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ve New Eye 淺談 青少年網絡欺凌現象 ·...

3
Brave New Eye 01 黃成榮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復和綜合服務中心董事會主席 導言 欺凌是一種蓄意及持續的欺壓行為,是有意識的行動,透過言語、肢體 動作或暴力侵犯他人並置他人於壓力之下(Farrington, 1993; Peterson & R igby, 1999)。近年更出現「網絡欺凌」的情況,網民透過M S N、Fac eb o o k 及blog等網絡平台,向別人進行一連串欺凌,包括︰對特定網民或網路群體進 行杯葛;對其他網民使用言語暴力;散布網絡謠言以損害他人或其他機構的聲 譽,甚或威脅危害他人生命安全;把受害人容貌移花接木至他人相片中,或在 這些相片加上誹謗性文字;把受害人之個人資料公開,如真實姓名、就讀學校、 容貌等;跟蹤或騷擾受害人,轟炸受害人的電郵等。 網絡欺凌愈來愈普遍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在2009年 1至2月期間,向就讀小四至中六的 學 生 進行「網 絡 欺 凌 」問 卷 調 查, 收回908份(明報,2009年11月 24日)。在當中有13%表示曾在網絡 上欺凌別人,最普遍的3種行為是: a. 於 網 上 附 和 別 人,一 起 取 笑 其他人(62人); b. 把 別 人 的 是 非 在 網 上 傳 開 ( 38人); c. 把令人尷尬的照片、短片或 聲音放上網供瀏覽(28人)。 此外,有9%(168人)表示過去 一年曾被網絡欺凌,當中最普遍是﹕ a. 不斷收到騷擾電郵(75人); b. 不斷收到令你感到害怕或威 脅的電郵(35人); c. 有人把令你尷尬的照片、短片 或聲音放上網供瀏覽(34人); d. 有人把你的是非在網上傳開 ( 34人)。 在全球化的情況下,電腦及互 聯網已經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 而青少年的上網行為則更趨一致。 目前,手提電話、n e t b o o k、電郵及 Facebook已頓成生活必需品,是年 輕人基本的溝通工具,他們離開了互 聯網就仿佛與世隔絕。況且,網絡的 淺談 青少年網絡欺凌現象 及對策

Transcript of Brave New Eye 淺談 青少年網絡欺凌現象 ·...

Page 1: Brave New Eye 淺談 青少年網絡欺凌現象 · 港對反網路欺凌文化的倡議,起步的 確遲延了不少。因此,筆者認為我們 應盡快討論一套長遠的反網路欺凌

| B r a v e N e w E y e | 0 1 |

黃成榮博士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復和綜合服務中心董事會主席

導言欺凌是一種蓄意及持續的欺壓行為,是有意識的行動,透過言語、肢體

動作或暴力侵犯他人並置他人於壓力之下(Farrington, 1993; Peterson & Rigby, 1999)。近年更出現「網絡欺凌」的情況,網民透過MSN、Facebook及blog等網絡平台,向別人進行一連串欺凌,包括︰對特定網民或網路群體進行杯葛;對其他網民使用言語暴力;散布網絡謠言以損害他人或其他機構的聲譽,甚或威脅危害他人生命安全;把受害人容貌移花接木至他人相片中,或在這些相片加上誹謗性文字;把受害人之個人資料公開,如真實姓名、就讀學校、容貌等;跟蹤或騷擾受害人,轟炸受害人的電郵等。

網絡欺凌愈來愈普遍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在2009年

1至2月期間,向就讀小四至中六的 學生進行「網絡欺凌」問卷調查, 收回9 0 8份(明報,2 0 0 9 年11月 24日)。在當中有13%表示曾在網絡上欺凌別人,最普遍的3種行為是:a. 於 網 上 附 和 別 人,一 起 取 笑 其他人(62人);b. 把 別 人 的 是 非 在 網 上 傳 開 ( 38人);c. 把令人尷尬的照片、短片或 聲音放上網供瀏覽(28人)。

此外,有9%(168人)表示過去一年曾被網絡欺凌,當中最普遍是﹕

a. 不斷收到騷擾電郵(75人);b. 不斷收 到 令你 感 到害怕或 威 脅的電郵(35人);c. 有人把令你尷尬的照片、短片 或聲音放上網供瀏覽(34人);d. 有人 把 你 的是 非 在 網上傳 開 ( 34人)。

