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童文学观念史 -...

1
3 3 封面欣赏 责任编辑:行超 电话:(010)65389071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 文学评论 新观察 新观察 本世纪初,我对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 者”这一观念进行了修正,提出:文学的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我现在 更喜欢这一说法,因为它更广阔,也更能切合儿童文学的精神世界。这里所说的好的人 性基础至少含有:道义感、审美意义、悲悯情怀。 ·第 411 期 · 我们这一代批评者有连绵不断的苦难而积 累起来的人生经验,但是缺乏青年学者的知识结 构。我们曾经的观念也许已经残缺和老化,也许 无法面对新的创作实践、在解读文本时可能发生 老刀卷刃的尴尬,但它们确实在推动中国儿童文 学的千秋大业方面,发生过历史作用。今天,我将 它们呈现出来,无非是想给诸位一个参照物,远 处的山峦也许草木凋零,但可以衬托近处大山的 旖旎风景。 儿童文学作家是 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 上世纪 80 年代,我是那时的典型愤青。几乎 所有重要的儿童文学会议,有眼光、有远见、对中 国儿童文学的现状不满但又不方便说话的人,都 会让我做一个重点发言—所谓发言,就是打枪 和开炮。那些观点现在看来已经太过寻常,甚至 看上去并不完美,但在那时却是振聋发聩的。 我忽然在一次大会上为儿童文学作家十分 干脆地作出一个定义: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 性格的塑造者。这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句子,这个 句子的背后就是对民族性格的质疑: 中国作家肩负着塑造中华民族的崭新性格 的伟大的历史使命。如果对这一观点没有什么疑 问的话,那么对于儿童文学作家来讲,这方面的 责任似乎尤其重大。道理很简单:作为这个民族 的老一代和中年一代已都无太大的可塑性,而新 生代却可塑性很大。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儿童文 学作家是民族未来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作家 应当有这一庄严而神圣的使命感。 中华民族曾为人类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但这并不等于尽善尽美,更不等于说我们就可以 对这个民族在性格方面的明显缺陷视而不见。这 是一个同时背负着历史的光荣和历史的负担的 民族。在走往明天的道路上,它要比一个没有历 史的民族艰巨得多。 儿童文学作家对过去儿童教育中的观点以 及儿童文学的一系列主题倾向作了重新审视,他 们抨击了过去的顺从观念、老实观念、单纯观念 等一系列观念,写了许多尊重孩子个性、承认他 们具有独立人格的文学作品。上世纪80年代的 儿童文学向人们表明:它喜欢坚韧的、精明的、雄 辩的孩子。它不希望我们的民族在世界面前是一 个温顺的、老实厚道的形象。它希望让全世界看 到,这个民族是开朗的、充满生气的、强悍的、透 着灵气和英气的。 只有站在塑造未来民族性格这个髙度,儿童 文学才有可能出现蕴涵着深厚的历史内容、富有 全新精神和具有深度力度的作品;也只有站在这 个高度,它才会更好地表现善良、同情心、质朴、 敦厚等民族性格。中国在21世纪必将生存下去, 而它已没有任何理由在 21 世纪还不能摆脱落后 的处境。它也应当走向辉煌了。而那时,这个民族 的中坚力量,就是今天正在阅读和将要阅读儿童 文学作品的成千上万的中国男孩和中国女孩。 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 这个类似于口号的观点,是在中国人不满现实、对 未来充满向往、中国第二次解放的语境中诞生的。 儿童文学是文学 1987年秋,当时儿童文学的中坚力量汇聚 庐山。这次会议注定是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一个 重点事件,它的成果就是一大套“新潮儿童文学 丛书”。我为该丛书写了题为《回归艺术的正道》 的总序: “我们赞成文学要有爱的意识。我们推崇 遵循文学内部规律的真正艺术品。我们尊重艺术 个性。我们赞同文学变法。”庐山会议之前,我就 一直在思考“何为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何为?”的 问题。庐山会议结束后,一个观念很快形成:儿童 文学是文学。 儿童文学是文学,这句话在当时有着非凡的 含义,意味着对从前以教育(“教育”一词并不准 确,实为“说教”)为功能的儿童文学观的革命性颠 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虽也说寓教于乐,而 实际上正如保罗·阿扎尔所说的那样: “教育很快 就把扼杀娱乐变成自己的义务。” 