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一带一路”服务需求 为企业提供服务保障 北京成立一带一路...

1
04 读北京 2020年8月11日 星期二 对标“一带一路”服务需求 为企业提供服务保障 北京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 本报讯 (记者 解丽 )昨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召开 “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 案例—媒体座谈会”,座谈会上,北青报记者了解 到,对标“一带一路”服务需求,本市成立北京融商一 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 解中心。 据了解,北京市发改委将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 中心列入了《北京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三年行动计 划(2018—2020 年)》。2019 年 8 月,中心被北京市 投促局、市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选聘为“一带一路双 向投资综合服务平台单位”,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 建设提供服务保障。2020年6月,商务部向全国推 广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中心作为在北京“一带一路”开 放合作平台建设方面三个最佳实践案例之一获得推 广,为各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高质量 发展、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提供借鉴。 据中心理事长王丽介绍,中心作为“一带一路”倡 议下发起成立的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起了国际化 的“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和“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 中心。而在纠纷解决领域,中心推动建立以调解为手 段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商事纠纷的国际法治平 台,创建具有中国话语权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 中心”及其互联网调解系统。 调解中心创设了“诉讼与调解对接、仲裁与调解 对接、公证与调解对接、线上线下对接、国内国外对 接、官方民间对接”工作模式和“调解员在线培训考核 体系”。王丽指出,中心开发“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 中心在线调解系统”于2016年10月成功上线运行。 经过两次升级,今年年底前将会提供3.0版服务系 统。调解中心通过在国内和国外设立的 61 个调解室 以及与各国商事与法律等机构签署的合作协议,依靠 当地机构及其在相关国家和地区设立的分支机构,在 全球实现线上线下调解的结合与联动。 促进诉讼与调解对接。调解中心与北京市第一 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率先开展诉 调对接工作,将民商事、涉外、金融、知识产权、破产重 整等案件纳入诉调对接范围。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 等与中心开展了“诉调对接”合作。 同时,建立起 10 个以自贸区、高新区法院为主体 的诉调对接体系。调解中心在广东深圳前海、南沙、 南山、保安、珠海横琴、香洲、东莞等法院都挂牌建立 调解室,基本完成粤港澳大湾区和涉港澳的调解布 局,在成都、西安自贸区、重庆、乌鲁木齐、南昌经济开 发区、济南高新区等建立的调解室取得良好效果。 此外,建立起国内国际对接机制。调解中心与 俄罗斯工业企业联合会下属仲裁中心调解中心、哈 萨克斯坦IUS国际仲裁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与马来 西亚调解中心签约设立吉隆坡调解室,开展与中国 投资贸易相关案件的调解前置,仲裁与调解、调解与 调解对接等。 据介绍,截至 2020 年 7 月 31 日,中心共接收包 含涉外案件 5949 件,受理 2337 件,调解成功 1149 件,调解结案成功率 58%,调解未果 827 件,正在调解 361 件。接办调解案件类型主要是民商事合同纠纷、 民间借贷纠纷、采购、抵押、担保、保理合同纠纷、投资 股权类纠纷、建设工程类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储 蓄基金理财金融纠纷、大宗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著作 权属纠纷、侵害商标权纠纷、互联网交易纠纷、婚姻家 事、遗产继承及劳务关系纠纷。 月,我在服贸会等你 9 “千好万好,不如自己家好”。在老年人眼里,无 论多么豪华的养老院,都比不上自己的家。如何把养 老事业做到老年人的“家门口”,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 受到定制款的“养老服务”,房山区燕山地区的“居家 养老”模式给出了答案。 “闺女”定期来贴心又周到 “蒋阿姨在家吗,我接到了您的预约订单,就马上 赶过来啦!”8 月 7 日一早,护理员贾立芹敲响了家住 燕山地区星城街道的蒋老太太的门,今年77岁高龄 的蒋老太太知道,是她的“三闺女”来了。 量血压、按摩后背、梳理头发;换洗床单衣物、打 扫房间……贾立芹一进门,就开始“忙活”了起来,不 到半小时,屋里屋外就变得干干净净,蒋老太太也变 得清清爽爽,仿佛换了个人似的。 蒋老太太是燕化公司的退休老员工,有一儿一 女,但都不在身边。