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检查

40
血血血血血 血血血血血血血血 血血血

description

血小板检查. 检验系临检教研室 陈丽华. 目的要求. 掌握:血小板计数的原理、、方法、质量控制、参考值、方法学平价及临床意义。 重点 : 血小板计数 难点 : 血小板形态. 一、概述. (一)血小板的生成. 原巨核细胞. TPO 调控. 造血多能干细胞. 促进巨核细胞祖细胞增殖、分化、成熟与释放 plt 进入血液. 分化. Plt 2/3 在循环血,其余贮存于脾。. (二)血小板的破坏. 血小板的平均寿命为 7~14 天,具有止血功能仅开始 2 天。衰老的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细胞破坏,主要在脾破坏。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血小板检查

Page 1: 血小板检查

血小板检查

检验系临检教研室 陈丽华

Page 2: 血小板检查

目的要求

掌握:血小板计数的原理、、方法、质量控制、参考值、方法学平价及临床意义。

重点 : 血小板计数

难点 : 血小板形态

Page 3: 血小板检查

一、概述

Page 4: 血小板检查

(一)血小板的生成

造血

多能

干细

TPO 调控

分化

原巨核细胞

促进巨核细胞祖细胞增殖、分化、成熟与释放plt 进入血液

Plt 2/3 在循环血,其余贮存于脾。

Page 5: 血小板检查

(二)血小板的破坏

血小板的平均寿命为 7~14 天,具有止血功能仅开始 2 天。衰老的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细胞破坏,主要在脾破坏。

脾池化:全身约有 1/3 的血小板滞留于脾窦和脾髓的细胞间,血小板在脾内的这种滞留现象即“脾池化”,脾池中的血小板和循环池中的血小板可以互换。

Page 6: 血小板检查

(三)血小板检测常用项目

1 、血小板计数 ( PLT ) : 手工单项或血液分析仪多项检测

2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 3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4 、血小板比积 (PCT)

血液分析仪测

Page 7: 血小板检查

二、血小板计数(手工法)

Page 8: 血小板检查

(一)原理

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充入计数池内计数,计算出每一升血中血小板数。稀释液破坏RBC, 固定 Pt 并防止聚集。

Page 9: 血小板检查

(二)器材光学显微镜;血球计数板、 Hb 吸管、试管、采血

针等。(三)试剂:下列试剂任选一种

1. 草酸铵稀释液:草酸铵 1.0g,EDTA-Na2 0.012g ,蒸馏水加至 100mL. 首选试剂。

2. 许汝和稀释液(复方尿素稀释液):尿素 10g ,枸橼酸钠 0.5g , 40% 甲醛 0.1mL 蒸馏水加至100mL 。过滤冰箱保存。

Page 10: 血小板检查

(四)操作

1. 在小试管中加入 plt 稀释液 0.38mL 。 2. 取末梢血 20μL 加入试管中,迅速摇匀。

室温放置 >10 分钟。 3. 充池,静置 10~15 分钟。 4. 高倍镜下计数中央大方格中四角及正中

共 5 个中方格内的 plt 数。

Page 11: 血小板检查

(五)计算

血小板数 /L=5 个中方格内血小板数( N ) ×5×10×20×106/L

=5 个中方格内血小板总数 ×109/L

(六)结果报告 PLT: ×10△△△ 9/L

Page 12: 血小板检查

(七)注意事项

1. 全部用具和稀释液要特别清洁,防尘、防菌,以免计数时误认。

2. 针刺要深,吸血及稀释动作要快,防聚集。 3. 同时做多项检查时,优先采 plt 计数之血。 4. 充池前应充分摇匀,充池后需静置 10 分钟

以上待 plt 全部下沉后再计数。 1h 内完成。

Page 13: 血小板检查

(八)方法学平价

1. 草酸铵法对 RBC 破坏力强,使视野清晰,plt 形态清楚,是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推荐方法。由于 Plt 体积小,易粘附、聚集及破坏等,结果不甚理想。

2. 复方尿素法优点是 plt胀大易辨认,但不能完全溶解 RBC ,且尿素易分解,试剂保存时间短。

Page 14: 血小板检查

3. 血液分析仪法可同时测 MPV 、 PDW 等多个指标,快速,临床适用。但不能鉴别红细胞碎片、灰尘等与 plt 大小相似之物,故计数误差大。当直方图出现变化时,应用显微镜计数法校准之。

Page 15: 血小板检查

4.流式细胞仪法:用血小板单克隆抗体染色标记血小板,根据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用独立的流式细胞仪检测可得到准确性极高的血小板数。流式细胞仪法式目前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

Page 16: 血小板检查

5.相差显微镜法:相差显微镜下,血小板立体感增强,有助于识别血小板,还可照相后核对计数结果,作为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

(九)参考值:( 100~300 ) ×109/L

Page 17: 血小板检查

(十)质量保证

原则是:避免血小板被激活、破坏,避免杂物污染。

1. 检测前:采血要顺畅,抗凝剂选用合适,储存时间适当;

