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数量遗传 -...

44
第八章 数量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基础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第四节 遗传参数的估算及其应用 第五节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第六节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Transcript of 第八章数量遗传 -...

第八章 数量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基础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第四节 遗传参数的估算及其应用

第五节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第六节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表现不连

续变异的性状称为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表现连

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一、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概念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1. 数量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性,杂交后的分离世代

不能明确分组。

2. 一般一个性状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多基因控制;

3. 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4. 遗传传递率比较小,其性状不容易真实的传给后代。

二、数量性状的特征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基础

1、概念:

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是由于多个能产生微效而起累

积效应的、无完全显性的基因作用的结果,这些基因

的遗传方式仍然按照孟德尔遗传方式进行,这就是多

基因假说。

一、多基因假说(1909年,Nilson-Ehle H.)

2、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①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微效多基因;

②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

或表现为增效或减效作用;

③ 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性的;

④ 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⑤ 有些数量性状受一对或少数几对主基因的控制,同

时还受一些微效基因的修饰。

3、微效多基因

微效多基因:数量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每个基

因对性状的表现作用较微,称这类基因为微效多基

因,又叫微效基因。

主基因:控制质量性状的基因,对于性状的表现作

用比较明显,叫主基因。

修饰基因:有些数量性状受一对或少数几对主基因

的控制,同时还受一组效果微小的基因增强或削弱

主基因对性状表现的作用,这类微效基因称为修饰

基因。

二、举例—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

1、小麦籽粒颜色受2对重叠基因决定时的遗传

二、举例—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

2、小麦籽粒颜色受3对重叠基因决定时的遗传

二、举例—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

P R1R1r2r2 × r1r1R2R2

中红 ↓ 中红

F1 R1r1R2r2

中红↓

F2 R1R1R2R2……..r1r1r2r2

深红 白色

3、数量性状的超亲遗传

超亲遗传:当用两个中间亲本杂交时,后代会出现超过亲本

类型的现象叫超亲遗传。超亲遗传的实质是增效基因的集合。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一、平均数

平均数:表示一组资料的集中性,是某一性状全部表现

型值的平均。

算术平均数:一个数量资料中各个观察值的总和除以观

察个数所得的商数。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二、标准差和方差

标准差(S)和方差(V):表示一组资料的分散程度

或离中性,标准差是方差的开方。

V和S越大,表示这个资料的变异程度越大,平均数的

代表性越小。

第四节 遗传参数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遗传率的概念

遗传率:是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的比值,是杂种后

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又叫遗传力。

P=G+E

VP=VG+VE

VP:表现型方差(总方差)

VG:基因型方差(遗传方差)

VE:环境方差

1、广义遗传率

广义遗传率( heritability in the broad sense ):是遗

传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比值。

H2 =(VG/VP)×100%

= VG / (VG+VE )×100%

2、狭义遗传率

狭义遗传率(heritability in the narrow sense ):是

基因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比值。

H2 =(VA/VP)×100%

基因效应的种类:

① 加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间和非等位基因间效应的简单相加,

而各个基因对某性状的共同效应就是每个基因对该性状的单

独效应的总和。

② 显性效应:是指同一位点内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

③ 上位效应:是指不同基因位点内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产生

的效应。

2、狭义遗传率

基因型方差的分解:

① 加性方差(VA):是指等位基因间和非等位基因间的累加作

用所引起的变异量。这部分的变异是可以稳定遗传的。

② 显性方差(VD):是指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③ 上位性方差(VI):是指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显性方差和上位性方差是不能固定的遗传变异量。

H2 =(VA/VP)×100%

二、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1、广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1)利用F1和F2的表现型方差进行估算

H2 =(VG/VP)×100%= (VP-VE )/ VP ×100%

VF1 =VE

VG=VF2-VF1

VF2=VG+VF1

H2 =(VF2-VF1)/VF2×100%

1、广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2)利用P1和P2的平均值和F2方差进行估算

H2 =VF2-1/2(VP1+ VP2 )/VF2×100%

2、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H2 =(VA/VP)×100%

=(2VF2-(VB1+ VB2 ))/VF2×100%

F1×P1

B1

F1×P2

B2

三、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遗传率大的性状在杂种的早期世代进行选择,收效

比较显著;遗传率较低的性状,则要在杂种后期世

代进行选择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遗传率进行选择,可以提高选种工作的效率,

增加对杂种后代性状表现的预见性,从而较快地选

育出优良的新类型;

