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Introduction - 大專教科書、高中職教科書的 …·’ 論 Chapter 01∣ 3...

10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01 CHAPTER 緒 論 Introduction 1. 說出護理理論涵蓋的四個相關概念範疇-人、環 境、健康、護理。 2. 以羅氏適應模式為例說明人、環境、健康、護理的 概念。 3. 比較馬斯洛人類需要階層論與羅氏適應模式之觀點 及其相關的護理活動或技術。 4. 比較護理與醫學知識領域觀點的不同。 5. 說明執行護理技術的三項目標。 6. 說明執行護理技術前,應具備的基本學科知識。 7. 說明執行護理技術時,應具備的四項基本技能。 8. 說明執行護理技術的基本考量。 9. 體會護理領域、知識範疇及護理專業精神。 曹麗英︱編著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 Theory and Techniques

Transcript of CHAPTER Introduction - 大專教科書、高中職教科書的 …·’ 論 Chapter 01∣ 3...

Page 1: CHAPTER Introduction - 大專教科書、高中職教科書的 …·’ 論 Chapter 01∣ 3 護理人員運用其護理技術照顧生病或健康的人,是最基本的任務。所有的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01CHAPTER

緒 論Introduction

1. 說出護理理論涵蓋的四個相關概念範疇-人、環

境、健康、護理。

2. 以羅氏適應模式為例說明人、環境、健康、護理的

概念。

3. 比較馬斯洛人類需要階層論與羅氏適應模式之觀點

及其相關的護理活動或技術。

4. 比較護理與醫學知識領域觀點的不同。

5. 說明執行護理技術的三項目標。

6. 說明執行護理技術前,應具備的基本學科知識。

7. 說明執行護理技術時,應具備的四項基本技能。

8. 說明執行護理技術的基本考量。

9. 體會護理領域、知識範疇及護理專業精神。

曹麗英︱編著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Theory and Techniques

Page 2: CHAPTER Introduction - 大專教科書、高中職教科書的 …·’ 論 Chapter 01∣ 3 護理人員運用其護理技術照顧生病或健康的人,是最基本的任務。所有的

2

新編基本護理學—學理與技術 上

學習指南STUDY GUIDE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

Theory and TechniquesMEDICAL

護理理論的

基本概念

護理技術的

相關概念

人-生理調節、心理調節

環境

健康

護理-第一層次評估、第二層次評估

執行護理技術的目標

執行護理技術時需具備

的基本知識及技能

護理技術的學理考量

護理工作為健康促進及預防疾病

護理工作是在協助病人恢復健康

護理工作是在減輕病人的痛苦

評估技能

關懷技能

諮詢技能

舒適技能

科學的知識

研究

已被證實的學理依據

人文背景及文化差異的考量

批判性的思考

護理教育內

涵與專業核

心學養

批判性思考能力、一般臨床護理技能、基礎生物醫學科學、

溝通與合作、關愛、倫理素養、克盡職責性、終身學習

Page 3: CHAPTER Introduction - 大專教科書、高中職教科書的 …·’ 論 Chapter 01∣ 3 護理人員運用其護理技術照顧生病或健康的人,是最基本的任務。所有的

緒 論 ∣Chapter 01

3

護理人員運用其護理技術照顧生病或健康的人,是最基本的任務。所有的

護理人員無論其學歷的高低,學習護理技術是護理執業的基礎,在南丁格爾時期

(1820~1910),即非常注重護理教育與知識的傳授,她認為教室及臨床的護理教育可以

幫助病人改善健康,運用技術可以改進病人的衛生、營養及清潔,同時她還注重病人情

緒與心靈的健康,因此,當我們執行護理時,知識的運用及熟練的技術最能幫助病人改

善健康。

Virginia Henderson(1995~1966)更能擴展南丁格爾之護理理論,她提倡護理人員能

獨立性的提供護理技能,以維持病人的十四項功能,包括:

1. 呼吸正常。

2. 飲食恰當。

3. 順暢排泄身體的廢物。

4. 運動及維持合宜的身體姿勢。

5. 合宜的睡眠及休息。

6. 選擇合宜的衣服,協助穿脫衣物。

7. 透過調節衣服及環境以維持合宜的體溫。

8. 保持身體的清潔、整潔及皮膚的完整性。

9. 避免環境中的危險因素且避免傷及他人。

10. 能與他人溝通以表達情緒、需要、害怕或意見。

11. 依個人的信仰參與宗教活動。

12. 對自己的專業工作有任務感。

13. 參與不同娛樂性活動。

14. 學習、發現或滿足好奇心以致正常的發展與健康,及有效的利用健康機構。

隨著時代的進步,上述的十四項護理功能,漸形成更廣泛的護理知識或理論,在

進入學習護理技術前,我們應對護理知識或理論的範疇及護理技術的相關概念有所認

識,這樣會使我們更能循著科學知識及理論依據,使護理技術的學習更能發揮其功能且

與專業科技領域整合。

本章分為三大部分:(1)護理理論的基本概念-人、環境、健康、護理,以提醒初

學者了解護理執業的範疇;(2)護理技術的相關概念-包括執行護理技術的目標、執行

護理技術時需具備的基本知識及技能、護理技術的學理考量等;(3)護理教育內涵與專

業核心學養。

學習指南STUDY GUIDE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

Theory and TechniquesMEDICAL

Page 4: CHAPTER Introduction - 大專教科書、高中職教科書的 …·’ 論 Chapter 01∣ 3 護理人員運用其護理技術照顧生病或健康的人,是最基本的任務。所有的

4

新編基本護理學—學理與技術 上

1-1 護理理論的基本概念

從南丁格爾時期即提倡護理應有專業獨立的訓練,此種護理專業的訓練有別於醫學訓

練,護理理論在1960~1970年一再被加強,於1970年,美國國家護理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 NLN)提倡評鑑護理教育課程設計的依據應循著護理理論,有護理理論的基礎認識,

使護生的學習能有專業目標的指引及方向,更能認清護理的角色及活動。

羅氏適應模式(Roy’s adaptation model)是一個系統性的模式,起源於1963~1966年,由

Sister Callista Roy & Dorothy E. Johnson於UCLA開始研究護理模式,而1970年Roy以此模式

於Mount Saint Mary College作為大學部護理課程之基礎。她把人看作一個開放系統,與其周

圍的環境在不斷的交互作用中,為了要因應這恆常變動的環境,人必須要適應,而護理的目

標為幫助人達到最佳的適應,無論是生理、心理、社會各方面,維持人的統整性,繼續對不

斷改變的環境作反應。其基本假說為:

1. 人是生理、心理、社會性的生物,並與一個在改變中的環境作恆常的互動作用。

2. 人應用先天與後天的生理、心理、社會性的機轉以因應改變中的環境。

3. 健康與疾病是人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環。

4. 為了適應改變的環境,需做積極的反應,人必須要適應,其適應情況是受個體面臨的刺激

以及其適應能力的影響。而人的適應程度是有一個範疇的,刺激在範疇內可引起積極反

應,刺激在範疇外則會引起消極反應。

5. 人是由下列四種適應的模式組成的:

(1) 生理需求模式:人依據其生理需要來適應其環境。

(2) 自我概念模式:人根據自身的自我概念來調適外界的刺激。

(3) 角色功能模式:人依據自身在一個社會或團體中所在的位置而執行其職責和功能。

(4) 相互依賴模式:包含人自身尋求幫忙(社會資源或支持系統)、注意及愛的方法,人

是依據其相互依賴的系統來適應與他人的關係。

以下就羅氏適應模式簡介「人、環境、健康、護理」的相關概念。

一、人

Roy發展出「以適應的系統,統合護理的知識」,認為人是身心社會複合體,是一個開

放的適應系統,此系統接收內外在環境的刺激,這些刺激可在此人的調適範疇內或外,適應

模式為生理需求、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賴等,一個人有兩個基本內在過程-生理調

節、心理調節。

Page 5: CHAPTER Introduction - 大專教科書、高中職教科書的 …·’ 論 Chapter 01∣ 3 護理人員運用其護理技術照顧生病或健康的人,是最基本的任務。所有的

緒 論 ∣Chapter 01

5

1. 生理調節:接受「外在環境」與存於個人「內在狀態變化」的輸入由神經-化學-內分泌

的管道處理這些變化,進而產生某種反應。例如:當刀子(外在環境)割傷皮膚(刺激)

而產生流血(內在狀態變化),體內的血管收縮,凝血因子作用(神經-化學-內分泌)

而止血(適應狀態)。

2. 心理調節:接受內在刺激及外在刺激的輸入,會牽扯到身體、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經

由不同的「認知/情緒」路徑處理,而引起四種過程:知覺/訊息、學習、判斷及情緒。

例如:一位腹痛的病人(內在刺激),將進行手術(外在刺激),他害怕麻醉會有危險,

焦慮傷口會不會痛,於是他尋求護理人員的協助,解答心中的疑惑並學習術前的衛教知識

(知覺/訊息、學習、判斷及情緒),以系統、適應理論及人為身心社會之複合體來解釋

羅氏模式的基本概念,可見圖1-1。

Roy視人為身心社會之複合體,而另一位傑出的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認為人類是許多基本需要的主宰者,這些需要會操縱他們的行為,直到每一需

