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isory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9
Advisory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專題演講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trictly Private and Confidential 27 Feb 2019 資誠人資管理顧問公司 林瓊瀛 董事長 t

Transcript of Advisory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Advisory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trictly Private and Confidential

27 Feb 2019

資誠人資管理顧問公司林瓊瀛 董事長

t

PwC27 Feb 2019

重要聲明

在本次專題演講開始前,參與人員請確認以下的說明:

本次專題演講提供的資訊或建議,包括附上之講義,僅供本次演講中使用,並非針對特定個案表示任何專業意見。

未經本公司書面同意,參與人員或其任職公司不宜直接採用本次演講內容之任何資訊與建議。若未經本公司表示專業意見,導致人員或其任職公司因自行運用造成負面影響者,本公司不負擔任何責任。

資誠人資管理顧問公司 敬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PwC Taiwan 資誠

個人簡歷

林瓊瀛 Alan Lin

資誠人資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執行董事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暨聯盟事業人資長

專線 (02) 2729 6702

[email protected]

│學歷│

• 美國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企業管理碩士(MBA)

• 美國密西根大學商研所人力資源研究班

│現職│

• 資誠人資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 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執行董事

•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暨聯盟事業人資長

• 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董事

•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理事

•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國產電影長片輔導金審議委員

• 文化部加強投資文創產業實施方案文化內容投資計畫投審委員

• 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訓練委員會顧問

• 台灣電力公司促進電力開發協助金審議委員會審議委員

• 全國商業總會能源暨環境保護委員會委員

• 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講師

• 東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專長│

• 企業重整與營運流程改造• 企業商業與經營策略規劃• 企業併購交易與價值實現• 組織改組與變革推動• 企業治理與危機管控• 經營績效與人才資本效能提升

│合著│

• 企業併購與最佳實務(2016年再版)• 企業永續DNA – CSR 創利 (2014年) • 金融監理機關功能性組織調整研究

(2007年)

Agenda

1 數位浪潮來襲 1

2 數位變革所帶來的改變與衝擊 7

3 如何因應數位變革? 13

4 結語 19

Page

PwC27 Feb 2019

數位浪潮來襲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PwC27 Feb 2019

科技變革,已成為企業界持續關注的大趨勢(Megatrend)

每年年初,PwC都會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上,發佈最新的全球企業執行長調查。在2015年與2016年的分享中,皆特別強調了科技革新所帶來的影響

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1 –數位浪潮來襲

Source: PwC, 19th Annual Global CEO Survey, Jan 2016

「整個時代精神,

已經從類比變成了數位」

2015超過8成的CEO認為,快速演進的科技,將在未來5年

改變他們的企業

20168成的CEO更認為,行動、資料分析等數位科技,已成為企業創造新價值的關鍵

PwC27 Feb 2019

77%的全球企業領袖認為在未來的5年中,「科技進步加速」最有可能改變行業生態與利害關係人對企業的期待

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1 –數位浪潮來襲

77%

61%

58%

43%

36%

科技進步加速

人口結構改變

全球經濟力量轉移

氣候變遷資源短缺

急速都市化

PwC詢問全球的企業領袖:「哪些趨勢,最有可能改變企業與利害關係人的關係?」

77%的全球企業領袖認為在未來的5年中,「科技進步加速」最有可能改變行業生態與利害關係人對企業的期待

Source: PwC, 19th Annual Global CEO Survey, Jan 2016

PwC27 Feb 2019

數位演進日新月異,短短數年之間便能帶來全面的改變,影響所有商業要素

「數位」在過去僅是IT的另一種說法;時至今日,很難找到一家不把數位實力視為整體商業策略和營運考量的企業。

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1 –數位浪潮來襲

Pictures Reference: PwC, Global Technology Industry, 2017

2001 iPod推出2002黑莓機問世2004臉書創立

1900 電視概念產生1903 飛機發明1941人類首台電腦

2007首支iPhone2009 雲端儲存

2012 大數據2015人工智慧

PwC27 Feb 2019

八大前瞻科技 ─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科技將對全球產業帶來巨大的影響

• PwC 檢視了約150項新科技的資料來自於企業、新創公司、學術單位、研發中心等,篩選出具備有跨產業的關聯性、技術可行性、全球化的市場潛力,以及投資必要性等條件者約有20項

• 當中,決定未來 3~7年間將影響全球企業未來的 8 項突破性新科技,如右側所示

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1 –數位浪潮來襲

人工智慧

擴增實境

虛擬實境

區塊鏈3D列印

無人機

機器人

物聯網

Source: Tech breakthroughs megatrend: How to prepare for its impact

PwC27 Feb 2019

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1 –數位浪潮來襲

「正如電力已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礎,

在不遠的未來,我們將不難看到 AI成為如同

新世代電力一般的存在」

Daniel Eckert,

PwC Emerging Tech Leader

Source: 資誠知識管理指南─人工智慧,2019

PwC27 Feb 2019

數位變革所帶來的改變與衝擊

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PwC27 Feb 2019

關於AI的大哉問

這幾年之間,大眾對於AI有許多疑問,甚至存在巨大的焦慮

雖然問題層出不窮,但大家最關心的還是……

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2 –數位變革所帶來的改變與衝擊

「究竟AI會不會取代我的工作?」

PwC27 Feb 2019

各國CEO對於「AI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的看法互異─相較於西歐與北美,亞太地區有較多企業領袖認為AI將取代更多工作

