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RC Newsletter 04 201903 目錄.近期活動...

14
電子報 2019 vol. 04 2018 校務研究成果分享會報導 彭森明講座教授演講內容精要 評估多元入學政策下學生學業表現與學習特質之統計分析 /統計研究所王維菁教授 專題文章: 2018 中東綠建築競賽挑戰學習巔峰 數字交大 近期活動

Transcript of BDRC Newsletter 04 201903 目錄.近期活動...

Page 1: BDRC Newsletter 04 201903 目錄.近期活動 0418bigdatacenter.nctu.edu.tw/wp-content/uploads/BDRC_Newsletter_04_201903.pdf · 4.綜合型模型:以多元面向、全方位模式執行評鑑,包括計畫背景、資源投入、執行過程、產出及

電子報 2019 vol. 04

● 2018 校務研究成果分享會報導

● 彭森明講座教授演講內容精要

● 評估多元入學政策下學生學業表現與學習特質之統計分析

/統計研究所王維菁教授

● 專題文章: 2018 中東綠建築競賽挑戰學習巔峰

● 數字交大

● 近期活動

Page 2: BDRC Newsletter 04 201903 目錄.近期活動 0418bigdatacenter.nctu.edu.tw/wp-content/uploads/BDRC_Newsletter_04_201903.pdf · 4.綜合型模型:以多元面向、全方位模式執行評鑑,包括計畫背景、資源投入、執行過程、產出及

交通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校務研究成果分享會2019/3/7

第一屆國立交通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校務研究成果分享會,於2019年3月7日在交大光復校區人社三館國際會議廳舉行。本校張懋中校長、陳信宏副校長、大數據研究中心王蒞君主任、劉奕蘭副主任及陽明大學校務研究辦公室林逸芬主任等,近200位大專校院的校務研究辦公室主任、教授、研究員與助理,以及關心校務研究議題的與會者齊聚一堂。

  大數據研究中心王蒞君主任表示,校務發展需仰賴關鍵證據與資訊來做決策。因此,本校成立「大數據研究中心」,提供即時且可靠的證據資料,並與各處室合作校務議題,實踐「同行致遠」的精神。經過幾年的努力,讓本校的教學品質、研究成果及行政績效逐步呈現特色。  本次研討會邀請國立清華大學/中山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彭森明蒞臨分享,彭教授長期任職美國聯邦教育部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同時也長期耕耘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與校務研究,對校務研究有豐富的經驗與深入的見解。彭教授以3場專題演講及1場論壇交流,針對深耕計畫評鑑模式、學生學習與發展為主軸的校務研究及學生綜合資料庫的建制架構與運用,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ACT Together,We Go Far.同 行 致 遠

Page 3: BDRC Newsletter 04 201903 目錄.近期活動 0418bigdatacenter.nctu.edu.tw/wp-content/uploads/BDRC_Newsletter_04_201903.pdf · 4.綜合型模型:以多元面向、全方位模式執行評鑑,包括計畫背景、資源投入、執行過程、產出及

  此外,會中也規劃2場由交大專家團隊執行的校務研究成果之專題演講,議題包含交大創新學制之學習成效分析、交大入學管道的均質化與入學後學習表現追蹤、世界大學排名的策略分析與因應。現場除了有精彩的演講,後續的討論更是熱烈與持續。本次分享會期望能拋磚引玉,增進各校對校務研究的了解,未來也將持續推動交大校務研究成果分享,並邀請國內外校務研究學者進行實務經驗分享,期望各校共襄盛舉。

  彭森明教授特別寫下「期待大數據研究中心成為國內校務研究典範」的期許,勉勵本中心在校務研究領域能持續精進。

Page 4: BDRC Newsletter 04 201903 目錄.近期活動 0418bigdatacenter.nctu.edu.tw/wp-content/uploads/BDRC_Newsletter_04_201903.pdf · 4.綜合型模型:以多元面向、全方位模式執行評鑑,包括計畫背景、資源投入、執行過程、產出及

彭森明講座教授演講内容精要彭森明講座教授演講内容精要

深耕計畫評鑑模式

  本場次演講,彭教授提供計畫/方案評鑑的一般性原則與方針,協助各校進行深耕計畫評鑑之參考。在實施評鑑前,需先確認計畫的性質,一般區分為:創新課程、創新學制、創新制度及創新教學方法,不同性質的計畫需採用不同的評鑑模式與程序。接著,確認計畫評鑑之目的,為實施成效評鑑(檢測效力)或效益評鑑(檢測績效、效率、投資報酬率),最後列出計畫評鑑需回答的問題。

  關於評鑑模式的選擇,彭教授提供四種常用的模式供參考。1.目標導向模式:檢視計畫目標是否清楚且能客觀的評估,以及計畫成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此模式可視為成果導向的評估方法。2.CIPP模式:針對計畫背景(Context)、資源投入(Input)、執行過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等層面進行評估,此模式能同時滿足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的功能。3.投資報酬模式:檢視回饋表現與預期目標的差距、合理性及價值,同時也需檢視計畫各方面的適當性與執行效率,以降低執行成本。4.綜合型模型:以多元面向、全方位模式執行評鑑,包括計畫背景、資源投入、執行過程、產出及彼此間的關聯性,此模式需蒐集質化與量化資料,藉由多元資料分析滿足決策者需求。上述四種模型以「綜合型模型」評鑑深耕計畫最理想,它能同時考量學生學習的多種影響因素,如師資、環境或設備等,也是此次彭教授最為推 薦的評鑑模式。

