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史前台灣與原住民文化 - WordPress.com · Web...

11
39

Transcript of 第一章 史前台灣與原住民文化 - WordPress.com · Web...

第一章 史前台灣與原住民文化

第一節 中國的農、牧業

1.產業分級:農、牧業屬於第【 一 】級產業,其分布和自然環境有密切關係。

2.農牧分界:大致可依據【 500毫米 】等雨量線分成兩部分。

3.農牧分布

(1)【 東南 】半部地勢低平、氣候溼潤,是農業活動密集的地區。

(2)西北半部則因氣候【 乾燥 】,較適宜發展畜牧業,只有少數地區從事農業活動,且必須仰賴【 灌溉 】。

(一)傳統農業

1.以農立國: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是中國傳統的經濟命脈。

2.經濟轉變

(1)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農業在經濟生產的比重相對降低。

(2)為了供應龐大人口的【 糧食 】需求,農業依舊是中國最重要的基礎產業。

3.重要作物

分類

定義

主要作物

糧食作物

用來當作糧食果腹的作物又分為主糧和雜糧

主糧:【 水稻 】、【 小麥 】

雜糧:高粱、玉米、小米、大豆

經濟作物

用來當作工業原料,或換取現金的作物

【 茶 】、【 棉花 】、甘蔗、甜菜

4.農業分區:耕地主要集中在東南半部【 季風 】氣候區。

分區

耕作型態

糧食作物

經濟作物

收穫次數

北方

【 旱田 】

【 小麥 】、雜糧

【 棉花 】、甜菜、

溫帶水果

【 一穫 】或二穫(生長季較短)

秦嶺、淮河為界:一月均溫【 】等溫線、年雨量【 】等雨量線通過

南方

【 水田 】

【 水稻 】

【 茶 】、甘蔗、

熱帶水果

二穫或【 三穫 】(生長季較長)

(二)傳統牧業

1.分布地區

(1)中國【 西北 】半部的大部分地區,因氣候乾燥,人口稀少,無法從事農耕。

▲ 中國畜牧區圖

(2)少數有水源灌溉的【 綠洲 】、河谷地區,可以發展農業。

2.畜牧方式

方式

分布地區

進行方式

主要牲畜

放牧

內蒙古東部

牧民在水草豐美之處,固定區域放牲畜吃草

牛、馬

游牧

內蒙古西部、新疆地區

在較乾燥地區,則必須為了找尋水源和牧草而遷移(逐水草而居)

羊、【 駱駝 】

垂直游牧

(山牧季移)

西北部山地、西南部青藏高原

地勢高低落差大,氣候隨高度變化,春天驅趕牲畜上山吃草,秋天則驅趕牲畜下山避冬

耐寒的綿羊、【 犛牛 】

欄牧

中國東南半部

傳統上,農家以畜養牲畜為副業。近年來,部分農家轉型為大規模【 企業化 】的經營

雞、鴨、豬、牛

(三)轉型中的農、牧業

1.轉型原因:經濟發展快速,傳統農、牧業漸漸轉型。

2.型態改變

(1)由於【 市場 】需求,近年來許多原本種植水稻、小麥的地區,改種【 花卉 】、水果等高經濟價值的作物,使得糧食作物的栽種面積減少。

【 灌溉 】技術進步與農業技術改良,使得許多地區作物的種類也有所改變。

(2)傳統的畜牧帶,部分地區因市場的需求,也由自給性轉型為【 商業性 】畜牧業。

3.地區實例

(1)東北向來以種植雜糧為主,但現在利用水源豐富的灌溉區,在夏季時種植【 水稻 】,產量已追上長江下游部分地區

(2)傳統自給性的綠洲農業區,則出現商業性的【 棉花 】專業區,例如:【 新疆 】維吾爾自治區的棉花產量目前是中國第一。

第二節 中國的工商業發展

1.基礎薄弱:中國的經濟發展一直以農業為主,基礎工業薄弱,許多工業製品都仰賴進口。

2.偏重國防:因為【 共產 】制度偏向發展與國防有關的重工業,忽視民生工業。近年來,第二、三級產業的產值已大幅超越第一級產業。

3.影響因素:資源與【 交通 】是影響工商業發展及其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資源對工業發展的影響

