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傳電子書 D44991385 -...

16
科傳電子書 D44991385 交管二林孟嫻 10/17 1. 科學傳播的目標是培養公民科學素養 2. <科學月刊>創辦原因:台灣公民普遍科學素養不足 3. 西方科學觀念與科學素養要求的轉變:文藝復興 啟蒙運動 工業革命 後現代 主義 4. 西方公民社會演變:古希臘 資本主義興起後 5. 科學素養的內涵:認識生活中的科學 學習科學新知 掌握科學的基礎知識 關 心科學與社會的相互作用 6. 科學素養與公民社會:古希臘時期 啟蒙時期 二次大戰後 科學教育目標演變 提高國民科學素養 7. 結語:科學素養對建立完善的民主社會結構是非常重要的 10/24 1. 民眾對媒體過度依賴 2. Civil society:圍繞共同利益與目標,理性,非強制 3. 素養:文書,讀寫,視覺,知識,創意,科技,內涵 4. 媒體素養消極內涵:1.分析媒體訊息 2.評估媒體運作 5. 媒體素養積極內涵:1.創製媒體訊息與運用媒體 2.察覺媒體中的錯誤再現與操 3.選擇媒體內容 6. 從媒體素養建立傳播素養 7. 科學人的傳播素養:應把專業知識轉換成大眾能了解的 11/07 1. 科學傳播理論:對自然現象所做之邏輯性敘述和解釋 2. 用途:描述,解釋,預測 3. 傳播分類:人類,人際,團體,大眾 4. 基本模式:單向 vs 雙向 5. 結論:科學傳播是實務性的傳播工作,科學傳播需要理論指引 11/21 1. 影視媒體特性:種類多,普及率高,不斷創新 2. 影視媒體元素:圖像,聲音 3. 科學節目型態:實景拍攝,解說,訪問,示範4. 影視媒體與科學傳播:呈現情景實務 5. 台灣科普媒體製播:科學教育影片,科學新聞報導,電視科學節目 6. 國內科學節目影片討論:兒童節目,青少年節目,一般大眾節目 7. 國際科學影視媒體:公共媒體,商業媒體,教育發展與科學研究教育等機構 8. 目標:喚起科學興趣,增進科學知能,強化科學參與,提升科學素養 12/4

Transcript of 科傳電子書 D44991385 -...

