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18
40 41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澳門大學 家教委)對大學初期取得的巨大成 就非常讚賞,於1985年向大學贈 予一份珍貴的禮物一面長達35 英尺的九龍壁,象徵璀璨的中華文 化在大學得到延續,並成為了澳大 校園的地標之一。 重組大學架構,易名為澳門大學 隨著中葡聯合聲明在1987年簽 署,為迎接澳門回歸祖國,以及配 澳門大學是澳門地區第一所現代高 等教育院校,也是目前澳門唯一的 公立綜合性大學。其創校史可以追 溯到1978年,由來自香港的黃景 強博士、胡百熙博士與吳毓璘博士 三位大學創辦人向澳葡政府申請撥 地開辦,校舍的建造工程在1979 年底動工,於1981年3月28日舉行 東亞大學成立典禮,同年9月大學 正式運作及開課,標誌著澳門現代 高等教育的正式開始。 合回歸過渡期的人才需求,1988 年澳門政府授權屬下的澳門基金 會購入並接管東亞大學,修訂了大 學章程,重組大學的管理架構,設 校董會、顧問委員會和教委會。 為加強本地相關人才的培養需 求,1989年,增設科技、教育、 法律和公共行政課程,同年還將本 科學院分拆為文學院、社會科學院 及工商管理學院。1990年起,大 學將英式學制的三年制學士課程改 為葡式學制的四年制學士課程,但 教學語言仍以英語為主。1991年 成立法學院和教育學院。於1991 年9月大學成立十週年之際,通過 第50/91/M號法令,將東亞大學易 名為澳門大學,並頒佈新的《大學 章程》。 大學再次重組後進入迅速發展的階 段,從學制、所設的科、系等都朝 著本地人才培養的目標發展,學生 人數急劇上升。1997年葡萄牙共 和國總統沈拜奧到訪澳門大學後, 本科和碩士課程獲葡萄牙教育部認 可。至澳門回歸前夕,學生人數由 當年創校的數百人增至約三千人。 為了更符合國際通行的高等教育模 式,時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 厚鏵於2001年底邀請剛退休的香港 浸會大學校長謝志偉博士出任澳 門大學校董會主席,並在2002年開 展了大學管治的改 革,重建校董會為 最高管治機關來代 替政府的直接監 督,啟動了對章程 的修訂工作。在 2006年9月立法 會正式通過新的 《澳門大學法律制 度》及《澳門大學 章程》,賦予大 學享有更獨立、自主和靈活的空間, 加速了大學步向現代化和國際化。 獲國家大力支持,在橫琴島建設新 校區 2009年是澳門大學發展里程碑非 常重要的一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 准澳門大學在中國廣東省橫琴島建 設新校區,並授權由澳門特別行政 區依照澳門特區法律實施管轄。新 校園與澳門氹仔島一河相連,佔地 約1.09平方公里,比舊校園約大20 倍,於2009年12月20日舉行奠基 典禮,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澳門 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陪同下 主持,胡錦濤更寄予澳門大學“五 個一流”期望:建設成為具有一流 設施、一流師資、一流人才、一流 成果的一流大學。 澳門大學新校區正式啟用 2013年7月20日,位於橫琴島的 澳門大學新校區移交特區政府,並 自該日起校區內依照澳門特別行政 區之法律實施管轄,2013年8月校 為本地培養高教人才 澳門大學創立時以“仁、義、禮、 知、信”為校訓,根據英式教育制 度,設有本科學院、持續教育學 院和預科學院。在創校初期,大學 在政府和多位社會賢達的大力支持 和慷慨捐獻下,建成了以大豐樓、 何賢中心、文化中心、王寬誠樓和 學生宿舍為主的校園結構,同時 建立了當時澳門最具規模的圖書 館。1984年,大學培養的首批學 士畢業,標誌著澳門本地培養的高 等教育人才首次投入社會服務。中 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國 澳門大學供稿

Transcript of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Page 1: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40 41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澳門大學

家教委)對大學初期取得的巨大成

就非常讚賞,於1985年向大學贈

予一份珍貴的禮物─一面長達35

英尺的九龍壁,象徵璀璨的中華文

化在大學得到延續,並成為了澳大

校園的地標之一。

重組大學架構,易名為澳門大學

隨 著 中 葡 聯 合 聲 明 在 1 9 8 7 年 簽

署,為迎接澳門回歸祖國,以及配

澳門大學是澳門地區第一所現代高

等教育院校,也是目前澳門唯一的

公立綜合性大學。其創校史可以追

溯到1978年,由來自香港的黃景

強博士、胡百熙博士與吳毓璘博士

三位大學創辦人向澳葡政府申請撥

地開辦,校舍的建造工程在1979

年底動工,於1981年3月28日舉行

東亞大學成立典禮,同年9月大學

正式運作及開課,標誌著澳門現代

高等教育的正式開始。

合回歸過渡期的人才需求,1988

年澳門政府授權屬下的澳門基金

會購入並接管東亞大學,修訂了大

學章程,重組大學的管理架構,設

校董會、顧問委員會和教委會。

為 加 強 本 地 相 關 人 才 的 培 養 需

求,1989年,增設科技、教育、

法律和公共行政課程,同年還將本

科學院分拆為文學院、社會科學院

及工商管理學院。1990年起,大

學將英式學制的三年制學士課程改

為葡式學制的四年制學士課程,但

教學語言仍以英語為主。1991年

成立法學院和教育學院。於1991

年9月大學成立十週年之際,通過

第50/91/M號法令,將東亞大學易

名為澳門大學,並頒佈新的《大學

章程》。

大學再次重組後進入迅速發展的階

段,從學制、所設的科、系等都朝

著本地人才培養的目標發展,學生

人數急劇上升。1997年葡萄牙共

和國總統沈拜奧到訪澳門大學後,

本科和碩士課程獲葡萄牙教育部認

可。至澳門回歸前夕,學生人數由

當年創校的數百人增至約三千人。

為了更符合國際通行的高等教育模

式,時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

厚鏵於2001年底邀請剛退休的香港

浸會大學校長─謝志偉博士出任澳

門大學校董會主席,並在2002年開

展了大學管治的改

革,重建校董會為

最高管治機關來代

替 政 府 的 直 接 監

督,啟動了對章程

的 修 訂 工 作 。 在

2006年9月立法

會 正 式 通 過 新 的

《澳門大學法律制

度》及《澳門大學

章 程 》 , 賦 予 大

學享有更獨立、自主和靈活的空間,

加速了大學步向現代化和國際化。

獲國家大力支持,在橫琴島建設新

校區

2009年是澳門大學發展里程碑非

常重要的一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

准澳門大學在中國廣東省橫琴島建

設新校區,並授權由澳門特別行政

區依照澳門特區法律實施管轄。新

校園與澳門氹仔島一河相連,佔地

約1.09平方公里,比舊校園約大20

倍,於2009年12月20日舉行奠基

典禮,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澳門

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陪同下

主持,胡錦濤更寄予澳門大學“五

個一流”期望:建設成為具有一流

設施、一流師資、一流人才、一流

成果的一流大學。

澳門大學新校區正式啟用

2013年7月20日,位於橫琴島的

澳門大學新校區移交特區政府,並

自該日起校區內依照澳門特別行政

區之法律實施管轄,2013年8月校

為本地培養高教人才

澳門大學創立時以“仁、義、禮、

知、信”為校訓,根據英式教育制

度,設有本科學院、持續教育學

院和預科學院。在創校初期,大學

在政府和多位社會賢達的大力支持

和慷慨捐獻下,建成了以大豐樓、

何賢中心、文化中心、王寬誠樓和

學生宿舍為主的校園結構,同時

建立了當時澳門最具規模的圖書

館。1984年,大學培養的首批學

士畢業,標誌著澳門本地培養的高

等教育人才首次投入社會服務。中

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國

澳 門 大 學 供 稿

Page 2: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42 43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園隨即開始試運轉。2013年11月5

