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生活月刊...

33
(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12 月) 本期要目 1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 胡鴻烈博士主禮 2 香港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博士致辭 3 敦仁博物 永不言退 黃乃正 4 成長.承擔.成就 陳國鑫 5 教師題字、題辭 7 許倬雲教授蒞校任首屆「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講者 12 晴朗的一天 梁巨鴻 13 四十年重逢 辛翠時 14 張贊賢談中共十七大與香港 黃薇 15 旅美梁榮光校友熱心支持母校 李東強 16 紫霞樓高桌晚宴 梁立雪 17 學思樓高桌晚宴 陳詩敏 18 兩年一度群龍會,四院中央逐雄長 霍偉基 19 喜有良朋來獻技,以球會友慶相知 霍偉基 20 香江慈善千人宴 22 奮戰的壯麗 畢明 23 參觀鳳園蝴蝶保育區/中大高爾夫球日 24 回憶錢(穆)先生時代的新亞精神 楊勇 44 新亞書院二零零七年畢業生照片 47 新亞書院二零零七年畢業生名錄 ○○ - 1 -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 香港樹仁大學校監 胡鴻烈博士 GBS, JP主禮

Transcript of 新亞生活月刊...

Page 1: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第三十五卷第四期

香港中文大學

新亞書院

出版

非賣品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本期要目

1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 胡鴻烈博士主禮

2 香港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博士致辭

3 敦仁博物 永不言退 黃乃正4 成長.承擔.成就 陳國鑫5 教師題字、題辭

7 許倬雲教授蒞校任首屆「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講者

12 晴朗的一天 梁巨鴻13 四十年重逢 辛翠時14 張贊賢談中共十七大與香港 黃薇15 旅美梁榮光校友熱心支持母校 李東強16 紫霞樓高桌晚宴 梁立雪17 學思樓高桌晚宴 陳詩敏18 兩年一度群龍會,四院中央逐雄長 霍偉基19 喜有良朋來獻技,以球會友慶相知 霍偉基20 香江慈善千人宴 22 奮戰的壯麗 畢明23 參觀鳳園蝴蝶保育區/中大高爾夫球日

24 回憶錢(穆)先生時代的新亞精神 楊勇44 新亞書院二零零七年畢業生照片

47 新亞書院二零零七年畢業生名錄

本院二○

七年畢業典禮於十二月六日下午一時

三十分假大學廣場舉行。主禮嘉賓為香港樹仁

大學校監胡鴻烈博士。

胡鴻烈博士,浙江紹興人,生於一九二○

年一

月十五日。一九四二年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

一九五二年考獲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一九五三

年考獲巴黎大學國際關係高級文憑;一九五四年考

獲英國倫敦大學律師;一九九一年獲贈英國格雷摩

根大學榮譽院士。一九九二年獲杭州大學榮譽教授

榮銜。一九九七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院士。

︵轉下頁︶

- 1 -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香港樹仁大學校監

胡鴻烈博士GBS, JP主禮

01-04.indd 7033 11/28/07 4:28:36 PM

Page 2: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7034)

尊敬的新亞書院校董會主席、黃院長、各位

嘉賓、教授、各位同學:

今天蒙邀能參加新亞書院的畢業典禮,與

諸位同學共享這個快樂的日子,實在覺得非常榮

幸而且富有意義。新亞書院自成立以來,肩負着

時代的使命,發揚中華文化,人才輩出,至足忭

賀。

回憶起本人及鍾期榮博士於1955年由歐洲求

學返港,其時新亞書院仍屈居於九龍桂林街,但

其刻苦自勵,有理想有使命感的精神,即所謂新

亞精神,新亞校歌中所謂﹁手空空,無一物,路

遙遙,無止境。千斤擔子兩肩挑。﹂一頭挑民族

思想,一頭挑傳統文化,這種精神與理想,已經

使我們初到香港的學子所敬佩嚮往,並且追隨學

習。

新亞的成功與壯大即有賴於此種精神之堅

持與發揚光大。本人於返港不久,一面執業大律

師業務,同時亦與國內來港的學者共同辦學,冀

以私人辦學的形式,追求學術自由,發揚中華文

化於亂世,愛國愛港,新亞精神對於本人以後辦

學起了極大的啟發作用。一九七一年本人創辦樹

仁即以﹁敦仁博物﹂為校訓,根植中國文化,以

﹁仁﹂為校本而加以發揚,並以﹁仁﹂為本之精

神,使畢業同學服務社會,希望能以私人辦學學

術自由之原則下達到創校之目的。與創辦新亞之

精神,頗多吻合。

不言而喻錢穆先生當時創辦新亞,寄希望於

精神的力量,這一點值得我們敬佩,尤其樹仁於

七八十年代極端困難時期,本人亦可以體會到這種

精神的可貴之處而自勵。數十年後,新亞之發展似

乎不同於其他的大學,她負有歷史的使命,為有志

者所嚮往追求,香港很多傑出的人才如港大現任校

長徐立之教授,匯豐銀行亞太區總監鄭海泉先生

等,均出自新亞,這是巧合或是由於新亞精神使

然,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各位同學應以新亞畢

業為榮,亦應以新亞畢業生而自勉,於畢業以後,

以﹁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繼續進取,

力爭上游,為同輩的榜樣,將來無論求取學問或服

務社會,精神的價值應該遠勝於物質的價值,個人

的道德修養及對社會的責任感應處於首要的地位,

那麼這種﹁仁﹂者的精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達而達人﹂的積極進取做人的態度,一定能利人利

己,各位前途光明,定可預祝。

顯而易見,新亞與樹仁辦學同以孔學為基礎,

新亞成功的典例給予樹仁極大的鼓勵,所幸樹仁亦

於二○

六年十二月正式正名成為大學,希望我們

兩校能相互勉勵協助,達到我們辦學共同的使命與

目的。最

後本人謹在此敬祝各位同學畢業以後,心想

事成,前程似錦,並敬祝在座各位嘉賓教授身體健

康,萬事如意,謝謝各位。

香港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博士致辭

一九九九年獲人民大學榮譽教授榮銜。二○

七年

分別獲香港教育學院榮譽教育學博士及香港理工大

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胡博士目前主要職務計有:香港執業大律

師;香港樹仁學院創辦人兼校監︵高等院校︶;香

港樹仁中學校監︵津貼中學︶。胡博士在過去擔任

的公職有香港市政局副主席、香港立法局議員、香

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等。

一九七二年創辦樹仁書院︵中學︶。一九八三年

集資興辦樹仁中學︵香港黃竹坑津貼中學︶;

一九八五年集資建造樹仁學院寶馬山道新校舍。

一九九五年完成興建十九層圖書館大樓。胡博士

一九八七年起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一九九三年起

加任全國政協常委。一九七六年獲英女皇頒發榮

譽 O.B

.E.

及 J.P.

勳銜;一九九八年獲香港特別行政

區政府頒發金紫荊星章︵G

BS

︶。一九九八年獲北

京大學中外法學雜誌創刊十周年優秀論文特別獎

︵1988

年香港司法制度一文︶。

胡博士著作甚豐,計有:一九五三年︽國

際法上之韓國問題︾︵法文本︶由巴黎國家科學

研究院出版;一九五五年︽人權與國際︾︵中

文︶;一九五六︽香港的婚姻與繼承法︾︵中

文︶;一九五七年︽國際法上之蘇彝士運河︾

︵中文︶;一九八六年︽香港司法制度及現行法

律︾,︽香港契約法概論︾;一九八九年︽香港

公司法之概念︾,︽香港誹謗法︾;一九九一年

︽中華大地:浙江雲南之行紀實︾︵發表於︽紫

荊︾第四期︶等。

︵接上頁︶

- 2 -

01-04.indd 7034 11/28/07 4:28:37 PM

Page 3: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35)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一九九九年獲人民大學榮譽教授榮銜。二○

七年

分別獲香港教育學院榮譽教育學博士及香港理工大

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胡博士目前主要職務計有:香港執業大律

師;香港樹仁學院創辦人兼校監︵高等院校︶;香

港樹仁中學校監︵津貼中學︶。胡博士在過去擔任

的公職有香港市政局副主席、香港立法局議員、香

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等。

一九七二年創辦樹仁書院︵中學︶。一九八三年

集資興辦樹仁中學︵香港黃竹坑津貼中學︶;

一九八五年集資建造樹仁學院寶馬山道新校舍。

一九九五年完成興建十九層圖書館大樓。胡博士

一九八七年起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一九九三年起

加任全國政協常委。一九七六年獲英女皇頒發榮

譽 O.B

.E.

及 J.P.

勳銜;一九九八年獲香港特別行政

區政府頒發金紫荊星章︵G

BS

︶。一九九八年獲北

京大學中外法學雜誌創刊十周年優秀論文特別獎

︵1988

年香港司法制度一文︶。

胡博士著作甚豐,計有:一九五三年︽國

際法上之韓國問題︾︵法文本︶由巴黎國家科學

研究院出版;一九五五年︽人權與國際︾︵中

文︶;一九五六︽香港的婚姻與繼承法︾︵中

文︶;一九五七年︽國際法上之蘇彝士運河︾

︵中文︶;一九八六年︽香港司法制度及現行法

律︾,︽香港契約法概論︾;一九八九年︽香港

公司法之概念︾,︽香港誹謗法︾;一九九一年

︽中華大地:浙江雲南之行紀實︾︵發表於︽紫

荊︾第四期︶等。

- 3 -

今天又是驪歌高唱的時候,我盼望各位同學懷

著遠大的志向,不屈不撓的新亞精神,勇往直前,

大家都能在事業上或學業上創出驕人的成績。

今年的畢業典禮,我們很榮幸邀請到香

港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博士任主禮嘉賓。胡

博士在兩年後便九十歲了,但今天他不僅仍

從事大律師事務的工作,出入法院,為人打

官司,而且仍繼續發展他一生最重要的事業

──

與夫人鍾期榮教授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創立的

﹁香港樹仁大學﹂,並堅持以中國優良的文化傳統

精神,為社會培育優秀人才,這與新亞書院的創校

宗旨不謀而合。胡博士伉儷排除萬難,創立樹仁這

個驕人的成績,不僅是他倆引以為傲的事,也創造

了香港教育界的一個奇蹟。胡博士兢兢業業,永不

言退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仰,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胡博士伉儷一生充滿傳奇。一九四四年,胡博

士與夫人分別考獲中國外交官考試及司法官考試的

第一名,兩位狀元於翌年結婚,成為當時的佳話。

他倆相濡以沫,前年已度過六十周年的鑽婚紀念,

不啻是模範夫婦。婚後第一年,移居法國,胡博士

在法國巴黎大學進修,一九五三年獲博士學位,期

間,更前往英國考獲大律師資格。胡博士一九五五

年定居香港並執業律師,為香港早期十大律師之

一。胡博士迄今已處理四千宗民刑事案,其中不少

貧困者得到他的免費協助。

香港樹仁大學︵前身為樹仁學院︶於一九七一

年成立,當年香港只有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

不少成績優異學生,也不能繼續升學。胡博士伉儷

決心以他們在跑馬地的三層洋房作為校舍,成立樹

仁學院。在過去三十多年,樹仁一直堅持四年大學

教育,雖然政府曾於一九七八及一九八八年,建議

推行三年大學教育,但胡博士伉儷都一一拒絕,結

果樹仁得不到政府任何的資助。數十年以來,胡博

士伉儷省吃儉用,靠着大律師工作的收入,全部投

放樹仁學院,他們以堅毅不拔的精神,終於在香港

屹立不倒。一九七六年獲政府正式承認為大學或學

院資格;一九七八年,政府撥出一幅位於寶馬山道

靠近斜坡的地皮作為樹仁的永久校址。胡博士為了

樹仁的穩固根基,堅決在原建議興建數層高樓宇地

皮打下了百多樁柱,建成大樓,現在樹仁已建有三

棟大樓,所有設施都一應俱全。二○

六年十二月

十九日,香港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決定批准樹仁學院

正名為﹁香港樹仁大學﹂,成為香港首間私立大

學,我們除在此表達祝賀外,也謹向胡博士伉儷致

以最崇高的敬意。胡博士高瞻遠矚,樹仁堅持的四

年大學教育,最後也獲得政府認同,香港的大學制

度也將三改四。新亞學規第一條,求學與做人貴能

齊頭並進,胡博士敦仁博物,孜孜不倦的精神,是

大家求學與做人的典範。

各位同學今天在校園上分離,但在人生路上

仍需互相扶持,攜手並進,我盼望同學加入新亞校

友會,團結大家的力量。新亞書院在後年便踏入甲

子之年,畢業同學逾二萬,不少校友已成為社會領

袖、各行業的精英,校友會正好作為大家聯繫情誼

的一個平台,同時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學長們,也

樂於與年輕的校友分享經驗,是學弟妹們的明燈。

同時,我也希望同學通過校友會關注母校的發展,

為書院出謀獻策,幫助在學同學更好的學習。二○

九年六十大慶,書院將會舉辦多項慶祝活動,其

中包括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慶祝晚會,希望各

位校友屆時踴躍參加,也希望大家為慶祝活動提供

寶貴意見。

最後,我謹祝各位畢業同學鵬程萬里,前程錦

繡。

敦仁博物 

永不言退

院長

黃乃正

01-04.indd 7035 11/28/07 4:28:40 PM

Page 4: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7036)

胡博士、黃院長、各位校董、各位嘉賓、各位

家長、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是本屆新亞書院畢業生代表幹事會

主席陳國鑫。我真的很榮幸,能夠在這樣一個別具

意義的日子,代表本屆新亞書院的畢業生講幾句說

話。

屈指一算,我們離開校園已經大半年了。有些

同學開始工作,有些則繼續進修,相同的是,大家

都在適應着轉變,我們投身社會面對各方面的工作

壓力和困難。每天都是上班、下班、回家、洗澡、

睡覺,雖然有時工作太累了,睡覺後才洗澡,但生

活大致上都很公式化。如果偶爾可以與舊同學外出

談天及共膳,我會份外珍惜。大家談話的內容已經

不同了,離不開工作、壓力。從前在宿舍講﹁勁

驚﹂的鬼故,現在是講﹁勁升﹂的新股;從前只會

講院長教授的好話,現在是講老闆客人的壞話;從

前是問同學下課後去哪裏吃飯,現在是要問自己何

時可以吃飯。不知不覺間自己長大了,亦踏入人生

的新階段,相信大家都有同感吧?

走進社會後,在大學裏的很多很多難忘的事,

漸漸化成了腦海裏一段段零碎的片斷,這些片斷只

在我們的回憶裏。當我們已融入另一個陌生的環

境,努力開展我們的工作或學業,今天這個畢業禮

又使我們的好師長、好同學共聚一起,讓我們在一

張張熟悉的面孔當中,一起回味過去數年大學生涯

的點滴,感覺十分美妙。從前種種難以忘懷的歡

樂,現仍歷歷在目。從前大夥兒在房間玩樂談天,

直到天亮便一起去蒙民偉樓天台看日出;從前大家

在宿舍的茶水間﹁煮飯仔﹂,歡樂的氣氛相信比食

物的味道更令人回味;從前遇到球賽直播,男同學

就衝到電視房,為自己喜愛的球隊喝采,或者為自

己不喜歡的球隊喝倒采;有時候趕功課,或考試前

夕通宵溫習,能夠一班人到自修室互相聊天…

是,應該是互相砥礪,別有一番滋味哩!一切一切

片段已成歷史,如果再有機會重返校園,我一定會

更珍惜這些時光。面對現在繁忙的社會,更顯得新

亞校園的清幽與寧靜,我真的捨不得新亞書院的校

園生活。離去了,更顯得它的珍貴。

記得每逢學期完結前,大家都擔心自己的G

PA

會否過三。不錯,作為學生,學業成績固然重要,

但我自己的體驗是大學校園的空間實在很大,除了

書本上的知識外,還有很多別的東西可以學到呢!