根據PwC於2019年發佈的調查:88%中國CEO認為AI取代的工作將高於AI創造出的工作機會,較全球平均的49%高出許多;整個亞太地區的CEOs也持較悲觀的態度 (60%),但西歐和北美的CEOs分別只有38%和41%如此認為

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2 –數位變革所帶來的改變與衝擊

Source: PwC 22nd Annual Global CEO Survey

PwC27 Feb 2019

AI將改變營運方式 但企業準備好了嗎?

• 根據PwC於2019年發佈的報告:全球85%的企業領袖同意, AI將在未來五年大幅改變公司營運方式,並有63%的企業領袖認為AI對產業的影響力將大於網路革命,顯示企業領袖充分意識到AI可能掀起的巨浪

• 儘管對AI抱持樂觀態度,但仍有23%的CEOs尚未規劃導入AI,另有35%的CEO計劃在未來三年導入AI應用,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企業已大規模實施AI

1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2 –數位變革所帶來的改變與衝擊

Source: PwC 22nd Annual Global CEO Survey

PwC27 Feb 2019

人才的不足,有時不一定是數量問題,而是質量問題

PwC在2019年發佈的《全球企業領袖調查報告》中回顧了:10年前,我們曾調查「企業領袖對於進行決策判斷時所參考的各類數據資料的重要性(Critical)與完整度(Comprehensive)」;10年後,我們再問了同樣的問題,發現變化很小,這代表在這10年之間,資料科學實務化的進步程度有限

1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2 –數位變革所帶來的改變與衝擊

1. 缺乏足夠的資料探勘、分析、彙整工具。AI的興起可能有助於改善此狀況

2. 缺乏能有效處理、整合大數據,並從中找到商業價值的整合性人才。此類人才所處理並產出的資料亦能有效協助AI發展的成熟度。人才與工具,彼此相輔相成

原因

PwC27 Feb 2019

CEO觀點:核心技術的改變,增加企業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科技改寫了人類生活樣貌,也為全球企業競爭帶來變局。臺灣的企業領袖對於新科技並非一無所知,在 PwC 2018年對企業領袖的調查中顯示:43% 臺灣企業領袖認為未來5年內,AI、機器人、區塊鏈等生產或者服務的核心技術改變,將對企業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擾;在全球,更有高達64% 的企業領袖如此認為

前景絕非一片悲觀,但如何有效率地管理科技變革所帶來的影響,將決定企業未來的路能走得多長

1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2 –數位變革所帶來的改變與衝擊

「未來5年內,生產或服務的核心技術改變 (AI、機器人、區塊鍊等)對貴企業的干擾程度為何?」

Source: 2018 資誠台灣企業領袖調查

PwC27 Feb 2019

如何因應數位變革?

1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PwC27 Feb 2019

1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3 –如何因應數位變革?

想了解科技挑戰的本質

或許「就業市場」

是個最好的起點

《21世紀的21堂課》

Source: 資誠知識管理指南─人工智慧,2019

PwC27 Feb 2019

面對數位變革,人員的因應策略為:深化技能(Upskill)或轉化技能(Re-skill),否則將被市場淘汰

隨著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等新興科技發展,除了為未來經濟成長的強大動能外,對勞動市場所帶來的影響亦不容小覷

面對未來全球工作型態及技能上的巨幅轉變,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於2017年發布的《工作的消失與崛起:自動化時代的勞動力轉移》報告中,針對政府、企業及個人,提出右方側4 個關鍵因應方向

1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3 –如何因應數位變革?

Source: 科技產業資訊室 ─ 《數位世代工作技能轉變與因應》

維持強勁的經濟成長及創新動能,以創造新工作機會

活絡勞動市場

擴大職務再訓練及員工技能發展規模

協助勞動者轉型與經濟支持

1

2

3

4

市場面向

人員面向

PwC27 Feb 2019

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但許多重要的能力與態度是從大學開始養成

對於企業界,當務之急是從自己做起─”Buy People or Make People”;對於教育界,企業領袖仍然期待能由其為未來的勞動力,扎下能力與態度的發展基礎

1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3 –如何因應數位變革?