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親臨新校區

主持啟用儀式,2014年夏天全校

搬遷,2014年9月全校正式在新校

園上課。

大學進入飛速發展階段

自建設新校區以來,澳門大學堅持

不懈地以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為目

標,採用國際化管治和管理體系,

從全球招聘國際權威的傑出學者

和學術科研的領軍人物,以提升

教研的質和量。澳門大學現在已

成為澳門地區一所旗艦型公立大

學,現有學生9,800多名,其中本

科生6,200多名、碩士生2,600多

名、博士生約700多名。澳門大學

目前設有人文學院、工商管理學

院、教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

法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科技學

院、中華醫藥研究院、應用物理及

材料工程研究所,七個學院及兩

個研究所。另外設有兩個國家重

點實驗室(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

模集成電路、中藥質量研究)、

榮譽學院、研究生院、亞太經濟與

管理研究所、澳門研究中心等獨立

學術單位。開辦學士、碩士、博士

等約130多個學位課程。澳門大學

經過35年的努力發展,取得的研究

成果在國際上獲得廣泛的讚譽和認

同,大學正進入飛速發展階段。

推行“四位一體”教育模式

新校區籌建了住宿式書院,制定並推

行獨創的“四位一體”教育模式,

融合專業教育、通識教育、研習教育

及社群教育為一體,為學生提供人文

關懷、跨學科互動的學術氛圍,實踐

全人教育。新校園現設十所住宿式書

院,書院與學院制度相輔相成,來

自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本科生可

一起學習、競賽、娛樂和生活,並

在同儕的激勵與合作之下學習自律

澳門大學

管理、自主行動、自我成長,達致

全天候、多方位培養人才的目的。

此外,澳門大學還設立了澳門首個

榮譽學院,集中資源為澳門社會培

養傑出的領袖人才;實行本科生研

究實習計劃,為學生在本科四年創

造參與高端研究的機會;加強學生

就業輔導,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預

先作好充分準備。

朝著世界一流大學目標進發

“大學之大,在於大師”。在未來

的發展中,澳門大學將堅持不懈,

善用新校園優質的硬體設施,繼續努

力吸納全球各地一流師資,扶持本

地人才成長,爭取產出更多一流的

學術成果;積極籌設更多配合社會

發展需要的前沿學科,培養更多對

國家、對澳門社會有貢獻的一流人

才。澳門大學正式揚帆起航,把握

歷史的機遇,堅守初心,未來將更加

努力,繼續提升學術及研究實力,

透過優質的本科生全人教育,為社

會培養既有專業才能,又有廣泛知

識和高尚品德的優秀人才,穩中求

進,繼續在教育教學、學術研究和社

會服務領域努力,打造成為一所具

有區域特色、高水平的一流大學。

澳門大學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Page 3: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44 45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1981-1988/1988-1991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 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姚偉彬

2008至今

趙偉

澳門大學

歷任校長

院 校 歷 史 里 程 碑

1981澳門大學前身東亞大學成立

1984首屆本科生畢業及首次頒授榮

譽博士學位

1988政府收購東亞大學並進行重組

和修訂大學章程

1991東亞大學改名為澳門大學,頒

佈新的《大學章程》

1992首屆碩士生畢業

1997首位博士生畢業

2001特區政府重組校董會

2006澳門立法會通過新的《澳門大

學法律制度》,行政長官頒佈

新的《澳門大學章程》,根據

章程,校董會為大學最高合議

機關。

2007制訂《澳門大學十年發展規

劃》

2008首次經全球招聘大學領導團隊

2009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澳門特

別行政區對設在橫琴島澳門大

學新校區實施管轄》的議案

國家主席胡錦濤主持新校區奠

基儀式

澳門大學發展基金會成立

2011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

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藥質

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

2013澳門大學新校區於7月20日移

交,實施澳門法律管轄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主持新校區

啟用儀式

2014澳門大學8月順利完成遷校

2014/2015學年正式在新校園

上課

國家主席習近平考察澳門大學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Page 4: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46 47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澳門理工學院

澳門理 工學院 的前身 是 澳門八十

年代初的私立東亞大學理工學院,

根據法令第49/91/M號 組 建,從

東亞大學獨立出來,於1991年9月

16日正式成立,1992年遷至東曦

閣辦學,1999年又遷至高美士街

現址。

承自東亞大學,培養社會需要人才

理工最初是仿照葡萄牙理工學院的

模式,學院下面設高等學校。學院

的主要行政人員都是葡人,包括

第一任院長羅瑞文(Pedro Orlando

Rod r i gues)和第二任院長狄偉立

(Luis Maria Lopes Vieira de Oliveira

D i a s)。理工教育特點是重在應

用,根據社會的需求,培養實用的

人才。

在1992年3月2日通過第48/92/M

號訓令─《澳門理工學院章程》。

學院組建之初,首先繼承了東亞大

學原有的專業課程和教學工作,其

次根據澳門的社會特點和實際需

要設置了新的專業和教學單位,最

後還將原來隸屬於不同政府機構的

多所專科學校納入理工高等教育體

制。經過多年努力,逐漸由在職培

訓轉為培養全日制專科生、本科生

為主,實施3+1學制。

獲葡萄牙高等教育制度認可

1995年,根據第29/95號法令,

理工成為葡萄牙理工高等教育院校

協調委員會的成員之一。根據該法

令,理工以正選成員身份加入理工

高等院校協調委員會,並由院長代

表。其所教授之課程和所頒發之學

位及文憑,如與葡萄牙高等教育機

構所教授之相應課程具同一水準之

學術及教學架構及要求,均得在葡

萄牙高等教育制度下獲得認可。

獲特區政府大力支持,優化學習設

1999年9月1日,理工原副院長李

向玉就任院長一職。1999年9月22

日,政府透過頒布第49/99/M號法

令,撤銷利宵中學,將校舍撥歸理

工使用。此舉有利於理工在澳門回

歸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和為其教

育質素的進一步提高創造不可或缺

的條件。

回歸以來,澳門特區政府大力支持

教育事業發展,理工的辦學條件逐

步得到改善。在2006年,特區政

府把澳門理工學院體育館交由理

工使用和管理,為師生提供了一個

現代化的教學和實習場地。2011

年,新建“明德樓”為師生提供

了 一 棟 現 代 化 的 多 功 能 教 學 大

樓。2014年,特區政府把“澳大

原址”部分教學大樓分配給理工使

用,理工藉此擴充葡語、博彩、文

化創意等教學及研究學科,優化學

生的學習設施。

理 工 現 有 教學、科 研人 員 約23 0

人,其中博士學位擁有者約佔百分

之65,另有專 業培訓員 約50人。

在校學位課程學生三千多人,非學

位培訓課程學生每年一萬多人次。

改革課程,提升質量

理工下設六所學校,包括語言暨翻

譯高等學校、管理科學高等學校、

公共行政高等學校、體育暨運動高

等學校、藝術高等學校、高等衛生

學校。分別開設中英翻譯、中葡/

葡中翻譯、國際漢語教育、電子商

務、工商管理(市場學專業)、會

計學、文學士(公共關係專業)、

管理學、工商管理(博彩與娛樂管

理專業)、公共行政、社會工作

澳 門 理 工 學 院 供 稿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Page 5: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48 49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學、電腦學、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經