大學是一個很自由的地方,透過上莊、搞活

動等,你可以學到很多書本上找不到的東西,你可

以學到團隊精神,學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學到做

事要有責任心,學到如何做人處世,最重要是學懂

承擔。就以我們畢業班代表幹事會﹁畢亦樂乎﹂為

例,我們籌備一連串的畢業活動,其實跟學業完全

無關,印象最深當然是惜別會雙週會,沒想過有這

麼大的迴響,得到多方面的讚賞,這次的成就、滿

足都是我人生難忘的回憶。這些都是因為我們對大

家有承擔,我們要學懂承擔,才會得到成就,有句

名言:﹁人的自由度越大,要承擔的責任自然越

大。﹂畢業後投入這個社會,工作上已不再像在學

時般單純,自由度比以往更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

想過自己有什麼承擔呢?

離開校園,開始自己的事業,在不同的機構

裏做不同的工作,滿足、沮喪、成功、挫折,都是

我們漫漫人生路上必經階段。要開創自己的事業,

必然會遇上各種困難。在大學三年裏我學到的是在

人生路上,做人做事,倘若遇有攔路石,都千萬不

要停步不前,反之自當要抱有﹁把石頭搬走﹂的態

度。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社會中能夠承擔的人。我

想,這就是我們校歌裏﹁艱苦我奮進﹂的精神吧!

最後,在此我真的要再一次多謝﹁畢亦樂乎﹂

十八位莊員,多謝各畢業生的支持,惜別會的片

段、︽報名太遲︾的歌詞,希望大家永遠記住。多

謝各位。

成長.承擔.成就

畢業生代表

陳國鑫

新亞書院校友會更改郵址暨會費優惠

新亞校友會為加快校友入會申請和處理郵遞信件,

由即日開始所有校友郵寄信件及入會登記(網上登記除

外), 均請寄往「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輔導

處」轉交新亞書院校友會。原有的校友會「郵政總局信箱

6895號」將於 2008 年 1 月 1 日停止租用。

再者,校友會為鼓勵更多校友入會而設有推廣優惠

期。凡 2005 至 2007 年畢業的校友,可免費加入校友會為

普通會員;只需繳付$100便可登記為永久會員。至於2004

年及以前畢業的校友,亦只需繳付半價$300成為永久會

員。推廣優惠期將於2008年3月31日終止,請從速登記。

- 4 -

01-04.indd 7036 11/28/07 4:28:41 PM

Page 5: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37)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學以致用

服務人群

與應屆畢業同學共勉

化學系林錫樂教授

志行千里者,不中道而輟足;

圖四海者,非懷細以害大。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新亞畢業同學共勉之

藝術系

二零零七年

終身學習,不

斷更新知識,

方可立於不敗之

地。

與畢業同學共勉

人類學系

呂烈丹教授

十一月二十日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黃耀

教授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

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

乃要求別人的益處。

與新亞畢業同學互勉

署理輔導長

陳新安教授

- 5 -

05-06.indd 7037 11/28/07 12:03:30 PM

Page 6: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7038)

“The most difficult phase of life

is not when no one understands you;

it is when you don’t understand

yourself.”

Professor Fred CheungDepartment of History

Dear Graduates,

Congratulations to all graduates.

We are proud to see your great

accomplishments. On behalf of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we wish

you all the best for your future.

Professor Hendrik TiebenNAC Coordinator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Dear Graduates,

Congratulations! We are very

proud and happy to see you arrive

at this special day. You have worked

hard to master the Japanese language

and to understand Japa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We hope that you will

continue to progress and learn. Best

wishes to you all.

Sincerely,

Lynne NakanoDepartment of Japanese Studies

"Congratulations to the class of

2007. Your hard work has blossomed.

Now reach for the stars!"

- Wangsheng Li on behalf of

Yale-China Association

On behalf of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I would like to congratulate

all New Asia graduates. This is an

exciting and important occasion for

all of you. Best wishes in your future

studies, career, and personal life.

Congratulations to all of you!

Professor Jane JacksonNAC co-ordinator

Department of English

- 6 -

05-06.indd 7038 11/28/07 12:03:30 PM

Page 7: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39)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為促進學術文化交流及推動歷史研究,

本院及崇基學院於本年創立﹁余英時先生歷史

講座﹂,而中大歷史系則為講座協辦單位。第

一屆講座邀得美國匹茲堡大學的許倬雲教授於

十一月二十三及二十六日蒞港主持兩個講座。

謹錄余英時教授之答謝致語及梁元生及黎明釗

兩教授介紹許教授之專文於後。

答謝致語 余英時

首先讓我對母校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和中

文大學歷史系表達我最深摯的感謝。﹁余英時

先生歷史講座﹂的設立是我平生所獲得的最高

和最大的榮譽。但是在感謝之後,我必須馬上

說出我的另一更深刻也更誠摯的感受,那便是

惶悚和慚愧。人貴有自知之明,以我在史學研

究上的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工作,我是絕對不配

領受這一榮譽的。最初黃院長乃正先生告訴我

關於設立講座的決議時,我的直接反應是:無

論如何也必須敬謝這一﹁受之有愧﹂的隆情高

誼。最後我為什麼又靦顏同意了講座的設立呢?

這是因為我終於認識到講座具有超越個人的深層意

義。

第一,今天是科技發展和人文研究之間失去

均衡的時代。這雖是一個普世的現象,但在中國卻

更為嚴重。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人文研究的傳統從

未中斷,最近哈佛大學第一位女校長就職演講,仍

強調科學和人文必須並重;東方的日本自明治維新

以來大致也還能在科技與人文之間維持著一定程度

的均勢。對照之下,中國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以

後,人文研究便受到戰亂的影響而開始衰落,以下

更是每下愈況,至今仍未恢復元氣。新亞、崇基和

中大歷史系,針對著中國的文化現狀,決定設立

﹁歷史講座﹂,其最主要的用意當然是為了推動人

文研究的再出發。這是一個既及時又重要的構想,

我自然願意樂觀其成。

第二,設立﹁歷史講座﹂的另一深層涵義是激

起青年學生對人文研究的興趣。主要出於對未來職

業的考慮,今天大學生選擇專科往往趨向理、工、

商、醫諸學院,人文學科則不免受到冷落。事實

上,人文領域更迫切需要一代又一代新人的不斷開

創。現在全世界的教育家都有一個共識,大學生無

論選擇什麼專業,都不能不同時發展相當高度的人

文修養。理由很簡單:人文修養是人文關懷的源頭

活水;我們不能想像一個現代的文明社會可以完全

沒有關於文化認同、人權、環保之類的人文關懷。

中國文明已延續了五千年,中國人也一向具有最深

厚的歷史意識,因此﹁歷史講座﹂的設立,對於新

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需求而言,應該說是非常適切

的。

前面已說過,從我個人的立場說,這個講座是

一種過情之譽,祗能看作是母校對於它的一個畢業

生的偏愛,我是萬萬不敢承當的。但是我不能否認

它確實具有超越個人的客觀意義─

鼓勵新一代的

中國青年去開闢人文研究的領域。讓我斷章取義,

引一個戰國時代的故事來表達我此時的感受。燕昭

王想招致賢士以振興燕國,當時有一位並不很傑出

的名士郭隗對他說:﹁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

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燕昭王為他特建學宮,以

示尊禮,結果是許多第一流的學人都跑到燕國來

了。我現在也可以說:母校為了鼓勵校友和同學開

拓人文研究的領域,竟將命名講座的殊榮首先頒給

像我這樣平凡的人,我可以很有信心地預言:未來

中大校友中必將出現許多﹁賢於隗者﹂的人文學

家。

我還清楚地記得,我是在一九五○

年的春天走

進桂林街新亞書院的大門的。在短短兩年半的時間

之內,當時的新亞精神塑造了我以後五十多年的學

術生命。新亞精神所標示的境界自然是可望而不可

即的,然而它實實在在地對我發生了導向的作用,

使我畢生能謹守著學術研究的崗位,不敢稍有歧

出。母校對於我有塑造的大恩,我永遠銘記在心。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兩位老朋友─

許倬雲

教授和金耀基教授。倬雲兄不辭勞苦,遠道前來擔

任第一次﹁歷史講座﹂,耀基兄不惜犧牲著述的時

間,出面主持這次講座,他們不但給予我極大的榮

耀,而且更使我深感友情的溫暖。

二○○

七年十月二十二日於普林斯頓

許倬雲教授蒞校任首屆「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講者

余英時教授

- 7 -

07-11-yuyingshih.indd 7039 11/28/07 4:32:20 PM

Page 8: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7040)

去年余英時教授榮獲美國國會圖書館頒授號稱

﹁諾貝爾人文獎﹂的﹁克盧格獎﹂(Jo

hn W

. Klu

ge

Prize)

,消息傳來,中外人文學者,拍手共慶,咸

稱實至名歸。蓋余英時教授為著名歷史學家,學問

淵博,著作等身,是當世華人學者之表表者。余教

授畢業於新亞書院,後負笈美國,一九六二年取得

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密歇根大學、哈佛

大學、耶魯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一九七三年至

七五年余教授回港期間,曾任新亞書院校長及中文

大學副校長之職。多年來一直擔任歷史系及中國文

化研究所顧問委員,和中文大學關係密切。現今余

教授是普林斯頓大學榮休教授。

新亞書院為表揚余英時校友的崇高成就,建議

聯同中文大學另一成員書院崇基學院一起成立﹁余

英時先生歷史講座﹂,

推動中外歷史文化,介紹

學術新知。每年由兩院合邀一位世界級著名歷史學

者來港,舉行至少兩場的公開講座。

第一屆﹁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的講者,是許

倬雲教授。許倬雲教授與余英時教授同齡,也同樣

是世界知名、著述豐富的歷史學者。兩人都是中央

研究院院士,在美國教學及研究多年,而治學又同

樣包容中西、兼治古今,識見宏大,洞察深邃、分

析細緻,為同行所欽佩。尤其是兩位學者除了有傑

出的學術成就,同樣對於民族文化、家國情懷,都

有莫大的深情和眷戀,處處流露在筆鋒之間。單從

︽風雨江山︾和︽萬古江河︾這兩部書的名字,便

足以窺見許教授對中國土地和歷史文化的用心。江

山風雨如晦,歷史長河奔流,余教授和許教授對學

問追求,竭而不息;對文化視野,開拓遠大;對民

族生命,關懷備至,長抱憂思。第一屆﹁余英時先

生歷史講座﹂能夠邀請到許倬雲教授蒞臨演講,真

是最為適合不過的了。

許倬雲教授,江蘇無錫人,一九三零年出生

於福建廈門鼓浪嶼。中學就讀於無錫輔仁中學,承

襲了江南無錫﹁讀書切實、做事認真﹂的學風傳

統,致力研讀同鄉前輩錢賓四先生的名著︽國史大

綱︾,私淑錢先生的學養方法,這對其日後的史學

根基與治學態度有很大的影響。一九五三年及五六

年,許教授先後畢業於台灣大學歷史系及歷史研究

所;隨即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擔任助理研

究員。在台大就學期間,許教授從學於李宗侗、李

濟之、董作賓、勞貞一、凌純聲、芮逸夫及沈剛伯

諸先生。在這些名師的教導下,尊定了深厚的治學

基礎。一九六二年他取得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

位,同年回台灣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

研究員︵一九六二至六七年︶、研究員︵一九六七

至七零年︶,並任台灣大學歷史系主任及研究所所

長︵一九六二至七零年︶及教授︵一九六五至七零

年︶。一九七零年應聘赴美任匹茲堡大學歷史系及

社會學系教授,一九八三年榮任該校校聘之講座教

授︵U

niversity Professor

︶;一九八零年獲選為中

央研究院院士,一九八六選為P

hil Beta K

appa

榮譽

會員。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五年,榮任香港中文大學

江山風雨晦,長河萬古流

梁元生

黎明釗

迎第一屆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講者許倬雲教授

- 8 -

07-11-yuyingshih.indd 7040 11/28/07 4:32:22 PM

Page 9: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41)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歷史系講座教授。其後又曾受聘為美國夏威夷大

學、杜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的講座教授。

許倬雲教授學問淵博,既博通中華五千年文

化,及專精周秦漢三代的歷史,同時又擅長應用社

會科學理論研究歷史。許教授的著作極為豐富,包

括英文專著三本,中文專書三十多部,中英文發表

的論文過百篇。在他的自選集中,︹註一︺

他說其著

作可分成三類:

一、是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

二、是考古學;

三、討論中國文化發展的文章。

他的三部專書:︽先秦社會史論︾︵A

ncien

t

Ch

ina in

Tra

nsitio

n

︶、︽漢代農業︾︵H

an

Agriculture

︶和︽西周史︾,可以代表他在研究西

周文明及秦漢政治、社會、經濟等的成果。探索中

華五千年文化的著作就更多,從︽中國古代文化的

特質︾到︽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到近年出版的

︽萬古江河︾,整個中國文化的開展與轉折都能夠

在他的著作中勾勒出來。許教授說:﹁歷史的演

變未必有任何天定的規律,卻仍有若干找尋的軌

跡。﹂︹註二︺

這幾部大作就是他追尋中國文化軌跡

重要成果。

周朝到兩漢是許教授歷史研究的核心。他

探討的課題環繞著政治結構、地方力量和農業經

濟。周是中國古典文明完成的時代,也是傳統兩

千年文化的基礎和泉源;漢是傳統政治制度與社

會結構形成的時期,二千年來政治社會的基本骨

架在乎其中。所以這兩個段落是了解中國歷史基

本性質最緊要的環節。許教授曾說,他的研究範

圍牽涉到三種時期,一是形成期︵fo

rmatio

n

︶,

一是定型期︵c

rysta

liza

tion

︶,一是轉變期

︵transformation

︶,前者見性格的發展方向,中者

是特殊個性的定型,後者則為過渡的過程。這三個

時期的研究,體現在許教授三種主要的專著中:

︽西周史︾主要探討以文化為概念之華夏民族的形

成期;︽先秦社會史論︾則討論古代世界過渡到

普世國家︵universal state︶和普世文化︵universal

culture

︶的過程;︽漢代農業︾更進一步分析維持

中國這個普世國家兩千餘年傳統社會的經濟基礎結

構。

許教授的歷史論著主要探討中國歷史上兩大

課題。一是中央政府與地方社力量的衝突和融合,

二是農業與商業,亦即城市與鄉村的互補與聯繫關

係。而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指出親緣團體、

精耕細作與文官制度為構成中國歷史發展的三原

色。關於第一原色,許教授認為中國異於兩河流域

的文明,他們以地緣結合人群,而周代則選擇以血

緣來結合人群,中國的政治團體、地方組織基本上

是以親緣的團體而擴展的。

精耕細作是中國社會的經濟基礎,它與市場經

濟如車之兩輪,相輔並行。許教授認為中國農村並

非遺世孤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而是坐落在更廣

大的市場網絡的小環節;透過網絡的接連,各環節

互通聲氣。小網絡結集於小鎮,大網絡則以城市為

綱。大小環節既有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疏通的網絡

自然就產生物品與人力的調節作用。因此,商業未

必不是壓迫農業的罪魁,城市也未必成其為剥削鄉

村的禍首。

許教授強調的另一個中國文化的基因特色是

文官制度︵bureaucracy

︶。中國的文官組織來源久

遠,完備而複雜的文官系統理論早在︽韓非子︾就

出現了。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文官制度是國家與

社會鬥爭中的制衡角色。中國的文官制不僅是工具

性的合理,而且有儒家意念摻和其中,這是韋伯在

討論西歐自十六世紀以來的文官制度中所缺少的一

環。儒家意念如果只當作意念系統,可能會成為教

條,任何東西若變成教條就會神秘化,走上信仰的

途徑,而不走理性辯論的途徑。儒家意念之作為目

的而論,也可以相當基督教意念,是一種信仰,但

儒家的意念卻不是天的神諭,而是經世的使命。

有人說成家的學者都不願把金針渡與人。探

析史料,是歷史學者基本的訓練。怎樣把紛雜的

- 9 -

崇基學院梁元生院長與本院黃乃正院長致送紀念品與許倬雲教授

07-11-yuyingshih.indd 7041 11/28/07 4:32:23 PM

Page 10: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7042)

四︺

許教授積極推動考古學界的中青學者探討人類

歷史的演化。由於五十年代以來中國考古學取得的

豐碩成果,超越研探古器物與古文字研究的範圍,

建立了整套的層位學、類型學的研究方法。考古

學家蘇秉琦提出文化區系類型的理論和觀念,進

一步突破研究個別文化遺址的樊籬。中國文化分

區的文化多元論,在中國廣為學界接納,許教授

更進一步探討區域文化之間的交流互動與分合。

中國古代文化整合的過程,由聚落擴及當地中心

︵local center

︶,進而邁向地區的中心︵regional

center

︶,三者互相依存的層級關係,演化為複雜

的政治體系。許教授在他的︿另類考古學﹀一文中

總結以空間為主題的地區研究說:

︵evo

lutio

nary

︶,也可以是傳播的理論。其實,

多線平行的演化論,即已容納了傳播的擴散效應,

及相應而起的躍進效應。一個資源領域與另一資源

領域相接觸,經過交流而致融合,其間互相的影

響,會改變演化階級的發展的速度,及發展的方

向。在一個領域的文化,與另一領域的文化相融合

時,新的文化綜合體,已不是原來任何一方的生活

方式,而是另一生活方式。其中有若干領域的文

化,會急劇轉變,經由涵化程序,轉變了發展方

向。這一發展過程的複雜程度,與其當時情況的組

織複雜性也有互應作用:越是複雜的系統,其系統

平行的發展方式,也越有多樣的可能,經歷的過

程,也有越多的曲折。在人類歷史之演化的程序,

其實從未是直線的進行過程。人類的群體,不斷在

組成、接觸、重組,於是社群與社區,都不過是長

程演變中的一個階級。地區性的考察,只是對於這

些暫時出現的階段,從空間與生態兩方面,尋求其

當時當地的情況而已。﹂

他的研究並非止於區域,而是推及全球文化

圈之間的交往,人類文化透過他曾說過的﹁接觸→

衝突→交流→適應→整合﹂五個延續階段而不斷演

進。許教授是一位醉心研究中國文化的學者,從他

著作目錄中,以文化為題的書名就有︽中國文化的

發展過程︾、︽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等等。即使

不以文化為題,我們以他的﹁歷史分光鏡﹂來解

構,其實也是隱藏着以文化為研究核心的。

許教授在臨界退休之年,曾經說過他有一個

計劃,就是要寫一本中國文化史的大著。當時我們

期待一個以歷史學為本位,旁及社會學、政治學、

考古學、人類學及生態學等輔助學科的學者,以宏

觀、廣博的精神,通古今之變的視野,勾勒中國文

化的開拓與轉折。二零零五年,他的︽萬古江河:

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終於面世,這部書上

通中國文化的黎明時期,下及亞洲多元體系的中

國,以至在世界體系的中國都涵蓋貫通,最後一章

中國的﹁百年蹣跚﹂尤感欷歔。讀其書想見其人,

史料爬疏,勾勒架構,條理不紊地舖排出來卻最

容易難倒莘莘學子。許教授擅長運用西方社會學

方法研究中國歷史問題,他的成名作 A

ncient China

in Transition

就是應用社會流動的概念來辨析春秋

戰國的變革。他指點學子注重與檢討 Max W

eber

S.N. E

isenstadt

、William

Skinner

、Charles T

illy

Imm

anual Wallerstein

等人的理論,這正是﹁金針渡

人﹂之舉,而他本人的研究成果又不是生硬地用理

論來演繹,而是以豐富史料為基礎,嚴密的論證來

分析問題,方法既一目了然,又融會理論,貫通百

家,不著痕跡。

許教授積極推動應用不同科際的方法來研究

人類文化的發展,考古學就是他學問的核心之一。

他曾多次說古代史研究與考古學密不可分。在他和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前院長張忠培教授的大力推動之

下,一九九七年、一九九九年和二零零三年,他們

聯袂主持了三次的考古學會議。︹註三︺

前後與會的

中青學者逾百人,會議後還結集了三本論集。︹註

- 10 -

許倬雲教授

金耀基教授任第一講主持

︵轉下頁︶

07-11-yuyingshih.indd 7042 11/28/07 4:32:25 PM

Page 11: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4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精湛的見識,豪邁的筆觸,處處流露深厚的感情,

許教授是位真正對中國歷史文化有溫情和敬意的學

者。

︵本文主要參考自林聰標;劉石吉執筆:︿迎

許倬雲教授到新亞書院講學﹀,收入許倬雲:︽中

國文化的發展過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92

,頁7-18

。︶

註釋:一

、許倬雲:︽許倬雲自選集.自序︾︵上

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2

年︶,頁1

二、︿序:中國史與世界史的若干省思﹀,見

許倬雲:︽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香港:中文大

學出版社,1992

年︶,頁27

三、許倬雲:︽許倬雲自選集.自序︾︵上

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2

年︶,頁1

四、第一次是1997

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舉辦了﹁中國考古學研討會─

跨世紀的回顧與前

瞻﹂。第二次是 1999

年,許教授促成了中文大學

歷史系與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考古學會一起

在北京西陵舉辦第二次的考古學研討會。第三次是

2003

年,繼前兩次會議,許教授又促成臺灣中央

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舉辦﹁新世紀的考古學─

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討論會。

五、許倬雲、張忠培主編:︽中國考古學的跨

世紀反思︾(

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

;張忠培、

許倬雲主編;楊晶、黎明釗助理主編:︽中國考古

學跨世紀的回顧與前瞻:1999

年西陵國際學學研討

會文集︾(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許倬雲、張

忠培主編;楊晶助理主編:︽新世紀的考古學:文

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

北京:紫京城出版

社,2006)

第一講大綱

古代中國文化核心地區的形成

一、仰韶文化的發展:半坡與廟底溝

二、東北的紅山

三、山東的大汶口

四、東南的良渚

五、江漢的石家河

六、河南的二里頭

七、山西的陶寺

八、五帝傳說

九、結論

第二講大綱

中國皇朝的性質 —

從中外關係的角度討論

一、西周 —

華夏文化的擴散

二、東周 —

南北文化的磨合

三、秦代 —

中國體制的形成

四、漢代 —

中國文化的擴大

五、魏晉南北朝 —

吸納新文化成分

六、唐代 —

東亞的天下帝國

七、五代與宋代 —

東亞的列國體制

八、蒙元 —

東亞與中亞文化的碰撞

九、明代 —

中國的內縮

十、清代 —

中國文化的僵化

- 11 -

劉遵義校長與許倬雲教授

許倬雲教授與第二講主持科大衛教授

︵接上頁︶

07-11-yuyingshih.indd 7043 11/28/07 4:32:27 PM

Page 12: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7044)

公元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天朗

氣清,金風送爽。新亞書院一九六七年畢業的

同學,正選擇這一天,作為畢業四十年後,重

聚的好日子。這一天午後,同學們都陸續返回

農圃道母校︵即今之新亞中學︶,以作懷舊之

行。這一年的畢業生合共一百六十七人,這一

天下午返抵母校的同學已有百餘人。出席率之

高,使得這四十年後之母校重逢,成了一個

﹁創舉﹂。

想來六七年的這一屆,也有許多特別的地

方。

︵一︶畢業的這一年,正逢國內﹁史無前

例﹂的巨變,香港不免亦受牽連,記得考畢業

試的時候,是遍地的﹁菠蘿﹂,一不小心,連

性命也送掉,大家焉能不印象深刻?

︵二︶中文大學於一九六三年十月中旬

成立,這一屆同學的大學生活卻始於一九六三

年九月上旬。所以入學的時候,母校尚屬書院

時代。這一屆的同學,享有的大學生活,仍不

失書院時代的温馨。新亞創校時之早期老師仍

在,今日思之,誠有古道照顏色之感。至於收

生方面,其時香港的中文中學甚受重視,書院

通過大學入學試尚可收取本港著名的中文中學

的學生,使中文大學與中文中學,在精神上、

文化上較易接軌;而且新亞依其傳统,甚至可

收取南洋方面的同學,大學成立以後,又隨著

社會風氣之變化,收生已無此﹁盛況﹂了。此

又變成如今四十年後重逢話當年的一大特色。

︵三︶中文大學成立後,准許書院舊生重讀一

年或兩年,讓他參加學位考試,好給他頒授學位,

而六七年,就是最後一年重讀的畢業期限,所以

這一屆,應是最多的重讀同學的。我就是六三年畢

業,六六年重讀,六七年畢業的重讀生。憑著這個

因緣,使我結識了六七年應屆的同學,而且有些還

深交得很。說起來也奇怪,六七年的這一班同學,

跟上三屆,下三屆,都很稔熟。致使今天參與重聚

的同學,竟有六四、六五、六六或六八、六九、七

的同學在場,這又是一個特色。

再說這一天,我們在母校重聚,大家都已是

六十過外了,而且都退了休。開首的一句,大多是

﹁好耐冇見!﹂然後就是﹁哈!哈!哈!﹂回首

四十年真不是一個簡單的歲月。母校的圖書館和圓

亭,是我們最難忘的地方。我們都先在圖書館裡團

聚。這是往日我們最常到的地方,記得原先只有農

圃道一段,後來又加建天光道一段。在這裡念書的

時候,已覺得這裡很有氣派。今日重臨,這種感

覺依然存在,真為新亞中學的同學慶幸。一所中

學,而有此壯觀的圖書館,真是難得。圖書館裡,

正有錢穆校長的半身銅像擺放著。這竟成了我們最

堪致敬之處;於是都紛紛在像前拍照留念。此外,

圓亭就是我們最懷念的地方了。我們在校舍走了一

匝,大家不免都在圓亭上下徘徊一陣子。大家都記

起這裡的午間音樂會。還有錢老師的課,因為修讀

和慕名而來的人很多,所以都安排在這裡上課,這

真是一個集體回憶。大家又特地走到農圃道校舍的

頂樓,那兒是舊日的男生宿舍,而天光道校舍的頂

樓,就是女生宿舍,男、女生宿舍像牽牛、織女的

隔著銀河相望,如今兩面都成了中學的課室,撫今

追昔,也真是有趣。又有說這是飯堂,但農圃道那

一邊的飯堂,如今已變了雜物室,而天光道這一邊

晴朗的一天

梁巨鴻

- 12 -

12-13-40 alumni.indd 7044 11/28/07 12:44:38 PM

Page 13: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45)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的飯堂,如今已變了學生的活動中心。啊!這是醫

療室,我們還記得這裡有位陳姑娘,我們都喜歡來

這裡﹁偷閒﹂,陳姑娘供給我們牛奶和餅乾。不

過,在眾多的憶念當中,使人最感慨的,要算校園

裡的一株影樹了。我們在新亞唸書時,只是一棵小

小的樹苗,如今已成大樹,不但蔭蓋了整個校園,

而且勢要延展到籃球場那邊去了。這真使人起了

﹁樹猶如此﹂的感慨。不過今天是歡快的日子,下

一句就不提也罷。

傍晚時分,我們乘旅遊車直達中文大學的新亞

書院。晚飯前有唱校歌、校友會主席致辭和校況介

紹等節目。每人獲得一張錢校長親筆書寫校歌手稿

的複印本,很有紀念價值。晚飯時加插了訴說昔日

趣聞的節目。張洪年同學提到,六七年的中文系,

動員全班去拜訪老師,吃飯時候賴著不走,硬要老

師請吃飯而後已,而且自稱這就叫﹁蝗蟲行動﹂。

想起來我也是﹁蝗蟲﹂的一分子,昔日的孟浪,如

今卻回味無窮了。又有同學回憶,校門當在深夜

十二時關上,但夜歸的寄宿同學,都慣於攀爬圍牆

而進入校園的了。又男宿舍的男生,見有女生攀爬

而入,竟扮起狗吠來,驚嚇正在驚惶失措的女同

學,這倒也是一趣。盧瑋鑾同學憶念昔日老師帶有

濃重鄉音的﹁普通話﹂。她說有同學問她為什麼崇

尚儒家的唐君毅老師總是基督前基督後的,滿口的

基督,他是否是個基督徒。原來唐老師說的是﹁制

度﹂,不是﹁基督﹂。她的憶念,得了全場冠軍。

不過,盧同學補充說,聽慣了不同地方的﹁普通

話﹂,不是壞事,因為它引領我們日後接收了全國

各地多姿多釆的文化。

這樣難得的聚會,一定會使我們永久憶念的。

我真要感謝發起這次聚會的同學、費心盡力的籌委

四十年重逢

辛翠時

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三十周年晚宴上,最後

一個節目是大抽獎,獲得頭獎(

國泰航空之香港

往來亞洲任何一個城市的經濟客位機票兩張)

是一九六七年新亞會財系校友鄺新梅。據新亞大

師兄李金鐘說,鄺新梅移民加拿大已久,今特別

回港參加﹁新亞一九六七年畢業生的四十年重逢

會﹂,順便參加中大校友會聯會的晚宴,料不到

竟然獲得頭獎,可說幸運之至;得機票後還須仔

細安排她的旅程,傷腦筋在所難免。

十一月十一日當晚,一百零八名﹁好漢﹂,

包括一九六七年畢業的、之前之後畢業的新亞校

友回到沙田新亞書院聚會,他們因日間在農圃道

新亞中學校舍︵前新亞院址︶懷舊一番,到沙

田校園時,天色已昏暗,不能充分欣賞合一亭的

﹁天人合一﹂美景,可惜也。新亞院務主任文直

良博士權充導遊,帶領各師兄師姐參觀新亞。於

錢穆圖書館內,看到閱讀室內的L

CD

電腦顯示

屏,大家都感歎,今天的大學生讀書環境,比以

前進步得多了。

其後各人雲集於雲起軒,聽文直良博士的

﹁今日新亞簡報﹂與新亞校董會副主席/新亞校

友會主席梁英偉校友的致詞。梁校友略云今天的

新亞雖然再不是手空空、無一物,但在原來的三

所中大成員學院中,仍是相對地最﹁貧窮﹂的,

獎助學金和資助學生活動的經費均不如崇基、聯

合,籲請歷屆校友不吝捐助母校,少少無拘。他

又比較詳細介紹了校友會來年的活動事宜和拓展

校友聯絡網的計畫,邀請老校友積極參與。

簡單致詞後,眾校友於雲起軒教職員餐廳吃

簡單晚飯,各校友即席講述當年讀書時的趣事,

小思(

盧瑋鑾)