在全球化的情況下,電腦及互聯網已經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而青少年的上網行為則更趨一致。目前,手提電話、netbook、電郵及Facebook已頓成生活必需品,是年輕人基本的溝通工具,他們離開了互聯網就仿佛與世隔絕。況且,網絡的

淺談 青少年網絡欺凌現象 及對策

Page 2: Brave New Eye 淺談 青少年網絡欺凌現象 · 港對反網路欺凌文化的倡議,起步的 確遲延了不少。因此,筆者認為我們 應盡快討論一套長遠的反網路欺凌

|02 | Brave New Eye | | Brave New Eye | 03|

普及意味着它已不只是青少年的玩意,社會上各行各業人士,我們的家人及朋友,無論身處何地,網絡也是傳播資訊的重要途徑,資訊一經在網路出現,亦立刻有可能被繼續傳播,不易停止。網絡欺凌行為雖然與傳統欺凌形式有異,但實際上網絡欺凌行為讓學校、家長、警察更難以辨識,欺凌者的匿名性讓他們更容易作出林林總總的惡作劇或攻擊,而這些在網路上的傳言及行為更會被帶進現實生活之中,其影響力及散播力更加難以估計。

近日發生的一宗「人肉搜尋」網絡欺凌事件,情況實在使人擔心,一名女網民在討論區留言,聲稱和21歲的阿軒相戀,繼而懷上他的骨肉,卻被拋棄及推落樓梯導致小產。在沒有任何證據下,網民發動「人肉搜尋」,把阿軒的電話、照片、住址,上課時間表等資料在網絡上公布,更在Facebook開設群組圍攻,4日內共有逾2.8萬人加入。稱指控純屬虛構的阿軒連日不敢上學,但每日收到逾200個來電騷擾後已報警求助,其父母則懸紅10萬元找尋最初留言的女網民(明報2009年11月8日)。由此事件看來,我們的確不能低估網絡欺凌之影響。預防及對策

我們可以預測,隨着電子科技產品的普及,同時間社會上仍未有一套指導青少年適當使用互聯網的教育和訓練,網絡欺凌問題只會有增無減。再者,我們不難發現愈來愈多青少年

做出對己對人都 有 好處的 行為。 自律訓練有一道大前提,就是鼓勵成人在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時,將焦點放在接納和孩子的需要上,排除以嚴厲紀律的方法處理他們的問題。3. 推動「全校總動員手法」面對網路 欺凌行為,鼓勵關愛文化

筆者(黃成榮,2003;黃成榮、鄭漢光及馬勤,2006)對於欺凌問題的處理,一向建議採用「全校總動員手法」:(1)培養網路安全意識的認知,適當地保護個人私隱;(2)教育眾人明白網路欺凌的禍害,強調欺凌在任何情況下均是不可接受的行為;(3)倘發生網路欺凌,邀請有經驗者協助處理事件,不要單打獨鬥;(4)訓練學長在網絡進行安全搜尋,倘發現有人作出過激的欺凌行為,必須發動守衛者制止,發放反欺凌訊息;(5)強化學校管理層、校長、老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使大家面對欺凌問題時有一致的看法及立

場;(6)提供適當情緒訓練予有潛在危險的被欺凌者,使他們有勇氣、智慧及能力面對欺凌;(7)提供多元化的課後活動,鼓勵朋輩之間互相支持;(8)不定期舉行學校聚會,邀請所有教師及欺凌事件涉案人士出席,一起討論校園網路欺凌問題;(9)設立電子郵箱,讓學生可提供意見及表達關注,討論如何保障他們的利益及自身網路之安全。

從以上的初步建議引申,防治網路欺凌必須由學校結合社工、老師、家長及學生,一起合作,才有機會控制或解決欺凌行為。對比起外國,本港對反網路欺凌文化的倡議,起步的確遲延了不少。因此,筆者認為我們應盡快討論一套長遠的反網路欺凌策略,務求將「和諧文化」及「反欺凌」政策納入正規政策之中。筆者期望香港的青少年能在一個和諧及關愛的文化中成長,免受網路欺凌之苦。

