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25
Ⅰ.

Transcript of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Page 1: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宋金關

係史研究回顧與反思

喬 東 山(中國 四川大學)

Ⅰ. 前 言

Ⅱ.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大陸地區

宋金關係史研究回顧

1. 軍事與政治

2. 經濟與文化

Ⅲ. 反思: 成績與不足

Ⅰ. 前 言

宋金關係史是宋史、金史、民族關係史研究的重要內容. 二十世紀八十

年代之前, 學界雖對宋金關係史做了研究, 但總體來看, 研究得還不充分、

全面. 八十年代以後, 宋金關係史受到學界重視, 論著層出不窮. 因此, 本

文對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地區的宋金關係史論著做一回顧和反思, 希望

能推動相關研究. 需要說明的是, 筆者雖廣泛搜集相關研究成果, 但由於數

量眾多, 以一己之力實難窮盡, 所以挂一漏萬, 在所難免. 疏漏之處, 請學

界同仁和讀者指正.

Ⅱ.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大陸地區

宋金關係史研究回顧

Page 2: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中國史硏究 第90輯 (2014. 6)332近三十多年來, 宋金關係史論著涉及領域十分廣泛. 為敍述方便, 本文將

宋金關係史的論著按其內容分為軍事與政治(包括外交), 經濟與文化兩大領

域, 分別進行回顧. 當然這樣劃分只是大致的, 並非絕對.

1. 軍事與政治

筆者將宋金在軍事與政治方面的交往分為三個階段: 從政和五年(1115)

馬植獻計聯金滅遼, 至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簽訂紹興和議, 為第一階段.

從紹興和議至乾道元年(1165)宋金簽署隆興和議為第二階段. 隆興和議至金

亡(1234)為第三階段. 筆者將研究宋金軍事與政治交往的論著以其論述內容

按以上階段相應地分為三類. 通論性的論著單獨列為一類. 下面分別進行回

顧.

(1) 第一階段

海上之盟是宋金關係初期的重要事件. 趙永春較早關注這一問題, 並發表

多篇文章. 北宋聯金複燕之議始於何時 考證出政和元年(1111)馬植向童貫

獻上取燕之策, 政和五年馬植奔到北宋, 獻上聯金滅遼之策. 1117年北宋統

治者開始實施聯金滅遼之策. 北宋聯金複燕的活動及其經驗教訓 敍述了

1117年至1123年宋派使者與金交涉的情況, 並指出了宋聯金滅遼的經驗教

訓, 認為北宋聯金複燕的策略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可行的, 但宋朝統治者不懂

地理, 盟約簽訂得不明確; 沒有注意發展國力, 以強大的軍事實力做後盾,

傾心依靠金人. 這導致宋金聯盟的破裂和金朝對宋朝的進攻. 宋金“海上之

盟”評議 認為宋實行聯金滅遼策略是可行的; 宋徽宗不懂外交, 胡亂指揮,

導致後來宋金發生紛爭; 完顏阿骨打是信守和約的; 宋被金侵略的根本原

因是宋的腐朽, 加之宋的一些行為違背了盟約, 給金朝發動戰爭以口實.

宋金“海上聯盟”期間的領土交涉 -以趙良嗣<燕雲奉使錄>的記載為中心

根據趙良嗣的燕雲奉使錄敍述了宋金海上之盟期間雙方領土交涉的過程.認為燕雲奉使錄雖有為趙良嗣表功之處, 但所記基本上符合史實, 是研究

Page 3: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宋金關係史研究回顧與反思 (喬東山) 333這段歷史的重要史料.1) 任崇岳論述了宋金訂立海上之盟的全過程, 認為北

宋聯金滅遼是失策.2) 張政認為北宋與金訂立海上之盟的主要原因是北宋守

內虛外的國策. 盟約的訂立, 加速了北宋的滅亡.3) 楊小敏揭示了宋金結盟

過程中北宋的腐敗現象.4) 都興智認為宋與金訂立海上之盟並非失策. 宋金

寒盟的深層次原因是北宋進攻燕京失敗, 張覺事件只是宋金戰爭的導火

索.5) 冷秉程認為在訂立盟約的過程中宋金是平等的.6)

金朝將陝西、河南地還給宋的原因, 可謂一樁公案.學界對此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 吳泰通過考證, 認為南遷錄雖是偽書, 但書中關於金將陝西、河南地歸還宋的目的的記載是可信的. 即金欲將宋軍引誘到有利於金騎兵

作戰的陝西、河南地, 然後消滅宋軍.7) 張星久與上述觀點不同. 他認為,

金朝歸還宋陝西、河南地的原因是, 在金宋實力對比發生變化的情況下, 金

無法穩定地統治這裏. 並非為了誘殲宋軍或與宋暗中有勾結.8) 任崇岳與張

星久的觀點類似.9) 趙永春也反駁了吳泰的說法, 但其觀點與張星久有別.

他認為金完顏昌、宗磐歸還宋河南、陝西的目的, 是想把這一地區變成自

1) 趙永春, 北宋聯金複燕之議始於何時 (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5年 第3期), pp.52-64; 北宋聯金複燕的活動及其經驗教訓 (歷史教學 1987年 第10期), pp.28-31; 宋金“海上之盟”評議 (上饒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 第4期), pp.26-30; 趙永春、厲永平, 宋金“海上聯盟”期間的領土交涉 -以

趙良嗣<燕雲奉使錄>的記載為中心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年 第6

期), pp.62-66.

2) 任崇嶽, 論宋金“海上之盟” (中州學刊 1987年 第4期), pp.115-119.3) 張政, 論“海上之盟”訂立之因及其對北宋的影響 (蒲峪學刊 1992年 第1期),

pp.45-48.

4) 楊小敏, 從宋金結盟過程看北宋晚期腐敗政治 (天水師範學院學報 2008年 第

4期), pp.57-61.

5) 都興智, 略論張覺事件與宋金寒盟 (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第2期), pp.55-58.

6) 冷秉程, 論宋金“海上之盟”的平等性 (新世紀 2011年 第7期), pp.25-26.7) 吳泰, 試論金國歸宋河南、陝西地的目的 (中國史研究 1985年 第3期),

pp.145-149.

8) 張星久, 試論紹興九年金人歸還陝西、河南地的原因 (鄧廣銘、徐規主編, 宋史研究論文集,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pp.397-407.

9) 任崇岳, 劉豫廢立前後金朝的對宋政策 (商丘師範學院學報 1988年 第4期),

pp.17-22.

Page 4: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中國史硏究 第90輯 (2014. 6)334己控制的勢力範圍, 以致控制整個南宋, 同時亦想得到南宋的外援, 以便在

奪取皇權的鬥爭中取勝. 金熙宗有議和誠意, 在不明白完顏昌等目的的情況

下, 同意和議, 實際上想把南宋變為第二個劉豫.10) 周寶珠認為金朝立劉豫

是“以僭逆誘叛黨”政策的體現. 但金朝統治集團對偽齊政權有不同態度. 劉

豫之立激化了金朝內部的矛盾. 周氏指出, 金朝的撻懶和兀術都主張將河

南、陝西地給南宋. 但後來兀術自食其言, 反對棄地與宋, 並攻擊撻懶交結

南宋, 最後以謀逆的罪名將撻懶等殺死. 南宋為能與金達成和議, 殺害了嶽

飛. 最終與金簽署了屈辱的紹興和議, 換取了劉豫第二的地位.11)

紹興和議是這一時期宋金關係中最重要的事件, 多篇文章對此作了研究,

並且產生了激烈的爭論. 閻邦本指出南宋決定簽訂和議的是趙構而非秦

檜.12) 朱崇業論述了南宋政府收兵權與對金議和的關係. 他認為, 對金人議

和與收回大將兵權, 看起來是兩回事, 實際上二者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當金人未放棄以武力統一中國, 議和尚屬渺茫時, 宋高宗就要利用主戰派將

領來保衛宋廷, 因而就不可能收回兵權. 一旦和談有實現的可能時, 高宗、

秦檜就迫不及待地解除大將兵權, 這是議和促成了收兵權. 相反地, 如果只

與金人議和, 而不解除大將兵權,那麼和談即使成功也有被破壞的可能. 為

了保證和談順利進行, 也為了向金人表明誠意, 高宗、秦檜在談判正在進行

中就解除大將兵權, 以消除女真貴族的疑慮, 這是以收兵權來促成和議的實

現. 以議和來解除大將兵權, 以解除大將兵權來促成和議, 是高宗、秦檜之

流維持自己統治的策略.13) 任崇岳從南宋初年的軍事、經濟、政治等方面

著眼, 論證了南宋實力不強, 與金朝簽訂和議是當時唯一可行的選擇.14) 蔣

10) 趙永春, 關於<試論金國歸宋河南、陝西地的目的>一文中的幾個史實問題 (松遼學刊 1989年 第2期), pp.25-36; 金國歸宋河南、陝西地的目的新探 (北方文物 1990年 第1期), pp.52-57.

