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大綱&預定進度...

35
課程大綱&預定進度 上課講義資料 學年度:101 學年度第 2 學期 目:生活科技概論 師:廖錦文 期:102 2 18

Transcript of 課程大綱&預定進度...

  • 課程大綱&預定進度

    上課講義資料

    學年度:101學年度第 2學期

    科 目:生活科技概論

    教 師:廖錦文

    日 期:102年 2月 18日

  • 國立中興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課程綱要

    科目代碼:0822

    科目名稱(中文): 生活科技概論

    科目名稱(英文): Introduction to Living Technology

    全 /半 年 : 半年 ;必 /選 修 : 選修

    總學分數: 3 ;每週上課時數: 3

    授課教師: 廖錦文

    一、教學目標

    本課旨在探究科技之意涵、本質、及其對人類生活的關係,以期提昇學生之科技素養。

    並經由對科技社會特質之研討以及創新流程之體驗,增強其對生活科技教育專業之認識。

    二、教材內容

    本課程教材之主要內容可分類為:(1) 生活科技,(2) 能源與動力科技,(3) 運輸及配送

    科技,(4) 製造科技,(5) 傳播科技,(6) 資訊科技,(7) 醫藥農業及生物科技,及(8) 科技創

    新。

    對以上各科技,探討之重點包括:學習之目的及方法,科技之概念,科技之意義、特質、

    運用,及其重要性;科技對人類生活、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倫理、環境、行職業等的

    影響,科技之發展、演進、現況、及展望;科技能力內涵,科技能力標準;資源,決策,問

    題之解決,設計流程,專題研究題目範圍之選訂等。

    三、實施方式

    為了提供學生生趣而具有教育價值的學習經驗,除了採用媒體輔助講解、討論、問答,

    並藉重示範、解說、問題解決、及「設計」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編製教材的能力,並藉以

    實施教學觀摩,增進有效體驗「科技改良及創新」應用於教學模擬現場。本課程預定教學進

    度,詳如表 1 所示。

    1

  • 表1 101學年度第2學期生活科技概論預定進度表 月份 日期 內 容 週次

    18 預備週 1 二

    25 上課:1.認識&交流;2.課程進度介紹與執行說明(包括課程大綱及教學

    計畫) 2

    4 上課:1.科技的意涵、演進及其影響;2.科學&科技&社會;

    3.華民國科技白皮書 3

    11 上課:1.科技文明演進時間表;2.人文與科技整合;3.科學本質 4.工藝與科技教育

    4

    18 上課:1.資訊科技的定義與範疇;2.生活科技的評量;3.生化科技 4.科學與人文講座

    5

    25 上課:1.教材編製的基本概念;2.多元教學評量實務;3.教學檔案 6

    01 補休假(運動會、校慶) 7

    08 上課:1.教學資源;2.教學明細計畫;3.如何做好科學展覽作品 8

    15 期中考試 9

    22 分享:編製教材 1.運輸及分配送科技;2.製造科技 10

    29 分享:編製教材 1.傳播科技;2.資訊科技 11

    6 分享:編製教材 1.營建科技;2.農業、醫藥、及生物科技 12

    13 參觀國立台中高工省能節源展示館、能源教室及各項節能措施 13

    20 科學研究、論文寫作與發表-如何做好科展作品 14

    27 第 1 組呈現編製科展專題教材,實施教學活動,互相觀摩、提供建言、及教學省思與改進 15

    第 2 組呈現編製科展專題教材,實施教學活動,互相觀摩、提供建言、及教學省思與改進 03

    第 3 組呈現編製科展專題教材,實施教學活動,互相觀摩、提供建言、及教學省思與改進

    16

    第 4 組呈現編製科展專題教材,實施教學活動,互相觀摩、提供建言、及教學省思與改進 10

    第 5 組呈現編製科展專題教材,實施教學活動,互相觀摩、提供建言、及教學省思與改進

    17

    17 綜合討論:經驗分享與建議【學期考試】 18 任課教師 廖錦文老師:

    (1)0937-200927;04-7232105分機 7260(O) (2)[email protected] (3)ftp://cwliao:[email protected]/

    2

    mailto:[email protected]

  • 3

  • 四、教學評量及成績考查

    1. 教材編製:25%

    2. 心得分享:15%

    3. 教學觀摩活動(含教學資源展示):35%

    4. 學習心得報告:15%

    5. 課堂表現:10%

    五、參考書目

    Hjorth, S. J., Eichler, B. A., Khan, A. S., and Morello, J. A. (2000).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 Bridge to the 21st Century. 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 Hall.

    周秋香(2005)。自然科學與生活科技概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4

  • 高級中學「生活科技」課程綱要

    類別 主 題 項 目 說 明 參考節數 備註科技社會 一、科技社會的特質

    二、科技的內涵 一、探討科技與生活、科技與社會之

    關係及科技社會之特質。 二、研索科技的系統、方法、衝擊、

    評估與研發。

    科 技 與 生 活

    資源與環境 一、資源運用 二、環境污染 三、環境保護

    一、討論科技發展中有關資源運用的情形及由之而生之污染類別與性質。

    二、建立環境意識與保護之概念。

    6

    資訊科技 一、資訊與電腦 二、資訊與管理 三、電腦與通訊

    一、探討資訊與電腦在資訊社會及管理系統中的角色。

    二、探究電腦與電腦通訊軟硬體系統於相關行職業的用途、現況與發展。

    三、以文書處理、試算表、資料庫、通訊和制等套裝軟硬體,解決其他單元的問題。

    圖文傳播 一、圖文編排與複製 二、識圖、製圖與設計

    一、討論人類社會表達溝通所使用之圖文符號、印刷前所需之設計、編排及複製之過程與其後之裝訂。

    二、研習工業科技用圖之閱讀與繪製,並從事簡易物品之設計。

    資 訊 與 傳 播

    電子傳播 一、電子傳播的基本原理

    二、電子傳播器材 三、家用電子產品

    一、探究傳播器材之元件與基本工作原理。

    二、家用電子產品之使用與簡易維修。

    16

    營建系統 一、營建規劃、施工與管理

    二、土木/建築構造與設備

    三、智慧型建築

    一、探討營造/建設公司組織系統及業務運作。

    二、研討都市/社區環境、建築景觀及室內空間設計與施工。

    三、探究科技之應用於現代及未來建築。

    營 建 與 製 造

    生活環境 一、環境規劃與景觀設計

    二、室內設計與施工

    18

    5

  • 製造科技 一、材料處理與加工 二、製造管理

    一、探討金屬、塑膠、木材、陶瓷及複合材料等之一次及二次加工方法。

    二、探討產品製造過程中相關的管理活動;包括產品的研究發展、生產流程的規劃與管制、物料管理與運送、工廠佈置及品質管理等要項。

    三、探討製造業相關的公司、工廠的組織型態及其設立與解散的程序。

    四、探討產品銷售的策略。

    能源與動力 一、能源的形式與應用

    二、電力的開發與運用

    三、動力裝置的結構與應用

    一、探討能源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二、探究能源的開發、轉換、儲存與應用等主題。如汽電共生、抽蓄發電及節約能源等。

    三、探討台灣的電力開發與運用現況及未來發展。

    四、探討動力裝置[含電動機、內燃機等]的原理與應用。

    6 能 源 與 運 輸

    運輸系統 一、運輸的形式 二、運輸的網路 三、交通工具

    一、探討運輸的形式與科技系統。 二、探討台灣各種運輸網路、運輸系

    統及交通工具。 三、個人交通工具的保養與維修。

    8

    6

  •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

    一、生活領域

    1.生活科技 (Living Technology) 表 1-79 生活科技科目大要 學分數:2 建議開課學期:第一學年第一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科技及評估科技對個人、社會、環境及文化的影響,