擁有手提電話及私人電腦,而且年齡亦愈趨年輕;他們未必有足夠的認知能力判斷網絡上各種行為及責任。社會各界人士必須對此更加關注,及早找出適當辦法對治網絡欺凌。

面對網絡欺凌,我們可以從下列幾個方向思想:1. 認識網絡欺凌行為及其後果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及老師往往遇到一個難題,就是到底我們應該「律孩以嚴」還是「律孩以寬」呢?其實,紀律不一定只有嚴厲或寬容兩極,真正有效的管教孩子手法,必須要讓孩子學習紀律,從而發展其自律行為,這種手法稱為「正面紀律」(positive discipline)。因此,我們在不需要禁止青少年使用網絡的同時,應培養孩子勇於承擔自己行為的責任,讓他們能獨立地面對挑戰。然而,為了防止青少年在不自覺之間傷害他人,我們必須及早讓他們明白網絡欺凌對他人及自己的害處、危機及影響,教育他們勿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參與了欺凌行為。2. 訓練孩子自律,發展同理心

筆者認為教師及家長宜採用一套正面紀律的手法,培養青少年的同理心,凡事從別人角度想一想。如能訓練青少年發展同理心,學懂關懷別人,他們自然會在與人發生衝突前,先習慣停一停及想一想。自律 這 課 題 近 年頗 受 重 視,孩子在得到管教者提供清晰引導、充足支援下,均能學會作恰當的決定,

參考資料《明報》,2009年11月8日《明報》,2009年11月24日黃成榮,(2003),《學童欺凌研究及對策︰以生命教育為取向》,香港︰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黃成榮、鄭漢光及馬勤,(2006),《全校總動員處理學童欺凌:實踐及研究》,香港城市大學青年研究室。Erdur-Baker, Ö. (2010). Cyberbullying and its correlation to traditional bullying, gender and frequent and risky usage of internet-mediated communication tools. New Media & Society, 12(1), 109-125.Farrington, D. (1993). 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bullying. In Tonrey, M. (Ed.), Crime and Justic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Peterson, L. & Rigby, K. (1999). Countering bullying at an Australian secondary school with students as helper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2, 481-492.Vandebosch, H., & Van Cleemput, K. (2009). Cyberbullying among youngsters: Profiles of bullies and victims. New Media & Society, 11(8), 1349-1371.

Page 3: Brave New Eye 淺談 青少年網絡欺凌現象 · 港對反網路欺凌文化的倡議,起步的 確遲延了不少。因此,筆者認為我們 應盡快討論一套長遠的反網路欺凌

|02 | Brave New Eye | | Brave New Eye | 03|

普及意味着它已不只是青少年的玩意,社會上各行各業人士,我們的家人及朋友,無論身處何地,網絡也是傳播資訊的重要途徑,資訊一經在網路出現,亦立刻有可能被繼續傳播,不易停止。網絡欺凌行為雖然與傳統欺凌形式有異,但實際上網絡欺凌行為讓學校、家長、警察更難以辨識,欺凌者的匿名性讓他們更容易作出林林總總的惡作劇或攻擊,而這些在網路上的傳言及行為更會被帶進現實生活之中,其影響力及散播力更加難以估計。

近日發生的一宗「人肉搜尋」網絡欺凌事件,情況實在使人擔心,一名女網民在討論區留言,聲稱和21歲的阿軒相戀,繼而懷上他的骨肉,卻被拋棄及推落樓梯導致小產。在沒有任何證據下,網民發動「人肉搜尋」,把阿軒的電話、照片、住址,上課時間表等資料在網絡上公布,更在Facebook開設群組圍攻,4日內共有逾2.8萬人加入。稱指控純屬虛構的阿軒連日不敢上學,但每日收到逾200個來電騷擾後已報警求助,其父母則懸紅10萬元找尋最初留言的女網民(明報2009年11月8日)。由此事件看來,我們的確不能低估網絡欺凌之影響。預防及對策

