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ir.lib.pccu.edu.tw/retrieve/49321/gsweb86.pdfABSTRACT The...

383
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八仙故事研究 A Study of the Eight Immortals in Chinese Folktale 研究生:吳素娥 Su O Wu 指導教授﹕鄭慈宏 Advisor: Tzu Hung Cheng, PhD 中華民國 99 5 May, 2010

Transcript of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ir.lib.pccu.edu.tw/retrieve/49321/gsweb86.pdfABSTRACT The...

  • 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八仙故事研究

    A Study of the Eight Immortals in Chinese Folktale

    研究生:吳素娥

    Su O Wu

    指導教授﹕鄭慈宏

    Advisor: Tzu Hung Cheng, PhD

    中華民國 99 年 5 月

    May, 2010

  • 跨領域而來,心想進入文學世界探一究竟;也是因緣,得以進入民間文

    學殿堂。

    聽課時,師祖金榮華、業師陳勁榛與指導教授鄭慈宏,如春風化雨。感

    謝金師對大綱的審定,陳師的提點與借書以及鄭師的辛苦指導。

    寫論文時,學長陳文之、同學盧淑娟與楊寶蓮時時予以協助並叮嚀細

    節,同窗情誼深厚。

    一路走來,家人的全心支持與無限包容,是完成課業的能量與動力。今

    論文己成,自知學力未逮,尚有缺失,期望來者後出轉精,更上層樓。

  • 提要 本論文以《八仙故事研究》為題,八仙─張果老、鍾離權、呂洞賓、李鐵拐、

    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曹國舅是一組神仙群體,個別人物起源虛實不一,具

    象者,歷史上實有其人;虛構者,附會原型人物而生。從名目發端到人物的會合,

    經過漫長時間演繹,朝代從唐至明,以文人文學紀錄為本,在宗教信仰、雜劇戲

    曲與歷史小說中多所敍述。今者,八仙是以象徵「福」、「祿」、「壽」、「喜」的神

    仙形象為人們所喜愛。是故,從民間文學角度分析八仙故事是一新的面向,才能

    真正了解在民間社會的八仙團體。

    研究方法以「情節單元」與「故事類型」的分析分類為路徑,所謂「情節單

    元」即「把故事裡每一個敘事完整而不能再細分的情節作為一個單元,名之為「情

    節單元」(西方稱之為 motif,舊譯作「母題」)」,分析情節單元是對故事作微觀。所謂「故事類型」即:「就整個故事的內容和結構作分析,把基本內容和主要結

    構相同而細節卻或有異的故事歸集在一起,取同捨異,就成為一個故事類型。」

    作故事類型的分類對龐雜的資料有駕簡馭繁的功用,可便利研究者檢索。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分為研究動機和研究目的、前賢研究成果

    與研究範圍與方法。第二章為八仙的起源、演變與定型,從八仙名目的發端、人

    物的出現至定型作一論述,追溯八仙從史有其人、傳說人物、宗教祖師到民間神

    祇的軌跡。第三章為八仙故事情節單元析論,從故事資料彙集統計與情節單元的

    分析分類,並作成《八仙故事情節單元索引》為附錄一。第四章為八仙故事類型

    析論,探討「八仙故事中的國際類型」及作「八仙成型故事類型分類分析」,並

    作《八仙故事類型索引》為附錄二。第五章為八仙故事的主題思想,探討八仙故

    事的四大主題思想:一、「窮」能安貧樂道,二、「病」求仙藥良醫,三「夢」是

    枕上功名,四、「仙」是最終歸宿;是在探討天、神、人的關聯和人生重要課題

    -生老病死,與應有的人生態度-修道養壽,此乃個人的自覺。第六章為結論,

    論述八仙故事的價值與影響。

    關鍵詞:八仙、民間文學、口傳故事、民間故事、傳說、情節單元、故事類型

  • ABSTRACT

    The topic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A Study of the Eight Immortals in Chinese Folktale”. The Eight Immortals, respectively named as Zhang Guo-lao, Zhung Li-quan, Lu Dong-bin, Li Tie-guai, Han Xiang-zi, Lan Cai-he, He Xian-gu, Cao Guo-jiu, are a group of celestials in Chinese mythology. Some of them are said to have been found in history, while the fictitious ones were created with the original characters. It took a long process of deduction and evolution from the initiation of names to the formation of true characters. From Tang Dynasty to Ming Dynasty, the Eight Immortals had been extensively described mainly in literary documents, such as in religious literatures, Chinese opera like Zaju and Xiqu, and in historical novels. Nowadays, the Eight Immortals are popular and favored as the auspicious symbolization of Luck, Wealth, Longevity and Happiness. Therefore, to truly understand the Eight Immortals in civil society, a folktale analysis of the Eight Immortals on the basis of folk literature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a new aspect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folklor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present study includes a genre analysis based on the

    “Motif” and “Type’’ of the folktale. The so-called “motif” refers to “a recurring element in a story that has a complete narration and cannot be divided into a more detailed plot.” It is needed to classify such element as a motif in order to conduct the micro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tudy. As for the “type” analysis, on the other hand, it refers to the macro analysis that “analyzes the cont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folktale, collects the similarities of several stories which primarily share the same construction with minor differences in its detailed plots, and classifies the similarities as a distinctive type.” Conducting a type analysis is useful for the researcher to have a simplified process dealing with a massive amount of data sources.

    The present study is composed of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includes the rationale and purpose of the study, along with the results discovered from previous research studies. Chapter Two then discusses the origin, evolution and formation of the Eight Immortals. This chapter sets out the argumentation from the initiation of the names and the occurrences of the characters, to the finalization of the characters, which all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history, legendry, religion, ancestry and folk spirits. Chapter Three relates to the motif analysis of the folklore about the Eight Immortals. The col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folklore data in the motif analysis is presented in the Index of Motifs in the Folktales of the Eight Immortals attached in the appendix. Chapter Four is associated with type

  • analysis, in which the universal types in the folklore of Eight Immortals and the folklor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Eight Immortals are explicitly discussed. An Index of Types in the Folktales of the Eight Immortals is attached in the appendix as well. Chapter Five is mainly about the theme concept of the folktales of the Eight Immortals. There are four theme concepts presented among the folktales of the Eight Immortals: (a) poverty—as the happiness of life, (b) illness—as the best cure, (c) dream—as the ultimate achievement , and (d) celestial—as the final resort. These concepts attempt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elestial, immortality and human beings, as well a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of life—birth, aging, illness and death. In addition, the life attitude that people should possess—the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and longevity—is also included based on one’s self-consciousness. Chapter Six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which illustrates the value and impact of the folklore of the Eight Immortals. Keywords: Eight Immortals, folklore, oral lores, folktale, legend, motif, type

  • 八仙故事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 … … … … … … … … … … … … … …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 … … … … … … … … … … 1

    一、研究動機 … … … … … … … … … … … … … … 1

    二、研究目的 … … … … … … … … … … … … … … 2

    第二節 前賢研究成果 … … … … … … … … … … … … …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 … … … … … … … … … … … 5