儿子经常出差,女儿一家定居加 拿大。前年老伴儿过世后,她就一直一个人。由于患 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生活只能半自理。 “老伴儿去世那年,也尝试过住养老院”,蒋老太 太告诉北青报记者,养老院床位费比较高,护工两个 小时一查夜,晚上睡不踏实,“还是住在自个儿家里 习惯”,但住在家里又没人照顾,正当她苦恼之时, 有一次在公园遛弯,邂逅了燕山星城街道居家养老 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向蒋老太太详细地 介绍了居家养老的服务项目以及老人可享受的优惠 政策,这可让蒋老太太找到了“救星”,于是她第一 个报了名。 报名之后,工作人员马上来蒋老太太家安装了电 子助老设备—“一键通”。 “一键通”有三个颜色的按 键,绿色的可以联系到子女,红色的可以联系到服务 中心智慧养老平台的工作人员,黄色的为挂机。贾立 芹就是蒋老太太通过这个“一键通”预约的。她告诉 平台工作人员7日上午需要助洁服务,工作人员进行 线上派单,贾立芹在手机App上接单后如约而至。 老龄餐车进社区 方便又实惠 时针指向 11 点,在星城街道第五社区,飘出了浓 郁的饭菜香味。在一个长约6米的老龄餐车上,工作 人员正在忙碌着准备午餐。 馒头 4 元 6 个、尖椒木耳炒鸡蛋 15 元、红烧带鱼 30元……所有菜品和主食都明码标价,可以买半份, 持老年卡还可以享受8折优惠。“一般10块钱就吃饱 了,想吃好点,20 块钱怎么也够了”,刚买完午餐的王 奶奶告诉北青报记者,她老伴儿今年86岁了,行动不 便,每天由她下楼将饭菜打包好带回家。王奶奶说: “还可以打折,算下来比外边饭馆划算。”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助餐需求位列燕山地区老 年人25项需求之首”,房山区燕山民政分局局长赵东 告诉北青报记者,地区内超过40%以上的老年人有 助餐需求。因此,燕山开展了老龄餐车进社区项目活 动,建立了3个老年人就餐服务中心,购置了10辆餐 车。燕山的老年人持老年卡可以享受8折优惠,每年 享受优惠的老年人达 25 万人次。 智慧平台让养老院没有“围墙” 老人在家通过一键通“下单”,养老服务中心“接 单”,并为老人匹配相应的服务,这归功于燕山地区的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走进星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面大屏幕上 有老人管理、服务员管理、养老设施等12个选项。赵 东介绍说,服务中心借助互联网打造了智慧居家养老 服务平台,将线下各类服务资源、服务商、服务人员都 汇集在一起。同时,由线下驿站或照料中心作为服务 责任主体,统筹可调配资源,在老人提出需求时,为他 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包”。 今年,中心还将与一家三级医院合作,利用电子 监测设备对重度失能老年人的血压、 血糖、心率等数据进行远程管理。当 数据出现异常时,系统会通知家庭医 生和老人家属及时应对处理。 文/本报记者 刘婧 摄影/李泊瀚 视频/本报记者 刘婧 梁天伊 燕山地区创建智慧居家养老平台 燕山是北京典型的老工业区域,建设初期,大 量青壮劳动力汇集于此。但到2019年底,地区60 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2.64万,占地区人口总数 32.7%,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很早 就进入了重度老龄化社会。 近年来,燕山民政分局围绕老年人“周边”“身 边”和“床边”,打造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围 绕老年人“周边”,地区积极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 站建设,目前已建成 2 家, 3 家正在筹备中,为地区 老年人提供了家门口的休闲娱乐,心理慰藉,餐饮 和专业养老服务。围绕老年人“身边”,结合地区 户外公共空间较大的特点,推行老龄餐车进社区 项目,采用流动送餐车站点和固定点相搭配的方 式,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绿色、健康的餐饮服 务。围绕老年人“床边”,推进居家、医养服务新模 式。燕山民政分局对老人家里进行适老化改造, 制定家庭养老床位计划,让老人在家享受专业护 理服务。同时,进行医养结合服务的尝试,利用智 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将智慧医养项目融入 到享老居家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助医服务, 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居家养老的问题。 文/本报记者 刘婧 围绕“周边” “身边” “床边”试点居家养老服务 打造居家养老新模式 统筹可调配资源 提供个性化“服务包” 内存 扫二维码 了解居家养老 昨日,在北京组织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 县万村”调研活动中,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首钢园紧 邻冬奥组委的RE睿·国际创忆馆,这里正在举办一 场数字圆明园光影感映展。 据了解,RE 睿·国际创忆馆的前身是首钢用于存 储铁矿、氧化石、焦炭等工业炼铁原材料的筒仓,筒高 超28米,中心底部设有11.5米高的下料锥,形似一个 “大火锅”。“筒仓展现了首钢的前世今生,将成为京城 又一处打卡新地标。”据国际创忆馆执行馆长杨思介 绍,RE 睿·国际创忆馆所在的北七筒曾见证了钢铁工 业的蓬勃发展,现在经过改造,筒仓原有空间特色予 以保留,同时赋予它全新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走进馆内,观众可以沿着盘旋而上的楼梯感受 20余米的空间落差。