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 最年轻的节日 最悠久的牵念 英雄烈士谱 ·...

1
新华社广州 9 月 23 日电(记者 李雄鹰)土墙身,土木结构,花岗岩门框、门枕、台阶,木 构件装饰,外墙四周镶嵌有花岗岩窗框……广 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有一座书院, 该书院坐西北向东南,建筑占地面积 566 平方 米。这就是阮啸仙书院,也是阮啸仙烈士童年 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阮啸仙, 1898 年生于广东省河源市,是广 东地区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共早期农 民运动的重要领导者。 1918 年,阮啸仙考入广东甲种工业学校。 在校期间,他开始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受 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后,他与一批进步青年学生组织了广东中等以 上学生联合会,担任执行委员,参与领导广州地 区的学生运动。 1921 年春,阮啸仙参加广东的共产党早期 组织。1922 年从学校毕业后,受广东党组织委 派,他负责筹备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两广区委 员会的工作,被选为团区委书记,成为广东社会 主义青年团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 1923 6 月,阮啸仙在广州组织“新学生 社”,担任该社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3 8 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阮啸仙被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候 补委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阮啸仙先后担 任中共广东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国民 党中央农民部组织干事、广东省农民协会执 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 会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和农民运动委员 会书记,是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 者之一。 1927 4 27 日,党的五大在武汉举行, 阮啸仙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1928 1 月,中共仁化县委成立,阮啸仙任县委书 记。1928 6 月,阮啸仙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审计委 员会委员。1930 年,阮啸仙任中共中央北方局 委员,河北省委代理书记、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 等职。同年底,阮啸仙被调到上海的中央机关 工作。 1933 年冬,阮啸仙受党中央派遣来到中央 革命根据地。1934 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阮啸仙被选 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成为 我党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是人民审计 制度的奠基者。 1935 3 月,阮啸仙率领赣南省党政机关 向赣粤边方向突围,至江西信丰牛岭一带时,不 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 陈毅为战友的永别写下了《哭阮啸仙、贺昌 同志》:“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阮誉传岭 表,贺名播幽燕。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哀 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 英魂不朽,精神永驻!今天,阮啸仙的家乡 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正在积极创建社会主义新 农村,广东省审计厅驻下屯村工作队和下屯村 村“两委”对阮啸仙故居、阮啸仙书院等进行新 一轮保护和修缮,旨在擦亮“红色审计”和“啸仙 故里”的红色文化品牌,发扬其精神,让红色基 因代代相传。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为了民族复兴 ·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英雄烈士谱 9 月 23 日 , 志愿者在衡水桃 城区幸福园托老 院为老人表演文 艺节目。 中秋将至, 河北省衡水市春 晖义工协会组织 80 余 名 志 愿 者 来到衡水桃城区 幸福园托老院, 开展志愿服务活 动,为老人们送 上中秋佳节的问 候。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中秋 我们的节日 · 新华社天津9月23日电(记者 周 润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4 日,迎来中秋佳节。天文专家表示,今 年的中秋节比去年提前 10 天到来。 中秋节子夜时分左右,我国部分地区 将现“皓月顶空照”美景。 一些细心的公众发现, 2017 年中 秋节对应的阳历日期是 10 4 日,今 年对应的阳历日期是 9 24 日,而 2019 年对应的阳历日期是 9 13 日。 “这意味着今年的中秋比去年早 10 天,比明年晚到 11 天。而之所以 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我国公历和农历 转化的结果。