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53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整合与影响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商学院管理系 黄学礼和阿德拉· 麦克默里 Xueli Huang and Adela McMurray School of Management, RMIT University 2016 11

Transcript of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Page 1: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整合与影响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商学院管理系

黄学礼和阿德拉·麦克默里

Xueli Huang and Adela McMurray

School of Management, RMIT University

2016 年 11 月

Page 2: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关于本报告

本报告的作者为:

黄学礼博士

高级讲师

管理学院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电话: + 61 3 9925 1648

邮箱: [email protected]

阿德拉·麦克默里博士

教授

管理学院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电话: + 61 3 9925 5946

邮箱: [email protected]

本“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项目,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隶属

于外交事务与贸易部的澳大利亚-中国理事会资助。

免责声明:虽然作者力求分析可靠,准确呈现在此收集的信息和资料,但如任何一方对

如上信息和材料采取行动,作者将不负责承担索赔责任。

Page 3: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目录

缩写表 ................................................................................................................................. I

图表清单 ............................................................................................................................ II

执行摘要 ...........................................................................................................................III

1. 简介 ................................................................................................................................ 1

项目目标 ......................................................................................................................... 2

2. 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中国的交往:现况 ....................................................................... 3

联邦政府 ......................................................................................................................... 3

州政府 ............................................................................................................................ 4

地方政府 ......................................................................................................................... 5

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中小企业 ...................................................................................... 7

3. 项目数据收集 ................................................................................................................. 9

4. RDA 委员会调查结论 ................................................................................................... 11

RDA 开展的主要交往活动 ............................................................................................ 11

中国与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地区交往的领域 ................................................................. 12

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中国交往的成效与挑战 ............................................................. 14

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如何在未来更好地与中国交往 ...................................................... 15

5.案例研究:地方政府与中国的交往 ............................................................................. 16

查尔斯特市(CHARLES STURT):帮助和领导一批当地的中小企业与中国交往 .......... 16

案例总结 ................................................................................................................... 18

莫拉瓦郡(MORAWA):运用议会能力与中国投资者互动,促进社区发展.............. 19

发展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能力 ................................................................................ 19

利用中国投资者的营销能力为地方政府创收.......................................................... 19

与中国投资者交往,改善社区设施和活动 ............................................................. 20

创建一家未来基金.................................................................................................... 20

为地区优先战略方针获得中国投资者的支持.......................................................... 20

收获和挑战 ............................................................................................................... 20

瓦南布尔市(CITY OF WARRNAMBOOL):发展地方政府能力,服务其中小企业和社区

与中国交往 1 ........................................................................................................................ 20

瓦南布尔市—长春市姐妹城市合作关系.................................................................. 21

挑战 .......................................................................................................................... 22

昂卡帕林加市:在协调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与中国交往中发挥领导作用................ 23

昂卡帕林加市对华交往:关键项目与活动 ............................................................. 23

市议会与中国交往的益处 ........................................................................................ 25

挑战 .......................................................................................................................... 25

Page 4: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6. 案例分析:乡村地区中小企业与中国的交往 ............................................................ 27

雷德水菓 ....................................................................................................................... 27

了解中国市场,发展出口能力 ................................................................................ 28

制定市场战略,每年进行重审 ................................................................................ 28

包装及应对中国市场的假冒品 ................................................................................ 29

审慎选择分销商,妥善管理渠道竞争 ..................................................................... 30

塔斯马尼亚飘丝薰衣草庄园(BRIDESTOWE ESTATE) ..................................................... 30

创新方式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 31

市场营销、社交媒体和名人效应 ............................................................................. 31

知识产权保护 ........................................................................................................... 31

选择合同商和合作伙伴 ............................................................................................ 31

保障政府支持,构建在华商业伙伴关系 ................................................................. 32

利用品牌资源,再创业务佳绩 ................................................................................ 32

利用电商发展出口.................................................................................................... 32

与中国交往的挑战.................................................................................................... 32

7. 案例研究:中国投资者与乡村社区的交往 ................................................................. 33

金伯利农业投资公司(KAI) ....................................................................................... 33

实施当地雇佣计划.................................................................................................... 34

与原住民社区交往.................................................................................................... 34

通过当地采购与承包促进当地发展 ......................................................................... 35

与当地社区交往,更好了解当地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 35

与当地社区和企业交往的裨益 ................................................................................ 36

与当地社区交往为金伯利带来的福利 ..................................................................... 37

8. 总结 .............................................................................................................................. 38

对地方政府 ................................................................................................................... 38

对澳大利亚中小企业.................................................................................................... 39

对中国投资者 ............................................................................................................... 39

参考文献 .......................................................................................................................... 41

Page 5: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SCHOOL OF MANAGEMENT, RMIT i

缩写表

ACACC 澳大利亚老年保健协会

ACBC 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

ACC 澳大利亚-中国理事会

ADP 《澳大利亚原住民发展提案》

CCS 查尔斯特市

ChAFTA 《中澳自贸协定》

CSR 企业社会责任

DFAT 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

FDI 外商直接投资

GFC 全球金融危机

IP 知识产权

KAI 金伯利农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KML 卡拉拉矿业有限公司

LGA 地方政府组织

MOU 谅解备忘录

NSW 新南威尔士州

OFDI 对外直接投资

ORDCo 奥德河区合作社

POE 民营企业

QLD 昆士兰州

RDA 澳大利亚地区发展委员会

SA 南澳大利亚州

SMC 中钢中西部矿业

SME 中小企业

WA 西澳大利亚州

Page 6: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SCHOOL OF MANAGEMENT, RMIT ii

图表清单

图 1 全国 RDA 分布图 ................................................................................................................ 4

图 2 当地社区的主要利益相关方简表 ...................................................................................... 7

图 3 各案例研究的位置 ........................................................................................................... 10

图 4 RDA 委员会在促进中国在该地区的交往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 11

图 5 谁应在中国参与澳大利亚区域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 12

图 6 哪个组织应负责实施与中国交往的区域战略? ............................................................. 12

图 7 澳大利亚地区层面与中国互动程度最高的行业 ............................................................. 13

图 8 澳大利亚地区与中国的交往机会 .................................................................................... 13

图 9 中国在该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和与中国交往成效 .................................................. 14

图 10 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中国交往的挑战 ........................................................................... 15

图 11 雷德水菓的部分包装和反假冒伪劣技术 ....................................................................... 29

图 12 将荒地开垦成农田 ......................................................................................................... 34

表 1 受访 RDA 委员会的数量及地点 ......................................................................................... 9

表 2 查尔斯特与中国交往的关键时间表 ................................................................................. 18

Page 7: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SCHOOL OF MANAGEMENT, RMIT iii

执行摘要

鉴于在国家经济、就业和出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澳大利亚乡村地区是澳大利亚经济

发展和繁荣的(一大)主要来源。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约占国家总产出 40%,出口总值的

65%和旅游业消费的 45%。乡村地区占全国总人口的 1/3(约 880万),雇佣全国 1/3

的劳动力(Regional Australia Institute, 2015)。

尽管在国家经济、就业和社会发展方面,乡村地贡献多,未来潜力大,但充分实现其

潜能依然挑战重重。在大部分乡村地区,基础建设仍是一大主要问题,例如在道路(交通

)、通讯(网络与电信)方面;另外,医院或学校等社会服务也有所欠缺。

全球化和数字化对地区中小企业(SME)的经营产生了巨大影响,继而与澳大利亚乡

村地区的经济和的繁荣息息相关。虽然全球化带来众多市场机遇,尤其也对农业领域的中

小企业提出了要求,采纳新的商业职能,与新的商业伙伴接洽,并在全球层面开拓市场。

同样,数字化也意味着中小企业需要提升 IT技能,才能安生立命,繁荣壮大。

与澳大利亚比邻而居的中国,业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预期,中国将在

未来较长时间内依然保持这一地位。中国经济的腾飞为澳大利亚乡村地区提供了大量机会,

尤其是在农业、旅游和教育领域。自 2010 年起,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和

国际资本的重要来源,预计中国将在 2016 年成为世界对外直接投资(OFDI)最大来源国。

本报告旨在:

1. 明确并阐述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地方政府与中国交往的创新途径,及其对当地发展

的影响;

2. 探索乡村地方政府在与中国交往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和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履行职责

时所面临的挑战;

3.为促进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官员、当地中小企业业主/经理、社

区领袖以及中国投资者在与中国交往时的观点看法;

4. 明确当地中小企业与中国交往过程中,以及中国投资者与当地社区和政府往来中采

取的新颖、成功举措,及相关挑战;

5. 展示地方政府与中国交往时的先进做法。

本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包括对全部 55 家澳大利亚地区发展(以下简称

RDA)委员会进行在线问卷调查。2016 年 3 月 11 日至 4 月 5 日期间,我方通过三轮电子

邮件将问卷递至全体 55 家 RDA 委员会的首席执行官(CEO)或主席处。我们共计收到 30

份回复,其中 27 份全部填写完成。第二阶段是针对澳大利亚与中国交往的案例研究,对

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多位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入采访,搜集信息。我们共采访了来自多家重

Page 8: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SCHOOL OF MANAGEMENT, RMIT iv

要机构的 52 位人士,包括 RDA 委员会、州政府、州立乡村地区办事处、地方政府、工商

协会、中小企业业主/经理、商业顾问、中方投资商/经理以及社区领袖。同时,我们也

从案例所涉机构的网站和在线媒体报道中收集资料。在维多利亚州,塔斯马尼亚州、南澳

大利亚州和西澳大利亚州实地考察期间,经允许,也从受访机构的内部资料收集相关数据。

通过以上采访,我们撰写七个案例研究,旨在阐述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如何以创新整合的

方式与中国交往,以及中国投资者如何与当地社区及政府交往促进区域发展。

在公布调查结果和案例研究前,我们首先简要概述澳大利亚三级政府与中国合作的现

况。报告尤其重视州政府层面的作为,即考虑到重大战略、策略及项目均由其牵头并重点

探讨澳中小企业在华营商所遇的普遍性挑战。

我们的 RDA 调查揭示了许多重要结论。首先,2/3(6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所在

地区制定了与中国交往的策略。同时,受访者认为该策略的执行方应为地方政府(72%),

RDA( 44%),商界( 33%),以及州立乡村地区发展机构(22%)。并且,一部分人士认为,

策略应由政府机构和乡村地区商界共同实施。

第二,在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中国往来最密切的行业主要为农业(包括林业和农业

综合企业)、旅游业及教育与培训产业。来自 RDA 委员会的受访者认为,以上三种行业加

上出口业,未来与中国合作机遇最为广阔。

第三,中国投资水平和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中国贸易往来水平方面,总分 10 分平均

分分别为 6.12,和 6.35,反映了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中国良好的投资与贸易关系。然而,

两项得分在 1(“从无”)至 10(“众多”)区间波动,显现在中方投资和贸易方面,地区之

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 RDA 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ChAFTA)对于本地区

未来经济发展“比较重要”至“十分重要”,总分 10分平均得分 8.2,评分跨度在 5至 10

区间。

第四,迄今,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中方交往的表现中庸,平均得分为 5.7(总分 10 分

代表“非常有效”)。该得分在 1 至 8 之间波动,大多数受访者的评价居于 3 至 8 之间。这

都反映出各地区与中方交往水平差异较大。总分 10 分平均 5.7/10 也显示出依然存在较

大的进步空间。

第五,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中国交往面临的三大挑战是:1) 缺乏财政资源;2) 语

言障碍,及 3)文化隔阂。此外,部分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中国交往的兴趣较低,也构成

一项潜在挑战。

RDA 委员会的受访者认为,在与中国交往方面,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商界应当担任领

导作用,其次是州立乡村地区发展机构和联邦政府机构(RDA)。

除对 RDA 委员会进行问卷调查外,基于对 52 名政府官员、商界高管、社区领袖和专

业投资人士的采访,我们撰写了七个案例研究,其中,四个针对地方政府,两个针对中小

企业,一个针对中国投资者。这些案例研究阐述了三方在与中国贸易与投资机遇接洽时分

Page 9: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SCHOOL OF MANAGEMENT, RMIT v

别采取的先进举措,以及面临的挑战。研究也展现了如何通过与中国合作,促进澳大利亚

乡村地区发展的一系列先进的创新做法。第一个案例研究查尔斯特市(City of Charles Sturt)

如何发起,领导并协调三十家当地中小企业,即澳大利亚老年保健协会(ACACC),和山东

烟台的相关企业在养老产业联动发展业务,通过双方政府间关系,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层

面推动企业合作。

第二个案例聚焦莫拉瓦郡(Shire of Morawa),展现了位处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小型地

方政府如何利用知识技能,就当地社区发展与中国投资者进行沟通和谈判。通过与中国交

往,该郡社区和谐稳定,工作机会多元化,生活更具吸引力,已跻身西澳州具备九座“超

级城镇”之列。

第三个案例阐述了瓦南布尔市(City of Warrnambool)如何发展与中国交往的能力,

并借此引导和服务中小企业建立商业联络,促进对华出口。借助州政府的财政支持,瓦南

布尔市搭建了在中国业务服务台,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广泛服务,并促进该地区发展成为

面向中国市场的旅游胜地。

关于地方政府如何与中国交往的最后一个案例关注昂卡帕林加市(City of

Onkaparinga)。该案例展示了地方政府如何以创新方式服务当地企业和社区,与其他地方

政府和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发展当地企业的能力和实力,吸引投资并促进与中方的贸易,

最终实现城市与地区的长效可持续性发展。地方政府的领导力在该案例中至关重要。

其后两个当地中小企业的案例来自塔斯马尼亚州,企业以创新方式与中国交往,发展

并壮大其经营。雷德水菓(Reid Fruits)是位于霍巴特(Hobart)的一家樱桃种植商。过去

两年里,得益于进驻中国市场的新途经以及《中澳自贸协定》带来的新契机,该公司对华

樱桃出口实现快速发展,公司不断壮大。该公司在市场营销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也极具

创新精神。飘丝庄园(Bridgestowe Estate)是一家薰衣草庄园,位于塔斯马尼亚州东北部

纳波拉(Nabowla)镇。作为一家观光农业公司,其同样在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方面颇具创

新能力。针对中国旅游者,该公司的市场营销活动独树一帜,并集合中国提供的资源和机

遇,发展壮大其经营。

最后一项案例是关于金伯利农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KAI)。这家中资民营企业在过去

四年间,向西澳州西北地区投资共计 2 亿澳元。该案例展现了中国投资者和当地社区的共

生关系,同时展示了中国投资者如何在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当地社区和政府积极有效互动,

尤其是通过雇佣当地员工、与当地主要利益相关者有效合作沟通,继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

发展和社区发展。

在过去四十多年间,中澳双方都在建设、维持和发展双边关系上投入了巨大的努力。

中澳两国经济互补,地缘紧密,在过去十年,为双边贸易和投资提供了坚实基础,并将在

未来继续惠及双方。中国人口众多,消费者收入持续增长,将为乡村地区在内的澳大利亚

出口和投资招商方面提供广阔机遇。

Page 10: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SCHOOL OF MANAGEMENT, RMIT vi

为进一步加强中澳双边关系,未来需要制定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策略,并推动整合创新。

虽然在与中国交往中会遭遇许多问题与挑战,但中澳往来可成为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和繁荣

的重要推动力,并带来其他的长远福祉。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和中国的交往将有助于实现未

来中澳双边关系持续深化、强化和扩大化发展。

Page 11: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1

1. 简介

由于在国家经济、就业和出口中的重要作用,乡村地区是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一大

主要来源。根据澳大利亚乡村研究所(Regional Australia Institute, n.d.)的数据,澳大利亚乡村

地区包括“除大城市(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珀斯、阿德莱德和堪培拉)外的所有乡镇、

小城市和地区”。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占国家总产出的 40%,出口金额的 65%和旅游消费的 45%

。乡村地区雇佣全国 1/3的劳动力,并占全国总人口的 1/3(约 880万)(Regional Australia

Institute, 2015)。

尽管在国家经济、就业和社会发展方面,乡村地贡献多,未来潜力大,但充分实现其潜能

依然挑战重重。在总体层面,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不仅仅是城市的附庸。在大部分乡村地区,基

