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34
1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淺談《韓愈集》 張三夕(華中師範大學國學院副院長、文學院教授) 毋燕燕(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Transcript of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Page 1: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1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淺談《韓愈集》

張三夕(華中師範大學國學院副院長、文學院教授)

毋燕燕(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Page 2: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2

讀韓愈的詩文集時,我的腦海中始終浮現出杜甫的影子,雖身單力薄卻“窮年憂黎元,歎

息腸內熱”(《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為國家和百姓的命運擔心到“憑軒涕泗流”

(《登岳陽樓》),他本身就是一個弱者,卻還為廣大的弱勢群體的命運擔憂,從中我們可

以切實地感受到杜甫身上的社會責任感。

讀韓愈的詩文集,我們懂得了什麼是命運多舛,什麼是知難而上,什麼是大公無私,雖然

得官並不容易,但他永遠都是在其位謀其政,為了百姓的利益和國家的前途毫無畏懼地進

言獻策,雖屢屢被貶,卻像一棵永遠面向太陽的向日葵從來沒有屈服。

杜甫和韓愈用自己的言行彰顯了儒家學者應有的理想人格和社會關懷。

當代的我們因時代原因,恐怕很難理解杜甫和韓愈身上的這種“修齊治平”精神,甚至會

覺得他們的事蹟有後人美化的成分,更認為他們鋒芒太露,終會夭折。然而,在一個沉默

的時代,我們需要聽到這種聲音,更需要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我們的社會需要

更多具有發言權的人站出來為廣大沒有特權,艱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百姓代言,但事實卻

非如此。這也是杜甫、韓愈歷代備受重視的原因,也是他們的偉大之處。那麼,今天我們

一起鑒賞一下《韓愈集》。

一、 韓愈生平和思想

(一)韓愈生平

韓愈(768—824),字退之,因郡望是昌黎又稱“韓昌黎”,曾做過吏部侍郎,又稱“韓吏

部”,諡號“文公”,故稱“韓文公”。河陽(今河南孟州市)人,唐代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文學家。韓愈生活在中唐代、德、順、憲、穆五個時期,雖社會動盪,民不聊生,

但卻積極的仕進,踐行著儒家的人文關懷思想。

韓愈一生命運多舛,這個“命運多舛”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身世,一個是仕途。身世多

舛主要體現在:韓愈出生後的第二個月,母親就去世了;3 歲(770 年)時,父親去世,

便與兄嫂一起生活;10歲(777年)時,兄韓會因宰相元載案受牽連,而貶到韶州,韓愈

一同前往;12歲(779年)時,兄長韓會病歿嶺南,韓愈便由嫂夫人鄭氏撫養成人;憲宗

朝因《諫佛骨表》而被貶潮州,年幼的女兒病歿途中。

仕途多舛(德、順、憲、穆四朝時期)體現在:韓愈 19(786年)歲就赴長安求試,直到

25歲(792年),第四次參加進士考試,才中舉。26歲(793年),韓愈應吏部考選,已上

名,但被中書黜落,自此三年應選,均落選。29 歲(796 年)至 33 歲(800 年)韓愈主

要在幕府任職,先赴汴州,在宣武軍節度使董晉的幕府任職三年。董晉死後入徐州張建封

幕府,33 歲五月被張建封黜免,歸洛陽。34 歲(801 年)韓愈被詔回京,任國子監四門

博士。36歲(803年)春,一度罷免四門博士,冬,遷監察禦史,因作《禦史臺上天旱人

饑狀》,貶為陽山縣令。38歲(805年),任命江陵法曹參軍。39歲(806年)為權知國子

Page 3: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3

博士。41歲(808年)為真授博士分司。42歲(809年)改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判祠部。

43 歲(810年)任河南縣令。44歲(811年)入朝為職方員外郎。45 歲(812 年),複為

國子博士。46歲(813年)至 49歲(816年),這段時間歷任比部郎官、史館修撰、中書

舍人、太子右庶子。50歲(817年),因隨軍征討淮西有功,授刑部侍郎。52歲(819 年),

因《諫迎佛骨表》貶為潮州刺史,同年十月,改援袁州刺史。53 歲(820 年),授國子祭

酒。54 歲(821年),轉為兵部侍郎。55 歲(822 年)轉為吏部侍郎。56歲(823 年)轉

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十月,罷為兵部侍郎,轉為吏部侍郎。57歲(824年)五月,告假

在家養病,八月免吏部侍郎,十二月卒于長安。

韓愈從 19歲開始求舉覓官,但並不順利,直到 34歲才正式入朝為官,雖然品秩不高,但

在其為官路上也算是值得欣喜的事情了。在憲宗和穆宗兩朝,官職雖屢次變動,但生活還

算安定。雖因諫佛骨一事而遠貶潮州,但相較之前的仕途生活,此時的處境好了很多。

在其生命短短的 57 年中,除去童年的 18 年,韓愈用 39 年的時間踐行著自己的理想,雖

然屢屢受挫,但還是以天下黎民百姓的生計為重,執著追求自己的理想,從中我們看到韓

愈作為儒生的擔當精神和自強不息為理想奮鬥的精神。

(二)韓愈的思想

韓愈以儒家正統自居,反對佛教的清淨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讚孟子

而批評楊、墨,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仁政,貴王道,賤霸道,

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但在反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主

要問題上,與二王的主張一致。這些複雜矛盾的現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如《原道》、

《原人》、《原毀》、《祭神文》等文章關於上述問題,都有體現。

在文學方面,他強調文以載道,文以明道。在散文方面,與柳宗元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古

文運動”,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古文,並博取兼資莊子、屈原、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諸

家作品,主張學古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堅持“詞必己出”、“陳言務去”(《南陽樊

紹述墓誌銘》),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在詩歌領域,又提出“不平則鳴”,認為作者對現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氣盛言宜”。在作品風格方面,他強調“奇”,以奇崛雄大為美。

韓愈在他的詩賦、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表狀、雜論等作品均實

踐了他的文學主張。

二、 韓愈詩文集版本概述

宋代“學者非韓不學”(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後》),並且出現了五百家注韓的現象,至於

是否真的注釋韓愈集的有五百家,不得而知,但足以說明韓愈的影響和其集子版本的多樣

性。

Page 4: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4

韓愈集傳世版本很多,除了《韓集舉正》所引“古本”、“南唐保大本”以及屬於選本性

質的《文錄》之外,已知各種傳本多出自李漢所編四十卷本。李漢原編本早已亡佚,但從

《唐文粹》所載李漢《唐吏部侍郎昌黎先生韓愈文集序》中,比較完整地記錄了李漢編排

本的作品分類和各類作品的具體篇數。

長慶四年冬,先生歿。門人隴西李漢辱知最厚且親,遂收拾遺文無所墮失,得賦

四,古詩二百五,聯句十一,律詩一百七十三,雜著六十四,書啟序八十六,哀詞祭

文三十八,碑誌七十六,筆硯鱷魚文三,表狀四十七,總七百,並目錄合為四十一卷,

目為昌黎先生集,傳於代。

——《唐吏部侍郎昌黎先生韓愈文集序》

(一)古代刻本

劉真倫《韓愈集宋元傳本研究》認為:“現存集本 13 種,分別屬於三大系統:潮本屬於

北宋監本系統,祝充本、文讜本、南宋浙本、南宋江西本、南宋閩本、南宋蜀本、魏仲舉

本屬於南宋監本系統,王伯大本、張洽本、廖英中本屬於方崧卿、朱熹校理本系統。”(劉

真倫《韓愈集宋元傳本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 56頁-57頁。)

北宋監本系統已經有了外集,遺文編入集中,則始於南宋監本。北宋監本最接近李漢原編

本原貌,而對後代影響最大的,則是方崧卿、朱熹校理本。

1、潮本《昌黎先生集》

《昌黎先生集》書影

《昌黎先生集》目錄書影

Page 5: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5

《昌黎先生集》正文書影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宋刊本《昌黎先生集》的祖本是潮本《昌黎先生集》,所收《正集》

四十卷,《外集》十卷,《附外集》(主要收錄了關於韓愈的傳記碑傳詩文)一卷。此本為

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 年)杭州刻本,在傳世的韓愈集中,這是刊刻年代最早的一個

刻本。

2、祝充《音注韓文公文集》

《音辨韓文公文集》書影

《音辨韓文公文集》目錄書影

Page 6: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6

《音辨韓文公文集》正文書影

現存韓愈集宋代刻本中價值最高的版本之一,20世紀 30年代,文祿堂影印此本行世,使

得此本廣為流傳,比較容易見到。

3、文讜《新刊經進詳注昌黎先生文集》

文讜《新刊經進詳注昌黎先生文集》書影

文讜《新刊經進詳注昌黎先生文集》目錄書影

Page 7: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7

文讜《新刊經進詳注昌黎先生文集》正文書影

現藏國家圖書館,有正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遺文三卷,《韓文公志》三卷,其遺文三卷

有兩卷為《論語筆解》。此書正文卷十二至十八闕,所配白文無注宋本,即張洽池州刻本。

其餘零星缺頁,以廖本抄補。

4、方崧卿《韓集舉正》

方氏先校刻韓集,後成《韓愈舉正》,此書以符號表示南宋監本的增刪刊改,並一一注明

依據之本,反映出宋代韓集傳本及校理源流。

5、朱熹《昌黎先生集考異》

朱熹頗詆方氏,斥其“不通文理”、“愚而好怪”。故就方氏書複加考訂,《考異》十卷。

但二書相合者實十之六七,其不合之三四中,不乏方氏所定不誤而朱熹誤改者。又《考異》

刪方氏所出異文諸本為“一作”,使韓集校源流莫明。實不能取代方氏《舉正》。

6、宋刊廖瑩中《昌黎先生集》

正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遺文一卷,朱子校注《昌黎先生集傳》一卷。廖刻原本今在國家

圖書館,三十二冊,完整無缺。其注采建安魏仲舉五百家注本為多,間有引他書者,僅十

之三,複刪節朱子單行《考異》,散入各條下。廖本正文為采朱熹校本,校語悉用朱子《考

異》,而朱子本之方崧卿《舉正》,方氏所參校之本,皆記其來源,朱子但稱一本、或本,

廖氏亦從同而已。廖本不僅校語削去方、朱及所據諸家姓名,採錄五百家注,亦一律削去

所采各家姓名。

關於韓愈集的版本情況,可以仔細閱讀劉真倫《韓愈集宋元傳本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

