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ALL IP转型的创新之路 - huawei.com · 开始考虑进行Abis口的IP ......

3
2008.5 2840 中国移动ALL IP转型的创新之路 —对话广东移动规划技术部总经理钟锦庆 国移动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从承载网到核心网, 再到接入网逐步IP化的网络转型实施战略。三年过 去了,中国移动按照既定的转型步伐取得了一个 接一个的阶段性成功。如今,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中国 移动如何看待ALL IP架构的移动网络,在整个网络转型过程 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点,IP化之后的网络如何管理维护?带 着一系列疑问,本刊记者近期采访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 有限公司规划技术部的总经理钟锦庆。 /对话 INTERVIEW

Transcript of 中国移动ALL IP转型的创新之路 - huawei.com · 开始考虑进行Abis口的IP ......

Page 1: 中国移动ALL IP转型的创新之路 - huawei.com · 开始考虑进行Abis口的IP ... 还有一种是Clock over IP ...

对话 INTERVIEW

2008.5 第28期 40

对话 INTERVIEW

中国移动ALL IP转型的创新之路—对话广东移动规划技术部总经理钟锦庆

国移动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从承载网到核心网,

再到接入网逐步IP化的网络转型实施战略。三年过

去了,中国移动按照既定的转型步伐取得了一个

接一个的阶段性成功。如今,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中国

移动如何看待ALL IP架构的移动网络,在整个网络转型过程

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点,IP化之后的网络如何管理维护?带

着一系列疑问,本刊记者近期采访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

有限公司规划技术部的总经理钟锦庆。文/田 宇

对话 INTERVIEW

Page 2: 中国移动ALL IP转型的创新之路 - huawei.com · 开始考虑进行Abis口的IP ... 还有一种是Clock over IP ...

2008.5 第28期41

纵论移动ALL IP转型

记者:非常感谢钟总能够在百忙之中

接受我们的采访。中国移动拥有全球最大

的移动网络和用户规模,也是在全球最早

提出移动网络全IP化的运营商。请您为我

们解读一下转型后中国移动基于ALL IP架

构的移动网络全貌。

钟锦庆:好的,应该说ALL IP架构的移

动网络涉及网络的各个层面,对于目前中

国移动的网络来说,主要是实现核心网、

数据网、传输网和无线接入网的IP化。

在核心网层面,长远看来,IMS由于其

可以实现与接入方式无关的统一控制,提

供丰富的下一代多媒体业务,促进网络的融

合,目前被公认为是未来统一核心网的关键

技术。但是,由于目前移动通信的主要业务

还是语音,并且IMS技术标准也有一个不断

成熟及完善的过程,因此当前阶段,移动核

心网的最佳选择应该是软交换。

在数据网层面,承载网IP化是全网向

ALL IP架构转型的基础,未来各业务子网

的承载网络应该逐步走向融合,朝着统一

的I P承载网发展。未来的移动I P城域网将

实现城域综合业务的接入和承载。

在传送网层面, ASON、OTN、PTN、

xPON、GMPLS是未来ALL IP传输网的发展

方向,但目前MSTP、IP over WDM技术还

会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较为可行的技术。

在干线网上,IP技术和传统的光传输技术

会在很长时间内分层共存,IP over DWDM

会成为主要技术;在城域范围内,IP技术

和光传输技术将走向融合,以便提供多种

高带宽、高质量的业务。

在无线接入网层面,就目前中国移动

的GSM网络而言,无线接入网IP化主要指

A/Gb/Abis接口的IP化,其中Gb口已经具备

国际IP化标准,A口IP化标准的中国移动企

标制定工作已经完成,Abis口属于厂家内

部标准,目前大部分厂家也都开展了Abis

口IP化工作。无线接入网IP化后,很多3G

技术都可以应用于现有2G网络,这将进一

步延长GSM网络的生命线。

应该说移动整网的ALL IP转型是一项复

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单凭运营商之力很难

在短时间内完成,只有通过产业链各环节共

同推动才能成功。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在

IP化的道路上有着像华为公司这样的合作伙

伴,能够密切配合我们的转型工作。

记者:聚焦广东移动的网络,您是否

可以具体谈一下移动网络IP化的演进步骤?

