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paper.tuanjiewang.cn/tjb/resfile/2020-03-07/05/05.pdf ·...

1
456 每周六出版 · · 编:陈晓燕 责任编辑:蒋天羚 电话: 010-65210879 E-mailwenhuazhoukan @tuanjiebao.com 2020 3 7 星期六 5210 5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记者: 2月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 记代表党中央,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广大医 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表 示崇高的敬意。2月26日,中国美术馆官微就推出了 线上展览:《向医务工作者致敬—全国部分美术馆 馆藏作品选登》。学习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您有 什么样的体会?能否介绍一下展览的具体情况? 吴为山: 自疫情发生以来,习总书记多次主持会 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 令,防控就是责任。目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 成城,在习总书记亲自号召下,在党中央英明决策下 正展开一场全民战“疫”。作为文艺工作者,要用文 艺作品表现、歌颂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为战胜病疫而努力工作和奉献的广大人民群众。 为表达对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崇高敬意,中 国美术馆第一时间发动馆员整理馆藏医护题材美 术作品,策划线上展览“向医务工作者致敬 —中 国美术馆藏医护题材作品欣赏”。展出作品中,既 有士气昂扬的版画《生命卫士》,也有讴歌奉献的雕 塑《赤脚医生—覃祥官》,更多的是浓缩医务工作 者平凡日常的翰墨丹青。这些作品虽创作于不同 年代,但都饱含美术工作者对白衣天使的敬仰与尊 重,彰显了“医德仁心”。这个短时间内推出的线上 展览,更强烈表达了美术馆人全力支持抗击疫情的 决心。 记者: 非常时期,中国美术馆推出了线上观展, 怎样来看这种“云看展”的积极意义? 吴为山: 疫情发生后,中国美术馆暂停对社会开 放,并迅速在官方网站、官方微信推出线上展览,1月 19日推出的“向捐赠者致敬—中国美术馆藏捐赠 作品展”,是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策划举办的最大规 模 的 捐 赠 作 品 展 ,展 览 从 目 前 已 整 理 出 的 1200 余 位 捐赠者捐赠的3万余件作品中,遴选700余位艺术家 的约 900 件(套)作品,全面而立体地呈现中国美术馆 的藏品风貌。 为使精品更好服务大众,中国美术馆还在官方 微信公众订阅号的“展览”一栏推出“特别推荐”子栏 目,点击便可欣赏“生命之树—中国美术馆藏非洲 木雕艺术展” “东方风来满眼春—中国美术馆典藏 精品展”等25个近年优秀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官网 上,“展示鉴赏”栏中的“在线展览”汇集 2012 年至 2016年的101个展览,打造虚拟展厅体验,令观众 置身其中,如亲临其境,与美术作品近距离对话; “馆藏作品”涵盖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数据,供观众 随时查阅;“视频资源”以在各展览现场拍摄的短视 频为主,方便观众在两三分钟内了解展览详情。“传 播教育”栏中的“在线学习”提供上百期“美术馆讲 堂”现场视频,使观众能够在家听讲座…… 线上美术馆没有围墙,任何人都可以来到这里 遇见美好。线上办馆,不仅考验美术馆对线下展览 的转化,更考验其对网络、收藏、研究等资源的优 化。馆藏作品富有艺术魅力,新品佳作更具蓬勃朝 气。疫情发生后,中国美术馆号召馆内书法家与特 邀书法家一起展纸挥毫,以翰墨传递真情,创作了 一批书法新作,并集结为线上展览“生命重于泰山 向‘逆行者’致敬”,为各行各业奋战在疫情防控第 一线的人们鼓与呼。“同舟共济行国运,众志成城佑 中华”“坚定必胜信心,驱斩新冠病魔”……一字一 句,一笔一画,凝心聚力,激发昂扬斗志。 记者: 作为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 院长,您创作了“生命重于泰山”“医者仁心不辱使 命” “医德”等书法作品,特别是通过雕塑作品《使命》 表达对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崇高敬意,请您谈一下创 作感受。 吴为山: 医学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它关注人 间疾苦,研究生命状态。我曾经创作过《张仲景》《李 时珍》等古代医学先贤的雕塑作品。这次之所以创 作《使命》,是因为在全民抗疫的过程中,许多年轻的 医护工作者以自己的奉献,救死扶伤,谱写了青春的 乐章。《使命》塑造了一位身穿防护服的“90 后”女军 医,以庄严的敬礼,表达了对人民的热爱,对生命的 尊重和内心涌动的神圣使命感。这件作品以洁白的 汉白玉石材质,象征着白衣战士的圣洁与纯粹。 