11) 周寶珠, 宋金圍繞偽齊的鬥爭與幕後交易 (田余慶 主編, 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論文集,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pp.198-206.

12) 閻邦本, 論“紹興和議”南宋的主要決策人是趙構不是秦檜 (南充師範學院學報1986年 第2期), pp.45-54; 再論“紹興和議”南宋的主要決策人是趙構不是秦檜 (南充師範學院學報 1987年 第4期), pp.59-67.

13) 朱崇業, 南宋政府的收兵權與對金議和 (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 第1期), pp.89-93.

Page 5: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宋金關係史研究回顧與反思 (喬東山) 335文安認為隨著戰爭的進展, 宋有軍事實力收復失地. 金朝看到自己無法消滅

南宋, 就提出議和. 宋高宗、秦檜在形勢有利於己的情況下簽訂了出賣國家

和民族利益的條約.15) 周夢江從南宋的經濟、軍事和金朝三方面分析了宋

金形勢, 認為南宋經濟逐漸好轉, 強于金朝; 軍事上日益強大, 超過了金軍;

金朝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愈益激烈. 所以南宋不必向金求和.16) 曹家齊認

為南宋沒有實力擊敗金朝, 但認為南宋自守有餘, 可以與金簽訂一個較體面

的和議, 但趙構、秦檜無能卑齪, 簽訂了屈辱的和議.17) 王心恒認為隨著戰

爭的演進, 南宋形成了恢復的軍事態勢, 但高宗、秦檜一味屈膝求和, 打擊

抗戰派, 最終與金簽署了屈辱的紹興和議.18) 樊文禮根據金史等書, 揭示了宋方史籍在宋向金“奉表稱臣”和金“冊宋康王為帝”兩事上的記載失實、

錯誤和含糊之處.19) 王曾瑜 紹興和議與士人氣節 20)一文是針對何忠禮等

著南宋史稿中關於紹興和議的觀點而發. 文章駁斥了紹興和議只是宋對金妥協, 和議客觀上有積極作用的觀點. 認為紹興和議是宋高宗對金的投

降, 和議對南宋沒有任何積極意義. 依當時的情況, 宋高宗完全沒有必要接

受這麼屈辱的和議. 何忠禮對前揭王曾瑜一文做了反批評. 何氏指出作者在

南宋史稿中認為紹興和議是南宋對金的投降, 王文曲解了南宋史稿的意思. 他進一步指出, 議和與投降並非一回事, 不能將主張議和的人歸為投

14) 任崇嶽, 南宋初年政局與紹興和議 -紹興和議研究之一 (中州學刊 1990年第1期), pp.119-124; 南宋初年的經濟與政治形勢 -紹興和議研究之二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3年 第1期), pp.62-67.

15) 蔣文安, 說紹興議和 (無錫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1年 第3期),

pp.54-60; “南自南北自北”和金宋對峙初期的國家目標 (無錫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1年 第3期), pp.29-35.

16)周夢江, 南宋是否必須向金求和 (溫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5年 第5

期), pp.52-54.

17) 曹家齊, 從宋金國力對比看紹興和議的簽訂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年 第3期), pp.114-117.

18) 王心恒, 宋金軍事態勢與南宋初年的和議 (棗莊師專學報 1997年 第1期),

pp.44-48.

19) 樊文禮, “紹興和議”中宋方文獻諱載的幾個情節 (文獻 1999年 第4期),

pp.85-92.

20) 王曾瑜, 紹興和議與士人氣節 (中國史研究 2001年 第3期), pp.127-137.

Page 6: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中國史硏究 第90輯 (2014. 6)336降派. 作者結合歷史上的事例, 證明紹興和議的簽訂是雙方實力均衡的產

物, 就和議本身而言, 是有積極作用的.21) 舒仁輝、王淑君參與了王、何的

論爭. 他們針對王文中紹興和議、士人氣節的觀點作了反駁. 他們認為紹興

和議是宋金雙方實力均衡的產物, 是南宋做出巨大努力、付出犧牲後的結

果. 在和議前後, 南宋有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的計畫和行動. 和議使南宋解

除了軍事壓力, 人民免於戰爭之苦, 減輕了負擔, 具有一定積極意義.22) 之

後, 王嘉川也加入了論戰, 先後撰寫兩篇文章贊成王的觀點, 反駁何的觀點.

他認為何忠禮在史料佔有、分析和運用上存在問題, 並且歪曲史實, 其紹興

和議有積極作用的觀點是不能成立的.23) 楊峰 南宋初年宋金“和”“戰”新探

是一篇為宋高宗、秦檜翻案的文章. 作者認為南宋初政局動盪, 軍事實力弱

小, 財政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 高宗、秦檜對金議和是一種鬥爭的策略, 是

為了給南宋爭取喘息的機會. 文章認為高宗、秦檜不是投降派, 相反是“很

有氣節的人”.24) 該文的觀點遭到了人們的質疑. 侯紹莊、鐘莉 也談南宋初

年的宋金“和”“戰” 一文對此進行了反駁. 他們舉出大量史料, 認為宋高

宗、秦檜議和不是策略, 而是為了保證自己的統治地位. 南宋能夠偏安一

隅, 是廣大軍民奮戰的結果. 文章指出楊氏對史料斷章取義, 歪曲史料原意,

僅憑個別記載遽下結論. 這些方法的錯誤導致其觀點不是正確的.25) 陳志

剛探討了宋金紹興八年的和議. 認為和議簽訂前, 宋廷中主和的大臣數量眾

多, 反對和議的勢力單薄, 與金簽署和議是大勢所趨.26)

21) 何忠禮, 史學批評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評<紹興和議與士人氣節> (中國史研究 2002年 第4期), pp.163-173.

22) 舒仁輝、王淑君, 也論紹興和議期間士人的氣節問題 -與王曾瑜先生商榷 (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年 第2期), pp.94-100.

23) 王嘉川, 歷史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紹興和議與秦檜歸宋問題的討論

(江漢論壇 2005年 第6期), pp.88-95; “紹興和議”問題平議 (姜錫東、李華瑞

主編, 宋史研究論叢, 第八輯, 保定: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7), pp.195-208.24) 楊峰, 南宋初年宋金“和”“戰”新探 (貴州文史論叢 2003年 第3期), pp.21-24.25) 侯紹莊、鐘莉, 也談南宋初年的宋金“和”“戰” (貴州文史論叢 2004年 第3期),pp.23-26.

26)陳志剛, 宋廷士大夫與紹興八年和議 -兼論南宋初年宋金和議的必然性 (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年 第2期), pp.82-86.