当音乐响起,在悬空的环形平 台上,覆盖场馆一周的激光投影也同时亮起,一幅巨 大的圆明园遗址画卷徐徐展开:废墟中,逐渐出现了 西洋楼的轮廓,坍塌的石构件重新归位;向下望去,一 片片琉璃构件从巨型筒锥出现,在百年旧照中找到它 们本来的位置;走到展厅尽头,回首望去,阵阵齿轮轰 鸣,溯源终流,十二兽首再次涌出清泉…… 据了解,“重返·万园之园”数字圆明园感映交互 展是清华大学二十余年的研究成果,由数字圆明园制 作团队倾力打造。此次在首钢园上映的交互展首次 结合特殊空间与工业遗产进行跨界创意展示,将依托 5G+8K、AR+AI 技术,纵跨筒仓上、中、下三层的 500 平方米全视域联动影像,通过数字技术再现消失的 “万园之园”。 除了此次 RE 睿·国际创忆馆开业体验,京东无 人超市、武界格斗体验、全民畅读艺术书店、墨甲音乐 机器人剧场等都将在今年年内陆续落户首钢园。 2005 年,首钢启动搬迁调整,2010 年底涉钢产 业全面停产。 首钢搬迁调整拉开了石景山区产业转型升级序 幕,使石景山区走在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前 列。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巨大挑战。石 景山区积极探索产业替代发展的新路径,主动把新 首钢转型与振兴老工业基地国家战略精准对接,获 批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服务业综合改革两大试 点,获得国家和北京市资金、土地和政策等方面支 持。同时,随着冬奥组委入驻首钢,首钢滑雪大跳台 成为北京赛区首个完工的新建场馆并顺利通过赛事 检验,“2021 年首钢北区将基本完成建设,区域城市 品质将进一步提升”,据石景山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 绍,为落实新地标三年行动计划,石景山区联合首钢 集团制定新地标行动计划2020年工作方案,全力推 进27项任务和69个项目,园区开发建设与区域转型 发展深度融合。 文/本报记者 刘婧 王淑芳,中国交通通信信息 中心高级工程师。1995年王淑 芳北航毕业后参军,参加两代 北斗导航系统筹备建设。2007 年,转业到交通运输部,投身交 通信息化建设,牵头实施军民 融合项目北斗民用示范工程, 带动600多万台北斗终端和1000多家北斗企业进 入交通领域,极大促进了北斗的产业化进程,促使 北斗普及应用成为可能。 王淑芳带领团队将更多先进技术应用于交通行 业中,开发建设的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网约车监 管与服务、互联网道路运政、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 督电话等信息系统,在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中正在发挥 着重要作用。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大量救援人员、生活 保障物资面临无车运、运不出、运不到的焦灼境地;生 产复工人员运输面临管不着、看不见、找不到的管控 难题。为有序做好农民工返岗运输,交通运输部发布 《交通运输部关于全力做好农民工返岗运输服务保障 工作的通知》。 为配合政策落实,实时掌握车辆返岗信息,王淑 芳带领团队连夜开发软件,第二天早上7点系统测 试,10点上线运行。考虑疫情时期特殊情况,通过与 业务主管部门线下沟通,王淑芳带领团队加班修改程 序,对系统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调整,确保疫情期间的 业务需求得到及时解决。为减少人员聚集,王淑芳工 作室与中化能源公司合作,在疫情期间为石化企业免 费提供车辆预约排队服务,临时组织开发新功能,提 供车辆疫区运行轨迹查询,实现科学防控;与新希望 集团合作,通过线上车辆调度、线下运输组织,仅 2 月 前十天就为疫情地区提供义务运输90余车次,运输 物资 1000 多吨。 王淑芳一直坚守在科研一线,同时她依然坚持做 公益。2019年,她到贵州省加勉乡给大山深处的孩 子们捐赠学习用品,讲述北斗知识和成长梦想。 文/本报记者 王薇 刘秀英,女,1958 年 5 月出生,怀柔区渤海镇三 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她带领村民铺路 修桥治水通电话,她引进纸皮核桃树发展种植业, 她请来技术人员指导板栗产量高三成,她组织技 能培训引导村民搞民俗旅游,她修停车场建无害 化公厕垃圾消纳场,她成立经济合作社;25年间三 岔村山川富美人均收入增至26000元,新农村建设 已全都完成。 丰台区新村街道怡海花园社区。拥有3万居民 近110家商户的怡海花园社区,在疫情中形成了居民 商户企业派出所警卫站等各路力量全方位参与的联 防联控机制;商户有序开放为居民提供便利。严防死 守中社区完善“接诉即办”机制,新发地疫情出现后排 查、核酸检测昼夜奋战成全市典范。 宋家峰,男,1972 年 11 月出生,国家速滑馆公 司常务副总经理。全程参与“夏奥”建设的宋家峰 投身“冬奥”国家速滑馆建设后,率团队解决了世 界最大跨度的索网结构屋面等诸多难题,首个将天 然工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速滑场馆“冰丝带” 雏形已呈现。疫情中他吃住在工地,与法国意大利 厂商视频确定应急预案,为10月份完成制冰目标 奠定了基础。 李润梅,女, 1963年4月出生,西城区宣武门西大 街居民。李润梅居住楼房是简易的筒子楼,没有物业 管理,楼道脏乱,她坚持20年清扫全楼13层所有楼 道,还在每层摆放绿植给每家铺地板革、逢年节贴窗 花福字挂灯笼甚是养眼。被她感染邻里们共同清理 卫生,她还带领家人亲朋每年参加公益捐赠,为贫困 地区、敬老院和太阳村的孩子送去温暖。 推荐榜样人物请登录北京榜样官方网站,或关注 “北京榜样”微信公众号。 文/本报记者 王薇 其他上榜人物 王淑芳:让“北斗”照亮返岗路途 明年首钢北区将基本完成建设 广告 编辑/张颖 毛羽 美编/谢爽 责校/葛冬春 下载北京头条 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Transcript of 对标“一带一路”服务需求 为企业提供服务保障 北京成立一带一路...