础建设仍是一大主要问题,例如在道路(交通)、通讯(网络与电信)方面;另外,医院或学

校等社会服务也有所欠缺。同时,全球变暖以及气候变化也对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经济活动造

成负面影响。据澳新银行(ANZ)估计,至 2050 年,农业产业需要总值一万亿澳元的新投资,

才能充分挖掘澳大利亚农村地区的全部潜力,实现产量翻番(ANZ Banking Group, 2012)。

过去二十年间,商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化和数字化对乡村地区中小企业的

经营产生了巨大影响,继而与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经济和的繁荣息息相关。虽然全球化带来众

多市场机遇,尤其也对农业领域的中小企业提出了要求,采纳新的商业职能,与新的商业伙伴

接洽,并在全球层面开拓市场。同样,数字化也意味着中小企业需要提升 IT 技能,才能安生

立命,繁荣壮大。

与澳大利亚比邻而居的中国,业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预期,中国将在未来

较长时间内依然保持这一地位。中国市场广阔,消费者市场增长快速,且两国地缘紧密,因此

对于澳大利亚而言,此刻正是利用以上优势的绝佳时机。中国经济的腾飞,在众多方面都为澳

大利亚乡村地区提供了大量机会。自 2010 年起,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14

年,中澳双边贸易高达 1530 亿澳元,澳出口额占双边贸易总额的近 2/3(约合 900 亿澳元)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2016a)。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间经济快速增长,人民

收入大幅提高。据估计,超过 1.09 亿中国人已迈入中产或富裕阶层,收入在 5 万至 50 万美元

之间。2015 年,这一人数首次超过了美国中产阶级人口(9200 万)(Goldman Sachs, 2015)。

这也促成了快速增长的对于国际旅行和教育的需求,以及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包括红肉、酒、

奶制品和海鲜(Goldman Sachs, 2015)。因此,在过去数十年间,除了中澳传统强劲的矿业贸

易,也萌生出新的贸易领域。例如,在 2016 年 3 月,中国游客访澳人数首次超过了每年百万

人次,并在 2015-16 财年达到 114 万人,较之 2014-2015 财年,上升了 22%。在 2015-16 年,

中国游客在澳消费共计 89 亿澳元,占访澳国际游客总消费的 23.3%(Tourism Australia, 2016)。

截至 2015 年底,在澳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达到 144759 人,占澳大利亚国际学生总人数的 28%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16)。同时,在 2015 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农林渔

业出口总值高达 90 亿澳元,较之 2010-11 年的 5 亿澳元有所上升(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2016b)。《中澳自贸协定》2015 年 12 月 20 日开始实施,伴随中国从投资

和出口转型为国内消费拉动型经济的趋势,澳大利亚的对华出口预计将在未来继续增长。

自 2009 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资本的重要来源,预计在 2016 年将成为世界对外直接

投资(OFDI)的最大来源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增长,自 2009 年起跃居世界前十之列。

Page 12: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2

2014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高达 1230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3370 亿美元)之后(Ministry of

Commerce, 2015)。虽然澳大利亚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中国在澳对外

直接投资存量仅为 239 亿美元(Ministry of Commerce, 2015),仅占澳大利亚外商直接投资

(FDI)总存量的 4.2%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2015)。截至

2014 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采矿业(Huang & Austin, 2011),仅有 1.5%

投资面向澳大利亚农林渔业。然而,在 2015 年,中国在农业上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增加

(3.75 亿),占中国在澳外商直接投资每年总额的 3%(KPMG & Sydney, 2016)。截至 2016

年 6 月末,包括永久业权和租赁土地在内,中国投资者获得澳大利亚 146.3 万公顷的农业用地,

分别占澳大利亚农业用地的 0.5%和外资拥有农业用地的 2.8%(Australia Taxation Office,

2016)。

虽然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投资交往还有巨大空间,但由于监管环境、消费者行为、文化、

语言和商业运作上的差异,也存在许多挑战。为在中国交往中取得成功,我们不仅需要认清差

异,也应反思目前与中国交往的实践情况,从而明确成功的要素和途径,大幅促进和改善交往

成果。同时,我们需要协调一致的,多方面、多层次的方法,更好地从中澳交往中获益。

项目目标

本项目目标旨在:1)促进澳大利亚乡村地方政府与中国的交往,提高当地社区对交往利

益的认识:2)发展乡村地方政府和当地中小企业的中国交往能力,促进地区发展、投资和出

口与;3)提升对澳大利亚乡村地区投资和贸易重要性的意识,进而加强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

中国交往的机会。

据此,本项目目标如下:

1.明确并阐述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地方政府(第三级政府)与中国交往的创新途径,及其

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2.探索乡村地方政府在与中国交往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和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履行职责时所

面临的挑战;

3.为促进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官员、当地中小企业业主/经理、社区领

袖以及中国投资者在与中国交往时的观点看法;

4.明确当地中小企业与中国交往过程中,以及中国投资者与当地社区和政府往来中采取的

新颖、成功举措,及相关挑战;

5.展示地方政府与中国交往时的先进做法。

Page 13: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3

2. 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中国的交往:现况

与中国的贸易与投资往来机遇多,潜力大,中国对澳大利亚,尤其是来自乡村地区的多种

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迅猛。意识到以上情况,澳大利亚的三级政府采取了众多重大战略,帮

助和促进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经济增长。以下部分概述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就乡村地区发展采取

的部分措施,以及地方政府的角色。

联邦政府

在联邦政府层面,措施包括联邦政府在 2015 年 6 月发布的《澳大利亚北部开发白皮书》

(White Paper on Developing Northern Australia)(Australian Government, 2015b)和《农业竞

争力白皮书》(the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White Paper)(Australian Government, 2015a)。

白皮书明确了澳大利亚政府的农业政策,以及国家农业部门发展和乡村社区及经济发展的五大

首要目标。同时,联邦政府在 2015 年完成了与中国为期十年的自贸谈判,并随后在 2015 年

12 月开始执行《中澳自贸协定》。

由澳大利亚基础建设与地区发展部(Australian Government’s Department of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主管的 RDA 委员会是联邦政府另一项关键举措。RDA 旨在联系

“三级政府,加强澳大利亚农村地区发展”。目前全国共有 55 所 RDA 委员会(Department of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n.d.)。RDA 委员会由当地领袖组成,他们“与各级政

府、商界和社区团体通力合作,支持所在农村地区的发展”(Department of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n.d.)。

RDA 在农村地区经济和社区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负责一系列活动,包括社区咨询和交往、

宣传和参与农村项目和战略、向各级政府提供资讯和建议,以及制定地区计划(Department of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n.d.)。

立足澳大利亚农村地区,委员会成员来自当地社区团体和商界,RDA 委员会对地区经济和

社区发展知识丰富,信息全面。他们不仅代表乡村社区的声音,也清楚所在地区与中国的经济

社会交往。因此,对于了解乡村地区如何与中国交往、交往的收益、潜力和挑战,他们的意见

都至关重要。图 1 为全国 RDA 分布图:

Page 14: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4

图1 全国RDA分布图

(引自:澳大利亚基础建设与地区发展部)

州政府

州政府在引领、指导和帮助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与中国交往的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

用。长期姐妹友好关系常为州政府带来竞争优势,以此为基础,许多州府已制定中国交往策略,

包括维多利亚州(Victorian Government, 2016)、南澳大利亚州(Department of State

Development (SA), 2014b)、和新南威尔士州(Department of State Growth (TAS), 2015)。当中

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2014 年访问塔斯马尼亚后,塔州政府(Department of State Growth (TAS),

2015)自此定期评估与中国的交往活动。

由于各州产业结构不同,经济规模和多元化程度各异,各州政府采取不同的方式与中国交

往。如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州等大州,采取更广泛的措施,主要致力于组织代表团访华以及接待

中国代表团来访,建立政府及商界的联络。例如,维州政府每年组织大型访华团,开展众多项

目,包括维州访问项目,促进中国商团访问维州,在各种活动中与当地商界人士会晤,发展经

济关系。

包括南澳州和塔州在内的其他州府,则采取更加集中和/或协调的方式与中国交往:以下

是南澳州政府的一个优秀案例(见下方短文 1)。

Page 15: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5

短文 1: 南澳州政府与中国的交往

2012 年,南州政府制定并开展其“南澳-中国交往战略”。基于南澳州的竞争优势和中

国政府的优先重点,该战略提出总体目标纲要,明确战略要点,并确定实现战略的关键步骤。

南澳州与山东省在 30 年前结为姐妹关系,并两年更新一次(2014 年和 2016 年)

(Department of State Development (SA), 2016),以反映中国和南澳州的状况变化。该战略也

充分利用了此优势。

在与中国交往战略的指导下,州政府系统性地开发各类项目和活动,在过去四年间,有计

划地实施。以下是对部分此类交往活动的简要描述。

南澳州政府发展部下设一中国事务部门,隶属州长内阁部,协调州内中国交往活动。并

且,南澳州设立数个特定领域的国际化跨界任务组(或委员会),委员来自州政府、行业社团

和商界高管。南澳州政府任命了两名顾问,处理与中国交往的战略、商务和文化事宜。

意识到地方政府对全面实施“中国交往战略”的重要性,南澳州政府鼓励地方政府组织

(LGA)制定自身战略,与中国交往。2012 年 12 月,在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ACBC)

南澳分会的一名高层的帮助下,地方政府中国战略制定完成,并在 2016 年更新(Local

Government Association of South Australia, 2016)。战略规划了地方政府扮演的角色,阐释地方

政府应支持当地企业通过与中国市场交往,获取增长的原因。

认识到中国各级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利用与山东省的姐妹关系,南澳州政府也

鼓励促进州内地方政府与山东的同级政府(市级)建立正式关系,包括建立姐妹城市、友好城

市关系,以及/或与市级商务局签署谅解备忘录(MOU),构建政府间关系。这为交流探讨

贸易和投资机遇,促进中小企业与中国市场和商界对接,提供了地方政府级别的平台。迄今,

南澳州共有 17 个地方政府与山东的市级商务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许多地方政府与山东省同

级市结为姐妹城市或友好城市,包括阿德莱德(Adelaide)市议会(与青岛市)、查尔斯特市

(与烟台市)以及索尔兹伯里(Salisbury)市(与临沂市)。

教育、旅游、出口和投资吸引已然成为各州与中国交往的共同主题。然而,基于当前各州

经济和未来方向,各州政府也致力于将其省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城市或地区。

2016 年 9 月维州和四川省签署姐妹省份关系协定标志着,自 1979 年起,澳大利亚与中国

共已结成 100 对姐妹(或友好)省市关系。其中,新南威尔士州与广东省政府签署了首个姐

妹省份关系协定。

除设州立地区发展部外,一些州政府也设立地区机构,管理州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角色和

职责。例如,维州政府此前已设立维多利亚州地区发展部(Regional Development Victoria,

n.d.),领导和协调州内农村和地区发展,并与维州内的 RDA 委员会串联合作。无独有偶,西

澳州政府也建立起九个地区发展委员会(Departmen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WA], n.d.),实

施和协调地区发展项目和活动。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在澳大利亚各地区与中国的交往中举足轻重。地方议会由附近社区民主选举产生,

首要职责是发展当地社区,增进人民福祉,而当地经济增长和繁荣即是基石。作为澳大利亚的

Page 16: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6

第三级政府,地方政府承担众多角色和职责,补充完善联邦和州政府的职能。此外,由于地方

政府的宪法职责由州政府决定,因此各州之间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责任不尽相同。地方政府的职

能可包括提供基础设和地产服务、商业规划和发展审批、建筑服务、医疗服务和设施管理

(Australian Local Government Association, n.d._ENREF_8)。地方议会经民主选举产生,并与当

地企业联系紧密,所以其积极鼓励当地企业与中国进行经济、社会与文化交往。

短文 2.中国与南澳州 LGA 的交往战略

南澳州 LGA 在 2012 年提出了中国交往战略(Keenihan, 2012)。此战略基于南澳州政府的中国

战略,尤其是关于州政府如何与地方政府合作,从而“在二、三级市场建立并培育政府间及城

市间的关系”(Department of State Development (SA), 2014b, p.20)。意识到领导力、协作和

支持对当地社区与中国进行有效交往有着重要意义,LGA 因此在战略中详细规定了地方政府在

与中国交往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定位如下:

1.经济发展。地方政府的核心目标为建设提升社区发展和全民福祉。社区福祉的核心即为经济

繁荣与发展。

2.经济转型。南澳州的经济基础转型迫在眉睫。地方和区域经济需要重建转型,才能支持所在

州的经济发展。地方议会在转型过程中处于有利位置。

3.支持小型企业。南澳州中小企业众多,所有企业中中小企业的比例高达98%,90%的雇主雇

佣员工不超过20人。地方政府与中小企业合作紧密,不论是在中小企业对接,还是支持地方企

业通过与中国市场交往,实现企业转型、发展方面都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Local Government Association of South Australia, 2016, p. 2)

虽然地方政府高度关注地方经济发展,致力于通过国际交往促进地方社区福祉,但澳大利

亚乡村地区企业的运营却往往缺乏相关的发展资源,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规模较小。澳大利亚现

有 560 个地方议会(Australian Local Government Association, n.d.),其中,仅 47 个议会辖区

内居民人口超过 100,000(Regional Australia Institute, 2014)。由于大部分(80%)的地方议会

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税收和其他地方活动(Australian Local Government Association, n.d.),所以,

当地人口数量对地方议会的财政资源影响很大,因此,人口成为决定国际交往能力重要的潜在

限制因素。

地方政府在国际交往,支持经济发展方面也可能缺乏实力。传统上,地方政府主要重视行

政职能,而非进行经济协调和发展地方经济。国际交往也主要关注于社会与文化交流。虽然在

过去十年间,很多较大的地方议会已在管理职能中新增了经济协调的定位,但较小的议会依然

无力在管理团队中涵盖相关职责。

由于规模限制和由此带来的财政资源的差距,加之商业、语言和文化方面技能不足,地方

议会在国际交往中面临重重挑战。这些挑战以及地方议会的应对方式,为本次报告的关注重点。

图 2 简要说明了乡村地区社区的主要利益相关方。

Page 17: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7

图2当地社区的主要利益相关方简表

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中小企业

澳大利亚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和就业率影响巨大,贡献全国 2/3 的就业率;在 2014-15

财年,对国民经济贡献过半,占 57.1%(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6)。澳大利亚企业

绝大部分(98%以上)企业为中小企业。

在国际交往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在运营上挑战重重,其中有多重原因。首先,

SME 规模相对较小,员工人数不足 200 人。很多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少于 20 名员工)缺

乏参与国际贸易或投资的财力和实施能力。国际运营通常需要新的技能和知识,比如语言能力、

出口流程相关知识,以及跨文化沟通技巧等,这些方面中小企业往往力有不逮。其次,由于地

理位置远离港口或机场,乡村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的成本更高。再次,澳大利亚乡村

地区的商业服务和支持,比如咨询、法律和银行业等,与城市地区相比欠为发达。最后,中小

企业常常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而出于往来业务和行政程序的需要,这一点在国际贸易中至关重

要。

Federal Government 联邦政府 国家层面

州层面

地区机构

和组织

地方政府

当地社区

行业、商

界和社区

组织

州政府

地方政府

州政府机构

当地中小企业和社区

行业协会 商业协会 社区协会

Page 18: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8

寻求中国贸易和投资的中小企业还面临其他挑战。由于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众多国

际竞争者,所以中国市场的国际竞争激烈。另外中国市场在政策环境和消费者偏好方面变化多

样,且消费者市场地缘分散,覆盖辽阔。上述因素均加剧了澳大利亚中小企业在华营商的难度。

近期一项调查选取了 913 家澳大利亚企业,其中 90%以上为进行国际运营的中小企业

(University of Sydney, 2016)。调查展现了澳大利亚企业如何看待国际运营,包括与中国进行

贸易。在调查中,问及海外市场的首选时,中国由于发展强劲且盈利机会可观,备受欢迎,高

居榜单第二名(12%),仅次于美国(18%),并且在澳大利亚外来和对外投资方面排名第一

(分别为 21%和 13%)。此外,超过 60%的受访企业对其在华运营持乐观态度,预计与去年相

比,今年与中国的贸易会“更好(43%)”或“好得多(18%)”。

但是,超过 3/4 的受访者表示,与在澳大利亚相比,在中国经商“比较困难”(50%),

或“困难得多”(28%),可能由于中国的监管和行政要求、语言文化差异和商业实践不同所

导致(University of Sydney, 2016)。此外,调查显示,在华营商的主要成功要素包括:1)信

誉可靠,诚实守信;2)物超所值,或为大公司与知名品牌;以及 3)创新能力和适应性。此

外,通过自贸协定增强市场准入,也被认为对在华营商意义重大(University of Sydney, 2016)。

Page 19: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9

3. 项目数据收集

此研究项目获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No. 19729)商学院人类伦理咨询联络网学院

