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座城市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模样 祝 你 永 远 不 死 算 不 算...

1
LüHAIFUKAN 纵横 2017 7 7 星期五 编辑 龙平川 校对 李瑶 电子信箱8259100sina.com 状元被污名:谁编排出来的八卦 赵柒斤 提起状元负心汉现代人立 马想到清人石玉昆编排出来的 负心背恩 抛弃妻儿 被包青天 怒铡的驸马爷陈世美其实早在 宋代真有一名状元硬生生地被 人编造成负心汉这个倒霉蛋名叫王俊民 东莱州人宋仁宗嘉佑六年 1061 的状元 因科场夺魁 他又被 叫做王魁刚当状元就被派往徐 州做官但是当王魁迎来仕途一 片光明之际却突然患上严重的 精神分裂症”。 也就是他考中状 元的第二年充任南京科举阅卷 组成员时乃取案上小刀自 ”,经阅卷组其他成员的紧急抢 刀伤虽治好 但王魁 精神恍 惚如失心者”。 也许宋代人没见过名人突然 变疯宋仁宗时期做过辰州鼎州 帅的张师正便在志怪小说 括异 卷三中将王魁的遭遇演绎成 报应”: 王魁家人请来嵩山道士 梁宗朴为其驱邪治病谁知那个 装神弄鬼的家伙一到状元家就认 王魁被女鬼作祟已无药可 半个月后27 岁的状元郎王魁 便一命呜呼什么样的女鬼跟王 魁有如此般深仇大恨张师正揣 :“王未第时家有井灶婢蠢戾 不顺 使令积怒 乘间排坠井中 又云王向在乡与一娼妓切密约俟登第娶焉既登第为状元就媾他族妓闻之忿恚自杀。” 张师正的说法王魁要么被推井 淹死的 蠢戾婢女化为冤鬼索 要么被他抛弃自杀身亡的娼 妓冤魂报复张师正第一个曝光王状元的 死因及桃色新闻后产生的轰动 效应跟现在网络上突然出现的某 大牌明星出轨并死于艾滋的消息 一样 立马被刷爆 各种议论 微博都有且一直争议至大清 影响最大杀伤力最强的当属 宋神宗时期的八卦写手刘斧在 摭遗集 中收录的一篇文章 魁传 》, 与其在短篇小说集 续青 琐高议 创作的 茹魁传 同出一 —— 仅男女主人翁姓名不同 文章说落第的王魁一次在饭桌 上遇见到美艳的妓女桂英便心 生爱慕爱才的桂英也对王魁一 见钟情拿出私房钱供王魁 ”,两人在破庙里海誓山盟永不 分离结果王魁高中状元后便以 状元的名声怎能让妓女玷辱名义不再联系桂英桂英跑到徐 州找王魁被他赶出并狠狠羞辱 一顿桂英一气之下自刎身亡过多久王魁就得了精神病他母 亲请道士高守素驱鬼只见王魁 与桂英的头毛已绞到一起几天 王魁就见了阎王这篇无名氏杜撰的 状元负 娼女化鬼报仇 博文 ”, 篇幅较小情节简单很快满足不 了当时坊间民众猎奇又八卦的心 于是根据王魁传改编的戏 评书段子等满天飞,“ 王状元 负心的故事被演绎得更加离谱南宋罗烨 醉翁谈录 · 壬集卷一 负心类 有篇小文 王魁负 桂英死报王魁遇到娼妓桂 桂英认为王魁定能成大器便 鼓励他好好学习继续迎考并在 经济上资助他进京赶考前两人 还在海边盟誓将来谁负心不得 好死但王魁高中状元就变心跑桂英派来的侍儿侍儿回来一 桂英乃归家取一剃刀将喉 一挥 就死于地 侍儿救之不及 桂英既死数日后忽于屏间露半 谓侍儿曰:‘ 我今得报魁之怨 恨矣’。” 侍儿果见 桂英跨一大 手持一剑 执兵者数十人 隐望西而去遂至魁所家人见桂 英仗剑 满身鲜血 自空而坠 右四走……” 这下王魁与桂英之间那点 事一下子变得跌宕起伏悬念丛 引人入胜颇似现代奇幻小说 高手精心创作的作品很快流传 开来并进一步坐实了王魁负心 的事实使得人们宁愿相信这是 真的也不信王魁的同窗好友庭坚的死党北宋著名医学家初 虞世10371100深查后出具的 王魁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以及宋 代科学家沈括 10311095开出 的王魁误服药致死的科学证明 还有南宋史学家 文学家周密 1232-1298齐东野语 卷六 给出的王魁人品鉴定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不外有 其一落第文人故意陷害古代 状元一两年甚至数年全国才出一 可谓万千宠爱于一身”, 没考 中之人对状元羡慕嫉妒恨”,王魁 误服药物导致精神错乱并早逝恰给了刘斧罗烨等一批酸文人编 排的机会所以那些没考上的文人 便纷纷报复王魁出一口恶气 民众猎奇心理作祟宋朝老百 姓的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温饱之 后有闲工夫瞎琢磨啊就像现在许 多网民对不靠谱的花边新闻津津 乐道一样状元负心遭报应的八 卦很对宋朝老百姓的口味其三出于一种政治需要 。“ 经济巨人 军事矮子的宋朝是文人的天 盛行儒 理学 却一直受周边 小国的欺负尤其到了南宋时刻 面临严重外患的政治格局在这种 背景下 理学倡导的 忠信节 就更被看重而穷酸文人编撰 出来的王魁背信弃义遭报应的故 事符合形势需要所以宋朝政府 明知王魁被冤枉也从不出面发声 以正视听其目的就是牺牲一个 王状元唤醒万千忠信义”。 这个王状元真不知道是他 命不好还是所处的时代不好…… 文史风尚杭州一小学期末语文试卷上 有一道 1 分的 阅读积累题 ”, 因为 答案五花八门成为网络热搜目是 爷爷六十大寿 你会献上什 么吉言报道称三年级某班42学生18个空着不会16个答案让人 无法直视 8 个答 寿比南山 体健康”。 