最晚中秋和最早中秋可 以相差一个月。”中国天文学会会员、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 中秋团圆夜,赏月正当时。赵之 珩介绍说,以天津地区来说, 24 日中 秋节当天月出时间为 18 20 分左右, 玉兔东升,光亮、圆润,像一块玉琢的 盘子,将洁白的月光洒向大地。20 30 分以后,月亮冉冉上升,珠圆玉润, 光彩照人,开怀候嫦娥。 随着时间的流逝,圆月越升越高, 25 日零时左右月上中天,中秋月升至最 高,也最亮,位于正南方天空,上演“皓 月顶空照”美景。月到中秋分外明,如 水月华寄情思。此时此刻,皎洁的月光 像银色的轻纱披在大地上,让人顿生无 限遐思。5 时以后,晶莹剔透的中秋圆 月渐渐西沉,将满满的祝福留在人间。 中央气象台预计,中秋节当天最宜 赏月的地方是辽宁、北京、天津、河北、 河南、山东、山西等地,这也意味着这些 地区可以欣赏到“皓月顶空照”美景。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 明。”天文专家提醒说,中秋节当晚,感 兴趣的公众不妨寻一处避开城镇灯光 之处,静候“皓月顶空照”美景出现。 有条件的公众如果选择靠近河、湖、海 的地方赏月,更有意境。 今年中秋节 比去年早了 10 天 新华社上海9月23日电(记者 吴振 东) “你总要这样想:你有个英雄父亲, 当然是常离别。如果我是田舍郎,那么 我们可以天天在一起了,但是你愿意要 哪一种父亲呢?我想,你一定是愿意要 英雄父亲……”又是一年中秋,戴藩篱老 人翻开她的父亲—抗日英烈戴安澜将 76 年前留下的这封家书,思亲的情绪 又涌上心头。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常年在前线, 没有回家过过一个中秋,那时我最盼望 的,就是他回来,一家人能够团圆。”戴藩 篱说。 戴藩篱如今已 83 岁高龄,经历过战 争年代,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 的号角。如果说小时候的中秋节只是充 满着对团圆的期盼,成年后,戴藩篱的中 秋记忆有了更多时代的印记。 1952 年,戴藩篱加入中国人民志愿 军,奔赴朝鲜战场。在炮火连天的环境 下,大家都记不得哪天是中秋,更谈不上 聚在一起过节。 “敌人倒是记得我们的中 秋节,他们空投传单,上面画着一家人围 坐在一起吃饭的画面,目的是勾起我们 的思乡情。但敌人越是这样,志愿军战 士反而更加同仇敌忾。” 从朝鲜战场回来,中秋时又能吃上月 饼了。 “月饼当然好吃,还有胜利的喜悦,那 种感情也融进月饼里去了。”戴藩篱说。 进入八九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 脚步,社会物资供应日益充裕,曾经的凭 票买东西成为了历史。“一开始,月饼买 回来还要切成几小块,家里人一起吃,后 来月饼多了,就用不着了。”戴藩篱老人 笑着说,“现在因为健康需要,月饼又要 重新切成几块,一点一点吃了。” 现在,老两口的女儿女婿常年在英 国工作生活,要到年底才能一家团聚。 老人说,孩子们在国外,其实比我们更惦 记中秋节,前几日还专门开车去伦敦的 中国超市买了月饼,说中秋节一定要吃 上几口。 虽然远隔重洋,但老两口和子女们 的心一直贴得很紧。 “每年我们会去英国 住一段时间,平时随时可以微信聊天,已 经和外孙女约好,中秋节当天要一起视 频吃月饼。” 从战争年代到国家日渐强盛的新时 代,小小的月饼都承载着一个家庭最温情 的记忆。 “不论样式多么丰富好看,月饼最 本真的味道从来没有变过。”老两口说。 抗战英烈后人:月饼是最温情的中秋记忆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玉兔东升,清辉 朗照,正所谓“月到中秋分外明”。而在“分 外明”之外,中秋的月光也“格外暖”。向来 清冷的它,唯有在这个夜晚,在亿万中国人 的心中,不但更为明亮,还顿生几分暖意。 这几分温暖,生发于对幸福的期 盼。中国人历来以圆为美,重视家庭,把 家庭和睦、亲人团圆视作无比的幸福。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中秋就是一个团圆 的节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 今,概莫能外,当幸福来临之时,窗外的 月光自然也有了格外的意蕴。 这几分温暖,来自于对文化的共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只要吟诵起这些千古绝唱,就会感 到前人的文化血脉在我们身上流动,而明 月在我们眼中,也就有了跨越时空的温情。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团圆之日 更显家国情怀。只有在国泰民安之时, 四海九州方能真正共此明月,也只有在 家给人足之日,人们才有闲情雅致,遥望 当空皓月,生发思古幽情。中国梦是每 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个中国家庭的 梦。每个家庭的幸福团圆,与华夏大家 庭的幸福团圆,互为一体,密不可分。 没有国的强,哪有家的富,幸福的生 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感谢前人为后人留 下一片锦绣天地,也要感谢中秋月圆之 夜,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岗位上默默奉 献的守望者,更应牢记一代人有一代人 的使命,用心经营自己的小家,努力建设 我们的国家,让中秋的月光照亮中国人 的梦想,温暖中国人的心房。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们这个 民族的基因、文化血脉和精神命脉。对传 统文化,我们要继承弘扬,更要推陈出 新。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唤醒内心深处的 文化记忆,传承祖辈的精神,把家国团圆 梦融入中华复兴梦,激发民族凝聚力和爱 国热情。这样的中国,可以历久弥新。 □ 新华社记者 冯源 (新华社杭州 9 月 23 日电) 四海共明月,共叙家国情 2 2 时事 · 编辑:郑 电话:2833373 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郑 校对:胡 九州 2018 年 9月24日 (上接第 1 版) 习近平总书记的祝愿,同样在东北一望无垠的 黑土地上引起强烈反响。“我们更加喜悦自豪,心里 更有底了、更有干劲了!”