我是这样表述的: “儿童文学是文学”,本来是一个简单的、无 需重申的、更无需争论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 我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愿或不敢正 视这一问题。若干年间,我们严重忽略和冷淡了 它的文学的基本属性,生产出不少标着“儿童文 学”字样而实非文学的平庸之作。这些冠以“文 学”的作品,没有为我们创造任何的文学价值。 文学当然具有教育的作用,排斥了这一作 用,文学是不完善的。但,我们过去把教育作用强 调到了绝对化的程度,将教育性提到了高于一切 的位置,甚至将教育性看成了文学的惟一属性。 且莫说它对文学特性的扼杀,更为可悲的是,它 所配合的政治有许多是非理性、非道德的,是一 些损害民族身心健康、阻碍中国社会正常发展、 导致畸形人格心理的政治。它所产生的恶果,至 今未能消失,并还将长久地发生不良的效应。 儿童文学是文学。它旨在引导孩子探索人生 的奥秘和真谛,旨在培养孩子的健康的审美意 识,旨在净化孩子的心灵和情感,旨在给孩子的 生活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而在这同时,它也给 了孩子道德和政治方面的教育。 “成长小说”与“成人化写作” 上世纪末,我开始写一种叫“成长小说”的小 说,并在理论上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富有理性的阐 述和论证。这个概念的生成、接受和流行解决了 许多一直纠缠着我们的困惑。这一概念的生成, 意味着一块隐形陆地的浮出,意味着一脉新形态 的文学的生成,意味着一种新的美学意念和新的 言说方式的确立。 我们原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小说”。这 一空缺,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对人生的一个过程缺 乏足够的关注与深刻的认识之缘故。我们曾在很 长一段时间中,陷入一种经常性的困惑:我们似 乎忽略了什么,并且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什么;我 们隐隐约约地觉得,我们在处理一些题材、事情 和主题时非常麻烦,不知如何下手和掌握在什么 分寸上;在我们不得不作出那样的处理之后,我 们从内心深处觉察到我们将生活强行地削切与 挤压了,我们舍弃了许多精彩与深邃的东西,但 却无可奈何;我们似乎被什么箍住了,又似乎因 缺少某种规范而有一种心虚、茫然的感觉。 但我们就是说不清楚困惑是因何而产生的。 大约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儿童文学界 忽然地涌进一批新手。这些人似乎从一开始,就 写出了与传统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不大对路的东 西。这些人当初对自己的写作肯定犹疑过,但他 们又难以重新退回来—甚至,他们觉得即使这 样写,仍然有被捆绑的压抑感。总有一个广阔的 世界和另样的境界在诱惑着他们。许多年来,这 些人就一直处于这种犹疑与被诱惑的矛盾状态 之中。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争得了天下。他 们还被认为是当下儿童文学界的中坚力量。然 而,被怀疑、被审视的情况就一直未中断过。批评 界已无数次提醒这股“误导”了儿童文学而步入 歧途、到处流窜、并已取得显赫地位的力量,当悬 崖勒马、改邪归正。 这样的写作被认定为“成人化写作”。从事这 种写作的人,在这种氛围中时感不安。他们想摆 脱儿童文学特有的腔调而用另样的腔调,想摆脱 儿童文学应有的单纯而让作品的主题复杂深奥 一些,一旦作出这种抉择,就总是感到自己的行 为含有矫情与做作的成分。这些人在表面的理直 气壮下,其实一直未停止过自我怀疑。正是这种 心理的作祟,当有人批评这种写作为成人化写作 时,他们就会变得有点恼羞成怒。 批评一方在批评这种写作为成人化时,写作 的一方采用了同样的思维方式,说:不,这不是成 人化。谁也没有想起换一种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一 问题。双方实际上都未能找到打开黑箱的钥匙。因 此,这种旷日持久的指责与反指责,只能是无效 的。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把在草丛中闪烁着的 钥匙,这就是:我们必须对这一路作品重新命名。 旧有的儿童文学概念,其实是一个限定性很 强的概念。当提到“儿童文学”这 4 个字时,我们 马上就会进入一种特殊的语境,就会感受到在冥 冥之中有一个关于语言、关于主题、关于如何处 理生活真实的指导性的体系就在那里。但现在来 看,从前的儿童文学概念,实际上来自于为低幼与 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所写的文学,由于社会环境 与物质环境的变化,今天它可能连小学高年级文学 都不一定很适用了。旧有的儿童文学概念,依然是 合理的。可惜,近些年来,这种被看作为“正宗的” 儿童文学却是地广人稀,情形不如人意。 但以这旧有的儿童文学概念来统辖一个相 对于成人文学的一大文学门类,显然已经非常不 合适了。按旧有的儿童文学概念来书写初中以 上、成人世界以下的这一广阔的生活领域,形同 一双大脚必须穿上一双童鞋走路,只能感到步履 维艰,并不无滑稽。 