那些无法直视的答案到底是 什么试举几例:“姜太公钓鱼愿者 上钩”;“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有人认为孩子们答案的丰富 多彩折射礼仪教育的缺失有网民 提醒题目出得有问题孩子没理解 什么是大寿”“吉言”,以为填成语或 对联其中一位网民的点评我认为 很到位现在的孩子都是小人精”, 平时爷爷过生日早就送祝福了 当它变成试卷上的题目卡住了是孩子的脑筋不灵光不会转 弯吗网民的一些跟帖显然有点想 当然据说老师对孩子做了追踪调 为什么会这么写一说姜太公 和爷爷都是老人愿者上钩是希望 送给爷爷的礼物能够自动上门 说我希望爷爷的岁数活得越来越 就像韩信点兵 多多益善还有 寸金难买寸光阴”, 是希望爷爷 能珍惜余下的时光快乐地度过一 其实假如老师在那条填空题后 附加一句 同时说说献上这句吉言 的理由”,是不是更完整孩子的答 案也变得可理解而且有妙趣所以看孩子答什么还要看老师问什么看孩子答什么更要看孩子学什么做什么那道引发舆论哗然的小学生阅读 积累题最终应该引起反思的应该是老师是成人我们要用 孩子的视角思维去和他们互动不要居高临下也不要望文 生义更不要抹杀打击孩子是天生的语言学家他们的词汇句子叙事方式常 常会给成人意外的惊喜甚至惊吓”。 此时成人世界的反应 应该是宽容赏识而不是讽刺挖苦为什么好多孩子进入学 校之后语言表达开始渐渐变得无趣生硬贫乏为什么他们 最怕作文为什么小学生一写作文就开始抄袭仿作课文些违背成长规律教育规律的引导熏陶可能是主因同事的儿子前些天过十岁生日生日宴上有人问他天你最想感恩的人是谁孩子脱口而出外婆于是这人引导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祝福给外婆小子又是脱口而出祝她 长命百岁永远不能死是很多人忌讳的字眼而这句永远不能死”,却引发 全场爆笑—— 估计这要让所有亲朋好友记住一辈子这一意 料之外的特别祝福更令外婆老泪纵横孩子的妈妈说儿子 两次到殡仪馆去给祖辈送葬他对死亡有些莫名的恐惧以前 在家里说过他想活到300所以那天生日宴上原创的祝福孩子是有观察积累思想基础的。“永远不能死”,这正是个性 表达的魅力不过当孩子把这句话作为献给长辈的吉言写进 作文试卷里老师会有什么评价符合既定的标准答案吗不知道经过多重写作训练”、分数教育的孩子他们在作文里在 试卷上还会有灵性的表达自由的发挥吗艺文新志唐僧与玉帝:岂止人神之别 张未然 与玉帝不同唐僧非常清楚 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劣势他能够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三十 六回师徒四人来到宝林寺孙悟 空问该谁去借宿呢唐僧道:“ 进去你们的嘴脸丑陋言语粗 性刚气傲倘或冲撞了本处僧 不容借宿反为不美。” 这是西 行之中唐僧主要负责的事务 此之外他基本不参与其他尤其 是和反恐有关的事务。“ 一个好 的政府并不是什么都管的政府 而是行使权力有界限的政府。” 然唐僧的有限管理理念主要是基 于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与法治视 域下以人性幽暗意识为理论前提 的有限政府理论是迥异的但毫 无疑问这是一项优益的管理理 其团队成员都从这一理念的 具体实践中获益和唐僧的有限管理不同 帝奉行的是全能型的管理模式 或许有人对他没有什么直观的印 事实上玉帝的工作非常繁 他要主持类似安天大会等重 要会议要出席王母组织的蟠桃 要审理裁判猪八戒这样的团 队成员的犯罪行为要随时应付 刁钻古怪的孙悟空前来告状 时去调查天庭是否有人思凡下 甚至还要主持制定龙王的年 度降雨计划在玉帝的这种事无 巨细的全能型管理下其团队成 员很少有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 问题的机会因此我们看到除了 二郎神哪吒外偌大的天庭里罕 有人才大都是具有依附性人格 的平庸之辈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优化的 资源配置应该充分发挥资源的 价值减少资源使用过程中的不 必要耗费促进社会财富的最大 然而 在天庭的人事安排中 却体现出资源配置上的浪费和无 效率以托塔李天王为例在整部 西游记中他几乎没有展现出任 何军事才华几乎逢战必败却长 期身居要职毫无疑问李天王的 位置孙悟空无疑更有能力胜任然而面对孙悟空这一难得的人 玉帝要么命其喂马要么让他 看桃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大闹天宫事 或许有人觉得作为下界妖 孙悟空长期生活在体制外”, 没有 体制内 的工作历练 让他 从基层干起并不是一件完全错误 的人事任命即便如此在天庭的 整个团队中也有比李天王更优 异的人选胜任这一岗位例如二 郎神:“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 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 神通广大 。” 在大闹天宫事件 也主要是靠 小圣施威 才能 降大圣”。其间二郎神曾对各 天王道小圣来此必须与他斗个 变化。……若我输与他不必列公 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赢了 也不必列公绑缚我自有兄弟 动手。”这事实上是表达了对身居 高位却一事无成的李天王一干人 的蔑视 的确 二郎神是清高的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 灌江 ”, 只是听调不听宣 ”。 天庭碌碌者窃居高位有才者却 无用武之地唐僧则不同西行路上孙悟 猪八戒和沙僧在团队中的岗 位或劳动分工的形成并不是由 唐僧的行政指令确立的而是源 于他们三人在取经途中的竞争比较典型的是孙悟空和猪八戒 之间的竞争第十九回唐僧收八 戒为徒八戒又与行者拜了以先 进者为兄遂称行者为师兄”。 这时候孙悟空大师兄的地位 其实是脆弱的至少并没有获得 八戒的实质性认同他之所以被 八戒尊称为师兄只是按照参加 工作的时间先后来确定的事实 八戒并不甘心做个乖顺的小 第二十三回牵马挑担的八戒 公开报怨:“哥哥你看这担行李多 ?”