1.基礎條件:【 礦產 】資源是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的基礎。

2.主要工業

(1)【 煤、鐵 】可以帶動鋼鐵工業的發展。

(2)【 石油 】則是石化工業的原料。

3.分布地區

(1)煤、鐵、石油主要分布在【 北部 】。就原料的條件而言,北部較南部利於【 重 】工業發展。

(2)南部因煤、鐵等礦產較少,故以【 輕 】工業為主。

▲ 中國礦產分布圖

(二)交通對工商業發展的影響

1.【 東南 】半部除了河運、海運十分發達之外,鐵路、公路分布也很密集,工商業發達。

2.【 西北 】半部內陸地區鐵、公路交通運輸網較為稀疏,工商業發展較緩慢

▲ 中國鐵路分布圖

第三節 中國的三大經濟帶

1.發展差距:經濟水準由東向西【 遞減 】,分為東部、中部、西部三大經濟帶。

2.縮小差距:正積極促進中部及西部的開發,以縮小三個經濟帶間經濟發展上的差距。

(一)東部經濟帶

1.分布地區:接近海岸的地帶,是中國最早推行經濟改革開放的地區。

2.發展條件

(1)1980年代起中國政府陸續在此區設立5個經濟特區。

(2)【 人口 】多且密集,加上【 交通 】方便等有利因素,沿著河流、鐵路等交通幹線及海岸線等地帶,發展出許多工商業密集區。

(3)環【 渤海 】區域、【 長江 】三角洲、【 珠江 】三角洲工商業的發展特別迅速,成為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3.面臨問題

(1)因人口多、工廠多,造成【 糧食 】、【 電力 】供應不足。

(2)本區缺乏【 工礦 】原料供應。

(二)中部經濟帶

1.分布地區:位於東部經濟帶與西北內陸之間。

2.發展條件

(1)受【 位置 】與交通的影響,在接觸資訊及吸引外國資金上的條件不如東部。

(2)煤、石油、水力、森林等資源豐富,加上【 工資 】較東部低廉,因此成為外資積極投入的新興地區。

3.面臨問題:缺乏對外聯繫的港口,需依賴東部。

(三)西部經濟帶

1.分布地區:中國西北內陸。

2.發展條件

(1)林、礦資源具開發潛力,但因人口稀疏,工商業活動較少,加上【 交通 】較不方便,故經濟發展較為緩慢。

(2)為了均衡區域發展,因此有「西部大開發」政策,如【 青藏 】鐵路建設。

3.面臨問題:地處偏遠,交通不便。

▲ 中國三大經濟帶

▲ 中國經濟特區分布圖

第四節 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角色

(一)經濟快速發展

1.本身條件:1978年以後,實施經濟改革開放,於沿海地區設立經濟特區,有便宜的【 勞工 】與【 海運 】便利等條件。

2.引入項目:利用上述條件吸引國外的【 資金 】,並引進【 技術 】和管理經驗,成功帶動經濟發展。

(二)臺商投資眾多

1.產業外移:臺灣因勞力短缺、勞工成本上漲,不利傳統的【 勞力密集 】工業發展,企業掀起海外投資熱潮。

2.大陸投資:中國憑藉著廉價的勞力與廣大的【 市場 】,吸引許多臺商前往投資。

(三)形成世界工廠

1.主要原因:近年來,各項工業發展迅速,且吸引各國企業設廠,儼然已成為「世界工廠」。

2.經濟強權:經濟產值快速增加,進出口貿易的總值逐年攀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貿易大國;國內生產毛額也迅速增加,成為消費力強大的「世界市場」。

3.台商轉向【 資本】與【 技術 】密集產業,如高科技工業。

4.於2010年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 ECFA ):【 關稅互惠 】,往來密切。

■中國傳統農牧業的分布地區

地區

主要活動

自然環境

東南半部

農業為主,農家副業「欄牧」

地勢低平,氣候溼潤

西北半部

畜牧業為主,少數地區有水灌溉可從事農業

地勢崎嶇,氣候乾燥

■中國農業的分布地區

農業區

耕作型態

糧食作物

經濟作物

主要經濟作物產區

北方

旱田

小麥、雜糧

甜菜、棉花

「棉花」產在河北、新疆

南方

水田

水稻

甘蔗、茶

「茶樹」產在東南丘陵

■中國畜牧業的進行方式及分布地區

方式

分布地區

主要特徵

放牧

內蒙古東部

1.造成內蒙古東西畜牧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雨量多寡(距海遠近)