版社,2004 年)一書,此書詳細介紹了韓愈集在宋元時期的接受和流傳,詳細介紹了韓

愈集的集本存佚情況、選本(專選、總集、類書、雜選等收入韓愈的詩文)情況、宋元時

期詩話、筆記、雜說對韓愈詩文的評價,以及歷代韓文石本流傳情況,收錄的版本之全和

研究的細緻令人欽佩。

(二)今人整理的文本

Page 8: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8

1、《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全二冊),錢仲聯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全二冊),錢仲聯集釋

此書分為:校、箋、注、評四個部分。一校,首列《舉正》《考異》全文;二箋,考索作

品的時代背景、本事、有關人物等;三注,包括訓詁、典故、地理等;四,選輯有關評論。

此外,增補了一些注釋,加了標點。

2、《韓集校詮》(全二冊),童第德著,中華書局,1986 年。

此書根據韓文“無一字無來歷”的特點,在前人校釋的基礎上,探求其詞語典故的淵源演

變。

3、《韓愈全集校注》(全五冊),屈守元,常思春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

此書是目前整理本中,唯一一部全面的收錄了韓愈的詩歌和文章的集子。詩和文分開並各

按編年排列,又疑年置最後。收錄韓愈的文章非常全,但因出自眾手,故內部校注體例不

一。

4、《韓愈文集匯校箋注》(全七冊),劉真倫、嶽珍校注,中華書局,2010年。

劉真倫 嶽珍《韓愈文集匯校箋注》(全七冊)

此書按韓文的類別編排,只收錄了韓愈的文章,未收詩歌。其書名為《匯校箋注》,該書

對韓集從匯校、注釋和箋疏三方面進行整理。校勘單列居前,用“【匯校】”標出;注、

箋合一居後,用“【箋注】”標出。

Page 9: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9

5、《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全二冊),(清)方世舉著,郝潤華、丁俊麗整理,北京:中

華書局,2012年。

(清)方世舉著 郝潤華 丁俊麗整理《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全二冊)

此書是在總結前人注本基礎上完成的一部集大成的韓愈詩注本,箋注方法具有清人注疏的

時代特色,並首先採用編年之體,在現存韓集舊注中屬品質上乘之作,為後世多種注本大

量借鑒引用。

三、 韓愈集內容介紹

本次讀書會主要以劉真倫、嶽珍校注的《韓愈文集匯校箋注》和《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

兩書所收錄的昌黎詩文為討論對象,主要對韓文和韓詩的體裁、內容、藝術風格等做以大

致的介紹。

(一)韓愈文集簡介

劉真倫《韓愈文集匯校箋注》收錄韓文共 343首,其中墓誌銘 71篇、祭文 32篇、哀辭 2

篇,這類文體共 105 篇,占韓文的 31%;書序共 105 篇,其中書 58 篇、序 47 篇,占韓

文的 31%;表狀共 51 篇,表 17篇,狀 34篇,總共占韓文的 15%;雜著共 82 篇,包括

讀書劄記、傳記、“五原”、風物題記、頌贊等文體。因為墓誌銘、祭文、書序、表狀在

韓文中佔有很大比例,所以就這部分加以詳細地講述。

1、墓誌銘、祭文

碑誌興盛于漢魏,但數百年來,碑誌已經形成鋪排郡望、藻飾官階、歌功頌德的固定格式,

少有變化。韓愈所創作的碑誌文不但有充實的內容,真實的情感,而且韻律優美,具有很

高的文學欣賞性。其墓誌銘、祭文的結構形式變化多端,獨特靈活,語言不定,或三言、

或四言、或七言,但傳主的一生的軌跡形象的表現出來,打破了自東漢以來碑誌文固有單

調呆板的格式。劉禹錫在韓愈的祭文中寫道:“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價,輩金如

Page 10: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10

山。”(《祭韓吏部文》,見瞿蛻園箋證《劉禹錫集箋證》,外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第 1537頁。)

墓誌銘、祭文是韓文中數量最多,藝術水準最高的一類。這些文章書寫的對象主要有三類:

第一類,寫自己的親屬。如:《祭鄭夫人文》(劉真倫、嶽珍校注的《韓愈文集匯校箋注》,

中華書局,2010 年,第 1460 頁。按:以下所引此書僅注頁碼)、《祭兄子十二郞老成文》

(第 1469 頁)、《祭女挐女文》(第 1505 頁)和《女挐壙銘》(第 2695 頁)、《乳母墓銘》

(第 2708頁)等等。第二類,為朋友或同僚寫的。如:寫孟郊的《貞曜先生墓誌銘》(第

2047頁)、柳宗元的《柳子厚墓誌銘》(第 2436頁)、樊宗師的《南陽樊紹述墓誌銘》(第

2575頁)、國子助教薛公達的《國子助教河東薛君墓誌銘》(第 1587頁)等。第三類,為

高官貴族及其親屬寫的。如:李臯《曹成王碑》(第 1941 頁)、故相權德輿的《唐故相權

公墓碑》(第 2167頁)、韓弘的《唐故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第 2363

頁)及其夫人戳氏的《楚國夫人墓誌銘》(第 2485頁)等文。

讀韓愈的墓誌銘,最讓我感動的是他為親人寫的文章。即《祭鄭夫人文》(第 1460頁)、《祭

兄子十二郞老成文》(第 1469頁)、女韓挐的《祭女挐女文》(第 1505頁)和《女挐壙銘》

(第 2695頁),在讀這幾篇文章時,深深地被滲透在文中的深情所打動,尤其是《祭兄子

十二郞老成文》(第 1469頁)和《祭女挐女文》(第 1505頁)兩篇,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

苦溢於言表。

韓愈身世本就心酸,幼而喪失雙親,和兄嫂一起度日,兄長韓會因為元載案受牽扯而貶官

潮州,不久又因病去世,後來一直由嫂子鄭氏撫養長大,加之“韓氏兩世,惟此而已”(第

1469頁),人丁不興本是很傷感的事情,誰知與自己一起長大的侄子卻又早早地去世,失

落傷痛之情更加沉重。韓愈 19 歲進京求仕,本想給家人提供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誰知

仕途不順,歷經坎坷到了 34 歲之後才求得了相對體面的官職。然又因耿直的性格,仕途

起起伏伏,於是浪費了很多與十二郎相伴的機會。“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

一日輟汝而就也”(第 1471 頁),足見他的懊悔和遺恨。得知十二郎去世的消息,多麼希

望是一場夢,是傳言,這是情感不能接受的一種希望,可以感受到這件事對他的打擊,乃

至於“無意于人世”(第 1471頁),內心的痛楚可想而知。因《諫佛骨表》而被貶潮州,

四女韓挐病死途中,此祭文不長,短短數語卻表達了為人父的愧疚和生活中的種種無奈,

“汝目汝面,在吾眼前。汝心汝意,冤冤可忘。”(第 1506頁),讀之怎能不讓人潸然淚

下。

讀韓愈的墓誌銘和祭文,不同的人物一一浮現在我們的眼前,在感歎之餘,更加覺得人生

的無常和生存的艱辛,每一篇墓誌和祭文都是傳主一生軌跡的濃縮。如實敘述也好,諛墓

之辭也罷,這些都是後人苛刻的評價,逝者已去,曾經的輝煌榮辱貌似可以借助墓誌銘之

類文體流芳後世,但對一個鮮活的生命來說,這一切早都成了過眼雲煙,毫無意義。

2、書序

韓愈的書序,是韓愈文集中除墓誌銘、祭文之外收錄篇目最多的。按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個

類:

第一類,向上求舉進。

Page 11: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11

《上李尚書書》(第 584頁)、《上宰相書》(第 645 頁)、《後十九日複上書》(第 663

頁)、《後廿九日複上書》(第 678頁)、《上於襄陽書》(第 764頁)、《與陳京給事書》

(第 787頁)、《為人求薦書》(第 855頁)等。

韓愈此類書有些作於他十年長安求試時期,有些作于任官期間。韓愈這些寫給官僚貴族的書

信,往往受到後人批評。特別是他連上給宰相的三封書信,被指責為求仕的急躁和不能安於

貧賤,也有諂媚之嫌。

其實這些批評和指責是不公允的,因為這些書信的內容的立意都很高,他求官是為了施展政

治上的理想,雖對當時的達官貴人有讚美之詞,且都是不卑不亢。

在京奔走十年都沒有求得一官半職,這種急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此外,韓愈在這些文章

中,也提出了許多要重視和推舉人才的觀點,對後世都有一定的啟示。

第二類,與青年後進闡明文學見解。

《答李翊書》提出了“氣盛言宜”和“辭事相稱”的主張。如:“氣,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第

701頁)強調文學不僅要有真實的情感和內容,而且內容和形式還要完美的結合,即“養

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言藹如

也。”(第 700頁)

《答尉遲生書》探討了為文之道,“本深而末茂,形大而聲宏,行峻而言厲,心醇而氣和。”

(第 608頁)作者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會寫出聲情並茂的文章。

此外,《答劉秀才論史書》、《答劉正夫書》、《答李秀才書》、《答陳生書》、《答陳商書》、《答

竇秀才書》、《答楊子書》、《答胡生書》等也論述作文的主張。

第三類,朋友之間的書信。

《送孟東野序》提出了著名的“不平則鳴”的文學主張。《答張籍書》和《重答張籍書》

韓愈針對張籍的批評他不著書立說的來信陳述了自己不著書的原因。他認為“書者,皆所

為不行乎今而行乎後世者也。”(第 562頁)加之學識閱歷不夠,所以“請待五六十然後

為之,冀其少過也。”(第 554頁)

《與李翱書》勾起了少時求官的辛酸史。顏回能一簞食,一瓢飲,身居陋巷,欣然自得,

原因是他得到了孔子的賞識,不必為生計擔憂。而韓愈“家本窮空,重遇攻劫,衣服無所

得,養生之具無所有,家累僅三十口,攜此將安所歸托乎?”(第 738頁)故上京求官,

一則是生計考慮,一則是實現理想。“京城八九年,無所取資,日求於人,以度時月。當

時行之不覺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第 738 頁)

