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 书香 城市书房 春日满城 -...

1
A16 文化客 2019年4月24日 星期三 编辑/张雅娟 黄恬 美编/王慧 责校/董一凡 下载北京头条 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本报讯 (记 者 祖薇 实习 记者 宋豆豆)2011 年《甄 嬛 传》的热播让配音演员季冠霖 的名字被更多人知晓。此后, 季冠霖又相继为几部热播剧配 音,比如《笑傲江湖》中陈乔恩饰演的东方不败,《芈月 传》中孙俪饰演的芈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杨幂 饰演的白浅……争议与质疑也接踵而至:为什么热门 剧都要用她配音,流水的明星脸铁打的季冠霖,这样 真的好吗?在 4 月 18 日举行的《声临其境》研讨会上, 季冠霖坦诚地讲出了配音演员的无奈。 季冠霖坦言,热播剧中配音演员的形象会在观众 心中扎根,尤其是《甄嬛传》这部戏在 20 多个电视台反 复播了6年,给人的印象太深刻。她说这种困惑不只 配音演员有,演员更有这种苦恼。“小时候《西游记》 《红楼梦》反复播出,演员的角色形象在观众心中太深 刻了,你会感觉他们可能没办法再演其他的戏了。” 声音更是如此,对于观众而言,第一时间感知到的 就是演员的声音形象。季冠霖介绍,在为甄嬛这个角色 配音之前,她已从事配音工作 12 年了,配过非常多的角 色,但当时并没有人关注到这个点,更没有人去比较一 个角色与另一个角色的声音是否一样。可甄嬛走红后, 观众再听见相似的声音,都会怀疑是季冠霖配的。 这对季冠霖确实是更大的挑战,她在接到新角色 时,会想着避开类似的剧或角色,以全新的状态开 始。但她也坦陈,配音演员选择角色是单向的,“只有 剧或者导演去选择配音演员,配音演员可以以不适合 的理由拒绝,但并不能主动去要求录哪个角色。”面对 争议,季冠霖说她并不后悔。“《甄嬛传》的热播在声音 这个层面,对我个人来讲,确实带来一点点的负面效 应。但是从整个从业生涯来说我不后悔,我觉得非常 幸运能够遇到《甄嬛传》中的角色。” 研讨会上,季冠霖分享了如何做好配音演员的一 些技巧。她认为,真正想要做好人物角色声音的表 演,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表演本身,而不仅仅只 是声音。因为声音情绪的代入,跟角色心理及行为的 流动都是有关系的。“要先培养表演方面的能力,之后 再进一步关注配音。配音是实战的艺术,要主动参加 实战去学习,要看真正的好的声音演员、职业配音演 员他们是怎么工作的,过程是什么样的,这个是最好 的训练和方法。” 声音辨识度太高 会有 压力 启用全市首家 24 小时无人值守城市 书房,通过人脸识别让读者自助完成办 证、借阅、续借、还书;举办首届阅读课程 大赛,为少年儿童读者发行通俗绘本《北京三字 经》;邀请读者共话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听 作家刘一达讲述省钱买名著的往事……4 月 23 日是第 24 个“世界读书日”,京城举办了各种各 样的分享活动,让这个春天充满书香。 城市书房 城市书房 春日满城 春日满城 昨天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 全市首个24小时无人值守书店落户西城 季冠霖 季冠霖 点亮 点亮 书香 书香 科幻作家宝树、飞氘与读者们聊科幻 摄影/本报记者 张知依 品书阁 24 小时无人值守书店落户西城 4月23日是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北京市西城区阅 读春天活动在天宁寺塔前启动。同时,全市首家人脸识 别 24 小时无人值守城市书房在这一天启用。 “24H无人值守城市书房”坐落在莲花池东路16 号,是全市首家实现手机扫码自助办理文献借阅手续的 书房。读者可以利用人脸识别系统进出阅读空间,全自 助实现办证、借阅、续借、还书。书房内还设置了紧急求 助系统,室内智能光照系统,自动调节光照度。 活动当天,主办方还为园区新增加的坊间书阁阅 读空间、标准计量书店阅读空间、新华书店总店(城市 书房)、华康书店阅读空间、城市复兴书吧阅读空间、百 科·嫏嬛书房、甲骨文绽放阅读空间 7 家特色阅读空间 授牌。 据悉,目前西城区已形成由 2 个区级公共图书馆、1 个青少年儿童图书馆、23 家街道图书馆为骨架支撑,47 个挂牌特色阅读空间和书香驿站为特色, 2家24小时城 市书房为亮点,流动阅读、数字阅读设施设备为补充的 结构完整、多元立体的“书香网络”。 西城区区长助理杨青在讲话中指出:该区将以需 求为导向,打造立体化书香网络,继续新增特色阅读空 间、书香驿站、24 小时城市书房或自助图书馆,加大流 动阅读、数字阅读设施设备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能,把 阅读惠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为西城区建立 全民阅读公共服务体系打下坚实基础。这其中要加大 创新步伐,发挥好全国堪称首例的红楼公共藏书楼的阅 读坐标影响力。 藏书楼 红楼一年入藏 8 万余册图书 一年的时间入藏了8万余册图书,接待读者4.2万 人次。昨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位于西四的红楼公 共藏书楼试运行一年后正式运营,成为西城区一处新型 阅读空间。 红楼公共藏书楼由红楼电影院升级改造而成,去 年 4 月建成后向社会开启图书捐赠和托管模式。截至 目前,入藏了杨鸿勋、胡小伟、于洪笙、朱祖希、孙毓敏、 靳飞等 62 位名家以及中国版本图书馆、人民出版社、作 家出版社等9家机构捐赠和托管的图书,共计8万余册, 以人文科学和社会艺术类书籍为主。