2.沙漠之舟是駱駝

游牧

內蒙古西部、新疆地區的沙漠邊緣

垂直游牧

( 山牧季移)

蒙、新山地及青藏高原

高原之舟是犛牛

欄牧

東半部,因耕地狹小

農民飼養牲畜家禽

■中國三大經濟帶的比較

區域

西部經濟帶

中部經濟帶

東部經濟帶

發展條件

1.林產豐富、畜牧業發達

2.礦產資源豐富

1.能源礦物豐富

2.糧產豐富

1.海運便利

2.人口眾多(勞力充足低廉、市場潛力大)

3.高科技產業密集

4.居民文教水準較高

問題

1.環境負載力低,生態容易破壞

2.對外交通不便

3.工、商發展落後

1.缺乏對外直接聯繫港口

2.人口、資金外流

1.環境汙染嚴重

2.缺乏水電、糧食不足

3.肇因於人口增加快速所致

一、選擇題

1.(B)農、牧業均屬第一級產業,兩者的分布與自然環境關係密切,請問:右圖中,中國農牧業的分界線是年雨量多少毫米的等雨量線?(A)250mm (B)500mm (C)750mm (D)1000mm。

2.(A)承上題,此一農牧分界線的分布和中國下列哪一條線的分布相似? (A)人口疏密的分界線 (B)內、外流區的界線 (C)第二、三級地形階梯的界線 (D)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3.(D)中國西北部因氣候乾燥,以畜牧為主要產業,但也有少數地區有農業活動。請問:下列在乾燥地區中,最有可能有農業活動的地區是何處? (A)高原草原 (B)盆地中央 (C)高山森林 (D)綠洲河谷。

4.(B)秦嶺-淮河以南和秦嶺-淮河以北相比,在農業耕作型態上,最大的區別為何? (A)北方-水田;南方-旱田 (B)北方-旱田;南方-水田 (C)北方-放牧;南方-欄牧   (D)北方-游牧;南方-放牧。

5.(C)右圖為中國某三種作物的分布圖,請問:圖中乙作物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一地區?(A)東北平原  (B)華北平原(C)長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6.(C)秦嶺、淮河是中國重要的地理界線。小齊到秦嶺、淮河以北舉辦大陸演唱會,沿途經過的農村較「不」可能看見下列哪一作物? (A)小麥 (B)棉花 (C)甘蔗 (D)甜菜。

7.(C)中國各地因地理環境不同,而影響農業活動的收穫次數,請問:右圖中哪一地區的收穫次數較多?(A)甲 (B)乙 (C)丙 (D)丁。

8.(A)下圖是中國西北半部某一畜牧方式,當地牧民為了適應高山環境,故多垂直移動。請問:此一畜牧方式最有可能出現在下列哪一牲畜活動的地區? (A)甲 (B)乙 (C)丙 (D)丁。

 甲 乙 丙 丁

9.(C)中國西北內陸地廣人稀,居民以畜牧為生,內蒙古東側的呼倫貝爾地區居民以定居放牧牛、羊、馬等牲畜為主;內蒙古西側的阿拉善地區居民則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為主,牧人依季節驅趕羊群、牛隻,四處遷徙。請問:下列何者是造成內蒙古東西兩側畜牧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 (A)地形 (B)氣溫 (C)雨量 (D)土壤。

10.(B)阿華是在中國經濟特區投資紡織業的臺商,隨著中國經濟的成長,當地工資不斷上漲,阿華考慮將工廠搬遷至西北內陸,請問:若只考量原料因素,他設廠的地點最有可能是在哪一省分? (A)甘肅 (B)新疆 (C)青海 (D)內蒙古。

11.(C)大元在學完中國的產業發展後,寫下一段有關中國三級產業發展的心得敘述:「以前中國的經濟發展(甲)以農業為主,(乙)基礎、民生工業較為薄弱,(丙)目前產值仍以第一級產業為最高,(丁)且因應市場需求,農牧業正面臨轉型……。」請問:以上敘述何者「錯誤」? (A)甲 (B)乙 (C)丙 (D)丁。

12.(C)目前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甲)自1978年經濟開始改革開放,於沿海設置(乙)經濟特區,(丙)利用豐富的原料與先進的技術,吸引外資,目前有(丁)「世界工廠」之稱。請問:以上對中國經濟的敘述,何者「錯誤」? (A)甲 (B)乙 (C)丙   (D)丁。