要獲得滿足;「較低層次」的需要必須比「較高層次」的需要先滿足,他指出人類基本需要

如階段式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與安全感→愛與歸屬感→自尊的需要及自我實現。

在這些需要中,生理需求的需要是最基本、最明顯,也是最有力量的,包括:空氣、活動、

休息、進食、排泄、水分、清潔與舒適、免於疼痛、性。當生理需求的需要都滿足後,安全

與安全感的需要就會呈現出來,包括:身、心的安全及心理的安全感,一旦身心安全感獲得

滿足,愛與歸屬感的需要就會顯現,進而是滿足使自尊與自我實現的需要,如圖1-2所示。

馬斯洛需要階層論以不同階層論來看人類之基本需要,而羅氏適應模式則視人應為身、

心、社會整體的評估,兩者理論的重點相同處係以對人的看法均注重生理、心理及社會層

面,兩者理論的比較及臨床應用實例詳見表1-1。

壓力源

身心社會

調節

適應

適應不良

生理需求

自我概念

角色功能

相互依賴

® 圖1-1 系統、適應理論及人為身心社會之複合體來解釋羅氏模式的基本概念

Page 6: CHAPTER Introduction - 大專教科書、高中職教科書的 …·’ 論 Chapter 01∣ 3 護理人員運用其護理技術照顧生病或健康的人,是最基本的任務。所有的

6

新編基本護理學—學理與技術 上

自尊的需要

愛與歸屬感的需要

安全與安全感的需要

生理需求的需要空氣、活動、休息、進食、排泄、水分、

清潔與舒適、免於疼痛、性

自我實現的需要

® 圖1-2 馬斯洛需要階層論

T 表1-1 馬斯洛需要階層論與羅氏適應模式之比較

馬斯洛需要階層論 羅氏適應模式 臨床應用實例

‧ 生理需求 ‧ 生理需求

空氣 氧合 ‧ 生命徵象監測

活動 活動與休息 ‧ 移動與約束病人

‧ 身體清潔

休息 活動與休息 ‧ 滿足病人睡眠需求:控制環境、維持心理安寧等

水分 水分 ‧ 協助醫師靜脈灌注

‧ 血液標本收集

清潔與舒適 ‧ 身體清潔、舒適姿勢

免於疼痛 疼痛 ‧ 身體舒適

‧ 安全給予止痛藥

性 性 ‧ 心理支持與諮詢

神經內分泌 ‧ 生命徵象監測

‧ 給藥

‧ 協助醫生靜脈灌注

‧ 血液標本收集

認知 ‧ 生命徵象監測

‧ 心理支持與諮詢

感覺與知覺 ‧ 生命徵象監測

‧ 心理支持與諮詢

Page 7: CHAPTER Introduction - 大專教科書、高中職教科書的 …·’ 論 Chapter 01∣ 3 護理人員運用其護理技術照顧生病或健康的人,是最基本的任務。所有的

緒 論 ∣Chapter 01

7

T 表1-1 馬斯洛需要階層論與羅氏適應模式之比較(續)