事实上,那些被认定为“成人化”的写作,它 的尴尬之处,并不在所谓的成人化,而在于一边 要竭力符合旧有的儿童文学概念,一边却又要尽 量契合旧有的儿童文学概念所无法顾及到的现 实。这些写作者一直摇摆于这两者之间苦于找不 到一条畅通无阻、心灵无碍的出路。 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成长小说”的独立并无 足够的条件,将它看成是儿童文学的一支,相对 来说在体制上较为容易。操持成长小说的,也多 为少儿出版社。从事这方面写作的主力,也在儿 童文学界。但必须实行“一国两制”。成长小说应 逐步形成它自己的一套方式。由“自在”到“自为” 的转变,无疑是历史性的转变。 文学的意义在于 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 本世纪初,我对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 “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这一 观念进行了修正,提出:文学的意义在于为人类提 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我现在更喜欢这一说法,因为 它更广阔,也更能切合儿童文学的精神世界。 这里所说的好的人性基础至少含有:道义 感、审美意义、悲悯情怀。 道义感。 文学之所以被人类选择,作为一种 精神形式,当初就是因为人们发现它能有利于人 性的改造和净化。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有 许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于文学。在今天的人的美 妙品性之中,我们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到文学 留下的痕迹。没有文学,就没有今日之世界,就没 有今日之人类。人类当然应该像仰望星辰一样仰 望那些曾为他们创造了伟大作品的文学家。没有 文学,人类依旧还在浑茫与灰暗之中,还在愚昧 的纷扰之中,还在一种毫无情调与趣味的纯动物 性的生存之中。不讲道义的文学是不道德的。不 讲道义的儿童文学更是不道德的。 审美意义。 关于美和审美的问题,是一个我 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会遇到的问题。中国像我这 样的作家可能为数不多,在这样一个年头还讲 美,讲美感。我的看法是一贯的,在我的意识里有 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我认为美感的力量、 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再深刻的思想都 可能变为常识,但只有一个东西是不会衰老的, 那就是美。我们再打个比方,东方有一轮太阳,你 的祖父在看到这一轮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会 感动,你的父亲一样会感动,而你在看到这一轮 太阳升起的时候也一样会感动。每当我们看到这 一轮天体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我们都会被它感 动,这就是美的力量。 悲悯情怀。 这是文学的一个古老的命题。我 以为,任何一个古老的命题—如果的确能称得 上古老的话,它肯定同时也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我甚至认定,文学正是因为它具有悲悯精神并把 这一精神作为它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才被称为文 学,也才能够成为一种必要的、人类几乎离不开 的意识形态的。在我们看来,陈旧的问题中,恰恰 有着许多至关重要、甚至是与文学的生命休戚相 关的问题。而正是因为一些问题是这样的基本问 题,所以又是我们极容易忽略的问题,其情形犹 如我们必须天天吃饭,但却在习以为常的状态 下,不再将它看成是一个显赫的命题一样。进入 这个具有强烈现代性的时代之后,人们遗忘与反 叛历史的心理日益加重,在每时每刻去亲近新东 西的同时,将过去的一切几乎都要废弃掉了。 让幻想回到文学 2007 年,我写作多卷本幻想小说《大王书》, 并发表“让幻想回到文学”的观点。许多朋友都知 道,在很多年前我就有写一部幻想类作品的念 头,但就在跃跃欲试准备进入情况时,却见此类 作品忽然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它们成了宠儿,成 了许多出版社竞相出版的主打作品,一时间,五 颜六色、斑斓多彩、沸沸扬扬地飘落在中国人的 阅读空间里。加之《哈利·波特》《指环王》《加勒比 海盗》等在中国的大肆席卷,中国作家、批评家、出 版家以及广大读者终于彻底地认同了一种叫作 “幻想文学”的文学,并义无反顾地迷恋上了它。在 如此波澜壮阔的情形之下,我想我就没有必要再 凑这个热闹了,于是便暂时放弃了这个曾经汹涌 在心的念头,依然很平静地去写我的《草房子》《红 瓦》《细米》《青铜葵花》式的作品去了。 然而,就在这几年里,写着写着便会有一种 企图再度涉足此类作品的冲动,但与从前的情形 却有了不同。