、饒美蛟、張洪年等等演述精采,眾

人盡皆捧腹。

︵本文轉載自2007-11-17

︽星期日報︾

會同寅,尤其值得誌念的,是新亞中學屈啓秋校長

和母校院務主任文直良博士的熱情款待,領遊校

園。正是如此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才有這麼

暢快的一天。

- 13 -

四十周年重聚籌委︵由左至右︶:袁慧

珠校友、饒美蛟校友、倫紹銘校友、李潔蘭校

友、梁英偉會長、文直良院務主任、楊鍾基校

友及高美慶校友。

12-13-40 alumni.indd 7045 11/28/07 12:44:40 PM

Page 14: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7046)

︵編者按:由香樹輝校友主持每

單月第一個星期三在金鐘名都酒樓舉

行的午餐例會,十一月七日邀得聯合

書院校友、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

系主任張贊賢教授主講。︶

今天有幸可以同在座的各位新亞

校友探討﹁中共十七大與香港﹂這個

話題。其實我個人的研究興趣本身不

是高層政治,而是粵港合作,中,英

同香港的關係,都有涉及香港的重大

事件以及過去十年裏香港政策的重大

變革,所以我只能盡力而為。

我想談談十七大的幾個特點和

我個人的體會。首先,我想引用一位

以研究中國政治出名的已故的美國政

治家 M

ichael Dutton

的有關分析。他

說,黨代會的地位歷來十分重要,往

往關乎重要的人事調動和政策變革。

但是如果回顧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會

發現,並不是每次黨代會後都有重大

的事情發生。所以在未來的五年裏的

情況就未必和我們在開幕時所見到的

情況一樣。以上一屆黨代會為例,自

二〇〇三年起中國政治逐步透明化是

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說,雖然十七

大是中國民主進程的重要一步,但並

不代表將來沒有變數,很多事情可能

不到最後一刻就無法見分曉。

第二點也是我個人覺得最重要

的一點就是要從總體上理解政治決策

體制的變革。我們參照過往幾屆黨代

會就會發現中國共產黨正在不斷改進

決策和議政體制,所以提出了﹁科學

發展觀﹂、﹁和諧社會﹂、﹁三個代

表﹂等口號。我們可以見到一個明顯

的趨勢—

共產黨面對新的社會變化

不斷修正有關政策,不斷改進政體,

有人甚至將此分析為﹁明確的修正主

義﹂。私有財產所有者,或者說所謂

的﹁資本家﹂可以入黨這一最新的變

化正是這種先進性的體現。這一條款

一經推出便立刻引起了左派極大的反

響,強烈的批評並要求立即廢止這一

政策放寬。從這裡就政治形態原則性

的改變初見端倪。本次會議中強調的

﹁和諧社會﹂以及之前的﹁三個代

表﹂等說法並不是很高深、抽象的理

論,或者價值觀的改變,而恰恰是對

於中國社會巨大政治、經濟變動所做

出的現實反應,是一種中和。

第三,除了放鬆意識形態外,

本次黨代會最引人注意的可能是領導

班子的變動。首先我想提出傳媒過分

著重新晉人士有關資料的報導,提出

﹁下一代﹂領導班子的概念而忽略了

一個重要事實—

胡溫的地位沒有改

變。所以我相信未來五年裏,總體的

政治形勢和主要的政策都會和今天一

樣,是比較穩固的;行政風格等都

不會有太大變化,希望大家不會被傳

媒對新人鋪天蓋地的報道誤導。事實

上新晉人士剛剛在行政架構或其他行

政機關走馬上任,短期內並不會對整

個政治形勢造成太大的波動。從另一

個角度分析,新人在行政架構任職可

能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強人政治的局

面,江澤民在重要關頭退休便是明

證。也就是說,即使是第一領導人也

難以時時主導整個局面。

當然幫派的勢力消長也可見一

斑。﹁廣州幫﹂實力的崛起和以曾慶

紅的退休標誌著﹁上海幫﹂勢力的削

減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就此想提出一

張贊賢談中共十七大與香港

黃薇

個問題—

這是否意味著黨政權力的

新一輪大轉移?長遠來講胡溫統治的

基礎會不會受影響?我本人不是內部

的人士,而目前沒有人可以拿到確實

的資料,所以答案仍是未知數。但我

相信再過一兩年,局勢會漸漸明朗。

有一點希望大家留意,就目前的會

議進程及結果來看,我認為未來的五

年裏宏觀的政策路線不會有巨大的變

化。典型的例子如對台政策,基本上

是個集體領導模式下的結果。

人事安排上,有幾點要留意。

首先是很多團體的參加。其中有很多

團體的幹部希望可以接班,但是未必

人人都可以如願因為中央的空缺畢竟

有限,而在地方上的政績如何就成為

了決定性的因素。眾所周知地方統治

的幫派性很強,所以成功升遷者多數

都有地方任官的經驗,他們或者是來

自人數衆多的省分,或者是經濟較發

達的沿海省分。我做過粗略的統計,

此次重要的位置都是由前沿海省分

的官員擔任的,無論是福建、浙江還

是廣東、山東,就算有少數前中部省

分的官員,也都是經濟發達地區。特

別的是,這次是有史以來有最多曾在

廣東任職的官員升遷。大家耳熟能詳

的四位官員都曾在廣東長期任職,所

以對廣東和香港都有深入的、透徹的

瞭解。其中更是有一位與香港有過正

面﹁交手﹂。大家對於一九八九年他

和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粵港第二

- 14 -

14-15-lunchtalk.indd 7046 11/28/07 12:49:20 PM

Page 15: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47)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次會議中的短兵相接可能還有印象。

雖然我們無從得知他們交談的確切內

容,但是內容是關於粵港的發展與競

爭、合作關係,由此就可以看出廣東

省對於經濟發展的自我定位和要求。

那麽這樣的人事變動對香港未來

的發展有什麽影響呢?有他們參加制

定的決策對香港是福是禍呢?這個沒

有人可以下定論。但是有一點可以肯

定,那就是他們有豐富的發展經濟的

經驗。從這個角度講新屆領導班子是

強有力的。另外,對台政策也吸引大

家的注意。延續了十幾年的政策是否

會繼續?隨著越來越多的臺商在中國

做生意,中台關係的風吹草動必定有

巨大影響。

第四是有關總書記的任職期限

問題。本屆會議胡錦濤不出大家意料

的得以續任。如果上次人們的反應還

是很意外的話,這次已經是意料之中

了。其實繼江澤民成功連任之後,這

一做法已經總體上趨向制度化。試想

江澤民打破慣例前,誰可以預料到今

天的局面呢?這就很好的說明。政治

風雲的變幻是世人難以預料的,不能

孤立的考慮一兩次的人事安排所帶來

的影響。但是其中仍然有一定的規律

可循,即中共的權力掌控權和有關人

士在黨內的影響力密切相關。總書記

的接班人選一定要掌控政治經濟要害

部門,並且有堅實的人際基礎,雖然

如今社會越來越多元化,我個人認為

旅美梁榮光校友熱心支持母校李

東強

梁榮光校友三代世居美國,生活在美國西岸砵蘭市,祖父就在那邊開

設餐館,已是唐人街的知名人物了。榮光少年在臺山中學念書,大專的修

讀則在香港新亞書院藝術系,隨師陳士文、丁衍鏞、顧青瑤等。榮光喜好

畫竹,倒有一手。六二年香港其中一個移民潮,梁榮光就返回美國去了。

除了幫助家族生意外,自己也開設畫廊,兼售古董,教習國畫、書法印章

等。更難得是在該市藝術學院進修,畢業後,在藝術館工作坊教畫,人稱

教授。瞬眼間又屆

退休之年,對香港

新亞書院的學習生

活,懷念不已,曾

數次回港,最近分

別捐献新亞書院及

中文大學藝術系獎

學金兩萬美元,還

有繼續捐贈之意。

本年暑期,本校教

師李東強校友,也

是他的同年同學,

趁旅遊之便,到砵

蘭市探望他,在他

華麗的住宅作客,

攝下圖片以作紀

念。他的太太是本

校經濟系雷日嬋校

友,台山和香港望

族。有同學這樣稱

呼他們的。

這個政治體制的核心是不會輕易改變

的。

第五,政治體制改革。很多人對

於胡錦濤上臺都抱有很大的希望,因

為在他的領導下政治有望更加開明。

但是結果正好相反,這使得很多民主

黨派人士願望落空。我想其中有多種

原因。除了出生、教育背景和之前的

黨務經驗之外,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

是他們擁有的關於中國社會問題,如

罷工、工業意外、貪污犯罪等確實資

料的掌握,遠超過外界的估計。所以

出於對社會安定的考慮,他們對於任

何的政治經濟改革都格外小心,對

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更是十分重視。

譬如我們已經知道的廣東省的示威罷

工事件,我相信中央高層掌握很多資

料,解決對策上對於社會形勢的影響

會有特別的考慮。

當然在胡錦濤報告的最後,他提

到了政治的民主化進程。其實大家有

目共睹,從二〇〇〇年開始他已經在

這個議題上逐步做出小量的改善。雖

然從西方的政治自由標準來看,這些

舉措廣度和深度上都是遠遠不夠的。

但是,我本人認為這些是有益的嘗

試。因為沒有這些微小的開始,政治

民主化、開放化,黨內管理體制的進

步都無從談起。難以想像如果不從黨

內開放化入手,中國如何可以從﹁文

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挫敗中吸取經

驗教訓呢?

- 15 -

14-15-lunchtalk.indd 7047 11/28/07 12:49:23 PM

Page 16: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47)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次會議中的短兵相接可能還有印象。

雖然我們無從得知他們交談的確切內

容,但是內容是關於粵港的發展與競

爭、合作關係,由此就可以看出廣東

省對於經濟發展的自我定位和要求。

那麽這樣的人事變動對香港未來

的發展有什麽影響呢?有他們參加制

定的決策對香港是福是禍呢?這個沒

有人可以下定論。但是有一點可以肯

定,那就是他們有豐富的發展經濟的

經驗。從這個角度講新屆領導班子是

強有力的。另外,對台政策也吸引大

家的注意。延續了十幾年的政策是否

會繼續?隨著越來越多的臺商在中國

做生意,中台關係的風吹草動必定有

巨大影響。

第四是有關總書記的任職期限

問題。本屆會議胡錦濤不出大家意料

的得以續任。如果上次人們的反應還

是很意外的話,這次已經是意料之中

了。其實繼江澤民成功連任之後,這

一做法已經總體上趨向制度化。試想

江澤民打破慣例前,誰可以預料到今

天的局面呢?這就很好的說明。政治

風雲的變幻是世人難以預料的,不能

孤立的考慮一兩次的人事安排所帶來

的影響。但是其中仍然有一定的規律

可循,即中共的權力掌控權和有關人

士在黨內的影響力密切相關。總書記

的接班人選一定要掌控政治經濟要害

部門,並且有堅實的人際基礎,雖然

如今社會越來越多元化,我個人認為

旅美梁榮光校友熱心支持母校李

東強

梁榮光校友三代世居美國,生活在美國西岸砵蘭市,祖父就在那邊開

設餐館,已是唐人街的知名人物了。榮光少年在臺山中學念書,大專的修

讀則在香港新亞書院藝術系,隨師陳士文、丁衍鏞、顧青瑤等。榮光喜好

畫竹,倒有一手。六二年香港其中一個移民潮,梁榮光就返回美國去了。

除了幫助家族生意外,自己也開設畫廊,兼售古董,教習國畫、書法印章

等。更難得是在該市藝術學院進修,畢業後,在藝術館工作坊教畫,人稱

教授。瞬眼間又屆

退休之年,對香港

新亞書院的學習生

活,懷念不已,曾

數次回港,最近分

別捐献新亞書院及

中文大學藝術系獎

學金兩萬美元,還

有繼續捐贈之意。

本年暑期,本校教

師李東強校友,也

是他的同年同學,

趁旅遊之便,到砵

蘭市探望他,在他

華麗的住宅作客,

攝下圖片以作紀

念。他的太太是本

校經濟系雷日嬋校

友,台山和香港望

族。有同學這樣稱

呼他們的。

這個政治體制的核心是不會輕易改變

的。

第五,政治體制改革。很多人對

於胡錦濤上臺都抱有很大的希望,因

為在他的領導下政治有望更加開明。

但是結果正好相反,這使得很多民主

黨派人士願望落空。我想其中有多種

原因。除了出生、教育背景和之前的

黨務經驗之外,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

是他們擁有的關於中國社會問題,如

罷工、工業意外、貪污犯罪等確實資

料的掌握,遠超過外界的估計。所以

出於對社會安定的考慮,他們對於任

何的政治經濟改革都格外小心,對

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更是十分重視。

譬如我們已經知道的廣東省的示威罷

工事件,我相信中央高層掌握很多資

料,解決對策上對於社會形勢的影響

會有特別的考慮。

當然在胡錦濤報告的最後,他提

到了政治的民主化進程。其實大家有

目共睹,從二〇〇〇年開始他已經在

這個議題上逐步做出小量的改善。雖

然從西方的政治自由標準來看,這些

舉措廣度和深度上都是遠遠不夠的。

但是,我本人認為這些是有益的嘗

試。因為沒有這些微小的開始,政治

民主化、開放化,黨內管理體制的進

步都無從談起。難以想像如果不從黨

內開放化入手,中國如何可以從﹁文

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挫敗中吸取經

驗教訓呢?