    並理解科技、科學與社會三者的互動關係;發展學生善用科技知能以解決相關問題的

    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科技觀念與態度,並啟發他們對科技研究與發展的興趣。主要

    內容包含:科技的本質、科技社會與環境、科技與科學、科技世界、創意設計與製作

    等教學主題。 表 1-80 生活科技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生活科技 (Living Technology) 二、學分數:2 三、先修科目:無 四、教學目標:

    1.協助學生理解科技及評估其對個人、社會、環境及文化的影響。 2.協助學生理解科技、科學與社會三者的互動關係。 3.發展學生善用科技知能以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正確的科技觀念和態度,並啟發其對科技研究與發展的興趣。

    五、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科技的本質 1.科技的意涵 探討科技的本質與意義。

    2.科技的演進 探討科技的演進與發展。

    3.科技的內涵 探討科技與生活、社會及文化之關係。

    4.科技的系統 探討科技的系統、方法、評估與衝擊。

    3

    2.科技社會與環境 1.資源的運用 探討科技發展中有關資源運用的情

    形。 2.科技對社會的影響

    (1)探討科技社會的特質。 (2)討論科技所引發的倫理道德與法

    律的問題。 3.科技對環境的影響 討論科技所引發的環境變化及污染

    的問題,並建立環境意識與保護之

    概念。

    3

    7

  • 表 1-80 生活科技教學綱要(續)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3.科技與科學 1.科技與科學 探討科技與科學之間的關聯與差

    異。 2.科技與工程

    (1)探討科技與工程之間的關聯與差異。

    (2)活用科學、科技與工程的知識、技能及概念,以解決和科技有關

    的問題。

    2

    4.科技世界 1.科技的範疇 瞭解科技領域的範疇與分類。

    2.傳播科技概述 瞭解傳播科技之媒體、應用、服務

    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3.營建科技概述 瞭解營建科技之材料、施工方法、

    流程及其與生活、環境的關係。 4.製造科技概述 瞭解製造科技之材料、組裝的方

    法、流程及其與生活、環境的關係。

    5.運輸科技概述 瞭解運輸科技之載具、物流、系統

    規劃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6.能源與動力概述 瞭解能源之類別、開發、應用與動

    力裝置之原理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7.生物科技概述 瞭解與醫療、農業相關的生物科技

    之現況、趨勢、影響及其與生活的

    關係。

    10

    5.創意設計與製作

    1.設計之意涵、方法與程序 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察覺問題並思考

    問題解決的方法與步驟,提出多種

    可行方式,進而選擇最佳的解決方

    案,以達到設計創新之目的。

    18

    8

  • 表 1-80 生活科技教學綱要(續)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2.發明與創新 利用文字、圖表、工程圖、電腦繪

    圖或其他方式,清楚的表達創意與

    構想,並且能實際安排完整的製作

    程序。 3.設計規劃與實作 能夠將創意、構想與設計以實作呈

    現。

    六、教學要點: 1.教材編選

    (1)生活科技之教科用書,應包含教科書、教師手冊及學生學習手冊。教師手冊應配合教科書編印,以利教學之實施。另編印學生學習手冊,供學生進行學

    習活動時使用。 (2)本科目之教科用書應單獨編印成一冊,提供學校教師選用。 (3)教師手冊應包含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設計、教學資源與學習評量等內容。教

    科書應詳列學習目標與教學資源等內容。 (4)教材之編選,應依據教學目標與教材綱要,並適合學生身心發展與未來需要。(5)教材內容的設計應兼顧認知、技能與情意,使用之文字、圖片、資料宜重視

    性別平衡。 (6)教材與各項教學活動,應力求配合學生生活背景,以達學以致用之目的。 (7)編寫教材時,應避免與其他科目有不必要的重複。 (8)教材之文字敘述,應力求生動活潑及淺顯易懂,避免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

    2.教學方法 (1)本科目含實作課程。 (2)如需至專科教室或其他場所實作,可採同班分組上課,每組至少 7-9 人。 (3)本課程之教學應以活動方式為主,宜廣泛採用各種教學策略,靈活運用適當

    之教學方法,並採學生為中心之教學設計。 (4)教學活動之設計宜以解決問題的方式為原則。 (5)教學單元目標之設定與教學活動之安排,應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輔導學生

    循手腦並用的程序,兼顧認知、技能與情意三方面能力的均衡發展。 (6)教師除採用教科書實施教學外,應善用其他資源以增強教科書之功能。 (7)對於學習能力較佳的學生,應鼓勵其自行計畫作業以發揮潛能並培養創造

    力。對於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除加強個別輔導外,應調整其學習進度、廣

    度與深度。 (8)對於身心障礙之學生,應依其特殊困難與需求,實施個別化教學及輔導,必

    要時宜與特殊教育專業人員進行協同教學。

    9

  • 表 1-80 生活科技教學綱要(續) 3.教學評量

    (1)學習評量涵蓋認知、技能和情意三方面,並兼顧學生之個別差異。 (2)兼重預備性、形成性和總結性的評量。 (3)教學得以問答、演示、操作、實驗、測驗、作業、學習檔案及活動報告等多樣化方

    式評量學生之學習成就,並應考查學生日常表現與行為習慣之改進。 (4)教師應根據評量結果,提供適時、適切之回饋,以改進教學並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4.教學資源 (1)參考工具書。 (2)一般用書。 (3)期刊雜誌。

    5.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應與其他相關科目教材做橫的聯繫及配合,並強調科際整合與重視力行實踐。 (2)應與九年一貫相關科目之教材內容作縱的銜接。 (3)透過教學研究會方式,與相關科目教師共同研討配合方案,以收科際整合之效。

    10

  • 生活科技課程教學實施方法

    壹、教材編選與組織

    一、教科書應依學年編輯,每學年「家政」與「生活科技」各編一冊。

    二、教材之編選,應依據教學目標與教材綱要,並適合學生身心發展與未來需要。

    三、教材的內容應兼顧認知、情意與技能;內容、圖片、資料宜兼顧男女兩性。

    四、編寫教科書時,宜整合其他學科所學但應避免不必要的重複。

    五、應配合教科書編印教師手冊,以利教學之實施。「生活科技」應另編「學生學習手

    冊」,供學生活動或操作實習時使用。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設計、教學資源與學習評

    量等內容應詳列於教科書、教師手冊或學生學習手冊之中。

    六、教材與各項學習活動,應力求配合學生生活背景,以達學以致用之目的。

    貳、教學方法與教學要點

    一、本科目教學宜廣泛採用各種教學策略,靈活運用適當之教學方法,採學生活動為中

    心之教學設計。「生活科技」之教學應以活動方式為主,理論教學佔百分之 25,操作部分佔百分之 75。

    二、教學單元目標之設定與教學活動之安排,應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輔導學生循手腦

    並用的程序,兼顧認知、情意和技能三方面能力的均衡發展。

    三、教學活動之設計宜以解決問題方式為原則。

    四、教師除採用教科書實施教學外,應善用其他資源以增強教科書之功能。

    五、特殊學生之輔導 (一)對於學習能力較佳的學生,應鼓勵其自行計劃作業以發揮其潛能並培養創造力。

    (二)對於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除加強個別輔導外並應調整其學習進度、廣度與深度。

    (三)對於身心障礙之學生,應依其特殊困難與需求,實施個別化教學及輔導;必要時

    宜與特殊教育專業人員協同輔導之。

    參、教具及有關教學設備

    一、應依據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及設備標準設置本科目教學所需設施和設備。

    二、本科目所需設施設備得由專職人員做安全有效地管理。

    三、充實圖書與相關之教學媒體。

    11

  • 肆、各科教材或單元間的聯繫與配合

    一、與其他相關科目教材之聯繫與配合應強調科際整合並重視力行實踐。

    二、應與國民中學階段相關科目之教材內容相銜接。

    三、宜善用學生在其他相關科目所學之知能。

    伍、教學評量

    一、學習評量涵蓋認知、情意和技能三方面,並兼顧學生之個別差異。

    二、兼重預備性、形成性和總結性的評量。

    三、教學得以問答、演示、操作、測驗、作業及活動報告等方式評量學生之學習成就,

    尤應著重考查學生日常表現與行為習慣之改進。

    12

  • 國立中興大學培育中等學校各學科(領域、主修專長)教師專門科目學分對照表

    類 別:普通學科(領域、主修專長) 學科或領域:化學、物理、生物、地球科學、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各主修專長