貿關係、體育教育、視覺藝術、

音樂、設計、護理、生物醫學技術

(檢驗技術/藥劑技術)等學士學

位課程。在課程方面,理工從2010

學年起,全部學士學位課程改為四

年制,並以課程改革作鋪墊、教育

質量為前提,使畢業生更加配合澳

門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並

為升學深造開拓更為廣闊的空間。

理工與海內外著名大學合辦外國語

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體育人文社會

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運動人體

科學、體育專業、社會工作學、專

科護理學、醫學檢驗技術理學、公

共行政、公共管理 (MPA)、政府治

理、工程學、跨領域藝術和筆譯及

會議傳譯等碩士學位課程,以及葡

萄牙語言文化、公共管理和教育學

等博士學位課程。這些課程均以實

用為導向,以應用學科和行業技術

為教學內容,教授知識與培養技能

並舉,部分課程已經與世界知名大

學的課程接軌。

兼負研究和培訓

除了學位課程外,理工還兼負研究

和培訓兩大任務。研究單位包括社

會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所、中西

文化研究所、“一國兩制”研究中

心、澳門語言文化研究中心、理工

─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資訊系

統研究中心、葡語教學暨研究中

心、博彩教學暨研究中心、文化創

意產業教學暨研究中心等。培訓單

位包括成人教育及特別計劃中心、

理工-貝爾英語中心、長者書院

等。正因這樣,理工的科研成果質

和量都得到提升。除此以外,理工

亦為澳門社會發展培育出大量行業

澳門理工學院

急需的人員,如博彩範疇的各類從

業員。

開展評鑑工作,提升治校及教學素質

近年,為遵循特區政府“推動評

鑑”的政策,理工致力於開展評鑑

工作,藉此不斷提升治校及教學

素質。在院校層面,理工於2013

年邀請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局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QAA)進行院校

評鑑,並取得信心評級,成為澳門

首家通過國際級院校評鑑的高等院

校。在課程層面,早自2011年,

理工電腦學學士學位課程已通過

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ET)

的學術評審,成為澳門工程領域首

個通過國際級高等教育課程評審的

學位課程。其後,多個課程相繼完

成國際學術評鑑或取得國際專業認

可。參加國際評鑑是理工自我完善

的重要途徑,最終目的還是不斷追

求卓越,進一步提升教研素質,

保證質量,以真正達到理工貫徹始

終的“本土教育,服務澳門”的大

原則,為澳門提供更優質的高等

www.ipm.edu.mo

1999年至今

李向玉

1993

狄偉立

Luis Maria Lopes Vieira de Oliveira Dias

1991

羅瑞文

Pedro Orlando Rodrigues

澳門理工學院

歷任院長

院 校 歷 史 里 程 碑

19911991年理工學院成立

1999高美士街校園啟用/設立長者

書院

2003設立貝爾英語中心

2003理工學院體育館及匯智樓啟用

2011明德樓落成啟用

電腦學學士學位課程通過英國

工程技術學會(IET)的學術評

2012會 計 課 程 學 士 獲 得 C P A

Australia(Certified Practising

Accountants)專業認證

會計課程學士獲得英國特許公

認會計師公會(ACCA)之專

業認證

2014以“充滿信心”(Conf idence)

的評級通過英國高等教育質量

保證局的院校評鑑

2017護理學學士課程通過英國高等

教育質量保證局國際課程評

審,並榮獲“六項最佳教學實

踐”

教育,為澳門培育更多人才,為澳

門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做出貢

獻。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Page 6: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50 51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旅遊學院

澳門的旅遊教育始於二十世紀八十

年代初,回歸前的澳門政府已經明

白到旅遊業的發展必須要有相應的

教育系統來配合。在1981年,成立

了旅業及酒店業學校,以提供旅遊

及酒店業相關範疇不同類型的短期

專業培訓課程。隨著亞洲地區經濟

的蓬勃發展,至九十年代初,旅遊

程。2016年,學院繼續回應業界對

人才的需求,推出“旅遊零售及市

場推廣管理”夜間學位課程。

旅遊學院貫徹全人發展的教育理

念,學院不同課程均設置理論及實

踐並重的學科。學院亦非常重視

學生的素質培養,支持學生籌辦

活動,接觸社會。部份活動屬慈善

性質,讓他們把理論付諸實踐的同

時,磨練了人際溝通技巧,更學懂

回饋社會。學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課外及社交活動,亦為學生提供國

際平台,通過交換生課程、海外實

習、各種海外交流和學術活動等,

讓四年大學生涯更添色彩。通過學

習及體驗,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組織能力、時間管理、溝通技巧等

專業能力,以及積極正面的態度,

使他們成為有學識、有能力和受行

業稱譽的專業人才。

歷任院長的管理策略

首任旅遊學院院長維珍尼亞

(Virgínia Trigo) 博士

維珍尼亞 (V i rg ín ia Tr igo) 博士於

1 9 9 5 年 至 2001年出任旅遊學院

博彩業漸成了澳門的龍頭行業,澳

門政府為了配合旅遊博彩業的長遠

發展,於1993年成立旅遊高等學

校籌設委員會,開始著手籌組成

立 一 所 旅 遊 培 訓

學 院 , 除 提 供 短

期 專 業 培 訓 課 程

外 , 還 可 以 提 供

旅 遊 範 疇 的 高 等

教 育 課 程 , 更 大

的 目 的 是 通 過 這

種 渠 道 來 滿 足 澳

門 旅 遊 及 酒 店 業

對 專 才 的 需 要 。

於1995年9月,

旅 遊 培 訓 學 院 正

式 成 立 , 它 是 由

澳門政府開辦的唯一一所專為旅遊

及酒店業教育而設的高等教育機

構。在1997年,旅遊培訓學院的

中文官方名稱更改為旅遊學院。

抓緊澳門發展需要 培養行業所需

人才

學院成立時便抓緊時機對課程進行

規劃,於1995年推出三年制的旅

遊高等專科學位及酒店管理專科學

位課程的學習計劃,以理論性和實

用性並重的學科來豐富學習計劃的

內容。此外,還於1996年成功地

開辦第一個以英語授課的學士學位

課程─ “旅遊企業管理學士學

位”。其後,學院為配合回歸後的

澳門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及“澳門

歷史城區”成功獲世界遺產委員會

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

於2002至2011年期間推出“酒店

管理”、“文化遺產管理”、“旅

遊會展及節目管理”、“旅遊零售

及市場推廣管理”及“廚藝管理”