吉林省永吉县万昌镇的“新 农人”张楠楠说,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大学 生在农村天地大有可为。 28 岁的张楠楠是既能飞又能教的“飞行教 头”。此时,她正在一片稻田边上熟练操作着一台小 型无人机,察看水稻收割情况,通过对讲机与收割机 驾驶员沟通,调度着机械行进路线。机器轰鸣声中, 金黄的稻谷被收进仓。 “我要持续打造自己农场的稻米品牌,让产自黄 金水稻带的优质稻米对接更广阔的市场,好米卖出 好价格。”她说。 每天早上 6 点准时到村部或农场,是江苏省泰 州市高港区徐庄村第一书记徐勤生 20 多年来的习 惯。23 日一早,徐勤生起床后打开电视正好看到习 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亿万农民祝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 新闻。 “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农民终于有了自己 的节日。”徐勤生高兴地说,“农村的春天到来了。 我们要抓住机遇,把农村的各项工作实实在在地 做好!” 徐勤生认为,做好农村工作要做到“脸熟、路熟、 地熟”,经常到老百姓家里坐一坐。村干部要做好种 粮大户的“指导员、服务员、参谋员、后勤员”。 在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亿万农民共庆丰 年、分享喜悦之时,一曲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正在神 州大地激荡响起! □ 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北京 9 月 23 日电) 这是最年轻的一个节日,也是一份最 古老的牵念。秋分这天,我们迎来第一个 中国农民丰收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实践闻名的浙江 省安吉县余村,到农村改革春雷涌动四方 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从 2000 年来一直造福生民的四川都江堰,到后稷 “教民稼穑”的陕西杨凌,丰收中国,普天 同庆。 40年饮水思源:党的政策丰收了 作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之 一,第七届中国农民歌会 23 日在安徽滁州 开幕,中国农村改革 40 周年摄影展、庆祝改 革开放40 周年书画展等同时在滁州开展。 40 年前,发源于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 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中国改革开 放的序幕。当年 18 位农民签下“生死状”, 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的先河。 “我家第一年收的粮食,花生千把斤、 稻谷五六千斤,一家人 5 年也吃不掉。”说 起单干后的第一个丰收年, 74 岁的严立华 如数家珍。 作为 18 名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当年的 红手印就是在严立华家按下的。在他家的 农家菜馆,回想当年的情景,老人记忆犹新: “当年村里人饿肚子,不得已要出去逃荒要 饭。那么多地,咋就搞不到饭吃?政策不允 许,家里养几只鸡鸭,都被说是走资本主义 道路。18 户人家,从分成两个大组、到分成 4 个小组、再到分成8 个小组,还是不行。” 于是就有了 1978 年那个冬夜按红手 印的故事。“当时我们觉得,杀头不一定, 但坐牢是逃不掉的。但宁肯坐牢,也不能 饿肚子。” 包产到户,立竿见影。随着一个个丰 年,当年的草房子变成了瓦房,前些年他 们一家人又住进了 2 层小楼房。 “以前想都 不敢想。这是咱农民勤劳的丰收,更是党 的政策丰收了!” 40 年前,小岗村开启农村改革大幕; 40 年后,小岗村仍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说起丰收节,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 表示,小岗村将继续发扬“大包干”精神, 种好现代农业示范田,做好农村一二三产 业融合发展文章,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尽早 “落地生根” “开花结果”。 4000年稼穑:炎黄子孙生生不息 9 23 日上午,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纪念邮票首发仪式在陕西杨凌农高会展 馆广场举行。 杨凌, 4000 多年前,相传“农神”后稷 在此“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我国农 耕文明的先河,把我国原始农业推到一个 新的发展阶段,为后世繁衍生息做出巨大 贡献。作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 区,杨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堪称我 国“三农”工作巨大成就的生动体现。歌 曲《喊小麦》《华阴老腔一声喊》、秦川牛、 农用无人机展示等,突出“农耕文明、农业 科技”主题,使参与活动的群众感受到农 耕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水乳交融。 湖南省中部山区的紫鹊界梯田,源于 2000 多年前秦代农耕文明的“梯田王国”, 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全国首批 19 个重 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尽管由于 种粮比较效益降低,仍然有一部分农民坚 守这处农耕文明留下的优秀作品,春播秋 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据了解,近年来,尽管种粮大户、家庭 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但在湖南这个“全国水稻产量第一省”,小 农户生产方式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传统 农耕文明仍然在广袤的乡村长期存在。”