Page 5: BDRC Newsletter 04 201903 目錄.近期活動 0418bigdatacenter.nctu.edu.tw/wp-content/uploads/BDRC_Newsletter_04_201903.pdf · 4.綜合型模型:以多元面向、全方位模式執行評鑑,包括計畫背景、資源投入、執行過程、產出及

彭森明講座教授演講内容精要彭森明講座教授演講内容精要

以學生學習與發展為主軸的校務研究

  以學生學習及發展為主軸的校務研究,涵蓋學校所有面向之評鑑。能協助學校執行教學的基本使命與職責、確定教育目標、了解學生學習狀況、診斷學習的關鍵因素並依據實徵資料規劃教學改進策略,以推動大學邁向教育卓越目標。校務研究要實踐以學生學習與發展為主軸仍需仰賴「綜合型模型」的評鑑模式,此研究預期的效益為1.提升學生學習品質:改進學制、課程、教學法、學習環境及風氣,指引學生積極投入有方向、有目標及有標竿的學習,讓學生學習的深度及廣度更符合個人需求。2.強化教師專業能力:藉由評鑑瞭解教學的缺失,並針對缺失改善教學措施。3.協助學校達成卓越教學目標:幫助學校檢視整體教學成效、學習環境與設施,提供學校及系所改進課程及教學方法之依據。4.提供實徵資料向政府及社會大眾說明學校辦學績效:產生相關資訊供學校向家長、社會、政府及納稅民眾等,說明學校所具備的社會責任。 

學生綜合資料庫的建置架構與運用

  建置校務研究資料庫是校務人員的基本功,也是校務研究的基石。若加上長官對分析結果的理解與應用,以及對校務研究的支持,更是校務研究能否成功的三個關鍵因素。但如何建置一個好的校務研究資料庫呢?首先根據每間學校的校務資料檔類別(如:校級資料、院系所級資料、教師資料、學生背景資料、學生學習紀錄、學生活動紀錄、畢業發展調查…等)及校務資料來源(如:校級或院系所級評鑑報告、學生入學前的家庭背景及高中學習資料、教務處的學習紀錄、學務處的輔導紀錄、各系所的教師背景及教學資料…等。)進行資料盤點,再依照資料檔欄位與格式設計、備份機制、安全機制等原則建置資料庫,最後可利用熟悉的軟硬體規劃校務研究資料庫的應用。

  每間學校的校務資料都是分別存放在各處室,跨處室的校務研究往往只有在回答教育部的校級計畫時才會進行。但我們應該將一間學校視為一個「教育任務單位」,這單位有責任和義務透過校務研究的分析來推動學校達到教學目標並提升教學品質,所以該單位內各處室的資料必須是能夠流通及統整性的來運用。因此,可透過法律的解讀與宣導校務研究的概念,以及制定使用校務資料的機制規範,突破處室間的藩籬,取得散落在各處室的校務資料。校務研究資料庫的目標是要蒐集可透過各式統

  為實踐上述研究效益,於正式進入評鑑前需先執行兩項前置工作,1.彙製各處室相關校務統計數據供各級主管參考:目的讓主管全面了解校內或處室現況與變化、診斷缺失、思考急需改進的議題以及體認實徵資訊對校務決策的重要性。2.與學校相關單位諮詢、彙集各單位迫切需要的研究議題:目的為了解各單位資料需求、增進互動與合作、了解各單位既有的資訊來源。前置工作完成後,啟動正式研究執行程序為:研擬研究模式、界定與收集學習成效與發展資料、界定與收集與學習成效相關的教學因素資料、建置綜合校務研究資料庫、進行評鑑與研究統計分析、完成研究與後續追蹤(撰寫研究報告、向相關單位報告與討論研究結果),更重要的是校務人員需追蹤改進方案之推動狀況,並進一步規劃研究。

  

計軟體重新分析的原始資料檔(raw data) ,而非統計過後無法再分析的檔案。因此校務研究資料檔的設計該是「以學生個人為單位的資料檔」及「以教師為單位的資料檔」為最重要的基本單位,再搭配「以校級為單位的資料檔」及「以系所為單位的資料檔」。須注意的是,「以人為單位的資料檔」(individual records)會有其它子資料檔,主資料檔和子資料檔間須透過「檔案鏈接密碼」進行串聯,例如學生的背景資料是主資料檔,學生修課成績、學生課外活動參與紀錄、證照測驗成績則是三個子資料檔,四個資料檔之間可透過加密後的學號或身分證號碼進行串聯。