“不知何能自處也”一句,夾雜了多麼複雜的情感。我們從中可以體會到他當時為生計奔

波的無奈,也便能理解其早期求官時向達官貴人所寫書信奉承讚美的原因。

Page 12: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12

這使我想起汪峰《存在》的歌詞,“誰知道我們該去向何處,誰明白生命已變為何物……

多少次榮耀卻感覺屈辱,多少次狂喜卻倍受痛楚,多少次幸福卻心如刀絞,多少次燦爛卻

失魂落魄,誰知道我們該夢歸何處,誰明白尊嚴已淪為何物……”為了生存、理想,每個

人的追逐方式是多樣的。

針對韓愈早期求官時對朝廷政要的讚美之詞,乃至某些諛墓之辭,我們應該抱以寬容的態

度,或許你們覺得一個人如此這般便沒有了操守。但是當時如果是你,會怎麼做?或許這

是我女性狹隘的寬容,有礙於學術研究的嚴肅性和客觀性。但至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

有這樣一種通融的胸懷和態度,你愛人、寬容、你的世界才會變大,生活也會充滿朝氣。

《與孟簡尚書書》,作於元和十五年,因《諫佛骨表》被貶潮州,再一次陳述了對佛教的

態度。雖然與佛教徒大顛有來往,“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第 886

頁)更何況自己“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積善積惡,殃慶自各以其類至。何有

去聖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第 886頁)“假如釋氏能與人

為禍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懼也,況萬萬無此理。且彼佛者果何人哉?其行事類君子耶?小

人耶?若君子也,必不妄加禍於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已死,其鬼不靈。天地神祇,

昭布森列,非可誣也,又肯令其鬼行胸臆作威福於其間哉?進退無所據,而信奉之,亦且

惑矣。”(第 886-887頁)

韓愈精神世界的支柱是儒家的修齊治平,這也是他一生不畏艱辛,執著追求的原因,何況

佛教入華以來,漢代以來的教訓歷歷在目,他是不會去信仰的。與佛教徒交流,乃至遊覽

佛寺,這和內心虔誠的信奉是兩碼事,不能同日而語。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諫佛骨表》

斥佛思想的進一步闡釋和延伸。“五原”也集中從華夷之別的角度來排斥佛教,維護儒家

的綱常、倫理,確定儒家的正統地位。

《諫佛骨表》作於元和十四年,韓愈 52 歲。當舉朝上下為迎佛骨入朝的事積極籌備時,

韓愈卻逆流而上,上了這封的表奏。因此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丟官事小,重要的是失去

了愛女韓挐。此文先論述了佛教沒有進入中國前,三皇五帝時朝野的祥和狀況,歷代皇帝

在位的時間也比較長,而且“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第 2904 頁)但自從漢明帝

時佛法進入中國,曆至宋、齊、梁、陳,國運並沒有因其而興旺,卻亂亡相繼,民不聊生。

“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第 2904 頁)這點值得思考,現在皇上迎佛骨舍利入宮,實為

國運祈福,卻會使百姓盲目信奉,從而會給社會的帶來種種危害。“夫佛本夷狄之人,與

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

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

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惑眾也。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穢之餘,豈宜

令人宮禁?”(第 2905頁)

不通中國語言,不瞭解中國文化,如何會保佑中國,更何況是朽骨,凶穢之物,更應該遠

離。為何不將其“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佛如有靈,能作

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第 2906 頁)如果佛法真有靈異

福難,那就全都懲罰在我的身上吧,多麼正氣淩然,以天下為己任。

此外,關於“詞必己出”、“陳言務去”問題。韓愈在《南陽樊紹述墓誌銘》提出“詞必

己出”、“陳言務去”的問題。關於這一點,韓愈在其文章中,通過自己的實踐也創造了

Page 13: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13

大量新詞。如:《答劉秀才論史書》中的“掀天絕地”(驚天動地的意思)、《祭河南張署

員外文》:“有舌如刀”(以言傷人之意)、“粘天無壁”(水天相接,無邊無際之意)、《答

張給事文》“飛不盡翰”(不能盡其才之所長)等等,這些詞語在後世也經常運用,形象

逼真。這點我們在閱讀韓文時應該重視。

(二)韓詩簡介

(清)方世舉著,郝潤華、丁俊麗整理,《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所收韓愈詩歌,五古和

七古加起來有 205 首,聯句 11 首、律詩有 173 首。韓愈的古詩成就最高,也為後代詩歌

創作提供了新的範式。他的“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不平則鳴”、雄奇險怪的

風格,不僅擴大了詩歌的表現範圍,而且充實了詩歌的情感,為詩歌提供了一種審美範式。

韓愈的“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對宋代詩歌產生了深遠地影響。

韓孟詩派主張“不平則鳴”和“筆補造化”,強調詩歌要有真實情感內容,同時也是重視

詩歌語言的;崇尚“雄奇怪異”之美,這些在韓愈的詩歌裡都有所體現。

韓愈詩歌創作最多的是古詩,風格也不一樣。有表達自己仕途失意的作品,如《歸彭城》、

《齪齪》、《縣齋有懷》等,比較通俗平實。有寫的清新富有神韻近似盛唐人的詩,如《早

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郎兩首》、《晚雨》。

但最代表韓愈詩歌的是其以雄大氣勢和險怪意象見長的詩作,如《石鼓歌》、《山石》、《南

山詩》這類作品,他將散文的章法和句法移入詩中,形成了其詩歌獨特的藝術風貌,拓展

了詩歌的表現領域。

《山石》完整的敘述了他在雨後遊歷山寺的經過以及山中的美麗景色。從“黃昏到寺”寫

到“升堂坐階”,然後由山僧帶領觀賞石壁古畫,“鋪床拂席置羹飯”,再是夜宿獨臥,

最後寫天明下山。描寫了黃昏群飛的蝙蝠,雨後舒展的芭蕉和梔子,月光的皎潔時山中的

靜謐,翌日清晨的雲霧彌漫,赤足過河的場景。韓愈此詩充分運用了“以文為詩”的表現

手法,不但拓展了詩歌的表現內容,為讀者創造出了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而且此詩又

像山水遊記,凸顯了“以文為詩”的藝術魅力。

《南山詩》為五言古詩,共一百零二韻,南山即終南山。韓愈好游奇山,遊山必窮其形勝

而不顧性命,傳說他曾經游華山,為了欣賞華山險峻的美景而攀登險峰,最後發現自己下

不來了,當時的華陰縣令不得不找人援助他下來。

正因為韓愈好遊山,捕捉奇景,所以筆下的《南山詩》才會雄奇恣肆,神態萬千,他不僅

從各個方位、季節,攝取了南山種種奇景,而且勾勒出山的神態美。此首詩敘述了三次遭

貶而登山經歷,滲入詩人的遭遇、心情、意趣,是詩歌又更似記游文,整體上看是讚美京

城近郊景物又似頌贊,體現了韓詩“文體眾備”的特點。

關於韓愈詩歌研究的著作:谷曙光《韓愈詩歌宋元接受研究》一书分十二章論述了韓韓愈

詩歌在宋元的接受傳播情況,吳振華《韓愈詩歌藝術研究》则分十章對韓愈的五古、七古、

律詩、絕句、山水詩的藝術風格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並對韓愈詩歌的奇險意象、虛詞藝術、

Page 14: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14

文學觀念、繼承影響進行了系統地論述,如果感興趣可以下去看看。

四、 韓愈的地位

韓愈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說韓愈是“文起

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似的人物,高度評價了韓愈在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

韓愈、柳宗元宣導的“古文運動”為駢文統治的文壇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他們認為文章的

核心是內容,而不完全是形式,文章是創作者“不平則鳴”的產物,同時也要實現文章的

社會干預功能,即“文以載道”、“文以明道”。文學語言除了化用古人的語言之外,還

可以自創新詞,從現實口語中汲取新鮮詞彙,提煉成接近書面語的新詞彙,擴大語言的表

現力。

中唐韓、柳提倡的“古文運動”,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到了宋代歐陽修、蘇軾等人的

時代終於完成了。他們的散文創作,繼承和發揚了韓柳的傳統,又別具特色。韓愈和孟郊

等人組成的“韓孟詩派”,不僅為擴大了詩歌的表現領域,而且豐富了詩歌的創作手法。

錢鐘書在《談藝錄》中就說到“韓退之在宋代,可謂千秋萬,名不寂寞矣。”(錢鍾書:

《談藝錄》,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 62頁。)強調了他對宋人的影響。

韓愈提出的道統觀念,目的是為了弘揚堅守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唐時期,宦官干政和藩鎮

割據的嚴重威脅唐王朝大一統的局面,同時佛、道兩家嚴重威脅到了儒家的正統地位。儒

學自魏晉南北朝以來一直處於衰落的狀態,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韓愈以孟子之道的直接

繼承者自許,以挽救中國傳統文化和大一統的權威,這是他在文化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為

何如此重要的原因。

此外,韓愈的道統思想對宋代理學的形成產生了最根本的影響,可以說,宋學是在韓學的

傳播和接受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沒有韓學,後來的宋學就不是這樣一個面貌,這點可以參

看楊國安《宋代韓學研究》。

有人認為韓愈以孟子之道的傳承者自居太過狂傲,但我認為韓愈此舉並不誇張,因為他用

一生積極地踐行儒家的理想。從年輕時期的艱難仕進到為官的正直剛毅,每一步都堅守著

儒家“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的人生品格和“先

天下之憂而憂”的社會擔當。

這也是我以“理想的執著踐行者”為題目的原因。

韓愈文學上和思想上的成就已經造就了他的偉大,這一點我們從他的文學作品以及對後世

的影響中可以看到,但他最令人敬佩的是他一路走來的執著精神。

無論身處怎樣的逆境都積極進取,從不自暴自棄,身處高位也沒有因個人的得失而唯唯諾

諾,總是以百姓和國家的利益得失為先,恪守著儒者應有的品格,這種心懷大愛,知之不

Page 15: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15

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佛教認為執著是一種“癡”,應該摒棄,但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一些“癡”人,只有這樣

我們的社會才會進步,個體的生命才會更加充實。

五、 韓愈研究現狀

韓愈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雖然其思想家的地位經常會被文學家的光芒所遮蔽,

但是他在思想文化譜系中的樞紐地位得到了學界的公認。宋代“學者非韓不學”(歐陽修

《記舊本韓文後》),五百家注韓,證明韓學已經成為了顯學。從劉真倫《韓愈集宋元傳本

研究》一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宋元時期韓愈詩文的傳播情況和韓學的影響力。二十世