(College Human Ethics Advisory Network of College of Business, RMIT University)批准,分两阶

段进行。阶段 1 包括对所有 55 个 RDA 委员会进行调查。基于文献综述、互联网和媒体报道上

收集的信息,我们制作出一份涵盖两部分的问卷调查。第一部分概述了澳大利亚地方如何与中

国交往,包括交往领域、交往成效、所遇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这部分要求受访者提供他们

所在地区与中国交往最活跃的地方议会,从而提供信息,决定选取哪些地方政府进行本项目第

二阶段的案例研究。调查的第二部分询问了受访者及其 RDA 部门的背景信息,例如其职位和

工作经验,以及所在部门的员工人数。

此问卷使用 Qualtrics 在线调查软件进行在线调查。每个 RDA 委员会的联系信息均从基础

设施和地区发展部(the Department of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网站

(https://rda.gov.au/)收集。在 2016 年 3 月 11 日至 4 月 5 日期间,我们向所有 55 个 RDA 委

员会的 CEO 或会长/主席发送了三轮电子邮件,总计收到 30 个回复,总体回复率为 54.5%。

在回复人群中,只有 27 人完成全部问题。 5 月初电话回访没有回复的 RDA 委员会,询问原因,

其中 2 人为电子邮件地址错误,5 人是由于 CEO 或 RDA 委员会主席变更。因此,有效回复率

为 56.3%(27/48)。大多数受访者来自新南威尔士州(7),西澳大利亚州(6),昆士兰州

(5)和南澳大利亚州(4)。回复本调查的 RDA 委员会的数量及地点如表 1 所示。

表1 受访RDA委员会的数量及地点

州 RDA 部

门数量

做出回应的 RDA

办公室数量

%

维多利亚州 9 1 11.1

新南威尔士州 14 7 50

南澳大利亚州 8 4 50

塔斯马尼亚州 1 1 100

西澳大利亚州 9 6 66.7

昆士兰州 12 5 41.7

北领地 1 0 0

首都领地 1 1 100

缺少邮政编码 2

问卷未全部完成 3

总计 55 30 54.5

有效问卷 48 27 56.3

第二阶段涉及澳大利亚地区与中国交往的案例研究。信息来自与澳大利亚当地社区的多名

利益相关者的深度采访,包括州政府或地方政府层面的政府官员,工商协会,当地中小企业经

理或业主,中国投资者和当地社区领袖。我们还从进行个案分析所涉机构的网站、在线媒体报

告中收集受访组织资料。在维多利亚州,塔斯马尼亚州、南澳州和西澳州实地考察期间,经允

许,也从受访机构的内部资料收集相关数据。

Page 20: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10

信息收集来源广泛,旨在为交往的操作和过程,以及对当地社区和区域发展的相关获益提

供细致意见,并从州和地方政府、区域中小企业、社区和中国投资者的角度,明确此类交往带

来的挑战。此举旨在深入了解如何更好协调主要利益相关方在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努力,从而

增进地区发展。

最初我们联系了 6 个州的组织: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维多利亚州,南澳州,塔斯马

尼亚州和西澳州。然而,由于机构难以确定,或考虑到其参与此项目的可行性,我们随之决定

将重点放在四个州府(维多利亚州,南澳州,塔斯马尼亚州和西澳州)。总体而言,我们对重

点机构的 52 位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包括 RDA 委员会、州政府、州政府地区办公室、地方政

府、工商协会、中小企业业主或经理、商业顾问、中国投资者或经理,以及社区领袖。根据访

谈结果,我们发布了七个案例,研究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如何与中国交往,以及中国投资者如

何与当地社区和政府互动,以促进社区和经济发展。七个案例的位置已在图 3 中列出。在下面

两节中,我们首先呈现 RDA 调查的结果,其后是详细的案例研究结论。

图3 各案例研究的位置

Page 21: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11

4. RDA 委员会调查结论

本小节阐述了对 RDA 委员会的调查结论。首先描述 RDA 在澳大利亚地区开展的主要中国

交往活动,以及受访者认为哪些组织应在此类交往中发挥主导作用。随后讨论了中国参与澳大

利亚地区发展的特点,即相关领域和贸易水平。然后我们将介绍受访者对交往效果和面临的挑

战有何看法。最后,简要描述 RDA 在中国交往方面的未来设想。

RDA 开展的主要交往活动

RDA 部门与中国交往,主要目的是为该地区加强投资和促进贸易。受访者将这两个领域并

列排为最常见的活动(79%),其次是地方政府间组成姐妹城市(29%)和学校间的文化交

流(21%)。

关于 RDA 在中国交往中发挥的关键作用,重点强调了四项职责(见图 4)。分别是:1)

信息传播(79%);2)协调当地企业、组织和政府的工作和活动(75%);3)为联邦政府

收集当地社区、政府和企业的反馈、建议和响应(25%);和 4)管理联邦政府补助(8%)。

图4 RDA委员会在促进中国在该地区的交往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当问及哪一方应在澳大利亚各地区与中国交往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时,商界位居第一,其次

是各州的地区发展机构和联邦政府机构(RDA)(见图 5)。此结果凸显了商界和政府机构在

联邦和州级政府发挥的不同作用。虽然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可以推出并建立有利的监管环境和政

策,吸引中国的直接投资,并鼓励地区中小企业向中国市场出口,但商界才是奏效的关键所在。

地方政府及其机构与中国的接触也十分重要,但应被视作辅助角色,而非主导作用。

0%

20%

40%

60%

80%

100%

Page 22: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12

图5 谁应在澳大利亚乡村与中国交往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注:主导中国交往最重要的三个组织 [反向计分])

就与中国交往的区域战略,2/3(67%)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区域已经制定了相关战

略。如图 6 所示,受访者还表示,此战略应的实施方应为地方政府(72%)、RDA(44%)、

企业(33%)或州立地区发展机构(22%)。此外,许多受访者认为应由政府机构和区域商

界共同实施。

图6 哪个组织应负责实施与中国交往的区域战略?

最后,所有 RDA 受访者均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对于本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比较重

要”至“十分重要”,总分 10 分平均得分 8.2,评分跨度在 5 至 10 区间。

中国与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地区交往的领域

关于其所在地区与中国交往程度最高的行业,RDA 受访者表示,位于前三位的是农业(包

括林业和农业综合企业)、旅游业和教育培训产业(见图 7)。此结果在意料之中,因为农业

6.48 6.16

5.36 5.28 5.24

3.44

2.32 1.72

0

1

2

3

4

5

6

7

72%

44%

33% 28%

0%10%20%30%40%50%60%70%80%

Page 23: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13

贸易和旅游业主导了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国际经济活动。教育和培训业排名靠前,主要可能因

为澳大利亚和中国中小学之间的交换生和访问活动,虽然部分乡村地区的大学也积极招收中国

学生。

图7澳大利亚地区层面与中国互动程度最高的行业

关于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中国的交往机会(见图 8),潜力最大的分别是农业综合企业

(包括农业和林业)、旅游和出口业;紧随其后是教育、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此结论进一步印

证图 7 所示的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中国互动程度最高的行业。

图8澳大利亚地区与中国的交往机会

此外,农业和农业综合企业、出口贸易、旅游业、教育和采矿业是与中国交往前景中 RDA

最为看好的五个领域,其他领域包括商业部署和发展姐妹城市关系。

77%

54% 54%

31% 27%

12% 8% 8%

0%

20%

40%

60%

80%

100%

88% 88% 77% 69%

54% 46% 27% 19%

0%

20%

40%

60%

80%

100%

农商 旅游业 出口 教育 基础设施 制造业 采矿业 其他

Page 24: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14

就中国在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层面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和与中国的贸易互动水平,总分为

10,平均分别为 6.12 和 6.35,反映了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投资和贸易关系良好(见图 9),

然而,两数值波动区间皆为 1(无)至 10(很多),表明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与中国的

贸易互动水平在各地区差异较大。

图9中国在该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和与中国交往成效

关于旅游业,大多数 RDA 办公室报告称所在区域曾接待过中国游客,李克特量表显示平

均分为 6,区间为 2(罕见)到 10(经常)。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 RDA 办公室(62%)报称所在地区有

中国游客定期到访,而约 1/4(23%)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地区罕有此况,只有 15%的人表示

所在地区经常接待中国游客。

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中国交往的成效与挑战

截至目前,各地区与中国交往的效果中等,总分 10 分,平均分为 5.7。区间从 1 到 8 不

等,标准差为 2.07,表明大多数受访者的评分集中在 3 至 8。平均分和值域区间均能反映出各

地区交往活动差异较大,情况不一。5.7 的平均分表示仍有改进空间。

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中国交往面临的三大主要挑战:1)缺乏财政资源; 2)语言障碍; 和 3)

文化隔阂。此外,在部分地区,与中国交往的兴趣水平较低。图 10 显示了与中国交往面临的

主要挑战。

1 1 1

10 10

8

6.12 6.36 5.7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最小(1-“无”)

最大(10-“很多”)

平均

Page 25: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15

图10 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中国交往的挑战

RDA 受访者提到的其他挑战包括:1)“对政治和监管框架的认识”、“澳大利亚和中国

政府的手续复杂”、以及“不清楚中国的投资能给该地区带来多少潜在利益”;2)与中国交

往的能力和知识不足; 3)“当地人”认为自身或地区身份受到威胁,例如“农民认为自己只

是农民而不是市场营销者”以及“外国投资者存在感过强,担心危及地区身份”;和 4)缺乏

外商直接投资所需的经济规模,包括可用的土地。

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如何在未来更好地与中国交往

关于该地区今后应以何种方式增进与中国的交往,我方共收到 24 份回复。不出意料,

RDA 的答案中最广泛的意见是需要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7 人提到)。对此,所

涉主要活动包括制定投资说明书,提供更多投资机会,以及向中国推广该地区的出口商品和旅

游(6)。未来预期的其他计划包括不断改进企业间的交往合作,通过为乡村地区中小企业开

发平台、增进与中国同行的联络、组织境内外代表团、通过提高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了解促

进能力建设、协调地区的中小企业,以及制定中国交往战略。受访者还提到了发展基础设施的

必要性。

0

1

2

3

4

5

Page 26: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16

5.案例研究:地方政府与中国的交往

地方政府在与中国交往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澳大利亚已有 70 多个地方政府与中国市政

府发展成为姐妹城市或建立友好关系。许多地方政府,如霍巴特市(Hobart),班伯里

(Bunbury)市和普雷福德市(Playford),一直热心发展与中国的交往,发展政府与政府关系,

以及学校和当地社区间的社会文化交流。建立姐妹城市关系不仅加强了政府层面的联系,而且

增进中澳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相互了解。这种交往是双边关系的基石,同时也为建立双边经济关

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由于资源和能力有限,地方政府在扩大传统的行政管理角色,促进经济便利化的进程

中一直面临重重挑战,但澳大利亚国内一些先进的地方政府已经迅速承担起促进经济发展的角

色,并采用创新手段,实现、促进和协调当地企业与中国的交往。作为澳大利亚的第三级政府,

地方政府在传统上与社区和当地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联系更为紧密,因此通过促进国际交往

来发展当地商业和社区的潜力巨大。

查尔斯特市(Charles Sturt):帮助和领导一批当地的中小企业与中国交往

查尔斯特市是位于南澳州阿德莱德西部的一个地方政府。过去三年中,在南澳州政府和山

东省政府之间建立的姐妹城市关系的促成下,查尔斯特市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战略方法来引导和

促进当地中小企业与中国交往。

查尔斯特与中国交往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与当地中小企业合作,提高与中国建立长期贸易关

系的能力。为掌握当地企业与中国交往的方式,查尔斯特市于 2014 年 9 月与南澳大学和澳中

工商业委员会(ACBC)的南澳分部合作,对当地 2000 多家中小企业进行了“阿德莱德西部中

国商业交往调查”。调查旨在确立当地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国际贸易和投资。2015 年 2 月,

就此发布了《阿德莱德西部中国商业交往战略》(Western Adelaide China Business Engagement

Strategy),点明了本地企业与中国互动的需求、建立商业交往的关键优势和所需资源,以及

地方政府如何协助当地企业与中国互动。查尔斯特市于 2015 年推出了“中国就绪计划(China

Ready Program)”。自此,市政府便与南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澳中工商会

南澳分会和南澳州政府合作,为当地中小企业组织研讨会,提高其商业技能,增进对中国市场

和商业环境的了解。

2015 年 5 月,查尔斯特市的代表前往山东济南参加了山东-南澳大利亚地方政府经济发

展合作论坛,并会见山东烟台市政府代表,确定了双方关注的领域和前景。因此,2015 年 9

月查尔斯特与烟台市商务局签署谅解备忘录,旨在增进两市组织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尤其是在

卫生和社会援助、食品与葡萄酒、教育培训、投资和技术合作方面。烟台市向查尔斯特市提供

了计划开展的关键项目列表,其中许多项目与养老产业有关。

为进一步了解西阿德莱德在卫生行业的能力和竞争地位,查尔斯特与当地卫生行业协会

(南澳生物科技创新局(BioSA)和 Healthfirst Network)以及私营企业合作,于 2015 年 10 月

发布一份报告《创建卫生行业集群》(Creating a Health Business Cluster)。报告发现,阿德莱

德西部卫生行业、研究和服务部门基础雄厚富有活力,并提议建立阿德莱德西部健康产业联盟

/集群(BioSA, Healthfirst Network, AsiaAustralis, Hudson Howells, & City of Charles Sturt, 2015)。

Page 27: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17

该集群由当地医院、南澳生物科技创新局、南澳州卫生行业机构(Health Industries SA)、

Healthfirst Network、当地中小企业和查尔斯特市组成,并得到了南澳州发展部门的支持。

在确认阿德莱德西部卫生行业企业具备实力和竞争优势后,加上烟台市对养老产业有强烈

兴趣,查尔斯特已着手建立澳大利亚中国老年护理联盟(ACACC)。ACACC 成员来自市内和附

近郡的 30 个当地中小企业(City of Charles Sturt, 2015)。该联盟旨在为中国养老产业提供垂

直一体化的服务、产品和咨询业务,尤其是对烟台市和山东省的护理行业。这些服务和产品涉

及规划、设计、管理、医疗、培训和技术平台。根据《中澳自贸协定》,澳大利亚医疗保健供

应方可在中国建立和经营独资企业和医院。

为进一步发展与烟台市的关系,并帮助当地中小企业做好与中国交往的准备,查尔斯特市

于 2016 年 4 月参加了南澳企业代表团,共有 12 名 ACACC 成员随团出访。每个成员都制作了

一份宣传单,翻译成中文并印刷成册,在中国之行中发放中英双语的传单。此次出访后,烟台

市与查尔斯特市签署了“发展养老产业备忘录”和“建立友好关系意向书”。

查尔斯特市在 2016 年 5 月组织两个研讨会,为编写 ACACC 商业计划书提供帮助。利用查

尔斯特市提供的资金,ACACC 于 2016 年 7 月制定了商业计划书。2016 年 9 月,在山东省入境

代表团访问期间,ACACC 与烟台投资促进局签署了一项健康服务协议。

表 2 列出了查尔斯特市在与中国交往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活动。

Page 28: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18

表2 查尔斯特与中国交往的关键时间表

年份 主要活动 目的

2013 实施《经济发展战略》 与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合

作,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优先市

场内,促进投资、出口和旅游

合作机会

2014,9-10

进行阿德莱德西部中国商业交往调查 确定当地中小企业与中国

互动的需求和水平

2015,2 月 制定《建设西部阿德莱德》

(Building Western Adelaide)报告

与阿德莱德恩菲尔德港

(Port Adelaide Enfield)、豪

得法斯特湾(Holdfast Bay)