就在昨天,红楼公 共藏书楼又新入藏了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单士元 先生的藏书及珍贵手稿,以及漫画家方成先生的个人藏 书及珍贵手稿。 作为一处集藏书楼、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于一身 的新型阅读空间,红楼公共藏书楼分为藏书区、阅读 区、研究区等三个功能分区,用于收藏、展示、借阅、研 究文化名家的书稿和藏书,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为 了保护藏书,藏书楼制定了《图书捐赠保管协议》《图书 委托保管协议》《图书入藏规则》等一系列规定,专家还 将定期对藏书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估。在图书的入藏方 面,藏书楼会安排专家对书籍进行评估,将有价值的藏 书选入馆藏。 据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红楼公 共藏书楼虽然收藏了大量的名家和机构藏书,但面向社 会开放,公众可以无偿阅读。一年来,藏书楼接待读者 4.2万人次,图书借阅2000人次,会员达到2048人。此 外,藏书楼还开展了古建图纸展览、文化主题讲座、读书 会、阅读沙龙等 100 余场活动。 读书课 文化通俗读本《北京三字经》首发 日前,由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主 办,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荣宝斋教育与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共同承办的“书香中 国·北京阅读季·北京儿童阅读周” —首届 阅读课程大赛颁奖暨《北京三字经》首发式 活动在荣宝斋前门馆举行。 北京读书形象大使、京味儿作家、北京 中小学校阅读联盟专家组成员崔岱远先生 则表示,《北京三字经》阅读课程,以传统启 蒙读物《三字经》的形式介绍了北京文化,涵盖古都文 化、红色文化、京味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基本内容,介绍 北京的风土人情,体现京城的独特神韵,感触千年古都 的血脉根基,展示首善之区的不朽魅力,是针对少年儿 童的北京文化通俗读本。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三字经》的插图都由中国美术 家协会漫画艺委会秘书长、著名画家王立军先生和著名 画家吕鸿群女士共同完成。他们分享了创作过程中的 心得与体会。 著书人 作家成长史实际上是阅读史 4 月 23 日上午,作家刘一达与北京读者分享了“阅 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谈到阅读与写作,刘一达说, “我们常说,行万里路读 万卷书,就我个人来讲,实际上作家成长的过程就是阅读 的过程,作家成长史实际上就是一个阅读史。” 他还记得读中学时就对读书有了深刻认识。那时得 到一本名著比得到金钱还高兴。记忆最深的是西单商场 新华书店、中国书店,及马路对面的外文书店,再往南边是 少儿书店, “这几家书店每天早晨9点钟开门,头一天晚上 两三点就开始有人排队等候,就是为了买这些名著。我 当时一个月工资 30 块钱,为了买书省吃俭用,不够了就 借,这些书伴着我成长,让我走上了文学道路。”刘一达说, 回想他成长的过程,最好的老师就是书。正是看了书之 后,他对北京的文化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识书香 作家与读者一起探讨科幻历史 4月23日,由三联书店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举 办的“科幻中的中国历史”特别活动在清华大学邺架轩 书店举行,科幻作家宝树、飞氘与读者在科幻历史的卷 轴上回头看,细数科幻文学的中国历史。 谈及“科幻就是未来”的观点,宝树向读者介绍,这 种观念当然有其渊源。自 18 世纪末第一次工业革命以 来,未来不仅是过去的历史循环,被科技发展所改变的 思想也会日益深入人心,随之兴起的科幻小说往往是幻 想某种科学发现或技术革新的实现,而造成社会或好或 坏的巨变,未来自然是其发生的预设场所。科幻小说在 无形中便成了未来的代言者。 宝树以鲁迅开始讲述历史: “1903 年,正在日本留 学的周树人在其翻译的《月界旅行》(即凡尔纳的《从地 球到月球》)中说,科幻小说‘默揣世界将来之进步,独抒 奇想,托之说部’,所以‘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学小 说始’,对科幻小说的看重可以说无以复加。此后一个 世纪里,中国科幻历经几起几落,但周树人所定位的‘指 引未来’的形象却并未动摇,甚至数次影响过历史。” 而对于“科幻是否只等于未来”这个问题,宝树经过 写作与研究,产生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科幻就是关于崭 新未来的叙事,那么看上去和早已沉入过去的历史就脱 离了关系。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大众的认知或者中 国科幻写作者的实践,都极少涉及历史方面,即便有,往 往也只是抽象的背景和无足轻重的点缀。但这种对科 幻的理解既流于表面,也无法约束写作者的实践,科幻 作者和读者也早已认识到,科幻中蕴含着更广大深远 的可能性。” 文/本报记者 张恩杰 张知依 李天际