紀以來,學界關於韓愈的研究也呈現出繁榮的景象,已經問世的韓學著述就三百多種,就

核心期刊論文就有上千篇。

(一)二十世紀前半期(1900—1948)

二十世紀前半期的研究承接清代學術餘緒,即乾嘉學派的訓詁考證,桐城派的批點評論。

這時期的韓愈研究成果主要有:劉成忠的《韓文百篇編年》,1900年刻板,拉開了韓文實

證研究的序幕。方世舉《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為之後韓集編年體例提供了濫觴。韓愈集

的選本:王懋《韓文評注讀本》、莊適、臧勵龢《韓文評注讀本》、高步瀛《唐宋詩舉要》

和《唐宋文舉要》、高劍華《白話詳注新式標點韓昌黎集詩選》、羅蘇洲《韓愈文精選》、

馬永昶《注釋評點韓昌黎文集十卷詩全集四卷》等選本都具有很高的學術標準。錢基博《韓

文讀語》、《韓愈志》、胡懷琛的《韓柳歐蘇文之淵源》、李辰冬《韓柳的文學批評》、朱自

清《論以文為詩》、程會昌《韓退之〈聽穎琴師彈琴詩發微〉》及《韓詩〈李花贈張十一署〉

發微》等,都對韓文章法結構、藝術手法作了精闢的分析。

此外,梁廷璨《韓吏部文公集年譜六種考略》、古直《韓文箋正》、徐震《韓昌黎〈南山詩〉

評釋》、饒宗頤《韓文編錄原始》、孫百急《韓愈的籍貫問題》、趙毓英《韓愈鄉里辨略》

等文章徵引有據,對韓愈的作品、韓集的編錄、籍貫問題做了論述。吳闓生《古文範》對

《原道》作了點評,認為韓愈此文具有共和精神,而無臣子的卑躬屈膝之態。林紓《春覺

齋論文》對韓愈的碑誌特點進行了論述。其《韓柳文研究法》比較了古文家和道學家的文

法長短。

(二)二十世紀中期(1949—1978)

這段時間研究韓愈的著作主要有:錢仲聯的《韓昌黎詩系年集釋》、童第德的《韓集校詮》,

黃雲眉《韓愈柳宗元文學評價》,期刊文章有一百多篇,研究的焦點主要在對韓愈的評價、

對文學作品的闡釋、思想研究。如:對韓愈的評價:陳寅恪《論韓愈》(《歷史研究》,1952

年第 2 期)、郭予衡《韓愈評價的幾個問題》(《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78

年第 3期)吳世昌《重新評價歷史人物——試論韓愈其人》(《文學批評》,1979年第 5期)、

Page 16: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16

黃雲眉《韓愈文學的評價》(上)(《文史哲》,1956年第 11期)、《韓愈文學的評價》(下)

(《文史哲》,1956年第 12期)、楊榮國《韓愈思想批判》(上)(《理論與實踐》1958年第

11期)和《韓愈思想批判》(下)(《理論與實踐》1958 年第 12期)、李建章《韓愈“以文

為詩”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 年第 6期)、振甫《韓愈散文技巧》

(《新聞戰線》,1959年第 22 期)等文章針對韓愈的思想、地位、文學觀念、散文藝術等

進行了細緻地論述。

這一時期對對韓愈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師說》、《馬說》、《山石》三篇文章。如:霍

旭東《韓愈和他的〈師說〉》(《齊魯學刊》,1979年第 6期)、王偉民《略談韓愈〈師說〉》

(《中學語文》,1979 年第 1 期)、王跡《讀〈山石〉想到的》(《青海師大學報》(哲學社

會科學版),1979 年第 2 期)、一禾《〈馬說〉解》(《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1979年第 2期)。

(三)二十世紀後期至今(1979—2013)

1979 年至今,是韓愈研究的一個高峰。這一時期的研究文章僅是核心期刊上發表的就有

一千多篇,正式出版的韓學著作也有兩百種左右,韓愈集的整理本就有十多種,詩文選本

三十餘種。

期刊論文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韓愈道統思想、教育思想、文學思想、某類文學體裁的研

究(如:墓誌銘、序、贊等研究)、傳播接受研究等方面。

韓學著作,如:吳文治《韓愈資料彙編》(中華書局,1983 年)、陳抗《全唐詩索引·韓

愈卷》(中華書局、1992年)、卞孝萱、張清華、閻琦三人合著的《韓愈評傳》(南京大學

出版社,1998年)、張清華《韓愈年譜匯證》(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劉真倫《韓愈

集宋元傳本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谷曙光《韓愈詩歌宋元接受研究》(安

徽大學出版社,2009 年)等著作,其中吳文治和陳抗的兩部工具書為韓愈研究提供了便

利。

這一時期韓集整理有突出成就,首先是屈守元和常思春主編的《韓愈全集校注》(四川大

學出版社,1996年),該書是現在整理本中將韓愈詩文比較全的一個通行本。其次是劉真

倫和嶽珍校注的《韓愈文集匯校箋注》(中華書局,2010年),專收韓文,有校勘有箋注。

具有代表性的選本有:孫昌武《韓愈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張清華《韓愈

詩文評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劉真倫《昌黎文集文錄輯校》(華中科技大學出

版社,2002 年)、童第德《韓愈文選》(人民出版社,1980 年)、黃永年《韓愈詩文選譯》

(巴蜀書社,1990 年)、錢伯城《韓愈文集導讀》(巴蜀書社,1993 年)等,這些都是流

傳很廣、影響較大的選本。

以上這些就是百年來研究韓愈的現狀,從韓愈集的整理、研究著作、論文的數量,我們看

到了韓學研究的盛況及其對後世的影響力。

Page 17: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17

思考題:

1、結合《潮州祭神文》、《袁州祭神文》等文章,談談韓愈的鬼神觀念。

2、韓愈在《原人》、《諫佛骨表》、《與孟簡尚書書》等文中,為什麼屢屢將“夷狄禽獸”

並稱,反映了他怎樣思想,談談你的看法。

3、談談你所喜歡的某首詩歌或者某類文章。

主題討論

李世中:現在開始進行讀書會的第三項內容——點評剛才燕燕姐的講演並發表自己的讀書體

會。從光豔大哥開始。

王光豔:《韓愈集》是唐代文人韓愈一生的心血,幾乎每一篇文章都是針對日常生活瑣事,

有感而發,可謂“人情練達即文章”。具體來說有以下五點:

第一,坎坷人生、渴求入世。韓愈的一生,充滿才情,但是仕途並不如意。因此,在坎坷的

一生中,他提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雜說四·馬說》),特別是在中進士之後,

屢次與當世權貴寫信,表達“愈之強學力行有年矣”(《後十九日複上宰相書》),還寫《上

宰相書》等自薦,但是屢屢受挫。還寫了風格迥異的《送窮文》,表達自己對於貧困現實的

無奈。當然,他的人生總體是積極的,值得學習。

第二,珍視名節、剛直不阿。韓愈後進入官場,為官清正,剛直不阿。他主張學習伯夷“恥

食周粟,餓死而不顧”(《伯夷頌》)的氣節,主張“事大君子當以道,不宜苟且求容悅”(《上

留守鄭相公啟》),勸當世有才學之士董邵南等全力效忠朝廷(《送董邵南序》)。在官場,他

仗義執言,寫了《禦史臺上論天旱人譏狀》、《贈崔夏州序》等文章,表明“賦有常而民產無

恒”,替百姓大聲疾呼;在《宮市》中甚至說“將物詣市,至有空手而歸者,名為宮市,而

實奪之”,直指官吏的巧取豪奪;在皇帝迎奉佛骨一事中,他寫《論佛骨表》,提出“敬鬼

而遠之”,態度鮮明。《祭鱷魚文》則替百姓驅趕鱷魚,為民除害。

第三,審視人間、珍視生活。韓愈的文章中有大量的關於人情世故的篇章,多的是祭文、送

別文、傳記、碑文等,體現了韓愈豐富的人生交往,特別要提到的是《塢者王承福傳》,寫

的是一個普通的下層建築工的傳記,還引出“蓋賢者,蓋所以獨善其身者也”的感慨,並說

“餘為之傳,而自鑒焉。”這在士大夫當道的封建社會,實在是不可多得。在這些文章中,

韓愈對於朋友的真摯情感表露無遺,“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送

孟東野序》),為朋友不平;“念子永歸,無複來期,沒祭棺前,矢心以辭”(《祭柳子厚文》

誠摯之心,蒼天可鑒;“珍重自愛,慎飲食,少思慮,惟此之望”(《與崔群書》),關心朋

友躍然紙上。當然,非常特別的還有《上張僕射書》中則直接討論工作時間的安排。

Page 18: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18

第四,探求學術 、開闊視野。韓愈的文章中不少的地方表達了他的學術智慧,《原道》探究

儒家道統之源流,提出“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矣”,主張法古人;《原毀》探討誹謗

產生的原因,對比古今“古之君子,其責以重以周,其待人以輕以約”,“今之君子則不然,

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以廉”;《師說》提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原鬼》則探討鬼的

產生;《讀墨子》不拘于儒家傳統,強調獨創精神;《讀〈儀禮〉》則“百氏雜家尚可取,況

聖人之制度邪?”……這些學術文章裡,充分展現了韓愈開闊的學術視野。

第五,勤于筆墨、詩文風流。韓愈的詩文很多,人們常以“奇崛險怪”來評價韓愈及其周圍

詩人的詩風,“纖雲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歌。”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連小聚都有如此氣勢。“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蘋