和西托伦斯(West Torrens)

合作,为阿德莱德西部地区制

定经济联合发展战略

2015,2 月 制定《阿德莱德西部中国商业交往战

略》,并启动“中国就绪计划”

帮助当地企业“做好与中

国交往准备”

2015,5 月 2015 年 5 月于山东济南参加山东-南

澳州地方政府经济发展合作论坛

发展政府与政府关系,确

定双方关注的领域和前景

2015,9 月 与山东省烟台市商务局签署谅解备忘

与烟台市建立正式合作关

系,确定与烟台合作的商机

2015,10 月 发布报告《阿德莱德西部卫生行业-

产业化合作项目:创建卫生行业集群》

(Western Adelaide Health Business – Collaboration for Commercialisation Project:

Creating a Health Business Cluster)

与 BioSA,Healthfirst

Network,AsiaAustralia,

Hudson Howells 合作,了解西

阿德莱德卫生行业的实力及其

在亚洲国家的商业潜力

2016,4 月 组织代表团出访中国,签署烟台市与

查尔斯特市的“发展养老产业备忘录”

进一步发展与烟台间的政

府与政府关系,促进当地中小

企业与中国交往的能力

2016,7 月 查尔斯特市提供资金帮助 ACACC 完

成商业计划书

帮助 ACACC 完成商业计

划书

2016,9 月 促成 ACACC 与烟台投资促进局签署

“健康服务协议”

建立当地中小企业和中国

企业间的直接联系

案例总结 严格来说,查尔斯特不属于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范围(Regional Australia Institute, n.d.)。

其人口相对较多(约 105,000),地理位置靠近首都,因此,比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其他地方

政府拥有更多资源和更健全的基础设施。所以,在学习其与中国交往的做法时,应兼顾这些背

景差异。然而在性质上,查尔斯特仍与澳大利亚各地区的地方政府有共通之处。此案例表明,

地方政府在实现和促进地方中小企业与中国互动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查尔斯特市首先制定

了长期愿景和经济发展战略,随后开展了商业调查,明确当地中小企业参与中国交往的潜在动

力和实力,而后与南澳州政府、当地大学、行业协会和私营企业合作制定了中国交往战略,做

法新颖可取。

在查尔斯特市与中国交往的下一阶段,通过所在州姐妹城市关系的促进,发展与中国第三

级政府的政府间关系,积极探索与中国的姐妹城市和其政府所在区域的商机。随后,将中国的

Page 29: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19

商机,与当地私营企业和卫生行业公共组织的能力进行匹配。因此,查尔斯特市发起建立了

ACACC,充分发挥与中国政府间关系,持续进行促进和扶持,引导本地中小企业与中国成功互

动。此外,查尔斯特市为 ACACC 成员组织数次培训研讨会,帮助制定其商业计划,提高自身

技能。

莫拉瓦郡(Morawa):运用议会能力与中国投资者互动,促进社区发展

莫拉瓦郡位于西澳洲的中西部,地处珀斯以北 390 公里处,为中西部最大的郡市,人口

1100。其主要产业为农业、教育、矿业和旅游业,被认为是区域教育的中心,拥有两个主要

的教育机构——西澳农业学院(WA College of Agriculture)和莫拉瓦区高中(Morawa District

High School ),吸引附近郡的学生就读。莫拉瓦郡还是莫拉瓦教育和产业培训联盟的一员,其

他成员还包括莫拉瓦郡议会、莫拉瓦区高中、杜拉克理工学院(Durac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卡拉拉矿业有限公司(Karara Mining Limited, KML)和西澳农业学院(Shire of Morawa, n.d.)。

莫拉瓦与中国的交往始于 2006 年,当时一家中国—澳大利亚合资的矿业公司 KML 成立,开始

在中西部开展勘探。2009 年,该郡与中国投资者扩大交往范围,另一中国国有企业中钢集团

,收购了位于莫拉瓦的一家矿业公司。由于郡政府与中国投资者的互动战略表现出色,能力出

众,在西澳州政府的地区特许权资助的大力支持下,2012 年莫拉瓦郡在区域特许权法规中被

认定为西澳州九个“超级城镇”之一。超级城镇意味着致力于建立和维持社区平衡,提供多样化

的就业机会并吸引人们在该地区生活。莫拉瓦的当选,就是看重其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的潜力

和多样性,且地方政府能力强,及对西澳州州府产生净利润的贡献(Departmen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WA), 2012)。

联系矿业公司,参社区和区域发展,对地方政府往往是一项重大挑战。从莫拉瓦郡的案例

中,我们可以借鉴地方政府如何充分调动能力,与中国矿业投资者在本地互动。

发展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能力 莫拉瓦郡议会仅雇逾二十名雇员,其中一半供职于招待和维修行业。因此,其行政团队规

模较小。但是,前 CEO 能力出众,在经济管理方面颇具经验;在 2004 年加入该郡成为 CEO 前,

他曾在当地一港口担任副职。因此甫一上任,他就成为引领该郡和中国投资者交往的关键人物。

在郡议会的强力支持下,他能够利用自身商业专长,与中国投资者就当地社区发展事务进行接

洽、谈判与合作,尤其是在以下所列领域。

利用中国投资者的营销能力为地方政府创收 中钢中西部矿业(SMC)旗下开采的一处矿山土地由莫拉瓦郡所有。中钢中西部矿业

(SMC)是中国中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由于一起公共保险事务影响,莫拉瓦郡于 1995 年获

得该矿山土地。该矿区是西澳大利亚最早的铁矿山之一,但在 1960 年代,由于经营难以为继

而关闭。矿山关闭后,超过 30 万吨低品位铁矿被遗弃在矿区。

意识到中钢中西部矿业(SMC)在中国市场的营销能力,莫拉瓦郡与之建立起合作关系,

出售这些低品位铜矿,并在利益分成上,利用商业技巧与中钢中西部矿业(SMC)谈判。由此,

销售铁矿石为该郡带来超过 500 万澳元的收益。这些受益被用作发展该郡众多大型休闲设施,

包括改造其运动场和功能活动室、修建养老服务设施,并出于道路维护,分别购买了一辆全新

街道清洁车和水罐车。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销售铁矿所获收益,该郡获得州政府资金,改善

了其社区设施。此外,也通过外租街道清洁车为该郡额外创收。

Page 30: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20

与中国投资者交往,改善社区设施和活动 该郡与中国投资者的往来始于 2009 年。当完成为建立社区基金发展、改造和维护社区设

施的投资交易后,该郡与中钢中西部矿业(SMC)进行谈判。谈判结果使得中钢集团每年支付

10万澳元,组建一个为期四年的社区基金。社区团体为改善当地社区服务和设施的社区团体

每年向基金提出申请,例如修建一块草地保龄球场、高尔夫球场、体育俱乐部的太阳能板、体

育馆、网球和篮球场、当地历史博物馆和一家慈善商店。

创建一家未来基金 根据《西澳大利亚州采矿法案》(WA Mining Act)对矿业公司的责任规定,中钢中西部矿

业(SMC)需要负责一条长为 20 公里,从矿山到地区主要高速路的道路的维护。该公路用于

运输铁矿石。意识到未来经济增长对该郡的重要性,在与中钢中西部矿业(SMC)就其履行责

任的谈判中,该郡采取新颖做法,基于对矿山周期的估计和现金流量贴现,提前支付道路维修

费用。经过多轮谈判,中钢中西部矿业(SMC)同意向莫拉瓦郡支付 110 万澳元。因此,该郡

已为社区设立价值 200万澳元的未来基金付出剩余的 90万澳元。该基金投资收益的利息将被

用作未来项目。

为地区优先战略方针获得中国投资者的支持 莫拉瓦郡的优先战略之一,是将该郡发展成为地区教育枢纽。如上所述,教育和铁路是该

郡的重点产业。莫拉瓦郡在与郡内中国投资者交往,尤其热心发展其教育产业。在 2008 年至

2014 年期间,KML 达成协议,提供共计 13 个见习岗位、8 项高等教育奖学金和 8 个受训岗位,

这有助于该郡吸引更多学生。

收获和挑战 澳大利亚矿业地区的许多地方政府在与中国交往中,在地区和社区发展方面,面临许多挑

战。这主要由于地方政府和矿业公司实力不均,以及地方政府资源有限所致。并且,矿石产品

具有周期性,影响着矿业公司的财务表现,以致影响他们对发展当地社区和当地经济的承诺。

莫拉瓦郡的案例揭示,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权力和经济管理手段,与矿业公司进行沟通和

谈判。在本案例中,对象即关系到当地发展的中国投资者。正如该郡代表所表述,“我们沟通

和谈判的能力”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地方政府具备与矿业公司沟通当地社区的条件,并可

以利用这些知识和网络/人脉与中国投资者交往。对此,一位议会高级代表称,“你需要从社

区的角度出发,在什么是对社区有益和对矿业公司有利之中寻求平衡。”

地方政府在寻求与中国机会接洽时面临的一大主要挑战,即围绕经济协调、经验知识和方

法技能的发展、维护和提升。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地方政府通常规模较小,人事变动频繁,协

调经济的责任通常落在少数几人肩上。因此,能否有效维系和提高与中国交往的经验知识,对

地方政府造成了重大挑战,尤其是乡村地区的政府。

瓦南布尔市(City of Warrnambool):发展地方政府能力,服务其中小企业和

社区与中国交往 1

瓦南布尔市(City of Warrnambool)位于维多利亚州西南部,距墨尔本 260 公里处,为大

洋路沿线最大城市,人口约 3.4 万。农业(奶制品与肉类)、教育和旅游业代表该市最重要产

Page 31: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21

业(Warrnambool City Council, 2016)。一如众多乡村地区城市,瓦南布尔市与中国最初的交

往始自与中国长春市的姐妹城市项目。长春市是中国东北吉林市的省会城市。基于文化、社会

和交换生项目的传统的姐妹城市关系,瓦南布尔市提升了交往程度,开始涉足商贸经济活动。

正如在拉筹伯市吉普斯兰区(Latrobe City Gippsland )的案例中所强调,许多乡村城市已

与中国城市建立了健美城市关系。这些乡村城市,例如拉筹伯市吉普斯兰区和瓦南布尔市,旨

在提升姐妹城市关系,涉足经济方面和商贸机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只有少数乡村城市已

经实现宏图(例如,缺少资源和能力、来自议会的阻力、姐妹城市关系的密切性等)。因此,

就提供资源,发展地方政府层面的能力,瓦南布尔市的案例为如何利用与中国达成的姐妹城市

项目,提升双方经济利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瓦南布尔市—长春市姐妹城市合作关系 2010 年,就如何达成姐妹城市关系,来自长春市的代表团到访瓦南布尔市议会。长春市

拥有 750 万人口,是一重要制造业枢纽。起初,由于两市在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上存在巨大

差异,令瓦南布尔市议会有所疑虑。但是,截至 2012 年 8 月,在议会针对以上问题通力合作

下,成功签署瓦南布尔和长春市为期五年的正式姐妹城市协议。经济发展和促进共同繁荣成为

该协议的优先考虑。双方均同意姐妹城市关系将在 2017 年重新审阅和评估。

对于瓦南布尔市,农产品、奶制品、肉制品和动物遗传产业领域蕴含着最大的贸易商机。

长春市对瓦南布尔地区的兴趣事实上最初就在于奶制品。该地区的奶制品工业由大型奶制品加

工商巨擘领衔,包括迈高(Murray Goulburn)、恒天然(Fonterra)和萨普多(Saputo),后

者前身即是瓦南布尔奶酪黄油公司(Warrnambool Cheese and Butter)。由于众多正向供应合

约协议和生产限制,这些奶制品巨擘难以向长春出口。根据对瓦南布尔市代表的采访,长春代

表团耗费一段时间才了解到这些行业限制,以及地方政府对奶制品公司的商业决策无力干涉,

即使这些企业坐落在瓦南布尔市内。该处境反映出中澳地方政府所能扮演角色的巨大差异。

2011 年,瓦南布尔市率领代表团出访长春,开拓商机;并在长春市首次来访后,于 2013

年再度出访。双方的姐妹城市关系和两市互访获得了维州政府的关注。2013 年,州政府资助

议会 22.5 万澳元,以帮助瓦南布尔市于长春市创造出口商机(Warrnambool City Council,

2014)。因此,瓦南布尔市设立其中国临时工作站(或服务台),支持当地企业和社区与中

国的频繁交往。中国临时工作站主要为当地中小企业应对在华营商复杂环境作出决策时,提供

帮助。一位瓦南布尔市代表表示,因此,当地中小企业感受到“有信心能够参与交往,并从中

获益”。促进地区出口是工作站计划的一大主要目标,因为“出口行为是本地活动,我们[作

为地方政府]具有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行业关系,来推动这些机遇”。州政府的部分资金用于

雇佣一名中国经济发展办事员,其职责在于促进两市之间的经济纽带,在 2014 年,他在长春

当地工作 6 个月。

中国临时工作站计划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了广泛服务,尤其是针对有兴趣提升与长春市贸

易机会的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得到一名项目经理的帮助”。项目经理可以提供各种协助和建

议,包括对中国、中资企业、中国商业运作的商业情报,以及在文化、谈判、口译和翻译方面

服务。此外,也帮助组织与长春市商业高层的会晤,办公场所由长春市提供。一位瓦南布尔市

代表表示,该方法减轻了“任何对中国复杂而不确定的营商环境的恐惧….以及尽可能简单实用

地为营商导航,并确保本地所产的商品交易最大化。”

Page 32: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22

深入理解两国地方政府和商业决策的方式,清楚认识其重要性,在早期阶段至关重要。一

位瓦南布尔市代表表示,提升这种意识的关键在于两市互访,并曾招待一位来自长春的访客进

行为期 8 个月的访问,此人在长春畜牧饲养产业拥有广泛人脉。自 2011 年起,地方政府三次

率领代表团访华,成员包括逾三十位当地企业家,继而建立牢固的人脉网络。这些私人关系促

进了两市之间的互信理解,也加强了商业和协会联系。

姐妹城市项目为当地社区带来众多福祉。通过姐妹城市关系,当地中小企业和教育机构与

长春建立起稳固联系。在该名长春友人的促进下,两家来自当地畜牧业和动物遗传行业的企业

开始向长春进行出口。瓦南布尔市一所大学也与长春的中国高校签署了两份谅解备忘录,瓦南

布尔市乡村地区的校园将迎来中国学生。

地方政府支持和促进当地中小企业与中国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姐妹城市关系所带来的另一

项重要福祉。通过为期四年的姐妹城市关系和州政府的财政扶持,地方政府发展了相关知识技

能,帮助当地社区和中小企业与中国交往,发掘商机,促进在华营商。

当地社区同样受惠于姐妹城市关系。当地小学与长春市小学建立了交换生合作关系。当地

学生到访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来访当地的中国游客和商务人士同样加强了当地社区与

中国的民间交流,这为未来的双边贸易与投资打下了牢固基础。

最后,瓦南布尔市和长春市之间的姐妹城市关系,已用来帮助其他澳企发展在华商机。这

在长春一家中资企业和维州一家工程公司近期的贸易往来中得以彰显。

挑战 瓦南布尔市和长春市之间的姐妹城市关系也产生了一系列挑战。第一个挑战与两国对商界

与政府关系的不同理解息息相关。中澳之间,地方政府可影响当地商业角色的方式大相径庭。

这需要一些时间来理解差异的微妙之处。如果不能通过联系、学习和坦诚沟通进行妥善处理,

可能会导致关系的破裂。

第二大挑战关乎有意向、有实力、有资源发展与中国的贸易出口的当地企业数量。在大多

数案例中,澳大利亚农村地区企业能获得上述资源规模较小。正如在本案例中所强调,商业巨

擎拥有最多资源和实力可以借姐妹城市关系发展,但由于许多原因这种做法受限。因此,地方

政府倾向于集中精力在他们可能会有更多影响力的中小企业。然而,在这些中小企业中,大约

只有少数有能力或有兴趣开拓新的出口商机,尤其是面向语言和监管门槛截然不同的国家。

第三大挑战在于地方政府的额外困难。地方政府不希望被当地社区仍为在商界进行“内

定”。瓦南布尔市谨慎处理此类约束,对所有感兴趣的企业提供商业扶持服务,同时向能力和

资源可能受限的企业提供支持。此外,瓦南布尔市审慎作为,希望不被视作仅和一两个农业产

业合作,即使这是长春市的主要利益所在。同时也与当地旅游业从业者和教育界人士紧密合作。

符合当地社区期待是第四大挑战。地方政府发现,维系社区对议会寻求国际关系和活动的

支持十分具有挑战性。如在拉筹伯市的案例分析中,一项有针对性的国际关系战略,对促进乡

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机遇至为关键。然而,说服作为纳税人的当地居民相信这是对有限资源