这件作品创作完成后被许多媒体发表,我想,在 这场正在进行时的战“疫”中,我们需要吹响战地号 角,以鼓舞人们的斗志;我们需要歌颂中华民族,特 别是继承在青年一代身上的优秀品格,为这些奔跑 在抗疫前线的青年人创造一个个生动的、鲜活的形 象,为一篇宏大而深刻的史诗,写下诗行。 民盟和美术界、文艺界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广泛 的联系。盟员中有众多知名艺术家,刘海粟、刘开 渠、潘天寿、吴作人、吴冠中、沙孟海、蒋兆和、马连 良、侯宝林、戴爱莲、项堃等。2011 年 4 月 26 日,在 纪念中国民主同盟成立70周年之际,民盟中央美 术院成立,我当时是执行院长。在这次抗击疫情 之中,文化艺术界的民盟盟员们以各种文艺形式 关注疫情,传达心声,展现责任,凝聚力量,以 “艺”战“疫”。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遇到过无数艰难曲 折、困难险阻,甚至灾难,但都被英雄的人民所战 胜。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 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习总书记的一句“生命重 于泰山”,是初心使命,也是大爱深情。 “医者仁心 不 辱使命”和“医德”则是写给所有医务工作者的。面 对疫情,武汉本地的医生夜以继日,全国各地的医生 纷纷驰援,我的家乡—江苏也先后派出多名医护 人员奔赴湖北武汉、黄石两地。在他们身上,我看到 了医护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无私奉献。 记者: 据悉,目前中国美术馆正在组织全国优 秀青年雕塑家进行主题创作,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 况。 吴为山: 这次主题创作主要聚焦在这场战“疫” 中所涌现出来的勇于奉献的青年群体,他们以担当、 责任、使命、信念、坚强、果敢、热忱、无私谱写了庄 严、洪亮的青春之歌。肩负着神圣使命的青年军医、 齐心战“ 疫 ”的“90 后”医护夫妻、火神山建设者“向 家五兄弟”、不辞劳苦的快递小哥、以行动为武汉加 油的教师志愿者、为保障医务工作者迅速到岗风雨 无阻的志愿者司机、步伐坚毅的火神山医院民警、全 身心投入研究病毒的医学博士生、社区工作者和志 愿驻守社区网络的义工……他们是千千万万奔跑 在抗疫前线年轻人的缩影。中国美术馆国家主题 美术创作班的青年雕塑家们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 的手法和不同的风格塑造了一个个不同的形象。但 有一点相同,那就是一颗热爱人民的赤子之心。 不仅是青年,中国美术馆正在号召全国各地 的美术工作者进行主题创作,歌颂医护人员的大 爱和大美,深度挖掘这些平凡形象背后所蕴含的 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征集作品题材广泛,类型 涵盖绘画、雕塑、书法等,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齐心 合力,通过作品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凝聚中华儿女的团结力量,充分挖掘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展现中国在抗击疫情中非同寻常 的行动力。 我们也计划在疫情结束后,将这些作品策划 展览、编辑成册并出版发行。作为中国美术的 最高殿堂,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中国美术馆 应该在关键的时候发声,这是时代所赋予我们 的使命。 “云”端看展 以“ 艺 ”战“ 疫 ”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本报记者 陈晓燕 “一块屏幕就是一个美术馆”。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美术馆积极行动,利用网站及微信平台推出一系列线上展览和作品赏析,使广 大群众足不出户便能尽赏艺术之美。作为享誉国际的艺术家和民主党派成员,吴为山不仅创作了书法作品,还以“90后”女军医为题材创作了雕塑 作品《使命》,并带领中国美术馆国家主题美术创作班的青年雕塑家们创作了30余件作品,组织全国美术工作者讴歌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 者。近日,吴为山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文化凝聚战“疫”力量 本报特约通讯员 罗小平: 创作“抗疫雕塑手记” “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我们能再次自由呼吸, 再次张开双臂拥抱朋友爱人孩子;直到我们奔向山 川大地的那一刻,我才会收起凝视泥片的目光,放下 手中的雕塑刀。”面对雕塑,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上海 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民革上海市委会 文化委副主任罗小平这样说。 罗小平的研究生子黎,春节赶回武汉同父母团 聚,至今仍困在城中。 “她在电话里告诉我,病毒每天 无情地吞噬人们的生命,如若没有亲身经历,难以感 同身受武汉民众复杂的情绪。”