Page 7: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宋金關係史研究回顧與反思 (喬東山) 337宋高宗為何一味向金求和, 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閻邦本認為趙構一意主和

的原因是偷安固位, 而迎還二聖、休兵息民只是藉口.27) 邱少平認為宋高宗

對金屈辱求和的動機是害怕金軍的氣勢、人民力量的壯大、武將地位的提

升和欽宗的回歸.28) 李克武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高宗向金屈辱求和的原

因. 通過對高宗言行的分析, 認為高宗性格屬於弱型, 有三個隱而不露的動

機, 對金軍有一種恐懼感, 因而一味向金求和. 運用心理學理論, 從心理層

面解讀高宗求和動因, 是本文特色.29) 張星久指出宋高宗即位不合法, 並由

此引出一系列影響其皇位的危機. 為了鞏固皇位, 高宗害怕欽宗回來, 害怕

金人在中原立欽宗或其子為帝, 擔心他人與自己爭奪皇位, 憂慮武將地位的

提高. 為此, 高宗一味向金求和, 以保住皇位.30) 王曾瑜指出宋高宗是一個

徹頭徹尾的投降派. 依紹興十一年宋金的軍事實力對比, 南宋即使議和也可

以爭取到一個比較體面的和議. 高宗接受屈辱的和議, 是有違常理的怪

事.31) 任仲書認為南宋初, 政權腐朽; 高宗無意中興; 軍政渙散, 力量薄弱;

社會矛盾突出, 統治不穩定是高宗妥協退讓的原因.32)

這一階段, 戰爭是宋金關係的主流, 所以戰爭成為研究的熱點. 關於金、

北宋戰爭爆發的原因, 趙永春認為張覺事件是戰爭的導火索; 北宋違約招降

納叛、不借給金軍糧食給金朝以口實; 降金遼人的慫恿堅定了金朝侵宋的

決心; 為開疆拓土和掠奪財物, 金對宋開戰; 北宋的腐朽使得金朝敢於開戰.

金、北宋戰爭爆發的原因是多種因素促成的結果.33) 唐國堯簡要敍述了宋

27) 閻邦本, 論趙構對金一意主和的原因 (南充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第3期), pp.21-30.

28) 邱少平, 宋高宗對金屈辱求和動機探析 (益陽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 第1期), pp.102-106.

29) 李克武, 敗求和、勝亦求和 -宋高宗屈膝求和心理分析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年 第1期), pp.66-83.

30) 張星久, 陰影下的宋高宗 -論高宗的皇位合法性危機與其對金政策的關係 , (嶽

飛研究會 編, 嶽飛研究, 第四輯,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 pp.221-237.31) 王曾瑜, 降金乞和與文丐奔競 , (嶽飛研究會編, 嶽飛研究, 第四輯,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 pp.337-352.

32) 任仲書, 試論南宋初年高宗對金退避妥協的原因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 第2期), pp.89-92.

33) 趙永春, 金與北宋戰爭爆發原因初探 (北方文物 1987年 第2期), pp.67-73.

Page 8: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中國史硏究 第90輯 (2014. 6)338金爭奪燕地的經過.34) 范壽琨 宋金平州之戰試析 35)論述了張覺在平州抗

擊金軍的經過. 認為由於平州人民的反抗, 阻止了金軍在該地推行奴隸制,

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封建生產關係, 對女真封建化及民族融合都有推動作用.

同時指出北宋接納張覺只是宋金戰爭的導火線, 不是根本原因. 李華瑞詳細

論述了太原之戰. 認為金軍攻佔太原後, 一方面據守潼關, 防止陝西宋軍東

援東京; 另一方面與東路金軍會攻東京. 太原之戰是關係北宋存亡的戰役,

太原的失守註定了北宋的滅亡.36) 劉慶從戰略角度分析了北宋金戰爭. 認

為金的戰略雖有優點, 但也存在缺陷, 由於北宋政治、軍事腐敗, 戰略失誤,

導致金軍攻破汴梁, 滅亡了北宋.37) 范立舟、曹家齊 “乾道十三處戰功”考

辨 38)依建炎以來朝野雜記所錄戰功, 對諸戰鬥(戰役)之規模和戰績逐一考辨, 認為所謂“十三處戰功”, 除太湖、大儀鎮、皂角林、胥浦橋、茨湖之

戰純屬無關大局的小規模接觸性戰鬥外, 其餘均取得較大戰績, 可稱為“戰

功”. 黃天蕩之戰是宋金戰爭初期一次著名戰役。周寶珠通過對史料的考訂,

認為在此戰中, 金軍在黃天蕩和建康城外各開了一條番河. 第一次開河, 使

金軍西上到達建康. 第二次開河, 擊敗宋軍于大江中, 然後北歸. 黃天蕩之

戰持續了41天, 而非48天.39) 楊倩描 宋金鎮江“金山大戰”考實--宋金黃天

蕩之戰研究之一 40)認為鎮江之戰(黃天蕩之戰的一部分)是一場小小的伏擊

戰, 為後人津津樂道的金山大戰及梁紅玉擂鼓助戰純屬子虛烏有. 富平之戰

是宋金西部戰場第一次大的戰役. 王曾瑜詳細敍述了此戰, 認為此戰的失

34) 唐國堯, 宋金爭燕始末 (首都博物館編委會 編, 首都博物館國慶四十周年文集,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989), pp.197-209.

35) 范壽琨, 宋金平州之戰試析 (社會科學戰線 1992年 第4期), pp.174-178.36) 李華瑞, 宋金太原之戰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3年 第6期),

pp.62-65.

37) 劉慶, 金與北宋戰爭戰略評析 (幹志耿、王可賓 主編, 遼金史論集, 第八輯,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4), pp.390-400.

38) 范立舟、曹家齊, “乾道十三處戰功”考辨 (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年 第1期), pp.63-71.

39) 周寶珠, 關於宋金黃天蕩之戰的幾個史實問題 (史學月刊 1981年 第5期),

pp.35-39.

40) 楊倩描, 宋金鎮江“金山大戰”考實 -宋金黃天蕩之戰研究之一 (姜錫東、李華瑞

主編, 宋史研究論叢, 第五輯, 保定: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3), pp.160-178.

Page 9: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宋金關係史研究回顧與反思 (喬東山) 339敗, 使宋軍喪失大量物資器械, 士氣低落, 陝西五路盡失. 指出富平之戰沒

有起到牽制金軍的作用, 富平之敗對宋朝沒有任何積極影響.41) 吳泰得出了

和王曾瑜相同的結論.42) 王曾瑜還詳細論述了關係南宋西部戰場局勢的和

尚原之戰和仙人關之戰. 指出吳玠憑藉這兩次軍功支撐了南宋半壁江山. 此

文史料搜羅完備, 考證精審, 敍述翔實, 擺脫了就事論事的局限, 從宋金戰

爭的高度準確地評價了這兩次戰役.43) 大儀鎮之戰也引起了學者的關注.

趙喜英、姜錫東詳細敍述了大儀鎮之戰的經過和意義, 指出此戰並非大捷,

但影響巨大.44) 王曾瑜通過考證, 認為此戰僅是殺敵數百的小勝, 並非大捷.

此戰被後人誇大了.45) 宋志紅也對大儀鎮之戰做了研究. 認為此戰雙方各

投入兵力數萬, 宋軍殺敵數百. 此戰導致金、偽齊聯軍南侵失敗, 應列入

“十三處戰功”中.46) 順昌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也是學界關注的焦

點. 何兆吉指出了此戰南宋取勝的原因和宋軍的用兵藝術.47) 楊玉彬通過

考證, 認為劉錡是在外援不至的情況下獨立取得順昌大捷的.48) 劉奕雲、司

學標從軍事角度探討了順昌之戰的戰略戰術及劉錡的治軍特點.49)

此外, 趙永春還對金朝幾位主要人物的對宋政策做了研究. 完顏阿骨打的

對宋政策, 趙永春認為,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建國之初就有意與宋聯合, 後

來, 宋人主動前來請求結盟, 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 阿骨打雖然希望得到宋

41) 王曾瑜, 宋金富平之戰 (中州學刊 1983年 第1期), pp.111-115.42) 吳泰, 南宋初宋金陝西“富平之戰”述論 (西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83年 第3期), pp.36-43.

43) 王曾瑜, 和尚原和仙人關之戰述評 (西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3年 第2期), pp.72-81.

44) 趙喜英、姜錫東, 南宋大儀鎮之戰述評 (河北學刊 1990年 第6期), pp.82-87.45) 王曾瑜, 韓世忠大儀鎮之戰述評 (歷史教學問題 2006年 第4期), pp.4-6.46) 宋志紅, 宋金“大儀鎮之戰”考辨 -與範立舟、曹家齊先生商榷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年 第3期), pp.76-79.

47) 何兆吉, 試論順昌之戰的用兵藝術 (綿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997年 第3

期), pp.32-36.

48) 楊玉彬, 順昌之役外援新說 (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8年 第3期),pp.76-80.