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湘中》)韓愈此詩別具匠心,不寫與屈賈同病相憐之

苦,而是寫英魂無處憑弔之情;不正面用典,而是以神秘空靈的意境烘托心頭的迷惘惆悵,

這就更深刻地表現了世無知音的寂寞悲涼。當然,韓愈的詩中也有自然流暢、平易明白的,

如“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呈

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詩歌的主要特色就是氣勢宏大,尚險好奇,瑰麗奇崛。

董海春:我覺得燕燕姐教態自然,雖然說一開始有點緊張,但是後來慢慢放開了,變得自然,

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學習榜樣。

關於韓愈文集,我回答一下第一個問題,韓愈借鬼神來勸民勿為忤天、違民、爽物、逆倫之

事,則物怪不為禍矣。意思就是說,勸解百姓不要違反自然規律,否則鬼神會降罪下來。

第二個問題是韓愈在《原人》《諫佛骨表》等文章中,將“夷狄禽獸”並稱是體現了他尊王

攘夷的思想觀念,因為他要繼承孟子的道統,所以就排斥佛教,稱他們為夷狄禽獸。

第三個問題,韓愈的詩歌和文章我都喜歡。我主要看了韓愈的《石鼓歌》,它主要寫了秦朝

時期的文物石鼓的產生以及上面刻寫的文字,在韓愈那個時期沒有被人重視,被遺棄在荒野

裡,詩中表達了韓愈對文物保護的重視和呼籲。韓愈在《原鬼》等文章中表示,人們要遵守

自然規律,不然鬼神會降罪下來。韓愈是借鬼神來規範人們的行為。當今社會老百姓心中仍

然具有這種觀念,比如我父母就常常在我面前說“人在做,天在看”因此辯證地看待這種鬼

神觀念,當今社會可以說,正是由於缺少了對鬼神的敬畏,人們才會胡作非為,破壞自然的,

這是我對韓愈鬼神觀念的理解。

彭 琴:燕燕姐去年主講的是《伯羅奔尼薩斯戰爭史》,當時她把繁多複雜的大小戰役講述

得非常生動,大家聽得都很入迷。今天她主講《韓愈集》,帶領我們品讀了中唐的文化偉人

韓愈的思想和人生。無論是講義內容還是教儀教態,她都把握得很好,而且她在講述過程中,

不僅融入了自己的理性思考和情感互動,而且引用了很多學術資料,可謂讀有多感,論有所

據,是我學習的榜樣。

剛剛燕燕姐介紹了很多國內研究韓愈的成果,借此機會我也想向大家推薦一本學術論文集

《終南山的變容——中唐文學論集》,作者是日本研究漢學的青年學者川合康三。他在書中

論述了中唐文學的特質並對中唐文學代表韓愈、白居易、李賀等人的文學特點做了個案研究,

展示了中唐文學的四大變容:文學觀上主體意識和獨創性的強化、語言上背離規範之“奇”、

體裁上詩文並重及詩歌散文化、題材上引入日常生活、情感表現上突破悲哀之情。而這四大

Page 19: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19

變化的主力就是韓愈,論文集中的第二輯就是專門研究“韓愈”的,包括《韓愈對“古”的

志向——以貞元年間為中心》、《韓愈詩中的幾個人物》、《遊戲的文學——以韓愈的“戲”為

中心》、《韓愈探索文學樣式的嘗試——〈畫記〉分析》、《韓愈與白居易——對抗與調和》等

5篇論文,很有意思。

《韓愈集》包括賦、古詩、律詩、雜著、碑誌、祭文等近 20 種體裁,正編 40 卷,外集 10

卷,另外還有遺文。面對如此浩瀚篇幅,而且大多篇目的文字風格奇峻險澀,情感深沉雄厚,

我如何在短短的一個月內,盡可能地把握韓愈思想和人生的精華呢?我沒有完全按照編著的

體裁順序來讀,而是把韓愈當做一個完整的人,從交遊、讀書、思想等不同方面入手,找出

主題相關、不同體裁的詩或文集中性地閱讀。

以交遊為例,韓愈和柳宗元、孟郊、張籍、盧仝等交往甚密。韓愈詩文集中直接與孟郊相關

的共有 10首,其中古詩有《江漢答孟郊》、《長安游者贈孟郊》、《孟生詩》、《薦士》《答孟郊》、

《醉留東野》、《孟東野失子》,書有《與孟東野書》,序有《送孟東野序》。認真閱讀完這些

篇目後,我不僅瞭解了韓愈對孟郊的深厚友誼,也對韓愈和孟郊各自的思想、生活狀態有初

步的認識。顯然,這些文字也是研究孟郊的珍貴資料。由於時間關係,我就談這點,謝謝。

張 帆:韓愈是中唐古文運動的領軍者,他在詩歌創作中獨特性地以文為詩,創造出了氣勢

雄大的詩歌風貌。而他又不主張用前人字句,因而又以意象的怪奇著稱。

但韓愈的詩也不乏清新自然、富於神韻的作品,尤其是一些比較短小的古體、律詩和絕句。

我比較喜歡韓愈這些短小的詩作,這些詩作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擺脫了怪奇意象對詩歌意

脈的破壞,轉而回歸一種臻化、自然的狀態,也最能看出詩人的心理與真實情感。

另外,韓愈似乎特別喜歡質樸無瑕的白色。在詠物的詩篇中,最多的是詠雪和詠李花,如《春

雪聞早梅》、《春雪》、《辛卯年雪》、《詠雪贈張籍》、《同水部張員外曲江春遊寄白二十二舍人》、

《李花贈張十一署》、《李花二首》等等。從這些詩作中也能對韓愈的性格和思想窺出一二。

在這些短小的詩篇中,成就較大的是絕句,尤其是七絕。韓愈崇尚怪奇,因而絕句也寫得奇

巧生動。一些寫景狀物的詩作廣泛運用各種手法,諸如白描、比喻、誇張等,清新活潑、自

然混成,富於理趣。例如他那首著名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

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城。”再如《春雪》:“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欲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就用擬人的手法把原本呆板的雪寫

活了。《盆池五首》、《答張十一功曹》也都是情中見景、景中含情。還有一些絕句意味深長,

很有思想力度,如《游太平公主山莊》、《桃林夜賀晉公》、《湘中》。韓愈氣勢雄壯的古體詩

代表了他詩歌的總體成就,但他的絕句也同樣精彩,其思想與藝術不容忽視。

王葉遲:韓愈認為,佛、道兩家的法則讓百姓拋棄君臣父子關係,破壞人民的生活原則,從

而達到清淨和寂滅的說法是野蠻人的道理,而將野蠻人的道理和法則加到中國先王的道理和

法則上,這就是將中國人降低為野蠻人;他還認為,人是夷狄和禽獸的主人,夷狄與禽獸無

異,沒有任何自存的價值,需要受到先進集體的“文明人”的和風細雨的教化。這是從華夷

之別的角度貶斥佛教,體現了儒家正統知識份子的價值觀。

平心而論,韓愈此念有他自己的認識和價值取向,不過並未對佛教進行根質性和深層次的理

Page 20: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20

性發掘,有他的局限性。韓愈在《原鬼》一文專論鬼神問題,以儒家傳統的鬼神說立異於佛

教的鬼神觀。在他看來二者的區別在於,儒家的鬼神具有獎善懲惡、維護綱常名教的功能,

是不同於佛教因果輪回的鬼神觀的,這點要注意。

茶志高:《韓愈集》我沒有讀完,博一的時候做過一點劄記,準備考察一下陶淵明、韓愈、

歐陽修和袁枚幾位祭文創作的特點,然後做成論文。現在根據我所做劄記談談祭文的演變、

特點以及祭文到了韓愈手裡之後的一些變化。

中國古代的祭文由祝文發展而來,其內容一般包括祭奠山川神祗及親友之辭,而以祭奠親友

之辭為主要內容的祭文在抒情性和文學性上則更為突出,是文學作品中最具情感的力量而感

人至深的部分之一。

由於表現內容和物件的不同,祭奠山川神祗與祭奠親友之辭的祭文在情感上程度不一。前者

恭敬,行文時情感的注入限於對神靈的敬畏;後者在情感的豐富性、飽滿性,以及宣洩性上

更為明顯,也是歷來為人們稱讚的原因。

從祭文敘述方式而言,追述親友舊知生前與作者的相關事蹟為主要內容是祭文文本的主要模

式,此模式才是作者表現內心情感的管道,是其哀慟中意識空白的體現,也是意識補白的重

要手段。

祭奠親友為內容的祭文的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情感真摯,避免“諛辭巧語,虛文曼說”,否

則不足以打動逝者神靈,亦難以感動讀者。劉勰《文心雕龍•祝盟》曰:“祈禱之式,必誠

而敬;祭奠之楷,宜恭且哀;此其大較也。”(黃霖編著:《〈文心雕龍〉匯評》,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5年,第 42頁。)

又《文心雕龍•哀悼》曰:“原夫哀辭大體,情主於痛傷,而辭窮乎愛惜。幼未成德,故譽

止于察惠;弱不勝務,故悼加乎膚色。隱心而結文則事愜,觀文而屬心則體奢。奢體為辭,

則雖麗不哀;必使情往會悲,文來引泣,乃其貴耳。”(黃霖編著:《〈文心雕龍〉匯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 50-51頁。)

吳訥《文章辨體》:“古者祭享,史有策祝。載其所以祀之之意,考之經可見。若《文選》

所載謝惠連之《祭古塚》,王僧達之《祭顏延年》,則亦不過敘其所祭及悼惜之情而已。迨後

韓柳歐蘇,與夫宋世道學諸君子,或因水旱而禱於神,或因喪葬而祭親舊,真情實意,溢出

言辭之表,誠學者所當取法者也。大抵禱神以悔過遷善為主,祭故舊以道達情意為尚。若夫

諛辭巧語,虛文曼說,固弗足以動神,而亦君子之所厭聽也。”(吳訥著:《文章辨體序說》,

丁北山校點,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第 54頁。)

徐師曾《文體明辨》:“按祭文者,祭奠親友之辭也。古之祭祀,止於告饗而已。中世以還,

兼讃言行,以寓哀傷之意,蓋祝文之變也。其辭有散文,有韻語,有儷語;而韻語之中,又

有散文、四言、六言、雜言、騷體、儷體之不同。今各以類列之。劉勰雲:‘祭奠之楷,宜

恭且哀;若夫辭華而靡實,情郁而不宣,皆非工於此者也。’作者宜詳審之。宋人又有祭馬

之文,是亦一體,故取以附焉。”(徐師曾著:《文體明辨序說》,羅根澤校點,人民文學出

版社,1998年,第 154-155 頁。)

Page 21: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21

以上所論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祭文發展的脈絡是沿著祭文作者情感表達的需要而演進的,

情感的真摯亦為祭文最為可貴之處。

二是祭文表現的內容有較為單純的禱告變為懷有較強現實關注和情感宣洩的途徑,作者自我

形象和意識納入了祭文中,就大大加強了其感染力。

韓愈祭文創作的數量較多,《韓昌黎文集》卷五專列哀辭、祭文,其中祭文近 20篇,僅數量

上就頗可觀。尤以《祭女拏女文》、《祭十二郎文》最為著名。清人沈德潛在《唐宋八家文讀

本》中評《祭十二郎文》:“直舉胸臆,情至文生,是祭文變體,亦是祭文絕調。”又吳楚

材、吳調侯《古文觀止》評曰:“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

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所不工。祭文中千年絕調。”(高海夫主

編:《唐宋八大家文鈔校注集評》,三秦出版社,1998 年,第 905頁。)