“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 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 徒弟拿我做长工!” 为了得到一个较有利的位 八戒加入团队伊始工作热情 非常积极第二十一回听孙悟空 说黄风怪本领高强八戒先后山中争先”“大战流沙河”。 当然机会的真正出现在第二十七回 八戒利用唐僧和孙悟空对白骨精 身份认知上的分歧鼓动唇舌风点火撺唆唐僧把孙悟空解雇从而实现了自己做老大的愿望 然而不当家不知油盐贵做了老 大的八戒既解决不了后勤保障也没有办法搞定反恐”, 无奈义激猴王请孙悟空重新出 至此取经团队的人力资源配 置或劳动分工方才正真完成领导人魅力是马克斯 · 伯从早期基督教观念中引入政治 社会学的一个概念就领导人魅 力塑造而言玉帝毫无创新精神他采取的办法非常老套一是推 行严刑峻法重刑主义迫使大家 对自己绝对服从第四回孙悟空 来到灵霄殿对玉帝的询问回答 了一句老孙便是”, 闻此各路神 仙大惊失色同声叫:“ 该死该死!” 第二十二回沙僧在做自我介绍 时也说:“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 个个魂飞丧 。” 从这些仙卿 天神 们的反映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做 神仙有多么不容易了—— 简直就 是一副奴颜玉帝采取的另一种 办法大搞仪式化神秘化第七回 安天大会开始玉帝出场:“ 果见八景鸾舆 九光宝盖 奏玄歌妙乐咏哦无量神章”。 照社会学家戈夫曼的 拟剧 这是玉帝为了实现 印象管 ”,运用的前台技术来装点自 己的门面罢了通过这些措施帝确立起来的不是魅力而是威 不是威信而是威权而唐僧在团队中和其他成员 大致是平等的西行的路上他从 来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和脆弱 三十六回唐僧感慨道:“ 徒弟呀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我记得离了 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 有四五个年头怎么还不能得 ?” 第四十八回 看到行走在通 天河冰面上的生意人他说:“ 间事唯名利最重似他为利的死忘生我弟子奉旨全忠也只是 为名 与他能差几何 !” 这份自省 够真实 够真诚 甚至 在最擅长 的学术领域唐僧也能放下权威 的架子 谦卑地向其他团队成 —— 自己的徒弟—— 来学习 同样在第三十六回因感月清光 皎洁玉宇深沉唐僧遂口占一首 古风长篇孙悟空听后马上表示 了不同的意见:“ 师父啊你只知 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中 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 情此景在玉帝的团队里简直就 是不感想象的。《三国演义操触景生情横槊赋诗也斩过一 个不识趣的人而唐僧的反映呢那长老听说 一时解悟 明彻真 满心欢喜称谢了孙悟空。” 此外或许也是最重要的有唐僧对信仰的忠诚第五十九 火焰山一节 眼见大火难熄 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 藏道:“哪方无火?” 八戒道:“ 东方 南方北方俱无火。” 又问:“ 哪方有 ?” 八戒道:“ 西方有经。” 三藏 :“我只欲往有经处去!” 简短的 话语却透露着无穷的人格力量像黄家驹的歌里唱的:“ 风雨里追 雾里分不清影踪多少次迎着 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 的理想 。” 至此 我们大致还原了 一个真实的唐僧虽然别人管他 圣僧 ”, 可其实他并没把这个 标签当回事爱上一座城市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模样 胡艳丽 女人的美有多种多样既有 祈盼时光静好嘴角含笑的清浅 之美也有追求新鲜快意喜欢恣 意洒脱的热烈之美但能将这两 者合而为一者并不多见虞宵是 难得的能一面在头脑中构筑一份 童真的乌托邦又能在现实中进 退得宜饮下风霜而依旧笑得热 烈的女子在虞宵的上一本散文集 萍上的蜻蜓曾深情记述了她 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 水源充沛 的家乡 述了与她血脉相连的一众连山亲 而今时的这本越人城记》, 将记忆铺展成了一条长长的线 一头连着童年时的连山时光 稚朴 快乐 一头连着长大后 的深圳岁月百味杂尘悲喜参 书中除了延续她一贯干净明 朗的写作风格外又多了几许厚 多了几分对城市 乡村变迁 对人的命运起落的思索以及对 万物生灵的一种悲悯作者的笔不停地在连山与深 圳之间切换一会儿是儿时光景旧时记忆一会儿是打工生活感经历一会儿是因他人他事生 出的人生感悟一会儿是为一猫 一狗一石一虫生出的悲悯之心 初看似零乱 但串连起来之后 我分明看到一个明媚的女子穿 梭在人生的风雨间 顾盼流连 慢慢消饮疼痛品饮生活感恩 生活的样子她怜荧火虫在城市 生活的苦 一顿荧光狂欢后下一地虫尸 无人怜悯 ”, 后感 叹城市侵袭造成的自然生灵涂 这里曾遍布大湖大江和湿地 遍布的水世界如今这些物种多 样的地貌正以惊人的速度悄失”。 她写自己与兄长的兄妹深情 仍记得每到放学之际哥哥就 早早来到幼儿园小手扒在铁门 眼巴巴等着妹妹的班级下 等着妹妹跑出来欢快地叫 唔哥唔哥’。” 