的良好运用并非易事。因此,这些计划不受议会、各地市长和议员们的重视。瓦南布尔与长春

市的姐妹友好关系在许多年间一直面临此类挑战,直至获得州政府资金,寄望议会能提供额外

Page 33: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23

资源,维系发展势头和支持水平。向议会和当地纳税人展示该项目已对瓦南布尔企业和当地经

济取得了重大成果,或至少在近期会实现目标,对保障议会的继续支持至关重要。

第五以及最后一个挑战,与澳大利亚乡村城市与其在华经济规模较大的姐妹城市的差异有

关。虽然该情况有显而易见的益处,最明显的是更大的市场机遇,然而也有风险存在。正如一

位瓦南布尔市的代表表示,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城市也许会认为自身是在姐妹城市关系中作出

“妥协”的一方。此外,当地企业或许不具备完成中国企业期望订单量的产能,这些中国企业

比瓦南布尔市企业更习惯服务更广阔的市场。

解决这些挑战难以一蹴而就,但如果希望达成瓦南布尔市和长春市在姐妹城市关系中的双

方利益,也绝不能被忽视。瓦南布尔市-长春姐妹城市案例,展现了即使存在众多挑战和制约,

在推动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合作方面,真实的计划和新颖做法。

昂卡帕林加市:在协调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与中国交往中发挥领导作用

昂卡帕林加市(Onkaparinga)位于大阿德莱德区南部,距离阿德莱德市中心约 35 分钟车

程。该地区面积 518 平方公里,人口约 17 万。

昂卡帕林加市拥有超过 9000 家分布在不同行业的企业。三大主要产业(根据附加值)为

零售、租赁和房地产服务业、制造业、以及健康和社会建设行业(City of Onkaparinga, 2016c)。

由于昂卡帕林加市地处南澳著名旅游胜地菲尔半岛(Fleurieu Peninsula),拥有迈拉仑维尔

(McLaren Vale)葡萄酒产区,旅游业也是一项重要产业。

2013 年,昂卡帕林加市制定了《社区计划 2035》(Community Plan 2035)。该计划有三

大主要经济目标:建设新经济、南澳胜地、以及充满活力和抗压性的企业。该计划也指导《议

会经济发展和投资战略》(Economic Growth and Investment Strategy)的制定,后者聚焦三大

内容:促进商业、增加投资、和发展社区与旅游业(Dowd, 2015)。

在过去三年间,昂卡帕林加市在经济发展和中国交往中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并采取创新

手段,为当地商业和市区制定交往活动和项目。

昂卡帕林加市对华交往:关键项目与活动

为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构建与中国同级政府的政府间关系

着力构建直接的政府间、政府与商界,以及商界间关系,是对华营商的关键。

昂卡帕林加市与河北省昌黎县结成了姐妹城市关系;近期,又与山东省济南市签署了《友

好合作城市协议》(Friendly Cooperative City Agreement)。2013 年,昂卡帕林加市邀请首次

来自泸州市的中国代表团来访,同时与泸州市政府签署首个备忘录,旨在最大化经济、贸易和

文化交往契机。

2013 年,昂卡帕林加市也邀请来自昌黎县的代表团到访。次年八月,签署了姐妹城市协

议。该协议旨在“加强经济与乡村地区纽带,行业合作和创新,以及文化意识和鉴赏认知”

(Onkaparinga, n.d.)。昌黎县的主要产业包括葡萄酒、农业和旅游业,与昂卡帕林加市具备

高度一致,并为两地之间贸易提升和知识转移的合作契机打开了大门。

Page 34: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24

利用南澳政府和山东省政府之间姐妹省份关系,在 2015 年 5 月,昂卡帕林加市随之与济

南商务局签署了推动贸易与投资备忘录。

此外,昂卡帕林加市与济南市于 2016年 9月签署了一份《友好合作城市协议(Friendly

Cooperative City Agreement)》(City of Onkaparinga, 2016a)。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城市,人口

约 700 万,也是入选中国中央政府在 2015 年所设“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 16 个城市之一。

该试点项目旨在改善排水,重新利用水资源。针对该项目,自 2016 至 2018 年,中国政府将

提供超过 10 亿澳元资金(Austrade, 2015)。

意识到该项目所提供的机遇,以及当地乃至南澳大利亚州的中小企业在用水管理上的实力,

昂卡帕林加市在 2015 年 12 月与一家位于济南的私人管道公司山东融会贯通(SRG)签署了备

忘录。备忘录旨在促进当地中小企业对华出口水资源收集系统。昂卡帕林加市也与南澳大利亚

州的水业联盟(WA)签署了一份三方谅解备忘录,服务水业联盟(WA)和山东融会贯通(SRG)

的未来合作。水业联盟代表了 160家水业企业和水资源管理的咨询专家。

在协调当地企业与中国交往的工作中担任领导作用

怀着为该地区建设强大有活力的社区的愿景,并以创造繁荣经济为主要目的,昂卡帕林加

市为与中国交往树立了三大目标:推动将昂卡帕林加市发展成宜居、宜工及宜商之城的建设;

与商界及政府加强本土和国际市场的合作伙伴关系;发掘并匹配投资和贸易商机,促进与当地

企业的联系。

具体而言,昂卡帕林加市旨在加强政府间战略合作关系,代表当地企业,保障外资投入,

推动重要投资项目,并且支持旅游业、食品业、酒业、水业和农业综合产业的发展。

因此,市议会主要在与中国交往中扮演三种角色:

1)战略发展;

2)与中国政府和目标企业建立联系;

3)为城市和地区发掘关键投资和贸易机遇。

认识到与南澳州其他地方政府通力合作的重要性,昂卡帕林加市在 2016 年创立了一家地

方政府财团,成员包括五家地方政府和各自在华的姐妹/友好城市:索尔斯伯里市(与临沂

市)、查尔斯特市(与烟台市)、阿德莱德市(与青岛市)、普雷福德市(与淄博市),以及

昂卡帕林加市与(济南市)。

该财团旨在扩大对华贸易规模和能力,促进政府间的通力合作,力求把握该地区与中国交

往的商机。

发展创新项目与活动,建设当地企业实力及对华交往能力

建设当地企业实力及加强对华交往能力,已成为该市议会的优先目标。昂卡帕林加市也新

设立了“企业合作项目”,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获得服务和支持的渠道。该项目一大成果将是

与当地做好出口准备的企业接洽,促进与投资者或潜在消费者交往的机会,包括来自中国的商

机。

中国的水业是昂卡帕林加市和山东省之间未来投资和出口规划的绝佳契机。山东融会贯通

(SRG)、水业联盟(WA)和昂卡帕林加市之间签署的三方谅解备忘录,是由昂卡帕林加市制

Page 35: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25

定和推动的一项重大商业计划。该计划由在节约水资源城市设计领域的高水平的内部专家完成。

通过成功管理大型基础设施的经验,包括为期五年,共计 5500万澳元的“南澳州防渗水”项

目,市议会发展了此类专长。这是南澳大利亚州同类水业计划中规划最大的一项,旨在重新利

用每年超过 30亿升的雨水。另一项水资源的重要成就,是昂卡帕林加市从现有和新的土地获

得并重利用雨水的方案,以避免使用饮用水源。迈拉仑维尔(McLaren Vale)葡萄酒产区也同

样使用 100%再造水源灌溉该地区所有的葡萄园。

昂卡帕林加市坐拥许多大型水资源相关企业。考虑到昂卡帕林加市与水业联盟(WIA)的

关系,以及该市具备召集 160 位水业专家的能力,借助“海绵城市试点计划”,水业联盟

(WIA)、山东融会贯通(SRG)和济南市之间进行合作、经验分享以及 IP 转移的合作机会前

景广阔(City of Onkaparinga, 2016b)。因此,对昂卡帕林加市乃至南澳大利亚州中小企业未

来对华进行水资源相关产品的出口和服务,该计划都可能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市议会还雇佣了一位地道的中国人作为昂卡帕林加市-中国的使者,与议会招商引资团队

密切合作。中国使者向议会和当地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专业和行政服务,包括翻译、文化指导、

对华协调沟通,以及处理国际运营的行政和物流要求。

昂卡帕林加市鼓励当地中小企业参加对华商团,积累在华营商的第一手经验。对于直接帮

助中小企业与通过资格预审的中国投资者和贸易伙伴取得联系,昂卡帕林加市发展的政府间关

系至关重要。这种面对面的会谈已帮助两方筑建信任和密切往来,以及更好理解对各方所能提

供的机遇。昂卡帕林加市还针对当地中小企业推出了一系列研讨会和活动,并且就如何在华营

商提供建议。

通过利用社交媒体,昂卡帕林加市在宣传城市、当地企业和投资机会方面手法新颖。了解

社交媒体尤其是微信在中国的广泛使用后,昂卡帕林加市利用微信平台作为与在华感兴趣的利

益相关方的主要沟通媒介。

市议会与中国交往的益处 市议会与中国交往的努力,带来了众多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益处。2013 年,通过与泸州市

合作,昂卡帕林加市促成了中国投资者对一家位于迈拉仑维尔(McLaren Vale)葡萄酒产区的

酒庄高达五百万澳元的投资(Department of State Development (SA), 2014a)。该投资帮助酒庄

扩大葡萄园和酒庄规模,并增加对华出口。在过去三年间,整个迈拉仑维尔(McLaren Vale)

葡萄酒产区的对华出口都显著上升,对当地葡萄种植商和其他辅助产业带来了积极的传导影响。

包括硬纸板制造商、玻璃瓶生产商和标签印刷商都有所受惠,并且促进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

通过打入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市场,提升了迈拉仑维尔(McLaren Vale)葡萄酒产区作为一流葡

萄酒产地的品牌意识和声誉,并有利于将酒庄打造成为深吸引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当地中小企业与中国交往能力和实力的发展,是昂卡帕林加市与中国交往战略的积极成果。

通过昂卡帕林加市发展其政府和商业伙伴的战略关系,文化交往的机遇也得到提升。社区获得

了更多昂卡帕林加市与中国交往的福祉,通过促进昂卡帕林加市和昌黎县的中级学校间的合作,

也促进教育方面的交换计划。

挑战 昂卡帕林加市成功促进了当地地区的重大投资,并斡旋于中国各层面的政府及商界的战略

计划,为当地企业创造了更多机会与潜在伙伴的贸易谈判。然而,相比澳大利亚农村地区的典

Page 36: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26

型地方政府,昂卡帕林加市的规模(人口以及财政资源)较大。因此,昂卡帕林加市的城市规

模可能在实施与中国交往的战略计划和项目方面,具备更多优势。然而,昂卡帕林加市也遭遇

到许多挑战。

中澳营商活动具有显著差异。例如,发展和维系中国政府间的人脉网络,或汉语中的“关

系”,十分具有挑战性。在中国,政府间关系对于开启商机至关重要。昂卡帕林加市已意识到

这些挑战对地区带来的影响。例如,通过昂卡帕林加市的直接推荐,在 18 个月多的时间里,

水、酒业和废物管理行业中,至少已有三家企业与济南的投资者进入了高级别谈判,进行产品

或产权出口。

尽管昂卡帕林加市对双方政府和中国企业的战略协议到位,但协议背后一些承诺,深受代

表个人因素的影响,包括相关市长、执行总裁或当地高级别官员。在昂卡帕林加市与重要伙伴

的关系(例如济南市和山东融会贯通公司)的案例中,这一点表现尤为明显。当该高级官员离

职后,昂卡帕林加市曾短暂经历与一两位中国合作伙伴缺少交往的情况。这需要采取积极措施

进行再度联系,并保持频繁沟通,确保各方都能贯彻承诺,实现所计划的战略成果。

另一项挑战在于,由于语言障碍、跨文化理解和地理距离,保持与中国合作伙伴的正常沟

通所遇到的明显困难。因此昂卡帕林加市-中国使者在协调与中国伙伴的双语交流和通讯中扮

演重要角色。为支持中国使者的工作,昂卡帕林加市近期聘请一位兼职员工,协助翻译和与中

国市场的常规往来。

最后,投入必要的时间和资源与中国市场交往,需要维系当地社区对议会的支持和耐心,

是地方政府面临的另一项挑战。这是因为在与中国交往中,在达成显著商业成果前,通常需要

大量时间和努力构筑信任与打造关系。此外,这种交往成效所带来的福祉往往是多方面的(例

如,社会与经济,本地与地区),并且惠及双方。因此,实现这种投资回报通常需要较长周期;

在许多案例中,由于与中国交往的益处集显性与隐形为一体,难以被精确衡量。因此,保持在

与中国交往中的透明度和负责,以及与当地社区的有效沟通,对于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区发展,

地方政府与中国交往的努力至关重要。

Page 37: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27

6.案例分析:乡村地区中小企业与中国的交往

乡村地区中小企业是澳大利亚与中国交往的关键对象。中小企业不仅对国家出口有着巨大

贡献,同时在国际交往中也十分具有活力和弹性。《中澳自贸协定》于 2015年签署和实施以

来,澳大利亚对华出口关税进一步降低,加强了澳大利亚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此外,访

澳的中国游客数量在过去六年间增长迅猛。以上这些因素都为乡村地区中小企业与中国交往提

供了众多机会。以下介绍地区中小企业与中国交往的两个案例及相关挑战。

雷德水菓

2014-15 年间,澳大利亚樱桃产业产量高达 1.5万吨 (Cheery Growers Australia Inc,

2016b)。总计 3500 吨(22%)樱桃出口至超过 30 个国家,总值约 4790万澳元(Cheery

Growers Australia Inc, 2016a)。据预测,至 2020年,樱桃产量将增至 2万吨,50%将出口。

2015 年 12 月 20 日签署的《中澳自贸协定》已为澳大利亚樱桃种植商提供了更多机会。

《中澳自贸协定》签署前关税为 13%,2016年,樱桃对华关税降低至 8%,在未来三年(2017

-2019年),将进一步降低至零关税。这将极大增强澳大利亚樱桃种植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

力,以及对华出口的樱桃总量。

自 1979年经济开放和打开国门的政策实施后,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间快速增长,中国

人的购买力显著增强。考虑到中国具有 13 亿人口,中国是澳大利亚樱桃出口业的巨大市场。

2014 年,澳大利亚对华出口 150 吨樱桃,2015-2016 年,出口增长至 806 吨(Cheery Growers

Australia Inc, 2016c)。然而,中国市场多种多样。中国文化和营商也与澳大利亚情况迥异。因

此,澳大利亚樱桃种植商在寻求对华出口时,依然面临许多挑战。例如,中国是一个协定国

(此概念为水果出口专业术语),也就意味着水果出口商要向中国海关提供额外文件以供检查,

包括植物检疫证书和原产国信息。此外,中国消费者还对樱桃的新鲜程度、味道和外表“特别

挑剔”(受访者称)。中国各处的海关可能要求提供不同或特定的进口文件。

雷德水菓是塔斯马尼亚一家主要樱桃种植商,已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塔斯马尼亚没有果