冲动的原因,不再仅仅是来自难以 压抑的内心渴望,而更多的是来自对当下所谓幻 想文学的犹疑和担忧:这就是幻想吗?这就是文 学吗?这就是幻想文学吗? 我从豪华的背后看到了寒碜,从蓬勃的背后 看到了荒凉,从炫目的背后看到了苍白,从看似 纵横驰骋的潇洒背后看到了捉襟见肘的局促。 “幻想”在今天己经成了“胡思乱想”的代名词,成 了一些写作者逃避“想象力贫乏”之垢病而瞒天 过海、欺世盗名的花枪。所谓“向想象力的局限挑 战”的豪迈宣言,最后演变成了毫无意义、毫无美 感并且十分吃力的耍猴式的表演。 所谓“幻想文学”,其实“文学”是没有的,剩 下的就只有“幻想”了—“文学”只是浪得了个 虚名。我对自己说:去做吧,让幻想回到文学!为 了写好它,我做了我自写小说以来从未做过的案 头工作。我很认真地看了大约20部关于人类学 方面的皇皇大著。其中,弗雷泽的《金枝》、斯特劳 斯的《野性的思维》、泰勒的《原始文化》、布留尔 的《原始思维》等经典性著作,这一次都是重读。 它们给了我太多的灵感与精美绝伦的材料。我对 这些著作,深怀感激。 2008年对于我而言,是我写作史上一个很 重要的年头。 鉴于解读图画书的话语权高度集中在少数 几个人手中,图画书被高度神圣化、神秘化而使 原创图画书望而却步无法开始的现状,我在许多 场合发表了我对图画书的看法。提出了“无边的 图画书”的观念,发表了“不要低估文字在绘本中 的作用”、“不必过于夸大绘画在绘本中的地位”、 “不必过高估计国外绘本的成就”等一系列看法, 并几乎失控一般创作了数十本图画书。这些图画 书的出版,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以上所提到的,其实在这数十年间,我还 发表了其他种种有关文学的观念,并且,我也是 这些观念的实践者。 我的儿童文学观念史 我的儿童文学观念史 曹文轩 曹文轩 广 主编:阎 2017 年第二卷要目 中国诗歌 中国诗歌 倡导诗意健康人生、为诗的纯粹而努力!由人民文学出版 社出版,各地新华书店有售。订刊请加微信:13971259580或 汇款到编辑部邮购,订价 10.00 元。电话:027—61882316。投 稿信箱:[email protected]。地址: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 一企业社区卓尔党办一楼《中国诗歌》编辑部。邮编:430312。 头条诗人 秋兴九章(组诗)……………………… 陈先发 原创阵地 萧楚天 余文翰 钟芝红 何雪峰 宋阿曼 实力诗人 余述平 张小雅 刘晓蓓 林馥娜 诗人档案 阎安代表作 外国诗歌 安娜·阿赫玛托娃诗选 …………… 王家新新诗经典 苏金伞诗选 真文学好作品 对平淡生活始终怀着理性的热爱 时代镜像 低处的高贵:相约写作100周 ………………… 庄生小乔 刘云蔚 叙事中国 晒太阳(短篇小说)…………… 尼玛潘多 吃相(短篇小说)………………… 周洁茹 蚕头燕尾(短篇小说)…………… 周李立 乾坤带(短篇小说)……………… 焦红琳 洞幽烛远 丁玲与瞿秋白 …………………… 李美皆 90 后推 90 后(本栏与《文艺报》联办) 上善(短篇小说)………………………… 顾青安 (女) 细如烟丝的少年往事(短篇小说)……… 冉茂一 (男) 稿 一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随笔) ………… 李敬泽 长诗 广陵散 ………………………………… 刘金忠 短制 杨于军的诗 ……………… 杨于军 赖翅萍民间诗刊档案(与《岭南师范学院学报》联办) 《屏风》………… 胡仁泽 李龙炳 试论“屏风”的旨趣 …………………… 社长:杨克。副社长:郑小琼。副总编:王十月。邮政代号:46—37。主办单位:广东省作家 协会。定价:10.00 元。地址:广州市天河龙口西路 552 号广东文学艺术中心七楼。邮政编码: 510635。电话:020-38486216。传真:020-38486389。 邮发代号:48-87 国外代号:BM6327 每期定价:12.00 元 全年定价:72.00 元 今日批评家 饶翔 …………… 当代前沿 李森vs谢尔·埃斯普马克谈话录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婚恋话语迷思 ………………………………… 路文彬 “1985”:文学史的傲慢 …………… 批评论坛 作为写作的文学批评:第七届“今日批评家” 论坛纪要 理论新见 本雅明的现代性视觉症候学 [美]米家路 论报告文学的“学术意识”………… 李运抟 译介与研究·王尧 季进主持 新私人书写中的夏济安 …………… 创伤之战:残疾、伤疤与战争的反英雄叙事 ……………………… [美]斯蒂文·里普 现象解读 孙绍振和他的理论批评 …………… 王光明 文坛钩沉 张仃与鲁迅 ………………………… 李兆忠 个人锋芒 论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之得失 给张爱玲戴的帽子太沉重 ………… 古远清 最新文本 白描《秘境》八人谈 ……… 叶舒宪 李炳银 贺绍俊 李朝全 梁鸿鹰 绿色批评 读《群山之巅》 ……………………… 论东西的长篇小说《篡改的命》 …… 顾广梅 关于李凤群长篇小说《大风》 ……… 王春林 诗坛万象 关于《五人诗选》 …………………… 杨庆祥 南方百家 朱东《沧海之约》作品研讨会纪要 南方 文坛 广西南宁市建政路 28 号《南方文坛》,邮编:530023 2017 年第 2 期要目