    一、研究範圍 … … … … … … … … … … … … … … 5

    二、研究方法 … … … … … … … … … … … … … … 7

    第二章 八仙的起源、演變與定型 … … … … … … … … … … 9

    第一節 八仙的起源… … … … … … … … … … … … … … 9

    一、名目的發端與演變 … … … … … … … … … … … … 9

    1、八仙名目的由來 … … … … … … … … … … … … 10

    2、漢朝的「淮南八仙」 … … … … … … … … … … … 10

    3、唐朝的「唐八仙」與「飲中八仙」 … … … … … … … 11

    4、晉、五代的「蜀中八仙」 … … … … … … … … … … 12

    5、八仙名目與成員組合 … … … … … … … … … … … 14

    二、人物的出現 … … … … … … … … … … … … … … 14

    1、張果老 … … … … … … … … … … … … … … … 14

    2、韓湘子 … … … … … … … … … … … … … … … 20

    3、藍采和 … … … … … … … … … … … … … … … 25

    4、鍾離權 … … … … … … … … … … … … … … … 30

    5、呂洞賓 … … … … … … … … … … … … … … … 37

    6、何仙姑… … … … … … … … … … … … … … … 45

    7、李鐵拐 … … … … … … … … … … … … … … … 53

    8、曹國舅 … … … … … … … … … … … … … … … 58

    第二節 八仙的演變… … … … … … … … … … … … … … 61

    一、人物的會合 … … … … … … … … … … … … … … 61

    (一)戲劇方面

    1、宋元戲劇中的八仙 … … … … … … … … … … … … 61

    1

  • 2、明清戲劇中的八仙 … … … … … … … … … … … … 63

    ﹙二﹚繪畫中的八仙 … … … … … … … … … … … … 66

    二、道教的宣揚 … … … … … … … … … … … … … … 68

    1、以道家思想為本 … … … … … … … … … … … … 68

    2、全真教的發揚 … … … … … … … … … … … … … 69

    3、師承的關係… … … … … … … … … … … … … … 71

    三、人民的喜樂… … … … … … … … … … … … … … 71

    1、民俗生活 … … … … … … … … … … … … … … 72

    2、民俗信仰… … … … … … … … … … … … … … 73

    3、行業祖師爺… … … … … … … … … … … … … … 74

    第三節 八仙的定型… … … … … … … … … … … … … … 76

    一、明‧湯顯祖《邯鄲夢》… … … … … … … … … … … 76

    二、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 … … … … … … … … 77

    第三章 八仙故事情節單元析論… … … … … … … … … … … 79

    第一節 情節單元資料彙集統計與分析… … … … … … … … … 79

    一、古代八仙故事資料統計 … … … … … … … … … … 80

    二、近現代八仙故事資料統計 … … … … … … … … … … 83

    三、八仙各仙則數統計、圖示與分析 … … … … … … … … 86

    第二節 八仙情節單元的分類分析… … … … … … … … … … 90

    一、情節單元的分類編目 … … … … … … … … … … … … 91

    二、情節單元的歸類與分析 … … … … … … … … … … … 92

    (一)主要大類分析 … … … … … … … … … … … … … 92

    (二)次大類分析 … … … … … … … … … … … … … … 108

    (三)其他類別分析 … … … … … … … … … … … … … 121

    第三節 八仙各仙的情節單元分析 … … … … … … … … … … 130

    一、八仙的情節單元分析… … … … … … … … … … … … 131

    二、張果老的情節單元分析… … … … … … … … … … … 133

    三、韓湘子的情節單元分析 … … … … … … … … … … … 136

    四、藍采和的情節單元分析… … … … … … … … … … … 138

    五、鍾離權的情節單元分析… … … … … … … … … … … 139

    六、呂洞賓的情節單元分析 … … … … … … … … … … … 139

    2

  • 七、李鐵拐的情節單元分析 … … … … … … … … … … … 145

    八、何仙姑的情節單元分析… … … … … … … … … … … 149

    九、曹國舅的情節單元分析… … … … … … … … … … … 151

    第四章 八仙故事類型析論 … … … … … … … … … … … … 154

    第一節 八仙故事中的國際類型 … … … … … … … … … … 155

    一、幻想故事- 555C 聚寶盆和源源不絕的父親 … … … … … 156

    二、幻想故事- 566 三件寶物和仙果 … … … … … … … 157

    三、幻想故事- 569-609 各種寶物的 592 魔笛 … … … … … 157

    四、幻想故事- 653 兄弟皆好漢(才藝高強的四兄弟)… … … 158

    五、幻想故事- 725A 黃粱夢(瞬息京華) … … … … … … 159

    六、幻想故事- 747A 精怪摘瘤又還瘤(小仙的禮物) … … … 160

    七、宗教神仙故事-神的賞罰(因果報應) 750 施者有福 … … 161

    八、宗教神仙故事- 750D.1 井水變成酒、還嫌無酒糟… … … 162

    九、宗教神仙故事- 751F 出米洞 … … … … … … … … … 163

    十、其他宗教神仙故事- 825A 陸沉的故事(城陷為湖) … … 163

    十一、其他宗教神仙故事-829A 神仙應請增人壽… … … … … 164

    十二、其他宗教神仙故事-844A 仙境一日、人間千年 … … … 165

    十三、生活故事- 876 巧媳婦妙對無理問 … … … … … … … 166

    十四、難以分類的故事 2400A-一架裟之地 … … … … … … … 167

    第二節 八仙成型故事類型分類分析 … … … … … … … … … … 168

    一、八仙─「法寶渡海」、「增壽減壽」、「長生物」故事類型… … 169

    二、張果老─「倒騎驢」、「果老試橋」、「識寶得寶」故事類型 … 172

    三、韓湘子─「度文公」故事類型 … … … … … … … … … 176

    四、藍采和─「拍板行歌」故事類型 … … … … … … … … 176

    五、鍾離權─「神仙考驗」故事類型 … … … … … … … … 177

    六、呂洞賓─「黃粱夢」、「井水化酒」、「仙戲女」… … … … … 178

    「仙不勝凡」、「三醉岳陽樓」、「竹留印畫」、「道人畫鶴」故事類型

    七、何仙姑─「吃物成仙」故事類型 … … … … … … … … 184

    八、李鐵拐─「借屍還魂」、「仙不勝凡」、「死魚復活」 … … … 185

    「竹留印畫」故事類型

    九、曹國舅─「悔罪升天」故事類型 … … … … … … … … 189

    3

  • 第五章 八仙故事的主題思想 … … … … … … … … … … … 191

    第一節 添壽賜福、生生不息 … … … … … … … … … … … 191

    一、八仙過海、八仙慶壽 … … … … … … … … … … … 191

    1、添壽慶壽賀長生 … … … … … … … … … … … … 192

    2、法寶保平安、坐騎呈祥瑞 … … … … … … … … … … 193

    二、仁心仁術、醫藥救人… … … … … … … … … … … … 194

    1、良醫良藥、袪瘟除病 … … … … … … … … … … … 195

    2、服食升仙、壽比金石 … … … … … … … … … … … 196

    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 … … … … … … … … … 199

    1、壯年得子倒騎驢 … … … … … … … … … … … … 199

    2、兒孫自有兒孫福… … … … … … … … … … … … … 200

    第二節 濟世度人、懲惡行善 … … … … … … … … … … … 201

    一、神仙方術、解厄脫困 … … … … … … … … … … … 201

    1、度化:有仙緣仙骨者 … … … … … … … … … … … 202

    2、被度:積德行善、心好得度 … … … … … … … … … 202

    3、修道成仙:向道心堅 … … … … … … … … … … … 205

    二、悲天憫人、扶危濟弱 … … … … … … … … … … … 206

    1、朱門酒肉臭、路有涷死骨 … … … … … … … … … … 206

    2、慈悲心腸、為民造福 … … … … … … … … … … … 207

    3、濟貧扶危、為民除害 … … … … … … … … … … … 208

    三、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 … … … … … … … … … … 210

    1、孝或不孝與神仙的賞罰相對 … … … … … … … … … 210

    2、人心善惡與神仙的賞罰相對 … … … … … … … … … 212

    3、人心貪婪與神仙的賞罰相對 … … … … … … … … … 213

    4、神仙也有錯 … … …… … … … … … … … … … … 215

    第三節 人生如夢、富貴浮雲 … … … … … … … … … … … 216

    一、黃粱夢悟、悔罪升天 … … … … … … … … … … … 216

    1、枕上功名、人生如夢 … … … … … … … … … … … 217

    2、富貴浮雲、棄世修道 … … … … … … … … … … … 217

    二、安貧樂道、知足常樂 … … … … … … … … … … … 218

    1、見素抱朴、少私寡慾… … … … … … … … … … … … 218

    2、禍莫大於不知足 … … … … … … … … … … … … … 219

    4

  • 三、純真樸實、樂天知命… … … … … … … … … … … … 220

    1、樸實善心、為己為人 … … … … … … … … … … … … 220

    2、朋友義氣、夫妻情深 … … … … … … … … … … … … 221

    第四節 人間仙境、洞天福地 … … … … … … … … … … … 222

    一、人間仙境、仙女思凡… … … … … … … … … … … … 222

    1、仙愛人間山水 … … … … … … … … … … … … … 222

    2、仙羡人間情愛 … … … … … … … … … … … … … 224

    二、山中一日、人間千年 … … … … … … … … … … … 225

    1、斧朽柯爛、時空互異 … … … … … … … … … … … 225

    2、洞天福地、寧為地仙 … … … … … … … … … … … 226

    三、仙物不如人間土產 … … … … … … … … … … … … 227

    1、瓊漿玉液不如人間佳釀 … … … … … … … … … … 227

    2、仙梨不如人間「地梨」… … … … … … … … … … … 229

    3、老薑比神藥靈 … … … … … … … … … … … … … 229

    第五節 民言俗語、愛家愛鄉 … … … … … … … … … … 230

    一、俗語典故、政教實錄 … … … … … … … … … … … 231

    1、苛政猛於虎 … … … … … … … … … … … … … … 231

    2、向權威者挑戰 … … … … … … … … … … … … … 233

    3、佛道爭勝 … … … … … … … … … … … … … … 236

    二、民情風俗、愛家愛鄉 … … … … … … … … … … … 237

    1、民情風俗、四時八節 … … … … … … … … … … … 238

    2、山是故鄉美、水是故鄉甜 … … … … … … … … … … 240

    三、謎題詩對、古今上下 … … … … … … … … … … … … 241

    1、 詩作妙對、謎題巧答 … … … … … … … … … … … 241

    2、民諺俚語、教化人心 … … … … … … … … … … … 243

    第六節 仙凡鬥、仙不勝凡 … … … … … … … … … … … … 246

    一、文鬥 … … … … … … … … … … … … … … … … 246

    1、鬥詩 … … … … … … … … … … … … … … … … 247

    2、鬥棋 … … … … … … … … … … … … … … … … 248

    3、比醫術 … … … … … … … … … … … … … … … 250

    4、鬥嘴 … … … … … … … … … … … … … … … … 251

    二、武鬥 … … … … … … … … … … … … … … … … 252

    5

  • 6

    1、鬥拳 … … … … … … … … … … … … … … … … 252

    2、鬥劍 … … … … … … … … … … … … … … … … 252

    3、比技藝 … … … … … … … … … … … … … … … … 253

    第六章 結論… … … … … … … … … … … … … … … … … 256

    一、八仙從史實人物、宗教仙真轉型為民間神祇 … … … … 256

    1、人物在史實與口傳的差異… … … … … … … … … … 256

    2、從宗教仙真轉型為民間神祇 … … … … … … … … … 257

    3、民間口傳故事的八仙 … … … … … … … … … … … 257

    二、情節單元分析部份較特殊的論述 … … … … … … … … 258

    1、「神與人」細目的「神仙的考驗」與「神仙的度化」 … … 258

    2、八仙各仙主要情節單元分析 … … … … … … … … … 259

    三、故事類型分析部份較特殊的論述 … … … … … … … … 260

    1、八仙故事中的國際類型 … … … … … … … … … … 260

    2、八仙成型故事類型 … … … … … … … … … … … 260

    四、八仙故事主題思想的反思 … … … … … … … … … … 264

    1、文鬥的主題思想 … … … … … … … … … … … … … 264

    2、武鬥的主題思想 … … … … … … … … … … … … … 265

    五、八仙故事的價值 … … … … … … … … … … … … … 265

    1、歷史上的口述史實 … … … … … … … … … … … … 265

    2、文化上的民間文學 … … … … … … … … … … … … 266

    3、民俗上的民情風俗… … … … … … … … … … … … 266

    4、藝術上的多元展現 … … … … … … … … … … … … 267

    六、八仙故事的影響… … … … … … … … … … … … … 268

    1、教化人心、安身立命 … … … … … … … … … … … 268

    2、醫藥化學、冶煉丹丸 … … … … … … … … … … … 269

    3、吉祥慶壽、趨吉避凶 … … … … … … … … … … … 270

    引用書目 … … … … … … … … … … … … … … … … … 272

    錄附一、八仙故事情節單元分類索引 … … … … … … … … … 280

    錄附二、八仙故事類型分類索引 … … … … … … … … … … 360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八仙─張果老、鍾離權、呂洞賓、李鐵拐、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曹國