    類 別 科 目 名 稱 學分數 應修學分數 備 註

    自然科學概論 3 「生活科技學域」必修 領域核心

    課程 生活科技概論 3 3

    「自然學域」必修

    普通化學※ 3

    普通化學實驗※ 1

    有機化學 6

    有機化學實驗 2

    分析化學 3

    分析化學實驗 1

    儀器分析 4

    儀器分析實驗 2

    無機化學 6

    物理化學 6

    物理化學實驗 2

    36

    1. ※課程為必備。

    2.修習本主修專長者,宜就左列科目中修習 36 學分以上外,另應修習本學域其他三主

    修專長專門課程至少各 4 學分。

    普通物理學※ 4

    普通物理學實驗※ 1

    力學※ 3

    電磁學※ 3

    熱物理※ 3

    量子物理※(近代物理) 3

    應用數學※ 6

    基礎物理實驗※(包括熱、電

    磁、力學) 2

    30 1.※課程為必備。

    2.修習本主修專長者,宜就左列科目中修習 30 學分以上外,另應修習本學域其他三

    主修專長專門課程至少各 4學分。

    13

  • 國立中興大學培育中等學校各學科(領域、主修專長)教師專門科目學分對照表

    類 別:普通學科(領域、主修專長) 學科或領域:化學、物理、生物、地球科學、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各主修專長

    類 別 科 目 名 稱 學分數 應修學分數 備 註

    統計物理 3

    應用電子學 3

    固態物理導論 3

    近代物理實驗 2

    量子力學 3

    天文物理 2

    相對論 2

    光學 3

    計算物理 2

    普通生物學※(含實驗) (生命科學或普通植物學+普通動物學)

    4

    動物生理學 3

    植物生理學 3

    分子生物學 (分子生物學導論) 3

    生態學 3

    遺傳學 2

    生物化學 3

    微生物學 3

    無脊椎動物學 (昆蟲學) 3

    脊椎動物學 3

    型態學 2

    解剖學 2

    組織學 2

    30 1. ※課程為必備。

    2.修習本主修專長者,宜就左列科目中修習 30 學分以上外,另應修習本學域其他三主

    修專長專門課程至少各 4 學分。

    14

  • 國立中興大學培育中等學校各學科(領域、主修專長)教師專門科目學分對照表

    類 別:普通學科(領域、主修專長) 學科或領域:化學、物理、生物、地球科學、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各主修專長

    類 別 科 目 名 稱 學分數 應修學分數 備 註

    細胞學 (細胞生物學) 2

    神經生物學 2

    胚胎學 2

    動物分類學 (動物系統分類學) 2

    植物分類學 (植物系統分類學) 2

    演化學 (演化論、進化論) 2

    發生學 (發生生物學) 2

    生殖生理學 2

    保育生物 (保育生物學導論) 2

    生態生理學 (植物生態生理學) 2

    生物技術 (遺傳工程) 2

    地球科學概論※(含實習) 4

    天文學概論 (天文學、天文學導論) 4

    大氣科學概論 4

    地球物理通論 (地球物理學、地球物理概

    論、大氣物理學、海洋物理學、

    土壤物理學) (含實習)

    4

    海洋學概論(海洋學) (含實習) 4

    氣象學(氣候學) 4

    普通物理(全年) 4

    30 1.※課程為必備。

    2.修習本主修專長者,宜就左列科目中修習 30 學分以上外,另應修習本學域其他三

    主修專長專門課程至少各 4學分。

    15

  • 國立中興大學培育中等學校各學科(領域、主修專長)教師專門科目學分對照表

    類 別:普通學科(領域、主修專長) 學科或領域:化學、物理、生物、地球科學、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各主修專長

    類 別 科 目 名 稱 學分數 應修學分數 備 註

    構造地質學 (工程地質學) 4

    地史學 (古生物學) 4

    礦物岩石學 (礦物學、岩石學) 4

    光學(光性礦物學) 4

    地球化學 (海洋化學、土壤化學) 4

    土壤學 (應用土壤學) 4

    土壤分類與調查 4

    水文學 (應用水文學) 4

    生態學 (環境生態學) 4

    普通地質學 (地質學) 4

    製造科技概論※(含實習) (機械製造) 4

    基本設計 4 計算機概論※(電腦概論、資

    訊科技) 4

    營建概論※(營建、營建科技) 4 傳播科技概論(傳播科技) 4 運輸科技概論 4 能源與動力(能源系統概論) 4 環境科學※ 2 室內設計 2 圖學 2 工場實習 2

    木工製造 2

    工業安全與衛生 2

    電子學 2

    30 1.※課程為必備。

    2.修習「生活科技學域」者,宜就左列科目中至少修習

    30 學分以上。

    16

  • 國立中興大學培育中等學校各學科(領域、主修專長)教師專門科目學分對照表

    類 別:普通學科(領域、主修專長) 學科或領域:化學、物理、生物、地球科學、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各主修專長

    類 別 科 目 名 稱 學分數 應修學分數 備 註

    電工學 2

    程式設計 2

    化學主修專長 51

    物理主修專長 45

    生物主修專長 45 自然學域

    地球科學主修專長 45

    自然與生活科

    技學習領域總

    學分數

    生活科技學域 33

    1.自然學域分為化學、物理學、生物學、地球科學等

    四個主修專長。

    2.修習生活科技學域至少33學分即可加註為該學域之

    主修專長。

    17

  • 生活科技概論課程內涵 1. 課程設計原則

    設計課程應有以下幾個考慮因素(蔡秋桃,1987): (一)設計者:教師應有專業精神與知識,更要有學科課程設計的能力,還需透過不斷的在職進修,使

    教學更臻精熟。至於課程方面,必須具有彈性,才能滿足師生之需要。教師尤其需要有耐心和毅

    力,才能包容學生的情緒變化,並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最後,教師應切記勿使課程成為事

    先決定的常規。

    (二)學生的學習模式:課程設計應能配合學生的學習模式,學生喜歡有趣的科學遊戲並且好奇心很

    重,課程應該能激發他/她們的興趣,並能滿足其好奇心和認知慾望,藉以發揮最大的學習效果。

    (三)活動多樣性:資優教學課程宜具備不同種類的活動,包括獨立研究、主題探索。當中,學生需要

    自行確定主題、擬定計劃、規劃進度表、搜集資料、設計實驗方法、準備器材、創造實驗方法、

    強調數據圖表、結果分析,最後還要將成果展示。

    (四)創造與擴展學習機會:課程能提供學生參觀的場所,以供學生作校內調查、校外教學、親子活動、

    或參加校外比賽,藉此提供學生發揮創造能力的學習機會。

    (五)教學環境:課程設計應包含能夠影響學習成效的個人、社會及文化等因素。

    (六)技能發展:課程設計須強調日常生活的技能發展,如應用電腦資訊等。

    (七)學生興趣:課程內容必須能令學生有獲取「得知」的喜悅,並由此提升學生的「學習」地位。

    (八)教材的運用:選取教材時應考慮其適用性、效用性、趣味性和可行性;最好能夠切合小組學習的

    需要,提供有挑戰性的研究項目,以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九)教學重點與課程形式:課程設計宜強調觀念的建構與主題的學習,而非僅為累積新事物與知識而

