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凱因斯模型

18
簡簡簡簡簡簡簡

description

簡單凱因斯模型. 主要的目的: 解釋一個封閉經濟體系實質產出的如何決定。 基本的假設: 只侷限於商品市場的分析,忽略勞動市場與金融市場。 只探討商品的實質產出如何決定,假設物價水準及利率水準維持不變。. 實質產出、支出與所得. 簡單凱因斯模型(所得 — 支出模型)強調市場參與者購買最終財貨與勞務支出的多寡,對於整體經濟實質產出(實質所得)水準,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簡單凱因斯模型

Page 1: 簡單凱因斯模型

簡單凱因斯模型

Page 2: 簡單凱因斯模型

• 主要的目的: 解釋一個封閉經濟體系實質產出的如何

決定。• 基本的假設:1. 只侷限於商品市場的分析,忽略勞動市

場與金融市場。2. 只探討商品的實質產出如何決定,假設

物價水準及利率水準維持不變。

Page 3: 簡單凱因斯模型

實質產出、支出與所得• 簡單凱因斯模型(所得—支出模型)強調市場

參與者購買最終財貨與勞務支出的多寡,對於整體經濟實質產出(實質所得)水準,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 整個封閉經濟體系的實質支出總額或總和支出( Aggregate expenditure ,簡寫為 AE ) 則為實質總消費支出 (C) 、實質總投資支出 (I) 、 與實質總政府購買支出 (G) 的加總:

AE = C + I + G 。

Page 4: 簡單凱因斯模型

消費與儲蓄• 可支配所得為家計單位可以決定如何支配使用

的所得,即所得扣除淨稅賦支出。• 家計單位一般會因衣食住行育樂各方面的需要,

將部份的可支配所得作為消費之用,而可支配所得與消費支出間的差異,則為其在此期間內的儲蓄 。

• 影響家計單位實質消費(儲蓄)的重要因素可歸納如下 :

• 當期的實質可支配所得• 預期未來實質可支配所得 • 實質淨資產 • 實質利率

Page 5: 簡單凱因斯模型

凱因斯的消費函數• 凱因斯認為,根據基本的心理法則,當一個人

當期的實質可支配所得增加時,其實質消費量會跟著增加,但是消費量增加的比例會低於可支配所得增加的比例。換言之,消費者會將部份可支配所得的增加儲蓄起來。

• 至於實質消費量與實質儲蓄量增加的幅度,則取決於個人邊際消費傾向 (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簡稱 MPC )與邊際儲蓄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簡稱 MPS )的大小。

Page 6: 簡單凱因斯模型

MPC與MPS• 邊際消費傾向 (MPC) 衡量可支配所得改變時,

實質消費量的變動在實質可支配所得變動中所佔的比例: MPC = △C / △Yd 。

• 邊際儲蓄傾向 (MPS) 衡量可支配所得改變時,實質儲蓄量的變動在實質可支配所得變動中所佔的比例: MPS = △S / △Yd 。

• 實質可支配所得的變動,是實質消費量的變動與實質儲蓄量的變動之和。因此,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均介於 0 與 1 之間,其和恆等於 1 :