- 15 -

14-15-lunchtalk.indd 7047 11/28/07 12:49:23 PM

Page 17: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7048)

紫霞樓高桌晚宴自二零零四年第

一次舉辦,到今年已經是第四

個年頭了。由於以往幾次高桌晚宴同

學反應都非常熱烈,這一年的﹁把高

桌晚宴辦好﹂的壓力似乎又重了。幸

好,我們宿生會邀得一位﹁高人﹂出

任本年嘉賓,所有的門票於短短一星

期內售罄。作為這個百人盛會的統籌

和大會司儀,筆者實在感受甚深。

筆者所說的﹁高人﹂,其實是

一九七二年畢業於新亞書院歷史學系

的前警務處處長李明逵學長。身高六

呎三吋的他無論在高度上、身分上都

予人﹁高不可攀﹂的感覺,但在這次

高桌晚宴與李學長接觸以後,筆者相

信所有的來賓都會認同,李學長並不

是想像中的﹁高不可攀﹂,相反他是

那麼的平易近人。

還記得十一月十四日的中午︵即

紫霞樓高桌晚宴2007

的前一天︶,為

了對這位嘉賓有初步的認識,我們冒

昧地要求李學長與筆者和另一位司儀

共進午餐。第一次見面,我對他的第

一印象是他很高和說話很直接;但更

重要的印象是我知道我們宿生會找對

了人─

他是一個願意和後輩分享其

人生起跌的人,他是一個會把當晚現

場氣氛弄得熱熱鬧鬧的人,他是一個

想和學生拉近距離的人。

到了十一月十五日紫霞樓高桌晚

宴2007

這個大日子,我們終於把這位

﹁高人﹂帶到大學賓館,而這位﹁高

人﹂則把他的警察故事用風趣的手法

呈現在大家面前。是次活動在七時正

開始,而李學長在六時半已蒞臨,與

到場嘉賓又是握手,又是拍照,又是

閒談,更在用餐時走到場內的每一枱

接觸同學,現場氣氛逐漸升溫,大家

之間的距離開始拉近。

自助餐後,活動的重頭戲與嘉

賓對談開始,李學長先為我們解構

二〇〇五年世貿時警方是如何吸收其

他國家的經驗,作好與韓農鬥智鬥力

的準備,如何﹁安民心、定軍心、震

懾敵心﹂,宛如行軍打仗,教導同學

事先計劃和做好準備的重要性。問答

環節部分更是精彩,同學踴躍發問,

李學長的回答時而發人深省、時而妙

趣橫生。例如被問到應如何面對下屬

的奉承,他說自己會當面表示不滿,

道出其不是,幾次下來,就沒有人再

敢在他面前造次,他認為身在高位者

若不能直接而明確地表明態度,就難

以遏止奉承的歪風。

又有同學問到李學長在面對韓農

時用了引君入甕的﹁布袋口﹂戰術,

又曾揚言不介意﹁訴諸武力﹂,在家

中對待妻子兒子會不會依樣畫葫蘆。

他笑說自己才是掉進布袋口的那人,

而對兒子他採用的是震懾敵心的方

法。從他的分享可以看得出李學長為

人風趣幽默,同時又非常重視家庭。

最後,李學長分享了一些宿舍入

廚心得,更應舍監林漢明教授的提問

介紹了一個防止宿生亂取他人食物的

好方法。總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只要同學有問,李學長都樂於回答,

只是受時間所限,許多同學舉了手想

發問卻苦無機會提問。令人喜出望外

的是李學長居然同意與同學們一起回

到紫霞樓,在周君廉堂留到午夜十二

點,與宿生繼續未了的對談,又進一

步拉近了和紫霞宿生的距離。

總的來說,這次高桌晚宴成功

地為我們的同學提供了一個思考人生

的好機會。在李學長身上,我們看了

的不止是一個警察,更是一個人的整

體,包括他的經歷、人生觀、價值

觀,他帶給我們的是人生的見證,也

許我們不會走上李學長的警察之路,

但筆者相信每個當晚出席活動的人都

會從李學長的人生、李學長的為人、

李學長的說話中得到一些啓發,這不

正正和舉辦高桌晚宴的目的─

﹁啟

廸思考﹂─

不謀而合嗎?

紫霞樓高桌晚宴得以順利完成

其實有賴多方面的支持,筆者謹代表

﹁紫天朝﹂全體成員多謝李明逵學

長、書院眾師長及每位來賓,特別是

抽空回來支持紫霞樓活動的舊生。這

次高桌晚宴除了給了到場同學一頓充

實身、心的盛筵,亦給籌委們個學習

組織活動的珍貴機會。最後,願來年

宿生會可以把2008

年的高桌晚宴辦得

更出色,令紫霞晚宴﹁啟廸思考﹂的

傳統得所傳承。

拉近距離─高度上的距離、身分上的距離紫霞樓高桌晚宴 2007 後記

梁立雪

- 16 -

16-17-high-table.indd 7048 11/28/07 12:49:55 PM

Page 18: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49)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身穿黑色套裝的立法會主席,范

徐麗泰女士滿懷自信,與中大

學生分享她做人處事的態度。她告訴

學生,建立自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當中面對很多挑戰,但只要不放棄,

主動爭取挑戰自我的機會,大家都可

以成為有自信、有魅力的人。

二零零七年度學思高桌晚宴於

十一月十二日晚上六時十五分假新亞

書院雲起軒舉行,出席者除了六十五

位中大學生及學思樓舍監楊秀珠女士

外,還邀得新亞書院院務主任文直良

博士,署理輔導長陳新安教授及職員

何陳綺蓮女士作嘉賓。高桌晚宴的主

題為﹁O

pen your mind

﹂,希望藉演

講嘉賓的分享,台下觀眾大開心門,

與演講者互相交流,從中有所得着。

晚宴有幸邀來立法會主席范徐

麗泰女士擔任演講嘉賓,與大家分享

﹁自信﹂。范太表示起初在人前演講

時,會準備一大篇講稿,跟着稿來

讀,但講多幾次後,發覺用列點方式

寫講稿,記下演講內容,演講起來發

揮得更好。再經過多次練習,現在的

她在沒有講稿之下也能滔滔不絕,揮

灑自如,﹁演講內容已深深刻在腦海

中,何須講稿?﹂她說她有今天的自

信,全因為不斷作出嘗試,永不放

棄,爭取練習機會。她相信每個人都

可以是充滿自信心地在眾人前表達自

己。她亦提到,當面對挑戰時,往往

Open your Mind學思樓高桌晚宴 2007 後記

陳詩敏

令自己放棄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所以我們應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

是有能力應付,不要輕言失敗。

范太演講完畢,同學踴躍發問,

當中圍繞着立法會、青年人看政治及

香港社會等問題,范太分享自身的經

驗,解答學生的疑問。范太在觀眾的

熱烈掌聲下離開會場,同學在是次分

享中獲益良多。

演講完畢,學思宿生會為出席者

準備了自助晚餐,同學乘晚膳時刻,

亦在會場內拍照留念。學思宿生會同

時也為出席者拍攝寶麗萊相片作紀

念,同學都十分興奮雀躍。

晚膳後,新亞國樂會的張亞里

同學為大家表演中阮,分別演奏了兩

首樂曲─

︽彩雲追月︾及︽八月桂

花遍地開︾。︽彩雲追月︾是中秋節

常聽的樂曲,表現月亮的明媚光亮,

與中大明亮的月光相呼應。而︽八月

桂花遍地開︾則描寫江南美景遍地黃

花,像中大一樣四周也是自然美景。

中阮樂聲溫婉含蓄,觀眾聽出耳油。

壓軸的是抽獎環節,當晚共送

出十八份禮品,當中包括焗爐、電飯

煲、書劵及雪糕禮劵等等,同學反應

熱烈,將晚宴推向另一個高潮。是次

晚宴順利進行,感謝新亞書院及新亞

書院副主任游吳慧蓮女士的贊助。晚

宴於九時四十五分圓滿結束。

- 17 -

16-17-high-table.indd 7049 11/28/07 12:49:58 PM

Page 19: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7050)

文:霍偉基

在十一月廿五日星期天,數百位

中大的體育精英雲集大學體育

中心,摩拳擦掌,厲兵秣馬;所為

者,就是競逐兩年一度的中文大學校

長盃殊榮!

其實校長盃的各項初、複賽,

在較早前已舉行,星期天的賽事,是

各項比賽的準決賽及決賽,故賽事皆

極其可觀!是日本院派出四支隊︵分

別為籃球、足球、羽毛球及網球︶與

三間友院隊伍及中央隊逐鹿,戰情極

其緊湊,現把部份大戰實況,節錄如

下:

網球比賽

己隊在準決賽面對強敵崇基,

但一眾球員打出水準。在甫一開賽,

即先贏兩仗,惟崇基網球隊亦非等閒

之輩,瞬即追回一盆。形勢上,本院

以二比一領先,稍佔優勢!其後己

隊的兩對雙打,與對方爭持得十分激

烈,皆戰至﹁和局決勝﹂(tie-break)

階段,但可惜稍欠運氣,兩場以tie-

break

決勝的比賽僅僅落敗,故總比數

以二比三飲恨。但眾隊員眾志成城,

並未因戰情失利而稍有氣餒。在下午

舉行的季軍爭奪戰中,抖摟精神,以

五比○

打敗強敵聯合隊,順利奪取季

軍。

均無懼色─

在準決賽己隊出戰逸夫

書院。逸夫羽毛球隊在近年崛起為一

流勁旅,隊內強手林立,此相遇誠為

一場硬仗,己隊雖以四比一勝出,但

每場皆須使出渾身解數!往後決賽

的對手是中央隊,該隊為中大傳統強

隊,但本院仗著戰勝逸夫隊的餘威,

乘勝出擊,一舉以﹁四比一﹂再下一

城,順利奪取金牌!

足球比賽

己隊在季軍爭奪戰的對手為逸

夫書院。但因兩隊皆將部份球員抽調

至其他比賽,故皆以殘陣應戰,但以

實力計,己隊有馮錦輝、李智聰、

譚壽森、榮潤國等好手在陣,且隊長

馮明釗教授在調兵遣將尤具心得。故

甫一開賽,即連環轟入三球!且後來

羽毛球比賽完結後,黃院長及馮統照

等好手立即馳援足球隊,己隊更如虎

添翼。黃乃正院長披甲掛帥,在下半

場擔任己隊中鋒,以其步大力雄,走

位靈活,且射術精湛,等閒敵衞,又

如何可攫其鋒?結果院長兩度接應妙

傳,以高速度壓過敵衞,連續射入兩

球,己隊最後以五比○

大勝!

籃球比賽

在各項比賽結束後,新亞及逸

夫脫穎而出,但兩隊的分數,皆然相

同!故最後一項的籃球比賽,就將會

決定二○

七年度校長盃的總冠軍誰

兩年一度群龍會,四院中央逐雄長

屬!其實在十一月十六日,新亞、逸

夫兩隊已在複賽碰頭,結果新亞以數

分稍勝,筆者那時也曾到場觀戰,暗

喜己隊實力較強,但身旁的籃球名宿

Winnie L

am

則道:﹁絕不能小覷逸夫

隊,其中尤以22號為最﹃危險﹄,此

子飛靈跳脫,傳射俱佳,看來實力有

餘未盡,似有留力之心…

今果然,對方22號以高速的運

球,強勁的體質及準確的投射,給己

隊極大的壓力。且對方的戰術極具針

對性,以快速的防守反擊戰術,每每

取得甜頭…

最終,己隊在力戰之

下,以數分僅敗。

但運動精神,旨在參與,無論

是否取得全場總冠軍,實無關宏旨,

黃院長在賽後勉勵各隊員不論勝負,

此仗戰情緊湊,絕對是一場﹁G

oo

d

Gam

e

﹂……

諸將聞言後精神一振,

齊聲高呼新亞,此足證書院的體育精

神!

羽毛球比賽

羽毛球素為本院的強項,人材輩

出,高手雲集,故無論面對任何強手

- 18 -

18-19-football.indd 7050 11/28/07 4:24:11 PM

Page 20: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51)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在十一月十七日下午,香港警官足球隊一行

二十多人,在鄧竟成處長的率領下,蒞臨中

文大學夏鼎基球場,與新亞書院教職員隊進行足球

友誼場。是日天清氣爽,草地青葱鬱鬱,誠為理想

的比賽環境。而且警官足球隊素來以技術好、戰術

佳馳名,是一流的勁旅;而新亞這方面,因正值中

大校長盃的舉行,球隊經過連場大戰,業已充分進

入作戰狀態,而且當日得黃乃正院長掛帥親征,而

李明逵校董亦蒞臨為兩隊打氣,諸將士氣更是一振

──

在此情況下,兩雄相遇,劇戰可期!

球賽的開幕簡單而隆重,黃院長及鄧處長代

表雙方致辭,皆謙稱對方為強勁對手,充分體現兩

隊的體育精神,而且因鄧處長新近榮獲﹁布林斯希

爾國際警務領導才能獎﹂︵B

ramshill Intternational

Leadership in Policing A

ward

︶,揚威海外,為港增

光!黃院長謹代表本院全體師生致以賀忱!

戰幔甫一展開,己隊已感受到警官隊的實力

──

警官隊的球員年紀較己隊為高,惟球技精湛,

合作極佳,一條中場線在鄧處長的領軍下,每位球

員走位靈活,互相﹁幫波﹂,有﹁英超﹂班霸阿仙

奴的影子,而鄧處長在中場偏左的路線不斷策劃進

攻,常常交出妙到毫巔的直線短傳,令己隊守衛疲

於奔命。結果,在上半場十一分鐘左右,警隊在中

路一次﹁撞牆﹂入滲,其中鋒接應妙傳,以右腳勁

射,己隊門將欲飛身救球,但已鞭長莫及!眼看向

網窩飛去…

﹁嘭﹂!一聲巨響,原來皮球正中門

柱,再横飛界外。

正是﹁禍兮福所倚﹂,對方此球不進,己隊即

大舉反攻,而且仗著部分隊員比較年輕的優勢,以

高速突破對方防線。先有李智聰﹁爆﹂過對方門將

而取得入球,再有馮錦輝老師在右路發難,妙傳張

偉傑老師射入!

但警官隊豈是等閒之輩,在半場休息期間,變

換陣式,並加入強手,故在下半場立即扳回優勢,

並在十多分鐘之間瞬即追回兩球…

兩隊各贏半場,但其實比賽的戰果實非關重

要,新亞書院及警官足球隊的友好以球會友,切磋

球技,既增進了學界及警界的友誼,復又讓球員鍛

鍊體魄,就更堪津津樂道了!

喜有良朋來獻技 以球會友慶相知文:霍偉基

- 19 -

(圖右左起)主禮嘉賓:黃 年先生、鄧竟成處長、黃乃正院長、李明逵校董、陳耀武先生

18-19-football.indd 7051 11/28/07 4:24:18 PM

Page 21: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51)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在十一月十七日下午,香港警官足球隊一行

二十多人,在鄧竟成處長的率領下,蒞臨中

文大學夏鼎基球場,與新亞書院教職員隊進行足球

友誼場。是日天清氣爽,草地青葱鬱鬱,誠為理想

的比賽環境。而且警官足球隊素來以技術好、戰術

佳馳名,是一流的勁旅;而新亞這方面,因正值中

大校長盃的舉行,球隊經過連場大戰,業已充分進

入作戰狀態,而且當日得黃乃正院長掛帥親征,而

李明逵校董亦蒞臨為兩隊打氣,諸將士氣更是一振

──

在此情況下,兩雄相遇,劇戰可期!

球賽的開幕簡單而隆重,黃院長及鄧處長代

表雙方致辭,皆謙稱對方為強勁對手,充分體現兩

隊的體育精神,而且因鄧處長新近榮獲﹁布林斯希

爾國際警務領導才能獎﹂︵B

ramshill Intternational

Leadership in Policing A

ward

︶,揚威海外,為港增

光!黃院長謹代表本院全體師生致以賀忱!