罗小平把许多来自武 汉的照片和视频看了一遍又一遍,他决心用自己的 方式,记录和诉说灾难中的事件、人物。于是,隔离 在工作室的罗小平决定每天创造一个浮雕人物。这 些人物中有医生护士有警察有志愿者等,合成了他 的“抗疫期手记”。手记里这些与疫情抗争的普通 人,虽然被口罩遮住了脸部和表情,但无法遮住的是 坚强与勇敢,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当这些 充满强大力量与生命力的作品转发在微信朋友圈和 微博时,引来无数点赞。 罗小平期望着“捏塑一个不戴口罩的自己”的那 一天,“我会把这套作品陈列在我的展览馆,让每一 个参观者都记住这也是一个‘碑’,记住那些为疫情 牺牲的医护人员和逝去生命的无辜民众。”他说。 胡宝芳: 征集见证物,留存特殊记忆 疫情发生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发出倡议,向广 大市民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见证物。 民革上海市委会理论委副主任、上海市历史博 物馆科研征集部副主任胡宝芳,负责具体组织落实 此项征集工作。自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公开发布征集 令以来,目前已收到不少捐赠信息,主要来自卫生系 统、文艺界等各条战线,也有一些党团机构提供了执 勤物证捐赠信息。 “登记捐赠的见证物品载体多样。有普通市民 疫情期间的日记,有捐赠物品凭证、包装袋,有艺术 家书画雕塑创作,也有影像视频摄影、剪纸等。”胡宝 芳说。 近期,胡宝芳和她部门同事主要工作是登记捐 赠信息,等疫情结束后,他们将根据遴选结果对接有 关物证。胡宝芳希望通过征集工作,记录和保存上 海市民在这段特殊时期万众一心,齐心抗“疫”历史, 为明天留存今天的特殊记忆。 徐明松: 协力沪上书法家抗疫主题作品捐赠活动 2月10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为抗击新冠肺炎 疫情举办的捐赠仪式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举行。周 慧珺、周志高、韩天衡、丁申阳、张森、王伟平、张晓 明、钱茂生、刘小晴、童衍方等创作的 43 件作品,全 部捐赠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基金会将择时进行义 拍,拍卖所得定向用于抗击疫情。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至爱》杂志执 行主编徐明松是此次捐赠活动的牵线搭桥人。 “一批深受尊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以笔抗疫, 和全国人民共战疫情,令人感动。作为其中的参与 者,我只尽了绵薄之力。”徐明松说。 在民革上海市委会,这样的文化工作者不 胜枚举:毛国伦、陈明、张恢、吴承斌、胡炜、余英 皓、洪樑等艺术家创作了大量鼓舞人心的艺术 作品;上海音乐学院教师、武汉籍歌唱家刘恋深 情演绎她与先生创作的歌曲,献给一线工作者; 上海交响乐团青年小提琴家杨蚕第一时间捐 款,并为前线医护人员录制音乐视频;东华大学 副教授沈沉设计了《白衣天使》方巾,通过千姿 百态的白鸽折纸造型和飞跃的防护面罩,映射 希望与憧憬。 淬火弥坚,春迟花繁,是这些文化战士的坚 定信念;他们用文化的力量凝聚起战疫的精神合 力,鼓舞群众众志成城,共同战“疫”,直至胜利那 一刻。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牵动全国。如 今,上海文艺界民革党员上下同心,通过创作 战“疫”作品,留存下这份特殊的记忆。 雕塑 《使 命》 吴为山 使《白 雪 乌 鸦》 迟子建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是根据1910年冬至1911年 春在东北哈尔滨暴发鼠疫的史实创作 的。小说描写哈尔滨傅家甸地区的民 众在鼠疫来临之时遭受的灭顶之灾。 《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 五 千 年 考 古 学 解 读》 刘庆柱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就世界史范围而言,中华民族是 唯一有着“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史”的民 族。不同时期、不同族属建立的不同 王朝有着共同的“国家认同”。经考古 发现的国家都城、帝王陵墓、礼器、文 字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物化载体。考 古学家刘庆柱,从考古学的角度对这 一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系统梳理和学术 解读。 《唯 有 书 香 留 岁 痕》 侯仁之 著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侯仁之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 家。本书收录了他从中学时代起到九 十高龄的部分著作和代表译作,分为 早期文章、北京相关、地理学史、书序、 自述、忆往等几类,是对“侯仁之文集” 前三卷的补遗,对后世学人和读者全 面了解其思想、情怀及其学术成长经 历颇有助益。 本周荐读 便