湖 南省农委副巡视员严德荣说,种植规模小、 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生产模式,在农耕 文明传承中也有着重要地位。 从远古先民祝贺丰收的祭礼,到历代 帝王亲耕的“籍田礼”,千百年来人们祈盼 丰收、欢庆丰收,表达对丰衣足食、安居乐 业的向往,对盛世宏基、长治久安的渴 盼。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冯建国说,早在 西周时,便有记载庆祝丰收的篇章,如诗 经《周颂 · 丰年》写道,“丰年多黍多,亦 有高廪,万亿及秭。”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 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 民安的生动体现。”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 说,“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 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宣传展示农 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 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中国农民丰收 节,将引领人们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 归属,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 的情感寄托,接受农耕文化千年生生不息 的精神熏陶。 人寿年丰:念天下丰裕同此凉热 京南门户、绿海甜园,在北京大兴,中 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浓缩中国农业文 化精髓,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大兴特色的农 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农民晒丰收,社会 各界话丰收,市民一起享丰收。 作为“新国门新大兴”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型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 9 月的 大热词“大兴国际机场”并未影响大兴人 对首都“南菜园”的坚守。农为邦本,城市 离不开乡村,发达尤需固本。 全村资产达数百亿元,人均纯收入超 10 万元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没有放弃 农业。华西村土地规划将龙砂山以南作 为工业区,即“钱仓”;将山北作为农业区, 即“粮仓”,如鸟之双翼,缺一难飞。2016 年,华西投入数千万元,选择 7 名年轻人出 国学习种植高品质水稻。 日本朝日农友农场农场主清水丰之 先生应邀来参加丰收节活动。这位华西 7 名学种水稻年轻人的师傅,要求“根据作 物生长规律种植水稻,才能种出既可口又 安全的大米”。丰收节期间,再次去看了 华西人的稻田后,他认为自己学生们种的 水稻已经合格。 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全面小康 社会,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华西 要种出高品质、安全的大米,还要形成技 术规范,加以推广。 “国际上曾经有人担心,‘谁来养活中 国?’今日中国的发展成就表明,中国人完 全能够养活自己。”应邀参加华西村丰收 节活动的比尔 · 戴维斯,这位英国兰卡斯 特大学农业专家对记者说,中国推动生态 文明建设,有望在古老的中国农业领域实 现一场绿色革命,探索出一条更少使用化 肥农药、更少消耗水资源,生产更多、更高 品质粮食的道路,“华西村是中国农业寻 求改变的一个好迹象”。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半丝半缕,物力 维艰。在成功解决人类四分之一人口吃 饭问题的同时,中国没有忘记世界。 9 月中旬,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编 制的 2018 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报告称,全球饥饿人数 2017 年达到 8.21 亿 人,每九人中就有一人在挨饿。 改革开放第二年, 1979 年中国正式参 加世界粮食计划署活动。2006 年起,世界 粮食计划署结束其在华常规粮援项目,中 国从世界粮食计划署受援国,转变为越来 越重要的捐赠国,加入支援世界人民反贫 困、反饥饿的斗争。 金色九月,秋意起,万物收。九部门 近日发出通知,强调秋粮收购是全年粮食 收购大头,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 稳定大局,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必须确保 收购工作顺畅。其实,这对全球粮食市场 平稳也至关重要。 “我相信中国农民丰收节会对世界农 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灵感和贡献。衷心祝 贺中国农民喜迎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 节。联合国粮农组织很自豪能与中国并 肩作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 何塞 · 格拉齐亚诺 · 达席尔瓦说。 □ 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北京 9 月 23 日电) 最年轻的节日 最悠久的牵念 写给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Transcript of 9月24日 最年轻的节日 最悠久的牵念 英雄烈士谱 ·...