等五個學位課程,以及兩個以中文

為主要授課語言的夜間學士學位課

院長。儘管當時是學院成立之初,

學院管理層已訂定目標,要成為一

所亞洲最佳,以及一所國際化的旅

遊教育機構 。 維珍尼亞( V i r g í n i a Tr igo) 博士帶領學院以國際化的方

向發展,拓展與外地高等院校及旅

遊機構的合作關係。透過合作,為

學生提供海外交流學習及實習的機

會,及提高學院的國際知名度。同

時,與旅遊及服務業界保持緊密關

係,瞭解業界對人才的需求,並聽

取業界對學院課程的意見及建議,

不斷提升學院的教學質素。有賴學

院團隊的優異工作表現,學院在成

立兩年後其學位課程獲得“亞太旅

遊協會”頒發旅遊教育質素金獎,

之後,課程再獲聯合國世界旅遊組

織“旅遊教育質素認證”。學院致

力維持高水平的教學質素,這是學

院的長期挑戰,也是至今成功的關

鍵所在。

現任旅遊學院院長黃竹君博士

黃竹君院長堅持學院的國際化發展

方向,多年來一直致力拓展更龐

大的國際網絡,包括與權威的聯

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聯合國教科

文組織、亞太旅遊協會等國際組

織合作,以及與愈

來愈多的海外合作

院校和機構舉辦國

際交流課程,擴闊

學生視野。目前,

學院與30個國家和

地區,101所高等

院校及機構保持合

作;全球超過500

家機構及企業為學

院學生提供實習機

會。

學院透過全球招聘教師團隊,現時

有來自18個國家及地區的學者在學

院任教。在延續教育方面,學院增

加更多種類和層次的專業培訓和持

續教育課程,目前與全球20家機構

和組織合作,提供國際認可的旅遊

服務業相關認證及文憑課程。

從內至外 環環堅守優良素質

自2000年,學院成為全球首間獲

得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教育

質素認證”的教育機構,隨後分別

於2002、2004、2008、2012、

2016年進行覆核及評審更多課程。

至今,學院共有8個學士學位課程

得到認證,包括:旅遊企業管理

(日間)、文化遺產管理(日間)、

酒店管理(日間及夜間)、旅遊會

展及節目管理(日間及夜間)、旅

遊零售及巿場推廣管理(日間)及

廚藝管理,獲認證的學士學位課程

數量名列全球之冠。2008,學院

獲得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旅

遊功績勳章”,肯定學院為旅遊業

發展所作的貢獻。

旅 遊 學 院 供 稿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Page 7: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52 53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學 院 在 2 0 1 3 年 成 功 完 成 了

ISO20000資訊科技(IT)服務管

理國際認證審核,並於同年11月

正式獲頒授ISO20000認證,成為

港澳首間獲得此國際認證的高等教

育機構。此外,學院一直致力保護

環境,為了進一步完善其環境管理

及可持續發展,於2015年開始為

各部門員工提供相關培訓,並於

2016年6月成功通過ISO14001環

境管理體系國際認證審核。

廣獲業界及國際認可

學院得到業界認可和支持,除了為

社會業界培養優秀人才外,更積極

為行業發展提供意見,獲業界及

政府邀請參與多個行業組織及擔任

多個委員會成員,包括澳門酒店協

會、旅遊發展委員會、會展業發展

委員會、文化產業委員會、人才發

展委員會、粵澳發展策略小組、公

共服務評審委員會等。

課程設置上,學院堅持理論與實踐

並重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大學一年

級時需到旅遊及服務業企業或機構

進行實踐課,以觀摩學習行業的營

運和實際操作。三年級時,更需要

完成為期六個月的全職實習,讓學

生可以把所學的知識附諸實踐,加

快與行業接軌。2015年開始,除了

廚藝管理學士學位課程外,四年級

的準畢業生需要撰寫個人的畢業研

究論文,以提升學生的調研水平。

2014年,旅遊學院獲特區政府授

1995-2001

維珍尼亞 (Virgínia Maria Trigo)

2001至今

黃竹君

旅遊學院

歷任院長

旅遊學院

院校歷史里程碑

1995旅遊培訓學院成立

1997旅遊培訓學院改名為旅遊學院

2000旅遊學院成為全球首間獲得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

教育質素認證”的教育機構

2003校本部啓思樓落成

2008旅遊學院獲頒“旅遊功績勳

章”,肯定了學院在推動本

地旅遊業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2015氹仔新校區揭牌

2016在旅遊學院內設立“世界旅

遊教育及培訓中心”

2014年,旅遊學院獲特區政府授

予新氹仔校區的使用權,學院的教

學環境得以改善;學院計劃將推出

更多學士學位課程,增加收生,並

期望在新高教法的通過後,推出更

高層次的課程,滿足公眾對旅遊教

育的需要。

2015年10月12日舉行的世界旅

遊經濟論壇上,澳門特別行政區與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簽署合作備忘

錄,透過旅遊學院的參與,設立

“世界旅遊教育及培訓中心”,為

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提升區域的人力

資源質素和旅遊目的地(尤其是亞

太地區)的競爭力。

2017年,旅遊學院在國際知名的 QS

世界大學排名榜中,在亞洲區提供

款待及休閒管理學科的頂尖大學中

排名第2位,在全球排名第18位。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Page 8: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54 55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

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簡稱保安

高校)於1988年7月成立,是保安

部隊架構內的一所高等院校,目的

為本澳培養具高等專業學歷及執法

水平的高級警官及消防官。此外,

保安高校亦負責保安部隊各個職程

人員的入職及在職培訓工作。

地區治安服務學員,最初設於“關

閘兵營”,於1978年遷往路環石

街現址。

中 葡 兩 國 政 府 於 1 9 8 7 年 4 月 1 3

日簽署《中葡聯合聲明》後,澳

門進入了“過渡期”。為了貫徹

落實《中葡聯合聲明》中關於公

務員本地化的政策,保安部隊必

須培養一批具有高等學歷的本地

警官及消防官,以接替當時在保

安部隊中擔任高層職務的葡國軍

官。因此,於1988年7月4日設立

了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是保

安司轄下的一個局級單位,亦是

本地區一所高等教育機構。通過

七月四日第57/88/M號法令而成

立,並根據一月三十日第5/95/M

號法令以及《澳門保安部隊高等

學校規章》,確定了保安高校的

任務為開展教育、研究和輔助社

會等活動,其宗旨是為澳門保安

部隊各部隊編制(治安警察局及

消防局)培訓警官或消防官,以

納入各部隊之編制。

培育本地化高級警官和消防官

1989年10月開辦第一屆警司進修

課程,翌年10月17日,校舍在路

環落成並正式投入使用。1995年1

月,首批警官/消防官培訓課程學

生畢業,為澳門構建本地化高級警

官和消防官注入新動力。1998年

8月,開辦“第一屆指揮及領導課

程”。課程設置是因應各部隊的發

展需要,為領導崗位補充人力資源

以及作領導人才儲備,修讀此課程

之學員是被挑選作為保安部隊各部

隊和機關的領導層成員。並於同年

12月完結,實現保安部隊領導層本

地化進程。這批本地化官員現已全

部取替原任職於澳門保安部隊各部

隊及機關的葡國軍官,領導著整個

保安部隊,肩負起維持澳門特別行

政區治安的工作。

學校成立至今,不斷為本地區培養

了一批又一批具有高等學歷、專業

知識、技術和魄力的本地化高級警

官和消防官。在特區政府的支持

下,保安高校除灌輸學生的專業知

識外,還積極推動學生參加各類型

的校際活動,透過參與活動,既可

溫故知新、促進友誼、增廣視野,

亦可向社會大眾展現保安高校學生

的團結互助、嚴守紀律、努力拼博

的精神面貌,更可為樹立保安部隊

的良好形象作出貢獻。

於2016年9月“警官/消防官培訓

課程”新學年開學時又迎接了一批

有抱負的年青新學員。

建立高素質保安隊伍

2002年7月,第6/2002號法律

《澳門保安部隊保安學員培訓課程

的錄取制度》,將“地區治安服

務”改為“保安學員培訓課程”,

學歷要求由小學提升至初中及以

上;其後於2008年將學歷要求由

初中提升至高中,進一步提升警隊

的整體素質,畢業後成為澳門保安

部隊的警員或消防員。

保安高校成立之前,保安部隊的培

訓工作由綜合訓練中心承擔。該中

心於1976年成立,培訓對象是本

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供稿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Page 9: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56 57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