    舅是一組神仙群體,個別人物起源虛實不一,具象者,歷史上實有其人;虛構者,

    附會原型人物而生。從名目發端到人物的會合,經過漫長時間演繹,朝代從唐至

    明,知其最早出現人物為唐朝的張果老,最後加入的是何仙姑與曹國舅,八仙成

    員至明朝定型。研究者多以文人文學紀錄為本,從史籍別傳、雜劇戲曲與仙傳小

    說中探討;今者,八仙是以象徵「福」、「祿」、「壽」、「喜」的神仙形象為人們所

    喜愛。是故,從民間文學角度分析八仙故事是一新的面向,才能真正了解在民間

    社會的八仙團體。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有史以來,文人以「雅」文學,全面代表中國文學的面貎,有偏頗、失真的

    不足不實之憾;時至今日,民意人心為上,屬於人民的「俗」文學補足此一缺口,

    尤其是民間文學的口傳文學,採錄來自最底層生活百姓口頭創作、口耳相傳的傳

    說故事,以此探討八仙在民間的流傳與演變,當更有價值與意義。

    筆者從民間文學角度研究八仙故事,得知 1910 年安蒂.阿爾奈(Antti Aarne)

    發表《民間故事類型索引》,1928 年美國的斯蒂.湯普遜(Stith Thompson)增設

    兩大類,這個分類架構稱為AT分類法,1 是一國際性的分類法。1932 年斯蒂.

    湯普遜完成《民間文學情節單元索引》,是民間文學界唯一的一套情節單元分類

    系統,於此可知廿世紀民俗學崛起,亦有一套科學專門的研究方法,來解析民間

    故事的結構和內容,從中作宏觀與微觀的論述。

    與時俱進,由專制封建邁向民意自由的年代,在中國,1922 年北京大學歌謠

    徵集處創辦《歌謠周刋》;1927 年學者成立「中山大學民俗學會」,1979 年至 2004

    年,全國動員了十幾萬文化工作者,搜集、整理和出版各地田野調查的口傳故事、

    歌謠、諺語,合成《三套集成》,工程浩大,資料豐富。本論文研究八仙故事以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省卷為主,加上各地縣卷為輔,透過文本中人民創造力、

    1 金榮華:《 中國民間故與故事分類》(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3 年 3 月),頁 10-11

    AT 分類法-1961 年出版的《民間故事類型》(The Types of the Folktale)。這個分類架構就取阿爾奈(Aarne)和湯普遜(Thompson)兩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合稱為 AT 分類法。

    1

  • 八仙故事研究

    想像力豐富的傳說故事,觸發作者研究在民間文化中「八仙故事」的動機。

    二、研究目的

    研究八仙主題的先驅浦江清先生作〈八仙考〉曰:「此八仙甚為吾人所熟悉,

    見於繪畫,瓷器,戲劇,小說,及傳說。但他們的真實歷史如何?以何因緣而會

    合?又會合當在何時?何以如此盛行流傳於民俗,幾奪一切神仙之席?」2 浦先

    生提出有關八仙的疑慮與可探究之處,故對八仙淵源的探溯、神譜未釐清部分、

    由道教仙真轉化成民間神祇和民間文學與文人文學中八仙的異同作比較是第二

    章的研究目的。中國民間文學工作者丁乃通先生曾曰:「研究民間文學,就像研

    究植物學一樣,先要有人出去採集標本,再把標本編目分類,然後才能開始分析

    和探溯的工作。」3 故藉由廿世紀民間工作者大力辛苦採集來的故事,取其資,

    以此提取情節單元和作故事類型分類,分析故事的結構和內容,對文獻資料與口

    傳故事作比較與探討,並探討八仙故事在歷史的,對民間文化的影響;在地理的,

    知其在民間的傳播與演變,是第三、四章的目的。對故事作情節單元與故事類型

    分類,劉守華先生說:「一個研究者使用這種方法所力求達到的最根本目的,莫

    過於完全弄清某一特定故事的生活史,他希望通過分析不同異文,研究有關的歷

    史和地理因素,運用一些眾所周知的關於口頭傳播的事實,找到該故事原型的某

    些東西,並能較合理地解釋該故事在依次產生所有的不同異文時所發生的變化,

    這些研究還將指出的原型產生的時間、地點以及它發生變化的原因。」4 也誠如

    金榮華先生對民間文學工作者的期許,他提及:「民間文學是民眾的口頭創作,

    也是人類最早創作文學的方式。在時間上,它可上溯至人類初有語言之世;在發

    展方面,它一直生生不息,與時俱增而豐富多樣,文字的記錄只是它的一部份而

    已。所以,民間故事的類型索引,也只是便於檢索這些經人記錄而又成型的那部

    份而已,不斷增補,應是民間文學工作者共同的責任吧。」5

    第二節 前賢研究成果

    學術研究如以磚砌牆,層層而上,前人的累積堆疊,後人方有高度可見;又

    2 浦江清:《浦江清文錄.八仙考》(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年 10 月),頁 1 3 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的分類〉,(台北:《中央日報》,1988 年 11 月 17 日)〈長河版〉 4 劉守華:《比較故事學論考》(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年 5 月),頁 54-55 5 金榮華:《禪宗公案與民間故事-民間文學論集》(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5 年 6 月)

    頁 339

    2

  • 第一章 緒論

    如種植深耕、根入地下,資料愈廣愈博、論述愈深愈精,都是前賢的苦心造詣,

    故在此基礎上冀能「後出轉精」,或有所突破與創見是努力的方向。筆者蒐羅的

    有關八仙前賢資料有期刊、論文與專著如下:

    1958 年,浦江清〈八仙考〉以諸多文獻資料探索八仙淵源,對人物的考據嚴

    謹有力,是八仙論述的先驅。1965 年,陳萬鼐〈元劇中的八仙〉探討元曲中鐵拐

    李、岳陽樓、竹葉舟、金安壽、城南柳五個神仙道化劇的內容,並將吳元泰《東

    遊記》作一評論。1969 年,陳萬鼐〈八仙〉一篇是作者從《道藏》太玄部涉獵到

    〈鳴鶴餘音〉中的有關八仙散曲,《全元散曲》已收為補遺,作者將該曲原文及

    八仙事蹟作一敘述。1973 年,吳道西〈八仙是八卦的衍繹〉從八卦的衍繹探討八

    仙的緣起,重在「八」的數字象徵,與八仙真正淵源並無直接關係。1978 年,陳

    玲玲〈八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以什麼是八仙?八仙為什麼如此受國人喜愛?八

    仙與中國文化(包括八仙與習俗、八仙與藝術、八仙與文學、八仙與信仰)的專

    題討論,面向多也深入,頗具參考價值。1978 年,陳玲玲《八仙在元明雜劇和臺

    灣扮仙戲中的狀況》以元明雜劇中涵攝八仙個人或全體事蹟的劇本,共計廿八齣

    作研究文本,主要研究戲劇中的八仙。1979 年,陳玲玲〈元明雜劇中的八仙〉探

    討八仙「度脫劇」與「慶壽劇」的戲目內文。1979 年,葉程義〈八仙考〉因國立

    歷史博物館展覽八仙美術工藝品,作者在館刊略論八仙淵源。1984 年,陳宇碩《何

    仙姑故事研究》以何仙姑故事的起源及演變,進而探討何仙姑在民間信仰與民間

    文章中的形象為研究主題。1985 年,車鍚倫〈八仙故事的傳播和“上中下"八仙〉

    探討出人們對八仙的認識,基本上不是來自歷史、宗教宣傳,而是宋元戲曲、曲

    藝、小說等俗文學和群眾口頭傳承的傳播。1985 年,呂洪年〈略論八仙傳說〉對

    於八仙的來源、傳說故事的思想內容、人物形象和傳說的歷史色彩作一概述。1987

    年,陳麗宇《韓湘子研究》目的在藉韓湘子由真實人物演化為仙道人物的過程,

    探討民間文學中傳說人物的特質與道教諸種神仙成形的由來,並進一步分析其在

    各種不同文學形式上的表現。1992 年,張俐雯《八仙故事淵源考述》研究目的在

    考察八仙形成階段與組合完成的時間,由此追溯在流傳演變的過程中,如何被後

    代文人所採納,成為文人筆下的素材。1995 年,山曼《八仙-傳說與信仰》探討

    八仙的形成、法寶、民間祭祀活動、各種風物傳說及雜劇戲曲中的八仙,對八仙

    作多面向的陳述。1997 年,李遠國〈鍾離權丹法思想初探〉探討鍾離權的生平事

    跡、丹法思想及其歷史地位,從其《祕傳正陽真人靈寶華法》、《鍾呂傳道集》、《破

    迷正道歌》三本著述考辨之。1998 年,王漢民〈八仙戲曲作品考述〉以宋元時期

    的八仙戲、明代的八仙戲(度脫戲、慶壽戲、鬥法戲)、清代的八仙戲(文人創

    3

  • 八仙故事研究

    作的八仙戲、清代地方戲中的八仙戲舉隅)探討雜劇戲曲中的八仙。1998 年,王

    靜苡《刺繡八仙彩之研究-以台南市繡莊與廟宇為例》採用文獻研究、田野調查、

    社會學研究以及圖像分析等方法搜集整理刺繡八仙彩的相關資料探討八仙彩的

    功用。2000 年,王漢民《八仙與中國文化》深入探討八仙在雜劇戲曲中的扮演與

    各仙主要故事的情節內容。2001 年,楊明《呂祖全傳》研究作者及版本、文本的

    結構、文學的特色、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小說中宗教意識的闡揚。2002 年,趙杏根