  除了定義與規範資料檔欄位外,建置校務研究資料庫還需考量以下幾個原則:1.資料倉儲與年度新增資料如何加掛,以及跨年度資料的分析;2.資料備份機制,投注許多心力建置的校務研究資料庫應有完整且安全的備份機制,定時的異地備份不可或缺;3.資料安全管理機制,資料庫安全性與使用率室需要同時兼顧的,因此可將資料分為三級,分別是公共運用檔(個資欄位去連結)、限制檔(限制分析地點、限制分析人員與限制攜出結果)、原始檔。不管哪個層級都需簽署使用規範,資料使用規範亦需明訂公告,並且嚴格執行。

  校務研究資料庫的建置並非一蹴可及,從下圖中的資料庫建置規範與程序可見,校務資料主要來自各處室既有資料庫或是透過問卷調查蒐集,然而各處室既有資料庫的資料不可能完整複製到校務研究資料庫中,必須透過多次的盤點、檢視、擷取三個步驟後,才將選取出的可用資料與欄位整理建置成校務研究資料檔,再與問卷調查資料串聯後,才是完整的校務研究資料庫。有了校務研究資料庫的規畫概念後,不管使用何種資料庫管理系統或是任何統計分析軟體,都能進一步去規劃線上統計分析機制、統計數據展示機制及線上資料蒐集機制,讓校務研究資料庫發揮更大的效益。

Page 6: BDRC Newsletter 04 201903 目錄.近期活動 0418bigdatacenter.nctu.edu.tw/wp-content/uploads/BDRC_Newsletter_04_201903.pdf · 4.綜合型模型:以多元面向、全方位模式執行評鑑,包括計畫背景、資源投入、執行過程、產出及

結論

  執行以學生學習及發展為主軸的深耕計畫時,應採用合適的評鑑模式來診斷計畫執行的缺失,可利用質化及量化等多元資料進行長期追蹤分析,深入了解問題歷年的變化情形;或者利用滾動式的行動研究方法進行循環評估,不斷地改正措施直到預期成效達到為止。最後將評鑑結果提供給相關單位,推動以實徵資訊為佐證的改進方案,並追蹤方案推動之改善成效。要順利執行研究議題需仰賴校務資料,特別是校務研究資料庫為校務研究之基石,需有計畫地蒐集、整理及管理。建置校務研究資料庫的同時,也需制定資料使用、資料安全及資料管理機制。最後,校務研究的終極目標為提供實徵數據,幫助學校找出問題、擬定策略來改進學校的行政、教學及學習品質。同時也需提供數據協助學校發揚社會責任,如此校務研究才具有實用價值。

學生綜合資料庫的建置架構與運用

  建置校務研究資料庫是校務人員的基本功,也是校務研究的基石。若加上長官對分析結果的理解與應用,以及對校務研究的支持,更是校務研究能否成功的三個關鍵因素。但如何建置一個好的校務研究資料庫呢?首先根據每間學校的校務資料檔類別(如:校級資料、院系所級資料、教師資料、學生背景資料、學生學習紀錄、學生活動紀錄、畢業發展調查…等)及校務資料來源(如:校級或院系所級評鑑報告、學生入學前的家庭背景及高中學習資料、教務處的學習紀錄、學務處的輔導紀錄、各系所的教師背景及教學資料…等。)進行資料盤點,再依照資料檔欄位與格式設計、備份機制、安全機制等原則建置資料庫,最後可利用熟悉的軟硬體規劃校務研究資料庫的應用。

  每間學校的校務資料都是分別存放在各處室,跨處室的校務研究往往只有在回答教育部的校級計畫時才會進行。但我們應該將一間學校視為一個「教育任務單位」,這單位有責任和義務透過校務研究的分析來推動學校達到教學目標並提升教學品質,所以該單位內各處室的資料必須是能夠流通及統整性的來運用。因此,可透過法律的解讀與宣導校務研究的概念,以及制定使用校務資料的機制規範,突破處室間的藩籬,取得散落在各處室的校務資料。校務研究資料庫的目標是要蒐集可透過各式統

計軟體重新分析的原始資料檔(raw data) ,而非統計過後無法再分析的檔案。因此校務研究資料檔的設計該是「以學生個人為單位的資料檔」及「以教師為單位的資料檔」為最重要的基本單位,再搭配「以校級為單位的資料檔」及「以系所為單位的資料檔」。須注意的是,「以人為單位的資料檔」(individual records)會有其它子資料檔,主資料檔和子資料檔間須透過「檔案鏈接密碼」進行串聯,例如學生的背景資料是主資料檔,學生修課成績、學生課外活動參與紀錄、證照測驗成績則是三個子資料檔,四個資料檔之間可透過加密後的學號或身分證號碼進行串聯。

  除了定義與規範資料檔欄位外,建置校務研究資料庫還需考量以下幾個原則:1.資料倉儲與年度新增資料如何加掛,以及跨年度資料的分析;2.資料備份機制,投注許多心力建置的校務研究資料庫應有完整且安全的備份機制,定時的異地備份不可或缺;3.資料安全管理機制,資料庫安全性與使用率室需要同時兼顧的,因此可將資料分為三級,分別是公共運用檔(個資欄位去連結)、限制檔(限制分析地點、限制分析人員與限制攜出結果)、原始檔。不管哪個層級都需簽署使用規範,資料使用規範亦需明訂公告,並且嚴格執行。