院 校 歷 史 里 程 碑

1988設立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

1989開辦第一屆警司進修課程

1990開辦第一屆警官/消防官培訓

課程

路環校舍落成

頒佈《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

通則》

1995第一屆警官/消防官培訓課程

畢業

核准《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

通則》

1996核准《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

之規章》

1998開辦第一屆指揮及領導課程

2002通過第6/2002號法律《澳門

保安部隊保安學員培訓課程的

錄取制度》

2003開辦第一屆保安學員培訓課程

2008通過第2/2008號法律《重組

保安部隊及保安部門職程》

2012保安高校分教處啟用

2015貫徹落實“主動警務”、“社

區警務”、“公關警務”三個

警務理念並行的新型警務工作

模式,統籌及開展推動警察文

化建設的工作

2016發行《警察雜誌》創刊號

1989–1994

Armando Manuel da Silva

1994–1999

José Manuel da Silva Agordela

1999至今

許少勇

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

歷任校長www.fsm.gov.mo

“保安學員培訓課程”由保安高校

屬下的綜合訓練中心負責。課程

旨在為學員提供合適的專業技術培

訓,以確保其能達到成為保安部隊

人員在道德操守、體能及基本技術

方面的要求。

及發展計劃,尤其是保安方面的

研究及發展計劃。

自第四屆特區政府上任以後,保安

政策提出以“主動警務”、“社區

警務”、“公關警務”三個警務

理念並行的新型警務工作模式。為

貫徹落實保安政策,建立現代的警

察文化顯得特別重要,保安高校作

為警隊之高等教育機構,於2015

年起開展警隊文化的建設工作,務

求在警隊內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

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內部

凝聚力和抗壓力、增加認同感和歸

屬感。對外則積極主動加強警民合

作,“警為民,民助警”,強化警

隊執法的綜合能力,不斷提升服務

素質,共建良好警民關係。

保安高校於2016年6月份出版了

第一期的《澳門警察》雜誌,是一

本具有澳門警隊文化特色的澳門警

務學術刊物,起著推動澳門警務發

展的作用,冀望能成為警務部門“

推動警學研究,建立警察文化,提

升警隊素質”的有效媒介和重要平

台,並藉此作為推動各保安部門持

續革新和尋求進步的動力。

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是社會進步和

治安的根本,擁有一支訓練有素、

有紀律和高效率的保安部隊更是

澳門社會治安穩定的保證。保安高

校作為澳門警隊之教育培訓機構,

雖然面對日益繁重的培訓工作,仍

堅持秉承一貫的辦學宗旨,因應實

際情況為人員提供不同的進修培

訓,並派員往外地交流訪問及考察

學習,提高在職人員的專業知識及

執法水平,以面對接踵而來的新挑

戰,為澳門的安定繁榮而奮鬥。

此外,保安高校根據相關行政法

規負責保安部隊各個職程入職及

晉升的培訓工作,再培訓或專業

課程及實習;還審視周邊地區並

分析澳門現況及發展趨勢,針對

性地舉辦有利於澳門保安部隊之

各種進修培訓、訓練和操練;組

織在民防計劃範圍內的區域行動

中心,並履行上述計劃所賦予之

任務;實施、統籌或協助與本地

區利益有關之目標範圍內的研究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Page 10: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58 59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澳門科技大學

教育是社會發展的百年大計。廖澤雲

博士為首的幾位有識之士,早在醞

釀在澳門回歸之後,辦一所澳門人

自己辦的大學(澳門科技大學)。

他們期望這所大學將是一所高質

量、高水準、高速度和國際化的新

型大學。其後,他們辦理申請手

續,並在2000年3月27日獲特區政

府正式批准這所大學的建立。

澳門科技大學是澳門回歸後成立的

首所非牟利性質的綜合型大學。在

2004年成立了澳門科技大學基金

會,承擔起整個大學的全部資源管

理的重任。

下面將就四個專題來介紹澳科大的

發展歷程。

建校創辦過程

大 學 奠 基 校 長 周 禮 杲 教 授 回 憶

說:“當時,這所大學尚沒有校

園 , 建 校 該 從 哪

裏 入 手 ? 我 思 考

後 決 定 首 先 需 要

聘 教 授 。 我 們 要

建 立 四 個 學 院 ,

則 每 個 學 院 需 要

聘 請 一 位 具 高 深

學 術 造 詣 和 有 名

望 的 教 授 來 擔 任

院 長 職 務 , 這 是

建 立 這 所 新 大 學

的 關 鍵 。 於 是 我

就 前 往 內 地 的 四

間 名 校 去 請 求 人

家 支 持 。 有 北

京 大 學 , 清 華 大

學 , 復 旦 大 學 和

南京中醫藥大學都給予大力支持。

我們就聘到了四個學院的資深院

長。”

能否招到足夠的學生來就讀?我們一

開始招生來報名者就多達1000人,

我們錄取了500人,大大超過了我們

的預期。這說明澳科大的辦學理念

符合澳門發展的大潮流。其次這幾

位院長也很有吸引力,有學生說,

他是慕了院長的聲望而前來入學的。

這是我在清華大學經常聽到的原校

長梅貽琦的名句:“大學者,非

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籌

辦大學重要的是要聘到有名望的大

師。當然,大學的校園和教學設施

也都是很重要的。

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並重

20世紀,國際上出現的共識,就是

大學重要的任務是要培養大學生的

優秀素質。而通識教育是大學素質

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為此許敖敖

校長大力貫徹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

並重的理念,從2003年起,在教

學計劃中增設了通識教育科目,廣

泛邀請校內外著名專家前來學校作

通識教育的講課。他們以豐富的學

教學與研究並重

2006年後,大學成立了澳門藥物及

健康應用研究院、可持續發展研究

所、社會和文化研究所、中藥品質研

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太空科學研究

所等。2013年初劉良講座教授出任

大學校長,推行教研並重政策,著

力引進學科帶頭人和優秀中青年學

者,使教研水準快速提升。目前,

大學教研隊伍中擁有諾貝爾獎獲得

者、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

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台灣中央

研究院院士、世界高被引用學者、

長江學者共17人。基於優秀的教研

隊伍,大學開辦了多個新課程,同

時進行課程檢視、改革和優化,使

教學品質不斷提升。目前,大學共

有51個學位課程(博士課程13、

碩士課程24、學士課程14)供澳

識和國際最先進的科學前沿知識來

豐富學生的世界觀,極受學生的歡

迎。澳門科技大學所實施的專業教

育與通識教育並重的方針,在澳門

的高等教育界起到了開創大學素質

教育的先河。

澳 門 科 技 大 學 供 稿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Page 11: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60 61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院 校 歷 史 里 程 碑

