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与智慧的创造 -...

1
电话:总编办:2182812 新闻部:3022845 (传 真)、3023770 专刊副刊部:3021375 晨刊部:3025737 (热 线)、3037669 (传 真)、3025770 记者部:3024161 3044123 摄影部: 3023157 广告中心: 30243923024352 网络部: 3022685 群工发行部: 3022839 办公室: 3025757 校对出版部: 3024678 新闻研究室: 3021390 广告许可证:皖滁工商广字 002 号 报价: 0.70 元 滁州彩色印刷包装厂印刷 本报地址:滁州市会峰大厦(会峰西路) 555 239000 chuzhouribao 3 2011 12 2 星期五 艺苑信息 艺苑信息 关于十二生肖,是以十二种动物配以十二干支的纪年 又和人的出生年岁相联系的习俗传说。查了辞书,也只是记 载说大约在汉代就流行了,如再进一步溯源,则难以稽考了。 在漫长的历史里,这种习俗牵涉到每一个人,而且还似 乎带有一点神秘意味的星相均可以用来占卜测知人一生命 运和婚姻等的吉凶云云。但在另一方面,这些传说到了民 间艺术家手中,他们却着眼于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和美好的 愿望,以各种艺术形式如年画、剪纸、寓言及民间故事等等 来表现十二属的传说。由于这些作品带有浓烈的生活气 息,通俗而有趣味的形式,因此群众喜爱而经久不衰。 版画家班苓是一位富有才华而又勤奋的画家,她喜爱 民间艺术,十二生肖这个古老的题材,也触发了她创作的灵 感。她精心创作了一套崭新的十二生肖的水印版画,这套 作品问世不久,即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专家的赞赏。 创作伊始,班苓深知重复前人或平庸的处理乃是艺术 创作上的大忌,因此她匠心独运,走自己的路,赋于这个题 材以新的内涵、新的手法和新的审美情趣。她首先着眼于 内涵,将人和动物之间,处理成一种极富情感的,相互依存 的亲密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曾被民间艺术家们所表 现,似从我国传统哲学里那种天人合一思想得到的启示,因 而引起欣赏者心理共鸣的缘故)。特别是她通过孩子那双 无邪的眼睛来表现这种关系,愈益使人感到融融的亲切。 她舍弃了动物的某些习性:如使人畏惧的狞猛、令人生厌的 鬼祟、不讨人喜欢的笨拙肮脏……等等。经过班苓的巧手 灵思,我们看到的是人和动物之间的嬉戏、情感的交融、一 片祥和的情调,使观众看了便被此种气氛所感染,沉浸在一 片童真的趣味之中。 班苓在造型手法上,是将民间艺术里的形象和某些外 来手法相揉合,这样便对我们熟悉的传统方法保持了联系, 又借鉴了一些西方现代手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在饱 满的方形构图中简化了许多细节,再以多种花草穿插在画 面里,极富于装饰效果。 不难看出,她汲取了民间年画里那种强烈的色块对比, 甚至可以看到对表现主义某些色彩的运用,为了减弱那种 强烈对比色块的碰撞,她在画面上留了许多白色的空隙,起 着调和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传统绘画里常见的手法。 作为版画家的班苓,在这套作品里刻印等版画技法也 很出色,刀法的多变、流畅和苦涩的用刀,刚和柔的线条、实 和虚的块面,都作了有序的安排,在粗犷中显示出秀丽。在 水印方法里的干湿互济,色块的并置和重叠、对比和呼应, 便产生了色彩厚重和透明的双重效果。 大凡是有成就的现代艺术家,无不既善于继承传统,又 长于汲取外来,并使二者重新铸造使之融汇成一种新的艺 术形式,班苓正是一位具有此种才华的画家。这套十二生 肖,是她创作道路上又一个成功的标志。正是这种不倦的 求索精神,使她进入了更加成熟的境界。 (郑震,安徽省美协名誉主席、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童趣与智慧的创造 —简评班苓的《十二生肖》 认识徐宏勤已是 10 好多年 前的事了。那时我与天长文学 圈里的诗朋文友们正混的热乎, 时常应邀去参加一些座谈、研讨 之类的会议。会议后的推杯换 盏、酒酣耳热之际,对座中一位 搞书法的小老弟徐宏勤似乎倍 感亲切,印象特别好,觉得他那 朴实而腼腆的谦和令人可心。 因为我既不写字又不画画,所以 我们的接触很少,只是常听人说 他的字写的很好,名气也很大, 从小市(天长)、到大市(滁州)、 到省、到国家级,一路阶梯地攀 升着。我在天长的一些文化人 家偶然见过他的字,确实是好。 好在哪里我说不上来,只觉得有 味道,有灵气,不做作,不狂怪, 不霸气,轻轻松松,雅雅致致,清 清爽爽,和和融融。 缘得以近距离的观看徐宏 勤写字,是在今年年初滁州市佛 协聘请艺术顾问的大会上。因 为受礼聘者都是名头很大的书 家画家,所以会议早就准备了几 张大案,铺好了毛毡,备好了笔 墨纸砚,以供名家们任意挥洒。 许多人揎胳膊捋袖子地争相大 出风头,赢得阵阵喝彩。而不懂 书画的我因不敢冒然忝附遂退 至一隅。不想蓦然回首,却见大 厅外间的一张小案上也有人在 写。