2. 检测中:手工法计数要定期检查稀释液质量,仪器法要质控合格;

Page 18: 血小板检查

3. 检测后: ( 1 )用同一份标本制备学血涂片染色精简观察血小板数量、大小、分布情况,并注意有无异常增多的红、白细胞碎片。

( 2 )用参考方法核对。 ( 3 )同一份标本 2次计数误差要 <10% 。

Page 19: 血小板检查

(十一)临床意义

生理变化: ①新生儿 <婴儿,出生后 3 个月达成人水平。 ②晨间 <午后,春季 <冬季,毛细血管 < 静脉 ③运动、饱餐后上升,休息后恢复。 ④月经期低,经期后上升。 ⑤妊娠中晚期 ,分娩后 1~2 天

Page 20: 血小板检查

病理变化

1.plt减少:

①生成障碍:急性白血病,再障,巨幼贫等

②破坏过多: ITP 、脾亢、 SLE 等;

③消耗过多: DIC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④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被稀释等;

⑤先天性:新生儿 plt减少症、巨大 plt综合征

Page 21: 血小板检查

2.plt 增多:

①原发性:慢粒、原发性 plt 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②反应性: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急性溶血、肿瘤等;

③其他:外科手术后、脾切除等。

Page 22: 血小板检查

三、 plt 平均体积( MPV )的临床意义

Page 23: 血小板检查

MPV 参考值: 6.8~13.6fL

分析 MPV 临床意义需结合 plt 数量变化。 1.鉴别 plt减少症的原因 ①plt ,而MPV ,骨髓自身正常,外周

血 plt 破坏 。 ② plt ,而MPV ,骨髓抑制损伤而造成

plt

Page 24: 血小板检查

2. 血小板增高性疾病 ①plt ,而MPV : 脾切除,慢粒等; ② plt ,而MPV :严重感染。 3. 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时 MPV 常增高

Page 25: 血小板检查

4. MPV↑ 可作为判断骨髓功能恢复的较早指标:

①骨髓功能衰退时, MPV 、 PLT 同时 ,抑制越重, MPV越 。

②当骨髓功能恢复时, MPV 先于 PLT ,是功能恢复的第一指标。

Page 26: 血小板检查

5. 作为出血程度的监护指标 :

有出血倾向者MPV 显著低于无出血倾向者,即使严重的 PLT 者,如MPV>6.4fL ,出血发生率也低。

Page 27: 血小板检查

四、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和血小板比积 (PCT )

Page 28: 血小板检查

1 PDW :是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分布情况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的血小板体积的变异系数。

2 PCT :是血小板计数值和 MPV经过计算得到的,其值的大小与 PLT 和 MPV 值有关。 PCT = PLT×MPV

Page 29: 血小板检查

3 、参考值: PDW : 15.5% ~ 18.1%

PCT: 成人: 0.108% ~ 0.282% 1 ~ 15

岁儿童: 0.221% ~ 0.406%

4 、临床意义: 暂未用于临床,须与其他参数联合应用

Page 30: 血小板检查

五、血小板形态检查

Page 31: 血小板检查

形态检查内容

①血小板大小:有无巨大血小板或小型血小板;

②形态:胞质的颜色,颗粒有无、分布、粗细,空泡;

③PLT 分布。

Page 32: 血小板检查

( 一 ) 正常形态

1.5~3μm ,呈圆形、椭圆形、逗点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呈淡蓝或粉红,中心有若干细小紫红色颗粒,无细胞核,血片上 3~5 成群。

Page 33: 血小板检查

血小板 (血涂片)

Page 34: 血小板检查
Page 35: 血小板检查

( 二 )异常形态

1 、大小异常

( 1 )大血小板:直径 4~7μm ,巨型血小板直径 >7.5μm 。见于 ITP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脾切除等。

( 2 )小血小板:直径 <1.5μm ,主要见于缺铁贫、再障等。

Page 36: 血小板检查

巨大血小板

Page 37: 血小板检查

2. 形态异常

( 1 )幼稚形:颗粒少。 ( 2 )老年形 :边缘不规则,颗粒粗,呈离心分布,有空泡。

( 3 )病理幼稚形:体积大,胞质淡蓝,几乎无颗粒。

Page 38: 血小板检查

( 4 )病理刺激形:体积增大,形态不一,胞质呈淡蓝 /紫红,颗粒多而大小一致。

( 5 )退化形:大小、形态不一,有大空泡,无颗粒或颗粒聚集。

正常人异常 plt<2% ,异常 plt>10%才有意义。

Page 39: 血小板检查

( 6 )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粘附、围绕于中性粒细胞(或偶尔粘附于单核细胞)的现象。偶见于 EDTA抗凝血血涂片中,导致血液分析仪 PLT减少。

( 7 )血小板“粘附”红细胞:

Page 40: 血小板检查

3. 分布异常

( 1 ) plt 单个散在,不聚集: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再障、 ITP 等。

( 2 ) plt 过度聚集:见于原发性 plt 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