MPC + MPS = 1 。

Page 7: 簡單凱因斯模型

凱因斯的消費函數• 。 • 其中截距項的部分與可支配所得的多寡完全無關,稱

之為自發性消費 ; 而 Yd 的部分,則會隨可支配所得的增加而提高,稱為誘發性消費 。

• 圖 12.1 所描繪的是典型的凱因斯消費函數。

dYCC

Page 8: 簡單凱因斯模型

投資• 在簡單凱因斯模型中,投資都是自發性投資,維持

在一個固定的水準,不受所得多寡的影響。• 預擬投資( planned investment )與實際投資( actua

l investment )的差異:1. 預擬投資(意願投資)是廠商心目中想要達成的投

資量。包括最適的新廠房設備購買量與最適的存貨變動量。

2. 差異來自於廠商實際的存貨投資與預擬的存貨投資不同。

Page 9: 簡單凱因斯模型

簡單凱因斯模型的均衡• 總產出 ( 國民所得 ) 等於預擬的總支出時,此時的總產出即為其均衡

產出 。• AE

E

0 Y 均衡產出

AE

45o

Page 10: 簡單凱因斯模型

• 在 E 點的左邊,總支出線位於 450 線的上方,代表商品的購買量高於當時的產量,此將造成廠商存貨的減少,並進而促使廠商提高產量,總產出因而增加。相反的,在 E 點的右邊,總支出線位於 450 線的下方,代表商品的購買量低於當時的產量,此將造成廠商存貨的增加,並進而促使廠商降低產量,總產出因而下降。只有在 E 點時,商品的購買量剛好等於當期的產量,存貨與產出才停止變動,此時的總產出才是均衡的產出。

Page 11: 簡單凱因斯模型

表 12.1 烏托國的國民所得與預擬總支出

(1) Y 國民所得

(2) C 消費

(3) I 預擬的投資

(4) AE 預擬的總支出

1000 900 500 1,400 1,500 1,300 500 1,800 2,000 1,700 500 2,200 2,500 2,100 500 2,600 3,000 2,500 500 3,000 3,500 2,900 500 3,400 4,000 3,300 500 3,800 4,500 3,700 500 4,200

5,000 4,100 500 4,600

Page 12: 簡單凱因斯模型

• 由表 12.1 可以看出,只要當實質國民所得低於 3,000 時,烏托國預擬的總支出皆會大於總產出,此時廠商都會增加產量,並造成總產出 ( 國民所得 ) 的提高。而只要烏托國的國民所得高於 3,000 時,其產出皆會大於預擬的支出,因此廠商都會減少生產,並造成總產出 ( 國民所得 ) 的下降。

Page 13: 簡單凱因斯模型

均衡產出的決定 : 投資與儲蓄的分析• 均衡所得的條件:1. 國民所得 = 預擬的總支出;2. C + S = C + I (預擬投資)。3. S = I 。

Page 14: 簡單凱因斯模型

• 圖 12.3 顯示烏托國的預擬投資曲線與儲蓄函數相交於 E 點,而 E 點所對應的實質國民所得為 3,000 ,此正為均衡的國民所得。在 E 點的左邊,由於預擬的投資高於儲蓄 (亦即預擬的總支出高於總產出 ) ,存貨減少,此將造成廠商提高產量並促成總產出的增加。同樣的,在 E 點的右邊,由於預擬的投資低於儲蓄 (亦即預擬的總支出低於總產出 ) ,存貨增加,此將造成廠商減少產量以及總產出的下降。

Page 15: 簡單凱因斯模型

乘數效果• 乘數 (multiplier) 係指整體經濟均衡產出的變動除以自

發性支出的變動所得到的倍數。• 在簡單凱因斯模型中,均衡產出的變動會是自發性支

出變動的一個倍數,而此自發性支出的變動使得均衡產出呈倍數變動的效果,稱之為乘數效果 (multiplier ef

fect) 。• 在簡單的凱因斯模型中,當淨稅賦為零,乘數與邊際

消費傾向 (MPC) 的關係為:   乘數 = 1/ (1-MPC) 。

Page 16: 簡單凱因斯模型

乘數效果:以烏托國為例• 圖 12.4 顯示當烏托國的自發性投資增加 200 時,該國的總支出線平行上移 200 。此時新的總支出線與 450 線的交點 (E 點 ) 所對應的均衡產出為 4,000 ,此均衡產出較原來的均衡產出多了 1,000 。因此烏托國的支出乘數為 1,000/200 = 5 。

Page 17: 簡單凱因斯模型

節儉的矛盾• 圖 12.5 顯示,整體經濟的投資曲線 (I 線 ) 為

一條正斜率的線。此代表當所得提高時,廠商的投資支出亦會增加。由圖中可以看出,當整體的儲蓄意願提高時,儲蓄函數由 S 線水平上移至 S′ 線。此時整體經濟的均衡產出由 Y0 降至 Y1 。而在此新的均衡產出下,整體經濟實際達成的儲蓄為 S1 ,而此儲蓄量較原來的儲蓄量 S0 為低,這種現象稱為節儉的矛盾。

Page 18: 簡單凱因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