Page 1: 9月24日 最年轻的节日 最悠久的牵念 英雄烈士谱 · 25日零时左右月上中天,中秋月升至最 高,也最亮,位于正南方天空,上演“皓 月顶空照”美景。月到中秋分外明,如

新华社广州9月23日电(记者 李雄鹰)夯土墙身,土木结构,花岗岩门框、门枕、台阶,木构件装饰,外墙四周镶嵌有花岗岩窗框……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有一座书院,该书院坐西北向东南,建筑占地面积 566平方米。这就是阮啸仙书院,也是阮啸仙烈士童年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阮啸仙,1898年生于广东省河源市,是广东地区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者。

1918年,阮啸仙考入广东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开始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他与一批进步青年学生组织了广东中等以上学生联合会,担任执行委员,参与领导广州地区的学生运动。

1921年春,阮啸仙参加广东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从学校毕业后,受广东党组织委派,他负责筹备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两广区委员会的工作,被选为团区委书记,成为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

1923 年 6 月,阮啸仙在广州组织“新学生社”,担任该社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3 年 8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阮啸仙被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阮啸仙先后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组织干事、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和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是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之一。

1927年 4月 27日,党的五大在武汉举行,阮啸仙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1928年 1 月,中共仁化县委成立,阮啸仙任县委书记。1928年 6月,阮啸仙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审计委员会委员。1930年,阮啸仙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河北省委代理书记、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等职。同年底,阮啸仙被调到上海的中央机关工作。

1933年冬,阮啸仙受党中央派遣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 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阮啸仙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成为我党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是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者。

1935年 3月,阮啸仙率领赣南省党政机关向赣粤边方向突围,至江西信丰牛岭一带时,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

陈毅为战友的永别写下了《哭阮啸仙、贺昌同志》:“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

英魂不朽,精神永驻!今天,阮啸仙的家乡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正在积极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广东省审计厅驻下屯村工作队和下屯村村“两委”对阮啸仙故居、阮啸仙书院等进行新一轮保护和修缮,旨在擦亮“红色审计”和“啸仙故里”的红色文化品牌,发扬其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英雄烈士谱

中共历史上的第一位﹃审计长﹄

9 月 23 日 ,志愿者在衡水桃城区幸福园托老院为老人表演文艺节目。

中秋将至,河北省衡水市春晖义工协会组织80 余 名 志 愿 者来到衡水桃城区幸福园托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们送上中秋佳节的问候。

新华社记者朱旭东 摄

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中秋我们的节日·

新华社天津9月23日电(记者 周润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4日,迎来中秋佳节。天文专家表示,今年的中秋节比去年提前 10 天到来。中秋节子夜时分左右,我国部分地区将现“皓月顶空照”美景。