  校務研究資料庫的建置並非一蹴可及,從下圖中的資料庫建置規範與程序可見,校務資料主要來自各處室既有資料庫或是透過問卷調查蒐集,然而各處室既有資料庫的資料不可能完整複製到校務研究資料庫中,必須透過多次的盤點、檢視、擷取三個步驟後,才將選取出的可用資料與欄位整理建置成校務研究資料檔,再與問卷調查資料串聯後,才是完整的校務研究資料庫。有了校務研究資料庫的規畫概念後,不管使用何種資料庫管理系統或是任何統計分析軟體,都能進一步去規劃線上統計分析機制、統計數據展示機制及線上資料蒐集機制,讓校務研究資料庫發揮更大的效益。

Page 7: BDRC Newsletter 04 201903 目錄.近期活動 0418bigdatacenter.nctu.edu.tw/wp-content/uploads/BDRC_Newsletter_04_201903.pdf · 4.綜合型模型:以多元面向、全方位模式執行評鑑,包括計畫背景、資源投入、執行過程、產出及

目標    本 計 畫 擬 定 了 三 個 議 題 以 衡 量101-106學年度(「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十年後)學生之課業表現:a.必修科成績分佈與解釋變數(入學管道、高中類型)之相關分析;b.專業必修科目成績與解釋變數(入學管道、性別)之相關分析;c.大一至大二學業成績之變化。針對每個議題我們提出數種統計指標,並以大數據中心所提供之校務資料作為參考範例,提出分析與可能解讀的方法。

 

變數選取、定義與背景探討學業成績的呈現方式有三種  原始分數、百分位(PR)、或是將百分位切分為等第(如前、中、後)。原始分數會受到老師評分風格或是課程難易影響,故不建議採用。目前升大學最主要有三個入學管道,本校各系對於三管道的名額比例並不一致。大體而言電資院科系以「申請入學」大宗,人社系「考試入學」名額稍高於「申請入學」但兩者逐年拉近。針對「繁星推薦」,全校約在15%左右,但電資院科系比例較高且有略增的趨勢。我們將「高中類型」分為三類:明星高中(公立31所、私立4所)、一般公立高中(132所)與一般私立高中(99所)。「高中均質化」是國家推動多年的政策,加上升學方式的變革,進入高中的就學選擇亦受到影響,大學進行校務分析時需要考量相關的時代背景。  我們建議先分年度、分科系進行分析,有一致的趨勢後再做合併。未經細部檢查的合併,得到的結論有可能受到干擾因子的影響而無法反映出事實。例如當不同科系趨勢相反,合併會導致趨勢消失,或由規模大的系主導結果。即使是個別趨勢相同,合併亦可能得到相反結論,發生所謂“辛普森悖論”(Simpson's Paradox)的現象。

交大統計所 王維菁教授

評估多元入學政策下學生學業表現與學習特質之統計分析

    交大統計所 王維菁、謝維軒

Page 8: BDRC Newsletter 04 201903 目錄.近期活動 0418bigdatacenter.nctu.edu.tw/wp-content/uploads/BDRC_Newsletter_04_201903.pdf · 4.綜合型模型:以多元面向、全方位模式執行評鑑,包括計畫背景、資源投入、執行過程、產出及

統計圖表與指標  當我們探討「入學管道」與「成績等第」之關聯性時,定義  為「管道 」落於「等第 」的人數( =1,2,3分別為「繁星推薦」、「考試分發」、「個人申請」; =1,2,3分別為前、中、後等第)。因此         代表「管道  」落於「等第 」的比例。示意圖1呈現三個管道的條形圖,依「紅綠藍」分別代表「前中後」,若紅色比例超過1/3,代表該管道較優,藍色則相反。亦可以鎖定「進入前1/3」為感興趣事件,以「個人申請」為參考組,定義「相對風險」指標:          。示意圖2呈現三管道之相對風險(以黑色虛線表示參考組),值越大代表越佳,圖形依學年度排列可判斷是否存在時間趨勢或特殊變化。  我們可依「入學管道」與「高中類別」製作3×3列聯表,格呈現三個數字,分別是整體學業表現PR平均、PR標準差與該格之人數。交叉分析可判斷入學管道表現是否與高中類型有關。若平均高於PR50,代表該「高中×管道」組合較優,值越高表現越突出。  比較對象可由「入學管道」拓展到其它分組分式(如性別)。整體學業表現亦可分科目進行更細緻的比較。令  為學業成績(整體PR分數),定義「組別 」學生成績累積分佈函數為  以不同顏色標示組別,在平面畫出各組的    。若組別 之成績分佈與全體一致, 會呈現45度直線。當曲線位於對角線右邊屬表現優,例如         代表組內的中等生在整體表現卻有PR75,顯示該組競爭激烈;位於對角線左邊的組別則為表現差。若分佈圖與45度線有交錯,代表前後段組別表現優劣順序顛倒(如示意圖3)。學業成績由大一到大二變化可訂定「進步/退步」標準,分組計算其比例。計算不同科目成績表現的相關係數,或大一與大二成績的相關係數,皆可從中擷取有意義的訊息。