馬斯洛需要階層論 羅氏適應模式 臨床應用實例

‧ 安全與安全感 ‧ 安全:生命徵象監測、給藥、繃帶或三角巾包紮

‧ 安全感:心理支持或諮詢、病人之焦慮或害怕等

‧ 愛與歸屬感 ‧ 相互依賴 ‧ 心理支持或諮詢病人之孤獨、寂寞等

‧ 同伴或同儕間的支持

‧ 自尊 ‧ 自我概念 ‧ 自尊:心理支持或諮詢病人角色改變或身體心像改變等

‧ 自我概念:心理支持或諮詢病人之孤獨、寂寞等

‧ 自我實現 ‧ 角色功能 ‧ 自我實現:心理支持或諮詢病人之無力感或自我概念紊

亂等

‧ 角色功能:心理支持或諮詢病人之角色問題等

無論是馬斯洛需要階層論或羅氏適應模式,與醫學知識學派最大的不同乃是前兩者

(Maslow & Roy)是以人為中心,有「身、心、社會」甚至「靈」的部分,護理的知識領域強

調以人為中心的「照護或關懷」(care),而醫學知識領域較重視各器官疾病的治癒(cure),例

如:一位盲腸癌病人即將手術,醫師重視如何將發炎的盲腸順利以手術割除,而護理人員則

重視手術前中後病人生理、心理及社會的安適,如:身體清潔、傷口疼痛之解除、生命徵象

的監測、病人心理的焦慮是否解除等。

二、環 境

環境為環繞於人內、外的世界,我們常在醫院、診所、工廠、居家等接觸病人或個案,

病人剛入院時,其周圍的醫療環境對病人而言均非常陌生。因此,如何迎接病人入院,而讓

病人有賓至如歸的溫暖感受,對於剛住院的病人或家屬是很大的心理支持。而住院期間,如

何提供及維護病人有良好、安全且免於感染的醫療環境是非常重要,因為能有一個為病人

身、心、安全感考量的醫療環境,可以使病人安心養病。例如:固定病床的床輪腳、床欄與

床頭為可拆式以便緊急時使用、病人可自行調整電動床的高度、地板具防滑作用、浴室備有

淋浴用椅及紅燈裝置、禁菸、禁止喧鬧、電器插頭有地線及感染控制的環境設備等。出院後

的居家環境的安排,對病人亦是非常重要的,詳見第2, 5, 18章。

三、健 康

健康為生理、心理、社會統整的過程或狀態。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74年針對「健

康」下一個全世界都能接受的定義,即「健康是一種生理上、心理上及社會上都完全安寧、

美好的狀態,而不僅僅只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已」。

Page 8: CHAPTER Introduction - 大專教科書、高中職教科書的 …·’ 論 Chapter 01∣ 3 護理人員運用其護理技術照顧生病或健康的人,是最基本的任務。所有的

8

新編基本護理學—學理與技術 上

由圖1-3可知,健康與疾病同在一連續線上,兩者之間並沒有清楚的分界線,極安適與健

康(理想的境界)為連續線上的一端,而死亡則為另一端,大多數人係處於連續線上的中間

部分,個體的健康狀態會受到個人生活事件及老化過程的影響而在這連續線上不斷且不時地

移動著,有時偏向健康的一端(左端),有時偏向疾病的一端(右端)。個體在此連續線上

不斷的適應其內外在環境的改變而維持身體、情緒、智能、社會、發展及心靈的健康,若個

體的身、心、社會功能失調或障礙,即是疾病狀態。

極安適與健康 健康良好 健康 健康不良 生病 死亡

® 圖1-3 健康與疾病的連續線

四、護 理

護理的目標是運用護理過程,不斷的協助個體在其健康與疾病的連續線上執行健康促

進,使其達到身心社會的最佳健康狀態。例如:對一位自覺身心健康的中年人,我們以健康

促進的觀點,評估其體重、血壓、生活型態是否有健康之危險因子存在,矯正生活型態使其

更健康。對於病危者,協助其能有安詳、平和的臨終。

護理過程包括:評估、確立護理問題或診斷、計畫護理活動、執行護理活動、評值等五

大步驟(詳見第6章)。而羅氏適應模式的評估分為兩大步驟:

1. 第一層次評估:有系統的由病人生理需求、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賴適應模式去評

估病人身心社會的適應情況,以及其護理診斷。

2. 第二層次評估:分析護理診斷或問題(即不適應行為)的影響因素(詳見第6章)。

由以上護理理論的基本概念-人、環境、健康、護理-之簡介,我們可以了解面對

「人」的護理時,我們應考慮照護對象的生理、心理、社會層面,而其生活的周圍環境深深

的影響著個體,當我們照顧病人時,宜將目標置於更健康或更安適的健康與疾病的連續線

上。

您目前的身、心、社會層面是否健康呢?試著以羅氏適應模式及馬斯洛需要階層論分析

自己的健康程度。

動動腦

Page 9: CHAPTER Introduction - 大專教科書、高中職教科書的 …·’ 論 Chapter 01∣ 3 護理人員運用其護理技術照顧生病或健康的人,是最基本的任務。所有的