科傳電子書 D44991385 交管二林孟嫻

10/17

1. 科學傳播的目標是培養公民科學素養

2. <科學月刊>創辦原因:台灣公民普遍科學素養不足

3. 西方科學觀念與科學素養要求的轉變:文藝復興 啟蒙運動 工業革命 後現代

主義

4. 西方公民社會演變:古希臘 資本主義興起後

5. 科學素養的內涵:認識生活中的科學 學習科學新知 掌握科學的基礎知識 關

心科學與社會的相互作用

6. 科學素養與公民社會:古希臘時期 啟蒙時期 二次大戰後 科學教育目標演變

提高國民科學素養

7. 結語:科學素養對建立完善的民主社會結構是非常重要的

10/24

1. 民眾對媒體過度依賴

2. Civil society:圍繞共同利益與目標,理性,非強制

3. 素養:文書,讀寫,視覺,知識,創意,科技,內涵

4. 媒體素養消極內涵:1.分析媒體訊息 2.評估媒體運作

5. 媒體素養積極內涵:1.創製媒體訊息與運用媒體 2.察覺媒體中的錯誤再現與操

弄 3.選擇媒體內容

6. 從媒體素養建立傳播素養

7. 科學人的傳播素養:應把專業知識轉換成大眾能了解的

11/07

1. 科學傳播理論:對自然現象所做之邏輯性敘述和解釋

2. 用途:描述,解釋,預測

3. 傳播分類:人類,人際,團體,大眾

4. 基本模式:單向 vs 雙向

5. 結論:科學傳播是實務性的傳播工作,科學傳播需要理論指引

11/21

1. 影視媒體特性:種類多,普及率高,不斷創新

2. 影視媒體元素:圖像,聲音

3. 科學節目型態:實景拍攝,解說,訪問,示範…等

4. 影視媒體與科學傳播:呈現情景實務

5. 台灣科普媒體製播:科學教育影片,科學新聞報導,電視科學節目

6. 國內科學節目影片討論:兒童節目,青少年節目,一般大眾節目

7. 國際科學影視媒體:公共媒體,商業媒體,教育發展與科學研究教育等機構

8. 目標:喚起科學興趣,增進科學知能,強化科學參與,提升科學素養

12/4

1. 十九世紀:客觀性報導

2. 1980:解釋性報導

3. 1970:調查性報導

4. 1960:新新聞學

5. 1960 末:精確新聞報導

6. 1980 服務性新聞報導

7. 21 世紀:多元化寫作

8. 新聞屬文學下層,因為新聞多為急就性文章

9. 新聞前置作業:收集資訊,尋找前人文獻參考,規劃專題大綱,訪談主要人物,有

圖有表有照片

10. 目標:獲取大眾注意,大篇幅吸引讀者,深度挖掘新聞真相,設計各種版面吸引讀

12/12

1. 敘事:一種建構出來的模式,由一連串虛構或真實事件構成,說故事

2. 故事:文化的主要面向

3. 故事的組成:情節,人物,敘事角度

4. 故事:產生有意義的訊息

5. 科學故事的平衡:知識性 vs 故事性,趣味性,體驗性

6. 誰說故事?:科學家 vs 傳播學家

7. 誰聽故事?:聽得有趣:聽者興趣 聽得懂:聽者知識

12/19

1. 無世界末日

2. 科學傳播:使大眾不會受騙

3. 台中科博館:世界末日展,破除民眾末日迷思

4. 科學為一種生活態度

5. 台中科博館:科普特展—台灣三大信仰 1.媽祖 2.王爺 3.土地公

12/26

1. 媒體的問題:不要輕易相信跑馬燈

2. 報社新聞判斷的問題:地下水抽光,千里馬

3. 報社立場:杜正勝包裝紙

4. 報社長官:翁啟惠的抗癌藥物與病毒晶片

5. 採訪對象:福衛二號發射

6. 新媒體:電腦網路,智慧型手機

7. 科學傳播:建立自己的能力

8. 採訪前的苦功:尋找有品牌的資料,選對關鍵字,須注意懶人包,訓練自己的本事

某篇沒寫日期

1. 生活中充滿傳播現象

2. 印刷出現,科技傳播改良導致個人價值提升

3. 傳播的問題:不夠精確,符號,語言,顏色不同

4. 傳播的技巧:有效運用文字,語言,肢體,圖像,聲音

5. 可信度:專業性,信賴感,活動力,客觀性

6. 傳播者的傳播目的:改變行為,激發行動

7. 閱聽眾:感知,態度,閱聽者的區隔

1/2

1. 科學家與科學傳播—台灣對科學研究、科學論文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2. 費曼:當眾證明象皮環不耐低溫

3. 愛因斯坦:教孩子親近數學、使用指南針告訴孩子如何對科學自然追根究柢

4. 珍古德 VS 黑猩猩:

5. 原住民科學傳播 Q&A

Q1:什麼樣的契機會想做原住民的科學教育?

A:化學 歷史 科學史 原住民教育,到部落聽到大人們憂心孩子的科學

學不好

Q2:如何組成此工作團隊?

A:計劃金高,原本是自己寫故事,但是進度太慢才開始找導演、動畫師…等

Q3:為什麼用泰雅族、飛鼠部落?

A:原設計平面教材且設計網站—飛鼠部落,讓每個角色語言歸位,邊泰雅語

辭典,不讓語言成為刻板印象。

文字報導 2----高雄科工館 記得上次到科工館已經是國二的事了!這次跟同學趁著假日到高雄一日遊順

便到科工館參觀,想起國二時是抱著戶外教學的心情去的,過程中都在跟同學打

打鬧鬧,根本沒有用心好好觀看每個展示品,這次由於是抱著要寫文字報導的心

態去的,自然會從中得到許多!

