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政策教育部「技職利多」 - chwa.com.t ·...

4
發行人: 陳本源 \ 出版者 : 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總公司 : 23671新北市土城區忠義路21\ 創刊號 : 民國九十九年四月五日 發行日 : 民國一百年十二月五日 \ 公司電話 : (02)2262-5666 \ 公司網址 : www.chwa.com.tw \ 全華網路書店 www.opentech.com.tw 第九期 稿稿調調○○ ○○ ~ 使○○ 使○○ ○○ 滿調階 段 對 象 目 標 認識技職 以國中七年級學生及 其教師、家長為主 了解性向,並以宣導講師分區簡介國中畢業生之多 元管道,使其了解技職教育及技職校院之類科與特 性,以及普通高中教育與技職教育之特性與差異。 體驗學習 以國中八年級學生及 其教師、家長為主 赴技職校院進行體驗學習,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性向 特質,體驗並了解高職和技專校院各類科的課程、 教學特性以及相對應之職場工作及所需相關能力。 適性選擇 以國中九年級學生及 其教師、家長為主 對個別學生之興趣性向及能力輔以生涯輔導,使學 生確定自己的性向和興趣,並以成功典範提升就讀 意願,以及了解欲就讀的技職體系學校。 「選技職,好好讀,有前途」技職教育宣導方案

Transcript of 相關政策教育部「技職利多」 - chwa.com.t ·...

Page 1: 相關政策教育部「技職利多」 - chwa.com.t · 四、積極推動技職利多政策,支持技職向會。就讀高中、大學之普通教育體系學生,有更多元發展空間與機育出許多優秀人才外,亦顯示行行出狀元,技職校院生比一般明展及設計展摘金鍍銀,除彰顯我國技職教育的適性與彈性培濟發展之基礎。

發行人: 陳本源 \ 出版者 : 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總公司 : 23671新北市土城區忠義路21號 \ 創刊號 : 民國九十九年四月五日發行日 : 民國一百年十二月五日 \ 公司電話 : (02)2262-5666 \ 公司網址 : www.chwa.com.tw \ 全華網路書店 www.opentech.com.tw

第九期

稿

文教

新知

教育部「技職利多」

相關政策

教育部於十一月二日發布新聞稿,強調「技職利多」政

策,從有效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就讀技職教育之優勢及

特色、技職教育辦學績效、以及政府對技職教育之政策支持做

簡要說明,希望能透過各項政策宣導及補助策略,讓師生及家

長了解技職教育,進而選讀技職教育。

技職教育在臺灣已發展七十年餘,適性與彈性的多元學習

環境,除培育出各領域優秀人才外,專業知識與實力的展現更

成為職場王道。技職教育同時也是一個提供自我實現的重要歷

程,配合學生自己的興趣和性向,善用技職優勢,在技職學習

中找到自己,看到人生方向。

教育部強調,整體而言,技職教育之優勢及特色包括

體系完整制度健全、學制類科多元適性、產學合作效能卓

著、辦學成效務實致用、國際競賽成果豐碩等。「技職利

多」相關政策與措施說明重點如下:

一、推動高職及五專前三年免學費(排富)