分析結果  來自明星高中的繁星生學業表現特別好(各系有一致現象),其他高中類別繁星生表現則不一致。考試入學生整體成績表現稍弱,但其前段生仍佳。在高中延續的科目(微積分、普物)考試生亦有不錯的表現,拉低考試生表現的科目為大學新課程。資工系的申請入學生在計算機相關科目表現優於其他入學管道。比較不同性別的學習特質,女生在實驗課表現有完勝男生的現象(分佈明顯落於45度線右邊),即使成績不在前段的女生,表現仍不致太差。電資院科系男女成績分布有交錯,物理、計概、微積分的最前段男生雖小勝,但到中後段女生表現較佳;理學院科系(應化、應數)則女生普遍成績較好。人社系大一大二成績關聯性低於電資院科系。

結語  107年度起大學申請入學時程延後,導致二階撞期機率提高;108年度學測最多採計四科,因應十二年國教的108課綱也即將上路。建立校務資料的長期分析,我們得以即時掌握變化的脈動,亦能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與課程間的關聯性,提供更貼近需求的輔導。

ijn i j i

j 1 2 3/ ( )ij ij i i ip n n n n= + +

i j

i 1 31RR = / ip p ( i = 1,2)

X i

i

iF ( ) Pr( | )x X x= ≤ 組別 i

i( , F ( ))x x iF ( )x

i( , F ( )) (0.75,0.5)x x =

i

i

i

Page 9: BDRC Newsletter 04 201903 目錄.近期活動 0418bigdatacenter.nctu.edu.tw/wp-content/uploads/BDRC_Newsletter_04_201903.pdf · 4.綜合型模型:以多元面向、全方位模式執行評鑑,包括計畫背景、資源投入、執行過程、產出及

2018中東綠建築競賽 挑戰學習巔峰

  2018年中東十項全能綠色建築能源屋競賽(Solar Decathlon Middle East 2018)於11月在杜拜太陽能創新園區(MBR Solar Innovation Park)登場,該項競賽以實作驗證作為基礎,以十項綠建築的基本核心範疇作為評分標準,透過真實建築的建造、監測及導覽,在國際的舞台中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大學團隊同場較勁。國立交通大學組成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團隊(Team TDIS),結合了各系所學生,在經歷約1年多的準備後順利打入決賽,並取得創新方案獎(Creative Solutions)第三名、團隊總成績第七名的佳績。而這個由學生為主的跨領域團隊,在參與國際競賽的過程中不僅學習了跨領域的知識應用,更在國外參與競賽的一個半月時間中,獲得求學經歷過程中寶貴的經驗。

綠建築的設計與發想  Te a m   T D I S 團 隊 以 創 意 行 動 基 地 ( C A B ,Creative Action Base)「迎戰」綠建築競賽,此建築於2017年由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及建築研究所師生共同設計開發。以杜拜舊城及台中舊城為主要的研究目標,於實際走訪杜拜進行基地調查時,發現杜拜是個土地多,錢也多的城市,在不斷進行都市擴張的同時,舊有的都市空間因為沒有新的經濟活動以及建築本身缺乏面對極端氣候的能力,使得都市建築的空間非常不舒適,持續造成人口大量的流出而留下了大量的空屋。使得舊城區成為了高齡者、外籍移工聚集的區域,在持續缺乏「新活水」的狀況下,都市的基礎建設落後,都市的公共生活都逐漸消失,舊城區逐漸成為光彩炫麗的杜拜中最蕭條寂靜的角落

  如何透過一個建築及都市設計的方案,重新創造都市再生的機會是台灣交大Team TDIS給自己最大的考驗。透過設計一棟結合社區產業及青年創業的基地,佐以創新智慧綠建築技術,創造一棟兼具舒適節能的青年共創空間。透過整合太陽能源、循環經濟機制不僅使得建築的維運成本最小化,更因為建立可以連結在地產業及資源的平台,最大化一個社區型共創空間的價值,成為都市再生的結點,真實解決台灣及杜拜當代都市建築面臨老化的根本問題。

各系學生集結 團隊的起源  從設計圖到實際建造房屋需要不同領域的知識及技術,2018年2月啟動跨領域團隊的招募,以建築設計為核心,準備「動手」將一棟建築由平地打造起來。

  學生加入TDIS團隊的動機多元,多數學生對建築、設計、土木或實作有濃厚的興趣;也有學生是受到學長姐參加2014年蘭花屋競賽的影響,期許自己能加入競賽團隊一展長才;另外,受到說明會、同儕、授課教師及杜拜文化吸引而投入競賽的學生也不少。無論基於甚麼原因加入團隊,最終所有成員皆懷著相似的期待而相聚,期望從團隊中學到綠建築的相關知識,以及關於建築設計及材料使用的技能,但在期待的同時,他們也擔心自己在機械操作、專業技術的學習上速度不夠快,而不能為團隊帶來足夠的貢獻。

在經過面試與志願填寫後,Team TDIS正式成軍,並在建築研究所開設「太陽能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專題(Solar Decathlon Workshop)」作為總整性課程,由建築所侯君昊所長及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曾聖凱助理研究員擔任課程教師,並由設計中心之專案人員協助同學進行討論、設計、研究、開發及行政支援等工作。團隊依照競賽籌備的進度及需求,共分成八個工作小組,分別為生活文化研究組、建築能效模擬組、工程及營建規管理組、都市建築設計組、公共關係傳播組、智慧生活規劃組、智慧環境控制組,進行為期一年的實作專題研究及競賽準備工作。