一進入館場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渾天儀;接著走進到一樓大廳,一旁擺放著一

些紀念品販賣,我們往下走到地下一樓裡面有夢想號、奇幻國、糖果屋,奇幻國

很好玩,連我們這些大學生都玩得不亦樂乎,有攀岩還有影像遊戲這類互動的遊

戲,夢想號大多是給人體驗自然科學的,糖果屋裡面製作的東西都好逼真喔,讓

人有探險的感覺!

玩了一些孩子們的東西後我們便往二樓去,二樓展示的是動力與機械、食品

工業、防疫戰鬥營、災害防治,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只到防疫戰鬥營與食品工業

區參觀,防疫戰鬥營會讓你化身為一位戰士,裡頭教你如何洗手還有考驗你的防

疫知識,接著到了我很喜歡的食品工業區;因為我對食物如何製造很有興趣,有

關香腸像是如何灌豬肉灌腸,還有超多食物模型看得都餓了!災害防治裡有地震

體驗區,雖然之前就玩過了,不過還是感到很興奮,有一級、三級、五級、七級,

七級真的滿刺激的!

到了六樓,六樓所展示的是健康生活廳、水資源利用、航空與太空還有台灣

工業史蹟館,航空與太空很酷!有模擬的飛航地勤中心,瞬間覺得自己好像電影

裡那些飛勤人員!