    設。常見的形式包括學習指引、學習單元、工作卡、學習中心、學習工具箱等。

    (十)照顧個別差異與課程選擇方式:課程設計須提供不同的教學系統,讓學生因應能力與時間作出選

    擇,例如能力不夠的學生可以不用選擇自然科學的獨立研究,僅作短篇的實驗報告即可。

    2. 課程設計的架構模式

    課程設計分為「活動內容」、「活動過程」、「學習策略」、「活動結果」、「情意課程」等五層面,

    依據不同學者的理論重點,學校/教師可自行設計編寫出「多重模式」的教學活動架構(如表一)。茲將此課程模式說明如下: 〈一〉活動內容:以 Renzulli(引自蔡典謨,1998;盧美貴,1987)的三合充實模式為主軸,提供

    學生「質」方面的不同學習經驗。

    〈二〉活動過程:採 Parnes(引自王文科,1992)的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以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藉以學習不同層面的知識,並符合建構理論的教學模式。

    〈三〉學習策略:採 Noddings(引自毛連塭,1996)的小組問題解決學習策略,以環繞主題的方式進行討論發展其辯證、思考和合作的學習能力。

    18

  • 〈四〉活動結果:採 Taylor(引自郭靜姿,1987)的多元才能發展模式,透過開放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發現自己能力的長短處,並開展自我的特質與需要的學習。

    〈五〉情意課程:採 Gardner(引自 Armstrong 著,李平譯,1997)的多元智慧理論,以明朗化的學習經驗,點亮每位學生個人獨特的智慧,並使之趨於多元性、成熟性的學習經驗。

    ........................................................................................................................................

    表一 「多重模式」的教學活動

    活動內容 活動過程 學習策略 活動結果 情意課程

    三合充實

    模式 (Renzulli)

    創造性問題解決模

    式 (Parnes) 小組問題解決學習

    (Noddings) 多元才能發展模式

    (Taylor) 多元智能理論

    (Gardner)

    一般探索 團體訓練 獨立研究

    發現問題 呈現問題 形成假設 觀察實作 數據討論溝通 形成共識 設計概念圖 建構及產生新問題

    概念發展的步驟 資料解釋的步驟 衝突解決的步驟 合作學習習的步驟

    創造的才能 做決定的才能 計畫的才能 預測的才能 溝通的才能 思考的才能

    人際關係 小組探討 合作學習 尊重互助 分享團體 互動回饋 互信互賴

    ........................................................................................................................................ 國外學者 Renzulli(1977,引自蔡典謨,1998)倡導三合充實模式,為配合學生不同學習層次之需要而設計三種充實的層次或類型,第一類型活動(Type Ⅰ):「一般試探性活動」(General Exploratory Activities),強調發掘興趣及加廣性質的充實課程。第二類型活動(Type Ⅱ):「團體訓練活動」(Group Training Activities)強調認知、情意與研究方法的訓練。第三類型活動(Type Ⅲ):「個別或小組探討實際問題」(Individual and Group Investigations of Real Problems),強調高層次問題的研究。由此可知,要培養學生成為知識的生產者,必須先以探索體驗活動做為引導,激發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感,

    再鼓勵學生選定有興趣的主題,運用嚴謹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索。

    19

  • ........................................................................................................................................ 為適用於一般課堂學習及引導資優學生進入專題研究或獨立研究的領域與學習內容方面,課程適宜以

    循序漸進方式進行如下:

    1. 一般探索:以 Renzulli(引自蔡典謨,民 87;盧美貴,1987)的三合充實模式為主軸,提供學生「質」方面不同的活動內容與學習經驗。從探索中培養興趣並能解釋資料。例如校外教學、親子校外活動、

    聽專家演講、自製幻燈片欣賞、自製錄影帶(以 V8 攝影)、校外科學研習,目的在使全班學生有機會從事各種不同層次的發現和探索活動。

    2. 團體訓練:在活動過程中為了發揮創造性問題解決方式,以循序漸進的學習策略,小組討論活動,設計實驗方法並符合建構理論的教學模式。訓練對象為在一般探索活動中表現高度興趣之參與者,

    學生通常是分組工作,強調在思考過程有腦力激盪術、分類整理和評鑑。能作專題研究並提供研究

    結果,供有關機關團體作為改善的參考資料。

    3. 獨立研究:藉著興趣探索去發掘個人潛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以充實模式的精神進行主題資料搜集與問題探討活動,增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獨立學習的方法,積極發展其潛能。或以小

    組為一團體環繞主題的方式,進行討論發展其辯證、思考和合作的學習能力。

    (1) 初小組(專題研究) *發掘興趣、充實基本課程 *以小組、互助合作的方式進行主題的探索研究 *對主題能搜集到有效資料 *培養整理資料的能力

    (2) 高小組與初中組(獨立研究) * 培養搜集相關文獻資料的能力 * 增進資料搜集、剪輯研讀摘要的能力 * 培養文書處理、試算表及簡報系統的電腦能力 * 充實研擬計畫、進度的能力 * 培養研究主題的解決之道 * 培養發表的能力、與人分享發現研究的快樂。 * 培養長期研究學習的耐力與毅力、創思能力、與人合作的人際關係。 * 經過教師評估後,提供不同的方式以展示成果,如參加科展比賽,以提升 發表的層次。

    20

  • 教學設計內容

    1. 教學目標 2. 教學重點 3. 教學過程

    4. 教學活動指引 5. 學習評量的重點 教學內容的設計,不論是教材內容或是與學習有關的過程和活動方式,均宜因應當地的教育環境,稍作

    剪裁或創新,以期能切合學生的特質和教學環境。也因此,教師就以「昆蟲生態教學」之實驗操作與情

    意課程組合和教學活動,稍作探討如下: ........................................................................................................................................ 「與昆蟲有約」之課程內容乃依據 Renzulli 的三合充實模式,設計一學年(五年級上、下學期)長期性的學習活動,包括「一般探索-校園昆蟲生態探索活動」、「團體訓練-校園昆蟲生態實驗操作活動」、

    「獨立研究-校外昆蟲生態研習活動」等三個階段的主題進行教學,其教學目標涵括下列四個主要領域:

    ........................................................................................................................................ (I)知識領域:使學生獲得對整個生態環境、保育及其相關問題之知識。

    能藉觀察校園生態及查閱相關書籍,明瞭各種昆蟲的重要特徵。

    1. 能從實驗活動中去瞭解昆蟲與植物間的生態平衡之法則。

    2. 能瞭解獨立研究活動是動態的,從問題的發生到問題的解決,除要「動腦筋」思考外,還必須「動手」操作及「動口」說明講解,講求自我的獨立思考,更必須與他人研討切磋(黃啟淵,1996)。

    ........................................................................................................................................

    (II)情意領域:使學生獲得對整個生態環境及其相關問題之意識與敏感度,並具 生態保育的責任感,建立環境倫理的觀念。 1. 能利用各種感官,關心大自然的生物,加深對牠們的認識,培養欣賞、愛護、保護環境的情操。

    2. 能從知性之旅─校外親子活動中,體會鄉土昆蟲世界的奧秘,而樂於走向大自然。

    3. 能深入的探討,發現人與環境的關係,培養出人與昆蟲和諧共存的概念,還給各種生物一個無外界干擾的生存環境。

    4. 能持之有恒,耐心的長期追蹤觀察與記錄,並在團體互動中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5. 懂得敬畏自然、尊重自己或其他周遭生物的生命發展歷程。

    6. 能為自然保育貢獻己力,宣導群眾,不能有虐待生物的行為,確保有效的實踐。 ........................................................................................................................................