優惠政策

實施高職免學費方案︵含五專前三年︶,於一○

學年度起分二階段逐步實施。第一階段︵一○

○~

一○

二學年度︶推動高職免學費方案,凡家戶年所得新臺幣

一百一十四萬元以下之高職及五專前三年之學生適用,第

二階段︵一○

三學年度起︶推動高中職︵含五專前三年︶

學生全面免學費方案,期能達成鼓勵適性就學、培育符合

產業需求之基層技術人才、保障就學安全、營造符合社會

公平正義之教育環境,進而提高國民素質,落實十二年國

民基本教育全面推動之目標。

二、落實技職教育宣導並結合適性輔導,

使學生適性發展

為有效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育部推動,配合

國中生涯發展教育,將分年、分階段實施,就國一至國三

之師生及家長,分別進行「認識技職」、「體驗學習」及

「適性選擇」,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輔導國中學生了解其

性向、興趣及能力,適性發展,進而擇選高中、高職或五

專之「最適性」教育進路。

三、技職教育重務實致用,技職生國際表

現亮眼

技職教育的特色為「做中學」,透過實作增加學習成效

並累積經驗,理論與實務並重,是奠定技職學生成功、國家經

濟發展之基礎。近年來技職校院學生不斷在各大國際競賽、發

明展及設計展摘金鍍銀,除彰顯我國技職教育的適性與彈性培

育出許多優秀人才外,亦顯示行行出狀元,技職校院生比一般

就讀高中、大學之普通教育體系學生,有更多元發展空間與機

會。

四、積極推動技職利多政策,支持技職向

上發展

教育部近年來推出技職教育再造方案,並提出多項措施支

持技職教育發展。

舉例而言,為鼓勵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出國參加國際性技

藝能競賽及發明展,每年補助學生出國參加國際競賽之機票

費用,依國家地區分別補助,個人最高補助四萬元︵歐洲地

區︶,團體最高補助十萬元,九十九學年度共五十四名學生受

惠,一○

年共五十名學生受惠。

為達成技職教育追求「務實致用」之目標,提升技職校院

教師實務教學能力,增進技職學生學以致用及未來就業機會,

教育部補助學校遴聘業界專家至校協同教學,並鼓勵教師至業

界研習,以深化技職教育的實務教學,加強技職教育與產業接

軌。同時每學年度補助學校推動學生校外實習課程,九十九學

年度有近七萬名學生參與校外實習,補助金額達一億元。

此外,為協助技專校院提升教學品質,持續獎助教學卓越

學校,九十五年至今已獎助超過一百三十億元。

再者,為提升高職辦學品質,促進高職特色發展,並提供

學生優質學習環境,促使學生有效學習,引導學生適性發展,

兼顧產業與區域發展,達成資源共享等目標,教育部持續推動

高中職「均質化」及「優質化」補助方案。目前「均質化方

案」九十九學年度共計補助二百三十四校;一○

學年度補助

二百一十三校。高職「優質化方案」累積至一○

學年度共輔

助一百三十二校,占總校數約八成五。

教育部表示,升學應選擇符合自己性向、興趣或能力的

學校就讀,從多元智慧理論的角度而言,每個學生生來具有不

同的性向特質與專長,技職教育具有豐富且多元的類科,能滿

足多種不同特質學生就讀的需求。技職教育的課程強調務實致

用,教學的特色在培養學生具有實用操作技術與實務能力,所

學與職場所需之能力能無縫接軌,選讀技職教育可習得「帶著

跑」的專門技術和能力,具備職場就業競爭力!因此教育部呼

籲,希望學生、家長們都可以先充分了解與分析比較各項升學

資訊,並依個人興趣、性向與能力,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制,

做出最好的選擇。

教育部「技職利多」

相關政策

階 段 對 象 目 標

認識技職以國中七年級學生及

其教師、家長為主

了解性向,並以宣導講師分區簡介國中畢業生之多

元管道,使其了解技職教育及技職校院之類科與特

性,以及普通高中教育與技職教育之特性與差異。

體驗學習以國中八年級學生及

其教師、家長為主

赴技職校院進行體驗學習,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性向

特質,體驗並了解高職和技專校院各類科的課程、

教學特性以及相對應之職場工作及所需相關能力。

適性選擇以國中九年級學生及

其教師、家長為主

對個別學生之興趣性向及能力輔以生涯輔導,使學

生確定自己的性向和興趣,並以成功典範提升就讀

意願,以及了解欲就讀的技職體系學校。

「選技職,好好讀,有前途」技職教育宣導方案

Page 2: 相關政策教育部「技職利多」 - chwa.com.t · 四、積極推動技職利多政策,支持技職向會。就讀高中、大學之普通教育體系學生,有更多元發展空間與機育出許多優秀人才外,亦顯示行行出狀元,技職校院生比一般明展及設計展摘金鍍銀,除彰顯我國技職教育的適性與彈性培濟發展之基礎。