Transcript of 我的儿童文学观念史 -...

Page 1: 我的儿童文学观念史 - download.people.com.cndownload.people.com.cn/zuojia/wyb3B170213_Print.pdf · 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 这个类似于口号的观点,是在中国人不满现实、对

33

■封面欣赏

《曹文轩画本—

草房子》插图

责任编辑:行 超 电话:(010)65389071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文学评论

新观察新观察

本世纪初,我对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

者”这一观念进行了修正,提出:文学的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我现在

更喜欢这一说法,因为它更广阔,也更能切合儿童文学的精神世界。这里所说的好的人

性基础至少含有:道义感、审美意义、悲悯情怀。

·第411期·

我们这一代批评者有连绵不断的苦难而积

累起来的人生经验,但是缺乏青年学者的知识结

构。我们曾经的观念也许已经残缺和老化,也许

无法面对新的创作实践、在解读文本时可能发生

老刀卷刃的尴尬,但它们确实在推动中国儿童文

学的千秋大业方面,发生过历史作用。今天,我将

它们呈现出来,无非是想给诸位一个参照物,远

处的山峦也许草木凋零,但可以衬托近处大山的

旖旎风景。

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

上世纪80年代,我是那时的典型愤青。几乎

所有重要的儿童文学会议,有眼光、有远见、对中

国儿童文学的现状不满但又不方便说话的人,都

会让我做一个重点发言——所谓发言,就是打枪

和开炮。那些观点现在看来已经太过寻常,甚至

看上去并不完美,但在那时却是振聋发聩的。

我忽然在一次大会上为儿童文学作家十分

干脆地作出一个定义: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

性格的塑造者。这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句子,这个

句子的背后就是对民族性格的质疑:

中国作家肩负着塑造中华民族的崭新性格

的伟大的历史使命。如果对这一观点没有什么疑

问的话,那么对于儿童文学作家来讲,这方面的

责任似乎尤其重大。道理很简单:作为这个民族

的老一代和中年一代已都无太大的可塑性,而新

生代却可塑性很大。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儿童文

学作家是民族未来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作家

应当有这一庄严而神圣的使命感。

中华民族曾为人类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但这并不等于尽善尽美,更不等于说我们就可以

对这个民族在性格方面的明显缺陷视而不见。这

是一个同时背负着历史的光荣和历史的负担的

民族。在走往明天的道路上,它要比一个没有历

史的民族艰巨得多。

儿童文学作家对过去儿童教育中的观点以

及儿童文学的一系列主题倾向作了重新审视,他

们抨击了过去的顺从观念、老实观念、单纯观念

等一系列观念,写了许多尊重孩子个性、承认他

们具有独立人格的文学作品。上世纪80年代的

儿童文学向人们表明:它喜欢坚韧的、精明的、雄

辩的孩子。它不希望我们的民族在世界面前是一

个温顺的、老实厚道的形象。它希望让全世界看

到,这个民族是开朗的、充满生气的、强悍的、透

着灵气和英气的。

只有站在塑造未来民族性格这个髙度,儿童

文学才有可能出现蕴涵着深厚的历史内容、富有

全新精神和具有深度力度的作品;也只有站在这

个高度,它才会更好地表现善良、同情心、质朴、

敦厚等民族性格。中国在21世纪必将生存下去,

而它已没有任何理由在21世纪还不能摆脱落后

的处境。它也应当走向辉煌了。而那时,这个民族

的中坚力量,就是今天正在阅读和将要阅读儿童

文学作品的成千上万的中国男孩和中国女孩。

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

这个类似于口号的观点,是在中国人不满现实、对

未来充满向往、中国第二次解放的语境中诞生的。

儿童文学是文学

1987年秋,当时儿童文学的中坚力量汇聚

庐山。这次会议注定是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一个

重点事件,它的成果就是一大套“新潮儿童文学

丛书”。我为该丛书写了题为《回归艺术的正道》

的总序:“我们赞成文学要有爱的意识。我们推崇

遵循文学内部规律的真正艺术品。我们尊重艺术

个性。我们赞同文学变法。”庐山会议之前,我就

一直在思考“何为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何为?”的

问题。庐山会议结束后,一个观念很快形成:儿童

文学是文学。

儿童文学是文学,这句话在当时有着非凡的

含义,意味着对从前以教育(“教育”一词并不准

确,实为“说教”)为功能的儿童文学观的革命性颠

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虽也说寓教于乐,而

实际上正如保罗·阿扎尔所说的那样:“教育很快

就把扼杀娱乐变成自己的义务。”

我是这样表述的:

“儿童文学是文学”,本来是一个简单的、无

需重申的、更无需争论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

我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愿或不敢正

视这一问题。若干年间,我们严重忽略和冷淡了

它的文学的基本属性,生产出不少标着“儿童文

学”字样而实非文学的平庸之作。这些冠以“文

学”的作品,没有为我们创造任何的文学价值。

文学当然具有教育的作用,排斥了这一作

用,文学是不完善的。但,我们过去把教育作用强

调到了绝对化的程度,将教育性提到了高于一切

的位置,甚至将教育性看成了文学的惟一属性。

且莫说它对文学特性的扼杀,更为可悲的是,它

所配合的政治有许多是非理性、非道德的,是一

些损害民族身心健康、阻碍中国社会正常发展、

导致畸形人格心理的政治。它所产生的恶果,至

今未能消失,并还将长久地发生不良的效应。

儿童文学是文学。它旨在引导孩子探索人生

的奥秘和真谛,旨在培养孩子的健康的审美意

识,旨在净化孩子的心灵和情感,旨在给孩子的

生活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而在这同时,它也给

了孩子道德和政治方面的教育。

“成长小说”与“成人化写作”

上世纪末,我开始写一种叫“成长小说”的小

说,并在理论上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富有理性的阐

述和论证。这个概念的生成、接受和流行解决了

许多一直纠缠着我们的困惑。这一概念的生成,

意味着一块隐形陆地的浮出,意味着一脉新形态

的文学的生成,意味着一种新的美学意念和新的

言说方式的确立。

我们原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小说”。这

一空缺,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对人生的一个过程缺

乏足够的关注与深刻的认识之缘故。我们曾在很

长一段时间中,陷入一种经常性的困惑:我们似

乎忽略了什么,并且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什么;我

们隐隐约约地觉得,我们在处理一些题材、事情

和主题时非常麻烦,不知如何下手和掌握在什么

分寸上;在我们不得不作出那样的处理之后,我

们从内心深处觉察到我们将生活强行地削切与

挤压了,我们舍弃了许多精彩与深邃的东西,但

却无可奈何;我们似乎被什么箍住了,又似乎因

缺少某种规范而有一种心虚、茫然的感觉。

但我们就是说不清楚困惑是因何而产生的。

大约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儿童文学界

忽然地涌进一批新手。这些人似乎从一开始,就

写出了与传统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不大对路的东

西。这些人当初对自己的写作肯定犹疑过,但他

们又难以重新退回来——甚至,他们觉得即使这

样写,仍然有被捆绑的压抑感。总有一个广阔的

世界和另样的境界在诱惑着他们。许多年来,这

些人就一直处于这种犹疑与被诱惑的矛盾状态

之中。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争得了天下。他

们还被认为是当下儿童文学界的中坚力量。然

而,被怀疑、被审视的情况就一直未中断过。批评

界已无数次提醒这股“误导”了儿童文学而步入

歧途、到处流窜、并已取得显赫地位的力量,当悬

崖勒马、改邪归正。

这样的写作被认定为“成人化写作”。从事这

种写作的人,在这种氛围中时感不安。他们想摆

脱儿童文学特有的腔调而用另样的腔调,想摆脱

儿童文学应有的单纯而让作品的主题复杂深奥

一些,一旦作出这种抉择,就总是感到自己的行

为含有矫情与做作的成分。这些人在表面的理直

气壮下,其实一直未停止过自我怀疑。正是这种

心理的作祟,当有人批评这种写作为成人化写作

时,他们就会变得有点恼羞成怒。

批评一方在批评这种写作为成人化时,写作

的一方采用了同样的思维方式,说:不,这不是成

人化。谁也没有想起换一种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一

问题。双方实际上都未能找到打开黑箱的钥匙。因

此,这种旷日持久的指责与反指责,只能是无效

的。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把在草丛中闪烁着的

钥匙,这就是:我们必须对这一路作品重新命名。

旧有的儿童文学概念,其实是一个限定性很

强的概念。当提到“儿童文学”这4个字时,我们

马上就会进入一种特殊的语境,就会感受到在冥

冥之中有一个关于语言、关于主题、关于如何处

理生活真实的指导性的体系就在那里。但现在来

看,从前的儿童文学概念,实际上来自于为低幼与

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所写的文学,由于社会环境

与物质环境的变化,今天它可能连小学高年级文学

都不一定很适用了。旧有的儿童文学概念,依然是

合理的。可惜,近些年来,这种被看作为“正宗的”

儿童文学却是地广人稀,情形不如人意。

但以这旧有的儿童文学概念来统辖一个相

对于成人文学的一大文学门类,显然已经非常不

合适了。按旧有的儿童文学概念来书写初中以

上、成人世界以下的这一广阔的生活领域,形同

一双大脚必须穿上一双童鞋走路,只能感到步履

维艰,并不无滑稽。

事实上,那些被认定为“成人化”的写作,它

的尴尬之处,并不在所谓的成人化,而在于一边

要竭力符合旧有的儿童文学概念,一边却又要尽

量契合旧有的儿童文学概念所无法顾及到的现

实。这些写作者一直摇摆于这两者之间苦于找不

到一条畅通无阻、心灵无碍的出路。

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成长小说”的独立并无

足够的条件,将它看成是儿童文学的一支,相对

来说在体制上较为容易。操持成长小说的,也多

为少儿出版社。从事这方面写作的主力,也在儿

童文学界。但必须实行“一国两制”。成长小说应

逐步形成它自己的一套方式。由“自在”到“自为”