    21

    http://resources.emb.gov.hk/gifted/ttp/science/experience/experience_4_2.htmlhttp://resources.emb.gov.hk/gifted/ttp/science/experience/experience_4_2.htmlhttp://resources.emb.gov.hk/gifted/ttp/science/experience/experience_4_3.htmlhttp://resources.emb.gov.hk/gifted/ttp/science/experience/experience_4_3.htmlhttp://resources.emb.gov.hk/gifted/ttp/science/experience/experience_4_4.htmlhttp://resources.emb.gov.hk/gifted/ttp/science/experience/experience_4_4.htmlhttp://resources.emb.gov.hk/gifted/ttp/science/experience/experience_4_5.htmlhttp://resources.emb.gov.hk/gifted/ttp/science/experience/experience_4_5.html

  • (III)技能領域:使學生獲得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專業技能。 1. 從精密的科學儀器(如解剖顯微鏡、光學顯微鏡)與科學精密畫,解開昆蟲頭(口器、觸角、複眼)、

    胸、腹、足、翅等細小構造之謎。

    2. 經由野外探索及養蜂人家的經驗談,瞭解作好安全妥善的準備工具,並能使用科學實驗的方法觀察昆蟲,搜集資料對照專書,排除懼、惡情緒,拉近學生與自然界的距離。

    3. 在長期觀察、實驗、記錄的過程中,能有不怕挫折,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因昆蟲動態的觀察不易,不免產生中斷研究的念頭,能從學習過程中培養出克服困境,發揮各組成員專長以完成獨立研究的能力。

    ........................................................................................................................................ (IV)行為領域:使學生養成積極參與改善生態環境的行為。

    1. 瞭解分組討論的優點,及分工合作的重要,而願意實踐力行,接納組員的意見。

    2. 瞭解因研究或農業生產需要而飼養昆蟲,並能整理敘述記錄過程及經驗分析。

    2. 教學重點

    本課程為了能達到高層次獨立研究的能力,各階段的實施要點如下: ........................................................................................................................................ (I)階段一:一般探索-校園昆蟲生態探索活動 1. 探索及觀察校園昆蟲:以本校教材園各區塊的植物作為尋找昆蟲的對象,並能熱心瞭解和關心牠

    們的動態,攝影或拍照下來,做成幻燈片欣賞並加以記錄。

    2. 周休二日前往科學館參加科學研習營:在昆蟲專家陳維壽老師的幻燈解說、標本欣賞及拼圖遊戲中,認識辨別各種昆蟲的形態並以改編歌曲讓學生對昆蟲的特徵印象加深。

    3. 三峽滿月圓親子活動:由教師及家長們共同帶領學生至三峽有木里滿月圓內陳先生經營的山中傳奇蜜蜂世界,拜訪義大利種黃金蜂的家及認識當地的生態環境特色。

    ........................................................................................................................................ (II)階段二:團體訓練-校園昆蟲生態實驗操作活動 1. 經過觀察昆蟲與專書研讀後,為了長期研究昆蟲生態,在校園內採集棲息在植物上的幼蟲,飼養

    起來等待成蟲,對照圖鑑,以瞭解其生長變化。

    2. 小組討論並作思考,利用各種實驗工具,瞭解其構造,及昆蟲對植物與人類的益處,作深入的研究。

    3. 從實驗過程的認知中,學習協調溝通及經驗分享等人際關係的互動表現。

    4. 師生討論實驗問題,逐題尋找資料共商對策,在不傷害人與昆蟲的情況下,操作可行的實驗步驟與方法。

    5. 實驗過程當中引導學生,尊重大家意見,不可將所有工作推卸給某人身上,造成他/她個人的沉重

    22

  • 壓力與工作負擔。

    6. 實驗工具的製作應分工合作,並注意安全,完成一個實驗之後,負責收藏起來,以備下次使用。

    7. 記錄上的數據與統計圖及分析,必需裝訂成冊,養成統整歸檔的能力與習慣。 ........................................................................................................................................

    (III)階段三:獨立研究-校外昆蟲生態研習活動 1. 高年級學生對昆蟲的專注與興趣,可以「小題大作」,從實驗當中,去發現與探索,因此指導學

    生分組討論主題,開始進行獨立研究之事前規劃、任務分工與實施方法。

    2. 昆蟲的生活史中,最長的成長期是幼蟲期,而成蟲後,生命維持至兩週或四週,要讓學生瞭解昆蟲短暫的生命是自然界的法則,而無須感嘆,人類一樣會「生老病死」,應把握可貴的人生。

    3. 先觀察昆蟲的形態特徵,瞭解昆蟲的分類地位,再繼續生態的研究,其中包括食性、變態、趨性、共生、寄生、競爭等,都是生物學的基礎科學之一。

    4. 昆蟲棲息地各異,若無特殊方法,不容易看到,除非數量非常多或眼力特別好,否則效果不會盡如人意。因此採集或利用社會資源如養蜂場、學術研究機構等,是觀察與實驗必要的基礎,並可

    藉此對昆蟲的生活習性作更多的瞭解。

    5. 在所有自然資源當中,昆蟲的種類繁多複雜,生態新奇有趣,生動活潑、吸引人,但是由於牠們的活動性強又很會偽裝和受到季節、氣候的變化而有所差異,如要掌握昆蟲資源來作為教學的工

    具,就必須深入瞭解昆蟲與其「棲地」環境的關係。

    3. 教學過程

    本課程為長期性、完整性的昆蟲生態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實施進度可依序分為「一般探索-校園

    昆蟲生態探索活動」、「團體訓練-校園昆蟲生態實驗操作活動」、「獨立研究-校外昆蟲生態研習

    活動」等三個階段,共進行十二個學習活動與六個實驗問題(以「勤勇忠貞的義大利種黃金蜂」為例)。

    茲將各階段的學習活動流程、活動節數、活動設計/學習單元等敘述如表二: ........................................................................................................................................ 表二 資優學生「昆蟲生態教學」之實驗操作與情意課程的活動流程

    階段 學習活動名稱 活動節數 活動設計/工作紙

    昆蟲概談-認識昆蟲 共二節(80 分鐘) 活動一/工作紙(一)

    親子活動-前往科學館參加科學研習營

    共半天 活動二

    昆蟲拼圖遊戲與改編昆蟲之歌 共二節(80 分鐘) 活動三/工作紙(二)

    昆蟲生態探索─行前準備 共二節(80 分鐘) 活動四/工作紙(三)

    昆蟲大搜尋 共二節(80 分鐘) 活動五/工作紙(四)

    校 園 昆 蟲 生 態 探 索 活 動

    一 般 探 索

    親子活動─「山中傳奇」之旅 共一天 活動六

    縮小範圍的觀察 共二節(80 分鐘) 活動七/工作紙(五) 校 園

    主題探索(一)─「昆蟲」的專題研 共三節(120 分鐘)活動八/工作紙(六)

    23

  • 究記錄

    主題探索(二)─「昆蟲」的專題研究口頭報告

    共三節(120 分鐘)活動九/工作紙(六)

    蝶戀花─紋白蝶對顏色、形狀、氣味的辨別實驗

    共六節(240 分鐘)活動十/工作紙(七至九)

    昆 蟲 生 態 實 驗 操 作 活 動

    訓 練

    昆蟲的科學精密畫、昆蟲卡製作

    DIY 共二節(80 分鐘) 活動十一/工作紙(十至十一)

    山中傳奇-義大利種黃金蜂的家在哪裡?