戰幔甫一展開,己隊已感受到警官隊的實力

──

警官隊的球員年紀較己隊為高,惟球技精湛,

合作極佳,一條中場線在鄧處長的領軍下,每位球

員走位靈活,互相﹁幫波﹂,有﹁英超﹂班霸阿仙

奴的影子,而鄧處長在中場偏左的路線不斷策劃進

攻,常常交出妙到毫巔的直線短傳,令己隊守衛疲

於奔命。結果,在上半場十一分鐘左右,警隊在中

路一次﹁撞牆﹂入滲,其中鋒接應妙傳,以右腳勁

射,己隊門將欲飛身救球,但已鞭長莫及!眼看向

網窩飛去…

﹁嘭﹂!一聲巨響,原來皮球正中門

柱,再横飛界外。

正是﹁禍兮福所倚﹂,對方此球不進,己隊即

大舉反攻,而且仗著部分隊員比較年輕的優勢,以

高速突破對方防線。先有李智聰﹁爆﹂過對方門將

而取得入球,再有馮錦輝老師在右路發難,妙傳張

偉傑老師射入!

但警官隊豈是等閒之輩,在半場休息期間,變

換陣式,並加入強手,故在下半場立即扳回優勢,

並在十多分鐘之間瞬即追回兩球…

兩隊各贏半場,但其實比賽的戰果實非關重

要,新亞書院及警官足球隊的友好以球會友,切磋

球技,既增進了學界及警界的友誼,復又讓球員鍛

鍊體魄,就更堪津津樂道了!

喜有良朋來獻技 以球會友慶相知文:霍偉基

- 19 -

(圖右左起)主禮嘉賓:黃 年先生、鄧竟成處長、黃乃正院長、李明逵校董、陳耀武先生

18-19-football.indd 7051 11/28/07 4:24:18 PM

Page 22: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7052)

由香江獅子會主辦、新亞書院協辦的

﹁香江慈善千人宴﹂已於二零零七

年十一月十七日晚上六時三十分在本院圓

形廣場舉行。這項大型社區公益活動已

是第四次於新亞書院舉行,連同本屆參

加者,這四年已有四千五百位賓客曾經

出席千人宴活動,其中受惠長者更多達

二千五百人,他們分別來自十八個志願服

務機構或社區組織,完全體現了獅子會服

務社羣的精神!

本年﹁香江慈善千人宴﹂共筵開

九十三席,五十席安排予長者團體,其中

大部分更為獨居的沙田區的老人家,香江

獅子會希望藉着千人宴活動,向他們傳達

來自社區的關懷,極有意義!當晚一眾參

加者除享用美味的盆菜宴、獲贈豐富禮品

外,還可欣賞多項精彩節目,節目詳列於

下頁相片說明。

每年千人宴得以成功舉行,均有賴

香江獅子會各位獅友的鼎力支持,今年香

江獅子會會長杜達輝先生、千人宴籌委會

主席吳翰城博士、以及籌委會全體獅友均

﹁出錢出力﹂,共襄善舉,如上任會長郭

少明先生的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為活動

最高款額的鑽石贊助商,友邦慈善基金也

繼續捐款支持,使這別具意義的千人宴活

動取得美滿成果。本院更衷心感謝香江獅

子會過去三年把部分籌募所得善款支持名

下獎學金,嘉惠學業成績優異並積極參與

社會服務的同學。本院相信領受這項獎學

金的同學必能領會並學習獅子會回饋社會

的精神。

香江獅子會服務社群

圓形廣場千人歡宴

上屆「香江慈善千人宴」籌委主席彭楚夫先生(左一)、本院院務主任文直良博士(右三)、張學明教授(右二)

與獅友合影

兩位「一哥」許淇安先生(左三)及鄧竟成先生(左四)與獅友合影

- 20 -

香江獅子會會長杜達輝先生 千人宴籌委會主席吳翰城博士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教授

20-21-dinnerfor1000.indd 7052 11/28/07 12:51:21 PM

Page 23: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5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香江慈善千人宴」

各項表演節目

新亞國術會醒獅表演

兒童拉丁舞表演

何杜瑞卿女士與梁天先生獻唱粵曲【七月七日長生殿】

梁茜玫女士與李錦萍女士獻唱粵曲【十綉香囊】

香江獅子會獅友、嘉賓與張學明教授合唱【明天會更好】 張學明教授獻唱金曲

杜達輝先生(右)及吳翰城博士(左)致贈錦旗予黃乃正院長,以感謝新亞書院協辦慈善千人宴。

香江獅子會獅友一同祝賀上任會長郭少明先生近榮獲「第九屆世界傑出華人獎」及美國加州聖格拉斯加大學

榮譽工商管理博士學位。中立者為郭氏伉儷。

- 21 -

20-21-dinnerfor1000.indd 7053 11/28/07 12:51:37 PM

Page 24: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7054)

奮戰的壯麗畢明(廣告腦作總監/影評人)

好好戰鬥一場,無論如何,美不勝收。「寧願

為片刻狂熱而死,不齒為漫長虛假目的而生。」

身為運動員(雖然過了期),最憎打假波,交

行貨,至愛奮不顧身地拼,義無反顧地衝,擇善固

執地戰。出一身大汗,配滿身精竭力疲,享受鬥志

焚燒的鼓盪,流水落花拼一場壯懷激烈,像有綿綿

易筋經內力由腳趾尾運行至頭蓋頂八大周天,即使

在終點線氣喘如牛,輪掉也好,最好贏出,便勝卻

人間無數。

人生本應如此吧。無論做什麼,學業事業愛情

家庭,吃喝玩樂懶,投入做到加零八。梁啟超的名

言:今日的我,不惜與昨日的我──戰!

從來對這種奮戰的壯麗為之傾倒,所以無法

不愛籃球之神米高佐敦,他每次比賽都拼盡所有,

大勢已去勁落後就更拼,看他的著作名為《I can’t

accept not trying》,就可知他的決意。野蠻的誠心,

付死的浪漫(又唔係真係要死),雖千萬人,有型

到暈。但請緊記,那不等如蠻牛與盲丙,亂撞與無

知。

無法不喜歡電影《奇異恩典》(A m a z i n g

Grace),看英國人權鬥士 William Wilberforce 為公

義而奮戰,一戰十八年,白了少年頭,卻不負少年

頭!史載他比林肯早六十年已爭取廢除黑奴制度,

以和平手段,成功寫下道德文明的光輝歷史。18世

紀,除了他和一小撮良知沒有生在屁股的戰友,人

人都覺得販賣剝削黑奴,是理所當然的,尤其是自

恃尊矜的英國權貴,黑奴的廉價勞動力更是經濟繁

榮所繫,Wilberforce 近乎與全英國為敵。廿歲出

頭便當了下議院議員,在議會中舌戰傲慢與偏見並

重的「刁貴」(即富貴刁民,不同貴刁,可以炒來

吃,刁貴,見了想嘔,議院必備),這唇為槍舌作

劍手無寸鐵的gladiator,車輪毆他的是一群衣冠野獸

(也是議院必備),他則以政治智慧和辯才技術性

擊倒、剌破、篤爆他們至衣衫襤褸,大快人心。深

得我心的英式尖銳文字、英式幽默,英式慧黠、連

英式賤格也不缺它的英式優雅,一如片中的英式自

嘲“So pathetically English”。

十八年,Wilberforce 屢戰屢敗,敗而不退,

退而不讓,議會內外,用心用腦用計出錢出力,

心力交瘁,被扣叛國帽子,一樣不卑不餒。這

關於理想、人權、自由、友情、愛情的作品,

歷 Wilberforce 一生幾許風雨,智、仁、勇、情,

越煉越醇。年少時 Wilberforce 與摯/戰友 Pitt the

Younger 這英國史上最年青的二十四歲首相說:

“No one of our age has ever taken power”,

Pitt : “Which is why we’re too young to realize

certain things are impossible. Which is why we will do

them anyway.”年長了 Pitt : “As your Prime Minister, I urge you

caution.”

Wilberforce : “And as my friend ?” 答曰 : “ To hell

with caution.”他的妻子支持他了解他又鼓勵他說 : “It seems

to me, that if there is a bad taste in your mouth, you spit

it out. You don’t constantly swallow it back.”得戰友、理想、家庭如此,Wilberforce 不枉此

生。

野蠻的奮戰特別壯麗,因為 “The reasonable

man adapts himself to the world; the unreasonable one

persists in trying to adapt the world to himself. Therefore

all progress depends on the unreasonable man.”── 蕭

伯納。

十八年抗戰勝利之後,這個真實人民英雄,沒

有走入人群中接受歡呼、享受讚譽,回了家。出一

身大汗之後,我最想回家。戰後的榮寵不重要,留

給別人好了,靜靜回到最親最愛的人身邊,夠了。

(本文轉載自10月28日《蘋果日報》副刊)

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1759年

8月24日- 1833年7月29日),英國國會下議院議員

(1780年至1825年)、慈善家、廢奴主義者。出生於

英格蘭約克郡赫爾河畔京斯頓。他在1780年開始他的

政治生涯,並成為代表約克郡的國會議員(1784年至

1812年),是一位支持托利黨的獨立議員。

威伯福斯承擔使命,成為英格蘭廢除奴隸運動的

領袖之一,領導國會內的廢除奴隸行動,對抗英帝國

的奴隸貿易,並於1807年親自見證《廢除奴隸貿易法

案》的通過(Slave Trade Act 1807)。

在威伯福斯的晚年,他支持完全廢除奴隸的運

動,並導致《廢除奴隸制度法案》(Slavery Abolition

Act 1833)的通過,為英帝國於1833年完全廢除奴隸

制度鋪平道路。他孜孜不倦地為廢除奴隸制度而奔

走,亦在國會通過《廢除奴隸制度法案》的三天後辭

世。威伯福斯葬於西敏寺,與其密友威廉·皮特為鄰。

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1759年5

月28日- 1806年1月23日) 第16任、第18任英國首相。

小皮特是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就職時只有

24歲。他是查塔姆伯爵「老皮特」的次子,於1781年

進入政壇,他是一位出色的演講家,他和查爾斯·福

克斯一起倡導與美國和解。但另一方面,他卻堅持對

當時崛起、在法國大革命之後建立的法蘭西共和國堅

持加以對抗。後來因為國內的宗教問題而被逼解散內

閣。

- 維基百科

- 22 -

22-奮戰的壯麗.indd 7054 11/28/07 12:44:00 PM

Page 25: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55)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中大高爾夫球日

第三屆中大高爾夫球日於今年十一月二日

︵星期五︶假東莞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杜瓦爾球場

︵Duval C

ourse

︶舉行。本院校董及校友踴躍參與

支持,為書院籌募發展基金,以支持長遠的教研

發展。這

項比賽吸引中大多個隊伍及個人參加,

競逐十個獎項。本院校友隊榮獲公開盃隊際淨桿

獎︵成員包括林榮德先生、譚卓傑先生、林黃碧

霞夫人及伍兆安先生︶及中大盃隊際淨桿獎冠軍

︵成員包括葉錦滿先生、薛和強先生、黃光強先

生及楊志成先生︶。又本院黃桂林校董之夫人也

榮獲女子組最近洞獎及女子組個人淨桿獎亞軍。

本院同仁謹致祝賀。

參觀鳳園

蝴蝶保育區

新亞書院環境委員會於十一月十

日舉辦﹁參觀鳳園蝴蝶保育區﹂,共

二十三位學生及教職員參加,由兩位

鳳園文化及生態教育中心的職員帶領

參觀蝴蝶保育區、講解區內的生態環

境及蝴蝶的成長過程。

鳳園位於大埔市郊,是香港和

亞洲區著名的賞蝶地點。鳳園的蝴蝶

品種最少有一百七十個,佔全港總數

二百四十二個蝴蝶品種的七成,當中

有五十個品種屬本港不常見的蝴蝶,

因此鳳園是現時已受保育地區以外蝴

蝶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書訊

何元建:

︽生成語言學背景下的漢語

語法及翻譯研究︾

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1-12849-7

本院成員、翻譯系何元建教授著

之︽生成語言學背景下的漢語語法及翻

譯研究︾,最近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

版。是書以當今語言學主流理論的生成

語言學為理論框架,將漢語真實語料系

統地貫穿于生成語法的理論原則和作業

系統,對漢語單句小句複句結構、名物

化結構、使役結構、特指問句結構和合

成複合詞的結構及語義都有細緻深入的

研究。另外還對認知系統與翻譯之間的

關系,語法與翻譯之間的關系針對具體

翻譯問題做出了有理有據的探索,此領

域前人研究并不多見,本書希望能對語

言學研究與翻譯研究的結合起到開拓性

的推動作用。

- 23 -

23-golf.indd 7055 11/28/07 12:53:06 PM

Page 26: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7056)

說到錢穆先生,不能不說當時的新亞書院。錢

先生前半生以教學著述盛名之外,後半生對社會最

大的貢獻,就是在五十年代初,滙聚大陸來港學者

唐君毅、張丕介先生等人創辦了新亞書院。今天新

亞書院已成為香港社會重要的教育機構之一,但在

五十年代初,有誰曉得當時的新亞書院會有今天的

成就。新

亞書院成立於一九四九年十月,最初是借用

九龍佐頓道偉晴街一中學的三間課室作為開學典禮

之用,當時到會師生全體不過二十餘人,而大多數

是大陸的流亡青年。一年後得建築商王岳峰先生之

助,在深水埗桂林街六十一、六十三、六十五號,

租得三、四兩層樓作為校舍,一層為課室,一層為

師生宿舍,設有工讀生制度,全校所有雜務統由學

生兼任,先生宿舍不夠用,則在地上打地舖,學生

則在學校附近街邊行人道上搭建A字棚棲宿,全校

開支僅有三千元,且由台灣某機關的辦公費中所節

餘。故教師生活全靠寫稿或在校外兼課來維持,學

生十分之九免交學費,且得各種獎助學金或在校外

工作來維生。在這種情況下,師生物質條件的艱苦

以及學校設備之簡陋,是可想而知的。但大家都能

互相體諒,互相關懷,個個滿懷信心,沒有一人缺

課,更無半句怨言;師生如父母,同學如手足,學

校是我們的家。同心同德,團結一致,歡欣鼓舞地

朝著復興中國文化的目標勇往邁進。

在五三年夏秋之際,學校已至山窮水盡絕境,

錢、唐、張三位主要負責人亦心力交瘁,而每週週

末夜間對社會開放的﹁新亞講座﹂仍然笙歌不絕,

座無虛席。此時,美國雅禮協會以新亞辦學宗旨

與其相合,而願給予幫助,景況才見好轉。除桂

林街兩層樓宇外,又在九龍城嘉林邊道租用兩層

樓宇開辦研究所,並充實圖書及其他必要設備;