文藝專欄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中心講師

張守甫

在體式上,中國古典韻文有詩三百、楚辭、樂

府、古詩、律絕、詞、曲之演化與分流,而細察諸般

品類流派,又萬象紛呈,似難以備課或教學現場有限

的時間,進行細微的分辨或研究。然而,若以白話翻

譯或常見的賞析去幫助學生體會一首詩歌的意義,卻

未必收效。關鍵在於學生的思維很難跳脫或超越那些

翻譯、賞析的成見,因此缺乏聯想力,只得到片面

的、籠統的解釋,觸不到詩歌展現生命本質的核心意

義。其實,只要教學時能剖析各別韻文體式的特質,

以作品為詮釋中心,往往能直探意義,進而在過程中

激發出學生的想像力,體現作品價值,事半而功倍。

以鑑賞宋詞來說,兩宋詞史已展現了詞體的兩

大特質:「要眇宜修」與音樂性,若以二者為先備理

解,如此在策略上便能指出宋詞的兩種鑑賞方向:其

一、拈出詞中片段精句加以細繹;其二、融貫詞氣來

詮解整闋詞。蓋宋詞以婉約為大宗,特重言外意、韻

外味,即使是豪放詞,其佳作亦往往讓人感到語盡而

意無窮,此乃詞體「要眇宜修」的內涵。因此,反覆

吟詠一闋詞,若對其中幾句特別有感觸,則不妨深掘

自我的生命經驗,看看這幾句究竟如何觸動心中幽深

寂靜之處,突出詞人賦予作品的內在感召力。此一方

式,簡言之,便是細繹精句。另外,詞起於酒筵歌席

之際,配樂歌唱,按譜填詞,造就了詞體的音樂性。

是以鑑賞宋詞,應嘗試將一闋詞看作一篇完整的樂

章,不能忽視其詞句之間若隱若顯、語斷而意連的氣

脈,亦不能不理解其中抑揚頓挫的節奏,以及詞人苦

心經營的無聲之音—

亦即詞中堆疊、連貫、對映……

的豐富意象。這種詮釋方法,簡言之,便是融貫詞

氣。

限於篇幅,以下只能以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

蘭泣露︶一詞為例,先具體說明第一種詮釋法的運用方

式: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

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

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全詞詞意不離閨中思婦,或才子遙憶佳人,主題不

脫五代花間詞風,但借用晚清學者王國維的論詞高見,

遂能將眼光鎖定於下片詞的: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三句意象豐盈,《人間詞話》中謂:

︽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

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頗近之。但一

洒落,一悲壯耳。

〈蒹葭〉一詩的內容正是真景物、真感情,得以表現出

詩人所見者真,所知者深的天才,故能傳繹詩人深致。

而晏詞中西風凋樹,登高遠望之句,之所以令王國維產

生「意頗近之」的感想,原因大致有三:

一、秋的意象。

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想要拉近距離,而在過

程中遇見的阻逆。

三、〈蒹葭〉與晏詞皆流露出的一種思人之時,深

思高舉的情懷。

但是,《人間詞話》又說: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詩人之憂生也。﹁昨夜西

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似之。

上一則詞話以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

涯路」描述思人情懷,但這一則詞話卻以「詩人之憂

生」喻之,如果晏詞真有確解,那兩則詞話中,肯定有

一則是錯解了。可是王國維解詞,並不走探求原義,鉤

沉寄託的路子,王國維論詞的妙處,正在於他能涵容不

同的生命情境,發揮想像,跨越作品結構的意義層次,

而在言外之處擴充詞意,以充實、加厚作品的內涵。

《小雅.節南山》之「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

流露出個人在國家風雨飄搖時,想要離開,卻四顧茫

然,踟躕不前的困惑。這在王國維看來,表達出了人

類在困境中,為生命飄零而憂慮的共同情感,遂拈出其

「憂生」之精神。另一方面,晏詞則道出詞中人內心冀

盼的對象,如今不知在何方的生命情境。詞中人那高樓

獨倚危闌,望盡天涯時孤高的、沒有著落的情緒,不也

正是內心茫然,不知所往的困惑?不也正是一種生命飄

零無寄的寫照?如此看來,「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實與「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貫通相似的生命情感。

