵》、《社会现实的话语建构》、《社会发展:理论、评

价、政策》等十余部著作及学术论文数十篇。

谢立中教授于 1994-2000 年间在本系担任教学管理方面的工

作(本科教学秘书、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在此期间和 2007 任

系主任以来,一直把推进研究/实践型教学改革作为本系本科教学

的主要努力方向,在完善本科教学目标、理念和方式的改革思路

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他也一直活跃在教学与科研第一

线,为了提升本科生系统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及追踪西方最新理

论进展,他在社会学理论研究性教材的编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

试,主编了《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1998)、《西方社会学理

论》(上下卷 2005/2006)、《中国社会学经典读本》

(2007)、《西方社会学经典读本》(2008)等教材,极大地促

进了本科生的社会学理论学习。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Page 11: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 二 完成人

姓 名 王思斌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9 年 10 月 最后学历 硕士 专业技术 职 称 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无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组织社会学、社会政策、社会工作

工作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联系电话 62757189 移动电话 13811643187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理科 5号楼,邮政编码 100871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995 年“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获北京市优秀论文一等奖; 1996 年主编的《社会工作概论》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9 年主编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 2001 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 2002 年教育部 2002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Page 12: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主 要

王思斌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与保障、组

织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相关部

门的重大课题,发表论著 100 多篇。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社会学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规划社会学学科规划组副组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

长、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教育指导

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

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教育部

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

副会长。

王思斌教授于 1986-1992 年间曾担任本系主管教学副主任,

1992-2000 年间担任系主任。在此两个期间,他积极探索本科教

学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主张和推动研究/实践型教学模式,

在制度和规范建设方面为本系本科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

础。90年代以来他坚持给社会学系本科生一年级讲授《社会学概

论》等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践行研究/实践型教学的理念。

他还从其他方面为本系研究/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完善做出了

贡献,如积极推动本科生进入北京市等地的街道和社区进行实习/

实践,推进了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吸收并指导本科生参与

科研课题,悉心指导,学生科研能力得以提升等(如由雷洁琼先

生领衔,由王思斌和谢立中具体主持并有本科生参与的课题,其

最终成果《转型中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在 2001 年获北京市社会科

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他还长期指导本科生实习、撰写毕业论文

和参与“挑战杯”科研活动,受其指导的学生中有多人获“挑战

杯”比赛奖项,多篇本科生毕业论文在社会学核心期刊上发表。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Page 13: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三完成人 姓 名 杨善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7 年 10 月 最后学历 博士 专业技术 职 称 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无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家庭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

工作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联系电话 82751676 移动电话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理科 5号楼,邮政编码 100871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992 年北京市高等学校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工作先进

个人,2004 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 年北

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 要

杨善华教授主要从事城乡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和社会学理论

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曾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现任北京市

社会学会副会长。在城乡社会学和家庭社会学领域有较深厚的经

验、理论积累和独到见解。发表论著 50 余篇。

杨善华教授于 1992 年-1998 年担任社会学系主管本科教学的

副主任。在此期间,曾努力推动“研究/实践型教学”的开展,并

积极加以践行。如在“家庭社会学”和“农村社会学”课程的教

学中将课堂教学与实地调查结合起来,一方面带领本科生走进城

乡社区与家庭,通过现场指导学生完成访谈和讨论的实践,将

“能力”和“素质”教学的思想贯穿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始

终,此举深受学生的欢迎;另一方面又将实地调查时获得的生动

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注意通过课堂讨论加

Page 14: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强和学生的互动,使教学生动活泼,易为学生接受,因此在 2000

年与 2004 年两度获得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他还特别关注学生

“双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将自己在社会调查实践中

发现的问题转化成科研题目,并以此获得的经验材料来完成自己

的本科毕业论文,20余年来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有 11篇发表

在全国核心学术期刊上。他还坚持对研究/实践型教学进行理论探

索,在 2004 年和 2008 年,以对研究/实践型教学的理论探索完成

的学术论文两次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公开发表。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Page 15: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四完成人 姓 名 刘爱玉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4 年 5 月 最后学历 博士 专业技术 职 称 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副主任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劳动社会学、组织社会学