2000澳門科技大學成立,設資訊科

技學院、行政與管理學院、法

學院、中醫藥學院

2001擴大向內地十四個省市招生

2003提高教學質量,完善教學設施

2005努力開展科學研究,提高學術

水平

2006科大醫院與藥物及健康應用研

究所成立

2009新增國際旅遊學院、健康科學

院、人文藝術學院三個學院

2010校慶十週年“澳科大星”命名

儀式暨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

2011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揭牌,澳科大首次進入“海峽

兩岸暨港澳地區大學”百強,

排名第82位

2013研究團隊獲得2012年度國家科

技進步獎二等獎,由國家領導

人親自頒獎

2014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

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月球與

深空探測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

室掛牌成立

2015澳科大首次進入海峽兩岸暨港

澳地區的大學,排名第46位

2016校慶十六周年,頒授榮譽博士

學位予六位世界傑出學者

澳門科技大學

2000–2002

周禮杲

2003–2012

許敖敖

2013至今

劉良

澳門科技大學

歷任校長

門和外地學生選擇修讀,涵蓋文、

理、法、管、商、旅遊、醫、藥、

藝術、傳播、語言等學科門類,已

成為澳門最大規模的綜合型大學。

2013年來,大學新設了月球與行

星科學實驗室暨中國科學院月球

與深空探測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

室(中科院迄今唯一的境外重點實

驗室)、澳門系統工程研究所、澳

門環境研究院、澳門電影藝術研究

院、澳門智慧城市研究院等,使大

學的研究範疇更加完善,為邁向國

際知名大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學研究成果豐碩,2013-2015

年在SCI和SSCI期刊發表論文數較前

三年增加近6倍,約50%論文在一

區(Q1)知名期刊發表,包括《自

然》和《科學》。中藥品質研究國

家重點實驗室於2012年獲國家科

技進步獎二等獎,是港澳地區中醫

藥研究領域的首個國家級獎勵。在

2016年澳門科學技術獎評選中,

澳科大囊括了僅有的兩個一等獎

(太空科學和中醫藥研究)。大學

注重研究成果產業化,三年來獲國

際專利授權逾150項,居港澳地區

高校首位,多項專利成果已轉化應

用。

邁向國際化

邁向國際化是建設國際知名學府的

必由之路,為此建立了適應大學國

際化的學術管治架構和制度,及校

級和二級學院“雙層管理”架構,

充分發揮二級學院和教授們在推動

學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學十分

重視高等教育學術評鑑工作,應用

經濟學學士學位課程於2014年被

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選定為唯一的

試點評估課程,開創了澳門高等教

育國際學術評鑑之先河。大學積極

導入“成效為本”(OBA)的教學

模式和擴大英文授課科目,使教學

方式國際化。大學與歐洲、美洲、

澳洲及中國內地、香港、台灣地區

等100多所教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

係,為大學的教研合作、學生海外

交流與研習、畢業生海外升學與就

業創業搭建了平台。

展望未來,大學將繼續秉持教研為

本,廣納賢才,牢牢把握“品質、

創新、效益”三個關鍵要素發展優

質教育和卓越研究,為澳門社會穩

定和經濟繁榮做貢獻。

www.must.edu.mo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Page 12: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62 63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澳門城市大學

澳 門 高 等 教 育 開 始 萌 芽 , 始 於

1 5 9 4 年 建 立 的 西 式 聖 保 祿 學

院。1981年,隨著澳門東亞大學

的建立,澳門的高等教育迎來了新

的發展機遇,東亞大學的創辦,成

為澳門現代高等教育的搖籃,是澳

門開埠四百多年來第一所國人創辦

的高等學府。

承自東亞大學,後更名為澳門城市

大學

1991年,澳門東亞大學改制為公

立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和私立

澳門東亞公開學院。1992年,澳

門東亞公開學院和葡萄牙國立公開

大學聯合組成亞洲(澳門)國際公

開大學,澳門高等教育體系初步形

成。2010年,由陳明金先生接辦

大學,正式更名為澳門城市大學。

推動大學“轉型升級”

陳明金先生接辦大學以來,大學領

導層牢牢把握“以品質求生存、以

成功的基礎上,推動“轉型升級”

。大學由“公開教育”向“全日制

教育”轉型,課程體系向多學科、

多層次、國際化發展,教學空間和

設備倍增。2015/2016學年,城

大承蒙特區政府惠允租借“澳大原

址”辦學以優化辦學條件,大學進

入“有校有園”的嶄新發展階段。

如今,澳門城市大學已經形成現代

大學的規模,現設有商學院、國際

旅遊與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

院、教育學院、城市管理學院、法

學院、公開學院及繼續教育學院。

經過多年努力,城大已在工商管

理、應用心理學、旅遊及會展管

理、文化產業管理、服務業管理、

教育學等學科方面逐漸形成了自己

的特色。將應澳門及區域發展要求

繼續完善學科體系,提升辦學水

平。現時,澳門城市大學是澳門四

特色謀發展”的宗旨,主打“城市

大學”品牌,將大學發展規劃與澳

門及區域的發展趨勢有機結合,體

現“根植澳門、服務區域”的辦學

責任心和使命感。城大在更名改制

所開展“本、碩、博”全層次辦學

的綜合性大學之一。

加快校園建設、拓展教育功能

近年來,大學歷經了轉型階段,正面

向全面發展階段。處於轉型階段的

大學大力加快校園建設、拓展教育

功能,包括申報新課程、擴大全日

制招生規模,將原來以非全日制教

育為主逐步轉型為全日制教育與非

全日制教育並重的大學格局。在遠

端教育方面,學校採用世界先進的

遠端教育模式和前沿科技手段,繼

續保持在終身教育方面的發展優勢。

澳 門 城 市 大 學 供 稿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Page 13: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64 65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建設學科與專業特色,優化教學設

大學亦致力於建設學科與專業特

色,打造精品科目。增設課室,優

化教學設施,從而保障教學環境,

提升課程質量。積極運用內地、港

台等附近區域的師資力量,與國際

及內地知名院校開展合作。同時注

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接受多元

文化的能力,逐步加大國際教育和

交流的投入,為大學師生提供國際

化的教育合作交流機會。大學目前

已經與美、加、英、澳、歐洲多個

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和機構簽訂了合

作備忘錄和戰略框架協定,並逐步

開展了實質性的國際交流項目、海

外實習項目和語言文化體驗項目。

持續增加科研投入

大學科研投入持續增加,科研成果

逐步積累,科研隊伍建設穩步推

進,科研學術活動逐步得到社會認

可,重點研究基地工作深入推進,

逐步發揮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

智庫作用。大學加強研究基地的

建設,緊跟“一帶一路”的發展戰

略,為澳門的可持續發展及國家頂

層戰略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澳門城市大學

把握機遇,培養精英

澳門城市大學站在追求卓越的新起

點上,堅守“質量為本”,堅持以

學生學習與全面發展為中心,發

展國際型師資,強化“雙語”教

學,更多吸納世界上城市大學辦學

模式的成功經驗,努力將城市大學

建設成為本地區有影響力的城市大

學。並力求加強建構人文、藝術、

商學及社會科學學科特色,創新

“應用性、實務性”強的學科與教

育體系。將“以學生為本”和“以

學習為中心”作為大學教育不斷

優化的指導原則,並將“國際學

習”、“跨文化學習”、“體驗學

習、“同伴學習”、“增值學習”

貫穿於學習生活當中。

自1981年至今,澳門厚重的歷史

與文化積澱,為澳門城市大學的健

康成長提供了充足的養分,城大在

穩固紮實的根基之上全面有序地

發展。在未來,城大將穩固現有發

展,把握新機遇,為區域與國家培

養更多高質素、具有跨文化交流能

力和專業知識的精英。

院校歷史里程碑

1992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成

2010陳明金先生接辦亞洲(澳

門)國際公開大學

2011正式更名為澳門城市大學

澳門城市大學基金會信託委

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

2015承蒙特區政府惠允,重返原

校園辦學

1992–2001

薛壽生

2001-2009

莊善裕

2009–2011/2011–2013

顏澤賢

澳門城市大學

歷任校長

2013–2015

彭樹成(代任)

