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

7
第一章 緒論 1-1、地質概況與前人研究 台灣位處亞洲與太平洋交接地帶,受到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 聚合作用,造成台灣地區活躍的造山運動與火山活動。自新生代以 來,台灣的火成岩幾乎皆由亞洲大陸邊緣的張力運動、承受附近海洋 板塊俯衝隱沒以及菲律賓海板塊相互碰撞所造成(陳正宏,1990)。基 於地體構造、地質概況、岩石成分及空間分佈等關係,可將台灣地區 的火成岩劃分成北部、東部和西部三大區域(莊文星,1988)(圖 1-1)。 Tsaolingshan Coas t a l Pla i n Western F o o t hills Sl a te Terran e Tananao Complex Tsaolingshan Coas t a l Pla i n Western F o o t hills Sl a te Terran e Tananao Complex 圖 1-1、台灣三大火成岩區(陳正宏,1990;Chung et al.,1995) N.P.:北部火成岩區;W.P.:西部火成岩區;E.P.:東部火成岩區 1

Transcript of 第一章 緒論 -...

  • 第一章 緒論

    1-1、地質概況與前人研究

    台灣位處亞洲與太平洋交接地帶,受到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

    聚合作用,造成台灣地區活躍的造山運動與火山活動。自新生代以

    來,台灣的火成岩幾乎皆由亞洲大陸邊緣的張力運動、承受附近海洋

    板塊俯衝隱沒以及菲律賓海板塊相互碰撞所造成(陳正宏,1990)。基

    於地體構造、地質概況、岩石成分及空間分佈等關係,可將台灣地區

    的火成岩劃分成北部、東部和西部三大區域(莊文星,1988)(圖 1-1)。

    Tsaolingshan

    Coa

    stal

    Pla

    in

    Wes

    tern

    Foo

    thill

    s

    Slat

    e T

    erra

    neTa

    nana

    oC

    ompl

    ex

    Tsaolingshan

    Coa

    stal

    Pla

    in

    Wes

    tern

    Foo

    thill

    s

    Slat

    e T

    erra

    neTa

    nana

    oC

    ompl

    ex

    圖 1-1、台灣三大火成岩區(陳正宏,1990;Chung et al.,1995)

    N.P.:北部火成岩區;W.P.:西部火成岩區;E.P.:東部火成岩區

    1

  • 前人的研究大都著重於分布廣泛的玄武岩熔岩流,對於較小規模

    的侵入岩體,較少研究,但是這些小規模的侵入岩體仍屬於西部火山

    活動的一部份。本文研究的對象為出露於桃園復興鄉北橫公路上復興

    橋(新橋為羅浮橋,圖 1-2)附近的半深成岩體。對於該處岩體的論述,

    最早見於詹新甫的角板山地區研究報告(詹新甫,1962), 詹氏指出

    出露於漸新世拉號層(Lahao Formation;詹新甫,1962)中的輝綠

    岩(diabase)或已被蛇綠岩化的輝綠岩(Serpentinized diabase)

    可能是漸新世岩漿活動的產物。

    圖 1-2、復興橋附近的交通

    2

  • 楊宏儀和李榮發(Yang and Lee,1978)詳細的野外調查後,認

    為此半深成岩體應該是「成層狀的岩蓋」(layered laccolith),約

    在漸新世時期侵入拉號層中(圖 1-3)。

    拉號層為詹氏調查角板山地區地質時所創用的新名詞,他認為木

    山層之下的夾炭層與木山層岩性不同,所以取名拉號層。但後來較新

    出版的地質圖並未採用該名詞,仍將此層歸為木山層。該拉號層約相

    當於木山層的底部。

    圖 1-3、復興橋附近半深成岩分佈圖(修改自 Yang and Lee,1978)

    3

  • 根據岩象學及主要元素分析,Yang and Lee(1978)將此岩體由

    下而上分成三層:苦橄岩(Picrite)、粗面輝綠岩( Trachydiabase)、

    鈉粗面岩(Soda trachyte)(圖 1-4)。各層與岩體底部大約平行,與

    圍岩之間則為假整合接觸。

    Picrite Trachy-diabaseSoda

    Trachyte

    Ol

    DiCpx

    Di-Sal

    Byt Lab-Olig Ab

    AnclIlm

    AnataseTi-Mt

    Chr

    Plag

    Top

    Bottom

    Picrite Trachy-diabaseSoda

    Trachyte

    Ol

    DiCpx

    Di-Sal

    Byt Lab-Olig Ab

    AnclIlm

    AnataseTi-Mt

    Chr

    Plag

    Top

    Bottom

    圖 1-4、復興橋附近半深成岩礦物成分示意圖(Yang and Lee,1978)

    Ol:olivine; Di:diopside; Cpx:clinopyroxene; Sal:salite;

    Lab:laboradorite; Olig:oligoclase; Plag:plagioclase; Ab:albite;

    Ancl:anorthoclase; Ti-Mt:titanomagnetite; Chr:chromite

    4

  • 李翠瓊(1992)以磷灰石、鋯石定年法與親岩石性元素(如 Ni、

    Cr、Co)隨親岩漿性元素增加而遞減的關係,證明此處半深成岩為結

    晶分化作用的產物(李翠瓊,1992)(圖 1-5)。

    圖 1-5、復興橋附近半深成岩結晶分化及岩體、圍岩定年示意圖

    (李翠瓊,1992)

    5

  • 1-2、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北橫公路復興橋附近的苦橄岩為實驗對象,運用實驗岩

    石學的方法,模擬出苦橄岩岩漿在一大氣壓下各種不同溫度的礦物結

    晶情形,再配合光學顯微鏡及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的分析,來

    了解此地苦橄岩的礦物結晶順序,以及各種礦物象的溫度分布範圍和

    化學成分的變化。

    1-3、採樣地點

    利用地圖與 Yang and Lee(1978)的復興橋附近半深成岩分佈圖,

    做野外調查及採樣,由於植被茂密,露頭情況不佳,已無法對岩蓋之

    全貌做追蹤與調查。採樣地點如(圖 1-3)中所示,在山坡邊敲取較

    新鮮的樣本,岩石外觀顏色呈灰黑色、斑晶狀、無氣孔(圖 1-6)。將

    岩石製成薄片後置於偏光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岩石中分佈橄欖石、斜

    長石、斜輝石以及不透明之鐵鎂礦物(圖 1-7)。橄欖石結晶大小約

    0.2mm 至 0.4mm,呈現半自形或他形粒狀;斜長石結晶大小可達 0.4mm

    至 1mm,呈現自形的雙晶狀;斜輝石結晶大小約 0.3mm 至 1mm,呈現

    半自形或他形;不透明的鐵鎂礦物結晶大小則約有 0.2 至 0.6mm 左

    右。斜輝石與斜長石則沿著橄欖石顆粒周圍生長,呈現出嵌晶狀結構

    (poikilitic texture)。

    6

  • 圖 1-6、本實驗苦橄岩樣本

    0.2mm

    Ol

    Pl

    Cpx

    0.2mm0.2mm

    Ol

    Pl

    Cpx

    0.2mm

    圖 1-7、本實驗苦橄岩之橄欖石、斜長石、斜輝石、 鐵鎂礦物

    7

    1-1、地質概況與前人研究1-2、研究目的1-3、採樣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