    《八仙故事源流考》從文獻資料探索八仙故事的形成、變異、發展、流傳的因由。

    2003 年,王良友〈戲談「蓬萊大仙」李鐵拐〉探討李鐵拐形象由來以及明華園歌

    仔戲《蓬萊大仙》的劇情內容。2003 年,黃月銀《馬致遠神仙道化劇及其攘受史

    研究》研究由劇作內涵之生命情感表現,肯定馬致遠四部神仙道化劇在中國戲曲

    史上的意義與價值;另一方面則由讀者接受理論審視在馬致遠四部神仙道化劇影

    響下,同代及後代同題材劇作對原作之接受、轉化及再創作之劇作。2004 年,盧

    壽榮《雅俗中國叢書─八仙》探討八仙的淵源及道教八仙到民間神祇的歷程。2004

    年,沈志剛《鍾呂傳道集》重點在探討鍾呂丹道的修煉體系,並解釋內丹道是精

    氣神的修煉,有別於外丹道。2005 年,陳錦昌《圖解魔幻八仙》探討民間神祇的

    八仙,主要敘述八仙與地方、物產、工藝結合而成的傳說,並介紹八仙在民俗生

    活的活動內容。2005 年,周曉薇《四遊記叢考》探討《東遊記》的主要版本、內

    容提要與《列仙全傳》的承襲關係及對浦江清先生〈八仙考〉的續補。2006 年,

    吳光正《八仙故事系統考論》以搜羅豐富資料為盛,已有《八仙原始文獻匯編》

    之作,反駁浦江清先生所言八仙的形成與道教無甚關係的觀點,立論八仙是由內

    丹道南北宗共同打造而成的信仰對象,其曰近現代八仙民間傳說未見有研究力作

    發表,也正是本論文研究的方向與重點。2006 年,党芳莉《八仙信仰與文學研究》

    探討八仙原型及其仙事演變、八仙在戲劇與小說的概況和八仙傳說專題研究。

    2007 年,馬書田《全像八仙》探討八仙的起源、形象與各仙的主要故事內容。2007

    年,鄭軍、劉冬云《中國歷代八仙造型藝術》搜集許多八仙圖案,探討其造型與

    民眾生活的關連,以象徵與聯想手法解釋圖案的造型。

    綜觀上述資料,可見前賢從歷史文化、宗教信仰、雜劇戲曲、造型藝術等面

    向探討且多有專論與見解。唯,前賢多以文人文學為主,民間文學的書面資料較

    少,故,筆者採以現代民間故事研究八仙,並與文獻資料比對是一未有人深入耕

    作且可行的新面向。

    4

  •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本論文研究範圍以現代採集資料為主,廣義的民間故事包括神話、傳說、故

    事三類,八仙故事在界定上採取狹義的專指「故事」一類的定義,因歸納類型,

    一般祇取故事,不取神話和傳說,故對八仙故事先作界定。研究方法以金榮華《六

    朝志怪小說情節單元分類索引(甲編)》為本,提取八仙故事中的情節單元,就

    故事的結構作分析。並採用金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型(上)(中)(下)》為基

    礎,作八仙故事類型分類,就故事內容分析其異文。

    一、研究範圍

    八仙故事的資料有古代八仙資料與現代採集資料,古代八仙資料以史籍別

    傳、雜劇戲曲、仙傳小說等為要,多有人物形象、宗教信仰、神仙異事的故事情

    節,資料如下:

    1、古代八仙資料

    (1)史籍別傳-史籍部分在考述人物源流知其真實存在與生平,八仙人物

    有虛有實,實則史有其人記錄,虛者傳神蹟以造神,如張果老、韓湘子在正史典

    籍皆有記載,其他六仙則從實錄別傳探索。本論文引用史籍仙傳有唐朝的劉肅《大

    唐新語》、李德裕《次柳氏舊聞》、鄭處誨《明皇雜錄》、張讀《宣室志》、李伉《獨

    異志》、段成式《酉陽雜俎》、戴孚《廣異記》。五代有杜光庭《仙傳拾遺》、沈汾

    《續仙傳》、宋朝有李昉等編《太平廣記》、歐陽修《新唐書》、歐陽修《集古錄》、

    劉斧《青瑣高議》、魏泰《東軒筆錄》、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宋徽宗《宣和

    書譜》、洪邁《夷堅支志》、葉夢得《巖下放言》、吳曾《能改齋漫錄》、阮閱輯《詩

    話總龜》、鄭景望《蒙齋筆談》、趙彥衛《雲麓漫鈔》、《呂祖志》、孔傳續《白孔

    六貼》、曾敏行《獨醒雜志》、王象之《輿地紀勝》、陳田夫《南岳總勝集》、李簡

    易《玉溪子丹經指要》、張君房《雲笈七籤》、周密《齊東野語》。金朝有元好問

    《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元朝有脫脫《宋史》、苗善時《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

    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趙道一《通鑑後集》、秦志安《金蓮正宗記》。明

    朝有張文介《廣列仙傳》、王世貞《列仙全傳》、王圻《續通考》、楊爾曾《韓湘

    子全傳》、洪應明《月旦堂仙佛奇蹤合刻》、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湯顯祖《邯

    鄲夢》、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清朝有趙翼《陔餘叢考》、徐道纂集 程毓奇

    續成《歷代神仙通鑑》、姚福均《鑄鼎餘聞》、黃伯祿《集說詮真》、陳夢雷《古

    今圖書集成》等,從以上諸書知史籍考證人物生平,別錄補史籍不足,仙傳則虛

    5

  • 八仙故事研究

    實並存,也見八仙從真實人物到仙傳人物的歷程。

    (2)、小說傳奇-八仙在演變過程中人物初始隨機組合,至明朝吳元泰的神

    魔小說《八仙出處東遊記》與湯顯祖的傳奇《邯鄲夢》定型。《八仙出處東遊記》

    又名《上洞八仙傳》是明代署名蘭江吳元泰寫的神魔小說,取材綜合話本、雜劇

    戲曲、民間傳說、仙傳故事而成的作品,有二卷,共五十六回。故事主軸以八仙

    修道成仙、黃粱夢、大戰天門陣、蟠桃會、八仙過海為重要情節舖敍,並描寫神

    仙兼具仙格與人性,有著「成仙、度化、吉慶、鬥法」的神仙故事主題。《邯鄲

    夢》是湯顯祖 52 歲時的作品,他一生宦海沉浮、終不得意,寫作時對人生有深

    刻體悟;藉詩詞、傳奇描摹世情,舖陳劇情、角色暗喻其真實人生實況。此劇共

    分三十齣,故事敍述唐玄宗時,呂洞賓於邯鄲道上以瓷枕引盧生入夢,在夢中朝

    承恩、暮賜死,忽大喜大悲,因而在醒悟後決心入道,此劇八仙在最後一場上場

    自述形象、來歷與修仙真諦,並作盧生的證盟師,八仙的身份在「度化」世人。

    2、現代採集資料

    現代採集資料以口傳故事為本,此一前題是故事需有「採錄者」與「口述者」。

    本論文採用《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省卷、縣卷與個人搜集故事的單行本,內容講

    述八仙在民間的神奇異行,據此分析情節單元、作故事類型分類與主題思想的論

    述。在《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工作手册》介紹出書原由曰:「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

    成收编中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民間文學作品,它包括:在全國範圍内進行普查,廣

    泛搜集各地區、各民族口頭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五四"以來搜集、抄錄和發

    表在出版物上的民間文學作品;少數民族典籍、經卷中的部分民間文學作品;流

    傳在民間的民間文學抄本、坊間印本中的作品。三套集成的入選作品,必須符合

    科學性、全面性、代表性的原则。」6 筆者搜羅現代採集資料有:《中國民間故

    事集成‧吉林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遼寧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陝西卷》、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浙江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四川卷(上)(下)》、《中

    國民間故事集成‧北京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江蘇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

    福建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山西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寧夏卷》、《中國

    民間故事集成‧湖北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甘肅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

    河南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海南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江西卷》、《中國

    民間故事集成‧湖南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河北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

    6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工作手冊》(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總編委員會,2009 年 12 月),頁 14

    6

  • 第一章 緒論

    貴州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雲南卷(上)(下)》、《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天津

    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青海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廣東卷》、《中國民間