2015至今

張曙光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www.cityu.edu.mo

Page 14: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66 67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聖若瑟大學

聖若瑟大學於二十一年前成立,當

時名為澳門高等校際學院(IIUM)

。學院由澳門教區與葡萄牙天主教

大學(UCP)共同創建。澳門教區

繼承了幾個世紀的教育傳統,並擁

有一個由轄下各天主教堂區的天

主教學校組成的網路。在1990年

代,這個網路囊括了澳門過半數的

非高等教育機構。然而,在七十年

代中期以後,澳門一直沒有一所天

主教的高等教育機構。這與耶穌會

在1594年設立的被譽為第一所創

建於中國的西式大學-聖保羅學院

及其繼承者聖若瑟修院相比,形成

了明顯的落差。

順勢發展,由學院升格大學

在九十年代,本地區的公立高等教

育還處於嬰兒階段。早於八十年代

初,葡萄牙天主教大學已參與本

地政府的人員培訓,卻沒有被要求

協助設立機構。儘管如此,葡萄牙

天主教大學有意保持與澳門的聯

繫。因此,澳門教區與葡萄牙天主

教大學決定共聚資源,並於1995

年成立了天主教會大學暨高等教育

基金,該基金於一年後創立了澳門

高等校際學院(IIUM)。建立這所

學院旨在設立一個研究院以補充新

出現的公立高等教育機構。學院從

海外的多所大學邀請客座教授到澳

門,根據教區以及本地需要開辦高

品質的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

在1999年12月回歸後不久,澳門

特區政府加大投入非高等教育的資

源,令本地學生對高等教育的需求

大大增加。新的高校相繼創辦,已

有的高校得到擴展。順應形勢,澳

門高等校際學院亦於2005年擴大

了教學範圍,第一次開設本科課

程。四年後,澳門高等校際學院升

格為聖若瑟大學(USJ)。

努力貫徹國際標準,遷入新校園

聖若瑟大學已於2015年加入國際

天主教大學聯合會 - 它或許是歷

史最悠久的國際高校協會。因此,

聖大作為一所充滿人情關懷的跨國

學術機構,深植於本地的天主教社

區,又得益於同葡語國家和歐洲地

區的有力聯繫。

與多數高等院校一樣,聖若瑟大學

旨在將全人教育與各個專業領域的

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為實踐上述良

好目的,必須努力貫徹國際標準。

因此,聖大正在進行對政策、教學

方法、學術成就、管理和行政工作

的徹底審查,以準備取得大學機構

和各個課程的國際認證。

按高等教育的標準,聖若瑟大學尚

屬年輕。但是,經過二十年的發

展,已從最初的校區迅速擴展至多

所地處澳門中心地帶的臨時校園設

施。而青州新校園的籌備與規劃、

取得核准和資助、以及完成建築工

程耗費了十年的時間,希望能夠在

2017年遷入新校園。

關愛教學和多元文化的挑戰

多年來,聖大吸引了來自將近六十

個國家或地區的僱員和學生。這是

一大挑戰,大學要通過持續努力將

不同的世界觀、宗教和文化成功地

融入學術社群。比如在招生時即可

發現,本地學生與國際學生有著十

聖 若 瑟 大 學 供 稿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Page 15: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68 69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聖若瑟大學

1996第33期第206/96/M號訓令及

第207/96/M號訓令批准設立

澳門高等校際學院(IIUM)

1996由3位教授和1位總務長組成學

院籌備委員會

1997提供最初的研究生學位課程

1998學院從西望洋主教府遷至皇朝

區環宇豪庭現址

1999首任校長到任

2004成立宗教研究學院

2005開設首個本科課程

2007修院校區投入使用開設基督宗

教研究學士學位課程

2009設立實習暨就業輔導部

根據第64/2009號行政命令,

澳門高等校際學院改名為聖若

瑟大學

青洲綠色校園動工

2012校內學術單位重組

2014建立科學與環境研究院

分不同的期望與技能。一方面,本

地說中文的學生佔總學生的七成,

他們希望接受西式教育,卻受制於

有限的英語能力。另一方面,不說

中文的學生具有較好的英語能力。

無論其主修專業為何,他們都期望

能多接觸中國的文化和觀點。

相比本澳其他大學,聖若瑟大學招

生的數量較少,但也有利於師生間

有更多的接觸,在四年制的本科學

位課程中對學生能夠提供更多的關

懷,對專題研究也能給予更加密切

的指導。

存在於一間天主教教育機構內的多

元族裔社區面對的挑戰也十分有

趣,包括如何實際瞭解不同的世界

觀、個人的發展、以及跨越民族、

宗教和文化分歧開展學術對話。這

完全符合中國悠久的天主教傳統,

也就是由第一代耶穌會會士在四個

世紀之前形成的傳統,這與當代最

高層次的天主教政策也完全一致。

發揮國際背景的影響力,提升學術

品質

聖若瑟大學正著手解決三個層次上

的問題:品質、認證和國際合作。

聖大的姊妹學校─葡萄牙天主教

大學的經驗說明,面對困境的最佳

應對方法是提供高品質的、個性化

的服務,為本地各種需求提供多樣

化的課程、配以經過挑選的專業課

程作為大學特色的標誌。

二十年的經歷顯示,聖大持續發展

的基石是工商管理、教育、社會工

作、心理和傳播與媒體課程。所有

這些課程面臨的挑戰在於須通過全

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不斷提高課程品

質。規模較小的學位課程主要服務

於本地的特殊需要,比如基督宗教

研究學士學位課程、建築學學士學

位課程以及環境科學與管理碩士學

位課程,葡萄牙與中國研究(語言

及文化)學士學位課程和時裝設計

學學士學位課程則處於起步階段。

而隨著高等教育逐步向國際上拓

展,國際認證機構的評鑒才是最有

力的保證。因此,國際認證是聖若

瑟大學第二階段的計劃。

聖若瑟大學的目標是發揮國際背景

對課程的積極影響力。聖大與歐

洲、葡國以及葡語國家在個人和機

構都有緊密聯繫。這是澳門高等教

育系統中的一份重要財富。同時,

積極響應將澳門建設成為中國與葡

語國家文化和商業合作關係平台的

戰略發展。

院 校 歷 史 里 程 碑

1999–2003

João Duarte Lourenço2003–2012

Ruben de Freitas Cabral2012至今

薛沛德 (Peter Damian Francis Stilwell)

聖若瑟大學

歷任校長

www.usj.edu.mo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Page 16: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70 71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觀學院的管理體制、課程設計、

學生事務工作、校園活動以至社會

參與等各方面,都以此作為價值準

則。為社會培養出“品格與才能並

重、關懷與護理同行”的具承擔力

的優秀護理人才。

完善規章制度、加強規劃多元發展

自籌辦成為高教機構的20年以來,

學院銳意改革,結合本澳及本校的

獨特情況,逐步優化教育和行政管

理。學院規章制度分為組織章程、

內部規章和管理辦法三個層次,通

過不斷探索學院的定位、發展方

向、理念和宗旨,完善管理體制和

規章制度。制度既有鏡湖屬下機構

作為一所本地歷史最悠久的護理學

校,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從無到有、

規模從小到大、設備從簡陋到逐步

完善,學院的發展和成長經歷了

幾代人的艱苦奮鬥和努力拼搏。自

1923 年創校至今,94 年裡培養

近三千名合格專業護士,他們絕大

部分成為澳門護理領域的中堅力

量,本地在職護士中百分之六十,

持學士學位護士(四年制)接近百

分之七十畢業於本校。他們敬業樂

群、關懷奉獻的精神及積極進取的

優良傳統備受社會好評。

傳承鏡湖精神,倡導“從人到仁”