匆匆忙忙經過四樓時發現有氫燃料蒸汽小火車可以坐,很像回到孩童時代完

的不亦樂乎!最後都到科工館了當然要到地下一樓看一齣 3D 電影,我們看了海之

霸王龍—是以現代水族館為起點,走一趟中生代海洋之旅,背景是驚人的中生代

海洋世界,內容描述力量強大的巨型滑齒龍、長頸的薄板龍和巨大的秀尼魚龍如

何在恐龍統治地球之前稱霸海底王國,記得我第一次的 3D 電影就是在科工館看

的,這次看雖然沒有當初的震撼與驚奇甚至還有點頭暈,我仍然覺得值回票價,

與國二那次的經驗相對照,這次是擁有了一些理工知識,科工館將課本那些原理

真實的呈現,參觀時都會感到真的耶!!”這就是博物館的精神吧!使人更靠近科學

一步!希望台南也能趕快有一間規模大的科學博物館。

學習心得一

由於對傳播相關課程有興趣,選修這堂課時有人跟我說這堂課作業很

多叫我趕快退選,不過若是一堂課能夠從中學習到東西,又能夠因為

這堂課的作業讓自己去做一些從來不會想到要去做的事;例如:到博

物館參觀並寫下文字報導,我覺得這樣一門課比一些大家都去混混過

一學期的課程來的實用多了!不過其實一開始對這堂課的期待很高,

因為去夢大 course 版看,裡面提到有更多豐富的演講者,但實際上上

課好像常常是重複的演講者,遠距教學當演講著在別的學校演講時那

個畫面我也覺得沒有很清楚,不過請到的演講者可能更更都是學傳播

或者是從事跟傳播相關的工作;各個都妙語如珠,沒有像在上其他課

教授死氣沉沉的感覺,由於是在第三階段才選到課,第一堂和第二堂

都沒有上到,只能藉由助教上傳到 moodle 的 ppt 來看,關尚仁老師

和莫季雍老師

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老師了!記得一開始兩位老師都是在跟我們介紹

傳播的淵源與科學的結合,這些東西以前高中歷史就已經有學過,不

過在沒有升學考試的壓力下,我便更加細細品味古人對於大眾傳播的

貢獻,倫敦萬國工業博覽會、巴黎博覽會、芝加哥世界博覽會,都讓

當時民眾看到各國強大的國力與工業技術

巴黎博覽會

越上這堂課越對科學家有種崇敬的感覺,他們不只是自己學習

這些知識,他們還希望全部的民眾了解,主動辦理,扮演主導

角色,灌輸平民百姓科學與科技知識之教化功能,即「赤字模式」

思維。企圖達成「社會教化」功能與「國力展示」功能。然後接

著在二十世紀初期科學家就知道運用報紙對社會大眾傳播科學。

而且印刷媒體大量出現科學寫作,多在表達對科學的禮讚﹔著

者如曾獲普立茲獎記者 John J. O'Neill。二十世紀廣播電視媒介

快速發展,成為傳播科學與科技重要工具。「科學精神」提倡全

民皆具備理性的思考與態度,在這個二十世紀末的時期科學普

及的重點關懷在提高公民素質,亦即公民在現代科技社會中理

性行動的能力。在第二次大戰之後,各國都發現科學與科技在

戰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於是促發「科學致勝論」。所以政府開

始主動扮演推手,推動正式與非正式科學教育。不過就如同課

堂上老師們強調的科學家與大眾傳播學者之間的隔閡,一個學

文、一個學理,難免在價值觀與處理事情的態度有不同之處,

一:科學與傳播專門領域之差異。二:媒體科學內容未臻精確

與過度簡化,乃至因過度簡化,而有成為「偽科學」之虞,甚

至激發民眾的反科學心態。三:傳播媒體過度商業化取向。所

以很多科學家變自己跳出來成為大眾傳播者;成為一位科學傳

播學者,但有時候卻又拙於表達,而且至今一般大眾依然對科

學有一種不知何故的恐懼感,所以在面對科學相關的節目時,

一揪擁有不想理解的心態,導致那種類型的節目往往不能得到

大眾的喜愛,現在一般民眾只喜歡情啊、愛啊這類的八點檔或

是偶像劇,有時候也不能怪罪傳播媒體太過商業化,因為他們

必須要合乎大眾的口味,要調整整群公民大眾的口味可見還要

一段長時間的努力才行,其實我也是對傳播相當有興趣的人,

只是隨著媒體的弊病越來越被大家所詬病,好像對傳播界的夢

想有一點一點的被打退堂鼓了,雖然知道還是有很多很多有志

之士想要振興這個頹勢,但總會害怕自己因此跟隨這個環境隨

波逐流了,看到各個來講課的學者們還是在這片領域如此賣力

認真的打拼,其實很感動。

除了關尚仁老師、莫季雍老師的精彩演說之外,讓我記憶最深

刻的非屬孫維新老師了!孫維新老師是一位天文學家,在上課的

過程中他將自己本身的經驗用很幽默詼諧的方式告訴大家,我

那時候一到教室不知道孫維新老師要來課堂上演講,發現好多

旁聽的學生!就知道那天有個大人物要來演講了!

剛好在那堂課前不久才看過孫維新老師的文章—白象與男孩,

故事的內容是一位英國人到泰國看到白象後,對白象非常喜愛;