    故事集成‧內蒙古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新疆卷(上)(下)》、《中國民間故

    事集成‧山東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黑龍江卷》,共 26 省,另有廣西卷與西

    藏卷因查無八仙故事,故不列入引用書目,由此可知八仙故事多在漢族流傳,少

    數民族有自己的神明,自成一故事群,但在個人蒐羅故事集可見廣西省、安徽省

    的八仙故事,知八仙流傳廣濶且深遠。

    地方卷龐雜難以數計,在現有省卷另搜集的地方卷有《中國民間故事集成‧

    福建卷 平潭縣分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福建卷 東山縣分卷》,王廷曦與谷

    風合編《河南省‧鄭州地名傳說故事》、《四川省‧樂山風物傳說》,白庚勝總主

    編的書有《中國民間故事全書‧雲南 永平卷》、《中國民間故事全書‧雲南 南澗

    卷》、《中國民間故事全書‧雲南 巍山卷》與《中國民間故事全書‧雲南 雲龍卷》。

    從地方卷可見八仙因地域不同的各種說法,呈現「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講

    一方故事」的情形。其他故事集出處尚有:葉春生《嶺南雜俎》、趙斌《日照民

    間故事選編(上)(下)》、金榮華《金門民間故事集》、金榮華《澎湖縣民間故事》

    等書。

    現代口傳故事的集合本有歐陽晶宜《八仙傳奇》、歐陽晶宜《八仙的故事》、

    潘蓁《仙話》、鄭土有與陳曉勤合編《中國仙話》、祁連休與馮志華合編《道教傳

    說大觀》等書。以上書籍搜羅中國各省的八仙故事,有名文相同或名不同文同的

    現象,也見八仙的神異事與故事類型差異。

    前賢從淵源考述、宗教信仰、雜劇戲曲、歷代小說、民俗文藝等面向研究八

    仙,資料豐富、見解獨到,對後來學者多所助益;唯,以文人角度研究八仙,或

    作神仙,或作教主,是八仙在前人的形象;而今根據民間採集的故事作研究,從

    情節單元與故事類型的分析,可發現八仙以「福祿壽喜」的形象在民間受人們喜

    愛。從研究方法探析古代八仙資料與現代採集資料的故事情節見二者互異也互

    滲,從比較文本的異同知其時代的沿革與政治明暗、人物形象的原型與轉化、情

    節的神異與曲折、類型的附會與多元、主題思想的背後意義等多層面內容。

    二、研究方法

    從民間文學角度研究八仙並以口傳故事為本與史籍別傳比照,是本論文研究

    的方法。提出有關八仙淵源考述問題,在第二章八仙的起源、演變與定型予以探

    溯論述。第三章為八仙故事情節單元析論,金榮華先生解釋情節單元曰:「把故

    7

  • 八仙故事研究

    8

    m

    事裡每一個敘事完整而不能再細分的情節作為一個單元,名之為『情節單元』(西

    方稱之為 otif,舊譯作『母題』)」7,所以先提取故事的情節單元,再以金榮華

    《六朝志怪小說情節單元分類索引(甲編)》為本,就故事的結構作分析,並作

    《八仙故事情節單元索引》,為附錄一。第四章為八仙故事類型析論,金榮華先

    生解釋故事類型曰:「就整個故事的內容和結構作分析,把基本內容和主要結構

    相同而細節卻或有異的故事歸集在一起,取同捨異,就成為一個故事類型。」8 對

    八仙成型的故事先予以分類,並採用金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型(上)(中)(下)》

    為基礎,架構起一個個比較完整的故事群;繼之,以歷史的起源變遷與地理的背

    景延伸作探討與比較異說。因之,對八仙故事設定類型,就各種異說的基本結構

    撰寫概要,論述其基本核心模式,並登錄屬於此一類型之各個故事的出處,作成

    《八仙故事類型索引》,為附錄二。第五章為八仙故事的主題思想,有「求道成

    仙、神仙方術、濟世度人、仙凡鬥智、添壽賜福」等主題,探討現實生活與夢想

    世界的異同,人與仙的本質差異,也見八仙的亦人亦仙作風,展現民間神祇的多

    元多姿形態。

    綜言之,本論文從民間文學的角度,搜集古代八仙資料與現代採集資料,研

    究文人文學與民間文學故事的異同,依此先探溯八仙的源流、演變至定型,知人

    物的個別由來到組合成一神仙群體,又如何從宗教仙真至民間神祇,受民眾喜愛

    樂道而流傳不息。接著,以研究方法作情節單元與故事類型的析論與索引,分析

    其內容與結構,對故事作全面性的微觀與宏觀。最後論述故事的主題思想,由

    「窮、病、夢、仙」四方面探索,從內容情節可見八仙與人民緊密相連,有著「與

    民同憂、與民同樂」的情感,也驗證八仙在民間何以是最受歡迎的團體。

    7 金榮華:《中國民間故事與故事分類》(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3 年 3 月),頁 4 8 金榮華:《中國民間故事與故事分類》(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3 年 3 月),頁 9

  • 第二章 八仙的起源、演變與定型

    第二章 八仙的起源、演變與定型

    八仙成員的組合是經過名目的發端、人物的出現與會合、終至定型。縱向

    面的時間長度從唐朝至明朝,歷經朝代更迭、千年推移;橫向面的空間廣度有

    上層的文人文學和下層的民間文化互相吸收、滲透。浦江清先生作〈八仙考〉

    曰:「此八仙甚為吾人所熟悉,見於繪畫,瓷器,戲劇,小說,及傳說。但他

    們的真實歷史如何?以何因緣而會合?又會合當在何時?何以如此盛行流傳

    於民俗,幾奪一切神仙之席?」1 他提出了八仙可供探討的考述問題與方向,

    也有了大部份的答案;唯在文獻不斷地出土與被發現,加上民間文化工作者在

    廿世紀採錄、整理數量浩繁的各地傳說,本章據此將作更深入的探析。

    第一節 八仙的起源

    八仙的起源是先有「八仙」名目,後有人物的出現,名目因時代不同,所

    指八者亦不同。明朝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卷一百七十一〈題八仙像後〉

    曰:「八仙者,鍾離、李、呂、張、藍、韓、曹、何也。不知其會所繇始,亦

    不知其畫所由始。余所覩仙跡及圖史亦詳矣,凡元以前無一筆,而我明如冷起

    敬、吳偉、杜堇稍有名者亦未嘗及之,意或妄庸畫工,合委卷叢俚之談,以是

    八公者,老則張,少則藍、韓,將則鍾離,書生則呂,貴則曹,病則李,婦女

    則何.為各據一端作滑稽觀耶!乃至爾者紫姑靈鬼,往往冒真人而上援此八

    公,以相蠱惑,尤可笑也。」2 王世貞的「不知其會所由始」是從繪畫的面向

    去考察,而「凡元以前無一筆」、「意或妄庸畫工,合委卷叢俚之談」,當指在

    元朝以前尚未親眼目睹己定型的八仙圖,且八仙是繪畫者藉由「傳說」來描繪

    八仙的形象;因之,考證八仙的起源,應以歷代文獻、仙傳資料、地理方志、

    筆記小說、雜劇戲曲、寶卷俗曲與民間傳說作交叉對照、比較異同,知其因緣

    會合與盛行流傳。

    一、名目的發端與演變

    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數字的意涵,除了代表數目的多少與序列先後之外,

    1 浦江清:《浦江清文錄》(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年 10 月),頁 1 2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 7 月影清文淵閣《四

    庫全書》本,集部),卷 171,頁 469

    9

  • 八仙故事研究

    因應陰陽五行與八卦術數的算法,數字也有了特定意義,象徵褒貶吉凶。是故,

    奇數與偶數本無不同,然一有陰陽禍福、成雙成對的正反配對法,偶數自是個

    吉祥數字,尤其是「八」,其諧音與「發」相近,俗云:「有了八,一定發」,

    日常在隨意組合中,人們易於在潛意識中選定或湊足此數作為多數用。

    「仙」的釋義,在《說文解字》解為:「仙,長生仙去也。」是仙人。《釋

    名‧釋長幼》曰:「老而不死曰仙。仙,僊也,僊入山中也。」指在山中修煉

    的長生不死者。《漢書‧藝文志》:「神仙者,所以保作性命之真而游求於其外

    者也。」是仙真。《抱朴子》:「仙人,或升天或住地,要于俱長生,去留各從

    其所好耳。」是人成為天仙或地仙;又曰:「夫神仙之法,所以與人俗不同者,

    正以不老不死為貴耳。」是重修煉的目的。葛洪在《抱朴子內篇‧論仙》將仙

    分為三等,曰:「按《仙經》云:『上士舉形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

    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3 由上可知,「仙」無論是在天上

    或人間,都象徵長生久視、肉體成仙。

    1、 八仙名目的由來

    最早記載神道書《太平經》的是東漢牟融的《理惑論》,原文見釋僧祐編

    撰《弘明集》卷一,內文提到︰「王喬赤松,八仙之籙,神書百七十卷,長生

    之事,與佛經豈同乎?」4 八仙一詞,即見於此。王喬、赤松是古時的神仙;

    「八仙之籙」,浦江清先生解釋為:「牟融論中所言,“八仙之籙"八仙似泛指

    列仙。八仙之籙即《列仙傳》等類書」。而「神書百七十卷」,其書原名《太平

    清領書》,即後來的《太平經》5。觀此,八仙名目在初始是以「八位仙人」謂

    之,並無明確組合。

    2、漢朝的「淮南八仙」

    漢朝的「淮南八仙」,指淮南王劉安的八位養士。英國的葉慈以此為最早

    的一組八仙,然非定型之後的成員。關於淮南王劉安在史書與仙傳各有不同說

    法。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一十〈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記載曰:「淮南王

    3 王明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2 年 3 月),頁 20 4 方立天主編:《佛學精華(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年 11 月),頁 2638 5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襄楷傳》:「初,順帝時,琅玡宮崇詣闕,上其師干吉於曲陽泉水