钟锦庆:从整网角度看,移动网络IP

化的演进,首先应从IP承载网的建设以及

软交换的VoIP改造开始,并向无线接入网

延伸。这是一个从高向低、逐步推进的系

统化工程。

对于广东移动现网的IP化而言,个人

认为,在前期IP化工作的基础上,后续可

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汇接局和端局的VoIP

改造。

目前广东移动已经完成了汇接局IP承

载语音工作,正在进行的是端局VoIP改造工

作。在此阶段,可以考虑引入MSC Pool技术

Phase 1,以实现Server备份和资源共享。

第二阶段,为实现无线接入网Gb/A口

的IP化,启动IP BSS承载网的建设。

Gb/A口的IP化承载由IP BSS承载网负

责,其网络架构主要包括三层的本地IP承

载网、二层的IP传送网两部分,未来3G网

络的Iu-Cs、Iu-Ps业务也一样需要这张网络

承载。因此IP BSS承载网的建设,是后期无

线接入网IP化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第三阶段,进行无线接入网IP化的部

署。

无线接入网IP化主要指实现Gb、A、

Abis接口业务的IP承载。这部分工作应首

先从Gb/A口开始,即新建BSC/PCU或改造

原有BSC/PCU,以支持A/Gb接口IP化,这

个过程需要核心网端局及SGSN配合升级完

成。在此阶段,可以考虑引入MSC Pool技

术Phase 2,以实现MGW与Server的备份和

资源共享,这是完全意义上的MSC Pool,

可以最大发挥MSC Pool的优势。

在Gb/A接口IP化工作完成之后,可以

开始考虑进行Abis口的IP化工作,即在局

部新建或调整的本地网中,升级BSC支持

Abis接口IP化,新建BTS支持IP Abis。BSC和

BTS之间的传送,现阶段可以通过将现有

本地传输网SDH升级为MSTP,实现业务接

入。未来本地传输网向PTN/CE演进,实现

IP化基站的接入。

聚焦IP RAN

记者:从您刚才的谈话中,我感受到

中国移动对于移动网络的IP化转型已经确

立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和演进步骤,而在IP

化的进程方面,中国移动的ALL IP建设也

的确走在了业界前列。据我所知,中国移

动是全球第一个提出要将GSM无线接入网

IP化的运营商,请问中国移动对这个问题

有着怎样的考虑?

钟锦庆:应该说中国移动提出将GSM

无线接入网 I P化,其着眼点肯定不是眼

前,而是出于保持面向未来的持续优势的

考虑。

从目前国内移动网络发展态势看,现

有2G网络和未来的3G网络必将在长时间内

并存。以中国移动正在大规模建设的TD-

SCDMA网络为例,出于简化网络结构和节

省运营成本的考虑,TD-SCDMA网络和现

有GSM网络需要共享传输资源。TD-SCDMA

一旦升级到TD-HSPA,传输资源将会非常紧

缺,而无线网的IP化可以很容易解决这个问

题,据测算,采用IP传输,可节约HSDPA移

动接入网传输费用的40%-80%。

GSM网络引入IP BSS技术以后,还会

带来一些其它的优势,比如MSC/ SGSN/

BSC引入Pool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网络可

靠性;Pool内网元资源共享,能够有效减

少网元资源的空闲状态,提高网元的利用

率,节省运营商在MSC/ SGSN/ BSC上的投

资;现有GSM网络引入TrFO技术,可以减

少编解码次数,提升语音质量,改善用户

体验等。

Page 3: 中国移动ALL IP转型的创新之路 - huawei.com · 开始考虑进行Abis口的IP ... 还有一种是Clock over IP ...

对话 INTERVIEW

2008.5 第28期 42

同时,网络的集中化、高效化、资源

共享后,势必会减少很多电力、机房等资

源的消耗,这与我们国家的节能减排的政

策是相符的,是我们运营商响应政府号召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当然,IP化后,技术本身特点决定了

我们的网络结构会更加简单,管理也会更

加方便,将使得我们网络维护工作更加高

效。

总之,GSM无线接入网的IP化会给无

线网络带来一系列新的价值,使得GSM网

络生命线被大大延长,并且能够顺应无线

接入网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向3G的平滑

演进。

记者:那么在GSM无线接入网IP化的过

程中,是否有一些关键点应受到特别关注?