  然而,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看事情的觀點以及擁有的知識不盡相同,因此偶爾也會出現溝通困難的情形,像是來自傳播科與科技學系的學生可能會依使用者的觀點進行思考;而土木工程系的學生就會以工程的思路進行探討。面對這樣的摩擦,團隊引導者以整合性觀點帶領成員跳脫單一觀點,進行磨合,而同學們幾乎都以正面的態度去看待這樣的溝通過程,在進行實驗、實作或工作協調時,也逐漸會從單一想法轉換成多方思考,學生們也表示現在的社會多少需要與不同領域的人進行合作,這樣的經驗是能力整合良好的學習機會。

面對困難 邊做邊學而進入團隊後,對於建造房屋,大部分的成員們幾

乎都是從零開始學習,從綠建築的知識到建築能效模擬、從環境控制的裝置研發到建材的組裝構築,這些都是課堂中不曾實際接觸過的領域。不能只靠系所課程中學習到的理論,要真的蓋出一棟兼具節能、效率、安全的房子並不能紙上談兵,團隊在一面動手做、一面改進中學習成長。其中,智慧環境控制組負責研究屋內系統及裝置的土木系學生提到,在製作裝置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做實驗,以找尋出「最適合」的答案,而這樣的經歷與平常的學習經驗有很大的差異,一般的課程都是告訴學生「正解」,而通過這次的計劃,學生們學習到了如何作決定,如何尋找答案。雖然過程可能會感到迷茫,卻是有別於一般課程中難得的經驗。

  另外,在房屋實驗及預組裝的過程中,團隊必須學會如何在現實及理想間做取捨。根據交大團隊在2014年參賽的經驗,競賽對於建築性能的要求極高,超越了一般台灣常見的、同學們經驗過的建築空間。如何在既有的市售產品當中尋求突破;如何在有限的預算當中,盡可能創造更高的效能;如何在有限的時間當中讓設計作到更完善,都不斷考驗團隊的意志,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

  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學生們跳脫了原本的學習樣態,從單向吸收課本的內容,到動手做,以生產自己的成果。另外,學生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也接觸到了業界的知識和社會的現實面,他們的學習非一般課室的單純經驗,而是與業界周旋、協商及共同合作的跨領域經驗。他們面對的是一般學生碰不到的困難,得到的也是一般課程中得不到的實務經驗。

2019.01文/國立交通大學 大數據研究中心圖/國立交通大學 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

Page 10: BDRC Newsletter 04 201903 目錄.近期活動 0418bigdatacenter.nctu.edu.tw/wp-content/uploads/BDRC_Newsletter_04_201903.pdf · 4.綜合型模型:以多元面向、全方位模式執行評鑑,包括計畫背景、資源投入、執行過程、產出及

綠建築的設計與發想Te a m   T D I S 團 隊 以 創 意 行 動 基 地 ( C A B ,

Creative Action Base)「迎戰」綠建築競賽,此建築於2017年由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及建築研究所師生共同設計開發。以杜拜舊城及台中舊城為主要的研究目標,於實際走訪杜拜進行基地調查時,發現杜拜是個土地多,錢也多的城市,在不斷進行都市擴張的同時,舊有的都市空間因為沒有新的經濟活動以及建築本身缺乏面對極端氣候的能力,使得都市建築的空間非常不舒適,持續造成人口大量的流出而留下了大量的空屋。使得舊城區成為了高齡者、外籍移工聚集的區域,在持續缺乏「新活水」的狀況下,都市的基礎建設落後,都市的公共生活都逐漸消失,舊城區逐漸成為光彩炫麗的杜拜中最蕭條寂靜的角落

  如何透過一個建築及都市設計的方案,重新創造都市再生的機會是台灣交大Team TDIS給自己最大的考驗。透過設計一棟結合社區產業及青年創業的基地,佐以創新智慧綠建築技術,創造一棟兼具舒適節能的青年共創空間。透過整合太陽能源、循環經濟機制不僅使得建築的維運成本最小化,更因為建立可以連結在地產業及資源的平台,最大化一個社區型共創空間的價值,成為都市再生的結點,真實解決台灣及杜拜當代都市建築面臨老化的根本問題。

各系學生集結 團隊的起源從設計圖到實際建造房屋需要不同領

域的知識及技術,2018年2月啟動跨領域團隊的招募,以建築設計為核心,準備「動手」將一棟建築由平地打造起來。

  學生加入TDIS團隊的動機多元,多數學生對建築、設計、土木或實作有濃厚的興趣;也有學生是受到學長姐參加2014年蘭花屋競賽的影響,期許自己能加入競賽團隊一展長才;另外,受到說明會、同儕、授課教師及杜拜文化吸引而投入競賽的學生也不少。無論基於甚麼原因加入團隊,最終所有成員皆懷著相似的期待而相聚,期望從團隊中學到綠建築的相關知識,以及關於建築設計及材料使用的技能,但在期待的同時,他們也擔心自己在機械操作、專業技術的學習上速度不夠快,而不能為團隊帶來足夠的貢獻。