緒 論 ∣Chapter 01

9

1-2 護理技術的相關概念

護理人員在學校、工廠、醫院及居家等不同的環境中提供護理服務,以下分成三個層面

逐一討論之:執行護理技術的目標、執行護理技術時需具備基本的知識與技能,以及護理技

術的學理考量。

一、執行護理技術的目標

(一)護理工作為健康促進及預防疾病

隨著時代的進步,當今護理工作對人們的健康維護負有相當重要的責任,而此健康維護

包含健康促進及預防疾病。例如:以高血壓疾病而言,可藉由護理衛生教育教導人們如何攝

取飲食及運動、減輕日常生活的壓力、按時測量血壓的技術,進而預防高血壓。以照顧中風

的病人而言,在維持營養方面,護理人員需兼顧維持其生命與預防進一步的合併症發生。因

此,在病人無法由口進食時,則需以胃灌食的技術,協助其維持適當的營養,而灌食或進食

時,亦需注意其口腔清潔,以避免口腔感染疾病之產生。

(二)護理工作是在協助病人恢復健康

照顧病人時,最基本的護理服務是運用技術使其恢復健康,例如:給予日常生活的協

助、舒適、營養、保護及支持以恢復其健康,此為治療性的護理(curative nursing care)。而協

助病人克服殘障使其在其能力範圍內,維持其最佳狀態,此為復健護理,例如:為四肢麻痺

的病人執行患側肢體運動,以維持其活動的最佳功能。

(三)護理工作是在減輕病人的痛苦

護理人員有時會照顧病危者,當健康無法繼續維持時,護理的目標為如何運用技能使病

人平和的面對死亡,例如:減輕痛苦、身體照護及減少對死亡的害怕。

二、執行護理技術時需具備的基本知識及技能

在整體性的護理中,運用護理技術去照顧病人是最基本的工作。學習護理技術前應有的

學科基礎包括:解剖、生理、社會、心理學等。執行任何護理技術時,我們應具備基本的護

理技能為:評估技能、關懷技能、諮詢技能及舒適技能。

(一)評估技能 (Assessment Skill)在決定護理活動前,應仔細的收集資料,以評估病人的護理需求。評估的技能包括:面

談、溝通、觀察及檢查。護理人員可從以下方面進行資料收集:病人、家屬、病歷摘要,及

Page 10: CHAPTER Introduction - 大專教科書、高中職教科書的 …·’ 論 Chapter 01∣ 3 護理人員運用其護理技術照顧生病或健康的人,是最基本的任務。所有的

10

新編基本護理學—學理與技術 上

其他的醫護人員提供的病人資料等。在評估病人時,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均能

協助資料之收集。例如:說話不清楚或口吃,可能是中風的症狀;呼吸有水果味可能是糖尿

病的合併症-酮酸中毒;瘀傷可能是病人有最近跌倒的情形;皮膚冰冷可能代表循環不好。

我們亦可運用工具作正確的評估,例如:溫度計、血壓計、聽診器、手電筒等,有關面談、

溝通、觀察技巧詳見第3章。

(二)關懷技能 (Caring Skill)護理人員最傳統的角色是提供人們照護。關懷的技能是使病人恢復或維持個別性的最佳

功能。對有些病人而言,其最基本的護理需求是協助其維持日常生活活動,例如:協助其進

食(餵食)、睡眠、排泄、步行、移動等,而有些病人需要靠較複雜的高科技儀器監測或照

護。無論執行何種護理技術,對病人持以關懷的態度是最首要之事。但在提供關懷時,護理

的目標需考慮如何使病人能獨立執行其日常生活而邁向更健康的狀態,因此,護理人員在關

懷病人時,亦需兼顧其未來的獨立性。例如:關懷骨折而臥病在床的病人時,護理人員並非

一味的提供床上擦澡的護理技術,而是如何讓病人有自尊的接受日常生活的協助才是最佳的

關懷技能。

(三)諮詢技能 (Counseling Skill)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宜促進病人或家屬主動參與,以及讓病人及家屬有權決定或選

擇健康及疾病的照顧方式。因此,護理人員需運用溝通技巧包括會談及傾聽等。同時,護理

人員可使用圖表、模型、圖片等協助增進病人對其治療或疾病的了解,使其自主的選擇最佳

的照護方法。衛教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提供合宜的方法及機會,讓病人學習如何避免疾病的

發生及如何自我照顧。

此外,適度的運用同理心了解病人亦是很好的溝通技巧,同理心使護理人員能敏銳的察

覺病人的心路經歷,了解其情緒狀態及對照顧的需求,同理心與同情心最大的不同是在於同

情心是護理人員與病人的心情相同但失去客觀的立場去幫助病人。護理人員在提供病人諮詢

過程中,有時需要傾聽或觀察病人所說的或隱藏的訊息,陪伴病人而且聽聽他們的心聲是很

重要的的護理技巧。

當你要進行手術前,除了接受護理人員的例行性照護,如:打針、測量生命徵象、灌腸

等,對於手術的過程或經歷,你是否有疑問或焦慮?此時你需要哪一種態度的護理人員呢?

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