49) 劉奕雲、司學標, 宋金順昌之戰與劉錡的戰略戰術 (軍事歷史 1998年 第5

期), pp.42-44.

Page 10: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中國史硏究 第90輯 (2014. 6)340朝的援助, 但他不同意以比宋朝地位低下的身份乞求宋朝的援助, 而是希望

在對等的條件下與宋交往, 並使自己的國家在聯盟中佔據主導地位. 阿骨打

在與宋聯盟中注意為自己的國家爭取權益, 但他又與金朝一般大臣的貪得

無厭有所不同, 反對敗盟, 主張與宋繼續保持盟好關係.50) 關於完顏宗翰對

宋政策, 趙氏認為宗翰對宋的政策經歷了聯宋滅遼、建策攻宋、確立滅宋

總目標、“以和議佐攻戰”幾個階段的演變. 在金太祖時期, 他贊成金太祖聯

宋滅遼的策略, 後來積極主張攻宋, 並確立了滅宋總目標, 一心要在滅宋後

另立傀儡政權幫助金朝管理原來宋朝土地. 到了1130年以後, 隨著宋弱金強

的形勢逐步向宋強金弱方面轉化, 金廷內部開始有一些人逐步產生了與宋

議和的思想, 宗翰則抱著滅宋總目標不放, 開始採取“以和議佐攻戰”的對宋

策略, 至死也沒有完成向“以攻戰佐和議”方面轉化.51) 完顏昌的對宋政策,

趙氏認為完顏昌的對宋態度經歷了一個由主戰到主和的轉變過程, 主要是

由宋金戰爭形勢發展變化所決定的. 至於他主張將河南陝西之地交還南宋,

則不僅僅是受宋金戰爭形勢發展變化影響的結果, 也是金朝內部矛盾以及

完顏昌有意交結南宋的產物. 完顏昌認為棄地與宋可以使南宋對其感激不

已, 從而進一步交結、控制南宋, 以便從中得到好處.52) 關於金熙宗的對宋

政策, 趙氏認為金熙宗改變了金太宗的對宋戰爭的政策, 轉而對宋議和. 指

出發生這種改變的原因是南宋由弱變強, 頑強抵抗金朝的進攻; 金軍在南宋

的抵抗下, 厭戰情緒逐漸高漲; 金朝內部矛盾重重, 保守派勢力強大, 急需

整頓和改革, 需要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他還論述了宋金議和的作用, 包括

保證了金熙宗的改革順利進行; 為南宋提供了一個安定的生產環境; 促進

了雙方經濟文化的交流.53) 對於宋金議和後, 宋欽宗為何沒有歸宋, 趙永春

50) 趙永春, 完顏阿骨打對宋政策探析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年第5期), pp.109-114.

51) 趙永春, 完顏宗翰對宋政策述論 (北方文物 2004年 第1期), pp.81-88.52) 趙永春, 完顏昌對宋態度的轉變及其成因 (史學集刊 2004年 第2期),

pp.91-97.

53) 趙永春, 金熙宗對宋議和述論 (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8年 第4期), pp.1-7; 金熙宗對宋政策的轉變及其作用 (北方文物 1998年 第3

期), pp.54-60.

Page 11: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宋金關係史研究回顧與反思 (喬東山) 341也做了研究。他認為宋高宗害怕宋欽宗歸來後奪去自己的皇位, 是宋欽宗

沒有歸宋的一個原因, 但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可以分成二個階段, 金熙

宗時期, 欲留宋欽宗為“人質”, 以保證宋金和平相處、麻痹宋軍以及向宋人

要索等, 是宋欽宗沒有歸宋的主要原因. 完顏亮繼位以後, 改變了對宋政策,

但宋高宗仍然不去迎請宋欽宗. 這時, 宋高宗害怕宋欽宗奪去自己的皇位才

成為主要原因. 總起來說, 金人不予遣歸是主要原因.54)

(2) 第二階段

隆興和議是這一階段宋金關係的大事, 自然是學者關注的焦點. 鄭昌淦敍

述了從完顏亮南侵至宋金簽訂隆興和議的和戰情況.55) 王宏志論述了金世

宗與宋簽訂隆興和議的情況, 肯定了金世宗的議和行為.56) 任崇嶽認為隆興

和議的簽訂是宋金實力均衡的產物.57) 趙永春論述了金世宗使用和戰兩手,

促使宋朝與金簽訂了隆興和議. 在對宋議和中, 金世宗雖做出了讓步, 但極

其有限. 宋金和議的簽訂, 為兩國贏來了四十餘年的和平局面.58)

劉肅勇、王曉莉論述了完顏亮南征伐宋的戰爭起因、經過和失敗的原

因.59) 吳世駿 “符離之戰”述論 60)論述了符離之戰的過程, 指出了南宋失敗

的原因及對南宋的影響. 王曾瑜 南宋對金第二次戰爭的重要戰役述評 61)

54) 趙永春, 宋金議和後宋欽宗為何沒有歸宋 (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 1993年 第4期), pp.27-30.

55) 鄭昌淦, 隆興和議前後的戰與和 (文史知識 1982年 第9期), pp.17-24.56) 王宏志, 金世宗與“隆興和議” (遼金史論集, 第二輯, 北京: 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 pp.362-277.

57) 任崇嶽, 隆興和議新論 (中州學刊 1991年 第1期), pp.118-123.58) 趙永春, 金世宗對宋議和述論 (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4期), pp.19-25.

59) 劉肅勇、王曉莉, 論完顏亮南征伐宋的戰爭 (求是學刊 1987年 第5期),

pp.83-88.

60) 吳世駿, “符離之戰”述論 (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7年 第2

期), pp.11-17.

61) 王曾瑜, 南宋對金第二次戰爭的重要戰役述評 ,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

編, 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術論文集,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9),

pp.315-332.

Page 12: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中國史硏究 第90輯 (2014. 6)342首先指出宋金雙方存在的弱點, 然後對膠西海戰、採石之戰、德順之戰、

符離之戰做了考述, 揭示了雙方勝敗的原因及戰役勝敗的影響. 周生春 十

二世紀七十年代的宋金關係 62)論述了十二世紀七十年代宋金關於陵寢地

和受書禮的鬥爭, 宋孝宗一再遣使金國的目的和原因, 宋孝宗對金交涉失敗

原因, 交涉對南宋和宋金關係的影響. 本文分析深入, 對瞭解宋金中期關係

有很大幫助. 范有芳 宋孝宗為改變不平等“受書禮”的鬥爭 63)論述了宋孝

宗為改變不平等的“受書禮”而與金朝的鬥爭及失敗. 認為外交手段不能從

根本上改變兩國的地位. 孝宗的努力雖然失敗, 但衝擊了南宋腐朽的統治,

鼓舞了抗戰派軍民, 有積極意義. 何忠禮 試論南宋孝宗朝初年與金人的和

戰--兼論對張浚和史浩的評價 64)通過對南宋孝宗朝初年與金人和戰過程

的論述, 分析了張浚和史浩在這中間的不同態度. 認為像張浚那樣不顧敵我

力量對比狀況, 只會高談抗戰的人, 並非真正的抗戰派; 反之, 像史浩那樣

知己知彼, 以議和為策略, 以抗戰和收復失地為長期奮鬥目標的主守派,

與真正的抗戰派並無兩樣. 王智勇研究了宋金德順軍之戰. 他認為宋軍德順

軍之戰失敗的原因是宋廷錯誤地令吳璘撤軍, 導致吳璘在撤軍途中被金軍

追擊, 損失慘重. 德順軍之戰的失敗, 使爾後的北伐不能成功.65) 陳瑞青 從

<宋人佚簡·申聞狀>看宋孝宗北伐 66)通過對宋人佚簡中一則申文狀的考釋, 論述了宋孝宗北伐的情況. 佚簡的使用, 擴大了史料範圍. 楊高崴 陳康

伯<親征詔草>與紹興辛巳宋金大戰 67)論述了陳康伯為高宗親征起草的 親

62) 周生春, 十二世紀七十年代的宋金關係 , (嶽飛研究會編, 嶽飛研究 第三輯,北京: 中華書局, 1992), pp.263-281.