Transcript of 点亮 书香 城市书房 春日满城 -...

Page 1: 点亮 书香 城市书房 春日满城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19-04/24/A16/bjbqb20190424A16.pdf轴上回头看,细数科幻文学的中国历史。谈及“科幻就是未来”的观点,宝树向读者介绍,这

A16 文化客 2019年4月24日 星期三

编辑/张雅娟 黄恬 美编/王慧 责校/董一凡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本报讯(记者 祖薇 实习记者 宋豆豆)2011 年《甄嬛传》的热播让配音演员季冠霖的名字被更多人知晓。此后,季冠霖又相继为几部热播剧配

音,比如《笑傲江湖》中陈乔恩饰演的东方不败,《芈月传》中孙俪饰演的芈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杨幂饰演的白浅……争议与质疑也接踵而至:为什么热门剧都要用她配音,流水的明星脸铁打的季冠霖,这样真的好吗?在4月18日举行的《声临其境》研讨会上,季冠霖坦诚地讲出了配音演员的无奈。

季冠霖坦言,热播剧中配音演员的形象会在观众心中扎根,尤其是《甄嬛传》这部戏在20多个电视台反复播了6年,给人的印象太深刻。她说这种困惑不只配音演员有,演员更有这种苦恼。“小时候《西游记》《红楼梦》反复播出,演员的角色形象在观众心中太深刻了,你会感觉他们可能没办法再演其他的戏了。”

声音更是如此,对于观众而言,第一时间感知到的就是演员的声音形象。季冠霖介绍,在为甄嬛这个角色配音之前,她已从事配音工作12年了,配过非常多的角色,但当时并没有人关注到这个点,更没有人去比较一个角色与另一个角色的声音是否一样。可甄嬛走红后,观众再听见相似的声音,都会怀疑是季冠霖配的。