一些细心的公众发现,2017年中秋节对应的阳历日期是 10月 4日,今年对应的阳历日期是 9 月 24 日,而2019年对应的阳历日期是9月13日。

“这意味着今年的中秋比去年早到10天,比明年晚到11天。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我国公历和农历转化的结果。最晚中秋和最早中秋可以相差一个月。”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

中秋团圆夜,赏月正当时。赵之珩介绍说,以天津地区来说,24日中秋节当天月出时间为18时20分左右,玉兔东升,光亮、圆润,像一块玉琢的盘子,将洁白的月光洒向大地。20时30分以后,月亮冉冉上升,珠圆玉润,光彩照人,开怀候嫦娥。

随着时间的流逝,圆月越升越高,25日零时左右月上中天,中秋月升至最高,也最亮,位于正南方天空,上演“皓月顶空照”美景。月到中秋分外明,如水月华寄情思。此时此刻,皎洁的月光像银色的轻纱披在大地上,让人顿生无限遐思。5时以后,晶莹剔透的中秋圆月渐渐西沉,将满满的祝福留在人间。

中央气象台预计,中秋节当天最宜赏月的地方是辽宁、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这也意味着这些地区可以欣赏到“皓月顶空照”美景。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天文专家提醒说,中秋节当晚,感兴趣的公众不妨寻一处避开城镇灯光之处,静候“皓月顶空照”美景出现。有条件的公众如果选择靠近河、湖、海的地方赏月,更有意境。

今 年 中 秋 节比去年早了10天

新华社上海9月23日电(记者 吴振东)“你总要这样想:你有个英雄父亲,当然是常离别。如果我是田舍郎,那么我们可以天天在一起了,但是你愿意要哪一种父亲呢?我想,你一定是愿意要英雄父亲……”又是一年中秋,戴藩篱老人翻开她的父亲——抗日英烈戴安澜将军 76年前留下的这封家书,思亲的情绪又涌上心头。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常年在前线,没有回家过过一个中秋,那时我最盼望的,就是他回来,一家人能够团圆。”戴藩篱说。

戴藩篱如今已 83岁高龄,经历过战争年代,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号角。如果说小时候的中秋节只是充满着对团圆的期盼,成年后,戴藩篱的中

秋记忆有了更多时代的印记。1952年,戴藩篱加入中国人民志愿

军,奔赴朝鲜战场。在炮火连天的环境下,大家都记不得哪天是中秋,更谈不上聚在一起过节。“敌人倒是记得我们的中秋节,他们空投传单,上面画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画面,目的是勾起我们的思乡情。但敌人越是这样,志愿军战士反而更加同仇敌忾。”

从朝鲜战场回来,中秋时又能吃上月饼了。“月饼当然好吃,还有胜利的喜悦,那种感情也融进月饼里去了。”戴藩篱说。

进入八九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社会物资供应日益充裕,曾经的凭票买东西成为了历史。“一开始,月饼买回来还要切成几小块,家里人一起吃,后来月饼多了,就用不着了。”戴藩篱老人

笑着说,“现在因为健康需要,月饼又要重新切成几块,一点一点吃了。”

现在,老两口的女儿女婿常年在英国工作生活,要到年底才能一家团聚。老人说,孩子们在国外,其实比我们更惦记中秋节,前几日还专门开车去伦敦的中国超市买了月饼,说中秋节一定要吃上几口。

虽然远隔重洋,但老两口和子女们的心一直贴得很紧。“每年我们会去英国住一段时间,平时随时可以微信聊天,已经和外孙女约好,中秋节当天要一起视频吃月饼。”

从战争年代到国家日渐强盛的新时代,小小的月饼都承载着一个家庭最温情的记忆。“不论样式多么丰富好看,月饼最本真的味道从来没有变过。”老两口说。

抗战英烈后人:月饼是最温情的中秋记忆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玉兔东升,清辉朗照,正所谓“月到中秋分外明”。而在“分外明”之外,中秋的月光也“格外暖”。向来清冷的它,唯有在这个夜晚,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不但更为明亮,还顿生几分暖意。

这几分温暖,生发于对幸福的期盼。中国人历来以圆为美,重视家庭,把家庭和睦、亲人团圆视作无比的幸福。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中秋就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当幸福来临之时,窗外的