  

  在經過面試與志願填寫後,Team TDIS正式成軍,並在建築研究所開設「太陽能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專題(Solar Decathlon Workshop)」作為總整性課程,由建築所侯君昊所長及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曾聖凱助理研究員擔任課程教師,並由設計中心之專案人員協助同學進行討論、設計、研究、開發及行政支援等工作。團隊依照競賽籌備的進度及需求,共分成八個工作小組,分別為都市建築設計組、公共關係傳播組、智慧生活規劃組、建築效能模擬組、營建規劃管理組、影音內容製作組、智會環境控制組及生活文化研究組,進行為期一年的實作專題研究及競賽準備工作。

  然而,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看事情的觀點以及擁有的知識不盡相同,因此偶爾也會出現溝通困難的情形,像是來自傳播科與科技學系的學生可能會依使用者的觀點進行思考;而土木工程系的學生就會以工程的思路進行探討。面對這樣的摩擦,團隊引導者以整合性觀點帶領成員跳脫單一觀點,進行磨合,而同學們幾乎都以正面的態度去看待這樣的溝通過程,在進行實驗、實作或工作協調時,也逐漸會從單一想法轉換成多方思考,學生們也表示現在的社會多少需要與不同領域的人進行合作,這樣的經驗是能力整合良好的學習機會。

面對困難 邊做邊學  而進入團隊後,對於建造房屋,大部分的成員們幾乎都是從零開始學習,從綠建築的知識到建築能效模擬、從環境控制的裝置研發到建材的組裝構築,這些都是課堂中不曾實際接觸過的領域。不能只靠系所課程中學習到的理論,要真的蓋出一棟兼具節能、效率、安全的房子並不能紙上談兵,團隊在一面動手做、一面改進中學習成長。其中,智慧環境控制組負責研究屋內系統及裝置的土木系學生提到,在製作裝置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做實驗,以找尋出「最適合」的答案,而這樣的經歷與平常的學習經驗有很大的差異,一般的課程都是告訴學生「正解」,而通過這次的計劃,學生們學習到了如何作決定,如何尋找答案。雖然過程可能會感到迷茫,卻是有別於一般課程中難得的經驗。

  另外,在房屋實驗及預組裝的過程中,團隊必須學會如何在現實及理想間做取捨。根據交大團隊在2014年參賽的經驗,競賽對於建築性能的要求極高,超越了一般台灣常見的、同學們經驗過的建築空間。如何在既有的市售產品當中尋求突破;如何在有限的預算當中,盡可能創造更高的效能;如何在有限的時間當中讓設計作到更完善,都不斷考驗團隊的意志,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

  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學生們跳脫了原本的學習樣態,從單向吸收課本的內容,到動手做,以生產自己的成果。另外,學生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也接觸到了業界的知識和社會的現實面,他們的學習非一般課室的單純經驗,而是與業界周旋、協商及共同合作的跨領域經驗。他們面對的是一般學生碰不到的困難,得到的也是一般課程中得不到的實務經驗。

Page 11: BDRC Newsletter 04 201903 目錄.近期活動 0418bigdatacenter.nctu.edu.tw/wp-content/uploads/BDRC_Newsletter_04_201903.pdf · 4.綜合型模型:以多元面向、全方位模式執行評鑑,包括計畫背景、資源投入、執行過程、產出及

前進杜拜 困境與收穫  在一年多的準備過程後,團隊終於在11月前進杜拜,在出發前雖然在贊助商提供的廠房內進行過預組裝工作,但要在杜拜沙漠中面臨戶外的極端氣候,以及在現場首次完整的組裝建造,團隊懷著既緊張又期待的心情,準備在大會規定的15天內,蓋出一棟大家的心血結晶「創意行動基地」。

  然而在抵達杜拜的第一天就有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由於從台灣運往杜拜的貨櫃因故在杜拜港口延遲至預定時間的兩天後才能被送到比賽會場,意味著團隊的組裝時間只剩下13天。在如此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團隊成員們與協力廠商木作師傅、水電師傅們合作,分為早、晚班兩班施工;都市建築設計組的同學也不斷確認設計與成品是否有出入,以進行即時的修改及應變,希望能在最後呈現最好的作品,最終仍然在大會規範的時間內,完成所有工程項目的施作及驗證簽證,取得進入最終決賽的資格門票。

  雖然有緊張的危急時刻,TDIS團隊的學生也藉由這次比賽的經驗獲取了寶貴的回憶與經驗。在蓋屋子的過程中,他們觀察到了其他國家的新研究,以及不同國家隊伍值得學習的優點,像是獲得總排名第一、二名的美國隊與澳洲隊,做事幹練、有條理,作品的完整度和驚艷度也極高,就令TDIS的同學們相當印象深刻。另外,房子成功建成後,學生們必須在展覽時間向評審及來賓介紹,從房屋的理念、構造,到內部的裝置、細節,都必須用英語詳細地進行說明,這樣的經驗不只增進了他們的英語口說能力,也讓他們不懼怕與外國人士溝通,拓展國際觀以及眼界。