工作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联系电话 62754553 移动电话 18610039989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理科 5号楼,邮政编码 100871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

(2006);

北京大学第十二届“十佳教师”(2007 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2009

年)。

Page 16: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主 要

刘爱玉教授主要从事劳动社会学,组织社会学,人力资源开

发与管理方面的研究。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管教学的副主

任。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博士点基金

及世行贷款公路、水库及环保项目的移民安置、社会影响评估研

究。发表论文 20余篇。

作为本系现任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刘爱玉教授不仅积极推动

研究/实践型教学,而且高度重视对研究/实践型教学模式的经验

及不足进行总结和提炼,并努力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她积极推

进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三次作为本科生班主任,组织带领

学生实习、实践,本人获得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2次,获

得优秀班主任二等奖 1次;多次指导学生挑战杯科研活动,所指

导的学生,多次获得挑战杯比赛的奖项,其中由田志鹏等 09 同

学组成的课外小组及张瑞辰等同学组成的小组,分别获得北京大

学第 20届挑战杯比赛特等奖,本人获得优秀辅导员称号。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Page 17: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五完成人 姓 名 佟新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1 年 4 月 最后学历 博士 专业技术 职 称 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民进北京大学基层委

员会副主委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学

劳动研究、性别研究 工作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联系电话 62751675 移动电话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理科 5号楼,邮政编码 100871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01 年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会科学人才百人工

程;

2005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NCET-05038);

2006 年主编的《社会性别研究导论》获得北京市高等

教育精品教材;

2008 年,获得 2006-2007 年度北京市“三八”红旗奖

章。

Page 18: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主 要

佟新教授主要从事劳动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和妇

女/性别研究。曾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近年来承担多项国

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五年间有约 35 篇论文发表。

2007-2009 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劳动力市场中

的性别问题”。2010 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

目:“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政策研究”2010 年为教育

部重大攻关项目《女性高层人才成长规律和对策研究》首席专

家。2011 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谐劳动关系协调积机制的

法律构建研究”之子课题“新兴产业中的劳动关系”负责人。

佟新教授在 2000-2007 年担任主管教学主任期间,积极推动研

究/实践型教学,并努力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她积极践行研究/

实践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关

注身边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进行分析。她经常组织带领本科学生

参与科研和社会实践,多次指导学生挑战杯科研活动,其中 2002

级本科生沈旭、张帆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新动

向”获全国“挑战杯”比赛一等奖,2006 级本科生陈慧萍关于

“交叉分层:对一个长三角社区工厂劳资关系的尝试性解读”获

北京大学挑战杯比赛特等奖,佟新教授本人也获得优秀辅导员称

号。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Page 19: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主 持 单位名称 北京大学 主管部门 教育部

联 系 人 董礼 联系电话 010-62751400

传 真 010-62751430 邮政编码 100871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北京大学作为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完成了如下工作:

本项目是北京大学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升高等教育人

才培养质量、推进研究/实践型教学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

成部分。学校领导对社会学系的研究/实践型教学与创新人才培

养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和管理协调、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学校主管

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务部长方新贵老师和教务部门的其他老师一

起,克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为项目的顺

利实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本项目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学系全体师生的共同努

力下,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社会学实践教学与创新型人才的培

养模式代表了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对北京大学建

设创新型人才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单 位 盖 章

年 月 日

Page 20: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四、推荐单位意见

推 荐 意 见

(本栏由推荐单位填写,根据成果创新性特点、水平和应用情况写明推荐理由和结论性意见)

推荐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Page 21: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

五、评审意见

评 审 意 见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终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签字:

年 月 日

审 定

意 见

签字:

年 月 日

Page 22: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dean.pku.edu.cn/jxcgj/11003001.pdf · 高等教育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 . 成 果 名 称 北京大学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