Page 1: 对标“一带一路”服务需求 为企业提供服务保障 北京成立一带一路 …epaper.ynet.com/images/2020-08/11/A04/bjbqb20200811A04.pdf · 西亚调解中心签约设立吉隆坡调解室,开展与中国

04读北京 2020年8月11日 星期二

对标“一带一路”服务需求 为企业提供服务保障

北京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

本报讯(记者 解丽)昨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召开“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媒体座谈会”,座谈会上,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对标“一带一路”服务需求,本市成立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

据了解,北京市发改委将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列入了《北京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9年8月,中心被北京市投促局、市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选聘为“一带一路双向投资综合服务平台单位”,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

建设提供服务保障。2020年6月,商务部向全国推广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中心作为在北京“一带一路”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方面三个最佳实践案例之一获得推广,为各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提供借鉴。

据中心理事长王丽介绍,中心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发起成立的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起了国际化的“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和“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而在纠纷解决领域,中心推动建立以调解为手段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商事纠纷的国际法治平台,创建具有中国话语权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及其互联网调解系统。

调解中心创设了“诉讼与调解对接、仲裁与调解对接、公证与调解对接、线上线下对接、国内国外对接、官方民间对接”工作模式和“调解员在线培训考核体系”。王丽指出,中心开发“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

中心在线调解系统”于2016年10月成功上线运行。经过两次升级,今年年底前将会提供3.0版服务系统。调解中心通过在国内和国外设立的61个调解室以及与各国商事与法律等机构签署的合作协议,依靠当地机构及其在相关国家和地区设立的分支机构,在全球实现线上线下调解的结合与联动。