韓愈敘寫與十二郎的生活細節在祭文中篇幅占全文近十分之九,在祭文寫作的散體化上不得

不說是一個開創。貞元十九年,韓愈 36歲,這一年,他四處奔波,當謀求官職稍有起色時,

卻聽到十二郎逝世的噩耗,這對韓愈的打擊是極其巨大的,不幸往往不是單獨而來,同年十

二月,韓愈又被貶為陽山縣令。(卞孝萱等著:《韓愈評傳》,附錄《韓愈年表》,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8 年,第 542 頁。)現在回頭看韓愈《祭十二郎文》的特點,因原文較長,不再

引出。

韓愈的文章總體風格雄深雅健,議論辭嚴義密,富有氣勢,筆法多樣。若橫向比較,此祭文

卻有轉變。在韓愈的手裡,祭文的韻文性淡化轉而為散體,林紓《韓柳文研究法》中說:“祭

文體,本以用韻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徹心,不能為辭,則變調為散體。飽述

其哀,只用家常語言,節節追維,皆足痛哭。文作於貞元十九年,公又在不得意中。十二月,

貶陽山之命下,以家難之劇,猝生於不得意之時,雖以昌黎聖手,亦萬不能處處作韻語。故

直起直落,文中所謂‘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兄指韓會也。以下或敘事,或敘悲,錯錯

雜雜,說來俱成文理。吾亦不能繩以文字之法,分為段落。但覺一片哀音,聽之皆應節奏。

《瀧岡阡表》於二百七十年後,故宜與之作配,然歐公自得意後述哀,不如昌黎在不得意中

述哀,尤為懇摯,且二公通塞不同,故語亦稍別。”(林紓:《韓柳文研究法》,商務印書館,

1914年,第 38頁。)

林紓所論是精當的,他指出了韓愈和歐陽修祭文差異的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此兩人在政治仕途

上的遭際不同,韓愈較歐陽修對悲痛之體驗,更為深刻。韓愈在稍前創作的《祭嫂氏鄭夫人

文》中,雖倍極沉痛,卻還可用韻文能夠表達自己失去親人的極哀婉之情,而再一次的打擊

顯然已經無法容納他的極度悲痛,祭文追述性敘述變得十分突出,運用人稱的轉化來反復敘

說作者和逝者各自似乎相離而又密切相關的事的過程中,短句、長句、排句互相結合,沒有

更多的悲痛的字眼,卻又隱藏著一股一觸即發的悲痛氣韻。

毋燕燕:我補充一下茶師兄說的。林紓的《春覺齋論文》對韓愈的碑誌特點進行了論述。其

《韓柳文研究法》比較了古文家和道學家的文法長短,如果感興趣大家可以翻閱一下。剛才

講課,因為內容有點多,所以在講研究綜述的時候,林紓的這兩本研究著作没有详细介紹,

不好意思啊。

茶志高:《祭十二郎文》表達瑣細淩亂,但自有真情灌注。

Page 22: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22

清代雲南著名詩人錢灃在《古文二十三篇點評》中對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有精闢之評價,

他說:“情辭痛惻,何必又說。須要看其通篇。凡作,無數文法。忽然煙波窅緲,忽然山逕

盤迂。論情事,只是一直說話,卻偏有如許多文法者,由其平日戛戛乎難,汩汩乎來,實自

有其素也。”又說:“自始至終,處處以自己伴講。寫叔侄之關切,無一語不從至性中流出,

幾令人不能辨其是文、是哭、是墨、是血,而其波瀾之縱橫,變化結構之嚴緊渾成,亦屬千

古絕調。”(余嘉華:《錢南園詩文集校注》卷二,雲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 271頁。)

此評價在承認前人“千古絕調”結論的基礎上能自出機杼,發現韓愈《祭十二郎文》與眾不

同之處,難能可貴。

孫昌武評《祭十二郎文》在語言文字上的特點時稱“整篇文字清通如口語,瑣瑣如道家常,

和韓愈另一些文字的高古典雅又有不同,但這種比較淺俗的語言,雖不見精心研練痕跡,實

則正得自推敲琢磨之功,不是倉促草率可以寫出的,”(孫昌武:《韓愈詩文選評》,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2年,第 57頁。)也道出韓愈祭文中追述性文字核心特點。這些文字看起來

平平,在情感的內蘊能力上卻是非綺麗綿密之語所能比。

羅昌繁:大家看看主講人提的第一個問題,《潮州祭神文》、《袁州祭神文》、《鱷魚文》三篇

文章寫作地點都是在潮州或袁州,這是韓愈被貶期間的作品。用這些文章是否一定能夠證明

韓愈的鬼神思想呢?恐怕不一定。因為貶謫期間的作品,如這一類的文章,很可能是入鄉隨

俗的不得已之作,比如宋代蘇軾也有類似的祈雨祝文或青詞等,很多是在謫居當地的居民的

請求之下所作的。所以在考慮作家思想觀念時,要綜合考慮其作文的背景、動機。有的作家

寫了一些祭神文等,不一定代表他信神信鬼,也許他是在當地居民的請求下所作的不能推脫

之辭。就韓愈個人來說,他應是鬼神論者。

毋燕燕:關於韓愈的“鬼神觀念”這個提法,我預設了兩種情況,一種是韓愈是否相信鬼神

的存在,另一個是古代君王的擔當意識。即:一個帝王在其統治時期,如果遇到大的天災人

禍,他會說:老天你把所有的懲罰都降臨到我身上吧,不要懲罰無辜的百姓,這個《尚書》

中有記載。韓愈是否也繼承了這種傳統,這是這個問題想要大家思考的一個方面,恐怕太隱

晦了,大家只看到了第一個層面。

張老師(編著注:張三夕教授):毋燕燕的講課基本能脫稿,熟悉《韓愈集》的內容,下了

較大功夫,應該肯定。《韓愈集》值得我們認真閱讀。我發表的第一篇學術論文就是關於韓

愈詩歌研究的,題為《略談韓詩的語言藝術》,發表在《南京大學學報》1981年第 2期上。

韓愈是中國思想史和文學史上承前啟後的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人物。陳寅恪先生《論韓愈》一

文對此有精到的把握:“退之者,唐代文化學術史上承先啟後轉舊為新關捩點之人物,其地

位價值若是重要,而千年以來論退之者似尚未能窺其蘊奧。”

陳先生從六個方面來論證他的觀點。其中有關韓愈與新禪宗關係的論述頗具啟發性,韓愈排

斥佛老,卻又受到佛教的影響。

陳先生的文章發表後受到著名學者黃雲眉的批評,黃先生寫了兩篇文章《讀陳寅恪先生〈論

韓愈〉》、《韓愈文學評價》。

Page 23: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23

周勳初先生把陳、黃兩人的文章對照來讀,“發現一種有趣的情況,黃氏的文章平實可信,

但卻沒有多少啟迪他人的餘地,陳氏的文章似乎被人抓住了漏洞,但卻耐人尋味,可以給人

不少啟發”。(見周勛初文集》(第六冊)之《通材達識,迥出意表——讀陳寅恪<論韓愈>》,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 374頁。)

我希望大家把陳、黃、周三位先生的文章找來認真細讀,並能夠從中體會到如何認識韓愈其

人其文其詩之地位,如何評判文章水準的高低,如何寫高水準的好論文。

李 程:先點評一下毋燕燕的講課。《韓愈集》是一部大部頭的書,當時佈置主講這部書的

任務給毋燕燕的時候,她是欣然接受的,也很早就開始閱讀準備了。所以,今天從她的講課

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對文本的熟悉和對於這次講課的付出。

從版本到內容再到思想,整個講課很詳細,有條理。提一個建議,韓愈古文的內容你講得很

多,還可以講一講他的文章寫作筆法,舉一兩個例子來做具體分析,比如《送董邵南序》。

簡單談一談關於韓愈詩文的問題。首先是韓愈的文與詩在後代接受情況的不同步。韓愈的文

一直受到很高的評價。而韓愈的詩的接受過程則比較複雜。現存的《唐人選唐詩》十種,只

有唐末韋莊編的《又玄集》選錄韓愈《左遷藍關示侄孫湘》和《贈賈島》兩首詩。中晚唐文

人的詩文、筆記中涉及韓愈詩歌的評論也很少。北宋前期,人們對韓詩的評價跟唐代差不多,

到了蘇軾,開始對韓愈詩歌給予極高的評價。明代人推崇唐詩,貶抑宋詩,按道理來講,韓

愈詩歌作為唐詩,應該是被推崇的,但是,恰恰相反,明代人覺得韓愈詩是有明顯的“宋調”,

把韓詩放到宋詩的隊伍里加以批判了。到了清代,宋詩地位上升,韓愈詩歌才跟著評價上升

了。韓詩的褒貶之爭,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話題。八仙裡有一個韓湘子,這個韓湘子,是韓愈的侄孫。韓愈關於韓

湘的詩歌有《左遷藍關示侄孫湘》、《宿曾江口示示孫湘二首》。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記

載了一則韓湘冬季令牡丹花開的故事。後來,《太平廣記》卷五十四引杜光庭《仙傳拾遺》

裡也有這個記載,而且故事情節更豐富。宋人劉斧的《青瑣高議》對韓湘子的故事做了更多

的演繹。

鄭若萍:韓愈的詩文,我這次又沒時間好好看。剛剛毋姐姐提到韓愈的《南山詩》,我有幸

去過終南山,就講講我的所見所聞。

今年春天,4月份左右,我去西安和同學一起游秦嶺,經過終南山。我所見到的春景和韓愈

《南山詩》中所說的:“春陽潛沮洳,濯濯吐深秀。岩巒雖嵂崒,軟弱類含酎”有些出入。

我們早上七點出發,並沒看到太陽,反而越到山上越冷,甚至下起雪來。雪花飄過的地方,

青翠的樹都披上了白白的一層,而另外一面則是蒼翠如故,山間還有一些花是應時而開的,

五顏六色,一時間整個山頭被分成一片青,一片紅,一片白,很是好看。

越往山上前行,雪越下越厚,整個山都被鵝毛大雪彌漫著,像冬天一樣。溪澗對面有些白色

的“蒙古包”建築,零散地分佈著,也漸漸被淹沒在雪白的世界裡。天地融為一色,白茫茫

的一片,甚至看不清前行的路。

Page 24: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24

我們被迫十點都不到就下山了,可下山了又是青翠間紅綠的世界,似乎重新回到了春天。這

很容易給人一種恍惚的感覺,似乎一天之內度過了一個春秋。

另外,秦嶺的岩巒給我的感覺也不像《南山詩》所說的“軟弱類含酎”,天氣清冷,那些山

岩峭壁毅然屹立著,反而給人一種不畏清寒、孤傲挺拔的感覺。

鄭詩儐:在這個講演之前,燕燕一直處在壓力的狀態下,既要完成開題報告,又要準備主講

這麼一部信息量大的書,真的很不容易,講得很好。從主講的結構內容來看,也很完整,很

清晰。

至於《韓愈集》,我只看了幾篇燕燕推薦的,閱讀重點在祭文上。由此,我感覺韓愈是一個

重情重義之人,我也因此喜歡上韓愈這個人。讀完《祭十二郎文》以後,我眼眶都濕了,很

動容……唉,不談了。

鄧 凱:張老師既然有事先走了,我就背地裡說幾句讚美的話:張老師為讀書會選的書,本

本都是經典,特別是中文方面的。可見張老師的良苦用心!