五六年又在農圃道覓得校址,自建校舍。從此也

走上了辦學的理想途徑。這就是所謂﹁宋元書院

制度﹂及當時的﹁新亞精神﹂。

體現這一制度、精神的重要措施,學校經

費雖大體有了著落,但並非充裕,只得節省不必

要的人力物力,集中開設幾門重要課程。在此之

前,院長及文史系主任是由錢先生兼任的,教務

長及哲教系主任由唐君毅先生兼任,總務長及經

濟系主任由張丕介先生兼任。從此之後,院務

繁重,文史系主任又請來了牟潤孫先生擔任。

五八年又把文史分為兩系,中文系由黃華表先生

任系主任。另成立英文系,由張葆恆先生任系

主任。為打好學生基礎,提高學生中英文水準,

全校學生應必修中英文各一年,八學分。若一年

不及格,應修第二年。中文系學生有修讀大學國

文三年者。一律用文言作文,寫毛筆字,鈔書用

正楷,字體以康熙字典為準,並鼓勵學生背誦文

章。老師批改作文,用紅珠筆加圈加點,有眉

批、有總評。琳瑯滿目,朱墨紛陳,十分美觀。

學年結束時,所有學生作業則集中裝訂成冊,每

系分上下學期為二本,陳列展覽,觀者如堵。如

此,師生無不全副精力從事作業了。英文系亦仿

效推行,其他各系亦有相應新措施。全校雷厲而

行,學風肅然,而學生程度亦直綫上升,成為香

港教育界之美談。

新亞研究所也一樣有好措施。研究所畢業同

學成績優良者,留校任助理研究員,每人每學期應

作讀書報告一次,每月月底星期五下午集中在圖書

館舉行,由錢先生親自主持。老師同學互相詰難,

最後由導師總評,不合格者不得延長留任。導師

評論不得要領,報告者亦可反問,師生如臨戰場,

不敢掉以輕心。聽眾甚多,圖書館內常擠得水洩不

通,圖書館外走廊上往往有校外聽眾站在椅子上觀

望裡面情景者,亦成為香港教育界難得之奇觀。

以上不過略舉學術活動之一端而已。此外如校

舍建築物之分配,以圖書館佔地最大,校長辦公室

最小,課室最多,學生宿舍設備很好而言,一位年

長的美國雅禮代表羅維德先生說:﹁由此可見,知

道新亞書院一定是有前途的。﹂

無可否認,新亞從無到有,從有到大,以至於

今天的規模,主要還是錢先生當時在各方面打下了

良好的基礎。他公正無私,負責校政長達十六年之

久,期間一切措施,充分體現了他的教育理想與辦

學精神。現在他本人雖已離開了我們,但他的高尚

情操,恢宏氣度與擇善固執的一貫作風,仍深深地

留在我們每一個新亞人的心目之中,成為全校師生

所共同景仰的永遠典範。

說到錢先生,還應該有幾句話要說。他請老

師的確有他的獨到之處。從不受外來因素所影響。

五七年夏天,他在︽自由人︾上看到一位名為﹁二

明﹂的人,︿論桐城文法﹀的文章,立刻對秘書蘇

明璇先生說:﹁此人很有學問,我們應該留意。﹂

蘇說:﹁這就是在我們校裏教大二國文的黃華表先

生。他父親是光緒最後一科的榕縣舉人,他自己

現是珠海書院的文史系主任。﹂五八年新亞成立

中文系,他親自跑到大磡村木屋裏去找尋黃先生

的。黃先生批改學生文章,很有竅門。每篇文章以

一千五百字為準。看了幾行,知文不對題,即在題

上打一﹁X﹂,發還學生重作。學生的錯、別字或

回憶錢(穆)先生時代的新亞精神

楊勇

- 24 -

24-25-yang yong.indd 7056 11/28/07 12:53:30 PM

Page 27: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57)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不通順句子,從不改正,只在旁邊打一紅槓,好

的句子或有意思者,在句子下有點有圈,圈點非

常有力。在文章重要處,必加上幾個生動的字,

或改去不適當者。並在眉上指明:﹁此是文眼、

文心,要用心、用力作。﹂而經過改動的地方雖

只是三五個字,但畫龍點睛,全篇文章立見飛

舞起來。實在妙不可言。莫可非先生也是在報上

找來的。錢先生看了他的文章,說:﹁此人一定

是教國文的老師,我們也應該請。﹂打聽之後,

果在嶺南中學教高中國文。莫先生批改文章,與

黃先生不同。錯別字必改,不通的句子必改。非

常精細。錢先生評論說:﹁莫先生教大一國文,

學生一定得益;黃先生若教大一國文,學生未必

能得到好處。﹂曾履川先生改詩,也似黃先生,

不多改;改過的地方,則親自朗誦給學生聽,抑

揚頓挫,聲調有致,字字感人肺腑,學生因此得

益,能詩的人也很多。曾先生是福州人,七代傳

詩,馳譽遠近。這是當時新亞中文系的教學情

景。今天,有人以為學古文、古詩不時髦,然你

不喜歡古文、古詩,那是另外一件事;若想研究

古代文献,不能古詩文者,總是隔了一層,無法

親切體驗其中的神情與妙旨,更無能汲取文章的

精華。這是錢先生的名言。也是學習古文、古詩

的鐵律。

所謂﹁新亞精神﹂,也就是﹁新亞全體師生

在錢先生的領導下,不辭艱險,同心同德,朝向

復興中國文化的目標勇往邁進的精神﹂。中國文

化已至一髮千鈞之秋,挽救中國文化,亦即挽救

中國;換言之,也即是﹁救國精神。﹂精神是空

洞的,其也是實有的;要瞭解精神影響力偉大,

自必要瞭解精神背後的實相,主要是瞭解錢先生

當時的實際言行。

二○○

七年九月三十日,楊勇

謹述,時值錢先生逝世十七週年日。

- 25 -

悼念周文軒博士

周文軒博士於二○

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在養和

醫院辭世,享年九十有餘。周博士自一九七八年起即

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董,並於一九九六年起

獲推選出任新亞書院校董會主席,並代表書院出任香

港中文大學校董。周博士除慷慨捐助新亞書院,更領

導校董會,為書院籌得可觀捐款,並對書院建設、教

職員及學生活動等發展有重大貢獻。周文軒博士亦為

香港南聯教育基金會與周氏基金的主席,致力推動本

地教育的發展,貢獻良多。

周文軒博士為本港知名企業家,是南聯實業有限公司的創辦人之一,為南聯實業有

限公司主席。該集團的業務範圍遍及紡織、製衣、地產、食品、保險和零售業務等。周

博士參與社會服務不遺餘力,任香港東華三院、博愛醫院名譽顧問,並為仁濟醫院前主

席與該院永遠名譽顧問。周博士獲委任為蘇州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的客座教授、上海師

範大學顧問教授,並獲澳門東亞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一九七五年,周博士

獲香港政府委任為非官守太平紳士,一九八七年更獲頒授英帝國官佐勳章,以表揚他多

年來對香港工商界的卓越貢獻。二○

五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院士,以表彰他對

大學及社會的卓越貢獻。

周博士近年致力於中華醫藥保健工作,任香港保健協會主席、香港中醫學會名譽主

席及香港保健雜誌社社長。在周博士的帶領下,香港保健協會於一九九一年與蘇州大學

合作設立蘇州中藥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以來,廣泛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積極開發

新藥新製劑,為中藥走向世界作出重要貢獻。

今周博士遽然辭世,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

院、新亞書院校董會同仁深表哀悼。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二○○

七年十一月三十日

24-25-yang yong.indd 7057 11/28/07 12:53:32 PM

Page 28: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57)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不通順句子,從不改正,只在旁邊打一紅槓,好

的句子或有意思者,在句子下有點有圈,圈點非

常有力。在文章重要處,必加上幾個生動的字,

或改去不適當者。並在眉上指明:﹁此是文眼、

文心,要用心、用力作。﹂而經過改動的地方雖

只是三五個字,但畫龍點睛,全篇文章立見飛

舞起來。實在妙不可言。莫可非先生也是在報上

找來的。錢先生看了他的文章,說:﹁此人一定

是教國文的老師,我們也應該請。﹂打聽之後,

果在嶺南中學教高中國文。莫先生批改文章,與

黃先生不同。錯別字必改,不通的句子必改。非

常精細。錢先生評論說:﹁莫先生教大一國文,

學生一定得益;黃先生若教大一國文,學生未必

能得到好處。﹂曾履川先生改詩,也似黃先生,

不多改;改過的地方,則親自朗誦給學生聽,抑

揚頓挫,聲調有致,字字感人肺腑,學生因此得

益,能詩的人也很多。曾先生是福州人,七代傳

詩,馳譽遠近。這是當時新亞中文系的教學情

景。今天,有人以為學古文、古詩不時髦,然你

不喜歡古文、古詩,那是另外一件事;若想研究

古代文献,不能古詩文者,總是隔了一層,無法

親切體驗其中的神情與妙旨,更無能汲取文章的

精華。這是錢先生的名言。也是學習古文、古詩

的鐵律。

所謂﹁新亞精神﹂,也就是﹁新亞全體師生

在錢先生的領導下,不辭艱險,同心同德,朝向

復興中國文化的目標勇往邁進的精神﹂。中國文

化已至一髮千鈞之秋,挽救中國文化,亦即挽救

中國;換言之,也即是﹁救國精神。﹂精神是空

洞的,其也是實有的;要瞭解精神影響力偉大,

自必要瞭解精神背後的實相,主要是瞭解錢先生

當時的實際言行。

二○○

七年九月三十日,楊勇

謹述,時值錢先生逝世十七週年日。

- 25 -

悼念周文軒博士

周文軒博士於二○

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在養和

醫院辭世,享年九十有餘。周博士自一九七八年起即

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董,並於一九九六年起

獲推選出任新亞書院校董會主席,並代表書院出任香

港中文大學校董。周博士除慷慨捐助新亞書院,更領

導校董會,為書院籌得可觀捐款,並對書院建設、教

職員及學生活動等發展有重大貢獻。周文軒博士亦為

香港南聯教育基金會與周氏基金的主席,致力推動本

地教育的發展,貢獻良多。

周文軒博士為本港知名企業家,是南聯實業有限公司的創辦人之一,為南聯實業有

限公司主席。該集團的業務範圍遍及紡織、製衣、地產、食品、保險和零售業務等。周

博士參與社會服務不遺餘力,任香港東華三院、博愛醫院名譽顧問,並為仁濟醫院前主

席與該院永遠名譽顧問。周博士獲委任為蘇州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的客座教授、上海師

範大學顧問教授,並獲澳門東亞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一九七五年,周博士

獲香港政府委任為非官守太平紳士,一九八七年更獲頒授英帝國官佐勳章,以表揚他多

年來對香港工商界的卓越貢獻。二○

五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院士,以表彰他對

大學及社會的卓越貢獻。

周博士近年致力於中華醫藥保健工作,任香港保健協會主席、香港中醫學會名譽主

席及香港保健雜誌社社長。在周博士的帶領下,香港保健協會於一九九一年與蘇州大學

合作設立蘇州中藥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以來,廣泛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積極開發

新藥新製劑,為中藥走向世界作出重要貢獻。

今周博士遽然辭世,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

院、新亞書院校董會同仁深表哀悼。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二○○

七年十一月三十日

24-25-yang yong.indd 7057 11/28/07 12:53:32 PM

Page 29: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70)

新亞生活 35:4(2007年12月)- 38 -

本院大事記(2007年11月)

5日-19日 許氏文化館舉行「人體奧妙展」。

9日 本學年第四次(492次)雙周會於邵逸夫堂舉行。是次雙周會

之主題為「全球暖化與地球三極」,主講嘉賓為李樂詩博士。

10日 環境委員會舉辦參觀鳳園蝴蝶保育區活動。鳳園位於大埔市

郊,是香港和亞洲區著名的賞蝶地點,現時為已受保育地區以

外蝴蝶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12日-23日 錢穆圖書館舉行《以利!以利》(關巧和)展覽。

15日 本院及走讀生舍堂於新亞圓形廣場合辦午間音樂會。

16日 新亞書院教職員聯誼會在雲起軒舉行會員周年大會。

17日 由香江獅子會主辦、新亞書院協辦之「香江慈善千人宴」在

圓形廣場舉行。

22日-29日 許氏文化館舉行「周煦卓、何坤庭作品展」。

23日及26日 本院及崇基學院於本年創立「余英時先生歷史講

座」,而中大歷史系則為講座協辦單位。第一屆講座邀得美國

匹茲堡大學的許倬雲教授蒞港先後主持兩個講座:「古代中國

文化核心地區的形成」及「中國皇朝的性質──從中外關係的

角度討論」。

訃聞

新亞書院校友會前會長譚英士之尊翁譚生先生於本

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辭世,享年八十一歲。本院同仁謹致

哀悼!

譚生先生的治喪儀式訂於十二月十二日(星期

三)下午在香港殯儀館設靈,並於翌日十二月十三日

(星期四)上午大殮隨即辭靈出殯。

38-41-grad photos-BA.indd 7070 11/28/07 3:39:41 PM

Page 30: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6733)

新亞生活 34:4(2006年12月)

徐詠媛 黃柏基 袁家良 翁文鏗

(以上十四名主修生物學)

翟鎮邦 趙宏健 陳子榮 鄒夢斯 馮康生

關靖妍 李樂瑤 湯步甯 曾琪欣 黃佩絢

黃信昕

(以上十一名主修化學)

齊嘉昊 陳曉婷 謝麗雅 劉浩宜 梁偉奇

石俊深 甄禮豪 余立仁

(以上八名主修環境科學)

張頴堃 周宛婷 孔尚俊 簡曉楠 李智恆

李恒美 黃家寶 黃蘊雯 王映霞

(以上九名主修食品及營養科學)

霍志廣* 朱孝文 孔憲聰 劉漢峯 馬文信

黃鐳鈞 王逸晨

(以上七名主修數學)

吳家亮* 方藹寧 林敏婷 廖倩廷 陸霆鋒

蘇淦庭 王曉婷 翁勵恆

(以上八名主修分子生物技術學)

蘇士俊* 蔡子淳* 鄭啟鎮 趙展漢 趙家樂

何志安 李豪恩 李詠傑 梁浩銘 梁兆麒

沈浩 鄧思麒 胡俊鑾 余穎雯

(以上十四名主修物理)

陳杰榮 張國天 錢文珺 劉嘉豪 羅樹基�

曾熾樂

�( 第二主修:統計學)

(以上六名主修風險管理科學)

陳慧妍 馮嘉安 熊國全 古莉萍 林麗豹

羅慧蓉 廖鼎坤 羅仲賢 麥佩玲 戴高喬

謝卓權 謝麗鈞 王璐華 余俊銘 余鍵燊

(以上十五名主修統計學)

十一、獲社會科學學士學位者

雷詩琪* 陳洛輝 張繼文 張少虹 郭靜意

林小潔 吳傳仁 岑靜嘉 冼雅琳 曾邦達

董喜萍 王冠 黃威翔 黃詠貽 胡亮

翁栩

(以上十六名主修人類學)

陳嘉慧 陳君善 馮天耀 孔桂如 郭豪恩

羅晋偉 梁銥玲 曾慧瑩 黃婉儀

(以上九名主修建築學)

陳凱鴻 陳麗鎣 陳恬舒 何倩怡 何文聰

許孝盛 洪濼熙 葉朗生 林永謙 劉偉健

李小慧 李少怡 李瑩 梁竣然 梁洛笙

梅育華 吳知雨 潘熙威 唐九炫 湯鈺堯

曾慶昌 謝傑雄 徐建峰 衛微 黃惠貞

葉偉雄

(以上二十六名主修經濟學)

陳智超 陳毅成 陳秀楓 張景恆 曹潔雯

蔡嘉敏 古珮妍 賴筑芹 連志暉 黃璪瑤

(以上十名主修政治與行政學)