促进诉讼与调解对接。调解中心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率先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将民商事、涉外、金融、知识产权、破产重整等案件纳入诉调对接范围。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等与中心开展了“诉调对接”合作。

同时,建立起10个以自贸区、高新区法院为主体的诉调对接体系。调解中心在广东深圳前海、南沙、南山、保安、珠海横琴、香洲、东莞等法院都挂牌建立调解室,基本完成粤港澳大湾区和涉港澳的调解布局,在成都、西安自贸区、重庆、乌鲁木齐、南昌经济开

发区、济南高新区等建立的调解室取得良好效果。此外,建立起国内国际对接机制。调解中心与

俄罗斯工业企业联合会下属仲裁中心调解中心、哈萨克斯坦IUS国际仲裁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与马来西亚调解中心签约设立吉隆坡调解室,开展与中国投资贸易相关案件的调解前置,仲裁与调解、调解与调解对接等。

据介绍,截至2020年7月31日,中心共接收包含涉外案件5949件,受理2337件,调解成功1149件,调解结案成功率58%,调解未果827件,正在调解361件。接办调解案件类型主要是民商事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采购、抵押、担保、保理合同纠纷、投资股权类纠纷、建设工程类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储蓄基金理财金融纠纷、大宗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著作权属纠纷、侵害商标权纠纷、互联网交易纠纷、婚姻家事、遗产继承及劳务关系纠纷。

月,我在服贸会等你9

“千好万好,不如自己家好”。在老年人眼里,无论多么豪华的养老院,都比不上自己的家。如何把养老事业做到老年人的“家门口”,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定制款的“养老服务”,房山区燕山地区的“居家养老”模式给出了答案。

“闺女”定期来 贴心又周到

“蒋阿姨在家吗,我接到了您的预约订单,就马上赶过来啦!”8月7日一早,护理员贾立芹敲响了家住燕山地区星城街道的蒋老太太的门,今年77岁高龄的蒋老太太知道,是她的“三闺女”来了。

量血压、按摩后背、梳理头发;换洗床单衣物、打扫房间……贾立芹一进门,就开始“忙活”了起来,不到半小时,屋里屋外就变得干干净净,蒋老太太也变得清清爽爽,仿佛换了个人似的。

蒋老太太是燕化公司的退休老员工,有一儿一女,但都不在身边。儿子经常出差,女儿一家定居加拿大。前年老伴儿过世后,她就一直一个人。由于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生活只能半自理。

“老伴儿去世那年,也尝试过住养老院”,蒋老太太告诉北青报记者,养老院床位费比较高,护工两个小时一查夜,晚上睡不踏实,“还是住在自个儿家里习惯”,但住在家里又没人照顾,正当她苦恼之时,有一次在公园遛弯,邂逅了燕山星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向蒋老太太详细地介绍了居家养老的服务项目以及老人可享受的优惠政策,这可让蒋老太太找到了“救星”,于是她第一个报了名。

报名之后,工作人员马上来蒋老太太家安装了电子助老设备——“一键通”。“一键通”有三个颜色的按键,绿色的可以联系到子女,红色的可以联系到服务中心智慧养老平台的工作人员,黄色的为挂机。贾立芹就是蒋老太太通过这个“一键通”预约的。她告诉平台工作人员7日上午需要助洁服务,工作人员进行线上派单,贾立芹在手机App上接单后如约而至。

老龄餐车进社区 方便又实惠

时针指向11点,在星城街道第五社区,飘出了浓郁的饭菜香味。在一个长约6米的老龄餐车上,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准备午餐。

馒头4元6个、尖椒木耳炒鸡蛋15元、红烧带鱼30元……所有菜品和主食都明码标价,可以买半份,持老年卡还可以享受8折优惠。“一般10块钱就吃饱了,想吃好点,20块钱怎么也够了”,刚买完午餐的王奶奶告诉北青报记者,她老伴儿今年86岁了,行动不便,每天由她下楼将饭菜打包好带回家。王奶奶说:

“还可以打折,算下来比外边饭馆划算。”“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助餐需求位列燕山地区老