63) 範有芳, 宋孝宗為改變不平等“受書禮”的鬥爭 (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 1997年 第1期), pp.15-18.

64) 何忠禮, 試論南宋孝宗朝初年與金人的和戰 -兼論對張浚和史浩的評價 (浙江學刊 1998年 第6期), pp.102-106.

65) 王智勇, 論宋、金德順軍之戰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年 第4

期), pp.119-123.

66) 陳瑞青, 從<宋人佚簡·申聞狀>看宋孝宗北伐 (姜錫東、李華瑞 主編, 宋史研究論叢, 第八輯, 保定: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7), pp.349-357.

67) 楊高崴, 陳康伯<親征詔草>與紹興辛巳宋金大戰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年 第5期), pp.121-127.

Page 13: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宋金關係史研究回顧與反思 (喬東山) 343征詔草 對南宋取得戰爭勝利的作用和該作品的文學性. 文章認為“ 親征詔

草 以必勝之信念出征, 對取得最後的勝利至關重要”. 南宋取得對金勝利,

恐怕還是軍民奮戰的結果. 文章似高估了詔草的重要性. 另外, 文章注釋也

不規範, 引用文獻多不注明版本等. 陳鵬 淺析金主完顏亮南侵失敗的原因

68)從主、客觀兩方面指出了完顏亮侵宋失敗的原因.

膠西海戰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戰役, 多篇文章研究了此戰. 朱保書指出此戰

粉碎了金朝從海道南下臨安的圖謀, 振奮了宋軍士氣, 加劇了金朝內部矛

盾. 文章還分析了金朝失敗的原因.69) 王雲裳認為此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

戰役, 是首次使用火藥武器的著名海戰, 在世界海戰史上佔有重要地位.70)

王曾瑜敍述了此戰的過程, 指出該戰是世界上首次使用火藥兵器的大海戰.

並且通過考證, 認為膠西海戰發生在唐島的可能性大, 在陳家島的可能性

小. 但無論具體在哪, 肯定在今膠州灣之南部沿海.71) 趙曉帆指出金朝失敗

的原因是海船品質和性能不如南宋; 對氣候等自然條件利用不足; 情報缺

失等.72) 王青松對膠西海戰中宋軍出征人數及將領曹洋、馮湛誰立下首功

兩個問題作了考釋. 認為此戰中, 宋軍最初出征人數是七千人, 中途遇到颶

風, 損失過半, 最後抵達戰場的人數是三千. 在曹、馮誰立下首功問題上,

認為統帥李寶想讓老部下曹洋立首功, 但馮湛設法先抵達戰場, 立下戰功,

違背了主帥意願, 因此遭到嫉妒和打擊, 以致馮湛的戰功在相關文獻中被埋

沒.73)

採石之戰也是本階段的關鍵戰役. 林建曾敍述了採石之戰的經過和金朝

68) 陳鵬, 淺析金主完顏亮南侵失敗的原因 (文史月刊 2012年 第11期), p.21.69) 朱保書, 宋金陳家島大海戰 (開封大學學報 1994年 第1期), pp.22-28.70) 王雲裳, 世界歷史上首次使用火藥兵器的著名海戰 -膠西海戰 (軍事歷史2000年 第2期), pp.22-23.

71) 王曾瑜, 世界上首次使用火藥兵器的海戰 (軍事史林 1989年 第1期); 膠西

海戰地名考證 , (姜錫東 主編, 宋史研究論叢 第九輯, 保定: 河北大學出版社,2008), pp.593-596; 宋元時代兩次使用火藥兵器的重要海戰 (王曾瑜, 古今一理-王曾瑜讀史雜感,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pp.124-127.

72) 趙曉帆, 膠西海戰金軍戰敗原因探析 (滄桑 2010年 第10期), pp.106-108.73) 王青松, 膠西海戰再考釋 (姜錫東 主編, 宋史研究論叢 第十四輯, 保定: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3), pp.157-171.

Page 14: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中國史硏究 第90輯 (2014. 6)344失敗的原因.74) 顧宏義在考辨史料的基礎上敍述了採石之戰的經過. 認為

此戰是一次規模不大的遭遇戰, 但此戰粉碎了金軍渡江的企圖, 振奮了南宋

士氣, 意義巨大. 由於李心傳等記載有所誇大, 後世史家陳陳相因, 以致將

一場小勝誇大為大捷.

(3) 第三階段

陳炳今等論述了宋蒙聯合滅金的蔡州之戰, 認為南宋聯蒙滅金的戰略是

錯誤的.75) 李德清對關於開禧北伐的三種說法予以了評論. 對關於開禧北

伐的三種說法“動機不純”說、“不量力”說、“軍事慘敗”說給予了反駁, 認為

這些說法不符合史實.76) 周夢江 南宋<開禧德安守城錄>述評 77)以開禧德安守城錄為主要史料, 論述了德安守城戰, 並指出了開禧德安守城錄的軍事史價值和史料價值. 靳華 嘉定議和後的宋金關係 78)認為嘉定和議

後宋金關係的主動權轉移到宋朝手中, 宋金關係的破裂加速了兩國的衰落.

胡保峰 略論金都南遷後金朝形勢與宋金關係 79)認為金朝南遷汴京、蔡州,

進攻宋朝, 是戰略上的重大失誤. 宋聯蒙滅金也是錯誤的. 駱曉曙 開禧襄

陽守城戰有關史料考評 80)指出襄陽守城錄是關於開禧襄陽守城戰的第一手資料, 並以此書對其他史料的記載進行了訂正. 趙永春 金宣宗對宋政

策之失誤 81)認為金宣宗發動攻宋戰爭, 不僅未達目的, 反而將宋朝推向敵

74) 林建曾, 採石之戰及其指揮者虞允文 (南充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 第2期), pp.69-75.

75) 陳炳今、武家俊、冀世清, 宋蒙滅金之戰 (中州古今 1984年 第6期),

pp.56-57.

76) 李德清, 評開禧北伐三說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7年 第1

期), pp.17-23.

77) 周夢江, 南宋<開禧德安守城錄>述評 (溫州師範學院學報 1991年 第4期),

pp.90-95.

78) 靳華, 嘉定議和後的宋金關係 (北方論叢 2002年 第6期), pp.67-70.79) 胡保峰, 略論金都南遷後金朝形勢與宋金關係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 2003年 第4期), pp.61-63.

80) 駱曉曙, 開禧襄陽守城戰有關史料考評 (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大連圖書館 編,

典籍文化研究: 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6屆年會論文集, 大連: 萬卷出版公司,2005), pp.1-4.

Page 15: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宋金關係史研究回顧與反思 (喬東山) 345方聯盟, 加速了金朝的滅亡. 張嘉友論述了從開禧北伐至嘉定和議期間的宋

金關係, 認為兩國誰也無法擊敗對方, 所以簽訂了和議. 之後兩國持續衰落,

最終被蒙古滅亡.82) 王高飛 嘉定絕幣與宋金關係之變化 83)認為南宋在嘉

定年間對金絕幣, 致使金朝侵宋, 金宋在戰爭中衰落下去, 為蒙古滅金亡宋

提供了可乘之機.

(4) 通論

李蔚 試論宋金戰爭的幾個問題 84)論證了金侵宋戰爭的非正義性和宋對

金戰爭的正義性; 將宋金關係劃分為三個階段; 論述了宋金長期對峙的原

因. 氏著 略談宋金戰爭的實質 85)認為宋金戰爭的實質是一場以民族鬥爭

形式出現的特殊階級鬥爭. 張博泉 宋金和戰史論 86)將宋金和戰史分為三

個階段; 主張對宋金和戰做具體分析, 不可一概而論; 金朝的某些措施恢復

了北方生產; 對宋金和戰人物的評價應以是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為標準. 田

廣林 關於宋金戰爭性質的幾點看法 87)認為宋金是兩個獨立的敵對國家,

兩國戰爭是中國歷史上國家間的戰爭, 金對宋的戰爭是侵略戰爭. 鄒逸麟

宋金分界考 88)對宋金的分界, 尤其是紹興十一年的分界做了詳細考述, 厘

清了史籍記載不清或含糊的史實, 基本弄清了兩國界線. 范壽琨的兩篇文章

對兩宋之際人民抗金鬥爭做了編年, 概述了人民抗金鬥爭的情況, 指出其特

81) 趙永春, 金宣宗對宋政策之失誤 (史學集刊 2006年 第3期), pp.21-26.82) 張嘉友, 寧宗前期的宋金關係述評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 2007年 第3期),

pp.48-53.