Transcript of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paper.tuanjiewang.cn/tjb/resfile/2020-03-07/05/05.pdf ·...

Page 1: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paper.tuanjiewang.cn/tjb/resfile/2020-03-07/05/05.pdf · 术作品,策划线上展览“向医务工作者致敬——中

第 456期每周六出版

周刊

文化纵横

原创·阅读

生命·传承

文化纵横

文化纵横

主 编:陈晓燕责任编辑:蒋天羚

电话:010-65210879E-mail:wenhuazhoukan

@tuanjiebao.com

2020年 3月 7日 星期六第 5210号 5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记者:2 月 23 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

记代表党中央,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广大医

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表

示崇高的敬意。2月 26日,中国美术馆官微就推出了

线上展览:《向医务工作者致敬——全国部分美术馆

馆藏作品选登》。学习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您有

什么样的体会?能否介绍一下展览的具体情况?

吴为山:自疫情发生以来,习总书记多次主持会

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

令,防控就是责任。目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

成城,在习总书记亲自号召下,在党中央英明决策下

正展开一场全民战“疫”。作为文艺工作者,要用文

艺作品表现、歌颂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为战胜病疫而努力工作和奉献的广大人民群众。

为表达对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崇高敬意,中

国美术馆第一时间发动馆员整理馆藏医护题材美

术作品,策划线上展览“向医务工作者致敬——中

国美术馆藏医护题材作品欣赏”。展出作品中,既

有士气昂扬的版画《生命卫士》,也有讴歌奉献的雕

塑《赤脚医生——覃祥官》,更多的是浓缩医务工作

者平凡日常的翰墨丹青。这些作品虽创作于不同

年代,但都饱含美术工作者对白衣天使的敬仰与尊

重,彰显了“医德仁心”。这个短时间内推出的线上

展览,更强烈表达了美术馆人全力支持抗击疫情的

决心。

记者:非常时期,中国美术馆推出了线上观展,

怎样来看这种“云看展”的积极意义?

吴为山:疫情发生后,中国美术馆暂停对社会开

放,并迅速在官方网站、官方微信推出线上展览,1月

19 日推出的“向捐赠者致敬——中国美术馆藏捐赠

作品展”,是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策划举办的最大规

模的捐赠作品展,展览从目前已整理出的 1200 余位

捐赠者捐赠的 3万余件作品中,遴选 700余位艺术家

的约 900件(套)作品,全面而立体地呈现中国美术馆

的藏品风貌。

为使精品更好服务大众,中国美术馆还在官方

微信公众订阅号的“展览”一栏推出“特别推荐”子栏

目,点击便可欣赏“生命之树——中国美术馆藏非洲

木雕艺术展”“东方风来满眼春——中国美术馆典藏

精品展”等 25 个近年优秀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官网

上,“展示鉴赏”栏中的“在线展览”汇集 2012 年至

2016 年的 101 个展览,打造虚拟展厅体验,令观众

置身其中,如亲临其境,与美术作品近距离对话;