的转变,无疑是历史性的转变。

文学的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

本世纪初,我对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

“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这一

观念进行了修正,提出:文学的意义在于为人类提

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我现在更喜欢这一说法,因为

它更广阔,也更能切合儿童文学的精神世界。

这里所说的好的人性基础至少含有:道义

感、审美意义、悲悯情怀。

道义感。文学之所以被人类选择,作为一种

精神形式,当初就是因为人们发现它能有利于人

性的改造和净化。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有

许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于文学。在今天的人的美

妙品性之中,我们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到文学

留下的痕迹。没有文学,就没有今日之世界,就没

有今日之人类。人类当然应该像仰望星辰一样仰

望那些曾为他们创造了伟大作品的文学家。没有

文学,人类依旧还在浑茫与灰暗之中,还在愚昧

的纷扰之中,还在一种毫无情调与趣味的纯动物

性的生存之中。不讲道义的文学是不道德的。不

讲道义的儿童文学更是不道德的。

审美意义。关于美和审美的问题,是一个我

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会遇到的问题。中国像我这

样的作家可能为数不多,在这样一个年头还讲

美,讲美感。我的看法是一贯的,在我的意识里有

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我认为美感的力量、

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再深刻的思想都

可能变为常识,但只有一个东西是不会衰老的,

那就是美。我们再打个比方,东方有一轮太阳,你

的祖父在看到这一轮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会

感动,你的父亲一样会感动,而你在看到这一轮

太阳升起的时候也一样会感动。每当我们看到这

一轮天体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我们都会被它感

动,这就是美的力量。

悲悯情怀。这是文学的一个古老的命题。我

以为,任何一个古老的命题——如果的确能称得

上古老的话,它肯定同时也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我甚至认定,文学正是因为它具有悲悯精神并把

这一精神作为它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才被称为文

学,也才能够成为一种必要的、人类几乎离不开

的意识形态的。在我们看来,陈旧的问题中,恰恰

有着许多至关重要、甚至是与文学的生命休戚相

关的问题。而正是因为一些问题是这样的基本问

题,所以又是我们极容易忽略的问题,其情形犹

如我们必须天天吃饭,但却在习以为常的状态

下,不再将它看成是一个显赫的命题一样。进入

这个具有强烈现代性的时代之后,人们遗忘与反

叛历史的心理日益加重,在每时每刻去亲近新东

西的同时,将过去的一切几乎都要废弃掉了。

让幻想回到文学

2007年,我写作多卷本幻想小说《大王书》,

并发表“让幻想回到文学”的观点。许多朋友都知

道,在很多年前我就有写一部幻想类作品的念

头,但就在跃跃欲试准备进入情况时,却见此类

作品忽然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它们成了宠儿,成

了许多出版社竞相出版的主打作品,一时间,五

颜六色、斑斓多彩、沸沸扬扬地飘落在中国人的

阅读空间里。加之《哈利·波特》《指环王》《加勒比

海盗》等在中国的大肆席卷,中国作家、批评家、出

版家以及广大读者终于彻底地认同了一种叫作

“幻想文学”的文学,并义无反顾地迷恋上了它。在

如此波澜壮阔的情形之下,我想我就没有必要再

凑这个热闹了,于是便暂时放弃了这个曾经汹涌

在心的念头,依然很平静地去写我的《草房子》《红

瓦》《细米》《青铜葵花》式的作品去了。

然而,就在这几年里,写着写着便会有一种

企图再度涉足此类作品的冲动,但与从前的情形

却有了不同。冲动的原因,不再仅仅是来自难以

压抑的内心渴望,而更多的是来自对当下所谓幻

想文学的犹疑和担忧:这就是幻想吗?这就是文

学吗?这就是幻想文学吗?