更進一步,《人間詞話》又謂: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

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

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

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

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

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顯然王國維是以自己的學養、經驗來印證、貫通這三段

詞句的言外之意,將它們解釋成人生中成就大事必經的

三種境界。換句話說,他對詞句的理解與體悟,一面經

由自身經驗而得;一面則是在觀照詞句的當下,由於主

體間融通無礙而獲致的感受。王國維也承認,這種對生

命境界的闡釋,委實不必與原作的意義相同,自己的解

釋未必是作者晏殊、歐陽脩的原意。

在上述三則詞話中,王國維對晏詞作多層次的想

像,且在末一則詞話中對晏殊、歐陽脩、辛棄疾三人之

詞句作抽象概念性的詮釋,他無疑是針對著作品的言外

之意與味外之旨,因此這類想像與詮釋頗有超越作品意

義與作者意圖的可能。我們也發現,王國維論詞,未必

執著於整闋詞的字句解釋,而是先抽繹詞中精句,再運

用個人的學養、經歷、生命情意來細膩地感受、體悟這

些句子。在實際教學現場,這種細繹精句的詮釋策略,

特別適用於抒情性格強烈、文字意象飽滿豐盈的詞句。

教學時配合學習單、撰寫心得,將有助於學生發揮想像

力,聯結詞境與個人經驗,進而培養學生體悟不同生命

境界的能力,而不會被現成的白話翻譯或賞析侷限住觀

賞者與觀照對象的多重可能。

最末補充一點,細繹精句與融貫詞氣,作為兩種

鑑賞宋詞的方法,並非不能揉合並用,也未必只適用於

宋詞,以下即以南唐中主李璟的〈攤破浣溪沙〉一詞為

例,提示交相運用兩種方法的可能性: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

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

恨,倚闌干。

《人間詞話》對此詞評曰:

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

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獨賞其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

易得。

同樣是借用王國維的詞論,筆者推想,王氏之所以認為

古今眾人對這闋〈攤破浣溪沙〉都看錯重點,而特讚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不但是因

為二句直指眼前之景,此景正逢夏末秋初、風物更替

之際,本身就涵蘊豐富,值得細細品繹,除此之外,

這兩句更在詞意、詞境上總攝全篇,有綱領全詞的作

用。以詞的音樂性來說,「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

起綠波間」即全詞主要旋律,而照應以下各句的意

象:「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便承接眼前所

見,心中發起對景物風光流逝所感到的遺憾,而發話

者對荷華枯萎的感傷,對風光流逝的憾恨,又衍生出

多方感受:諸如青春不再,長日將盡,繁華已逝,賢

人凋零,曲終人散,物故人非,壯志未酬而年華已

老……。正因此,王國維才會盛讚菡萏西風兩句「大

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至於下片第一句,則

於風景之外點染出一段情事:雨夜中夢醒的思婦,正

懷念著役守於邊塞的良人。彷彿陡遇奇峰,然而此間

情意早已寄託在主旋律之中;以下三句接續夢醒的意

象,既寫思婦的動作姿態,亦表其內心憂愁,雖然情

意露骨,缺乏令人意猶未盡的餘韻,不過依舊與主旋

律有相似的情味,被菡萏香銷所勾起的萬般愁緒,又

隨吹徹小樓的笙樂百轉千迴,縈繞無盡,更且上、下

片以實景與夢回相對,增一分人生如夢的虛幻,讓讀

者更添懊惱惆悵。菡萏、西風二句既為精句,又是主

旋律,是詞氣貫通之所在,於是鑑賞此闋詞,就可以

交揉兩種詮釋方法,靈活運用。

談宋詞鑑賞的兩種方法

細繹精句與融貫詞氣

Page 3: 相關政策教育部「技職利多」 - chwa.com.t · 四、積極推動技職利多政策,支持技職向會。就讀高中、大學之普通教育體系學生,有更多元發展空間與機育出許多優秀人才外,亦顯示行行出狀元,技職校院生比一般明展及設計展摘金鍍銀,除彰顯我國技職教育的適性與彈性培濟發展之基礎。