蝇虫害,因此,只要提交相关文件,塔斯马尼亚的樱桃可以直接对华出口,不需要任何额外的

水果处理工序或在中国海关进口的终端处理。雷德水菓成立之初是一家苹果种植商、包装商和

出口商。2000 年,现任企业主在多次亚洲之行后,包括探索苹果进驻中国市场的方式,认为

将樱桃售往日本和其他亚洲市场大有可为。部分原因是深红樱桃的上市正逢中国的农历新年。

因此,雷德水菓开始开辟樱桃果园,丰富其产品线。在 2012 年正式获准进驻中国大陆市场前,

该企业将其水果(包括苹果和樱桃)出口至亚洲市场(例如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已有一

段时间。

该企业目前雇佣 14 名全职员工,同时在收获季雇佣大约 80 名等同于全职的合同工。近

年来,该企业已在收获季雇佣高达 650 名人手进行分采和包装。大多数工人是背包客(70%),

其余是当地人,包括如不丹人在内的少数族裔。

2015 年,雷德水菓种植了九种深红樱桃,产量约 1100 吨,约占塔斯马尼亚樱桃生产的

20%。雷德水菓的大多数樱桃被用于出口(87%),中国大陆是最大市场(37%),其次分别

为韩国(19%)、香港(9%)和台湾地区(7%)。向香港出口樱桃无需关税。随着近期开辟

的樱桃园在今年进入收获期,雷德水菓预计 2016 年其樱桃产量将攀升至 1500 吨。

Page 38: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28

随着市场不断拓宽,尤其是开辟中国市场后,雷德水菓已购下一片新的土地作为樱桃种植

园。该新地点霍巴特(Hobart)和朗塞斯顿( Launceston)之间。更重要的是,由于塔斯马尼

亚的气候和地理影响,州内所种樱桃树的结果季比南半球其他地区的樱桃种植地要略迟。依靠

新的樱桃园,雷德水菓可以拉长樱桃供应周期,从通常的五到六周延长到八周,得以满足一月

底二月初的中国新年的需求。扩张计划将提升该企业 30%的樱桃年产量,由于樱桃树从栽培到

结果,需要五年时间实现成熟期,因此在 2020 年,樱桃总产量将会达到 2000 吨。一旦实现

全面生产,该公司还将会雇佣五名额外的全职员工,以及超过 100 名合同季节性工人(20-30

人相当于全职工)。

虽然雷德水菓与中国贸易机遇交往的成功,部分可以被归功于 2012 年后获得中国市场准

入,以及 2015 年签署的《中澳自贸协定》,但雷德水菓的管理层在打入中国市场,尤其是上

述领域方面,依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了解中国市场,发展出口能力 意识到亚洲市场对该企业出口的重要性,自 2000 年起,雷德水菓的主人蒂姆·雷德

(Tim Reid)每年都会多次前往亚洲,向日本、韩国和香港等地出售苹果和樱桃。该企业也积

极参加贸易展,例如亚洲国际水果蔬菜展览会(Asia Fruit Logistica)。到访亚洲和参与展览会

不仅提升公司向亚洲市场出口水果的能力,也帮助雷德水菓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亚洲地区

对樱桃的偏好,以及认识到樱桃上市时间可与中国新年的吻合。自千禧年之初,通过与塔斯马

尼亚水果种植者协会(Fruit Growers Tasmania)和位于霍巴顿的澳大利亚樱桃种植协会

(Cherry Growers Australia Inc.)合作,该企业业主一致致力于促进樱桃能够获得中国市场的准

入。

聘用新的市场经理极大的提升了雷德水菓对华出口的实力。2000 年加入雷德水菓之前,

该市场经理曾经就职于塔斯马尼亚水果种植者协会,当时她曾深入参与中国市场的准入工作。

此外,在过去五年间,雷德水菓的业主和高管每年至少两次拜访中国,以便更好了解中国市场,

并与企业在华分销商发展商务关系。这些贸易经验来自对日本、韩国和香港的出口。每次访华

积累的对中国市场的了解,确保雷德水菓对去年出口中国樱桃的快速增长做好了充足准备。因

此,该公司的精心规划和人脉网络都是奠定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

制定市场战略,每年进行重审 由于中澳在文化和营商上具有显著差异,制定市场战略抓住中国机会,同时降低对华出口

的风险,对雷德水菓尤为关键。

意识到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雷德水菓已采取一种“国家多样化战略”,将被塔斯马尼亚

水果种植者协会一位高级经理所称的“单一故障点”风险降至最低。虽然中国是樱桃出口的最

大市场,雷德水菓已将市场份额分散到多个国家,将中国的出口份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015 年,该企业已将樱桃出口至 20 个国家。

在市场覆盖方面,在过去两年,雷德水菓重点关注一线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

圳。其战略是利用线上和线下渠道,直接向零售商和消费者出口水果,并借直接与关键的采购

经理接洽,减少渠道的铺张。正如营销经理所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降低批发市场的动荡风险,

最大化线上和零售出口”,因为“批发市场很容易受到价格和需求变量的干扰”,而“线上和

零售计划则更有规划,更加可靠。”

Page 39: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29

这项市场影响战略效果显著。但是,也会在每年收获季后重新审阅,并做相应的调整。

包装及应对中国市场的假冒品 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雷德水菓特别定制了对中国市场的包装设计。据市场营销经

理介绍,通常被中国人认为代表吉祥如意的红色和黄色,被用作雷德水菓包装的基础色调,包

装上还画一只跳跃的金色袋鼠的形象,寓示新鲜深红樱桃的原产国,也表达了“来自澳大利亚

优质樱桃”的寓意。该包装促进了樱桃在中国的销量,因为中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可以方便地

指定要求“金色袋鼠”牌樱桃(见下图 11)。

图11 雷德水菓的部分包装和反假冒伪劣技术

由于产自塔斯马尼亚的樱桃在中国声名远扬,价格较高,2014 年出现了严重的假冒伪劣

问题。为了尽可能减少此类伪劣产品的出现,2015 年,雷德水菓与主要的包装供应商合作,

采取创新的包装技术,包括与可信赖的澳大利亚供应商开发产品,减少假冒产品被海外生产的

风险。

除了更改包装供应商,雷德水菓还采取了三项其他措施,防止假冒产品(见图 11):

1) 在 2015 年,采用了一种几乎难以仿造的激光切割商标,如今已运用在所有樱

桃纸箱上。此外,每年都会采用一个不同商标,令伪造难上加难;

2) 如今,每个包装箱上都印有水印,使得伪造更加困难;

Page 40: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30

3) 每箱樱桃都采用一个特有的二维码。消费者可以扫描二维码,验证樱桃是否为

正品。消费者第一次扫描二维码时,扫描仪会显示“恭喜您获得一箱正品樱桃!”的

信息。如果二维码被重复扫描,显示的信息将为“此商品已被扫描”。使用二维码不

仅有助解决假冒伪造问题,同时也帮助公司搜集客户所在地的信息。这些信息为公司

随后的市场活动提供依据,例如竞标或网上竞赛等。此外,因为可以确认产品的真伪,

消费者会特别选择购买雷德水菓的樱桃。

在更换包装供应商和推出以上措施,2015 年,中国市场不再出现关于雷德水菓樱桃纸箱伪造

的报告。

审慎选择分销商,妥善管理渠道竞争 在 2012 年获准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雷德水菓使用一些来自香港的进口商,并建立潜在的

中国樱桃进口商数据库。由于对高品质澳大利亚樱桃的热切需求,当中国政府开放对澳大利亚

樱桃出口准入之后,雷德水菓被纷至而来的访客踏破门槛,收到来自潜在中国进口商的大量电

话和邮件。在 2016 年初,雷德水菓的等候名单上有超过 200 家中国樱桃进口商。2015 年,雷

德水菓采取多种渠道向中国出口樱桃,包括批发商、零售商和线上出售。鉴于不同渠道间存在

潜在竞争,选择合适的中国进口商和分销商处理此类竞争尤为关键。正如市场营销经理所解释,

“这关系到生意的成功与否,因为你希望他们可以盈利,但是有不希望他们彼此竞争。”

塔斯马尼亚飘丝薰衣草庄园(Bridestowe Estate)

飘丝薰衣草庄园是一家经营观光农业的家族企业,位于塔斯马尼亚东北部的纳波拉

(Nabowla)小镇。薰衣草庄园农田面积 107 公顷,目前由四位家庭成员所拥有,他们于 2007

年 2 月从跨国企业澳瑞凯澳大利亚有限公司(Orica)购得该公司。最初接手时,这家庄园主

要为薰衣草农庄,生产薰衣草精油,同时也是面向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景点。然而,“当时这家

企业经营不善,几近破产,也失去了信誉”,农场主人之一,常务主管罗伯特·瑞文斯

(Robert Ravens)在接受我们的采访中如此说道。

接手九年后,通过三项主要战略发展计划,飘丝薰衣草庄园已经发展成为南半球最大的薰

衣草庄园,以及塔斯马尼亚首屈一指的旅游胜地之一。

第一个战略计划是改造薰衣草庄园,“再现往昔盛况”。由于农庄的基石是旅游业和薰衣

草精油制造,因此,农场主人大力投资农业,增强农场的农业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胜地,

令游客产生“惊叹不已”的效果。虽然过程花费颇巨,耗时约五年之久,但庄园面貌已然焕然

一新,自 2010 年起就实现了盈利。第二项计划开始于 2008 年,着力升级旅游设施,开发新

产品,例如鲍比(Bobbie)薰衣草小熊和薰衣草冰淇淋。该计划旨在提升游客体验,通过提升

农庄内的商品销售,带来额外收益。第三项计划是依托公司品牌和声誉,与商业伙伴合作开发

新的高附加值产品。公司已经在悉尼设立办事处,着力于设计和研发,创立耳目一新、难以仿

制的新产品。同时,公司也与澳洲大陆两家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一家为电影制作公司,负

责制作《鲍比熊的奇幻历险》系列短片;另一家负责生产薰衣草枕头和被子,向中国等市场出

口。

该公司根据季节,雇佣了 30-50 名全职同等员工,2015 年总利润高达 600 百万澳元。自

接手以来的九年间,薰衣草庄园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0%,也比 2007 年买下时的规模扩大了

十倍之多。

Page 41: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31

飘丝薰衣草庄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在华最具知名度的企业之一,每年吸引超过 6.5 万游客

前来这座纳波拉小镇的薰衣草庄园参观。在所有游客中,超过 70%的是华裔,来自中国或为海

外华人,比 2011 年的 4000 人增加了许多,在过去四年间(2011-15 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80%。以下所列原因是薰衣草庄园与中国交往的成功要素。

创新方式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打造和开发一座独特而壮观的薰衣草农庄是吸引国际游客的基础,尤其是中国游客。通过

九年时间对薰衣草庄园和其旅游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农庄已经成为塔斯马尼亚的一大旅游胜

地。农庄的独特性彰显在产品创新上,例如鲍比薰衣草熊和薰衣草冰淇淋,都让到访游客留下

了深刻印象。虽然中国游客访澳人数在 2015 年超过了 100 万人次,但他们更倾向于游览大型

知名旅游景点。因此,将庄园打造成为独树一帜的大型旅游景点,对吸引更多中国游客至为关

键。

市场营销、社交媒体和名人效应 意识到市场营销对公司推广的重要性,薰衣草庄园在此方面锐意求新。庄园通过包括网站

和社交媒体在内的众多媒体进行宣传,例如 Facebook 和 Twitter。同时也与悉尼的一家电影制

作公司合作,制作关于薰衣草庄园和小熊的系列动画短片。这些电影短片已发布在其官网和一

些分众媒体上,例如在航空公司机舱内的荧幕上播放,包括澳洲航空(Qantas)和中国国泰航

空(Cathay Pacific Airlines)。

名人效应或许是迄今为止薰衣草庄园在华宣传最强大的营销手段之一。2013 年,一位中

国名人(当时在中国最受欢迎的一大社交平台微博上拥有 7 百万粉丝)发了一张自己怀抱毛绒

绒的薰衣草色小熊的照片,为庄园网站吸引了数以百万计来自中国的点击量。点击量之大,甚

至一度令官网瘫痪,由于无法处理庞大的流量,迫使网站短暂关闭。因此,薰衣草熊的销量从

2012 年的 7000 只飙升至 2013 年超过 3 万只。对薰衣草熊的需求猛增,导致庄园出台了“一

人一熊”政策,限制每位顾客的购买数量。自此条微博发布后,至今约 25 万只薰衣草熊售罄。

更重要的是,中国游客到访参观的数量同样因为名人效应剧增。

知识产权保护 虽然中国对薰衣草熊的需求拉高,为公司带了可观收益,但也引发了中国伪造品的问题。

在 2014 年 4-7 月间,共有八船伪造品薰衣草熊被中国海关销毁。仿品质量低劣,还带有生物

安全的风险。因此,中国检疫部门已在 2014 年颁布禁令,禁止所有薰衣草熊的进口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ABC), 2014)。

飘丝薰衣草庄园严肃处理伪造品事件,并对伪造品产销商诉诸法律行动。同时,庄园对其

每种产品设计了一个“正品”认证标志,迄今为止,该做法颇为奏效。虽然对公司而言,法律

诉讼费用颇高,但如今,庄园可以从官网上向有甄别力的消费者销售薰衣草小熊,消费者不再

关注中国市场泛滥的假冒伪劣产品。

选择合同商和合作伙伴 在与中国交往中,选择合同商对澳大利亚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尤为重要。如今,手工填充当

地的薰衣草制作而成的小熊在塔斯马尼亚的公司工厂中完成。但在假冒伪劣产品出现前,庄园

曾与一家中国制造商签署合同,生产小熊外层的毛绒材料。此项与中国公司的外包服务可能正

是伪劣假冒产品在华出现的源头,因此飘丝庄园终止了与该制造商的合同,并与新的在华制造

Page 42: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32

商签约,采取非常严格的质量管控。因此,虽然采用中国承包商可以降低成本,帮助搭建合作

伙伴关系,并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但选择具有信誉的承包商对于保护知识产权至关重要。

保障政府支持,构建在华商业伙伴关系 在过去五年间,飘丝庄园的主人曾参加塔斯马尼亚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组织的访华代表团。

由于旅游业对塔州经济的重要性,塔州政府投入大量州政府资源促进与中国的国际交往。考虑

到飘丝庄园在塔斯马尼亚州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州政府邀请庄园作为代表团成员访华,与中

国访客联系,并帮助该企业发展与潜在游客的商机。常务主管表示,无论是现任还是前任州政

府,都是“帮助我们进行产品推广的杰出伙伴。”事实上,2014 年 11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平伉俪访问塔斯马尼亚州期间,州政府赠与的礼物即为薰衣草小熊。塔斯马尼亚州和联邦政府

的大力支持,促进了薰衣草庄园在中国市场树立良好的品牌信誉。

薰衣草庄园主人也投入大量努力,搭建与中国旅行社和其他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

其常务主管表示:

我们数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旅游业战略……我们投入大量时间与中国利益相关者、

旅行社和政府官员交流,因此我们在上海、北京和广州都进行过坦诚交流。长期以来我

们一直…宣传塔斯马尼亚州…还有我们的庄园和商机,一定程度上酝酿了兴趣和期望,这

些都增进了旅游的兴趣。

利用品牌资源,再创业务佳绩 多年来,薰衣草庄园利用其品牌知名度进行新产品推广。庄园着重发展家居用品,例如香

皂、洗手液、枕头和被子。为此,庄园与其他中小企业和个体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例如,

庄园与一家位于墨尔本的制造商合作,生产薰衣草被,主要针对中国市场进行销售。庄园也与

独立设计师合作,开发新产品。

利用电商发展出口 除利用零售商在国内与国际航班上销售产品,庄园还主要通过官网进行电商交易,带来额

外收益。虽然只有少部分营业额由电商贡献,但企业深知电商对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吸引游客访

问网站的重要性。因此,庄园计划为网络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如官网可提供 24 小时

发货服务。

与中国交往的挑战 以上讨论揭示了创新和动态能力发展是与中国商机成功接洽的关键。“与众不同,创新出

众,行动快速”是小型家族企业成功的关键。同时,具备愿景和商业战略至关重要,借此才能

通过市场运营和产品创新,协调企业经营活动。考虑进驻中国市场时,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伙

伴的选择同样是重要因素。优秀的品牌本身就可极大促进商业增长。然而,探索中国市场的成

功之道途中,飘丝庄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经营的小型企业面临一些常规挑战,例如有关位置与交通、资金和销