“馆藏作品”涵盖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数据,供观众

随时查阅;“视频资源”以在各展览现场拍摄的短视

频为主,方便观众在两三分钟内了解展览详情。“传

播教育”栏中的“在线学习”提供上百期“美术馆讲

堂”现场视频,使观众能够在家听讲座……

线上美术馆没有围墙,任何人都可以来到这里

遇见美好。线上办馆,不仅考验美术馆对线下展览

的转化,更考验其对网络、收藏、研究等资源的优

化。馆藏作品富有艺术魅力,新品佳作更具蓬勃朝

气。疫情发生后,中国美术馆号召馆内书法家与特

邀书法家一起展纸挥毫,以翰墨传递真情,创作了

一批书法新作,并集结为线上展览“生命重于泰山

向‘逆行者’致敬”,为各行各业奋战在疫情防控第

一线的人们鼓与呼。“同舟共济行国运,众志成城佑

中华”“坚定必胜信心,驱斩新冠病魔”……一字一

句,一笔一画,凝心聚力,激发昂扬斗志。

记者:作为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

院长,您创作了“生命重于泰山”“医者仁心 不辱使

命”“医德”等书法作品,特别是通过雕塑作品《使命》

表达对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崇高敬意,请您谈一下创

作感受。

吴为山:医学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它关注人

间疾苦,研究生命状态。我曾经创作过《张仲景》《李

时珍》等古代医学先贤的雕塑作品。这次之所以创

作《使命》,是因为在全民抗疫的过程中,许多年轻的

医护工作者以自己的奉献,救死扶伤,谱写了青春的

乐章。《使命》塑造了一位身穿防护服的“90 后”女军

医,以庄严的敬礼,表达了对人民的热爱,对生命的

尊重和内心涌动的神圣使命感。这件作品以洁白的

汉白玉石材质,象征着白衣战士的圣洁与纯粹。

这件作品创作完成后被许多媒体发表,我想,在

这场正在进行时的战“疫”中,我们需要吹响战地号

角,以鼓舞人们的斗志;我们需要歌颂中华民族,特

别是继承在青年一代身上的优秀品格,为这些奔跑

在抗疫前线的青年人创造一个个生动的、鲜活的形

象,为一篇宏大而深刻的史诗,写下诗行。

民盟和美术界、文艺界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广泛

的联系。盟员中有众多知名艺术家,刘海粟、刘开

渠、潘天寿、吴作人、吴冠中、沙孟海、蒋兆和、马连

良、侯宝林、戴爱莲、项堃等。2011 年 4 月 26 日,在

纪念中国民主同盟成立 70 周年之际,民盟中央美

术院成立,我当时是执行院长。在这次抗击疫情

之中,文化艺术界的民盟盟员们以各种文艺形式

关 注 疫 情 ,传 达 心 声 ,展 现 责 任 ,凝 聚 力 量 ,以

“艺”战“疫”。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遇到过无数艰难曲

折、困难险阻,甚至灾难,但都被英雄的人民所战

胜。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

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习总书记的一句“生命重

于泰山”,是初心使命,也是大爱深情。“医者仁心 不

辱使命”和“医德”则是写给所有医务工作者的。面

对疫情,武汉本地的医生夜以继日,全国各地的医生

纷纷驰援,我的家乡——江苏也先后派出多名医护

人员奔赴湖北武汉、黄石两地。在他们身上,我看到

了医护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无私奉献。

记者:据悉,目前中国美术馆正在组织全国优

秀青年雕塑家进行主题创作,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

况。

吴为山:这次主题创作主要聚焦在这场战“疫”