但礙於白象代表神聖的象徵不能出口,英國人很懊惱於是在旅

館的巷口裡和一位小男孩買了一頭白象,然後回到旅館將白象

用油漆漆成灰色的,英國人牽著這一頭普通灰象,順利的通過

了海關,回到家她欣喜若狂的將這頭灰象用力清洗,但總覺得

刷得不夠乾淨於是繼續刷了兩下,白漆也被刷掉了,又變回一

頭灰象。孫維新老師這段故事,是想要告訴我們「今日的科學,

也許是明日的神話。」科學工作研究者研究自然的歷史,就是

一連串認錯的課程,後之視今猶如今之視昔,我們不能夠在一

項科學理論被創造出來之後,就抱持著:「恩,它就是對的的想

法。」在現今大眾的想法,好像都把探索大自然的奧秘這個任

務交給科學家,自己只等著接收被整理過的訊息,沒有動腦思

考、動手去做,時常會盲目地相信一些訊息,這又讓我想到一

部電影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故事大意是在描述一名青少年,

在他的家鄉成長的孩子,未來通常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

做礦工開發當地的煤礦,二、踢美式足球取得獎學金上大學。

這名青少年,他既沒有當礦工的夢想,也沒有健壯的體格踢足

球,在他看到火箭升空後,激起了他的好奇心,於是夢想著自

己建造一艘火箭。他與兩個好朋友以及班上博學多聞但是個性

孤僻的同學,努力研究並且製造火箭,在隨著一次次的失敗後,

他們得到更多的支援,當最後成功發射了火箭之後,「火箭男孩」

的名號就此傳播。

一個人對科學的

熱情,應該說不只是對科學而是對任何事物擁有強烈的熱情,

就能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然後努力去實踐,一直覺的研究科

學是一件很傷神的工作,由於我念的科系是偏向商管類的領域,

所以有時候真的很由衷的佩服那些讀理工科系的同學,他們要

在一次一次錯誤的研究中,尋找事情的真相,這是需要很堅毅

的耐性與專注力,往往在實驗過後也不能找出答案,又看看這

些致力於科學傳播的老師們,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有更完善的科

學教育,常常千里迢迢的從北部趕來南部,利用遠端教學的方

式一次讓好幾間學校的學生能夠聽到老師們的授課,孫維新老

師在課堂上所呈現的台中科學博物館的末日展覽,在台中自然

科學博物館在橢圓形廣場建造了一個九公尺高的馬雅文化重大

地標「奇琴伊察神殿」和神殿頂端的「末日時鐘」,那座奇琴依

察神殿實在太壯觀了!絢麗的燈光效果,而且民眾還能入內參觀

展覽,聽孫維新老師說這座神殿竟然是用保麗龍搭建而成,真

是太厲害了!

看著看著突然好希望,台南也有這樣一間科學博物館,不管是

台中的科學博物館還是高雄的科學博物館,都有很精彩的的展

覽時時在演出,如果有一間博物館的話,家長在周末的時候也

可以不用放著孩子在家裡看電視玩電腦一整天,一間內容豐富、

設備齊全的博物館,一定一天都參觀不完!在前幾堂的課程中,

老師也有跟我們提到蔣故事的重要性,老師表示我們人一整天

都在講故事,敘說昨天晚餐吃什麼,今天早上發生了什麼事,

有時候我們敘說出來的內容是由虛構與真實的事情交織而成的,

故事的元素有人物、情節與敘事者本身的敘事角度,在科學敘

事方面越聽著聆聽的情況分為兩種,1.聽得有趣-代表閱聽者對

這個故事有興趣,2.聽得懂-代表閱聽者理解故事的內容。一個

有用的故事應該要產生有用的訊息,資訊→知識→訊息,資訊

應該要經過系統化才能成為知識,知識應該要經過美學設計再

成為傳播給大眾的訊息,科學專家卻是敘事生手,專業知識密

度高、命題長度短、注重因果關係與邏輯推理,而敘事專家是

科學生手,人文主題密度高、命題長度長、欠缺因果、缺乏結

構,這兩種人要激發想法然後對大眾說故事,要怎麼在知識性

與故事性、趣味性、體驗性中取得平衡,其實是一項很重要的

課題!

科學與傳播

接下來探討報導文學的歷程,十九世紀-客觀性報導-有聞必錄,

創導純新聞。這類的新聞較不吸引人,很簡單平鋪直敘,1980

年代-解釋性報導-適當補充事件的來龍去脈,1970 年代-調查性

報導-例如:揭露官方弊案,1960 年代-新新聞學(報導文學)-古老

的小說手法,1960 年代末期-精確新聞報導-科學結合打破新聞

神話,1980 年代-服務性新聞報導,邁向二十一世紀-多元化寫

作,記得以前高三的時候,為了應付大學指考喜歡考時事題的

取向,每天都買了一份聯合報來看,我都會挑頭版、社會版、

影視版,還有最喜歡看的一版是有很多讀者投稿,有時候也會

出現小說的創作,喜歡那種沒有任何立場的創作,各個報社的

報紙難免會有他們的政治立場,看社論的時候都很怕自己的觀

念會被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還是喜歡看那種純創作的文

章。很多才華洋溢的有志之士總在進入新聞界工作後,因為上

面的長官,為了博取大眾的喜愛,喜歡把前後文刪刪改改,把

標題加進腥羶色的元素,最後呈現在報紙上的報導,全然變了

色,然而卻是這些記者要承擔這些席捲而來的批評聲浪,最近

媒體壟斷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姑且不論其他衍生出來的問題,

媒體的世界變成一言堂實在是令人很害怕的一件事,我們的思

想、發言的權利、得到的訊息…等,都會被單一化,所謂的科

學傳播,會不會也被箝制住呢?