83) 王高飛, 嘉定絕幣與宋金關係之變化 (綿陽師範學院學報 2011年 第12期),

pp.91-94.

84) 李蔚, 試論宋金戰爭的幾個問題 (社會科學 1980年 第3期), pp.52-57.85) 李蔚, 略談宋金戰爭的實質 (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3年 第4期), pp.21-24.

86) 張博泉, 宋金和戰史論 (史學集刊 1984年 第2期), pp.9-19.87) 田廣林, 關於宋金戰爭性質的幾點看法 (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 1984年 第2

期), pp.71-78.

88) 鄒逸麟, 宋金分界考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編, 歷史地理研究 第二輯,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0), pp.186-189.

Page 16: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中國史硏究 第90輯 (2014. 6)346點是積極主動、英勇頑強、廣泛持久.89) 黃山松 南宋的和戰之論與“規模”

說 90)指出對於宋人的和戰之說不能一概而論, 主和未必是投降, 主戰未必

對恢復有利. 文章結合南宋“規模”說, 提出恢復、投降與和、戰是兩種性質

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原則問題, 而後者是策略問題, 不能混為一談. 趙永春

評述了清代史家趙翼對宋金關係史的研究, 認為趙翼研究宋金關係史, 將宋

金二國同等看待,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論史事和人物不囿於前人之論, 不流

於俗人之見, 注重實事求是; 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不怕被世人所譏. 他的

觀點比其他傳統史家更接近真理, 其治史精神值得後人學習.91) 王雲裳對宋

金在川陝的鬥爭做了論述, 比較簡略, 屬概述性質.92) 趙永春 關於宋金關

係的幾個問題 93)認為在歷史地位上, 金朝政治地位高於宋朝; 宋金關係的

主流是和平相處; 以往對宋金經濟文化交流研究較少, 且多注重宋朝對金朝

的影響, 以後應加強宋金經濟文化交流的研究. 作者又在 論宋金關係的主

流 94)一文中從金宋和戰的時間; 戰爭時期, 雙方積極謀求和好; 和平相處

時期, 雙方希望長期保持和好三方面論述了和平相處是宋金關係主流. 徐春

夏 從宋金“和戰”管窺中國古代民族關係 95)簡單梳理了宋金和戰的情況,

指出這一階段各民族通過競爭和交流形成了混戰和融合的局面. 趙永春

“澶淵之盟”對宋金和戰的影響 96)認為南宋從消極方面吸取澶淵之盟求和、

89) 范壽琨, 宋金之際人民抗金鬥爭編年史事記略 (學術研究叢刊 1991年 第3

期), pp.68-73; 宋金戰爭中配合正面戰場的人民抗金鬥爭 (學術研究叢刊 1992年 第3期), pp.105-111.

90) 黃山松, 南宋的和戰之論與“規模”說 (浙江學刊 1996年 第4期), pp.107-111.91) 趙永春, 撥冗詰通史 求是正謬傳 -趙翼對宋金關係史的研究 (社會科學輯刊 1999年 第3期), pp.105-110.

92) 王雲裳, 宋金川陝之戰述論 (黑龍江社會科學 1999年 第5期), pp.60-63.93) 趙永春, 關於宋金關係的幾個問題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01年 第1期),

pp.62-64.

94) 趙永春, 論宋金關係的主流 (蒙自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1年 第1期),

pp.23-29.

95) 徐春夏, 從宋金“和戰”管窺中國古代民族關係 (溫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年 第5期), pp.41-43.

96) 趙永春, “澶淵之盟”對宋金和戰的影響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08年 第1期),

pp.89-94.

Page 17: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宋金關係史研究回顧與反思 (喬東山) 347戰而後和、屈己求和的精神, 以致一味求和, 接受了屈辱的和議. 劉縉 南

宋兩淮地區的地理環境與宋金戰爭 97)論述了兩淮地區的地形、河流及重

要城鎮, 指出南宋利用兩淮的地形, 集中防守要害據點, 形成多點的、縱深

的立體防禦體系, 對防禦金軍入侵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郭磊 宋金關係變化

與斥堠鋪、擺鋪的置廢 98)論述了宋金關係變化與斥堠鋪、擺鋪置廢的關

係. 指出斥堠鋪、擺鋪本來是為戰爭服務的, 但後來由於郵傳的積弊, 斥堠

鋪、擺鋪成為常設的機構.

和平時期, 宋金和好往來稱作交聘. 許多學者對宋金交聘及使者往來作了

研究. 其中成果最豐碩的是趙永春. 他在八十至九十年代撰寫了一系列這方

面的論文. 宋金的外交禮儀 簡要敍述了宋金使節的禮儀, 包括使節的名

目、任務、交往的程式等, 肯定了外交使節促進兩國交流的作用. 宋金交

聘制度述論 比較詳細地論述了宋金交聘制度, 將宋金交聘史劃分了階段,

指出了使者的名目和任務. 關於宋金交聘“國書”的鬥爭 宋金關於“受書

禮”的鬥爭 宋金關於交聘禮儀的鬥爭 三文內容基本相同. 論述了宋金關

於外交文書和接受外交文書禮儀的鬥爭. 認為在1118-1125年, 由於金朝的

爭取, 宋金間的互用文書和接受文書的交聘禮儀是平等的. 但在此之後至

1218年, 宋處於屈辱的地位. 宋為改變這種地位進行了多次鬥爭, 但由於宋

金實力均衡的局面沒有打破, 宋的鬥爭以失敗告終.99) 董克昌 宋金外交往

來初探 100)將雙方外交史劃分為三個階段. 敍述了使者的表現, 指出外交有

不平等性, 受國內政局支配, 金外交主動、宋外交被動的特點. 高金枝 宋

金外交使節出使任務初探 101)指出宋金外交使節出使任務包括解決雙方重

97) 劉縉, 南宋兩淮地區的地理環境與宋金戰爭 (姜錫東 主編, 宋史研究論叢,第十二輯, 保定: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1), pp.331-356.

98) 郭磊, 宋金關係變化與斥堠鋪、擺鋪的置廢 (德州學院學報 2011年 第3期),

pp.93-94.

99) 趙永春, 宋金的外交禮儀 (歷史大觀園 1983年 第11期), pp.4-5; 宋金交聘

制度述論 (陳述 主編, 遼金史論集 第四輯, 北京: 書目文獻出版社, 1989),pp.248-260; 關於宋金交聘“國書”的鬥爭 (北方文物 1992年 第2期), pp.53-58;宋金關於“受書禮”的鬥爭 (民族研究 1993年 第6期), pp.81-88; 宋金關於交

聘禮儀的鬥爭 (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 1996年 第3期), pp.57-65.100) 董克昌, 宋金外交往來初探 (學習與探索 1990年 第2期), pp.133-140.

Page 18: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中國史硏究 第90輯 (2014. 6)348大外交問題, 維持雙方和好, 瞭解對方國情為本國決策提供依據, 互換禮

物、加強經濟文化往來. 陳英立 一部<金史·交聘表>百年風雲看宋金 102)

以金史 交聘表 為主要史料, 論述了宋金交聘的情況, 指出金史 交聘表 記錄了宋金和戰情況, 對宏觀把握宋金關係很有幫助. 劉春霞 宋金交聘

中的南宋泛使考略 103)指出了南宋泛使的定義、名目、不同時期泛使的任

務及南宋大臣對派遣泛使的看法. 宋佳東 簡論<金源紀事詩>中宋金使臣

交聘 104)指出 金源紀事詩 反映了宋金交聘情況. 從中可以看到使者交聘

中宋金文化的碰撞, 宋外交決策的失誤, 宋使者的氣節. 周立志 關於南宋

與金交聘的幾個問題 105)對宋金交聘中常使和泛使的區別, 使者的選派與

人數, 私覿的定義及其與土物、解換物的區別進行了論述, 解決了前人沒有

弄清楚的問題. 劉春霞 宋金交聘中南宋泛使之遣的歷史演變論略 106)敍述

了南宋高宗至寧宗朝派遣泛使的不同目的, 指出南宋文臣對派遣泛使的態

度, 隨時局演變而有所不同. 周立志 宋金交聘的新文獻<使金複命表>研究

107)論述了新發現的 使金複命表 對於研究宋使入金行程與歷史地理、金

朝職官、宗教和社會的重要價值.