每次參加讀書會,我都會有些收穫,都能夠學到東西,受到啟發。我想,這就是讀書、交流

的意義所在吧!

一個事情的完成,最好是出於興趣,而不是壓力。外界壓力太大,我們的興趣往往就被扼殺

了!這是很可悲的事情。我的重點是說,興趣對於讀書是多麼重要!

我們都到了碩士、博士階段,難道還好意思說自己對讀書不是很有興趣嗎?難道不會要求自

己“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書看”嗎?我想自覺的、真正意義上的研究生,是不需要

老師佈置什麼讀書任務的。我們可以去發現自己的興趣,去提出問題,來請教老師和同學,

來促進學業的進步!

拿我自己來說吧,在張老師的教導下,在與同門的探討中,我是對治學越來越有興趣了。我

發現了某一個問題,就會持續幾個月地跟進:讀相關書籍、收集資料、調整思路、寫作論文。

可能最後寫出的文章不一定非常完美,但是,我感到了自己在學業方面的進步。

跟著自己的興趣走,努力地讀書、思考、寫作,我享受這樣的過程。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到

專心治學的不易,我們必須克服外界的壓力:生存的壓力、發展的壓力。

其實我個人沒有太多所謂的遠大理想,能終身做個讀書人,就已經很有福了。這方面,張舜

徽先生就是楷模!咱們今天讀《韓愈集》,其實張舜徽先生對韓愈也有評價的,請大家參看。

與陳寅恪對韓愈的評價比較,我認為張先生的意見更為穩妥。

另外,高老師給我們上“古典文獻學專題研究”的課,強調出土文獻的重要性(其實張舜徽

先生也很重視這方面的研究,他曾經想寫一本《中國古器物學》的專著)。所以,在讀《韓

愈集》的過程中,我從《清華簡》中得到了啟發。

比如,韓愈提出的“道統”說,《清華簡》中就有《保訓》一篇,正是講舜是怎麼得到“中”

Page 25: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25

然後傳到成湯,又到周文王的整個事情。從這個材料來看,韓愈的“道統說”在歷史真相的

層面上就值得進一步探討了。

其次,韓愈在《原性》一文裡把人性分為上、中、下三品;人性由仁、義、禮、智、信這五

種東西組成。並且,上品是“善焉而已矣,主於一而行於四”。

我看到這裡的時候不是很明白這種思想的由來:為什麼是“主於一而行於四”呢,而不是五

種兼備?正好,馬王堆漢墓帛書有《五行》一篇,我找來一看,似乎更懂了。

原來,帛書《五行》中說:“德之行五,和謂之德;四行和謂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

也。”而韓愈所說的上品人性,不就是“善焉而已矣”嘛!也就是說,只有聖人才能做到五

行兼備的最高境界:德。另外,帛書《五行》與韓愈提到的“仁、義、禮、智、信”有一個

字的差別:帛書用的是“聖”,而不是“信”。這背後應該也是值得深入考察的。我就說這

麼多吧,祝大家讀書愉快,學業精進!

溫燎原:因為在準備公務員考試,所以書讀的不多,就簡單談談兩點感受吧。

第一點,韓愈在詩和文兩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難得的文學通才。眾所周知,他跟柳

宗元宣導的古文運動,開闢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

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

領域,糾正了大曆以來的平庸詩風。他主張文體上應該學習古代聖賢之為文,但必須“師其

意不師其辭”(《答劉正夫書》)。他還認為寫文章應該“唯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去

陳詞濫調,務爭有所創新。

第二,韓愈在被貶之時,並沒有消沉下去,而是依然能夠重新振作,從韓愈的作品中,我們

能夠看到唐代正直知識份子對於匡救時弊、革故鼎新的美好願望,看到了他們的歡樂、痛苦

和追求的心路歷程,看到了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郭 姣:好的,今天的讀書會就到這裡!

相關中國期刊網論文

搜索關鍵字:韓愈

期刊來源: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

(一)期刊論文(2009 年至今,以時間為序)

號 作者 篇名 刊名 年/期

1 葛山洪 論中唐駢散相爭與韓愈的“破駢為

破” 中國文學研究 2009/01

Page 26: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26

2 陸敏珍 論韓愈《師說》與中唐師道運動 社會科學戰線 2009/01

3 李最欣 韓愈與皇甫湜關係辯證 中州學刊 2009/01

4 周 悅 從漢唐碑誌的問題演變看韓愈碑誌

的正與變 中國文學研究 2009/03

5 楊 伯 韓愈抒情觀之重估——以《送高閑上

人序》為中心 南開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4

6 朱易安

程彦霞 晚清宗宋詩派對韓愈及其詩歌的新

闡釋 上海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9/04

7 曾祥波 韓白關係考論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

報 2009/05

8 史月梅 論韓愈的“《易》奇而法” 周易研究 2009/05

9 全華淩 論金元士人對韓愈接受的特點 求索 2009/09

10 楊三成 韓愈、柳宗元筆下的“蛇”意象及其

文化內涵 鄭州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1

11 賈發義 韓愈、李翱的道統說和性情論 四川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1

12 谷曙光 論王安石詩學韓愈與宋詩的自成面

目 清華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1

13 劉 寧 “論”體文與中國思想的闡述形式 北京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2

14 徐 暉 從《進學解》看韓愈在對話式表達藝

術上的貢獻 內蒙古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2

15 金華淩 論宋元明士人接受韓文的時代特色

及其文化動因 東南學術 2010/03

16 李福標 《昌黎先生文集》陳澧父子批點的學

術價值 文獻 2010/04

17 楊再喜 同官盡才俊,偏善柳宗元——析論韓

愈在柳宗元接受史上的奠基作用 社會科學輯刊 2010/04

Page 27: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27

18 雷恩海 一種隱性文學現象之考察——以《文

心雕龍》思維方式對韓愈的影響為例 文學評論 2010/05

19 田恩銘 試論《新唐書》傳記的“崇韓”觀念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6

20 呂正惠 明道之師 讀書 2010/10

21 李棟輝 論宋代柳文地位的嬗變——以韓愈

作為參照 求索 2010/10

22 沈文凡

張德恒

韓愈貶潮心跡考論——從比較昌黎

《論佛骨表》與傅奕《請除釋教書》

展開

蘭州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1/01

23 沈文凡 韓愈樂府詩歌創作芻論——以《琴

操》十首為詮解對象 中山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1/02

24 任正霞 韓愈“以文為詩”形成原因探析 作家 2011/02

25 蘭 翠 韓愈尊崇孟子探因——兼論唐人對

孟子的接受 煙臺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2

26 劉成國 論唐宋間“尊揚”思潮與古文運動 文學遺產 2011/03

27 郭 畑 試論唐代孔廟祭祀系統對韓愈道統

思想的影響 孔子研究 2011/04

28 徐海容 唐代碑誌文商品化傾向與問題嬗變 北方論叢 2011/04

29 林 曦

吳在慶 北宋時期對韓愈的接受

廈門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5

30 寧俊紅 散文與經學關聯視野中韓愈文道觀

的本體論內涵及意義——兼與劉

勰、朱熹文道觀比較

蘭州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1/05

31 丁俊麗 再論《韓詩臆說》作者問題 文藝研究 2011/06

32 蘭 翠 《孟子》的傳記文學特徵——兼論對

韓愈《張中丞後敘》的影響 齊魯學刊 2011/06

33 徐海容 韓愈“諛墓”問題研究述評 學術論壇 2011/07

Page 28: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28

34 汪 容

郭 畑 韓愈《原性》篇思想淵源探析 求索 2011/07

35 胡明曌 試析唐代士大夫的轉型——以韓愈

所論“士大夫”為中心 學術研究 2011/10

36 徐海容 論韓愈碑誌文的古文體性 前沿 2011/16

37 張文利 宋代禮學視域中的韓愈道統——以

《原道》為中心的考察 孔子研究 2012/01

38 黃陽興 圖像、儀軌與文學——略論中唐密教

藝術與韓愈的險怪詩風 文學遺產 2012/01

39 羅書華 韓、柳古文創造的路徑及其體性 復旦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2/01