年人25项需求之首”,房山区燕山民政分局局长赵东告诉北青报记者,地区内超过40%以上的老年人有助餐需求。因此,燕山开展了老龄餐车进社区项目活动,建立了3个老年人就餐服务中心,购置了10辆餐车。燕山的老年人持老年卡可以享受8折优惠,每年享受优惠的老年人达25万人次。

智慧平台让养老院没有“围墙”

老人在家通过一键通“下单”,养老服务中心“接单”,并为老人匹配相应的服务,这归功于燕山地区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走进星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面大屏幕上有老人管理、服务员管理、养老设施等12个选项。赵东介绍说,服务中心借助互联网打造了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将线下各类服务资源、服务商、服务人员都汇集在一起。同时,由线下驿站或照料中心作为服务责任主体,统筹可调配资源,在老人提出需求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包”。

今年,中心还将与一家三级医院合作,利用电子监测设备对重度失能老年人的血压、血糖、心率等数据进行远程管理。当数据出现异常时,系统会通知家庭医生和老人家属及时应对处理。

文/本报记者 刘婧摄影/李泊瀚

视频/本报记者 刘婧 梁天伊

燕山地区创建智慧居家养老平台

燕山是北京典型的老工业区域,建设初期,大量青壮劳动力汇集于此。但到2019年底,地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2.64万,占地区人口总数32.7%,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很早就进入了重度老龄化社会。

近年来,燕山民政分局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和“床边”,打造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围绕老年人“周边”,地区积极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目前已建成2家,3家正在筹备中,为地区老年人提供了家门口的休闲娱乐,心理慰藉,餐饮和专业养老服务。围绕老年人“身边”,结合地区

户外公共空间较大的特点,推行老龄餐车进社区项目,采用流动送餐车站点和固定点相搭配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绿色、健康的餐饮服务。围绕老年人“床边”,推进居家、医养服务新模式。燕山民政分局对老人家里进行适老化改造,制定家庭养老床位计划,让老人在家享受专业护理服务。同时,进行医养结合服务的尝试,利用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将智慧医养项目融入到享老居家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助医服务,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居家养老的问题。

文/本报记者 刘婧

围绕“周边”“身边”“床边”试点居家养老服务

打造居家养老新模式 统筹可调配资源 提供个性化“服务包”

内存

扫二维码了解居家养老

昨日,在北京组织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活动中,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首钢园紧邻冬奥组委的RE睿·国际创忆馆,这里正在举办一场数字圆明园光影感映展。

据了解,RE睿·国际创忆馆的前身是首钢用于存储铁矿、氧化石、焦炭等工业炼铁原材料的筒仓,筒高超28米,中心底部设有11.5米高的下料锥,形似一个

“大火锅”。“筒仓展现了首钢的前世今生,将成为京城又一处打卡新地标。”据国际创忆馆执行馆长杨思介绍,RE睿·国际创忆馆所在的北七筒曾见证了钢铁工业的蓬勃发展,现在经过改造,筒仓原有空间特色予以保留,同时赋予它全新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走进馆内,观众可以沿着盘旋而上的楼梯感受20余米的空间落差。当音乐响起,在悬空的环形平台上,覆盖场馆一周的激光投影也同时亮起,一幅巨大的圆明园遗址画卷徐徐展开:废墟中,逐渐出现了西洋楼的轮廓,坍塌的石构件重新归位;向下望去,一片片琉璃构件从巨型筒锥出现,在百年旧照中找到它们本来的位置;走到展厅尽头,回首望去,阵阵齿轮轰鸣,溯源终流,十二兽首再次涌出清泉……

据了解,“重返·万园之园”数字圆明园感映交互展是清华大学二十余年的研究成果,由数字圆明园制作团队倾力打造。此次在首钢园上映的交互展首次结合特殊空间与工业遗产进行跨界创意展示,将依托5G+8K、AR+AI技术,纵跨筒仓上、中、下三层的500平方米全视域联动影像,通过数字技术再现消失的