这对季冠霖确实是更大的挑战,她在接到新角色时,会想着避开类似的剧或角色,以全新的状态开始。但她也坦陈,配音演员选择角色是单向的,“只有剧或者导演去选择配音演员,配音演员可以以不适合的理由拒绝,但并不能主动去要求录哪个角色。”面对争议,季冠霖说她并不后悔。“《甄嬛传》的热播在声音这个层面,对我个人来讲,确实带来一点点的负面效应。但是从整个从业生涯来说我不后悔,我觉得非常幸运能够遇到《甄嬛传》中的角色。”

研讨会上,季冠霖分享了如何做好配音演员的一些技巧。她认为,真正想要做好人物角色声音的表演,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表演本身,而不仅仅只是声音。因为声音情绪的代入,跟角色心理及行为的流动都是有关系的。“要先培养表演方面的能力,之后再进一步关注配音。配音是实战的艺术,要主动参加实战去学习,要看真正的好的声音演员、职业配音演员他们是怎么工作的,过程是什么样的,这个是最好的训练和方法。”

声音辨识度太高会有压力

启用全市首家24小时无人值守城市书房,通过人脸识别让读者自助完成办证、借阅、续借、还书;举办首届阅读课程大赛,为少年儿童读者发行通俗绘本《北京三字经》;邀请读者共话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听作家刘一达讲述省钱买名著的往事……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京城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分享活动,让这个春天充满书香。

城市书房城市书房 春日满城春日满城昨天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 全市首个24小时无人值守书店落户西城

季冠霖季冠霖

点亮点亮 书香书香

科幻作家宝树、飞氘与读者们聊科幻 摄影/本报记者 张知依

品书阁24小时无人值守书店落户西城

4月23日是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北京市西城区阅读春天活动在天宁寺塔前启动。同时,全市首家人脸识别24小时无人值守城市书房在这一天启用。

“24H无人值守城市书房”坐落在莲花池东路16号,是全市首家实现手机扫码自助办理文献借阅手续的书房。读者可以利用人脸识别系统进出阅读空间,全自助实现办证、借阅、续借、还书。书房内还设置了紧急求助系统,室内智能光照系统,自动调节光照度。

活动当天,主办方还为园区新增加的坊间书阁阅读空间、标准计量书店阅读空间、新华书店总店(城市书房)、华康书店阅读空间、城市复兴书吧阅读空间、百科·嫏嬛书房、甲骨文绽放阅读空间7家特色阅读空间授牌。

据悉,目前西城区已形成由2个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青少年儿童图书馆、23家街道图书馆为骨架支撑,47个挂牌特色阅读空间和书香驿站为特色,2家24小时城市书房为亮点,流动阅读、数字阅读设施设备为补充的结构完整、多元立体的“书香网络”。

西城区区长助理杨青在讲话中指出:该区将以需求为导向,打造立体化书香网络,继续新增特色阅读空间、书香驿站、24小时城市书房或自助图书馆,加大流动阅读、数字阅读设施设备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能,把阅读惠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为西城区建立全民阅读公共服务体系打下坚实基础。这其中要加大创新步伐,发挥好全国堪称首例的红楼公共藏书楼的阅读坐标影响力。

藏书楼红楼一年入藏8万余册图书

一年的时间入藏了8万余册图书,接待读者4.2万人次。昨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位于西四的红楼公共藏书楼试运行一年后正式运营,成为西城区一处新型阅读空间。

红楼公共藏书楼由红楼电影院升级改造而成,去年4月建成后向社会开启图书捐赠和托管模式。截至目前,入藏了杨鸿勋、胡小伟、于洪笙、朱祖希、孙毓敏、靳飞等62位名家以及中国版本图书馆、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9家机构捐赠和托管的图书,共计8万余册,以人文科学和社会艺术类书籍为主。就在昨天,红楼公共藏书楼又新入藏了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单士元先生的藏书及珍贵手稿,以及漫画家方成先生的个人藏书及珍贵手稿。