案边站了几个人屏着气息 在看,相顾莞尔,颔首以赞。 我凑近一看,写字者正是徐 宏勤,写的是一幅楹联:“揽秀堂 前交文友,琅琊寺下结佛缘”,独 创而应景,没有相当的功力怕是 难以“七步成诗”的。我这才想 起,徐宏勤不仅善书,而且通诗 词,达楹联。他博客上的散文, 追摹汪曾祺大师的风格,确实有 着浓郁的“苏北味”“天长味”,这 里就不赘述了。 这些,就是我对徐宏勤的印 象,很浅,因为我们的缘分目前 还浅。将来呢?也许机缘就在 这楹联里! 徐宏勤印象 徐宏勤 1968 年 5 月出生,天长人。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 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 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安 徽省滁州市政协委员、滁州市书 协副主席。 西西班苓 安徽省美协副主席、秘书长;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 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版协 颁发的“鲁迅版画奖”“四个一批”拔尖人才;为在滁州举 办的“农歌会”项目的《全国农民画展》负责人。 名家名作 名家名作 在皖东,施广芳的名字越 来越响;在安徽,施广芳的作 品越来越香。我认识施广芳 是从欣赏她的作品开始的。 我从市文化局调回市委宣传 部工作,分工我联系市文联。 市文联工作很主动,每年都要 搞几次大活动,其中就有不同 主题的书画艺术展。每次参 加书画艺术展开幕式,我总能 见到施广芳的作品,并常在其 作品前稍作停步,一是因为全 市国画作者中工笔画家较少, 而工笔画家中女画家更少;二 是因为她的作品章法严谨,笔 墨精丽,技法娴熟,很引人注 目,所以我关注,我欣赏。最 近因组稿我去天长,第一次近 距离与施广芳交谈,才由识其 画到识其人,并有了“画如其 人”的深刻印象。 施广芳生长于文风飘香 的天长,自幼喜爱绘画,参加 工作恰巧学有所用、“专业对 口”,先在工艺美术厂,后到丝 绸厂,从事工艺设计,干中学, 学中干,绘画艺术得到很大提 高,并且坚定了工笔画创作方 向。上世纪 90 年代,施广芳工 笔画创作赢得了天长市领导 关注,为了培养她、提高她, 2000 年市政府拨专款送她到 南京艺术学院高研班学习深 造。在南艺学习期间,施广芳 刻苦研读,涉猎百家,诚拜师 友,广纳众长,打牢了基础,开 阔了眼界, 2002 年以优良成绩 结业。新世纪后,施广芳的作 品多次参加国家级比赛、展览 并获奖,先后应邀赴日本、韩 国展览,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 友人的好评和肯定。施广芳 现为安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 苏国画院特聘画师;平时除了 潜心创作外,还致力于书画教 育,她的学员有的已露“尖尖 角”。 施广芳的工笔画耐看耐 读,乍看亮眼,细读润心,布局 整体统一但不拘一格,色彩明 快传统但鲜而不俗。她重传 统,坚持挖掘传承中国画的表 现手法,但又大胆走自己的 —寻趣味,重抒情,追求 意在笔先,注重真实真情的展 现和深层意境的展示。她以 幼时学过素描、油画的优势, 巧妙运用光、色、时空变幻的 外来技法,使画面既有现代审 美理念和明快的视感,但又不 失中国画传统的气韵。因此 在各类展览中,她的作品欣赏 者众多,回头率高。这其中奥 妙在于她用细腻的技法寄予 艺术升华的空间,观众从一笔 一画中可以感悟到蕴藏在视 觉艺术形象里那无限的真善 美和精神容量。施广芳很好 学,很善学,并且做到学以致 用、学有所用、学为己用。她 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在传承传 统、借鉴他人的基础上,凭着 自己的笔墨功底和造型能力, 加以演变、创新,以自己的独 特的艺术语言,创作出异于前 人而又不失传统文脉的力作 精品,近期刊登在《滁州书画 报》上的《百子长卷》,就是最 好的说明和例证。观其画,好 似目睹一群孩子在嬉戏、玩耍 和淘气,有动有静,动静交融, 犹如品尝一餐悦目赏心的视 觉盛宴。她的花鸟画同样精 彩,既工致又灵动,一朵朵艳 丽之花、一只只可爱之鸟,在 她手下尽显笔情墨趣,体现出 无限美感。 直面施广芳,你会感到她 很平静、很平和,但当她开口 谈艺时,你马上又感到她胸藏 自然万物,对社会、对人生、对 艺术都有自己独有的、独到的 认识和见解。她说,她的作品 师法自然,追求自然,所以平 时她把一草一木都看成心中 的自然,因为只有心“自然” 了,画才能“自然”。当说到出 精品时,她告诉我,面对当今 精彩和无奈的世界,想出精 品,只有力拒功名利欲,守 “静”不变,远离喧嚣,以平常 心态,融入自然,去陶冶,去净 化,练就慧眼和巧手,顺其自 然而展现美,把自然之美提升 为艺术之美,把观赏者一同带 进诗一般美的境界。这是我 的追求,也是我心目中的“精 品”。 这就是天长工笔画家施 广芳。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施广 芳。 广纳众长 芳香天下 —工笔画家施广芳印象 俞凤斌 皖东书画 皖东书画