在虞宵的文字中有种别样 的音乐质感 古语 俚语交错 普通话杂糅 如山泉叮咚 音符跳跃读来别有风味也许这 就是虞宵引以为傲的来自家乡母 盖世无双的馈赠吧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笔下的清 远洗发妹 技术一流 身材标致 却永远都落落寡欢 心事重重 与同店的发廊仔 发廊妹格格不 但她却是这个流水的营盘中 不变的兵 老板换了几任 店名 换了几次 她依然在这里做着自 己的事 而在作者与之渐熟后 才知道这样做着辛苦营生的打 工妹 也是伤心人 嫁了个好吃 懒做的男人 才让她宁可一人身 在异乡 承担起为一双幼子提供 生活费的责任…… 深圳就是这样她仿若不是 独立的一座城 与她城 她乡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知道是 谁供养着谁是谁支撑着谁深圳 对这个洗头妹而言不过是我许 你一处庇身之所疗伤之地而你 许我青春许我劳动供养这座城 市的繁华而对如虞宵这样舞文 弄墨的女子而言是我许你光怪 陆离许你大千万象许你创作空 而你许我文字 许我记忆 我从别人忽略的角度著书立说 记下我曾经的年少轻狂”。 作者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深圳既是各路精英也是牛鬼蛇 神云集之所在这里每天既上演 着英雄们的创富神话也有无数 凡俗人的油盐生活除此在城中 在出租屋在城市的缝隙角 还上演着很多灰色的黑色 黄色的故事 虞宵并不避谈 这座城市曾经见不得光的晦暗一 她用极为坦诚的笔触写下了 那些背街角落的风月故事写下 那些交织着暧昧与欲望的城市另 一面在深圳一念天堂一念地 通往天堂的路 需要机遇 华与勇气更需要艰苦打拼但通 往地狱的门却是随时敞开的 要你放纵懈怠随波逐流作者在书中亦对自己家族 的一些伤痛进行了克制性的书 在她高中的时候家中遭遇变 大哥一声 断喝 令天马行空 的妹妹终于收摄了心神而大哥 在日后伴随系统领导高层的人事 变动坐上了云霄飞车前两年平 步青云而后突然由巅峰跌至谷 为避难而远走海外至于父辈 的故事作者则将苦楚咽了下去多年过后当年由于家庭变故 招来的左邻右舍的指指点点 言碎语想必早已随风散去了者心上的伤痕也当平复吧不论是当年家庭的变故 长的遭际以及作者自己外出求 学漂泊深圳步步向上的经历一样又不是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 时代左右着人们的命运而城 市又在塑造着我们每一个人于个人而言过往就是用来 感恩原谅和回忆的虞宵无疑是 爱上了深圳这座城市爱上了这 里的柴米油盐凡俗生活爱上了 这里过去二十余载的风云激荡 爱上了这座城市的不完美也更 爱上了她未来的无限可能但我 她最爱的应是这座城市为她 量身定做的模样吧圆梦的另一种方式 时光倒回 16 18 正值青春年华满满的胶原蛋白我长着一张一看长大后就会当老师空姐的温柔面孔但从小 警匪片里那些勇者无敌的打斗场面坏人最终落入法网的大 快人心始终在我脑海一遍遍闪过幻想升华……所以高考填 报志愿的时候我并没有别人的纠结和痛苦很爽快地填报了 省里一所警校警校大专三年那是我一生都无法忘记的人生经历 始回想那段生活 眼泪不知怎么就在眼眶里打转 至今我无 法忘记进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齐腰长发剪成像男生一样的 短发忍痛学着各项擒敌格斗技能以致全身瘀青 咬牙拼命 跑完五公里之后还得用残存的意识去开水房打水洗澡 才七 十几斤的瘦弱身躯整天在沙堆里摸爬滚打一边洗澡一边看 着地上的沙流成河每天像木偶人一样站军姿走正步不时 听着周围的同学晕厥咚咚倒地的声音内务卫生也要求得洁 癖般苛刻床脚地板天花板……天天检查天天大扫除至于同学们都经常互相打趣 :“ 以后考不上警察 就去当保 !” 各种超出常态的体能训练摧残你承受极致脚连续受伤 两次以后我终于在打回家的电话中嚎啕大哭然而之后再也没有哭过如果说大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那警校的日子 就使你从思想到肉体都进行了双重修炼其实除了辛苦在想想更应该说感谢 教会了我虽然是女孩子也可以只要 一声令下随处可坐随处可卧教会了我女孩子不只是美娇 完全可以像男孩子一样摸爬滚打对弈搏击教会了我人 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像跑五公里一样只要坚持突破人身极 就没有什么不可能我还未毕业就参加了全省招警考试回家经过两周不知 昼夜的发奋复习终于考上了全县只有两个女警名额的人民 警察心中斗志爆棚我毕业分配在一偏远派出所工作因为是全所唯一的女 因为学的是文秘专业我从事了内勤工作在那连路灯也 没有天一黑就伸手不见五指四周寂静得只听见蛙叫声的派 出所我一待就是三年成天和文件表格户口打交道初入 职场的我很长一段时间都还怀揣着儿时锄强扶弱轰轰烈烈 的梦想期盼着或许有一天有一次能实现自己的夙愿然而 这一切也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象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为很少有机会像男性一样冲在一线之后组织给我调换了岗 但还是内勤真是我的宿命我体内的凌云壮志也仿佛随 着时间的推移消失殆尽我调到检察院之后依然是一名内勤人员而且隔行如 隔山刚开始我连一篇检察简报都不会写一切都从零开始在同事帮助下我从写简报开始学习信息调研案例人物 事迹……各类文字材料各个业务门类渐渐地我爱上了咬 文嚼字 爱上了笔下生 虽然 这和预期的不 一样但我终于明白也是我维护正义的方式 我乐此不疲作者单位四川省内 江市东兴区人民检察院法律人的大学西游法蕴之十王状元至今还被污名 弼马温的另一种想象