40 李智賢 唐人唐神:韓愈在潮州的神話與神化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2

41 魏崇武 論蒙元初期散文的宗韓之風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02

42 羅書華 墓誌與贈序:韓愈文體創造的範例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02

43 劉 磊 “以文為詩”之爭:唐宋詩文文體觀

念衍變的個案 湘潭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2

44 羅書華 韓柳古文理論的一主三賓結構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2

45 楊再喜 宋代接受視野中的“韓柳”並稱論

及其文化成因 社會科學輯刊 2012/03

46 羅書華 韓柳文道關係論的三個層次 山西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5

47 陶文鵬 論韓愈的七言絕句 文學遺產 2012/05

48 劉 城 論韓愈墓誌的文體新變 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5

49 郝潤華

王福元 史官及史學影響下的唐代古文運動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

學學報 2012/05

50 朱友舟 韓愈《毛穎傳》之中山考 蘭台世界 2012/06

Page 29: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29

51 向 回 論韓愈《琴操》組詩創作的明道意識 暨南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7

52 李 俊 韓愈散文藝術紹承《孟子》探微 名作欣賞 2012/11

53 陳鴻雁

郭殿聲 記內顯畫 畫外溢情——韓愈《畫記》

評說 文藝研究 2012/11

54 李冰燕 “發憤著書”說與“不平則鳴”說

異同探微 文藝評論 2012/12

55 許杜麗 韓愈的文學成就與價值發微 蘭台世界 2012/12

56 于展東 張籍與韓愈、白居易關係考察 蘭台世界 2012/18

57 崔瑞霞 從《及十二郎文》、《苦小弟》看古今

祭文情感表現力 新聞愛好者 2012/18

58 卞良君 歷史影像與藝術真實的高度融

合——古代小說中韓愈的流貶心態

論析 中州學刊 2013/02

59 郭春林 有意為派:韓愈詩派意識的表現方式

及其價值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3

60 薑雲鵬 明代韓愈古文選本概述 社會科學家 2013/03

61 夏 秀 從“發憤抒情”到“不平則

鳴”——詩怨內涵演變之“直抒怨

艾”路徑探析 齊魯學刊 2013/04

62 周 靜

黃懷信 論韓愈景學思想及其歷史地位 東嶽論叢 2013/04

63 文碧方 韓愈與佛教 海南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4

64 陳玉強 “援莊入儒”與韓愈崇尚怪奇的理

據 文藝評論 2013/04

65 廖美玉 韓、白對中唐寒燠異常的不同感知與

書寫 西北師大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3/05

66 王曉霞 韓愈“正心有為”教育理念的詮釋 蘭台世界 2013/15

67 王麗英 “百代文宗”韓愈《師說》中的教育

思想 蘭台世界 2013/18

Page 30: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30

68 田恩銘 論《新唐書》采摭韓愈“議論”入傳

與唐宋思想轉型的關係 蘭台世界 2013/24

(二)中國優秀碩士論文(2011年至今,以時間為序)

號 作者 題目 作者單位 學位年度

1 曹勝強 韓愈與佛教關係研究 陝西師範大學 2011年

2 任東傑 韓愈哲學思想研究 安徽大學 2011年

3 董建國 論韓愈的俳諧詩 山東大學 2011年

4 李 希 從文體互滲入手評析韓愈“以文為詩” 湘潭大學 2011年

5 於 剛 孔子文學思想對韓愈散文創作的影響 廣西師範大學 2011年

6 陳玉蘭 韓愈思想研究 山東大學 2011年

7 孔沫人 韓愈道統觀思想研究 曲阜師範大學 2011年

8 周文慧 韓愈聯句詩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

院研究院 2011年

9 陳培文 論美國漢學界的韓愈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 2011年

10 戴楊越 韓愈贈序文研究 浙江大學 2011年

11 李秀蘭 韓愈的教育思想研究 浙江大學 2011年

12 李 俊 論韓愈散文對孟子的繼承 內蒙古師範大

學 2012年

13 李 平 韓愈諷喻詩研究 安徽大學 2012年

14 宋曉娟 韓愈散文敘事藝術初探 內蒙古師範大

學 2012年

15 韓 芳 論韓愈、歐陽修以古文為時文的理論取

向 揚州大學 2012年

Page 31: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31

16 王訊飛 “不平則鳴”說統攝下的韓愈詩論 首都師範大學 2012年

17 別美卉 清人對韓愈詩歌的選評研究 天津師範大學 2012年

18 黃孌孌 韓愈散文理論與創作對歸有光的影響 安徽大學 2012年

19 黃 穎 論桐城派對韓愈文論的接受與發展 湖北師範學院 2012年

(三)中國優秀博士論文(2011年至今,以時間為序)

序號 作者 篇名 作者單位 學位年度

1 徐加勝 韓愈的道統及其宗教性詮釋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院 2012年

2 周 靜 韓愈經學考 曲阜師範大學 2013年

(四)韓愈研究著作

1. 吳文治,《韓愈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2.陳克明,《韓愈述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

3.(宋)呂大防等撰,《韓愈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4.卞孝萱、張清華、閻琦,《韓愈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5.劉真倫,《韓愈宋元傳本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6.市川勘,《韓愈研究新論:思想與文章創作》,北京:文津出版社,2004年。

7.楊子怡,《韓愈刺潮與蘇軾寓惠比較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

8.谷曙光,《韓愈詩歌宋元接受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年。

9.錢基博,《韓愈志》,北京:華夏出版社,2010年。

10.柯萬成,《韓愈古文新論》,北京:文史哲出版社,2012年。

11.柯萬成,《韓愈事蹟與詩文編年》,北京:文史哲出版社,2012年。

12.張仁福,《中國南北文化的反差:韓愈與歐陽修的文化透視》,昆明:雲南大學出版

社,2012年。

13.張瑞麟,《韓愈與宋學——以北宋問道觀為討論核心》,見林慶彰主編,《中國學術

思想研究輯刊》十三編,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

14.吳振華,《韓愈詩歌藝術研究》,合肥: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編者注:此文摘自《問學記》2013 年第 7 期·總第 90 期,本期《問學記》主編茶志

高,本期執行編輯彭琴。此次讀書會舉辦時間為時間為 2013 年 11 月 21 日 13:30 至

17:30,地點在中國湖北武漢市的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古典文獻學教研室。參與者:張

三夕教授;研究生學生:李程、羅昌繁、茶志高、鄭詩儐、毋燕燕、溫燎原、鄭若萍、

王光豔、鄧凱、郭姣、王葉遲、彭琴、張帆、董海春、劉兆錄、歐陽敏、姚琴、張維、

朱洪妮。本文已獲張三夕教授同意於中國文化院網站刊載)

Page 32: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32

http://www.cefc-culture.co/

中國文化院簡介:

中國文化院是由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發起設立的非盈利民間團體,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

負責制,由中國著名漢語言學家,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先生擔任院

長。中國文化院在香港、北京、上海等地設有分支機搆,下轄中華出版社、中華通訊社、中

華智庫聯盟,出版《國學新視野》等系列高端文化期刊和書籍。

中國文化院以“傳承華夏文化,和合世界文明”為宗旨,為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服務,為中國

文化走出去服務,為普通百姓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服務,體現中華文化的自覺、自信、自強。

中國文化院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與傳播,以成為“中華文化發展智庫”為目標,面向

當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通過整合文化力量,廣泛團結海內外文化組織,努力打造一個

高層次、高品位的文化傳播和交流平臺。

中國文化院通過“一體兩翼”方針來弘揚和傳承中華文化。“一體”即儒釋道的倫理和哲學,

研究並宣傳中華民族的世界觀、價值觀、倫理觀和審美觀;“兩翼”即中醫文化和茶文化,

這二者最系統、最生動、最具體、最切身地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可見形態。“兩翼”貫穿“一

體”,“一體”帶動“兩翼”,努力飛往世界各地,與國際社會共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造福全人類。中國文化院與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華文化促進會、中

國長城學會、尼山論壇組委會、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

院和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網簽署了《“8+1”文化工作聯盟合作發展協定》,通過強強聯手、共

用資源,帶動聯盟成員形成合力,共同促進中華文化發展。

2013年,在許嘉璐院長的領導下,中國文化院先後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中華國學論壇”,

在北京舉辦“中醫養生論壇”、 “北京尼山世界文明論壇”、 “儒釋道融合之因緣研討

會”,在福州舉辦“中華文化發展戰略——兩岸四地文化沙龍”。 國內外數百名著名專家、

Page 33: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33

學者和宗教領袖,社會各界四千餘人出席了這些高端論壇活動,兩岸四地數十家主流媒體廣

泛關注並充分報導了這些活動。中國文化院在北京舉辦獨具特色的“普洱之夜”活動,邀請

中央和地方文化界代表人士來文化院,在品嘗普洱茶、感受民族文化的同時,從不同角度深

入探討中國文化的發展戰略。邀請文化部前部長王蒙、中國前駐法國大使吳建民等在香港舉

辦文化沙龍活動。

2013 年,許嘉璐院長還代表中國文化院出席在雲南普洱舉行的“國際茶業大會”、在山西

綿山舉辦的“慈孝文化周”活動、在江西贛州舉行的“兩岸客家人高峰論壇”以及在臺北舉

辦的“旺報第四屆兩岸徵文”頒獎典禮、“儒學的理論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中華文

化與企業經營”兩岸人文對話等系列活動。許院長在中國文化院北京辦會見各方來賓 40餘

批次,包括孔子第 79 代嫡長孫孔垂長,香港慈氏文教基金董事長王聯章,北京大學高等人

文研究院院長、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杜維明,臺灣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中央綜合

治理辦副主任徐顯明,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印尼著名僑領黃雙安,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

臺灣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小組主任莊漢生,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等數百名社會各界人士,

與他們共商中華文化發展問題。

2014 年,中國文化院將深入學習和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系列講話

和指示精神,圍繞道德和倫理重建、中華文化走出去兩條主線開展工作。繼續貫徹“一體兩

翼”的方針,在武夷山舉辦中國茶文化高端論壇,拍攝《天賜普洱》大型紀錄片,並在北京

舉辦大型“普洱之夜”活動。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推動中華文明與世界不同文

明的對話。在香港舉辦第二屆中華國學論壇和文化沙龍,並積極參與在山東舉辦的第三屆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以“孔子與默罕默德”為主題在印尼舉辦儒家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

對話。發起“兩岸文化行”活動,組織兩岸大學生分別在大陸和臺灣參加文化體驗營,通過

鳳凰網和臺灣《旺報》深度報導兩岸學生的文化感受與體驗。為更好地整合民間傳統文化的

力量和平臺,中國文化院將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探討並論證成立“全國書院聯盟”的可行

性,並適時召開全國書院工作研討會。

Page 34: 理想的執著踐行者 - cefc-culture.co€Š韓俞集》.pdf · 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同時繼承了孟子的養氣說,提出自己的養氣論,即

34

聯繫方式

地址:香港灣仔港灣道 1號會展廣場辦公大樓 34樓 3408室

聯絡電話:(852)2559 2265

傳真:(852)2559 2599

網址:http://www.cefc-culture.co/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慧忠北路臥龍社區慧忠裡 220號(郵編:100101)

傳真:(010)64956880

聯絡電話:(86)-10-64956880/1/3/9轉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