Transcript of 童趣与智慧的创造 -...

电 话 :总 编 办 :2182812 新 闻 部 :3022845(传 真)、3023770 专 刊 副 刊 部 :3021375 晨 刊 部 :3025737(热 线)、3037669(传 真)、3025770 记 者 部 :3024161、3044123 摄 影 部 :3023157广告中心:3024392、3024352 网络部:3022685 群工发行部:3022839 办公室:3025757 校对出版部:3024678 新闻研究室:3021390 广告许可证:皖滁工商广字0 0 2 号 报价:0.70 元 滁州彩色印刷包装厂印刷

本报地址:滁州市会峰大厦(会峰西路)555号邮 政 编 码 : 239000

chuzhouribao3

2011 年 12 月 2 日 星期五

艺 苑艺 苑

艺 苑 信 息艺 苑 信 息

关于十二生肖,是以十二种动物配以十二干支的纪年又和人的出生年岁相联系的习俗传说。查了辞书,也只是记载说大约在汉代就流行了,如再进一步溯源,则难以稽考了。

在漫长的历史里,这种习俗牵涉到每一个人,而且还似乎带有一点神秘意味的星相均可以用来占卜测知人一生命运和婚姻等的吉凶云云。但在另一方面,这些传说到了民间艺术家手中,他们却着眼于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和美好的愿望,以各种艺术形式如年画、剪纸、寓言及民间故事等等来表现十二属的传说。由于这些作品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通俗而有趣味的形式,因此群众喜爱而经久不衰。

版画家班苓是一位富有才华而又勤奋的画家,她喜爱民间艺术,十二生肖这个古老的题材,也触发了她创作的灵感。她精心创作了一套崭新的十二生肖的水印版画,这套作品问世不久,即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专家的赞赏。

创作伊始,班苓深知重复前人或平庸的处理乃是艺术创作上的大忌,因此她匠心独运,走自己的路,赋于这个题材以新的内涵、新的手法和新的审美情趣。她首先着眼于内涵,将人和动物之间,处理成一种极富情感的,相互依存的亲密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曾被民间艺术家们所表现,似从我国传统哲学里那种天人合一思想得到的启示,因而引起欣赏者心理共鸣的缘故)。特别是她通过孩子那双无邪的眼睛来表现这种关系,愈益使人感到融融的亲切。她舍弃了动物的某些习性:如使人畏惧的狞猛、令人生厌的鬼祟、不讨人喜欢的笨拙肮脏……等等。经过班苓的巧手