月光自然也有了格外的意蕴。这几分温暖,来自于对文化的共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要吟诵起这些千古绝唱,就会感到前人的文化血脉在我们身上流动,而明月在我们眼中,也就有了跨越时空的温情。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团圆之日更显家国情怀。只有在国泰民安之时,四海九州方能真正共此明月,也只有在家给人足之日,人们才有闲情雅致,遥望

当空皓月,生发思古幽情。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个中国家庭的梦。每个家庭的幸福团圆,与华夏大家庭的幸福团圆,互为一体,密不可分。

没有国的强,哪有家的富,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感谢前人为后人留下一片锦绣天地,也要感谢中秋月圆之夜,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守望者,更应牢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用心经营自己的小家,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让中秋的月光照亮中国人

的梦想,温暖中国人的心房。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基因、文化血脉和精神命脉。对传统文化,我们要继承弘扬,更要推陈出新。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唤醒内心深处的文化记忆,传承祖辈的精神,把家国团圆梦融入中华复兴梦,激发民族凝聚力和爱国热情。这样的中国,可以历久弥新。

□ 新华社记者 冯源(新华社杭州9月23日电)

四海共明月,共叙家国情

22版版 时事· 编辑:郑 莉 电话:2833373 邮箱:[email protected]美编:郑 潇 校对:胡 玉九州 2018年

9月24日

(上接第1版)习近平总书记的祝愿,同样在东北一望无垠的

黑土地上引起强烈反响。“我们更加喜悦自豪,心里更有底了、更有干劲了!”吉林省永吉县万昌镇的“新农人”张楠楠说,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大学生在农村天地大有可为。

28 岁的张楠楠是既能飞又能教的“飞行教头”。此时,她正在一片稻田边上熟练操作着一台小型无人机,察看水稻收割情况,通过对讲机与收割机驾驶员沟通,调度着机械行进路线。机器轰鸣声中,金黄的稻谷被收进仓。

“我要持续打造自己农场的稻米品牌,让产自黄金水稻带的优质稻米对接更广阔的市场,好米卖出好价格。”她说。

每天早上 6点准时到村部或农场,是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徐庄村第一书记徐勤生 20多年来的习惯。23日一早,徐勤生起床后打开电视正好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亿万农民祝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新闻。

“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徐勤生高兴地说,“农村的春天到来了。我们要抓住机遇,把农村的各项工作实实在在地做好!”

徐勤生认为,做好农村工作要做到“脸熟、路熟、地熟”,经常到老百姓家里坐一坐。村干部要做好种粮大户的“指导员、服务员、参谋员、后勤员”。

在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亿万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之时,一曲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正在神州大地激荡响起!

□ 新华社记者(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这是最年轻的一个节日,也是一份最古老的牵念。秋分这天,我们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实践闻名的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到农村改革春雷涌动四方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从2000多年来一直造福生民的四川都江堰,到后稷

“教民稼穑”的陕西杨凌,丰收中国,普天同庆。

40年饮水思源:党的政策丰收了

作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之一,第七届中国农民歌会23日在安徽滁州开幕,中国农村改革40周年摄影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展等同时在滁州开展。

40年前,发源于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当年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我家第一年收的粮食,花生千把斤、稻谷五六千斤,一家人 5年也吃不掉。”说起单干后的第一个丰收年,74岁的严立华如数家珍。

作为18名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当年的红手印就是在严立华家按下的。在他家的农家菜馆,回想当年的情景,老人记忆犹新:

“当年村里人饿肚子,不得已要出去逃荒要饭。那么多地,咋就搞不到饭吃?政策不允许,家里养几只鸡鸭,都被说是走资本主义道路。18户人家,从分成两个大组、到分成4个小组、再到分成8个小组,还是不行。”

于是就有了 1978年那个冬夜按红手印的故事。“当时我们觉得,杀头不一定,但坐牢是逃不掉的。但宁肯坐牢,也不能饿肚子。”

包产到户,立竿见影。随着一个个丰年,当年的草房子变成了瓦房,前些年他们一家人又住进了2层小楼房。“以前想都不敢想。这是咱农民勤劳的丰收,更是党的政策丰收了!”