对遗传率较小的性状,可以根据与遗传率较大性状

的相关性进行选择,可以提高选择效果。

第五节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经典的数量遗传分析方法,只能分析控制数量性状

表现的众多基因的总和遗传效应,无法鉴别基因的

数目、单个基因在基因组的位置和遗传效应。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分子标记技术的成熟,

已经可以构建各种作物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基于作物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采用近年来发展的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

的定位分析方法,可以估算数量性状的基因位点数

第五节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数量遗传所分析的某个QTL只是一个统计的参数,它代

表染色体(或连锁群)上影响数量性状表现的某个区段,

它的范围可以超过10 cM(厘摩,M是图距单位Morgan,

1 M定义为一个配子在一个世代平均发生一次交换的图

距),在这个区段内可能会有一个甚至多个基因。

数量性状QTL定位的基础是需要有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如果分子标记覆盖整个基因组,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 Qi )

两侧会有相连锁的分子标记( M i- 和 M i +)。这些与数量性

状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将表现不同程度的遗传效应。

分析这些表现遗传效应的分子标记,就可以推断与分子

标记相连锁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置和效应。

第五节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QTL定位(QTL mapping)分析方法可分为:

① 单标记分析法

② 区间作图法

③ 复合区间作图法

第六节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一、近交和杂交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杂交(hybridization ):是指通过不同基因型个体

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异交(outbreeding ):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之间随

机相互交配。

近亲繁殖(inbreeding ):是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

近的个体间交配,也就是基因型相同或相近的个体

间交配,又叫近亲交配,简称近交。

2、近亲繁殖的类型

近亲交配按亲缘远近的程度一般可分为:

① 全同胞(full-sib):同父母的兄妹;

② 半同胞(half-sib):同父或同母的兄妹;

③ 亲表兄妹(first-cousins):前一代的后代。

④ 自交(selfing):植物的自花授粉(self-fertilization)。

雌雄配子来源于同一植株或同一花朵,是近亲交配中最

极端方式。

⑤ 回交(backcross):杂种后代与其亲本之一的再次交配。

回交

P A × B

F1 × B

BC1 × B

BC2

A:非轮回亲本

B:轮回亲本

BC1:回交第一代

BC2:回交第二代

近亲交配常对后代表现有害,远亲交配则能表现杂

种优势。

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中已有马和驴杂交繁

育骡子的文字记载。

19世纪60年代,达尔文在植物试验中提出“异花

受精一般对后代是有益的,而自花受精时常对后代

是有害”的结论,为杂种优势的理论研究和利用奠

定了基础。

3、近交系数

近交系数(F):是指个体的某个基因位点上两个等位基

因来源于共同祖先某个基因的概率。

凡近亲交配的亲缘程度愈近,其近交系数愈大。

近交系数(F)为0→1。

按群体天然杂交率将植物分为三类:

① 自花授粉植物:1-4%;小麦、水稻、大豆等约1/3栽培植

物都是自花授粉植物;

② 常异花授粉植物:5-20%;如棉花、高梁等;

③ 异花授粉植物:20-50%以上;如玉米、黑麦、白菜型油

二、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

1、自交的遗传效应

(1)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以导致后代基因的分离,将使后代

群体中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

设:有n对独立的杂合基因,自交r代后,群体中的纯

合体频率为:

应用上述公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 各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② 各种基因型后代的繁殖能力是相同的。

