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fford Theorem

50
五点共圆问题 Clifford 链定理 北京师范大学 张英伯,叶彩娟 2007年4月

description

This is about clifford theoremand it is a mathematics notes. Hopefully it can help you to know more about this theorem.

Transcript of Clifford Theorem

Page 1: Clifford Theorem

五点共圆问题 与Clifford 链定理

北京师范大学 张英伯,叶彩娟

2007年4月

Page 2: Clifford Theorem

一、引子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5月,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澳门濠江中学,兴致勃勃地出了一道“五点共圆”的几何题。

江泽民先生随后给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张景中院士打电话征询答案,并亲函濠江中学参考。与此同时,濠江中学的四位数学老师也各自独立地作出了解答,他们的数学功底令人敬佩。

Page 3: Clifford Theorem
Page 4: Clifford Theorem

这个图形就是五点共圆问题。当时的表述是:给出一个不规则的五角星,做所得五个小三角形的外接圆,每相邻的两个小三角形的外接圆交于两个点,其中之一是所得五边形的顶点。在五边形五顶点外的交点共有五个,证明这五点共圆。

2003年春天,我去德国访问。有一天我的老板,代数学家 Claus Ringel 问我,你知道“江问题”吗?正当我在脑子里紧张地搜索江姓数学家的名单时,老板得意地笑了,“哎呀呀,你们的国家主席呀!”

Page 5: Clifford Theorem

那天Claus 刚从伦敦开会回来,他说在伦敦的会议上,数学家们聊起了江泽民先生提出的五点共圆问题,觉得国家主席关注几何学非常有趣。Claus 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了五点共圆问题的推广。

2006 年底,澳门的一个研讨班邀请我去做报告,报告刚好在濠江中学举行。濠江中学校方与我们会面时介绍了当年江泽民主席的视察。我一下子想起三年前与 Claus 的对话,就临时改变报告题目,凭记忆谈了推广的五点共圆问题。报告之后,研讨班的组织者力主并多次敦促将这一问题的证明写成文章。

Page 6: Clifford Theorem

回到学校,正赶上本科生准备毕业论文,一个保送研究生的女孩儿希望读代数方向的硕士,来我这里要题目,我说你试着找找五点共圆问题的推广吧。

感谢今天的互联网,把这个世界所有的信息摆在了每一个人的面前。

经过一个礼拜的搜索,女孩子终于找到了一位日本数学家冈洁的传记,在传记的 后一页的 后一个脚注中,提到 Clifford 定理将五点共圆问题推广到了任意的正整数。

Page 7: Clifford Theorem

有了这个名字,事情便简单多了。女孩马上去搜索 Clifford 所有文章的目录,找到了他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On Miquel’s Theorem. 遗憾的是年代过于久远,我们的北京图书馆,中科院图书文献中心都没有收藏。

再一次感谢互联网,北图很快通知我们文章在大英图书馆找到了,付钱之后就可以扫描过来。还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大英图书馆将刊有这篇文章的杂志收在一个乡间的书库。付过的钱被退了回来,原文的扫描和复印件都不能提供,原因无可奉告。

Page 8: Clifford Theorem

William Kingdon Clifford(1845-79),英国的几何代数学家,34岁辞世。

他建立了Clifford代数,这是一种交换环上的有限维结合代数,可以看作是复数域和 Hamilton四元数除环的推广,他将这种代数应用于运动几何。他还研究了非欧氏空间中的运动,引入了平行线的定义,并对微分几何做出贡献,创建了Klein-Clifford 空间。

直到今天,Clifford代数仍然是数学物理、几何、分析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Page 9: Clifford Theorem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初,许多欧美大数学家致力于建立欧几里得几何的公理化体系。希尔伯特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先后出版七稿,写成了《几何基础》一书。当《几何基础》引起广泛讨论的时候,许多古老的几何问题,比如与三角形、直线和圆相关的点等问题被重新发现并研究。