中所涌现出来的勇于奉献的青年群体,他们以担当、

责任、使命、信念、坚强、果敢、热忱、无私谱写了庄

严、洪亮的青春之歌。肩负着神圣使命的青年军医、

齐心战“疫”的“90 后”医护夫妻、火神山建设者“向

家五兄弟”、不辞劳苦的快递小哥、以行动为武汉加

油的教师志愿者、为保障医务工作者迅速到岗风雨

无阻的志愿者司机、步伐坚毅的火神山医院民警、全

身心投入研究病毒的医学博士生、社区工作者和志

愿驻守社区网络的义工……他们是千千万万奔跑

在抗疫前线年轻人的缩影。中国美术馆国家主题

美术创作班的青年雕塑家们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

的手法和不同的风格塑造了一个个不同的形象。但

有一点相同,那就是一颗热爱人民的赤子之心。

不仅是青年,中国美术馆正在号召全国各地

的美术工作者进行主题创作,歌颂医护人员的大

爱和大美,深度挖掘这些平凡形象背后所蕴含的

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征集作品题材广泛,类型

涵盖绘画、雕塑、书法等,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齐心

合力,通过作品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凝聚中华儿女的团结力量,充分挖掘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展现中国在抗击疫情中非同寻常

的行动力。

我们也计划在疫情结束后,将这些作品策划

展 览 、编 辑 成 册 并 出 版 发 行 。 作 为 中 国 美 术 的

最高殿堂,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中国美术馆

应 该 在 关 键 的 时 候 发 声 ,这 是 时 代 所 赋 予 我 们

的使命。

“ 云 ”端 看 展 以“ 艺 ”战“ 疫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 本报记者 陈晓燕

“ 一 块 屏 幕 就 是 一 个 美 术 馆 ”。 为 助 力 打 赢 疫 情 防 控 阻 击 战 ,中 国 美 术 馆 积 极 行 动 ,利 用 网 站 及 微 信 平 台 推 出 一 系 列 线 上 展 览 和 作 品 赏 析 ,使 广大 群 众 足 不 出 户 便 能 尽 赏 艺 术 之 美 。 作 为 享 誉 国 际 的 艺 术 家 和 民 主 党 派 成 员 ,吴 为 山 不 仅 创 作 了 书 法 作 品 ,还 以“ 90 后 ”女 军 医 为 题 材 创 作 了 雕 塑作 品《使 命》,并 带 领 中 国 美 术 馆 国 家 主 题 美 术 创 作 班 的 青 年 雕 塑 家 们 创 作 了 30 余 件 作 品 ,组 织 全 国 美 术 工 作 者 讴 歌 奋 斗 在 抗 疫 一 线 的 医 护 工 作者 。 近 日 ,吴 为 山 接 受 了 本 报 的 专 访 。

文 化 凝 聚 战“ 疫 ”力 量—— 上 海 民 革 文 化 工 作 者 抗 疫 速 写

□ 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 静

罗小平:创作“抗疫雕塑手记”