钟锦庆:无线接入网IP化过程中整个

网络所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基于TDM的

城域传送网接入层传输方案将转变为基于

IP的接入层传输方案,我认为由此引发的

三个关键点需要我们注意。

第一个关键点是IP城域网的建设问题。

GSM无线接入网IP化给城域传送层带

来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传送层的IP化。现

有SDH/MSTP传送网本质上仍为TDM承载,

在容量和组网等方面,均无法满足IP化后

数据业务的大量引入(3G等)对传输带宽

的需求,因此势必要考虑建设IP城域网。

建设 I P城域网的技术选择(采用传统路

由器+交换机技术,或采用电信级以太网

-PTN技术,或采用PON+OTN技术)、组网

结构、承载IP化基站的网络与承载公有业

务的城域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均需要我

们进行系统的考虑。

第二个关键点是基站同步。

传统TDM基站能够很容易从TDM的E1/

T1链路中恢复同步时钟信号,但在采用IP

方式传输组网时,由于IP数据网络是异步

网络,站点时钟不能像传统方案那样从物

理层获取,因此需要借助其它的解决方案

来实现,比如通过外接GPS获取时钟、使

用分组交换网时钟等。

外接GPS时钟的方式比较容易实现,

但成本较高。分组交换网的时钟同步技术

目前有几种:第一是同步以太网,第二是

包同步;这两种同步技术只有在承载网设

备支持的情况下,才能为基站提供同步时

钟,而目前现网设备暂不能支持。

还有一种是Clock over IP方式。这种技

术可以在IP网络中以传输时钟包的方式,

把时钟同步信息传递给基站。从目前的测

试及应用情况来看,这种技术是目前比较

适合在IP网络传输时钟的技术。

第三个关键点是I P网络的QoS如何保

证及网络安全问题。

基于 I P的移动通信网络,必须是一

个可运营、可维护、可管理的电信级IP网

络。IP网络具有强大的数据带宽能力,但

其“尽力而为”的特征,使得在IP网络中

必须要采用区分服务、流量控制等技术手

段,才能实现针对用户业务的差异化服

务,保证话音、视频、数据等各种业务的

高质量承载。因此,如何根据网络的实际

情况,制定相应的QoS保证机制,是网络

IP化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另外,在无线接入网中引入IP承载,

必然会带来安全性方面的顾虑。出于网络

资源共享或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用作

无线接入承载的IP网络,常常会与其它系

统共用IP网络资源,如何保证无线接入网

络传输的业务不受攻击,就成了采用IP承

载必须要考虑的关键。目前来看,采用IP

作为无线接入承载时,可以通过VLAN、

VPN等方式,将无线接入网数据与其它的

数据隔离开来,以确保传输的安全性。

ALL IP架构下的网管

记者:接下来,我想和您探讨一下

ALL IP网络形成之后的管理和维护问题。

传统的网络运维管理方式是以网络为中

心,原来的网管手段是否能够适应ALL IP

架构网络,还是会引发未来网络运维管理

模式的变革? 责任编辑:徐平 [email protected]

钟锦庆:网络的ALL IP转型的确会引

发未来网络管理模式的变革!

从架构上看,ALL IP网络的功能层次

及结构会变得更加简单、扁平,可提供的

业务种类及方式会更加灵活、多样。所

以,未来运营商网络的质量差异将越来越

小,新的竞争将主要是业务上的竞争。运

营商更多的考虑应该聚焦于如何利用ALL

IP架构的网络,快速、灵活地向用户提供

更多的业务及更好的业务体验。

多年来,网络的运维管理模式一直

是以网络为中心,通过网管系统监控整

个网络,以故障的恢复及检修作为主要管

理内容。随着网络向ALL IP架构的演进,

这种管理模式已不能够为单独业务在网络

中的运行提供有效监控。由于IP网络存在

多路由选择特性,网元故障可能对业务不

会造成任何影响,但假设IP网络缺乏很好

的QoS保障机制,比如让语音和Email信息

“混跑”,那么很可能网元并没有故障,

却会因为业务量大而产生瞬时业务拥塞,

导致语音业务出现时延、抖动等,从而影

响业务本身的体验效果。

因此,未来的运营商要能够面向客

户,提供统一、有效的业务监控手段,以

实现有力的服务保障。所以,在ALL IP网络

下,网络的运维管理模式要从“以网络为

中心”向“以业务为中心”转变,从传统

的网元网管向网络层管理转变,最终向业

务层服务保障转变,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以服务保障为手段,以客户业务保障及服

务质量为主要管理内容的新的运维模式。

记者:再次感谢钟总就移动网络ALL

IP的相关问题与我们所作的探讨。移动网

络IP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衷心

祝愿中国移动能够顺利、圆满地完成网络

ALL IP的转型。作为产业链上的一环,华

为会一如既往地持续关注移动网络的发

展方向和客户需求,提供端到端的IP化解

决方案,助力运营商实现“用未来管理现

在、用现在确保未来”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