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 刘 亚 / 校对 张筱苑 /E-mail:[email protected] 河东才子...

1
河东才子柳宗元 唐人柳宗元,字子厚,别称柳河 东、河东先生、柳柳州。生卒:公元773 年~公元 819 年。籍贯:河东(现山西 运城永济一带)。柳宗元是唐代文学 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郡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 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 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 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 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 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 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 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 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年,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 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 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 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 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 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 (9 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 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 年仅 12 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 藩镇割据的战火)。公元 785 年(贞元 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 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 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 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父亲 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 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 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 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 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 792 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 参加进士科考试。 793 年,21 岁的柳宗元进士及 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 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796 年,柳 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 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 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 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801 年,柳 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 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 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 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 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 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 重要人物。 支持革新 805 年(贞元二十一年)1 月 26 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 元永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 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与王叔 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 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此时,在 王叔文周围还有许多相同政见的政 治人物,包括韩泰、韩晔、刘禹锡、陈 谏、凌准、程异、陆质、吕温、李景俭、 房启等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政治集 团)。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后,积极推行 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 称永贞革新。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 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 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 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 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 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 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随着 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 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联合反对改革 派向朝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 805 年(永贞元年)4 月,宦官俱 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立广陵郡王 李淳为太子,改名李纯。5 月,王叔文 被削翰林学士一职。7 月,宦官,大臣 请太子监国。同月,王叔文因母丧回 家守丧。8 月 5 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 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李纯 即位,即宪宗。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 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8月 6 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 州司马,王伾到任不久后病死,王叔 文不久也被赐死。永贞革新宣告失 败,前后共 180 多天。 左迁永柳 永贞革新失败后,9 月,柳宗元被 贬为邵州刺史,11 月,在赴任途中,柳 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到职后的柳 宗元暂居在龙兴寺。经过半年,柳宗 元的母亲因病去世。 815 年,柳宗元离开永州,生活 在永州的 10 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 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 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 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 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 州)。 815 年(元和十年)1 月,柳宗元 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2 月,经过 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 安。在长安,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由 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不同意重新启 用。3 月 14 日,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 刺史。3 月底,柳宗元从长安出发,赴 柳州,六月二七日抵达。 819 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 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 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 州因病去世。享年 47 岁。 1158 年(绍兴二十八年),宋高 宗加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侯。 文学成就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 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 百篇,古文大致为六类。 (一)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 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 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 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 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 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 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 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二)辞赋:独具特色(代表作《惩 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 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 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 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 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 《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 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 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 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 140 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 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 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 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 味深长。 (三)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 《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 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 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 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 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 (《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 鼠》)《传》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 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四)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 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 范之作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 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 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 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 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他在极度苦闷 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 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 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五)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 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 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 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 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 《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六)作品集:刘禹锡始编柳集 《河东先生集》。宋代注本较多,韩醇 《诂训柳先生文集》为现存柳集最早 本子。明蒋之翘辑注有《柳河东集》。 事迹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 《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 (《乌兰察布日报》) 唐朝在建国以来一直叫长安为“京师”,直 到公元 742 年(唐玄宗时期)才第一次以长安 为“西京”。公元 757 年,由于唐肃宗曾经在凤 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驻跸指挥平定安史之 乱的战争,因此改以凤翔府为“西京”,改称长 安为“中京”。公元 762 年,由于安史之乱逐渐 平定,便不再称呼凤翔府为“西京”,中京长安 也被改称为“上都京兆府”,这个称呼一直沿用 到唐朝灭亡。 在整个唐朝,长安被明确设置为“西京”的 时 间 只 有 短 短 15 年(公 元 742 年 到 公 元 757 年),凤翔被明确设置为“西京”的时间则更短, 只有 5 年(公元 757 年到公元 762 年)。但是,长 安城毕竟是做了一千多年的西部京师,习惯上 还是会把长安称为“西京”。长安之后,凤翔城 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个被明确授予“西京” 称号的城市。 在从周朝到唐朝的两千年历史之中,以农 耕产业为基础的华夏文明始终以关中平原与 河洛平原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安 (及其前身丰镐、咸阳)与洛阳各自位于关中平 原与河洛平原之上,实现大一统与北方一统的 王朝也往往将其帝都选在长安或洛阳。这种摇 摆于“东西两京”之间的周秦汉唐定都规律,其 实正是关中与河洛在周秦汉唐时期位于整个 华夏文明战略中心的体现,甚至即便官方没有 授予长安以西京的称号,民间也会在习惯上称 呼长安为“西京”或“西都”,这种习惯甚至影响 到了宋元时期,著名元曲大家张养浩的一句: “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千都做了土”,便是明 证。 (《北京晚报》) 唐朝的长安与凤翔 朋友近日淘得一枚“天禧通宝”古钱,钱径 约 2.4 厘米,重约 3.8 克,面文真书“天禧通 宝”。在这枚古钱的背后,流传着一段感人的爱 情故事。 “天禧”是北宋真宗王朝后期的年号 (1017~1021)。宋真宗即赵恒,是北宋王朝的 第三代皇帝,在世期间不断更改年号,咸平、景 德、祥符、天禧。史学家认为,“天禧”年号与皇 后刘娥有关。 刘娥是四川人,出身卑微,原本是个孤女, 十多岁时给人当童养媳,丈夫是个穷银匠,每 天走街串巷。丈夫做银器匠,她在后面摇拨浪 鼓拉生意,后来因穷又被卖掉。机缘巧合的是, 某天竟与当时还是襄王的宋真宗相遇,并被宋 真宗深深地迷住,并欲娶之。但在老皇帝宋太 宗坚决反对下,不得已两个人的爱情暂时封尘 了十多年。直到宋真宗继位当上皇帝,刘娥才 重被接入宫中,由妃子一步步走上皇后的宝 座。 由于刘娥出身卑微,大臣们强烈反对她当 皇后,但宋真宗力排众议,非她莫属。刘娥与宋 真宗的爱情演义了宋代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 故事。 天禧年号运行五年,并发行“天禧通宝”。 “禧”有幸福、吉祥之意,拆分即为“二人示喜”。 (《山西妇女报》) “天禧通宝”的来历 陆游一生酷爱读书,与书结下了 不解之缘,正如他自己说的:“在我的 房里,柜中装的都是书,面前堆的是 书,床上枕的、铺的也是书。总而言 之,一眼望去,除了书还是书。而我 呢?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愤忧叹, 始终和书纠缠在一起。偶尔走动走 动,也被乱书包围住,简直寸步难 行。” 他给自己住的房子起了一个非 常形象的名字—“书巢”,还在门口 贴了一副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 窗昏晓送流年。” 陆游的一位朋友觉得这个名字 很奇怪,就问陆游:“你住的房子、门、 窗、墙都有,和一般人的房子一模一 样,为什么偏偏叫‘巢’呢”? 陆游回答说“你进我屋里看看, 自然就明白了。”朋友半信半疑地跟 着陆游走进他的房子里。果真,屋门 口就堆满了书,挡住了路,进不去。费 了很大的劲钻进书的“重围”,又迈不 开步,手旁、脚下、头顶到处都是书, 一不小心,把书就碰翻了,那位朋友 埋在书海里动弹不得。他终于信服地 说:“一点不错,你的房子果真像个 巢。” 古人煮字取暖,以文养心。“书 巢”也好,历代先贤若非寒毡坐破,又 怎能笔扫千军。若非万卷读破,又何 来笔惊风雨。“书巢”虽然粗陋,但却 永远是读书人精神寄托和心灵栖息 之所。 (《潮州日报》) 陆游的“书巢” 15 2019 年 9 月 3 日/星期二 责任编辑 刘 亚 / 校对 张筱苑 / E-mail:[email protected] 文史 “天禧通宝”古钱 (资料图)