“万园之园”。除了此次RE睿·国际创忆馆开业体验,京东无

人超市、武界格斗体验、全民畅读艺术书店、墨甲音乐机器人剧场等都将在今年年内陆续落户首钢园。

2005年,首钢启动搬迁调整,2010年底涉钢产

业全面停产。首钢搬迁调整拉开了石景山区产业转型升级序

幕,使石景山区走在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前列。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巨大挑战。石景山区积极探索产业替代发展的新路径,主动把新首钢转型与振兴老工业基地国家战略精准对接,获批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服务业综合改革两大试点,获得国家和北京市资金、土地和政策等方面支持。同时,随着冬奥组委入驻首钢,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北京赛区首个完工的新建场馆并顺利通过赛事检验,“2021年首钢北区将基本完成建设,区域城市品质将进一步提升”,据石景山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落实新地标三年行动计划,石景山区联合首钢集团制定新地标行动计划2020年工作方案,全力推进27项任务和69个项目,园区开发建设与区域转型发展深度融合。

文/本报记者 刘婧

王淑芳,中国交通通信信息

中心高级工程师。1995年王淑

芳北航毕业后参军,参加两代

北斗导航系统筹备建设。2007

年,转业到交通运输部,投身交

通信息化建设,牵头实施军民

融合项目北斗民用示范工程,

带动600多万台北斗终端和1000多家北斗企业进

入交通领域,极大促进了北斗的产业化进程,促使

北斗普及应用成为可能。

王淑芳带领团队将更多先进技术应用于交通行

业中,开发建设的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网约车监

管与服务、互联网道路运政、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

督电话等信息系统,在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中正在发挥

着重要作用。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大量救援人员、生活

保障物资面临无车运、运不出、运不到的焦灼境地;生

产复工人员运输面临管不着、看不见、找不到的管控

难题。为有序做好农民工返岗运输,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全力做好农民工返岗运输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

为配合政策落实,实时掌握车辆返岗信息,王淑芳带领团队连夜开发软件,第二天早上7点系统测试,10点上线运行。考虑疫情时期特殊情况,通过与业务主管部门线下沟通,王淑芳带领团队加班修改程序,对系统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调整,确保疫情期间的业务需求得到及时解决。为减少人员聚集,王淑芳工作室与中化能源公司合作,在疫情期间为石化企业免费提供车辆预约排队服务,临时组织开发新功能,提供车辆疫区运行轨迹查询,实现科学防控;与新希望集团合作,通过线上车辆调度、线下运输组织,仅2月前十天就为疫情地区提供义务运输90余车次,运输物资1000多吨。

王淑芳一直坚守在科研一线,同时她依然坚持做公益。2019年,她到贵州省加勉乡给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捐赠学习用品,讲述北斗知识和成长梦想。

文/本报记者 王薇

刘秀英,女,1958 年 5 月出生,怀柔区渤海镇三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她带领村民铺路修桥治水通电话,她引进纸皮核桃树发展种植业,她请来技术人员指导板栗产量高三成,她组织技能培训引导村民搞民俗旅游,她修停车场建无害化公厕垃圾消纳场,她成立经济合作社;25 年间三岔村山川富美人均收入增至 26000 元,新农村建设已全都完成。

丰台区新村街道怡海花园社区。拥有3万居民近110家商户的怡海花园社区,在疫情中形成了居民商户企业派出所警卫站等各路力量全方位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商户有序开放为居民提供便利。严防死守中社区完善“接诉即办”机制,新发地疫情出现后排查、核酸检测昼夜奋战成全市典范。

宋家峰,男,1972 年 11 月出生,国家速滑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全程参与“夏奥”建设的宋家峰

投身“冬奥”国家速滑馆建设后,率团队解决了世界最大跨度的索网结构屋面等诸多难题,首个将天然工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速滑场馆“冰丝带”雏形已呈现。疫情中他吃住在工地,与法国意大利厂商视频确定应急预案,为 10 月份完成制冰目标奠定了基础。

李润梅,女,1963年4月出生,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居民。李润梅居住楼房是简易的筒子楼,没有物业管理,楼道脏乱,她坚持 20 年清扫全楼 13 层所有楼道,还在每层摆放绿植给每家铺地板革、逢年节贴窗花福字挂灯笼甚是养眼。被她感染邻里们共同清理卫生,她还带领家人亲朋每年参加公益捐赠,为贫困地区、敬老院和太阳村的孩子送去温暖。

推荐榜样人物请登录北京榜样官方网站,或关注“北京榜样”微信公众号。

文/本报记者 王薇

其他上榜人物

王淑芳:让“北斗”照亮返岗路途 明年首钢北区将基本完成建设

广告

编辑/张颖 毛羽 美编/谢爽 责校/葛冬春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