灵思,我们看到的是人和动物之间的嬉戏、情感的交融、一片祥和的情调,使观众看了便被此种气氛所感染,沉浸在一片童真的趣味之中。

班苓在造型手法上,是将民间艺术里的形象和某些外来手法相揉合,这样便对我们熟悉的传统方法保持了联系,又借鉴了一些西方现代手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在饱满的方形构图中简化了许多细节,再以多种花草穿插在画面里,极富于装饰效果。

不难看出,她汲取了民间年画里那种强烈的色块对比,甚至可以看到对表现主义某些色彩的运用,为了减弱那种强烈对比色块的碰撞,她在画面上留了许多白色的空隙,起着调和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传统绘画里常见的手法。

作为版画家的班苓,在这套作品里刻印等版画技法也很出色,刀法的多变、流畅和苦涩的用刀,刚和柔的线条、实和虚的块面,都作了有序的安排,在粗犷中显示出秀丽。在水印方法里的干湿互济,色块的并置和重叠、对比和呼应,便产生了色彩厚重和透明的双重效果。

大凡是有成就的现代艺术家,无不既善于继承传统,又长于汲取外来,并使二者重新铸造使之融汇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班苓正是一位具有此种才华的画家。这套十二生肖,是她创作道路上又一个成功的标志。正是这种不倦的求索精神,使她进入了更加成熟的境界。

(郑震,安徽省美协名誉主席、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童趣与智慧的创造——简评班苓的《十二生肖》

郑 震

认识徐宏勤已是 10 好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与天长文学圈里的诗朋文友们正混的热乎,时常应邀去参加一些座谈、研讨之类的会议。会议后的推杯换盏、酒酣耳热之际,对座中一位搞书法的小老弟徐宏勤似乎倍感亲切,印象特别好,觉得他那朴实而腼腆的谦和令人可心。因为我既不写字又不画画,所以我们的接触很少,只是常听人说他的字写的很好,名气也很大,从小市(天长)、到大市(滁州)、到省、到国家级,一路阶梯地攀升着。我在天长的一些文化人家偶然见过他的字,确实是好。好在哪里我说不上来,只觉得有味道,有灵气,不做作,不狂怪,不霸气,轻轻松松,雅雅致致,清清爽爽,和和融融。

缘得以近距离的观看徐宏勤写字,是在今年年初滁州市佛协聘请艺术顾问的大会上。因为受礼聘者都是名头很大的书家画家,所以会议早就准备了几张大案,铺好了毛毡,备好了笔墨纸砚,以供名家们任意挥洒。许多人揎胳膊捋袖子地争相大出风头,赢得阵阵喝彩。而不懂书画的我因不敢冒然忝附遂退至一隅。不想蓦然回首,却见大厅外间的一张小案上也有人在写。案边站了几个人屏着气息在看,相顾莞尔,颔首以赞。

我凑近一看,写字者正是徐宏勤,写的是一幅楹联:“揽秀堂前交文友,琅琊寺下结佛缘”,独创而应景,没有相当的功力怕是难以“七步成诗”的。我这才想起,徐宏勤不仅善书,而且通诗词,达楹联。他博客上的散文,追摹汪曾祺大师的风格,确实有着浓郁的“苏北味”“天长味”,这里就不赘述了。

这些,就是我对徐宏勤的印象,很浅,因为我们的缘分目前还浅。将来呢?也许机缘就在这楹联里!

徐宏勤印象智 信

徐宏勤1968 年 5 月出生,天长人。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安徽省滁州市政协委员、滁州市书协副主席。

书法家赵社英

来定远讲学

山西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国书

法家协会草书评审委员会评委,山

西省书协副主席赵社英,于

二○

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

日至十二月一日在定远举

办书法讲座,为期三天。此

次活动由定远县委宣传部

主办,县文联与玉竹轩画社

承办。该县近百名书法爱

好者参加听课。(刘中华)

班苓安徽省美协副主席、秘书长;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

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版协颁发的“鲁迅版画奖”“四个一批”拔尖人才;为在滁州举办的“农歌会”项目的《全国农民画展》负责人。