Transcript of 爱上一座城市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模样 祝 你 永 远 不 死 算 不 算...

Page 1: 爱上一座城市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模样 祝 你 永 远 不 死 算 不 算 吉newspaper.jcrb.com/2017/20170707/20170707_006/news-zgjcb-8233-2… · 么吉言? 报道称,三年级

LüHAIFUKAN

副刊 纵横 6版

2017 年 7 月 7 日 星期五编辑 龙平川 校对 李 瑶

电子信箱:8259100@sina.com

■文化时评■

状元被污名:谁编排出来的八卦赵柒斤

提起状元负心汉, 现代人立马想到清人石玉昆编排出来的“负心背恩”抛弃妻儿、被包青天怒铡的驸马爷陈世美。其实,早在宋代, 真有一名状元硬生生地被人编造成负心汉。

这个倒霉蛋名叫王俊民 ,山东莱州人,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的状元。因科场夺魁,他又被叫做王魁。刚当状元,就被派往徐州做官。但是,当王魁迎来仕途一片光明之际, 却突然患上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也就是他考中状元的第二年, 充任南京科举阅卷组成员时, 他 “乃取案上小刀自刺”,经阅卷组其他成员的紧急抢救,刀伤虽治好,但王魁“精神恍惚如失心者”。

也许宋代人没见过名人突然变疯,宋仁宗时期做过辰州、鼎州帅的张师正便在志怪小说 《括异志》 卷三中将王魁的遭遇演绎成“报应”: 王魁家人请来嵩山道士梁宗朴为其驱邪治病, 谁知那个装神弄鬼的家伙一到状元家就认定, 王魁被女鬼作祟, 已无药可治。半个月后,27 岁的状元郎王魁便一命呜呼。 什么样的女鬼跟王魁有如此般深仇大恨? 张师正揣

测:“王未第时,家有井灶,婢蠢戾不顺,使令积怒,乘间排坠井中。又云:王向在乡与一娼妓切密,私约俟登第娶焉,既登第为状元,遂就媾他族,妓闻之,忿恚自杀。”按张师正的说法, 王魁要么被推井淹死的 “蠢戾” 婢女化为冤鬼索命,要么被他抛弃、自杀身亡的娼妓冤魂报复。

张师正第一个曝光王状元的死因及桃色新闻后, 产生的轰动

效应跟现在网络上突然出现的某大牌明星出轨并死于艾滋的消息一样,立马被刷爆 ,各种议论、段子、微博都有,且一直争议至大清朝。影响最大、杀伤力最强的当属宋神宗时期的八卦写手刘斧在《摭遗集》中收录的一篇文章《王魁传》,与其在短篇小说集 《续青琐高议》创作的《茹魁传》同出一辙———仅男女主人翁姓名不同 。文章说, 落第的王魁一次在饭桌上遇见到美艳的妓女桂英, 便心生爱慕, 爱才的桂英也对王魁一见钟情, 拿出私房钱供王魁 “复读”,两人在破庙里海誓山盟永不分离。结果王魁高中状元后,便以“状元的名声怎能让妓女玷辱”的名义不再联系桂英。 桂英跑到徐州找王魁, 被他赶出并狠狠羞辱一顿,桂英一气之下自刎身亡。没过多久,王魁就得了精神病,他母亲请道士高守素驱鬼, 只见王魁与桂英的头毛已绞到一起。 几天后,王魁就见了阎王。

这篇无名氏杜撰的 “状元负心,娼女化鬼报仇”的“博文”,因篇幅较小、情节简单,很快满足不了当时坊间民众猎奇又八卦的心理。于是,根据《王魁传》改编的戏

曲、评书、段子等满天飞,“王状元负心”的故事被演绎得更加离谱。

南宋罗烨 《醉翁谈录·壬集》卷一“负心类”有篇小文《王魁负桂英死报》 说, 王魁遇到娼妓桂英,桂英认为王魁定能成大器,便鼓励他好好学习、继续迎考,并在经济上资助他。进京赶考前,两人还在海边盟誓:将来谁负心,不得好死。但王魁高中状元就变心,撵跑桂英派来的侍儿。 侍儿回来一说,桂英“乃归家,取一剃刀,将喉一挥,就死于地,侍儿救之不及。桂英既死,数日后,忽于屏间露半身, 谓侍儿曰:‘我今得报魁之怨恨矣’。” 侍儿果见 “桂英跨一大马,手持一剑,执兵者数十人,隐隐望西而去。遂至魁所,家人见桂英仗剑,满身鲜血,自空而坠,左右四走……”

这下, 王魁与桂英之间那点事一下子变得跌宕起伏、 悬念丛生、引人入胜,颇似现代奇幻小说高手精心创作的作品, 很快流传开来, 并进一步坐实了王魁负心的事实。 使得人们宁愿相信这是真的,也不信王魁的同窗好友、黄庭坚的死党、 北宋著名医学家初虞世(1037—1100)深查后出具的

王魁死亡原因医学证明, 以及宋代科学家沈括(1031—1095)开出的王魁误服药致死的科学证明 ,还有南宋史学家 、 文学家周密(1232-1298)在 《齐东野语 》卷六给出的“王魁人品”鉴定。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不外有三:其一,落第文人故意陷害。古代状元一两年甚至数年全国才出一个,可谓“万千宠爱于一身”,没考中之人对状元“羡慕嫉妒恨”,王魁误服药物导致精神错乱并早逝,恰恰给了刘斧、罗烨等一批酸文人编排的机会,所以那些没考上的文人便纷纷报复王魁出一口恶气 。其二,民众猎奇心理作祟。宋朝老百姓的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温饱之后有闲工夫瞎琢磨啊,就像现在许多网民对不靠谱的花边新闻津津乐道一样, 状元负心遭报应的八卦很对宋朝老百姓的口味。其三,出于一种政治需要。“经济巨人、军事矮子” 的宋朝, 是文人的天下,盛行儒、理学,却一直受周边小国的欺负,尤其到了南宋,时刻面临严重外患的政治格局。在这种背景下,儒、理学倡导的“忠信节义”就更被看重,而穷酸文人编撰出来的王魁背信弃义遭报应的故事符合形势需要。所以,宋朝政府明知王魁被冤枉,也从不出面发声以正视听,其目的就是“牺牲一个王状元,唤醒万千忠信义”。

唉,这个王状元,真不知道是他命不好,还是所处的时代不好……

■文史风尚■

﹃祝你永远不死﹄算不算吉言

周云龙

杭州一小学期末语文试卷上有一道1分的 “阅读积累题 ”,因为答案五花八门,成为网络热搜。 题目是 :爷爷六十大寿 ,你会献上什么吉言? 报道称,三年级某班,42个学生,18个空着不会,16个答案让人无法直视 ,有8个答 “寿比南山 ,身体健康”。