1838年,Miquel证明了关于四圆共点的一个定理。在这个定理的基础上,Clifford于1871年建立了Clifford链定理,这是数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有趣而又奇妙的定理。

Page 10: Clifford Theorem

那个年代的许多欧美数学家都研究并论证过这个定理,一方面寻找它的多种证明方法,另一方面研究这些点圆和其它一些著名的点圆之间的关系,还有人积极探索它的扩展,例如向高维情况的引伸。在当时的数学杂志上,不断地发表与Clifford链定理相关的研究成果。

我国正处于清朝末年,尚未进入近代数学的研究领域,因此对当时的一些研究都比较陌生。

由于没有见到Clifford的原文,本文所讲的证明,是基于英国几何学家 F. Morley于1900年发表在美国数学会 Transaction上的一篇文章“On the metric geometry of the plane n-line”。

Page 11: Clifford Theorem

二、Clifford 链定理的表述

n=3n=2

Page 12: Clifford Theorem

任选平面内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三条直线,则其中每两条为一组可以确定一个点,共有三个点,那么这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任选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则这两条直线确定一个点。

Page 13: Clifford Theorem

n=4 n=4

Page 14: Clifford Theorem

任选平面内两两相交,

且任意三条直线都不共点的四条直线,

则其中每三条为一组可以确定一个圆,共有四个这样的圆,

则这四个圆共点。

此点被称为 Wallace 点。

Page 15: Clifford Theorem

n=5

Page 16: Clifford Theorem

任取平面内两两相交,

且任意三条直线都不共点的五条直线,

则其中每四条作为一组可确定如上所述

的一个 Wallace 点,共有五个这样的点,

那么这五个点共圆,

此圆被称为 Miquel 圆(即五点共圆问题)。

Page 17: Clifford Theorem

n=6

Page 18: Clifford Theorem

任取平面上两两相交的六条直线,且任意三条直线都不共点,

则其中每五条为一组可以确定一个Miquel 圆,共有六个这样的圆,

则这六个圆共点。

Page 19: Clifford Theorem

n=7

Page 20: Clifford Theorem

任取平面内两两相交,

且任意三条直线都不共点的七条直线,

则其中每六条作为一组可确定如上所述

的一个点,共有七个这样的点,

那么这七个点共圆。

Page 21: Clifford Theorem

一般地,

任取平面内两两相交,且任意三条直线都不共点的2n条直线,则其中每2n-1条直线可确定一个圆,共确定 2n 个圆,那么这2n 个圆交于一点,称为 2n 条直线的Clifford 点;

任取平面内两两相交,且任意三条直线都不共点的 2n+1条直线,则其中每 2n 条直线可确定一个 Clifford 点,共确定 2n+1个点,那么这 2n+1 个点共圆,称为 2n+1 条直线的 Clifford 圆。

Page 22: Clifford Theorem

三、直线方程

用平面几何的方法归纳地证明 Clifford 定理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已经看到 n=7 的情况

图形有多么复杂,实际上五点共圆问题已经够复杂了。那么用平面解析几何呢?用复平面呢?这样就可以充分借助现代数学的工具。让我们来试一试。

现在考虑复平面 C, 建立原点,实轴和虚轴。

Page 23: Clifford Theorem

用 分别表示两个确定的复数,其中的模为1,也就是说, 在单位圆上。其次,用 分别表示两个复变量,其中

的模为1,也就是说 在单位圆上运动。

Page 24: Clifford Theorem

考察公式

当 在单位圆周上运动时, 跑过原点 0 和点

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1 1

1

x txt t

=−

Page 25: Clifford Theorem

事实上, 而

因为 和 的模都是1,故

另一方面,当 趋近于 时, 的模趋近于无穷大;并且 是 的连续函数。所以我们

得到了一条直线。

|||0| 1xxx −=−

Page 26: Clifford Theorem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直线与 的幅角的取值无