“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我们能再次自由呼吸,

再次张开双臂拥抱朋友爱人孩子;直到我们奔向山

川大地的那一刻,我才会收起凝视泥片的目光,放下

手中的雕塑刀。”面对雕塑,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上海

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民革上海市委会

文化委副主任罗小平这样说。

罗小平的研究生子黎,春节赶回武汉同父母团

聚,至今仍困在城中。“她在电话里告诉我,病毒每天

无情地吞噬人们的生命,如若没有亲身经历,难以感

同身受武汉民众复杂的情绪。”罗小平把许多来自武

汉的照片和视频看了一遍又一遍,他决心用自己的

方式,记录和诉说灾难中的事件、人物。于是,隔离

在工作室的罗小平决定每天创造一个浮雕人物。这

些人物中有医生护士有警察有志愿者等,合成了他

的“抗疫期手记”。手记里这些与疫情抗争的普通

人,虽然被口罩遮住了脸部和表情,但无法遮住的是

坚强与勇敢,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当这些

充满强大力量与生命力的作品转发在微信朋友圈和

微博时,引来无数点赞。

罗小平期望着“捏塑一个不戴口罩的自己”的那

一天,“我会把这套作品陈列在我的展览馆,让每一

个参观者都记住这也是一个‘碑’,记住那些为疫情

牺牲的医护人员和逝去生命的无辜民众。”他说。

胡宝芳:征集见证物,留存特殊记忆

疫情发生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发出倡议,向广

大市民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见证物。

民革上海市委会理论委副主任、上海市历史博

物馆科研征集部副主任胡宝芳,负责具体组织落实

此项征集工作。自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公开发布征集

令以来,目前已收到不少捐赠信息,主要来自卫生系

统、文艺界等各条战线,也有一些党团机构提供了执

勤物证捐赠信息。

“登记捐赠的见证物品载体多样。有普通市民

疫情期间的日记,有捐赠物品凭证、包装袋,有艺术

家书画雕塑创作,也有影像视频摄影、剪纸等。”胡宝

芳说。

近期,胡宝芳和她部门同事主要工作是登记捐

赠信息,等疫情结束后,他们将根据遴选结果对接有

关物证。胡宝芳希望通过征集工作,记录和保存上

海市民在这段特殊时期万众一心,齐心抗“疫”历史,

为明天留存今天的特殊记忆。

徐明松:协力沪上书法家抗疫主题作品捐赠活动

2 月 10 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为抗击新冠肺炎

疫情举办的捐赠仪式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举行。周

慧珺、周志高、韩天衡、丁申阳、张森、王伟平、张晓

明、钱茂生、刘小晴、童衍方等创作的 43 件作品,全

部捐赠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基金会将择时进行义

拍,拍卖所得定向用于抗击疫情。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至爱》杂志执

行主编徐明松是此次捐赠活动的牵线搭桥人。

“一批深受尊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以笔抗疫,

和全国人民共战疫情,令人感动。作为其中的参与

者,我只尽了绵薄之力。”徐明松说。

在 民 革 上 海 市 委 会 ,这 样 的 文 化 工 作 者 不

胜枚举:毛国伦、陈明、张恢、吴承斌、胡炜、余英

皓 、洪 樑 等 艺 术 家 创 作 了 大 量 鼓 舞 人 心 的 艺 术

作品;上海音乐学院教师、武汉籍歌唱家刘恋深

情演绎她与先生创作的歌曲,献给一线工作者;

上 海 交 响 乐 团 青 年 小 提 琴 家 杨 蚕 第 一 时 间 捐

款,并为前线医护人员录制音乐视频;东华大学

副 教 授 沈 沉 设 计 了《白 衣 天 使》方 巾 ,通 过 千 姿

百 态 的 白 鸽 折 纸 造 型 和 飞 跃 的 防 护 面 罩 ,映 射

希望与憧憬。

淬火弥坚,春迟花繁,是这些文化战士的坚

定信念;他们用文化的力量凝聚起战疫的精神合

力,鼓舞群众众志成城,共同战“疫”,直至胜利那

一刻。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牵动全国。如今,上海文艺界民革党员上下同心,通过创作战“疫”作品,留存下这份特殊的记忆。

雕塑《使命》 吴为山 作

◀罗小平创作的部分雕塑。

◀沈沉设计的﹃白衣天使﹄方巾。

《白雪乌鸦》

迟子建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是根据 1910 年冬至 1911 年

春在东北哈尔滨暴发鼠疫的史实创作

的。小说描写哈尔滨傅家甸地区的民

众在鼠疫来临之时遭受的灭顶之灾。

《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

刘庆柱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就世界史范围而言,中华民族是

唯一有着“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史”的民

族。不同时期、不同族属建立的不同

王朝有着共同的“国家认同”。经考古

发现的国家都城、帝王陵墓、礼器、文

字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物化载体。考

古学家刘庆柱,从考古学的角度对这

一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系统梳理和学术

解读。

《唯有书香留岁痕》侯仁之 著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侯仁之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

家。本书收录了他从中学时代起到九

十高龄的部分著作和代表译作,分为

早期文章、北京相关、地理学史、书序、

自述、忆往等几类,是对“侯仁之文集”

前三卷的补遗,对后世学人和读者全

面了解其思想、情怀及其学术成长经

历颇有助益。

本 周 荐 读

◀周慧珺书法作品﹃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捐

赠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