    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號《太平清領書》。其言以陰陽五行

    為家,而多巫覡雜語。有司奏崇妖妄不經,迺收藏之。後張角頗有其書焉。」(北京:中華

    書局,2007 年 8 月),頁 320

    10

  • 第二章 八仙的起源、演變與定型

    安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亦欲以行陰德拊循百姓,流譽天下。

    時時怨望厲王死,時欲畔逆,未有因也。」6 根據史書劉安是想有所作為的,

    唯因父仇而有謀叛之心,終至事發自刎而亡。他養士是有目的,在《淮南要略》

    云:「安養士數千,高才者八人,蘇非、李尚、左吳、陳由、伍被、毛周、雷

    被、晋昌,號曰『八公』也。」又在東漢高誘《淮南子注序》的八人是蘇非、

    李尚、左吳、田由、伍被、毛周、雷被、晋昌。二者有七人相同,據查陳由與

    田由,當是同一人,蓋陳與田音近,導致誤讀。從正史視之,此八公非仙人,

    而是劉安的謀士,與八仙無涉。

    東漢自順帝以後,政治社會日益腐敗,外戚專政、宦官當權。所謂「風頹

    於上,俗弊於下」,因著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魏晉玄學應時而起,在現實的

    痛苦不堪下,藉避世求道而有所安頓依歸。葛洪《神仙傳》卷六〈淮南王〉條

    記載曰:「淮南王安,好神仙之道,海內方士從其游者多矣。一旦,有八公詣

    之,容狀衰老,枯槁傴僂。閽者謂之曰:『王之所好,神仙度世長生久視之道,

    必須有異於人,王乃禮接。』」7 此處的八公是仙人,其名諱是「文五常、武

    七德、枝百英、壽千齡、葉萬椿、鳴九皐、修三田、岑一峰」;文中並描述此

    八公的方術,如「振衣整容,立成童幼之狀」,尚能「吹噓風雨、震動雷電、

    傾天駭地、迴日駐流、役使鬼神、鞭撻魔魅、出入水火、移易山川、變化之事,

    無所不能也。」最後八公預言淮南王會被伍被讒言所陷,乃獻計。而有「取鼎

    煮藥,使王服之,骨肉近三百餘人,同日昇天。雞犬舐藥器者,亦同飛去」一

    事。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即是此成語故事的由來。

    綜上所述,從歷史背景、時代氛圍、宗教信仰去探討名士或隱士修煉成仙,

    因不同角度會有不同的描述與詮釋。「淮南八仙」有兩種說法,一是司馬遷言

    淮南王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八公是他的賓客,亦是高士。二

    是葛洪言淮南王劉安好神仙之道,自有仙人度其成仙,八公是方士。又此二說

    的八仙各有所指,人物亦不同,姑存疑不論其人或仙,可確定的是淮南八仙已

    有名目與成員,仙人有「舉形飛昇、神仙法術」的特質。

    3、唐朝的「唐八仙」與「飲中八仙」

    唐代的「唐八仙」,據《通典》記載,唐時有《八仙圖》、《八仙傳》一卷。

    《八仙圖》今佚,《八仙傳》亦散失,注曰唐江積撰,故不知那八仙;然在《道

    6(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05 年 6 月),第十冊,頁 3082 7 邱鶴亭:《神仙傳注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年 9 月),頁 191

    11

  • 八仙故事研究

    藏》署名南極遐令老人所撰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八記載唐八仙為天真皇

    人、廣成子、寧封子、洪崖先生、籛鏗、赤松子、馬師皇、赤將子輿,皆為古

    代神仙;其傳說在唐朝流傳過,是道教神仙人物。而唐朝的「飲中八仙」是指

    詩聖杜甫〈飲中八仙歌〉的八位名士,在《全唐詩》卷二百十六,其詩如下: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8

    以上八人有賀知章、汝陽王李璡、左相李適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

    焦遂皆為史有其人,且有文采的官人,詩中以「仙」稱之,乃形容其豪飲酒醉

    後的神態與揮毫作詩的才情,飲中八仙的不拘禮節、放誕舉止令人可掬,傳為

    美談逸事。於此,唐朝的八仙雖有名目與成員,仙則以「自由逍遙、不拘人事」

    的行徑在封建社會獨樹一幟而名之。

    4、晉、五代的「蜀中八仙」

    「蜀中八仙」是指在蜀地修煉或成仙的仙人。《辭源》的〈八仙〉條引晉

    人譙秀《蜀記》曰:

    蜀之八仙,首容成公,隠于鴻濛。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于蜀

    。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隠士。四張道陵,今鶴鳴觀。五莊平君,

    8 全唐詩編委會:《傳世‧集庫‧總集‧全唐詩》(深圳:誠成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5 年 9

    月),卷 216,頁 747

    12

  • 第二章 八仙的起源、演變與定型

    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龍門洞在新都。七范長生,在青城山。

    八爾朱先生,在雅州。好事者,繪為圖焉。9

    上文浦江清先生考證說:「觀文字不似晉人,檢《太平御覽》等書亦不見徵引,

    《辭源》出處不明。」又引證爾朱先生與譙秀二人生年時間不相符合,故《辭

    源》「八仙」條不足據。然,仔細審之,譙秀言:「好事者繪為圖焉」,當是繪

    圖者將道家八位仙人不分時代繪成一圖,以彰顯蜀地洞天福地、適合修道,有

    吉祥意趣,並不考據是否真人史事或同一時代的人。在繪畫方面,八仙是道教

    有意宣揚以弘教者,《太平廣記》卷二一四引五代景煥《野人閒話》的〈八仙

    圖〉條曰:

    西蜀道士張素卿,神仙人也。曾於青城山丈人觀,繪畫五嶽四瀆

    真形並十二溪女數堵,筆跡遒健,精彩欲活,見之者心竦神悸,

    足不能進,實畫中之奇絕也。蜀主累遣秘書少監黃筌令取模樣,

    及下山,終不相類。因生日,或有收得素卿所畫八仙真形八幅,

    以獻孟昶。觀古人之形相,見古人之筆妙,嘆賞者久之,且曰:

    “非神仙之人,無以寫神仙之質也。"賜物甚厚。一日,令偽翰

    林學士歐陽烱次第讚之,又遣水部員外郎黃居寶八分題之。每觀

    其畫,歎筆跡之縱逸;覽其讚,賞文詞之高古;視其書,愛點畫

    之宏壯。顧謂八仙,不讓三絕〈八仙者,李已、容成、董仲舒、

    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長壽、葛永璝10

    「西蜀道士張素卿,神仙人也」、「非神仙之人,無以寫神仙之質也」、「或有收

    張素卿所畫八仙真形八幅以獻孟昶」是以仙傳人物描述張素卿的畫技與仙氣,

    有人以仙真圖獻好道的文人皇帝是以圖為禮,祝其長壽如同仙人。據考證獻孟

    昶的八仙真圖類佛教十二羅漢圖為十二,或有散失而剩八幅。重要的是此組八

    仙「以人的本質,修煉神形」,頗有道教仙傳人物的特質,定型的八仙與其有

    許多相若之處。

    9 臺灣商務印書館編審委員會:《增修辭源(上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 年 3 月),

    頁 228 10(北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96 年 6 月),第五冊,頁 1641

    13

  • 八仙故事研究

    5、八仙名目與成員組合

    東漢開始有了八仙名目,從「淮南八仙」、「唐八仙」、「飲中八仙」到「蜀

    中八仙」,其成員是指在各個朝代不同的隱士、謀士、名士或道士,統皆以「仙」

    名之。上述八仙可說是定型八仙的雛型,也是其淵源、演變與形成的因素,隨

    著歷史時間、政治社會、宗教信仰、戲劇民俗漸漸演繹,終至明朝定型。所以

    定型的八仙「張果老、韓湘子、藍采和、鍾離權、呂洞賓、何仙姑、李鐵拐、

    曹國舅」的仙人形象,亦是文人虛構與人民想像的結合體。

    二、人物的出現

    八仙在明朝湯顯祖的傳奇《邯鄲夢》與吳元泰的神魔小說《八仙出處東遊

    記》定型。此八仙以張果老在唐朝出現為最早,同時代有韓湘子、藍采和;鍾

    離權與呂洞賓的出現時間在唐末宋初;繼之宋朝的何仙姑、李鐵拐、曹國舅陸

    續登埸。八仙有的是實有其人,有的是傳說人物,從文獻資料知其真實存在,

    由仙傳資料、雜劇戲曲、歷代小說、傳說故事知其在民間的流傳。故欲探知其

    何時出現,應以多角度探之。首先從大環境的時代沿革和個人背景去搜羅資

    料,如空中鳥瞰鏡頭,尋其方位;再以中景鏡頭攝錄人物,考察其淵源,比較

    各種說法異同,而知其生平仙事;繼之,以特寫近觀,可清晰知其輪廓與脈絡。

    1、 張果老

    張果老本名張果,其形象是「老」、「騎驢」、「背道琴筒」,一副老道人的

    打扮,也是延續秦漢時方士的行事作風。「老」象徵長壽,張果老自言堯時人,

    有千歲,是顯其為仙道者,人亦尊敬他年歲大。驢是當時的交通工具,傳說中

    「倒騎驢」的模樣有其典故,並為人樂道。「背道琴筒」則以道曲勸善,張果

    老也是道情祖師。

    正史上,張果老實有其人,在《舊唐書卷八‧本紀第八‧玄宗上》記載:

    「辛亥,初置十道採訪處置使,徵恆州張果先生,授銀青光祿大夫,號曰通玄

    先生。」11 按唐自武宗以前皆有實錄,其總輯各實錄事跡而成一書者,有別國

    史。書中只言明張果出身、官職、稱號,並無奇異事。在唐朝他先是隱逸恆州

    中條山的隱士,後是應詔到宮中為皇帝施展法術的方士。我國古代稱隱居不仕

    的人為隱士,這種人很早就出現了。《周易》曰:「天地閉,賢人隱」,《論語》

    11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9 年 12 月),頁 200

    14

  • 第二章 八仙的起源、演變與定型

    曰:「隱居以求其志」,說的是政治黑暗,賢人就隱居不仕,等待時局的轉變,

    以實現自己的志向,張果老當屬此者。有關張果老的最早文獻資料是唐朝劉肅

    《大唐新語》卷十〈隱逸篇〉云:

    張果老先生者,隱於恆州枝條山,徃來汾、晉,時人傳其長年

    祕術。耆老咸云:「有兒童時見之,自言數百歲。」則天召之,

    佯死於妒女廟前,後有人復於恆山中見之。開元二十三年,刺

    史韋濟以聞,詔通事舍人裴晤馳驛迎之。果對晤氣絕如死,晤

    焚香啟請,宣天子求道之意,須臾漸蘇。晤不敢逼,馳還奏之。

    乃令中書舍人徐嶠、通事舍人盧重玄賫璽書迎之。果隨嶠至東

    都,於集賢院肩輿入宮,倍加禮敬,公卿皆徃拜謁。或問以方

    外之事,皆詭對。每云:「余是堯時丙子年生。」時人莫能測也。

    又云:「堯時為侍中。」善於胎息,累日不食,時進美酒及三黃

    丸。尋下詔曰:「恆州張果老先生,方外之士也。跡先高上,心

    入窅冥。是混光塵,應召城闕。莫知甲子之數,且謂羲皇上人。

    問以道樞,盡會宗極。今將行朝禮,爰申寵命,可銀青光祿大

    夫,仍賜號通玄先生。」累陳老病,請歸恆州。賜絹三百疋,

    並扶持弟子二人,並給驛舁至恆州。弟子一人放廻,一人相隨

    入山。無何壽終,或傳屍解。12

    《大唐新語》在唐憲宗元和二年成書,此書記載唐武德初至大曆末士大夫的政

    治生活、著作活動等,《四庫全書》列於「子部」的「小說家類」。本文張果老

    的神異事有「長年秘術、佯死不應帝詔、氣絶復生、年歲莫能測、胎息不食」

    甚是奇特、眩人耳目。觀其初始,張果老隱居待時,唐武后應詔不出與武則天

    抑道排佛有關。而玄宗時入宮為帝王煉丹求長生,官職為銀青光祿大夫,屬皇

    帝近臣,備極受寵。自言是堯時人乃為誇語,因堯帝時並無侍中一職。終了,

    張果老因不勝其煩或無法煉成長生丹藥而告老返鄉。足見本文作者以道家法術

    為本,敷演和附會傳說自成故事,是有意為之,暗喻帝王求長生之道心切與張

    果老道術的神奇。

    李肇的《唐國史補》卷上〈張果老衣物〉條曰:「天寶末,有人于汾、晉

    12 (唐)劉肅:《大唐新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 7 月影清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子部),卷 10,頁 377