尹中琪国画在

京获奖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老干部

书画研究会、中宣部老干部局、中国

书画艺术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庆祝

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书画展﹄评奖结

果日前揭晓,我市明光籍书画家尹

中琪参展的花鸟作品《李白诗意图》

荣膺三等奖,并收录《庆祝建党九十

周年全国书画展作品集》。

尹中琪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

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滁州市

书画院特聘画师,原任滁州市歌舞

团二胡演奏员,其书画作品多次在

文化部、中国文联举办的国家级展

览中入展、获奖。

(黄玉才)

名 家 名 作名 家 名 作

在皖东,施广芳的名字越来越响;在安徽,施广芳的作品越来越香。我认识施广芳是从欣赏她的作品开始的。我从市文化局调回市委宣传部工作,分工我联系市文联。市文联工作很主动,每年都要搞几次大活动,其中就有不同主题的书画艺术展。每次参加书画艺术展开幕式,我总能见到施广芳的作品,并常在其作品前稍作停步,一是因为全市国画作者中工笔画家较少,而工笔画家中女画家更少;二是因为她的作品章法严谨,笔墨精丽,技法娴熟,很引人注目,所以我关注,我欣赏。最近因组稿我去天长,第一次近距离与施广芳交谈,才由识其画到识其人,并有了“画如其人”的深刻印象。

施广芳生长于文风飘香的天长,自幼喜爱绘画,参加工作恰巧学有所用、“专业对口”,先在工艺美术厂,后到丝绸厂,从事工艺设计,干中学,学中干,绘画艺术得到很大提高,并且坚定了工笔画创作方向。上世纪90年代,施广芳工笔画创作赢得了天长市领导关注,为了培养她、提高她,2000 年市政府拨专款送她到南京艺术学院高研班学习深造。在南艺学习期间,施广芳刻苦研读,涉猎百家,诚拜师友,广纳众长,打牢了基础,开阔了眼界,2002年以优良成绩结业。新世纪后,施广芳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比赛、展览并获奖,先后应邀赴日本、韩国展览,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友人的好评和肯定。施广芳现为安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

苏国画院特聘画师;平时除了潜心创作外,还致力于书画教育,她的学员有的已露“尖尖角”。

施广芳的工笔画耐看耐读,乍看亮眼,细读润心,布局整体统一但不拘一格,色彩明快传统但鲜而不俗。她重传统,坚持挖掘传承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但又大胆走自己的路——寻趣味,重抒情,追求意在笔先,注重真实真情的展现和深层意境的展示。她以幼时学过素描、油画的优势,巧妙运用光、色、时空变幻的外来技法,使画面既有现代审美理念和明快的视感,但又不失中国画传统的气韵。因此在各类展览中,她的作品欣赏者众多,回头率高。这其中奥妙在于她用细腻的技法寄予艺术升华的空间,观众从一笔一画中可以感悟到蕴藏在视觉艺术形象里那无限的真善美和精神容量。施广芳很好学,很善学,并且做到学以致

用、学有所用、学为己用。她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在传承传统、借鉴他人的基础上,凭着自己的笔墨功底和造型能力,加以演变、创新,以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创作出异于前人而又不失传统文脉的力作精品,近期刊登在《滁州书画报》上的《百子长卷》,就是最好的说明和例证。观其画,好似目睹一群孩子在嬉戏、玩耍和淘气,有动有静,动静交融,犹如品尝一餐悦目赏心的视觉盛宴。她的花鸟画同样精彩,既工致又灵动,一朵朵艳丽之花、一只只可爱之鸟,在她手下尽显笔情墨趣,体现出无限美感。

直面施广芳,你会感到她很平静、很平和,但当她开口谈艺时,你马上又感到她胸藏自然万物,对社会、对人生、对艺术都有自己独有的、独到的认识和见解。她说,她的作品师法自然,追求自然,所以平时她把一草一木都看成心中

的自然,因为只有心“自然”了,画才能“自然”。当说到出精品时,她告诉我,面对当今精彩和无奈的世界,想出精品 ,只 有 力 拒 功 名 利 欲 ,守

“静”不变,远离喧嚣,以平常心态,融入自然,去陶冶,去净化,练就慧眼和巧手,顺其自然而展现美,把自然之美提升为艺术之美,把观赏者一同带进诗一般美的境界。这是我的追求,也是我心目中的“精品”。

这就是天长工笔画家施广芳。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施广芳。

广纳众长 芳香天下——工笔画家施广芳印象

俞凤斌

皖 东 书 画皖 东 书 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