作为一处集藏书楼、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于一身的新型阅读空间,红楼公共藏书楼分为藏书区、阅读区、研究区等三个功能分区,用于收藏、展示、借阅、研究文化名家的书稿和藏书,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为了保护藏书,藏书楼制定了《图书捐赠保管协议》《图书委托保管协议》《图书入藏规则》等一系列规定,专家还将定期对藏书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估。在图书的入藏方面,藏书楼会安排专家对书籍进行评估,将有价值的藏书选入馆藏。

据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红楼公共藏书楼虽然收藏了大量的名家和机构藏书,但面向社会开放,公众可以无偿阅读。一年来,藏书楼接待读者4.2万人次,图书借阅2000人次,会员达到2048人。此外,藏书楼还开展了古建图纸展览、文化主题讲座、读书会、阅读沙龙等100余场活动。

读书课文化通俗读本《北京三字经》首发

日前,由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主

办,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荣宝斋教育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共同承办的“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北京儿童阅读周”——首届阅读课程大赛颁奖暨《北京三字经》首发式活动在荣宝斋前门馆举行。

北京读书形象大使、京味儿作家、北京中小学校阅读联盟专家组成员崔岱远先生则表示,《北京三字经》阅读课程,以传统启

蒙读物《三字经》的形式介绍了北京文化,涵盖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基本内容,介绍北京的风土人情,体现京城的独特神韵,感触千年古都的血脉根基,展示首善之区的不朽魅力,是针对少年儿童的北京文化通俗读本。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三字经》的插图都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秘书长、著名画家王立军先生和著名画家吕鸿群女士共同完成。他们分享了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

著书人作家成长史实际上是阅读史

4月23日上午,作家刘一达与北京读者分享了“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谈到阅读与写作,刘一达说,“我们常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我个人来讲,实际上作家成长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作家成长史实际上就是一个阅读史。”

他还记得读中学时就对读书有了深刻认识。那时得到一本名著比得到金钱还高兴。记忆最深的是西单商场

新华书店、中国书店,及马路对面的外文书店,再往南边是少儿书店,“这几家书店每天早晨9点钟开门,头一天晚上两三点就开始有人排队等候,就是为了买这些名著。我当时一个月工资30块钱,为了买书省吃俭用,不够了就借,这些书伴着我成长,让我走上了文学道路。”刘一达说,回想他成长的过程,最好的老师就是书。正是看了书之后,他对北京的文化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识书香作家与读者一起探讨科幻历史

4月23日,由三联书店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科幻中的中国历史”特别活动在清华大学邺架轩书店举行,科幻作家宝树、飞氘与读者在科幻历史的卷轴上回头看,细数科幻文学的中国历史。

谈及“科幻就是未来”的观点,宝树向读者介绍,这种观念当然有其渊源。自18世纪末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未来不仅是过去的历史循环,被科技发展所改变的思想也会日益深入人心,随之兴起的科幻小说往往是幻想某种科学发现或技术革新的实现,而造成社会或好或坏的巨变,未来自然是其发生的预设场所。科幻小说在无形中便成了未来的代言者。

宝树以鲁迅开始讲述历史:“1903年,正在日本留学的周树人在其翻译的《月界旅行》(即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中说,科幻小说‘默揣世界将来之进步,独抒奇想,托之说部’,所以‘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学小说始’,对科幻小说的看重可以说无以复加。此后一个世纪里,中国科幻历经几起几落,但周树人所定位的‘指引未来’的形象却并未动摇,甚至数次影响过历史。”

而对于“科幻是否只等于未来”这个问题,宝树经过写作与研究,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如果科幻就是关于崭新未来的叙事,那么看上去和早已沉入过去的历史就脱离了关系。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大众的认知或者中国科幻写作者的实践,都极少涉及历史方面,即便有,往往也只是抽象的背景和无足轻重的点缀。但这种对科幻的理解既流于表面,也无法约束写作者的实践,科幻作者和读者也早已认识到,科幻中蕴含着更广大深远的可能性。”

文/本报记者 张恩杰 张知依 李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