二、題組

(一)中國建成以「四縱四橫」客運專線為骨架的高速鐵路網,將北京到每一個省會城市,納入、擴大成8小時交通圈,發揮異地同城效應(烏魯木齊與拉薩除外)。請問:

1.(B)北京與拉薩之間,無法在此一網絡內連結,主要原因是鐵路的興建受到哪一因素的影響最大? (A)緯度高低 (B)地勢高低 (C)港口有無 (D)人口多寡。

2.(B)依已開發國家經驗,高鐵是在路程4小時、距離400公里以內,取代航空,然而中國以時速350公里、甚至研發500公里的高鐵,打破這條不成文的規則,主要是因為中國大陸具有下列哪一特性? 

(A)地勢西高東低,多屬溫帶氣候 (B)國土面積廣大,人口密度太高(C)勞力充足低廉,世界製造工廠 (D)能源礦產豐富,動力供給充足。

(二)自1978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所宣布的「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開啟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腳步。但是發展至今,各區域卻出現極大差異,中國政府正積極縮小各區域發展上的差距。請問:

3.(A)1978年陸續開放的經濟特區中,哪一個距離臺灣的距離最近,成為臺商人口密集的地區? (A)廈門 (B)深圳 (C)珠海 (D)海南。

4.(D)因為經濟發展程度的差異,中國畫分為三個經濟帶(如右圖),其中「甲」經濟帶的發展優勢「不」包括下列何者?(A)人力眾多 (B)交通便利 (C)政策開放 (D)水電充足。

5.(A)如要強化「乙」、「丙」經濟帶的開發與發展,下列哪一項措施最為可行? (A)發展交通建設 (B)移民邊疆開發 (C)擴大畜牧產值 (D)開放邊境貿易。

6.(B)「……礦產及水電資源豐富,重工業起步甚早,多沿著鐵路分布」,此一工業地帶的特色是屬於中國哪一地區? (A)南部 (B)北部 (C)西北 (D)青藏。

1.(D)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居民飼養的牲畜以馬、牛、羊為主,西部則以駱駝為主,此種差異主要是受哪項因素的影響? (A)地形起伏 (B)氣溫高低 (C)河流長短 (D)雨量多寡。【90年第一次基測】

2.(C)根據右圖中三位農夫的敘述,請問:影響他們收穫次數多寡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A)地形 (B)土壤 (C)氣溫 (D)雨量。【90年第二次基測】

3.(D)右圖為中國大陸某地區的農耕行事曆示意圖,該區一年可以種植兩期水稻和一次短期作物(如蔬菜)。請問:這種農業經營方式最可能出現在下列哪一個地區? (A)松遼平原 (B)黃淮平原 (C)長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91年第二次基測】

4.(C)右圖為中國大陸主要牧區及其優良牲畜品種分布圖。請問:圖上的等值線最可能代表什麼意義? (A)高度4,000公尺 (B)最暖月均溫0度 (C)年雨量500毫米 (D)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00人。【93年第一次基測】

5.(B)政府實施「小三通政策」,使得前往中國大陸投資的臺商可以直接經由金門回到臺灣本島。若依據位置的關係考量,臺商們從下列哪一個經濟特區搭船到金門最近? (A)深圳 (B)廈門 (C)汕頭  (D)海南省。【92年第二次基測】

6.(A)小龍看了一部電影,對影片中居民的生活環境印象深刻:「當地高山聳峙,十分寒冷荒涼,幾乎看不到樹木,一種毛很長的牛是居民最重的運輸工具,必須依賴牠負重載送與外界交換物資……。」請問:小龍回家後想進一步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參閱地理課本裡哪一省區的內容最適當? (A)西藏自治區 (B)內蒙古自治區 (C)寧夏回族自治區 (D)新疆維吾爾自治區。【92年第一次基測】

7.(A)右圖為佩宜正在瀏覽的財經網站資料,請問:該交易所位於中國大陸哪個地區? (A)華南 (B)華中 (C)華北 (D)西部。【95年第二次基測】

8.(C)農作物收穫次數的多寡和該地區生長季的長短有關。依此判斷,下列哪個中國地理區的作物收穫次數可能最多? (A)華北平原 (B)東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長江三角洲。【97年第二次基測】

48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