周榕榕* 陳嘉婉 張靜嫻 張可怡 張美璇

蔡宇飛 蔡文健 郭詠琪 劉芷盈 劉德欣

李學軒 彭芷君 畢穎施 潘淑麗 譚嘉恒

謝凱瑩 謝嘉莉 尹敏妍 胡威俊 葉昭彤

鍾劍瑩

(以上二十一名主修新聞與傳播學)

陳雯婷 傅曉君 許婉紅 黎盼恩 林翠華

林慧茵 盧善姿 吳靄怡 潘志榮

(以上九名主修社會學)

湛啟雄 洪震兒 黎曉雯 林顯明 劉淑娟

李康瑜 李仲奇 吳嘉泳 吳亦彤 温惠影

王詠恩 虞建英

(以上十二名主修社會工作學)

2006-2007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畢業班籌委會

職位 姓名 學系 / 課程

主席 陳國鑫 訊息工程

副主席簡曉楠 食品及營養科學

葉穎華 翻譯

文書 李少怡 經濟

財政 黃永恆 電子工程

聯絡黃鐳鈞 數學

李仲奇 社會工作

出版

曾慧瑩 建築

曹潔雯 政治與行政

陳毅成 政治與行政

總務

譚嘉恆 新聞與傳播

葉偉雄 經濟

趙必禮 電子工程

梁正文 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

李寶琪 工商管理

馬文信 數學

黃澍銘 電子工程

孔尚俊 食品及營養科學

- 45 -

45-47-grad-list.indd 6733 11/28/07 3:41:19 PM

Page 31: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新亞生活 34:4(2006年12月)

(6734)

鄧昭文 黃驁博 許健偉 李文奎 葉世民

(以上五名主修計量金融學)

三、獲教育學士學位者:

呂美玲* 黃明雅* 陳棣玉 范炎虹 劉建紅

劉麗紅 蕭文鳳 曾明明 葉佩儀 余安琪

(以上十名主修語文教育)

朱曉雯 許文星 林默涵 梁文慧 馬秀英

麥慧詩 吳秀雯 吳詠紅 潘煒芳

(以上九名主修體育運動科學)

四、獲工程學士學位者:

陳淑芳 陳苑姍 趙潔薇 鍾敏玲 簡敏儀

鄺志珺 梁卓豪 梁俊豪 李灝盈 連俊禧

麥冠豪 吳嘉樂 彭景鍵 舒可如 譚善圓

(以上十五名主修自動化與計算機輔助工程)

區柏成 陳澤滔 陳世傑 陳穎強 陳昕達

張小明 周寳榮 古向明 關玉明 黃俊誠

(以上十名主修計算機工程學)

黎松森* 陶韻芝* 陳澤昀 鄭耀康 張旺

趙沛謙 蔡少鵬 江君豪 林雨寶 劉婉冰

梁啟文 梁公彥 李永看 梁子穎 林棋攀

廖銘峯 陸毅陽 文智芬 孫堅迪 蔡佩華

王志焯 黃泰

(以上二十二名主修計算機科學)

麥家亮* 吳源深* 潘錦明* 陳國傑 鄭俊斌

鄭駿宇 張振凱 趙必禮 蔡富華 蔡慶長

何啟文 何冠燊 劉振寧 羅芝洐 李育文

李鍵鵬 李卓𦏵 李嘉文 吳耀琪 盛智瑩

蘇郁祺 孫詠璇 唐紹康 黃永恒 嚴嘉兒

葉志祥

(以上二十六名主修電子工程學)

歐永奇 張一帆

(以上二名主修創新與設計工程學)

黃仁斌* 許志達* 林智豪* 林劍墉* 劉𣇈俊*

徐宏* 陳志毅 陳傑文 陳國鑫 陳冠昇

陳之初 鄭斌彬 張振毅 張凱傑 張嘉盈

張穗添 趙天銘 徐惠茵 霍浩文 江毅昌

劉子良 梁港中 梁利南 李彥安 蘇富祥

唐嘉敏 黃凱亮 黃澍銘

(以上二十八名主修訊息工程學)

陳廣志

(以上一名主修互聯網工程學)

鄧尚賢* 嚴錦萍* 陳文鳳 馮建恒 黎近華

林澤瑋 劉美均 李志豪 梁正文 梁國誠

盧家芝 羅鍵滔 盧天聰 吳鎮輝 吳洛賦

伍于祺 潘慧儀 黃雅君 胡翹邦 丘子浩

丘致賢

(以上二十一名主修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

五、獲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者:陳志宏 陳芳 陳家賢 陳淑媛 陳婷

周雄斌 鄭靄明 張詠詩 曹洪偉 周寄雯

周君浩 蔡倩雯 方廣偉 馮韻瑩 江振昌

郭慧婷 劉安祥 羅釪譽 李嘉蓮 李庭安

梁凱瑩 梁皓婷 馬景榮 文思淳 吳文倩

潘浩怡 岑家成 冼頌華 譚亦善 鄧恆

謝家熙 謝慧珊 徐子健 黃致恆 黃碧華

任寶珠

(以上三十六名主修內外全科醫學)

六、獲醫學科學學士學位者:劉承樂 李啟旻 曾卓豪

(以上三名主修醫學科學)

七、獲護理學學士學位者:

陳麗清 陳良光 陳若敏 曾國鋒 鍾嘉欣

方雅而 何俊傑 何麗琦 何淑研 洪鉦傑

江思惠 郭嘉穎 林冠羽 林美珍 梁穎芝

廖匡平 麥靜文 莫雅詩 吳海燕 伍思琪

吳思頴 蕭巧玲 蘇麗詩 譚俊文 鄧韻怡

曾敏玲 黃艷虹 楊珩 楊嘉文 姚佩兒

余凱玲 余淑媛

(以上三十二名主修護理學)

八、獲藥劑學學士學位者:唐珮筠* 陳松梅 劉惠珍 李婷欣 彭如茵

王家欣 黃英豪

(以上七名主修藥劑學)

九、獲中醫學學士學位者:

陳嘉泳* 鄧思敏* 庾學堅* 陳智承 陳家禎

樊仲然 江志威 李穎強 彭嘉韻 辛小恩

謝婷 謝榮洲 黃仲豪 黃景昕 黃迪森

嚴允材

(以上十六名主修中醫學)

十、獲理學士學位者:許鈺靈* 柳家爵* 區駿恒 陳歆婷 張煒權

馮錦旋 李啟進 李冠頤 李子威 施瑞容

- 46 -

45-47-grad-list.indd 6734 11/28/07 3:41:19 PM

Page 32: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6735)

新亞生活 34:4(2006年12月)

本院2007年畢業生獲授學士學位者共 699 名。其

中文學院 121名、工商管理學院 145 名、教育學院 19

名、工程學院 125 名、醫學院 78 名、理學院 108 名、

社會科學院 103 名。

玆將本院獲授學士學位之畢業同學姓名分列於後

(姓名下有 * 號為獲一等榮譽者。):

一、獲文學士學位者:

關明德

(以上一名主修人類學)

何鳳琴* 何丹鵬* 蘇穎添* 陳柏嘉 陳倩雯

陳惠君 陳惠麗 張穎瑶 馮惠娜 韓灼華

劉翠萍 劉曉雯 李儀媛 梁敬庸 李嫣青

駱曉恩 龍秀欣 吳淑麗 吳子聰 曾偉奇

曾穎芝 謝翠瑤 王鈿茵 楊帆

(以上二十四名主修中國語言及文學)

林志茵 黃嘉寶 黃兆銘

(以上三名主修文化研究)

陳詩敏* 陳永貞* 陳煥琪* 施俊豪* 鄭藹筠

傅嘉婷 馮家欣 許秀芬 黎詠芝 林卓譽

羅志偉 李佩芝 羅燕琼 裴琳 鄧家豪

黃嘉豪 余庭姿

(以上十七名主修英文)

朱天慧* 麥艷琼* 顏亦謙* 區華欣 陳麗君

趙美枝 馮嘉儀 何嘉茵 何樂勤 葉浩麟

黎卓華 湯映彤 曾素玲 蔡嘉宏 徐惠玲

王嘉琳 楊淑娟 楊詠嘉 葉麗雯

(以上十九名主修藝術)

曾諾恒* 楊吟* 陳慧萍 周子堅 鄭小群

鍾梓樺 何宗輝 許晉元 劉捷恒 王映雪

姚敏婷 容韻芝

(以上十二名主修歷史)

張婉明* 彭浩斌* 陳詠芝 張京樑 何家瑜

江詠欣 盧兆威

(以上七名主修日本研究學)

林耀輝* 黃顯儀* 馮曉雯 黃海勍 劉綺萍

吳志淵 潘穎思

(以上七名主修語言學及現代語言)

李易思 司徒楚瑩

(以上二名主修現代語言及文化)

甘子勤* 歐陽永豪 陳振新 陳凱健 陳洛敏

陳佩儀 周偉信 趙良鷹 何啟明 何景豪

劉穎希 盧思霖 潘敏中 石詠恩 韋文植

黃皓怡 楊宏俊

(以上十七名主修哲學)

林美儀* 王家麗* 叶嘉* 鄭文玉 何煒筠

樓茜林 呂寳兒 謝翠婷 謝孔屏 黃荷雅

葉穎華

(以上十一名主修翻譯)

二、獲工商管理學士學位者:

關淑鈞* 梁鍵基* 梁頴茹* 李嘉儀* 許婉岑*

尤佳* 張詩昌 鄭顯殷 張嘉欣 張文銘

張樹熙 張穎雯 招靖安 蔡文恩 蔡惠珊

莊怡琳 左曉晴 周紀言 朱啟欣 秦彩萍

鍾小霞 鍾穎寶 范可姍 方端正 馮健邦

何芷澄 何晙希 葉咏琳 甘蔚然 鄺啟鍔

黎俊耀 黎懿德 林啟豪 林倩彤 林原源

劉宇名 羅志邦 羅萃雯 李曉雨 李寶琪

李寶宜 李若曦 廖頌華 盧艷冰 呂安琪

雷詠欣 陸正浩 伍浩源 龐詠琹 潘岳謙

岑沛瑜 蕭傑夫 蕭語欣 蘇子儁 蘇傲雪

宋愛齡 譚頴瑜 譚婉姍 鄧力行 蔡君禮

王晶璟 黃瀚渟 黃劍虹 黃健聰 黃健禧

黃雅貞 黃生幸 黃兆倫 黃子筠 黃婉珍

王毓珊 胡鈞婷 楊慧珊 葉浩賢 葉啟康

姚秀華 余婉盈 張丹鳳 鄭佼佼

(以上七十九名主修工商管理)

鄧霈雯* 黃芷君* 蔡頴姿 郭智明 梁柏姿

李嘉琪 戴盈蔚 鄧麗怡 黃盈盈 邱玉玲

(以上十名主修酒店及旅遊管理)

陳昌豪 鍾博光 梁子康 鄧子韋 温疇樺

(以上五名主修保險、財務與精算學)

陳麗冰* 周俊偉* 何鎮濤* 盧頌智* 呂臻樂*

楊俊輝* 陳希甄 陳家輝 陳司雯 陳慧中

陳博聞 鄭詠心 張志恆 張家和 章偉鴻

莊永驊 周遠樂 鍾喬濱 范智超 馮永翹

何婉兒 韓承棨 華明昱 洪鴻 季楠

江凱露 郭巧蘭 李國基 梁皓賢 梁麗珊

吳嘉杰 吳麗香 伍培欣 顏惠蓮 冼麗微

蘇嘉燁 孫偉康 徐嘉潞 温麗怡 温文瀚

王靜雯 黃家穎 黃力行 黃夢明 王雪凝

楊舜儀

(以上四十六名主修專業會計)

新亞書院二零零七年畢業生名錄

- 47 -

45-47-grad-list.indd 6735 11/28/07 3:41:20 PM

Page 33: 新亞生活月刊 第五十六屆畢業典禮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7033) 新亞生活 35:4(2007 年 12 月) 新亞生活月刊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

(7080)

新亞生活 35:4(2007年12月)

New Asia Life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hatin, Hong Kong

6 December 2007

CONTENTS1 The College Graduation Ceremony 20072 Address of Dr. Henry H.L. Hu4 ‘Sincerity, Kindness, Knowledge and Never Give

Up" by Prof. Henry N.C. Wong4 ‘Growth, Responsibility and Achievement’ by Mr.

Chan Kwok-kam5 Messages from the Teachers to the Class of 20077 Yu Ying-shih Lecture in History 200712 ‘The Day with Good Weather’ by Mr. Leung Kui-

hung13 'The Reunion for 1966 Graduates' by Sun Chui-xi15 Leung Wing-kwong, Alumnus of the College, in

Support of the College

16 High Table Dinner of Daisy Li Hall16 High Table Dinner of Xuesi Hall18 The Vice-Chancellor's Cup19 TheFootballMatchwiththePolicyOfficersTeam20 Thousand People Dinner22 'The Impressive Challenge' by But Ming23 VisittoFungYuenButterflyReserve24 'The Memory of the New Asia Spirit in the Era of

Mr. Ch'ien Mu' by Prof. Yang Yong44 Photos of the Class of 200747 Name List of the Class of 2007

MAJOR EVENTS(November 2007)

Nov. 5 to 19, Exhibition on ‘Wonders of the Human Body’ was held at Hui’s Gallery.

Nov. 9, The fourth (492nd) Biweekly Assembly of this academic year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Dr. Rebecca Lee talked on“Global Warming and the Three Poles”.

Nov. 10, The Environmental Committee of the College organizedavisittoFungYuenButterflyReserve.

Nov. 12 to 23, Exhibition on“Eli! Eli!”by Kwan Hau-wo at Ch'ien Mu Library.

Nov. 15, The College and the Non-residential Hall Association jointly organized a lunchtime concert at New Asia Concourse.

Nov. 16, Annual General Meeting of New Asia College Staff Association was held in Yun Chi Hsien.

Nov. 17, The Hong Kong Oriental Lions Club collaborated with New Asia College to organize a thousand-people banquet in New Asia Concourse. Members of the Lions Club and elderly from various social service groups joined this event.

Nov. 23 & 26, New Asia College, Chung Chi College and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ave jointly established the “Yu Ying-shih Lecture inHistory”.ThefirstspeakeroftheLecturewasProfessorHsu Cho-yun from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who delivered the following two talks: "The Formation of Core Cultural Areas in Ancient China" and "The Characters of China’s

《新亞生活》月刊

主編: 張學明 執行編輯:盧達生

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

新亞書院誠明館二樓

電話: 2609-7634 傳真:2603-5418

發行量:本期發行五千份

歡迎投稿 每月廿日截稿

- 48 -

Dynasties – from the View of Sino-foreign Relation".Nov. 22-29, Exhibition on ‘Aqueous Humour by Cheryl Chow

& Aegina Ho’ was held at at Hui’s Gallery.Nov. 24, 1977 graduates of the College were invited to their

30th anniversary reunion by the College.Nov. 25 to 30, Professor Xiaolong Qiu, invi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visited the College as S.Y. Chung Visiting Fellow of the College.

Nov. 26 to Dec. 7, Exhibition on“HINENI ”Solo Exhibition by Benson Yip at Ch’ien Mu Library.

Nov.30,Thefifth(493rd)BiweeklyAssemblyofthisacademicyear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Mr. Yuen Siu-fai talkedon“SignificanceofPreservingCantoneseOpera”.

48-contents.indd 7080 11/29/07 9:31:09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