除以上論文外, 還有幾部研究宋金政治、軍事交往的著作. 韓志遠南宋金軍事史108)論述了南宋和金的軍制、軍事裝備、後勤、軍事著作和思想、農民戰爭、宋金戰爭等. 作者是軍事學者, 從軍事學角度研究宋金戰

101) 高金枝, 宋金外交使節出使任務初探 (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 1991年 第1

期), pp.65-70.

102) 陳英立, 一部<金史·交聘表>百年風雲看宋金 (文史知識 2007年 第2期),

pp.21-25.

103) 劉春霞, 宋金交聘中的南宋泛使考略 (求索 2009年 第7期), pp.212-214.104) 宋佳東, 簡論<金源紀事詩>中宋金使臣交聘 (華章 2009年 第11期),

pp.45-46.

105) 周立志, 關於南宋與金交聘的幾個問題 (姜錫東、李華瑞 主編, 宋史研究論叢 第十輯, 保定: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9), pp.87-104.

106) 劉春霞, 宋金交聘中南宋泛使之遣的歷史演變論略 (天中學刊 2012年 第1

期), pp.118-121.

107) 周立志, 宋金交聘的新文獻<使金複命表>研究 (北方文物 2013年 第1期),

pp.61-66.

108) 韓志遠, 南宋金軍事史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1998).

Page 19: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宋金關係史研究回顧與反思 (喬東山) 349爭, 是本書的特色. 顧宏義天裂: 十二世紀宋金和戰實錄109)敍述了從宋聯金滅遼到宋金簽訂隆興和議期間雙方和戰的過程. 可能本書具有通俗和

普及性質, 引用史料和他人觀點多不注明出處. 2005年, 趙永春在以往研究

的基礎上出版了金宋關係史.110) 本書是第一部系統研究宋金關係的著作.本書以金朝衰亡為主線, 對宋金關係作了系統論述, 對一些存在爭議的問題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書著重論述宋金政治、軍事的交往, 對雙方經濟、文

化的交流著墨不多. 書中提出的觀點雖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心得, 但並非定

論, 還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

2. 經濟與文化

經濟與文化是宋金交往的重要內容. 喬幼梅 宋金貿易中爭奪銅幣的鬥爭

111)詳細、深入地論述了1142-1214年間南宋銅錢大量北流金朝, 南宋為防

止銅錢北流採取的措施, 金朝吸收南宋銅錢的舉措及1214-1234年金朝銅錢

南流宋朝的情況. 文章揭示了宋金間銅錢流動背後的經濟因素, 是一篇見功

力的論文. 陳新權對宋金榷場的設置、興廢、職官的設置、管理、交易的

貨物、收入做了論述.112) 王則敍述了宋金經濟文化的交流情況, 但比較簡

略.113) 對宋金間經濟交流研究最多的當屬靳華. 她在九十年代發表了多篇

論文探討了宋金經濟往來. 她的 宋金榷場貿易的特點 一文對宋金榷場建

立的目的、建立的時間與地點、榷場官的設置、榷場物品的限制做了論述.

指出榷場貿易受到宋金政治軍事的制約, 政治性是榷場貿易的顯著特色.

試析宋往金界的走私 論述了宋往金界走私的原因、物品、途徑、南宋採取

的嚴禁走私的措施. 文章認為宋往金界的走私影響了南宋的經濟和財政, 但

促進了宋金民間的瞭解和經濟聯繫. 另外, 她在 試析宋金榷場建立的目的

109) 顧宏義, 天裂: 十二世紀宋金和戰實錄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0).110) 趙永春, 金宋關係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111) 喬幼梅, 宋金貿易中爭奪銅幣的鬥爭 (歷史研究 1982年 第4期), pp.115

-127.

112) 陳新權, 宋金榷場貿易考略 (中華文史論叢 1982年 第1輯), pp.271-291.113) 王則, 宋金的經濟文化交流 (博物館研究 1986年 第3期), pp.61-64.

Page 20: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中國史硏究 第90輯 (2014. 6)350及作用 一文中指出宋金建立榷場的目的有確立雙方平等地位, “圖鄰國之

好”, 通貨課利等. 榷場的作用是有利於雙方和好, 促進雙方經濟發展. 作者

同時指出受政治軍事制約, 榷場的經濟目的只部分地實現了.114) 杜文玉 論

宋金茶葉貿易 115)論述了宋金間榷場茶葉貿易、走私茶葉貿易、茶葉貿易

額及對雙方經濟的影響. 孔凡禮 南宋著述入金述略 116)考證了南宋入金的

著述, 指出南宋入金著述數量是相當大的. 趙永春 宋金聘使對文化交流的

貢獻 117)論述了聘使促進宋金文化交流的作用. 氏著 <茅齋自敍>記載的

女真生活習俗與宋金關係 118)指出茅齋自敍一書記載了大量女真生活習俗, 所記皆為馬擴的親身經歷和見聞, 多為他書所不載, 具有很高的史料價

值. 書中記有宋金海上之盟的交往和宋金戰爭爆發後馬擴等與金朝的交往,

這對於研究這段宋金關係具有重要價值. 沈文雪 試論宋金關係與文學創作

觀念體系的構建 119)論述了宋金關係與文學創作觀念的關係, 認為二者是

共振的. 王德朋 南宋對金貿易中的書禁問題 120)指出南宋禁止一些書籍流

入金朝, 包括小報和邸報、名人文集、臣工奏議、宋朝的地理書等. 但南宋

嚴禁的效果並不好. 原因是南宋刻書業發達、販書獲利豐厚、金朝的需要

等. 曹小波 論南宋與金對峙時期淮河下游的榷場貿易 121)論述了宋金對峙

期間盱眙、泗州榷場設置的原因、管理制度、貿易中貨物的經營及榷場的

114) 靳華, 宋金榷場貿易的特點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0年第4期), pp.56-61; 試析宋往金界的走私 (北方論叢 1993年 第2期), pp.29-32;

試析宋金榷場建立的目的及作用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年 第1期), pp.57-59.

115) 杜文玉, 論宋金茶葉貿易 (渭南師範學院學報 1993年 第4期), pp.69-76.116) 孔凡禮, 南宋著述入金述略 (文史知識 1993年 第7期), pp.98-101.117) 趙永春, 宋金聘使對文化交流的貢獻 (北方文物 1995年 第3期), pp.110

-116.

118) 趙永春, <茅齋自敍>記載的女真生活習俗與宋金關係 (北方文物 2005年第3期), pp.56-63.

119) 沈文雪, 試論宋金關係與文學創作觀念體系的構建 (長春大學學報 2007年第1期), pp.67-69.

120) 王德朋, 南宋對金貿易中的書禁問題 (歷史教學(高校版) 2007年 第1期),

pp.75-76.

121) 曹小波, 論南宋與金對峙時期淮河下游的榷場貿易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 第3期), pp.18-19.

Page 21: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宋金關係史研究回顧與反思 (喬東山) 351演變和影響. 郭鵬 宋金文學交流初探 122)列舉了宋金文學交流的現象, 但

缺乏對現象背後原因的分析. 胡傳志對宋金文學融合與演進做了較全面的

研究, 包括宋遼金文學關係、對立之初由南入北的文人及其創作、辛棄疾

與南北詞壇、金人入宋及宋人的反應、外交活動中文學、楊萬里與南北詩

壇、陸遊與南北詩壇、南宋文獻入金及其影響、金代其他涉宋與入宋之作

等. 胡著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界宋遼金文學研究, 各自獨立、以宋為正統的

現象.123)

Ⅲ. 反思: 成績與不足

通過以上回顧, 我們可以看到近三十多年來宋金關係研究取得豐碩成果.