好書推薦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潘麗珠

為了邀月,築臺頂樓,臺邊藝花1植草,為了

邀蝶;嬌蝶究竟有無過訪未曾留意,然月的芳駕2卻

親迎過數回。有時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濃雲半遮

面;有時是淡雲微卷,一襲輕紗籠上月的皎潔;也有

時疏星點點,新月敘綴天幕怯怜怜3;更多的時候則

是清風先行吹散滿天雲霧,月才婷婷娉娉展放柔麗尊

貴的光芒馭風湧現。

風月之宴饗是樓臺上我的最愛。經常在陰曆十四

日氣象播報明天天晴之後,我便潛心盼候隔晚的月駕

芳臨。第二天,我雀躍的不是亮燦燦的朗日,而是

月的邀宴時分更近。當天邊晚霞醞釀最後一片醉顏紅

時,我已洗盡一天的疲塵,攜虔誠心、執鐫花笛4,

登樓鵠守5。如水好風輕輕徐徐溫柔地逗引臺頂勾掛

的風鈴,吹響串串悅耳的音符,音符的活潑喜悅彷彿

應和著主人歡喜企望的心情。仰首觀天,天穹的雲霧

逐漸被撩撥散去,把中天舞臺讓位給即將登場的主角

月娘。吹一曲「花好月圓」聊表我的歡迎赤忱,從指

間溜出的樂音偶與風鈴的悅耳諧奏,月娘遂盈盈嬝嬝

款步而上—

圓圓的臉龐散發驕人的丰采6,示大地

以尊貴的母性,撫萬物以祥和的華光。

於是我總忍不住思想起古來大地的遊子,當他

們跨離故土足沾征塵,眺望的心情不再掬滿親人的溫

馨時,毋怪難忍對月詠嘆寄情;舉頭望月低頭思鄉的

李白,替他們道盡了衷情亦成為月娘的知音。我不曾

遠遊,未能體得對月訴鄉愁索慰藉的滋味,但我亦曾

對月興嘆,讚歎那祥柔無私的一團清輝,帶給黑暗中

的大地喧囂動盪之後的寧靜與和平。儘管她已走過千

古,看著潮起潮落、朝滅朝興,看著花開花謝、人死

人生,她依舊堅定如新,無棄多劫7的大地與多變的

人性,依舊以陰晴圓缺的步伐向永恆的未來輪輪推

進。

今夜,又值風清月明,花枝的疏影橫斜8樓壁,

且讓我仿一次莊周,化蝶烙影9,酣一樓風月。

選自《青春雅歌》,知青頻道出版有限公司

注釋

1

藝花:種花。

2

芳駕:原指女子所乘的車輛,後用以代稱女子。

3

怯怜怜:女子嬌弱可愛的樣子。怜,音聯,「憐」

的異體字。

4

鐫花笛:雕刻花紋的笛子。鐫,音娟。

5

鵠守:滿懷期盼地守候著。鵠,音湖。

6

丰采:姿態儀容。

7

多劫:許多苦難。

8

疏影橫斜:語出宋代林逋的〈山園小梅〉詩句: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多用於歌

詠梅花的疏淡姿態。

9

「仿一次莊周」二句:「莊周夢蝶」的故事典出

《莊子‧齊物論》。莊子有一回夢見自己變成蝴

蝶,醒來後不知道是自己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還是

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子。莊子以這個故事說明一切

皆夢,藉此泯除物我之間的差異。

認識作者

潘麗珠︵西元一九五九~

︶,臺灣臺北市人。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臺北市立格致

國中教師、國立編譯館國小國語組編審委員、《國

文天地》雜誌副總編輯、臺北廣播電臺《古典的天

空》節目製作主持、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指導

委員會教學通訊雙月刊》主編、臺灣師範大學噴泉

詩社及南廬吟社吟唱隊指導老師。現任臺灣師大國

文系專任教授。專長有戲曲研究、詩文吟誦、現代

詩及散文評論與教學、國語文創意教學、文藝美學

等。對教學與研究充滿熱忱,推動詩歌吟誦、創意

教學不遺餘力。著有《現代詩學》、《清代中期燕

都梨園史料評藝三論研究》、《古韻新聲—潘麗

珠吟誦教學》及散文集《雅歌清韻》等。

風華解密