  「覺得參加這個比賽心臟要大顆,抗壓力要好。」就像其中一位工程組的同學所說,從賽前準備到出國比賽,TDIS團隊面臨了許多的挑戰,不僅是團隊內部工作的考驗,國際主辦單位的考驗,同學們還得面臨個人本科系學業的考驗。在如此艱辛的過程,團員們秉持著他們的熱忱及不放棄的特質,克服了種種考驗,突破學門間的本位主義,建立了跨領域學習及專案導向學習的習慣,獲得了追求知識、執行專案、團隊合作過程中最寶貴的一課。

Page 12: BDRC Newsletter 04 201903 目錄.近期活動 0418bigdatacenter.nctu.edu.tw/wp-content/uploads/BDRC_Newsletter_04_201903.pdf · 4.綜合型模型:以多元面向、全方位模式執行評鑑,包括計畫背景、資源投入、執行過程、產出及

奠基經驗 展望未來  比賽結束後,團隊成員們不只帶回滿滿的收穫,也看到了未來可以持續發展及改進的地方。

  依照TDIS團員們在比賽中的觀察,歐美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進行計畫性的補助研究,透過長期持續性的產學合作,持續開發包含建築營造技術、綠建築相關技術等,將競賽視為一個展示及驗證的場域,其競賽房屋的完善程度、精緻程度都更接近市售產品。而雖然台灣在這項比賽投入的經費及其他資源還不及歐美國家,但部分學生期望未來若有機會再參加比賽,可以增加規模,不只以專題課程的方式運行,而是可以成立能源屋、綠建築的相關研究團隊,並持續與產業界合作將成果持續發展。

  2018年的中東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已落幕,團隊學生們在一年多的精力及時間投資下,獲得了難得的學習歷程。課本及課程只揭露正確答案,安全且不容懷疑;但透過這次比賽,學生們自己摸索答案,在困境中尋求解決之道,卻刺激且意義非凡。這樣的新型學習樣態可大可小,無論是透過比賽或是專題課程,無非都可以刺激學生的潛能以及增進團隊溝通的能力,也許在現代變化速度極快且強調合作的社會中,這將成為一個新的學習潮流。

Page 13: BDRC Newsletter 04 201903 目錄.近期活動 0418bigdatacenter.nctu.edu.tw/wp-content/uploads/BDRC_Newsletter_04_201903.pdf · 4.綜合型模型:以多元面向、全方位模式執行評鑑,包括計畫背景、資源投入、執行過程、產出及

本校專任教師平均承接計畫總經費連續兩年全國第一

數 字 交 大

數 字 交 大

專任教師每師平均承接各類計畫總經費(單位:萬元)

學校承接之各類計畫:包括各政府單位(如科技部、教育部、經濟部、地方政府等)、企業單位、其他單位(如財團法人 、其他非營利機構、國外機構、學會等)的產學合作計畫、產學合作基礎/環境建構之補助計畫 、學術研究計畫、委訓計畫及其他計畫等項。

圖表繪製整理:大數據研究中心 資料來源: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 註: 僅列舉 105 年與 106 年全國排名前七名學校

Page 14: BDRC Newsletter 04 201903 目錄.近期活動 0418bigdatacenter.nctu.edu.tw/wp-content/uploads/BDRC_Newsletter_04_201903.pdf · 4.綜合型模型:以多元面向、全方位模式執行評鑑,包括計畫背景、資源投入、執行過程、產出及

IR 近期活動

專題

演講

近期專題演講資訊,詳情請至中心網站查閱

● 03/27(三) 學習分析在教育上的應用–本中心楊子奇助理教授

● 04/24(三) 高教深耕 SDGs 議題應用–本中心尤佩力博士後研究員

● 04/25(四) 校務研究與課程實施績效-劉奕蘭教授@高雄醫藥大學

教育

訓練

本中心於 3 月 19 日 與研發處共同舉辦 SciVal 資

料庫分析平台教育訓練,由 Elsevier 研究管理

解決方案經理 Rita Ho 進行教學,共有 25 位同

仁參與。課程中除說明資料庫內容、學科領域分

類及各式指標介紹外,也實際演練如何藉由

SciVal 平台進行學校整體研究分析、與標竿學

校比較、查看校內系所及教師研究產出、快速製

作報表等。預計 6 月份將安排第二次教育訓練

課程,歡迎有興趣的同仁們屆時一同參與。

SciVal 帳號申請流程及操作說明文件下載:

http://bigdatacenter.nctu.edu.tw/?p=2195

SciVal 資料庫分析平台教育訓練

時間: 2019/03/19(二) @資訊技術服務中心訓練教室

國際

會議

2019 AIR Forum

時間: 2019/5/28-31 @Denver, CO

The AIR Forum, the Association's annual conference, is the

world’s largest gathering of hig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working in institutional research, assessment, planning, and re-

lated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fields. This four day conference

includes more than 300 presentations by colleagues represent-

ing all sector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an Exhibit Hall featuring the latest

tools and resources to support data use for decision making.

轉載自: https://www.airweb.org/forum/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