售额季节性浮动等问题;除此以外,飘丝庄园还面临两大独特挑战:在中国市场的知识产权保

护和如何选择合适的在华合作伙伴。庄园目前正在选招可适应其商业扩张需求的伙伴,并希望

对方具有共同的愿景,并在旅游业以及零售业有丰富经验。

Page 43: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33

7. 案例研究:中国投资者与乡村社区的交往

虽然中国对澳大利亚农业综合企业的投资相对尚小(约占对澳总投资的 2%),但自 2014

年起开始逐渐增长(KPMG & Sydney, 2016)。迄今,中国对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投资主要由

一些超过 1 亿澳元的大型项目,以及众多小型交易(总额低于 1000 万澳元)构成。然而,中

国投资对投放当地的影响力可谓巨大,因为人口和在当地就业市场一般较小。此外,中国投资

者在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常常依赖当地社区投入运营要素,包括劳动力、商业服务和员工住宿。

因此,当地社区和政府与中国投资者的交往对于地区发展相当重要,也关乎中国投资的生存和

繁荣。以下案例展示了中国投资者如何在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实现双赢。

金伯利农业投资公司(KAI)

金伯利农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KAI,以下简称金伯利公司)是中国私营企业上海中福集

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金伯利公司成立于 2011 年 11 月,在奥德河—东金伯利扩建项目(Ord

East Kimberley Expansion Project)第二阶段的竞标准备期内成立。2012 年 11 月,西澳州政府

宣布,金伯利公司在奥德-东金伯利扩展项目二期的公开招标中,获选为项目首选投标人,成

功获得东金伯利 1.34 万公顷土地的租赁权。租赁权包括两块土地:位于项目一期周边的谷米

格农场(Goomig farmland),约 7400 公顷;和西澳州与北领地边境附近的诺克斯平原(Knox

Plain lands),约 6000 公顷。随后金伯利公司在 2013 年 12 月与西澳州政府签署《奥德河开发

协议》,将所租赁土地开发为灌溉农场。该公司的土地租赁期为 50 年,如果能实现协议中规

定的重大阶段性进展,可续签 25 年。

为了充分利用金伯利东部(East Kimberley)的土地与水资源,联邦政府斥资 1.95 亿澳元,

作为应对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刺激计划的一部分,改善社会基础建设,例如在金伯利东部建

学校和医院。2012 年前,西澳州政府耗资 3.225 亿澳元改善该州经济基础设施,例如电信、

道路和灌溉系统。

自 2011 年金伯利公司创立之初,公司的运营即由一位华人(公司 CEO)和一名本土雇佣

的总经理负责。目前,金伯利公司员工超过 50 人,逾 20%为原住民。

为将租赁土地开发成灌溉农田,项目自落成三年以来,金伯利公司耗资超过 4000 万澳元,

进行土地清理、平整、建造水渠和水循环系统。至 2016 年 6 月底,谷米格全部 7400 公顷土

地已清理一新,超过 4000 公顷土地完成平整施工。预计至 2017 年底,所有谷米格农庄土地

将实现竣工,预备投入耕种。

自 2015 年起,金伯利公司开始种植农作物,包括奇亚籽、藜麦、高粱和玉米。2016 年,

金伯利公司在谷米格农庄分别种植了 1400 公顷奇亚籽、200 公顷玉米和 30 公顷藜麦。除奥德

河二期开发外,通过多次收购,公司还在金伯利东部地区扩大其投资组合:包括位于温德姆

(Wyndham)的一家旧糖厂,以及最近还从私人养牛场澳牛集团(Consolidated Pastoral

Company)处收购了库努纳拉(Kununurra)附近的卡尔顿山大牧场(Carlton Hill Station),约

47.6 万公顷的土地,交易金额约 6600 万澳元,包括大约 1.7 万公顷的永久业权可耕地。迄今,

金伯利公司在该地区的投资已高达 2 亿澳元。

Page 44: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34

图12 将荒地开垦成农田

(左上:开发前的土地:右上:土地清理和平整后;左下:灌溉后的农田;右下:在灌溉农田里种植的奇亚籽)

实施当地雇佣计划 自 2011 年成立以来,金伯利公司仅向澳洲外派了两名华人:CEO 和其助手。其余所有金

伯利公司的员工都是澳大利亚人,大多数来自当地社区。在对 CEO 的采访中我们得知,金伯

利认为雇佣当地员工比外籍员工要更加有效,个中原因众多。首先,当地员工管理和运营技术

娴熟,经验丰富,如在土地清理、建设、服务和种植等方面。而外籍员工较难获得这些技能和

经验。第二,当地员工视金伯利东部地区为家乡,因此员工更加稳定,进而降低员工流动和相

应雇佣成本。第三,当地员工是当地社区的一部分,因而更愿意参与当地社区的活动,强化公

司与社区的关系网,也加强了中国投资者与当地社区的社会纽带。最后,当地员工已与其他相

关的商业组织、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建立起社会和商业网络,这些人脉是金伯利公司在本地的

成功运营的重要资源。

与原住民社区交往 与原住民交往对于金伯利公司极为关键。库努纳拉有约 2000 名原住民,占总人口的 40%。

认识到当地原住民失业率高,有成为雇佣资源的巨大潜力后,金伯利公司通过向当地一家培训

机构提供培训器械,积极推动针对原住民的就业培训项目。不仅如此,公司还坚持原住民应在

员工队伍中占较高比例。最多时,原住民占全员比例超过 30%。目前,超过 20%的员工是原住

民。此外,一些原住民员工得到持续雇佣。由于金伯利公司的办公室位于城外 20 公里,公司

为员工提供免费的班车,分别在早晚往返公司和城镇。

Page 45: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35

2013 年,在与政府的地区开发和土地部(Departmen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Lands)

以及文化与艺术部(Department of Culture and Arts)合作中,金伯利公司联合资助了上海的澳

大利亚原住民艺术展“我们生活的土地(Our Living Land)”。四位来自库努纳拉的原住民艺

术家受邀出席展览的开幕式。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人对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和艺术的了解,

还帮助原住民增进了对中国的认知。展览闭幕时,中福集团的所有者购入了所有参展作品。

另一项与原住民交往的创新方式是《澳大利亚原住民发展提案》(Aboriginal Development

Package (ADP))。该项提案由代表传统业主的 MG 集团和金伯利公司提出,致力于开发诺

克斯平原。这代表着首次在此类协议中纳入激励计划,将投资者对传统业主的财务贡献与项目

的进展挂钩,比如开始进行土地清理、环境获批和开始耕种。通常,投资者对传统业主的资助

是基于补偿的基础之上。该协议建立了一个良好模式,随后众多其他投资项目纷纷效仿。正如

西澳州地区发展部(n.d.)的表述如下:

该项目为与原住民交往树立了先例,最大程度保障了原住民的参与。项目

持续与传统业主 Miriuwung 和 Gajerrong 部族合作,发展意义深远的商业合作伙

伴关系,创造就业机会。

通过当地采购与承包促进当地发展 金伯利公司加入当地农民合作社(奥德河区合作社[ORDCo]),并从合作社采购所有化

肥和化工产品。正如金伯利公司 CEO 所表示,这对于金伯利公司融入当地商业社区至关重要,

同时商业运营的成本也更为经济合算。因为与海外直接进口相比,当地采购会减少物流成本,

例如在仓储和存货控制方面。由于公司规模较大,金伯利公司已然成为合作社的五大客户之一。

据合作社的 CEO 表示,金伯利公司有助于其运营和就业的的规模经济,通过化肥和化工产品

减少开支,也惠及了合作社其他成员。

除在当地采购化工产品和化肥,金伯利公司还将服务、供应和维修大规模外包给当地承包

商。此外,公司加大投资,从澳洲国内经销商处购买重型机械和农业设备,例如推土机、拖拉

机和收割机,用于土地清理,农场播种和收割。另外,公司还是 Case IH 农业器械设备的地区

代理商。对此,金伯利公司有经济上的考量:公司驻地远离主要城市和港口(距珀斯市 3000

公里,距达尔文市 800 公里),意味着将机械从港口运到库努纳拉,以及故障检修过程都会

产生高昂的成本。

最后,金伯利公司与当地农民合作社合作进行耕种。例如,2016 年奥德河区合作社需要

更多农民种植玉米才可达到所需吨量,赢得海外买家的大额订单,而金伯利公司愿意种植玉米

以提升总产量。虽然玉米收益相对较低,但是金伯利公司乐意为该地区弥补玉米产量上的差距。

与当地社区交往,更好了解当地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认识到公司的长期投资目标以及商业生存和发展倚重当地社区,金伯利公司积极与当地社

区和行业协会交往。例如,公司加入当地农民和行业协会,包括奥德河区合作社和库努纳拉工

商会(Kununurra Chamber of Business and Industry)。金伯利公司的一位高级经理曾被推选为

农村合作社的董事会董事。

金伯利公司也赞助了库努纳拉众多大型社会活动,例如该地区最大的社会活动之一金伯利

月亮节(Kimberley Moon)。公司也为当地社区发起许多活动促进社会交流。例如,自 2014

年起,公司每年举办开放日,邀请当地学校和社区人士参观公司驻地和农场。2016 年,来自

Page 46: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36

当地社区的约 80 人参观了金伯利公司。公司还为当地女性居民举办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活动:

在现场参观完公司驻地和农场后,约 40 名当地居民受邀参加早茶。

金伯利公司还积极与当地学校互动,促进社会交流。鉴于当地学校将中文定为六年级学生

的第二语言,金伯利公司会按需派遣员工协助该语言项目。此外,公司还与这所当地学校发展

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可以推荐完成 12 年级学业的毕业生前往金伯利公司受训实习。公司华裔

及澳籍华人员工驻扎在当地市镇内,也提升了当地社区对于中国及中国文化活动的兴趣。

在个人层面,当地社区将金伯利公司的 CEO 描述为一位“外向”的“当地居民”。他与

地区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积极沟通互动,参加各种当地活动,例如参与当地足球赛和社交聚乐部

活动,并且与地方和州政府互访交流。金伯利公司的高级经理和员工也在与社区交往中扮演重

要角色。公司的执行团队中大多数是当地人,这也成为沟通金伯利公司与当地社区、商业网络

和原住民部落的重要桥梁。

金伯利公司对当地的投资,提升了当地社区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认识。当地到访中国的

人数上升;在 2016 年上半年,更有来自库努纳拉的 14 名人士到访中国;并且,在过去三年

间,库努纳拉有超过四十人曾前往中国。这些对华访问进一步加强了中澳之间的社会纽带,加

深了双方文化了解。

虽然金伯利公司是一家中资公司,但奥德河二期工程并不仅由华人运作。该项目由中籍和

澳籍组成的高层团队进行组织和管理,并且由当地雇佣的员工实施。事实上,正是这些当地人,

通过为金伯利公司工作、合作或者利用他们的相关技术和当地知识支持公司发展,促进项目的

推进。

与当地社区和企业交往的裨益 当地社区与金伯利公司的密切交往对双方都产生了许多社会和经济福祉。从当地商业和社

区的角度,与金伯利公司的交往衍生出许多重要福祉。首先,金伯利公司通过当地雇佣和当地

采购对该地区进行投资,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在未来,公司对该地区加

大投入,将进一步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活动。

第二,当地农民的规模经济在许多方面获得提升,例如采购、补给和物流。这家新的地区

性大型农业生产商通过分享基础设施、资源和活动,可以极大提升该地区全体农民采买和供给

的能力。

第三,通过雇佣和培训,原住民社区和当地企业的能力提到提升。从原住民社区的角度,

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技能和实力,也帮助缓减了地区的社会问题。从当地企业的角度,与金伯

利公司交往,可以提高公司与国际投资者合作的知识技能,更好地向国际市场营销自身的产品。

第四,金伯利公司就业岗位的增长吸引了更多人前往该地区,继而促进了地区全面发展和

繁荣,也有助于缓和该地区的社会问题。

最后,在金伯利公司与当地社区的交往中,公司的诸多商业和社会活动,包括当地学校的

中文项目,以及邀请当地居民访华等,都极大提升了当地社区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理解。这些

社会活动也有助于促进民间友好关系,中澳两国都将为此长期受益。

Page 47: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37

正如我们采访中一位政府高级官员表示,“像金伯利公司这样的项目,澳大利亚只会从中

受益。”

与当地社区交往为金伯利带来的福利 从金伯利的角度,与当地社区积极交往也为其运营带来许多福祉,并将促进公司的投资扩

张。早在 2012 年,赢得社区对金伯利公司申请该项目的支持,就是西澳州政府在确定首选投

标人时的重要指标。在西澳政府宣布结果前,金伯利公司就已聘请当地人士担任其高级经理。

公司与当地原住民社区的关系也得到了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赞誉。金伯利公司被澳大利亚政府

官员形容为“一名优秀的当地公民、雇主和农业企业”。良好的声誉也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商

业扩张(Neales, 2016)。

通过从当地社区雇佣高级经理和员工,金伯利公司获得了农业企业运营的大量技术、知识

和经验,例如土地清理、灌溉系统建设和耕种。奥德河一期工程在 1970 年代开工,在过去四

十年间,其员工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土地清理、建设和耕种的当地知识。这些知识对于金伯利

公司成功运营至关重要。雇佣当地高级经理也使公司能够遵循当地商业监管,继而极大减缓作

为全新中国投资者进驻澳大利亚农业产业的风险。此外,通过在当地社区雇佣员工,能确保公

司组建稳定、经验丰富和成本效益高的员工队伍。

另外,参与当地商业联络网,并与国家、地区研究组织(例如西澳政府的农业及食品部和

奇亚公司 (Chia Co.))合作,也令公司获益颇多。公司不仅因此提升了种植效果和效率,也

降低了商业成本。

正如金伯利公司 CEO 所强调,“正是中澳员工齐心协力,项目才得以顺利推进。”

案例研究的实施方法

我方前往金伯利公司的运营地,在西澳州库努纳拉进行了实地考察。就与政府、当地社区

的交往问题,我们采访了四名经理、两名地方政府官员、奥德河区合作社 CEO 以及西澳州地

区发展部重大项目局局长。在实地考察中,也参观了金伯利公司的运营现场。

在珀斯,我方也在西澳州政府部门和地区发展部对四位政府官员进行采访,就政府如何与

中国投资者及当地社区发展地区合作问题,听取其意见。两名来自毕马威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KPMG)的高级经理也接受了采访,分析金伯利公司营商之道。在本案例研究中,共计 15

名政府官员、社区领袖和中方经理接受了访问。

Page 48: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38

8. 总结

中国经济的崛起可谓 21 世纪全球范围内最受瞩目的现象。自 1972 年中澳正式建交以来,

四十年间,中澳两国投入巨大努力,建设、维持和发展双边关系。在过去十年中,中澳双方经

济活动互为补充的特性,加上两国地缘位置相近,都为双边贸易和投资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也

将在未来继续发展。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平均收入不断增长,对澳大利亚(包括澳大利亚乡村

地区),在出口和吸引投资方面带来无限机遇。

进一步加强中澳双边关系需要采取多层次、多层面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与澳大利亚乡村

地区的交往是重中之重。

乡村地区在澳大利亚经济中举足轻重,在许多领域的贸易和投资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然

而,澳大利亚乡村地区面临着许多竞争劣势,包括交通不发达,缺少基础设施和商业支持。为

使乡村地区能从与中国交往中获益,两国需要采取新的交往方式,更好地整合资源和市场。

根据对全国 RDA 委员会调查的数据和多个案例进行研究,本报告简要展示了澳大利亚乡

村地区如何与中国交往。案例研究数据基于 52 份对乡村地区发展关键利益相关者的采访。受

访者包括州政府和地方地方政府官员、中小企业经理/业主、社区领袖和在澳大利亚乡村地区

经商的中国投资者。报告明确了政府与中小企业在与中国交往中的一系列成功要素,以及对中

国投资者而言,与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交往的要素。此 RDA 调查分析结果,对地方地方政府、