“40年前,小岗村开启农村改革大幕;40年后,小岗村仍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说起丰收节,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表示,小岗村将继续发扬“大包干”精神,种好现代农业示范田,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章,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尽早

“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000年稼穑:炎黄子孙生生不息

9月 23日上午,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纪念邮票首发仪式在陕西杨凌农高会展馆广场举行。

杨凌,4000多年前,相传“农神”后稷在此“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我国农耕文明的先河,把我国原始农业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后世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作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堪称我国“三农”工作巨大成就的生动体现。歌曲《喊小麦》《华阴老腔一声喊》、秦川牛、农用无人机展示等,突出“农耕文明、农业科技”主题,使参与活动的群众感受到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水乳交融。

湖南省中部山区的紫鹊界梯田,源于2000多年前秦代农耕文明的“梯田王国”,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全国首批 19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尽管由于种粮比较效益降低,仍然有一部分农民坚守这处农耕文明留下的优秀作品,春播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据了解,近年来,尽管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但在湖南这个“全国水稻产量第一省”,小农户生产方式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传统农耕文明仍然在广袤的乡村长期存在。”湖南省农委副巡视员严德荣说,种植规模小、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生产模式,在农耕文明传承中也有着重要地位。

从远古先民祝贺丰收的祭礼,到历代帝王亲耕的“籍田礼”,千百年来人们祈盼丰收、欢庆丰收,表达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向往,对盛世宏基、长治久安的渴

盼。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冯建国说,早在西周时,便有记载庆祝丰收的篇章,如诗经《周颂·丰年》写道,“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引领人们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接受农耕文化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熏陶。

人寿年丰:念天下丰裕同此凉热

京南门户、绿海甜园,在北京大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浓缩中国农业文化精髓,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大兴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农民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市民一起享丰收。

作为“新国门 新大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9月的大热词“大兴国际机场”并未影响大兴人对首都“南菜园”的坚守。农为邦本,城市离不开乡村,发达尤需固本。

全村资产达数百亿元,人均纯收入超10万元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没有放弃农业。华西村土地规划将龙砂山以南作为工业区,即“钱仓”;将山北作为农业区,即“粮仓”,如鸟之双翼,缺一难飞。2016年,华西投入数千万元,选择7名年轻人出国学习种植高品质水稻。

日本朝日农友农场农场主清水丰之先生应邀来参加丰收节活动。这位华西 7名学种水稻年轻人的师傅,要求“根据作物生长规律种植水稻,才能种出既可口又安全的大米”。丰收节期间,再次去看了

华西人的稻田后,他认为自己学生们种的水稻已经合格。

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全面小康社会,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华西要种出高品质、安全的大米,还要形成技术规范,加以推广。

“国际上曾经有人担心,‘谁来养活中国?’今日中国的发展成就表明,中国人完全能够养活自己。”应邀参加华西村丰收节活动的比尔·戴维斯,这位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农业专家对记者说,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望在古老的中国农业领域实现一场绿色革命,探索出一条更少使用化肥农药、更少消耗水资源,生产更多、更高品质粮食的道路,“华西村是中国农业寻求改变的一个好迹象”。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半丝半缕,物力维艰。在成功解决人类四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的同时,中国没有忘记世界。

9月中旬,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编制的 2018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称,全球饥饿人数2017年达到8.21亿人,每九人中就有一人在挨饿。

改革开放第二年,1979年中国正式参加世界粮食计划署活动。2006年起,世界粮食计划署结束其在华常规粮援项目,中国从世界粮食计划署受援国,转变为越来越重要的捐赠国,加入支援世界人民反贫困、反饥饿的斗争。

金色九月,秋意起,万物收。九部门近日发出通知,强调秋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大头,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必须确保收购工作顺畅。其实,这对全球粮食市场平稳也至关重要。

“我相信中国农民丰收节会对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灵感和贡献。衷心祝贺中国农民喜迎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联合国粮农组织很自豪能与中国并肩作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何塞·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说。

□ 新华社记者(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最年轻的节日 最悠久的牵念——写给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