Transcript of 责任编辑 刘 亚 / 校对 张筱苑 /E-mail:[email protected] 河东才子...

Page 1: 责任编辑 刘 亚 / 校对 张筱苑 /E-mail:ycwbly@qq.com 河东才子 …epaper.sxycrb.com/wbpaper/pc/att/201909/03/3cf46... · 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

河东才子柳宗元唐人柳宗元,字子厚,别称柳河

东、河东先生、柳柳州。生卒:公元773年~公元 819 年。籍贯: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郡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年,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

(9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

793 年,21 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

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801 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

803 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支持革新

805 年(贞元二十一年)1 月 26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

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此时,在王叔文周围还有许多相同政见的政治人物,包括韩泰、韩晔、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陆质、吕温、李景俭、房启等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后,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随着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联合反对改革派向朝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

805 年(永贞元年)4 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立广陵郡王李淳为太子,改名李纯。5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7月,宦官,大臣请太子监国。同月,王叔文因母丧回家守丧。8月5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8月6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王伾到任不久后病死,王叔文不久也被赐死。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80多天。

◎左迁永柳

永贞革新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到职后的柳宗元暂居在龙兴寺。经过半年,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

815 年,柳宗元离开永州,生活在永州的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 多篇诗文中有 317 篇创作于永州)。

815 年(元和十年)1 月,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2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在长安,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不同意重新启用。3 月 14 日,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刺史。3月底,柳宗元从长安出发,赴柳州,六月二七日抵达。