這些成果, 既有對具體問題的探討, 也有對宏觀問題的研究; 既有史實的梳

理, 也有學理的分析. 具體來說, 近三十年來取得的成績大致可歸納為二個

方面.

一是重新認識了宋金的歷史地位. 以前, 受正統思想影響, 有些學者將以

漢族為主的宋朝視為中心, 將女真建立的金朝視為宋的附屬. 在論述宋金關

係時, 多關注宋朝方面, 而對金朝方面關注較少. 八十年代以後, 學界逐漸

改變了這一偏見, 將宋、金兩國平等看待, 既注重宋朝對金朝的影響, 也注

重金朝對宋朝的影響. 二是研究領域涉及宋金關係的各個階段、各個方面,

厘清了一些史實, 梳理了宋金關係的脈絡, 初步把握了宋金關係發展的規

律.

近三十多年來, 學界對宋金關係研究取得很大成績, 但我們也清醒地看

到, 相關研究還存在不少不足和問題, 這是在以後的研究中應該注意的.

第一, 研究不均衡. 這包括兩層意思. 從橫向看, 宋金關係史包括宋金政

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交往. 通過回顧可以看出, 以往的研究

122) 郭鵬, 宋金文學交流初探 (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年 第1期),

pp.68-72.

123) 胡傳志, 宋金文學的交融與演進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

Page 22: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中國史硏究 第90輯 (2014. 6)352集中在政治、軍事領域, 對雙方經濟、文化的交流關注甚少. 即以本文回顧

的論著統計, 研究政治軍事交往的有百餘篇(部), 研究經濟文化交流的只有

十幾篇(部). 雖然筆者的回顧可能會有遺漏, 數據會有變動, 但這個比例大

致不差. 政治軍事交往當然是宋金關係的重要一面, 但經濟文化的交流也是

重要內容. 沒有對經濟文化交流的研究, 就不可能對宋金關係有全面的認

識. 而且經濟文化的交流與政治軍事的交往關係密切, 若不對前者做細緻的

研究, 則對後者也認識不清. 所以, 加強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是今後宋

金關係研究的一個方向. 其次, 從縱向看, 以往的研究集中在宋金關係的第

一、二階段(1165年隆興和議前), 而對第三階段關注較少. 即以本文回顧的

研究宋金政治軍事交往的論著為例, 在一百三十餘篇(部)論著中, 除通論的

二十餘篇(部)外, 研究第一、二階段的有九十餘篇, 研究第三階段的不到十

篇. 可見研究失衡之程度. 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 既有資料上的, 也與學者

們的不重視有關. 所以, 宋金關係中後期的歷史, 是今後研究的著力點. 其

實, 已出版的金宋關係史就是以往研究狀況的反映. 首先, 如該書序言作者宋德金所說, “書中對金宋經濟、文化交流的論述顯得薄弱”. 其次, 該書

對隆興和議前不到50年的宋金關係用了263頁篇幅論述, 而對之後的69年的

宋金關係只用了70頁篇幅論述. 可以說, 金宋關係史一書以縮影的形式展現了以往研究的失衡狀況.

第二, 需加強理論的運用. 以往的研究, 多是弄清史實再加以分析、評論.

這樣的研究當然是必要的, 但在達到一定程度後, 想要對宋金關係有更深入

的認識, 恐怕需要借助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 如, 宋金戰爭不僅是宋史、

金史研究的內容, 也是軍事史研究的重要方面. 研究宋金戰爭, 不僅有重要

的學術價值, 而且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宋金戰爭中, 除了水戰, 僅陸戰就出

現了伏擊戰、擊潰戰、偷襲戰、殲滅戰等各種戰例. 這可以運用軍事理論

包括軍事地形學、軍事心理學、軍事謀略學等對宋金戰爭進行探討. 從軍

事學角度研究戰爭, 無疑比單純的歷史學研究更能深入地理解戰爭, 更能為

今天的軍事建設提供借鑒. 在學術積累比較深厚的情況下, 運用理論的工具

觀察和思考宋金關係的一些問題, 應是推動研究深入發展的一條可行之路.

第三, 一些問題還有探討的餘地. 如金朝廢除劉豫政權的原因是什麼?

Page 23: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宋金關係史研究回顧與反思 (喬東山) 353金朝歸還宋朝陝西、河南地的目的何在? 南宋在最後階段是否應該聯蒙滅

金? 學界對這些問題雖進行了探討, 但眾說紛紜, 尚未達成一致, 需要進

一步研究.

此外, 我們至今還缺少一部全面的、系統的、深入的宋金關係史著作. 目

前出版了金宋關係史, 但該書主要論述宋金政治軍事的交往, 對雙方經濟文化的交流著墨甚少. 若就篇幅和分量而言, 該書28.7萬字, 也單薄了些.

這可從該書與研究宋蒙關係的著作比較看出. 眾所周知, 宋金關係持續了

110多年, 而宋蒙關係從1217年宋蒙開始直接接觸至1279年宋亡, 雙方關係

不過60多年. 南宋前期史料又遠多於後期.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講, 宋金關

係史的篇幅和分量應高於宋蒙關係史. 胡昭曦主編宋蒙(元)關係史主要論述宋蒙(元)政治軍事的交往, 全書約42萬字, 比金宋關係史多十余萬字.而單純研究宋元戰爭的李天鳴著宋元戰史約200萬字, 金宋關係史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當然並不是說字數越多越好, 但以宋金上百年的關係和較豐

富史料, 較短的篇幅難以完整、細緻地呈現宋金關係的全貌. 金宋關係史是第一部較系統研究金宋關係的著作, 開拓之功不可沒, 但該書論述還不完

整, 還屬於概論性質. 我們需要在這部書的基礎上, 撰寫出一部全面地、系

統地研究宋金關係史的著作. 當然, 這樣的著作需要在深入研究了宋金關係

的具體問題之後才能撰寫.

(Abstract)

Since the 1980s mainland area of studies on relationship history

of Song dynasty and Jin dynasty review and reflection, can see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made great success. These achievements

include re‐recognize the historical status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Jin dynasty, on the relationship history of Song dynasty and Jin

dynasty of the various stages and aspects of doing more in‐depth

study.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shortcomings and problems,

including research uneven; need to strengthen the use of the theory;

Page 24: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中國史硏究 第90輯 (2014. 6)354several other issues to be further explored. Future research should

address the gaps and issues, from research to freely and

consciously study.

Page 25: KNUwebbuild.knu.ac.kr/~china/CHR/chr2014/chr90pdf/chr90-11QiaDS.pdf · %&'D `aLT & `stB _jA5 ± & Ê &× B©© &&&9&& , wxBo Ö lm _jA5 V mo¢£ ¹ ¤ /¥ ¨ & Ê Ê× B©© Ê 9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宋金關係史研究回顧與反思 (喬東山) 355(한글요약)

1980년대 이래 중국대륙에서의 송금관계사

연구의 회고와 반성

치아오 뚱샨 (喬東山)

송금관계사는 송사, 금사 민족관계사 연구의 중요 내용이다. 1980년

대 이전 학계에서는 비록 송금관계사에 대하여 연구를 진행하였지만,

전체적으로 보아 여전히 연구가 불충분하고 전면적이지 못하였다.

1980년대 이후 송금관계사는 학계에서 중시되게 되어 논저가 무한히

끊임없이 되었다.

본고는 1980년대 이래 중국대륙 지역에서의 송금관계사 논저에 대

하여 회고와 반성을 시도하면서 관련 연구가 더 발전할 수 있게 되기

를 기대한다. 비록 필자가 관련 연구 성과를 광범하게 수집하여 논하

였지만 연구성과의 수량이 너무나 많으므로 혼자의 힘으로 모두 다 다

루지는 못하였다. 누락된 부분에 대해서는 양해와 질정을 바란다.

주제어: 1980년대 이래, 중국대륙, 송금관계사연구, 회고, 반성

關鍵詞: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 中國大陸, 宋金關係史研究, 回顧, 反思

Keywords: since the 1980s, China mainland, studies on relationship history of

Song dynasty and Jin dynasty, review, reflection

(원고접수: 2014년 4월 14일, 심사완료 및 심사결과 통보: 2014년 6월 16일, 수정

원고 접수: 6월 24일, 게재 확정: 6월 25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