我从豪华的背后看到了寒碜,从蓬勃的背后

看到了荒凉,从炫目的背后看到了苍白,从看似

纵横驰骋的潇洒背后看到了捉襟见肘的局促。

“幻想”在今天己经成了“胡思乱想”的代名词,成

了一些写作者逃避“想象力贫乏”之垢病而瞒天

过海、欺世盗名的花枪。所谓“向想象力的局限挑

战”的豪迈宣言,最后演变成了毫无意义、毫无美

感并且十分吃力的耍猴式的表演。

所谓“幻想文学”,其实“文学”是没有的,剩

下的就只有“幻想”了——“文学”只是浪得了个

虚名。我对自己说:去做吧,让幻想回到文学!为

了写好它,我做了我自写小说以来从未做过的案

头工作。我很认真地看了大约20部关于人类学

方面的皇皇大著。其中,弗雷泽的《金枝》、斯特劳

斯的《野性的思维》、泰勒的《原始文化》、布留尔

的《原始思维》等经典性著作,这一次都是重读。

它们给了我太多的灵感与精美绝伦的材料。我对

这些著作,深怀感激。

2008年对于我而言,是我写作史上一个很

重要的年头。

鉴于解读图画书的话语权高度集中在少数

几个人手中,图画书被高度神圣化、神秘化而使

原创图画书望而却步无法开始的现状,我在许多

场合发表了我对图画书的看法。提出了“无边的

图画书”的观念,发表了“不要低估文字在绘本中

的作用”、“不必过于夸大绘画在绘本中的地位”、

“不必过高估计国外绘本的成就”等一系列看法,

并几乎失控一般创作了数十本图画书。这些图画

书的出版,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以上所提到的,其实在这数十年间,我还

发表了其他种种有关文学的观念,并且,我也是

这些观念的实践者。

我的儿童文学观念史我的儿童文学观念史□□曹文轩曹文轩

广 告

主编:阎 志 2017年第二卷要目

中国诗歌中国诗歌

倡导诗意健康人生、为诗的纯粹而努力!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各地新华书店有售。订刊请加微信:13971259580或汇款到编辑部邮购,订价10.00元。电话:027—61882316。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地址: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企业社区卓尔党办一楼《中国诗歌》编辑部。邮编:430312。

头条诗人 秋兴九章(组诗)……………………… 陈先发

原创阵地 江 南 徐 晓 韩 颖 朱 弦 萧楚天

卢 游 余文翰 钟芝红 张 朗 无 歌

沉 草 何雪峰 宋阿曼 午 言

实力诗人 林 莉 灯 灯 余述平 刘 流 张小雅

刘晓蓓 小 米 吕 达 林馥娜

诗人档案 阎安代表作

外国诗歌 安娜·阿赫玛托娃诗选 …………… 王家新译

新诗经典 苏金伞诗选

上半月刊

真文学好作品视 点 对平淡生活始终怀着理性的热爱记 录 时代镜像 低处的高贵:相约写作100周

………………… 庄生小乔 刘云蔚虚 构 叙事中国 晒太阳(短篇小说)…………… 尼玛潘多

吃相(短篇小说)………………… 周洁茹蚕头燕尾(短篇小说)…………… 周李立乾坤带(短篇小说)……………… 焦红琳

发 现 洞幽烛远 丁玲与瞿秋白 …………………… 李美皆推 手 90后推90后(本栏与《文艺报》联办)

上善(短篇小说)………………………… 顾青安(女)细如烟丝的少年往事(短篇小说)……… 冉茂一(男)

手 稿 一世界的热闹 一个人的梦(随笔) ………… 李敬泽汉 诗 长诗 广陵散 ………………………………… 刘金忠

短制 杨于军的诗 ……………… 杨于军 赖翅萍评民间诗刊档案(与《岭南师范学院学报》联办)

《屏风》………… 胡仁泽 李龙炳 黄 啸等试论“屏风”的旨趣 …………………… 杨 钊

社长:杨克。副社长:郑小琼。副总编:王十月。邮政代号:46—37。主办单位:广东省作家协会。定价:10.00元。地址:广州市天河龙口西路552号广东文学艺术中心七楼。邮政编码:510635。电话:020-38486216。传真:020-38486389。

二○一七年第二期(总第六百九十期)目录

邮发代号:48-87国外代号:BM6327每期定价:12.00元全年定价:72.00元

今日批评家饶翔 …………… 饶 翔 颜 妍 萧 歌当代前沿李森vs谢尔·埃斯普马克谈话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婚恋话语迷思

………………………………… 路文彬“1985”:文学史的傲慢 …………… 李 振批评论坛作为写作的文学批评:第七届“今日批评家”

论坛纪要理论新见本雅明的现代性视觉症候学 … [美]米家路论报告文学的“学术意识”………… 李运抟译介与研究·王尧 季进主持新私人书写中的夏济安 …………… 徐 敏创伤之战:残疾、伤疤与战争的反英雄叙事

……………………… [美]斯蒂文·里普现象解读孙绍振和他的理论批评 …………… 王光明文坛钩沉张仃与鲁迅 ………………………… 李兆忠个人锋芒论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之得失… 夏 伟

给张爱玲戴的帽子太沉重 ………… 古远清最新文本白描《秘境》八人谈 ……… 阎 纲 雷 达

白 烨 叶舒宪 李炳银贺绍俊 李朝全 梁鸿鹰

绿色批评读《群山之巅》……………………… 林 岗论东西的长篇小说《篡改的命》…… 顾广梅关于李凤群长篇小说《大风》……… 王春林诗坛万象关于《五人诗选》…………………… 杨庆祥南方百家朱东《沧海之约》作品研讨会纪要

南方文坛

广西南宁市建政路28号《南方文坛》,邮编:530023

2017年第2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