    15

  • 八仙故事研究

    間古墓穴中,得所賜張果老敕書、手詔、 衣服進之,乃知其異。」13 此書是

    增補唐正史,並記錄真實史事。內文對張果老的身份只有簡約文字記載,真確

    知他被賜官封號與可能尸解的說法,並無情節的描述,當是正史不提玄虛之

    事,以道士視之。之後,在同時代李德裕的《次柳氏舊聞》第六記載:

    玄宗好神仙,往往召郡國徵奇異士。有張果老者,則天時聞其名,

    不能致。上亟召之,乃與使偕來,言其所變怪不測。又有邢和璞,

    善筭心術,視人投筭,而能察善惡夭壽。上使筭果老,懵然不知

    其甲子。又有師夜光者,善視鬼。復召果老與坐,密令夜光視之。

    夜光進曰:「果老今安在?臣願得視之。」而果老坐于上前已久

    矣,夜光終莫能見。上謂力士曰:「吾聞奇士至人,外物不足以

    敗其中,試飲以堇汁,無苦者,真奇士也。」會天寒甚,使以汁

    進果老,遂飲三巵,醺然如醉作者,顧曰:「非佳酒也。」乃寢,

    頃之取鏡視其齒,盡燋且黑。命左右取鐵如意以擊齒堕,而藏之

    于衣帶中。乃納于懷內,出神藥,色微紅,傅齒穴中,不寐。久

    之,視鏡,齒粲潔白。上方信其不誣也。14

    《次柳氏舊聞》是武宗時宰相李德裕在文宗大和八年寫成。此則故事是高力士

    告訴柳芳,柳芳傳述其子柳冕,柳冕轉述給李吉甫,李吉甫再告訴其子李德裕,

    李德裕予以記錄成書。此書雖是傳述,應有所本,神異事應屬人為障眼手法,

    《四庫提要》說:「似非實錄,存以備異聞可也」。張果老是個方士,也有煉丹

    書的著作,據《新唐書‧藝文志》記載,張果著有《陰符經太無傳》一卷、《陰

    符經辨命論》一卷、《氣訣》一卷、《神仙得道靈藥經》一卷、《罔象成名圖》

    一卷、《丹砂訣》一卷。上文之書不全是張果著作,或有偽作,或附會其名。

    姑不論其書之真偽,由卷名可知張果老的道士身分,說明帝王在功成業就之

    後,除了個人享樂,不外想求長生久視、肉體成仙。本文張果老有「長生秘術、

    隱形不見、飲毒不死、擊齒復生」等神異事。在葛洪《抱朴子內篇‧仙藥》提

    及服食各種仙藥後有「可步行水上不没、止住淵底、隱形、白日昇天、成地仙

    不死、役使鬼神、入火不燒、入水不濡、踐棘而不傷膚、與仙人相見、長生不

    13(唐)李肇:《唐國史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 7 月影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子部),卷上,頁 420 14(唐)李德裕:《次柳氏舊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 7 月影清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子部),頁 406-407

    16

  • 第二章 八仙的起源、演變與定型

    死、百病除、白髮黑、墮齒生、駐年卻老」15 等特殊能力,可解釋八仙故事中

    的神異情節。之後,五代人修《舊唐書》、北宋歐陽修編《新唐書》都收錄張

    果的傳說入〈方伎傳〉,皆取材《次柳氏舊聞》與《明皇雜錄》。

    鄭處誨的《明皇雜錄》卷下〈張果老〉條以《大唐新語》為本,並增異情

    節,使張果老故事更完整。其增異處有:

    果乘一白驢,日行數萬里。休則重疊之,其厚如紙,置于巾

    箱中。乘則以水噀之,還成驢矣。……乃命中書舍人徐嶠齎

    璽書迎之。果隨嶠至東都,于集賢院安置。肩輿入宮,備加

    禮敬。玄宗因從容謂曰:「先生得道者,何髮齒之哀耶?」果

    曰:「哀朽之歲,無道術可憑,故使之然,良足恥也。今若盡

    除,不猶愈乎?」因於御前拔去鬢髮,擊落牙齒,流血溢口。

    玄宗甚驚,謂曰:「先生休舍,少選晤語。」俄頃召之,青鬚

    皓齒,愈於壯年。一日,秘書監王迥質、太常少卿蕭華嘗同造

    焉,時玄宗欲令尚主果,未之知也。忽笑謂二人曰:「娶婦得

    公主,甚可畏也。」迥質與華相視未諭其言;俄頃,有中使至

    ,謂果曰:「上以玉真公主早歲好道,欲降於先生。」果大笑,

    竟不承詔,二人方悟向來之言……玄宗留之殿,賜之酒,辭以

    :「山臣飲不過二升,有一弟子飲可一斗。」玄宗聞之喜,令

    召之。俄一小道士自殿檐飛下,年可十六七,美姿容,旨趣雅

    淡,謁見上,言詞清爽,禮貎臻備,玄宗命坐。果曰:「弟子

    當侍立於側,未宜賜坐。」玄宗目之愈喜,遂賜之酒。飲及一

    斗,不辭。果辭曰:「不可更賜,過度必有所失,致龍顏一笑耳

    。」玄宗又逼賜之,酒忽從頂湧出,冠子落地,化為一榼。玄

    宗及嬪御皆驚笑,視之,已失道士矣,但見一金榼在地覆之。

    榼盛一斗,驗之,乃集賢院中榼也。累試仙術,不可窮紀。……

    未幾,玄宗狩於咸陽,獲一大鹿,稍異常者。庖人方饌,果見

    之,曰:「此仙鹿也,已滿千歲。昔漢武元狩五年,臣曾侍從,

    畋于上林時生獲此鹿,既而放之。」玄宗曰:「鹿多矣,時遷

    代變,豈不為獵者所獲乎?」果曰:「武帝捨鹿之時,以銅牌誌

    15 王明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2 年 3 月),頁 196-210

    17

  • 八仙故事研究

    于左角下。」遂命驗之,果獲銅牌二寸許,但文字凋暗耳。玄

    宗又謂果曰:「元狩是何甲子?至此凡幾年矣?」果曰:「是歲

    癸亥,武帝始開昆明池。今甲戌歲,八百五十二年矣。」玄宗

    命太史氏校其長曆,略無差焉。玄宗又奇之。時又有道士葉法

    善亦多術,玄宗問曰:「果何人耶?」答曰:「臣知之然,臣言

    訖即死,故不敢言;若陛下免冠跣足救臣,即得活。」玄宗許

    之,法善曰:「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言訖,七竅流血、僵仆

    于地。玄宗遽詣果所,免冠跣足、自稱其罪,果徐曰:「此兒多

    口,過不譴之,恐敗天地間事耳。」玄宗復哀請乆之,果以水

    噀其面,法善即時復生。16

    鄭處誨的《明皇雜錄》增加的神異事有「神行紙驢、噀水成驢、擊齒復生、白

    髮變黑、預言娶公主、人變酒罈、千年鹿、白蝙蝠精」。以上特殊情節在葛洪

    的《抱朴子內篇》對「變形、預言、長生」的方術有所敘述,由此可知其變化

    緣由。葛洪另一書《神仙傳》記錄許多有法術的神仙,可解釋張果老的神異情

    節與其同,並非無獨有偶。《明皇雜錄》同《次柳氏舊聞》,並多所增異,可說

    是張果老故事的總集。自此之後的仙傳、戲劇、小說、傳說皆以此衍生,有五

    代沈汾的《續仙傳》卷中、五代人撰的《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一〈列傳〉第一

    百四十一、唐朝張讀的《宣室志》卷八、唐朝李伉的《獨異志》卷下、北宋歐

    陽修編的《新唐書》卷二百四〈列傳〉第一百四十一〈方伎傳〉、《全唐文》卷

    二十三、宋朝李昉的《太平廣記》卷三十〈張果〉條(卷二六有葉法善,卷七

    二題葉靜能)、王圻的《續通考》卷二四二〈張果〉條(採「嘗過安濟橋,跡

    尚存」的說法)、《恒山志》(有登真洞、果老嶺、驢迹)、《全唐詩》(有登真洞

    詩、果老嶺詩)、宋朝張君房的《雲笈七籤》、元朝無名氏的《湖海新聞夷堅續

    志》後集卷二神明門〈魯班造石橋〉、明代張文介的《廣列仙傳》、明代王世貞

    的《有象列仙全傳》、明代洪應明的《月旦堂仙佛奇蹤合刻》、明朝吳元泰的小

    說、《八仙出處東遊記》、清朝的《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的《修真十書》有

    《鍾呂傳道集》等等。

    張果老神異事「屍解」的說法,在岑大利、高永建的《中國古代的乞丐》

    16(唐)鄭處誨:《明皇雜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 7 月影清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子部),卷下,頁 517-519