关。我们不妨取

事实上,利用单位圆周上的点 t 作参数,根据复函数中的分式线性函数理论,

表示一条直线。

1 1

1

x txt t

=−

1

1111 , x

ytxy ==

Page 27: Clifford Theorem

四、特征常数

如果我们有两条直线: ,

则 . 两式相减,得到两条直

线的交点: . 再设

. 称 为n=2时的特征常数。

ttx

−=

1

11txtt

x−

=2

22

21,aa

tx

12

2

21

12 tt

xtt

xa−

+−

=

12

22

21

111 tt

txtt

txa−

+−

=

Page 28: Clifford Theorem

如果我们有三条直线: 令

上面的式子中,求和号表示对数组 (1 2 3) 进行轮换,分别取 (1 2 3), (2 3 1) , (3 1 2).

叫做 n=3 时的特征常数。321 ,, aaa

Page 29: Clifford Theorem

建立一个圆方程,圆心在 ,半径为

当 时,

当 时,

当 时,

所以我们的圆经过三条直线中每两条的交点,这就是三点共圆。

1 2x a a t= −1a

|| 2a

Page 30: Clifford Theorem

定义 4.1. 关于 n 条直线 的特征常数 定义为:

其中求和号表示对 (12- - -n) 进行轮换。

引理4.2.

nn

nn aaa ,,,, 21 LLnxxx ,,,, 21 LL

)())(( 13121

1

n

inni tttttt

txa−−−

=−

∑LL

nni

ni

ni taaa 1

1+

− −=

1

Page 31: Clifford Theorem

证明:

引理证毕。

∑∑

∑∑

+−

+−

−−

−−=

−−−

−=

−−−−

−−−

)()())(()()(

))(()())(()(

1121

111

11121

11

11

11121

111

11121

111

1

n

in

nn

nin

nn

nin

nn

n

tttttx

tttttttttx

ttttttttx

tttttttx

LLLL

LLLL

Page 32: Clifford Theorem

特征常数有如下的共轭性质。取定正整数 n,令

将 的复共轭记作 ,令 ,则

引理4.3.

1 1

1 2 1( ) ( )

n

n

x tat t t t

α

α

=− −∑

L

1 1

1 2 1

21 1 1 1 1

1 21 2 1

11 2 1

1 1 1 1( ) ( )

( 1)( ) ( )

( 1)

n

n

n nn

nn

nn n

y tb

t t t t

x t t tt t tt t t t

t t t a

α

α

α

α

− −−

−+ −

=− −

⋅ ⋅= −

− −

= − ⋅

L

LL

L

1 2n ns t t t= L

as nn

n

α−+

−−= 1

1)1(

n,....,2,1=α

αa αb

αα −+−−= 11)1( nn

n asb

Page 33: Clifford Theorem

引理4.4. 设 是 n 个变元的初等对称多项式,记 的共轭元为 。如果 n 个变元均取模为 1 的复数,则

证明:设 ,

引理证毕。

nuuu ,,,, 21 LL

iuiu

inni uuu −=

ii vvvu LL21∑= .1,1 nivi ≤≤=

innii

niini uvv

vvvvvv

uu −++∑ ∑ === L

L

LL1

1

11

Page 34: Clifford Theorem

五、n=4 和 n=5 时的证明

设我们有四条直线

根据第四节的讨论,三条直线确定的圆方程为:

其中 是一个变元的初等对称多项式。根据引理4.2, 去掉四条直线中的第 条后的圆方程

是:

1 2x a a t= −

α

121 saax −=

1s

13221 )()( staataax αα −−−=

Page 35: Clifford Theorem

根据引理4.3,方程 是自共轭的,即它的共轭方程 与自身相等, 我们有:

即 在单位圆上。又因为 的任意性,方程等价于:

其中 是 n= 4 时的特征常数。消去 ,

是四条直线的 Clifford 点。

321 ,, aaa

αt

taa 320 −=taa 230 −=

1=ttt

132

121

0 saasaax

−=−=

3

22

1 aaax −=0

32

21 =−−

aaaax

1s

Page 36: Clifford Theorem

当 n=5 时,我们有五条直线:

去掉其中的任意一条,所得到的四条直线确定一个 Cliford 点。

根据引理4.2,我们可以从n=5 时的特征常数得到n=4 时的特征常数,比如去掉第 条直线,得方

程:

.5,4,3,2,1=i

α

14332

13221

)()(0)()(staataastaataax

αα

αα

−+−=−−−=

Page 37: Clifford Theorem

因为 是一个变元的初等对称多项式,

分别导出了两个变元的初等对称多项式 和

上述方程变为:

根据引理4.3,第二个方程是自共轭的,保证了 t 在单位圆上。

1sαα tsts 11 ,+

1s

2s

241320 sasaa +−=23121 sasaax +−=

Page 38: Clifford Theorem

从方程组中消去 ,并用 t 代替 ,或考察以 和 (以 t 代之)为未知数的线性方程组,Cramer 法则给出 x 和 t 应该满足的关系:

这就是五条直线的 Clifford 圆。

t

tt +1 tt1

1 2 2 3

2 3 3 4

a x a a at

a a a a−

=

tt +1 tt1

Page 39: Clifford Theorem

六、Clifford 链定理定理6.1. 2p 条直线的 Clifford 点由下述行列式给

出:

而 2p+1 条直线的 Clifford 圆由下述方程确定:

1 2

2 3 1

1 2 1

0

p

p

p p p

a x a aa a a

a a a

+

+ −

=

L

L

M M M M

L

1 2 2 3 1

2 3 1 3 4 2

1 2 1 1 2 2

p p

p p

p p p p p p

a x a a a a aa a a a a a

t

a a a a a a

+

+ +

+ − + +

=

L L

L L

M M M M M M M M

L L

Page 40: Clifford Theorem

证明: 设 p=1 在2x1 时得到两条直线的交点:

设 P=2 , 是一个变元的初等对称多项式。在2x2-1 时得到三条直线的 Clifford 圆满足的方程:

在2x2 的情况得到四条直线的 Clifford 点满足的方

设p=3, 是两个变元的初等对称多项式。在2x3-1 时得到五条直线的 Clifford 圆方程:

1ax =

24132

23121

0 sasaasasaax

+−=+−=

121 saax −=

132

121

0 saasaax

−=−=

1s 2s

1s

Page 41: Clifford Theorem

现在设 2p-1条直线的 Clifford 圆满足的方程

是:

其中 是 p-1个变元的初等对称多项式。则该假设当 p=2,p=3 时都是正确的。我们来计算 2p 条直线的情况。

1221

11

111

132

11

121

)1(0

)1(0

)1(

−−−

−+−

−−

−++−=

−++−=

−++−=

ppp

pp

ppp

ppp

sasaa

sasaa

sasaax

LL

LLLLLL

LL

LL

121 ,,, −psss LL

Page 42: Clifford Theorem

根据引理4.2, 关于 2p-1 条直线的特征常数可以用关于 2p 条直线的特征常数去掉某条直线,例如第 条表示出来:α

112221

111

1211

14332

111

13221

)()1()()(0

)()1()()(0

)()1()()(

−−−−

+−

−++−

−+−

−−++−−−=

−−++−−−=

−−++−−−=

pppp

pppp

pppp

pppp

staastaataa

staastaataa

staastaataax

ααα

ααα

ααα

LL

LLLLLL

LL

LL

Page 43: Clifford Theorem

由于 的任意性,考察下述 p 个方程:

其中第 1+i 与第 p-i+1 个方程是共轭的。为方便起见,我们仅验证第 2 与第 p 个方程的共轭性。

αt

1121

11

1221

11

111

132

11

121

)1(0

)1(0

)1(0

)1(

−−−

+

−−−

−+−

−−

−++−=

−++−=

−++−=

−++−=

ppp

pp

ppp

pp

ppp

ppp

sasaa

sasaa

sasaa

sasaax

LL

LL

LLLLLL

LL

LL

Page 44: Clifford Theorem

记 是关于模为 1 的复数

的初等对称多项式。则

根据引理 4.3, 第二个方程的共轭方程为

将两端同乘以 ,根据引理 4.4 得:

221 ,,,, −puuu LL

221 ,,,, −pttt LL

tuus iii 1−+=

)()1()()1()(

)1()1(0

21

3212

12212

11

212

12212

tuatuuatuaa

sasasaa

ppp

pppp

pp

ppp

ppp

pp

−−

−−+−

−−

−−

−+−

−−

−++−++−=

−+−++−=

L

L

2−pu

Page 45: Clifford Theorem

将第 p 个方程的两端同乘以 ,并颠倒次

序,我们有方程:

易见这两个方程共轭, 故 , 在单位圆

上。

在关于 2p 的 p 个方程中消去 ,即得所求公式,定理的第一部分证毕。

tatuatuuaua pp

pp

ppppp1

112

2322212 )1()1()1()(0 −+

−−−−−− −++−++−= L

1)1( −− p

pp

pp

ppppp atuatuuatua 111

23222212 )1()()1()(0 −

+−

−−−−− −++−++−= L

1=tt t121 ,,, −psss LL

Page 46: Clifford Theorem

我们来考察 2p+1 的情况。根据引理 4.2, 2p 条直线的特征常数可以通过 2p+1 条直线的特征常数表示出来。故 2p 条直线的 Clifford 点满足的方程诱导出下述 p 个方程:

12121

1211

112221

111

1211

14332

111

13221

)()1()()(0

)()1()()(0

)()1()()(0

)()1()()(

−−−

+++

−−−−

+−

−++−

−+−

−−++−−−=

−−++−−−=

−−++−−−=

−−++−−−=

pppp

pppp

pppp

pppp

pppp

pppp

staastaataa

staastaataa

staastaataa

staastaataax

ααα

ααα

ααα

ααα

LL

LL

LLLLLL

LL

LL

Page 47: Clifford Theorem

关于 p-1 个变元的初等对称多项式

与 诱导出 p 个变元的初等对称多项式

原方程变为:

121 ,,, −psss LL

αt

pp ssss ,,,, 121 −LL

ppp

ppp

pp

ppp

ppp

pp

ppp

ppp

ppp

ppp

sasasaa

sasasaa

sasasaa

sasasaax

21121

11

121221

11

2111

132

111

121

)1()1(0

)1()1(0

)1()1(0

)1()1(

−+−++−=

−+−++−=

−+−++−=

−+−++−=

−−−

+

−−−−

+−+−

+−−

LL

LL

LLLLLL

LL

LL

Page 48: Clifford Theorem

运用引理 4.3,与 2p 的情况类似可验,方程组中的第 i+1 个方程与第 p-i+1 个方程是共轭的, t 在单位圆上。

在关于 2p+1 的 p 个方程中消去 ,

即得所求公式。定理的第二部分证毕。

Clifford 定理的正确性从数学归纳法得到。

121 ,,, −psss LL

Page 49: Clifford Theorem

当然,特征常数 a 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使得直

线两两相交,且没有三条直线交于一点。下面列出

的第二篇参考文献就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

我教过多年的线性代数,从来没有想到用矩阵、行

列式和对称多项式能够如此巧妙地解决这样复杂的

平面几何问题。伟大的数学家高斯曾经说过:“数

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

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得极深。”当我读

到这篇文献时,不由地惊叹数学家的智慧,数学的

深刻与优美。

Page 50: Clifford Theorem

参考文献

F.Morley, On the metric geometry of the plane n-line, Trans.Am.Math.Soc.7,1900.W.B.Carver, The failure of the Clifford chain,American J.Math. Vol.42,No.3, 1920, 137-167.

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