那些“无法直视”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试举几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有人认为, 孩子们答案的丰富多彩,折射礼仪教育的缺失;有网民提醒,题目出得有问题,孩子没理解什么是“大寿”“吉言”,以为填成语或对联;其中一位网民的点评,我认为很到位:现在的孩子都是“小人精”,平时爷爷过生日早就送祝福了,但当它变成试卷上的题目,卡住了。

是孩子的脑筋不灵光、 不会转弯吗? 网民的一些跟帖显然有点想当然。 据说老师对孩子做了追踪调查:为什么会这么写? 一说,姜太公和爷爷都是老人, 愿者上钩是希望送给爷爷的礼物能够自动上门;有说我希望爷爷的岁数活得越来越大,就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还有说“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希望爷爷能珍惜余下的时光, 快乐地度过一生。其实,假如老师在那条填空题后附加一句 “同时说说献上这句吉言的理由”,是不是更完整? 孩子的答案也变得可理解,而且有妙趣。

所以,看孩子答什么,还要看老师问什么。看孩子答什么,更要看孩子学什么、做什么。那道引发舆论哗然的小学生阅读积累题,最终应该引起反思的应该是老师,是成人。 我们要用孩子的视角、思维,去和他们互动,不要居高临下,也不要望文生义,更不要抹杀打击。

孩子是天生的语言学家,他们的词汇、句子、叙事方式常常会给成人意外的惊喜,甚至“惊吓”。 此时,成人世界的反应应该是宽容、赏识,而不是讽刺、挖苦。为什么好多孩子进入学校之后,语言表达开始渐渐变得无趣、生硬、贫乏?为什么他们最怕作文? 为什么小学生一写作文就开始抄袭、仿作课文? 那些违背成长规律、教育规律的引导熏陶,可能是主因。

同事的儿子前些天过十岁生日。 生日宴上,有人问他,今天你最想感恩的人是谁? 孩子脱口而出:外婆。 于是这人引导他: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祝福给外婆?小子又是脱口而出:祝她长命百岁,永远不能死!

“死”是很多人忌讳的字眼,而这句“永远不能死”,却引发全场爆笑———估计这要让所有亲朋好友记住一辈子。 这一意料之外的特别祝福,更令外婆老泪纵横。 孩子的妈妈说,儿子两次到殡仪馆去给祖辈送葬,他对死亡有些莫名的恐惧,以前在家里说过他想活到300岁。所以,那天生日宴上原创的祝福,孩子是有观察积累、思想基础的。 “永远不能死”,这正是个性表达的魅力。不过,当孩子把这句话作为献给长辈的吉言写进作文、试卷里,老师会有什么评价?符合既定的标准答案吗?我不知道。

经过多重“写作训练”、分数教育的孩子,他们在作文里在试卷上,还会有灵性的表达、自由的发挥吗?

■文化时评■

■艺文新志■

唐僧与玉帝:岂止人神之别张未然

与玉帝不同, 唐僧非常清楚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他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十六回,师徒四人来到宝林寺,孙悟空问该谁去借宿呢, 唐僧道:“我进去。 你们的嘴脸丑陋, 言语粗疏,性刚气傲,倘或冲撞了本处僧人,不容借宿,反为不美。”这是西行之中唐僧主要负责的事务,除此之外,他基本不参与其他,尤其是和“反恐”有关的事务。“一个好的政府并不是什么都管的政府 ,而是行使权力有界限的政府。”虽然唐僧的有限管理理念主要是基于个人能力的局限性, 与法治视域下以人性幽暗意识为理论前提的有限政府理论是迥异的, 但毫无疑问, 这是一项优益的管理理念, 其团队成员都从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中获益。

和唐僧的有限管理不同 ,玉帝奉行的是全能型的管理模式 。或许有人对他没有什么直观的印象, 事实上, 玉帝的工作非常繁忙: 他要主持类似安天大会等重要会议, 要出席王母组织的蟠桃会,要审理、裁判猪八戒这样的团队成员的犯罪行为, 要随时应付刁钻古怪的孙悟空前来告状,随时去调查天庭是否有人思凡下界, 甚至还要主持制定龙王的年度降雨计划。 在玉帝的这种事无巨细的全能型管理下, 其团队成员很少有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我们看到,除了二郎神、哪吒外,偌大的天庭里罕有人才, 大都是具有依附性人格的平庸之辈。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优化的

资源配置, 应该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 减少资源使用过程中的不必要耗费, 促进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然而,在天庭的人事安排中,却体现出资源配置上的浪费和无效率。以托塔李天王为例,在整部西游记中, 他几乎没有展现出任何军事才华,几乎逢战必败,却长期身居要职。毫无疑问,李天王的位置,孙悟空无疑更有能力胜任。然而, 面对孙悟空这一难得的人才,玉帝要么命其喂马,要么让他看桃,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大闹天宫事件。

或许有人觉得, 作为下界妖仙,孙悟空长期生活在“体制外”,没有“体制内”的工作历练,让他从基层干起并不是一件完全错误的人事任命。即便如此,在天庭的整个团队中, 也有比李天王更优

异的人选胜任这一岗位, 例如二郎神:“他昔日曾力诛六怪, 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在大闹天宫事件中,也主要是靠“小圣施威”才能够“降大圣”。其间,二郎神曾对各天王道“小圣来此,必须与他斗个变化。……若我输与他,不必列公相助, 我自有兄弟扶持; 若赢了他,也不必列公绑缚,我自有兄弟动手。”这事实上是表达了对身居高位却一事无成的李天王一干人的蔑视。的确,二郎神是清高的,他“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且“只是听调不听宣 ”。在天庭,碌碌者窃居高位,有才者却无用武之地。

唐僧则不同。西行路上,孙悟空、 猪八戒和沙僧在团队中的岗位或劳动分工的形成, 并不是由唐僧的行政指令确立的, 而是源于他们三人在取经途中的竞争。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的竞争。第十九回,唐僧收八戒为徒,八戒“又与行者拜了,以先进者为兄, 遂称行者为师兄”。其实, 这时候孙悟空大师兄的地位其实是脆弱的, 至少并没有获得八戒的实质性认同, 他之所以被八戒尊称为师兄, 只是按照参加工作的时间先后来确定的。 事实上, 八戒并不甘心做个乖顺的小弟。第二十三回,牵马、挑担的八戒公开报怨:“哥哥,你看这担行李多重?”“似这般许多行李, 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