幸好科學是一個事實,不會因為立場的不同而被扭曲,至少目

前是這樣,科學傳播學者還是能秉持著自己的初衷,期待民眾

能藉著對科學知識的吸收,培養理性的思考、在面對很多恐怖

的預言或錯誤的報導時,能夠自己正確的判斷,不造成誇張的

恐慌。

學習心得二

我要如何成為一個具有傳播能量的科學人?

上了一整學期有關科學傳播的課程,看了好多好多充滿理想的老師們他們的

夢想,他們想要改變這個世界的力量,這個禮拜的傅麗玉教授,看著她為原住民

小朋友,自己到處奔波找寫故事的人、找翻譯、找動畫師、找導演…等。還要掏

出資金,為了就是想讓部落裡的孩子更了解科學,讓他們能夠更貼近這個大自然

並進而去了解自然運行的原理與法則,看到老師在描述她的『血淚史』的時候,

很佩服她的堅持,也為她的屹立不搖感到心疼,記得老師那天說:「我媽媽說,

要挑人少的路走。」但是跟從人少的路走,也要面對大眾的質疑眼光,或許這就

是一個有夢的人必須承擔的痛苦吧!

在我認知的觀點裡,到底要如何成為一位具有傳播能量的科學人?我想必須

要先好好學習科學的知識,好好累積我們可以提供給大眾的科學常識,記得課堂

上有一位老師說:「科學傳播者不用擁有高深的科學知識,只要比一般大眾多一

些就好。」所以在具備基本的科學知識後,我們應該要好好培養講故事的技巧,

學會怎麼把正確的觀念傳達給社會大眾,學會把艱澀、難懂、令人覺得很神祕的

科學知識用詼諧、幽默、有趣、好玩的方法告訴一般民眾,我想這種學會講故事

的能力必須要靠平常多多嘗試上台,勇於接受這樣的機會,或是在私底下大家在

分享想法的時候,能夠常常告訴大家自己的想法,在這些過程中,我們將會逐漸

去學習表達自己的思想,學習讓他人了解自己想告訴大家的東西,這項能力看似

很簡單,好像每個人都與生俱來講故事的能力,但其實不然,尤其在這個工學院

為主的成功大學,我常常聽到很多人沒有辦法清楚明確的表達自己,這樣其實在

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是很吃虧的!要成為一位科學傳播者,我想還要有勇於發問

的勇氣,我們往往在學習很多課本上的東西之後,卻不知道怎麼善加運用這些知

識,空有一肚子學問卻不能利用,不能告訴一般民眾,所以有很多前輩是可以讓

我們發問的,前輩們就像是百科全書,值得我們吸取經驗!其實是修了這堂課我

才意會到友科學傳播這片領域,一開始還以為是新時代的東西,沒想到從古時候

的科學家就發展出這類的傳播了!不論是為了宣揚國威或是提升民眾知識,讓一

般人多多了解科學期實是很重要的,培養人們理性且具有邏輯性的思考,其實會

讓很多事情運作得更流暢,在台灣,科學傳播還是一條不好走的路,藉著在大學

授課、在電視上播放節目、科工館、抑或是舞台劇,要努力成為一位兼具科學背

景且擁有傳播能力的人,又要面對大環境下的很多脅迫,我們必須準備好自己來

應付挑戰!

Ps:由於文字報導一我是寫成紙本,所以沒有電子檔,助教也還沒傳真給我,所以沒

有辦法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