1、自交的遗传效应

(2)杂合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等位基因纯合,使隐性

性状得以表现出来,从而可以淘汰有害的隐性个

体,改良群体的遗传组成。

(3)杂合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遗传性状的稳定。

例如:两对基因的杂种a1a2b1b2,通过长期自交必然会

分离为a1a1b1b1、a1a1b2b2、a2a2b1b1和a2a2b2b24种

纯合的基因型。

2、回交与自交的差别

(1)回交后代的基因型纯合将严格受其轮回亲本的控

制 ,而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纯合却是多种多样的组

合方式。

(2)纯合率使用公式相同,但内容不同。

(3)回交的基因纯合进度大于自交。一般回交5-6代后,

杂种遗传组成已大部分为轮回亲本置换。

三、杂种优势的表现和遗传理论

1、杂种优势的概念

杂种优势(heterosis,hybrid vigor):指两个遗传组成

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F1),在生长势、

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性状方面优于

双亲的现象。

2、杂种优势的表现:

按其性状表现的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 杂种营养体发育较旺的营养型;

② 杂种生殖器官发育较盛的生殖型;

3、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

(1)平均优势:以F1超过双亲平均数的%表示。

(2)超亲优势:以F1大于最优亲本的%表示。

(3)对照优势:以F1超过生产对照品种的%表示。

4、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

① 杂种优势不是某一二个性状单独地表现突出,而

是许多性状综合地表现突出;

② 杂种优势的大小,大多数取决于双亲性状间的相

对差异和相互补充;

③ 杂种优势的大小与双亲基因型的高度纯合具有密

切关系;

④ 杂种优势的大小与环境条件的作用也有密切关系。

5、F2的衰退现象

① F2的衰退现象:F2由于基因的分离和重组,与F1

相比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和产量等方面都显

著地表现下降的现象。

② 两个亲本的纯合度越高,性状差异越大,F1优势

越强,F2衰退就越严重。

③ 在杂种优势利用上,一般只能利用F1,不能利用

F2,故需年年制种。

6、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1)显性假说:

Bruce A. B. (1910)等提出,受到Jones D.F.(1917)等

的支持。

显性假说内容:认为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

因全部聚集在杂种中所引起的互补作用。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P

A b C D e

a B c d EF1

对显性假说的评价

① 只能解释一部分杂优现象,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② 只考虑到了等位基因的显性作用,没有考虑到非等位基因间

的相互作用;

③ 只考虑到双亲细胞核之间的异质作用,完全没有涉及母体细

胞质和父本细胞核之间的关系;

④ 按照此学说两个极端类型杂交是没有优势的。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P

A B C D

a b c dF1

(2)超显性假说

Shull G.H.(1908)和East F.M.(1908)提出。

超显性假说内容:认为杂合等位基因的互作胜过纯

合等位基因的作用,杂优是由双亲杂交的F1的异质

性引起的,即由杂合性的等位基因间的互作引起的。

a1 b1 c1 d1

a1 b1 c1 d1

a2 b2 c2 d2

a2 b2 c2 d2

×P

a1 b1 c1 d1

a2 b2 c2 d2

F1

对超显性假说的评价

① 只能解释一部分杂优现象,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

限性;

② 完全排斥了等位基因间显隐性的差别和显性基因在

杂种优势表现中的作用;

③ 忽视了细胞质基因和核质互作对杂种优势的作用。

(3)显性假说与超显性假说的比较

共同点: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间基因型的相互关系。

不同点:

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显性基因间的

互补(有显隐性);

超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等位基因间

的互作(无显隐性)。

7、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的利用

(1)近亲繁殖在育种上的利用:

用于品种和品系的保存;

在良种繁育工作中,可用于品种的提纯复壮;

培育自交系以利用杂种优势。

(2)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利用

① 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

② 在无性繁殖作物上通过杂交育种选择杂优强的单

株进行无性繁殖,即可育成一个优良品种;

③ 在有性繁殖作物上,利用F1的强大杂种优势为农

业生产服务。

8、杂种优势的固定方法

① 利用无性繁殖固定杂种优势;

② 利用植物组织培育技术;

③ 利用无融合生殖的方法;

④ 利用染色体结构变异。杂种在减数分裂时形成两种基因型不同的配子,在自交受

精过程中,同质基因结合的合子会引起个体的死亡,只有

异质基因结合的合子可以生存,从而形成“永久杂合体”

一直保持杂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