教育理念

一直以來,學院積極貫徹鏡湖“全

人醫療、愛心治病、勤儉辦院”

的宗旨,教育學生發揚鏡湖優良傳

統,秉承中山博愛濟群和南丁格爾

的仁愛奉獻,確立“從人到仁”的

教育理念。讓一個剛入學的新鮮

人,經過四年的學習歷程,成為一

個有“仁”的思想的專業護士,並

以此精神去服務社群。學院上下

在“從人到仁”思想倡導下,學

習與接納國際新思維、新知識的同

時,堅持以鏡湖傳統精神為指導,

發展以價值為導向的護理教育,並

致力提升課程質量,使之更具地區

特色,且能與國際接軌。

學院的育仁理念滲透入各課程教

學、臨床實踐、社會服務過程中,

影響師生無論對任何種族、性別、

語言乃至文化背景人士,均要抱有

高度的責任感以及仁愛關懷的心去

提供照護服務;尤其對長者、婦

女、兒童和貧病弱者的照護方面。

作為一所護理教育機構,學院時刻

毋忘以專業知識回饋社會,以各種

不同的方式,向社會推廣健康教

育,承擔促進市民健康的任務。綜

的特色,也兼容了澳門高等護理教

育的要求和需要。

學院因應社會變化和校務發展,與

員工共同訂立10年發展規劃及年度

工作計劃,讓各級員工明確學院發

展的短、中、長期核心任務,各部

門及各人員職、權、責之所在。同

時,學院在建立內外素質保障機制

過程中,逐步優化監督評核機制,

如定期進行課程評審和院校素質核

證,以提升教育和管理質量。

護理全人教育模式

因應學院“從人到仁”理念的帶

領,在提供知識和技能(才能)培

育的同時,幫助學生建立專業身份

與發展其全人照顧能力,推動以關

懷為核心的護理全人教育。學院、

醫護機構及社區的學習為學生提供

多元背景、多元教育方式,培養他

們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澳 門 鏡 湖 護 理 學 院 供 稿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Page 17: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72 73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1923創辦“鏡湖高級護士學校”,

由吳冠琰女醫生主理校務,聘

請八位醫師擔任義務教師,並

按中華護士學會規定,設置各

項課程,分科教授

1999“鏡湖護士助產學校”獲批准

成為本澳高等教育機構,並改

名為“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2001《澳門護理雜誌》創刊,是目

前本地首個及唯一的護理雜誌

2002開辦“護理學學士學位課程”,

課程通過國際護理專家評審

2006成立“護理及健康教研中心”,

把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更好

的結合

2008-2010開辦“護理學專科深造課程”、

合作開辦“護理學專業碩士學

位課程”

2012增設同安實驗室,成為“仁.

愛晚晴”社會教育系統工程的

記憶中心及電話熱線的總部,

開展失智症防治工作

院長尹一橋 教授

1999年(澳門鏡湖護理學院成為

本澳高等教育機構)至今

2013增設望廈校址

2015通過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局

的院校素質核證。學院的學術

水平、學習機會的素質、資訊

發放及素質提升的方法四方面

全部獲得信心評級,並得到四

個方面的優良作業認可

院 校 歷 史 里 程 碑

在正式課程之外,絕大多數學生都

參與學生會或屬會。學生會及各屬

會根據其團體特點,組織會員培

訓、校內外活動和參與社會服務。

參與社會服務有助護生於未正式成

為護士前便開始接觸及了解社會

基層的健康需要,幫助他們盡早找

到成為護士的意義。不同的學習及

小組組合形成重重疊疊的關係網,

促進交流溝通,從中讓學生更瞭

解自己的潛能和興趣,認識自己。

目前,學生自發組成的屬會共有七

個,有與專業相關,也涵蓋藝術文

化、語言學習、體育鍛鍊和培養思

辨能力等範疇。

建立實踐共同體培養模式

護理本身是實踐為本的專業,在重

視理論教育的同時,臨床實踐非常

重要。無論是硬體上的就便性,和

軟體上的熟悉程度,鏡湖機構都有

條件構成護士學生臨床學習的一個

豐富和正向的背景氛圍,成為對學

生建立專業身份認同很有幫助的環

境因素。

學院與醫院同屬一個慈善團體的領

導,加上學院就在醫院圍牆之內,

這種狀況已存在接近九十多年,

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網絡。現在行政

上雖分屬兩個機構,但在無形中仍

保留一個機構的優勢,兩者仍保持

有形和無形的多重關係,大部份鏡

湖護士都是學院的校友。學院是從

醫院為本的護士學校發展起來,於

1999年提升為高等教育院校後,

仍與醫院保持緊密的教學合作關

係,為師生臨床學習及開展教學研

究活動創下優越條件。

面向將來,鏡湖護院仍然肩負重

任,以積極裝備及提升澳門護士

的國際競爭力,致力開拓更多不

同專科領域的知識及研究,為培

育忠誠並熱心於護理工作、勤勉

且符合道德規範之高質素護士的

方向而努力。

www.kwnc.edu.mo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Page 18: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供稿 - dses.gov.mo€¦ · 薛壽生 1986-1987 林達光 1991-1994 李天慶 1994-1997 費利納Mário Nascimento Ferreira 1997-1999 周禮杲 1999-2008

74 75第 十 九 期 九 月 第 十 九 期 九 月

澳門管理學院

澳 門 管 理 學 院 於 1 9 8 8 年 創 辦 ,

隸屬澳門管理專業協會。學院自

2000年獲批准升格為一所高等教

育機構後,一直致力於培育本地管

理專才為目標,為了貫徹落實這個

宗旨,近年來學院除了開辦四年制

的學士學位課程外,亦開辦了工商

管理副學士文憑課程(兩年制)及

專業文憑課程(一年制),讓在職

人士能因應個人時間安排,選擇最

合適自己進修的課程,增加進修的

機會及彈性。

另外,學院於2012年與美國夏威夷

夏曼納德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將其

“ 商 業 管 理 碩 士 學 位 課 程

(M BA)”引進澳門地區,提供機

會給澳門本地及從外國回流的學生

澳門管理學院

歷屆校長資料

2000

鄭慶雲博士

2004

黎景培先生

2007至今

陳炯釗博士

1988於1988年創辦,隸屬澳門管理

專業協會(MMA),專責教育及

培訓活動

2000升格為高等教育機構

2002由利美大廈搬至澳門中華總商

會大廈9樓

2003新開設工商管理學士學位補充

課程

2012新開設工商管理學士學位課程

(四年制)

澳門管理學院與美國夏威夷夏

曼納德大學簽署合作協議

2014新開設專業文憑課程(一年

制)

2016新開設工商管理副學士文憑課

程(兩年制)

院 校 歷 史 里 程 碑

修讀美國認可的碩士學位課程(全

英語教授)第一屆課程於2014年3

月開班,共有17位畢業生。第二屆

課程亦於2016年9月開課,共有19

位學生。

未來學院亦會不斷革新所開辦的課

程,做到與時並進,以“為在職人

士提供持續進修機會,協助他們提

升自身的競爭能力從而配合社會發

展的需要”為最終目標。

www.mim.edu.mo

澳 門 管 理 學 院 供 稿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 院校發展歷程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