築臺觀景,是美,因觀景而與古人心靈相通,

則是美中之美。本文以月景之美為底圖,妥貼而自然

地引用古典詩句詞語,細細勾勒出邀月迎風的審美情

懷,展現出作者細緻的生活美學與豐富的文學素養。

首段即點出「邀月」的主題。「為了邀月,築

臺頂樓,臺邊藝花植草,為了邀蝶」幾句,看似不經

意,實則融合了回文、頂真、倒裝等修辭法的特點,

卻沒有一般修辭法刻意造作的痕跡。「嬌蝶究竟有無

過訪未曾留意」一句,使文章聚焦於「月」景。「猶

抱濃雲半遮面」,「一襲輕紗籠上月的皎潔」,「新

月斜綴天幕怯怜怜」等句,描摹各式月景。「清風先

行吹散滿天雲霧,月才婷婷娉娉展放柔麗尊貴的光芒

馭風湧現」兩句,則結合了「月」與「風」,自然而

然地帶出了本文的另一個主題—

「風」。

次段承上而來,寫「風月之宴饗」。由「宴

饗」而點出「酣」字。「經常在陰曆十四日氣象播

報明天天晴之後,我便潛心盼候隔晚的月駕芳臨」

寫出作者對月圓的喜愛。沐浴、執笛寫的不只是

內心的欣喜,更是一種虔誠、融入,「登樓鵠守」

以典雅的詞語,生動的形象寫出作者對月景的迷

戀。「如水好風輕輕徐徐溫柔地逗引臺頂勾掛的風

鈴」、「從指間溜出的樂音偶與風鈴的悅耳諧奏」

為美麗的月景增添了動人的樂音。「仰首觀天,天

穹的雲霧逐漸被撩撥散去,把中天舞臺讓位給即將

登場的主角月娘」照應首段的「清風先行吹散滿天

雲霧,月才婷婷娉娉展放柔麗尊貴的光芒馭風湧

現」,使全文渾成一體,營造出柔美的氛圍,而

「尊貴的母性」則為下文作好了鋪墊。

「於是我總忍不住思想起古來大地的遊子」轉

入思鄉情懷。作者引用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

鄉」的千古名句,使月景與鄉情緊密結合。「我不曾

遠遊」一句,轉出新意,賦與月景更深刻的哲學意

涵:「以陰晴圓缺的步伐向永恆的未來輪輪推進」,

道出世間無常的真理。

末段總結全文,「風清月明」、「疏影橫斜」

等句,帶出「莊周夢蝶」的浪漫情懷,也巧妙地呼應

了首段的「臺邊藝花植草,為了邀蝶」。宋代嚴羽在

《滄浪詩話》中以「羚羊挂角,無跡可求」為詩歌創

作的至高境界,實則散文也適用於這個道理。本文巧

妙地融合了古典與現代的詞語與情懷,文詞典雅而不

造作,確是耐人細細品味的作品。

散文花園探索

︵  ︶1.

由「經常在陰曆十四日氣象播報明天天晴之

後,我便潛心盼候隔晚的月駕芳臨。」可

知作者最期待的景色是什麼? (A)

惠風和

暢 (B)

新月如眉 (C)

晴空萬里 (D)

花好月

圓。

︵  ︶2.

作者認為異鄉遊子為什麼「難忍對月詠嘆寄

情」? (A)

圓圓的臉龐散發驕人的丰采,

示大地以尊貴的母性,撫萬物以祥和的華光

(B)

那祥柔無私的一團清輝,帶給黑暗中的

大地喧囂動盪之後的寧靜與和平 (C)

以陰

晴圓缺的步伐向永恆的未來輪輪推進 (D)

堅定如新,無棄多劫的大地與多變的人性。

︵  ︶3.

由「當天邊晚霞醞釀最後一片醉顏紅時,

我已洗盡一天的疲塵,攜虔誠心、執鐫花

笛,登樓鵠守」,可知作者登樓待月的時

間是在何時? (A)

薄暮 (B)

侵曉 (C)

夜 (D)

晌午。

︵  ︶4.

由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愛月的理由是什

麼? (A)

跨離故土足沾征塵,眺望的心情

不再掬滿親人的溫馨 (B)

活潑喜悅彷彿應

和著主人歡喜企望的心情 (C)

對月訴鄉愁

索慰藉 (D)

那祥柔無私的一團清輝,帶給

黑暗中的大地喧囂動盪之後的寧靜與和平。

︵  ︶5.

從下列哪一個文句可以看出作者將月比擬作

女性? (A)

天邊晚霞醞釀最後一片醉顏紅

(B)月的芳駕卻親迎過數回 (C)

如水好風輕

輕徐徐溫柔地逗引臺頂勾掛的風鈴 (D)

圓的臉龐散發驕人的丰采。

答案

1.

D 

2.

A 

3.

A 

4.

D 

5.