    共一天 實驗一/工作紙(十二至十四)

    築巢秘密-義大利種黃金蜂如何築巢

    共四節(160 分鐘)實驗二/工作紙(十五)

    義大利種黃金蜂對不同光波的光

    源,有何反應? 共三節(120 分鐘)實驗三/工作紙(十六)

    義大利種黃金蜂是不是紅色色盲? 共三節(120 分鐘)實驗四/工作紙(十七)

    義大利種黃金蜂能不能辨識形狀? 共三節(120 分鐘)實驗五/工作紙(十八)

    義大利種黃金蜂對身體與其它物體

    之接觸反應 共三節(120 分鐘)實驗六/工作紙(十九)

    校 外 昆 蟲 生 態 研 習 活 動

    獨 立 研 究

    「與昆蟲有約」課程回顧與檢討 共四節(160 分鐘)活動十二/工作紙(二十)

    4. 教學活動指引

    (I)活動設計原則如下: 教學單元應具有彈性:課程編排及季節或天氣的因素常造成單元之教學目標不易達成,教學活動不

    能順暢,所以「主題本位」、「統整化」的教學活動設計能使教師方便調整進度。 調整學習順序:對於目前教師視自然科學教學為畏途,主要是法則性概念發展或過程技能訓練無法

    作有系統的安排,使教師能預留空間放手教學,學生之學習經驗亦可更形充實。 使單元活動之組織,有統整性,更能融貫應用:活動設計不能只重視認知能力之發展,或只在意於

    學生的興趣而已,應準備充分應用其生活周遭之素材,使其經由覺察、體驗而認識有關之科學概念。

    因而儘量在活動中將三領域的概念加以統整應用,上下銜接,促進更佳之學習遷移。 ........................................................................................................................................ 使單元活動之內容更生活化,更著重自然環境之認識: 例如此次設計主題式的「與昆蟲有約」之生態環境教育課程,教師特別著重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

    為教學重點,並考量親、師、生三者合作的資源整合,希望藉著設計加廣、加深的學習活動,以提

    升學生對於昆蟲生態的知識、情意、技能及行為領域之能力。教學前應有的準備如下: ........................................................................................................................................ 課程計畫﹕教師利用暑假期間,草擬「與昆蟲有約」課程活動計畫,並依據課程架構、理念與目標,

    策劃一學年之完整性、長期性的教學單元活動設計與學習單。於五年級上學期開學之初,資源班教

    師先與原班教師之雙向溝通會議,以徵求原班教師的配合參與,隨後在第二週之週六上午召開親師

    座談會,藉由授課計劃綱要與實施內容說明整學期規劃的課程以徵詢家長意見,並建議在親子戶外

    活動時,多配合參與有專業解說員解說知性之旅及閱讀有關昆蟲專書,上網或到國家圖書館查閱相

    24

  • 關書籍、圖鑑和收集資料,觀看相關科學的電視節目(如發現與探索頻道等)。 ........................................................................................................................................ 實驗器材的準備:自然科學領域中,生命科學的操作方法最為複雜,但從認知中表現情意的機會最

    多,從興趣探討、小組活動、專題報告以至獨立研究,皆由組員分配好工作,逐一共同設計並製作。

    基本工具(如隨身使用之放大鏡、望遠鏡、小型空瓶罐等)可自行準備,精密儀器(如解剖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等)可向學校實驗器材室借出使用,而其它器材可從日常生活中資源回收以備日後操作,

    並可廢物利用以節省開支。 ........................................................................................................................................ 學術機構社會資源的聯絡:拜訪專業人員及探勘參觀地點、安排時間、預先做好教學解說與準備和

    備妥參訪工具(如錄音機、照相機、攝影機、記錄簿等)。 ........................................................................................................................................ 媒體製作與操作欣賞:由小組成員操作、照相、製作幻燈片、V8 攝影機等。學生組成製作群(如編劇、音效、場記、攝影、燈光等),師生共同操作進行實驗,可促進師生情誼與同學之間的感情。

    ........................................................................................................................................ 卷宗資料夾/歷程檔案(portfolio)與電腦學習:在教室後面的壁報板上,為每位學生預備一個卷宗檔案資料夾,以存放活動學習單元及專題報告或小組的獨立研究報告等作品。學生宜先學會電腦的文書

    處理的基本操作方法、美工設計、統計圖繪製、數據表格化等技能。 ........................................................................................................................................ 師生討論並共同設計實驗活動:學習活動單元由教師引導設計,目的在引起學生的興趣;昆蟲的專

    題研究由學生自己設計編寫,戶外教學的活動單,由各組觀察記錄並編輯成冊,以便逐步學習獨立

    研究的方法。 ........................................................................................................................................ 參加科學展覽競賽:此課程結束時所舉辦的班際匯報會後,作品再次修訂完稿,經同學互相評量,

    師生認可之後,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科學展覽競賽。小組決定參展後,在教師引導下,由家長、學生

    利用課餘時間繼續製作展覽看版與說明書,以作為獨立研究報告發表、增加互相觀摩的學習機會。

    ........................................................................................................................................ (II)課堂討論的擬題及教師導引 學生與教師共同設計活動項目及內容時,教師應注意學生是否偏離主題,並留意下列幾點原則: 學生從發現事實中產生疑問與假設(教師依教學目標佈局):例如鄉土生物很普遍,一再出現在學

    生周邊,學生不用花什麼錢就可一再的觀察,非常適合科學活動之啟蒙訓練。至於獨立研究方面,

    議題的研討最好採師生共同討論方式,且宜選擇日常生活上所常遭遇的問題,這樣比較容易引發學

    生的興趣。又因為一個生活實質性的問題要獲得瞭解,經常會涉及到各科目的知識,因此,可藉著

    問題解決的活動而達到統整不同學科的目標。 ........................................................................................................................................ 學生實作:以小組討論(四至五人最恰當)方式就事論事,心平氣和的據理力爭,從師生共同設計

    實驗問題開始,到實驗方法的擬定,再評估安全性及經濟性,學生秩序等,教師都應有提早提醒學

    生準備材料的打算與預先作一遍的心態。例如樹上的每一片葉子大體相似,但為什麼沒有兩片完全

    相同?學生除了會親自去作觀察、記錄之外,並會發現還有其它因素如溫度、光的照明度、水分等

    都會影響實驗的結果。 ........................................................................................................................................ 在教材方面以「問題」為獨立研究核心,以從事「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活動來進行學習,經由活動過程獲得相關之科學知識和技能。此種教材的結構,可減輕以往因各科目力求概念邏輯之完

    備性要求所造成知識內容瑣碎繁多的現象,達到降低學習負擔的目的。 在人力協助方面:學生在進行獨立研究中,常因不懂研究方法而茫無頭緒,選定之主題雖有興趣,

    也有動機去完成,但仍可能因為缺乏指導而功虧一簣,因此需邀請熱心家長及專業教師前來協助指

    導。如此獨立研究課程在專家個別指導下,學生之研究能力即可提昇。 在資源整合與運用方面:長期的研究與探索、實驗,難免有推動的困難,例如經費來源缺乏、分散

    25

  • 在各班的學生整合不易,所以教師應積極的會同行政人員與原班導師的支援,強調家庭學校合作的

    重要,讓家長重視學校所推展的活動,有了家長與學校行政人員的鼓勵,教學才能順利推展,有時

    研究過程必須聯結社區或學術專業機構的資源配合及技術指導,方能落實教學研究及推廣工作的進

    行。 ........................................................................................................................................ 學生有自由發表的時間:學生作完實驗口頭報告、書面報告,都能表現出是否已進入情況的學習效

    果,所以教師應支持學生,對於是否有明確的定論,學生應有想做進一步的實驗與探討的準備。 ........................................................................................................................................ 成果展示:每小組皆可展現其研究實驗結果讓師生共同評鑑,獲得師生的讚賞,給予精神的鼓勵。

    並從實驗操作中將研究的結果,提供給相關機構作為改善的參考資料,或把成果展示出來供各校教

    學上的應用。

    5. 學習評量的重點

    在學習活動中進行下列教學評量,包括:「觀察性評量」、「實作評量」(performance)(引自莊明貞,1997)、「卷宗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引自莊明貞,1997)。 ........................................................................................................................................ 「觀察性評量」:評量實驗操作活動時的完整性、創造性、精密性等多元評量方式。 ........................................................................................................................................ 「實作評量」:評量小組參與互動、討論發表、資料搜集、研究態度、對自然生態的認知理念