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岁。

1158 年(绍兴二十八年),宋高宗加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侯。

◎文学成就

柳宗元一生留下 600 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为六类。

(一)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二)辞赋:独具特色(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

《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140 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

(三)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

(《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四)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他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五)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

《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六)作品集:刘禹锡始编柳集

《河东先生集》。宋代注本较多,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为现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蒋之翘辑注有《柳河东集》。事迹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

《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乌兰察布日报》)

唐朝在建国以来一直叫长安为“京师”,直到公元742年(唐玄宗时期)才第一次以长安为“西京”。公元757年,由于唐肃宗曾经在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驻跸指挥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因此改以凤翔府为“西京”,改称长安为“中京”。公元762年,由于安史之乱逐渐平定,便不再称呼凤翔府为“西京”,中京长安也被改称为“上都京兆府”,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唐朝灭亡。

在整个唐朝,长安被明确设置为“西京”的时间只有短短15年(公元742年到公元757年),凤翔被明确设置为“西京”的时间则更短,只有5年(公元757年到公元762年)。但是,长安城毕竟是做了一千多年的西部京师,习惯上还是会把长安称为“西京”。长安之后,凤翔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个被明确授予“西京”称号的城市。

在从周朝到唐朝的两千年历史之中,以农耕产业为基础的华夏文明始终以关中平原与河洛平原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安(及其前身丰镐、咸阳)与洛阳各自位于关中平原与河洛平原之上,实现大一统与北方一统的王朝也往往将其帝都选在长安或洛阳。这种摇摆于“东西两京”之间的周秦汉唐定都规律,其实正是关中与河洛在周秦汉唐时期位于整个华夏文明战略中心的体现,甚至即便官方没有授予长安以西京的称号,民间也会在习惯上称呼长安为“西京”或“西都”,这种习惯甚至影响到了宋元时期,著名元曲大家张养浩的一句:

“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千都做了土”,便是明证。 (《北京晚报》)

唐朝的长安与凤翔

朋友近日淘得一枚“天禧通宝”古钱,钱径约 2.4 厘米,重约 3.8 克,面文真书“天禧通宝”。在这枚古钱的背后,流传着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

“天禧”是北宋真宗王朝后期的年号(1017~1021)。宋真宗即赵恒,是北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在世期间不断更改年号,咸平、景德、祥符、天禧。史学家认为,“天禧”年号与皇后刘娥有关。

刘娥是四川人,出身卑微,原本是个孤女,十多岁时给人当童养媳,丈夫是个穷银匠,每天走街串巷。丈夫做银器匠,她在后面摇拨浪鼓拉生意,后来因穷又被卖掉。机缘巧合的是,某天竟与当时还是襄王的宋真宗相遇,并被宋真宗深深地迷住,并欲娶之。但在老皇帝宋太宗坚决反对下,不得已两个人的爱情暂时封尘了十多年。直到宋真宗继位当上皇帝,刘娥才重被接入宫中,由妃子一步步走上皇后的宝座。

由于刘娥出身卑微,大臣们强烈反对她当皇后,但宋真宗力排众议,非她莫属。刘娥与宋真宗的爱情演义了宋代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故事。

天禧年号运行五年,并发行“天禧通宝”。“禧”有幸福、吉祥之意,拆分即为“二人示喜”。

(《山西妇女报》)

“天禧通宝”的来历

陆游一生酷爱读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如他自己说的:“在我的房里,柜中装的都是书,面前堆的是书,床上枕的、铺的也是书。总而言之,一眼望去,除了书还是书。而我呢?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愤忧叹,始终和书纠缠在一起。偶尔走动走动,也被乱书包围住,简直寸步难行。”

他给自己住的房子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书巢”,还在门口

贴了一副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陆游的一位朋友觉得这个名字很奇怪,就问陆游:“你住的房子、门、窗、墙都有,和一般人的房子一模一样,为什么偏偏叫‘巢’呢”?

陆游回答说“你进我屋里看看,自然就明白了。”朋友半信半疑地跟着陆游走进他的房子里。果真,屋门口就堆满了书,挡住了路,进不去。费了很大的劲钻进书的“重围”,又迈不

开步,手旁、脚下、头顶到处都是书,一不小心,把书就碰翻了,那位朋友埋在书海里动弹不得。他终于信服地说:“一点不错,你的房子果真像个巢。”

古人煮字取暖,以文养心。“书巢”也好,历代先贤若非寒毡坐破,又怎能笔扫千军。若非万卷读破,又何来笔惊风雨。“书巢”虽然粗陋,但却永远是读书人精神寄托和心灵栖息之所。 (《潮州日报》)

陆游的“书巢”

152019年9月3日/星期二

责任编辑 刘亚 / 校对张筱苑 / E-mail:[email protected]文史

▲“天禧通宝”古钱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