    18

  • 第二章 八仙的起源、演變與定型

    解釋曰:「何謂『屍解』就是遺棄肉體而仙去。《後漢書‧王和平傳》李賢等注

    云:『尸解者,言將登仙假托為尸以解化也。』《太極真人遺帶散》云:『凡尸

    解者,皆寄一物而後去,或刀或劍,或竹或杖,及水火兵刃之解。』」17並舉例:

    唐朝的一位道教的乞丐宋自然,常在街上乞討,死後一年,人們在其埋葬處發

    現一首勸化詩。又舉例:宋朝郭彖《睽車志》記載著一神奇道人,號為鄭搖鈴,

    死後準備火化,抬棺者發現棺材愈來愈輕,打開棺蓋一看,只有一根竹杖。此

    二故事的尸解傳說與張果老雷同。而作者謂曰:「宋自然之死,是寄一紙文字

    而去;鄭搖鈴之死,則是寄一竹杖而去,兩者都符合道教的『屍解』,可見他

    們的所謂神奇,不過是道教思想的一種宣傳,在實際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18 張果老「倒騎毛驢」的說法,在清朝翟灝的《通俗編》亦有:「宋朝潘閬〈遊

    華山〉中有詩句『昂頭吟望倒騎驢』」一說,描述文人悠情逸閒,張果老是神

    仙有此形象更增添神采。

    在民間傳說部分,筆者搜羅《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省卷及各地縣卷與道教

    傳說有關張果老傳說故事,篇章或未逮盡,但也足以窺見全貎,有〈丫腰葫蘆

    酒幌兒的來歷〉、〈張果老和他的紙驢〉、〈白雲觀〉、〈張果老鬥妖〉、〈仙人請客〉、

    〈果老嶺〉、〈張果老為何倒騎驢〉、〈張果老倒騎毛驢〉、〈張果老耍把戲出家〉、

    〈張果老倒騎驢成仙〉、〈壯年得子倒騎驢〉、〈張果老〉、〈張果老和魯班〉、〈張

    果老過趙州橋〉、〈試魯班〉、〈草鞋渡〉、〈張果老激魯班〉、〈張果老作賊〉、〈張

    果老成仙〉、〈張公洞〉、〈張果老賣韭菜〉、〈張果老盜地上天〉、〈犀牛望月〉、〈古

    老廟〉、〈張果老插倒筍〉、〈張果老和他的紙驢〉、〈慧姑智勝張果老〉、〈岳雪光

    檐〉、〈三姑石〉、〈轉身殿〉、〈王大橋〉、〈兩擔石〉、〈張果老試魯班〉、〈張果老

    倒插筍〉、〈倒騎毛驢〉、〈救村民〉、〈懲罰惡媳婦〉、〈小武當〉、〈跌驢板的傳說〉、

    〈張果老鞍頂山降龍〉、〈張果老巧計救蘇杭〉、〈張果老擔南關〉、〈張果老搬石

    筍〉、〈滿水井〉、〈張果老討封〉、〈張果老為驢求夜眼〉、〈張果老的毛驢〉。其

    內文張果老以神仙、窮趕腳、變戲法、生意人、農夫、果農、乞丐等等身份出

    現,人的身份代表各行業的百姓,在山窮水盡的生活壓迫下,常有「做人苦,

    做仙方得解脫」的想望。也偶以神仙身分出現,與人民非常靠近,或伸手救助

    苦難老百姓。傳說故事中張果老「成仙」的緣由有《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河南

    卷》的〈張果老耍把戲出家〉故事,講述張果老本是變戲法的,因仙人夢示而

    17 岑大利 高永建:《中國古代的乞丐》(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5 年 1 月),

    頁 150 18 同上註,頁 150-151

    19

  • 八仙故事研究

    修仙。〈張果老倒騎驢成仙〉講述因仙人示法,張果老受法騎驢成仙。〈張果老

    成仙〉講述張果老偷吃老學究煮好的何首烏成仙。四川卷的〈張果老盜地上天〉

    講述張果老因有神奇寶物「萬能神筐」而盜地上天。《中國民間故事全書‧雲

    南省 雲龍卷》的〈張果老作賊〉講述張果老原是個賊,後省悟修道去,終至

    騎驢升天。《道教傳說大觀》的〈張果老成仙〉附會「山中一日,人間百年」

    的爛柯山故事,張果老吃仙人給的核桃成仙。民間傳說的張果老成仙事蹟雖不

    合實際與邏輯,故事中的人物却富有眾生相,其圓滿結局安慰人心,讓人對未

    來有所期待,並充滿著希望,這是口傳故事的特色。

    綜上所述,張果老在文獻資料與民間傳說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個道貎岸

    然的術士,也是為帝王煉長生藥的丹士,以方外之士、奇異士稱之。後者有兩

    種身分,一是救人苦難的仙人,一是與民同類,為生活所苦的下層百姓,因食

    物而成仙。故事的背景皆暗喻政治社會沉淪、帝王昏庸迷信,導致民不聊生。

    張果老故事有著道家「入世煩、出世好,功名富貴如浮雲,隱逸山中修道」才

    是人生大事的意涵。且張果老「長壽」的形象鮮明,仙事逸趣,當是流傳民間

    的緣由。

    2、韓湘子

    韓湘子本名韓湘,以韓愈的姪孫韓湘為原型,其形象是「書生」、「吹簫」、「携

    花籃」的亦儒亦道者。「子」原是對儒家學者之尊稱,道家延用之。正史上,韓

    湘實有其人,韓湘族譜世系表如下:

    韓會(老大)

    韓仲卿(父)→ 韓介(老二) → 韓百川

    韓愈(老三) 韓老成 (後過繼給伯父韓會) → 韓湘

    韓滂

    由上圖知,韓湘是韓愈的「姪孫」。韓愈三歲成為孤兒,由長兄撫之;姪子韓

    老成的父親是韓介,因大伯韓會無子,老成過繼給韓會。後韓會去世,長嫂獨

    力撫養韓愈與韓老成,叔姪情同手足。唯韓老成先病逝,韓愈傷痛之,有〈祭

    十二郎文〉悼之。韓湘約生於貞元十年,從小生長官宦之家,以讀書求功名為

    志業。《唐才子傳》卷六記載韓湘於長慶三年登進士第,授官校書郎,後辟為

    江西從事,好友沈亞之、姚合等有詩及序送之走任。《全唐詩》卷五百二引姚

    合《諱行錄》的〈答韓湘〉詩中云:「子在名場中,履戰還履北。我無數子明,

    20

  • 第二章 八仙的起源、演變與定型

    端坐空嘆息。昨聞過春關,名繫吏部籍。三十登高科,前途浩難測。」19 此詩

    記錄韓湘心繫功名,只是考埸不順,官職得之甚晚且不易,韓湘後累官至大理

    丞。北宋歐陽修編的《新唐書》卷七十三上〈宰相世系表〉記載著:「湘字北

    渚,大理丞。」20 「大理丞」是個縣衙的文書,官階不高。同書同頁亦記載韓

    愈官職曰:「愈字退之,吏部侍郞,謚曰文」。史書記載韓湘是官宦世家,且是

    一心求取功名的儒者,未有入道之事,何以會有此一說?應是元和十四年,叔

    祖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潮州刺史,韓湘至藍關相送而來。韓愈的七言律詩〈左

    遷至藍關示姪孫湘〉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

    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邊。」21 此詩是有闗「韓湘度文公」的題材,志怪小說、雜劇戲

    曲、仙傳筆記、民間傳說以此敷演故事。

    儒家是入世的,士以治國平天下為人生大志;道家是出世的,以個人自由

    意志為生命哲學。仙傳中的度世故事,多以儒者因官場失意或對為政者失望而

    有隱逸之心,所以儒者慕道佛是自然之事。韓湘以儒入道並施展法術度文公的

    故事,在唐朝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前集卷十九記載著:

    韓愈侍郎有疎從子姪自江淮來,年甚少,韓令學院中伴子弟,子

    弟悉為凌辱。韓知之,遂為街西假僧院令讀書。經旬,寺主綱復

    訴其狂率,韓遽令歸,且責曰:「市肆賤類營衣食,尚有一事長處

    。汝所為如此,竟作何物?」姪拜謝,徐曰:「某有一藝,恨叔不

    知。」因指階前牡丹曰:「叔要此花青紫黃赤,唯命也。」韓大奇

    之,遂給所須,試之。乃豎箔曲尺遮牡丹叢,不令人窺。掘窠四

    面,深及其根,寬容人座。唯賫紫鑛、輕粉、朱紅,旦暮治其根。

    凡七日,乃填坑,白其叔曰:「恨較遲一月。」時冬初也,牡丹本

    紫,及花發,色白紅歷綠,每朵有一聯詩,字色紫分明,乃是韓

    出官時詩,一韻曰:「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十四

    字,韓大驚異。姪且辭歸江淮,竟不願仕。」22

    19 全唐詩編委會:《傳世‧集庫‧總集‧全唐詩》(深圳:誠成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5 年 9

    月),卷 520,頁 1900 20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9 年 12 月),頁 2858 21(唐)韓愈:《韓昌黎全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 年 3 月),卷十,頁 9-10 22(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 7 月影清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子部),卷 19,頁 760

    21

  • 八仙故事研究

    《酉陽雜俎》是部志怪小說類,作者段成式,父段文昌於穆宗朝任宰相,故成

    式以門蔭入官,任秘書省校書郎。書中內容涉及仙佛鬼怪、神話傳說、人間俗

    事,以及動物、植物、酒食、寺院、音樂、禮俗等,且分門別錄。此則故事未

    言明主角是韓湘,乃「疏從子姪」,或許是指韓愈叧有遠房姪子,將其情事附

    會韓湘。《全唐詩》卷三四五引韓愈遺集〈贈徐州族姪〉詩中記曰:「擊門者誰

    子,問言乃吾宗。自云有奇術,探妙知天工。」23 此族姪不喜讀書,但喜園藝

    一事,後人可能將族姪與姪孫韓湘合為一人。而且唐朝人以牡丹花為富貴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