    和關懷實踐等具體行為。 ........................................................................................................................................ 「卷宗評量」 (歷程檔案評量):完成一學年的獨立研究報告說明書及成果展示版面的製作,並將多份活動學習單、校外教學活動手冊,依課程進度表彙集成一完整檔案資料,讓學生學習瞭

    解自己整個學習過程的思考歷程和發展水準等。

    1. 教材編製 應以學生活動為中心,使學生由接觸自然及實際的活動中得到自我實現的快樂,並養成科學的

    態度、學習科學的方法及概念。 ........................................................................................................................................ 教材儘量選自學生生活環境中所常見者,其難易度須配合學生各階段的發展特質及認知能力。

    ........................................................................................................................................ 教材的選擇應以能促進學生自主性及自發性的解決活動為主。 ........................................................................................................................................ 教材的選擇應以明確顯示概念、能力和態度的培養為重點,方便設計課程。 ........................................................................................................................................ 基於全民教育的理念,教材的選擇除整體的考量外,應同時注意個別差異的調整。 ........................................................................................................................................ 應以鄉土的題材和問題為教材,使教學內容生活化,藉此發揚民族特性,落實生活的實用性。

    教材應具彈性,以適應各地區的能力與需要。

    2. 教材運用的指引 教材的運用應儘量以解決問題的活動為核心來教學,透過探究問題的過程,學習科學概念、科

    學方法及培養科學態度為重點。 ........................................................................................................................................ 科學概念的培養及科學方法的學習,均須按學生的心理及智力發展的順序來編排,新的概念應

    26

  • 建立在已學過的概念上,新的科學方法應建立在已學過的科學技能上。 ........................................................................................................................................ 教材的排列要注意學生的先前經驗,並配合生物、氣象、天文等季節性、校園、實驗器材、戶

    外學習等學習條件。

    實施課程的注意事項 「什麼樣的課程能培養出學生必須具備的科學素養與能力?」、「如何引導教學和學習往課程

    目標上去發展?」,這些正是教師首要思考的科學教育問題。目前科學教育普遍受到「建構主

    意取向」的影響,學者並認為這是「科學教學」朝向世界觀的一個重要基礎。這取向是強調學

    習者是一個能主動建構知識並是個能由自己本身的經驗建構出意義的有機體。故以建構觀發展

    的科學、科技、社會三者互動之主題做為科學教育目標,亦蔚成一個科學教育改革的趨向(熊

    召弟,1997)。 ........................................................................................................................................ 資優教育強調發展學生潛能並培養其服務社會的熱忱,目的在將學生的自我實現與社會貢獻相

    結合。因此,課程之安排,應重視試探、啟發、多樣及高層次的學習。如果僅著重在課內教材

    的練習,學習內容將缺少挑戰性,不利資賦優異行為特質的發展,資優學生對其有興趣的主題,

    長期努力探索,深入研究,在某一主題上透徹了解,甚至有所創新發現,不但表現專家的特質,

    而且可以練習生產知識,這正是加深及高層次學習的真諦。因此,培養資優學生成為知識的生

    產者,應為資優教育工作者所重視(蔡典謨,1998)。 ........................................................................................................................................ 課程規劃為長期性的學習活動,在活動過程中以 Renzulli(1977,引自蔡典謨,1998)的三合充實模式為主軸,再考慮台灣中、小學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中,「自然與科技」學習領域之教

    學重點(台灣教育部,1998,引自陳文典,1999),以「統整化」的課程設計,安排適當的情境及教材,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以增進知識及培養處理問題的能力。 ........................................................................................................................................ 教師於開學前先研究規劃一學年的課程計劃,再召開家長雙向溝通會議,將課程的設計理念及

    戶外教學活動行程計劃表作詳細的說明,並聽取採納家長的意見與學生選課的意願,更希望家

    長能全力支持與協助。教師依課程計劃,協助學生逐漸提升自然生態與科技的研究能力,不怕

    挫折與困難,有耐心的完成研究。以多元學科整合的學習活動提升學習興趣,由一主題目標教

    學延伸,配合自然科學、美勞科、音樂科、鄉土教學、生活與倫理等「統整性課程」使學生學

    得完整概念。 ........................................................................................................................................ 要從小培養學生心存善念的智慧、尊重自然生態倫理、勤勞盡職的責任感,處處播下愛心的種

    子,讓她/他們暴戾的情緒自然地消失無遺。 ........................................................................................................................................ 透過獨立研究課程,讓學生學習完整的思考與解題策略,培養學生的分組合作之能力,令他/她們能夠負責盡職地共同完成研究作品。此外,也要增加與家長的溝通以改善某些家長封閉的

    觀念,讓家長與教師都是教育學生的伙伴,提高教學成效。 ........................................................................................................................................ 如有需要時,要對學生作適當的輔導,幫助他/她們在學習活動中順利並有成果。另外,在資源方面須與學校行政配合,亦要聯結社區或學術專業機構的資源,使教學可以獲得推展。

    3. 教學建議

    「什麼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合理而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什麼樣的教育分流設計及評量方

    式,可引導教學和學習往課程目標上發展?」這些都是教師要思考解決的教育問題。教師不應

    只是教學的機器,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教師」應定位在「教學設計者」的工作上,按班級的

    27

  • 需要,以學生為主,自己編寫課程計劃與教學內容。筆者任教三十年中,有十五年的時間擔任

    自然科教師,在浸淫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領域的世界裡,發覺教師透過縝密的課程計劃,以及

    課堂中良好的引導與啟發,可奠定學生未來科學興趣、實驗操作、解決問題的深厚基礎。 ......................................................................................................................................... 故教師以指導學生累積的經驗及現今在智優資源班編擬課程教學計劃與實施教學的心得,提出

    以下幾點建議,供資優教育先進與教學研究單位做為參考:(余秀琴、楊怡靜、施雅彬、蔣聞

    哲,2000) ......................................................................................................................................... 議題方面:議題的研討最好採師生共同討論方式,且宜選擇日常生活上所常遭遇的問題,這樣

    比較能引發學習者的興趣。又因為一個生活實質性的問題要獲得瞭解,經常會涉及到各科目的

    知識,因此,可藉著問題解決的活動而達到統整不同學科的目標。 ......................................................................................................................................... 在教材結構方面:以「問題」為獨立研究核心,以從事「問題解決」活動來進行學習,經由活

    動過程獲得相關之科學知識和技能。此種教材的結構可減輕以往因各科目力求概念邏輯之完備

    性要求所造成知識內容瑣碎繁多的現象,達到降低學習負擔的目的。 ......................................................................................................................................... 在教學實施方面:教師應在教材的編選、教學法及評量各方面配合之下,讓學習者「由實踐中

    學習」,及「以小組進行活動、個人負責」的學習活動方式,除了達到「理解」的學習外,且

    以「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才不會成為空談。 ......................................................................................................................................... 在人力協助方面:學生在進行獨立研究中,常因不懂研究方法而茫無頭緒,選定之主題雖有興

    趣,也有動機去完成,但仍可能因為缺乏指導而功虧一簣,因此需邀請熱心家長及教師前來協

    助指導。如此獨立研究課程在專家個別指導下,學生之研究能力即可提昇。 ......................................................................................................................................... 在資源整合與運用方面:長期的研究與探索、實驗,難免有推動的困難,例如經費來源缺乏、

    分散在各班的學生整合不易,所以教師應積極的會同行政人員與原班導師的支援,強調親師合

    作的重要,讓家長重視學校所推展的活動,有了家長與學校行政人員的鼓勵,教學才能順利推

    展,有時研究過程必須聯結社區或學術專業機構的資源配合及技術指導,方能落實教學研究及

    推廣工作的進行。 ......................................................................................................................................... 在課程推廣與研究方面:「與昆蟲有約」的課程活動設計,在於引發學生對土地倫理與維護大