B

跟著風華走

一、

潘麗珠著,《青春雅歌》,知青頻道出版有限公司。

二、

潘麗珠著,《情境式創意作文》,五南圖書出版有限

公司。

酣一樓風月

【好書推薦】

書號:04802006書名:《現代散文風華》

作者:潘麗珠、張玉明、張守甫、

曾家麒、鄒依霖、楊君儀、簡郁昕規格:十六開/單色/244頁/220元適用:高一∼高三(高中職)

特色:

1.收錄現代散文名篇(36篇)及其賞析。2.涵括各類主題,符合生活審美需求。3.擴大閱讀視野,增進文學欣賞能力。4.團購贈送六回評量測驗卷。

好書推薦

《現代散文風華》內文試閱

Page 4: 相關政策教育部「技職利多」 - chwa.com.t · 四、積極推動技職利多政策,支持技職向會。就讀高中、大學之普通教育體系學生,有更多元發展空間與機育出許多優秀人才外,亦顯示行行出狀元,技職校院生比一般明展及設計展摘金鍍銀,除彰顯我國技職教育的適性與彈性培濟發展之基礎。

*本刊歡迎高中職教師投稿,每篇字數在二千五百字左右。

*投稿時請附上姓名、職稱、服務學校與聯絡方式。

*投稿作品請勿侵害他人著作權,引文請註明來源出處。

*本刊有權編刪來稿內容,不願刪改者請先註明。

*作品一經刊登,即視同授權本公司刊載,公司將致贈稿酬。

*投稿作品請寄至[email protected]或23671新北市土城區忠義路21號 全華國文部收

稿

名家專欄

蚤子還是虱子?

【歇後語選粹】爺爺給孫子磕頭──豈有此理。

應用例句

1.

人行道上竟然停放了一排汽車,無視行人的權益,真是爺爺給孫

子磕頭 ─

豈有此理。

2.

阿華不僅不奉養父母,還用暴力向父母討錢,真是爺爺給孫子磕

頭 ──

豈有此理。

繪者:zoroaster

東吳大學中文

系助理教授 鍾正道

課堂上講到張愛玲,於短篇小說集《傳奇》與散文集《流言》之

外,通常還會提起這個句子: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美醜並置、千瘡百孔的人生,禁不起細看,這是張愛玲的經典名

句,展現了名門少女「參差對照」的人生觀,何其蒼涼老成。

張愛玲︵一九二○

~

一九九五︶,抗戰時期上海淪陷區紅極一時的

女作家,小說善寫受家庭禁錮的女性,散文則多呈現生活的趣味,小說

名篇為〈金鎖記〉、〈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封鎖〉、

〈色‧

戒〉等。

一九三九年,張愛玲還在香港念大學,見上海《西風》雜誌舉辦徵

文比賽,於是執筆寫就了散文〈天才夢〉投稿,這句子就是那文章的收

束,擲地有聲,簡直為她後來的作品定了調。

張愛玲記得,本來雜誌社告知得了首獎,後來又說是第十三名,不

但獎金落空,且跟老師提到此事時,「她替我難堪,我倒更難堪了。」

五十多年後的一九九四年,張愛玲獲得《中國時報》文學獎特別成

就獎,在得獎感言〈憶西風〉中,還對此事耿耿於懷酖酖「這些年了還

記恨?當然事過境遷早已淡忘了,不過十幾歲的人感情最劇烈,得獎這

件事成了一只神經死了的蛀牙,所以現在得獎也一點感覺都沒有。」

下了課,有同學跑上來問:「老師,書上寫的是﹃蚤子﹄,不是

﹃虱子﹄!」

的確,臺北皇冠出版社於一九九一年出版《張愛玲全集》典藏版,

其中《張看》一書收錄〈天才夢〉一文,刊的是「蚤子」,不是「虱

子」;不過,早在一九七八年三月十五日,張愛玲在《中國時報》所刊

登的〈對現代中文的一點小意見〉一文中,就已提出校正:「我自己也

不是不寫別字,還說人家。《張看》最後一篇末句﹃虱子﹄誤作﹃蚤

子﹄,承水晶先生來信指出,非常感謝,等這本書以後如果再版再改

正。」張

愛玲校正了自己的「蚤子」,不過十幾年後,皇冠版的「蚤子」

還是依舊爬在華麗的袍上,揮之不去。─

轉載自︽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