为了得到一个较有利的位置,八戒加入团队伊始,工作热情

非常积极,第二十一回,听孙悟空说黄风怪本领高强,八戒先后“半山中争先”“大战流沙河”。 当然,机会的真正出现在第二十七回 ,八戒利用唐僧和孙悟空对白骨精身份认知上的分歧,鼓动唇舌、煽风点火,撺唆唐僧把孙悟空解雇,从而实现了自己做老大的愿望 。然而,不当家不知油盐贵。做了老大的八戒,既解决不了后勤保障、也没有办法搞定“反恐”,无奈,只得 “义激猴王” 请孙悟空重新出山。至此,取经团队的人力资源配置或劳动分工方才正真完成。

“领导人魅力” 是马克斯·韦伯从早期基督教观念中引入政治社会学的一个概念。 就领导人魅力塑造而言,玉帝毫无创新精神,他采取的办法非常老套: 一是推行严刑峻法,重刑主义,迫使大家对自己绝对服从。第四回,孙悟空来到灵霄殿, 对玉帝的询问回答了一句“老孙便是”,闻此,各路神仙大惊失色同声叫:“该死该死!”第二十二回, 沙僧在做自我介绍时也说:“失手打破玉玻璃, 天神个个魂飞丧。”从这些仙卿、天神们的反映, 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做神仙有多么不容易了———简直就是一副奴颜。 玉帝采取的另一种办法大搞仪式化、神秘化。第七回中,安天大会开始,玉帝出场:“须臾,果见八景鸾舆,九光宝盖;声奏玄歌妙乐, 咏哦无量神章”。按照社会学家戈夫曼的 “拟剧 ”理论, 这是玉帝为了实现 “印象管理”,运用的“前台技术”来装点自己的门面罢了。通过这些措施,玉帝确立起来的不是魅力而是威

力,不是威信而是威权。而唐僧在团队中和其他成员

大致是平等的。西行的路上,他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和脆弱 。第三十六回,唐僧感慨道:“徒弟呀,西天怎么这等难行? 我记得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至,有四五个年头,怎么还不能得到?”第四十八回,看到行走在通天河冰面上的生意人, 他说:“世间事唯名利最重。似他为利的,舍死忘生,我弟子奉旨全忠,也只是为名,与他能差几何!”这份自省够真实、够真诚。甚至,在最擅长的学术领域, 唐僧也能放下权威的架子 , 谦卑地向其他团队成员———自己的徒弟———来学习 。同样在第三十六回, 因感月清光皎洁,玉宇深沉,唐僧遂口占一首古风长篇。孙悟空听后,马上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师父啊, 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 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此情此景,在玉帝的团队里,简直就是不感想象的。《三国演义》里,曹操触景生情,横槊赋诗,也斩过一个不识趣的人。而唐僧的反映呢?“那长老听说,一时解悟,明彻真言,满心欢喜,称谢了孙悟空。”

此外,或许也是最重要的,还有唐僧对信仰的忠诚。 第五十九回,火焰山一节,眼见大火难熄,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哪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哪方有经?” 八戒道:“西方有经。” 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简短的话语,却透露着无穷的人格力量。像黄家驹的歌里唱的:“风雨里追赶,雾里分不清影踪;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至此,我们大致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唐僧。 虽然别人管他叫“圣僧”,可其实他并没把这个标签当回事。

爱上一座城市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模样胡艳丽

女人的美有多种多样, 既有祈盼时光静好, 嘴角含笑的清浅之美;也有追求新鲜快意,喜欢恣意洒脱的热烈之美, 但能将这两者合而为一者,并不多见。虞宵是难得的能一面在头脑中构筑一份

童真的乌托邦, 又能在现实中进退得宜, 饮下风霜而依旧笑得热烈的女子。

在虞宵的上一本散文集 《浮萍上的蜻蜓》中,曾深情记述了她“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水源充沛”的家乡,记述了与她血脉相连的一众连山亲友;而今时的这本《越人城记》,则将记忆铺展成了一条长长的线 ,一头连着童年时的连山时光 ,单纯、稚朴、快乐 ,一头连着长大后的深圳岁月, 百味杂尘, 悲喜参半。书中,除了延续她一贯干净明朗的写作风格外, 又多了几许厚重,多了几分对城市、乡村变迁,对人的命运起落的思索, 以及对万物生灵的一种悲悯。

作者的笔不停地在连山与深圳之间切换,一会儿是儿时光景,旧时记忆,一会儿是打工生活,情

感经历, 一会儿是因他人他事生出的人生感悟, 一会儿是为一猫一狗一石一虫生出的悲悯之心 。初看似零乱, 但串连起来之后 ,我分明看到一个明媚的女子, 穿梭在人生的风雨间, 顾盼流连 ,慢慢消饮疼痛, 品饮生活, 感恩生活的样子。 她怜荧火虫在城市生活的苦 “一顿荧光狂欢后, 留下一地虫尸 , 无人怜悯”, 后感

叹城市侵袭, 造成的自然生灵涂炭 “这里曾遍布大湖大江和湿地遍布的水世界, 如今这些物种多样的地貌正以惊人的速度悄失”。她写自己与兄长的兄妹深情 “我仍记得, 每到放学之际, 哥哥就早早来到幼儿园, 小手扒在铁门上 , 眼巴巴等着妹妹的班级下课, 等着妹妹跑出来, 欢快地叫着 ‘唔哥、 唔哥’。”