PwC在2019年發佈的《全球企業領袖調查報告》中,我們詢問企業領袖:「改善員工能力落差的不同方法中,何者最為重要?」

PwC27 Feb 2019

CEO觀點:企業將因應商業環境改變,調整人力規劃 ─ 確認能力缺口後,便需決定採取「內部發展」/「外部招募」的策略

企業所進行的人力規劃與所處的商業環境有關,當環境改變了,計畫將依此調整

在2018年的全球 CEOSurvey中,我們發現企業領袖們已在著手調整組織人力安排來因應環境的變化

為了掌握商機,企業需要強化創新能力、數位化,以

及技術能力。

以上能力缺口,須透過內部發展或外部招募 (Make

People / Buy People),才能有效補足

1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3 –如何因應數位變革?

37%

39%

51% 51%

45%

50%

48%

52%54%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PwC詢問全球的企業領袖:「在未來的12的月,企業的職位數 (headcounts) 是增加、減少或維持」

(以下圖表中的百分比代表回答「增加」的比例)

超過半數的企業領袖表示:未來一年的職位數將增加。此為歷年新高的結果

Source: PwC's 21st CEO Survey

PwC27 Feb 2019

兼具硬實力與軟實力,將能創造人才的不可取代性

1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3 –如何因應數位變革?

綜觀PwC於2019、2018年,以及過去所發佈的報告,以下為企業領袖共同重視的重點,具有跨時間與跨產業的顯著性

硬實力(Hard Skills) 軟實力(Soft Skills)

由於自動化、AI,以及機器人為下一次工業革命的重點,因此提升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能力能為全面性的勞動市場變革打下轉職或深化專業的條件基礎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最好的準備是與具有不同專業與背景的夥伴進行有效的團隊合作,解決工作甚至是日常生活的問題。超過8成的企業領袖認為良好的團隊合作/協作(Teamwork & Collaboration)將在未來顯著影響工作產出

現代人的壽命增加,亦延長職涯長度,因此非常容易經歷由技術變革所帶來的工作模式/型態改變。當面臨上述情況時,若不具備足夠的敏捷力(Agility)與適應力(Adaptability),則容易被後進工作者取代,反而無法發揮過去所累積經驗的寶貴價值

PwC27 Feb 2019

結語

19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PwC27 Feb 2019

面對數位化的挑戰,有賴產官學三方共同努力,打造人才發展基礎,以利效率驅動與創新驅動的落實

2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4 –結語

「創新驅動」由軟實力所驅動

「效率驅動」由硬實力所驅動

台灣需要軟硬整合的另一種詮釋,跳脫「硬體+軟體」的框架,轉化為「硬實力×軟實力」。硬實力為專業技術;軟實力包含工作適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商業知識、市場覺察等。彼此有加乘效益,兩者皆強或是互補,可以互相提升整體競爭力,但單方面太弱則可能拉下另一方面的優勢

政府

企業教育機構

Any organization that thinks it can guarantee

job security is going down a dead end.

Only satisfied customers can give people job

security, not companies…

We’d do everything to give them the skills to

have “lifetime employability”, even if we

couldn’t guarantee them “lifetime employment.

Jack Welch

PwC27 Feb 2019

「保持動力、自主學習,以發展數位適應力」,為數位時代下的生存法則

2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4 –結語

我們不應用穩定不變的觀點來看待數位能力(例如:EQ/IQ、邏輯推理、語言使用等),而應以「數位適應力」(Digital Fitness)來審視之

具備數位適應力的個體,擁有以下的行為表現:

1. 了解並掌握數位技能,得以創造與執行數位解決方案

2. 性格好奇,願意嘗試新事物

3. 團隊合作的共識與行為,並能透過數位溝通工具建立(線上)合作關係

PwC27 Feb 2019

我們生存的時代: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唯一不變的,就是要不斷改變

2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4 –結語

紅心皇后精神

《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經典名言

「在我的領地中,你要一直不斷奔跑,才能保持在同一位置;如果你想要超越,就必須跑得比

現在快兩倍才行。」

完美詮釋現今社會中的

商業變化與競爭態勢

Thank You!

若您對本內容需要更進一步的了解,歡迎聯絡我們:

林瓊瀛

執行董事

+886-2-2729-6702Email: [email protected]

桂竹安

資深副總經理+886-2-2729-6666 ext.23219Email: [email protected]

This publication has been prepared for general guidance on matters of interest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professional advice. You should not act upon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publication without obtaining specific professional advic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express or implied) is given as to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publication, and, to the extent permitted by law, PricewaterhouseCoopers Taiwan, its members, employees and agents do not accept or assume any liability, responsibility or duty of care for any consequences of you or anyone else acting, or refraining to act, in reliance on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publication or for any decision based on it.

© 2013 PricewaterhouseCooper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In this document, “PwC” refers to PricewaterhouseCoopers Taiwan which is a member firm of PricewaterhouseCoopers International Limited, each member firm of which is a separate legal entity.

PwC27 Feb 2019

以資誠為例:會計師打Game學查帳─首創審計電競賽

2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專題演講 • 數位浪潮下,未來職場趨勢與挑戰

Section 4 –結語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