    自然的熱誠,因此,希望學生從小就能參與體驗人與環境相偕共存的自然道理。我們期盼教師,

    應有瞻前矚後,百年樹人,長久經營的概念,及維護生態環境的文化素養,指導學生以生態保

    育為主題研究,提升學生參與自然保育工作的意願,並從實驗操作中將研究的結果,提供給相

    關機構作為改善的參考資料,或把成果展示出來供各校教學上的應用。 ......................................................................................................................................... 對教育的貢獻方面:資優教育課程的使用對象,不只是資優班教師和學生獨自享有的權利,而

    應是普及化的帶動教學研究與設計者,資優教育的目的在於培育優秀的研究人才,以將所學貢

    獻國家回饋社會,讓資優教育推動工作不斷的茁壯與發揚光大。

    28

  • 生活科技教材編製 ---參考格式---

    壹、主題名稱

    貳、教學目標

    參、授課時數

    肆、相關知識 意義、內涵、功能、用途與效益

    伍、教學資源(包括文字、表、圖等【數位照片,數位影片(VCR),模擬動畫,故事動畫,網頁格式設計或 Power-Point 簡報】)

    陸、所需教具及有關教學設備

    柒、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或稱教案)

    捌、教學方法與教學要點

    玖、教學評量

    參考資料(包括參考書、教科書、網路資源、教學媒體等)

    備註: 1.本教材編製採用團隊合作方式完成,並以書面陳述任務分配與每位組員完成項目名稱。 2.主題可以參考:(1)生活科技,(2)能源與動力科技,(3)運輸及配送科技,(4)製造科技,(5)傳播科技,(6)資訊科技,(7)醫藥農業及生物科技,及(8)科技創新等。

    3.本教材編製心得以口頭報告分享之,並摘要重點為書面資料(5 頁以內)印發全體同學。

    4.口頭報告前 2 日將該電子檔案傳送([email protected])給廖老師參考。

    5.本教材書面報告採統一格式請印刷廠裝訂成冊。

    5.電子檔案格式(燒錄成為光碟片附加在書面報告封底內頁上)--- (1)檔名:學號-姓名.doc (2)數位照片,數位影片(VCR),模擬動畫,故事動畫,網頁格式設計或 Power-Point 簡報檔案

    等,具有加分效果。

    29

  • 生活科技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或稱教案) 單 元 名 稱 班 級 人數

    教 材 來 源 教 師 時間

    教 學 方 法

    學生學習條

    件 之 分 析

    教學來源暨

    設 備

    單 元 目 標具 體 目 標

    Ⅰ.認知方面

    1.

    2.

    Ⅱ.技能方面

    3.

    4.

    Ⅲ.情意方面

    5.

    1-1

    1-2

    2-1

    2-2

    3-1

    4-1

    4-2

    5-1

    5-2

    5-3

    節次 月 日 教 學 重 點

    30

  • 教學目標 教 學 活 動教 具 時間 評 鑑備註 指 完 成 具 體 目 標 之 題 項 , 例 如 1-1 1-2 2-1

    .

    .

    . 等

    壹、準備活動 一、 課前準備

    二、 引起動機

    三、 決定目的

    貳、發展活動 一、瞭解起點行為

    二、基本活動

    1. 點名,檢查攜帶課本、筆記,工具…等。 2. 器材清點。 3. 講授工場安全與衛生。 4. 認識環境(含機具、設備與材料等)。 5. 選舉實習課班級幹部(組長、工具、材料、安

    全及衛生)。 6. 分(編)組,以利分組教學。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1.解說;2.示範;3.模仿(分組實習)。 四、討論、分享與實習作品解說、展示、觀摩。

    五、適度運用獎(鼓)勵措施。

    參、綜合活動 一、歸納重點。

    二、評量(瞭解終點行為)。

    三、提供額外資料給學生參考(增廣教學)。

    四、針對學習不力學生適度應用補救教學。

    五、工場清掃、機具設備的保養、器材清點與登錄。

    六、指定實習報告

    七、預告下次實習內容,並說明預習範圍。

    31

  • 國立中興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101 學年度第 2 學期

    生活科技概論課程期末報告

    教學資源彙編

    主題名稱:

    指 導:廖錦文老師

    學生姓名:○○○ ○○○○○○○○○○

    ○○○ ○○○○○○○○○○

    ○○○ ○○○○○○○○○○

    中 華 民 國 1 0 2 年 6 月

    32

  • 目 次

    一、小組任務分配一覽表…………………………………………...……2

    二、教材編製……………………………………………………...………3

    三、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教案)……………………………………………

    四、簡報資料(網頁式教材)…………………………………...…………

    五、數位照片/數位影片/模擬動畫等介紹………………………………

    六、教學單…………………………………………………………………

    七、學習評量………………………………………………………………

    八、參考資料………………………………………………………………

    九、對本課程的心得與建議………………………………………………

    十、光碟片(數位資料)……………………………………………………

    33

  • 34

    國國立立中中興興大大學學 110011 學學年年度度第第 22 學學期期行行事事曆曆 月次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週次  重要記事 

    1 2  寒假 3  4  5  6  7  8 9  寒假 10  11  12  13  14  15 16  寒假 17  18  19  20  21  22 23  一   

    102

    2

    月 24  25  26  27  28  二   

    1日學期開始。4~5日進修學士班初選課程。8日研究生畢業離校

    截止日。9 日除夕,10~12 日春節假期(初一至初三)。13 日除夕

    補假。14 日初一補假。15 日調整放假。16 日全校停電檢驗日。

    17 日寒假終了。18 日學士班、進修學士班、研究生繳費截止及

    就學貸款申請截止。18 日全校學生開始上課(註冊日)。18~22

    日全校學生網路加退選課程。23 日補上班上課。28 日和平紀念

    日(放假)。   1 2   3  4  5  6  7  8 9  三   10  11  12  13  14  15 16  四   17  18  19  20  21  22 23  五   24  25  26  27  28  29 30  六   

    3

    月 

    31  七   

    11~15日轉系申請。

    29日課程退選截止。30日上課達1/3(第6週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八   14  15  16  17  18  19 20  九   21  22  23  24  25  26 27  十   

    4

    月 

    28  29  30  十一 

    1~3日校際活動。1、2、3日補休假(運動會、校慶)。

    4日民族掃墓節、兒童節(放假)。5日(放假)。

    15~19日期中考試。20日上課達1/2(第9週止)。

    30日前公告暑期授課班開班事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十二 12  13  14  15  16  17 18  十三 19  20  21  22  23  24 25  十四 

    5

    月 

    26  27  28  29  30  31 十五 

    2日學士班1年級週會。

    10日校務會議。11日上課達2/3(第12週止)。 

    1   2  3  4  5  6  7 8  十六 9  10  11  12  13  14 15  十七 16  17  18  19  20  21 22  十八 23  24  25  26  27  28 29  預備 

    6

    月 

    30  暑假 

    3~14日受理各類學雜費減免。

    8日畢業典禮。

    12日端午節(放假)。14日休學申請截止日。

    17~21日學期考試。

    24~25日學士班及進修學士班通識課程預選。

    24~27日校內英文能力檢定考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暑假 14  15  16  17  18  19 20  暑假 21  22  23  24  25  26 27  暑假 

    7

    月 

    28  29  30  31  暑假 

    1~15 日碩士班研究生逕修讀博士學位申請。1 日暑假開始。 10

    日研究生論文口試申請截止。

    31日研究生論文口試截止、學期結束、學年結束。 

    :上課日 :預備週 :寒暑假 :放假日 :期中考週

    101.5.2 本校第 370 次行政會議通過

    101 年 5 月 10 日臺高(一)字第 1010084175 號書函同意備查

    依 101 年 10 月 11 日臺人(二)字第 1010189130A 號書函修訂放假日  

    高級中學「生活科技」課程綱要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生活科技課程教學實施方法壹、教材編選與組織貳、教學方法與教學要點參、教具及有關教學設備肆、各科教材或單元間的聯繫與配合伍、教學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