我們可以預測,隨着電子科技產品的普及,同時間社會上仍未有一套指導青少年適當使用互聯網的教育和訓練,網絡欺凌問題只會有增無減。再者,我們不難發現愈來愈多青少年

做出對己對人都 有 好處的 行為。 自律訓練有一道大前提,就是鼓勵成人在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時,將焦點放在接納和孩子的需要上,排除以嚴厲紀律的方法處理他們的問題。3. 推動「全校總動員手法」面對網路 欺凌行為,鼓勵關愛文化

筆者(黃成榮,2003;黃成榮、鄭漢光及馬勤,2006)對於欺凌問題的處理,一向建議採用「全校總動員手法」:(1)培養網路安全意識的認知,適當地保護個人私隱;(2)教育眾人明白網路欺凌的禍害,強調欺凌在任何情況下均是不可接受的行為;(3)倘發生網路欺凌,邀請有經驗者協助處理事件,不要單打獨鬥;(4)訓練學長在網絡進行安全搜尋,倘發現有人作出過激的欺凌行為,必須發動守衛者制止,發放反欺凌訊息;(5)強化學校管理層、校長、老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使大家面對欺凌問題時有一致的看法及立

場;(6)提供適當情緒訓練予有潛在危險的被欺凌者,使他們有勇氣、智慧及能力面對欺凌;(7)提供多元化的課後活動,鼓勵朋輩之間互相支持;(8)不定期舉行學校聚會,邀請所有教師及欺凌事件涉案人士出席,一起討論校園網路欺凌問題;(9)設立電子郵箱,讓學生可提供意見及表達關注,討論如何保障他們的利益及自身網路之安全。

從以上的初步建議引申,防治網路欺凌必須由學校結合社工、老師、家長及學生,一起合作,才有機會控制或解決欺凌行為。對比起外國,本港對反網路欺凌文化的倡議,起步的確遲延了不少。因此,筆者認為我們應盡快討論一套長遠的反網路欺凌策略,務求將「和諧文化」及「反欺凌」政策納入正規政策之中。筆者期望香港的青少年能在一個和諧及關愛的文化中成長,免受網路欺凌之苦。

擁有手提電話及私人電腦,而且年齡亦愈趨年輕;他們未必有足夠的認知能力判斷網絡上各種行為及責任。社會各界人士必須對此更加關注,及早找出適當辦法對治網絡欺凌。

面對網絡欺凌,我們可以從下列幾個方向思想:1. 認識網絡欺凌行為及其後果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及老師往往遇到一個難題,就是到底我們應該「律孩以嚴」還是「律孩以寬」呢?其實,紀律不一定只有嚴厲或寬容兩極,真正有效的管教孩子手法,必須要讓孩子學習紀律,從而發展其自律行為,這種手法稱為「正面紀律」(positive discipline)。因此,我們在不需要禁止青少年使用網絡的同時,應培養孩子勇於承擔自己行為的責任,讓他們能獨立地面對挑戰。然而,為了防止青少年在不自覺之間傷害他人,我們必須及早讓他們明白網絡欺凌對他人及自己的害處、危機及影響,教育他們勿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參與了欺凌行為。2. 訓練孩子自律,發展同理心

筆者認為教師及家長宜採用一套正面紀律的手法,培養青少年的同理心,凡事從別人角度想一想。如能訓練青少年發展同理心,學懂關懷別人,他們自然會在與人發生衝突前,先習慣停一停及想一想。自律 這 課 題 近 年頗 受 重 視,孩子在得到管教者提供清晰引導、充足支援下,均能學會作恰當的決定,

參考資料《明報》,2009年11月8日《明報》,2009年11月24日黃成榮,(2003),《學童欺凌研究及對策︰以生命教育為取向》,香港︰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黃成榮、鄭漢光及馬勤,(2006),《全校總動員處理學童欺凌:實踐及研究》,香港城市大學青年研究室。Erdur-Baker, Ö. (2010). Cyberbullying and its correlation to traditional bullying, gender and frequent and risky usage of internet-mediated communication tools. New Media & Society, 12(1), 109-125.Farrington, D. (1993). 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bullying. In Tonrey, M. (Ed.), Crime and Justic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Peterson, L. & Rigby, K. (1999). Countering bullying at an Australian secondary school with students as helper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2, 481-492.Vandebosch, H., & Van Cleemput, K. (2009). Cyberbullying among youngsters: Profiles of bullies and victims. New Media & Society, 11(8), 1349-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