在虞宵的文字中, 有种别样的音乐质感,古语、俚语交错,方言、普通话杂糅,如山泉叮咚,如音符跳跃,读来别有风味。也许这就是虞宵引以为傲的来自家乡母语“盖世无双”的馈赠吧。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笔下的清远洗发妹,技术一流,身材标致,却永远都落落寡欢, 心事重重 ,与同店的发廊仔、发廊妹格格不入,但她却是这个流水的营盘中不变的兵 ,老板换了几任 ,店名换了几次,她依然在这里做着自己的事。 而在作者与之渐熟后 ,才知道这样做着辛苦营生的打工妹 ,也是伤心人 ,嫁了个好吃懒做的男人,才让她宁可一人身

在异乡,承担起为一双幼子提供生活费的责任……

深圳就是这样, 她仿若不是独立的一座城,与她城、她乡,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知道是谁供养着谁,是谁支撑着谁。深圳对这个洗头妹而言, 不过是我许你一处庇身之所、疗伤之地,而你许我青春,许我劳动,供养这座城市的繁华。 而对如虞宵这样舞文弄墨的女子而言, 是我许你光怪陆离、许你大千万象、许你创作空间,而你许我文字、许我记忆,为我从别人忽略的角度著书立说 ,记下我曾经的“年少轻狂”。

作者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深圳,既是各路精英,也是牛鬼蛇神云集之所在, 这里每天既上演着英雄们的创富神话, 也有无数凡俗人的油盐生活, 除此在城中村、 在出租屋、 在城市的缝隙角落, 还上演着很多灰色的、 黑色的、黄色的故事。虞宵并不避谈,这座城市曾经见不得光的晦暗一面,她用极为坦诚的笔触,写下了那些背街角落的风月故事, 写下那些交织着暧昧与欲望的城市另

一面。 在深圳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通往天堂的路,需要机遇、才华与勇气,更需要艰苦打拼;但通往地狱的门却是随时敞开的 ,只要你放纵、懈怠、随波逐流。

作者在书中, 亦对自己家族的一些伤痛, 进行了克制性的书写,在她高中的时候,家中遭遇变故,大哥一声“断喝”令天马行空的妹妹终于收摄了心神; 而大哥在日后伴随系统领导高层的人事变动,坐上了云霄飞车,前两年平步青云, 而后突然由巅峰跌至谷底,为避难而远走海外;至于父辈的故事,作者则将苦楚咽了下去,多年过后,当年由于家庭变故,而招来的左邻右舍的指指点点 ,闲言碎语,想必早已随风散去了,作者心上的伤痕也当平复吧。

不论是当年家庭的变故 、兄长的遭际, 以及作者自己外出求学漂泊深圳,步步向上的经历,哪一样又不是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呢。时代左右着人们的命运,而城市又在塑造着我们每一个人。

于个人而言, 过往就是用来感恩、原谅和回忆的。虞宵无疑是爱上了深圳这座城市, 爱上了这里的柴米油盐、凡俗生活,爱上了这里过去二十余载的风云激荡 ,爱上了这座城市的不完美, 也更爱上了她未来的无限可能。 但我想, 她最爱的应是这座城市为她量身定做的模样吧。

圆梦的另一种方式周 静

时光倒回 16 年,18 岁,正值青春年华、满满的胶原蛋白!我长着一张一看长大后就会当老师、空姐的温柔面孔,但从小警匪片里那些勇者无敌的打斗场面、 坏人最终落入法网的大快人心始终在我脑海一遍遍闪过、幻想、升华……所以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并没有别人的纠结和痛苦,很爽快地填报了省里一所警校。

警校大专三年, 那是我一生都无法忘记的人生经历。开始回想那段生活,眼泪不知怎么就在眼眶里打转。至今我无法忘记,进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齐腰长发剪成像男生一样的短发;忍痛学着各项擒敌格斗技能以致全身瘀青;咬牙拼命跑完五公里之后还得用残存的意识去开水房打水洗澡;才七十几斤的瘦弱身躯整天在沙堆里摸爬滚打,一边洗澡一边看着地上的沙流成河;每天像木偶人一样站军姿、走正步,不时听着周围的同学晕厥咚咚倒地的声音;内务卫生也要求得洁癖般苛刻,床脚、地板、天花板……天天检查、天天大扫除,以至于同学们都经常互相打趣:“以后考不上警察, 就去当保洁!”

各种超出常态的体能训练摧残你承受极致, 脚连续受伤两次以后,我终于在打回家的电话中嚎啕大哭。然而,之后,我再也没有哭过!如果说大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那警校的日子就使你从思想到肉体都进行了双重修炼。其实,除了辛苦,现在想想,更应该说感谢,教会了我虽然是女孩子,也可以只要一声令下,随处可坐,随处可卧;教会了我女孩子不只是美娇娘,完全可以像男孩子一样摸爬滚打、对弈搏击;教会了我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像跑五公里一样,只要坚持突破人身极限,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我还未毕业就参加了全省招警考试, 回家经过两周不知昼夜的发奋复习, 终于考上了全县只有两个女警名额的人民警察。心中斗志爆棚!

我毕业分配在一偏远派出所工作, 因为是全所唯一的女生、因为学的是文秘专业,我从事了内勤工作。在那连路灯也没有、天一黑就伸手不见五指,四周寂静得只听见蛙叫声的派出所,我一待就是三年,成天和文件、表格、户口打交道。初入职场的我,很长一段时间都还怀揣着儿时锄强扶弱、轰轰烈烈的梦想,期盼着或许有一天、有一次能实现自己的夙愿,然而这一切,也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象,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因为很少有机会像男性一样冲在一线。 之后组织给我调换了岗位,但还是内勤。真是我的宿命,我体内的凌云壮志也仿佛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殆尽。

我调到检察院之后,依然是一名内勤人员。而且,隔行如隔山,刚开始我连一篇检察简报都不会写,一切都从零开始。在同事帮助下,我从写简报开始学习,信息、调研、案例、人物事迹……各类文字材料,各个业务门类。渐渐地,我爱上了咬文嚼字 , 爱上了笔下生花 。虽然 ,这和预期的不一样, 但我终于明白,这也是我维护正义的方式。我乐此不疲。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检察院)

■法律人的大学■

■西游法蕴之十■

王状元至今还被污名

弼马温的另一种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