中小企业业主/经理和中国投资者都有借鉴意义。

对地方政府

第一个意义是,由当地社区民主选举出的地方政府,对于与中国交往,促进澳大利亚乡村

地区经济活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制定与中国交往战略至关重要,因为地方政

府在此类交往中能很好地制定清晰目标和方向,并能保障当地社区对交往的支持。

第二,地方政府应该考虑发展与中国政府和投资者进行交往的商业能力。此外,政府应该

帮助、促进和协调当地中小企业与中国交往,继而保障交往能带来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第三,帮助当地中小企业提高出口能力,应作为地方政府的首要目标。在全球化时代,国

际贸易基本上是中小企业进行国际交往最普遍的形式。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地区经济发展

和繁荣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中小企业目前依然缺乏进行国际贸易的能力。

第四,地方政府需要增进对当地企业的了解,了解其企业能力、产品/服务和与中国交往

的意愿。这有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方案帮助当地中小企业与中国交往,从而获得更好的交往

收益。同时,也可以帮助开发商业企划,并证明地方政府在中国交往活动中的努力和支出的合

理性。

第五,地方政府与中国同级政府建立政府间关系对与中国交往十分关键。然而,也应当利

用此层关系,帮助当地企业和社区与中国互动,为当地社区带来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

最后,考虑到中澳之间政府、商业和市场规模各异,集群/财团的形式可有效扩大和发展

当地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实力,正如目前南澳州某些地方政府所采取的中国交往措施。然而当

潜在商业交易发展超出备忘录阶段时,对此类集群/财团的管理可能会带来挑战。

Page 49: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39

对澳大利亚中小企业

当地中小企业是与中国交往的主要参与方,对乡村地区的经济和社区都有重大影响。我们

的采访和分析明确了多个中小企业与中国交往的成功要素。

了解中国市场至关重要。中国国土广袤,根据经济发展和消费者行为,可以细分为多个不

同区域。此外,中国市场变化万千,极具活力。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一个

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参加政府项目或贸易展会访华,并扩展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及人脉。

众多乡村地区的中小企业都隶属监管严格的产业,例如奶制品、食品及肉类行业。由于中

国政府逐步实施针对食品领域的监管,了解中国监管环境、监管当局的地区差异以及发展,显

得愈发重要。

具备强劲竞争力,或能够向中国市场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或服务,对于对华出口的成

功必不可少。能否开发新产品或服务可能成为出口商与非出口商的分水岭,也是保持出口业绩

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对华营商时,审慎选择商业合作伙伴,这无论是对股权合伙人、分销商或是合同商,都十

分重要。因为商业伙伴对于澳大利亚中小企业的业绩有着巨大影响。通过与关键利益相关者建

立私人关系,有助于促进这一过程。

保护知识产权对于中国市场尤为关键。虽然任务艰巨,但一个计划周详的知识产权保护战

略可以帮助澳大利亚中小企业降低相关风险。也可以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提升企业在中国市

场的竞争优势。

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营销战略有助于企业推广自身产品、保障定价最优化以及树立在华品

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也有利于新产品开发。

总而言之,对于乡村地区中小企业而言,为更好发展与中国的交往,最重要的进行相关能

力建设。

对中国投资者

中国对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投资深受当地社区和政府欢迎。但凡规划得当,投资会相当成

功。在这方面,国际投资者也面临许多挑战,媒体也报道过一些关于中国在澳大利亚乡村地区

投资的独立事件。此外,中国投资对于世界而言仍属新现象,包括对澳投资。因此,对中国投

资的质疑并非澳大利亚独有(Callick, 2016)。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对于中国投资带来的潜在收

益应持更为保守和谨慎的态度。因此,中国投资在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成功不仅需要专业尽职

调查和竞价交易,以及交易后针对投资的战略性管理(Huang & Zhu, 2016),还需要建立信任

并与主要利益相关者积极沟通,包括地方社区、政府和媒体(Huang & Staples, 2015)。事实

上,中国投资与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发展的确存在依存关系。一个发展更好的地区,一方面可

为包括外国投资者在内的商业运营提供优良的环境,同时也为中国投资者的运营、发展和繁荣

提供关键的资源和输入。另一方面,在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业绩优良的中国投资者也能为当地

社区提供就业和资源,并与其他关键利益相关者就地区发展通力合作。当地员工也与当地社区

和政府紧密相连,继而,对中国投资者保障当地商业运营和赢得商业扩张支持十分重要。因此,

为了实现当地发展,与当地社区沟通意义重大,这对中国投资者和当地社区来说皆为双赢。

Page 50: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40

为在澳大利亚乡村地区获得成功,对中国投资者而言,雇佣当地劳动力,包括聘请当地经

理,非常重要。当地雇佣的经理和员工,其技能和经验对于澳大利亚乡村地区中资企业的生存

和发展都不可或缺。因为两国在自然环境和气候、运营管理方面大为不同,尤其是在澳大利亚

乡村地区的第一产业,差异显著。

中国投资者也应该对澳大利亚法制环境有更好的认识,包括劳动关系、环境保护和不同行

业的监管体制。如果能恪守澳大利亚法律法规,中资企业在澳营商将更为成功。

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管理,对中国投资者也相当重要。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各州及地方

政府、媒体、当地社区和企业,以及工商协会。中国投资者尤其需要了解不同级别的政府在决

策过程中的角色,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如何互相联系沟通。此外,中国投资者需要发展与这些

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沟通渠道,确保投资计划顺利进行。

在澳大利亚,工商协会成熟完善,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层面,都是地区发展的主要参与者。

中国投资者可以通过与当地工商协会合作,提升业绩,并促进当地社区发展。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采用专业服务,例如法律、会计和商业咨询,帮助中方进行投资决

策和运营,已经证明是中国投资在澳大利亚乡村地区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环节。专业服务对于

投资决策和商业运营意义深远。

备注:1 –达林·斯内尔(Darryn Snell)博士参与了数据收集和案例撰写,然本报告最终

责任由作者承担。

Page 51: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41

参考文献

ANZ Banking Group. (2012). Greener Pastures: The Global Soft Commodity Opportunity for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from http://www.anzbusiness.com/content/dam/anz-superregional/AgricultureInsightsGreenerPastures.pdf

Austrade. (2015). China's Sponge City Program. Retrieved 1/4, 2016, from https://www.austrade.gov.au/ArticleDocuments/6585/China%20Sponge%20City%20Program.pdf.aspx

Australia Taxation Office. (2016). Register of Foreign Ownership of Agricultural Land. Retrieved 15/00, 2016, from https://firb.gov.au/about/publication/register-of-foreign-ownership-of-agricultural-land/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ABC). (2014). China bans lavender heat pack teddy bear Bobbie, citing biosecurity threat. Retrieved 1/5, 2016, from http://www.abc.net.au/news/2014-04-29/lavender-bear-a-biosecurity-threat/5419408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6). 8155.0 - Australian Industry, 2014-15. Canberra: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Australian Government. (2015a).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White Paper: Stronger Farmers Stronger Economy. Retrieved 1/3, 2016, from http://agwhitepaper.agriculture.gov.au/SiteCollectionDocuments/ag-competitiveness-white-paper.pdf

Australian Government. (2015b). Our North, Our Future: White paper on developing Northern Australia. Retrieved 1/1, 2016, from http://northernaustralia.gov.au/sites/prod.office-northern-australia.gov.au/files/files/WhitePaperSummary.pdf

Australian Local Government Association. (n.d.). FACTS AND FIGURES ON LOCAL GOVERNMENTS IN AUSTRALIA. Retrieved 15/10, 2015, from http://alga.asn.au/?ID=59&Menu=41,83

BioSA, Healthfirst Network, AsiaAustralis, Hudson Howells, & City of Charles Sturt. (2015). Creating a Health Business Cluster - Western Adelaide Health Business – Collaboration for Commercialisation Project Retrieved 1/4, 2016, from http://www.charlessturt.sa.gov.au/webdata/resources/files/Western%20Adelaide%20Health%20Business%20Collaboration%20for%20Commercialisation.pdf

Callick, R. (2016, 12 Oct). Australia must learn how to handle Chinese invest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theaustralian.com.au/business/opinion/rowan-callick/australia-must-learn-how-to-handle-chinese-investment/news-story/21575efae905bc45a13b48489400d691

Cheery Growers Australia Inc. (2016a). Australian Cherry Industry Export Plan - March 2016 (Draft). Cheery Growers Australia Inc. (2016b). Australian Cherry Industry Information. Retrieved 1/9, 2016,

from http://www.cherrygrowers.org.au/assets/CGA_Brochure_2014-15.pdf Cheery Growers Australia Inc. (2016c). January 2016 Cheery Export Summary. Hobart: Cherry

Growers Australia Inc. City of Charles Sturt. (2015). Australia China Aged Care Consortium. Retrieved 1/4, 2016, from

http://www.charlessturt.sa.gov.au/webdata/resources/files/Western%20Adelaide%20China%20Business%20Engagement%20Strategy.pdf

City of Onkaparinga. (2016a). Friendly Cooperative City Agreement. Retrieved 19/10, 2016, from http://www.onkaparingacity.com/ongrowingbusiness/friendlycity.html

City of Onkaparinga. (2016b). Major agreement between City of Onkaparinga and China ratified. Retrieved 21/10, 2016, from http://sasdconnect.com.au/2016/04/08/major-agreement-city-onkaparinga-china-ratified/

City of Onkaparinga. (2016c). Research & statistics. Retrieved 1/8, 2016, from http://onkaparingacity.com/onka/discover/research_statistics/stats_facts/our_people/total_population.jsp

Page 52: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4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16). International Student Data 2016. Retrieved 16/09, 2016, from https://internationaleducation.gov.au/research/International-Student-Data/Pages/InternationalStudentData2016.aspx#Pivot_Table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2016a). Australia's trade at a glance. 1/3/2016, from http://dfat.gov.au/trade/resources/trade-at-a-glance/Pages/default.aspx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2016b). Australia China Free Trade Agreement. 1/7/2016, from http://dfat.gov.au/trade/agreements/chafta/Pages/australia-china-fta.aspx

Department of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n.d.). Regional Development Australia. Retrieved 1/3, 2016, from https://rda.gov.au/

Departmen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WA). (2012). Regional Centres Development Plan (SuperTowns) Retrieved 15/3, 2016, from http://www.drd.wa.gov.au/publications/Documents/Regional_Centres_Development_Plan_SuperTowns.pdf

Departmen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WA). (n.d.). Ord East Kimberley Expansion. Retrieved 1/7, 2016, from http://www.drd.wa.gov.au/projects/Agriculture/Pages/Ord-East-Kimberley-Expansion.aspx

Departmen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WA]. (n.d.). Regional Development Commissions. Retrieved 15/5, 2016, from http://www.drd.wa.gov.au/about/Independent-Partners/Regional-Development-Commissions/Pages/default.aspx

Department of State Development (SA). (2014a). Shottesbrooke/Lu Zhou Lao Jiao - Consumer demand in China drives investment in Australian winery. Retrieved 1/4, 2016, from http://www.statedevelopment.sa.gov.au/investment/china-engagement-strategy/success-stories/shottesbrooke-lu-zhou-lao-jiao-consumer-demand-in-china-drives-investment-in-aus

Department of State Development (SA). (2014b). South Australia’s China Strategy. from http://www.statedevelopment.sa.gov.au/upload/china/China-Strategy.pdf

Department of State Development (SA). (2016). South Australia - China Engagement Strategy (updated May 2016). Retrieved 1/8, 2016, from http://www.statedevelopment.sa.gov.au/upload/china/china-strategy-review.pdf?t=1474246652973

Department of State Growth (TAS). (2015). China Engagement Report. Retrieved 1/3, 2016, from http://www.stategrowth.tas.gov.au/__data/assets/pdf_file/0016/127123/China_Engagement_Report.pdf

Dowd, M. (2015). City of Onkapringa and Doing Business with China. Retrieved 1/10, 2016, from https://www.lga.sa.gov.au/webdata/resources/files/A6_Onkaparinga_Mark%20Dowd.pdf

Goldman Sachs. (2015). The rise of China's new consumer class. from http://www.goldmansachs.com/our-thinking/macroeconomic-insights/growth-of-china/chinese-consumer/index.html?cid=PS_01_50_07_00_01_15_01&mkwid=tmiNnxqa

Government of New South Wales. (2014). China Strategy: NSW International Engagement Strategy. Retrieved 1/11, 2015, from http://www.nsw.gov.au/china

Huang, X., & Austin, I. (2011). Chinese investment in Australia: Unique insights from the mining industry. London: Palgrave.

Huang, X., & Staples, W. (2015). Community engagement by Chinese firms in Australia. In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 in Australia (Ed.), Chinese Investment in Australia (pp. 46-65). Beij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Huang, X., & Zhu, Y. (2016). Managing Chinese outward foriegn direct investment.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Keenihan, S. (2012). LGA China Engagement Paper: A Future Directions Paper for the LGA and Local Government. Retrieved 1/3, 2016, from https://www.lga.sa.gov.au/webdata/resources/files/LGA%20China%20Strategy%20Paper.pdf

Page 53: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创新、 …mams.rmit.edu.au/jd7unu16tesu.pdf间差异较大。此外,所有RDA受访者都认为签署《中澳自贸协定》(

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及中国的交往

43

KPMG, & Sydney, U. o. (2016). Demistifying Chinese investment in Australia: The new normal, health, happiness, lifestyle and services. Retrieved 1/8, 2016, from http://demystifyingchina.com.au/reports/demystifying-chinese-investment-in-australia-april-2016.pdf

Local Government Association of South Australia. (2016). LGA China Engagement: Local Government China Strategy & Action Plan 2016. Retrieved 1/8, 2016, from https://www.lga.sa.gov.au/webdata/resources/files/LGA%20China%20Engagement%20Project%20-%20China%20Strategy%20Action%20Plan%202016.pdf

Ministry of Commerce. (2015). 2014 Statistical bulletin of 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Neales, S. (2016, 3 August). Chinese buy prized Kimberley cattle station for $100m. The Australian. Retrieved from http://www.theaustralian.com.au/national-affairs/foreign-affairs/chinese-buy-prized-kimberley-cattle-station-for-100m/news-story/7427291a8216a2083242866db49448f7

Onkaparinga, C. o. (n.d.). Sister City. Retrieved 1/9, 2016, from http://www.onkaparingacity.com/ongrowingbusiness/sistercity.html

Regional Australia Institute. (2014). Talking Point: The Foundations of Regional Australia Retrieved 1/2, 2016, from http://www.regionalaustralia.org.au/home/2015/09/foundations-of-regional-australia/

Regional Australia Institute. (2015).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regions to Australia's prosperity. Retrieved 1/3, 2016, from http://www.regionalaustralia.org.au/home/2015/12/the-economic-contribution-of-regions-to-australias-prosperity/

Regional Australia Institute. (n.d.). What is regional Australia? Retrieved 1/9, 2015, from http://www.regionalaustralia.org.au/home/what-is-regional-australia/

Regional Development Victoria. (n.d.). About Regional Development Victoria,. Retrieved 1/3, 2016, from https://www.rdv.vic.gov.au/

Shire of Morawa. (n.d.). Morawa Education and Industry Training Alliance. Retrieved 1/4, 2016, from http://www.morawa.wa.gov.au/education-in-morawa.aspx

Tourism Australia. (2016). International Tourism Snapshot. Retrieved 16/09, 2016, from http://www.tourism.australia.com/documents/Statistics/International_Tourism_Snapshot_June_2016.pd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2015).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ward and outward flows and stock, annual, 1980-2014. Retrieved 1/3, 2016, from http://unctadstat.unctad.org/wds/TableViewer/tableView.aspx

University of Sydney. (2016).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urvey. Retrieved 15/09, 2016, from http://www.austrade.gov.au/news/economic-analysis/key-publications/australias-international-business-survey-2016

Victorian Government. (2016). Victoria's New China Strategy: Partnership for Prosperity. Retrieved 1/6, 2016, from http://www.premier.vic.gov.au/china-strategy/

Warrnambool City Council. (2014). From the Silk Road to the Milk Road. Retrieved 26/9, 2016, from https://www.warrnambool.vic.gov.au/news/silk-road-milk-road

Warrnambool City Council. (2016). The Heart of Thriving Region. Retrieved 21/9, 2016, from http://www.wonderfulwarrnambool.com.au/inv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